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40-052.4;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22-01
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城边,有人把它叫“城边村”学校。因为这个特殊环境,学校的学生来源不同,学生的层次不同,知识基础也不同。自任教以来,问题很多。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和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在“城边村”学校,英语教学起步慢,教学效果不好。本文研究“城边村”学校周边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建议。
一、历史原因造成观念的不同
由于城市不断发展,“城边村”产业结构基本脱离原来的模式,由农业为主转变为非农业为主。虽然“城边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但它的性质仍属于农村性质,部分“城边村”的管理没有纳入城市管理体系,人口、土地、文化基本保持农村面貌。“城边村”的村民生活在原来的习俗里,具备农民的特色,分散性、个性化很强,有时缺乏集体观念。“城边村”的土地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下变得越来越昂贵,村子依靠出售土地或者出租房屋获得不菲的收入,这样,有时就出现少数游手好闲的人(也就是“城边村”学校部分学生的家长)。他们沿着祖辈的特定方式生活,从出生起就与全村人一起生活,朝见父母,晚见妻儿。有的本身文化素质不高,生活范围狭窄、固定,育儿的方式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几乎没有帮助,有时甚至起副作用。有专家指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在语言系统中起着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着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城边村”学校学生的学习英语能力与父母居住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
二、家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部分家长疏于教育管理孩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城边村”大部分家庭都可以做到,但是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却很难做到。部分家庭缺乏书香气息,家庭的藏书量几乎是空白,更别说新兴的学习媒体。事实上,多数家长对此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些勤于耕耘田地的村民们,靠出售土地或出租房屋赚钱过日子。到目前为止,物质生活富足,养尊处优,有的开始追求低级趣味,甚至是堕落的生活方式。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村民,少数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米明日愁”的心态,在“城边村”随处可见酣战方城的男女,随时可以听到麻将声。为了打麻将,有的人不管孩子的饮食起居,更不用说教育管理。另外,由于各乡镇学校合并,一些农村家长就在“城边村”租房屋,方便孩子上学。有些为了谋生,就去更发达的城市打工,而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完善,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这样严重影响孩子的后天语言能力发展。生活在单一的文化环境中的学习者,缺乏接触外语的机会,因此,这些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一直处在比较困难的境地。缺乏外语学习氛围,缺少语言交际环境,缺少有针对性的外语视听和阅读材料,这些原因造成“城边村”学校学生英语能力弱,自信心不足。其次,部分家长缺少文化底蕴。在“城边村”,失去土地以后,部分人到附近单位工作,部分人自谋职业,还有部分人游手好闲,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不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现在是信息时代,为了让孩子适应时代要求,有些家长舍得花钱,将电脑捧回家。然而,部分孩子自制力差,几乎将电脑当成一台高级游戏机来使用。而部分家长苦于不懂电脑,只好束手无策。再次,家长的不合理期望。合理的期望可以促使孩子树立自信,强化学习动机,进而好好学习。但是过高的期望与粗暴的压力,只能让孩子越来越望而生畏,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造成精神负担,影响英语学习兴趣,给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学校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城边村”学校的教育环境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校园规模小,校园周边环境不够好。二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太合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动力不足。一些学历高、素质好的教师,基本上很快就调走。三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对部分“城边村”学校的资金投入较少,造成学校教学设施单一,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四、改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建议如下:一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合作,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二是抓好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素质,改善家庭育人环境。三是教育部门应尽快加大力度对学校的环境进行改善。要加大对学校硬件、软件的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规划,合理地流动教师,激活教育资源。学校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比如增加英语系列活动,像单词默写、朗读比赛、英语广播、英语美文欣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委课题组.城乡结合地区小学学习困难儿童研究[J].教育研究,1995(03).
[2]姜琳.自然拼读在城乡结合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6(03).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质量
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英语教学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从最初的语文数学两大主科,变成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大主课。但是和城市相比较,农村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存在教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足,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等很多问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推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1.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目前的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师资力量不足,这种局面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学校对于英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家一起讨论英语教学的技巧,交流课堂教学成果。校领导还可以在校内举办英语课堂观摩课,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英语教学的方法,教师在上观摩课前能够主动的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学用具,让英语课堂教学摆脱传统的模式,而且,通过观摩课,各个学科的教师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外,学校要鼓励教师采用新颖的方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会对教学更有帮助,学生也会对英语课堂更感兴趣。除此之外,作为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平时多看相关学科的书籍和教学设计,吸取其他教师教学的精髓。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的心理,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对他们在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能够从容应对,让学生从英语课堂中真正的学到知识,并且喜欢上英语课堂。
2.提升学生兴趣
现在许多学生对学习都有一种厌烦的心理。小学生对英文教材中的单词、句子只是靠死记硬背,他们不是真正的了解知识点,在平时做的题型也不够多,所以,在遇到英语题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很厌烦的情绪,越不会就越不想学的心理。在农村小学的英语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在课本中的对话,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来进行表演;在课堂开始之前,学生们一起唱英文歌曲;学校可以多开展英语方面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学校的布置上,要尽量让学生到处都能看到英语;还可以让学生来设计英语板报,然后各个班级的学生来进行评比。这一系列方式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想提升学生英语的成绩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对于学生不会的英语方面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及时的讲解,让学生把不会的题都学会,并且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那么,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也会增加。所以说,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将知识都掌握,课后能够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数字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教师设计了“猜年龄”的游戏,首先教师出示了几张人物的照片,如Kate、marry等,并在卡片的背面写上数字,“Three”、“Four”、“Eleven”等,之后依次让每个小组猜“Is he(she) Three (Four)?”哪个小组猜对了,记上10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到知识。
3.改进教学模式
在农村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课堂的主要模式。纠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学校的条件有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受到了局限。还有就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模式不够新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课堂气氛变的很压抑,学生都喜欢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学校而言,校领导要做好教学用具的准备工作,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且,可以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可以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另外,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需要在每堂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做好课堂设计,与其他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尤其对于英语这一学科,由于英语课本中的课文较多,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较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独特的教学模式来授课。英文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学习,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对英语单词的背诵采取评分制,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总之,要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和教师都需要付出努力,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用语时“Nice to meet you”,“This is my…”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简单的用语,编排一些对话,并创设教学情境,初次见面的学生见面打招呼,这些简单的用语都会用到,而且还可以将以往学过的用语加进去,“Hello!”“I’m…What’s your name?”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复习以前的学过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
农村的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当前的状况,无论是教育部门、学校还是老师都要给予重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还需要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提升农村小学英语课堂的质量,还需要教师、学生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了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应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论文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英语;教学
一、目前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显著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设置涉及课程的学时、开课时间、教材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等多项内容。
专业英语的学时安排一般在32-48个学时,多数高校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学习。如果该专业没有开设过其它双语教学课程,这32-48个学时将是学生接触专业英语知识的有限机会。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集中度均大打折扣。考研的学生利用这一学期强化他们基础英语知识的掌握,准备工作的学生被纷杂的就业讯息、甚至一些小道消息所迷惑,而很难脚踏实地的沉下心来学习。因此,在这个学期安排有限的课时来讲授专业英语知识,只能是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大部分内容只能浅尝辄止。结果是专业英语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讲仅仅是增加了一些专业词汇,无法达到基本畅通应用的要求。
