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知识要点范文

化学知识要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03 16:53: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化学知识要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化学知识要点

篇1

(1) 金刚石是一种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每个C原子以共价键与其他4个C原子紧邻,由5个碳子形成正四面体的结构单元,由共价键构成的最小环结构中有6个碳原子(见图4),由于每个C原子拥有所连4个C-C键的1/2(2个),所以碳原子个数与C-C键数之比为1:2。

(2) 二氧化硅晶体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结构中,C原子被Si原子代替,且在C-C键之间插入O原子后形成的,即每个硅原子与周围的四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构成二氧化硅晶体结构的最小环是由12个原子构成椅式环,键角∠(O-Si-O)=109°28'(见图5)。每个Si原子拥有所连4个O原子的1/2(2个)(见图6),因此si、O原子个数比为1:2,即化学式表示为SiO2。

3.干冰――分子晶体

干冰晶体中的CO2分布在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上,分子间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晶体(见图7)。C02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因此晶体中既有分子间作用力,又有共价键,但熔、沸点的高低由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主要因素是相对分子质量,从晶胞的结构可知与一个CO2分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O2分子共有12个。

4.石墨――混合型晶体

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每一层内C原子间以共价键形成正六边形结构(见图8)。由于层内C原子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所以石墨有较高的熔点。但由于层间的范德华力较弱,层间可以滑动,故石墨的硬度较小。因此石墨晶体又称为过渡型晶体或混合型晶体。石墨品体中每个C原子只拥有其所连接的3个C-C键的1/2(3/2个),因此晶体中C原子与C-C键数之比为2:3。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作用力分析、轨道杂化和晶胞计算等知识,对考生观察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例2 氮化硼(BN)晶体有多种相结构。六方相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可作高温剂。立方相氮化硼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它们的晶体结构如图12所示。

(1) 基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

(2) 关于这两种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立方相氮化硼含有σ键和π键,所以硬度大

b. 六方相氮化硼层间作用力小,所以质地软

c.两种晶体中的B-N键均为共价键

d.两种晶体均为分子晶体

(3) 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_____,其结构与石墨相似却不导电,原因是

(4) 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该晶体的天然矿物在青藏高原下约300 km的古地壳中被发现。根据这一矿物形成事实,推断实验室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一。

(5) NH4BF4(氟硼酸铵)是合成氮化硼纳米管的原料之一。1 mol NH4BF4含有_____mol配位键。

解析:(1)基态硼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分别位于1s、2s、2p能级,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

(2) a.立方相氮化硼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单键,所以该化合物中含有σ键而不存在π键,故错误。

b. 六方相氮化硼层间的范德华力较小,其质地软,故正确。

c. 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所以N原子和B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正确。

d.立方相氮化硼为空间网状结构,不存在分子,为原子晶体,故错误。

(3) 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B原子与相邻N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且B原子不存在孤电子对,所以构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该物质的层状结构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不导电。

(4) 立方相氮化硼晶体中,B原子和四个N原子形成4个共价单键,所以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杂化,在地壳内部,离地面越深,其压强越大、温度越高,根据题干知,实验室由六方相氮化硼合成立方相氮化硼需要的条件应是高温高压。

(5) NH4BF4中的NH4r有一个配位键(NH),BF--中有一个配位键(FB),则1 mol NH4BF4含有2 mol配位键。

篇2

知识不需要对成功负责,需要对成功负责的东西,叫技能。然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化学知识点1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 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 Cl)。

9.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化学变化本质: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10.溶解性

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却难溶于无水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单质碘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苯酚在室温时仅微溶于水,当温度大于70℃时,却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苯酚熔点为43℃,70℃时苯酚为液态)。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或进行物质的提纯。

在上述物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利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可以把溶质与溶剂分离开。还有一种完全不同意义的溶解。例如,石灰石溶于盐酸,铁溶于稀硫酸,氢氧化银溶于氨水等。这样的溶解中,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不能把溶解的物质提纯出来。

11.液化

指气态物质在降低温度或加大压强的条件下转变成液体的现象。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贮存、运输某些气体物质,常将气体物质液化。液化操作是在降温的同时加压,液化使用的设备及容器必须能耐高压,以确保安全。

12.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通常指元素的原子失去价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成为氢气,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亦越强。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在各种稳定的同位素中,铯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氢氧化铯的碱性也最强。除了金属元素表现出不同强弱的金属性,某些非金属元素也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如硼、硅、砷、碲等。

13.非金属性

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吸收)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越容易得到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氧元素、氟元素除外)。

已知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与氢气在黑暗中就能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氢化物。氧元素的非金属性仅次于氟元素,除氟、氧元素外,氯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很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Cl2O7)的水化物—高氯酸(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一种酸

高考化学知识点2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3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考化学知识点4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9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

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高考化学知识点5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9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篇3

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在小麦田杂草基本出齐后,气温10℃以上,选用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田间杂草,均匀喷施于杂草茎叶。1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气温较低时,小麦和杂草均处于越冬期,不适宜喷施除草剂。小麦播种晚的地块,冬前杂草未出齐,不适宜冬前用药。冬前未进行杂草防除的地块,可以在气温回升后,小麦返青初期,即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施药处理。防除春季一年生杂草及打碗花等多年生杂草,可以在这些杂草出苗后,选择对小麦安全的除草剂喷雾防除。

二、合理选用除草剂

1.免耕小麦田

可在小麦播种前或播后苗前,每亩用20%百草枯水剂150-300mL,或41%草甘膦水剂200-250mL,或200g/升百草.敌快水剂150-200mL,对田间杂草进行喷雾处理。

2.阔叶杂草防除措施

以播娘蒿、荠菜、小花糖芥、麦瓶草、阿拉伯婆婆纳、蚤缀、麦家公、风花菜、碎米荠、通泉草、泥胡菜等为主的麦田,可每亩选用以下药剂对水喷雾防治。75%苯磺隆干悬剂(巨阔)1.0-1.5g,或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巨能)10-15g,或72%2,4-D丁酯乳油45-75mL,或2,4-D异辛酯乳油36-44mL,或56%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100-120g,或75%苯磺隆干悬剂0.8-1.0g加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30-40mL;或10%噻吩·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或35%苯磺·滴丁可湿性粉剂50-70g。以抗性播娘蒿、荠菜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选用75%苯磺隆干悬剂1.0-1.5g加56%二甲四氯钠可溶性粉剂90g,或双氟+滴辛酯悬乳剂40mL,对水喷雾防治。以猪殃殃为主的小麦田,每亩可选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0-50g,或48%麦草畏水剂15-20mL,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mL,或5.8%双氟?唑嘧胺悬浮剂10-15mL,或双氟+滴辛酯悬乳剂40mL,或40%唑草酮干悬浮剂4-5g,或30%苄嘧·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20%氯吡·苯磺隆可湿性粉剂30g-40g,对水喷雾防治。3月下旬至4月上旬,以猪殃殃、打碗花等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mL,对水喷雾防治。

