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发生的原因范文

网络发生的原因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02 14:44: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网络发生的原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网络发生的原因

篇1

关键词 网络犯罪 原因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 D923.8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以来,社会生活各领域对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网络犯罪的发生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网络犯罪作为一种具有智能性、隐蔽性、广泛性和信息性的犯罪新形态,只有对此类犯罪的发生原因做一深入的分析,才能更好的从源头上消除犯罪隐患,以实现减少和控制犯罪的根本目的。网络犯罪的罪因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犯罪是人所实施的行为,而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又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下进行,因此,人的犯罪行为必然会处处渗透着其所处社会阶段的一些显著特征。网络犯罪是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一方面,计算机和网络的诞生与快速发展为犯罪人实施网络犯罪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条件,离开了计算机和网络的承载,犯罪人则失去了实施其网络犯罪行为的物质载体,可见计算机和网络的存在是网络犯罪发生的根本前提;另一方面,随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当先进的技术被正确合理的运用,可以大大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当先进的技术被犯罪人所掌握并利用其实施网络犯罪时,则会有利于犯罪行为的实施,成为网络犯罪的巨大推动力量。

二、安全技术因素

近年来,虽然网络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将网络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方面,而忽略了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这就必然导致一些可供犯罪人利用的技术漏洞的出现。具体来说,网络在通信线路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所采用的有线、无线等通信渠道,因其保密性不强,很容易受到犯罪人的干扰和攻击。另外,网络操作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当犯罪人利用其专业知识和技术,将口令和控制台等安全防御技术破解后,就可以在没有取得授权的情况下进入目标计算机系统。这些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所存在的安全缺陷,为犯罪人攻击目标系统,破坏、篡改、盗取其中的信息和数据提供了可趁之机。

三、法律因素

法律作为一种统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其本身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的内容是由当时的物质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当外在的物质条件有所变化时,法律的内容也会随之变化以与之相适应。从这个角度看,法律的滞后性是必然的,尤其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立法的滞后性体现得更为明显。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犯罪的法律规范主要集中在行政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三个方面,分布较为零散,尚缺乏一部专门、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这就使得司法机关在对网络犯罪进行执法时,在侦查、、审判以及执行等各个环节,都缺乏一套成熟的可供借鉴的实践操作指导;加之我国网络警察队伍在数量上还不足,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必然会给网络犯罪的惩处和预防带来消极影响,其直接结果,就是网络犯罪发生率的逐年上升。

四、文化道德因素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社会逐渐形成并发展出自身的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所不同,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信息性、虚拟性以及交互共享的属性。与之相适应,人们在网络社会中的交流也摆脱了传统交流中时间、空间相对固定的模式,形成了以网络为依托的,无需面对面交流的新模式。而在这样一种新的交流与活动模式中,人的身份很容易被隐藏,其行为很难再受到熟人或是与之直接交流人的监督,传统的舆论道德对人的制约作用也大大减弱,从而导致人的网络行为逐渐失控。个体伦理无法使个人的行为保持全方位的适当性,公共道德无法使社会维持互相协调的人心秩序 。因此,应通过学校教育与公共媒体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尽快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道德文化氛围,使主流文化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在网络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减少甚至最终消除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赖以生存的空间。

五、犯罪成本因素

通常,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尤其是故意犯罪时,会对犯罪成本问题作一评估,如果犯罪收益大而风险小,犯罪成本低,则会对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如果犯罪收益小而风险大,犯罪成本相对较大,则会对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网络犯罪是犯罪人利用专业技术突破目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屏障,对其所承载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复制、修改和删除等破坏行为,犯罪行为与结果往往不在一地发生,加之受害者通常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不敢第一时间报案,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网络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网络犯罪人贪财图利心理比较突出,从某种角度看,可将其归为经济犯罪的范畴。而与传统的杀人、抢劫等犯罪相比,经济犯罪的涉案金额较高,但侦破难度较大,其犯罪成本相对较低。因此,犯罪成本较低也成为导致网络犯罪的快速蔓延的因素之一。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网络成瘾 危害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和高速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学生网络成瘾就是其中之一。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11年中国网络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网络青少年网瘾的比例高达26%,网瘾倾向比例高达12%。因此,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刻不容缓,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1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1网络自身特性的影响

网络的自由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天马行空、无所不能的世界,在这里,他们可以摆脱一切束缚,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而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这个空间可以张扬个性,实现自我理想,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从而导致对网络的依赖。