其次是教材选择的限制。教材在教学诸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专业英语的教学采用的教材通常有两种形式:(1)直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2)采用国内统编专业英语教材。很难选择一本适宜的专业英语教材是众多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问题。莫再数(2003)针对专业英语教学中教材的选用主观随意大、教材建设欠规范与科学性、教材研究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郁凯元等(2002)对使用原版英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笔者曾尝试使用不同的教材作讲解,发现了一些在教材方面拭待解决的问题。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笔者选用了Philip Kotler所著的《Marketing Management》一书。这本书是国外经典的营销学教材,在国内也被一些知名的院校用在本科或MBA的教学中。使用原版教材首先可以让学生掌握地道的专业英语表达,而且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很广,书中对基本概念或是营销过程的解释既有理论又有与之相应的案例,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但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原版教材内容很丰富,但对于仅有40个课时的专业英语课来讲,显然不可能讲完书中的内容。在教学中笔者用了48个学时仅讲了《Marketing Management》书中7个章节,近200页的内容。而全书共有22个章节600多页的内容。因此,花费7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的书籍,而仅讲了三分之一的内容,让学生很难接受。其次,原版教材对语言的要求程度较高。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此之前大多没有接受过双语教学的学习,专业领域的英文类读物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当手拿一本厚厚的英文书籍、看着满是英文的句子,没有一个汉字的时候,他们首先从心里上就没有信心去一字一句的理解、阅读课本,尤其是一段话中有多个不熟悉的单词时,很容易退缩,放弃学习。
二、围绕如何提高专业英语教学已有的研究建议
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高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该教学要求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其中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中均明确提出了对专业英语的掌握能力,而且对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均提出了具体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更高层次要求,听力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口语表达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阅读方面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书面表达要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翻译方面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然而目前还没有与课程要求相配套的教材和具体的课程设置。因此,各高校各专业只能各自为阵安排专业英语的教学。
围绕如何改进当前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多角度的提出了改进的意见。陈冬纯(2001)提出专业英语的教学要突出“完整性”、“连贯性”和“阶段性”。据此,将专业英语的学习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并提出不同阶段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各自突出的主攻方向。周桂英(2009)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指出提高会计专业的英语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明确课程的目标;增加课时,实现英语学习不断线;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提高国内教材质量,精选国外原版教材;提高教师水平;打破单一的教学方法。张杰(2005)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将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互融合,通过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提高对英语的掌握能力。韩萍等(2003)设计了新的专业英语教学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的核心是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按照信息输入—学习与思考—实践—总结与反思的步骤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
三、提高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完善课程设置,满足专业英语教学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学生专业英语的较高层次和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好的服务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仅仅在大四开设一门专业英语课程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体现了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掌握语言的综合技能。为了达到循序渐近、持续的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需要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教授不同深度和广度的专业英语知识。
合理的教材是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国家应该统一规划,安排一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编写教材。专业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深刻地了解专业知识。而国内拥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流高校,很多课程已经使用英文或者双语教学,这些教师很多有国外留学背景,不但能把握语音表达的准确性,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具备编写高水平教材的能力。
(二)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如实训性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技能,其中包括业务处理技能与专业软件操作技能等,主要项目设计突出专业特色,包括会计帐务处理业务、国际贸易实务与国际结算、企业管理实务、商业银行业务、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经济活动分析等,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外贸交易系统、企业决策与计划制订系统、证券交易与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及SAS统计软件等(周玉玺等,2010)。这些系统中很多一部分是英文系统,教师应尽量指导学生使用非汉化的软件,通过英文软件的学习,自然地增加了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创造语言学习的应用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和国际接轨,来开展今后的工作。在实习环节中,如撰写简单的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预测报告或外贸电函等,可以要求以小组的形式提交简单的英文报告,并选派代表对核心内容做英文陈述,着重解决英语应用文的写作和口语能力。在毕业论文撰写环节中,应该要求学生精读5~10篇该研究方向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学术论文,了解一些该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内容。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校;英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构建主义与现代素质教育相吻合,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如今的建构主义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身发展依赖于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外界的认知,而且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提高。随后很多教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进行进一步分析、整理,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为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知识的建构要以心理结构、经验以及信念为基础,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以及社会性,并在该理论基础上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观点。近年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西方国家尤为盛行,其对教育改革以及教师技术的创新有着深刻指导意义。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了更理想的发展平台,所以建构主义在以后的教育领域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影响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语言学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关注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求,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转型的局面。如今建构主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理论,而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的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通达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均得到了有效实践。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影响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思路
首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施灵活性教学,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不仅要求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实现大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班级的学生在个性特征、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个体差异,相同的教学过程可能得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通过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该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应该是外部作用下的被动接受,所以要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对学习乐趣的体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学生学习以及进行知识探索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英语是一门应用语言课程,对实践性要求较高,而且学生之间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所以英语的学习和应用应该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进行知识灌输,需要在现实社会背景下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所以情境教学非常重要。
(二)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路径
首先,高校英语教学要进行理念创新。目前的高校英语教学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创新思维,教学质量不理想。因此高校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积极探索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找新的英语教学路径。高校英语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同时还要转变教学风格,让自己真正成为教学规划者、设计者以及实施者。其次,探索有效、完善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应用对语言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只有采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所以高校英语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方法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再次,丰富教学内容和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英语的应用和提高离不开现实中的生活环境,所以有必要对高校英语教学进行生活化,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组织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此外,高校英语教学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是建构知识体系的内在动力,而教师只是外部因素,所以不能像以往一样进行机械式灌输,而是要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三、结论
以上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的相关探讨。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英语教学改革重点在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态度转变为主动。总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李淑辉(1980-),男,助教,在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永州分校,本科,研究方向:英语。
【关键词】英语学习;英语教学;学习障碍
1 绪论
据报导,全中国约有三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在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超过一亿人。成千上万的中国学者、教育工作者都在夜以继日的研究英语学习中的障碍。文化差异和文化内涵的不同造成了英语学习上的各方面的障碍。对许多学生而言,英语仍然是令人头痛的学科。他们既知道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导致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擅长“背”知识,也很勤奋,但因过多依赖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英语成绩始终也难以实现大的飞跃。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了种种障碍。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中国人学习英语很困难呢?怎么才能解决中国人在英语上存在的种种学习障碍呢?
