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2 14:56: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学音乐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音乐;音乐教育;德育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因此,人们从接受教育开始,音乐教育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音乐教育都是实施美育与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中学时代,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又显得尤为突出,音乐教育肩负的正是这一重任。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音乐教学全过程中。《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作用。
现在的中学音乐教育中分为唱歌、欣赏、器乐、实践这四个主要方面。
要制订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师重教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例如,我所在的中学是—个完中,入学成绩普遍不高,因此在学生身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好动、厌学,无学习方法可言,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自信,严重的还有一些自卑。我在上课时抓住他们好动的心理特点,每节课有10分钟进行自我才艺展示,开始的时候90%的学生都不敢上台展示,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由多人共同表演展示到单独上台展示,很多好动的学生慢慢地成为课堂十分钟的“明星”。其中有一位同学主动找我谈话,说:“老师。我以前从未获得过这么多的掌声,也从未感受过大家的眼神、动作,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我来进行。我逐渐敢于上台了,也迷恋上了我们音乐教室的这个舞台,它使我增加了自信心,去面对了很多我以前逃避的东西。”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任何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泛的说教,而音乐教育正可以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础。
例如《一分钱》这首儿童歌曲,全曲天真活泼、充满稚气,毫无说教的味道,却非常自然地体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能让学生感受到抗日救亡时期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场面。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春天的故事》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人们的理想与情操;优秀的民族音乐,渗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能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如《十面埋伏》《嘎达梅林》《孟姜女》《苏武牧羊》《花木兰》等。
另外,音乐教育有利于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大多数的音乐活动都是集体的活动,如音乐课上的合唱、合奏、音乐游戏及课外的歌咏比赛,这些活动都能培育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形成人与人紧密合作的良好道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团队精神”。这些音乐语言,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熏染中,不仅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
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育 实施
1.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地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度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建设的需要,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为艺术学科中的音乐教育,以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精品为内容,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和演唱、演奏活动为形式,发展其培养崇高的思想道德、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来促进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
2.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艺术的魅力会给人一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示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
第一: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中选用的教材,都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它们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这些作品特别是革命传统歌曲和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的歌曲,它本身就是向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党、树立革命理想、确立正确人生观的好教材。
优秀的民族音乐,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音乐教育可以使中学生接触、熟悉、热爱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加深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通过对优秀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使中学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学生是一个青春期时代的群体,他们热心参与健康的音乐活动,但也易于接受不健康音乐的影响。在当前社会活动中,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音乐环境对于缺乏音乐审美能力的他们来说,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学校音乐教育,丰富中学生的音乐生活,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审美观,抵制各种低级、腐朽文化的影响。
第三:音乐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智育发展。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各种音乐实践活动都需要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的积极活动,都需要敏锐的反应能力和相应的协调能力,它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加速各种智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从而使中学生的智能得到启迪和发展。【1】
3.中学音乐教育的实施
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对中学生的音乐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材的选用
音乐教学教材要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特征。要选用那些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音乐形象鲜明、曲调优美、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精品”作为音乐教材。中学生已经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作品,他们对教材中的乐曲能表示出自己的意见:“好听”或“不好听”,“愿意学”或“不愿意学”等,在欣赏方面也是如此,对于合乎他们意愿的作品,就会积极配合,对于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的作品,就会用消极态度来对待。因此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教材应根据他们的情趣来选择性。
(2)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施教。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对他们的音乐教学要抓住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有的放矢。中学生时代就是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时期,他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想象,想象代表着他们特殊的超越意识。优秀音乐作品表达着人类的信念、理想、抱负与情感,是心灵之声,它能满足中学生探索人生的内在需求。因此,音乐欣赏应成为中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中学音乐欣赏活动,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形成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兴力和审美情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等手法探讨、认识并逐渐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节奏、旋律、曲式、音色等要素及情绪;一个人所喜欢的音乐,他自然会爱听、多听,长此以往就形成他的音乐偏好特色。学校是中学生能听到丰富艺术音乐的重要场所,教师一定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导他们接触各式风格的艺术作品,不断向学生提供新的刺激,以引起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
(3)因材施教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的影响,他们的音乐能力、情感、性格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考虑他们发展的共同特点,使教学进度、深度适合他们的共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音乐专长。对此,教师一方面应重点搞好集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对那些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音乐水平,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使他们成为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后备军。
(4)音乐的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学生不仅向老师和书本学习,还可以向更多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学习。如今,以幻灯片、电视、广播、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进行教学,被广泛地引入音乐教学领域,这种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就可创设音乐环境,可以发挥视听通感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但老师对学生应加以指导,不能盲目地去听或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自觉抵制社会上格调底下的音乐作品的影响,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3】
总之,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学任务,它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既不同于普通教育,又不同于单纯的音乐学科,音乐学科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殊性。音乐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决定着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层次,因此,音乐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总结教育改革的经验,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于润洋.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人民音乐,2009,(01).
