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能源的展望范文

新能源的展望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05 14:40: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新能源的展望,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新能源;生物质;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

中图分类号:TK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0-0031-02

1 引 言

现代社会,人类每天都在大量消耗着煤炭、石油、天然气,而这些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能源的巨大需求与供给的严重不足形成尖锐矛盾,并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障碍。开发新能源,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以及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发展能源的主要方向。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生物新能源,具有广阔的前景。

2 关于生物质新能源

顾名思义,生物质指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生命有机体。生物质能源,就是贮存在生物质中的、以其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再生。生物质能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存在形式。

自古以来,生物质能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进入现代社会,依然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根据生物学家测算,地球每年产生1800多亿吨生物质,其中陆地每年产生1000~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每年产生500~6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十倍,人类只利用了其中的不到二十分之一。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到2010年可达3亿吨。随着农林牧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

目前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农作物的秸秆、木屑、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炭。生物质能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据估计,每年地球上仅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1800多亿吨生物质储藏的能量,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总能耗的3~8倍。但是远远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下,影响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对过去的种种生物质能使用方式进行改造,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更加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如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等等。

有关专家估计,到下世纪中,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百分之五十。目前,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的比重。目前,国外的生物质能技术和装置,大多已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三国为例,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利用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在美国,生物质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0MW,单机容量达10~25MW;美国纽约的斯塔藤垃圾处理站,投资2000万美元,采用湿法处理垃圾,回收沼气,用于发电,同时生产肥料。巴西是乙醇燃料开发应用最有特色的国家,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乙醇开发计划,目前乙醇燃料已占该国汽车燃料消费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美国开发出利用纤维素废料生产酒精的技术,建立了1MW的稻壳发电示范工程,年产酒精2500t。

3 我国发展生物质新能源的意义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投资兴建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场、乙醇汽油、生物柴油、速生热效(能源)草发电项目并取得成功,标志着生物质新能源的开发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尤其是近30年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进入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多重压力,而且由于国际上正在制定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公约,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这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中国是很不利的,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是生物质的主要分布区域,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具特殊意义。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仍占有主要地位。1998年农村生活用能总量3.65亿吨标准煤,其中秸秆和薪柴为2.07亿吨标准煤,占56.7%。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1991年至1998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从5.68亿吨标准煤发展到6.72亿吨标准煤,增加了18.3%,年均增长2.4%。到2008年底,我国用上沼气的农户不到3000万,而同期农村使用液化天然气和电炊具的农户由1578万户发展到4937万户,增加了2倍多,年增长率达17.7%,增长率是总量增长率的6倍多。可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于优质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需求,生物质能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

生物质能高新转换技术,不仅能够大大加快村镇居民实现能源现代化进程,满足农民富裕后对优质能源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在乡镇企业等生产领域中得到应用,甚至向城市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供应能源。由于中国地广人多、生物资源丰富,常规能源不可能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生物质资源,研究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装备既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如果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气化生产燃气、气化发电、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将产生巨大的能源效益。

4 结 语

自20世纪末以来,能源危机困扰各国政府,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成为了各国积极发展的优先选择,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解决能源问题更显迫切,而发展生物质新能源,应是解决我国能源难题的刻不容缓的行动策略!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⑴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人民对石油的依赖,有利于抑制石油价格上涨,对于其他非燃料油的价格也有较好的干预,使其价格下降。从而使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有利于国家发展;⑵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投放市场,可以使中国汽车工业以另一种方式向世界一流发展;⑶大力扶持新能源的开发,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特性

要充分认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性,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战略性,节能环保和安全是100多年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在不同发展时期汽车工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国家既然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表明绝对不是权宜之计。也就是说,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是因为缺乏石油,或者现在买不到石油,或者世界上没有石油;也不是因为电力供应过剩,没有地方用了。无论是石油资源,还是电力资源,对我们仍然是短缺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汽车业必须考虑战略性发展,产业界一定要认真准备,要寻求最广阔的能源持续提供的可能性。汽车技术100年发展到今天,现在的技术对所有已知的一次或二次能源,都可以采用,至于什么时候采用,使用哪种形式的能源,取决于汽车技术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需求。

二是先进性,也就是它的创新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新能源汽车是传统汽车的升级换代,绝对不能降低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待原始创新,不只是现有汽车的简单升级。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是简单的替代过去,而是技术创新和跨越,所以必须保证先进性。

三是系统性。这意味着产业界不能单枪匹马,按照过去传统汽车行业的思路,一枝独秀地完成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的发展,还要带动相关产品和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链。比如,过去汽车上的电池就是蓄电池,只需完成简单的功能比如启动、照明等,现在搭载的电池属于动力电池,还有电子控制系统。这绝不是单一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系统考虑、协同发展,在这方面行业协会、技术创新联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大家齐头并进,协同创新才能推动产业发展。

