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3 16:53: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护理技术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对象
本校2008级护理大专一年级学生48人,均为女生。
2.方法
2.1教学前准备
根据我国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参考国内外资料编译了适合我校需要的《护理基本技术》的双语版讲义,配合中文教材供学生使用。授课前将自编讲义发放给学生,给出专业词汇,布置预习作业。
2.2教学形式
因学生、师资水平限制,选用保持型[2]教学形式,是指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实际操作中选取无菌技术一章,6课时,理论知识大班讲授,技能操作分小班指导,中英文比例约1∶1,交替进行。
2.3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主要有教具示范操作和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程讲述时配合一定的身体语言和实物教具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在技能操作示范时,让学生分批围在操作台周围近距离观看以加强直观印象。
2.4教学反馈
课程结束后下发双语教学反馈问卷调查表,了解护理大专学生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专题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建议等。
3.结果
4.讨论
4.1学生
调查显示,97.9%的学生对《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感兴趣,95.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83.3%的学生认为有能力接受双语教学,但英语听力、口语基础不好,专业医学、专业英语知识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100.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最新的医学信息。调查表明,开展双语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学生的英语交流水平,创造一个英语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加强日常英语训练,提高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通过在护理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鼓励学生阅读医学专业外文书刊杂志、查阅外文文献等方式扩充她们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还应以国际护士执业证书、TOEFL、GRE等考试为契机,增强学生自身认识水平,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3]。
4.2教师
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师授课总体评价尚可,但部分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欠佳,说明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应加强互动教学。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双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目前双语教师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专业教师的短期英语培训;二是专业教师获得本专业学位后,继续学习英语,使其成为第二专业;三是专业教师在实践中加强在职学习,逐步提高双语教学的能力。学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适当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保证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4],提高教师投身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4.3教材
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合适,但仅有2人在课前能完全理解,经学习后基本能理解。双语教材[5]是双语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目前的英文版或双语版护理教材缺乏,为数不多的引进版英文教材难以适应教学需要,此次编制的讲义尚在试行阶段,从结果来看,在内容和结构的编排上需改进。
4.4教学形式与方法
在授课方式的选择上,多数学生选择中英文比例1∶1的方式,认为需要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学生对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比较认可,双语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外文文献及与患者英语交流的能力,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达到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艳,蔡端颖.对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278-281.
[2]张静.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48-49.
[3]郭文华.护理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6,Vol.6(6):34-35.
【关键词】皮肤护理技术;教学探讨
《皮肤护理技术》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研究如何进行皮肤的养护,以改善皮肤的代谢,延缓皮肤衰老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直以来,美容皮肤护理技术这部分内容都是在《医疗美容技术》这门课程中讲授。我院美容医学教研室全体老师经过讨论,觉得美容皮肤护理技术属于美容基础护理部分,更加倾向于生活美容,又与美容师考试息息相关,因此将其单列为《皮肤护理技术》一门新兴课程。《皮肤护理技术》是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专业课的入门课程。该课程的特点实践重于理论,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皮肤护理的技术操作,同时又能帮助学生们顺利通过美容师资格的考试,在校期间就能够获得美容资格证书,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与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异常吻合,所以教学中我们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讨,现抛砖引玉,期望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1 优化教学内容
坚持理论够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顺序上按照《美容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以及实际岗位业务操作流程,紧紧围绕岗位实际操作的主线,将理论知识分为基本理论知识、皮肤护理流程、各种类型皮肤护理三大模块。首先,基本理论知识部分,为避免内容与其他医学课程内容雷同,因此在基本理论知识方面只选取皮肤解剖生理知识、头面部经络腧穴、常用皮肤护理仪器的功能和使用三方面知识进行讲解,而对头面部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淋巴这些在《基础医学概论》中已经讲述过的内容则不再重复讲解。其次,皮肤护理流程部分,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就按照实际皮肤护理操作流程来安排,做到讲一步,练一步。最后,各种类型皮肤护理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介绍常见问题皮肤的原因、症状、特点及护理要求,并对常见问题皮肤的护理方法进行练习,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 重视课堂教学
2.1 改变教学模式,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比如说在讲解痤疮皮肤护理时首先提出问题:大家在长了青春痘以后怎么处理的呢?大家觉得怎么处理会比较好呢?因为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青年学生的常见皮肤问题,青春期的学生常常因青春痘而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所以同学们顿时兴趣高涨,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看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痤疮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痤疮的常见症状有哪些,让学生讨论针对痤疮的临床症状和形成原因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比较好。最后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并小结归纳,对同学们的发言,正确的加以肯定,不足的加以纠正。同时将新知识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行强化讲解,使学生们在轻松快乐中学到知识。这样的问题导入和学生直接参与的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程度越高,学习热情就越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越好。课堂上重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潜能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张扬其在教学中的主体性。[1]
2.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精彩纷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音频、视频等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直观而生动形象的演示,有一些内容用语言表达时非常累赘,教师费了不少口舌,学生蒙蒙眬眬,似懂非懂,但是用了多媒体课件之后,学生们如身临其境,一目了然,很快能够掌握所学内容。比如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痤疮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之后,不但可以一目了然理解从油脂分泌旺盛到毛孔堵塞到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到炎症发生的全过程,还可以通过思考知道痤疮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而且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边缘知识,直接为教学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我们还向学生推荐美容学术研究的专门网站,利用学院网络资源,让学生们了解国内外医学美容新动态、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就业等情况,激发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们体会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前景辽阔,人才需求量大,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学以致用,使我们的教学紧随时代的脉搏。
2.3 采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 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观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景氛围,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 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 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景思维, 从而在情景中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2]。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各种类型皮肤护理的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在各种类型皮肤护理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虚拟顾客,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顾客接待、咨询,并分析、判断皮肤状态,最后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合理的护理方案。或者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美容师,各自体会本人所充当的角色,进行模拟演示。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你讲我听,你教我学”的死板模式,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能实现更好、更快地从学校向市场、从书本知识向工作岗位的转变。