[3]赵海英.高校音乐教育中急需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5,(01).
关键词 流行音乐 中学音乐教育 影响
流行音乐,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当今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艺术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正强烈地冲击着中学音乐教育、冲击着一个个年轻躁动的心。所以假如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想把流行歌曲拒之门外,则根本不可能。当然我们应该承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并不适合青少年,而且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歌曲,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欣赏流行歌曲。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流行音乐,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观的。流行歌曲中也有很多优秀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所以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歌曲,在音乐课上把它介绍给学生,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针对广大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影响,我们正面引导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个值得探索的教育领地。那么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如何吸取好的流行音乐并有的放矢的引入音乐课堂,激起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流行音乐,按通常的说法,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广为流传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土壤之中。多以电声乐队为演出形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多为青少年所喜欢。因此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学生对流行音乐更感兴趣。
所以中学音乐教育必须引导中学生以客观和冷静的心理去对待流行音乐,那么我们就必须得先知道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首先是由其年龄和心理特征引起的,他们正处于比较有激情的年龄阶段,流行音乐的强劲有力的节奏、优美抒情的旋律和贴近他们心声的歌词等都比较符合中学生正在发育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还有对爱情的朦胧意识也使他们对“爱情歌曲”怀有特殊的兴趣。所以他们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其次流行音乐的自身特征也是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流行音乐具有很浓的时代气息,贴近生活,词意直接明了,语言通俗易懂,那些表现欢乐、憧憬、友情、苦闷、伤感等情绪的作品,特别能引起青少年的共鸣。还有流行音乐大多音域不宽,一般用真声都可以演唱,这也是它受青少年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学生非常迷恋流行音乐,所以也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首先我们谈谈流行音乐给中学生所带来正面影响,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或古典音乐相比,它有着传统音乐或古典音乐所没有的优势,因为流行音乐语言简练,旋律优美,易学易记,节奏富于动感,具有鲜明的通俗性和娱乐性。适应了中学生的审美需求,中学生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听流行音乐能够有效的放松心情,调节大脑的紧张和疲劳,缓解学习压力。所以流行音乐正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释放这些情绪和压力的催化剂,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康的流行音乐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那么对于一些不适合中学生的流行歌曲对中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还没有发育成熟,缺乏正确的艺术作品的辨别能力和审美能力,而流行音乐良莠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流行歌曲内容庸俗,爱情歌曲占有很大一部分,对于青春萌动的中学生来说,无疑诱导他们把精力转移到谈情说爱上而耽误了学业。
1、创设良好的音乐审美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致
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其无穷的活力和美感。教学环境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前提条件,音乐本身是一种美育课,所处的教学环境应该与教学相适应。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极重要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学氛围,音乐室的环境布置要美观、大方、室内要清洁、卫生,我们可以在室内采用音乐家的画像、音乐挂图等布置使其富有审美性与教育性;而且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才能在师生互动中找到快乐,才能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
2、在教学内容上精心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首先,音乐教材应利于改变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材应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欲;教材必须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必须展现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涵养,培养良好的道德风范;其次,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音乐作品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是通过体裁来完成的,许多有关历史、民族、地区的一些音乐知识也是通过形式体裁来体现的。音乐是以音响作为材料,通过听觉来感知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中学的音乐教材要体现出音乐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和系统性,避免形式和体裁上的单调及局限性。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关于我国的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以及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中有代表性的唱段;近现代和当代的音乐作品,如著名音乐家肖友梅、赵元任、黄自等一些反映爱国、民主等陷阱思想的作品;欧洲近300多年来的音乐作品,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现代文明的中国青少年多了解欧洲音乐文化;世界各主要国家、各主要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让学生也多了解世界地方文化。此外,音乐教师还应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社会上和家庭中所接触的音乐作品,并对其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积极引导学生的良好审美倾向。
