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酒店管理培训范文

酒店管理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酒店管理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酒店管理培训

篇1

严以律己,以行动服人 出色管理者不会让自己独立于各种规章制度之外,他们往往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和大家分享的酒店管理培训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与关注。

酒店管理培训总结一

也许有人会对这样的事实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我们知道,管理者的大部分业绩不是自己亲手创造的,而是通过和别人的合作(包括下属、同事、客户等)创造的,甚至可以说是“借他人之力”创造的。明白了这一点,以上所提到的事实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段时间以来,笔者认真留意了一些在管理岗位上工作得非常出色的管理者并分析和总结出了他们所共有的十大思想和行为特征。现整理之,愿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期望能给我们广大管理者带来些许启示。

(1)处事冷静,但不优柔寡断 出色管理者都具有处事冷静的特点,他们善于考虑事情的多个方面或问题涉及的各利害关系方,不易冲动行事。 优秀管理者虽然处事冷静,但并不优柔寡断,他们往往会在周密思考后果断作出决定或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使事情或问题得到比较妥当的处理,同时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做事认真,但不事事求“完美” 出色管理者深知经商和科研不一样。科研侧重追求的是严谨、精益求精;经商侧重追求的是效益、投入产出比。 出色管理者做事非常认真仔细,但他们同时也非常懂得什么事情需要追求“完美”(尽善尽美),什么事情“差不多就行”(达到基本标准)。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把事情“做对”,并且能比一般人更容易创造出价值。

(3)关注细节,但不拘泥于小节 出色管理者善于关注事情的细节,善于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他们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善于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出色管理者虽然善于关注细节,但他们不会过分拘泥于小节,不会在意别人的一点小过错或小过失。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大幅度减少“问题”的发生,日常管理工作也会井然有序。

(4)协商安排工作,绝少发号施令 管理者不是发号施令的“监工”。一个能让下属主动“追随”的管理者,依赖的是他(她)的个人魅力和领导力,而不是他(她)手中的“权利”。 出色的管理者绝少对下属发号施令,他们往往采用和下属商量的方式布置和安排工作。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让下属真正“心甘情愿”地完成好被安排的任务,这样的管理者也往往能营造出和谐团结的团队氛围。

(5)关爱下属,懂得惜才爱才 出色管理者善于尊重和关爱下属,他们往往视同事如“兄弟”,懂得怎样去珍惜和爱护与自己朝夕相处、共同拼搏的“战友”。 具有这样特征的管理者往往会让下属有一种“如家”的感觉,无形中也让大家更积极、更主动、更无怨无悔地付出。

(6)对人宽容,甘于忍让 出色管理者胸怀宽广,对人宽容、甘于忍让,他们善于将心比心,善于考虑别人的难处和利益,善于“挖起荆棘并种下玫瑰”。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易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往往能在需要时,得到别人最真诚的支持和帮助。

(7)严以律己,以行动服人 出色管理者不会让自己独立于各种规章制度之外,他们往往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其身正,不令而行”。

(8)为人正直,表里如一 出色管理者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他们往往对人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公正。没有暗箱操作;也不会当面“抹蜜饯”,背后“捅刀子”。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使人有“安全感”并能得到别人充分的信任。

(9)谦虚谨慎,善于学习 出色管理者不会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为管理的资本。他们往往谦虚谨慎,乐于向自己的上司、同事和下属等学习。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具有比较强的能力并且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

(10)不满足于现状,但不脱离现实 出色管理者不满足于当前的业绩,他们都有比较高远的目标和追求。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但决不会脱离现实,他们总是一步一个脚印为更高更远的目标而奋斗。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而怎样才是他们想象中的将来。 具有这样特征的管理者往往具有充沛的工作激情并有持之以恒的工作动力。 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应该是我们广大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之一。以上总结的出色管理者的十大思想和行为特征,期望能成为我们不断接近“出色管理者”的一面镜子。

酒店管理培训总结二

3个月的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首过去,有光阴似箭的感觉,在这里我学到我一生中受益非浅的东西,做人的道理,社交知识及工作经验,让我这个无知的孩子开始已经慢慢长大。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作为酒店服务员,在酒店工作中热忱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能力。例如遇到突发事件,客人心肌梗塞突然昏厥,如果等医务人员到来,客人生命恐怕会有危险。服务人员这时如果没有一点急救常识,纵有满腔热情也无济于事,因为其中涉及到“能与不能”的技术性问题。因此,我认为作为酒店服务员至少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服务能力。

一、语言能力

语言是服务员与客人建立良好关系、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工具和途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体现服务员的精神涵养、气质底蕴、态度性格。客人能够感受到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服务员的言和行。

服务员在表达时,要注意语气的自然流畅、和蔼可亲,在语速上保持匀速,任何时候都要心平气和,礼貌有加。那些表示尊重、谦虚的语言词汇常常可以缓和语气,如“您、请、抱歉、假如、可以”等等。另外,服务员还要注意表达时机和表达对象,即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客人不同身份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得体的表达。

人们在谈论时,常常忽略了语言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身体语言。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身体语言在内容的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服务员在运用语言表达时,应当恰当地使用身体语言,如运用恰当的手势、动作,与口头表达语言联袂,共同构造出让客人易于接受和满意的表达氛围。

二、交际能力

酒店是一个人际交往大量集中发生的场所,每一个服务员每天都会与同事、上级、下属特别是大量的客人进行广泛的接触,并且会基于服务而与客人产生多样的互动关系,妥善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将会使客人感到被尊重、被看重、被优待。客人这一感受的获得将会为经营的持续兴旺和企业品牌的宣传、传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良好的交际能力则是服务员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基础。

三、观察能力

服务人员为客人提供的服务有三种,第一种是客人讲得非常明确的服务需求,只要有娴熟的服务技能,做好这一点一般来说是比较容易的。第二种是例行性的服务,即应当为客人提供的、不需客人提醒的服务。例如,客人到餐厅坐下准备就餐时,服务员就应当迅速给客人倒上茶、放好纸巾或毛巾;在前厅时,带着很多行李的客人一进门,服务员就要上前帮忙。第三种则是客人没有想到、没法想到或正在考虑的潜在服务需求。

能够善于把客人的这种潜在需求一眼看透,是服务员最值得肯定的服务本领。这就需要服务员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把这种潜在的需求变为及时的实在服务。而这种服务的提供是所有服务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第一种服务是被动性的,后两种服务则是主动性的,而潜在服务的提供更强调服务员的主动性。观察能力的实质就在于善于想客人之所想,在客人开口言明之前将服务及时、妥帖地送到。

四、记忆能力

在服务过程中,客人常常会向服务员提出一些如酒店服务项目、星级档次、服务设施、特色菜肴、烟酒茶、点心的价格或城市交通、旅游等方面的问题,服务员此时就要以自己平时从经验中得来的或有目的的积累成为客人的“活字典”、“指南针”,使客人能够即时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既是一种服务指向、引导,本身也是一种能够征得客人欣赏的服务。

服务员还会经常性地碰到客人所需要的实体性的延时服务。即客人会有一些托付服务员办理的事宜,或在餐饮时需要一些酒水茶点,在这些服务项目的提出到提供之间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差,这时就需要酒店服务员能牢牢地记住客人所需的服务,并在稍后的时间中准确地予以提供。如果发生客人所需的服务被迫延时或干脆因为被遗忘而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对酒店的形象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六、应变能力

服务中突发性事件是屡见不鲜的。在处理此类事件时,服务员应当秉承“客人永远是对的”宗旨,善于站在客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可以作适当的让步。特别是责任多在服务员一方的就更要敢于承认错误,给客人以即时的道歉和补偿。在一般情况下,客人的情绪就是服务员所提供的服务状况的一面镜子。当矛盾发生时,服务员应当首先考虑到的是错误是不是在自己一方。

七、营销能力

一名服务员除了要按照工作程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应当主动地向客人介绍其他各种服务项目,向客人推销。这既是充分挖掘服务空间利用潜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体现服务员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向客人提供服务的需要。

虽然酒店各服务部门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营销,但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一种外部营销,内部营销则需要各个岗位的服务员共同来做。只有全员都关心酒店的营销,处处感受一种市场意识,才能抓住每一个时机做好对客人的内部营销工作。这就要求服务员不能坐等客人的要求提供服务,而应当善于抓住机会向客人推销酒店的各种服务产品、服务设施,充分挖掘客人的消费潜力。为此,服务员应当对各项服务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并善于观察、分析客人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在客人感兴趣的情况下,使产品得到充分的知悉和销售。

酒店管理培训总结三

非常感谢酒店管理培训层给我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于5月x参加了由x市旅游局组织的《现代酒店营销管理与创新》的培训。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我感觉确实是受了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

一、学习内容概述:

此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为三个方面:酒店营销模式与策略、营销观念创新、追随客人的满意度。

1、酒店营销模式的四个阶段是通过酒店专业人士及所有酒店人慢慢通过实际运作而得到提升的:

第一阶段为4p的应用:即产品的组合、定价的组合、地点的组合、促销的组合,这个组合特点为:①具有可控性、②动态性、③具有整体性。

第二阶段为4c的应用:即:消费者、成本、便利、沟通;企业所有部门为服务于顾客利益而共同工作时,其结果就是整体营销,其意义就是强调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求他们成为统一的有机体,4c是强化以消费者要求为中心的营销组合。

第三阶段为4s的应用:即:满意、服务与微笑、速度、诚意,4s的营销战略强调从消费者要求出发,建立“消费者占有”的营销导向,定期对酒店产品、服务、品牌以及综合性消费者满意指数的测评与改进。

第四阶段为4pcs的有机结合应用:即以酒店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社会营销观念。4pcs的营销管理理念其核心是要在正确处理好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所以酒店管理要满足顾客,实现营销目标,不能孤立只是考虑某一因素和手段,必须从目标市场需求和营销环境特点出发,根据酒店管理培训特点,资源和优势综合应用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形成统一的配套的市场营销战略,使之发挥整体效益,争取最佳效果。

2、营销观念创新:它分为九个方面内容:4r营销法、品牌的分类、做大做高做精是一个选择市场的过程、对经营与酒店管理培训的再次认识、市场营销与销售、对主题酒店和主题产品的思考、建立客户平台和网络营销、会展经济你认知多少、酒店销售业务运营若干要素。酒店营销到此又上了一个台阶,强调顾客——人的因素,注重营销过程中对顾客的关怀,客户关系的维护,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必须以“以人为本”为原则,根据买方卖方市场双方特点和需求,不断调整、创造、策划出新的产品,实现最终目标。

3、追随客人的满意度:员工的责任、管理的责任、当你感觉到与高水准酒管理培训店有差距时你是否已经找到了容易出现的问题。

员工要热爱酒店,关爱客人,体现酒店宗旨,管理要注重细节,“量化”标准,贵在“坚持”,找到差距,体现自己的特色,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变”。

二、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浅谈本人几点想法:

1、以人为本包含员工和客人

客人对酒店管理培训的第一感觉绝对重要,这主要靠两个方面来体现:酒店特色及员工素质。作为酒店每位员工要把自己当作企业形象代表人,形象要得体、大方、端庄,每个岗位都要专业,有星级服务标准,要求热爱酒店、关爱客人、以客人为中心,使客人对酒店产生信誉、满意,酒店的规章制度需根据客人需求作相应调整,而不是要顾客来适应遵守酒店的制度,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小产品做大市场。

2、酒店五个重要营造

(1)产品营造要有“第一个开发出自己的新产品,又第一个淘汰自己的老产品“的经营观念。

(2)环境营造对消费环境不断创新,要有“天天有新意,月月有新招“的指导思想。

(3)市场营造“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把蛋糕观念变成面团观念,我们要主动征求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座谈、听取意见、沟通信息来和客户联络感情,借用顾客的言语为酒店做免费的宣传广告,为我们开拓更广阔的客户市场。

(4)口碑的营造“金奖银奖不如顾客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顾客的口碑”

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志不仅在于它的知名度有多高,更在于顾客对酒店的美誉度有多高,和对客户企业忠诚度的培育,所以我们必须为此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必须始终保持将自己最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展现在顾客而前,给顾客意外的惊喜和物超所值的感受。

(5)品牌营造品牌是酒店发展的催化剂和无形的资产,是生存之本,我们要有人品决定产品,产品决定店品“三品合一”经营理念,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抓起,建立科学的培训教育和引导机制,使每人意识到维护酒店品牌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人是酒店品牌内涵的一部分。

3、“经营要有主题产品要有特色”

周密细致做好市场调查、市场定位,我们是什么样的酒店,消费的群体以哪些为主,什么样的产品才能适合他们?锁定我们的客源市场,市场不能混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将酒店产品做成“异、特、新”,从酒店管理培训特色、员工的服装、商品的变化三个方面着手,酒店销售的理念为“餐饮是窗口,客房是摇钱树”所以我们可以从打造特色餐饮为突破口,带动酒店整体消费和人气,客房出租率靠全方位的整个酒店的运作来促动,客房的改造需加快步代,历经x年经营,我们客房的硬件设施确实需马上调整,做大做精是一个选择市场的过程,先从局部区域开始调整,新装修房间或包房价格在30%范围内缓慢提升,要给客人以选择余地,让他们能体现自我,市场营销需围绕客人需求转,先把客人引进来,以低价产品带动消费,多投入多产出,形成良性循环、争占市场占有份额,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酒店管理培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感受到了酒店的活力与魅力,认识到酒店营销的艺术、真正含义以及他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通过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酒店营销中,真正做到是总经理经营决策的顾问参谋,是酒店了解市场的信息中心,是酒店形象宣传的策划者、产品销售的实施者,让我们酒店的经济效益、品牌效益能再创新高。

酒店管理培训总结四

酒店在新的领导班子李总的带领下,全体动员,加强学习,开展了酒店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次学习,酒店各级人员提高了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使每个人都受益非浅,下面结合本岗位工作浅谈一下心得体会。

在酒店管理上,我们常说客人永远是对的,但实事并非如此,当有出入时,我们怎样把对让给客人,让得即不得罪客人,又维护酒店的利益。所以必须认定每个客人的要求、意见和抱怨都是对的,都是真实的,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不找籍口,真正把顾客的要求、意见和抱怨变成改进服务产品的突破口,把问题解决掉,记得11月份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质检问题,连续反应多次,筷子摆放不明显,客人找不到,每次服务上都填写整改措施并更换摆放位置,但还是出现客人投诉,有的督导级和员工认为是客人和质检部门有问题,甚至把整改单都扔到地上,但通过引用以客人永远是对的,换位思考,质检部门也是站到客人角度看问题,重新分析筷子问题,我们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了筷子问题。

在管理体会100条中多次提到怎样培训教育督导检查婆婆嘴等!无疑告诉我们培训教育不等于实践训练、培训教育只能告诉怎样做是对的、通过实践训练督导检查婆婆嘴告诉我们怎样把事情做对!也就是说培训教育只能改变观念, 通过实践训练督导检查婆婆嘴规范才能提高员工的能力!才能改变知到不等于做到的问题!

记得八月为了自助餐提档提价,领导为了发挥各个督导的特长,进行调岗!我有幸调到明档!直接面客的一线,在这个岗位不但要做好产品也要做好服务!更重要是为了自助餐提档提价,需对明档边经营边改造,我做为明档领班使我深深的感到任务的艰巨以及责任的重大!同时也包含了领导对我的认可、对我的信任、促使我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班时间研究菜品,下班时间配合施工人员安装蒸档·电源·大锅·铁板烧·天燃气管道等的改造!虽然连续二十多天·我憔悴很多消瘦很多·但看到提价后客人的满意度,领导笑容,我感到我没有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同时内心有自豪感和成就感!特别在员工食堂李总一句:‘贾子你瘦了’关爱话语更是让我感动!我感动的同时认定做为一名老员工一名督导级就应该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关键的部位,抓住关键的问题!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所应具备“:扎实、落实、老实的工作作风。也更是工作以完成为准,而不是以小时计算的工作态度。

篇2

(一)内容广泛、实施复杂

酒店内部门众多、岗位繁多,不同的工种对员工的要求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部门、同一岗位也有层次之分,不同层次的员工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很大差别,这就势必导致酒店的培训课程内容十分广泛,不但有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的类型之分,更涵盖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不同的学科范畴。酒店培训课程的这一特点要求酒店在制定培训课程计划时统筹兼顾,坚持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的结合,因人、因时的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二)方式灵活、形式多样

酒店培训的对象层次复杂、类型多样,既有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一线的服务人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个人素质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类型的员工也由于所在工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培训要求。另外,由于酒店是全天候营业的特殊企业,员工轮班、加班等情况普遍存在,要在保证酒店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实施员工培训课程计划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酒店的员工培训课程必须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坚持多学科、多层次的原则,实现培训方式的灵活化和培训形式的多样化,进而实现预期的培训目的。

二、酒店员工培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缺失

作为酒店制定培训课程计划的依据,培训需求的有效分析能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很多酒店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是否开展培训以及开展什么样的培训等并不是通过对受训员工的调查和征求意见结果来决定,而是由管理者主观意志而定。在忽视员工作为培训主体的同时,导致培训内容与需求不符,降低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员工参训的积极性。

