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5 17:04: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骨折康复病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9岁,大学教师,因不慎跌倒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半年后入我院进行康复性治疗。病人基本丧失运动能力,抬手、穿衣、梳头等日常行为都需要别人代劳。病人表情冷漠,排斥心理强,对医护人员持不信任态度,除自己家人外对任何外人都不说话。
2心理护理及措施
2.1心理分析
2.1.1 恐惧心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骨折症状已治愈,且手术效果好。但患者仍然处在骨折的痛苦阴影里,觉得自己的腿还是折着的,整个身体都不敢动,害怕疼痛,担心意外再次发生。
2.1.2 强烈的依赖心理和孤独感因恐惧心理拒绝任何活动,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一切都希望得到照顾,包括日常生活能自理的部分也需要别人代劳,对家人和医护人员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情绪;不愿与其他病友交流,只希望自己熟悉的人一刻不离地在她身边。
2.2护理措施
2.2.1消除患者的病态心理为消除患者的病态心理,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不要顺着患者的自我评价,把她定位成需要完全照护的对象,不要进行以病情为中心的沟通,而是要以情感和生活为中心进行交流,可通过看以前照片等方法让患者的思维回到正常生活中,从而把患者从病人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忘记自己的伤痛,从骨折痛苦的阴影里走出来。
2.2.2 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因为患者的依赖心理很强,一切都希望得到照顾,若一味的迁就只能纵容患者的这种病态心理,这时医护人员一定要细心观察,在正确分辨患者的真实需求的同时鼓励患者适度自理,使患者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康复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3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病人的恐惧情绪多半来自对自己病情的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的病程还要持续多久。这时就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现阶段的治疗目标和注意事项,要让她成为治疗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受治者,使治疗与被治疗形成一种互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2.2.4坚定患者的康复信念康复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要想使患者有持之以恒的康复信心,医护人员也要拿出持之以恒的耐心来不断的引导、鼓励患者。老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而且有很多好的计划打算,基于这种因素,可唤起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从而坚定患者的康复信念。
3讨论
3.1做好心理护理是使整体护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治疗的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告知患者,使治疗与被治疗形成一种互动,以取得很好的配合治疗效果。
3.2掌握患者家属的需求与患者家属结盟,使患者家属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与护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整体化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80-02
脊柱骨折多因高处坠落、跌伤及车祸伤等暴力导致,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椎管减压、神经松解、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并为损伤的神经或脊髓提供一个良好的恢复机会[1]。由于胸腰椎骨折病人需长期卧床,痛苦大、并发症多、心理压力也大,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率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7岁(23~62岁)。按骨折部位分类,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13例;按骨折类型分类,爆裂骨折7例,压缩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2例;按神经损伤情况分类,截瘫3例,有神经症状11例,单纯疼痛而无神经症状3例。其中14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3例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胸腰椎骨折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尤其是截瘫或偏瘫的患者。对疾病治疗前景悲观,对手术存在一定的顾虑,对术后的康复缺乏足够的信心,因此,术前适当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我们除了对新住院的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室环境,作息制度,陪住制度,探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外,还要向患者简单介绍该疾病的概况,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以减少病人的恐惧感,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决心。手术前一天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大致时间、麻醉方式,安慰患者配合备皮、灌肠、导尿等术前准备,消除患者的手术顾虑,树立恢复的信心。
2.2 常规训练
为了适应术后长时间卧床以及术后能尽早拔除尿管,术前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生活技巧,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的训练,以增加肺活量,鼓励患者排痰,防止由于长时间的卧床造成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呼吸训练方法:用鼻缓慢深吸气,然后由嘴慢慢呼出,如此反复,每日2次,每次30~40个。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当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应用心电监测,低流量吸氧,术后6 h内禁饮食,去枕平卧位。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情况按医生要求停止监测及吸氧。
3.2 神经系统的观察
仔细观察四肢的感觉、运动、麻醉平面的变化以及反射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术前作比较并详细记录。
3.3 伤口引流的观察
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以及引流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术后1 h内引流血量超过200 ml,且血压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应及时请示医生进行处理,并酌情减小负压引流的负压;如引流的颜色为淡黄色,引流量增多且主诉头痛恶心等疑为脑脊液漏者,采取头低脚高位,并夹闭引流管,伤口加压并静脉给予生理盐水以缓解头痛症状[2]。
3.4 术后疼痛的处理
手术后由于伤口及麻醉的恢复以及引流管的留置和腰围的佩带,病人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首先我们要让病人及家属知道疼痛是必然的,不要有心理压力;然后配合医生应用镇痛泵或止痛药,并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
3.5 神经根的水肿和粘连
术后常规给予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5 mg静脉输注,2次/d以减轻神经根水肿及脊髓的再灌注损伤。应用甘露醇期间应监测血压并定期复查电解质,以防止术后入量不足及电解质失衡[2]。
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4.1褥疮
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并发褥疮,应用腰围或支具的患者也可能出现局部受压现象。①常规术后6 h开始水平位翻身,并按摩腰骶部等易发部位;②并保持床整,翻身时腰部垫一中单,滚动式翻身,这样可减少身体的摩擦,防止剪切力[3];③对于瘫痪的肢体尽量保持功能位,平卧位时,膝关节下垫圆枕呈屈曲30°位,每2 h翻身一次。
4.2肺部并发症
①常规每2 h翻身一次,并协助拍背咳痰,即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咳至咽部后再用力咳出;②帮助病人进行口腔护理,以减少口腔黏膜干燥;③每日嘱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d,30~40个/次,这样可增大膈肌力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④痰不易咳出时,应用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4.3 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留置尿管期间每日用0.5%碘伏溶液擦洗尿道口,及时更换尿袋;嘱病人多引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 500 ml时,可机械冲洗作用;定期进行尿常规监测,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经常变换,饮食清淡,防止结石的发生[3]。
4.4 腹胀及便秘
由于卧床后排便姿势改变,加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肠蠕动减弱,排便力量减低,患者容易出现便秘。①鼓励病人平卧时松开腰围,并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摩方向从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2次/d,每次20 min;②发生便秘时,可口服缓泻剂,使用肛塞剂;③饮食调整:嘱病人多饮水,吃正常进食后可进食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或香蕉、蜂蜜等食物,以增加肠蠕动。本组病例中有15例在卧床期间应用了缓泻剂。
4.5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由于长时间卧床及手术中腹部血管受压,神经损伤后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2]。①鼓励病人麻醉清醒后尽早进行双下肢的背伸运动;②有条件者术后6 h可给予足底静脉泵的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③必要时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本组病例未发生下肢血栓。
5 术后功能训练及康复
5.1 术后0~7 d功能训练及康复
5.1.1教会病人进行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①伸肌锻炼:病人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行足背屈动作,坚持5~10 s后再放松,两替为一组。开始时每次做10~20组,每日2~3次,逐渐增加锻炼次数。②屈肌训练,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行足跖屈训练,每日2~3次,开始时每次做10~20次,逐渐增加锻炼次数。
5.1.2 教会病人进行肘关节及腕关节的训练:病人曲伸肘关节,旋转腕关节,防止关节僵硬。
5.1.3 深呼吸训练:每日2次,每次30~40个。
5.1.4 扩胸运动:每日2次,每次10~20个。
5.2 术后7~20 d督促病人继续之前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导病人进行综合下肢肌肉的训练:仰卧位,行伸屈髋、膝关节活动,两替反复进行,锻炼时注意足跟不要离开床面。每日2~3次, 开始时每次10~20次,以后逐渐递增。
5.3 术后21 d及出院后
5.3.1督促病人继续之前的训练。
5.3.2.指导病人进行腰背肌及腹肌的训练。①教会病人“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头、双肘和双足跟为支点,使病人的腰背部尽量悬空;②“小燕飞”:俯卧位,腹部支撑,双上肢、双下肢及头部尽量后伸[4]。
5.3.3指导病人进行腹肌训练:病人取仰卧位,屈膝,将双手放于头后交叉,腹部用力,使腰部贴床,并保持此动作5~10 s左右。告诉病人以上训练每日进行2~3次,每次持续5~10 s,然后放松休息5~10 s,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此反复5~10个为一组,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数量和次数,以腰部肌肉无明显酸痛为适度。
5.3.4对于截瘫病人,每日给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2次,每次30 min,活动时尽量达到全关节的最大范围,应用电刺激,足底静脉泵等辅助治疗对瘫痪肢体的肌肉进行被动收缩或脚下垫木墩,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及足下垂的发生[5],同时还要教会病人家属进行被动活动的方法和时间,讲明康复对于脊柱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6 小结
脊柱骨折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使患者丧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会继发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及术后康复是阻止脊髓继发损伤、防止并发症并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可能发生的病残率降到最低限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应用整体护理的工作程序,系统的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并对可能发生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及血管栓塞性疾病等并发症采取了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护理,成功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此外,早期的功能训练可以预防肌肉萎缩,为以后的康复创造了条件;良好的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保护病人不受进一步的继发损害,使病人早日重返工作岗位或自理生活,降低医疗费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东升,王伯珉,任卫国.AF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J].中国骨伤杂志,2000,3(13):163.