2 文献回顾
LD(learning disabilities)是西欧国家习惯的省略用语。历史上对LD曾有过多种定义。LD自1963年作为一个新名词问世以来,至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所谓学习障碍是指一群不同性质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推理或计算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这类障碍为个体所固有,推测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并可伴随终生。学习障碍可同时存在自我行为控制、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一定导致学习障碍。这里所称的学习障碍也不包括其它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情绪紊乱等或外界不利条件,如文化差异,教育缺失或不良等所导致的学习问题。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虽然身体发育正常,但他们的学业成绩达不到教学的标准要求。
3 研究意义
班杜拉的社会行为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心理机能是由人、行为和环境这三种因素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因此,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也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意志力,兴趣,动机等内部因素的欠缺是导致学习滞后的心理障碍;学习习惯和方法等则是学习滞后的行为障碍;教材,教师,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等则是学习滞后的学科障碍。同时,学生的学习还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针对目前中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障碍问题,通过研究以期科学合理地找出针对我国中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对策并给出教学建议。
4 英语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催生下,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现实,学习中包含太多的应试成分,这种非正常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深层次进步。在英语学习上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信心不足、意志力不够顽强、学习不够主动等,这些都可以称作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不端正,或者太现实,都会直接导致英语学习风向标的偏离。学习动机在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动机决定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兴趣和态度。大部分在英语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待改进。学习方法的缺失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陷入困境。这些障碍属于英语学习行为障碍中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的范畴。这些障碍在学生英语学习中占了很大的部分。此外,在英语学习中存在障碍的学生,对英语教材和学习环境普遍不是很满意。对英语教师也是“敬而远之”。这就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密切,这种师生间的距离感也是英语学习障碍之一。
5 本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生英语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如心理障碍和学习行为障碍,也包括外部因素,如英语学科障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在这些障碍中,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外部的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所有这些障碍是可以通过努力去克服和逾越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秉承一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原则: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理论学习,对学生的学习障碍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中积累帮助学生有效克服学习障碍的方法及策略。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中学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适时恰当地告诉他们“英语不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
(3)努力创设语言环境,努力创设学习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调整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技巧。
6 结语
随着我省新课标理念教育的迅速普及,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起来,开始注重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而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不再是刀耕火种的时代了。新课标理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它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取代了千百年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投入的不断增加,新课标理念教学现已普及应用到我们城镇、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之中,正逐步成为学生们日益衷情的首选课堂。如何发挥新课标理念教学的积极作用,助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成为各校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对我们区域校实施新课标理念教学的调研,并进行一番思考,对新课标理念教学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如下粗略见解,仅供探讨交流。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巧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教学一律是用粉笔和黑板对学生授课,而使用现代科技技术教学,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出光线柔和的、颜色清新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板面用作教学中的黑板,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展示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时,直观地呈现出各种几何图形、清楚地反映物体的平移、旋转等现象。同时,形象直观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主动思维是学好知识,塑造人格的内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与鼓励,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是教学技巧,更是一门课堂教学艺术,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不断探索。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由静态的学习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程。例如: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用大人和小孩子通过不断调整跷跷板的距离,而导致大人跷不过小孩这一事例,生动说明了力臂、力距与力的大小问题。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使学生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发展。
二、针对乡镇小学教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1)现在的小孩都是聪明的,他们有了更高级的玩具和学习工具,有可能是自己攀比心理的所得,但无疑是给他们更好的学习增添了一条有用的途径。而前提是正确的引导,现在的讲堂,老师不应该是一副老夫子的学态,更多的应该是拥有求知欲,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了解同学眼中的自己,从同学眼中了解一下这门课程,让同学感到他们在和老师一起收获,一起认知新的事物,这无疑是一种新形式的课堂模式,但是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为课堂赢得人气。对于我们目前的教育来讲,卷面考核是十分必要的,但不是全部,我们应该首先跳出自己的包围圈,给出小学生的平时成绩,最后的总成绩是卷面和平时成绩的结合产物,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平时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不仅仅只是卷子上孤零零的分数。
(2)随着我省的发展和进步,家长的视野逐渐开阔起来,开始注重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但是就乡镇教育来讲,教师的影响力仍然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做好真正的引导工作,全面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从入学观念上来个大转变,在平时生活中要有耐心的教导学生,着眼点并不仅止步于考分,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才会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状态下老师才能更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才能,与家长联手,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和成长。
(3)让学生多多参与实践。必须让学生从认知上认为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并且这是自己选择的,必须在要求内完成自己的任务。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并且随时可以提出,只要合理可行,都会做出调整,给学生们充分的自主权。同时,老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在,要想顺应人才培养的模式,教师要有一种“服务学生”的意识[2],这无疑是对我们提出的一项挑战,我们要让学生认为他们是主体,我们只是在做引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创新意识。并且对于学生更好的培养不是让我们给学生的时间上枷锁,既然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培养,那我们就要放手,所谓的放手不是放羊式的教育,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利,周末的时间是他们的,他们可以自由支配,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家长会给孩子们更多的课外培养,但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盲目式的培养,而是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并结合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的学有所长。
三、身为教师要做到良师益友与时俱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的老师理应是良师益友,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这似乎是一个更为困难的问题,毕竟在年龄上有一定的代沟。但是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的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从学生的角度上去了解学习,认真关心学生的成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让学生觉得老师对他们充分理解,他们更容易去敞开心扉,认真接纳学有所悟,并且敢于挑战权威,而且是我们喜闻乐道的一种挑战。
