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5 17:04: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能源管理导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能源管理模型 ISO50001 基于PDCA模式
1 背景
能源管理被定义为采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利用管理学和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用能水平1。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是采用控制、监测等手段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管如何定义,能源管理已成为全世界用能企业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有的国家甚至采用立法、标准的形式加以限制。例如我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到十三五末,全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2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5年减低33.3%。”
能源管理方法与现行标准存在极大的区别,目前还没有非常普适的能源管理方案,不同的能源管理案例来说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从现有的能源管理的理论来说,能源管理的导则的适用范围较窄。总之,在能源评价标准与用能企业现存状况之间应当编制一套合理的能源管理模式使两者建立联系。
PDCA模型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并由戴明采纳、宣传、推广使用的,主要为计划(Plan)、执行(Do)、查验(Check)、修正(Action)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2从字面意思也可理解为管理的四个环节,即在管理工作中做好计划、在实践工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总结的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正,并适当推广形成标准化,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
对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来说,能源管理标准是其五个国际发展和技术推进重点领域之一,企业通过引用和消化标准(例如ISO50001)可实现节能增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在能源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提出从1990年到2000年期间,用能单位在能源管理服务公司上的投入从5000万增长到20亿。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几种典型能源管理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同时创新的提出一种可借鉴的、普适的基于PDCA模型创建的能源管理方法。这种能源管理方法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构建一种易于理解的能源管理模式;
(2)提供能效持续提升的路线图;
(3)提供一种可实现的阶梯能源管理方案;
(4)可供与其他行业比对的能效评价基准;
(5)能效提升的改造方案。
2 几种典型的能源管理方法介绍
在以往的能源管理方法研究中,研究人员注重在能源管理系统中重点标识耗能设备及环节,Carbon Trust在2011年发表的能源管理导则和为小微企业设计的爱尔兰能源持续发展计划(SEI)都是基于较为成功的案例而形成的。
Carbon Trust的能源管理导则描述能源管理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步进行:
(1)统揽全局:通过对用能企业的基本信息了解企业用能设备状况及相关管理情况,这步可了解用能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制度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确定能源消耗的基数;
(2)建立能源管理责任制:在高级管理人员中确定节能负责人,用于与企业管理部门沟通协调;
(3)管理制度的确定:包括建立一系列的基于现实及管理层需求的程序性文件,管理制度需要给出明确的方针和目标,并分解细化,以确保充足的资源和权力来实现目标,这步至少包含人员培训、职责任命及定期复验;
(4)管理评审:通过对能源管理制度的在实现,确J制度的正确性和适宜性,重新规定职责和权限,保证管理制度的持续有效运行。
SEI管理制度从以下5个主要步骤实施:
(1)保证:用以保证建立的能效锅炉制度有效实施,明确能源管理负责人,能效目标细化分解;
(2)识别:基于企业用能状况研究节能的空间和方案,主要针对领域是用能设备和能源计量;
(3)计划:描述能源的主要消费计划,包括用能设备、及用能设备的管理制度;
(4)实施:包括实质的节能工作方案,出其他步骤外,本步骤还应应当包含企业自身节能意识和全员参与等内容;
(5)检查:利用持续的监测和对比旨在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上述两种方法都是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但是Carbon Trust通过对企业概况的了解建立能源基本的管理制度,然而SEI直接确立能源管理部门来实施。两种方法都规定了战略方案和实施方案,以及典型的检查方案。两种方案都基本遵循PDCA循环:注重企业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重要耗能识别物,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并持续提升能效水平。通过用能设备的能源监测,明确能效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到达持续提升的目的,这项工作要依托于法规、标准、一些成功实践案例以及成熟的能效管理模型。
3 基于PDCA模型改进型能源管理方法
上述两种方法给出了实施的方法与步骤,但相对来说过于简单,实际操作性较差。
基于PDCA模型改进型能源管理方法是在Paulk等提出的能力成熟模型(CMM)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并得到了大量的普及。事实上,该模型在CM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效益分析及节能预期效果等内容。
其具体实施方案见表1。
在实施的五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获取用能企业的基本信息;第二阶段是作为企业能源管理的第一层次,明确企业用能状况和能效可提升的空间;第三阶段是基于PDCA模型中“DO”步骤,着眼于实施能源提升的改进;第四阶段是PDCA循环过程中“Check”步骤,着眼于能效提升的监测;第五阶段是PDCA循环过程中“Act”步骤,在这阶段中企业需要通过自查找到能耗高的原因并采用切实有效办法改进。
4 结语
基于PDCA模型改进型能源管理方法可以知道用能单位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提升用能水平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该模型已经用于计算机、冶金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意义重大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减少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合理用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能源计量涵盖了工业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尤其在工业生产领域,从原材料采集、运输、物料交接、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出厂,都需要通过测量数据控制能源的使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必不可缺的基本条件。离开计量数据管理,就不能量化各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各项能源计量管理就无法实施。首先,计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和手段,能够使企业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能源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等工作中的作用,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其次,计量还是一种工艺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再次,计量通过量值溯源为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科学研究等提供准确、一致的基础性条件。工业企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增强节能意识,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保障经济发展后续能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节能型工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源计量工作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有些企业仍未把节约能源和利用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节能的法律意识淡薄,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比较被动,认为能源计量是政府要求的,是“不得不做”的,因此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开展企业能源计量工作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企业领导层片面追求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忽视计量管理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保证作用以及它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能源计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是企业计量基础薄弱,企业计量设施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投入不足导致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三是计量管理水平落后,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计量管理制度或不严格执行,使计量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四是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企业计量人员缺少技能提高的机会且待遇较低,很多高素质人才流向其他生产部门。
