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废物管理知识范文

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04 15:10: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废物管理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废物管理知识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6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718-02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中的重要部分[1]。血站医疗废物有效管理能够防止设施、环境受到污染和输血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采供血过程和输血安全。近年来,我站通过制定血站医疗废物管理文件并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责任化管理,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良好效果。现结合本站医疗废物质量控制措施作如下探讨:1 血站医疗废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1.1 结合我站实际情况,医疗废物主要来源于采血服务科、检验科、成分供血科、质量管理科等业务科室,采血护士、体检人员、实验室人员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供血、成分制备、包装及血液运输人员为医疗废物的直接接触者,其种类主要包括接触血液的采血器材、实验试剂与耗材、检测后废液、阳性血液、可疑血液、试管、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口罩、手套、鞋套等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生活垃圾等。

1.2 对于无偿献血志愿者和用血患者而言,最为关注的和担忧的就是采血器材卫生状况和血液制品质量。医疗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排放管理不严或处理不当,一旦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必将造成对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及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被血液等污染的穿刺针头不仅可造成工作人员割伤或刺伤,而且还可能同时引起感染,具有极强的风险性[2]。因此,血站医疗废物是否处理妥当直接关系到采供血服务人员安全及临床用血安全。2 医疗废物管理质量控制点

2.1 健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2.1.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施行规范化管理 我站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安全卫生管理程序》指定医疗废物管理规程,设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将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各个环节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与监控。加强对医疗废物的源头控制,减少废物产生量,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并对收集、分类、存放、处理处置后二次污染的排放标准做出明确规定。

2.1.2 细化责任,落实到位 实行站部-科室负责人-全员的分级管理模式,由血站安全与卫生负责人进行监督协调,采血服务科、成分供血科、检验科、质量管理科分别指定1-2名专职医疗废物处理负责人,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科室能够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使用标准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利器盒等盛放医疗废物,并与总务科负责人完成交接,总务科负责检查落实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时贮存、运送及医疗废物暂存地的日常管理和清洁消毒,全体员工积极配合履行血站医疗废物的日常归类处理工作,在全站内形成“专人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2 紧抓采供血源头,做到“有规可矩”

2.2.1 采血过程中废弃的一次性耗材等感染性废物应当在工作结束后,按工作程序制定区域安全放置和弃置,用专用黄色包装袋存放,包装袋外壁必须有废物警示标识,确保避免复用、污染和差错。

2.2.2 损伤性废弃物用耐刺的利器盒存放,密闭后再放入专用黄色垃圾袋;一次性医疗器具(一次性采血针及采血结束后经热合处理的穿刺针头应用专用剪刀去除锐器,将上述锐器医用废物应放置在指定的锐器收集盒内并加盖,然后外套黄色包装袋,集中焚烧处置。

2.2.3 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须经血站废物管理负责人批准,由相关科室按有关法规或规定统一销毁或处置,少量的药物性废弃物可放入感染性废弃物袋内。

2.2.4 血液检测使用过的吸头、酶标板和剪取血液标本的剪刀应先放入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桶内,浸泡30min后放入专用黄色包装袋中并封口,阳性血液标本应盖上试管帽再装入纸盒中,并置入双层塑料袋扎好,确保内容物无渗漏后统一回收集中焚烧。此外,血液检测所涉及的所有样品及实验材料均视为存有传染性的物品进行处理。

2.2.5 一般生活垃圾用黑色垃圾袋固定存放,不得与感染性废物混放或随意丢弃,一旦放入包装袋后不得取出。告诫工作人员将医疗废物视为危险废物对待,勿直接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造成病原体借助生活垃圾中的有机质繁殖及病毒蔓延。

2.3 保证医疗废物安全转移,做到“有度可量”

2.3.1 医疗废物临时存放点应远离人员活动地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易于清洁和消毒,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及禁止吸烟、饮食标识,指定专职人员管理,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接触医疗废物。

2.3.2 各科室医疗废物及锐器回收盒收集装满后应及时封口,放在固定密闭区域,总务科专职人员按时收集各科室医疗废物后在2天内高压灭菌后暂存。

2.3.3 本站规定医疗废物由某环保公司处理,每天必须定时至医疗废物暂存点收集、运输并用医疗废物专送车进行集中化、规范化、无害化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2.4 务实完成交接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2.4.1 各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与总务科之间及血站与医疗废弃物处理单位之间必须对医疗废物认真清点后做好各环节交接登记,使用统一制式的规范化、标准化表单,登记资料双方各存一份,记录每月交档案室,归档保存5年以上。

2.4.2 《医疗废物交接记录》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医疗废弃物处理各环节交接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医疗废物来源、类别、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经手人及需要的特殊说明等,既要从整体上反映处理过程的充分性,还要注意保持原始记录完整、准确,不得随意变更、涂改,有效地为医疗废弃物质量管理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2.5 防患于未然,做到“有招可对”

2.5.1 高质量的人员队伍是实施医疗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我站注重加强工作人员医疗废弃物基本知识和防护知识、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解读以及安全监管业务知识、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树立员工安全理念,提高防护意识,保护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防范职业危害,提高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进一步保障临床采供血质量安全。

2.5.2 若有证据表明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的传染病传播或环境污染事故可能发生时,应立即报告医疗废物管理应急委员会,同时疏散人员,控制现场。

2.5.3 一旦发现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立即启动医疗废物管理应急预案,第一发现人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血站医疗废物管理应急委员会,委员会成员要记录发生时间的时间、地点及范围,立即到现场查看,同时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同时应当在48小时内向市卫生局、环保局报告。3 讨 论

健全的质量管理监控是落实好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关键,本站以“抓源头、定责任、明制度”为原则,通过对医疗废物处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有效地控制了本血站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尽管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个别问题:一是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的认识依旧薄弱,二是落后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严重制约着管理的有效性。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明确医疗废物管理的责任与义务,把规范化操作变成血站人员日常工作的自觉行为,同时积极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医疗废物全部合法处置,将危险性减少至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2003年“SARS”的爆发暴露出了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的严重弊端,于是卫生部等几个部门联合制定并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的废物。在我院手术室是产生医疗垃圾的重要科室,主要有血液、体液、手术附属物及其他医疗废物,其特点湿性感染,不易清洁和消毒,污染性强。自2007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以来,我院比较重视医疗废物管理,特别是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1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58-02

Primary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 of medical wasteWANG Xiao-Qin1,LI Xiao-Qin2Gansu Province Huachi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 Code:745600

