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英语专业网络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网络交流的扁平化与良好的师生互动互联网平台极大地缩短了不同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距离障碍,做到信息的及时传递,使全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极为简单快捷。尤其,网络交流由最初的邮件发展到即时通讯,再到视频通话,使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极大的飞跃,人与人的交流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并能够实时看到交流双方的真实情景。
(二)丰富的网络信息与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全球只要有网络连接的地方,资源和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因此,网络教育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使得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跨越时空的限制,成为一种广泛的、辐射性的、开放性的教育。
(三)即时化的网络信息与网络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网络平台信息传递的快捷使得全球各个角落的信息都能够非常迅速地呈现在浏览者的面前,即时资讯使得学习者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前沿动态,做到及时跟踪和反馈,从而吸收最新的知识,更新视野。
(四)高端的网络技术与自主化、个性化的网络教育网络技术应用于网络教育中,使学习者不再受时间、地点、课程进度的影响,在学习模式上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学习者现代教育的需求。此外,在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互动功能,系统可以记录每个学习者的个性资料,并对其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做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亦或是对不同学习者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五)强大的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与网络教学媒介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强大的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使得网络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网络教育不再单以文字材料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传输的优秀教育资源融文字、声音、图形、视频等形式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
近年来,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网络教育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矛盾。如,在大量的网络资源中,如何甄别出适合学习者的教学资源?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由于无法进行面对面的师生交流,导致的交流情景体验的缺失又该如何处理?网络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学习者形成直观的教育效果评估等。此外,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网络教育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学仍正处于摸索状态。据调查,高校英语专业依赖网络教育的主要为听力课程和口语课程。而这两门课程对于网络的应用并不充分,其课程的网络教育仍局限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电子教案、或听力、口语训练两个方面,而缺少对其课堂网络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尤其,网络广泛、即时的信息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地使用。
(二)师资队伍中,能有效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并与现实口语、听力课有机结合,需要教师成为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育要求教育者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具备较强的信息甄别、评价、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基础课程的网络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既懂IT技术,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师综合素质较低导致教师在实施基础课程网络教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学生对基础课程的网络教育意识不强,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身知识建构能力较差。从目前的调查资料来看,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网络教学重视度不够,总觉得在传统课堂上,他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倾向依赖教师获得新信息与新知识,而对于自身利用网路教学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以及自身的知识建构并不是非常重视。
(四)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育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评估方法。网络教学不同于现实课堂教学。利用网络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教学可以对学生成绩进行记录,而其只能为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业进步提供参考,而不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三、开展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网络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networkgraduate studentEnglish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2005)-10-043-02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的出台,以及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的召开,在全国180所本科院校中试行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这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尝试,使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研究生英语教学是本科英语教学的延续,如不顺势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怎能跟上时展的潮流?怎能与高起点的本科英语教学目标相接轨?因此,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也应积极探索网络教学,不能拘泥于以往只针对教材内容、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要象大学本科英语那样,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资源优势,改变传统的黑板、书、粉笔、老师加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对研究生英语水平的高要求。
1、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1.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已经滞后于现实需求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是原国家教委1993年正式颁布的,至今没有进行过修改。当时大纲提出的要求是:“硕士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所以,传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以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世界上的通行,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为尖锐的要求,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的机会很多,他们不仅需要用英语了解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还需要用英语与国外的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和交流,而且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英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应对新的挑战,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大纲,调整重点,才不至于使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
