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05 14:40: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观 问题建议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者和生力军,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注重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与培养,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使其成长为社会栋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手段的日趋增多,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出现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超前过高消费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见与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借鉴吴 等人的调研方法[1],选取周口地区的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幼儿师范学校等五所大中专院校的四万多名在校生为研究总体,从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德尔菲法)。在调研过程中,总体控制调研对象的男女比例、年级比例等因素,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全面性、典型性,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在问卷调查时,除了必要的解释说明,调查者不能对调查对象进行过多的干扰,确保每一份调查问卷都是调查对象的真实反映,并且当场回收问卷,回收率100%(无效问卷除外);问卷阶段结束后,及时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总结问卷的突出特点和反映的具体问题。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做到合理消费,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2-3],但是,现代大学生的消费形式更倾向多样化,除了日常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外,恋爱消费、网络消费、通讯消费、社交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购衣消费、培训消费等也同时存在,不同的学生,消费心理、消费结构以及各个消费形式所占的比重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两名学生的消费结构如图1。总体来看,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图1:学生甲、学生乙的消费结构图

一是感性消费大于理性消费。大学生缺乏经济来源,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消费没有经济支撑。这种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很少有自主消费计划和消费经验,对消费缺乏理性的判断,对商品的需求缺乏理性的控制,对价值和成本缺乏理性的比较[4]。他们要么是一味地节约吝惜,要么是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可以说,大学生基本上尚未完全形成稳定的、完整的、成熟的消费理念,自控能力较差,很多消费都没有必要性,而是受社会、学校、宿舍周边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随机消费[5]。

二是存在盲目攀比现象。现在大学生整体消费能力有很大程度提升,但也滋生了一些攀比心理。比如,部分同学为了能拥有刚上市新款手机、品牌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一件品牌衣服、名牌化妆品,就拆东墙补西墙,就从自己固定的生活费中,“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省下的钱仅仅是为了满足爱慕虚荣的心理。

三是恋爱消费不容忽视。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开销往往远远大于没谈恋爱的时候。这是因为,恋爱中的双方,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要求、展示自己的魅力,就会用很大比例的费用来进行物质、娱乐、旅游消费。现在大学生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r,在很多高校已经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学生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水平。

四是缺乏理财储蓄意识。在校的大学生,其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仍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如图2),在适应了向父母“钱来伸手”的习惯后,就很少有同学会有理财储蓄意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

图2:大学生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

五是过度超前消费。由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家庭消费观教育的缺陷、享乐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心理的不成熟等原因,目前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加上不断增加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很少有大学生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消费计划范围,个别同学在月初时,就常常不自觉地超支,甚至有些同学在学期末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三、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建议

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共同努力。

一是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很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在我们毫无理智、大把花钱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冲动消费的误区。有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供我们读书、上大学,当我们在学校大吃大喝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想到,父母还没有买一件新衣服,父母可能正在为几毛的菜钱而和别人讨价还价。所以,无论从家庭孝顺角度,还是从社会风尚角度,大学生都应该增强自控能力,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不能盲目的陷入感性消费误区。

二是对于学校而言,应增强对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教育。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责无旁贷的承担着对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义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培养,加大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强化“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指导,进一步塑造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要开展宣传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风气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

三是对于家庭而言,家庭教育对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从小、从小事中锻炼孩子的理性消费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针对大学生,可以帮助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适当控制花销,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四是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拓展校园周边、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报刊等途径,宣传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反对奢侈浪费、攀比消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氛围。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消费观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能培养好,就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不利于人生发展,相信在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家庭培养,以及社会与学校这个集体环境的重视关注和努力之下,大学生消费必然是科学消费,良性消费,生态消费,大学生消费的成长之路一定会走好。

参考文献:

[1]吴h, 荆姗姗.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2).

[2]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12).

[3]梁丹丹.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其教育策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3.

篇2

关键词:消费观;价值观;理性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8日

理性消费是当今时展和我国现代经济建设对大学生的要求。关注大学生的现实消费状况,培养大学生健康、科学的理性消费观,对于正确引导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现状

1、消费品倾向于电子高科技数码产品。如今,高科技数码产品已走向大学生生活。大学生不仅人人配有手机,而且手机价位越来越高。甚至大多数大学新生入校时就配上手机、电脑、相机――所谓的大学里的“三件套”数码产品,家境富裕的大学生则配上更齐全的“五件套”(手机、电脑、相机、MP4、录音笔)。

2、品牌意识增强。现在的大学生无论饮食、穿着还是日用品都较以往年代的讲究。除了吃饭、穿衣要讲究名牌外,在购买大部件的手机、电脑等高科技数码产品上表现尤其明显。大学生追风攀比现象日益严重,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的过度、盲目跟风,追求品牌、名牌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

3、消费数额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数额也日益增加,甚至超过家庭能承担得起的限度。“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是扮酷,四五千元真大户”这首大学校里流行的打油诗虽然有夸大不实之处,但基本上影射了当今大学生的真实消费水平。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误区

1、贪图享受问题突出。据调查,大学生生活消费每月支出占每月消费总额(不含学费和住宿费)的比例最高,而伙食费用又是生活消费中占据比例最高的一项。此外,大学生用于休闲娱乐、朋友聚会和旅游的消费支出在消费总额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平均每月用于聚餐或请朋友吃饭的消费支出在100元以下的占66.4%,101~200元的占27.6%,200元以上的占6.0%。从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可看出,过度看重享受的思想已经逐渐蔓延及大学校园并影响到大学生的消费思想和行为。

2、攀比现象成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品种类及花费数额的变化,一方面是我国社会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富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但另一方面与大学生爱慕虚荣、甚至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盲目攀比不健康的心理不无关系。大学生穿着讲究点当然无可厚非,但过度的讲究吃喝、穿着打扮及享受高端数码产品等相对于学习来说次要的东西,则是应当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和重视的问题。对于名牌消费品的向往,对同辈高档消费的羡慕,对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满足消费需求而产生的烦恼等极容易引发大学生心理的失衡和行为失范,其影响的负面性是不可低估的。

3、超前消费。近年来,有些大学生的消费数额日益高涨,消费数额甚至远远超过所在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据大学生人均月消费与大学生所在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调查统计显示,有7.2%的大学生月消费支出高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大学生消费来源的调查显示,全部来源于家庭的占67.2%,部分来源于家庭、部分来源于勤工助学或奖助学金的占28.8%。非理性的、盲目的超前消费、高消费,不仅给家庭造成巨大经济压力,也使大学生迷失了科学、健康、正确、积极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形成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不良的消费氛围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旦大学生的消费层次拉开,便会加深交往的隔膜,而这个隔膜会影响他们融入集体、社会。

三、大学生错误消费解决办法

1、学生方面。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养,形成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理念。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作为自己尚没有经济来源被父母供养的大学生,更应该体谅父母辛苦供养自己上学的不易,继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形成科学、理性消费理念。