四是市场性。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始阶段,需要政策推动,但是最终还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和用户选择。所以我们制定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原则包括: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新能源汽车也必须遵循国家的技术创新基本方针或者基本框架,要坚持这种市场性。政策会推动、引导、指导新能源汽车,但是最终产业必须实现市场化和国际化。

五是多元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将呈现多元化格局发展。最近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公开表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于替代燃料汽车,无论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池驱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每一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结合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推出不同产品,因为这是一个多样性的市场、多元技术并存的市场。

产品多元化之外,还有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对现代社会而言,电能都是一种必须的能源,现代社会已经完全离不开电,每一个家庭离不开电,每一个企业离不开电,正如现代人已经离不开手机,离不开计算机,甚至可以说,没有电,世界将会毁灭。因为电这种能源是地球上最终的能源形式,不管是风能也好,太阳能也好,还是其他的能源形式,都会转化成为电能。从电池技术来看,既有锂离子电池,也有其他技术路线的电池。因此,不同的企业根据具体服务对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适宜的技术路线,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展望

根据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至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目前看来,三大因素致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主题性投资:

⑴新一轮政策进入发酵期:2014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标准下降5%,下降程度降低;四部委公布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名单。

篇3

【关键词】新能源;并网;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0 引言

两次科技革命过后,我们的科技程度与生产力进步程度都有了大幅的提高。随之而来的,也有负面影响。比如,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地球上的化石资源等终将枯竭,届时人类的生存将面临严峻考验。不管是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是从我们无法离开的能源资源角度,找到可再生资源来取代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都是当务之急。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在着手计划以新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并有了一定成效。我国的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一样离不开电力供应,从环保与成本等方面考量,新能源发电技术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技术必将成为主流。我国电力系统结构也将面临大的调整。但由于我国新能源研究较晚,技术方面并不是特别成熟,新能源发电技术还是小范围存在,没有成大规模投入使用,所以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还是当前需要工作人员继续努力推进的重点项目。

1 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

1.1 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方式

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方式是分布式。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突出了分布式和新能源两个特点。首先发电规模小,其次和电力用户距离不远,第三可单独给电力用户供电的形式就是分布式。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环保的、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都是新能源。新能源主要靠发电技术与储能技术两者结合的方式给电力用户提供电能。

1.2 新能源发电系统结构及关键部件

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含有多个小型的新能源发电单元,这些小型的发电单元中可能包含风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潮汐能发电等多种能源发电形式。这些供电设备需经过逆变器,然后以并联的方式接入大电网,才能保证主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位包括:并网逆变器、静态开关、电能质量控制装置。

1.3 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

新能源发电多以微网形式存在,下面主要分析微网技术。

1.3.1 微网的运行

微网的抗扰动能力不强,且我们无法控制自然资源。比如风力的大小,出现的时间,出现的频率等,这就导致微网的安全性不稳,需对其加强控制。

1.3.2 微网的故障检测与保护

微网系统中不仅存在单向潮流,也会包括双向潮流,传统的保护措施不再有效,可研发在不同于常规模式下运行的故障检测与保护控制系统。

2 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发电总量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基数过大,人均电量就难以到达令人满意的水平。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人均用电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大力发展新能源并网发电技术,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既可填补用电缺口,又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目前环保问题已是全球性问题,能源问题亦然。传统的化石能源必然会被可再生新能源替代。所以说,新能源发电技术必将成电力发展的主流方向,以下就是几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2.1 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的最大优势在于方便廉价,存在面积广,只要有太阳的地方都可以利用,还可以分散到各家各户采用单独供电的方式。也可采用大规模发电方式并网运行。太阳能无污染无噪音,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全年辐射重量约917-2333kWh/m2,理论总储量约为147*108GWh/a,且光照资源分布较为均匀,可以说是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就基础条件来讲,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目前,我国能源供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煤炭,占主导地位,其消耗量巨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更是日益严峻。所以,不管是从环境角度,还是从能源角度,我国政府都在着手计划并已经初步采取措施来研制以可再生新能源来逐渐替代传统能源的技术。2007年我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截止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将达到180万kW,且按有关专家预测,这一数字或有望达到1000万kW。从市场需求角度看,我国很多边远地区仍处于缺电甚至无电状态,电力缺口很大,加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可以预见,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电站不日将进入市场,且发展潜力巨大。