【Abstract】In 2003,the outbreak of SARS in China exposed the serious shortcoming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So the Ministry of Health,and several other departments have jointly formulated and promulgated the Regulation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Provides:medical waste is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in health care,prevention,health care and other activities which have direct or indirect infectious,toxic and other hazardous waste.In our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is an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medical waste generated,mainly blood,body fluids,surgical adjunct and other medical waste,infection characterized by moist,easy to clean and disinfect contaminated strong.Since the 2007 establishment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Branch has been more emphasis in our hospital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in particular the operating room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adopted a series of strong measures,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术室废物主要包括:感染性废物:注射器、输液器、手套、血液、体液、冲洗液等。损伤性废物:针头、小瓶、刀片、缝针等。2009年1-12月,我院共实施手术756例,共收集医疗废物1175kg;其中注射器、输液器、手套、锐器,共计75kg。血液、体液、冲洗液等1100kg。

1.2实施方法:

1.2.1管理方法:制定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登记及消毒隔离制度;建立手术室感染管理小组;组织手术室工作人员及后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收集、分类、运送等具体实施方法,废物的危害性及自我防护意识,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深入科室督察指导。

1.2.2处理方法:严格分类收集和转运,并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示,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设置了2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及容器,医疗垃圾用黄色袋,生活垃圾用黑袋。使用的污物袋采用坚韧耐用,不漏水的可降解胶袋。必须先毁形,浸泡消毒后待污物袋34时封口转运。后勤人员认真核对种类,数量并填写登记本,双方签字后统一密封运送到废物中心焚烧,每日一次。转运过程中严防废物暴露、泄露、遗失。收集人员按要求穿好工作服、戴手套、穿水鞋,做好个人防护。

2.结果

2.1由于制定了各项措施与制度,手术室无感染病例发生。

2.2通过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室的院内感染控制,达到了清洁消毒,隔离的目的。是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同时防止了污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2.3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转变了观念。

2.4改变了以往注射器,输液器楼梯走廊随处可见的现象。

3.讨论

3.1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废物时必须按程序密闭包装,统一装在加盖的专用桶内,严防二次感染。

篇3

关键词:非营利性 医疗服务价格 政府管制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239-02

我国从计划经济至今,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一直都由政府进行管制,始终贯彻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医疗收费价格以成本消耗为依据;医疗收费价格的水平要考虑到人民群众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即群众有支付能力的医疗消费需求;医疗收费价格水平要考虑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医院按事业单位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医疗收费价格的定价要素当中不含利润和税金。

一、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存在的问题

1.医疗服务价格既不反映成本也不体现质量。一方面现行技术性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背离严重,特别是技术劳务性项目的价格严重偏低,且这种现象为全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共有;另一方面管制价格的制定没有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相同价格的医疗项目,其成本和质量差距较大。

2.新型医疗仪器设备的审批价格普遍偏高,与较低的技术性医疗服务价格形成鲜明对比。北京普外科的胃肠造瘘术180元/例,乳癌根治术590元/例,肝内异物取出术710元/例;而做一次磁共振,收费850元/人次,且造影剂、胶片还需在进价基础上另行加价收费。病人花费不少,但赚钱的是设备、药品、试剂和材料的供应商,贬值的是医务人员的服务价值。

3.医疗服务价格没有定期调整机制。我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由行政管理部门按医疗服务项目制定,调整缺乏灵活性,一经制定多年不变,跟不上经济发展中其他物价的变化,很多诊疗服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因没有收费标准无法收回成本,迫使医院选择政策允许内的其他途径增加收入。

4.现行医疗价格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作用甚微。因医疗价格基本不反映医疗质量,因此引导患者分流的作用甚微,相同的医疗服务项目在三甲综合医院和在一级医院,执行相同的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而挂号费上仅有几元的差距,促使大多数患者选择三级医疗机构就医,不利于病人在三级医疗机构间合理分配,降低了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5.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按医疗项目进行定价的机制,促进费用扩张型医疗行为,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造成有限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消费者每次就医的价格是各医疗服务项目组合的价格,这种组合只有在接受服务后才能完全确定,而且同一疾病不同医院不同医生会产生不同的组合价格。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中的弱势地位,使得医疗机构可以凭借其信息和专业优势变一次服务为多次服务、变简单服务为复杂服务。在行政部门规定的指导价格基础上,不断提高医疗总服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卫生资源浪费。

6.医院收入结构严重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制定偏低的内因,加上政府允许医院对药品进行加价,以及行政部门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不到位的外因,导致医院收入结构不合理,检查费用逐年攀升。分析可以得出,医疗费用高表面上是医疗机构的行为规范有问题,但背后是现行的医疗价格体制有问题,是医疗价格政府管制不当的问题。中国在医疗服务价格上虽然一直实行管制,但目前实行的是按服务项目收费的后付费制度,加上单个服务项目的价格远远低于价值,使医疗机构和医生选择通过提供过量医疗服务来获得额外报酬。因此可以说,当存在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且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时,若监管机构无法对医生施行完全的监督,无法完全约束医生收取其他相关费用的行为,则必定会产生“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在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下形成的一个间接定价机制。

二、对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管制的相关对策

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涉及到人的身心健康和基本的生命要求。因其在技术与经济上的特殊性质,如:医疗行业专业技术性强、有较高的准入壁垒;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医疗服务需求及医疗服务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特性导致医疗行业广泛而严重的市场失灵,而政府管制恰是克服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措施。在医疗服务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职能的定位依据主要来自矫正与弥补市场缺陷。因此,政府的管制必须方法得当、科学合理,只有适度、恰当的政府管制才是促进有限的卫生资源合理利用。在此,笔者对非营利性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篇4

【关键词】 医疗废物;问题;对策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2003年国务院总理签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1]及相关配套文件,医疗废物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疗废物的危害在于它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相当一部分的肝炎和艾滋病的传播源于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重复使用[2]。部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70年代就曾发生过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引起乙肝传播流行的事件[3]。为此,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现就我院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 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废物未按要求明确分类、收集

1.1.1 个别临床医务人员、后勤、机关人员和部分非临床人员、保洁人员环保意识不强,存在认识不足、麻痹大意思想,认识不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导致感染性废物放入生活废物容器内、个别药物性废物放入损伤性废物内、化学性废物处理不当、医疗废物容器不加盖等现象。

1.1.2 工作人员在使用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时,为了降低成本,造成医疗废物装盛过满;有的暂时贮存时间超过2 d,未按要求收集。

1.1.3 因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患者及陪护人员,尤其是门诊的流动人员,在进行肌肉注射、拔除静脉针、采血后,将按压针眼污染的棉签或棉球丢弃至生活垃圾中,甚至有的丢弃在地上。

1.2 医疗废物包装不规范 由于保洁员和护士未检查容器装盛情况,使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超过2/3,不利于封口,致封口不紧实、不严密,同时对标签的填写认识不足,致标签漏填或填写不规范。

1.3 医疗废物转运未按规定执行 由于负责收集转运的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人员更换较频繁,对工作的性质及医疗废物的危害认识不足,导致在运送前未认真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未认真核实医疗废物的重量,使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转运到暂储地点。

1.4 交接登记不规范 保洁员为了省时省力凭经验估算重量,见护士忙碌,未等核实则在登记本上写上时间、重量,签上自己的名字,护士也未重视,未进行核实,登记本上护士签名常有漏签或补签,而保洁员也有提前签名等现象。