2、家庭方面。家庭应营造艰苦朴素、理性消费的生活环境,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理性消费的习惯。作为家长应首先把自己塑造成生活方面的模范标兵,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给学生创造和培养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良好家庭氛围,使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也从精神道德层面引导、监督学生树立量入为出、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

3、高校方面。纵观我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大学生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来自学校的系统的、正规的消费教育,不具备系统的消费知识,更谈不上消费判断能力。因此,当前我国高校要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科学、理性消费的消费文化。大学要做好利用有效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合理消费观的引导和监督工作。学校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运用校园广播站、校报、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秀品德、美德和理性消费为主体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弘扬理性消费文化,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干净纯洁又积极向上的校园消费文化和环境,营造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舆论氛围,倡导学生适度、合理、科学消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消费观,从而培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引导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大学生的消费观发展往往超前于社会,引领着社会的消费潮流,映射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多方面影响社会、家庭甚至老师和学生。因此,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剖析大学生消费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继而探讨如何做好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引导。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消费观中的失衡性消费与虚荣的“时尚消费”的并存。失衡性消费一方面体现在用于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比重过高,已明显偏离了学生消费的正常轨迹;另一方面表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观中物质享受消费的超前性和精神文化消费的相对滞后性。此外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他们使用的物品(手机、文具等)、着装的风格等方面。

消费中精神价值的缺损。在大学校园中人们往往可以看到,注重物质生活的舒适富足,善于满足自己种种欲望的人被视为正常的、健康的人;而注重精神价值追求的人,则难以被人们所理解。当大学生们把消费当成自己的生活主题,对还能使用的物质产品进行没有必要的更换,并把对物质消费品的占有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时,必然走向消费的非理性化。

消费中欲望对需求的背离。人的消费行为被区分为基于需求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这两种消费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甚至是原则性的区别。当人们的基本需要被满足之后,消费社会还会制造出无限多种的需求,诱发人们走向奢侈享受。“奢侈是一种非理望的表现。它的实质是和享乐,任意放纵自己的非常或反常的生活需要,缺乏一种合理的生活消费的概念”。就大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炫耀性、攀比性、虚荣性消费就是对物质消费的过度需求。这样的消费观会导致人生价值意义的丧失,从而引起精神空虚。

二、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明确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把消费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范畴,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反对各种不良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家长应关心和引导子女的消费。由于家庭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往往与家庭影响有关。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长产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虚荣消费心理,给子女树立了坏典型,不注重孩子消费观的培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吃穿玩用等有求必应;使得大学生不健康的闲暇消费方式有了可乘之机。所以家长应该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自身不健康的行为及时纠正,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对他们的的一些不当需求予以限制,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对于那些来自经济不发达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要改变那种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子女的一切需求这种不良心态,对子女的开支加以调控,不仅在物质上给与关心,更要在品德作风上加强对子女的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

加强社会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和消费行为的引导。一方面加强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文学艺术等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众传媒应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在理论上强调消费对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在提倡量入为、出适当消费的同时,要继续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从理论实践中寻找不远离现实生活又不脱离我国国情的消费理念。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消费市场的调研和监管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对那些超越个人消费范畴的挥霍无度的奢侈风气不能等闲视之,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抵制腐朽人生观、价值观的侵蚀。总之,对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的培养,需要教育者的正确诱导,需要大学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社区的有效配合。大学生消费观上的成熟正是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一环,全社会应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宋孔翊.试论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J]. 科学教育论坛,2005,(6):132-134.

篇4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消费;现状;消费教育内容;载体

消费教育起源于国外,国内的消费教育研究历史不长,内容也未成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的消费教育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等院校中研究消费教育也和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政治教育有联系。

一、消费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消费教育的内容

对于消费教育,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实践过程,但是对消费教育的概念理解为: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向被教育者传授消费知识技能,培养合理地消费观念,树立消费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素质的一种实践活动。[1]消费教育的内容包括:消费经济学常识教育、消费观念教育、消费技术教育、消费习惯和方式教育、生活质量教育、可持续消费教育、信贷消费教育、消费决策教育、消费者组织教育、消费法律法规教育、中国消费思想史、中外消费比较,等等。[2]

2、消费教育的途径

在我国,消费教育的途径主要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途径。

社会上的消费教育主要是针对成年人进行的,或是利用各种传媒手段针对如何维权进行的引导和教育,或是消费者协会组织的教育咨询活动。

家庭教育都是在子女未成年前,由家长或其他长辈担当教育者的角色,是没有计划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虽不正规,但是历时时间久,教育的影响作用较大。

学校教育算是正规的消费教育。在美国,中学和大学开设消费教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在国内,消费教育还没有得到普及,在大学除了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消费经济学这类课程,其他专业学生都没有对消费教育这类课程的接触。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与消费教育现状

1、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主义倾向。消费行为的产生是离不开我们日常生活,这是一种崇尚和追求满足自己和对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3]。2010年-2012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0DZZ056)“辽宁省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研究”项目组,对辽宁省内6所高校194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2.3%的大学生盲目追求和依赖名牌;5.2%的大学生重视物质消费的享受,忽视精神消费。这些表现显然是受社会上消费主义之风误导,但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念扭曲也是重要原因。

(2)不正当消费观念的形成。大学生是新生代的消费主力军,消费观念的正确性是比较重要,比如自主的选择消费、注重精神文明消费,能够快速接受新颖的消费方式等。但是若以健康、科学、可持续,作为良好消费观念的评价,大学生消费观念上存在的不良消费观念与行为就是,过分追求前卫个性,过分重视享受消费,不再注重节俭,缺乏合理消费理念,实际消费往往超出自身承担或者家庭承受的正常范围。在今年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消费比重在逐渐减少,与此相对应的在休闲娱乐、旅游、社交通讯、网络、恋爱消费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消费在群体的影响下有从众心理,比如“考研热”、“考证热”、“租房热”等等消费潮汐现象,这也充分显示出大学生在消费中缺乏理性。

(3)消费两极分化。贫困大学生往往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贫困大学生的支出主要来源于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收入、亲友资助。虽然针对贫困生有“奖(奖学金),贷(助学贷款),助(政府助学金)和补(特殊困难补助)”等政策,但是特殊困难家庭的难处,有的超出常人的想象,一部分特困大学生消费水平只处在“温饱”线上。相比之下,大学生群体中也客观存在着“高消费一族”,他们的月生活费在千元以上水平。这部分大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其消费不加限制,学校对大学生的高消费行为,也没有强制性的规定。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导致了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两级分化也有很多消极影响。

(4)消费技能和维权意识缺乏。大学生生活范围小,商品消费信息比较闭塞,消费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的消费本领往往都是在家庭教育中零星获得,对消费陷阱更是认识不足,面对侵权事件既缺乏防范意识又没有补救措施。每年都有好多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上当受骗,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这就恰恰需要系统的消费教育来帮助解决此类问题。

2、大学生消费教育现状

大学生消费教育基本没有被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即使有些学校设置一些课程也仅仅限于相关理论传授,没有针对大学生实际需要而专门设置,只是从面向全体消费者的角度进行的一些泛泛的常识教育。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只是一味强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缺乏关于消费方面的引导,难以满足教育对象对系统消费教育的需求。