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具有魅力的刺激,满足了学生涉新猎异的心理需求,能使学生产生愉。再次,要给学生以成功感。成功感能满足学生自尊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把劳动的欢乐,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给儿童,在儿童心理上激发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
根据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现状来看,音乐课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管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因此管乐教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开始选择学习管乐,或者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管乐,作为音乐学习的辅助项目。由于管乐的学习,还需要学量的音乐基础理论,因此管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管乐方面的能力,还能够补充学生音乐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音乐知识基础更加的牢固。虽然高校的管乐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高校管乐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管乐所包含的知识是比较丰富的,管乐的学习还是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乏味,学习的内容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管乐学习需要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练习,这对学生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不同地区对于管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一些高校都不重视管乐教学,这也是影响管乐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管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基础有着一定的要求,由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不完善,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很重视,导致学生音乐学习的机会较少,这导致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学生进入高校以后,由于没有比较深厚的管乐基础,使得学生在管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水平较差,使得对学生管乐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管乐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学方面的轻视
现如今高校学生对于管乐的学习虽然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不少高校对于管乐教学并不是很重视,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于音乐课程的开设很少,也只有偶尔在选修课程中能够看到管乐学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管乐学习兴趣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得学生管乐学习水平低下,还有一些高校音乐专业对于管乐并不是很重视,因此相应的仪器设备的购买较少。有的学生有着管乐方面的爱好,也只能够到社团等进行学习,得不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管乐水平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二)学生方面的错误心态
高校管乐教学除了教学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以外,学生自身也有着很大的原因,一些学生心态不正,对于老师教给的知识和管乐技能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仅仅跟着老师学习,学生自觉性不高,由于大学里面各种丰富活动比较多,各种事情也比较多,一些学生由于大学空闲时间比较多,有的男孩子喜欢上打游戏,一些学生选择做兼职等等,使得学生在课下进行管乐练习的时间很少,学生对于课下管乐练习并不是很重视。恰恰相反,管乐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而不是急功近利,不只是在课堂练习就能够成功的,而需要在课下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以及花一定量的时间进行管乐的练习,由于学生在课下并没有花费时间去练习管乐,导致学生管乐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基于此教师纠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加强对学生的监督,要及时点拨学生管乐的学习,比如舌头的敏感度、嘴唇对哨片的敏感度肺活量等等,加强学生对管乐知识的理解。此外高校管乐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外,还应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课下也能够很好的学习,加强管乐的练习。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
一些高校的管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在课堂上只进行大型曲子的演奏,没有注意学生的水平,没有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没有对管乐的演奏技巧进行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管乐演奏的水平,全然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将难度比较大的曲子让学生演奏,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管乐学习水平进步较慢。这种高难度的管乐学习,使得学生的管乐学习的信心大大受挫,让学生觉得自己管乐学习能力很差,有的学生由于自信心受挫,产生放弃学习管乐的想法。因此为了使得学生管乐学习水平有着很大提高,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注重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导,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管乐教学改革
(一)注重相关文化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认为对生活的追求,不再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和金钱层面,对于精神层面也开始追求,音乐艺术就是精神文化中的一种,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追求也是一种必然。如今音乐不再是音乐艺术的独有的,音乐开始走向家庭,开始走向校园,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通过音乐可以使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放松,能够使得心情变的愉悦,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音乐艺术不是语言艺术,因此音乐艺术的特性更加的广,比如自由性和模糊性等等,这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和演绎空间。有学者认为,审定管乐的水平,不是看演奏者的对乐器的熟练程度,也不是看演奏者能够吹多少曲子,而是看曲子吹出来的音色和节奏以及音准、风格、奏法等等进行综合的判定,确定演奏者的管乐演奏水平。每一首乐曲的创造都融合了创作者的思想,是凝结创作者无数心血的参悟。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每一首曲子的时候,不仅仅要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还要对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内涵以及音乐风格加以了解,演奏者根据曲子的这些背景和内涵等,演奏出比较有情感的曲子,实质就是演奏与创作进行融合的二度创作。为了能够很好的演奏曲子,就需要演奏者有着很好的人文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够将曲子完美的演奏出来,如果没有对曲子的背景加以了解,那么演奏出来的曲子将是没有灵魂和情感的。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中,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的培养都要重视,文化素养对于曲子的演奏表现能力有着很大影响,也已经是很多演奏家的共识,因此高校要加大人文知识教育的力度。各个高校的一些学生,明明有很高的音乐潜力,演奏的技巧也比较扎实,但是却不能将作品完美的演奏出来,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文化知识的缺陷。就像对西方文化一无所知,却想去演奏贝多芬和莫扎特的名家作品,这样演奏出来的曲子是不完美的,也是很难成功的。因此为了使得学生具备更好的管乐水平和演奏水平,必须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素养同时进行培养,其两种素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学生管乐演奏的水平。