1.5 资料保存不符合要求 一部分未配备护士长的科室,重视了资料的填写,但对于资料的保存认识不够,导致三年的资料不全。

2 对策

2.1 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监督力度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要求,我院在成立了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由业务副院长、院感科主任、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由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专职管理人员-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小组三级管理体系,每月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共同参与,分级分层监督管理,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奖罚分明,效果良好。

2.2 反复培训,提高认识 自我防护教育和法制、法规教育是医院员工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采用多种方式在全院营造防范医疗废物污染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部门的特点进行定期、不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

2.2.1 医务人员的培训 采用多媒体讲座集中培训联合发放资料自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定期考试,随时提问,严格操作流程,按规定做好医疗废物从产生到分类、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将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纳入继续教育项目。

2.2.2 实习、进修人员的培训 将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纳入医院岗前培训内容,并根据各科室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由科主任或护士长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再次强化培训,同时作为实习生的考核内容之一。

2.2.3 后勤、机关及非临床人员的培训 在采用多媒体讲座集中培训联合发放资料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指导,将有关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分类等知识,进行重点整理,打印装订成册,人手一本,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学习效果。

2.2.4 保洁人员的培训 由于保洁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更换较频繁,对医疗废物的危险性不了解,因此,在医院统一培训的基础上,专职管理人员反复组织保洁员及收集转运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地自觉地配合工作。同时,要求收集转运人员必须做到“四个不交不接”即:“护士不在场不交不接;装盛过满不交不接;标签填写不规范不交不接;护士不核实重量不交不接”。

2.2.5 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培训 医疗废物管理不仅是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提高公众意识是最重要的。但公众对医疗废物管理的了解却知之甚少,有作者对门诊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患者不知道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能混装,90%的医务人员认为政府和新闻媒体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和危害性宣传不够。因此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患者入院时、住院间、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宣传教育;其次,门诊导医设一名负责宣传教育,让进入医院的人们了解存放医疗废物的地点,将贮存容器及标识告知大家,教会丢弃各类垃圾的方法,让患者及陪护人员清楚废弃物怎样处理,了解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对大众的危害,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2.3 严格规范医疗废物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

2.3.1 医院制订医疗废物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

2.3.2 固定收集转运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全程监督。

2.3.3 各部位严格垃圾分类,避免扩大医疗废物范围,增加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2.3.4 工作人员与收集转运人员交接时必须履行签字手续,严格执行“四个不交不接”规定。

2.3.5 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医疗废物时,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2.3.6 对患有感染性疾病和已确诊或怀疑传染性疾病患者所使用过的医疗物品,经初步处理后要单独放入专用包装袋内。

2.3.7 盛放医疗废物包装材质必须达到防水、防渗漏、防刺破,做到收集医疗废物不落地,存放不暴露,日产日清,处理及时彻底。

3 小结

医疗废物属于高危险性废弃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院通过采取有效的持续改进措施,形成了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使我院的医疗废物管理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篇5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污染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52―02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作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治疗疾病,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如因为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给病人或家属带来其他的污染,使其再次感染其他疾病,不仅造成人民群众身心受损,而且违背医疗机构治病救人的原则。

1 国家对医疗废物处理办法

在《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

来,各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职责是否能够旅行、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是否有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以及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种设置情况和对《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执行情况;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和医疗废物专门管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资料记载、交接记录和保存情况;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相关人员对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和职业防护情况等等,如能按要求能制定相关的制度,资料齐全,记录清楚明确,那么他们对医疗废物管理应能按要求执行。

2 对本市中小型门诊处理废物的调查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可知,本市大部分大中型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比较重视,能够认真贯彻《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各自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领导机构,领导带头管理,各其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考核细则;制定了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大部分医院都建立了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库房并且按照《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配置了医疗废物警示标示、具体说明、专用的带有特殊标示的黄色塑料袋、专门运送医疗废物的密封推车;有专人负责收集、登记、管理和交接签字程序;有的和特种垃圾站建立了委托处置关系,签定了运送、焚烧合同;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分类收集、交接记录、个人防护以及专用容器、车辆消毒管理知识的培训。

但是仍有大部分中小门诊没有按《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去做。目前本市登记在册小诊所1971家,日生产医疗废物2.5吨左右,除部分诊所的医疗废物交附近医疗机构处理外,绝大部分产生的医疗废物均为自行处置。这些医疗机构没有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没有专人负责收集、登记管理和交接签字程序,没有集中处置的设施,自己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办法焚烧,比如用小型焚烧炉,还有的在野外露天焚烧,小诊所的管理人员对业务知识概念不清,不会个人防护,操作不能按照规范进行。据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调查示,他们检查了46家中小门诊,只有一家门诊部的特种垃圾管理处签订了处理合同,15家门诊的医疗废物交附近医疗机构处理,6家门诊的医疗废物自行焚烧,其余24家门诊的医疗废物去向不明。我单位是学校,是专门培养护士的学校,学生上完实验科或护理操作完实验垃圾,也没有明确的去向。而社区52%的中小门诊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很可能与一般垃圾混在一起,但医疗废物不同于生活垃圾,主要是医疗活动过程产生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带血的棉棒和纱布等用品,医疗废物在处置、储存和运送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传染性,尤其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用品,流失后大部分流入不法商贩手中,他们低价回收后加工制成纯净水储水筒等塑料生活用品,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如何对中小门诊医疗废物的处理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严峻问题。

3分析以下原因有关:

3.1相关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知识匮乏,特别是领导或主要负责人员,相关概念不清楚,管理意识不强,对条例和办法认识肤浅,领导不重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没有建立健全,对垃圾不分类、不密封,焚烧不充分,对有些废物如输液瓶是否为医疗废物认识不彻底,甚至医务人员自己都重复使用输液瓶。

3.2中小门诊受利益驱使门诊、诊所床位少,赚钱少,他们决不可能与特种垃圾站签订合同,当然就近医疗机构也不会无偿免费处理医疗废物;本市有好些厂矿医院,工厂效益差医院效益也很难维持,按特种垃圾站收费标种收费,他们就更难维持,这给医院带来很大的负担。

3.3偏远地区的小诊所、小门诊,病人来不做预处理,各种病人都接触,有些传染病也有截流现象,好多医疗废物就地焚烧或是掩埋,甚者随处乱仍,造成局部地区周围人群的污染,他们认为山高皇帝远,无人能管得上他们,这是观念意识不强的人;而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人们,他们也想认真处理医疗废物,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每日医疗废物不是很多,储存又不合适,相关单位也不可能为此单独跑一趟,就造成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3.4卫生行政部门和其它相关执法部门宣传不到位,缺乏现场指导,监督检查不力。如《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来,各大中小医院接到了文件,而部分地区工作人员就根本不知道,有的是从报纸上肤浅知道一些,具体内容知者甚少,没有宣传、没有培训,没有现场指导;在检查时是否对偏远地区的小诊所、小门诊有过检查,而对未注册的小门诊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4 对策