[2]唐天驷.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1995, 11(6): 327.
[3]王金凤,赵玉贵.骨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64.
[4]马玉敏,黄杰,赖承秀.脊柱骨折病人的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4,8(6):38.
【关键词】老年骨颈骨折;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2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74.5岁。导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原因:12例坠落伤,8例车祸,5例摔伤。患者在患病前有10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心脏病,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1.2护理方法
1.2.1手术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治疗,患者则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医护人员面对这样的情况时,
(2)饮食护理。应该给予患者食用丰富果胶成分、粗纤维、高钙、维生素高、高蛋白等食品,让患者多饮水,避免出现便秘等情况,对于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患者的饮食应该以低脂低盐为主。
(3)牵引治疗期的护理。确保患者的正确性,卧硬板床休息,患肢制动,穿“丁”字鞋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外旋,不侧卧,两大腿间放一软枕,防止患肢内收,患者的骨盆、躯干应在同一直线上,近端肢体和牵引方向呈现直线方式,不能够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较大重量会导致骨折无法全面愈合,较小重量则会造成骨折矫正出现畸形的情况,因此,应该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
(4)加强观察。①由于创伤刺激,可激发或加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脑血管意外,所以多巡视,尤其是夜间,若患者出现头痛、头昏、四肢麻木、表情异常,健肢活动障碍,心前区疼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②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的变化,包括患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皮肤感觉,若发现患肢苍白、厥冷、发绀、疼痛、感觉减退及麻木,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1.2.2术后护理措施
(1)常规护理。术后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防止窒息、失血性休克、心律失常的发生。
(2)引流管护理。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堵塞,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每30分钟挤压并记录,注意观察腹股沟、髋部和大腿外侧有无肿胀,防止引流液积聚于创腔。
(3)护理。术后6小时取仰卧位,患肢软枕垫高15-20cm,保持外展中立位,禁止患侧侧卧。必要时穿“丁”字鞋,防止髋关节外旋和内收。
(4)患肢观察。注意观察术后患肢感觉运动功能,有无下肢神经损伤、感觉障碍、肢体肿胀等。
(5)并发症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抵抗力、免疫能力均出现下降的情况,患者机体因为手术等原因则容易发生并发症等。①肺部感染: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所以,患者在完成手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呼吸道进行干预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切口感染:注意观察术后切口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体温、血常规、血沉是否异常。③下肢深静脉血栓。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发现上述症状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或继发肺栓塞。④脱位: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肢体有无内旋或外旋,局部有无疼痛和异物突出感。
(5)褥疮护理。由于老年患者有着较为干燥的皮肤,且有着较差的外周血供,另外,由于患者有着较长的卧床时间以及牵引,则会发生褥疮等并发症,应该确保患者有着清洁的皮肤,床整无渣屑,每2―3小时帮助患者按摩皮肤以及翻身。
(4)如患者合并肾脏病、心脏病等疾病,应该对患者的尿比重、尿量、心律、脉搏以及血压等情况进行细致的监测,一旦患者出现全身浮肿、尿比重升高、无尿、少尿、心律不齐、胸闷以及心慌等情况时,则应该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对输液量、输液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控制输液速度在每分钟30~50滴为佳,每天控制输液量在1500―2000ml为最佳。
(5)糖尿病护理措施。由于患者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血糖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对尿糖指标采用尿糖试纸进行测试,通过分析患者尿糖、血糖等指标,采用胰岛素合理的进行调整,确保血糖指标处于正常的状态[3]。
1.2.3功能训练
(1)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第1天,应进行股四头肌被动或者主动等长收缩锻炼,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2)患者在完成手术的48h后,除了锻炼肌肉的收缩能力,还可以通过康复机器对关节的锻炼进行辅助,活动锻炼有着较小的幅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角度,锻炼的速度应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患者每次锻炼为1h,3―4次/h。
1.2.4出院指导
(1)管理。嘱咐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不患侧卧、不盘腿,3个月内不负重,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
(3)功能锻炼。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做到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
(4)复诊。嘱患者每月复查1次,完全康复后,每年复诊1次。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95-02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异常及大小便失禁。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使患者丧失站立及行走功能,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脊髓损伤产生一系列的功能障碍,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家属都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击。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2]。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我科收治了35例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早期的康复护理介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颈椎6例,胸椎11例,腰椎18例。
2.方法
患者入院之初即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语言沟通收集其一般资料,了解其心理及社会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护理目标、计划及程序。并采用床边讲解及示范的方法进行护理每天1次,每次30~50min。
3.康复治疗
3.1 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常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的心理,术前通过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心理状况,并根据患者损伤后表现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疏导,做好心理护理,向家属交代患者的病情及可能的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和护理上要积极配合,病情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鼓励家属在心理和生活上给予患者以帮助,因为家属的支持和鼓励是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柱,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3.2 的护理:病人早期应卧硬板床休息,变换时应有三个人协助,而颈椎病损者应有四个人协助(其中一人固定头颈部)保持头、躯干成一轴线,防止加重脊髓的损伤。
3.3 饮食的护理:患者于受伤之初大多有腹胀,胃口不开,可采取腹部按揉或肛管排气以减轻腹胀,增进食欲。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增加钙质的摄入量,促进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4 排尿的护理:早期留置尿管,每2~4h一次,以训练膀胱功能,防止膀胱肌肉萎缩。待脊髓损伤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情况予采取间歇导尿法处理排尿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间歇导尿是处理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的危险,同时改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的处理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3]。
3.5 大便的处理:脊髓损伤的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制订个体化的肠道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鼓励并训练患者及家属参与肠道训练。刘翠青等报道,肠道功能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形成规律性排便习惯[4]。
3.6 皮肤护理:患者由于活动不便,长期卧床,稍不注意极易出现压疮。可启用翻身卡,每2h协助轴线翻身一次,轮流采用平卧和侧卧位,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受压部位可垫水垫,以减轻局部压力。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整无碎屑。
3.7 康复训练:入院后即给予全面的功能评估,根据脊髓损伤水平、类型及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制订个体化、阶段性的康复目标及康复程序。病情稳定后即开始进行肢体的功能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
3.8 健康教育:关系到患者终生的健康自我管理,是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根本保障[5]。而康复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使患者的身体水平、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3.8.1 在住院期间教育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培养患者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利用残存的功能去代偿致残部分的功能,尽可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动作。为回归家庭与社会做好准备。
3.8.2 协助患者制定一个长远的康复训练方案,使其出院后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
3.8.3 加强二便管理:包括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两方面的配合,因二便处理得当可提高患者的自尊心,也是回归家庭与社会的基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肺部和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3.8.4 制定合理膳食食谱,进行维生素、蛋白质、钙的合理摄入需要指导,以增强体能、抗病能力和身体免疫能力。