(二)提高管乐教学水平,培养专业性人才
如今管乐教育已经在许多高校音乐专业开始积极开展。管乐的音乐表现能力非常强,而且体系比较强大,常常一首曲子能够表现出非常丰富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由于管乐所演奏的曲子,以雄壮类的曲子居多,能够振奋人心,因此管乐经常运用于群众团体和军队等事业单位中,因此可以看出,管乐专业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为了使得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那么就必须要进行改革,无论是从教学水平上,还是对学生的训练上,都必须变革,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管乐专业人才,服务于社会。为了提高学生管乐水平,需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首先,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目前国内外管乐演奏大家,以及一些管乐新秀,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他们的刻苦训练离不开的,因此基本功的训练对于管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管乐团是由很多的演奏者共同构成的,每个演奏者的演奏能力,直接影响整个管乐团的表现水平。每个演奏者的演奏水平的提高,也将提高整个管乐团的水平。无论是刚开始学习管乐的演奏者,还是具备一定资历的演奏者,都和坚苦的基本功的训练离不开的。管乐演奏最主要的就是呼吸,呼吸的节奏对于管乐演奏非常的重要,就如弦乐演奏中弓子的重要性,发声的口型以及音质和优美程度等等都和呼吸离不开,其展现出来的水平和呼吸的节奏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在高校管乐教学中,要注重呼吸基本功的训练。此外气息的基本功的训练,也对管乐演奏的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气息主要决定曲子的音质和音色以及音域,因此气息的基本功非常的重要,在训练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的训练。还要训练学生吹曲,吹实际上就是对气息的运用,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吹曲的时候,气息饱满以及连贯。音乐教师在日常的训练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管乐相关的技能和技巧以外,还要增加音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演奏之前,一定要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内涵,了解创曲者的思想,这样演奏出来的曲子,才富有情感和灵魂。其次,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音乐虽然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其却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件作品,都和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对于一部作品的学习,首先就是要对其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比如宗教、历史、社会学、哲学等等,学校也可以开始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的学习。虽然相关知识的学习,不能够立马产生作用或者让学生有很大的提高,但却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些积累在将来的管乐演奏中,肯定会用到。众所周知,德国是音乐的艺术殿堂,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呢?就是因为德国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教导学生音乐技巧,还对学生的音乐文化底蕴进行培养,德国音乐课程设置,除了开设音乐专业演奏以外,还开设了音乐史学和伦理学,这些课程讲述了各个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文化背景,使得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而把作品演奏的淋漓尽致。然后,要加强实践训练环节的教学,艺术实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平台,因此要注重艺术实践训练。目前高校管乐教学,所使用管乐器的种类比较多,比如长笛、萨克斯、小号等等。管乐学习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表演,也就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管乐与舞台是有关联的。舞台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更加能够锻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并不一定全部适合舞台表演,但是在舞台上表演却能够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舞台表演技巧和舞台表演效果,这都需要演奏者自己去摸索。因此再进行管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多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去实践,去舞台上体会课堂学不到的东西,去体会如何将演奏效果达到最好。国外高校管乐教育的内容和训练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这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演能力,这样才能够将管乐表演效果发挥到最好。最后,在管乐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思想不一样,因此所考虑的东西也不一样。学生通过交流,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及别人的优点,通过交流加上自己的思考,悟出一些新的东西,然后再将收获的东西融入到管乐中,使得管乐演奏水平提高。因此交流对于学生管乐学习非常的重要,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比如一些大型的演奏会,或者一些管乐交流会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使得学生管乐水平提高,教学方案的实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多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要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注重学生学习实践,注重舞台表演实践等,才能够使得学生在舞台上更好的演奏作品。
作者:李炳帅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郑骎.音乐类高职院校器乐专业学生专业学习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学 集体意识 合唱 主观性
一、国内外中小学合唱教学的与比较
(一)国外中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1.欧美