2.2 风能发电

风能是一N可再生清洁能源,无污染、能量较大、发展前景良好。风能得到了各国的认同与重视。且风力发电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属于成本较低的类型,即可并网运行,也可独立运行,又能与其他技术互补组成混合型发电系统。近年来,风力发电技术日趋完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单机额定功率最大已经达到5MW,叶轮直径已达到126m。截止到2005年,全球装机容量为58982MW,其中风力发电量占总数的1%。中国已成为亚洲风电产业发展的助推者之一,总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八。日后,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风力发电技术与产业发展速度都会大大提升。

2.3 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也是新能源的一种,但其易受环境影响,利用方面小,对于大面积供电并不适合,但对于有地热资源的地方来讲,这又是一种福音。地热发电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拥有该资源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所以,地热资源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新能源。

2.4 海洋能发电

利用海洋能发电主要是在海上,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且我国海域资源辽阔,海岸线长,所以,海洋能发电也是一种主要发电形式。

2.5 生物质能发电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农副产品遗留,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也是日渐增多。这些东西都可以作为发电的生物质能资源,既保护了环境又可以解决电力需求,所以,生物质能资源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新能源发电技术目前有一定成绩的取得,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可再生新能源的并网发电发展不是特别理想。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逐渐减少发电企业对传统的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可再生新能源的并网发电技术。将新能源研究纳入大电网的总体规划研究框架中。在坚强电网的高级配电运行框架下,新能源的发电并网一定能够快速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佐.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J].池州学院学报,2010,24(3):31-35.

篇4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苑;教学资源网站;创新特点;创新功能

“中国古代文学苑”(gx.省略),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自行设计和建设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网站。自2006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该网站几经变更,几经扩充,几经升级,目前已具备丰富的内容、稳定的受众、成熟的管理模式以及活跃的影响力,充分显示了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全体教师将现代化手段应用于传统课程教学的观念与实践、艰辛与成绩,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教学的最新数字化成果。

一、“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建设的缘起及历程

迄今为止,国内大多数高校教师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时,大都采取纸质平面教材、课堂口头讲授、课后查阅资料这三种传统的也是基本的教育教学形式。虽然有不少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制一些计算机课件,但仍然苦于没有丰富的相关数字化资源可资利用,而陷于东寻西找、重复劳动的低层次循环中。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既难以有效地调动高校内外更多的师资力量与学术资源参与课程建设,也难以调动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促进对课程自身的积极建设。

有鉴于此,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所教师提出实施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工程的设想,力图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教学及传播工作,建立一个融合国内外各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资源的开放的、立体的、共享的平台,尝试一种进行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并探索与实践其作为进行互动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模式的实际效果,最终建成一套完整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软、硬件环境。

上述设想的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以校园网为平台,建成“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网。2006年,北师大古代文学所所长郭英德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资源数字化工程”被批准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随之初步成型。2009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与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CENTV)签订协议,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利用该台“学习超市平台”(果实网(省略))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对“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建成一个全新的教学资源网站(gx.省略/)。该网站的建成与运作,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工程进入了良性循环的成熟阶段,确立并发展了一系列创新特点和创新功能。以下是目前“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的主页面:

二、“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的创新特点

一般而言,高校传统的课程教学,在教材上选择纸质教材读本,具有平面化特点;在教学模式上采取课堂口头讲授方式,具有单向性特点;在学习模式上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具有封闭性特点。在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交往理性”、“公共领域”等理念成为社会共识的时代,高校传统的课程教学也需要突破平面化、单向性、封闭性的窠臼,而“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就是力图在教材、教学、学习三方面都突破常规的创新典范。

(1)“中国古代文学苑”网站的教材建设呈现立体化特点。

该网站以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章培恒版《中国文学史》、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等三套教材的全部文本为对象,按照断代、文体、主题、思想、流派、群体、作家、作品等不同层面,分别提取和加工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细致的信息标引工作,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同时,建立丰富的关联功能和强大的搜索功能,使任何一个知识点经由超级链接功能出现在不同的知识谱系中。

新建成的立体化电子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包括“大文学视野”、“断代文学史”、“分体文学史”、“主题文学史”、“文学思想史”、“文学流派与文人群体”、“文苑传”、“艺文志”等板块,看似是各自独立的部分,其实相互之间具有极为深细、广阔、多元、多变的有机联系。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页面左侧是网站整体框架的压缩,学生可以随时点击,实现跨越。页面正文提取自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标引为“《西游记》成书过程”。这不是原教材的一个完整小节,而是网站编辑对教材内容所做的更为精细的单元切割和意义概括。不仅具有独立的知识内涵和逻辑结构,而且具有可引申性、可发挥性甚至可研究性的丰富价值。标题下方“《西游记》成书过程”等三个主题词,则是对标题的进一步提示和引申,便于搜索功能的最大化发挥。页面下方“明中期文学”等6个分类,则足以实现丰富的关联功能,导引出新的“知识簇”。比如点击“白话小说”分类按钮:

学生可以从“分体文学史”的角度检索到白话小说的发展史、概念流变,还可检索到该文体范围内的文学主题、主要作品、主要作者等等相关信息,从而迅速地形成发散性思考,便捷而有效地把握多套知识谱系。

因此,这种新型的立体化电子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不仅突破了纸质教材读本平面化的单线式信息结构,构成一种立体化的网状式信息结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基础知识全新的传授媒介,更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新想法、开发新课题的催化剂,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识记忆和创新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

篇5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网络效应 兼容性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资源、能源的供给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各个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地发展,群众购车刚性需求越来越旺盛,产生对能源的巨大消耗。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近年来,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近五年来机动车年均增量为1500多万辆,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64亿辆,其中汽车占1.54亿辆。因此,自“九五”期间我国开始推行新能源汽车来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

新能源汽车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市场: 第一类是政府采购市场,主要包括政府机关部门用车、市政服务车辆等;第二类是商业运营市场,主要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等;第三类为私人用车市场。在我国,政府是新能源汽车的发起者、主导者[1]。对于政府采购市场,国家一直在加大政府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例如,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在2014年7月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中,对部分政府机关的购车进行规定,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对于商业运营市场和私人市场,国家了多种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2]。例如,在201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1号)中规定,政府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免征或者减半征收车船税;在2013年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对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补贴价格分别为3.5万元、5万元、6万元。国家补贴政策并没有极大地促进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私人消费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仍然反应冷淡。2014年我国传统燃油汽车销量达到2000多万辆,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5.3万辆。

网络效应是指产品用户量以及它的互补品数量的增加会增加产品价值,进而影响到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现象。网络效应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直接网络主要受到产品用户数量的影响;间接网络效应受互补品数量的影响[3]。它们体现的双重反馈机制,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质量、安全等,还要考虑该产品的用户数量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态度是不确定的,并不会立即采取行动,因此其互补品网络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与用户网络形成相互制约的效果[4]。产品一旦形成网络基础,它在市场竞争中会更有优势。反之,没有形成网络基础的新产品在市场中将会寸步难行。新能源汽车这一新技术的消费者采用过程也是网络效应主导的过程。Struben认为如果无法方便地获得燃料、零部件和维修服务,消费者不会觉得新能源汽车有吸引力[5]。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能只关注产品自身问题,还需要从用户网络和互补品网络,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机制来考虑。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缓慢的发展现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补贴、价格高、技术不成熟等产品自身问题的讨论,缺少对网络效应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利用问卷法对汽车市场中的消费者进行调查,致力于研究网络效应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产生的影响,并在此条件下讨论了能否发展兼容性产品的问题。由于我国处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初期,直接网络效应对新能源汽车影响较弱,所以在研究网络效应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时,主要侧重了间接网络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

1.网络效应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调研过程中我们选择了2014年4月北京13届国际车展中北汽E150等新能源汽车展台,以及北京全福源等40家新能源汽车4s店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8份,其中有效问卷443份,问卷有效率89%。

为了研究网络效应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首先对影响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主要从政策、环境、道德观念、产品自身和网络效应等方面设计问项,分析其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选项采用Likert5级量表,其中1-5依次代表“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

图1 影响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因素

上图是各个影响因素的均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影响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的各因素中,代表着间接网络效应的“充电方便程度”、“充电时间”、“维修和保养便利程度”等因素的得分较高,均值分别为4.29、4.18、4.14,处于第一梯队;代表产品性价比的“价格因素”、“平均时速”、“百公里费用”等因素的得分次之,均值分别为3.94、3.81和4.02,处于第二梯队;而代表了直接网络效应的“周围人是否使用”对消费者的影响是最小的,均值只有3.03。

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因素”、“平均时速”、“百公里费用”等因素得分均在3.9左右,说明消费者较为看重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和价格优势,这一研究结果与我国邵继红和辛明亮(2012)等学者对购车成本、汽车品质和使用能耗等产品特征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6]。但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充电便利程度”、“维修和保养便利程度”等代表了新能源汽车间接网络的因素得分最高,超过了性价比因素。可以看出间接网络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此外,周围人是否使用等直接网络效应因素的影响程度远远小于间接网络和性价比因素。这主要由于我国处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初期,直接网络效应对新能源汽车影响较弱。

综合上述分析,间接网络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至关重要,厂商或政府要想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必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间接网络效应。