五是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指导服务没有完全到位。这些原因导致企业计量工作没有充分发挥促进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应有作用。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要抓关键
能源计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和手段,能够使企业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能源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等工作中的作用,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一是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基础。企业领导要重视能源计量工作,熟悉国家能源、计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以适应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
二是企业要不断提高能源计量检测能力,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对能源计量检测过程的控制水平。要依据《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国家标准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并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三是做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化能源计量的法制观念。节约能源、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应当加强宣传和监督管理的力度,促使企业严格遵守《节约能源法》和《计量法》以及有关法规政策的要求,做好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把国家能源节约政策落实到实处。
四是建立企业节能评价体系,提倡节能生产。依据《企业能源计量仪器配备和管理导则》国家标准,对企业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计量仪表的配备率和完好率进行检查。对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的订购、验收、保管、使用、检定、维修、报废制度进行可控制的检查,保证企业能源计量仪表有较高的配备率和完好率。
五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评估。做好计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这是能源计量的保证。企业应该建立起各种能源的计量框架,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确立重要的能源计量点,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运用先进的测量手段,提高主要能源的计量率和准确性。特别要做好用能分析,这是能源计量的关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果不善于使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所有的管理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作为技术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掌握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六是做好测量体系的策划。测量体系是能源计量工作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测量体系能够保证企业能源统计报表数据资料准确,保证企业能源单耗的可比性和受控性并逐步达到先进合理,保证能耗定额的有效执行与合理奖惩。只有坚持不懈地通过测量体系为能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依靠准确、可靠、充分的计量数据,方可避免能源管理的误区,保证能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是做好用能分析。用能分析就是通过采集的数据和信息对企业的用能进行定量分析,清晰地了解能量的利用和损失情况,为谋求减少实际能量损失,增加回收利用能量提供依据。企业要通过用能分析,掌握耗能情况,查找企业的节能潜力,明确企业的节能途径,为改进企业的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为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近年来,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86年起实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年来较快速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紧迫的节能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找到另外能够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途径。
1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提出背景
当前,我国民用建筑中,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较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较少,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中还出台了相关技术规程、标准或技术导则,建筑节能现行法规标准基本上偏重于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由于建筑能源的消费是建筑最大的运营支出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最难以估算的。日益上涨难以估算的建筑能源成本将使企业在运营发展、管理预算和资本增值计划上遭遇极大的挑战,节能能源对于客户正常的商业运作至关重要。根据合理用能的思想,需改变过去单纯以增加资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提高需求方面能源利用率,从而节约的资源统一作为一种替代资源,以引起建筑节能的方向。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方案及其管理机构应市场需求也应运而生。
2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内容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是基于建筑市场运作的、全新的建筑节能新机制。建筑合同能源管理不单是单一推销建筑设备产品或建筑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传统建筑能源成本的能源管理方法。最大特点是:客户不需要承担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技术、风险,并且可以获得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后带来的收益和能源服务公司提供的免费建筑设备。作为建筑能源服务公司,不仅要有为各种用户提供解决建筑节能方案的能力,还要有相应的融资手段和资本运营能力。
3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从我国建筑节能的实践来看,建筑节能主要分为二部分:一是建筑本体的节能,主要有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二是建筑物内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根据文献所述在各类建筑中,用能设备是节能的重点,依次是暖通空调、照明及热水供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应用能源管理计划中的各项方案,能够创造能源用户、建筑节能服务公司、政府多赢的机会,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3.1用能设备系统能耗测试评估
通过对用能设备系统能耗的测试评估,了解用能设备系统中的水量和平衡程度,了解冷却塔、制冷机、热泵、水泵、风机、锅炉及照明设备等主要用能设备的使用效率及工况。评估系统具有可靠性、可操作性,对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能耗进行统计,定期对耗能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与其它楼宇进行对比,对楼宇能源消耗进行评估。在保证室内环境品质作为第一底线的前提下,找出各种能耗的节能潜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3.2蓄能系统的利用