1.2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敦促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大学英语教学逐步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测试体系,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2004年年初,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教育出版社开发研制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开始在全国180多所高校中推广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把对本科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推向了深入。此外,四、六级考试日趋完善,过级率不断上升,研究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也相应地提高,这时,如果研究生英语教学还因循守旧,一方面会挫伤他们学英语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英语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必须倡导与时俱进,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1.3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制约着研究生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研究生英语教学基本上保持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为主,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而教材内容的陈旧落后,编排上的不合理,一方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使教师把讲课重点放在词汇、语法、课文的讲解上,而且多半是大班授课,课堂教学难有突破。而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它的掌握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单纯依靠讲授获得,实践才是检验水平高低的方法。近几年,国家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大学校园网的成熟,全国已有70%的高等院校建立了校园网,这些都为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2、网络教学及其特征
所谓“网络教学”就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一定的技术平台,接受知识和信息,它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变革。其主要特征有:
2.1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网络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必须按照学校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上课,而网络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是没有束缚的,对知识的接受过程完全是自主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学习进度,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这种随时随地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更易于学生心理上的接受。
2.2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在网络教学的条件下,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呈多样化趋势,学生可以通过E―mail、留言板、语音和视频聊天等方式和老师交流,而传统教学模式下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机会很少,通常学生都是大班上课,老师为了完成教学活动,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很小,网络恰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给师生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克服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畅所欲言,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缩小现实的差距。
2.3资源的广泛性和共享性
网络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共享容易,而且知识更新速度快。它把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展示在世人面前,其强大的文字、声音、图片和图象处理技术使得知识的传授过程不再机械、死板和单一,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官体验,还便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比起传统教学仅靠一本书、一块黑板和老师一张嘴的讲课方式,更具吸引力,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既轻松又有趣,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网络图书馆、数据库、电子期刊、杂志的资源优势又使教学内容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都有一定作用。
3、实施研究生网络英语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寄希望于它来弥补
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合理利用。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3.1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级教学
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在入学前已经有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基础,参加过各种考试,已具备相当的英语语言知识。但由于各种原因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还存在,有些差距还很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的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实行分级教学,不同的班级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解决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2建立课程教学材料库
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供研究生英语教学使用的软件问世,因此建立课程教学库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任务艰巨、工作繁琐而且还涉及技术上的支持,所以需要业内人士共同参与和协作来完成,各高校的学科教师应该组成专家网络,从事课件的编写、题库建设以及教学评估和学生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3.3处理好常规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
网络教学归根结底也是电化教学的新方式,它的前景是广阔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会面临许多困难,尤其是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进行尝试,各方面的经验比较少,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师生都有一个了解和熟悉的过程,因此处理好常规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必要接触,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面授,使二者取长补短,进而促进研究生网络英语教学的发展。
总之,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技术的应用必将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积极推进研究生英语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使研究生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参考文献:
[1]何福胜,刘颖,吴振一,罗立胜,白永毅: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4)。
[2]李小平:硕士生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3]李树枝:网络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关系略论[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6)。
[4]王玉娟,佟敏强:网络英语教学基本特征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
[5]陆 宏:网络化课程的构建[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9,(4)。