总之、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施乡镇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过程中,真正让新课标理念教学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很不完善,甚至没有翻译课程。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地位很低,这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可以看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进程中主要有四部教学大纲:即1985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6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2004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上述四部教学大纲中,1985年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和专业阅读两个阶段的差异,对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规定。然而,1986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则只是强调语言基础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听的能力,而对学生在翻译方面的能力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1999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其教学目的中重新提及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其重点仍然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在翻译能力方面它要求兼顾到学生英译汉和汉译英两方面的能力。其中一个突出点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不同的具体的要求。2004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教学目标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方面。它与1999年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对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等三个层次的不同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的。目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中,翻译只占了五个小题,即要求对五句话中每句话的一部分进行翻译。而且对近几年的翻译考题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翻译题型的目的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句子结构、常用的词及短语。以四六级考试为指向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就可想而知了。翻译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精读文章的重要词句进行英翻汉及汉翻英的练习,老师一般也不专门进行翻译理论和技能的讲解及练习,很多时候是老师直接将翻译过来的句子写出来或念出来,学生抄下来就算完成翻译练习。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翻译教学。
与此同时,在笔者所进行的有关翻译的调查中,有66.8%的学生认为翻译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开设翻译课程。许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想学翻译,但是苦于无门,只能到社会上花高价去学习翻译,特别是在毕业之后。
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2.1 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在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社会各个层面,深入到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如今,外国人直接到中国来办公司、开银行以及进行各种科技文化活动,英语不仅在对外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国外科技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而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直接用英语进行交际、用英语开展工作。就翻译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目前参加各种等级翻译考试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其中很多是非英语专业的在校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既然社会需要具有翻译能力的学生,同时又有这么多在校大学生到社会上学习翻译、参加翻译考试,那就说明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没有在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上满足他们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的约30名08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到灯塔软件(成都)公司从事科技翻译。据毕业生和该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英语专业毕业生极度缺乏其他专业知识,用人单位非常需要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虽然后来曾在笔者所在学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却没有招到一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人才。而新建本科院校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方面几乎没有作为。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翻译人才就不足为怪了。
2.2 英语学习规律的要求
现在的社会要求大学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翻译是外语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翻译要求准确、透彻的理解,学生做翻译时的理解率就应该比一般阅读要求高,通过译文,教师就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效果远比一般阅读的多项选择题好。另外,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考虑,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都是他们最实用的外语技能之一,尤其是专业翻译和应用文的翻译。笔者在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以前,曾从事过建筑工程翻译,旅游及商贸工作,对此深有体会。然而,做好翻译工作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没有扎实的中英文基础及丰富的背景知识,不经过理论学习和大量的翻译实践根本无法胜任。
在英语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只要词汇量足够大,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翻译自然就不成问题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看下面学生作业的例子:
Strange things happen to time when you travel,because the earth is divided into twenty-four time zones,one hour apart.
学生将之翻译为: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在你旅游的时候。因为地球被分为24个时区,一个小时一个时区。
出现上面这种翻译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英汉语言对比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不知道如何转化句子结构,他们往往遵从原文的词序与结构,把单词一个个填上去。这句话可以改译为:你乘船旅行时,时间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因为地球分为24个时区,一个小时为一个时区。
当然,除了英汉语言对比,还有翻译技巧,中西方文化差异等都直接影响着翻译的准确性。而学习这些知识,对提高翻译水平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而这些知识和技巧决不是在精读课堂上能够一带而过的,学生也不可能在精读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和技巧的。必须开设专门的翻译课程,有计划、有目标而系统地学习。
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可行性
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学习翻译是勉为其难。据了解,在08年四川省大学英语年会上,外研社社长说,进入08年全国CCTV杯前三名的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谁还敢说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谁还敢说他们就没有学好翻译的基本条件?近几年,中小学的英语教育改革力度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学毕业时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要求。在进入大学后,经过1年左右时间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就能够达到翻译课程学习的要求。虽然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较一些重点院校的学生略低,但经过两年左右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一样可以开始翻译课程的学习。
4. 措施
尽管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很落后,但却可以奋起直追。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促进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
首先,要从理念上摒弃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之区别对待,摒弃传统的大学翻译教学模式。正确认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因为非外语专业学生经过适当的训练,不但可以具有较高的翻译能力,而且在某些领域,如科技翻译和专业翻译,比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具优势。另外,就文化基础知识(包括英语基础)而言,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亚于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潜力方面甚至更强。这从近几年进入CCTV杯最后决赛的选手大多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例子中就能看出来。因此,不要认为只有英语专业才能开设翻译课程,大学英语当然也可以开设翻译课程。
其次,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可以先在高年级开设翻译选修课程。既然要开设翻译选修课程,就必须要先编写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适当的翻译教学大纲,就是要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然后是编写适当的翻译教材。翻译教材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反应时代的特征。另外,翻译选修课程的每个班的人数要有限制,最好是不超过40人。因为翻译课程需要多练,老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互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特别是如今社会急需的科技翻译实践能力。在积累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缩短部分学生大学英语基础教育的时间,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翻译课程。
第三,师资的培训。目前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质和量都还存在严重不足。新建本科院校尤为突出。为数不多的翻译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在英语专业任教。现有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翻译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希望学校创造条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参加假期开设的翻译培训班,如《中国翻译》杂志社举办的“暑期高级翻译研讨学习班”。也可以选拔英汉语基础好,对翻译感兴趣的教师,鼓励他们到其他院校去进行在职进修或专门学习,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和提高进行师资的储备。
关键词:教学诊断;制度改进;校企合作;影响
0 引言
目前一些中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利于企业资源与高校资源的有效结合利用,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在学生毕业后还可以招收优秀毕业生,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间优势互补的合作行为。但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一些中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却遇到了瓶颈,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加强教学工作的诊断与制度改进被更多的关注,以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是巩固中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重大举措。