蓄能技术是一种通过峰谷电价差来降低空调、电采暖费用支出的技术。蓄冷空调系统蓄冷时,应在夜间低谷时段用电;融冰释冷时,应在用电高峰时段,以达到对电网移峰填谷的作用。蓄热锅炉夜间利用低谷时段进行蓄热,不在日问用电高峰和平时启用。这对于提高供冷(热)效率,降低费用开支,引导用户合理用电,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少用高峰电有很好的帮助。
3.3空调风系统节能运行
对于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宜在使用前30min启动处理机组进行预热或预冷,空气处理机组宜在使用结束前15min关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时,在不影响风量平衡和室内气流组织的前提下,宜尽量增大送回风温差。为保持空调运行期间建筑物的内部风平衡,应合理控制新风机组和排风机的运行,防止外窗开启以减少无组织新风。在室外温度适宜时(春秋季节、夏季夜间),应充分利用新风降温,减少机械制冷运行时间。
3.4空调水系统节能运行
在空调水系统一次泵定流量和二次泵变流量中,冷冻水和冷却水泵开启台数应与开肩制冷机的台数相等并应实行“一对应”的连锁控制启停。当冷冻泵、闪动泵可变频调节时,应对其转速进行控制,使冷冻水、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使循环水量与负荷变化相适应,应对水泵进行调整,使系统达到工况点避免通过调节制冷机房内的阀门控制流量大小而消耗大量的能量。
3.5多台冷源设备节能运行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标准;要求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124-0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能源管理体系概念源自对能源问题的关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随着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和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在我国的深入推广,一些先进企业将节能融入企业经营理念中,把能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开发积极进行探索,不断接受先进管理思想,采用系统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能源管理体系概念逐步形成、完善。
能源管理工作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和地方能源管理系统的终端环节之一。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泛,除了做好能源的利用规划、保证供应外,更需要做好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力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上述目的的实现,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并实现能源方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2011年12月,国家12部门制定下发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第三部分“万家企业节能工作要求”的第三项内容明确提出:“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万家企业要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自觉贯彻节能法规与政策标准,主动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与技术,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注重节能文化建设的企业节能管理机制,做到工作持续改进、管理持续优化、能效持续提高。”
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丹麦、瑞典、爱尔兰等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陆续出台了一些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主要有英国《能源管理体系要求》(BS EN16001-2009),美国《能源管理体系》(MSE2000),2005年和2008年进行了修订,丹麦《丹麦能源管理规范》(DS2430-2001),目前已被欧洲标准EN 16001《能源管理体系》取代,瑞典《能源管理体系说明》(SS 627750-2003),目前已被欧洲标准EN 16001《能源管理体系》取代,爱尔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393-2005)、目前已被欧洲标准EN 16001《能源管理体系》取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在关注并组织编制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2011年,ISO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委员会了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我国重视能源工作,研究能源管理标准较早,1995年国家了GB/T15584《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2008年进行了修订。该标准对我国工业企业加强能源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我国提出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概念,并组织专家进行系统研究,2009年我国出台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目前我国正依据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对其进行修订,配套《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国家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
三、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状况,特别是企业自身能源管理情况,依据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借鉴ISO90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等先进管理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能源管理体系。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基本框架
(二)能源管理体系核心思想
能源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采用其他管理体系普遍采用的、先进成熟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源管理体系与质量、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相比,针对能源管理和利用的特点,强调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监视测量和控制,强调对用能设备运行参数的控制,强调建立和持续更新能源目标指标,注重能源绩效的评价和持续改进。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总体结构框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步骤
能源管理体系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四个阶段:策划阶段(P)、实施阶段(D)、检查阶段(C)和改进阶段(A)。
(一)体系策划
体系策划包括统一思想、领导决策,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开展宣传培训,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初始能源评审,识别评价能源使用,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职责分配与资源管理,策划能源管理和利用活动,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等十项工作,我公司自“十一五”以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节能工作,但没有实现对能源管理和能源利用的全过程、及时化、系统化管理,下面根据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建议体系策划阶段开展如下工作。
1.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公司需要在2012年公司修订完善的节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基础上,重新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立实施工作的决策和协调,由公司董事长与能源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审议有关体系建立和实施的重大决策,协调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工作小组负责能源管理体系策划阶段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工作小组建议由具有企业管理经验、掌握能源管理制度、了解节能技术、有体系建设经验、有较强文字水平的相关管理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从各相关职能单位抽调,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能源管理体系的策划,负责联络各相关单位,提出初步方案,起草体系文件。