在进行网络教学探索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索构造新型有效的学习模式,我们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调查,发现目前在专业英语学习中,学生最缺少的是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图式知识建构,即运用英语的过程中相关背景信息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在进行构造新型网络学习环境时,我们决定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来完成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解析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会话、协作等),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而获得。而网络环境便是其中的“情境”之一。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时,考虑到要建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教学目标这一重要内容之外,情境创设将被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试图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突出强调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应用,突出个人或小组使用网络互动平台,如博客、微博、个人网页、社区、群空间、论坛、优酷、土豆等较为时尚而有效的交流平台,吸引学生注意力,加以合理有效的引导,来改变以往的课堂大、教学模式统一单调的特点,变整个教学模式为多元化、现代化的、由学生自主开发利用的学习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随意由学生支配,教师成为平台的协调者与管理者,进行任务的宏观把握与分配;同时,平台形式不要求统一,鼓励学生大胆创意,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特点选择分配交流平台。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商务英语的听说、阅读、写作、翻译、谈判等课程展示不同的网络特点,激发学生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将语言学习变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学生因为英语水平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层次水平,以致于影响到其他商务课程的学习状况,结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而且真正突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后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突现。在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时,重点应放在如何利用网络建构学生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加强合作学习,强调高职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突出英语语言实践交流。难点是如何最有效地将英语及网络这两种融合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领域,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如何让层次水平差异较大的英语学习团体得到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专业学习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设计举例
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核心的英语课程如听、说、读、写、译等都将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对于英语听说课程,除了传统地从网络上去寻找好的学习资源,还可以尝试性地引导学生建立个人或小组网页,以及视频上传空间,将听力材料在此空间分享,改变传统的课堂枯燥听力练习,同时利用网络将学生口语作业表现的音频或视频情景剧等上传到网络空间,评价来自于学生及网络评论,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另外,利用网络这一便捷丰富的手段,结合学生特点给学生布置更多新颖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阅读的教学,除了运用网络丰富阅读材料内容,同时也可利用网络,让学生自己创造制作个人阅读网站及期刊,让学生既是读者更是作者,使学生通过这种双重身份的体验来更为深刻地感受不同阅读材料的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课程中网络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全方位及时反馈点评学生作业的缺点,让学生组成互评小组,与教师评价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而以往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较为困难的翻译课程的学习也变得简单起来,不仅翻译的学习范围更加广,而且利用网络将学生翻译作品呈现给更多的读者,强化了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此外,商务谈判的语言技能展示,也可以结合网络进行有效设计,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
三、利弊与不足
关键词: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翻译 叙述视角
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刚刚落下帷幕,网络上开始传出各种答案版本。2012年翻译部分汉译英原文选自台湾作家蔡素芬的新书《烛光盛宴》第五章《甜点》。该小说讲述的是大陆小姐泊珍、台湾女子菊子,以及故事代述者的现代女性“我”三位女子在台湾眷村的往事,三种身份、三段时空交错浓缩了台湾近六十年的历史,也交织出三个女子命运的经纬,被认为是一部“以爱情包装国族历史”的家国史诗。汉译英部分给出共约300字(实为263字)的段落,要求考生将画线段落翻译成目的语。这种形式充分考虑到了翻译的“可操作性、连贯性和篇章整体性”,[1](P69)因此要求考生有更强的语篇意识,不但要考虑如何实现段内的衔接连贯,而且要突破段界,关注上下段落故事的叙述走向。本文从叙述视角,研究网络上两个流传甚广的译文版本,分析其得失,探讨在文学语篇汉英翻译中如何实现视角重构。
一、视角、文字与表达
“视角”是叙事学中常用的术语,简单地讲,就是指叙述时观察和呈现故事的角度。视角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小说的关注从重视道德意义忽略形式技巧开始转向了关注小说本身的叙事技巧上,现代小说理论奠基人福楼拜与亨利・詹姆斯就将小说视为一种自足的艺术有机体,把注意力转向了小说的叙述技巧上来。珀西・卢伯克在《小说技巧》(1921)中断言小说的复杂表达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视角问题,而马克・肖勒在《作为发现的技巧》(1948)将视角提升到“界定主题”的位置。[2](P52)可以说,视角在小说中占有毋庸置疑的位置。
与电影、戏剧不同,小说的视角需要通过文字表达实现,而在特定的视角下的叙述文字一般总是同时涉及叙述者和感知者,在自看自说的全知叙述中两者合二为一,而在用人物感知代替叙述者的观察时,两者则相互分离。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明确在《叙述话语》中提出了“谁看”和“谁说”的概念,廓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并用“focalization”(聚焦)代替“point of view”(视角)。热奈特区分了三大类聚焦模式:第一是“零聚焦”或“无聚焦”;第二是“内聚焦”;第三是“外聚焦”。[3](P129-30)叙述者采用不同的聚焦模式,从而给予故事不同的呈现方式。叙述者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对故事聚焦,也可以通过人物的眼光对故事聚焦。叙述者用人物的眼光代替自己的眼光就形成了所谓的人物视角。不论哪种情况,控制视角的都是叙述者。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视角作为表达故事的技巧,它不仅属于话语范畴,也具有故事层的属性。[2](P56)
如上文所述,视角体现在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上,或隐或现地穿插于叙述者的叙事话语中,小说为了追求不同的文学意义和审美价值而采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表达特定的叙述视角。由于视角的选择与叙述者选择的观察位置或角度有关,同样的事件因为叙事角度的差异在读者心中产生不同的画面,激起不同的情感体会,从而体现了不同的语义结构和审美价值。因此,小说翻译过程中,视角的判定和传递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视角的选择往往决定于原文作者意图,译文与原文视角的偏差将会影响译文读者对文本世界的构建和对作者意图的正确认知,出现所谓的“假象等值”,即译文与原文看上去大体相同,但文学价值或文学意义相去较远。[4](P11)
二、原文中的视角切换及译文重构
台湾作家蔡素芬的《烛光盛宴》书写方式独特、架构完美,如诗般的语言和文字,受到了众多大家的追捧,故事叙事样式新颖,呈现出一股低调的炫技神采。作者的观察功力如同“刻进脑子里去”,十分了得,而沉淀后所孕育出的文字,更是令人感佩。汉译英部分所选片段,采用时稍有改动,长度仅169字,但描写十分细致,视角切换自然,颇显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要考生在30分钟之内完成语言转换,着实有些难度。
现将原文和译文抄录如下,画线部分为要求考生翻译的内容:
泊珍到偏远小镇的育幼院把生在那里养到1岁的孩子接回来。但泊珍看他第一眼,仿似一声雷劈头而来。令她晕头涨脑,这一岁的孩子脸型长相如此熟悉,她心里的第一道声音是,不能带回去!