1 加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意义
我国提倡以教育为本,加快发展现代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教学工作事关人才的培养,而且目前一些中高职院校采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虽然推动了人才的质量培养,但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这使得加强教学工作诊断与制度改进成了促进校企合作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推进教学工作诊断对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教学工作诊断中发现的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不健全 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缺少明文规定,只是指出了一些规范性的建议,一些支持校企合作模式的地区虽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落实力度很低,大多只是在空喊口号没有实施,而且规定的也比较模糊,没有对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些优惠措施,使企业在参与中没有确切的参照规章同时也没有积极性。
2.2 院校教学模式较局限 目前我国缺乏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纵观各地的招聘现场,一些高技术性的岗位前寥寥数人,究其原因是一些中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企业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了解。在课程教育上重理论轻实践,学科划分明显,基础与专业课程都只是进行理论的传授,没有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岗位进行深入教学,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缺少方案和措施。
2.3 校企合作发展不够平衡 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学校好于地州市的学校,工科类学校好于文科类学校,工程类专业好于管理类专业,另外,校企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也体现不够等。现阶段而言校企合作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诊断与制度改进作为推动校企合作新发展的路径,下面我们从教学工作诊断和制度改进这两个大的方面来着手进行改进的影响分析。
3 改进措施及其对校企合作的影响
3.1 进行教学工作诊断及其对校企合作的影响 对教学工作进行诊断,可以发现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缺乏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定位与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对于此诊断,高校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安排一些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岗位需求参与,让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给企业价值的创造献力,同时教师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此岗位技能要求。回到院校中,教师可以将自己了解的企业岗位的需求与学校专业课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技能传授,以企业需求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企业工作,不仅节省了企业的培训环节,也有利于推进企业与院校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学校可以向企业输送老师进行参与和实践,同样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专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外聘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聘请他们来院校授课兼职,将企业的工作模式、理念以及工作流程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十分有利。
3.2 制度的改进及对校企合作教学的影响 国家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法规、规章、制度的完善,鼓励企业参与院校合作,地方出台优惠措施调动企业参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减少。可以建立一些组织或者协会作为企业与院校的平台,让其在这个平台中了解彼此然后建立合作关系。
3.3 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扎实推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应该作为中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素,而不是一个局部的措施。校企合作中虽然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有的也不完全是学校自身的问题。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创新校企合作思路。学校把开展校企合作作为中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以合作谋发展。
4 结语
校企合作办学是培养适应性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进行教学工作诊断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制度改进以更好的推动校企合作的新发展。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与企业保持联系,共建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参与到教育实践改革当中,使校企合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促进双赢局面的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10月.
[2]李澎林.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耦合模式研究――兼论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第三期.
[3]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27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存在不足;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一、 我国高校英语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开展,高校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尤其是在
加入WTO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行各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明显上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能水平较高,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所以,我国各高校都在对英语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这对我国英语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方法单一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还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们无法对英语产生兴趣,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英语成绩不良等现象的出现。目前,我国多数英语教学课堂上都是采用以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或者是有些内容无法理解,只能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即使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也无法掌握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即使有些学校的英语教师能够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也不过是简单的文字与图片的罗列,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喜欢同德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带动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制约了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2.2 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的部分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协调发展,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很多英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整堂课有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对单词以及语法的讲解上,学生们根本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在具体应用中的作用,只是在不断的进行死记硬背。老师缺少正确的教学观念,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听说方面的练习,从而造成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高,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正常交流,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2.3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现阶段,在我国的众多高校中,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正堂课都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将所有学生看作一个整体,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对一些知识点无法理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学习质量较差。而且,这种整堂课都是老师在不停讲解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乐意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
三、解决高校英语不足的创新发展对策
3.1 不断提高教师多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力
现阶段,随着科学记得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特征是将传统的板书改为以多媒体放映为载体的课件,通过文字与视频的结合进行知识讲解,给同学们营造出全方位、立体化的课堂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校要机枪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熟练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上,学校最早对多媒体的应用就是在听力教学上,通过开设多媒体语音对学生们进行听力上的训练,标准的英语听力内容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加强学生们对标准英语语音与语境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综合英语教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机械训练,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极为有利,它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讲授英语新课时,将纸质教材与有声辅导资料结合起来,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第三、应用于英语环境教学中。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听说明能力,就只能进行不断地练习,可是由于我国语言环境的制约,学生们的听说能力训练效果不明显。可是,通过多媒体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利用声音与食品的放映,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外国的风俗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第四、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多媒体拥有先进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便捷的测试功能,如果将这些功能应用于教学效果测试上,能够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学生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2 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有的学习小组合作不能顺利进行,或活动协作不顺畅,导致合作学习失败,教学目标不能实现。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是众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认真组织教学,从中发现问题,结合理论知识,深入研究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交流欲望,以提高其合作意识,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合作学习。这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得以成功的关键。对此,大学体育教师要从理论提高认识。我们知道,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以使其思维个性得到自由发挥。