3.禾本科杂草防除措施

以雀麦为主的小麦田,每亩可选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g+专用助剂,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g,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20-30mL。以野燕麦、看麦娘、硬草为主的小麦田,每亩可选用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15-20g,或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20-30mL+专用助剂,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00-150g。这些禾本科杂草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合发生时,可选用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15-25g+专用助剂,或70%苄嘧·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00-120g,或30%异隆·氯氟吡可湿性粉剂180-210g,或50%苯磺·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25-150g,或72%噻磺·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00-120g。以多花黑麦草、野燕麦为主的小麦田,每亩可选用50g/升唑啉草酯乳油60-80mL。以节节麦为主的小麦田,每亩可选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20-30mL,或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15-25g+专用助剂。

三、喷施除草剂应注意的事项

1.环境条件

喷药时气温10℃以上,无风或微风天气,植株上无露水,喷药后24h内无降雨;喷施2,4-D丁酯、2,4-D异辛酯、二甲四氯及含有他们的复配制剂时,与花生、棉花等阔叶作物的安全间隔距离在200m以上,避免飘移药害的发生,并严格控制施药时间为冬后小麦3叶1心后至拔节前使用。

2.土壤条件

麦田土质为砂土、砂壤土时,除草剂宜选用较低剂量,土壤处理除草剂宜先进行试验再大面积使用。土地应平整,如地面不平,遇到较大雨水或灌溉时,药剂往往随水汇集于低洼处,造成药害;土壤墒情是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发挥的关键,可选择雨后或浇地后,土壤墒情在40-60%时喷药。

3.器械选择

选择生产中无农药污染的常用喷雾器,带恒压阀的扇形喷头,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喷施2,4-D丁酯、2,4-D异辛酯及含有他们的复配制剂的喷雾器要专用。

4.科学施药

喷头离靶标(喷药目标)距离不超过0.5m,要求喷雾均匀、不漏喷、不重喷。药液配制时注意有些药剂(如干悬剂、可湿性粉剂等)需要二次稀释,应先在小容器中加少量水溶解药剂,待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喷雾器中,加足水,摇匀。

篇4

关键词:药物化学;添加氢;指示氢;教学;难点解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93-02

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制药工程、药剂、临床药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须课程。药物化学课程的讲授主要是各类代表药物,而药物的讲解又是从化学结构和化学名入手。药物的化学名可有利于准确的掌握药物结构、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查阅药物文献等,因此,药师必须掌握药物的化学名。添加氢(Added Hydrogen)与指示氢(indicated Hydrogen)是复杂环系药物化学命名中常用的,可更清楚的标示环系的结构。药物的化学命名是以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来命名,对于药学本科生已经先修过有机化学,基本的命名方法已经掌握,但是没有涉及到更为复杂的添加氢、指示氢的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使用“指示氢”和“添加氢”命名药物时相互混淆,概念不清。以下笔者结合“添加氢”和“指示氢”的定义对比二者的异同,并梳理这2个难点的教学思路。

一、相同点

二者都是在稠环或杂环等环系中使用的命名方法。

二、不同点

1.概念不同。添加氢:在环系上为了提供结构特征而添加的两个氢中的一个,不是结构位置上的那一个。如异戊巴比妥在命名中采用芳杂环嘧啶作母体。为了提供嘧啶环的结构特征而添加了6个氢,饱和了3根双键,分别为1、2位,3、4位,5、6位之间的双键。按照命名规则,应把最能表明结构性质的官能团酮基放在母体上。为了表示酮基(=O)的结构,在环上碳2,4,6均应有连接两个键的位置,故采用添加氢(1H,3H,5H)的表示方法。所谓添加氢,实际上是在原母核上增加一对氢(即减少一个双键)。本例的结构特征为酮基,因有三个,即表示为2,4,6-(1H,3H,5H)嘧啶三酮。2,4,6是三个酮基的位置,1,3,5是酮基的邻位。见图1。

指示氢:又称为定位氢,是指已经达到了最大不饱和程度的环,由于饱和的原子位置发生变化,而导致了双键位置异构。这样为了区分环内双键位置异构体,就用指示氢指示出饱和原子的位置。主要用来表示环上饱和元素的位置或用来指示主要功能基。如吡咯环为五元环,最大不饱和程度为环内2根双键,由于饱和原子位置不同,可出现3个异构体,用指示氢来表示以示不同。1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1位氮原子上,2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2位碳原子上,3H-吡咯表示吡咯环上饱和元素在3位碳原子上,2H-卓酮表示卓环上2位为饱和元素,且2位酮基为主要功能基。见图2。

2.表示方法不同。添加氢:由定位号和斜体大写字母H,加上圆括号组成。如异戊巴比妥化学命名为: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3H,5H)嘧啶三酮。见图1。

指示氢:由定位号和斜体大写字母H组成。如地西泮化学命名为: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见图3。

3.置放位置不同。

添加氢:置于结构特征定位号的后面。

指示氢:置于环系前面。

三、总结

药物化学教材中具有添加氢的药物有:异戊巴比妥、毛果芸香碱、咪唑斯汀、盐酸地尔硫卓、氯吡格雷、昂丹司琼、氟尿嘧啶、盐酸阿糖胞苷、青蒿素。

药物化学教材中具有定位氢的药物有:地西泮、卡马西平、盐酸氯丙嗪、氯氮平、盐酸丙咪嗪、咖啡因、毛果芸香碱、盐酸多奈哌齐、溴丙胺太林、哌仑西平、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氯沙坦、洛伐他汀、华法林钠、多潘立酮、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塞来昔布、泰利霉素、氟康唑、利巴韦林、阿苯达唑、青蒿素、氢氯噻嗪、生物素。

综合以上所述,添加氢和指示氢均是在环系中用来对药物化学结构命名的,二者很容易混淆,在教学中如果给学生系统详细的讲述清楚二者的不同,学生就能牢记在心,对于后续药物化学名称的学习中如果遇到了,可反复复习巩固,比如可在第一次给学生讲授添加氢、指示氢时就让学生注意积累总结,把教材中看到的添加氢和指示氢分别记录下来,作为平时作业。平时上课时间也可以邀请同学上台讲解某个药物的命名,如此一来,课程结束时候学生就能彻底掌握并熟练运用添加氢和指示氢对药物进行化学命名了。

参考文献:

[1]尤启东.药物化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篇5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专业;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and quality education requirement, in admit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o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layer teaching. Stratified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make sure all levels of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content, training methods, make every student to develop fully.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students present situation,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needs, current teaching level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necess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yer teaching.

