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学的重要性范文

儿科学的重要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05 14:40: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儿科学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科学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重要性

中国分类号:G617

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并支持幼儿积极主动探究生活周围的事物与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感知、操作、实验,自由、大胆的探索,激发幼儿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加强幼儿的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主动学习,乐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幼儿的早期发展会直接关系到后期的学习、工作、以及成年后的发展,而科学教育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他们后期学习、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对幼儿开展实施科学教育,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对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体现在观察比较、实验、种植及饲养活动、分类活动、测量、信息交流、科学游戏、科学阅读八个方面,由单一的科学知识传授向科学知识的培养转变。使幼儿充分利用手、眼、脑、嘴、空间、时间去开展学习活动。

1.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幼儿本身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对这一切有着天生的探索欲望,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而科学探索更是一件让孩子们感到神奇的事情。在科学教育中,开展孩子们感兴趣,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游戏,通过让孩子亲自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做一做来认识科学现象,在科学游戏中让幼儿自由主动的去探索、交流、合作,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让幼儿主动学习到生活常识及科学知识。

2.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科学教育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对问题的深入了解、探究、思考、尝试和体验之后,会想把探究的过程及体验后的感受表达并分享,在分享中会有肯定、质疑、商量、讨论等,这样就促进了小朋友间的语言交流,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中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扩展思维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老师根据幼儿的需求,灵活机动的设置科学探索活动,可以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认识,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过程中,由一开始的无目的的摆弄物体到尝试性的摆弄物体,再到验证性的摆弄物体,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还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4.有利于幼儿获取科学经验,建构科学知识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搜集材料、组合材料并把材料进行比较、归类,不断的尝试和总结,促进幼儿自主的构建科学经验,科学教育能帮助儿童将具体、丰富但零散、孤立的科学经验转化为概念化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记忆与学习。

5.培养了幼儿的良好情感

科学活动在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丰富着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类激发积极情绪情感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和谐、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体验,有效促进了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并培养了幼儿的良好情感。幼儿还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了协商、合作、分享、互帮互助,同时也促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6.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离不开对事物和科学现象的观察,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用听觉、触觉及其他知觉形式去观察和比较来发现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通过在科学活动中的体验和锻炼,培养幼儿自觉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进行科学观察的能力,为幼儿的学习和智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实施科学教育的教学建议

1.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与学科系统化相结合

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的内容一要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科学;比如在关于影子的教学中,带领幼儿到户外去找影子,通过观察、体验、比较、思考等科学方法,了解影子的特征和一些物体间的关系,让其体验到科学无处不在。二要有一定的价值,具有科学概念,值得去探究。比如在关于动物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引导幼儿掌握动物的外形特点、名字、习性等方面,而且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设置此动物在哪里生活?吃什么?怎么觅食?等问题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生活化和系统化的有效结合下将知识、技能、道理还原于经验,让幼儿感受到所学的内容正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正想解决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教师指导和幼儿探索活动相结合

教师要捕捉或征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结合科学教育活动的主题运用多种指导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具体化的科学探索。把引发疑问-引导质疑-支持质疑-协助释疑贯穿于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探索、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幼儿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3.重视激励和赞赏,增强幼儿自信心及积极性

科学教育活动需要幼儿耐心的去观察事物的变化,通过多次的操作尝试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多多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当孩子们成功的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时,老师要真诚的给予赞赏、表扬,对没有完成活动的,老师要先肯定幼儿的优点,然后指出不足的地方,再进行激励,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持久性,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坚持到底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贯穿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我们需从各个教育内容中去挖掘潜在的科学因素,并灵活、机动的给予强化。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以保护孩子兴趣为基础,开放孩子智力为目的,培养性格品性为首位的宗旨,对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发展及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肖菊红,周惠英.让幼儿成为体验与发现的小主人――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篇2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教学;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11-0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交际。然而,在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第一课堂语言教学,而忽略了第二课堂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一课堂在注重语法词汇知识灌输的同时却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只在每周的课堂上学习几个小时英语,而在课外没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学生的听力口语水平都得不到提高;而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则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在课外用英语进行交流,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功能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显得尤其重要。