3.3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丰富课外生活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结合各专业的实际需求,积极培养学生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知识点将接的时候,可以将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与所讲内容及相关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初次之外,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论坛、英语演讲等,不断提高学生们对相关活动的参与性,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秀芳.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刍议.开封大学学报,2010.3;109—111
【关键词】 翻译模因理论;高校英语;翻译实践教学;口语课程;启示
常有翻译学习者对翻译理论颇有微词,甚至一些翻译家也对翻译持否定态度,认为翻译理论无用。这种理论曾一度普遍盛行。然而,随着人们对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陷入深思:翻译理论果真无用吗?本文通过分析模因论的起源及特点,翻译模因论的主要概念与特点,结合《口g》课程实践教学,探讨翻译模因对翻译实践教学所带来的启示。
一、翻译模因理论的概念与特点
模因一词最早由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所著《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提出。模因(meme)的拼写与基因gene一词相似。学者Dawkins认为模因即为“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他希望通过模因一词来阐述文化现象的进化过程。
最早将模因同翻译结合起来的是芬兰学者Chesterman以及Hans J veimer。切斯特曼将有关翻译本身以及翻译理论的概念或理论统称为翻译模因,包括翻译的理论概念,规范,策略和价值观念等。Chesterman详细分析了翻译模因库中的五种超级模因(super-memes):源语-目标语模因(source-target)、对等模因(equivalence)、不可译模因(untranslatability)、意译-直译模因(free-vs-literal)、写作即翻译模因(all-writing-is-translating)。在分析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在理论进化中,有些模因由于不被大众接受而逐渐消亡;有些模因即使一度被认可,但之后却被别的模因替代;也有些模因由于生命力旺盛而得以长期生存和发展。通过考察西方翻译理论史的进化过程,Chesterman提出了西方翻译理论史八阶段,即:词语阶段、神谕阶段、修辞学阶段、逻各斯阶段、语言学阶段、交际阶段、目标语阶段和认知阶段。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模因库中的模因数量逐渐增多。每一个模因既是对之前模因的继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突变”(mutation)。因此,模因的传播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过程。模因分为共生模因(mutualist memes)和寄生模因(parasitic memes),两者互相依存,共同发展。Chesterman的研究表明,在翻译理论发展进程中,有些模因由于不能被普遍接受而消亡,为寄生模因;而有些模因由于生命力旺盛而得以存在和发展,为共生模因。各种模因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经历一定的变化。
二、翻译模因理论对翻译实践教学的启示
针对翻译实践教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控制论专家Francis Heylighen认为,模因复制包括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
一是同化(assimilation):指的是模因被注意、理解和接受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注意翻译题材的选择。不仅要选择文学类作品,同时也要选择其他一些诸如时政、旅游、广告、科技等翻译文本材料。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二是记忆(retention):这一阶段指的是模因被理解、接受后在记忆中的存留时间。存留时间越长,就有越多的模因存活下来。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采用精讲多练的授课方式。教师应重点讲授翻译与技巧,同时安排大量实践练习。在练习讲解过程中,重点讲明翻译策略如何与翻译练习有机结合,使翻译策略潜移默化的留在学生心中。
三是表达(expression):指模因必须从记忆模式转化为受体可接受的模式。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学生的通顺表达。通顺流畅的表达则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翻译实践练习的基础上的。教师多让学生欣赏优秀译本,此外,也可进行一些错误分析练习,让学生取长补短。
四传播(transmission):该阶段是模因借助各种载体或媒介扩大传播范围与影响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模仿练习,力求保持对原文的准确表达。除了做好模仿工作以外,对目标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也要达到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实例
《口译》是一门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以口译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作为指导,通过讲授口译基本技巧以及各种交际环境中语言的正确表达方式,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口译训练,以期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口译相关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认知、推理能力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在本校,该课程主要是开设给大四学生,该课程每周2课时,共计18个教学周。教学第一周,教师主要介绍该课程并且引入一些翻译理论与技巧。在随后的16周内,每周进行一个话题的口译训练,最后一周进行随堂测试。
以下,笔者将以《口译》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究模因复制四阶段是如何在教学中得到应用的。
1、同化阶段
关键词:文化教学;主题;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052―02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
“文化”是一个极其宽泛,似乎可以涵盖一切的抽象概念。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Kroeber.A.L.& Kluckhohn.C.1952)从164种不同的定义中整理、归纳出下面的定义:“文化是借助符号获得有关交流的各种明确的和模糊的行为模式,文化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成果,包括物化的成果。文化的核心是传统观念(即经由历史的演变和选择留下来的观念),尤其是附属于观念的价值。”由此可见,文化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形成某种行为模式,而文化教学对学生未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比语言学习更深远。
然而,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语言本身,如词汇、句法、结构。其原因是文化教学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面向21世纪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仔细阅读后,我们会感觉到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从属于语言教学的,似乎学生在具备了语言应用能力之后,人文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另外,文化教学的内容、目标都取决于任课教师。目前没有统一的关于文化教学的目标和方针来指导教师哪些方面的文化是学生必须要了解的。教师只是根据个人喜好输入一些文化背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增强他们对文化的感悟力。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化教学虽然不会贻害学生,但不免会缺乏前瞻性。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以怎样的方式、用什么内容、深度进行文化教学是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间的团队合作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双赢”之选。
二、文化教学中的团队合作
1.形成“小团队”的条件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米勒阐述了“魔数之七”,他指出大多数人一次短期记忆的数量是7±2个独立的块(Chunk),这一原理后来被普遍应用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大脑对信息加工的广度。构建团队的过程也借鉴这一理论来控制团队的规模,使其能高效、科学协调运作。因此,形成5~7人的“小团队”较科学,更符合人体大脑的运转机制。
在确定了人数的前提下,“小团队”的形成首要考虑的是自愿和协作。因为长期以来同一教研室的教师或是各自为战,面对各自的学生;或是因为之间存在竞争,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交流与合作。这种状况导致团队虚化,从根本上阻碍了真正意义上团队的形成。同时,“小团队”也要有主导人物,起到组织、布置和协调工作的作用。主导人物的核心凝聚力和在小范围内的学术能力关系到“小团队”的活力。
2.“小团队”在“主题导入”上的合作实践
每位英语教师在引入新主题时,都会通过介绍背景知识、引入相关内容或图片来激发学生对主题和内容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来理解要学的内容。
首先,在合作中,团队成员要介绍各自导入的方法。例如,在处理“文化象征”的主题时,团队成员以“说课”的形式,介绍各自主题导入的切入点。有的教师的切入点是美国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典型美国文化,如KFC,NBA和棒球等;有的切入点是从美国文化引出中国文化的特征,让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归类,产生自豪感;而有的是进行中美文化对比与融合的探讨。这样的经验介绍,不仅使任课教师思路更简明、清晰,也开阔了大家的教学思路。
其次,在主题导入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分工从整体上保证了足够的导入信息量可供教师选择,而不是只局限于自己既定的模式和知识范围。例如,在处理“英语学习”的主题时,有的教师会专注于寻找与主题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有的则会挖掘本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利用身边的免费资源,延伸第二课堂的学习。
在团队合作基础上的主题导入,使文化教学的角度更宽泛,内容更丰富,更大程度上做到了“集思广益”。这不仅便于教师从中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内容,也拓展了教师的思路,从根本上说,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表达。
3.“小团队”在词汇、段落文化教学中的合作实践
除了“主题导入”中的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更应该贯穿于词汇和课文内容的教学过程,因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内容是课本中的课文和词汇。因此,“小团队”在这方面的合作实践是团队合作的新阶段。
首先,团队成员仍然要“集思广益”,集体讨论确定词汇教学和课文教学中合作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团队核心人物的组织、协调的主导作用。例如,在每单元开始之前,确定词汇教学中要精讲的内容和数量;确定文章结构分析和段落教学的重点。