1.2高职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

高职学生是一群渴望了解世界、争强好胜、表现欲强、想象力丰富、追求刺激和挑战、渴望自由的群体,而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有着孩童时贪玩好动的心理。这个时期的学生伴随着生理的成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还缺乏稳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人际交往的需要强烈,渴望被人理解,但心理上又具有一定的闭锁性。而且我国高职生中独生子女比重极大,因缺乏与兄弟姐妹的交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父母对他们的过分溺爱,期望值高,希望按自己的意志去培养他们,结果给独生子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都会使他们到网络中去寻找可依靠的群体,迷恋网上的互动生活。

1.3环境和时间的影响

上课、吃饭、上网、睡觉,四个简单的动作构成了很多高职生的校园生活。高职生没有中学生那样大的学习压力,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高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相对脱离了教师和家长寸步不离的指导和管束,有了较多的供自己支配的金钱。如此“自由”的生活使他们有了更多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自。这时,面对如此“自由”的生活时,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和时间成了他们的一大难题。由此,网络就成为他们消磨时间的一大生活方式。

1.4社会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校园周边充斥着大量的网吧,这在为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成为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因。由于我国对网络监管的不健全,很容易让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

1.5教学内容和体制的影响

在脱离了分数压力的时代后,面对脱离实际的枯燥的教学内容时,学生自然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再加之教师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另外,在只要进入学院,就不难毕业的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也会导致学生逃课沉溺网络世界。

2高职生网络成瘾的防控对策

(1)加强高校重视程度。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在校高职生网络成瘾的重视程度,要意识到高职生网络成瘾是很多现实问题的根源。高职院校是在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高校领导要提高对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视,将防治学生网络成瘾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组成部分,高校要积极就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在教育改革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组织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在把孩子送入高等院校后,不应放松对孩子的监管,很多孩子就是因为家长不恰当的教育管理方式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其中就有网络成瘾。家长对孩子的合理的干预,是有效预防网络成瘾的手段之一。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不要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其余的就可以交给学校和老师,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关心子女,了解孩子的喜好,定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及时监控。发现孩子有网瘾症状或其他心理疾病时,应及时与学校和有关部门联系,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

(3)加强高校管理机制。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对经常晚归、逃课的学生要建立档案,重点关注,及时掌握学生上网情况。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通过各种活动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抵制网络成瘾的自制能力。

(4)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明确职责,过滤网络信息,努力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国家要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形式规范网络行为。另外,要严格控制高校周边的网吧数量和经营资格,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

(5)加强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生要端正上网目的,严格控制好上网时间,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发现自己有网瘾症状时,应积极调整心态,必要时应向学校寻求帮助。

(6)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高校应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配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心理干预和咨询,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帮助有网络成瘾的学生并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结构应经常通过问卷等形式掌握在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沉迷;网络;原因;教育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教师教学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网络沉迷。沉迷于网络会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是非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健全的初中学生来说沉迷于网络会对他们的诸方面都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如何防止初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呢?笔者认为,要先了解初中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一、初中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

1.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伙伴,而家长大多又比较忙,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少,这样孩子便无事可做,无形中就被逼向了电视,而到了学生年龄再大一些,许多学生便与网络为伍了,而许多家长在刚开始时并不在意,待发现问题时,学生已沉迷于网络。

另一方面,现在学生的父母知识层次都比较高,这其中就不乏网络爱好者,为学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看到父母与电脑为伴,他们对于电脑也会充满好奇心。在这种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就相对地容易沉迷于网络。

2.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为学生沉迷于网络提供了可能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上网已经不是某些人的特权了,它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了。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交友、娱乐、购物、获取咨询等,当然网络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而网络信息掺杂,诱惑力大,初中学生自控能力差就很容易沉迷于网络。

3.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自控能力差,容易沉迷于网络

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再加上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而又缺乏一些必要的释放压力的方法,而在网络虚拟空间,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宣泄自己的压力,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虽然这些人无法相见,但是也正是这种优势,他们之间可以直言不讳,无需隐瞒,这样就极易导致初中生沉迷于网络。

4.网络内容对学生充满诱惑

网络传播的内容丰富,但也良莠不齐,有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有影视、音乐、资讯,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图片、引诱性的文字,而初中学生的性意识也逐渐明晰,网络当中富有性的图片、文字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正确的指导,就很容易沉迷于网络。

二、如何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

学生沉迷于网络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学校教育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会对他们生理与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又不能因为网络的这些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接触网络,毕竟网络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有利的一面,且要做到杜绝网络也是不现实的。那么该怎么对待网络呢?我们应当发挥其有利的一面,而尽量消除其不利因素,这就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对学生的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网络的态度

众所周知,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是这并不是网络本身的原因,而在于使用网络的人的行为。因此,专业计算机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时,也不能忘记对学生进行网络常识的教育,尤其是正确对待网络的教育,在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积极面的同时,更要让学生认识到其消极面,让学生真正认清网络的面目,从而让学生从心底树立起正确对待网络的态度。