[key 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professional;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普通高等大学扩招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的逐年减少,处在招生末端的高职院校为了保证生源,高考的最低分也已招揽其中,学生来源也更为复杂,使得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学习能力高低差距拉大,且这种分化日趋严重。而且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日益明显。我们会计电算化专业所教育的对象及学生走出社会服务的环境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么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就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变革已成必然。会计电算化专业分层教学改革可谓顺应教育环境发展变化的一个不错选择。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方法的确立首先取决于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的具体情况,只有追根溯源,深入思考影响教学质量的基本问题,我们的教学才能卓有成效。下面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最近三年的招生资料分析。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近三年招生情况分析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如下问题:

1.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但文化基础素质逐年下降。

从近三年的招生人数来看,尽管高职生源已趋于紧张,学院的整体招生人数在逐年下降,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人数却在逐年上升,会计电算化专业由于其就业面广及就业环境相对优越而被广大考生及家长认可,这对本专业的办学者而言应该说是很好的势头。可是,我们再看近三年录取的最高、最低、及平均分数的走势发现,均呈逐年下降态势,且降低率逐年提高,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生源文化基础素质在逐年下降。一方面是生源数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生源质量的下降,这数字背后提示的信息太值得办学者们思考。

2.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异化明显

我们先从连续三年的最高与最低分的差异来分析,2009年高低分差异为235分,2010年高低分差异为168分,2010年高低的差异为185分,差异均在200分左右;从近三年300分以上学生人数及占总人数的比例及300分以下学生人数及占总人数的比例的走势来看,300分以下分数的学生逐年上升,在学生总数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30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尽管在逐年下降,但人数基本维持在20%左右。从上面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学生之间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这已成了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3.会计电算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差异客观存在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对高中生招生比例的限制,职高及中专生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比例会在逐年上升。我们知道,职高及中专生源他们在高中或者在中专阶段对专业知识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入学前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相对于普高生而言,他们在入学前的专业知识还是一张白纸,两者之差异已客观存在。

生源现状的改变,对所有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传统教育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已完全不适应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培养环境。生源数量的提高、质量的下降、文化、专业基础差异的加大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必须寻求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教学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69-02

认知冲突是指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学生在学习时的认知冲突通常表现为: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理解新知识时所引发的学习困惑甚至束手无策的状态。有研究表明,这样的状态并非都是消极的,适度的紧张感、困惑感会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认知冲突在学习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教学中应当将其适时、充分地引发出来,以期为有效化解学生思维的“痛痒点”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1.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必须主动地让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其中学习的内在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学生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机,这些内在动机包括好奇心、成功感等。引发认知冲突,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对其学习新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苏教版五下《3的倍数特征》,可以先引入2和5的倍数特征,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3的倍数特征。由于3的倍数与2和5的倍数特征差别较大,认知冲突由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好奇心也被激发了出来。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百数表里3的倍数的排列情况,看看能不能发现共同的特点;在计数器上摆出几个3的倍数,看看所用数珠的颗数有什么特点,数珠的颗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联系等,从而引导学生化解学习难点,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2.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原有的认知结构会引发学习迁移,新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设计一个“先行组织者”,以促进学习的正迁移。认知冲突发生时是“先行组织者”合适的切入点,可以在新的学习任务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例如:教学苏教版六下《圆柱的体积》时,考虑到学生已有推导面积公式和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知识经验,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想到将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来推导体积公式,但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认知冲突由此产生,这时,教师引入“先行组织者”,即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实现操作方法的正迁移。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就推导出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圆面积公式与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异同点,使学生在加深对新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获得了对学习迁移的过程性体验。

3.引发认知冲突,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认知冲突,能为其主动建构知识搭建好“脚手架”。例如:教学苏教版三下《认识常用面积单位》时,让学生“理解并建构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无疑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后提出了三个问题:测量一张邮票的面积用什么面积单位合适?用大小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你有什么感受?用大小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你又有什么感受?以此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为他们主动建构面积单位搭好“脚手架”。学生不仅主动“创造”出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样的常用面积单位,还“创造”出了平方毫米、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在学生认识每个面积单位后,教师安排自主操作活动:用大小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测量橡皮表面的面积,用大小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测量课桌面的面积,估算在大小为1平方米的地面上可以站多少个学生。然后用手势比划面积单位的大小,最后整体比较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异同点,厘清线与面的区别,深化对面积单位的认知和理解。

4.引发认知冲突,拓展学生学习的心理外延。

在建构主义学家看来,任何知识都具有一定的逻辑外延(潜在的应用范围),对学习者来说,知识的逻辑外延只有一部分可能被实现,这被称为学习者的心理外延。因此,知识的意义要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来理解,知识被应用得越多,知识的逻辑外延就会越多地变为心理外延,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才会变得更加深刻,应用才会更加灵活。适时引发认知冲突可以更顺利地实现这种转变,使心理外延与逻辑外延不断吻合。例如:“方程”知识的逻辑外延至少包括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但在教学“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对用方程方法解题真的发自内心地认同吗?实际情况往往是,很多学生觉得算术方法更加简洁。因为列方程解题一般需要列数量关系、设未知量、列方程、解答、检验等一系列步骤,解答过程比较烦琐,而算术方法只要列出一道算式就可以了,因此,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如何让学生的心理外延与逻辑外延一致起来?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都是解题的手段和途径。其次,要注重两种方法之间的比较,突出方程解题的优点――根据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就能得出一道方程,已知量和未知量都可以参与到列式和解题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一些稍复杂的问题时,这种顺向思维显然更有利于问题解决。最后,通过对比体会方程解题中的设未知量、检验等步骤,为后续深入学习复杂的方程知识奠定基础。

篇7

[关键词]磷霉素钠;制药废水;电化学处理

中图分类号:U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62-01

某制药厂合成磷霉素钠的生产工艺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所引入的物质及反应中所产生的中间物质的种类也相对比较多,在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的过程中也会融入一些有机溶剂,这样一来也就使得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多的废水,水中所含杂质复杂性较高,因此废水当中的毒性较大,可生化性也不强,对其处理的过程中有物化法、生化法等,在这些方法当中,生化法处理的细菌很难大量的培养,同时处理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较大的负荷,可以有效的减少水中的有机物,对有机磷作用非常明显,这样也就降低了废水中的毒性,确保后续生化处理工艺得以顺利的操作。

1、试验

1.1装置

试验装置主要有直流电源、电极、反应器主体和磁力加热搅拌器构成,反应器内的溶剂为500ml,其工作的电流主要是直流稳压电源供给,阳极是10cmx6cm的肽网电极和涂层电极,使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完成液体搅拌流程,在调节PH值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试剂是浓硫酸,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使用专业的PH测试计对其进行检测。

