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6 16:32: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媒体融合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新媒体在传播上优势益发明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融合发展这条路困难重重,但各地方广播电视台都意识到了互联网摧枯拉朽的趋势力量,感受到了网站PC端、手机APP端及微信公众订阅号、微博等新媒体终端建设、运营在传统媒体发展拓展中的重要性。近年来,一些观念比较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台通过在线互动和线下服务相结合,探索出了一些模式。总结这些优秀城市台媒体融合的经验,笔者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用户创造内容实现广电新媒体内容的创新
决定新媒体发展的是内容与传播渠道,新媒体发展的优势是传播渠道,但是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依然是内容。内容创新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的生命线,但是有别于传统媒体“我播你看”模式的视听服务理念,新媒体的重点已经转向把互联网提倡和追求的平等、开放、互动精神,融入手机APP端及微信公众订阅号、微博、网站PC端等各终端平台运作和市场开拓中,使内容的创新实践与手机APP端及微信公众订阅号、微博、网站PC端等各终端平台的精神指向、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达成了内在一致,即通过“用户创造内容”来实现内容的创新。
如山西晋城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自2005年建立“晋广论坛()”以来,以论坛为发源地,组建了“市民记者团”“摄友团”“播客团”等网友小团队,2013年起发展迅猛,现已发展到5万多名会员,日均PV1万以上,日均用户发帖量攀升,已经成为当地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以及舆情监控的重要阵地。该论坛模式实现了与网民的良性互动,也取得了内容创新的实践意义。
技术研发推动广电新媒体向外延伸发展
互联网中不存在传统媒体之间那种明确界限,软件开发者在做许多看似与媒体无关的事情。广播电视媒体的新媒体之路大多不再依靠网站,而是靠其他方法吸引大量用户。这个“其他方法”是指看起来与新闻传播没有直接关系的互联网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应用工具。也就是说,新媒体做的不再仅仅新闻传播,而通过技术研发介入了更多的操作系统、应用平台的建设及运营,并从中分得一杯羹。
湖南株洲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就是通过技术研发升级建立了一个局域网――教育信息化平台。该平台是一个区域内教育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将教育教学资讯、学生教师课堂情况等海量信息共融共通,将学生、家长和学校连接,实现了班班通、人人通、校校通。教育信息化平台看似与株洲广播电视新媒体毫无关联,实质上这个平台将广电新媒体的触角向外延展到应用平台,为广电新媒体发展拓展了新的阵地。又如,无锡广播电视台开发建设了手机APP“智慧无锡”,搭建了一个民生服务的平台,当地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缴费、查违章、打的士等。该平台为无锡广电集聚了大批活跃用户,可以说蕴含商机无限。而江苏苏州广播电视台不仅仅搭建了这样一个本地民生服务平台,更在做一个全国地级城市台APP的联合平台,应用技术力量将平台扩展到全国。
当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广电新媒体并不一定需要拥有高精尖的新型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技术外包,购买服务或者与相关技术公司合作,实现技术上的研发和升级。
多样商业模式夯实广电新媒体生存的根基
众多地级城市台的新媒体发展都有各自的特色。晋城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株洲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都已经注册公司,实行公司制运作。在运作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晋城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基于政府购买服务、新媒体售卖服务的商业模式。政府部门一般每年都有相应的宣传任务,但是苦于人力、物力,无力自行制作、管理维护网站或微信公众订阅号,遂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定期付费,将网站或微信公众订阅号外包给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进行制作管理维护。株洲广播电视台则以项目制管理形式,以宣传入股相关公司控股。无锡广播电视台的发展触角还深入到了房地产、股份制银行等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商品化的网络空间皆为利润导向,但它们所提供的商品不一定必须具有交换价值或者是市场导向。在某些情况下,提供免费商品或平台来作为礼品是为了增加用户数量,广告因用户数量的聚集也随之进驻,最后达到的仍然是盈利目的。也就是说,某种商业模式运作前期,不一定能够看到立竿见影的盈利,新媒体平台需要一定的培育孵化期。
基于众多地级城市广播电视台在内容、技术、商业模式上的诸多创新做法,笔者对发展中的地级电视台手机APP端及微信公众订阅号、微博、网站PC端等新媒体终端建设、运营提几点建议:
