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2 14:56: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音乐实践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创新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引领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好表现、活泼好奇心强烈等心理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律动、即兴创作、游戏、乐器辅助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1.1 游戏法。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设计出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实现"玩中学"。比如小学生刚接触音阶时,对七个音符的作用和表现完全没有概念,教师可组织进行"音阶找朋友"的游戏,将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分为若干组,当学生A喊1时,学生B要快速唱出do,然后到学生B喊出2,学生B要唱出re,轮流互换进行。在热烈的游戏氛围中,学生能快速的认识记忆七个音符,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和有效提高了音准感。
1.2 即兴创作法。音乐课培养的不仅是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更是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实施即兴创作法能有效实现以上目标。比如在上《快乐的音乐会》一课前,教师告诉学生,森林中的小动物邀请同学们参加音乐会,但是希望同学们可以为它们提供演奏乐器和演唱歌曲,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给各个小组分配任务,有音乐技能,如会口琴、钢琴等乐器的学生分为一组,负责乐曲中其中一段的乐器即兴演奏;没有音乐技能的学生又可分为两组,一组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可以模拟乐器的器材,负责乐曲中其中一段的即兴演奏,如自制沙锤,自制架子鼓,而另一组则负责为乐曲进行歌词创编,并演唱。通过即兴创作法,学生不仅能将平时学习到的乐理知识学以致用转化为实践技能,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音乐课堂也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在演唱教学中加强实践性
在小学音乐课中,唱歌是最能直接体现学生音乐素养的一项学习内容,在音乐课中占时较多,教师也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演唱教学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演唱作为实践性学习,音乐教师会把教学时间花在各种音乐理论的讲解上,比如节奏、节拍、音区、音准等,还会亲身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发声、呼吸方法等,学生自我练习、摸索的时间却较少,导致学生陷入一种"知道怎么唱,却唱不好"的怪圈,所以教师要注意分配好理论教学是实操教学的授课课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集体、小组、一对一的演唱辅导中,鼓励学生大胆唱,放声唱。比如在小学四年级进入到二声部的学习中,此时学生已基本能识唱乐谱,在乐理上,教师可把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教会学生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顿音记号、连线、升降号等,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则重点训练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比如在合唱中二声部最容易出现的音准问题,很多教师会狠抓二声部,其实这是避重就轻的做法,教师应该训练主旋律的稳定性,再加入二声部,对有音准问题的学生单独进行训练,利用循环呼吸的方法唱"u"或"m",训练他们的音准。总而言之,在演唱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理论知识过硬并不代表能唱好歌曲,但能把歌曲唱好理论知识不会差到哪里去。
3.在音乐创编中加强实践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研究;素质;教育
1. 指导思想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告诉我们: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目标是“育人”而不仅仅是“育才”;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音乐新课程提醒我: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探究与创造,弘扬民族音乐也尊重多元文化。
2. 新课程教学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2.1 学生“学”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当代学生是听着各种媒体传播的大众娱乐性音乐长大的,因此从心理上比较接受通俗音乐排斥课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又由于音乐基础知识的缺乏,对音乐语言运用的理解比较生疏,在实践和创造中的表现不太理想,合作效果差。
(2)学生学习的动机。小学阶段,应接不暇的各种作业使学生一直处于情绪紧张、精神疲惫的状态下;相比之下, 音乐课没有升学压力、没有高低分之心理落差,自然而然成了一堂休闲放松的调剂课,使学生对学习音乐课不重视。只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促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教学是育人最好的教材,她能启迪人生,给人以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更重的要是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各科的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条件,以促进教育的和谐全面发展。教学中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中的旋律、歌词,都是有潜力可挖的,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的奥妙,学生就会在学习态度上有所转变,有所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随之感兴趣,肯下功夫、花力气。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积极性。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民族的文化品位。见于这一观点,我们就应当重视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进来,我们的教育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2.2 教师“教”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良好的教学心态是音乐教师必备的精神状态。在普通小学教学工作中, 音乐课总是摆在次要地位,常因特殊需要被冲走;除了有节日庆祝活动或音乐比赛外,平日里,学校领导是不会踏进音乐教室来关注你教学的;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不配合而引发的教学事件带来的情绪冲击,无论是哪种状况,作为美好情感的传递者――音乐教师只能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去面对,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热诚开朗的心,才能不断求进,默默中创造不平凡的教学业绩,开创属于自己的特色天地。
(2)教师的教学仪态。微笑、热情、善解人意的表情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充满动感的手势能鼓舞学生的激情,这些无声语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媒介。“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当你浑身散发着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痴迷出现在学生面前时 ,他们马上会感染你的快乐、接受你的鼓动,不由自主地走进你所展示的音乐世界。