1.2 方法

取500mL磷霉素钠制药废水于反应器中,加入适量支持电解质(NaCl),并搅拌溶解,加入电极进行试验,分别改变反应温度、电解质浓度、溶液初始pH和电流等参数,定时取样,分析测定废水中CODCr,总磷(TP),磷酸盐(PO43--P)的含量,总磷与磷酸盐的质量差即为有机磷的含量,按式(1)计算不同时间内CODCr和有机磷的去除率(η):

η=(1-CtC0)×100%(1)

其中,C0为废水中CODCr和有机磷初始浓度,mgL;Ct为t时刻废水中CODCr和有机磷浓度,mgL。

2、结果

2.1影响因素

2.1.1温度

磷霉素钠制药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是一种很难降解的水,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只是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其予以调整和处理,处理的效果是不尽人意的,在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提高废水自身的温度可以使得电化学方法应用的效果更好,所以在试验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考虑到的一个因素就是温度因素。

在试验的过程中量取500ml的磷霉素钠废水,在电流为4.0A,氯化钠的浓度为0.2mol/L的时候将废水的PH值调节到7,电机的间距是0.5cm的情况下,通过磁力加热搅拌器对刚刚量取的废水进行加热处理,同时还要将废水的温度控制在50、55和80℃的时候对其进行试验,这样就可以得知反映温度对污染物处理的影响。

电化学法处理废水时,有机物的降解一般分为2个过程:1)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2)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被无机化,转变为CO2和其他无机物。反应温度升高,可降低各步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反应速率加快;同时温度升高,增加了溶液的电导率,在恒电流条件下,降低了极板两端电压,进而节约了能耗。电化学处理含氯离子废水,电化学原位生成活性氯是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反应温度过高,活性氯的分解速率加快,反而造成污染物去除率降低;同时试验设备在高温下的腐蚀速率加剧。因此综合考虑,最终确定试验温度为80℃左右。

2.1.2电解质浓度

用量杯量取500毫升的磷霉素钠制药的废水,在电流为4A的时候对废水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其PH值调整到7.05,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5厘米,将反应的温度控制在80℃,之后进行试验,试验的过程中要对电解质氯化钠的加入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观察。

将电化学体系中引入的Cl-作为氧化剂的来源,当阳极电位大于其析出电位时,Cl-在阳极转化为Cl2,并进一步生成活性氯来氧化分解污染物。随着电解质NaCl浓度的增加,CODCr的去除率在90~180min内呈减缓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Cl-会影响CODCr的测定造成的。在30~150min内,有机磷去除率随着Cl-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处理180min后,在NaCl浓度为0.2和0.3mol/L条件下,电化学法对有机磷去除率相当,约为55%。由于NaCl投加量过大会使废水盐度升高,不利于后续处理,因而选定适宜的NaCl投加量为0.2mol/L。

2.1.3 初始pH

取500mL磷霉素钠废水,在电流为4.0A,反应温度为80℃,NaCl浓度为0.2molL,电极间距为0.5cm的试验条件下,对初始pH为10.62的废水,用浓硫酸调节废水pH,考察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溶液的pH是影响电化学氧化法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废水初始pH为3.42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处理180min后,CODCr和有机磷的去除率分别达64.6%和62.7%。磷霉素钠废水中有机磷污染物均具有碱性的磷酸基基团,属于强Levis碱,电化学氧化作用可破坏磷霉素钠分子中的C―P键,无机态磷在酸性条件下以离子形式分布于水体中,可增大废水的导电性,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而在碱性条件下,废水中的磷酸盐会在电极表面结垢,形成一层灰白色膜,降低传质效率和电流效率,影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于初始pH为3.42的废水,经过电化学处理后,出水pH为6.70左右,无需调节pH即可进入后续生化单元。综上所述,确定初始pH为3.42左右为宜。

2.1.4 电流

取500mL磷霉素钠废水,在反应温度为80℃,NaCl浓度为0.2molL,初始pH为3.42,电极间距为0.5cm的条件下,改变电流大小进行试验,考察不同电流大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CODCr和有机磷的去除率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加,当电流为4.0A时,在60min内,有机磷的去除率上升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电流较大,电极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活性氯数量多,对污染物的氧化速率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污染物去除速率的增加幅度逐渐趋于平缓。反应180min后,CODCr和有机磷浓度分别由12086mg/L和1375mg/L降低至4254mg/L和502mg/L,去除率达64.8%和63.5%。因此,选定适宜的电流为4.0A。

2.2可生化性的变化

为了更好的了解磷霉素钠制药废水在经过了电化学氧化处理之后的可生化效果,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对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磷霉素钠制药废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试验和研究。

3、结论

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在磷霉素钠制药废水处理的过程中,温度对化学反应的效果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处理的效果明显的得到了改善,如果将其和室温条件下的处理结果相比,高温下杂质的清除效果有了非常显著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李淼,冯传平,胡伟武,张振亚,杉浦则夫.Ti/RuO2-Pt电极电化学降解苯酚废水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08)

篇8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与生活相沟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以教科书为媒介,把理论知识以生活化的形式进行传授,以生活化的态度进行学习,进而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承发扬和创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获得协同发展。

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既有一般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又要反映思想政治课程的特色。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把教材的内容以生活实际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同学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背景,用生活问题讲政治。

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并将这些体会联系教材和学科知识,以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活动性。课堂教学首先是师生生命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把学生看成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者,把学生理解为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活动实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激昂生命、引导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通过课堂交往获得生活知识。

教师关注学生活动的同时,也是在关注自己的活动。教师和同学在课堂上相互促进,分享探求知识的喜悦和乐趣,展示自我风采,同时教师和其他同学对所展示的观点进行相互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产生了互动共鸣。

2.生活性。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活力的课堂,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要切实联系个人生活和社会实际。知识的传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使其不只是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感悟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能真实地进行情感上的沟通,理解、合作、交流、互动,成为民主、平等、合作、对话、协商的主体与主体间的交往关系。课堂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师生共创的一个精神空间。这样,课堂教学不但融入了生活,而且其本身就是生活。此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性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融入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的意义、价值为教学自身的意义、价值,使生活世界的生命活动、生活意义、价值的整体诉求成为师生在课堂生活中的共同诉求。

3.发展性。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情境教学中,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每个人的个性都将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其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显现,产生生活的激情和创造的欲望,促使其人性充分发展,人格逐步完善。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最根本的措施是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实施主体性的最有效途径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开放性。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都特别关注,而开放式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封闭式,满堂灌式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会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思想政治教学的开放性,包括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形式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只有在开放中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使课堂上的所有资源都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全面发展铺路。