三、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实施

1、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内容

(1)消费观念教育。消费观念教育应该是贯穿于人的成长过程中,大学生基本都已年满18岁,消费观念基本已经达到了一个稳定状态,想要改变属实不易。但是消费观念是消费技能学习和消费不良行为矫正的基础,重要性不容忽视,客观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耐心引导。非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可以从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不良消费观念表现;不良消费观念矫正;健康消费观念示范等方面入手。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绿色消费观 培养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58-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问题日益突出,他们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观的塑造和培养,会影响到他们的品德行为的形成,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只有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才能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导向,进一步培养他们健康的消费心理、引导他们树立绿色的消费观。

一、引导树立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需要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绿色消费观的引导和正确消费观的确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大学生能够自主抵制消费主义的腐蚀。从现在的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消费异化中有所改变,正确认识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从而影响改变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的远大理想可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其次,正确的消费观会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消费结构。消费活动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作为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绿色正确的消费活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完善消费结构,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什么是正确合理的消费,如何通过正确的绿色消费促进自己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第三,正确的消费引导和确立,让大学生培养出了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危机感,以前错误的消费行为缺少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危机感,虽然消费是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亚健康的生活状态和不正确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始终在消费生活中是一个受害者。而绿色消费观则让这个错误的生活状态有所改观,它的引导让人们认识到正确消费行为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责任和环境生态密不可分,在考虑到满足自己消费的同时,也要体现出社会责任和保护环境,从而在心中产生合理的消费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能良性的发展;最后,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对我国未来国民素质起到了基础作用,作为新生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消费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养成,有效带动社会群体正确的消费走向,成为当代社会消费的主流,让绿色消费成为大众化的生活消费,扭转了社会风气,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于推动“三型”校园的建设。推动“三型”校园建设需要通过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来实现。第一,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校园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绿色消费观有助于大学生投身于建设中,使每一位学生通过传统美德和现代生态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体现出来,让大学生培养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树立绿色消费意识,避免浪费,让每一位大学生培养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让“节约型”校园建设成为可能;第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可以改变学生对自然及社会的认知,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从而转换为对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爱,从而减少同学、老师间的矛盾,促进团结力和凝聚力,让“关爱型”校园建设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三,正确绿色的消费观是由片面过度的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的进化,大学生受到正确消费观的指引,通过丰富的精神消费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从而自觉抵制错误的消费观念。正确的三观建立,促进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给予优秀文化新的活力,树立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文化型”校园的建设。

3.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离不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到的正确的绿色消费观。第一,大学生作为消费的主体,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要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旧时大学生存在的过度消费等一系列消费问题,从而改善社会环境问题,让环境污染、资源的短缺不再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停滞。正确的消费观引导,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没有收入的消费者,不再像以前一样的浪费及享受消费,使其对物质的需求量有效减少,从而对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开发相应减少,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作为拥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大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摒弃盲目的攀比消费、人情消费、超前消费等错误消费,树立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观念,并且注入当今新的活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消费作为经济发展三大动力之一,正确的消费观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观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绿色产业成为社会的新热点,绿色的消费观念让更多的人开始对新的领域进行创业,更多新的活力注入进来,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从传统的资源型社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模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蜕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篇6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嬗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开始覆盖千家万户,基于互联网而衍生的网络消费平台拓宽了“虚拟消费空间”,此后成千上万的网络消费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以网络自媒体为载体催生出的“微商”,逐渐成为青年群体青睐的对象,不仅在悄然地改变着中国的零售业格局,更在悄悄地改变着中国青年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在中国青年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社会消费结构中他们是最为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较为旺盛的消费需求,他们的消费观念通常是引领整个社会消费的潮流。身处“微时代”,充满猎奇心理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微环境”的冲击,不仅刺激了没有收入来源的他们开始追求时尚、超前消费,也使得他们走上了网络借贷的危险道路。近年来频频出现女大学生“裸贷”现象,更是将“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剧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的新意蕴

所谓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耗”[1]3。而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2]。且消费观表现为一个稳定的体系,在具体的消费行为或商品消费过程通过人们对待:消费与支出的价值判断、特定的商品价值判断、商品的样式或风格、消费心理的推动等方面得以反映[3]200。大学生作为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自新式大学教育开始,他们就表现出了精神独立、思想活跃的特质,因此,在社会消费框架中常常引领整个社会的消费风潮。

身处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的“微时代”,大学生的消费形态逐渐由实体货币消费转变为虚拟货币消费,他们开始注重时尚消费、多元消费、超前消费,他们的消费理念不仅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尝试对“微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重新界定,即:在“微环境”影响下大学生对其消费行为(网络购物行为)中的消费对象、消费过程、消费心理等的价值追求和综合认知,是基于网络平台消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且能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同时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能动地反作用。

二、“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嬗变

“微商”购物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的消费平台得以扩充,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更新,进而推动人们的消费观取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学生群体对新事物反应灵敏、感受力强,在消费形式更新过程中通常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因此,大学生在“微环境”的冲击下消费观极易出现嬗变和转向。

(一)大学生消费观嬗变的具体表现

首先是消费理念由实用向时尚转向。“微商”购物平台出现之前,大学生消费观普遍强调实用性,以期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但特殊的“微环境”出现后,使得大学生思想更加开放、需求更加多元。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对时代前沿问题事物、新观念、新挑战的接受能力往往比较强,加之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也为他们的自我需求的不断扩张提供了年龄支持,因而他们往往愿意通过彰显社会时尚的消费倾向展示其社会地位以及其自我存在[4]。故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中一大部分主动地亦或是被动地成为时尚商品和时尚消费方式的追崇者和膜拜者,而这种时尚化的消费倾向往往体现在对品牌的追崇、对价格的迷恋等方面。

其次是消费内容由单一向多元转向。“微时代”到来之前,传统的大学生消费内容总体较为单调,大多是对于衣食住行等方面消费的追求,且商品的种类普遍单一。而随着网络自媒w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推进,网上购物逐渐演变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大学生处在一个物质丰富、消费欲望膨胀的时代,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带着一种享乐主义的消费心理,不断追求商品的时尚性和种类的多元性,尤其是对衣食的追求更高,不仅要求吃的好,而且要求穿的时尚。此外,除了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消费,各种纷繁复杂地消费活动在大学生的消费领域中比重加大,呈现消费种类多元的趋势。

再次是消费目标由保守向超前转向。依据基本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5]98。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消费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个人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应当总体上保持一致。在过去,受制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大学生的消费大多具有保守性,而身处“微时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开始向超前消费转向。因此,“花明天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理念开始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但大学生消费群体尚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对消费做出合理的度量,故而超前消费理念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消费观嬗变的动力机制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观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47-02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决定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其消费观的取向不仅影响个人的生存,还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互联系。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以文山学院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共发了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达89.7%。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消费层次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差异性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和差异性。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其主要的经济来源,6%的大学生把做家教、勤工助学、奖学金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4%的大学生把校外兼职和其他作为经济的主要来源。家庭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单位,家庭收入越高,对子女的供给也越高,尤其是城市的家庭;反之,则越少。因此,这就使得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理性消费占主流