一、进行政策支持,加大投资力度。由于广电新媒体的运营和营销,目前更多地处于探索阶段,根据不同市情有不同的运作模式,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如在体制上解绑,实行公司制,让新媒体在实践运作中获得更多的人力物力上的便利;又如给予一定资金投入,在探索阶段解除前进中的后顾之忧。
二、发挥优势资源作用,专注做媒体服务。目前市场中,诸多私营传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纷纷抢占市场,瓜分市场蛋糕。传统广电媒体擅长于利用资源打造媒体产品,而广电新媒体则应从提供媒体服务,打造媒体平台入手,充分发挥传统广电媒体公信力这面大旗的优势,在市场运作中,与私营传媒公司竞争。同时,在目前的新媒体竞争市场中,网站已经从新媒体最前沿的位置,退让到较后方,市场竞争力逐渐弱化。因此,各地级城市台应减少对新媒体的束缚,将考核转向媒体服务及打造新型媒体平台方向,鼓励新媒体多方发展,深入市场。
【关键词】广播 媒体融合 管理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从广播电视到平面媒体,在推进媒体发展方面渐成共识: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媒体融合事关传统媒体的生存问题,事关主流媒体还能不能拥有话语权的问题;媒体融合也将深刻影响新一代媒体人的生存与发展。正如所要求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只有@样才能“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是管理问题,“管理”既为“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撑,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融合“如何走”和“走多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认为广播媒体在深入参与媒体融合实践中,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重点在以下三类问题上多思考、下功夫。
一、融合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制播流程管理
2016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协同创新,用深度融合的战略谋划,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创新、渠道拓展、平台运营、流程再造、组织重构、安全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协同演进和一体化发展,通过双向驱动、并行并重、资源共享、此长彼长,实现广播电视媒体与互联网从简单相‘加’迈向深度相‘融’的根本性转变。”其中,“流程再造、组织重构”就是强调广播电视的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它应该是一个操作性的定位描述,指的是流程分析、流程定义与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因为流程管理是为了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因而这种流程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得到优化。
从当前广播界的情况来看,融合过程中要加强制播流程管理和再造,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广播在媒体融合中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和功能。这一点,顶层设计已经给出了答案,要“以广播电视新闻制播为基础,打造新闻信息的‘中央厨房’,做到一次性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以融合性业务为核心,整合广播电视资源,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主业。建立融合协调机制,统一协调融合发展中的资源调度、流程对接等工作。”可见,在融合定位上,传统广电媒体必须“新闻立台”;在功能定位上,传统广电媒体要“以融合性业务为核心,整合广播电视资源,做大做强广播电视主业”;在发展路径上,须打造“中央厨房”。明确了这些功能和定位,才能进一步审视当前广播媒体在流程上存在哪些改进空间和管理问题。
关键词:美国经验借鉴;城乡移民;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6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移民(农民工进城)成为一个普遍社会现象。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原有城市居民的排斥,城乡观念转变的滞后以及文化融入机制的缺位,我国城乡移民的文化融合问题尤为突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移民的社会融合过程同样充斥着各种困境。在文化方面,美国既有文化同化运动,也有多元文化主义,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融合实践,美国最终形成了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其移民文化建设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城乡移民的文化融合问题提供借鉴。
一、美国移民发展历程及文化融合实践
(一)美国移民发展历程