三、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1.把握“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对待教学问题的态度和观点。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师上课不能唱独角戏,要有教,有学,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意识,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能仅仅为讲授学科知识,还要讲授生活知识。教学效益是衡量教学成绩的标准之一,教学效益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要紧紧抓住生活化这一主题,才能在教学中,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从生活实际入手,让生活气息充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讨论、比较、研究、探寻等方法,实现对知识内容的转化,使其在学习中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它,将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把课堂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就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同时,把学生放置在了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使他们在学习中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获得身心的解放。但是我们要注意,教师在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年龄段,知识体系等制定多元的,多层面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注重品德、精神、竞争、团队、诚信等观念的培养

3.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即使进行举例说明,也是一些大人物,大事件,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体验不到其中的真实性,如果把这些例子换成学生身边的事件,学生就易于理解。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死啃教材,而要充分挖掘教材,以学生已有的信息为基础,注重结合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生活环境等生活中的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觉得他们所学的思想政治,就是他们的生活。因此,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要结合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实际材料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课的距离,搞好师生关系。

4.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教师要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材料,设计教学情境,或以学生亲身目睹的事件引入,或以社会热点话题铺垫,或以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烘托,引领学生领悟生活,进入社会,感受现实,导入新课,引发思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激发心灵震撼。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有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5.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宽松、民主、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但有些教师由于过分强调民主、生活化,忽视了课堂组织教学,结果导致课堂太乱,严重地妨碍了课程顺利进行。因此,掌握一些课堂组织教学的艺术是教师所必须的,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自己安排的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又可以张弛有度,收缩自如。学会课堂管理,重视课堂组织教学,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课堂组织教学氛围不但可以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完成教学目标。不良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氛围会造成课堂教学中的冲突和矛盾,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给教学活动造成负面影响。由于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管理不当引起的消极影响,在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组织教学的促进作用,使课堂组织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6.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有效的方法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例如生活中的小事、音乐、电影,文艺活动等体现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借助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把课本上平淡乏味的知识运用多媒体画面、动画、声音等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把教学内容生活化了,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课堂模式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 蒋国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引导策略”初探.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6).

篇9

要明确高中化学学习是认识过程,艰苦的脑力劳动,别人是代替不了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的方法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认真听课

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记好笔记

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

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复习课

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集中精力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高二化学学习的手脑并用原则化学学习的手脑并用原则

要明确高中化学学习是认识过程,艰苦的脑力劳动,别人是代替不了的。对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就要不断地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事化学研究既有宏观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事实,又有微观粒子的组成、结构和运动变化,还要学习各种基本技能。认识到学习时动手、动眼、动口又动脑的重要。自觉地全神贯注读、做、想练结合。并注意指导学生改进动脑又动手的方法,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

化学怎么应用手脑并用原则

要从心理学、生理学和信息论等方面,提高对主动学习的认识。如信息论认为,学习是信息通过各种感观进入大脑,进行编码、转换、储存、组合、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就信息输入来说,有强有弱,当学习者高度主动自觉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就能主动调节感受器官,接受各种输入信息。如果学习不主动,信息没有很好输入,后面的信息处理就要发生很多问题。因此,要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被动地学,只看老师做,听老师讲,而不开动脑筋想是学不好的。实验不动手做,也掌握不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遇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不了时,就主动请老师、同学帮助解决,做到勤学好问。

高二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读

课前必须预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要带着问题去听课。首先粗读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然后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理出头绪,想一想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疑难问题怎样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如高一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考虑为什么在不同阶段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提法,以便抓住本质,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认清氧化剂、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关系。

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听”

要求学生在听课时要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讲解思路。比如讲一个新概念,要弄清这个新概念,老师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怎样分析的,包括哪些要点,例题和新概念的要点有哪些关系,巩固和加深了概念中哪个要点,新概念与已学过的哪些概念有关系,新旧概念有何不同?使用新概念时要注意什么条件,随着老师讲解便掌握了概念的内容和重点,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

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看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老师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听讲,同时还应通过自己双眼的观察,将课前“读”中的疑点明晰。在课堂上做到看和想、看和听相结合,不仅学会了化学知识的操作技能,还学会了思考。就青少年的发展看,使他们学会思考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

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记

“记”是指学生记听课笔记,以便提高他们听课质量和便于课后复习。记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在听好课的基础上记下老师讲课提纲。

第二,在提纲内记下要点及老师的中肯分析、比喻。

第三,记下练习中老师指出自己所犯的错误或对自己特别有启发的事例。如果课上一时没记下的内容,可做个记号留下空,课下复习补上。养成良好的听讲、记笔记的习惯。

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联

篇10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 有效性 知识点 重难点

近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了《2015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从这份说明的相关内容来看,2015年的化学高考相对历届高考要求将有所提升,在考查内容上会更深入,在考查范围上会更广泛,在考查能力上会更加细致,这也提醒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应当重视对知识要点的研究。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突出知识点,抓住重难点。

一、主干知识的梳理与强化

复习课的基本目标是对已学知识查缺补漏,因此,要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对主干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与强化,这同时也是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理清思绪、明确要点的过程。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中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为例,该章节的主干知识包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及一般规律与元素周期律。其中,元素周期律又必须掌握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单质还原性)的强弱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单质氧化性)强弱的比较、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等。教师唯有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就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悉数整理出来,才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主脉络,这既有利于避免学生出现复习盲区、复习白点,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能为后续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归类复习、专题复习等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复习目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树状图的形式自行整理出每一专题、每一章节、每一单元的主观知识,这样既可以将其粘贴在专题、章节、单元的开头页,也可以将其整理为一本小册子方便携带。总的来讲,就是要提炼出高中化学的知识点与重难点。

二、教材内容的温故与延展

教材是教师开展复习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应当带领学生重新回到教材中,再次温习教材内容,并在二次温习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与延展。经过完整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对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控,此时的教材重温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同时有助于学生在宏观整体概念的思考方式中建立各个章节、各个要点之间的关联,以提高对知识内容的灵活运用能力。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二中的“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教材主要介绍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等钠的化合物,其中除了要了解基本的化合价、电子式、俗名、颜色与状态、与水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与盐酸反应、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主要性质、用途价值、相互转化之外,还应当结合选修2中的专题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的相关知识,做一个有机的连接与延伸。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复习目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教材温故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其一,结合教材后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提问,同时有方向性地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与交融,以提高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其二,参照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相关文件,更精准地明确考试要求。总的来讲,就是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效果。

三、典型例题的操练与研究

习题是高考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检验手段与强化方式,因此,要提高高考化学的复习有效性,还可以从典型例题入手,加强学生对其的操练与研究。比如最常见的实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与辨别,即根据实验现象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或根据化学方程式来阐述、描绘甚至自行设计实验。例如判断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所产生的反应是否可以表达为Cl2+2OH-=Cl-+ClO-+H2O或者氨气通过稀硫酸是否可以表达为NH3+H+=NH4+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借助典型例题进行知识点与重难点的强化与训练时,应当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基本题型,即该题型是立足于基础与主干知识,但同时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多个角度的改编以达到考查综合知识的目的;二是重视质量,即不要崇尚题海战术,而是应当精选好题,确保每一道典型例题都能切准知识要点,而不是单纯地加深印象。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可以精选出历届高考试题,或是将其直接引用,或是对其进行适当地改编,总之就是要达到题目与要点匹配、内容与知识融合的复习目的。