价格、质量、时尚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主要讲究实际、理性消费。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首先考虑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注意经济来源是由父母供给,自己没有额外的收入或者额外收入很少,每个月可开支的钱是固定的,大多数是在350-5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大学生在900元,比例占6%。大学生的消费开支主要是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在花钱方面都比较谨慎,力求做到“一分钱一分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当然,随着各种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城市生活氛围、参与社会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部分大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有时也购买名牌商品,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对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是非常关注的。此外,大学生的主要消费仍是在吃饭穿衣,可以说当代大学生还处在“温饱”阶段,但随着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正在向小康迈进的趋势。

(三)消费结构呈现多级化趋势

具体表现在:①饮食方面的支出,每月支出主要在300元以下和300-500元之间的范围。②学习方面(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的支出,月生活费在350元以下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支出较少,仅占8%;而月生活费在350-500元和500-900元之间的大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占54.4%,支出在200-500元以上的仅占27.6%,500-700元的占18%。③年级之间的消费差异明显,大一、大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支出比大三高年级的学生要低很多,大一、二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占到80%,而大三高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支出在200-500元,少部分支出达到900元。④娱乐方面的支出,64.5%的大学生在娱乐方面的支出在50元以下,尤其是在月生活费在350元以下的大学生中体现得比较明显,而月生活费在350元以上的大学生娱乐方面的支出在50-100元之间,生活费在9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35.5%,娱乐支出达到了300元。根据调查显示,娱乐方面的支出出现了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从性别角度分析,在同一年级的各个支出区间内,女生的支出普遍高于男生。⑤通讯方面(电话费、网费)的支出,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支出在50元以下和50-100元之间,占了65.2%;从性别方面看,同年级的男女生支出的比重基本相同,同年级在这方面的支出有同步上升的趋势,也就是大三的高年级的学生比大一、二低年级的学生的支出比重明显上升,这主要是在求职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支出在增多。⑥恋爱方面的支出,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9.2%的大学生没有谈恋爱,也就是有40.8%的大学生在谈恋爱,在40.8%的大学生中,月生活费在350-500元之间,恋爱支出在100以下的占65.5%,随着月生活费的增加,在恋爱方面的支出的比重也有上升的趋势;从性别方面看,女生没有谈恋爱的占75.6%,男生没有谈恋爱占56.3%,男女生在恋爱方面支出在100-200元之间的占80.6%,女生在恋爱方面的月支出在200-400元之间的是同年级男生的4倍;从年级角度分析,高年级和低年级都有呈现出同方向增长状态。⑦个人形象方面的支出,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58.6%。当然,个人形象方面的支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尤其在50元以下、50-100元和100-200元之间的大学生,都是出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从性别角度来看,有75%以上的女生或多或少在个人形象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支出,而只有50%的男生在个人形象方面有所支出,且在同一年级个人形象方面的支出的范围,女生比男生的支出稍多一些;从年级角度分析,高年级大三的学生比低年级大一、二的学生在个人形象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多,主要是即将步入社会更多对自己进行包装,也是求职需要。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无计划性,消费心理不健全

调查数据显示,85.4%的大学生都是在无计划的消费、随意消费,部分大学生在消费中养成了想花就花、随心所欲的习惯。说明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消费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波逐流或者一味的追求名牌和追求时尚。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当代大学生不良的、消极的消费观。调查显示82%的大学生管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只有18%会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二)购物欲望强,个性消费突出

51.4%的大学生半个月购买一次衣服,17.6%一个星期购买一次衣服,21%一个月购买一次衣服,10%几个月购买一次衣服。大多数学生的消费观中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爱好,想购物就购物,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三、对策探析

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观日益呈现多样性、超前性、现代性。客观来讲,大学生消费观的主流是合理的、科学的、理性的,但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价值取向,且有大势上升之迹象。为此,在全社会正大力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同时,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和培养,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新人和祖国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勤俭有度”“生态低碳”消费理念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树立“勤俭有度”“低碳”消费理念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因此,积极营造高校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传播健康可持续的“勤俭有度”“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大学生消费主流形态向和勤俭节约、用之有度、生态低碳的转化,使大学生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形成自觉抵制不良消费观的社会习惯。同时,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消费观以积极的当代价值,对传统文化中‘勤俭’‘孝悌’理念予以科学转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学生逐步形成建设和谐型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理念,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生活,形成一股以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为原则、以低碳消费为标准的主流消费形态,克服消费主义文化的负面影响。”

(二)面向学生和社会需求,促进大学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科学化,打破专业限制的束缚,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财管理学、投资理财学、金融学、会计学等交叉学科体系建设

总体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历史比较短,经历了由效仿前苏联的“专才”培养到美国哈弗的“通才”培养两个历史阶段。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有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三大门类。根据调查显示,85.4%的大学生无计划消费、随意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等不良的、消极的消费观。因此,高校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应融合贯通,打破专业限制的束缚,构建大学课程设置的政治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交叉学科体系,让大学生既懂政治、经济、文化,又掌握理财规划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的继续教育、家庭的启蒙教育及社会教育相结合,构建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四位一体化”

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自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责任。首先,在自我教育方面,大学生应该把握社会的主流消费现状,划清是非消费界限,提高科学的、合理的消费观念。其次,学校教育方面,应该加强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教育,通过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教学,“使学生既懂得宏观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懂得在微观上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消费。”再次,家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的消费价值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深远。因此,父母应该做好正确的、科学的消费引导,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检点自身不健康消费行为,改进消费结构,有意识地培养子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此外,社会教育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因此,应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如网吧、KTV、酒吧等。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追求高品位生活而产生的新的消费观念直接地影响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确立和提高大学生新的消费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 大学生消费的现状与特征

(一)消费现状

大学生的基本消费来源单一,73.8%来自于父母供给,剩余的少部分同学通过勤工助学及奖学金赚取额外的生活费用。调查发现,基本月花费在500元以下的及500-1000元的大约占8.3%及39.3%,这部分同学生活费刚好满足需求, 1000-1500元则占大多数比重为44%。在满足基本生活前提下略有剩余,1500元以上的占8.4%,生活费绰绰有余。其中,对于大学生而言,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开支,差不多47.66%的同学饮食支出占生活费的1/2,39.3%的同学为1/3 。与此同时,现阶段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达100%,有59%的学生,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0—200元之间。平均每月用于娱乐方面的支出,在100-200元之间的占80%以上。

(二)消费特征分析

据大量资料统计分析,大学生消费生活大致可归为四个方面: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人际交往性消费和休闲娱乐性消费。

由上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可见其消费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享受生活

在当代大学生中享受生活俨然已成为其全新的消费观念,并日益成为主流方式。许多学生认为,在当下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还未消退,因此,大学生发展消费文化既能扩大内需,为拉动经济增长作贡献,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2)追逐前卫和新潮