(二)培训课程计划制定和实施不力

制定合理的培训课程计划并加以实施,是影响酒店培训效果的直接因素。当前,酒店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培训计划与实施的执行力度不够,缺乏将计划落到实处的魄力。其次是培训的内容和员工的需求相脱节,重常规培训而忽视个性化培训,重基础培训而忽视员工潜能开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培训计划的实施带来了难度。第三,培训方法陈旧而单一,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员工年轻化所带来的对新的培训方法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培训效果打折。

(三)培训效果评估有待深入

很多酒店的员工培训工作以培训计划的实施为终结,后续对培训所带来的员工态度、行为、技能的变化缺乏相应的跟踪和测量,满足于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培训评估在整个培训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但阻碍了参训员工知识、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和修正。

(四)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酒店培训制度尚不够健全,尤其是与培训挂钩的激励制度、奖惩制度、考核评估制度没有及时跟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酒店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在已有的培训制度中缺乏科学论证,没有考虑到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员工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现有培训制度的落实增加了难度。

三、提升酒店员工培训课程绩效的对策

(一)开展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对酒店员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科学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能够帮助酒店明确培训的目标,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酒店应借助多种方法对企业及其员工从技能、知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决定是否开展培训和培训的具体内容。在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分析的重点。对于星级酒店来说,通常可以从组织、工作和人员三方面进行。通过对酒店的经营、管理、环境等因素的分析,从组织的角度明晰酒店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决定是否开展培训以及开展什么样的培训;就工作的角度而言,可以依据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确定培训的内容和重点,使培训内容和工作实际相契合;人员分析的重点是员工个人能力、现有的技能水平等,评估员工的素质与其所在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从而便于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提升培训效果。

(二)制定并实施系统的培训课程计划

制定、实施培训课程计划是酒店员工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了酒店员工培训目标能否实现、培训效果是否理想。因此,酒店在制定和实施培训课程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酒店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结合现有的各种培训资源条件,扎实而有效地将这一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培训的软硬件。

基于培训对酒店的重要意义,酒店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在保证培训经费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改善酒店培训的硬件和软件。在硬件方面,及时更新落后的培训设施和设备,提升培训场所环境;在软件方面,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不光要保证培训经费数量,更要关注经费投入的深度,着力于岗前培训、文化培训、管理素质培训、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训等,多为员工提供脱产进修、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

2.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内容。

一方面,要扎实做好酒店常规内容的培训。如基本的技能技巧培训、外语运用能力培训、对客服务礼仪培训等,保证员工提供合格的服务,满足岗位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握现代酒店业发展的趋势对培训内容提出的新要求,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内容,逐渐将培训的重点由原来的业务培训向员工素质方向转变。在重视员工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员工素质拓展、潜能挖掘、职业生涯规划,尤其要注重员工管理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素质的培训,引导员工将个人的职业规划和酒店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实现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3.选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方法。

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半脱产培训和脱产培训等是目前多数酒店采用的培训方式。各个酒店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半脱产培训和脱产培训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应给予员工更多的脱产培训机会。同时要特别重视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切实实现员工“一专多能”,以应对酒店员工高流失率的现状。在培训方法上,可以将传统的视听法、讲授法、示范法等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加大网络培训力度,在提升学员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培训方法的多样化。

(三)加大培训绩效评估力度

培训的效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参训员工的服务行为上,并进一步影响到酒店服务质量的高低,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纠正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是酒店员工培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首先要采用灵活而合理的评估方法。酒店应根据培训计划中明确的培训目标来确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当前,尤其要注意避免在评估中普遍存在的重视反应层和学习层两个层面,忽视对员工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一方面,要关注参训学员对培训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更要关注所学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迁移程度。迁移程度受到诸如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师技巧、员工个人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酒店方面应采取系列措施,从培训课程计划制定、组织氛围营造、强化绩效管理等方面提高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干预程度,切实提升酒店培训绩效,提高酒店经营效益。

(四)建立规范的培训配套制度

篇3

姓名: 分数: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员工在上班时()( )双肩平齐,舒展。

2、女士头发前不着眼,()。

3、两个“消毒“指( )( )。

4、“一干净”指( ).

5、员工的( )洁白的。( )员工在上班时( )正常( )。

6、员工在上班时站姿是()。

7、客人走后,立即检查()( )和( )是否有遗留物。

8、客人离馆时要按来的时候一样( )。

9、女士入座时()平后,( )()或者( )。

10、员工的牙齿应是( )()无异味;员工在上班时不能吃( )的食物。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女员工面容化妆的总的原则是:

A化妆上岗,淡妆上岗B 浓妆淡抹 C 素面上岗 D 根据个人确定

2、热情服务的四到是哪些?

A、微笑到,敬语到,茶水到,香巾到

B、微笑到,敬语到,主动到,欢送到

C、敬语到,茶水到,主动到,欢送到

D、茶水到,主动到,微笑到,敬语到

2、下列站姿正确的是:

A、东倒西歪B、耸肩勾背文库 C、双手抱于脑后  D 、V字步

3、下列客房整理程序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先干后湿,先卧室后卫生间 。

B、先上后下 ,先里后外, 先湿后干,先卫生间后卧室

C、先下后上 ,先里后外, 先湿后干,先卫生间后卧室

4、客房卫生的七无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A、有六害,无较少积尘,可有较少杂物,无任何味道,无网线,无污渍,无垃圾

B、无六害,无积尘,无遗留物,无异味,无蜘蛛网,无水果皮,无垃圾

C、无六害,无积尘,无杂物,无异味,无蜘蛛网,无污渍,无卫生死角

5、客房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那几点?

A、劳动管理B、质量管理

C、物质用品管理、安全管理D、以上选项都是

6、客房服务员需要做的三轻有哪些?

A、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B、走路轻、说话轻、动作轻

C、说话轻、动作轻、脚步轻

7、客人所需要的的是什么?

A、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B、热情耐心、细心周到

C、文明礼貌

D、以上选项都是

8、快捷的服务效率是什么?

A、客人的时间B、服务质量C、我们为客人服务的时间

9、我们的服务有什么组成?

A、硬件 B、软件C、餐饮 D、安全E、 以上选项都是

10、员工的鞋子需要什么样?

A、必须光亮而且是黑色 B、白色C、球鞋 D、高跟鞋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接待客人的四个环节是哪些?

2、四个了解是哪些?

篇4

“四位”指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个主体。人才培养“主办方”为政府,“承办方”是学校,企业为“协办方”,而对象则是学生,四个主体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1.1政府保障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企业缺乏积极性。这就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强政策倾斜和扶持,通过立法、政府补贴、免税、减税等形式,积极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搭建平台。

1.2学校主导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承办方”应为学校,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起主导作用。高职旅游院校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探索与本校、本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尽量为企业提供方便,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1.3企业协作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对企业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校按照行业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使学校朝着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办学;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工学结合政策,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自觉担负起共同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为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条件、氛围和环境,增加工学结合岗位,配强配足兼职教师,服务和回报社会。

1.4学生参与

将学生作为工学结合的主体来定位具有积极意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其需求和积极性是工学结合能否取得实效的基本动力和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将学生视为工学结合主体之一,所有活动才能更好地展开,满足学生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提高技艺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四位一体、八举齐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相结合的一种“高层次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个主体。其中,企业与学校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企业与学生是一种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教育和管理。工学结合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该模式的推进必须使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四方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和动力,并达到高度统一,形成合力,实现“多赢”。

2“八举齐抓”

2.1革新教育理念

变革传统教育模式,首先要革新教育理念。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实践、重技能。一项对14家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星级酒店“选人用人时最看中的素质”专项调研结果表明,专业服务技能并非企业在选人用人时的首要因素。专业服务技能在九个因素中仅排第八位,企业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只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便可,而更纯熟的技能可在实际操作岗位中不断改善,学生应重视职业道德与礼仪方面的提升,培养综合能力。

2.2改革办学模式

传统的学校自主办学的模式已难以适应酒店专业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1)推行订单式教育。订单式教育是指高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实习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合作,在学院和企业两个教学场所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实习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了人力资源质量,并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解决了学校招生和就业的压力,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有了实习和就业的保证,学习目的明确,同时企业也会提供各种奖学金、助学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联办二级学院。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密切合作,联办二级学院。依靠企业的力量建立各类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外运国际物流学院,由企业投资100万元设立奖助学基金、建设专业实验室;与香港蒙妮坦国际集团合作,建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蒙妮坦学院。