3 强化实践操作
周济部长在2004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委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指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也就是积极推进产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3]。《皮肤护理技术》正是一门技能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就更加凸现出重要的意义。关于如何提高实践课程的效果,我们做了三方面的探索。
3.1 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皮肤护理技术》课程总学时为80学时,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了有机合理的安排,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其中理论课26学时,实践课54学时,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为1:2,在充分的实践课程中,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模拟训练,手法练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会贯通。
3.2 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的一体化实训中心,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就是以做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过程,将教与学建立在做上,三者紧密结合,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操作,教师则边巡视,边检查,边纠正,边指导,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肯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受教为主动学习,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更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4]
3.3 加强实践知识考核:因为本课程特别强调动手操作的能力,所以我们格外重视实践知识的评价。为了了解学生操作技能掌握得如何,在每一次学习新的技能之后都及时安排考核,做到学一课,考一课,人人过关,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考核,让学生在教师身上进行操作,亲身感受学生操作手法掌握的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点评,及时纠正,及时分析,及时总结,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纠正不足,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记录成绩,载入记分册,实践考核成绩占总课程的考核成绩60%。虽然这样种考核方法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我们一直坚持这样做。所以我院05级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参加中级美容师考试时,全班46名同学除了缺考1名同学之外,全部通过了中级美容师的考试,未毕业就顺利拿到了中级美容师证书。
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初步取得了一点成绩。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将不断总结提高,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力争将我院的新型专业——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办大办强办好,我们会为培养适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医学美容技术学生继续进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4] 周少林,林汉芳.“教学做合一”在“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9,(21):137,138
虚拟仿真(VR)即虚拟现实,是一种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如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尽管该环境并不真实存在,但它作为一个逼真的三维环境仿佛就在我们周围。由于用户对计算机环境的虚拟物体产生了类似于对现实物体的存在意识或幻觉,用户在计算机所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处于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状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尽管国内虚拟仿真技术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态,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始逐步渗透到教学领域。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学及某些医学手术应用领域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和研究。在护理学教学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学基础,其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约占该课程总学时的一半,也是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的由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的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非常有必要对护理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一些实践性要求高的专业中的大量应用及研究,国内某些医学院校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仿真技术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如高仿真模拟人技术早已投入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并被应用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还有以主要训练护生的单项护理操作技能为目的的专项护理技能训练,如手臂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真实的血管,穿刺过程中有落空感和模拟真实血液流出,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型可以进行心肺复苏的模拟训练,大小与真人相仿,在操作时可有语音提示和报警声来显示其操作的正确性。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使用在一些不宜在真人身上实练(如鼻饲法、导尿术等)的护理实训课的应用。2007年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探索出适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水平”为目的开展的“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项目的研发卓有成效,该研发项目提出了包括13个模块,每个模块由教学演示、模拟操作、考核测评三大部分构成的护理技术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系统,该教学软件系统的研发为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实训练习中的开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2009年贵州遵义医学院护理系进行了护理学基础虚拟实验室的研发,是一次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基础护理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可推广应用于国内各护理院校和各大医院的实验教学和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有着较广阔的应用前景。重庆市卫生学校已经开展并建成仿真急救护理实训室,为其他护理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急救实训基地模式和实训方法。同时,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正被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目前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实验室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来缓解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压力,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护理实践教学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更是培养最优秀的护理毕业生的必由之路。
2.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在培养护生的过程中由于医院及患者等方面的原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很少有机会在患者身上进行练习操作技能,同时护理院校理论课程的增加及实践教学课程的压缩也大大减少了护生们开展实践练习的机会。鉴于此,开展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国的虚拟仿真技术在不同行业的运用,包括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的都比较早。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护理学院早在1996年就开展了虚拟仿真技术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是一些模型、录像带等所不能比拟的,后者不能给护生带来真实的感觉,而虚拟仿真可以,并且大大减少了护生在真实的临床护理操作中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常用的虚拟仿真技术有两种,身临其境式和非身临其境式,前者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利用一些传感工具,如头盔、手套、跟踪器等,让用户置身于虚拟境界中,虽然设备昂贵,但因其具有很逼真的护理情境而对护理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非身临其境式,因其实用性和实惠性被广泛运用到护理教学中。随着从事护理教育的工作人员数量的减少,虚拟仿真技术同样运用在一些护理学远程教学、成人继续教育、护理技能培训等项目。虚拟灾害环境的护理措施的研究更是拓展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教学领域中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便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了用于考试和教学的临床病例库,即虚拟临床浏览(VCE)。到目前为止,在护理教育领域,虚拟临床浏览系列教学软件和指导手册已发展到覆盖内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和护理学技术等课程,并且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虚拟临床浏览结合护理教科书,建立了虚拟医院,进入虚拟医院,可以学习沟通、记录、评估和安全给药。虚拟医院的建立可以帮助护生熟悉日常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临床判断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有已经在英美许多医学院校使用的CathSim静脉穿刺训练系统包括软件和触觉反馈装置即静脉穿刺用的胳膊和一台电脑,可设置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年龄、血管状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各类患者。由日本NEC公司研制的“SimCoeur”软件系统可以模拟急诊患者每分钟的临床表现,还可以设置1000余种患者情境,可以使护生面对不同的患者,很好的锻炼了护生的应变能力,并且能够快速地对护生所进行的操作进行反馈。同时该公司研制的“SimNursing”模拟急诊患者软件系统,已于1998年投入日本市场,该软件系统可进行护理程序的模拟训练,学生能按照完整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多款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为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MAllAB语言,美国NI公司推出的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及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SystemView软件。
