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范文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06 16:32: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篇1

一、现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特点及作用

水利建设工程已完工,且达到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条件后,由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全部资金投入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编制的,是对水利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经济效果的全面反映。

一般企业会计核算都是以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而基本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具有一次性投入的特点。编制竣工财务决算重点反映建设成本是正确核定新增资产价值;是考核概、预算,投资计划,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等执行情况;是分析投资效果,总结建设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等作用。对基本建设项目而言,只有年度财务决算是不够的。在项目竣工时,还应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来反映建设资金投入、产出的全过程。

二、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存在的问题

有些水利建设单位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管理不当、编制人员疏忽、财务人员对基建会计核算业务知识不了解等原因,从而造成了在工程竣工后,编制决算不及时、不规范,达不到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要求,在竣工决算报表编制上存在很多问题。

在满足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条件时,应做好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前准备工作以满足编制需要,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简单阐述水利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措施。

(一)收集整理项目资料不齐全的问题

有些项目法人从建设初期至完工有关项目决算资料收集不齐或应保管不当造成项目决算资料丢失等原因,在项目完工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才开始收集项目决算资料,增加了收集资料难度,从而导致决算编制不及时。

(二)竣工财务清理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

竣工财务清理是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重要环节,清理主要有对各类债权债务、资产以及项目合同(协议)执行情况进行清理。

1. 项目合同(协议)清理。因一个项目中合同数量多、金额大、涉及面广、跨度时间长等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又未对合同建立台账管理的单位。往往在清理过程中会造成因清理不全面而导致合同中价款未结算完清或多付价款等情况,会在工程完工移交后还有价款未付清或未收回多付款项,未计入或多计工程成本,导致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准确。

2. 债权债务清理。债权债务往来款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呆账、坏账等现象。在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后,对未清理完的债权债务将缺乏相应的资金清偿渠道,相应的项目成本会多计或少计,增加了工程完工后的遗留问题。

3. 竣工结余资金清理。对工程完工后一些实物资产要么变现处理或转回公司作为经营性资产,对变现处理的资产产生收益或损失都应计入或冲减建设成本,有些建设单位对这类资产的转让收入直接计入公司经营收入,造成建设成本需增。有结余资金的项目,该结余资金按规定属各级财政性资金的要上缴国库或留作企业的没按要求进行处理。在资产管理中有些单位混淆了基本建设投资购建的自用固定资产和其他需要移交的固定资产的差别,自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建设成本中,在项目完工后该类资产要么变现处理或转为单位经营性资产其收入应冲减工程成本,都会造成建设成本支出不准确。

(三)概(预)算与核算口径的不一致的问题

有些单位在建立会计核算时不按概(预)算项目设置会计明细科目,建立的会计核算不能满足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需要,概算执行得不到完整反映,由于平时工作做的不够细,在编制决算时还要调整相应的项目明细,加大了决算编制工作量。

(四)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未按规定计列存在的问题

项目在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时,仍然会存在部分少量工程项目还未实施完成,必然还需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支出存在。在有些建设单位由于未完工程及竣工验收等费用预留时不按规定比例计提、没有合理依据、超额列支或未纳入决算,都会造成工程建设成本不准确。

(五)待摊投资分摊存在的问题

待摊投资不能直接构成固定资产,但是取得固定资产是必不可少的费用性支出,应按规定分摊计入各项交付使用资产价值中。在建设一个项目时,不可能只形成一个固定资产,往往存在一个项目建设最终会由多个固定资产组成。在各项费用支出中往往会有分摊对象、方法、标准不清楚,会造成各项固定资产成本计算错误。

(六)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不符合要求

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是决算重要组成部分,但个别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内容太少,没有把该反映项目建设过程、建设成果、移交资产等全面情况表述清楚或表述不全面。

(七)财务人员专业知识达不到要求

基建会计核算与一般企业会计核算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很多财务人员对基建会计核算不熟悉,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进行系统学习全面基建会计核算,会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编制的决算存在不足或错误。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复杂的工作,财务人员不但要对基建会计核算熟悉,而且还要对基建工程非常了解,还要其他部门、人员配合,共同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三、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改进

(一)收集整理项目资料不齐全的问题

对此类情况建设单位从建设期开始,就应指定有关业务部门和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与竣工财务决算有关项目资料,并按要求设置台账进行归集,避免造成决算编制延期或因资料收集不齐导致决算编制不及时或编制错误等情况。

(二)竣工财务清理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改进

1. 项目合同(协议)清理:应由专门一个管理部门牵头进行合同清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清理,明确合同清理的范围。还应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相关合同台账进行合同登记、管理,对未结清价款的合同应单独、重点进行管理,在清理时不容易出现遗漏。

2. 债权债务清理:对债权债务往来价款清理,特别是应收、预付款项应控制往来款项的额度,敦促有关单位或经办人员及时办理结算和报账手续,定期核对账目,按期足额回收,防止可能出现意外和损失发生。对应付款项等也应及时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结算,办理偿还等手续。在结算编制前,各项往来款均应清理完毕,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应查明原因,按程序处理。