(3)成立校企合作专门机构。加拿大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国内旅游高职院校借鉴。加拿大的高校大多设有合作教育部,主要负责校企合作教育的宏观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各院(系)教师负责。学校的校企合作教育专门机构为实施合作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4)共建实验实训中心。学校提供场地,与各类企业共同建设实验实训中心。企业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员工,既可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又能解决师资缺乏的难题;学校则可以充分解决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实现双赢互利的目标。学校还可以邀请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投资建设实训酒店,学生充当服务员,专业教师参与经营管理,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2.3整合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四大体系,课程设置死板,与实践和行业需求脱节。酒店专业很多课程有着共通性,酒店行业需要的也不是诸如客房、餐饮、前厅等一个部门的专才,而是熟谙酒店各部门操作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实行模块式教学。其中有些专业课程可采用项目化模块教学,如将饭店前厅运作实务、客房运作实务和餐饮运作实务三门课优化整合,采用模块教学,三门课的基础服务部分称为酒店业务,管理部分称为酒店运营管理,分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模块。模块教学使学生能对这些专业课有一个宏观系统的了解,同时和后面的实践实习环节相结合,酒店业务课在第二学期开设,第三学期去酒店基础岗位顶岗实习;酒店管理课在第五学期开设,第六学期去管理岗位见习。

2.4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侧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重视不够,在英语口语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更加匮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重点应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礼仪、职业意识、行为习惯等的培养;二是职业认同感、自豪感的宣贯;三是语文、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工具性机能的应用;四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营销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五是酒店前厅、餐饮、客房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熟练。

2.5改进教学方法

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型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型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增强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讲解和参与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与职业素质;创新作业形式,通过“小组项目作业”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完成大型作业,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如大学生营养食谱设计、菜单设计、美食节策划;某酒店客源市场调查、服务案例编写等。改革考试方法,减少背诵性的试题,把实践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逐步与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可采用笔试、口试、模拟、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实习考核等方法,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

2.6深化实践教学

目前,绝大多数旅游高职院校采用的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采用“2+1”或“2.5+0.5”的模式,即两年校内学习、一年企业实习或两年半校内学习、半年企业实习。两种实践教学模式都有其缺限,前者由于酒店出于成本考虑,一年实习期基本都在一个部门一个岗位,很难实现轮岗,学生普遍感到实习期漫长,工作单调且辛苦,导致实习结束后多数学生选择跳槽甚至脱离酒店行业,造成人才流失;且两年的学习期内专业课势必安排在不同的学期,至实习时学生已忘记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后种模式实习期仅有半年,学生才刚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便草草结束,收获甚微,且同样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校内实训、短期见习、基层岗位顶岗实习、管理岗位见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采用”1+0.5+1+0.5”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先学习一年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三学期去酒店基层岗位顶岗实习,第四、五学期再回校进行管理方面的学习,最后一学期去酒店基层管理岗位见习。

2.7优化师资结构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不足,可以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专、兼职教师梯队的方法优化师资结构。“走出去”指的是现有专业教师要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请进来”指的是学校聘请企业有较高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管理人员和培训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2.8加强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衡量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学校可邀请企业参与到教学评估中来,共同为人才培养出谋划策。

3“四位一体、八举齐抓”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保障

3.1政府:完善外部政策环境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一个涉及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商务、劳动等多个政府部门的联系和协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政府部门应对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健全有利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教育政策,加强政策倾斜和扶持,完善外部政策环境,积极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搭建平台。

3.2学校: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

通常改革的阻力并非来自外部环境,而是来自内部。“四位一体、八举齐抓”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施,必须依靠学校自身的努力。高职旅游院校应充分认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改革和创新真正落到实处。

3.3企业: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先进的管理将是中国旅游业、酒店业提高竞争力的唯一手段,饭店企业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改变用人机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之一,加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力度。

篇5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和教材的选用不够严谨

从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选用来看,课程的种类繁杂,很多课程的开设,不是取决于能力的需要,而是取决于现有教材的状况。再加上所选定的教材只是介绍的课程泛泛的东西,很难讲深讲透,所以既符合自己院校要求,又符合行业地域要求的专业书籍很难找到。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框架体系不统一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由于受到教师和教材的限制,很难达到很高的职业水准。每个学校都关起门来自己搞教学计划、自己设计课程、自己指定考核标准,看似都取得了相当的专业开发的成果,实际上学生走出校园以后用人单位的反应是: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的直接反馈是:所学与行业严重脱节。酒店管理专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

(三)教师是制约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现阶段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实际从业经验缺乏,事业心较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这样的模式,很少教师参加过相应的专业实习,即便是有也是基层实习,而未介入到管理层面,让他们来教给学生酒店管理方面的内容也只能是流于表面,不能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出来。另一方面,从事酒店管理的人才学历普遍偏低,许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酒店管理人才,由于学历因素的制约,很难有机会到高职院校任教。

(四)偏重学历教育,忽视岗位技能培养,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查等方面依然沿袭传统本科院校的做法,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同时也很少有教师自己编写相关的内容,一是由于他们自身水平所限;二是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大部分精力花费在一个杜撰的项目和内容上。另外就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还有待提高和进一步丰富。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设想

基于这样的现状,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得不改,怎样改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人才能够与社会接轨呢?

(一)优化课程,实行“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的课程设置结构新模式

“宽基础”是指着眼于未来,让学生在从事相关工作时有较宽的知识面。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条件我们得在保证专业课的基础上拓宽他的知识面。当然酒店专业的专业课及技能课在开设之前要充分进行社会调研,并按照酒店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来开设;“活模块”是指适应职业群的需要而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以专业技能为主,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所以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时,可以采取模块的形式,根据学生及酒店未来发展趋势来自由选择,可以变换;“多方向”课程设计及开设要考虑学生兴趣所在,根据其兴趣在大一将学生所要学习的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开设完毕,后两年就要根据学生兴趣不同来选择不同方向的课程来学习;“人本位”是指课程的开设要以完善学生的个体人格为导向。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高职院校的课程就得有自己的校本教材。

(二)做好专业剖析,编制教学计划

由于现阶段出现了专业人才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基于此种原因我们在编写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定得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剖析酒店专业人才所需的基本能力,并将实现该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罗列出来,再根据“宽基础”的课程设置要求编写合理的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体系。

(三)加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培训,提高该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水平差、专业技能不高,所以各院校需要加强该专业教师的培训。同时高职院校应通过有效途径,把教师输送到一流的酒店实地兼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对行业的认知、解决学生的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而且我们高职院校还应该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若有可能尽量招聘既有学历又具有本行业的工作经验的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

(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

酒店管理专业操作性较强,必须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以实训、现场教学的形式加以演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实行学生自评、小组考评和教师评价三方相结合的考评体制。

(五)加强与跨国连锁酒店集团的合作,保高质量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6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养成教育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心态不稳定等现象,这与高职教育忽视职业养成训练密切相关。

一、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及作用

1.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

“养成训练”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还指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修养,即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行为。职业养成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并将良好的职业习惯融入其思想中,最终形成无意识的本能反应。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训练是指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场合,长期坚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便其今后在就业时一方面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2.职业养成训练的作用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技能等诸多方面。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而职业习惯、职业技能可以说是一个人涵养的外在的表象形式。

养成训练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二有利于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养成训练体系的构建

职业养成训练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单靠一两门课或某几项实践环节可以造就的。它需要贯穿高职酒店管理学习的全过程,需要一个系统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进行培养。

通过“三段式交互成长型”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即以酒店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学校“理论与实训教学”和基地“实践与熏陶”相结合,构建“学校一基地一学校”的人才培养路径。(见图1)

第一阶段是第1—3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职业理论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礼仪习惯、团队意识以及责任心和爱心。通过到企业的参观和专业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爱岗敬业的理念。第二阶段是第4—5学期,主要以基地实习指导教师训导为主,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训导为辅。学生通过到基地的实习锻炼,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下,在实习指导教师的训导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

第三阶段是第6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完成基地的实习回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职业素养训练的方法和形式

1.职业氛围的营造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职业素养的训练需要一定的职业氛围和塑造职业形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校后在上课时必须着酒店行业制服,同时专业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按照酒店行业的要求着制服,通过塑造职业形象感受职业氛围。

新生入学即接受职业礼仪的训练,并通过贯穿三年礼仪训导师的跟踪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营造微笑、友好、友善的学习环境,感受良好的职业氛围。通过职业礼仪的训练,培养学生化淡妆、盘发、站立、行走等符合酒店职业标准仪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酒店从业者的气质和修养。

2.建设仿真实训教学环境

建设酒店行业展览室,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配备电子资料,让学生点击资料系统就可查询当今最著名的酒店企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感受酒店工作氛围的同时,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通过紧密型合作基地的参与将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仿真的实训基地,按照高星级酒店的要求建设标准客房、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前厅,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在较好的职业环境下开展职业规范、职业习惯的训练。

3.开展情境和任务驱动型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讲课时开展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养。

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个体和书面作业形式。积极开展团队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同时积极拓展课外或户外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沟通交际的能力。超级秘书网