四、热点问题的分析与结合

“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近年来被多次提及,它强调的是应当为应试教育注入更多的生活气息,尽量缩小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迁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参考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时,不能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现实,而是应当多关注、多留意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与高中化学内容有所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在复习时将其融入知识体系之中,对其进行分析并与复习相结合。比如今年被高频度提及的雾霾天气,其出现的原因与高中化学中的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治、工业污水的处理、化工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中的绿色化学等环境化学知识有关。除了雾霾天气这一最直接的化学迁移外,由其衍生出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污染天气下的应急预案、为加快新型工业进程需要所诞生的产业园区、企业环保设施改造、工业生物技术等,也与上述提到的化学知识有关,这也是高考时代化的一个要求与体现。为了能够在复习时更好地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结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留意新闻、查看报纸,做生活的有心人。假如在复习中能够将知识点与重难点融入社会热点问题之中,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认知深度。

五、复习盲点的总结与归纳

篇11

关键词: 药物分析化学 学习 技巧

药物分析化学是研究药物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是分析化学的一个分支,有着极高的使用价值,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地质普查、矿产勘探、冶金、化学工业、能源、农业、医药、临床化验、环境保护、商品检验等领域。它的任务主要有三方面:鉴定药物的化学组成(或成分)、测定药物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药物的化学结构。根据分析化学任务可分为定性、定量、结构分析;.根据分析对象可分为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根据分析原理可分为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根据操作方法及用量可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根据分析目的可分为常规分析和仲裁分析。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们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些人会感到越学越难,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结合自身的学习及教学经验,粗浅地谈一下如何学好药物分析化学。

一、学习前知识的积累

药物分析化学是建立在前期无机化学学习的基础上的,课程要求学员对化学的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有较深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药物分析化学之前,每位学生首先要温故以前所学的无机化学的知识,要掌握好四大平衡的反应原理,比较复杂的是配合反应和氧还反应,必须对以前的无机化学知识概念清楚,思路活跃,才能着手药物分析化学的学习。

二、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对知识的整体感知,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学过程。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每堂药物分析化学课之前,学生都要将知识点,课后习题,教学资料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成问题提纲,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教材上寻找答案。在读问题的过程中也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要敢于在书本上圈圈点点,最好还能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带着问题学习一遍比不带问题学习五遍效果要好得多。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就能知道课程的内容、问题,对已经理解的部分,就拿自己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差异在哪些地方,由此来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

三、上课认真听讲

听课的目的是要抓住教学内容的要点,为了抓住教材的要点就必须得认真听课。因为有些要点书上可能没有,或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书中的难点、要点时教师可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和见解,同时在听课时还可对预习时碰到的难题征求教师的意见,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老师在讲课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严防上课"走神"。课堂上认真听讲40分钟比课后认真看书2小时效果还要好,要时刻提醒自己向课堂中的40分钟要效益。

四、知识要“堂堂清”

“堂堂清”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考场上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的知识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要想达到堂堂清,学生必须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要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一些图表、资料及选学内容。当堂课学的知识,该会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运用,做错了的都要更正。要达到两个过关:一是知识点要过关。二是能力要一一过关。包括例题能口述、习题都会做、做错的都会更正,最后熟能生巧,准确无误,灵活运用。

五、常复习,多做题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药物分析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要掌握药物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譬如药物滴定分析法中,最重要的就是一条线:滴定条件-化学计量比-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滴定终点的显示(指示剂变色或者电位突跃)-滴定计算,一定要掌握好这一滴定的过程。要学好药物分析化学,不但要记住知识点,更要会用知识点。在复习时可以通过大量做题来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真正的为己所用要多做题目。尽量多做习题是学好药物分析化学的前提,做习题重在理解掌握解题思路。大量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习题要比较有权威性、覆盖性、重点性,要把习题同书本内容结合起来看,这样可以加强记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篇12

要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借助于教学评价来调控教学活动。化学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要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进行化学实验考核。

一、化学实验考核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其中既有操作成分,又有心智成分;既有智力成分,又有非智力成分;既有意识成分,又有非意识成分;既跟知识经验有关,又跟技能经验有关。因此,化学实验考核不能仅仅是在书面测验中放进几道实验题。书面测验只适用于其中一部分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既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难以调动教师和学生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又容易助长重书本知识、轻实验操作,重课堂教学、轻实验室教学,“纸上谈兵”、脱离实践的不良倾向。

合理、全面、有效的化学实验考核应该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内容全面,突出重点,注重基础,逐步提高。既重视实验思维的考核,又重视实验操作的考核;既重视认知因素的考核,又重视情意的考核。注意进行作业式的操作考核,防止以书面的知识考核代替操作考核,防止以实验技能考核代替实验能力考核。

2.精心设计,周密准备,便于实施,可行性强。化学实验考核的内容多、范围广。跟书面测验比,操作测验需要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需要有实验场所和设备、需要较多的时间。因此,影响化学实验考核效果的因素多,其可行性要求高,对考核方案的要求也比较高。

3.注重平时、制度健全,注重效果、促进教学。要使考核跟日常教学和复习结合,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终结性考核结合,注重平时,注重效果,形成健全的考核制度才能使化学实验考核发挥其反馈、调控功能,有效地促进化学教学。

二、化学实验考核的内容、形式和类型

只有全面地进行化学实验考核,才能使其最有效地促进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的化学实验考核应该包括下列十个方面:

(1)知识准备情况:对实验的化学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知识、有关的元素化合物和试剂知识、仪器知识以及其他重要的有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实验方案的准备情况: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周密性和可行性,或者对既定方案的熟悉、理解程度;

(3)使用仪器、试剂的技能水平;

(4)实验操作技能水平;

(5)实验现象的观察测量、判断和描述情况;

(6)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

(7)对实验观测结果进行整理、加工、解释和讨论的情况;

(8)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的质和量、速度、结论的正确性等;

(9)实验态度:兴趣,参与和投入程度,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态度等;

(10)良好实验习惯的形成:遵守实验纪律和实验规范情况,工作的条理性、合作、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洁等方面的表现。

化学实验考核的形式有3种:

(1)口头考核:以提问或者让学生报告、描述实验的过程、现象、结果的方式进行;

(2)书面考核:以书面测验或者提交实验方案、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等书面作业方式进行;

(3)操作考核:以观察、记录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的方式进行。各种形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如表18所示。