①痛苦纠聚心中,眉心发烫发热,胸口郁闷难展,胃里一股气冲喉而上。②院长说这孩子发育迟缓时,她更是心头无绪。③她在孩子所待的房里来回踱步,这房里还有其他小孩。④整个房间只有一扇窗,窗外树影婆娑。⑤就让孩子留下来吧,这里有善心的神父和修女,这里将来会扩充为有医疗作用的看护中心,这是留住孩子最好的地方。⑥这孩子是她的秘密,她将秘密留在这树林掩映的建筑里。
她将秘密留在心头。
译文1:
①Tortured by the pains gathering in her heart,she felt something was burning between her eyebrows.Her chest was brimmed with depression which was likely to run out of her throat at any moment.②She could not think clearly any longer when the headmaster told her that the child suffered from 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③She strode up and down in the room where her child stayed with other pals.④There was only one window in the room,out of which some shady trees were whispering.⑤“Just leave it here”,she told herself,“This is the best choice by far,for there are kind priests and nuns in this place which may also be renovated into a Medicare center”.⑥The child was her secret which would be kept in the buildings behind the woods.①
译文2:
①Overwhelmed with grief,which made her suffocate as if her throat was stuck by a current of air bursting from her stomach,she felt it burning between the eyebrows.②When the hospital President said the child suffered from growth retardation,she was at a loss what to do.③She paced back and forth in the room where her child and some other children stay.④It’s a one-window room out of which the shadows of trees were dancing.⑤Just leave the child here.This was the best place for her child to live,because there were kind priests and nuns and it would be expanded and developed into a medical care center.⑥The child was her secret which she kept in the building hidden in the woods.②
纵观原文,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方式叙事,但是其中视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申丹指出:“在传统上的第三人称小说中,(处于故事外的)叙述者通常用自己的眼光来叙述,但在20世纪初以来的第三人称小说中,叙述者常常放弃自己的眼光而转用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眼光来叙述。”[5](P201-202)因此,在看待故事的叙述时,需要分辨清楚是采用故事外叙述者的旁观眼光还是采用故事内人物的眼光。而叙述眼光的转换,往往暗示叙述距离调整,对加强主题意义和增强审美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原文句子(共6句,分别标注为①―⑥),比照两个译文作逐一分析。
就原文而言,叙述者从全知视角叙述“泊珍”去育幼院接孩子,当看到“孩子”,描述了聚焦对象“泊珍”的感受――“仿似一声雷劈头而来”,以及她的反应――“不能带回去!”,但所有这些都是从外视角叙述的,叙述者只是记录的摄像机。但在要考生翻译的这段文字中,一开始的①句,“泊珍”就从聚焦对象的位置转换为聚焦者,直接叙述自己的心中感受。这样叙述方式,可以让读者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这位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更贴近这位主人公。但是如果对照一下译文,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译文采用的视角依然是叙述者的全知视角,1①与2①的主语均为she,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依然保持着上文的叙述视角,叙述者用心安排的人物视角失去了作用,其内心活动也因此失去了原有的生动。译文尽管比较忠实地再现了其指称含义,但语用与言内意义出现较大损失,实为一种假象等值。
为什么说①句的视角转换在叙述上如此重要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叙述者借此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增强真实感,激起读者对人物的认同;二是叙述者借助人物视角叙述,让读者直面“痛苦”的发生发展过程,绕开叙述“痛苦”的作用效果,避免了肤浅地告诉读者人物痛苦到何种程度。叙述者选择“痛苦纠聚心中”而不是“她感到痛苦”这样的表达方式,正是基于此。但很不幸的是,原文所避免的恰巧在译文中得到强化,如1①使用了tortured,2①使用了overwhelmed等词汇来描述痛苦的作用效果,两句都使用she做主语,强化了叙述者的外视角,译文因此更多地进入了客观叙述层,相应地弱化了人物的主观心理感受。要较好地再现此处叙述视角切换所起的作用,就必须放弃外视角主语she,以主观心理感受“痛苦”为主语从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才能让译文读者也能获得相同的视角效果。