3.8.5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性康复教育,因性康复是维系一个家庭完整的必要前提,只有家庭完整、稳定,才能给患者提供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
4.结 果
35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从13~210d不等,平均65±9d,经过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均恢复良好,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能维持良好的通气状态,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能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掌握有关功能锻炼的知识,及早稳定脊柱,及早解除脊髓压迫,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是整个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内容是护士指导患者本人和家属协助的“自我护理”,这种“自我护理”可使患者终身健康管理受益。对本组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以康复护理人员为主 导,患者本人、家属密切配合相结合,因而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者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残损的程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军发,吴毅,胡永善,等.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5):358.
[2] 杨美惠,陈建珍.健康教育在颈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3,1:77-78.
[3] 吴志文,刘雪梅,刘根林等.脊髓损伤患者的清洁间歇导尿[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91-93.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39-02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重症创伤之一,是由外伤引起的一种致残性较高的损伤,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及身体痛苦,因此给医护人员的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及困难。目前,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就在于解除脊髓的压迫及稳定脊柱。如何更好的护理胸腰椎骨折患者及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等待解决的问题[1]。本篇文章将针对优质护理对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发生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2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26岁~58岁,平均年龄(39.6±5.6)岁;患者骨折部位分别为:T12骨折12例;L1骨折8例;T12~L1骨折11例;L1~2骨折1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综合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2]为:①心理护理。患者骨折后多会被医生强迫卧床,丧失了自理能力,这时患者往往会禁受不住打击,出现严重的焦虑等不良心理;同时,创伤所带来的痛苦使患者的心理更加恐惧。这时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治疗方法及卧床恢复的重要性,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压力,并将手术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告知患者,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②功能锻炼。从患者的肌肉收缩开始,叮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先从被动训练开始,以肌肉伸缩为起点,确保患者的肢体及每个关节都能得到缓慢的活动;之后可进行主动训练。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指导患者进行五点支撑、三点支撑及飞燕点水等简单的运动法,同时还可以增强床上功能锻炼,使患者的上肢、躯干、下肢及背阔肌能够得到伸缩。随着患者康复情况的变化,医护人员要随时改变康复训练方法,以适应患者的需求。③并发症预防护理。在患者卧床期间要注意加强饮食营养,保持患者皮肤及床单清洁、平整,一旦床单受到污染,就要立刻更换。每2小时为患者进行一次翻身按摩,对长期受压的部位最好使用酒精进行按摩。但已发生压疮的部位禁忌按摩。翻身时使用滚动翻身法,注意保持脊柱平直,避免造成新伤;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用力咳嗽以便排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每日饮水量在2升以上,保持尿道畅通,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定时更换尿管和集尿袋,每天消毒尿道口两次,并保持会处于清洁状态,必要时行膀胱冲洗。注意观察尿液性质、色和量等,并做好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统计学处理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可知,护理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不仅使患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还会使患者相继发生较多的并发症,同时,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术后康复护理、锻炼对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而言就显得异常重要。综合性护理干预不单单是治疗性护理和康复训练,同时包含良好的心理护理[3];可有效的避免患者发生关节痉挛收缩,预防了肌肉萎缩,避免性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表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患者意见,及时改革工作,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着想,经常与患者交流沟通,并满足患者的需求,并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本文结果显示,经过优质综合护理的护理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抑郁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淑萍. 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0-61.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42
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常见。患者多为年轻人,多因高处坠落或者重物砸伤所致。脊柱骨折往往伤情较重且复杂,可以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因此必须加强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康复。笔者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脊柱骨折患者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龄19~66岁,平均38岁。其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爆裂性骨折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33例。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钢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融合术,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
1.2 护理及康复训练
1.2.1 心理护理 胸腰椎骨折的伤害是突如而来的,后果也是无法意料的,患者饱受着身心的双重痛苦,此时他们首先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得到及时的治疗。作为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关心鼓励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他们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各种治疗及护理工作,以便尽早恢复健康,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1.2.2 术前护理
1.2.2.1 护理 患者住院后需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在搬运患者时,通常采用3~4人平抬法将患者移到病床上,保持头、颈、胸、腰椎在同一轴线上,并以腰围外固定。
1.2.2.2 术前准备 多数患者为急症手术,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向患者交代术前禁食、术前用药的时间、备皮、配血、导尿的目的以及必要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需准备大小合适的腰围、大毛巾。
1.2.2.3 指导患者作适应性锻炼 如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练习股四头肌伸缩活动,为早期功能锻炼打下基础。此期锻炼的目的在于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恢复体力。
1.2.3 术后护理
1.2.3.1 基础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测量T、P、R、BP,1次/30 min,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有无心肺功能异常、休克、出血量过多等症状。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可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数小时,待病情平稳后再回病房。(2)卧位护理:术后回病房应使患者整体平移,正确转移至病床,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4 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以缓解不适和保护皮肤。患者翻身时保持三点一线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转、前屈。术后第1个24 h内平卧或45°角斜卧位,以减少渗血[1]。(3)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做好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方法:避免切口渗湿,如有渗湿应及时给予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道通畅、固定,不可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术后48~72 h引流量低于30~50 ml即可拔除引流管。
1.2.3.2 密切观察患者四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并与术前作比较。术后第1天可开始进行肢体训练,早期主动和被动的关节功能锻炼,可提高肌容量和肌力,有助于提高日后生活质量。上肢训练如屈伸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手指关节训练等;下肢训练如股四头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训练。
1.2.3.3 预防褥疮的发生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截瘫部位以下神经麻痹,感觉丧失,自身不能更换,而且大小便失禁,极易发生褥疮。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定时轴线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渣屑。对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肩胛部、足跟部予以50%红花酒精涂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病情需要使用热敷时,一定要注意测量水温或者加毛巾包裹隔热,防止烫伤皮肤。
1.2.3.4 防止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以食醋熏蒸消毒病房。嘱患者深呼吸,有痰尽力咳出,多饮温开水,翻身时拍背,以助排痰。必要时可作雾化吸入。留置尿管患者每日予以膀胱冲洗及尿道口护理1~2次,尿袋每周更换2次,气囊导尿管每半个月更换1次。尿管应夹管并定时开放,使膀胱有规律地得以膨胀和收缩,从而训练自主膀胱,白天2~4 h一次,夜间可延长至4~6 h一次,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能自行排尿后,可拔除导尿管,保持会阴清洁。