2.开展宣传培训。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公司的各个单位。在开展工作之前,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外聘老师对公司领导、中层干部、内审员及能源管理体系中的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方案》、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内容、能源评审内容、公司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和初步计划等。宣传教育由工作小组负责,将建立实施体系的决策和意图传达到各单位,在公司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引起全体人员的重视并予以配合。在体系建立和实施初期,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体系建立、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及执行体系文件的重要性等。
3.制定工作计划。由工作小组编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工作计划,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工作计划编制完成后报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后进行实施。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能源管理体系工作计划如表1所示:
4.开展能源评审。能源评审是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是企业对其本身的能源管理行为及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和分析的过程。近几年,由南车集团安排戚墅堰节能监测中心对我公司进行能源监测和能源诊断,但没有进行过能源评审,而且南方汇通正在重组,建议南方汇通重组工作完成后重新开展一次能源管理评审,首先要确定能源评审的范围,即确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只要确定了范围,企业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都应当包括在能源管理体系中。
公司目前的能源管理部门为建设装备部,能源管理人员配备相对较弱,建议请外部专家评审组为我公司进行能源评审,可以请戚墅堰节能监测中心或贵州的评审机构,同时,公司内部要组织相关精干力量,协助评审组工作。
能源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法律法规、能源管理现状和能源利用状况三个方面的评审。法律法规主要是识别评价收集与获取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情况,识别应遵守的具体条款和评价落实情况。能源管理现状主要是评价现有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落实情况,与标准要求的差距,各项操作的可操作性、适应性以及各规定间的系统性。能源利用状况主要是分析掌握目前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情况和控制现状、水平,发现能源利用全过程的薄弱环节和节能潜力。能源评审结束后由评审机构为公司编制能源评审报告。工作小组将根据能源评审报告针对公司现状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
5.识别评价重要能源使用。识别能源使用是工作小组针对能源评审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识别出影响公司能源利用各过程、环节能源消耗的原因和条件,根据能源使用的能源消耗和节能潜力大小,评价出重要能源
使用。
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确定公司能源基准,广泛收集标杆,针对能源评审中发现的薄弱环节,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适用的工具,对产生能源浪费和能耗较高的用能设备设施进行深入系统的原因分析,找出造成能源浪费的根本原因,采取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节能改造等方式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浪费。
公司主要消耗能源为电、工业液化石油气、氧气、压缩空气、水、煤油和汽油,识别时按照种类和车间进行识别即可,分析哪些条件或原因能够对能源的消耗产生影响,将这些条件或原因逐条记录分析结果,并分类汇总。在评价重要能源使用时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能源使用是否产生了能源浪费或出现了用能违规行为;产生能源浪费或出现用能违规行为的频次及造成的影响;产生能源浪费或出现用能违规行为的原因;改变重要能源使用的技术难度;采取措施减少能源影响所需投资资金。
识别评价能源使用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识别能源使用要全面、系统并具有针对性;二是确定重要能源使用要按照程序、按步骤分类进行;三是对重要能源使用的排序应符合公司实际、切实可行。
6.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
(1)制定能源方针。能源方针应包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为能源目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框架、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承诺以及与公司经营方针的协调。
制定能源方针时,首先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国家、省市等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方针,公司总的经营方针、理念和目标,能源评审结果内容,公司员工的节能意识,公司能源管理现状,计量监测设施配备和运行情况,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等。然后领导小组根据收集的信息,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充分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确定公司能源方针。最后由公司董事长签署。
(2)制定能源目标、指标。2010年公司虽然开展了前方修造车系统单耗定额,但指标的制定不太科学,工作小组必须根据公司已经制定的能源方针,依据能源基准,对比能源标杆,综合分析公司当前的能源状况和节能潜力,确定能源目标,而且制定的目标、指标应该是具体、可测量、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比如铸造事业部电炉钢单耗,目前的实际单耗与标杆差距太大,制定目标、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制定的指标如果责任单位通过努力达不到,反而达不到制定目标、指标的
目的。
7.职责分工与资源管理。
(1)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合理的职责分工与充足的能源管理人员配置是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保障。能源管理职责目前由建设装备部归口管理,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如物料部采购、技术部工艺管理和计量管理、建设装备部设备管理、动力车间动能供应运行管理、储运部储存发放煤油、汽油、人力资源培训、企业文化部宣传等。因此,公司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应在满足节能法律法规及《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方案》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各职能和层次的人员,说明其在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运行中的位置和作用,并赋予职责和权限,特别是对于能源利用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
(2)策划资源管理。提供适宜的资源支持,是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性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设施和资金。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节能意识、岗位能力评价和培训。公司通过建立、运行能源管理体系,采取宣传节能降耗所带来的效益,提高员工认识,培养节能习惯和落实制度细化考核、开展表彰奖励活动等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的主动节能意识。公司应明确各岗位特别是关键能源管理岗位在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等方面的能力需求,每年利用公司绩效考核平台通过技能、教育、培训和经验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岗位能力评价,并通过采取培训等措施使其满足所需的能力。
设备设施主要指基础设施、能源计量器具和用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的采购、使用、配置、维护保养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公司的能源利用效率。设备设施是公司用能的终端环节,消耗了绝大多数能源,因此,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的条件下,加强了用能设备设施的节能管理,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司对用能设备应实行全过程管理,即从技术部的工艺提出、设备设施选型、选择生产厂家、设备设施安装、投产使用、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技术改造到设备报废整个过程。
资金是能源管理体系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建议公司每年考虑一定资金确保体系的运行。