一、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形式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第二课堂指的是学校在课外以新颖现代的科技手段所营造的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使用英语的空间。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形式也丰富多彩起来。比如: 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中外学生的一些交流座谈会,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角,出英语墙报,组织英语学习爱好小组,编写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或名言谜语,游戏,风俗习惯等等。这些生动的活动及先进的学习平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巩固了课内的教学成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极好的培养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法,词汇及句型的灌输和操练,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则非常薄弱,学生们听不懂也说不出英语,所学的知识点并没有运用到实践交流中去。很多学生因平时口语练习太少而不敢开口,怕说错受到同学的嘲笑,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不愿开口说英语,这样一来整个班的口语练习氛围都不高。而在第二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视听说设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学习口语的浓厚兴趣,引出有趣多样的话题,从而促使学生抱着兴趣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练习,从而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学习模式和内容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未来的需求结合了起来,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学,怎样才能有效率地学,也会使他们明白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是学习终极目标的到达,从而摆正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关系,摆正学习态度。

三、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英语第二课堂教学

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辅助形式,因此英语课外教学应纳入整个英语教学轨道,使其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课外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们的实际语言水平,另外还需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样,课外教学才能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成功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取决于精心的准备和组织,如果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之前给出将要讨论的主题,并给出相关材料和提纲,这就会使整个活动更加生动有效。比如说各个学校都举办过的英语角,这个活动在有的学校办的很精彩但在有的学校就办不起来,究其原因就是组织者的问题。有的教师对英语角的看法是:学生想谈什么就谈什么,不用给什么主题。这样,因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欠缺,再加上词汇不足知识面有限,举办一两次学生互相交流完所能表达的几句话后就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许多学生就对英语角没兴趣了。所以只有教师给予适当的组织和指导,英语角的辅助效果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例如在一次英语角活动中,教师选定了“机遇和努力两者分别与成功的关系”,教师可以先将准备好的与讨论内容相关的英文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英语角活动,参加的学生们就会各抒己见,通过辩论的形式论证自己的观点,效果就会非常显著。

同时,在组织第二课堂教学时,我们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寻找利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主题,避免重复第一课堂的形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起来。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听去交流,自由地表达自己,不要苛责学生的口头错误,要耐心的纠正。

从以上所综述的三个方面看,英语第二课堂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加强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方位,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机会,是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篇3

“导入”是教师讲授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时,尤其在幼儿园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幼儿的年龄小,注意不集中,导入新课对一堂课尤为重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有人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能集中精力,产生学习的动机。优秀的教师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的导入往往就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住幼儿。多年的幼儿教学实践证明了重视课前的导入,能把幼儿的情绪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我们一味地像小学式直接授课,幼儿会厌烦,自己玩自己的。当然,教学效果肯定不佳。对于我们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课前导入很重要。刚入园的幼儿行为习惯及各种常规都不懂,在上课前幼儿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中,上课思想无法集中。在这中情况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就要采取很好课前导入法。怎样导入新课呢?“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一、谈话式

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新课内容,进而又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如绘画《伞》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听听,教师利用多媒体放出下雨的声音,“哗,哗”的声音。哇,下雨啦,我们外出是不是需要雨伞呢?为什么?”让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小朋友下雨时都需要雨伞,因为雨伞可以为我们挡雨,也非常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绘画《伞》吧。”

二、谜语式

通过猜谜语能够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理解新课内容,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大班常识课中的《认识风》教学导入语:“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猜一样东西,‘树儿见它摆头,花儿见它弯腰,水儿见它皱眉,云儿见它就跑。’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这是什么东西?(风)对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风!”

三、故事式

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的《五只猴子》的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宝宝和小动物们锯完木头,一起去洗澡。每个人都把自己洗的香喷喷的,洗完澡大家有又一起开心的玩起了游戏。小动物们都和自己的好朋友开心的玩着,可是,宝宝一个人在旁边伤心的哭了起来,因为他找不到他自己的朋友。这时候小猴子开始爬树逗宝宝开心。”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怎么爬树的吗?引导幼儿创编多种爬树动作。

四、悬念式

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可撩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追根问底的热情,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如主题活动中的奥尔夫音乐:《快乐木偶》的教学导入语:出示红、蓝木偶,讲述故事开端:在木偶王国里,住着许多许多的小木偶,有红木偶,还有蓝木偶,红木偶们和蓝木偶们是好朋友,有一天红木偶出来玩了,(出示相应故事图片)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留下悬念,引导幼儿仔细听音乐。)

五、表演式

通过情境、小品、舞蹈、木偶等表演形式导入新课。如音乐活动课中的《好朋友》的导入形式:我们的身体也做好准备了吗?手到了吗?肩膀到了吗?让我们的身体先来唱唱歌。这首歌的名字叫《好朋友》。”这种情境表演将歌词内容体现出来的导入新课的形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歌词内容。