上述两种译文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可能与原文②―④句叙述者又切换回全知视角有关。也许作者切换如此自然而逃过了译者的法眼或令译者无所适从,被迫选择全知视角。但无论如何,应该明白此处切换都是完全必要的。叙述者如果继续采用人物视角,就势必要不断描述其内心的痛苦与斗争而有失含蓄,以致唆;而采用全知视角,叙述者的眼光就转向了人物内心以外的地方,首先是院长的话,接着是人物的动作反应,最后是窗外的树叶。这样既客观地描写了人物的反应,为下文人物内心作出决定做好过渡与铺垫,又舒缓了紧张的叙述节奏。因此,②―④句翻译,不仅仅是视角的把握,还有叙述节奏的掌握,在断句上应有所调整。从全知叙述的角度,把人物听到院长的话之后的情绪作为一个层次,把在房间踱步作为另一个层次(这两个层次也可以合二为一),而把窗外景色的描写单独作为第三个层次,契合了人物从痛苦无绪到最终作出决定的心理变化过程,实现了故事叙述的顺畅过渡。
在原文⑤―⑥句也有类似的切换发生。⑤句叙述者采用了人物视角让人物的思想自行展示出来,形成自说自话的内省,读者被引入这个过程中。通过这种叙述方式,读者直面“泊珍”的内心斗争过程,叙述者有效地调整了叙述距离,使读者在心理上向“泊珍”靠拢。到⑥句,又切换回来,改用全知视角,该句中出现了“这孩子是她的秘密”的评论,这个声音是画外式的,是来自叙述者;但这种基于叙述事实发表的评论,往往表达了叙述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与主题意义和审美效果相呼应。译文1明显注意到了这次的视角切换,将⑤句中的人物心理活动改用直接引语的方式翻译出来,并添加了语义衔接成分she told herself。应该说,这是个不错的处理方式,但原文使用的是自由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在现代英语中主要用来描绘人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人物是不会说出来的,不能用直接引语叙述,叙述者借用自由直接引语将之剖示或呈现出来,揭示了人物生命内在的丰富景象、立体性格,深化了小说的内容深度。译文因此完全可以与之相同,也采取自由直接引语,在与叙述话语自然融为一体的情况下,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眼光和情感。而译文2则根本上忽略了这一切换,只是按照字面意思,使用了一个祈使句:“Just leave the child here.”令读者错误地以为人物直接作出了决定,而不是如原文那样,还存在着心理斗争的过程或者说是个自我说服的过程。并且把其内心活动都变成了客观的描述,直接使用了表示客观的一般过去时,将内心活动事实化了,误导译文读者以为这是叙述者认同的事实,是叙述者和人物共同具有的客观眼光。
基于上述分析,我对原文画线部分试译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A bitter feeling came over her heart along with a sense of burning felt between the eyebrows,leaving her feeling suffocated inwards,as if choked in the throat by a current of air gushing out of her stomach.She felt even lower,when she was told that the child was suffering from stunted growth.She paced up and down in the child's room,where there were some other children.This was a room with only one window,through which one could see the leaves dancing in the breeze.Just leave him here,she tried to convince herself,to the care of those kind-hearted priests and nuns,for the nursery would be turned into a care center with medical function and it would be the best choice for him.The child was her secret,a secret she left in the building hidden in the woods.
三、结语
视角作为叙述学中的重要术语,因在小说中通过文字来体现,天然地与翻译实践紧密相连。叙述视角作为表达故事的技巧,它不仅具有故事层的属性,还属于话语范畴。叙述视角的切换,常常是叙述者特定意图所致,与小说的主题意义密切相关,体现了小说的审美价值。因此,随意扭曲或改变原文的视角,轻则造成“假象等值”,重则破坏小说原有的美学价值。只有充分把握好故事的叙述视角,区分故事的叙述声音和叙事视角,辨析视角的转换调节,根据不同叙述视角的特点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在译文中再现原作的文本世界。译文越贴近原文叙述视角,这个世界就越能在译文中得以再生。
注释:
①.
②省略/new/p357661/.
参考文献:
[1]祝平.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的新变化[J].外语界,2005,(1):67-70.
[2]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3):52-61.
[3]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29-130.
[4]申丹.论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2,(1):11-15.