自从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理》颁布实施以来,我市的医疗废物管理出现了新的局面,各级医院对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运送到集中处置都在不断的按照〈条例〉要求操作。但这毕竟是一向新的任务,人们在接受这些新生事物的同时,对它的理解欠缺,思想认识不能完全到位,所以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积极的去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值得考虑的。

4.1 卫生行政部门和其它相关执法部门要认真贯彻《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条例》和《办法》,强化培训、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对辖区内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指导各个区县的监督检查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去,确实将《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落实下去;建立从业人员安全防护原则,帮助他们作好个人防护工作;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一步细化;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帮助中小门诊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中小门诊和效益差的厂矿医院,他们的医疗废物的处理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为了顾全大局,也可以免除部分费用,鼓励他们按要求处置医疗废物。

4.2 各中小门诊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带头管理,各其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考核细则;制定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医疗废物按点暂时储存,用专用的带有特殊标示的黄色塑料袋、专门运送医疗废物的密封推车;有专人负责收集、登记、管理和交接签字程序;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分类收集、交接记录、个人防护以及专用容器、车辆消毒管理知识的培训。

4.3对于边远地区的小诊所、小门诊加大检查指导工作,医疗废物按点暂时储存时,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处理。对确实集中处理有困难或不方便的门诊,指导他们就地焚烧须多少度能达到充分燃烧,深埋多少能达到要求,杜绝因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而造成再次污染。

篇6

关键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规范化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会对医务人员构成职业伤害,还会造成社会环境污染和疾病的传播,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条例指出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我市于2006年12月份建立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负责全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工作。现将我院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医疗废物未严格按要求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的利器盒盛装过满没有及时更换,利器盒不加盖,可能造成工作人员锐器伤。损伤性医疗废物混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导致包装袋破损医疗废物泄漏,专职运送人员意外暴露的危险,并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最后处置工作带来不便。包装袋过满>3/4,标识不清,封袋不严;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不符合医疗废物减量化原则;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没有严格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造成环境污染。

1.2交接转运环节不完善专职转运人员每天转运结束后转运工具未做到及时清洁消毒。交接记录不完整。产生地未做到日产日清。有时与处置中心不当面登记交接,未做到共同填写医疗机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2管理措施

2.1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了使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六安市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对医疗机构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总务科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负责管理和协调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贮存、处置工作流程》、《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和质量考核指标,使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做到职责分明,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2加强培训采取全院组织和科室组织等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各类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和规范管理的法律意识。

2.2.1医务人员的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家和部门颁布的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医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质量控制标准、职业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措施,要求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管理流程。

2.2.2卫生保洁员和专职运送人员的培训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清洁卫生理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差,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训重点: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清洁、消毒知识和职业安全防护,强调当面交接的重要性;禁止出卖医疗废物的行为,确保医疗废物处置的安全有序。保洁人员流动性大,科室随时做好新进人员的培训。

2.2.3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实习、新入人员均进行岗前培训。在学习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的同时,现场指导分类、收集的要求和如何做好自我保护,考核合格后上岗。

2.3加强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的规范化管理

2.3.1临床科室产生地的管理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和处置流程张贴在各科室处置间,要求科室在产生地将医疗废物按照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就地进行分类,及时分别放置于医院统一购置的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具有防渗漏性能的专用包装袋和利器盒,医疗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满时及时有效的封口,系上统一制作的标识卡,卡上注明: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殊说明,由专职运送人员负责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加强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生活垃圾的管理,用双层包装袋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加强对患者及陪属的教育和引导,防止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3.2转运、暂贮、移交的管理医院修建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医疗废物暂存房,标有醒目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 的 警示标识。配备了相应的清洁消毒设施和病理性废物低温储存柜。为专职运送人员配备了口罩、帽子、工作服、橡胶手套和胶鞋等防护用品。专职运送人员每天两次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下科室用密闭的专用医疗废物中转箱将分类包装好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到暂存房。同时和科室交接人员填写好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产生科室、废物种类、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和经手人签名。运送人员在运送时必须查看包装袋的标识、封口,不得把不符合包装要求的医疗废物转运到暂存房,沿途不得泄漏、撒落。运送人员负责每天向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交分类包装好的医疗废物,同时严格执行医院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当面填写医疗机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交接双方签字留存备查。每天移交结束,运送人员对暂存房和转运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2.3.3加强督查持续改进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总务科负责对全院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转运。科室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监督医护人员因为不良习惯及便利导致的错误或疏忽。对发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监督整改到位。

3讨论

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和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医疗废物管理不重视;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欠缺也直接影响医疗废物管理质量[2]。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医护人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3],在工作中将医疗废物规范处置作为自觉行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处置流程,领导重视,加强培训,人人参与是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保障。我院通过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范化管理,明显改善了医院的环境,避免了对社会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危害,减少了疾病的传播,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引起的医院感染和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篇7

一、加强质量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1、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会议一次,讨论解决我院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布置工作。督导临床科室定期召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二、持续开展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1、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如产房、手术室、消毒供应室、重症医学科等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消毒剂以及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进行常规监测。

2、持续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监测及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

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院感办专职人员每周深入临床科室收集资料,监测、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每年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1次,完成医院感染资料的统计、汇总、分析和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4、持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通过加强督导,强化各科室病原学监测意识,提高送检率;及时记录微生物实验室阳性结果,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进行全院病原菌的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三、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2、制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全年举办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4次。针对培训内容,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进行测试2次。20XX年计划每季度编印一期《医院感染简讯》,宣传医院感染管理,反馈监测信息。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四、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

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

积极协助医务科、药剂科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临床、检验、药剂等科室之间的桥梁作用,协助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监测工作,每季度统计临床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并对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篇8

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本人在2016年度参加了区卫计局组织的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管理专项检查,通过对辖区1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检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在院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现就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领导思想不重视

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对院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健全的院感管理组织,专(兼)职管理人员未配备或配备不全。

2.规章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机构各项院感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医院重点部门院感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不符合部门特点或特殊管理要求。

3.知识培训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专(兼)职院感管理人员未接受专业知识岗位培训,对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标准、办法等不了解、不熟悉;民营医疗机构专业队伍不稳定,医务人员接受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少;医疗机构内院感培训计划过于简单,培训内容未结合实际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无培训考核及记录。

4.布局流程不合理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区、污物区、生活区等区域未分开,布局流程不合理,标识不清或无;重点科室如手术室的三区划分不明,清与污、人与物通道未分开,甚至共用一个通道。