1.2.3.5 饮食护理 受伤早期,由于后腹膜血肿可产生腹胀、腹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情况,应限制饮食,以半流质为主,避免进易致腹胀的甜食。术后6 h可逐渐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流质-半流质-普食”方案。应注意营养摄入,增加机体抗病能力。指导患者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粗纤维食物,如瘦肉、蛋黄、胡萝卜、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易消化吸收和促进胃肠蠕动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1.2.4 功能锻炼 胸腰椎骨折,特别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功能锻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有肌力的肢体尽量主动活动,在主动运动能力基本恢复之前,必须经常给患肢各关节作被动功能锻炼,以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经过康复训练的患者可以做到自己翻身、起床、下床、上、下轮椅等。同时指导患者作腰背肌锻炼,通常有挺胸、背伸、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2]。练习时要循序渐进,每次练习不可过多、过累。平时尽量保持上踝关节处90°角,以免形成足下垂。不完全瘫痪者,短期内可在床下活动;对完全性瘫痪者,指导并帮助他们练习上、下轮椅;对截瘫患者还要注意防止跌伤。康复训练中还应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脱衣服动作、进餐动作、个人卫生等。教会家属掌握基本康复知识和技能,说明训练的重要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日后患者回归家庭做好准备[3-4]。
1.2.5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需继续加强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腰椎术后2个月复查无特殊,可戴支具下床活动,半年内避免弯腰,提拉重物活动。截瘫患者注意康复锻炼。
2 结果
经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并发症。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截瘫部位以下神经麻痹、感觉丧失。在护理计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是患者康复的关键。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护理工作及交接班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工作实践中还应不断学习,更新完善护理措施及康复锻炼,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通伯,戴戎.骨科手术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2.
[2] 胡文斌.现代中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护理工作建设及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2.
[3] 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04-505.
[关键词] 妇科患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4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生殖健康不仅越来越受到妇女的重视,而且其心理健康亦受到积极关注。女性在罹患妇科疾病造成机体功能损害的同时,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妇科疾病起病和发展过程中常伴随有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如果对这些情绪障碍及心理障碍不及时处理,势必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然而,临床医生往往重视其生理功能的症状和体征而忽视心理障碍的表现[1],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疗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促进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300例妇科疾病患者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治疗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6~10月在本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300例妇科疾病患者。入选条件:①经影像学、病理学、实验室检查等确诊的妇科疾病患者;②无严重心肝肾等躯体疾病,无精神病史及药物依赖史;③小学文化程度以上,无智力障碍,能够阅读理解问卷;④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其中,年龄19~52岁;文化程度:小学62例,初中100例,高中或中专86例,大专以上52例;职业:工人108例,农民62例,个体74例,干部56例;疾病种类:盆腔良性肿物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子宫腺肌症42例,子宫肌瘤54例,宫颈炎31例,盆腔炎18例,阴道炎17例,功能性出血17例,盆腔粘连12例。
1.2 方法
调查前,课题研究人员首先与患者共同交流,告知其调查研究的目的,征得其知情同意,研究人员向患者发放问卷,填写前,研究人员告知其问卷填写的要求,在统一指导语前提下,以无记名方式独立自愿填写,填完后,问卷当场收回。本次共发放问卷310份,依据两项原则剔除无效问卷:个人资料及问卷填写不完整者或问卷答题明显呈规律性作答者。检查后,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300份,有效率为96.8%。
1.3 调查工具
SCL-90共有90个问题[2],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等10个症状因子。采用5级评分(1~5分),得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该量表能较准确地评估一个人某段时间里的症状水平,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和心理咨询门诊中,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职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按SCL-90总分>160分或任意1 个因子≥2分,或阳性数目超过3项三个条件之一者判定为存在心理问题[3],任一因子的得分≥3分者,则被认为可能有中、重度的心理卫生问题[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妇科疾病患者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外,妇科疾病患者SCL-90总分及其他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对于疾病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5],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作用。研究表明,负性情绪及其精神症状是影响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疾病康复[6]。对妇科临床医师来说,情志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情志因素与妇科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重视情志因素对妇科疾病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因此,妇科临床医师很有必要关注妇科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心理健康的研究逐年增多并不断深入,尤其是以量表做评价工具的客观性研究[8]。目前,SCL-90是临床常用的心理测定问卷,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精神卫生领域。主要用来衡量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严重程度[9],内容丰富,反应症状多,能较准确地评估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问题[10]。在临床治疗中,SCL-90具有重要的心理治疗护理指导价值[11]。
本研究发现,在SCL-90评定中,除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不论是量表总分,还是各因子得分,妇科疾病患者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
导致女性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女性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关。一些妇科疾病在影响其自身形象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我认知的改变,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如自卑、人际关系敏感、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这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又会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身心疾病。
综上所述,妇科疾病不仅对女性生理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使其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自卑、恐惧、害怕等心理问题,而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可能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疾病的进展,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护工作者应该仔细分析心理因素在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避免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造成心理紧张而使疾病复杂化。同时,为更好地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问题,医务工作者在积极治疗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对她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提高认知水平,维护其良好的心理健康,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磊.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35-36.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7.
[3] 季建林.医学心理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20.
[4] 金华,吴文源.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12):260.
[5] 纪青,孙月吉,刘启贵,等.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7,23(16):1390-1391.
[6] 王学勤,李晓霞.脑中风恢复期的家庭综合行为治疗[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92.
[7] 谢萍,姜海燕,温海莹,等.情志因素与妇科疾病相关性的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2):803-805.
[8] 于欣,张海燕,张慧英.我国患者心理健康定量研究现状及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26-27.
[9] 张羽,吴靖芳.SRHMS与SCL-90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比较[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3):55-58.
[10]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4.
[11] 孙影.SCL-90 在神经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0):2568-2569.
[12] 达朝宏.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3):222-223.
[13] 程湘,王欣,王智,等.妇科疾病患者情绪障碍伴况的调查与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04,33(11):1707-1708.