4.引导和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

按照当今高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酒店管理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独特管理模式。采取教室管理前厅化、宿舍管理客房化的“两化模式”营造职业氛围,提升学生生活品位。运用酒店的管理理念管理班级,开展班级活动和开展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5.建设隐性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建立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和大型的节事活动等隐性课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

组织优秀实习生实习报告会、毕业生返校座谈、行业专家的讲座以及组织学生参观高星级酒店等方式开展职业素养的培养。

6.学校、企业、家长三方参与训导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培训;管理体系;现状分析;策略探究

电力企业的职工是否具备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的高低对企业能否实现持续性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逐步提升电力企业职工安全意识。但电力企业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从而制约了电力企业提升安全培训和管理方面的能力,电力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以及管理工作,并在安全培训实践中建立有效培训和管理体系,促使电力企业职工提升安全意识,最终保障电力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稳定的发展目标。

1电力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工作现状

企业中培训和管理工作属于人力资源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就电力企业角度分析,安全培训则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开展安全培训的活动、加强安全培训中教材选择与方向指导,但目前的安全工作却出现不容乐观的现状,集中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1.1安全培训方面缺乏专业指导者

由于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安全问题日益重要,在加强安全培训方面却出现了专业指导者较为缺乏的情况。许多电力企业在培训方面缺乏专业指导,一方面是之前不重视对电力安全培训师的培养,从而导致了现在在安全培训方面缺乏指导者;另一方面是在安全知识培训的教材择用方面,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这就使得安全知识培训工作中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此外,电力企业在开展培训活动时,较少外聘培训师,一般情况下是临时安排公司职工兼任[1],他们缺乏培训的经验与技能,再加上培训教材没有进行科学编写,有的是临时在网上下载,不仅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职工也没有有效掌握安全知识。

1.2安全培训方式缺乏多样化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采用课堂式,把电力中的安全理论知识模仿课堂形式传授给职工,这种方式较为枯燥,而且职工难以记住所有的安全知识,因此,在这种形式下,电力企业开展安全培训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第二种形式是把安全知识通过PPT形式进行简化处理,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梳理安全知识结构,然后组织一定的考核,职工为了顺利通过考核,而采取“突击”式学习,尽管通过了安全知识考核,但是职工并没有真正掌握安全知识,这也没有真正实现电力企业进行安全培训的目的,同时也使培训工作变成了“走过场”。

1.3安全知识培训没有健全的体系

电力企业在进行安全培训工作中,由于没有十分健全与成熟的体系,使得企业职工参与安全知识培训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因为电力企业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在其他方面,如加快拓展服务范围、架设户外输电工程等,所以在安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出现了不完善的现象,从而导致了电力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过程中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2电力企业在安全培训与管理中工作的策略

2.1电力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把安全培训提上工作日程,并通过签发专门的安全培训指导文件促进企业中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精心设计以及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活动,坚决执行管理者在安全方面所做出的指导。其次,电力企业中的管理者还需要积极地构建安全培训与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促进安全培训工作能够在制度、体系中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电力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升安全培训的效率[3]。最后,电力企业需要加快培养专业的安全培训者,从目前的电力企业中从事安全培训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对那些兼任培训工作的职工,要逐步提升他们的培训能力,如通过选派他们参与培训技能方面的知识学习,然后把自身所学技能用于职工的安全培训中,进而提升电力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能力,保障电力企业能够在安全中生产与发展。

2.2电力企业需要开发培训资源

第一,电力企业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较多,因此,企业在进行安全培训时,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岗位而开发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培训资源,从而能有效地提升职工处理以及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职工,在安全培训时需要把重点放在户外安全问题常发生的方面,主要有:极端天气下带来的安全危害、维修户外输电设备等。通过安全知识培训,提升电力企业职工在工作中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开发电力企业中安全培训内容,这就需要从事培训工作的职工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收集企业合不同工作岗位中所出现或者是潜在的安全问题,然后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形成适合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管理的内容,并能够对职工带来有效指导。第三,电力企业可以组织工作人员编写安全知识的教材[4]。一方面便于企业职工能够随时阅读,进而掌握安全知识;另一方面促进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通过电力企业加强建设,形成如图1所示的安全培训和管理模式。

2.3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电力企业可以结合职工工作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从而保障职工能够积极参与培训,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因此,电力企业根据职工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时间以及内容,可以尽快帮助企业职工迅速掌握安全知识,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见表1)。

3结语

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中,电力企业在经营方面逐步进入更大更宽广的领域,这对电力企业的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吴裕寿 唐凌佳 许文宣 单位:国网福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一)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目前电力建设中引进了很多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所以技术的革命正在席卷而来,尤其是普遍应用的数字化电力建设中,需要员工在技能水平与电动数字化应用水平中均提高能力,适应新发展,但目前的员工技能与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的员工考核机制为量化考核方式,与薪酬挂钩,该方式无法全面考核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水平,缺乏对技能型人才的激励机制,影响员工在学习与工作中技能水平的提升,极大的降低了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三)岗位分散导致培训效果打折

电力企业的特点是区域跨度大,面广点多、人员分散,难以进行集中培训,如果仅依靠简单的岗位培训较难达到培训目的,员工操作技能水平差异较明显。

(四)新员工多,人员流动率高,培训任务较重

随着电力企业的扩张,为了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接收了大批转调岗人员、转业军人以及非专业性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些员工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水平不够,缺乏业务经验等问题,另外,临时承包公司的员工更是有文化水平较低,人员流动率太大的缺点,这种情况使培训工作任务加重。

二、适用于电力企业的员工的培训管理模式

(一)健全员工培训制度的重要性

培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员工要想适应这种快速的变化,只有培训可以实现。所以要健全培训制度,企业不仅可以在技术上提高员工的水平,还可根据企业的战略与发展,在培训中制定发展基调,做好有渗透性的思想意识培训,以保持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地位,占据人才主动权,将被动的人员选聘不足问题通过自身培训变为主动出击。这种类型的培养人才更易于公司管理、成本低,同时对公司有极大地忠诚度,是未来企业的最优人才。

(二)培训的计划管理

培训计划的设计、制定是企业发展方向的缩影,要在培训计划方面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去完善与管理。员工方面,要广泛收集与参考各个基层级别与部分的意见与建议,可以以问卷的形式将数据与信息汇总起来;人事部门要针对这些问卷与反馈意见加以分析整理,统计出员工倾向与需求,结合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观,将培训计划制定出蓝本,供企业管理层查核与补充;最终形成培训的计划终稿,对培训计划的细节加以实施、完善、将所需配套落实。

(三)培训的实施管理

培训的实施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培训成果转化的过程。所以要重视培训的实施,很多电力企业,因为受历史传统影响较大,培训只是种形式主义的走过场,这样的培训是没有意义的。要珍惜员工的劳动与付出,重视员工情感归属的培养,以培训的形式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传承推进。

所以,推进培训实施是重中之重,需要各个机构与部门的全力配合,既在宣传中让员工有接受培训的意识,更应该让员工养成一种培训习惯,即获取知识与能力的习惯,这才是培训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中结果导向的最佳体现。

三、电力企业培训的创新模式研究

(一)员工培训理念创新

首先,应该改变以往的授课式培训理念,知识以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员工,这种形式无法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要改变这种状态,应该将学习的目的从被动变为主动,设计一些行动有趣的课程才能吸引员工主动出击,自主学习。

其次,应该在培训逻辑上改变以往的理念,如,电力企业由于历史原因通常培训基调都很严肃,培训的方式也倾向于说教的方式,大部分是上级给下级做讲解等。但目前的科技发展速度飞快,有些知识与技术可能年轻一代接受得更快,适应得更好,尤其是在大数据平台中的应用,数控中的应用等,所以,培训理念要改变传统的上下级关系。将课程设置设计为“同师”模式,即,某一员工在哪项技能中非常突出,可以由他传授经验,制作培训材料,甚至主导培训课程。这种理念一旦形成,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求知意识,深入探寻意识,对拔高技术生产力贡献很大。

最后,应该改变以往书本式的培训方式,也改变报告式的培训方式,在课堂设计上,应该打破原有的“上传下达”式培训体制,将培训方式的选择权交予员工,由员工来根据需求与喜好决定哪些课程是有益的,哪些培训者是吸引人的等等,在培训上形成一种良性有效的循环,既让员工喜欢,又达到目的。

(二)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

在为员工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应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课堂讲解与实操相结合、实操与模拟相结合的互动培训方式。目前较受欢迎的新型培训方式有:

演练式:合理利用基地的设备、装置、流程与功能模块,针对电企开发适宜的实操教学培训方式;远程式:合理利用数字化平台站控系统、网络平台等开展“远程式”培训方式,不限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培训形式非常适合电力企业的地广特点;互动式:利用3D MAX动画系统制作课件,模拟仿真实操,开展讲学分步、练评一体的培训方式;情景再现:利用故事模拟的特效系统,展开现场情景的仿真效果,如案例分析模块等。