3发展趋势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按照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注重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把与护理技术操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结合临床详细讲述,注重临床护理知识的渗透。
1.1基拙护理应用解剖
(1)体表解剖学:骨性标志(如与褥疮发生的关系)和肌性标志(与肌肉注射的关系);(2)插管技术应用解剖:口、咽、食管、胃、直肠、肛管、鼻、喉、气管、支气管、输尿管、膀胧和男、女性尿道等管道的形态结构特点;(3)全身主要动脉的行程、体表搏动点及其在压迫止血中的应用要点,浅静脉的走行及其注射、穿刺技术,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4)与损伤应用解剖:与姿势、及引流有关的应用解剖;(5)神经反射的应用解剖;(6)注射术应用解剖:皮内注射术、皮下注射术、肌内注射术等;(7)其他:一些重要器官、血管和神经的体表投影等。
1.2临床各科护理应用解剖
(1)内科及急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乙状结肠镜检术、纤维结肠镜检术、气管插管与环甲膜穿刺术、气管切开术、人工呼吸术、胸外心脏按压术、心内注射术和指压止血术等;(2)外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骨髓穿刺术、胸膜腔穿刺及其引流术、腹膜腔穿刺及其引流术、腰椎穿刺术和硬膜外穿刺术等;(3)妇产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会阴切开术、阴道后穹窿穿刺术、子宫镜检查术和输卵管通液(气)术等;(4)眼科、耳鼻咽喉科护理操作应用解剖:眼底镜检查法、球结膜下注射术、泪道冲洗术、耳镜检查及外耳道冲洗术、咽鼓管吹张术和上颌窦引流及穿刺术等。
2教学模式的转变
由“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精讲基本点、重点与难点,部分内容导入临床知识分析讨论,以问题引入教学内容。理论讲授过后,在实验课学时部分,授课老师首先布置教学内容,再利用标本与尸体示教,然后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打好了基础。
3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学常规,革新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完善新理论、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1强化直观教学法、发挥直观教具教学的优势,重视护理应用解剖的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直观教具教学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挂图与模型演示、标本观察与尸体解剖、活体标本观察等方式有机结合。重视实验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对标本和尸体的观察,能够使学生掌握体腔内器官的形态、位置、体表投影、毗邻及肌肉、神经、血管等知识。(1)通过观察口、咽、食管、胃、直肠、肛管、鼻、喉、气管、支气管、输尿管、膀胧和男、女性尿道等管道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与插管技术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知识。(2)四肢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是静脉注射常用的静脉,这些内容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紧密,应结合定位方法和注射部位进行详细讲述。譬如在尸体上示教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部位及定位法,往往事半功倍。(3)穿刺的定位原则是避免损伤内脏器官和血管、神经,故内脏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比较重要。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可以先由教师在尸体上示教胸膜腔、腹膜腔穿刺和心包穿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4)可以结合尸体详细讲解臀大肌、三角肌、股外侧肌等与注射有关的解剖学知识,示教臀大肌注射部位及定位法;也可在尸体上确定心尖、肝、肾门、胆囊底、阑尾根部等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点,示教心内注射的进针点。
3.2活体教学法的运用
活体教学法是通过触摸辨认骨性、肌性标志并划出内脏器官、神经、血管等的体表投影线,由表及里,以达到“透”过体表“看”内脏的目的。活体标本观察比较适合学习运动系统的体表标志、关节的运动以及动脉的摸脉点等。(1)骨性标志:与压疮有关的骨性标志,如枕外隆凸、肩胛冈、肩峰、鹰嘴、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结节等;与穿刺定位有关的骨性标志,如胸骨角(心包穿刺定位)、肩胛下角(胸膜腔穿刺定位)、髂嵴(腰穿定位)等。(2)摸脉点:活体触摸桡动脉、肱动脉的搏动,确定测量脉搏和血压的位置;活体触摸颈总动脉、股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腘动脉等动脉的搏动,确定压迫止血点的位置。(3)一些重要脏器体表投影点:例如,学习完胆囊的体表投影,让学生在身上触诊投影点;在肾区练习叩诊;活体触摸阑尾根部投影点;活体上确定肝上界、肺下界投影。(4)肌肉和关节运动:触摸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常用的肌性标志;肌肉的作用应与关节的运动和日常动作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做一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活体结构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感性认识,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为学习临床知识打好基础。
3.3问题式教学法
一、重视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护生大多在15~18岁之间,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剧烈、心理困扰最多的时期;他们大多在初中时就是学业和品行滞后的学生,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进入中职学校后,新的环境、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加之目前中职学校招生门槛越来越低,学生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做好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培养中职护生的健康心理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不仅要培养护生的技能、文化及专业修养,还要注重培养护生的健康心理,全面提升护生的综合水平。
1.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心理,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深挖教材内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现在教学目标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健康心理。
2.培养中职护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许多中职护生基础知识差、认知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无兴趣、信心不足。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首先要以亲切的表情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进行授课,在示范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把每项操作的步骤富于程序化动作,加以设疑、启发、引导等讲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操作只靠语言讲解,护生难以完全掌握,需借助挂图、教学视频、多媒体等一些辅助教学手段,把操作步骤细化,逐一分解,从而很好地帮助护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肌内注射操作时,教师先进行示范教学,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每一个步骤清晰、规范地展示给护生,再通过慢放、回放对重要操作步骤进行分解详述,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成动态的传播,不仅加深了护生的理解记忆,还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参与意识。在实训课上护生情绪活跃,为了找准注射部位、掌握好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他们先在局部模型上反复练习,然后同学间互扮角色进行实战演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注射原则有条不紊地、顺利地将针头刺入“患者”体内,不仅提高了操作成功率,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中职护生树立了自信心,促进了心理健康。
3. 培养中职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中职护生年龄偏小,进入中职学校后,需独立生活,学习方法、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面临着职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使其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面临许多心理问题。针对此现象,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上,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法、角色互换法、案例教学法等培养护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在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解除患者的疑虑,操作中语言交流要亲切自然、不做作,交代注意事项时应条理有序、语气温和。例如讲解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口腔护理、鼻导管吸氧等操作时采用角色互扮法,扮演护士的护生在操作中应适时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等工作,用恰当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扮演患者的护生,从患者角度出发,学会考虑患者的感受和需要。采取互扮角色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互为“护士”和“患者”,可现场解决各种护患问题,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其中,对于交流的技巧把握得当、掌握透彻,让护生认识到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培养中职护生的爱患观念