[14] 钱明.心理干预对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7):509-510.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在老年群体中该病的病发率居高不下,所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的临床效果的提高成为了广泛关注的问题[1]。本文主要通过将老年综合评估护理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的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做如下分析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1~68岁,平均(60.8±3.7)岁,病程1~7年,平均(5.1±2.9)年,该组中合并患有高血压症22例,糖尿病18例,高血脂症11例,该组文化水平中文盲或小学文化19例,初中水平8例,高中及以上水平3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0~67岁,平均(59.3±4.1)岁,病程1~8年,平均(5.9±2.7)年,该组中合并患有高血压症21例,糖尿病20例,高血脂症10例,该组文化水平中文盲或小学文化18例,初中水平7例,高中及以上水平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相关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常规病情监控、谨遵医嘱用药等护理工作。给予观察组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病情检测,监测内容包括心电图、血压等相关情况,并及时记录。同时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冠心病,端正对待疾病的态度,促进治疗。沟通时,尽量采用温和的语气和态度,应尽量平复家属和患者的负面情绪,心理疏通的方式引导患者走出心理障碍,相互尊重,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治疗的信心,增加面对病魔的勇气。对患者每2d进行1次音乐舒张治疗,通过音乐平复患者心绪,每次时间为25min。与医生进行沟通,并由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和药物类型,同时在患者更换新药和剂量的同时,对患者用药后临床表现进行记录,发生异常情况报告给医生,做到及时处理或救治。针对需要有饮食注意的患者需要进行饮食合理性的指导,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钠含量、高胆固醇等类型的食物出现,严谨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吸烟喝酒。针对患者实际的身体情况制定适应患者的运动方案,一般方案的制定需要从运动的类型和方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通常情况下,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散步、太极拳、老年健康操等运动方式。运动每3d进行1次,运动前进行10min热身,后每运动20min休息6min,连续运动2~3次,身体不适者可适当减少运动次数,反之可增加,并在每次运动时对患者进行运动量的评估,以方便制定下一周的运动方案。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需要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并_保饮食、卫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定期复查的计划。
制定相关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活力状态、心理状态和症状的评分调查,问卷满各项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相关指标效果更佳,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本身和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 21.0 进行统计和分析,所有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当P
2.结果
2.1 两组问卷调查情况
两组问卷情况调查评分比较重,观察组的护理满意评分、活力评分、心理评分和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2.2 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2.3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3.讨论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是由西方引入的一种对老年患者相关功能和因素进行评估测定的护理方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说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具有提高临床效果的可能性[2]。相关研究也表面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3]。本文对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研究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出院的相关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心脏不良事件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中观察组也均比对照组低23.34%。由此可见,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中具有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韩静,屈海宏.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1):1960-1962.
【摘要】 [目的]探讨在康复锻炼中采用肘外翻练习在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中的作用。[方法]将13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术后采取骨科常规康复锻炼方法;肘外翻练习组术后除常规功能锻炼外同时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的原则行肘外翻练习。[结果]所有病例都得到1~2年的随访,平均1.5年,治疗效果:肘外翻练习组优良率91.2%,对照组优良率78.5%;肘外翻练习组肘内翻发生率7.4%,对照组肘内翻发生率20%,无论是优良率还是肘内翻发生率,2组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肘内翻; 康复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肘内翻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发生于任何治疗方法,根据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如何降低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的发生率至今对临床医生仍是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1]。近年来,作者对康复锻炼中采用肘外翻性练习在降低肘内翻发生率中的作用进行了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0年6月~2004年10月间在本院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33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为非开放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且均为尺偏型。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伤情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肘外翻性练习组。
表1 2组患儿接受治疗方法比较(略)
注:*2组同项比较经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卡方值:2.53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法的选择
对所有病例均先试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使用石膏外固定或经皮穿针内固定后石膏外固定。若属难复型骨折不强求多次手法复位而改行切开复位双侧克氏针交叉内固定。若就诊较晚,肿胀严重局部皮肤条件较差的病例待3~5 d水泡吸收后再行整复固定。
2.2 操作要点
(1)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100°,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半屈伸位40°~60°位置2周,以后逐渐将肘关节屈曲至90°。所有病例均前臂旋前位固定。要密切关注患儿末梢血运及感觉变化情况,高度警惕Volkmann缺血挛缩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后果;(2)穿入内侧克氏针时,应与肱骨干纵轴呈40°,向后倾斜10°以避免损伤桡神经。2克氏针应在骨折近端数毫米的中部,而不是在骨折处交叉,以获得坚强的固定。应遵循矫枉过正的原则,维持固定在轻度桡偏。
2.3 术后康复锻炼
对照组:第1阶段:石膏固定术后1~7 d,因骨折处尚不稳定,水肿较重,以握拳运动为主。第2阶段:8 d至拆除石膏前:骨折水肿已基本消退,如有必要,可更换石膏。可以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以及小范围的旋转运动,以及腕关节的掌屈和背伸。第3阶段:拆除石膏后:以肘关节的屈伸锻炼为主,开始由住院医师或护士帮助患者行肘关节的被动屈伸,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用力的整复训练并鼓励患儿多进行主动锻炼,过多或强力的被动训练会使患儿产生恐惧以影响康复效果。伸屈活动应保持5~10次/ d,20~30下/次。
肘外翻练习组:第1及第2阶段康复锻炼与对照组相同,第3阶段除进行肘关节伸屈活动之外,还进行肘关节的外翻练习。方法:(1)在保持对肘关节的外翻性应力状态下伸屈肘关节;(2)在肘关节呈伸直位时间歇性的外翻肘关节,每次使肘关节在过度外翻位保持3~5 s,间断1~2 s后继续下一次练习,保持5~10次/ d,20~30下/次。应根据复查X线片仔细测量提携角和Baumann角变化,酌情加大或减少练习次数。
3 结果
评定标准:按Flynn评定标准[2],丢失提携角和丢失伸屈功能在0°~5°为优,6°~10°为良,11°~15°为可,>15°为差,所有病例都得到1~2年的随访(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略)
肘外翻练习组优良率91.2%,对照组优良率78.5%;肘外翻练习组肘内翻发生率7.4%,对照组肘内翻发生率20%,无论是优良率还是肘内翻发生率,2组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
4 讨论
4.1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目前闭合复位石膏(小夹板)外固定仍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但复位成功率难以确定,复位后有再移位的可能。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目前已被大家广泛采用,它可以使骨折端得到可靠的固定,但该方法会造成新的血管、神经损伤,遗留肘部畸形及肘关节功能障碍,在克氏针的配置方式和最佳入路上也存在争议。切开复位内固定因创伤大、并发症多,其手术适应证要严格把握。作者认为单纯石膏外固定只用于无移位或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容易复位的移位骨折首先使用克氏针内固定,固定时要确保复位满意,避免固定在错误的位置上,至于开放手术,只用于难复性骨折。复位后前臂固定位置维持在旋前位时,外侧桡骨对肱骨的作用是压力,内侧尺骨对肱骨的作用是拉力,符合桡侧嵌插、尺侧分离的原则[3]。
4.2 肘内翻的发生机制
目前认为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后由于肱骨远折端尺偏、尺嵌及内旋引起[4]。目前各种试图降低肘内翻的方法都是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发生。首先公认为术中良好的复位和术后坚强的桡偏固定是预防肘内翻的关键,但即使完全达到解剖复位也会发生肘内翻,这是因为在骨折同时尺侧骨皮质受到挤压而塌陷,虽从骨折面来看呈解剖复位,但因塌陷而发生的尺偏倾斜并未得到纠正。因此有学者指出复位时应遵循桡侧嵌插、尺侧分离,矫枉过正成轻微桡偏的原则,以恢复骨折端的正常轴线作为判定复位优良的标准[3]。但另有学者认为在理论上要求采用矫枉过正以纠正相应的角度看似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要求[3]。作者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尤其对于难复性骨折。徐英杰等同时提出为预防肘内翻的发生而将尺侧末端骨膜切断,复位至偏桡倾位再以钢针固定,对于尺侧骨皮质塌陷明显者,复位后尺侧骨折端遗留间隙较大者,采用截除部分桡侧骨折端骨质[4]。这种方法显然对组织的损伤较大,操作过程繁琐,并且手术中难以明确桡倾桡偏多少才能有效预防内翻,有可能造成肘外翻[6]。
4.3 康复锻炼的应用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方案能完全有效的预防肘内翻的发生。并且以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治疗方法的改进上。而作者试图从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法上取得突破。目前已公认由于尺侧骨皮质塌陷的发生,即使解剖复位也难以完全避免肘内翻的发生,作者赞同在闭合复位时遵循矫枉过正的原则,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手术治疗同样面临很多困难。作者认为应根据复查X线片所示尽可能较早的去除石膏,早日进行功能锻炼。在功能锻炼时,除常规的施行以恢复肘关节伸屈功能为目的的活动外,同样应进行肘外翻性练习,其根本出发点仍是为纠正尺侧骨皮质塌陷带来的影响,骨折端尺侧边缘的加压应力要比桡侧高出很多,肘外翻性练习能明显减轻这种差别。与手法复位时矫枉过正的方法相比,虽然从理论上看并未能产生持续性的使骨折桡偏的作用力,但显然产生的作用力更加可靠,并且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诸多并发症。从作者的随访资料来看,接受传统康复锻炼方法的患儿肘内翻发生率为20%,除接受传统康复锻炼外另接受肘外翻练习的患儿肘内翻发生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作者认为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在康复锻炼中采用肘外翻练习能有效降低肘内翻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述荣,陈昕.鼓励性功能性活动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康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304-306.