2.网络效应与兼容性产品

提升间接网络效应,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充电站并吸引第三方企业提供维修和保养服务。根据张胜等人(2007)的研究,80年代开始我国彩电工业利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建立全国彩电联保服务体系,才使得国产彩电与进口彩电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7]。可见间接网络的发展需要耗费很长时间,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成。Farrell和Saloner(1985)研究发现在新旧技术竞争的过程中,发展兼容性产品对新技术企业来说意义重大[8]。发展兼容性产品的意义在于依靠旧技术的网络,发展包含新技术的兼容性产品规模,提高人们对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带动新技术的互补品网络的发展。进而促进新技术的直接网络和间接网络的发展。Chakravarti和Xie(2006)在定价和广告方面也对发展兼容性产品的意义进行了研究[8]。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混合动力汽车就是一种介于纯电动和燃油汽车之见的兼容性产品。当前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是内燃机车发电机,再加上蓄电池的汽车。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动力源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混合动力汽车不必完全受充电站的制约。它既有纯电动汽车的性质也有传统燃油汽车的性质,所以是一种兼容性产品。为了突破间接网络效应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制约,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非常必要。我们在此对消费者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意愿进行了研究。

表1 混合动力汽车购买意愿分析

是 (%) 否(%)

因为混合动力汽车放弃购买传统燃油汽车 75.6% 24.4%

没有混合动力汽车是否购买纯电动汽车 31.9% 68.1%

在纯电动汽车的购买意愿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还是持观望态度,在现有市场环境下有意愿购买的消费者仅占17.2%,有367位受访者表示只有等市场上大多数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时自己才会开始考虑购买。因此,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购买意愿分析,我们设计了相似的问题“是否会因为混合动力汽车而放弃购买传统燃油汽车”。通过统计分析,有意愿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占比提高到了75.6%,远超过了纯电动车的购买意愿。为了探明其中的原委,我们设计了问题“在没有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下,是否愿意购买纯动力汽车”。研究结果表明,愿意购买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人数之比是68.1%和31.9%,大多数消费者愿意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综合两道题的统计结果,混合动力汽车的支持者略高于另外两种汽车的支持者。由于可以同时实现节约能源和方便使用的目标,混合动力汽车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非常高。统计结果表明,通过发展兼容性产品促进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消费者愿意接受混合动力汽车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考虑了与间接网络效应有关的原因变量,即总里程增加、获取动力来源多、大品牌生产兼容性产品、可享有传统燃油汽车的维修和服务,并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研究。通过对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后发现总里程增加和可享有传统燃油汽车的维修与服务两个自变量共线性高,不利于得到理想的回归模型,因此需要剔除这两个变量,再做回归分析[9]。得到了比较显著的模型(整体检验的p值),回归方程为y=3.433+0.111+0.088

检验结果显示,自变量获取动力来源多、大品牌生产兼容性产品t检验的P值为0.011和0.042小于显著性水平α等于0.05,认为两个变量的影响显著。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混合动力汽车的购买意愿与兼容性产品的获取动力来源多(间接网络效应)、大品牌的兼容性产品多(间接网络效应)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这说明兼容性产品可以依靠着间接网络的优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并迅速推广。结合上文的分析,兼容性产品的推广也最终会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3.研究意义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购买意愿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网络效应,以及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兼容性产品的发展问题。研究发现网络效应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是重要的,尤其是间接网络效应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能源汽车网络效应下,兼容性产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企业可以依靠发展兼容性产品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对于相关企业,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应只在价格、时速、电池的续航里程等产品自身方面进行改善,还要考虑充电站、维修和保养便利程度等间接网络效应问题。由于现阶段是新能源汽车的导入期,企业收益和利润较少,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可以发展兼容性产品增加企业的盈利,增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地位,使其逐渐在市场中占有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政,赵飞.中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研究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32(4):532-535.

[2]丁芸,张天华.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效应研究[J].税务研究,2014,(9):16-20.

[3]Srinivasan, R., Lilien, G.L., Rangaswamy A.. First in, First out? The Effects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 on Pioneer Survival [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4, 68 (1): 41-58.

[4]段文奇.网络效应新产品实施合作竞争战略的动机和条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6):75-79.

[5]Struben, J., Sterman J. D..Transition Challenges for Alternative Fuel Vehicle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2008(35): 1070-1097.

[6]邵继红,辛明亮.探析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因素[J].企业导报,2012(12):83-85.

[7]张胜.系统竞争.网络效应与工业发展初期的政府作用――我国彩电工业竞争力发展的实证研究(1978~2002)[J].系统管理学报,2007,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