其次,共享教学过程中的思路、方法和内容。团队成员将自己的教学思路、方法和内容以教学讲义的形式书面化,以文档的形式存在公共邮箱中,供团队成员参考。书面化的优势不仅在于节约时间,而且在于清晰地呈现了教学思路、内容和方法。从不同的教学讲义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师在处理词汇、段落时使用的不同方法。例如,在处理段落时,有的教师采用的是先“扫雷”后“行进”的办法,首先解决段落中难点短语,然后处理段落;而有的教师则采用自上而下的办法,先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判断是否需要“扫雷”,然后处理的办法。不同的思路可以运用到不同类型的段落分析中,这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使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思路的转化。
另外,团队合作使教学活动更有机地与理论相结合。由于团队的分工协作,使得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教学活动背后的内容挖掘,使我们的教学更科学、更自信。例如,将难句的翻译上升到英汉两种语言句式结构差异中,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英文“葡萄式”和汉语“竹节式”的差别。学生对长句的把握就是找不同层次的“分支”和分支上的“葡萄”;对长句的翻译就是找“节点”,然后打断,翻译成短句。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适用于任何难句的分析和翻译,也使文化差异融入了日常教学。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文化教学的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显现。这不仅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发扬和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在这一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完善和发展,也使教学工作融入到更广阔、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发展的空间。因此,值得教师们为此加强合作,提升自己,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江林.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张彩云.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与特征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07).
[4]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0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外语标准化测试之一,它不仅是检测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有效方式与措施,更渐渐成为企事业单位衡量学生掌握英语运用水平的有力标准。它对高校中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有着直接而深刻影响。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后,翻译题型的分值和比例,以及考核的题型和内容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其重要性也日显突出。针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问题,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开展了《英语四级考试翻译测试的反拨效应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翻译的重要性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国际地位也日显重要。虽然近几十年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在很多技术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先进技术,单靠我们自己研发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习别人先进的技术,少走弯路。通过学习英语,能快速准确的翻译英语文字,能使我们更快的了解更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从而促进我们的长足发展。
翻译教学的现状
翻译作为两种或多种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虽然社会对英语使用水平较为重视,但是学生们对英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还是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根据调研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译内容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师生们对翻译内容重视程度不够。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英语虽然在高校中属于必修的基础课程,但很多老师和学生并未引起重视,尤其是强调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强调学生专业能力的时候往往弱化了基础能力的培养。
翻译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在许多地方性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没有专门设置翻译课程,而是将翻译作为巩固在精读课文中所学语言表达的一个练习手段来看待。翻译既未作为一项技能讲授,也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计划。由于在翻译方面缺乏系统的知识和训练,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独立进行翻译,更无法胜任其专业领域的翻译。
翻译技能实践方式和途径较少。大学英语教学虽设置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多用于口语训练和听力训练上,对翻译技能的训练方式和训练时间没有有效的措施,学生没有强有力的动力对英文资料和实践平台进行翻译。
项目调查结果
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教学实验的方法,对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20名英语教师和200名学生做了关于新的四级翻译测试题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的调研。调查显示,75%的学生表示为了更好地完成四级翻译测试,要多记单词;59%的学生表示要花更多的时间做翻译实践;6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翻译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讲解式,建议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模式。数据表明:新的四级翻译测试题的调整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强烈的正面反拨效应,促使了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更加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意识地利用四级考试翻译测试的积极反拨效应,可以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调整大学英语课程在学生总课程中的比重,调整翻译内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比重。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本项目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开展了“三位一体”互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大学英语的总学时中抽出25%的课时,即32个课时,应用“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训练。
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对掌握翻译技能的重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应社会及区域化经济发展需求的,因此要积极宣传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强调能流畅使用英语,熟练翻译资料对学生今后就业及生活的意义,通过主题宣讲,英语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到国外游学等方式,努力在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氛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运用灵活多样的翻译训练,增强学生积极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巩固理论方法。本项目尝试突破单项传授翻译知识的教法,建立翻译教学理论模块、经验模块和实践模块“三位一体”多维互动,培养学生在翻译学习和翻译实践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尤其注重实践模块的设计,实践模块是指学生通过翻译实践周或翻译任务活动,以模拟职业翻译等方式,体验与实践翻译职业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农村小学 农村英语教师 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37-01
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2002 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此文件颁布后,全国各地小学纷纷开设了英语课程。虽然小学英语课程已在全国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开设,但是英语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急需提高这一问题更加凸现出来。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职业道德感不强
从客观层面看,英语在小学不属于主科课程,在教学安排中课时较少,学生每周最多只有三节英语课,可以看出英语在教育部门属于冷待遇,所以学校领导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如语文和数学,学生也只是把英语当成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这对英语教学造成极其消极的影响,教师失去了对教学的热情,觉得教不教好都无所谓。从主观层面看,又由于农村经济薄弱及教学发展现状,很大程度上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理念产生影响。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对自身职业认识不足,认为农村地区发展闭塞,对于英语的使用范围有限,教学长远目标模糊,自身没有对英语产生正确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偏重字词句的教授,或只是让学生枯燥的反复诵读课文,忽视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英语教学要创设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于英语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教材要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习俗,培养他们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1]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道德感是尤为重要的,更是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失衡
1.教育理论知识匮乏
经过文献梳理与一些访谈发现,教师对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甚少,大多数教师不喜欢读理论专著,所以缺乏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无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去设计符合并能激发他们兴趣的英语课。与此同时,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几乎很少有人掌握语言学知识与英语学习理论,对英语教育史、英语测试等知识的掌握更是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缺乏组织高效课堂的能力,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2.英语专业知识贫乏
有大部分教师都是顶岗教师,一些有点英语基础的教师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便走上了英语教学岗位,他们缺乏系统、严格的专业学习,在语音语调方面产生严重的石化现象,在词汇、语法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小学是学生接受语言的最佳时期,第一次习得的语音将影响他们一生的语言学习,孩子的童年不会重来,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更不会重现,所以加强教师的语音语调学习是刻不容缓的。语言知识能造就一名合格的教师,但借助艺术手段的外语教学能够造就一名优秀的教师。[2]
(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偏低
1.从教技能较差