5.消毒灭菌不规范

基层医疗机构未设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缺少应有的消毒灭菌设施及设备,压力消毒灭菌没有专人负责;消毒液使用不规范,消毒剂种类选择不当,消毒剂浓度不达标,无定期更换制度;使用消毒剂浸泡物品不规范,有的只更换消毒液,对浸泡容器未作清洁灭菌处理;紫外线灯空气消毒不规范;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未分区放置。

6.规章制度不落实

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管理不规范,索证不全,进货验收无记录;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处置不规范,有的未经过毁形、分类处置。

7.手卫生执行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未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医务人员对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指征不知晓、执行不到位;洗手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未采用非触式水龙头,未提供抗菌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剂、干手设施;诊疗、护理患者时未做到一患者一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未及时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等。

8.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运送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存地面积不足、未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及必要的防护用品,未做到“四防”;暂存地无 “禁止吸烟、禁止饮食”警示标识或标识不规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的厚度、颜色不符合要求,未使用加w桶装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袋上未注明产生科室、时间,封扎袋口方法不正确或未封扎;医疗废物回收登记项目不齐全,交接登记不规范。

9.综合性监测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监测技术与设施,院感管理人员未开展前瞻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工作;一次性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空气等监测不到位,仅依托区疾病控制中心每年做1~2次。

二、预防对策

1.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院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院感管理组织体系,配备、培养高素质院感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健全规章制度

健全院感管理规章制度,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有关法规、规范要求,及时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院感管理、消毒隔离及重点部门院感管理的规章制度。

3.加强知识培训

加强院感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强化全员对院感管理与控制的意识。医疗机构领导和专(兼)职管理人员每年要接受市级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系统掌握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按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全员培训,使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全员主动参与院感防控,以保证各项措施贯彻实施,从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

4.调整布局流程

对易发生院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及医疗机构内建筑布局不符要求的区域,要对照部颁院感管理标准,限期逐一整改,张贴醒目标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执业。

5.更新消毒设备

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扩建、改建消毒供应室或外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增设无菌物品存放柜、紫外线灯、消毒液、浸泡消毒的容器等,通过资源合理配备来加强院感染管理工作。

6.遵守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诊疗过程中正确使用和管理各类消毒剂、消毒灭菌设备,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

7.执行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对获得性医院感染控制起关键作用,而洗手是最简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要按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培训,严格掌握洗手、手消毒指征、洗手流程;要提供规范洗手的设施设备,配备快速手消毒液,定期督促和检查,促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专人专车专管,各项流程均符合规范要求;专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乙型肝炎等严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定期督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考核相挂钩。

9.开展相关监测

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应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各科室特别是院感管理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要部位、高位因素进行检查和监测,总结、分析、查找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在开展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目标性监测,有利于掌握院感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等情况,为院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10.加强督导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健全督导组织,强化区疾控中心知识培训、消毒效果监测等督导作用;局卫生监督所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院感管理的监督检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医疗场所。

三、总结

院感管理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通过加强院感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培训、调整布局流程、更新消毒设备、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开展相关监测、加强督导监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篇9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一些介入性的诊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显示出特殊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有创治疗、介入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医疗环境、医疗器械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为良好的医疗环境,用后医疗器械的处理,对病人实施的治疗方案大多是通过护理人员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渗透于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而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行为中是具体的执行者,因此,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 对护理人员按工作性质不同进行分类管理

护理人员在医院各个科室、各个岗位都承担了不同的医疗行为,同时也担任着不同的行政职能。为此我们将全院护理人员分为以下几类。

1.1 行政职能人员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

1.2 重点科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口腔科,内镜室,供应室,婴儿室,产房。这些科室其工作的特点各有不同,但就医院感染管理是重点对象,因此归为一类。

1.3 外科系统 普外科,妇科,产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烧伤皮肤科,急诊科,注射室。

1.4 内科系统 消化内科,血液科,儿科,肾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蒙医科,中西医科,肿瘤内科。

2 医院感染知识和技能培训

2.1 对行政职能人员的培训 此类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主要承担护理人员的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对此类人员重点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条例》以及其它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特别是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着重消毒、灭菌、隔离、防护知识的培训。对使用中消毒剂的管理、护士的无菌操作以及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分装,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方能正确指导、监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2 对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此类护理人员其工作岗位各不相同,操作技能相对独立,因此共性方面集中培训,涉及专业方面的我们采取单独培训的办法。

2.2.1 共性方面 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也是建立在许多基本的管理上的,所以,对重点科室的护理人员与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培训无菌操作规范,每日对医疗环境的日常清洁消毒方法、程序。对一些特殊感染病例和污染的处理,以及终末消毒的要求和实际操作。同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这些基础工作的所有行为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管理,使护理人员的日常的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工作有章可循。

2.2.2 专业方面 (1)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本院新建了层流手术室,经多次深入手术室及调查了解,发现手术室的硬件设施虽然上去了,但软件管理至关重要。所以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着重加强人流、物流和消毒、灭菌管理以及三区的严格划分,严格控制术中手术室门的开启、术中人员的数量。同时加强对手术室医疗环境的监测,特别是层流手术室中空气、物表的细菌培养的监测。由于感控科专职人员每月对手术间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对层流手术室的要求进行布点采样。器械设备处定期对过滤网进行检查、清洁、定期更换,以确保层流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专人监管,确保手术室的环境质量。(2)口腔科护理人员:口腔科诊疗的安全问题,历来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特别是自2005年国家实施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来,对于口腔科消毒、灭菌工作有了技术操作依据,所以为了提高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技能,我们组织口腔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并实地操作培训,制定工作流程,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医护人员操作时,必须做到四手操作,每诊疗一名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洗手或更换手套,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对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把关,对口腔灭菌器按要求每日进行化学工艺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对已灭菌的物品按规定进行管理,发现有问题的器械重新进行灭菌处理,严格遵守个人防护制度,确保诊疗过程中的医患安全。(3)内镜室护理人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内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诊疗,而内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我们根据国家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对我院所有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特别是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进行实地培训、指导,使每一个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特别是内镜及活剪钳导丝的清洗,必须将所有的关节、孔道都用毛刷刷洗到位,洗够时间,酶洗程序不可省略,酶洗可有效提高清洗效果[1]。这关系到消毒、灭菌的质量,保证诊疗过程中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4)供应室护理人员: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清洗灭菌,对供应室除了区域的严格划分外,人流、物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供应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意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此对供应室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严把关,从器械的清洗到保养、打包到灭菌,特别的清洗,必须将所有器械的关节、孔道、螺纹处清洗到位,必须进行酶洗程序,含酶洗液能消化和乳化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有效清除粘于器械上的有机物,以确保灭菌质量。同时加强灭菌物品的管理、发放。定期对无菌室进行环境监测,每日对灭菌架上的物品进行检查,发现过期包、不合格包立即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加强灭菌设备的监测,特别是每月B-D(Bowie-Dictest)试验,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冷空气的排出效果,要有记录有检查,以确保全院灭菌物品的质量[2]。(5)婴儿室产房护理人员:新生儿、产妇是一个特殊人群。因而对产房,婴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更为严格。特别是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及用具方面除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外,在操作方面加强培训,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对婴儿室产房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暂时调离工作岗位,对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严格按照要求在隔离待产室待产,在隔离产房分娩,在隔离病房住院,并按要求做好其终末消毒[3]。对产科所有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发生问题要及时追踪解决。以确保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2.3 对外科系统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外科系统手术多、外伤多的特点,加强对处置室、无菌物品、紫外线灯、使用中消毒剂、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完善操作流程,确保病人在医院诊疗过程的安全。