2.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重,尤其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后,对于一些富有性的视频、语言、图片比较好奇,虽然学校的网络教室里装了“过滤”软件,但是并不能杜绝学生完全不与这些内容接触。这些内容在网络上是非常流行的,一些内容是内植的程序,当你打开一面窗口或者页面时会自动弹出,可谓是防不胜防。而对于这些内容,许多教师或者是避而不谈、或者是明令禁止(这些内容在许多学校似乎是教育的禁地,一般也很少涉及),但是这样做却禁止不了学生的好奇心。越是禁止,学生越是关注,堵不如疏,教师不防让学生接触一些这样的内容,再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其实质,使其产生心理落差,从而不再对这些内容好奇。另外,还要告知学生这样的一些网页或许会带有病毒,给电脑带来危害。这样教育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网络。

3.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

现在学生在学习时有许多资料都需要从网上查找,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但是在许多学校信息技术课得不到重视,学生所掌握的电脑操作方法大多是自学的,而学生在进行自学时可能会有许多误操作,虽然这些误操作对于电脑没有什么损害,但是对于学生本身却是不利的,因为学生的误操作,也许会让他们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或者接触到一些对于他们成长不利的内容,而在此时学生如果没有成人的引导,就极有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篇4

关键词 网络故障;故障排除;日常维护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网络故障成为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使用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制定良好的计划来应对网络故障,维护网络正常工作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一、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故障,是计算机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无法通过网络进行各种类型的数据浏览、交流、交换等问题。现在计算机网络遍布世界各地,使地球村的构想更加具体,许多信息的交换都通过网络来进行,网络故障一旦出现,必定会给使用者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由于各地网络类型不同,网络故障种类繁多,故障排除难度日渐增大。

二、计算机故障类型

根据网路故障发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硬件故障和逻辑故障。针对不同的故障原因,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主要针对常见的网络故障进行相应的分析。

1.硬件故障

计算机在自身配置上一般不会对网络造成影响,主要问题发生在计算机周边设备产生问题,最容易产生问题的是网络线路的损坏。线路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多,如线路老化或损坏会使数据传输中断,强磁场的干扰会影响数据在线路中的传输,进而影响网络使用。路由器也是极易损坏的设备,在一般的网络使用环境中,一旦路由器出现问题,小范围内整个网络都会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路由器的损坏主要有元器件损坏和端口参数设置错误等。

2.逻辑故障

网络逻辑故障又称为软件故障,主要是由于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访问网络时,由于其安装的额软件或配置出现错误,造成网络连接受阻或网络断开等问题。与硬件故障相比,这种类型的故障发生存在很强的隐藏性,所以在解决上有更大的难度。一般故障在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网络时断时续、网速突然大幅减慢、部分网址无法访问等,发生这种故障,普通使用者很难快速诊断排除,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在问题的解决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除此以外,网络病毒也会使计算机出现运行问题,影响正常的网络使用。

三、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解决

计算机网路故障在发生后,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迅速诊断出故障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问题。

1.收集相关信息

在计算机出现网络故障后,需要及时收集与故障发生相关的信息,能为接下来的故障确定和维修提供有效的参考。故障发生后,可以采用常用的一般故障分析,先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时间等详细情况,排除物理故障的可能性。然后,再检查计算机在故障发生前是否安装了新的软件或对系统进行了未知的更改。如果仍未发现问题,再进行连续的检测,将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看能否找出故障发生的相关原因。

2.利用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结构大致分为总机服务器、网络传输和客户端三个层面,在故障发生后,可以依据网络故障的症状,大致确定故障范围,再进行详细的诊断排查。如果服务器和客户端发生故障,可以从硬件及逻辑故障进行相关的测试,确定故障出现的原因。如果故障发生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就需要用户配合专业维修人员,对网络传输线路进行必要的检测,找出故障段,及时解决。

3.维修人员经验

在实际的网络故障维修时,逐一进行故障的排查效率非常低,而且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维修人员在接报后,如果故障比较常见,可以先根据平时的经验积累,大致估计故障原因,然后进行维修,如果不行,再进行详细的排查。在实际维修过程中,这种方法经常被使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也使一些小的故障得以更快的解决,节约了用户的等待时间,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公司等相对较大范围内的网络故障维修,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故障对工作造成的损失。

四、计算机网络的维护

计算机故障发生后必然会对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加强网络的日常维护,能够减小故障发生率,保证各项工作的相对稳定进行。