美国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第一次移民潮发生在1820―1880年间,其间移民数大概达到1 000万人。当时美国社会,特别是内战之后,出现了工业化,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需求旺盛。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当时,自由开放的移民政策一方面吸引了欧洲熟练技术工人,大量西欧、北欧移民涌入,以爱尔兰人和德国人居多。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非熟练劳动力。华人劳工在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和开垦加州农田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西部的淘金热吸引了很多来美国淘金的华人,他们通过采矿为美国带来了巨大财富。这一时期还有大量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
第二次移民潮发生在1880―192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 350万。来自意大利、奥匈帝国、希腊、土耳其、俄国等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移民人数猛增。这一阶段,移民的大量涌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美国移民政策主题转向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限制。美国政府多次立法,限制欧洲移民,排斥亚洲移民。其开端是1882年的《排华法案》,接著是1917年划定的“亚洲”。同时,随着来自意大利、奥匈帝国、希腊、土耳其、俄国等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移民人数的猛增,1917年美国通过了一项旨在限制东南欧移民入境的“文化测验法案”。
随着美国限制性移民政策的实施,移民人数明显减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开始了移民政策有限松动和有限选择阶段。1943年美国废除了 “排华法”。 受民权运动的影响,1965年5月“移民和归化法”颁布完成了美国移民制度由民族来源限额制向全球限额制下的优先制的转变,该法案把教育水平作为移民的重要条件,废除了种族歧视条款。数百万计的东南亚难民和拉美国家的移民、难民和非法移民涌进美国,发生了1880年至今的第三次移民潮。
近些年来,特别是“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把国家安全作为其针对移民政策的第一要务,坚决抵制中东、穆斯林国家的公民。
(二)美国移民文化融合实践
1.美国化运动
20 世纪初,伴随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以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鼓吹盎格鲁・撒克逊优越论。美国联邦政府主导了一场“自上而下”式的美国化运动,它是对美国移民文化融合过程的强制性和单一化模式的政策干预。1917年美国宣布参战后,为了应付各族裔移民由于国家背景与历史传统不同而引起的社会极大混乱,美国联邦政府深感树立“美国第一”信念的重要性,对移民的美国化运动发展到顶点,开始对所有外来移民群体实行所谓的“百分之百的美国化”政策。美国政府及各州政府都成立了“美国化委员会”,宣扬“美国第一”、“美式生活标准”等口号,并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化“美国化”,排斥移民本族群文化。美国化运动为移民归化奠定了基础,但它缺少对移民族群个性的尊重。
2.教育主导下的个体自觉遵从文化融合实践
1931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使得美国开始实行限制移民准入的政策,美国移民数量大幅下降,“美国化”热潮消退,美国政府对移民的社会融合不再以强制性干预为主导。这一时期移民文化的融合更多依赖社区、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的帮助。1965年5月美国颁布了“移民和归化法”,开始把教育水平作为移民的重要条件,而各种准入和融合的优待政策则主要针对的是高层次的青年“技术移民”。这一阶段,美国开启了教育主导下的个体自觉遵从文化融合实践,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规章的外在硬性政治强力控制内化为个体自觉遵从。美国通过公立学校、夜校、移民培训机构、社区志愿者组织向移民及其子女提供语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展示以及公民课程等服务,帮助其文化融入。教育主导下的个体自觉遵从文化融合实践不仅有利于教化成俗还优化了美国移民质量,促使移民认同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融入美国社会,达到了归化的目的。
二、美国移民文化建设的经验
(一)大力发展移民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公民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美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各个层面的移民教育培训机构,教英语,讲授美国文化,培训社会生活技能,生产技术技能,极大推动了移民教育的发展。美国的移民教育还将重点放在扫盲式的低水平教育援助和培养熟练劳动技术人员上面。一方面,成立许多社区组织,通过慈善捐款和志愿者向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移民群体开展教育服务;另一方面,着力于培养熟练劳动技术人员,强化移民的生产技术培训。美国针对移民的职业教育注重实用,课程设置多样化,对移民顺利就业和获得稳定生活及进入社会有关键性作用。除此之外,美国还将移民子女教育作为移民社会融合的最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多次立法保障移民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另一方面在很多公立学校都开设有针对移民子女的公民教育课程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二)切实保护弱势移民群体利益,实行包容性的文化制度体制