中职护生由于年龄、知识、学制有限,在家长的关爱中长大,自我意识强,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缺乏宽容、谦让、协作意识。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上,采用情景设置法,编写病例时让护生参与其中,一起设计具体操作流程,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对策,情景设置要尽量客观真实。示教中把关心与体贴患者的技能清晰而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去关爱服务对象。使用模型人进行示教时,将模型人当做真正的病人去真切对待,教育护生把自己想象成患者,将患者的感受作为护理的出发点去操作。例如在示教鼻饲法时,教师先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解释清楚此项操作的目的,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胃管插至咽喉部位时,告诉患者如何做吞咽动作并适当鼓励;在灌入温开水和流质饮食时注意溶液温度,处处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把关心、爱心、责任心体现得淋漓尽致。护生分组练习后展开讨论:假如我是患者,我当时的心情怎样?你希望护士的关心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护士,你对患者的关心到位了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让护生体会到作为护士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又能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和渴望治愈疾病的心理状态,逐步形成和发展护生的关怀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护生的爱患观念。
5.培养中职护生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
中职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过分溺爱造成依赖性强、自私自利。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规范示教后,同学之间采取小组合作式训练,练习过程中每个成员有针对性地互相指出存在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评判,出现疑难困惑及时请教教师,小组成员各自发挥优势,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成员都要经历学习者、指导者、评判者等角色转换,组内成员都要接受其他成员的考核,练习完毕,教师随机抽查一名同学进行操作考核,成绩作为小组内考核成绩,由于小组成员间成绩的关联性,组内成员更加关注小组整体操作水平,大家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技能水平得以提高。实训课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从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重心,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护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为护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双向技能;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078-02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而市场供应却远远不足,人才匮乏已成为医院信息化的瓶颈。
1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瓶颈
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卫生部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卫生信息化重要地位与作用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做好卫生信息化工作,能为群众提供更规范、便捷的医疗服务,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品,卫生信息化技术也是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的重要手段。对于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卫生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这种落后在人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当今医护人员“既懂医学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能”。当前大部分学校传统的以计算机基础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医疗机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匮乏已成为医院信息化瓶颈。
2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概述
为加快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医学信息技术职业技能,使医务人员“持证上岗”,“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在卫生部、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推出的人才培养工程,即“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简称MILC。
2.1医学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内容
MILC的主要内容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同时介绍医院信息系统、门诊信息系统、住院信息系统、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放射学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等医院信息系统以及实际操作。
2.2医学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目标
医学信息技术技能(MILC)培训,是通过加强学生对医疗卫生机构实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医疗工作岗位所使用的软件系统平台的操作能力,为毕业后到医疗卫生机构上岗直接应用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传染病直报等打下坚实基础。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以医疗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维护、管理为核心,建立起科学的医疗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课程体系,5年内将在全国培训并考试合格在职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100万人次;医学院校在校生50万人次,使之掌握医疗行业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工作岗位所使用软件系统平台的操作能力,以适应医疗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3 四川省医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根据《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卫生部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四川省于2011年底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卫生类院校加强医学信息技术学习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为加快我省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医学院校在校生掌握医学信息学基础知识的整体水平,将在全省医学卫生职业学校中开展医学信息技术教育及技能的培训工作。
3.1四川省卫生类院校医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泸州医学院卫校及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相继于2012年初通过国家医学信息技术考试中心审批,成为四川省首批“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指定教学考试基地”, 并成功的为其学生及所属地区医疗单位的医信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和考试。
3.2我院医学信息技术培训情况
我院护理系抢抓机遇,通过积极申请,于2012年1月通过国家医学信息技术考试中心审批,成为“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指定教学考试基地”,并在2012年秋季学期针对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培训,学生已于2012年11月参加医学信息技术考试,合格率为95.6%。
4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医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改革,持证上岗,应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要完善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培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医学信息技术师资队伍建设,为开展医学信息技能人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4.1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培训基地的建设
通过完善和规范培训制度、探讨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等各环节,打造优秀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培训基地。
4.2师资队伍建设培养
授课教师要深入学习卫生部信息化建设相关文件,认真分析医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和医学信息化人才标准。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实操步骤,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各项操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和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授课老师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和聘请专家讲座的形式,研究如何强化主讲教师的授课重点和授课技巧,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4.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为了培养“医学+信息技术”的双向技能人才,对护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及选修课程内容、学时等做出相应调整,制定更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5 结束语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中心颁发的医学信技术职业技能证书,是劳动者从事相关职业的技能凭证,同时也将成为就业上岗和用人单位招生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让护理专业学生更好的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改革,持证上岗,我们应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开展医学信息技能人才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使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医疗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艳梅,叶明全.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指定教材·全国高等医药卫生类院校规划教材:卫生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薛洲恩,胡志敏.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一、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1、多学习:向经验丰富、工作突出的护士长学习,学习她们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向外院护理同仁们学习,学习她们的先进管理机制、排班方法、工作状态;向科里的护士们学习,学习她们工作中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2、多与其他科护士长沟通,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发现工作中的隐患,随时调整工作状态,跟上医院的步伐。