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个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假如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音乐,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一首歌曲。针对广大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与流行音乐结合欣赏,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接受并喜欢。比如,初中音乐教材上的欣赏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两者作以比较,这样会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去接受欣赏、体味传统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会渐渐喜欢,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白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入选教材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个教材中只占适当的比例。流行音乐与正统音乐教育理念和手段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在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基本理论方面仍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有选择地纳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是有必要的。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3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他们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体的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形式,录音、录像、投影,制作的课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这样的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实际效果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无用信息牵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的内涵,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这违背了媒体的运用应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情感
引言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随着课程改革与深化,对于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问题成为每一位艺术老师面临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往往对学生进行繁琐的乐理知识、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等内容的教授,专业的音乐教学倾向或多或少尚有一定的影响,对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状态,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需尝试新的突破口来尝试。
1引导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等现代手段,通过影视、画面、音像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对音乐背景事物或现象的感性认识,达到积极的视听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爱好、创设一种好奇心理和探究的愿望,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利用亲身实践来认识音乐世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范奏以及师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用心感悟音乐,领会音乐背后的故事。在反复聆听、想象、歌咏、演奏的音乐实践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悟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和意境。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感情世界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他人、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积极乐观态度、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做辅助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课程,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所以作品的选取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然的、很容易的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或许可以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口味,所以教师应该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
将相关艺术表现形式有效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认识音乐与其他艺术课程的联系,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对音乐的体验,进而认识到音乐的社会功能,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信心,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给人自信、促人奋进。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良药,所有人都喜欢被夸奖,对于中学生来讲,年龄、身心等正处于急剧转化的关键阶段,激励和认可对他们来讲至关重要。学习兴趣的激发活维持往往少不了外界的评价,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应该适时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进步就要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课堂之上的,也是体现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的。
4注重情感态度教学
4.1课程标准的最基本理念即“以审美为中心”
在音乐教学中关注音乐本体,以音乐本体的所有要素对其情绪进行刺激,所以在审美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产生与不断发展才能构成感情的形成,而情感类型的相对稳定性促进了价值观的建立,这就形成了一个连锁的心理过程。每个环节中,老师都在课堂中给予关注,情感态度是建立在情绪不断复制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而在目前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是音乐教学最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必须实施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教学方法实施和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教学的各环节有机构思,使音乐本体在课堂过程中呈现多样化,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感情,这就要就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过程是方法的展开,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设计思路应该是统一的、连贯的、循序渐进的,必须杜绝教师跳跃式及教师情绪变化,即杜绝感觉式教学,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语言上要有逻辑性,教学课堂的设置上要有启发性,思考性,趣味性和组织性,并具有课堂教学过程承上启下的作用。
4.2具备丰富的生活情感经验积累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生活观察、体验、思考、审美判断的结晶和纯真情感的凝聚,可以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意、没有感情就没有音乐、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教师也需如此,必须深入地分析和掌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发挥艺术形象的感染作用,在逐步深化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在教授的同时,尽量多观察身边的各种复杂的人间情感,多了解一些描绘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影视等,这对于我们音乐教师来讲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但对我们从事音乐教学来讲,会在潜移默化中做到运用生活情感、运用真情去教授学生,使学生对音乐之美与我们同步,共同聆听、感受音乐的情境。
总之,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于“声”和“情”同时展开,切忌只关注其中的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适时激励与引导,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审美意识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而引发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基础,从而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许行效 心理过程与声乐学(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新课程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体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变,尤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体验和潜能的发展。而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尤其在课改后,新教材又加强了探究活动和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实施、活动结果的探讨和总结,增强了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老师和学生都实现了自我创新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双赢过程。