在美国,合唱教学早已成为一项无可争议的文化现象,合唱教学在美国基础音乐教育中被认为是一项课外活动,是音乐艺术形式的体现。他们重视合唱教学比较早,成型的也比较早,其意义远远不只是一门学校课程那么简单,其课程安排采取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扩张型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的全部内容,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主观喜好,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音乐教师采用“创作―排练――表演练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音乐素质的同时,也完成了对音乐教学上的目标,一举多得。
(二)国内中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下发政策,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并要求各级教育厅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重视和发挥优秀歌曲的教育作用,有计划和有效地开展了与中学音乐教学合唱相关的歌咏比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地各校纷纷开展相关性质的歌咏比赛,推动艺术教学的同时,更有力推动了学校合唱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学校形成了“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的群众性歌咏活动局面,从此合唱教学有了实践基础和群众性基础。
(三)国内外合唱教学的比较
另外,国内外的教育教学体质不同,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各不相同,所以难分高下,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过程怎样,主要是在于目标的完成,中外各国的教学方法或许也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
二、对于中学合唱教学的教学方式探究
(一)合唱曲目的选择
从以往看来,一些合唱团队为了追求盲目的听觉效果,选择比较传统经典的合唱曲目,如;太阳最红,最亲、祖国颂等,可是没有充分考虑到的是,这些曲目难度较大,即使学生喊破嗓子也很难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后果就是久而久之,队员的喉咙受到伤害,甚至发生病变,这样就不能达到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合唱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表演和应付,最主要是体现出它自身的作用和艺术性,所以,以此看来,在选择曲目的时候更应该选择适合自身合唱团体的曲目而不是盲目效仿跟风。
(二)发声与练习方法的教学
在合唱过程中,整体性能是由个别活动的积累,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中学阶段,有些学生的声音还未成形,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在换声期间的男生,因此,科学完善的生产实践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在训练中,针对普遍错误的吸气方法,如吸气时抬肩将气流吸至胸腔等错误进行纠正,要教会学生以腹式呼吸换气,始终将在腰部屏气,让腰部的感觉向外扩张,从而确保歌唱的气息有力发声之前应先找准发声的位置来确定发声状态,如;嗅花香的吸气状态, 然后以半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咙并放松下颌,同时继续保持吸气肌肉的紧张,这些都是合唱的正确状态,也是教学的难点!还有要重点教授的是, 歌唱的同时还应注重神态,神态在合唱表演中极为重要,教导学生笑肌上提,使自身拥有歌唱的积极态度,教导学生运用准确的歌唱位置!在发声过程中,要求使用高位置来进行演唱,使发声点适度提高,使声音从颅腔中产生并通过提升笑肌来保持位置,更要注意在高位置发声时,声音和气息应相结合并收放自如,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高音时要使用以假声带真声,不可大声叫喊! 这样一会损害声带,第二,也会摧毁合唱团的和谐,教师必须训练的歌声打破合唱分句,包括文字分析,把握速度,变化和对比的动态,歌唱艺术的魅力取决于情感深度的表达,因此,演唱会的过程必须强调与声音,情感的结合,通过与艺术性的处理来迎合观众,歌唱的同时也要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歌曲的氛围,通过揣摩不同的歌唱氛围来做出不同的表情,做出适合而适当的歌唱表情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多位统一。
(三)音色的训练
作为集体活动,合唱要产生艺术性的音乐效果,应有统一的发声,要求音色的完全统一是很困难的,合唱中的音色一般有可协调和不可协调两种: 可协调音色比较明亮、宽厚、圆润等; 不可协调音色有尖细、嘶哑等,而在和声训练中应将不可协调的音色统一到可协调的音色里去,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认真考究和思考这些利与弊,和谐与不和谐的统一才能体现出合唱的艺术性,而不是盲目地追逐单纯的视觉享受,改变不良的发声方式,让自己声音向可协调的音色靠拢,以促使合唱音色的和谐统一。
三、结语
音乐的教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在当前的教育形式和教学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更应该发挥它的作用和地位,慢慢地由辅助学科向积极的必要学科去过渡,而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主体,合唱教学也更应该发挥它的积极意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统一,不管什么时候,科学的教育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各方面因素达到高度统一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计划。
参考文献:
[1] 冯冶冰. 对高师合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4(03).
关键词:互动教学;教学氛围;实效性
一、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或者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仅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的学生。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我在设计学生认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 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的音乐情感、丰富的想象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和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有些歌曲,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意图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学生往往会被歌曲中欢快、热烈的情绪深深的打动而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也强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学习效果明显的有了提高。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青少年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当然,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想象,是要建立在音乐要素之间的基础上的。音乐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但并不等于所有的音乐都必须描述一个场面或着表现一个场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音乐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想象。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的的重点也由重视学生知识掌握逐渐转变为重视发展学生主体性。而互动式教学正是发展学生主体性最有效地途径。它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效靖,冷泽兵《优化课堂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J]. 新课程研究, 2010, (02) .