3、实施人性化管理: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科里的护士,有困难主动帮助。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做到人人平等,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一名护士的优点,调动护士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护理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确保护理安全
1、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护理核心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严把护理质量关,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做到事前有评估有告知,事后有措施有改进。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按标准完成。
2、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调动质控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能够做到主动承担检查责任,帮助科里同事共同进步。
3、亲力亲为,切实做到班班查、日日看、周周总结,使护士自觉提高护理质量。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强化基础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真正的为患者解决难题。
2、弹性排班,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方便为患者提供服务。通过弹性排班,不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更主要的是解决了患者晨晚间护理、上午处置晚、患者对责任护士不熟等实际问题。
3、加强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注重抢救的配合和能力的培训。人人达到面对重患不慌张,抢救配合有章法。
四、“三基三严”培训及带教工作
1、按科室计划,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一次技能培训,并按时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试。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考评、有总结。
2、严格要求护士按规范书写,及时检查并改正发现的问题、错误,不断提高书写质量。
3、严格要求实习生,按计划带教。
五、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感染质控小组按计划进行检查、总结、记录。
2、按医院感染科要求,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六、打造普内科自己的护理品牌——细微之处现温情
普内科经常有肿瘤晚期的患者住院,这样的患者不但身体状况不好,而且心里也是非常的焦虑。在护理这样的患者的时候,护士们往往会更加的小心和细心。一个简单的操作,在别的患者身上可能只需要一分钟,但在这样的患者身上却要花上半个小时。每次护士都是一身汗却毫无怨言,带给患者和家属的都是善意言语和理解的微笑。
七、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护理质控欠缺:一是体现在病房管理方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二是护理记录书写方面,特别是护理记录简化后,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要求有所下降。这两方面是我急需提高和加强的。
培养全科医生是我院临床专业主要教学目的之一。由于学生对《基础护理技术》(简称“护技”)认识不足,课堂上学习热情不高。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除在《护技》绪论中认真讲解学习《护技》重要性之外,应用了案例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案例教学法概述
1.1 含义:案例是指一个实际或虚拟的情节、事件,以说明某一理论原则,证实某一理论观点或反映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1]。案例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使用一些案例来说明一些知识点或帮助学生对其进行记忆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2]。
1.2 案例教学过程:(1)提出病例及回答的问题:应用多媒体,提出案例及问题,根据临床专科生的知识层面,不超出课本,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病例。例如,患者,52岁,因患肺炎链球菌肺炎入院,医嘱青霉素皮试,青霉素800万U加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评估病人后,护士得知其从未用过青霉素,青霉素皮试15分钟后,病人主诉皮肤骚痒、胸闷、继而面色苍白、出冷汗,护士立即使病人平卧位,测量脉搏细弱,108次/分钟,血压60/40 mmHg,神志尚清楚。问:患者可能出现什么问题,继而可能出现哪些临床症状,如何处理。(2)学生分析理解:通过案例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案例。(3)小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病例,各抒己见,。(4)课堂集中发言:小组讨论结束后,同学集中发言,回答提出的问题。(5)教师最后归纳总结:教师重点评述各组有分歧的问题和结果,让同学们梳理出正确思路,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本校2005年9月入学的临床专业专科生,根据入学成绩在相同分数段随机分配为6个班。然后在6个班中抽出2个班为实验组及2个班为对照组。学生均为当年高考统招学生,年龄在18~20岁,共240人,110名男生,130名女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人。
2.2 方法:两个组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师,教学考试内容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法,到期末结束时,两个组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监考教师的条件下进行考试,将两个组考试成绩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护技》考试结果比较:见表1。
3.2 实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见表2。
4 讨论
4.1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阅读分析病例,讨论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想更为活跃。学生能灵活掌握所学理论,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2 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实践能力:《护技》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全科医生有着重要意义,而操作能力的养成是通过不断对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反复训练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案例教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案例教学似乎将病房搬上了课堂,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犹如见到患者,有真实感,学生学的活,记得牢,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锻炼过程,缩短了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距离,不仅基本理论得到巩固,而且掌握了临床思维方法,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3 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和集中发言,学生勇于争论、置疑,口头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学习小组,要求同学们相互协作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使师生、同学间相互交流与协作能力明显提高。
4.4 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并能使其灵活应用、融会贯通。保证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要求教师具备一定水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够把握住学生心理特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质保量完成案例教学过程。
4.5 存在的问题:(1)部分学生仍习惯于传统教学法,被动接受知识,心理准备不够充分。(2)课堂时间相对紧张。主要体现在集中发言这一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很难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郑金州.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1.工作过程的概念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一个纵向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而结构相对稳固的系统”[2]。这里所谓的“企业”,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即“医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具有护理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素材,构建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2.构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的思路[2][3][4]
根据上面“工作过程”的概念,护理专业的工作过程具有下面的特征:
2.1“工作过程”是综合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信息基础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这三种能力是通过复合的工作过程设计来培养的。
2.2工作过程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的对象即病人、工作的方法、和要解决的问题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状态。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预期工作的能力。
2.3工作结构相对固定
在护理工作中,具体的岗位可能不同,但是,护理人员的任务总是遵循一定程序完成的。这就使得我们能够从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提炼相对固定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得到典型的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训练。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就是要以信息技术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注重护理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3.主要注意的内容
第一、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融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是注重知识的记忆,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第二、注重角色的转换。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工作的实践状态,以此促进他们从学习者到工作角色的转换,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负责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护理专业信息技术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教学步骤[5][6]
以Excel图表制作为例,解释护理专业信息技术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步骤:
步骤一、课前热身
教学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有针对性地搜集和教学内容以及工作相关的各种资料。在课前热身时播放与本课有关的画面或者事物,起到“预热”效果。教师提出问题:护理工作中常常需要知道病人的体温变化规律,这个任务交给你做,你该如何解决呢?