3. 竣工结余资金清理:在项目竣工后,认真清理、准确核实结余财政性资金及自等资金,保证结余资金准确无误,清理后及时按规定处理基建结余资金。

(三)概(预)算与核算口径的不一致的问题

在项目建账阶段,就应对设置的会计账簿,尤其是明细账应按概(预)算的明细项目形成对应关系,在编制财务决算时实际支出与概(预)算在口径上保持一致,使得更能准确的分析出计算出概(预)算执行情况,大大减轻了财务决算编制的工作量。对核算过程中的缺陷,应通过完善手续、调整账务等手段,使之较为规范。

(四)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未按规定计列存在的问题改进

未完工程投资和预留费用在计提时应满足项目实施和管理需要,以概(预)算、合同等为依据,按合理依据、相关规定、程序将其列入工程建设成本中,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五)待摊投资分摊存在的问题改进

待摊投资的分摊在资产形成过程中各项费用性支出由受益的各项资产共同负担的,应选择科学合理的分摊方法、受益对象分摊。确定由某项资产单独负担的用可直接计入该项资产中,对不需要分摊的资产不分摊待摊投资。

(六)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编制不符合要求的改进

说明书的编写应该有针对性和不同项目的重点,写出符合项目实际情况并具有项目特色能够反映项目主要特点的说明书。按规定对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说明,结合项目管理的实际主要工作进行重点突出反映,对反映的情况应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靠。

(七)财务人员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

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要求财务人员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基建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等,高度重视相关制度学习和培训,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标准,使财务人员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熟悉掌握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

除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的上述改进外,建设单位必须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严格按设计文件、概(预)算中安排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列支建设成本,划清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在建设期内和建设期外费用的支出界限,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满足资产移交、决算编制及成本日常管理需要。

篇2

论文关键词:湿地,文明生态村,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指标体系,不同地区的学者均结合本地区特色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但由于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指导文明生态村建设。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和优美小城镇指标,但多是对于城市、城镇以及非农产业提出的一套评价指标,也很难真正用于指导文明生态村建设。所以,需要建立专门针对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文明生态村建设沿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淀内有人口近10万的特殊性,对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白洋淀地区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以白洋淀为例,构建专门针对湿地的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导湿地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保护生态脆弱区湿地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2009年我们组织了文明生态村建设实践调研活动。调查范围涉及白洋淀淀区6个文明生态村(东田庄、邵庄子、王家寨、大田庄、赵庄子、大淀头)。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入户访谈法。共收回问卷278份,其中有效问卷241份,有效率为86.69%。调查对象涉及村干部、种植户、养殖户、个体经营户、医生、乡镇企业工人等不同类型的农户。这次问卷调查涉及地域广,并且涉及到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理位置的农户,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白洋淀不同地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整体状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文明生态村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对白洋淀淀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状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1全面性原则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覆盖面广,这就要求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要能全面综合地反映淀区不同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进程,能从多角度构造出文明生态村的新景观,即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应包括生态、文化、政治、环境等其他方面。所以,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反映淀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方方面面,避免遗漏问题。

1.2科学性原则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根据目前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有关指标的平均水平及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有关指标的平均水平制定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评价标准。

1.3可操作性原则

考虑到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所设计的指标应该充分考虑数据资料是否具有可得性、计算是否简单、操作起来是否方便。

2.白洋淀文明生态村建设指标集的确立

2.1指标集的确立

结合白洋淀淀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数据可得性,最终确定了白洋淀文明生态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

表1白洋淀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子系统

指标编号

指标名称

单位

经济发展

1

人均GDP

2

农业劳动生产率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4

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

生活改善

5

农民人均纯收入

%

6

农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

%

7

人均合格住房面积

m

8

医疗保健支出占生活消费的比重

%

9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10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

11

农户百人拥有电话机数

村风文明

12

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3

计划生育普及率

%

14

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重

%

15

农民对村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

16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

村容整洁

17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8

村庄建设统一规划率

%

19

生活垃圾处理率

%

20

饮用自来水普及率

%

21

道路硬化率

%

22

绿化覆盖率

%

23

水质达标率

%

管理民主

24

村民自治制度完善率

%

25

村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程度

%

26

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精准扶贫工作,党屯村包扶单位延长县水库管理处、文明办和植保站,通过四年来对贫困户的深入了解,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此基础上,特制订2019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如下:

一、党屯村基本情况

党屯行政村辖党屯、李家砭、郭家沟三个自然村,共有农业人口262户783人,低保户共41户63人,贫困户共40户71人(其中产业户28户55人,兜底户12户16人),已经脱贫39户57人,计划2020年脱贫1户4人。

二、帮扶规划

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由政府牵头,包扶单位、包扶领导、第一书记及村干部通过入户调查,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共同商讨致富对策。在贫困户及家庭成员的配合下,特制订了本包扶计划:

(一)完善供水。按照党屯村2018年的发展规划,党屯自然村已经修建了3座供水台,完善了供水管道设施的修建,今年将实施试水和全面供水;李家砭和郭家沟自然村因2018年打的机井很多为咸水和油水,今年计划修建供水台,保证村民饮水安全。

(二)道路安全。因郭家沟自然村居住户数少,且在沟道里,道路一直为砂石路,下雨天限制了村民出行,计划完成对郭家沟主干路2公里的硬化,党屯自然村上塬路3公里,保证村民生产安全。

(三)乡村振兴。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解决党屯、李家贬、郭家沟3个村入户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垃圾收集设施问题。

(四)产业发展。1、发展红薯和葡萄产业。结合我镇对红薯和葡萄产业的大力支持,计划种植红薯106亩,葡萄补苗2200株。2、发展养殖业。短期产业方面,包扶人赠与贫困户1到2头猪崽,解决当年的困难;长期产业方面,承包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底给贫困户分红。提供种养殖技术,提高种养殖管理技术。3、对果农进行技能培训,持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改造老果园200亩,上防雹网65亩,推进果园管理提质增效上水平。

篇4

关键词:全民健身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体单一,社会参与度较低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由政府主导,但并非政府是建设的唯一主体。受过去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政府”治理体制和观念的影响,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既是公共服务的组织者,又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社会力量难于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当中。[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和社会组织政策的逐步放宽,鼓励并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广大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石家庄市由于处于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前沿阵地,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和突破,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通过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使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有所改善,社会力量开始参与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但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体育健身需求相比,这种参与仍显得不足,还存在较大差距。

2、对城乡一体化理论认识尚有不足,城乡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

城乡一体化是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这个概念及其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致使建设效果受到影响。[2]

城乡一体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应只是全民健身设施。

体系的城乡一体,还应包括全民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指导、全民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信息体系的城乡一体,只有每一个子体系达到城乡一体,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同时,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的建设也较薄弱,尚未形成城乡一体的格局。此外,城乡一体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城乡相融合,但是就目前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来看,基本还是城市建城市的,乡村建乡村的,城乡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所以,要真正实现城乡融合,还要转变这种城乡分割的观念。

3、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从目前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来看,还不够完善,其内容还比较单薄,每一方面的内容甚至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首先,就全民健身组织管理而言,一方面有些基层政府不够重视,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意识较差;另一方面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依旧匮乏,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其次,就全民健身资金投入而言,一方面财政拨款十分有限,尤其是社区、农村等基层财政更为困难,而且有限的经费多用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其他方面则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社会资金参与度不高,未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再次,就全民健身法规政策而言,一方面政策类规范性文件较多,而相关法规较少。另一方面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较低、体育社团组织影响力较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不够规范和全民健身经费投入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最后,就全民健身考核评价而言,一方面政府部门考核多以量化指标的形式进行,缺少实际质量的评定;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单位不理解考核的真正用意,存在为了考核而考核或应付考核的现象。所以,如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是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二、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式,推动建设主体多元化

政府主导作为石家庄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当前建设过程中得到重要体现。然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石家庄市千万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光靠政府机关的几个部门、几个工作人员必定是难以完成的,这要靠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式的两仪,缺一不可。要提高社会参与度,就要将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与政府一道作为主体,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性和作用,共同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府购买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向企业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挥企业专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其次,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和政府的补充,兼具公益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也应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之一。随着国家对社会组织政策的开放,要注重全民健身类社会组织的培育,使其承担起建设百姓身边的全民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指导和全民健身活动等的责。

2、促进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融合,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

当前,石家庄市城乡一体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少城乡之间的交流融合。虽然城乡都在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但是城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与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之间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要摆脱这种城乡分割、各自为政的境况,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关键是要推进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

首先,要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平。其次,要保证城乡居民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最后,要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结果大体相等。

3、健全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维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运转

全民健身公共保障体系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血脉和活力源泉,它可能不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那样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它却时时刻刻保障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转。针对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3]

第一,健全全民健身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强化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系。

第二,拓宽全民健身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资金投入体系。

第三,加强全民健身法制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法规政策体系。

第四,实行全民健身目标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全民健身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裴立新.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6):7-10.

篇5

草原监督管理职责划入林草部门,草原的功能由原来的为畜牧业生产服务为主转变为以生态修复保护功能为主。但目前草原工作转型发展存在“三个尚未”问题。

一是生态属性尚未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尚未形成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识,群众参与草原保护建设积极性不高,即使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指标体系中也缺乏草原保护方面的指标。如我国草原面积3.9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 ,比森林(全国2.08亿公顷)、耕地(全国1.35亿公顷)面积之和(3.43亿公顷)大,草原发挥着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但是长期以来草原仅仅是畜牧业发展的生产资料,其生态功能被严重忽视。

二是草原资源家底尚未澄清。不少地方草原与林地、湿地、耕地等地类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地块重叠、数据交错问题。虽2017年进行了第二次草地资源清查工作,但草原与林地、湿地、耕地等交叉重叠等问题从根本上未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