新一代大学生的消费已基本超越了温饱的水平。当代大学生通过消费上的前卫、时尚和新潮彰显青春与活力,这种消费心理应及时改正。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节约观念淡薄

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一学期的人均消费高达4819元,若按学年计算,就意味着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额将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元。同时,大学生中普遍缺乏节约的意识,浪费现象严重。

2、攀比现象突出

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 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与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消费过度

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侧重于网络、社交类,如请客吃饭等,在此方面花费较大。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原有的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习惯已经受到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生蔓延。大学生的消费现象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发生在学生消费中的问题更多地折射出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2、学校教育中缺乏消费教育的内容

“育人”是教育之本。许多大学教育只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对学生品格的要求,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远不到位。由此可见,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效果很不明显。

3、家长溺爱导致学生经济依赖

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在子女尚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时,所有的消费理应由父母承担。这就使得子女对家庭经济产生无意识地依赖。

三、 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

1、强化国情教育,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提出“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在社会范围内,要力求使节约成为每个公民的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重新回到人们的身边,营造出浓厚的节约资源的社会消费氛围,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消费环境。

2、学校重视开展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消费

既要鼓励正当消费,又要提倡节俭。学校要重视学生全面的身心健康发展,应该为大学生开设生活指导课和理财训练课。在教学中,使消费意识教育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变理论教学空洞无物的说教为理论 教学联系实际。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带有趣味性的理性的消费评比活动,以强化学生正确消费的心态,扩大正确消费在学生中的积极影响。从而使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财商观念。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 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也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增强大学生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

3、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培养独立自主精神

勤工助学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费用问题,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工作经验,锻炼大学生艰苦创业精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勤工俭学使大学生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使其对自己的消费现状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身消费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合理的消费观念。

4、家长对子女形成必要的生活约束

家长应限制子女不合理的消费要求,注重子女品德作风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子女的勤俭朴素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长需对孩子消费方面有所约束,使其能够量体裁衣,懂得节俭。帮助孩子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提倡节约理念,倡导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大学生们应结合自身客观理性的分析消费主义现象,使其引导自身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考文献:

[1]赵良 大学生消费 理财路上第一步[J] 21 世纪 2008 (4)

[2]丘铧 大学生消费理财全透视[J] 大学时代 2006(8)

[3]王绍玉.冯佰使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期刊论文]-中国青年研究 2002(05)

[4]乐锋 理性与躁动-关于青年价值观的思考2002

篇9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网购环境

一、消费观的定义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与生产观、交换观和分配观一样,消费观是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观念,消费观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各种消费观及其特点、作用和变化规律,以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

根据我们组员的实地走访和收集的资料来看,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占购物行为的90%左右,并且网购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消费方式。然而,大学生的经济不独立、思想不够成熟导致了冲动消费,又在攀比心理的作祟下,大学生在理性消费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电子产品围绕的环境中,受到广告的诱惑,在广告中的商品让大学生眼花缭乱,容易不做考量就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记录消费情况十分陌生,根据我们的统计52.4%的大学生无此习惯。29.5%的同学只对高档的消费有计划,22.8%有计划或者记录的习惯。因此,大学生没有消费计划,对生活费不做任何规划,想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从不考虑消费的合理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面子是是很重要的,为了让自己有面子经常请同学们去高档场所消费,一切用品讲究格调,花钱大手大脚,没有一点金钱概念,也不知道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大学生主要的交流圈就是同学、朋友和家人,所以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方面是服装、饮食、聚餐等娱乐活动、以及交通费、话费等杂七杂八的事物。若是有计划地消费,将部分的钱存下来理财会有可观的收入,不必让父母成为我们资金的来源。

三、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小组为了更好的了解在网购环境下的大学生消费观,我们制作了问卷,并在不同学校找男女各半的学生完成了问卷。我们回收了300份问卷,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大学生的网购花费占他们每个月生活费的20%―40%,存在着消费观念薄弱的现象,网购支出较高,没有计划性,没有目的性;超多50%的大学生对于网购的认知就是在于消费的便捷,对于所购物品的质量并不是第一考虑条件;在服装上的消费为34%,大多数大学生在网购时,首先考虑的是服装类,在网购上消费比例不协调,所购的用品较为集中,因此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最后,我们发现在网购发展前景方面,70%的大学生都觉得网购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会成为未来主要的购物模式之一。

根据我们回收的问卷所收集的数据,我们发现95%的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于家长给予,少数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兼职收入。6.32%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500至800元之间,36.67%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800至1000元之间,33.68%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至1200元之间,23.33%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200元。大学生们认为网络购物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价格优惠,商品种类齐全,节省时间,因此网购也成为了主流的购物方式。再者,各个网站在节假日,会有很大的折扣力度,吸引了众多的大学生去疯狂消费。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男生一酬。有56%的被调查学生对自己现在的消费状况表示很满意,而有32%的学生没考虑过这一问题,对自己的消费不在乎,有12%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消费现状。这些数据表明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消费状况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不认为自己的消费行为存在着问题,一小部分的学生注意到了自己消费的不合理。最重要的一点,从我们的实地访问中得知,大学生对于物品的选择容易被自己的主观色彩所引导,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算已经拥有很多了,但是还是不能克制自己不去买。而这种行为还不被大学生们所注意,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这样才是正确的消费模式。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较为单一,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和环境条件使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太多勤工俭学的工作。此外,大学生消费倾向比较相似,饮食和服饰所占比重很大,上大学后,在服饰和社交活动消费方面花销明显增多,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女生们的饮食消费占总体消费的比重很小,而服饰比例很大,而在书籍等学习用品上的花费日益减少。大学生们宁可在服饰上花费很多钱也不愿意在书籍上花费一点点的钱财,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多过精神生活的享受。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极其不合理,出现了偏向性,也可以看到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也很不健康。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虽然,他们的消费还有一定的不理性、不合理。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一般情况下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有时候他们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消费时的冲动而有所改变。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在拥有更多的社会经历之后大学生们会找到正确的方向的。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是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并不是属于一个人的,而是会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扩张开,影响拥有相似消费观的一群人。因此,引导大学生进入正确的消费观念,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的觉悟还需要校园和家长的帮助。

四、网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影响

(一)正面影响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在网络上购物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访问,在网购平台上“逛街”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大学生日常的一个日常习惯,他们普遍认为逛网店能满足自己的基本购物需求。同时,网购价格相对于实体店便宜一些,方便快捷的特点是大学生选择它的重要理由。在网上购物能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商品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商品的规格、外观、参数、价格、功能等,还可以参考其他买家的评论,充分了解之后并不用着急购买,可以在充分对比选择和考虑之后再来购买。除此之外,网络中商品的查找也相对更加容易,选择的商品也更加多,也可以避免逛街带来的劳累感。