以上几种培训形式既生动又直观,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深入强化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问题解决与分析的能力,让员工在娱乐性、放松性、互动性的环境下主动学习,接受培训。这种多元化的培训方式除了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专业水平,也丰富了电力员工生活单调枯燥的困境,是非常好的管理模式。

(三)员工培训考核的创新

激励机制是一种新型的员工培训考核机制,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可以将员工的能力水平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以此方式促进员工主动学习与吸纳新知识的意识,推动员工对自身技能的提升。

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可以如下设计:分岗位实行每半年的测试,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主观能动性、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并且实行全员360度评估体系,即将工作中有接触的领导与员工都纳入评价范围,针对各个方面给员工打分,之后汇总综合成绩,根据均分结果来制定工资系数以及薪酬奖励等。

这种考核方式完全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既避免了领导的“一言定论”,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个全面完善的考核结果,真实的反映了员工培训后的效果。鉴于此,员工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培训中去,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争取在考核中达到高档位。

篇9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

Abstract: Construction safety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nd property safet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So security problems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careful analysis, to study and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s of safety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site to curb the occurrence of serious accidents, greatly reduce casualties and deaths, to improve 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

一、深刻理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仍延续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但是,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为此,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国家在进行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同时,企业自身也要积极完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明确到人,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贯穿到施工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体系的建立,把各职能人员、经理等人联系在一起,使管理人员增强管理意识,真正为安全生产负责,使员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施工现场要重视防止六大伤亡事故的发生,项目部必须配备专门安全员,作好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的安全检查监控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检验,确保万无一失。全面的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提高我国管理水平,保证工程的零伤亡,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坚持“三级”安全培训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基础

“三级”培训就是公司、项目部和施工班组的培训。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这三级培训才能使那些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的进场施工人员,了解或熟悉“入场须知”、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等,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这“三级”培训应强制执行,否则不能进场施工作业。目前很多单位特别是个体小型承包队,很不情愿地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一怕耽误施工(作业)时间,二还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常以各种借口和理由推托,得过且过。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强调必须采取强制措施落实“三级”教育,建筑企业有“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境培训”的规定,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施工现场都应这样做,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为目的,这也是安全工作的基础。

四、加大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培训和培养,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采取了各种措施和办法培训安全管理人员,使之队伍不断壮大,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建筑市场的需要。就是这部分经过培训的人员,多数也是只有理论缺少现场实际管理经验,所以对这部分人的培养势在必行。建议采取传帮带或师傅带徒弟的做法,也可采取内部培训的做法,有理论指导也有现场实际经验介绍,这样只要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一般为2-3年时间)就会成长一批较合格的安全管理队伍。再就是采取层级管理机制,既由业主、监理、总包和施工单位共同管理,以弥补其薄弱的部分,这样也就大大缓解了单位安全管理队伍不足的状况,同时还能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

五、完善奖惩机制,激发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在各级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各层次人员安全工作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表彰和奖励,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依据各级编制的《安全管理奖惩办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实施。例如:完成一个施工阶段、实现一个节点或会战结束,也可以按安全人工时进行。费用从安全措施费中支出,总之这个机制一定要建立并实施。

六、扩大安全监督队伍,加强对监督队伍培训

在现有的监督体制下,对安监站的人员进行扩充,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每个监督人员监督工程不可以超过3个,以提高其办事效率。对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再教育,不断灌输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同时通过对安全监管人员的增加和素质的提高,让监督人员定期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也可以改变施工现场,安全教育不进行或很少进行的现象。

七、加强管理方式创新

转变观念,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一是要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多的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管理客体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大都集中在乡镇、私营企业。为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和外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八、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每个单位、每个从业人员对此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单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其他相关单位和我们施工安全监督部门都须予以高度重视。从施工安全监督的角度讲,政府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已从以往的现场监督为主转向行为监督为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尽职尽责,群防群治,施工生产事故一定会得到有效预防,使我国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何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浅议[J].科技资讯,2007(12)

篇10

一、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校—系—专业”的文化建设,以理念指导行为。利用校、系和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具体的建设理念,创设主题性的文化氛围。具体来讲,酒店管理专业可以设计自己的“口号”和识别要素,办自己专业的报纸,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策划组织多项专业相关的文化活动,提高展示性和可参与性,但鉴于学生的盲目性,这些活动的组织最好有专业老师引导方向,但也仅限于主题的确定和活动的指导,绝不能全程教导,使学生又回归到被动学的状态。

2.与行业、政府、协会等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协同构建高价值的课程体系。首先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老师要研究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生源特点,以工学结合作为指导思路,提炼出服务与管理职位群中的典型岗位和典型工作,研究其所需的典型能力、典型素质、典型知识、典型意识,再提出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拟解决的对策,然后有准备地主动和行业从业人员探讨、确认,调整和完善,建设高价值的课程资源,从而实现“让学生先认识酒店、认识行业,确定职业目标,再积累技术到提升管理能力,从生手到高手,逐次提升”这一目标。

3.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工学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和平台。校企合作肯定有必要,但要以校企合作的动机为出发点来评价合作的有效性。酒店用学生的动机是希望得到廉价好用的员工,学校的动机是想利用酒店的营业场所和情境来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双方可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达成共识。酒店要做到主动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做好培训和指导工作,而学校一定要有专业老师跟进,不仅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安全,更要关注在酒店这一教学情境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政府和协会也可给予一定的关注,如作为第三方的资格评定与认证等来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4.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应是专兼职共存,学历、职称呈梯队层次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师为主,兼职老师为辅,结队共促教学质量。教师应有爱心,有明确的教育意识,有扎实而清晰的专业知识结构,有适应酒店行业的专业能力。在师资建设中,老师要主动自我完善,领导应立足于专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而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校需建立教师到行业挂职,与行业从业人员结队的机制。

5.构建系统的教学模式。系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在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课程体系的建设要考虑到课程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考虑早训、教学训、业余训、企业训多个环节。早训在教室外训练仪态和语言能力,教学训在课堂训练专业能力,业余训在校园活动中训练综合素质,企业训在酒店训练综合能力。特别是企业训,学生要在大一寒暑假自找实习单位入行训,大二认识学习当地酒店群,大三企业顶岗训,逐步提升专业认知和专业能力。

二、建互动型教学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篇11

[关键词]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酒店这一行业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也有着较多的国际连锁酒店在中国开设了分支机构,就比如说重庆的艾美酒店、希尔顿酒店等。也正是因为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酒店教育这一专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酒店专业国际化发展这一需求,酒店教育过程中也需要设计出国际化的人才培训模式。

1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1.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就酒店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对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以及范围都是概略性地进行说明,很少会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详细的定义,还有些则是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目标定得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今后毕业之后就很难适应从酒店基层做起。而上述所提到的问题都表现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起到国际化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最终学生就业效率也就较低。[1]

1.2没有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就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没有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内容,而其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国际型酒店岗位标准不相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地对学生进行双语授课,或者是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对学生进行培训以及教学,认为这种教学课程体系就是国际化,没有真正将国际化实质内容渗透到人才培养以及课程体系构建中,也就很难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1.3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就目前酒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育情况来看,课程设置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职业素质偏低等现象,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想等方面还是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最终也就和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

1.4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存在问题

就目前酒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育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中文教学为主,就算是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师英文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回答的比例较低,不足课堂教学时间的50%,这样,不利于所引进的先进教学内容和理念的传达以及课后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此外,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之前较为被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课堂讲解为主,重理论、轻技能这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会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和国际型酒店实际工作过程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进步。[2]

2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

2.1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在目标确定过程中,可以借鉴他国实践经验来确定培养目标,比如,美国的“康奈尔模式”、瑞士的“洛桑模式”,就是真正地将产教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还要求学生对国际化要求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来培养学生酒店岗位服务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在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以将国际化理念和跨文化体验、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内容作为培养目标,以此来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国际性。

2.2构建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构建出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推行“课证融合”的双证制度,让学生在学习完酒店服务管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融入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能掌握职业证书考试的相关内容。其次,在课程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还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际以及人类文化课程,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酒店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增设人文与社会科学、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体系,比如说跨文化交流、世界品牌酒店管理、中外民俗等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3加强校企联动,积极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该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之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动,通过这一方式来为学生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针对这一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国际化模块教学基础上开展工学交替,将之前传统的初中后五年一贯制“4+1”教学模式,变成“3.5+0.5+0.5+0.5”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当中,3.5年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其中的一个0.5年则是到国际品牌酒店来进行认知性实践,还有一个0.5年则是回到学校学习,最后一个0.5年则可以深入到国际品牌酒店来进行实习,通过这一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的培养,这样就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酒店国际化能力。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主题化、情境化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的“国际化酒店”,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营销能力以及国际型酒店管理的知识。[3]

2.4构建良好的师资队伍

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学校还需要加强对酒店专业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一方式来打造出一支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国际事业以及国际沟通能力的酒店师资队伍,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真正培养出酒店国际型人才。针对这一点,学校如果具备较为良好的资金条件,可以让教师直接到一些较为优秀的国外酒店进行学习以及培训,也可以从国外聘请一些专家来对学生进行酒店教育,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国际化酒店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学校酒店专业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

3结论

酒店专业在时展过程中也有着越来越高的作用,而目前时展环境下,酒店国际化人才才是这一领域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酒店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构建出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以此来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从而才能让学生成为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锡军.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2013,14(26):93-94.