步骤二、呈现
教师可运动影片片段、图片剪辑,或者通过学生的观点或者通过当前的情景,灵活机动、不留痕迹地自然导入话题。
步骤三、布置任务
教师应该明确具体的告诉学生本堂课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使用excel自动绘制体温图”。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5~7人。使学生在共同体内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协商完成工作任务。在学生开始工作之前,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剩下的过程则由同学们共同讨论共同完成。在学生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工作组的情况,记录学生遇到的问题,以便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步骤四、教师指导
在给学生充足的自我探索时间之后,教师再对工作任务进行讲解,讲授的同时根据之前搜集到的情况,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着重讲解。因为学生自己已经探究过一次,对于完成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其中的重要问题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当听到老师的正确讲解以后,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师给学生演示创建体温折线图的过程,因为之前的体验,所以学生都集中注意力,想搞懂工作过程中的难点,在教师把一个美观的动态体温折线图展现在同学们眼前时(见图1),学生发出了赞叹的声音。
步骤五、总结和扩展
教师对工作任务和任务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就此扩展:体温图制作完成了,还有饼图、柱形图、锥形图等等。请同学们设计一个使用Excel图表功能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例子,以组为单位提交作业。
这样,学生都非常有兴趣的讨论、搜集资料,动手制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学期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核心是紧紧围绕迎评工作的整改和建设,按照学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精神,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将迎评工作作为专业建设和学院整体提升的有效抓手,推动学院本学期各项工作更上新台阶。
本学期的九大工作目标和主要思路
一、加强迎评工作力度,积极投身整改阶段
我校校内评估专家组上学期末对学院自评工作进行了考察评估,校专家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学院将根据这一意见进一步加强和领会评估指标体系,制订本学期评估工作行事历并使评估的整改工作逐项逐条落实,补充和完善指标中的支撑材料,按时间节点,具体责任到人,通过全面整改,继续提炼学院工作上的亮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迎接4月上旬校外专家组和6月初市教委的考察评估。
二、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院本学期将逐步调整教师结构,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和党建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专业教师。在“引进”和“培养”两方面着手,充实和调整师资力量,逐步形成一支梯队的师资队伍。
今年学校将我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结合,进行专业调整,整合后的卫生信息管理系将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等三个专业,学院将就这三个专业引进一名学科带头人以及相关专业教师,以支持和带动该专业的学科发展。
本学期学院将刘芹、张默、王琰三位具有注册“护士”的背景的指导教师在继续担任学生指导教师的同时参与临床护理教研室和基础护理教研室的备课、听课及教研活动等教学工作,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逐步充实到各教研室担任专业教学工作。
三、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本学期学院的教学工作继续紧紧围绕迎评工作,根据校内评估专家组考察评估的意见,从规范教学管理入手,建立良好的教学保障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各教研室将按照学院和各自的工作计划认真展开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一)认真组织“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每位上公开课的老师通过精心备课上课,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开展“说课”教研活动,本学期学院要求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说课,提高讲课水平,计划以全院和教研室两部分分别开展“说课”活动,具体安排另定。
(三)以“护理”专业为龙头,有计划地加强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已经上报学校四门课程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四大教研室由各教研室主任把握方向,做好充分准备,准备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涉外护理专业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国际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据统计,欧美等国家每年的护士短缺人数已达到20万,每年需从第三世界国家引进约10万名注册护士,随着国内涉外医院的增加,国内对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涉外护理专业具有巨大的就业空间。2012年,涉外护理专业正式纳入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开始作为独立专业招生。但是,我国涉外护理教育的历史较短,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成型,大多数学校都采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外语课程学时的模式,与国外护理教育相比,在护理理念、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1]。
一、涉外护理教育的产生及其意义
1.国际性护理人才短缺
发达国家护士短缺已持续数十年,虽然各国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干预,但忽视短缺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并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美国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2001年美国护士的 缺口接近13万人,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0万人;英国、爱尔兰等国家也同样存在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2],护理人员如此匮乏使得这些发达国家把眼光投向中国,这就为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就业机会。
2.国内就业压力大
由于近年来护理院校的不断扩招,护理人才倍增,同时护生所面临的就业情况也就日益严峻,我们选择人才输出,这样既可以解决国外人才短缺问题,也可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因此我们要培养的是即具有普通护理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又具有适应涉外护理岗位的专长,在获得相关国际资格证书之后,可以在国外从事常规护理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1.国际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
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国外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向以人的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课程模式转变。减少了医学专业课的比例,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和交叉学科课程的比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健康的心理 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和护理的人文主义精神[3]。
2.国内各院校涉外护理人才培养
一是主要表现在强化涉外护理专业外语特色上,增加外语学时,增设专业外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二是部分院校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适当增加符合国际惯例方面的课程。三是在一些研究与实践中课程按照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结构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优化重组,提高了实践学时比例。四在涉外护理课程设置研究中,注重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重视素质教育[4]。
三、涉外护理班外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安排
1.存在的问题
1.1外语基础薄弱。由于学生入学时的外语成绩相对薄弱,并且外语成绩的提高需要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外语的毅力不够,有很多学生尽管十分想出国就业,但是由于外语考试的分数达不到相应国家的要求,这是导致许多同学不能出国的一个主要原因。
1.2 外语教师不足。想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成绩,一定要有相应的外语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督促作用没有充足的外语教师,使得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不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学习效果欠佳,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涉外护理外语教学质量不高。
1.3缺少教学经验。目前,涉外护理教学中的公共英语和护理专业课教学任务分别由外语专业教师和护理专业教师承担,由于外语教师对于护理专业知识并不熟悉,护理专业教师的外语水平还普遍达不到―个较高的层次,难以胜任专业外语的教学。这使得学生在外语和专业知识学习时不能做到很好地结合。
2.改革措施
2.1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 改革教学方法。根据涉外护理专业的特点设置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运用模拟情景的角色扮演和在信息技术基础上虚拟情景构建, 在技能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实施“体验式教学”,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涉外护理师资标准,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建立国外导师制、鼓励教师参加国外护士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应学历教育、国内外培训、临床实践等方式,更新教师教育思想, 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使其与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接轨,并在分配上对涉外护理教师采取倾斜政策。常年聘请外教,加强英语教学。