2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音乐实践向来被看作是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途径和检验标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种是通过演奏、演唱或感受实践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用自己的音乐素养去影响周围的人,即用自己的所学来实现音乐功能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弥补课堂实践教学的不足,解决课堂教学空间、时间所造成的活动类型的局限同时当学生能开放的、自由的领悟音乐的神韵与真谛、参与到歌唱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中,再加上绚丽多姿的文艺活动不仅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而且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音乐素质素养。
2.1专题音乐活动
专题音乐活动是指围绕某一主题,以音乐为主要表达形式开展群体性活动,因为其主体明确而集中,可以满足不同时间多样化的需求而被广泛开展。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各地民歌小调、地方戏曲、历史故事等便是其中璀璨的明珠。这些专题可以使学生在演唱和探究的过程中增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增强归属感、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从而培养出深厚的民族感情。其次,专题活动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探索能力。
2.2竞赛性音乐活动
竞赛性音乐活动是指,以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为竞赛内容的课外实践活动。它不仅具有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特征,同时还具有竞争性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首先,从知识性和娱乐性来看,学生需要积极的储备相关的知识、刻苦的训练并提高相应的技能。这不仅提高了知识储备、提高了音乐技能与技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其次竞赛活动本身就有挑战性,会有成与败的结局,所以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竞争意识。参赛前要在了解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去分析其他竞争者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尽量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努力在竞赛中获得成功,参赛后的成功将会体验到暂时成功所带来的高峰体验,通过不断的成功不断形成自我承受的能力。如果失败就要尝试如何面对挫折,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何欣赏他人的成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理论中阐述道:“假如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变成人性丰满的人,能逐步发挥他们所具有的潜在能力,那么能起到这种作用的一种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可见综合性很强的音乐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养成非常重要。
3实践活动设计
实践活动计划是关乎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音乐实践活动计划设计的越周密详细,活动效果就越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精心而独到的设计,开发课程资源,转变教学方式,从课内到课外、从本学科到跨学科,设计多元的音乐视角;同时要加强家庭、社会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学生的生活体验、音乐经验出发,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为课堂教学有利补充的实践活动,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尤其是比较自由、灵活多变的实践活动课。如果教师在组织过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那很可能将一节实践课上成一节娱乐课,大大降低或偏离了实践课本身的目的和音乐学习效果。
(2)实践活动应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音乐实践活动主要是对音乐课教学目标的巩固与延展,提高学生对音乐相关文化的认识及音乐体验,从而发觉和培养学生潜在能力。例如:活动内容必须是接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如当地的民歌、戏曲或者历史故事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如此紧密联系,就是在没有电脑、没有图书馆的情况下也很好搜集到相关资料或很容易学习和了解。
(3)实践活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实践活动尤其是课外实践活动不可能一个课时就能完成。因此教师需要提前好时间安排,可以通过调课或利用兴趣活动等方式,尽量留够充足的活动时间。
(4)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活动的部分主动权交与学生,例如整个活动的策划,各小组内部分工等,这样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但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与学生形成互动。以自己的专业和人格魅力去带动学生,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教师在活动中和学生共同成长,不断激发教学灵感提高创新意识。
(5)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实践过程、内容、结果的评价三大部分。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实施时主要通过“教师观察评价”和“学生观察评价”两种方式进行。也就是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对实践结果及学生表现等给予评价。通过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可以使实践活动良性循环,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发展。
4案例分析
例如,在人音版高中鉴赏模块第27课《黄自和萧友梅》中,教学目标为:(1)聆听、学唱歌曲《问》,感受、体验其在歌曲创作上的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2)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出的重要贡献。(3)80%的学生能够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同时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在“五四”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可以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而第二节课可以安排成拓展和探究。因为如前所述,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时,要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内和以外的知识面。在我们陕西,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因此完全可以把当地的文化资源引用到音乐课中。
如西安一直上演的大型音乐舞剧《长恨歌》,根据白居易的长篇诗作改编,描写了杨贵妃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以故事发生地骊山为大背景,在充分利用唐乐舞音乐特色的同时,还融入了陕西碗碗腔、秦腔等地方戏曲元素,使整个音乐舞剧不仅具有浓郁的“唐风唐韵唐文化特色”,也增添了陕西地域的本土文化特色;其二,舞剧《长恨歌》美轮美奂的舞美设计、变化多端的灯光营造高品味、有情调的氛围,富有特色的音乐创作,许多地方还大胆使用乐器独奏和女声哼鸣,因此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李杨二者的痴美爱情,接受视觉与听觉的强烈冲击,全身心的享受高雅艺术;其三,以骊山作为整个舞剧的大幕背景,使用LED屏幕、火海、水爆、光导服饰等技术,制造浩瀚星空、山涧瀑布让这些真实的景物回到“戏中的历史”当中,其中《杨家有女初长成》、《霓裳羽衣舞》、《渔阳鼙鼓动地来》等场面一下子鲜活起来,再现了一个辉煌的盛世大唐胜景,使“躺着的历史站了起来,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