(二)负面影响

然而网络购物在为我们提供更多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也为我们冲动消费埋下了伏笔。还有许多同学对网购持有不赞同的态度,原因在于商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度、保质期等方面。除了上述的原因,许多学生认为网购的产品在售后服务上没有具体的保障,仅仅是通过电脑交流,没有足够的可靠性。

五、大学生消费观的不合理性

(一)经济不独立,理财观念浅薄

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依靠父母的自助来生活,从不做消费记录和理财规划,都是月光族,有更甚者外债累累,最后在向父母要钱。家长虽然知道孩子们的过度消费,但由于过度溺爱孩子而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使他们没有节制,不懂消费的合理性。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对于金钱没有一点概念,只是无止境的花出去,不去想想自己的花费是否合理,只要感到满足就好。

(二)追求奢侈品

在大学的校园中攀比行为、从众行为是避免不了的,大学生们在这些不正确的消费心理的驱使下,购买自己经济能力承受不了的奢侈品。就仅仅是为了在同学中炫耀,而其他同学也因此盲目的跟从,做出不理性的消费。这种风气已经在大学生中存在已经,没有人去抑制这种不好的行为,也没有良好的行为让大学生们认识到自己错误。

(三)廉价购买

大学生除了追求高档商品之外,还会被各种折扣商品所吸引而迷失了方向,看到商品的折扣而忘了商品的实用性以及质量。受到打折的诱惑,大家疯狂的购入商品,心理上是得到了满足,但是消费的结构越趋向于不平衡。面对网络上的折扣,大学生只会成为其俘虏,失去思考能力,不管不顾单单为了占这个自己认为的“便宜”,反而吃了更大的亏。

六、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自己应该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消费结构

大学校园和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所以大学生要在大学的时候要学会自我控制,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有计划的消费。同时,要尽早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让大学生学会购买实用性强的物品。

(二)避免盲目消费,克服攀比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是父母,所以在消费过程中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能力,不要追求奢侈品等高消费。为日后自己经济独立后的消费行为做打算,自己的消费能力要与收入平衡,不要成为人人鄙夷的啃老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切记理性消费,不要冲动的、盲目的消费。

(三)学校与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教育

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相结合的进行宣传,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比如,在校园里开展讲座,或者让大学生们切实的感受到不合理消费带来的危害,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慑。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养成健康习惯。校园要创造一个更加好的消费氛围。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教育不应该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加以引导,避免枯燥的说教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

七、成果分享

我们小组通过对于网购环境下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不合理性,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了深入的了解大学生消费观不合理的根源,我们通过问卷得到部分解答,于是翻阅了相关的文献,得到了相对完整、齐全的答案。基于我们的研究和调查,我们小组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大学时代开始适应社会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家长和学校要做好监督和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减少了大学到社会的过渡时期。

参考文献

[1] 彭慧蓉,钟涨宝.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分析[J].经济师,2004(7).

[2] 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8(4).

[3] 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02.

[4] 卢思铮,何耐铭.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理念;互联网;理性消费

大学生是网购及实体消费较有代表性的群体,通过研究该群体的消费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购与实地消费的优缺点,找到两者优势互补的解决方案,推测两种消费方式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及城市消费模式的健康发展积极献策。

一、实体店购物与网络购物的对比

实体店购物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感较高,消费者可以对商品进行体验,从而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而且在实体店购物交易更安全,实体店资质审核严格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相对于网购,实体店购物交易可以面对面进行,一旦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调换比较容易,消费者维权方便。然而实体店的商品种类较网店少,消费者如果想要购买到满意的商品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不同的店铺做商品比较,而且交易方式较复杂,交易花费时间较长。网络购物中商品种类丰富,用户的选择空间较大,搜索功能完善,可快速查找商品,节省时间,交易方式简单,交费无需等待,因为没有店铺房租等费用,商品价格相比实体店便宜很多。但网络购物售后保障可能会存在问题,消费者的权益有时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在部分店铺退换商品较困难,容易发生纠纷。

二、大学生消费方式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为了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研究两种购物方式的选择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分为三个群体:赤峰学院的在读学生,赤峰学院周边商家以及步行街周边商户和赤峰学院的网络用户群体。首先,对于赤峰学院的在读学生,该调查分别抽样了大一至大四的在读学生,原因在于大学生是网购及实体店消费的重要群体,且每个年级学生由于经历不同对于消费方式有着不同理解,分年级调查可使结论更全面准确;其次,赤峰学院学生多来自外地,购物场所集中在较为熟悉的学校周围和繁华的步行街地段,调查较为便捷;最后,大学生多用网络交流,利用学校交流群组发起讨论可获得更为真实的信息,反馈结果可参考性高。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体店走访调查及网上话题讨论三种方式。问卷主要围绕购物方式、款式、购物时间、季度网购消费金额等方面设计了25个相关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的结果分析(见图1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数额也不同,大一学生的消费额明显较其他年级学生高。同时随着消费额度增加,网购消费金额也随之增加,这反映出网购这种消费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明显比大四学生网购花费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购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安全性越来越高,而实体店经营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缺乏销售创新,相较于网购的便捷性和丰富性,其弊端更加明显。所以基于互联网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受到年轻一族的追捧。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消费方式的好感度与学生的年级具有一定的关联,年级越低,对于网购的好感度越高,而对实体店购物的好感度明显较低。原因在于,大一学生年龄偏低,更容易接收新鲜事物,而大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在消费购物上也比较理性,多数情况下会综合考虑问题,消费方式及消费形式更加理性化。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购买商品的种类上,男女生网购存在差异。男生更倾向于电子科技类产品(如手机)、文化办公用品(如图书),而女生更倾向于化妆品、配饰等商品。在服装鞋帽上的花费,男女生都较多。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男女生的夏冬两季消费额比春秋两季高。通过对实体店及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夏冬两季由于气温原因,服装类及化妆品类商品消费增加。其中冬季网购消费额最高,一方面是因为冬季衣物较贵,网上便宜且款式新颖,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兴起的“双11”,由于时间恰好在冬季转冷时期,且优惠较多,促进了大学生消费,这从侧面说明了网购消费方式的流行,也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理性。化妆品类也是现在网购商品的主流,韩流的兴起让国外化妆品进入中国视野。对于追求时尚的大学生而言,国外化妆品格外受欢迎,但实体店往往局限性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商品,导致更多大学生选择网上购买化妆品。通过实体店走访,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交易失败的原因是价格问题,而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不选择实体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款式问题,质量是较少被考虑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四学生到大一学生,价格问题一直是学生购物考虑的重点,但是款式逐渐取代质量成为最重要的购物标准,这也是网购逐渐流行的原因之一。综上,实体店消费似乎有被网络消费取代的趋势,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仍旧有许多人喜欢在实体店消费,对网购中可能有的隐患存在顾虑,同时实体店购物具有网络购物不具备的优点。

三、大学生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11

1.学校消费调查报告XXX学院,学生消费人口多、消费集中,有一个较广阔的消费市场。我就所见所闻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市场、消费不当等问题做了一个《关于校园消费的调查报告》。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李某,大三学生,月消费1000元以上。他吃饭不进食堂,买衣要去步行街,每星期还要去舞厅逛逛,光是抽烟每天不下10元,来了个什么“节日”还得到餐馆请客吃饭。