2.3突出涉外护理特色,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课程分为公共英语(公共基础课程)和护理英语(专业课程)2 部分,分别占总学时的17.06%和4.66%;另外,增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般情况,掌握英语国家的社会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出国就业的热情。
2.4体现与国外护理教育的接轨。通过开设英语国家概况、社会学基础、家庭护理等课程,加强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和法规意识、人际沟通能力,专业课程在把握国内高专护理教学内容主体的同时,增加国外较为常见疾病的相关护理。
四、涉外护理班雅思培训
1.目前我校雅思培训安排
现阶段我校的学生进行雅思培训是在第二学年的7月份,之前学生并没有开设任何关于雅思的课程,只是在7月份才开始进行专项的雅思培训。
2.改革建议
在新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雅思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尽早的了解什么是雅思,并主要针对雅思考试,使学生继续加强和巩固公共英语的学习,掌握考试技巧及规则,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努力达到雅思5.5以上水平。
五、涉外护理班学生输出
关键词:清洁能源;技术;产业;专利保护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一、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概述
清洁能源产业的定义目前并无统一观点,但都涉及风能、太阳能、水能以及生物质等环境友好型能源的利用。清洁能源产业有利于扩大清洁能源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保护水等自然资源,同时创造就业岗位、促进产业与投资。清洁能源的开发和普遍使用对于我国经济、环保、社会和政治都有良好影响。
对于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来说,创新是举足轻重的,而专利制度正是保护创新最重要的法宝,在清洁能源技术产业高速的发展下,清洁能源技术的知识产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中以清洁能源技术专利最为突出。
二、中国清洁能源专利技术现状与困境
(一)我国清洁能源专利技术现状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耗国,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人均水平更是很低;目前的能源利用率同欧美相比差距较大。中国在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亦较为活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清洁能源技术优先权最多的国家。中国在高铁建设和风能发电设备制造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
但是在清洁能源市场上的迅速发展,无法掩饰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和专利上的落后现状。中国企业在相关领域专利行动很少,并且在中国领先的风车涡轮机设备领域专利申请也很少。
(二)我国清洁能源专利技术的困境
清洁能源技术作为新兴技术,我国清洁能源领域的专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申请总量不多。从全球专利申请比例来看,中国在风能技术、碳捕捉与储存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太阳能技术等领略的专利文献申请量分别为:22%、8%、12%、11%和13%,申请的总量比较少。第二,各清洁能源领域并不平衡发展,生物质能技术仅占总申请量的1%。第三,技术质量比较低,发明专利才占55%,各清洁能源技术部门技术领先的企业申请量还不到一百。第四,申请主体大量来自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企业申请数量少而且分散。清洁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自主专利会减缓发展企业的发展速度,而目前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
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的背后是关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问题,这需要全人类共同来应对。中国单纯的专利技术保护策略显然是非常不利的。中国不应当继续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中做欧美的随行侍从,应当联合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以及在该问题上立场较为灵活的欧盟,携手改变国际原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清洁能源专利保护上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之处。
三、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的专利保护对策
(一)以法律形式加强对清洁能源技术的保护
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高度保护清洁能源的技术和产业,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进入清洁能源技术领域,这才是未来长久发展之道。纵观世界各国,真正在该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都是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的跨国私有公司。中国在如何平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方面还需要谨慎考虑,但专利法的专项规定,必定是对整个市场的一大鼓励和刺激。
(二)加强对清洁能源技术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借鉴西方国家清洁能源的相关政策支持,例如,美国各州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的公共政策支持主要有:财政刺激政策,包括税收鼓励、贷款筹措等;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保证清洁能源最低比重的使用;能源效率标准,改革能源生产、运输和使用方式;区域清洁能源倡议;汽车排放标准。目前,中国专利技术布局薄弱的现状,要想迎头赶上需要更大力度的政府引导和市场开发。将知识产权保护和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的发展结合,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财政政策中深化倾斜力度和支持幅度都是有效和必需的。2011年8月31日国务院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就是这一方面的深化部署,行业发展的潜力和产业的未来逐渐拉开序幕。不断坚持和加强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的专利保护。建立一个良好的投资和技术保护环境,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国内专利保护制度。
(三)加强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在不同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发展机制以及发展远景有自己的特点同,无论是在科研技术开发还是技术商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很有必要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中国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同清洁能源较为发达的欧美在知识与技术的共享更是双赢的安排。中美清洁能源论坛中提出的中美清洁能源动议合作方向的优先动议就是一个良好的范例。这些都充分说明国际合作对于中国提高日后在国际清洁能源相关公约或协议构建上的影响力和主动性也有很大帮助。同时,坚持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涉及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需要各个国家抛开国界和国籍等思维限定,依靠全人类共同智慧和资源解决这一复杂问题。充分结合现有国际条约和框架中的技术转移与资金支持规定,坚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义务,主张在当今阶段完全按照传统知识产权专利许可和转移的方法有悖于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国际法基本理念和原则,无法解决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现有不足和劣势。
四、总结
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的专利保护是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重要引擎和领域,正确的专利保护策略和国家的战略扶持使得中国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目前,中国专利申请量微乎其微,完全处于劣势,笔者认为应该借鉴西方国家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专利保护的先进经验,以法律形式加强对清洁能源技术的保护,加强对清洁能源技术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加强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清洁能源技术与产业专利保护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突围。
参考文献:
[1]佚名.38个国家清洁技术发展程度排名出炉中国生产总值名列第一[J].科技传播,2011(9).
【关键词】 中职 护理专业 "汉语" 教学方法 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个民族之间往来的日益增多,各民族都感到使用双语的重要性,使用双语的人数日益增多,因为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双语兼通的人才,要比只懂民族语不懂汉语或者只懂汉语不懂民语的单语人才更有竞争力。双语教学它不仅是一个教学技巧、教学技能的问题,还是一项具体操作的工作问题,它本身就是推进汉语教学,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另一个工具。
我校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一个有着36个民族成分的地区,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这5个民族是主要民族,除汉族、回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汉语外,其它3个民族多使用本民族语言,我校护理专业生源50%是来自本地偏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入校以前在原母校接受教育为本民族语言授课,学校过去的做法是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与其它新生一起安排到汉族班级,教学方法及措施不做另行安排,但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发现,这些少数民族学生随其它汉族班级学生进行护理专业的学习时,她们的学习情况、质量、成绩让人担忧,为此,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因直接进入汉语环境学习导致的语言障碍而带来的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困难的现状,学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对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从入校分班、班主任管理、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措施等都作出具体安排并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汉语预科学习