在农村地区,大部分教师没有机会接受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对新课标的把握不够透彻,难以提升从教技能,用老方法教授新时代的小学生,使学生产生了对英语的厌烦。农村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比较落后,有的学校只有录音机,有时教师嫌麻烦很少打开落寞的录音机。有些好一点的学校就算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师也不会使用。教学活动过多的设计一般性游戏,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性、探究性学习。
2.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总体来看,农村英语教师的科研基础很薄弱,而且科研意识较差,大部分人觉得科研对教学没有太多的帮助,不知道该如何将科研与教学整合到一起。有的老师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而且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教师没有意识到科研也应该是自己需要具有的能力。即使有一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是缺少科研方面的组织者与学术带头人。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从调查中发现,还有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不够高尚,对待英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促进他们对农村英语教育的热爱。由于农村的许多不利因素,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下并参差不齐,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成长充满关怀与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将来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在教学中进行,努力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职业道德感,从而提高教师对英语教育事业的热爱,激发更多的创造力,促使教学质量的改善,并且我们深信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3]教师具备职业道德的同时会给自己带来一种尊严与欢乐。
(二)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的实施主要强调学生应改变学习方式,这种改变又取决于教师的行为改变,而教师行为的改变又由教师教育的观念来决定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教师对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它内化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指导教师的行为。[4]英语教育观会鼓励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规范教学行为。有创意的教育理念会帮助教师成长。并且要明白教学从研究中来,实践也要重视理论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总之,要积极引导农村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使其致力于英语教育中,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
(三)设置灵活多样的培训课程方面
通过调查得知,很多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语言学与外语学习理论方面欠缺,所以要建立切合实际的培训课程。课程设置应遵循教师的自身素质的统一与个体差异性,采取自主的选择培训课程;课程设置,应既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素质的不足选择适当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从理论、方法、技术手段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来设置。英语知识要具有实用性,与农村小学性质相符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陈冠英.谈外语教帅的索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8-0032-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3.008
1 引言
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2004:7)。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与自主学习理论具有相通之处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学习主体的主观性、自我构建性。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教学的研究和调查,验证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有效性,从而探讨更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2 理论依据
2.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模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是在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基础上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研究的一次巨大飞跃(何克抗,1999:31)。建构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形成许多分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的创始人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他认为人类对外界的认识其实就是不断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寻求一种平衡(balance);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来实现的,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转引自范琳、张其云,2003:18)。后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ogtsky)、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Bruner)等又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建构主义理论,也为其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Duffy&Jonassen,1991:31)。
与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传统教学相比,显然在这种场合里,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这种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2自主学习理论
Holec认为,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Sinclair根据自主性的程度,将自主性分为完全自主性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主;他认为自主性可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不同的教学环境需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学习者发展其自主性。如果学习的目标、任务、过程、评估等完全由学生决定,就是完全自主性;如果教师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就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主。本研究的自主学习应属于后者,这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自主学习,或是简单的个人独立学习,必须在师一生、生一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学生与媒体虚拟交际者之间的互动中得以实现(张殿玉,2005)。
3 实证研究
3.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80名专科生。受试班级每周的英语课时为4学时,一个学期(18周)的总学时数为72学时。使用的教材为高教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把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80名本科生平均分为两个班即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18周的实证研究。实验班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进行教学;对比班采用传统三步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试图多角度、全方位解析建构主义教学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有效性。定性研究采用探究性访谈,从受试学生中随机选择15名进行访谈。定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关注的是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态度和效果。
3.3研究结果与讨论
3.3.1问卷调查
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的对比与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接近;两个班的平均分表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低,大部分学生仍习惯于被动学习;P=0.526>0.05,说明两个班的学生实验前关于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显著性的差别。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经过半年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试验教学工作,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差异。实验班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如相对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为积极,学习兴趣更为浓厚,也较善于使用学习策略。
为了解建构主义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笔者在期末对实验班进行一项问卷调查。问卷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完成,没人缺席。调查内容包括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等的看法。问卷及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数据表明,经过18周的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78%的同学满意网络辅助教学环境(题1);80%的同学赞同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题2);78%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题3);88%学生认为新模式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题4);8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使自己有一定程度的选择学习任务的自由,说明学生在采用该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力,可以有选择性地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进度吸收信息、重构信息含义并将之融入已知知识中(题5);68%的同学愿意在和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题6);70%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说明该模式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使他们更多地依靠自己来学习英语(题7);认为该模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自己英语成绩的提高分别占60%和58%(题8和9),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是理想的,但专科生英语基础较差,提高英语成绩和综合能力还需要很长时间量的积累,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78%的学生认为对该模式应继续并加以推广(题10),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该模式持肯定的态度。
3.3.2访谈分析
教学第18周从受试学生中随机选择15名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学生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策略以及对此教学模式的感受等几方面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较传统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构建其知识体系和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在不断探究中,主动积极参与、独立思考、相互启发,其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