六、演示式

借助实物,玩具,图片,贴绒等道具演示的形式导入新课,直观形象,幼儿既感兴趣,又容易理解。如音乐活动中的歌曲《丢手绢》导入时可以说:“今天,老师带来一些东西,你们看是什么东西?”(出示手绢)师示范游戏,并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叫《丢手绢》。”

七、游戏式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科学领域中的《小手的秘密》,导入新n可这样安排:教师领导幼儿做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最后让幼儿把双手放在身体的背后,启发诱导:“咦!你们把什么藏在背后去啦?哦!原来你们把手藏在身体后面去了。伸出来看看,每个人都有几只手?两只手还可以怎么说?(一双手)。”

篇4

关键词:发现;思考;探究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力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在达尔克罗兹的影响下,另辟蹊径创造的音乐教育理念和全新教育体系,奥尔夫教学法在欧洲相当成功地应用在了儿童音乐教育启蒙教育中,但其推广和应用在中国仍是一个全新课题,奥尔夫音乐强调原本性的教育方式,也是贴近自然,源于生活,以人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性。能自己参与并能进行自由创作的音乐艺术教育;同时,它又不仅是单纯的音乐教育,而是一门将语言、动作、舞蹈、表演、美术等诸多元素用音乐这根主线串联起来的综合性的艺术整体,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奥尔夫教育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即兴原则,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因为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没有受社会太多的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具有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画、一种现象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专业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用音乐去挖掘、去创造、去发挥想象力;而音乐课堂中的亲自参与,使我们对奥尔夫教学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奥尔夫教学的理念。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本人尝试奥尔夫教学体系,强调体感,一切从兴趣出发,发挥自由个性,发展创造能力;从音乐游戏入手、到模仿、即兴创编、集体合作等进行教学;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的充满情感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逐步获得感知、欣赏、创造、表演、知识、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同时也拥有尊重、合作、交流、关怀等人文素养,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音乐游戏中体现了奥尔夫音乐的创造性,即兴性

奥尔夫认为:“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小学时期,一方面根据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爱动坐不住的特点;另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发展阶段,是其学习、生活行为等一系列习惯的进一步养成阶段,选择的教学方式应以游戏为主。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我们习惯用常规约束孩子,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单一模仿,这抑制了孩子们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所以,我特别注意开启孩子们想象力的闸门,让孩子们在想象的自由空间中去翱翔,去驰骋。

如:节奏游戏。我先让孩子们放开想象,模仿生活中的节奏:“同学们,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猜猜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并把它们用手或嘴模仿出来。”

老师在钢琴后做:拍球、切菜、翻书、上钟表等各种声响,学生模仿,并相互点评,然后教师把正确的答案(几条节奏)用图片展示出来,学生集体练习。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节奏的听辩、制造、模拟,使学生深深感受到节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熟悉的生活“音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师生、生生合作的宽松的教学氛围。孩子们在游戏的快乐中不知不觉学习了音乐,掌握了节奏。

二、节奏游戏中体现了奥尔夫音乐原本性的原则

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之源泉。”节奏是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节奏本身能独立地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又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基因;从节奏入手,可以把三者贯通起来,融为一体。节奏活动与孩子们的生理、心理节律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比较单纯、直感强、易于被孩子们感受和领会,大大激发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全新的艺术视角去认识生活。如:我尝试采用出题的形式,让学生配节奏、动作。例:

(1)师出题:拔河比赛

学生以一种均匀的速度依次说出自己创作的节奏。如:三三班―加油

(2)师出题:在墙上钉钉子

学生能说出许多,如: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等等;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不同的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情感。

(3)师出题:骑马

学生们可以配出远近不同的马蹄声。有的表演出是一匹马;有的是众多马蹄声;有的表现出悠闲情景;还有的表现出驰骋江南的宏伟气势……

(4)师出题:平时大家玩的“包子、剪子、布”

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而且还认识、了解了这些音符的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模仿能力和艺术想像力都得到了增强,并从中获得自信和满足。

三、人声合奏效果体现了奥尔夫音乐的立体性

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感官直接的体验、经验获得;因此结合动作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是很重要和适宜的。而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每个孩子都能自然使用,深受孩子们喜爱。生活中到处都是音乐,鼓励学生用人声模仿,探究形成多声部的合奏效果。

如:动物园里各种动物的名字,各种水果的名称,文具名称等都可以组成一个小乐队,我引导学生们利用嘴或者身体的各部分(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做乐器,打出三个声部的节奏,让孩子们通过声势来掌握节奏;各个声部都是十分简易的,但合奏却有很生动的艺术效果。

例:西瓜―西瓜

水蜜桃―水蜜桃

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伊丽莎白

通过这部分活动,孩子们不仅掌握了节奏,而且还通过自身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内容丰富,教法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喜爱。我根据自己的浅薄理解,在某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自己的身上责任重大,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深刻的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精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把培养和塑造出更多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自己一生不懈的追求!