为了使入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实行一年汉语预科学习,分别开设基础汉语课程和医学汉语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基础汉语教学中通过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和应用、翻译等模块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随着教学进度在医用汉语的学习中,针对医学汉语课程词汇量大、课文难度加深、专业术语增多、翻译难度加大等情况在教学中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不认识的字、词、句、要单独讲解然后再进行课文内容的讲授,尤其对人体结构、组织、器官及常用医学术语的教学中可适当的采用"母语"进行解释,帮助他们理解意思后进行民汉双语比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达到求同求异、互相补充、双管齐下作用。通过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基础汉语和医学汉语知识水平,为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2.文化课学习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完成一年汉语预科学习后在第二年的第一学期开设文化基础课,课程主要是德育、语文、数学、化学、计算机应用、体育六门必修课和其他不同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因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文化课才能真正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才能拥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功底,既满足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需要,又为学好医学基础课和临床护理专业知识提供有利保障。
3.基础知识学习
医学基础课是临床课的基础,解剖、生理、生化、免疫、病理等医学基础课与各门临床课联系密切,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等学科内容,是学习临床护理知识的桥梁,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在第二年的第二学期开设医学基础课时,因医学基础课程较多,加之在汉语预科学习和文化课学习时由于学生生源、汉语水平以及对基础汉语、医学汉语及文化课的掌握程度不同,自身的学习习惯及目标等使她们在学习医学基础课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从而使她们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及对课程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授课,使学生能听懂、易接受,理解意思,消除恐惧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好临床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4.临床知识学习
对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在第三年从医学基础知识进入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因涉及到大量的临床知识和医学术语要学习和掌握,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所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医学术语对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临床课教学中要针对所学专业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重点、难点进行疑难解答,删除难以理解的内容,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5.选修课学习
关键词: 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 古籍保护工作 开发 利用
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是高校内由掌握专业历史知识的专门人才系统地、有针对性地采集、整理、加工、收藏专业文献,为教学和科研单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专业发展提供文献利用及信息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文献效益的机构。它收藏历史学科(主题、领域)文献信息的图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学校图书情报信息系统的终端部分,与学校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信息收集及服务对象等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各自有所侧重。
为了适应教学科研的需求,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加大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以提高专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而古籍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高校专业图书馆尤其是历史学专业图书馆的重要馆藏文献,旨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完备与多样性的图书资料、多途径和多方位的信息服务,是研究、继承和发展前人思想成果的宝贵财富。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看重古籍的学术参考价值。客观形势要求历史学专业图书馆必须做好古籍图书保护工作,使馆藏古籍尽可能以其完备的形态呈现于读者面前。
古籍一般是指1911年以前历朝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实际工作中也把民国时期影印排印的线装书籍如《四部备要》、《四部丛刊》等列为古籍。古籍材料从甲骨、石头、竹木、绵帛到后来的纸张,其装订形式也从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而至后来普遍流行的线装。古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某些善本还具有文物价值。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现代图书馆藏书中占有特殊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主客观原因,大多数馆藏古籍文献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利用。
古籍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素,在阳光照射或高温潮湿的情况下,纤维素易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这样古籍就容易发黄、发脆、易碎。另外,霉菌、蠹虫、水火灾害等也是影响古籍保护的因素。
长期以来,各高校专业图书馆都着力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但对古籍的管理却处于空白阶段。而且由于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受一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对古籍的保护需要权衡利弊,并采用切实可行的“性价比”较高的方法。
一、采取严密的防火安全措施
安全防火对图书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必须采取一系列严密的防护措施,具体如下:修建和维修书库时,首先要考虑到电路的合理安装和利用,以及负荷量的成倍增加。存放古籍的书架,宜用不燃材料制做,若使用木质书柜,应对其进行防火处理,珍贵的古籍善本库,最好能用防火墙隔绝开;图书馆内除安装防火报警系统,书库内还必须备有简易手提式灭火工具,以便随时使用。
二、加强防光措施
如不能把书库建成无窗书库或地下书库,则应当减少窗户的数量和窗口的面积,以减少进入库内的光通量。书库东西向墙不宜开窗,南北向的窗户应小而少,古籍阅览室应防阳光直射。此外,还应设法阻止光线尤其是紫外线直接射入书库。可采取在书库窗户上加设窗帘、不透光遮帘、百页窗等,在书库窗户上设置永久性外遮阳设施(如遮阳板、搭凉棚等),用毛玻璃、花玻璃等安装窗户,减少光的透过量,使用彩色玻璃或在玻璃上涂布紫外线吸收剂等措施。
三、严格温湿控制
适宜古籍保存的温度为16℃至22℃,相对湿度45%至60%。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温度湿度控制只能采取很简单的方法,如开窗通风、定期晒书、藏书不放底层、用石灰石撒地、建立厚墙体保持恒温恒湿。现代高校专业图书馆除建立符合密闭、隔热、防潮要求的库房外,还需投入一定经费,购置空调设备、除湿机等控制温湿设备,力求创造恒温恒湿的室内环境。不过由于古代通风和晒书的办法,对于维持空气流通,去除潮气都很重要,而且经济简便,也特别适合高校专业图书馆日常采用。
四、做好古籍防虫工作
现今较通行的杀虫方法包括物理杀虫法、微波杀虫法、化学熏蒸法等。而其中微波杀虫法最环保,符合绿色理念。γ射线辐照杀虫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钴60产生的γ射线来照射介质杀菌。波长极短的γ射线能穿透固体物品,通过破坏细胞壁来杀死微生物,达到古籍除虫除菌的目的。这是一种“冷处理”,即处理过程中古籍并无明显升温现象。γ射线辐照消毒具有灭菌彻底、无污染、操作简单迅速、可以连续作业等优点,是值得在高校专业图书馆推广的一种古籍保护方法。
五、植入科技理念,加强现代化技术在古籍保护中的应用
用电子扫描等方法生产出电子版古籍文献,可以防止原始文献的被毁。所谓电子扫描就是用扫描仪将文献扫描进计算机从而进行数字处理的一种现代技术,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很有现实意义。扫描后,古籍原件的数字图像可在计算机内进行多种修复处理,弥补古籍原件的缺陷。譬如,古籍原件的字迹模糊、褪色,可以通过改变数字图像的亮度,调整画面反差,增强图像效果,从而加深那些淡化的字迹,最终使之恢复原貌。扫描后的古籍图像还要进行存储,并刻制光盘。有了光盘版,读者不会舍易求难,再去翻检那些古籍。因此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应加强这些现代化技术在古籍保护中的应用和推广。
此外,作为高校专业图书馆的管理者,也应在保护古籍的行动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进行科学管理。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书籍的虫蛀破损情况并维护好室内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避免日晒,室内最好配置吸尘器,对古籍定期除尘、消毒。与此同时,从在校学生抓起,通过举办讲座和实物展示等活动,让广大师生明白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和正确保护古籍的方法,使之成为古籍保护的宣传员和实践者,为古籍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同样不能忽视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培养和稳定一支古籍修复队伍,强化他们的敬业精神,用专业化的理念、知识和技能来补救、完善这项工作。
古籍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高校历史学专业图书馆馆藏古籍进行多方位保护,无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在保护古籍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对古籍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曾洁莹.浅谈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J].图书与档案管理,2006.3:157.
[2]陈红彦.国外古籍修复人才的科学培养对我们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4:75-80.
[3]陈永耘.试论馆藏古籍保护管理工作[J].基层图书馆,2003.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