2.4 对内科系统护理人员的培训 内科病人虽无明显的外伤或手术,但其病人不同程度的接受着侵入性的诊疗,如呼吸机的使用,还有一些危重病人,如血液科的病人其医疗环境的质量要求较严格,针对这些,对内科系统的护理人员着重培训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灭菌的培训,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和清洁的培训,特别是一些特殊科室如血液科、透析室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培训。

3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依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院医疗废物进行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的相关文件,同时按照医院统一规定和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管理。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有专人负责收集全院的医疗废物,各护理单元的医疗废物交接有记录、有签字,杜绝流入社会。

4 加强督导及时反馈

对医院各类护理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之后,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各护理单元护士长以及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分组对全院各护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结果汇总,好的经验、方法及时表扬推广,不足之处及时指导整改,差的通报并按规定扣罚奖金。同时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在进行全院检查、督导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从而通过落实督导整改这个循环模式,确实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规范逐步融入到了护理人员的行为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提高了,从被动要求到主动遵循。

5 讨论

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是消毒、灭菌、防护,但所有这些工作的具体实施都要通过具体的人员来实现。在医院,护理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诊疗行为,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院从2003年加强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通过监督指导,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变。近3年医院环境各项质控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层流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的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细菌培养均符合标准,灭菌物品合格率100%,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合格率100%,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合格率98%以上。临床中使用的灭菌物品无过期存放现象,医疗废物的分类、分装、转运均符合要求,近3年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率始终控制在10%以下。

参考文献

[1] 赖晓全.内窥镜污染的现状及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1):60-62.

篇10

医院感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它不仅影响着病人的愈后,而且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医院病床周转率,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院内感染管理是做好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解我区省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现状,进一步规范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2009年4月我们对辖区内11家省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存在问题

1.1部分医院院感相关规章制度及措施不够健全,所制定的制度及措施针对性差,可操作性不强等。个别医院未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或流于形式。感染管理科挂靠其他科室并缺少专业人员。

1.2部分医院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专(兼)人员岗位规范培训及继续教育不够重视。有些医院领导认为,院感管理工作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医院感染管理不产生经济效益,开展这项工作只为应付上级检查。个别医院多年未派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的培训,以致许多院感专(兼)职人员管理理念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及时参照新的规范、标准开展工作。

1.3部分医院院感专(兼)职人员对本院医务人员未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职业卫生防护培训,导致许多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如何分类,操作时如何保护自己等简单问题都不能回答。

1.4大多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常规的监测上,未开展目标监测和前瞻性监测,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不能及时发现,总是到监测结果显示超标后再来整改,这样感染事件可能早已经发生了。

1.5部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混乱,没有按分类标准分类且暂存场所不符要求。甚至有的医院因为正在搞基建,导致无固定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分,露天混放,很容易引发院感事件。

1.6大部分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不够规范,医疗器械未归供应室统一处置。有些医院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的周转使用效率,往往由使用科室自行清洗消毒,很难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2对策

2.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和制度。2006年生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是医院感染管理机构的职责。

对于100张以上病床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直接接受主管院长的领导。这充分说明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因此,医院也应高度重视。

2.2增强医院院感控制意识和知识。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都要增强医院院感控制意识和知识。领导重视了,院感控制工作才有可能在医院得以顺利开展。医院分管领导必须每年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并形成制度,定期派院感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以更新院感知识和观念,提高医院院感管理水平。

2.3要重视和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实行全员培训。培训形式可以是多样化,如院内讲座、内部交流、外出学习后及时在医院传达等。在职继续教育是提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根本基础[1],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也是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医务人员掌握了相关知识并主动参与,才能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2],对医务人员的各个环节要全面进行综合监测、合理评价,真正把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2.4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应该把控制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工作重点从原来的常规的监测转移到制定和执行标准作业程序(SOP)上来,变事后监测为事前预防。SOP是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3]。SOP不是单个的,它应该是一个体系,如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SOP、医务人员手卫生SOP、静脉采血SOP、医疗废物处理SOP等越具体详细越好。这样就使得医务人员在作每一个操作时都有正确的指导,从原来的结果监测转变为过程监控,从而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遵循“循证医学”的理论,每年在完成综合性监测基础上制定目标性监测项目并加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才能向科学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4]。

2.5重视医疗废物管理,加大硬件投入。各个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从思想和投入上都严重不足,医院应加大投入,设立规范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并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派专人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管理。

2.6加强医疗器械消毒供应质量。医疗器械直接和患者接触,必须进行严格灭菌消毒才能使用。因此,医院应该严格执行由供应室统一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工作,确保医疗器械达到有效的灭菌消毒后才能使用,杜绝由于医疗器械灭菌消毒不合格而引发的感染,保证医疗安全[5]。

参考文献

[1]李六亿,郭燕红,赵艳春,等.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9~311.

[2]吴影秋,刘月秀,吴旭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监测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15~316.

[3]朱耀明.以ISO9000为管理平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5):19.

篇11

摘 要:医疗废弃物的正确处理,不仅关乎着环境问题,还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由于以前环保意识的薄弱和对医院废弃物认识不深入,导致我国在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导致当前我国在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上要下很大的功夫,来改正之前不正确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医院;废弃物;管理

前言:我国当前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医院的社会任务越来越重,但我们不能只关注医院的治疗成果而忽略了其他细节,例如医院对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合理有效的处理医院废弃物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但目前我国存在较多的医院废弃物不合理处理现象,不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展。下面我们就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些管理方案。

1.我国目前医院废弃物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1.1对医院废弃物了解较少

医院废弃物种类众多,包括生物性的和非生物性的,其中大部分都含有有毒物质,并不能归于普通垃圾中。而我国目前许多医院尤其是一些乡镇医院对医院废弃物的了解较少,常常与不同垃圾一起处理,并没有意识到这样所产生的危害。而院方对此也不重视,很少会对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医院废弃物相关知识的普及,更是促使了医院废弃物不合理处理现象的发生。

1.2处理人员不专业

我国目前医院大多数医院废弃物的处理人员都是非专业的,他们并没有相关的对医院废弃物处理的相关知识。还有一部分的处理人员是外聘的,专业技能薄弱素质较低,对医院废弃物的认识不全面,基本都当做普通垃圾处理了,而医院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对待此现象的放任态度,更是助长了相关处理人员的不良风气,导致许多处理人员只是敷衍的将医院废弃物直接丢弃到室外,不做任何其他处理,这一行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将废弃物中的细菌带到了室外,很容易引起相关疾病的产生。极其不利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开展,和疾病预防工作进行,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1.3处理流程不完善