[2] Pirone AM,Graham HK,Krajbich JI.Management of displaced extentiontype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children[J].J Bone Joint Surg(Am),1988,70:641-650.
[3] 徐英杰,张根伟,张子元,等.2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改进的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463-466.
[4] 郭跃明,王志远,邹勇根,等.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病理形态学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725-727.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康复措施。方法: 观察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168例,重点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伤口疼痛处理/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随访率100%,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8周骨折线已模糊,术后12周骨折基本愈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优15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8.2%。结论: 对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患者,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伤口疼痛的处理及早期肢体康复锻炼是获得手术满意效果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掌指骨骨折 微型钢板
掌指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克氏针交叉固定等,但因骨折复位不满意,固定时间长,限制邻近关节活动、不能早期锻炼,严重地影响了手部功能的康复。2005年5月~2013年5月我科采用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16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8例,男95例,女73例,年龄18~56岁,平均23岁。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驱血上止血带,手术切口:手指做桡侧或尺侧背侧切口,掌骨做背侧切口,相临掌骨做同一切口,使骨折端能充分暴露,清除积血,直视下复位,钢板置于掌、指骨的背侧,之后选择适宜的钢板并固定,被动活动相邻关节无卡压,骨折固定稳定可靠,逐层缝合切口并包扎。
1.3 术后处理 术毕不做外固定处理,术后24h即可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被动及主动屈伸活动。术后12天拆线,嘱病人做主动关节功能锻炼,被动关节功能活动一定要使关节活动度到位,防止关节功能因软组织粘连而僵直。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术前准备:协助做好全身各项常规检查,记录生命体征,做好抗生素过敏试验,注意防止感冒,增加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常规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做好记录。(2)密切观察患肢末梢循环,为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患肢用垫枕抬高于心脏水平,下床活动时给予前臂悬吊患肢,并密切观察石膏托位置/松紧度,保证患肢功能位,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及肿胀情况。若肢端皮肤颜色苍白或暗紫,则提示有血循环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2.2.2 疼痛的护理可预防性口服止痛剂,同时指导患者正确运用减轻疼痛的方法,耐心讲解疼痛的原因/性质及持续时间,使其心中有数,对疼痛有思想准备/分散痛觉感受力。
2.2.3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措施:术后2天―2周内,此时患手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渗出等炎性反应,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情况下,护士应除抬高患肢外,根据伤情,指导患者指间关节做轻微的伸屈活动,以保持关节一定活动范围。(2)中期康复措施:在术后3―4周内的护理重点是防止关节的僵硬和肌肉的萎缩。此时除继续活动关节外,海应训练前臂的肌力,为去掉外固定后的功能训练做准备。主要应用等长运动的方法刺激前臂肌力的恢复,此期骨折端愈合尚不牢固,功能锻炼以主动伸屈活动为主,练习手指的屈伸动作时要轻柔,以免损伤修复的组织。(3)晚期康复措施:在术后5―6周,此期骨折已临床愈合,护理重点是加强运动和感觉训练,主要进行前臂及手部肌力训练,掌指及指间关节训练,采用主动和被动训练两种方法结合进行。被动训练时护士协助患者伸屈掌指及指间关节,4次/天,每次3―5min,训练时应循序渐进,防止因力量过大而引起骨折再移位,手部肌力的训练,可利用1个小皮球(或海绵圈)进行手指屈伸及所有手内肌的抗阻练习。
3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随访率100%,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8周骨折线已模糊,术后12周骨折基本愈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1],优15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8.2%。
4 讨论 掌指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克氏针交叉固定等,但因骨折复位不满意,固定时间长,限制邻近关节活动、不能早期锻炼,严重地影响了手部功能的康复。本组病例采用微型钢板固定微型钢板质薄、体小、固定坚强,符合AO治疗原则,且术后不用外固定,能早期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2],术前合理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使患者能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后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保证了患者手部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骨创伤治疗仪;下肢关节恢复器;膝关节功能康复
下肢骨折后病情、固定方式、开展康复治疗的早晚、方法正确与否等都会影响膝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我科采用电脑骨创伤治疗仪结合下肢关节恢复器(CPM)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以了解其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外伤性股骨下段骨折、髌骨骨折和胫骨腓骨上段骨折住院患者62例,其中股骨下段骨折30例(合并髌骨骨折6例,合并胫腓骨骨折3例),髌骨骨折12例(其中合并髌韧带损伤4例),胫腓骨上段骨折13例,胫骨上段骨折4例。所有病例外伤后立即就诊,骨折患者在8h内行骨折切开复位伴钢板内固定术,3例髌骨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者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伴内固定、髌韧带修复术。损伤均为单侧,排除合并神经损伤及病理性骨折病例。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 18~57岁,平均37.2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 17~63岁,平均37.9岁。两组间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具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向他们解释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步骤,以求取得合作,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意识,并教会一些基本的康复方法,要求患肢在不负重、避免在骨折端承受较大应力的情况下进行。如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主动屈伸膝关节或在医务人员帮助下配合被动屈伸膝关节,在患者家属帮助下被动牵拉髌韧带,同时作踝关节和足部其它小关节活动锻炼,每次要20~30 min或更长,每日3~4次,根据病情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休息时抬高患肢。健侧肢体尽可能保持正常活动。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术后1周内(通常第3天)开始使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每日2次,每次30 min,应用时肢体牢固固定于CPM机装置,防止松动和恶性悬空,避免活动时出现骨折端剪切力和成角力,亦避免肢体神经受压。根据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开始,每5 min增加1°,下肢治疗采取的角度根据病情和上次屈曲的最大角度开始,增加到120°,维持数天,一般2~4周,在CPM间隔时间里仍需主动和被动屈伸膝关节。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术后第3天用PT980IA电脑骨创伤治疗仪(珠海市普天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在骨折处进行脉冲磁场治疗,磁场强度一般为1~2档,频率5~8档,每日1次,每次30 min,治疗到伤口完全愈合(一般约3周)。
两组均于治疗1个月后总结疗效,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和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治愈:局部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120°;显效:局部肿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度90~120°;好转:局部肿胀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60~90°;无效:局部肿胀疼痛改善不明显,关节活动度≤60°[1]。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
3 讨论
近年来,下肢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此引起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仍很常见,且患者多为青壮年,治疗要求迫切。骨折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很多,如创伤严重、早期处理不当、未能接受及时正规的康复治疗都有可能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术后早期正确的康复锻炼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能减轻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和关节粘连,而康复治疗应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进行得越早越好[2]。骨折导致的机体血液流变性紊乱和骨折局部微循环障碍,直接影响骨折周围组织愈合的时间和质量[3]。电脑骨创伤治疗仪是利用微电子技术产生与人体生物电活动相适应的脉冲磁场,适合于局部有金属内固定患者;治疗组患者在骨折处进行脉冲磁场治疗,对软组织损伤具有消炎消肿促进伤口愈合作用,促进骨折处血肿机化,断端血循环重建,加快纤维软骨骨痂密度和刚度增长,有加速骨折愈合和骨连接的作用。CPM机以持续被动活动的方式模拟人体自然运动,激发人体自然复原力。早期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可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修复,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并可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起到痛苦小,消肿快,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损伤软骨自身修复,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4]。用电脑骨创伤治疗仪结合CPM治疗。从表1及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郑桂芬,王玉, 姜珂.系统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 22(10):934935.