1.硬件维护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日常维护首先要保证对硬件设施的定期检查,特别注意网络接口和网线完整的检查,对于出现较大程度老化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换,避免突发事故。对于新进的设备,要先进行设备适用性的测试,在确定设备适应性后再使用,避免设备参数与原先设置出现冲突导致网络发生问题。此外,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也要加以注意,在日常使用中,避免频繁的开关机和非正常关机,也不要使计算机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只有在日常小事上做好准备,才能避免发生网络故障,降低损失。

2.软件维护

要想全面做好网络日常维护工作,还要加强软件系统的维护。计算机软件维护所涉及的主要是网路协议的安全和各种服务的设置。首先要加强数据保密工作,软件选择一定要确保来源的可靠性,及时升级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防范病毒的入侵。其次,在日常的网络访问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点击一些钓鱼网站,全方面地保证计算机的安全。

在网络维修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故障维修记录,为以后的网络故障排除提供实际的数据支持,对于那些发生率高或故障现象比较典型的网络维修过程,更要详细记录。对于普通用户,要想减少网络故障,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做好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维护,保证网络良好运行。

篇5

关键字: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7月19日,在中国共有的4.85亿网民中,大学生是上网人数较为集中的群体[1]。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不仅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而且带来了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互联网络同时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比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更加明显和突出。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大学生自身主观原因,也有网络环境的独特性造成的客观环境原因。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主观原因

(一)大学生处于特殊心理转型期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自我发现期”,崇尚自由、自我独立和求新求变是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智力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网络上快速、丰富的各种信息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而由于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型时期,价值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没有专门的技术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并且在无意识中产生了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

(二)道德认识发生错位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其道德认识发生错位即网络道德观念偏位有关。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发生错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将网络道德视为一种私人道德。这是对网络道德的性质缺乏正确认识的表现。第二,将网络道德视为一种缺乏权威的道德虚无。

(三)道德自控能力不强

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其道德自控能力的强弱,从而影响其道德行为的产生。在网络社会中,我们发现某些大学生的道德自控能力不强。往往凭借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等特征,在网络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各种活动,没有把握自由的边界,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的道德自控能力不强,在缺乏规范性的网络社会中很容易产生一些道德问题行为。

(四)对现实的不适应

网络与现实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道德环境”。现实生活中每个大学生都必须与身边的老师、同学接触,其现实的道德行为受外界的接触人员的监督和自身道德意识的约束,他必须按照一个社会人的道德标准行动。而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由于对现实交际的恐惧而更热衷于网上交友。这不仅削弱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带来了网络上的道德冷漠现象,使他们对各种网络不道德现象置若罔闻, 甚至会做出一些在物理空间难以做出的粗暴、无礼的举动。

二、客观原因

(一)网络生活的开放性加大 , 缺乏规范性

网络生活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开放性。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一特征越来越表现为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入网络生活中去,也就是说网络生活中有着很大的自由空间。由于目前网络中的规范性缺乏,因此,网络成为了大学生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这种极具开放性但缺乏规范性的网络环境,给大学生的道德问题行为的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加强,缺乏主导性

网络文化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以网上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文化生活现象。它主要由网络技术文化、网络规则文化和网络观念文化组成,其核心是网络观念文化。由于这种多元性的网络文化缺乏一种主导性意识形态的引导,这就使得人们在各种网络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下,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就意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的无主导型。不同的价值观念有时会出现冲突现象,再加上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而稳定的价值观,这就很容易使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形形的网络文化时,很难把握哪种文化是积极的、先进的。也就是说,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在多种文化观念的冲击下,变得十分脆弱,很容易受不良思想文化信息的侵蚀,从而导致他们在网络生活中产生道德问题行为。

(三)网络信息的诱惑性增强,缺乏防范性

网络中的“黄色信息” 、“ 黑色信息”与“灰色信息”对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极具诱惑性,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构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由于网络信息具有较大的诱惑 ,而网络本身对不良信息的防范性缺乏,这就使得大学生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导致其道德防御力减弱,从使他们产生网络道德问题行为。

(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加大,与现实性契合不够

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空间的存在 , 发生在其中的各种活动都是现实活动在虚拟空间的延伸。因此,网络交往作为网民的一种主要网络活动,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因此,很多大学生的网络交往都是在虚拟化的网络环境中完成的,与现实性契合不够,即他们的网络交往相对于现实交往而言发生了某种偏差。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使交往双方不道出真实身份就可以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一特殊情况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放弃现实道德的约束 ,导致他们进行网络交往的道德他律性减弱。道德他律性的减弱,必然会导致主体在进行活动时,因缺乏外部的监督而趋向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这样就使得主体在选择某种行为时往往随心所欲,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作为行为选择的唯一标准,不顾他人的反应或感受,从而导致网络道德问题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网络信息中心.第28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

[2]张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道德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