由于认识的不完善,人们对医院废弃物的危害认识不深,也不知道不同的医院废弃物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缺乏分类处理观念。许多人都是用完器械就随手丢弃,并未意识到医院废物并不能按照普通垃圾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导致在我国大多数的医院中废弃物的处理流程都不完善。这一现象导致医院废弃物的处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废弃物中的细菌,导致许多医院废弃物在外流过程中发生细菌传染现象,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目前我国完善医院废弃物处理流程迫在眉睫。

1.4相关制度不完善

医院废物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十分不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有效进行。当然医院废弃物管理的不规范,不能仅仅归因榇理人员的不专业处理流程的不完善等因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医院关于医院废弃物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医院并不重视医院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认为怎样处理都无关紧要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此并没有就医院废弃物这一工作制定什么相关的处理制度。而没有制度的约束,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医院废弃物的处理工作,甚至是懈怠工作。制度的不严密造成工作人员责任感低,对医院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并不重视。这一现象对医院完善医院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十分不利。

2.如何完善医院废弃物管理工作

2.1普及废弃物相关知识

由于对医院废弃物相关知识及其危害的不了解,导致一系列的医院废弃物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开展,甚至是危害到了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因此普及医院废弃物的相关知识极其重要。随着医院废弃物相关知识的普及,能够使人们意识到医院废弃物的危害性以及如果不认真处理医院废弃物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使命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医院废弃物处理工作时更加的细心专心,因此普及医院废弃物的相关知识对医院废弃物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

2.2配备专业废弃物管理人员

由于医院废弃物相关处理人员基本都不具备专业的废弃物处理知识,在医院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总是不能做到完善,造成了大量的医院废弃物不能正确处理,对我国卫生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在医院配备专业的废弃物管理人员,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医院废弃物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于医务人员来讲,积极参与有关于医院废弃物管理的培训,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对医院废弃物的有效处理特别重要,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2.3完善处理流程

医院废弃物处理流程的完善,在医院废弃物的处理工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废弃物应该先按照不同的种类进行废物分类,将可以一起集中处理的医院废物集中处理,将不能集中处理的医院废物按照专业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为了区分种类,不同的垃圾使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存放;为避免污染,医院规定在每次运送完垃圾后,工作人员都要对使用过的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完善医院废物的处理流程。医院废弃物的分类处理、销毁方式和对使用过的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的行为有利于医院废弃物有效处理,能够彻底的将医院废弃物中的细菌消灭,避免传染疾病的发生。

2.4完善相关制度

在以往的医院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很多工作开展中缺乏可靠依据,导致执行阻力较大。因此只有建立并完善了关于医院废弃物管理的相关制度,才能减少执行时的阻力促使医院废弃物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相关制度完善了可以提高人们对医院废弃物管理工作的重视感,有效制约相关工作人员的懒散性,让他们认真积极的投入到医院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当中去。还可以使人们看到医院对医院废弃物处理的重视成都,有利于人们了解医院废弃物若不正确处理所带来的危害。

结语: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废弃物管理的漏洞已完全显现出来了。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垃圾分类不清、工作人员不负责、制度不完善等。而随着医院废弃物相关知的普及,医院废弃物不正确处理将带来的危害已完全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中了,所以人们开始关注并重视医院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在此大环境下目前我国已经对医院废弃物的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措施,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目的在于推动我国医院废弃物管理工作的完善,杜绝有垃圾分类不清、工作人员不负责的现象出现。而普及相关知识、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完善处理流程和相关制度,也是完善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手段。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坚不可摧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贺政纲.城市医疗废弃物回收路径优化研究 - 以成都市金牛区为例[J].物流技术.2015,34(01):117- 119.

篇12

【关键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 对策 

现就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组织机构不健全,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有的医院领导认为院感科可有可无,院感工作“只花钱,不赚钱”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缺少投入。大部分医院感染委员会未履行委员会职责,未按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及开展相应的工作。有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无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的医院虽建立了完整管理体系,但运行不好,形同虚设。

1.2管理制度不健全,全员培训不到位

部分基层医院院感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督导检查不到位。大多数医院缺乏全员性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特别是二级以下的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很少甚至从未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对院感相关的法律法规、院感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新知识新信息一无所知。

1.3滥用抗生素普遍存在

当今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药源丰富,使用方便,某些医生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用药指针掌握不严,采用多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并且频频更换,这样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产生二重感染,给病人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1.4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不到位

部分医院领导观念未转变,认为院感科是护士养老的地方,大部分院感专(兼)职人员是由不同医护转行而来,管理及业务知识欠缺。又由于院感管理人员不足,平时监督检查力度比较小,前瞻性和目标性监测难以做到位,院感病例存在漏报、迟报现象。绝大部分医院未设细菌室,日常监测工作无法进行。很多医院未对高压蒸汽灭菌器做生物监测,未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

1.5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手卫生的执行依从性差

手部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1]大多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工作中不能做到及时正确的洗手或手消毒,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对“标准预防”概念模糊不清,未按“标准预防”的措施执行,这样很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6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规范

大多数医院均未采取器械集中清洗,很多医院无专门清洗消毒供应室,均在科室作清洗打包再送高压灭菌,根本不用说清洗步骤及流程,内镜的清洗、消毒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无高压气枪、水枪,未使用酶洗,内镜数量不够,达不到消毒灭菌的时间要求。

1.7医疗废物管理混乱

医疗废物未分类收集,未用医疗废物垃圾袋盛装。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未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处,无警示标志。

2对策

2.1 开发院领导的医院感染意识,完善组织机构

2.1.1 及时向院领导传递有关规章、标准、规范、及院感暴发的事件,对医院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到院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1.2 建立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的医院感染委员会,制定委员会职责,每年最少开二次会议,出现院感突发事件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履行委员会职责。

2.1.3 成立院感管理科。院感科专职人员经常不定期下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1.4 成立各科院感监控领导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共四人组成,主要负责本科室院感管理制度、职责及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每月的微生物监测,平时对手卫生督促,不定期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转贴于

2.2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医院应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质量控制标准。院感管理部门根据标准要求经常深入科室抓落实,对未达标的个人及科室,要与奖金挂钩,并出书面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2.3加强医院感染培训

院感专职人员每年要参加省市组织的岗位培训,不少于16学时,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专职人员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了解到的新信息及时传达给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科要定期组织全院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二次,不少于6学时,以国家相关医院感染法律法规为教材,结合全国其他医院因医院感染而引发的医疗事件案例为教训[2],组织系统学习并考核,还要对保洁员、进修实习生、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及时下发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组织培训,根据本管理办法制订临床不合理用药处罚暂行规定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规定,抗菌药物一律按照分级使用和分线管理的原则使用。在临床确定用药前尽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最佳抗菌药物。