美国历届总统也都把消除社会不平等和种族歧视作为努力方向,比如以肯定性行动为代表的一系列行政干预手段的实施,就是为了给美国弱势移民群体提供一个平等基础上的优先机会。这些灵活性的倾向性政策切实改善了少数移民族裔与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文化方面,由于美国化运动中以损害文化多样性为代价推动文化归化,导致了少数群体的抗拒。吸取这个教训后,美国采取了在国家政治法律的一体性和主流文化的普遍性的基础之上,允许移民保留本族群的传统文化的文化包容政策。在教育中推行多元文化,实行双语教育,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三)注重主流文化的教育与宣传,利用主流文化的吸引来促进文化融合
美国非常重视其本土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宣传,美国化运动就是对“美国第一”“美式生活标准” 的强制性政策干预。虽然由于其缺少对移民族群个性的尊重而遭到了一些移民族群的抗拒,但它客观上促使移民了解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起到了归化的目的。一方面,美国本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中兼收并蓄,其中关于自由、民主、美国梦的主流文化精髓对外来移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美国也重视本土文化的外宣,比如利用好莱坞出产的影片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来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精神,让自己的主流文化成为现代文明的最典型代表。
三、美国移民经验借鉴下的我国城乡移民的文化融合对策
(一)借鉴美国经验,全面推进城乡移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培训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育主导下的个体自觉遵从文化融合实践模式,慕逃的角度出发,帮助城乡移民及其子女的自觉文化融合。一方面,针对受教育程度低的城乡移民群体,可以通过培训机构、夜校、社区志愿者组织推广普通话,展示城市生活内容及城市文化,培训城市生活技能,使他们具备在城市生活的基本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加强城乡移民的生产技术培训,促进他们的顺利就业,为进一步的文化融合提供基本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的此类培训大多是公益教育性质,没有强制力和监管机制,形同虚化。应借鉴美国移民培训机构经验,政府将专项补贴资金投向进城农民工培训机构,令其开设一些多样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课程并对其进行监管,保障其专门为农民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针对城乡移民子女,首先要保障其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另一方面学校可开设一些公民、市民教育课程和公民、市民教育实践活动。
(二)借鉴美国经验,切实保障弱势城乡移民的合法权利,采取包容性的文化制度体系
由于城乡移民在处于社会经济地位下层,是弱势群体,应尊重他们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出台切实可行的倾向性政策来维护这些弱势群里的利益,提高其社会福利,拒绝一切排斥与歧视态度。在文化方面,我们应该采取包容性的文化制度体系,农民工进城面临的不仅是单方向的文化融入问题,主流应为城乡文化的融合。我们应该尊重城乡移民的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尊重城乡移民的文化特性,可以在农民工居住密集的社区开展一些乡村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民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丰富城市文化,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当代中国城市实际上也是一个文化大熔炉,多样化文化的交汇与融合还会产生很多新的文化要素。
(三)借鉴美国经验,加强城市文化的吸引和宣传,建设文化融合机制来推进文化融合
首先,我们应增强城市文化对城乡移民的吸引力,加大其在城乡移民中的宣传。城市文化中民主、自由、对生活质量和品质的追求,城市生活的便捷化这些都对城乡移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次,我们应着力建设文化融合机制,随时随处宣传城市生活理念,宣传现代化便捷的城市生活方式。利用已有文化资源对城乡移民免费或低价开放,以提高城乡移民的文化层次,以达到一方面消除原有城市居民固有的对农民工的排斥和歧视,另一方面让城乡移民意识到作为一名城市建设者的自豪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付美榕.美国移民政策动因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4).