当代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把“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传统美德认为是一种落伍,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吃要讲场面,穿要讲名牌,玩要讲潮流,用要讲高档”。在此,我觉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家庭已经完全进入小康水平,但我们国家人口多、农民多的现实不能忽视。小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刺激了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超前消费,开始攀比成风,开始讲究排场~~~~

二、消费市场的景象

1、饮食消费:大学生对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快餐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校园饮食消费也与日俱增。自助餐、特色菜、珍珠奶茶、超市熟食都成为大学生钟情的食品。

2、娱乐消费:校园里外网吧、歌厅生意兴隆,尤其是放假期间真是门庭若市。出部分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外,多数学生会去网吧,有的是查资料,有的是打文章,有的是看新闻,但更多的是看电影玩网络游戏。歌厅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同学聚会、联营等活动都选择歌厅,很多人说到:“反正钱是大家出,又有情调,钱发得值,我们玩的也开心~~~~~”

3、市场估测:校园市场是发展前景乐观的消费市场。校园消费有人口集中、消费商品结构较简单、大学生讲信誉、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商品价格等优势,只要商家控制价格的波动,控制品牌,一定会取得丰厚利润。

三、消费不当

通过观察与调查,大学生赤字消费比较严重。一是由于校园消费方便适当,消费者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出现赤字;二是由于校园消费攀比现象严重,学生都讲究档次,容易超前消费。我觉得校园消费使大学生支不缚出,是大学生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盲目性、轻视读书学习、注重娱乐消遣的不当观念造成的。

四、倡议

在大学生群体中买书买报的少、买衣服化妆品的多,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消费不当,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结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了解消费市场、正当消费,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当受到社会与学校领导的关注。

2.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xx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 现状分析 对策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作为网络消费主力军之一的大学生,网络消费为其生活与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购物以其商品丰富、价格低廉以及购物便利等特点使得大学生不出校园便可买到所需的商品,而大学校园更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网络使用平台,加之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接受与吸纳新事物的能力强、有比较娴熟的网络使用能力等特点,这些都是大学生成为网络消费主力军的推动因素。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网络消费群呈“橄榄状”特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体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但总体来看大一、大二学生的网络消费相对大三、大四学生的要少。其中生活费用较高的群体,可支付能力更强。调查显示,有近85%的受访者的月生活费用普遍集中在600元以上,其中600—800的占49.1%,所以大学生对网络消费有一定的可支付能力。

2.在消费种类上,风险比较小、性价比比较高的实物商品比较受欢迎,虚拟产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在实物的购买中,服饰、图书、电子或数码产品最受欢迎,在虚拟消费方面例如网络游戏、网络服务以及交流平台的中的收费项目等消费相对较小。与此同时,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上属于价格敏感型,总是货比三家,更关注商品的性价比,随着商品价位的的升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减少。

3.消费需求多样化,追求时尚、个性、新颖。第一,大学生网络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奉行务实的消费观,由于网络消费所具有的消费者主导以及无国界化特点,大学生容易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性价比最高的商品进行消费,在同质产品下效用最大化;第二,网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去挑选自己能够购买的、最想购买的商品;第三,满足了其追求个性化的需求,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

1.网购商品的质量问题。大学生由于资金有限,需合理规划自己的网络消费支出,希望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超值的商品,各商家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往往以各种噱头推销质次低价的商品,出现照片上的商品与实际货物存在色差,样貌不符等情况,从而使网购该商品的大学生权益受到伤害。

2.网络交易支付的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在社会中较常见,而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单笔数额较小,所以交易风险也随之减小,可是这却是大学生网络消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诈骗技术越来越高,这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3.较易助长盲目消费、高消费。网上有很多新产品,对于追求新奇,自制力不高的大学生来说,会滋生其对名牌的欲望。另外,利用银行卡支付有的还办有信用卡也可能诱发盲目消费、高消费。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从政府角度来说,应该对网络销售商的交易行为进行严格全面的审核,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力度,运用法律、经济手段以及各种微观政策来规范和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严格规定网络经营者的经营范围、经营项目、经营方式,使网络消费规范化,对那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商家严惩。

2.从学校角度来说,高校应该开展消费观念教育讲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大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与价值观,并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和抵制;此外,学校还要请专业人士进行合法网站识别以及防范网络诈骗的技术手段方面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消费信息的性质与特点,扬长避短,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3.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要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念与习惯,重视精神消费,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而不是沉溺于虚拟的网络。培养合理、适度、量入为出的有计划的消费上,摆正对网络消费的态度,尽量避免冲动性购买与盲目的攀比、高消费。

4.从网络运营商的角度来说,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水平,;根据市场动向,了解学生的消费特点与心理,完善其营销模式,开拓市场,规模经营;与快递公司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双方的联系,缩短物流运营时间,让消费者尽快拿到商品。

在整个网络消费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网络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避免柠檬市场的出现,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引导大学生网络消费,使各方达到帕累托最优。不可否认,网络消费给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网络消费中存在的不好的现象与问题也不能忽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遵循网络消费的客观规律,加强大学生对网络消费的正确引导,从而使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官波.我国大学生网络消费潜力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

[3]郝金镇.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商贸,2012(30)

篇13

关键词:“90 后”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观

1 “90 后”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透视

1.1 消费个性化

消费文化的繁荣对大学生消费观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行为。关注流行和追逐时尚是“90 后”大学生个性消费的主要趋势,“我的消费我做主”已经成为“90 后”大学生个性化消费的标志语。在现代社会,大学生追求自我,张扬个性,他们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按照自己的审美取向修饰自己,着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自我。

1.2 消费时尚化

“90 后”大学生富有活力、思维敏捷、思想开放,他们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接受新观念、新事物以及新挑战。他们往往是新商品和新消费方式的追求者、推广者乃至实践者。特殊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形成了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逐新颖的消费品位。

2 “90 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分析

2.1 消费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庭收入增加,“90 后”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形成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消费种类和消费内容,如学习消费、爱情消费、通讯消费、旅游消费、人情消费等。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显示着消费结构的失衡。

2.2 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不相一致

“90 后”大学生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两面性。在消费观念方面,大学生基本上都能体谅父母的经济压力,比较认同勤俭节约,把商品“物美价廉”作为购物的重要考量因素,提倡科学、健康的消费观。而一旦具体到消费行为时,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诱惑,感情用事,形成盲目消费和从众消费,合理的消费观念没有发挥对消费行为的价值导向作用。

2.3 攀比性、炫耀性消费愈演愈烈

在全球化语境下,西方许多消极社会思潮不断侵蚀大学校园,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一些大学生片面地把消费符号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把追求高档消费当成人生的主要目的和价值,使得大学校园里攀比性、炫耀性消费愈演愈烈。