关键词: 欣赏教学 中学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
欣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方法,应当注重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形式,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经历音乐的体验过程。还要满足孩子们的表演欲望,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极大的发展。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老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一、欣赏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初中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利用欣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和鉴赏音乐的美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根本方法,这也是欣赏教学的首要前提和最终立足点。欣赏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倾听音乐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音乐艺术和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在欣赏过程中缺乏高度的集中力和注意力,稍纵即逝的音乐对孩子们的影响不会很大,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欣赏教学的有效实施,是老师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记住音乐乐曲的主题旋律和发展变化。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也是在孩子们不断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慢慢地培养起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得人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好享受中,这也是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一般过程。音乐表现能力同音乐感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音乐表现需要有一定的音乐感知、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能力,还需要孩子们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技能。从学习音乐乐曲的一般规律来看,学生必须首先吸收音乐知识,然后才能有所提升,而吸收音乐知识必须经历音乐欣赏阶段。总而言之,音乐欣赏教学是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重要方法。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学生在长期的感受音乐的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思想观念。音乐审美观念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有民族的、时代的和阶段性的特点。因此,学生的审美观念同学生的世界观是紧密联系的,完善他们的审美观念,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欣赏教学中,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审美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感受音乐语言美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趣味性和风格格调中,深刻体验音乐的内容、形式、哲学的美。欣赏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活动得到丰富的过程,在音乐审美教学中,主张学生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引导孩子们泾渭分明,崇仰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达到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最终目标。
(三)开发学生的智力。
音乐欣赏教学在发展初中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音乐在开发人的智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需要记忆、观察、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各个方面的运用及协调。因此,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想象力是开发学生大脑智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学生长时间得到音乐的熏陶,就能够养成创新和想象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变得思维开阔、思维敏捷。音乐又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创新思维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体现在音乐乐曲的简单创作中,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四)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热情。
欣赏民族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欣赏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孩子们爱国热情的重要途径。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的优秀艺术经历长时间的磨炼得到升华和提升的。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表现、赞美和歌颂,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经典民族曲目,鼓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奉献祖国。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民族特色鲜明的音乐,能够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五)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欣赏教学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综合学习品质,音乐艺术具有综合性强,音乐知识面比较广,音乐乐曲中所涉及的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音乐传统同它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但欣赏到了优美动听的音乐乐曲,更体验到了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历史和地理紧密联系的内在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二、欣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更好的推动民族民间音乐和中学音乐教育的融合,首要做的就是树立起一个正确的观念。具体而言,就是对两者融合的重要性、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首先,从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来看,“弘扬民族音乐”正是整个中学音乐的核心理念之一,旨在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所以任何无视或忽视这一理念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其次,从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来看,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无论是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戏曲曲艺,都有着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不但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有力补充,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并最终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扩展审美视野,丰富审美体验。所以说,无论是从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来看,还是从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都应该将两者予以全面和深入的融合。
二、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
面对如此灿烂和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相信不少教师都会在具体的选择上取舍不定。对此,笔者认为,可以按照类型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有机的划分,并采用合理的形式融入到教学中。首先是民歌。对于民歌,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向学生全面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并将其和教材中的作品进行比较,并对其不同之处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民歌的历史、风格和内涵。其次是民族器乐。对于民族器乐,主要可以采用欣赏加表演的形式。在欣赏中,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体验作品在旋律、节奏上的特点,领悟作品在思想、情感和意境上的精髓。目前,有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乐器基础,对此教师可以举办小型的演奏会,让学生进行演奏,带给学生以真实的视觉审美体验。此外还有民间舞蹈和戏曲等,也都可以采用欣赏加实践的形式,通过这些内容的引入,能够使教学资源得到扩展和丰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他们和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会对整个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是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作为一名中国的音乐教师,要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深刻的认同和厚重的挚爱,将其传承和发展视为己任,并甘愿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其次是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师多是师范类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他们在求学期间,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如果不能及时地完善和提升,势必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尽快的补充该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表演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演唱民歌、演奏乐器和表演戏曲、曲艺的能力,并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示范和点评。在理论方面,要尽快形成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体系,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艺术风格、思想内涵等,真正成为学生在这条音乐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创作方面,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需要,对一些作品进行有机的加工和改编,并予以灵活的运用。只有教师在观念和态度、知识和技能上的不断完善,才能使这种融合得到最根本的保障。