篇5

急性药物中毒是指阿片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安定类药物、氨茶碱等进入人体引发的中毒情况, 患者病情进展快, 如果抢救不及时则很快将死亡。从临床实际来看, 小儿发生急性药物中毒的例子并不少见, 因而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急性药物中毒患儿的抢救工作, 包括治疗和护理。血液灌流是拯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重要方式, 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次研究对行床旁血液灌流治疗的急性药物中毒患儿的临床护理做了探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为我院于201 3 年6 月至201 5 年6 月收治的急性药物中毒患儿, 共印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床旁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其中, 男患儿34 例, 女患儿26例; 年龄2 口3 岁, 平均年龄( .5 2 1士1.34 ) 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3 哄小时, 平均( .3 52士.0 4 ) 小时。药物中毒原因: 有机磷农药中毒19 例, 安定类药物中毒2 例, 卡马西平中毒巧例,其他药物中毒4 例。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并在经过尿检和胃基础胃酸分泌量测定、胆碱醋酶检查之后确诊为急性药物中毒。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床旁血液灌流进行抢救治疗,同时, 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儿相应的急救护理: 第一, 建立l}部寸血管通路。采用动脉直接穿刺法为患儿建立血管通路但是,考虑到患儿可能躁动、不合作, 所以护理人员应使用约束带将患儿穿刺侧的前臂、手掌等部位约束起来, 限制其活动。同时,为防止穿刺针滑脱, 护理人员应使用弹力绷带将穿刺针的针翼固定住。在灌流结束之后将穿刺针拔出, 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海半小时放松压迫一次,直至不出血 。第二灌流器护理。在灌流之前先将灌流器静脉端向上, 之后再启动血泵, 以每分钟5-0 100侧的速度预冲30 00侧生理盐水。冲洗5 分钟之后再以每分钟10 侧的速度将肝素生理盐水注入灌流器和体外管路中, 并保持动脉端线上, 从而使灌流器充分肝素化。在冲洗过程中, 护理人员可用手轻拍灌流器, 从而将其中的气泡和微粒彻底清除。第三, 血液灌流综合征的护理。如果患儿在灌流开始30 分钟内出现了躁动、寒战、血压下降等情况, 则首先考虑血液灌流综合征的可能。对此, 护理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护理:

①给患儿保温;

②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并将血流量流速调低至每分钟30 侧;

③输入10 耐生理盐水。等到患儿的症状缓解之后将血流量恢复至原来的数值。第四, 凝血护理。凝血会大大降低灌流效果, 甚至会使患者不得不终止灌流团。因此,预防凝血的发生非常重要。对此, 护理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预防:

①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从而保证灌流器充分肝素化。

② 灌流过程中定期监测A C 丁给患儿静脉输注肝素,等待10 分钟, 患者全身肝素化之后再开始进行血液灌流。灌流期间根据A -CI 结果追加肝素, 并在灌流结束前半小时内停用肝素。

③必要时给予患儿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④如果患者有凝血倾向, 则在灌流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快速冲洗。第五, 血液灌流报警的处理开始前调节合理安全的报警线, 灌流过程中如出现报警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解除报警。第六, 监测生命体征。在灌流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有创血压、心率等情况, 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如果发现患者血压下降, 则应及时降低血流速度, 并协助患儿取头低脚高位。如果血压下降是因药物中毒所致, 则应在灌流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升压药。

第六, 致热反应的护理。为预防致热、寒战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在灌流治疗开始前预防性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第七,灌流结束后的护理。在血液灌流结束后需进行回血。然而生理盐水回血可能导致毒物、吸附剂解离, 从而再次进入血液中,所以护理人员应在灌流结束后用空气回血, 但是回血过程中也应注意防止气体进入血管导致空气栓塞。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 经过床旁血液灌流与急救护理,60 例患者中有1 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另外59 例患儿抢救成功并痊愈出院。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