篇1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站稳脚跟,必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作用及价值。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促进现代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电力企业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特点及问题,分析了进一步改进、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电力企业 人力资源 培训特点 管理措施

电力行业是一个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行业,安全责任较重,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设备精度较高,这些特殊的行业特点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人才是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及能力的重要措施,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应不断探索、创新出一条理想的员工培训道路,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特点及现状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究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知识以及资源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吸收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才可以确保企业得以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力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员工的培训,使员工了解、掌握电力行业的最新发展形势,了解岗位的实际需求,不断改进、完善技术及工作方法,才可以使电力企业和现代社会发展保持同步,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因此,当下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以往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一般缺乏系统的规划,都是一个节段性的项目,围绕某一个系统、某一个新项目、某方面新技能、某个新程序开发等工作开展,这些员工培训模式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无法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很多员工的工作经历、知识文化水平、知识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个人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工作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采用“一刀切”的培训方法,势必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会大大降低员工培训的效果。

2.培训内容、形式单一。目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都是采用常规的“灌输式”培训方法,老师教什么,员工学什么,老师说什么,员工听什么,这种枯燥的说教方式不仅会大大降低员工的学习兴趣,培训内容也很难和实际现场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培训过程中,很少会有员工会提出质疑,只是根据老师传授的内容以及培训考核的要求学习,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老师讲得累,员工听得更累,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员工培训流于形式,导致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3.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体系。电力企业决定人力资源培训对象,主要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安排指定的人员学习、受训,这样很容易使员工认为自己参加培训只是为了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并没有考虑到个人的自我需求。而且,大多数受训的生产骨干人员平时工作非常繁忙,无法离开岗位进行培训,因此企业会指派其他岗位或者并非该专业出身的人员进行培训。这样的话不仅会严重浪费培训资源,也会大大降低员工的培训积极性。正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导致很多员工无法正确认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态度都是敷衍了事,培训效果不理想。

二、进一步改进、完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管理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流程管理。第一,应准确定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明确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应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使员工被动培训向主动培训转化,并且高效整合不连贯、零碎的培训内容,实现人力资源培训的系统化管理。应将资源分散、分头组织的局面转变成集中统筹的管理模式,尽可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培训的有效价值。第二,应高度重视员工培训的流程管理,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的针对性、目的性。具体而言,首先应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角度分析,合理预测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同时应分析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考虑员工需要掌握哪些能力才可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其次,应从提高员工现有水平的角度分析,想要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还需要哪些技能。在明确培训需求分析后,应有计划、目的地制定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严格监督各项培训措施的实施,并且合理评估培训效果,从而确保人力资源培训的实效性。

2.积极创新人力资源培训模式。针对目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电力企业应尽可能丰富培训形式,积极努力探索新的培训思路,建立全新的培训模式,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开展多形式、多层面、多角度的培训活动。比如,“体验式”、“自助式”、“文化大讲堂”等方式,平时也应多组织一些比赛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或者也可以开展“全员拓展”的培训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到人力资源培训队伍中,使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度、归属感及凝聚力。

3.进一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安排的合理性、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中,应结合员工在工作中、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合理设置培训课程体系。比如,在案例解析时,培训师应多选择一些学员身边切实存在的问题,如新工具的使用、事故案例分析、设备更新及改造等。在讲解生产技能类的课程内容时,培训师不仅应该讲授生产技能的方法,同时应亲自示范标准的使用方法,并且让学员们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可以确保培训效果。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是检测、评估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培训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员工的态度、行为及观念比较抽象,很难准确观测,也很难评价,但是知识、技能是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比较容易进行评价、观测,因此电力企业应定期测试员工的技能水平。企业只有有机结合员工培训以及培训测试,并且将培训考核的结果和员工的收入以及职位晋升相结合,才可以使员工真正重视培训工作,转变对培训工作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力企业应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制定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建立合理的培训激励考核机制,确保人力资源培训的实效性,为电力企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综合型技术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员工培训;战略;项目管理;步骤;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54-02

1 引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已确立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由重视自然资源、资本的开发转向以人才资源开发为主、建立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发展轨道,人的要素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资源已经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

2 目前员工培训的过程管理及存在问题

对于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公司按照在年初制定出的全年培训计划分月实施。全年的培训计划一般来说是先由各部门按照本部门的需求确定本部门员工的培训计划(该计划多为技术上的突击培训),随后将该计划上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及汇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随后确定培训是否由内部培训师或聘请外部专家来进行。在培训过程中,主办培训部门要求参加培训人员必须在出席签到单上签字。培训结束后,主办培训部门会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最后主办培训部门会将签到单、考核结果等交人力资源部门保管备案。

以上员工培训的过程管理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培训计划整体性、目标性不强

培训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方针制定,会使得培训内容与以往内容重复,重点不突出,使得学员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使他们对很多学习过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员工的学习潜能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2.2 培训师授课效果不理想

培训聘请的内部培训师由于本职工作的繁忙,很容易造成备课准备不充分,对授课内容不能脱稿讲解,大部分或完全照着书本、备课笔记一字不漏的念下来,使学员听起来感到乏味。培训聘请的外部专家授课形式新颖、内容生动,使得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强,但由于外部专家对电力企业实际生产活动和企业文化不甚了解,所讲授的内容在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起来存在了一定的距离,并且由于公司培训经费的限制,聘请外部专家讲解不能做到系统性和完整性。以上两点都使得培训授课效果达不到预先的设想。

2.3 培训中语言表达及沟通方式不妥

在培训过程中,主办培训部门为使培训达到理想的效果,对学员说话的语气及态度的分寸把持不好,不顾所学内容学员是否能够接受,硬性要求对培训结束考试不及格者进行考核处理,打击了学员的积极性,甚至是自尊,使得学员对培训人员产生反感或对立情绪。

3 对员工培训的战略管理

员工培训管理要想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不断培养适合的人才,我们首先必须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去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使得员工完成由“社会人”向“企业人”的转变,“同化”企业价值观、灌输企业的行为规范,教导员工岗位工作技能最有效的方法。好的员工培训能提升企业的人力成本效率,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后员工与未培训员工比较,产量高10.8%,优等品率高6%,工具损耗率下降40%,净产值高9%。由此可见将企业员工培训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1 员工培训的启动管理

启动这是指项目获得授权,定义一个新项目或现有项目的一个新阶段,正式开始该项目或阶段的一组过程。

公司要通过立项这种方式,营造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更多地应注重内部的培养的观念。明确将员工培训摆上议事日程,分工专人,健全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训工作有的放矢,亦使各部门工作服从于全局,有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3.2 员工培训的计划管理

员工培训战略的实施及成功必须有完善的计划来予以保证。员工培训的计划管理是员工培训战略管理的具体落实和体现。在启动过程后项目即进入计划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要明确项目范围,优化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在培训计划管理中就应先明确七个方面的要素: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师、经费预算。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战略,人力资源部门亦必须在企业经营战略的框架下来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框架,与此相对应,各部门应在培训框架内来确定本部门的员工培训计划,并报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及汇总。如像海尔以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司,其员工培训就围绕如何提升产品质量、如何把品质作为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理念等方面来进行。

对于实现企业经营战略密切相关的部门及员工在培训计划的制定上就应进行重点安排。在培训计划的制定上既要满足于为实施公司整体战略服务,又要做到按培训对象进行分层管理。如将公司人员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对于决策层,培训计划的重点应放在公司战略观、创新能力;管理层培训计划的重点是新观念、管理知识和技能;操作层培训计划的重点为工作技能和态度。

3.3 员工培训的实施管理

好的计划必须要靠好的实施来实现。实施过程是完成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训管理部门需要组建和管理培训项目团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作为知识的驾驶者,他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否能够发挥,取决于是否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就要求培训管理人员要尊重员工、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找出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3.4 员工培训的监控管理

监控项目工作是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以实现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绩效目标的过程。培训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进行反馈和及时跟踪,对未按计划实施培训的部门应予以警告,并对其主管在绩效考核时予以扣分等处罚。培训管理部门应对不按时参加培训及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批评,并要求其参加补考,直至合格。