四、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216-01
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音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1.1 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1.2 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2.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3.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朗》、《歌唱二小放牛朗》、《小卫士赖宁》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4.音乐可以怡性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恰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使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彩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5.音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
审美要有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更要具有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越丰富,修养就越高,认识美的视野就更广阔,识别美的能力就越强,就不会被那些庸俗、低劣的东西所迷惑。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的侵蚀。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吸引力”上下功夫,把课外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达到审美导向的目的。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境界
在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体制下,大多数学生重智轻德。特别是乡镇中学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他们从小就远离父母,由没有多少文化甚至是文盲的爷爷奶奶看管,长大后,这些学生表现出性格孤僻、任性、经不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不善与人交往,是非观念淡薄,有些行为对学校和社会还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为,高雅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突破口,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起着激励、净化的作用。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标准的道德规范和审美能力。
例如,歌曲《祖国颂》通过欣赏男女混声合唱、男女领唱、配乐朗诵等表现手法,旋律优美、气势磅礴,展现了祖国大地一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象,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气息广阔、意境壮丽。欣赏完这首合唱歌曲后,同学们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歌曲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与歌颂。从而唤起同学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培育了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一旦他们形成了高度的思想境界,明辨真善美、假恶丑,就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去,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成功之处。
二、音乐教育与个性拓展
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他的个性与共性的拓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校教育不完善,将对他们的个性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比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贯强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音乐可有可无的观点,那么学生就有可能成为书呆子。他们将表现出的个性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班集体或人情世故表现出漠不关心,甚至孤僻古怪、不合群。一旦成绩不好,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表现出悲观、沮丧、沉沦的情绪。如果我们用音乐来调节他们的生活节奏,就有助于学习、有助于个性的改变。
例如,我在给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的时候,就讲述了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命运面前,他没有屈服,而是敲响了命运的大门,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表现出乐观向上的态度。这就是艺术家的个性与大气。贝多芬之所以成为音乐教育家、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社会活动家等荣誉称号,就是他对音乐的执著精神养成了他不畏艰苦的坚强个性,才达到了艺术殿堂的光辉顶点。贝多芬的个性也有桀骜不驯甚至古怪的方面,但他与当时的社会也有共性的一面。特别是他的第九交响曲(合唱)里的《欢乐颂》,要求世界大同,各族人民亲如兄弟等。从而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决心,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打击,要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
三、音乐教育与智慧才能
音乐不仅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还是一门深奥的科学,它是集一切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以及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具有震撼人心、特具感染力的视听效果极强的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对人们的逻辑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极大的影响。据医学调查,人们在高度紧张时,听一听轻音乐,可以放松心态、消除疲劳,人们也正在思考在奶牛场和蔬菜地里播放轻音乐,奶牛的产量是否会增多,蔬菜的长势是否旺盛。但可以肯定,弹钢琴使左右手指协调运动,高雅的音乐艺术通过声波把优美的声响直接传输给人的听觉,刺激大脑和中枢神经,可以引起人们兴奋,同时,也可以看成一种积极的休息,对人的智力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在这些名人成功的过程中,体现了神奇的效果。如,唐玄宗李隆基创作了宫廷音乐《霓裳羽衣曲》。同志爱好弹钢琴。还有孔子、陈景润、歌德等名人都是音乐爱好者。这些伟人名人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接受过音乐教育。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因此,中学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力和创造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教育事业的改革,音乐教育在中学课程上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本身是建立在西方教育的体系上,而多元音乐的文化教育理念则是,要以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为基础,使得学生尊重其他区域的民族音乐文化,从而达到培养多元化音乐人才的目标。事实上,在多元音乐文化中,是不同于语言的,其没有特殊的国界之分,多元音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二、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中学音乐现状。
其实在中国的近现代教育中,对于跨文化的教育道路探索是不理想的。以我国长期的音乐教育来看,人们单纯地认为音乐教育就是教授唱歌的课程,而欣赏音乐课时,创作歌曲基本是曲式体系与西洋调式为主。而多元音乐教育中的本民族与其他民族音乐结合题材比较少,而当前,在多数的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教师引导,发声练习,复习、预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的教学形式来进行音乐教学的。综合一些文化背景来看,几乎没有教师能够达到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的程度。
因此,如果继续使用这样固定、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缺少了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感的目标,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在实际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没有得到拓展音乐视野与观念的目的,更是遏制了学生发挥音乐教学主体作用,导致音乐课堂严重缺乏活跃氛围,影响教学效果。一些高校中的音乐专业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民族音乐学术训练环节较为薄弱,基本上只有一些钢琴、声乐以及和声等的教学,更不用说中学普通音乐教学,要将多元音乐的综合文化感体现出来了。
三、 美国多元化中学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多民族音乐文化。因此,针对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实施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伴随社会的不断更新换代,许多民族原有的生态音乐文化艺术并没有传承下来,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许多民族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所以,为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我国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特点,作为传承音乐的后代,给中学音乐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设定了远大的目标。要求中学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热情。利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提高他们对民间音乐的尊重与认同,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前面说到,多元音乐教育的起源是西方国家,美国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众所周知,美国有接近12%的黑人,9%的西班牙人3%的亚洲人,这些不同肤色来自不同区域的人同时在美国生活。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就诞生了多云文化音乐。因此,这样一来,提高了多元文化教育世界性的认识,良好的促进了国际间的发展。另外,如今在美国还有一个多元化教育的原则,那就是以人和地球之间的生态学方面的互相联系为原则,强调的是全球性的因素与联系。有些美国教育改革者指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应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打造全球性的音乐视野,这就给认为世界上的音乐是根据不同区域来分割的理念的创作人一种批判。由此可见,我国是需要这样一种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理念,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接受来自西方多元化音乐教育的理念,促进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利用西方音乐体系来改变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两者共同探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道路。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社会应从多方面对多元音乐教育给予支持与理解,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理解并接受民族音乐,同时尊重其他民族特色音乐文化,世界性的音乐氛围,从而改变中学生根深蒂固的传统审美观。