2.4 消费水平呈现两极分化

从目前现状看,由于中国正处于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反映到大学校园里,使当代大学生消费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2.5 财商缺乏,储蓄意识淡薄

所谓财商是“指一个人认识和驾驭金钱运动规律的能力,包括观念、知识、行为三个层次”。财商的核心是理财能力。“90 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一般生活诸事都由家长,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因而,这些大学生在离开家长的陪伴进入大学后,面对日常学习与生活的诸多事务,尤其是金钱的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财经验和能力,储蓄意识淡薄。

3 “90 后”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路径选择

3.1 将消费观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框架之内

所谓消费观教育就是系统地传授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合理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基于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种种误区,有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消费观教育,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消费心理教育。消费心理处于消费观的最底层,它是决定人们消费行为和消费内容的隐形因素,它既与个体消费者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相关,也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密切关联。因此,应普及消费心理知识,及时对具有不健康消费行为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培养其健康的消费心理,使大学生消费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3.1.2 消费道德教育。就是教育大学生自觉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加强国情、民情、家情教育,让大学生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在消费过程中自觉抵制过度消费、奢侈消费、黄色消费等不健康消费,践行朴实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发展性消费。

3.1.3 理财教育。针对“90 后”大学生财商低下的实际状况,加强理财教育。一是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对财富和人生价值的关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判断。二是教授一些理财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家庭理财方式等。三是提供一定平台,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情景教育等,帮助大学生具备理财的基本技能,提高其财商。

3.1.4 相关消费法律法规教育。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法律维权意识淡薄,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从而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加强消费法律法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消费方面的基本法律法规,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法律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消费质量。

3.2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养体系

(1)学校方面。学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去培育大学生确立并践行科学消费观,主要包括: 其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相关消费理论;其二,净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内涵。(2) 家庭方面。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父母对孩子消费观影响十分巨大,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3)社会方面。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理念都不同程度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培养他们的科学消费观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其一,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科学消费观的引导作用。其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消费领域的监管力度。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那些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奢侈风气、拜金主义风气、享乐主义作风。严肃处理那些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消费行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净化社会消费环境,抵制腐朽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对当代大学生的侵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 古鹏.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沧桑,2008(2)

After "90" consumer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ideas and guidance on the path of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Nanchang Aviation University Jiangxi Nanchang, 330063)

篇14

关键词:消费特点 原因 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241-02

现代的大学生们基本上是“95后”,他们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消费人群。他们出生于1995年以后,现在已经是大学校园里的主流。“95后”这一群体从一出生开始就处于相对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消费环境与原来相比也不大相同。这种情形下,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有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大学生们作为未来社会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他们具有的价值观念、消费理念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树立消费观,进行合理的消费行为,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

1 “95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大学生在社会上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呈逐年增加趋势。从宏观上来分析,大学生们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呈现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受现代社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享乐主义、超前消费在大学生消费思想中盛行,使得他们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符。大学生们的消费观还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追求时尚,易受冲动影响

“95后”大学生具有这一时代特点,思路开阔,充满活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往往成为追求时尚的消费方式的行动者。他们体现在对名牌事物的追求上,对新兴消费方式的大胆尝试与应用。以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在校大学生有一部分的消费归结为冲动型。他们存在盲目购物消费的现象,易受外界干扰。一些消费往往是没有计划性的,甚至有些是超出自己生活费用的支出。尤其是部分谈恋爱的同学,为了赢得恋人的“惊喜”,把家长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给他的生活费大手大脚的花掉了。

1.2 在物质消费上偏重娱乐型

现在的大学生们拥有比他们的家长们好很多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95后大学生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更加注重享受生活带给自己的乐趣。在大学生实际消费中,还是偏重于娱乐性,在文化精神方面的消费还不是很多。通过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每个月用于购买书报的花销都不够30元,而花费在购买化妆品、娱乐、在外聚餐的花销都高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2 “95后”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5后”大学生在消费上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影响因素的体现,主要是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媒体宣传、家庭、学校的教育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起来,这对家庭消费格局也带来了影响。我国社会经济收入差别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形式,家庭经济条件好的“95后”大学生自然就流露出享乐主义,艰苦朴素、节俭对他们来说早已过时,追求时尚、个性,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与众不同。相对于大部分一般家庭的大学生们,他们耳濡目染也会受到前者的影响,造成相近消费水平的同学以及差别很大的同学之间盲目攀比,导致发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

(2)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大众传媒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像广播、电视、报纸刊物、新媒体等。他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新信息来了解社会,但是媒体为了经济效益容易被商家利用,他会不全面的鼓动人们进行消费,并不能科学的对大家的消费观进行指导。

(3)家庭影响因素。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消费观念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一般情况下,家长收入水平高,收入稳定,其子女在学校的消费就显得比较从容,消费支出也比较高。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的消费行为也会比较理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95后”大学生独生子女多,家长们对孩子格外关注,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消费情况不加过问,总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做法不利于大学生们健康消费观的形成,容易出现消费误区。“95后”大学生们每个家庭条件不同,从小形成的消费观也各异。城乡观念不同,致使来自不同地域的大学生们消费观念也不同。一部分同学在不良消费观念影响下,容易养成攀比、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

(4)个人理财观念。大学生理财观念不强,对理财的认识不深刻。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个人理财观念与其个人消费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们的消费观合理与否和其理财能力息息相关。“95后”大学生冲动、享乐型的消费会打乱他们原来的消费计划,与之相反则帮助他们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加深他们对理财的认识,思想观念上得到提升。从大学生们平日里的消费行为就可以看出个人理财观念及能力。

3 “95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路径探究

3.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

大学作为人生黄金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时期。在大学阶段,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主要就是对他们进行“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政教育,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们逐步认识到需要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们真正从思想上摒弃享乐主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又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学校要发挥辅导员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学生当中掌握他们的消费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在大学阶段,培养大学生们理财观念,增强理财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大学生理智消费。学校通过组织模拟股市大赛等活动达到让学生们主动学习理财的基础知识,让理性消费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要引导“95后”大学生营造合理健康的理性消费氛围,不让享乐主义之风盛行,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2 利用媒体宣传倡导绿色消费

现代社会要充分发挥媒体的正能量宣传作用,在全社会宣传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媒体宣传全社会倡导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发挥引导作用,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培育健康合理消费观。对于媒体中出现的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公益广告要大力宣扬传播,对于奢靡浪费的风气要予以抵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对于社会公众人物,尤其是影视明星,他们成为很多未成年人的偶像粉丝,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从严要求,对大众起到好的带动作用。重视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网络已经在大学生们中应用广泛,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社会及高校要充分l挥网络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大学生们传播积极的消费观念,化解他们消费中出现的问题。

3.3 重视家庭消费观念教育

家庭是社会中的一个小细胞,无数个家庭组成了大社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的消费观也深深的影响着子女。父母要谨言慎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从小就要给孩子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在金钱的花费上,要适当的给孩子进行引导消费,而不是尽其所能的提供钱财,帮助孩子有计划合理的消费,对不合适的消费行为予以改正。真正从源头上树立健康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