2.5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制定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专职人员要对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监测,防止院感病例漏报,还要积极开展目标性的监测,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监测,及时发现院感存在的隐患,防止院感事件暴发。

2.6强化标准预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医院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防护措施,加强标准预防及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洗手的重要性。2.7加大消毒灭菌设备、设施的投入,加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管理

医院应投入一定的经费,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口腔科、胃镜室等应添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医院应将所有的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手术的外来器械都送到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并做好物品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对灭菌物品做好物理、化学监测,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放行,直到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同时做好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以利质量的持续改进。

2.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用黄色塑料袋盛装,损伤性的医疗废物应使用防渗透耐刺的容器盛装,专人收集,封闭转运并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三年。建立医疗废物暂储站,注明危险警示标志。

参考文献

篇13

【摘要】2009年12月对某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发现存在组织管理不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基础实施落后;消毒剂应用不合理;紫外线消毒灯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进管理不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混乱;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差等问题,提示应重视医院感染工作。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7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48-02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12月笔者奉上级委派对某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进行督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督查对象:某县级一所人民医院。

1.2督查方法:按《山西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进行现场调查。内容涉及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情况,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等。

2.存在问题

2.1组织管理不力,领导不重视。该医院核定床位200张,有独立的院内感染管理科,但专职人员配备不合理,仅有两名护理专职人员,其中一人无执业资格。医院感染委员会形同虚设,未按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及开展相应工作,有的委员离退,但仍在册挂名。医院管理相关制度照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与实际脱节;未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未开展感染病例的调查,总结,分析及反馈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管理力量很薄弱。

2.2监测数据可信度差。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未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管理及业务知识欠缺,导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低。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不实际操作,填报数据可信度差。仅进行回顾性调查监测到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过低,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2.3医务人员认识不足,相关知识欠缺。医务人员未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其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薄,“标准预防”的概念和目的模糊不清;“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的概念仅有5%的医务人员能基本回答完全且知晓报告程序。

2.4基础实施落后,安全隐患重重。医院领导认为医院感染工作只投入无效益,所以不予重视。供应室建筑破旧,布局不合理,墙壁,天花板不光滑,有裂隙,地面不光滑;预热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B-D试验未达到每天灭菌前进行;灭菌包内无生物指示卡;包布不清洁,甚至破烂,器械清洗不彻底血迹斑斑;使用普通饭盒消毒物品;贮槽关闭不严;敷料灭菌以大包装为主。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物流,工作人员,病人一通道;涮手衣均由手术医生各自保管;空气仍用甲醛消毒。检验科细菌培养室不用转,微生物监测只停留于填报数据,无法得知医院感染情况。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不能满足需要,易发生职业暴露危害。不能高温高压灭菌的器械,管道,仍用甲醛熏箱所谓的“灭菌”。产房隔离待产室,手术室无隔离手术间。

2.5消毒剂应用不合理甚至滥用。未按要求使用消毒剂及灭菌剂。对消毒剂的稳定性,影响消毒剂的因素不了解,配制方法不正确。如“84”消毒剂的配制不现配先用,且放置时间过长,经现场测试全医院“84”消毒液浓度均不合格。使用中的戊二醛浓度不监测,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每日或使用前不进行监测且灭菌时间达不到10h。眼科手术器械用酒精浸泡,达不到高水平消毒。这种盲目滥用的做法令人不安。

2.6紫外线消毒灯管使用及监测不规范。紫外线灯管未做到及时清洗。灯管安装过高,物体表面的消毒作用未按标准安装在桌面上方1m处[1]。紫外线灯管空气消毒,灯管支数的使用不按标准配备。监测记录也不规范,未掌握化学指示卡照射强度及剂量的监测方法,所以不能按监测的结果指导日常工作,监测与日常工作完全脱钩。

2.7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进管理不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购进不经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采购人员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需的证件了解不全面,出现索证不全,不能保证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存放杂乱,未达到放置在距地面20-25cm、距离墙壁5cm、距离天花板50cm的柜内或贮物架上的标准[2],且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合理安排供应的要求。

2.8废物管理混乱。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混装,感染性废物与损伤性废物混装;病区、门诊走廊可见使用后的标签,带血纱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集中处理管理不严,致使有的保洁员作为生活垃圾卖给商贩,造成有医源性疾病传播的可能。

2.9手卫生意识差。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原因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环节[3]。医院手卫生实施简陋,有的科室无流动水洗手实施;医院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差,考查的8名医务人员仅有2人知晓正确的方法及洗手,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概念。

3.对策

3.1强化医院感染意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感染的管理,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中;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院内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认真履行好职责;加大医院感染管理投资力度;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设备;确保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充足。

3.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按照《山西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开展分层次,分岗位培训,如派专(兼)职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知识培训,持证上岗;鼓励个人撰写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科研及论文;调入和进修人员的岗前培训、临床医生与护士培训、卫生员的培训等。感染科专(兼)职人员应根据医院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水平,职能性质,灵活地应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在全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组织系统学习,使大家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为全方位防范医院感染奠定的基础。

3.3从实际出发,严格管理。

3.3.1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医院感染科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需进行审核把关,严格查证制度,索证齐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使用要求,杜绝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在临床使用,给医疗安全埋下隐患。

3.3.2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切不可泄漏,流失造成对社会的危害。

3.3.3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专职人员经常深入科室,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督导,避免不合格的消毒,灭菌物品投入临床使用,对医院感染监测督查应全方位进行,监测资料做到日汇总,季分析,年总结,严防因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力而引发医院感染纠纷,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胡必杰,郭燕红,刘荣辉.中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SIFIC常见问题释疑[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1.

篇14

二、认真履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每月填写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记录。

三、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进行医院感染监测

1、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10%,漏报率<1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2、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并24小时上报感染办,科室做好记录。

3、按时做好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有质量分析和改进措施。

4、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科室主任确认后立即通知感染办,并做好调查和登记工作。

五、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根据培训计划,每月对科室各类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每次培训有记录。

2、医院下发的有关院感资料齐全,科室及时组织学习。

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合格。

六、抗生素应用管理

1、抗生素使用率<50%,医院感染病例使用抗生素前菌检率>60%。

2、抗生素联合使用有指征,有上级医生意见,联合使用合理。

3、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越级使用有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同意记录,病历明确记录。

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5、无菌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合理。

6、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七、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标志清楚。

2、专人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清楚,登记齐全,交接记录保存三年。

3、输血完毕后,科室保留输血袋24小时,无异常后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八、人员及手卫生管理

1、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接触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时戴手套。

2、严格执行洗手指征,操作前后、脱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等要洗手。

3、执行标准预防控制措施。

4、洗手步骤正确

5、执行手消毒指征。

6、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损伤能及时处理。

九、医院感染检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