[2]武永彪,袁淑娟.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5): 464465.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手术内固定,微创性;内固定器
作者单位:332600 江西省都昌县人民医院 Pilon骨折系指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随着交通和工业的发展,患病率明显上升,是临床常见的且较难治的一种关节面骨折,病残率高。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Pilon骨折患者32例,无血管、神经损伤。本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19~67岁,平均42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双侧4例。按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14,Ⅲ型18例。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1例,扭伤2例。开放性骨折 5例,闭合性骨折27例。
12 治疗方法 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缝合术,本组病例均做X线及CT检查,术前常规行跟骨牵引,给予消肿、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伤肢足趾主动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1~3周待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褶后行手术。硬膜外麻醉,腓骨取后外侧切口,胫骨下段取前内侧切口,切口间距不小于7 cm,先将腓骨解剖复位,用腓骨远端解剖板内固定,胫骨远端在直视下先将关节面的骨折由先内后外复位,必要时植骨,克氏针临时固定,胫骨下段骨折在C臂机透视下撬拨,点状复位钳复位,满意后,近端用骨膜剥离器作皮下隧道,置入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螺丝钉固定,检查远端关节面骨折块稳定性,未稳定骨块用小中空钉固定,放置引流管。术后均不给予外固定。术后24 h开始踝关节主动活动,3 d后开始被动活动功能锻炼,拄双拐非负重行走。定期复查X线及CT,视情况决定负重行走,6~8周开始拄单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开始完全负重,并行肢体功能康。
13 疗效评定 参照Mazur等级评分标准,优:踝关节无肿痛,步态正常,活动自如;良:踝关节轻微肿痛,步态正常,活动度可达正常的75%;可:踝关节活动时疼痛,步态基本正常,活动度仅为正常的50%;差:行走或静息时踝关节均疼痛、肿胀,活动度仅为正常的50%,跛行。
2 结果
随访12~24个月,32例病例全部愈合。踝关节功能按Mazur评价:优18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无骨不连、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2例。
3 讨论
Pilon骨折示胫骨踝关节面和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它包括两类骨折,即胫腓骨折和踝关节骨折。由于胫骨远端软组织非常薄弱,故对Pilon骨折的损伤程度评估应包括三个方面:胫骨干骺端、踝关节面以及周围的软组织,这有利于在临床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1]。Pilon骨折治疗最终目标是恢复关节功能,完善的手术方案、术中微小的创伤,关节面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和正确的康复治疗是其有效的保障手段。本组治疗体会如下
31 手术时机的把握 由于Pilon骨折通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且多数情况下它的临床表现具有滞后性。故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切口的愈合、骨折端的生长,甚至关节功能均产生严重影响。骨折后早期的肿胀主要是由于骨折处出血及缩短畸形引起,8~12 h后肿胀主要是由间质水肿引起,控制这种间质水肿是确保切口愈合的非常重要因素。若处置不恰当,往往引起皮肤坏死、切口不闭合、钢板螺丝及骨质外露,严重者引起感染、骨髓炎,甚至截肢。故谨慎的方法采用延迟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缝合、抗炎处理,本组病例1~3周待肿胀消退皮肤出现皱褶后伤口无感染时行手术。而对于老年人,常需要延期至软组织肿胀完全消退后再手术,一般需要2周时间[2]。我们体会由于选择延迟手术治疗,它不仅改善软组织条件,同时有较充裕时间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及末梢血运情况,可及时采取对策,减少并发症发生,达到保全肢体的功效。手术时机当然也不能绝对迟后,如超过3周,因肉芽生长、血肿机化、骨质开始吸收及骨质疏松等,手术更加困难,骨折达到解剖复位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32 跟骨牵引及术前CT成像的重要性 Pilon骨折多为严重粉碎性骨折,骨折错位、重叠、嵌插、成角畸形多见,急诊手术很难达到理想复位,先行牵引治疗可以暂时进行骨折、肌腱、关节囊临时复位,便于伤口处理和观察软组织肿胀情况。本组病例均行骨牵引,未有一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X线检查不能详细了解关节内骨折的情况,CT检查及CT扫描三维重建能显示关节内骨折块移位重叠、压缩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尤其是对决定是否需要植骨尤为重要。
33 手术方式选择 由于Pilon骨折系受到高能量的轴向压缩和旋转暴力的复合型损伤。常会引起软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及伤口开放污染,加大治疗的难度,其治疗方案多有争议。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外固定支架固定、钢板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等。随着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的发明和技术的改进,使得复杂的Pilon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本组病例合并腓骨骨折26例,先行腓骨骨折内固定可有效的恢复小腿的长度,以利于维持肢体的对线和胫骨的复位[3],关节面部位的复位应用胫骨远端内侧弧形向前小切口,切开关节囊,应用翻页技术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块,检查骨折移位及压缩情况,先内后外的原则将骨块注意复位,有塌陷者取自体耻骨植骨,克氏针临时固定。胫骨下段骨折在C臂X光机透视下撬拨、点状复位钳复位,满意后,近端用骨膜剥离器作皮下隧道,置入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胫骨骨折近端先用一枚普通螺钉固定,再将骨折远端关节骨折块锁定螺钉多方向固定,C臂X光机透视关节面骨折复位满意,检查远端关节面骨折块稳定性,未稳定骨块用小中空钉固定,应用锁定板螺钉固定原则将其他部位固定,若合并有下胫腓关节分离者于腓骨下段后外侧向前内侧方向垂直胫骨干用普通螺钉1~2枚进行固定,放置引流管。由于当前胫骨远端内侧远端解剖锁定板远端部位有多方向、多部位可以固定骨块,通过尖部孔还可以固定内踝骨折。胫骨切口小,近端部位是应用皮下隧道法,创伤小,有利于软组织和骨折愈合,减少伤口感染、裂开及皮肤坏死、骨不连等并发症。两切口相距7 cm以上,本组无皮肤坏死病例。
34 康复治疗 以往大多数骨科医师治疗骨折患者只注重骨折的手术的骨折治疗,忽略了康复治疗,影响了治疗的疗效,增加了并发症,本组病例从入院即开始注重康复,术前进行患趾及患肢的肌肉及部分关节的主动运动功能锻炼,有利于肿胀的消退和保持部分肌肉的功能,手术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使得术后早期活动得到了保证,本组病例术后即行患肢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早期下地免负重行走,根据X线片及CT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患者下地负重量,以患者不感踝关节及骨折处疼痛或感微痛为标准,逐步达到丢弃双拐,完全恢复功能。本组有1例功能恢复差,原因:Ⅲ型开放性且为双侧Pilon骨折关节面严重粉碎。