【关键词】网络 论文写作 评估体系
1 引言
毕业论文写作是检验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重要方式。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是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发挥英语专业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保障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是高职高专外语系课程改革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高校校园网宽带的不断升级,使基于网络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成为可能。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参与研究和写作的整个过程才能建构自己的学术研究理念和实践技能。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发挥建构主义理论对网络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整合网络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网络技术、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评价体系
基于网络的论文写作教学新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他们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促进自身认知结构发展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探索式的、协作式的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像建构理论下的情境创设、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人与人的协作关系都是随时空转换而不断变化的。wWw.133229.COM而以往论文写作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整个阶段的教学结果,不能对教学过程起到跟踪、监控、检测和指导的作用。为了弥补终结性评价的缺陷和不足,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运用更具个性发展的评价策略,激发学习者潜意识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众多更具特色的学习个体融于网络学习这个大环境中。
3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维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维评价体系其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评价资料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而完成。评价体系:
(1)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作用。教师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科学、更合理、更客观。
(2)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提高评价的说服力。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主张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一般分五个步骤:
1)选题;
2)搜集材料;
3)论文提纲的撰写;
4)撰写初稿;
5)修改初稿、完成论文。
根据willis的任务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把选题分为前期写作任务,搜集材料,论文提纲的撰写以及撰写初稿分为写作期,而修改初稿、完成论文分为任务后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把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分成3个方面: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监控;论文写作过程质量监控;论文写作中期检查和学生意见反馈。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监控主要任务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的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同时在论文写作各个阶段进行论文写作课堂教学,内容涉及毕业论文选题、写作方法、规范格式、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等。论文写作过程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就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如定期抽取某个小组,了解其组员毕业论文撰写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论文写作中期检查和学生意见反馈表。在论文写作进展到中期时,教师自己填写其中检查表,对自己的进度、组织安排、质量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自查。学生意见反馈表主要涉及教师的态度、科研水平、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组织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4 实施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首先是通过网络监控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填写毕业设计选题表,并通过e-mail发给指导教师。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和岗位性,毕业设计选题应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原则是结合英语专业特点,符合本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语言技能,更应该是英语语言技能与文秘、商务、旅游等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此外,题目难度应适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同时题目还要求有科学性、实践性、针对性、创新性。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对选题进行审批。
其次是对设计过程的管理。毕业设计前期,管理部门落实管理选题工作并监督进展情况,提供标准来确定各种表格填写是否规范。根据毕业设计进度要求,学生网上提交选题报告。教师在网上进行评阅,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毕业设计中期,学生网上提交设计稿并汇报设计情况。教师通过检查工作进度,了解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网上指导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可考察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能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对部分态度不认真或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及时帮助和教育。通过网络,教师可全面审阅学生的书面材料,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达思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关键环节如设计方法、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结论等环节进行指导时,指导教师通过存储的学生的初稿进行评阅并做批注,最终论文定稿。毕业设计后期,指导教师可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对进度缓慢的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同时决定毕业设计答辩的具体安排等。
5 建立评估体系,导向规范评价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应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依据毕业设计的质量要素,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我系建立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体系包括6个评估要素,细分为18个评估项目(见表1)。
6 毕业设计教学管理、评估体系的实施效果
我系学生毕业设计始于2006年,几年以来,我系实施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取得了如下成效:
(1)进一步完善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有关文件。我系制定了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毕业设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毕业设计工作有章可循。
(2)充分发挥了系、教研室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作用。毕业设计有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而系、教研室两部门在过程管理中起重要的作用。系是宏观监控组织,教研室则针对高职英语专业特点,加强了对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和检查,制订了毕业设计工作的相关细则。
(3)加强了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保障与评估。在贯彻实施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过程中,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提高。1)提前选题时间,选题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并充分利用寒假开展社会调研工作,增强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并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及时选择或更换题目。实践结果表明,提前选题时间,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才能;同时,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查阅、调研文献资料,提前进入角色,为第六学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奠定较扎实的基础。2)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教学督导组成员、主管教学系主任、教务处有关人员深入到各专业查阅有关毕业设计的教学文件,了解设计的选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编写了毕业设计指导用书,规范了毕业设计的撰写形式。4)在毕业设计工作结束后,教务处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进行抽查、审阅,了解当前毕业设计质量以及存在的不足,评出系、校级优秀毕业设计。5)在毕业设计工作结束时,组织专家组按照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对当年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评分,明确现状,找出差距,及时改进,不断提高。
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我系毕业设计质量的稳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成绩分布合理,设计优秀率保持在10%左右,良好率稳定在60%以内,中等率在20%及格与不及格率控制在10%左右。理论性题目保持在40%以内,而实践性题目稳定在60%以上。
参考文献
[1] airasian peter w. classroom assessment[m].new york: megraw---hill,1991.
[2] cohen andrew d. 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classroom[m].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4.
[3] 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4).
[4] 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促进发展,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