[2] 蓝强.论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新春体育记者座谈会在京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向广大体育新闻工作者致以新春候,衷心感谢广大体育新闻工作者过去一年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支持和帮助,向大家的努力付出和辛勤工作表示诚挚敬意。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主持座谈会。
来自新闻单位的6位代表作了精彩发言。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主任许基仁积极评价了中国体育近期取得的改革成果,建议构建“大体育”格局、全面深化体育改革、让民众有更多获得感。人民日报体育部副主任薛原建议把媒体新闻规律和体育工作规律结合起来,加强沟通,重视主流媒体,加强媒体融合,把握好速度、深度、准度。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副总监方钢提出,规范化报道国内锦标赛并做出高水准是当务之急。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毛浩肯定了目前的媒体小分队下基层模式,提出希望加密基层媒体采访小分队的频次,为媒体提供更多的基层体育报道线索。北京晚报编委袁虹衡建议,一方面通过发挥媒体自身功能讲好中国故事,与此同时通过更多支持媒体举办的活动,在媒体生态环境改变的条件下增加媒体的公信力。腾讯运营中心总监贾文秀建议,要特别梳理好与体育媒介生态相关的几个关系,以在媒介融合的生态下让报道更加产生实际效能。
与会总局领导苟仲文、赵勇等认真听取、积极回应了新闻媒体代表的发言。苟仲文介绍了2017年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充分发挥体育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抓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抓手,把全民健身计划做成全民幸福计划,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体育发展之路。诚恳希望广大新闻单位与体育战线紧密携手,推动体育与媒体更好融合,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国家体育总局各厅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央、首都主要新闻单位体育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关键词】 IMS 网络融合 网络规划
一、IMS的基本内涵
1. IMS的结构特点
IMS由3GPP于2000年提出,是一个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采用了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IMS实现了承载、控制、业务相分离,采用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从而最小化各层之间的依赖性,避免由于其中一层的变化而影响其他层的稳定性。IMS的体系结构分为接入层、控制层以及应用层3个主要层次。
2.IMS与其他网络的联系
IMS与其他网络的关系通常指IMS域(即IMS核心系统)与电路交换域(CS域)、分组交换域(PS域)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PS域为IMS域提供承载服务,CS域则可与IMS域实现互通。
二、IMS的网络融合
1.核心网融合
核心网融合有统一的承载方式、统一的呼叫控制平台和通过现有网元升级结合新增等方式三个特点,其中,在统一的承载方式方面,IMS核心网络的信令和数据都基于IP承载,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在统一的呼叫控制平台方面,统一的呼叫控制平台一IMS实现与接入无关的业务控制,并且通过IMS实现增值业务的第三方开发;在通过现有网元升级结合新增等方式方面,具备CSCF网元功能,实现基于SIP的统一会话管理;具备MGCF和BGCF等网元功能,实现IMS和其他网络的互通等。
2.业务网融合
从业务融合的角度看,基于SIP的业务架构将是今后IMS和软交换业务融合的基础。IMS有3种业务提供方式:利用S―CSCF直接调用SIPAS提供的业务;利用IM―SSF提供业务,通过与传统的智能网/CAMEL-El通来提供现有的智能网业务;利用OSASCS提供业务,这是IMS最开放的业务提供方式,通过向第三方开放与底层网络无关的OSAAPI,使第三方业务提供商(SP)或内容提供商(CP)开发各种新业务。
三、IMS的网络规划
1.IMS组网方式
从IMS的组网方式上看,IMS有单域和多域两种组网方式。单域组网为全国分配同一域名,建一套IMS系统;多域组网为全国按区域分配不同的域名,建多套IMS系统。单域的业务管理比较简单,只用于小规模组网。多域组网网络扩展性好,适用于大规模组网。因此,在IMS建设初期,建议直接采用多域组网方式,分省建设和引入IMS域,有利于业务开放和运维管理。
2.IMS网元设置原则
在IMS网元设置原则方面,采用多域组网方式引入IMS时,建议在各域内集中建设IMS核心网。IMS重要网元的设置建议如下:HSS在设置时可根据用户量确定HSS的数量,当有多个HSS时,需部署SLR。HSS应考虑容灾备份功能,采用N+I或I+1的备份方式。
参 考 文 献
[1] 田方,杨葆莉. IMS技术发展和应用分析[J]. 移动通信. 2010(09)
[2] 袁源,张艳. 当前对固网演进和网络融合的思考[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09)
[3] 陈坚,王德政,刘蔚. 全业务运营与IMS网络管理[J]. 中兴通讯技术.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