8.策划能源管理和利用活动。在能源管理体系策划阶段,公司应利用能源评审过程中现有的管理机构、制度、职责权限与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差距,对现有管理组织机构进行整合、调整或增加,明确职责、权限,策划各管理层次、部门、岗位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位置及具体的能源管理和利用活动,将策划结果以文件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形成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并依据体系文件定期检查、评价各岗位开展工作、活动的履行情况及效果。
9.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能源管理体系同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一样,需要编制体系文件。编制体系文件是公司建立和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公司达到能源目标、指标,实现能源方针,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加强能源管理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依据。公司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当根据发现的问题、按照规定的程序评审和修订所编制的体系文件,以保证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相关记录等支持性文件。
(二)体系实施
策划阶段已经建立了系统化的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体系的实施就是按照编制的体系文件要求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对能源利用的各个过程加以控制,从而实现能源管理的规范化、系
统化。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可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体系文件,培训体系文件,执行体系文件,监视测量和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
(三)体系检查
检查是保证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内部审核的手段进行。在此过程中,公司应检查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各部门是否履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责,体系文件是否能够有效执行;能源利用的各个过程及采取的节能改进方案是否按照预定安排执行并达到了预期效果;检查公司遵守法规贯彻机制运转情况,评价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各个过程是否能够满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确保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四)体系改进
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不是阶段性的,而是经常性、持续性的,主要通过管理评审的手段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在建立实施的任何阶段、任何活动和所有过程中,主要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改进。
五、建设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公司在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要以现有管理为基础。
2.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动态的过程。
3.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应反映自身特点。
4.能源管理体系应融入公司其他管理体系。
5.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领导重视。
6.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要防止“两张皮”现象。
参考文献
[1] 赵旭东,朱辉.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 杨申仲.能源管理工作手册[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第一条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1万吨,下同)的用能单位;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计划与经济委员会,下同)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含5000吨,下同)、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能源消费的核算单位是法人企业。
第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全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内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定期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同级统计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定期本行政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按照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制定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方案并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
实施分级管理的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节能篇(章)提出评价意见;
(二)监督检点用能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系统能源利用状况,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格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的检验测试;
(三)会同同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检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会同同级统计管理部门检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工作。
第八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委托具有培训条件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进行节能培训。
第三章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
第九条重点用能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
第十条重点用能单位应接受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其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第十二条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第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规定的国家标准。
第十四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重点用能单位应在每年1月底前向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报送上一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告应包括能源购入、能源加工转换与消费、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节能措施和节能经济效益分析、预测能源消费等。
第十五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定先进、合理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实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十六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节能工作责任制。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岗位责任制和能耗定额管理等形式将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化、落实到人,纳入经济责任制。
第十七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节能培训不得上岗。
第十八条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节能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并报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奖惩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和节能技术进步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重点用能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节奖超罚办法,安排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对节能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