总之,行骨牵引和延期手术,C臂X光机透视下应用小切口胫骨远端解剖锁定板治疗Pilon骨折,结合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治疗复杂Pilon的骨折的有效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俞光荣,汪文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评价.中华骨科杂志,2007,27(2):149155.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钢板螺钉 失败原因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技术是创伤外科最常见手术之一,随着多种内固定方法的推行和应用,临床上内固定术后失效的病例屡见不鲜。自1999年3月至2008年5月,我院共收治股骨干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失效病人28例,本文就本组病例失效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失败病例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39岁。本院手术17例,外院手术11例,左侧12例,右侧16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6例。伤因:车祸伤10例、挤压伤8、爆炸伤3、坠落伤5、其它2例。骨折部位:中段骨折10例,中下骨折6例,中上骨折12例。骨折形态:粉碎或蝶形骨折11例,斜行螺旋骨折9例、横行骨折8例。
1.2 手术内固定方法 本组失败病例28例中,加压钢板普通螺钉9例,普通钢板普通螺钉固定7例,加压钢板加压螺钉12例。
2 结果
本组失败28例病例中,螺钉松动钢板弯曲、脱出9例,螺钉断裂钢板松动5例,钢板断裂4例,骨折断端对合不严密4例,粉碎骨折钢板对侧骨缺损或游离骨块未固定5例;感染致骨不连3例;功能锻炼不当7例。自诉暴力损伤者1例。
3 讨论
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目的在于获得解剖复位,并使骨折断端达到稳定牢固作用,但其部分患者由于内固定失败而影响骨折愈合。结合本组28例病例分析,其内固定失败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3.1 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 (1)钢板螺钉不配套,本组有9例使用加压钢板普通螺钉固定而出现螺钉松动,钢板弯曲,因钢板与螺钉在结构质量上存在差异,两者间相互接触产生微电流,形成电解腐蚀,钢板强度降低,导致内固定弯曲或折断,故加压钢板只能与匹配的加压螺钉配套使用,才可能牢固固定骨断端。加压螺钉与普通螺钉之间存在差异,前者钉端无沟槽,钻孔后需旋出纹路后再将其拧入,钻孔径小于螺丝径,在骨内支撑力强;后者属于自锥螺钉,钻孔后利用钉端之沟槽直接旋入,钻孔径等同于螺钉径,在骨内对支撑力弱,故易松动脱出。(2)钢板长度不够,骨折两端固定范围短,达不到牢固固定作用。钢板长度应为骨折部骨直径的5倍,且螺钉应穿过对侧骨皮质,骨折两断应至少用4枚螺钉固定[1]。本组病例中有12例是因钢板长度不够而出现螺钉松动或断离,钢板弯曲,呈现骨折端成角畸形。 (3)内固定材料质量低劣(普通钢板普通螺钉),本组病例中有7例出现不同程度钢板弯曲及螺钉松动、断裂。因此,普通钢板无论从长度还是从强度上均达不到牢固固定的作用,特别对于股骨干骨折的病例,普通钢板完全不能承载其生物力学的需要,已不能满足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的需要,现已废弃。
3.2 骨折缺损或螺钉松动均使骨折支撑失去平衡稳定作用[2]本组12例中出现钢板对侧骨缺损或游离骨块未固定,或螺钉松动易致骨折未获得牢固性稳定。由于股骨为偏心型负重,故骨折钢板内固定术中,多采用张力侧固定原则。此时,应保持钢板对侧骨皮质的完整性。如有粉碎骨块未行拉力螺钉固定或有骨缺损,钢板将受到弯曲应力,而不是纯粹的张力,内固定不牢固,骨折端的活动已无法控制,钢板便反复弯曲而发生疲劳断离。如螺钉松动,侧诸螺钉受力不均,增加其他螺钉的负荷和强度损失,并且不能使钢板与骨质接触处对合良好,使钢板承受弯曲应力,导致疲劳骨折[1]。
3.3 感染是骨折内固定失败又一诱因之一 本组3例中出现骨折不同程度的感染,均导致骨不连接,骨不愈合,从而造成内固定松动或断离。只有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及预防措施,才有效降低感染[3]。
3.4 术后康复训练不当 术后的康复锻炼直接关系到骨折愈合过程[4]。我们结合本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认为患者锻炼时间和方法取决于体重、内固定的稳定性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负重锻炼时,必须复查X线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决定,一般术后6―8W。不得过早下地负重或盲目锻炼,避免意外暴力损伤。本失效组均因过早功能锻炼及下床,而出现钢板螺钉松动退出及断裂,影响骨折的稳定性,造成骨折不愈合和成角畸形。
因此,预防内固定失败,应采取正确的内固定技术,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及方法,预防感染,加强术后管理,有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才能有效降低内固定失败率。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50-270.
[2] 徐幸香,刘一.当前骨科内固定治疗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华骨科杂志,1996,4:204.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 康复训练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early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on the postoperative with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Cao shengsheng,Luo tong,Qing yuhong,Xu wenhua,Li junning,Li gang,Fu yu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Yichun people’s hospital,Yichun,33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between the early exercise and rehabilitation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fter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Methods 176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were enroll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 to January 2009,which were allocated randomizedly to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group. In each group, the cases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femur and (or) condylar fracture, tibia plateau fractures and patella fracture were 38 and 34, 45and 37, 12 and 10 respectively. The knee joint score and range of motion were measured in the end of six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ysholm knee joint score and range of motion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rehabilitation training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髁上和髁部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障碍是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中将“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大原则认为是治疗的三个孤立的阶段而忽略了“动静结合”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我科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采用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获得了与传统康复治疗(即:恢复期开始功能锻炼)相比更为满意的功能恢复。
1 资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