四、 多元化音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求中学教师应灵活的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教授一些有民族特色歌曲并进行赏析,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民间表演艺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去走访一些民间音乐老艺人,发现身边的传统音乐艺术,从赏析民间音乐到寻找民间特色,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慢慢的接受民间音乐。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达到多元化教学的效果,还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各项音乐能力的目标。
赏析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比如,中学生比较喜欢的摇滚乐、爵士乐等节奏较为明快的音乐的心理特点。选择音乐形式相近的非洲传统土著鼓舞,一边向学生阐释非洲传统鼓舞的文化内涵与表达意义,一边向学生解释西方爵士乐、摇滚乐与非洲鼓舞的相关性特征。让学生明白,非洲鼓舞并不是胡乱的击鼓和喊叫,非洲鼓舞也是有内涵与旋律的,这样一来,不仅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元化音乐教学有效达到了教育目的。
关键字中学音乐;教育;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69-02
1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
1.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的、广泛的音乐作品,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地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
1.2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音乐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1.3音乐的功能是音乐教育的前提。音乐的功能主要概括为三个层面:物理、生理、心理。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是自然的物理现象;人在有意或无意中生理上都会受音乐的影响;音乐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作用是双向性的,使音乐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平衡和谐发展。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这是音乐自身的美所决定的。
2中学音乐教育与德育
2.1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高尚道德品质,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在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当唱起这首歌,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由然而升,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夕夕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2.2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使德育教育更深入人心。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了真善美。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昔别”、“楼台会”二段时,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被主人公真挚地情感所感动──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体会一种纯朴、善良──善;“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注重情感的体验,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音乐是一种毫不虚伪地反映人和人民的道德品质的语言”。
2.3对音乐教育者的要求。音乐教师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又是教育工作者,又是引导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懂得真善美的人,这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需要。音乐教育正面临改革,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更要注重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爱乐”的行为、思想去感染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氛围。
2.4中学音乐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①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收获德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应是丰富的、鲜活的,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德育内容。如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中学生们是早已熟悉的,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1年的历史,但学生们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依然是情绪饱满。冼星海在《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中写到:“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惭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因此我又写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朴实的一段话表现出作曲家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谦虚的态度。这些好的品德都是学生应学习的。学生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时,通过体验音乐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撞击出一束束音符的火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
②音乐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必要性。二十一世纪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地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育也是随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有所突破和挖掘,有目的的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当前音乐是纷繁的,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教师与学生需要沟通,相互学习,最终是使学生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
关键词:电脑音乐;教学;兴趣激发;思维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96-01
一、电脑音乐
广义的电脑音乐概念是: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技术或设备的音乐。
狭义的电脑音乐概念是:通过电脑及相关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
二、利用电脑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们的兴趣,打动人们的情感,让人在愉快中接受教育。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学生学”。从90年代至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因而,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音乐兴趣索然,讨厌上音乐课,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音乐课的教学方式陈旧、吸引力差所形成的。试想,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摆弄Mp3时,他们还愿意再去坐在教室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单一讲授吗?而电脑音乐引入教学领域后,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会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如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让电脑音乐服务于实际音乐教学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其艺术魅力对人类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当然,音乐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相比也有其特殊性。音乐学习更多的是依赖个人的情感悟性,这就要求音乐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可是音乐的内涵却难以直观形象的表现,这无疑给音乐教师增加了负担,然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表现形式,教师可给学生展现出歌曲的标准乐谱进行教学,学生在试唱的时候既能看到乐谱,同时又能听到优美的MIDI音乐;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去对歌曲的速度以及调性任意调整;也可以把自己的示范在讲课时录入电脑,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体会学习中自己声音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可以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使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配合伴奏,树立较强的节奏感和体会整体统一性,从而达到表达情感的准确性。
四、与多媒体相结合,开发学生的思维
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应当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点,而电脑音乐与多媒体一同被引入音乐课堂,将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有声有色有画的音乐课,是我们师生共同的追求和期待。学生们对于枯燥无味的教唱或听录音磁带往往会感到很厌烦,他们期待一节能融讲、听、唱、看于一体的音乐课。一节音乐课中既能听到教师讲授的一些乐理知识,也能听到真实而优美的音乐,同时还能看到直观的文字和图片以及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影片,这样的音乐课我们又何尝不想呢?21世纪的电脑时代告诉我们,音乐教师的粉笔、嗓子和手风琴已不能适应新型的音乐教学了。
感受是进入音乐殿堂的重要环节,聆听和观看是感受的基本手段之一。所以,清晰的音质和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的同时又诱发美感的产生和美好的想象,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给人所勾勒出的相关的心理画面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