3.5 员工培训的收尾管理

项目收尾过程为完结所有过程组的所有活动以正式结束项目或阶段而实施的一组过程。培训管理部门应在培训完毕,对员工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学员的反映,对主要概念的理解,行为的改变,业绩的提升。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下年度培训计划制定的参考依据。培训管理部门还应让员工对每次授课内容及培训师进行评议,对不合格的培训师应及时提出警告,促其改进。若培训师连续两次被警告,则应取消其资格或不再聘请其培训。

至此,培训项目管理过程就全部完成。总之,员工培训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安排员工培训时,必须统筹兼顾,使员工培训切实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4 员工培训管理的创新

目前,世界各国企业都十分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其培训费用也日趋增长。尤其是一些日资企业甚至规定,企业领导有培养下级的责任,并将领导者是否有能力培训下级作为考察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见,员工培训已成为各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

4.1 员工培训理念创新

很多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日常例行工作来抓,甚至觉得培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与其让员工参加培训,还不如加强管理让员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会更好。为此,我们必须转变员工培训是一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观念,而必须树立一种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对员工进行培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结精神。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必须从思想上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的一种软投资,其重要性比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投资、设备投资更为重要,必将会给企业带来丰硕的成果。

4.2 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

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公司制定计划,硬性要求员工参加培训的模式。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对于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帮助不是很明显,这样操作直接导致了学员对培训缺乏兴趣,亦是培训较难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培训方式创新上,电力企业可以借鉴外资企业或者高等学校的做法,为员工设计学分制,提供培训菜单的新型方式。例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我们可以按照岗位不同,要求其在一年内必须修满多少学分,并且规定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所占的权重。同时我们要为员工提供一份课程清单,告知其公司将准备举办哪些课程培训,这些课程分别是属于哪些岗位人员的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员工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自我选择。员工在一年内是否修满所需岗位的学分,可作为其参加职业技能评定、职称评定的考核依据。

4.3 员工培训考核方式的创新

对员工进行培训,其主要目的:一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二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为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由于员工接受培训到其产出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增加了对员工培训考核的难度。

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考核方式较为简单,多采用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形式对于被培训者来说,会认为考核只不过是走过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往往会忽视培训的重要性。必然导致被培训者在接受培训时经常人在心不在,或忙于其他事情。因此,在培训考核的创新上,必须注重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个人绩效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培训主管部门必须将员工培训记录和绩效考核记录分别归档,并定期例如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查看其在接受培训后,绩效有没有得到提高。将企业绩效纳入此处考核,其意在审视培训课目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培训有没有切实起到相应的效果,从而增强全员对培训及考核的重视程度。

4.4 培训师选择的创新

选择培训师是作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前提,一个好的培训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相当多的企业来说,培训师基本上由各部门主管或管理人员兼任,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培训师对被培训者的优缺点及需加强的知识点了解较为透彻,易做到对症下药,但容易因自身工作繁忙,而造成培训效果打折。电力企业应要重视“二次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发挥离退休人才或退居二线领导的“余热”。此类人员中不少是曾任职领导岗位或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他们有较高的责任心及从业素质,并且熟悉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聘请他们中业务素质强的人员作为企业的培训师对于缓解企业人才缺乏的矛盾,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不同专业的离退休、退居二线人才进行梳理、分类,通过人才交流机构,为上述人才和用人企业牵线搭桥。

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篇14

论文关键词:电力行业;培训体系;培训质量

山东阳谷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教兴企”发展战略,践行国家电网公司教育培训工作指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大力规范内部教育培训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等科学规范的培训流程,逐步构建符合内部教育培训质量管理、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教育培训体系,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搞好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计划

开展准确的培训需求调查工作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开展哪些培训,清楚培训要达到什么目的,通过培训要使哪些具体活动得以改进。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制定公司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做到定目标、定措施、定内容、定时间、定方式。

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在每次培训前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对各类培训班的授课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教师等进行细致的安排。在每月培训完成后对本月培训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对于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计划完成培训的,承办部门要填写月度培训计划调整申请书,确保培训的有序开展。

二、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

1.积极创新,广泛开展岗位培训

在搞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及时采纳各单位的合理化建议,在岗位培训内容和形式上狠下工夫,按不同岗位职务的需要,进行多内容、多层次、多规格的培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做到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相结合;与企业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相结合;与企业精神文明、企业文化相结合,以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逐步创新培训思路、优化培训格局。

2.鼓励学习,积极开展学历教育

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坚持学以致用、按需培训的原则,不断提高本专业、本岗位的工作能力。凡是符合报考条件的员工首先提出申请,填写职工学历教育审批表,经市公司批准,即可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凡考试合格取得毕业证书的员工,经省集团公司认证后,按照一定比例报销部分费用,极大地调动了公司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实践,扎实开展技能竞赛

“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是阳谷电业人永恒的追求。在每次比武前,公司都严格按照比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由学到练到比,一环扣一环,真正实现了“以比促学,以练促训”的工作目标。同时,公司把每年开展的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均纳入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对获得省、市公司单项技术比武团体前三名的主办、承办、参赛单位,按照不同成绩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省、市公司技术比武个人前六名的优秀选手按省、市公司奖励金额进行同等数额的奖励。

三、健全管理体系,合理使用经费

1.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根据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了培训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把活动的各个环节纳入公司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与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考核,使培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遵循“归口管理、分层实施、各负其责”的原则,明确了公司、部室及班组培训管理内容和培训责任。二是修订完善了《阳谷县供电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标准》、《阳谷县供电公司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监督、约束、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教育培训管理。

2.足额提取,合理使用经费

员工教育培训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提取比例不低于工资总额的6%,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经费预决算管理制度和经费使用制度,做到培训资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尤其在职工课题研究、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的开发研究中,公司列专门资金计划,鼓励员工改革创新,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率。

四、加强基地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1.建设高标准培训基地

在建好电教室等培训场地的同时,2010年又建设了占地14.3亩的教育培训基地,培训基地设大型钢结构实训场1处,内设模拟配电室、电能表接线仿真实训室等8处;设综合大教室1处,可容纳180名学员接受培训授课;设多媒体教室1个,共安装43台电脑;设导线绑扎和压接实训场等4处,可同时容纳50人进行不同项目的操作训练;室外设有架空配电线路实训场1处,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分4个训练区,可同时容纳40人进行登杆、杆上作业及附件安装、高压杆上作业、低压接户线等项目的操作训练;基地内还设有宿舍、餐厅、接待室、小会议室、小型图书室、阅览室等配套设施,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活保障。

2.选用高素质兼职教师

优化兼职教师选拔工作机制,选树一批学习成才的带头人,依靠各类骨干带动整体提高,让典型员工在文化学习、专业训练、技术培训中担任兼职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实现人才的滚动式发展,不断储备和扩充师资力量。

五、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效果评估的目的是考查参培人员的知识、技能是否得到提升,工作态度是否得到改善,工作绩效是否得到提高,培训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等。培训效果评估坚持客观适用、全面评价、重点突出的原则,对培训计划、课程设计、组织管理、教师授课水平等进行评估。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评估法和访谈评估法。问卷评估法即在培训结束后,采取现场答卷的方法对培训进行全面评估,此方法适用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属普及性的或是讲解后能马上应用的培训。访谈评估法即通过与员工交流谈心,了解员工对培训方案和学习方法的反映,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关性的看法,了解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因素等。

六、培训取得的成果

内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意识、学习态度,改进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过程中的不足,培训目标值也得到有效改善。月度计划落实率达100%,学员出勤率达98%以上,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考试优秀率达30%以上,学员综合满意率达90%以上。

1.创新成果硕果累累

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一些新技术、新工具得以研发,创新成果和最佳实践成绩突出。“绑线整理钳”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和优秀应用成果奖”,“拉线制作器”获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4月,公司组织了23项管理创新和优秀应用成果,有8项创新成果获得山东省管理创新和优秀应用成果奖;2009年6月,公司组织了17项最佳实践,有11项入选市公司的最佳实践库;2010年元月,公司有11项最佳实践入选集团公司最佳实践库;2010年5月,公司组织了28项最佳实践,有13项入选市公司的最佳实践库。

2.员工技能显著增强

一批又一批的专业能手、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仅2009年就有20人被评为公司先进技术能手,有5人被评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112工程”优秀人才,在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组织的新安规知识调考及全市供电所长、供电所一般人员理论知识抽考、电能计量技术比武、企业文化调考中,公司均获团体、个人第一名;2010年上半年,公司在全市安全知识调考、财务知识普考中获得团体个人双第一,在农电员工安全知识调考中获得团体第二、个人第一的好成绩;在全省农电员工安全知识调考中,公司获团体第八和供电所所长个人第五、工作人员个人第四的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