化学实验考核除了可以按照考核的时机和作用分为期前分班编组用的配置性考核、平时分散进行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集中进行的终结性考核外,还可以按照考核内容的性质分为实验准备的考核、实验过程的考核和实验结果考核3种类型(表18)。

表18 化学实验考核的内容、形式和类型

实验过程考核的内容多、对操作依赖性强、过程时间长、需要工作人员多、组织比较麻烦,主要应在平时考核中分散安排。在实验过程跟实验结果的因果联系较强时,可以设计实验结果考核来代替或者部分代替实验过程考核。(例如要求学生先称取1克高锰酸钾晶体,然后再称取2克氯化钠配制成水溶液……可以考核他是否及时把药匙擦拭干净。)

三、化学实验考核的设计

进行化学实验考核设计,首先要确定考核的目的、性质,拟订考核要目及其目标水平,选择适宜的考核形式和方式,然后编制试题,确定考核要点、编制评分表。

(一)确定考核要目

形成性考核大多结合平时学生的实验室实验作业进行,考核教师少(常常只有1人)时间限制较强,需要为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精心选择数量适当的考核要目,使考核内容具体化,所选要目常在本实验中是重要和必要的。在可选择的要目较多并且跟其他实验有重复情况下,要统筹规划,加以协调,使每次考核的要目不致太多,使各要目的考核次数相差不过于悬殊,但重要项目的考核次数可以适当多一点。

终结性考核的要目总数可以多一点,以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可信。但是,考核要目太多会增加考核的时间和复杂程度,可行性差,大规模使用很困难。

各考核要目既有认知领域的,又有技能领域的,还有其他领域的,它们的目标水平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实行,从我国化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可以统一简化为初步要求、中等要求和较高要求三级,或者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级,并且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分别给以明确的界定。

(二)确定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通常采用口头考核、书面考核与操作考核结合的形式,通过提问、阅读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来考核学生的知识准备、实验方案准备;对实验现象的观测、判断和描述;对观测结果的整理、加工、解释;发现、分析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以及某些实验结果等。通过考察实验进程或者操作表演来考核使用仪器、试剂技能;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实验习惯以及某些实验结果和观察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等。

终结性考核一般以操作考核为主,通过察看学生实验操作情况来考核他的各种动作技能;执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验态度、实验习惯和某些实验结果。有时也可以书面考核或口头考核作配合手段。

(三)编制化学实验考核题

在考核要目确定之后,把各考核要目用适当的化学实验方法组合成化学实验操作系统,再把它放在适当的知识情境或者问题情境中,编成一道或几道化学实验试题。所谓知识情境或者问题情境即物质及其化学变化的情境,它可以是学生已经历过的情境的再现或者重新组合,也可以是其变化乃至于新的情境。

实际上,人们常常按照相反的过程来编制试题:在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中发现有关实验问题,加以提炼、强化、简化、变化等改造加工,初步形成化学实验试题;在分析试题涵盖的考核要目后,加以选择、调整,拟定各试题的考核要目及其目标水平。

编成的试题应经过教师试做和小样试考,证实可行后才最后确定。

好的化学实验考核试题应该符合下列条件:①具有对操作和操作技能的依赖性,便于进行操作考核;②富有思考性,以利于考核实验思维能力、特别是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内涵丰富,能覆盖较多的基础性考核要目,便于对选定的考核要目进行调整。④难度适宜,便于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鉴别;⑤实验现象明显,装置和操作繁简适当、安全、卫生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积累好的实验试题和编题素

(四)确定考核要点和编制评分表

为了便于量化和减少评定误差,在设计化学实验考核时还应该为每一个考核要目规定考核要求(考核要点),在此基础上制成评定表。考核要点的总数要适当,要视实验的复杂程度、考核的性质以及考核的时间、人数等具体情况确定。复杂的实验、终结性考核、时间充足、学生较少而考试人员较多时,考核要点可以多一些,反之则应少一些。一般说来总数以 10~20个为宜,太少有碍全面、可靠,太多则难于实行。

在设计评分表时,还要为各考核内容、考核要目、考核要点确定适宜的权重,为评定制订统一的标准。为避免加权计算的麻烦,在差别不太大时,可以规定各权重均为1并且通过改变各考核要目的考核要点数来加以适当调整。

表19是一道实验试题及其考核内容、考核要目、考核要点以及评定表的例子,供参考。评定时,由教师在每一考核要求的“合格”或者“不合格”一栏中画圈或打勾,最后计算出总分。

表19 化学实验考核评分表示例

试题:现有A、B两瓶Na2CO3溶液,已知其中一瓶混有少量Na2SO4,试通过实验确定哪一瓶Na2CO3溶液中混有Na2SO4

实验用品:溶液A、溶液B、稀盐酸、稀硫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胶头滴管2支、试管4支

四、较大规模化学实验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化学实验考核的组织工作十分复杂,需要精心和过细地准备。学生较多的大规模的化学实验考核尤其如此。下面就较大规模的化学实验考核的组织和实施作简单介绍,小规模的考核可以仿此简化。

化学实验考核的组织实施主要有题签准备、实验器材准备、考点划分和场所安排、人员培训和组织等方面。

(1)为了使试题有较大的取样范围、避免投机现象,使考核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应备有若干组等价的试题,并制成题签让学生随机抽取,每个学生完成一组试题的考核。使每组试题包含几道试题,其中各试题有为数不多、互不相同的考核要求。这样可以减少考试容量,降低试题的复杂性和防止考试人员疲劳使评定标准失去一致。

(2)当学生较多时,可以分设几个平行的考点,各考点的试题相同。

(3)应该根据学生解答试题时合理和可能的需要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各考点供给学生的仪器、药品的规模、数量应完全相同。对消耗的器材应及时补足。同时,还应该准备足够的成套备用器材,以便随时调换。

(4)需要为每道试题准备专用的试场(区)和准备室(区)。此外,还应设立抽签室(区)和休息室(区),各室(区)之间由指定的通道连接。如图40所示:

(5)每个试场可设主考2人,以减少评定时主观因素的影响。还需设实验员1人负责器材供应、补充和调换。每个考点应设负责人1人和实验教师1人。实验教师负责领导和组织各组实验员工作、考点负责人则全盘负责、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所有考试人员事先均应分别进行培训和演习,了解考核方案安排、各种注意事项和评分标准,作好充分的准备。

篇13

【关键词】微课程;化学;O计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可以扩展、优化教学资源的模式正逐渐在高中教学中得到应用。本文作者就以“质子守恒式”为例,谈谈自己对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及应用的体会。

一、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要点

1.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刷微博等方式在移动设备上获取信息。以此针对学习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来进行相关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变。其次,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还应当在时间、内容和模式上有所突破,从而能够给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要,能够使得微观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显得更加的活跃。

2.知识结构完整可靠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应当确保其内容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可靠性。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型课程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此外,微型课程最早的形式是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更为集中的学习体验。根据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视频与其他教学载体进行有机结合,在不到10分钟的微课程中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充实,因此该教学模式实际上更加适应现代快节奏的、内容精、容量小的新型课程。

3.支持多种学习模式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应当能够支持多种学习模式。众所周知微课程是一种学习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支持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较为复杂并且包涵了许多相对独立的、系统的知识碎片。因此只有通过诸多信息平台的有效支持,才能够显著的提高微视频教学中的音频、文字与图片质量。

4.可实现个性化教学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可以有效的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微观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更加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因此这意味着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可以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情境中去。其次,微型课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对于基本概念和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学习,并且可以解决之前教学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流程

1.选择教学主题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通常来说微型课程的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了设计、编程、教学、问题准备、视频处理、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流程修改和辅助软件下载等多个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课程形式和方法如何微观课程设计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性。因此这需要高中教师能够从宏观上和微观上突出课程的总体研究方法,并且渗入课程设计理念,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突出微课程设计的优良特性,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优势。与此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主题时还应当做好课程设计的整合,从而能够在文献分析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课程优化。

2.明确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离不开对于课程结构的明确化。高中教师在课程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对于知识结构和教学难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其次,教师在明确课程结构时还应当对于微课程设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的解决课程难点与关键点。

三、以“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书写”为例的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

以“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书写”为例的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以下从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学活动、教学模块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了探讨。

1.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首先应当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的书写一直是高中化学中必考的内容,也是学生倍感棘手的一块内容。本节微课程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质子守恒的原理和书写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质子守恒的基本原理是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相等。我们常见的做法是直接写或者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式相减得到,但这些做法往往耗时耗力,学生被这些内容弄得精疲力尽。所以,本节微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介绍框图法书写质子守恒的技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将抽象的理论与直观的图示和实验等进行结合,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最终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效果。

2.教学要点

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应当紧紧抓住教学要点。有些人认为有些老师对知识理论缺乏深刻的理解,内容知识的讲解和方法的传授往往只留于表面。因此化学教师在把握教学要点时一方面应当对于教学内容的模块有着清晰的认知,对教学材料、教学线索进行充分的挖掘,并且要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和认知特点,突出教学的要点和难点。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来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一直是高中学习化学的学生最难理解的内容之一,而质子守恒式的书写又是其中学生最大的绊脚石之一。因此本节微课针对这些情况结合了图示,数形结合的来讲解质子守恒式的书写,破解难点和要点,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将抽象的化学理论可以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化学知识。

3.教学活动

4.教学模块

高中化学微课程应用需要对于教学模块进行合理的切割、分配。通常来说化学教师可以按照五步走来进行微课程设计。对于电解质溶液中的质子守恒的书写这节微课我们首先可以将其微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质子守恒的原理、我们传统的做法、框图法的做法。例如,根据化学教师的微课程设计,其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的差异来进行有差别性的知识讲解,从而能够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同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高中化学教师在分配教学模块时还应当着眼于帮助学生了解关键的教学知识与化学概念,从而能够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中的困难。与此同时,化学教师在教学模块安排时还应当根据微课程设计的五个步骤来进行必要的独立设计,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于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共享,这对于微课程内容的完善、修改、优化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四、结束语

微课程合理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使高中化学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程教学的研究,更好地寻找出更加适合微时代的全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参考文献】

[1]惠海涛.利用框图法,巧写质子守恒表达方式.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6):49-50

篇14

【关键词】新课改 ; 学法 ; 指导

【注】本文系内江市新课改培训会发言资料要点,获四川省教育厅教学成果2013年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85-01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历史证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就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现将学好化学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树立信心 信心是战胜困难的源泉。初三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只要树立了信心,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加上学生勤奋刻苦地努力,就一定能学好初中化学。

二、课前预习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笫一环节。预习时,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在不懂处用铅笔作上记号,并批注一些疑问想法,这样带着重点、难点、疑问,听课的效率更高。

三、专心听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上课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言,主动参加课堂中的各项活动。特别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注意边听课边作笔记。

四、善于提问 世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风趣的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提问的重要性。我们研究性学习化学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能够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究竟该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鼓励学生要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敢于提问。2.创设问题情境,让同学们愿意提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3.让学生们体会方法,学会提问。 在化学探究中,要引导同学们体会提问题的过程,归纳总结提问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掌握学习的金钥匙。

五、作好笔记 善于记笔记是学习上主动出击的表现。作笔记不仅能集中听课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而且有利于课后进行复习,掌握重点、难点、关键。不过,记笔记时,要在保证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记关键性的、带规律性的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六、 科学记忆 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之一。记忆的方法分为:①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的经验所进行的识记。如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此气体不能用排水集气法而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这样就能轻松地记忆。②要点记忆。对复杂的概念、原理、物质性质、实验操作等可概括成要点,使记忆的内容简单化。如过滤的操作,概括成“一贴、二低、三靠”。③规律记忆。任何知识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自然能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如学习烧碱、熟石灰、氨水的化学性质后,总结出碱的通性,又如通过实验,总结出金属跟酸、盐反应的规律。这样,记忆就很深刻,运用就更灵活。④技巧记忆。如将指示剂变色规律、物质溶解性表编成顺口溜来记,就降低了记忆的难度。

七、注重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重要概念、理论、结果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学会实验呢?首先要学会观察,要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仔细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的操作细节和实验现象,并认真动脑思考;其次要亲自动手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耐心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准确作好记录;最后认真填好实验报告册交给老师。

八、建立网络 化学学到一定阶段后,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大有益处。其方法是:①归类,就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近的归在一起研究,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广泛地得到应用。如将盐酸、硫酸、硝酸等归在一起研究酸的通性,又如将相同颜色的物质放在一起,②比较,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常采用对化学事实进行分析,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这样做不仅能揭示事物的关键特征,而且还能更加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如将制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的反应原理、所需药品、装置、性质、检验等各项列表对比。③找线条,就是将重点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分析概括,找出它们的内在规律并联系起来。如重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又如将氧气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用途等一一列出连起来。

九、循环复习 复习能防止知识遗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复习时要仔细精读学过的教材、笔记,同时要动笔在草稿上写一写;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自问自答式的复述或默写,也可以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讨论、听写等。要在知识遗忘之前复习,只有通过多次循环复习才能牢固的掌握知识。

十、作好作业 认真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课后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不要养成边做作业边翻书、边讨论对答案的坏习惯。即要完成教科书上作业,也要适当练教铺资料课外读物上的习题;要研究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题、解题,如何找关键点,要总结出一类题的解题规律,书写答案要规范、清晰,准确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要重视作业评讲,做错的题一定要认真订正,还要找相近相似的习题进行反思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