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2 10:23: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人格的塑造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教育完成。其中,语文教学对人格教育的意义尤为显著。在语文教学中应多增加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分量,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论语》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人人心德也。心中有爱,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相处,不能离群而独存,互亲互爱,整个社会才能更温暖更和谐地发展下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从小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关爱他人,对于物质生活优越的独生子女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精神财富上的分享。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义者,应因地制宜,当做就做,不该做的就不要去做。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比。”义是一种形式,是根据人的不同身份,根据不同的事情来实现仁。义是体现仁爱精神的,不仁不义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去做。面临不同的事情,义的表现方法也不同。比如说,我们教育学生要诚信不要说谎,但是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医生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或者让对方有比较好的生活状态而对绝症病人说谎,这就是义。身为学生,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好年华,这是义;为人子女,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这是义;作为社会一份子,尊敬他人,爱护生活环境,这也是义。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就能维持理想的社会秩序。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不但要教授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更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同样,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多时候是以模仿大人的言行和处事方式来促进自己成长的。
智者,知也。明是非,懂曲直,有判断力,不人云亦云,有进取之心,晓谋略,知计算。学生对于现在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要比成年人快得多,因此不要小瞧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要多去了解学生最新的动向,了解他们关注的焦点,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革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去学习更多有益的新技能和知识。
信者,诚也。“信”字拆开,即为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实守信,这点对于基础教育很重要。曾子杀猪,已是家喻户晓的典故,孔子的学生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有时候你会发现,学生一开始是很守信的,尤其是同学之间彼此的承诺。但是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变得不够诚信呢?这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有关系,很多成年人不能以身作则,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温,谓颜色和也。意思是说脸色和善,待人态度温和。在成语中有诸多体现,如温文尔雅、温尔敦厚等。有些学生成绩异常优异,但是在与同学亲友相处的过程中却性格急躁,脾气有点冲。这种性格未来会对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教育学生真诚待人,教师不但要督促学生全面发展,也要引导学生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良者,善也。即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衡量它们的标准。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就没有爱和奉献的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应该从小教育学生多做好事,多关注身边的人。
恭,常常和“敬”出现在一起。“在貌为恭,在心为敬”,除对他人的态度要端正之外,更要对他人尤其是长辈尊敬。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这不是流于形式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只有学会感恩,人们才会去珍惜身边已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也不应该摈弃节俭这一美德。从“光盘行动”等一系列宣扬节俭美德的公益行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你会发现,不是人们品德不够高尚,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从小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意义重大。
让,厚人自薄谓之让。让字里包含着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等丰富内容。从尧舜禅让到孔融让梨,蕴含了千古的美德。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就享受独一份的关爱,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多指导学生学习“让”,并从学习“分享”开始。如在教室成立一个小的读书角,每个学生自愿带一本课外书,存放在读书角,每人每次可以借阅一本书,而且让学生自己制定图书管理和保护制度,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诸如此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来,对培养学生的“让”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可见,优良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基础教育更好的结合到一起呢?从学习优秀传统文学开始。根据儿童心理学,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持久性差。因此,教师要多尊重学生的个性,要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通过百家讲坛这一平台,大家学到很多优秀的国学精品,引发了一系列学习国学的热潮。同理,一味的说服式教育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我们必须将教学形式多元化、多媒体化、多层次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可与多媒体教育结合,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关视频,通过故事叙述的形式,从视觉听觉上双管齐下,让学生通过视频材料去学习。
国学讲座,学校可联系优秀的国学导师和学者,或者与当地图书馆合作,邀请国学大师来给学生开讲座,让学生接触并了解更多优良传统文化的学习形式。图书馆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活动,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前往参展和学习。
一、传统文化观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对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地域特色,并且这些文化内涵也在思想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融入传统文化的建筑教育通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在建筑教育范畴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元素、文化理念等融入西方的建筑原理当中,设计出有传统文化背景的建筑来;另一方面是指利用中国传统的科技观和人文观,将这些思想上的精华融入到建筑设计以及作品评价中。在建筑教育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因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古今的优秀建筑以及建筑理念去增加学生的专业领域,让其自身有更多的文化积淀,还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随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学生对建筑设计的视野将变得更加宽阔,同时对我国博大而精神的文化也将产生敬仰之情,不断推动我国土木建筑文化的同时,培养出文化修养与专业技术并存的专业性人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高职建筑教育中的现状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在建筑史上自成一系,目前,在江南很多园林建筑中还可以看到中国建筑独特的魅力之所在,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随着砖石建筑的出现,木质建筑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前,我们中国建筑教学多秉承了西方钢筋混凝土的建筑风格,并且所钻研的建筑形式以及崇拜的建筑师也多为国外建筑代表,而忽视了对我国传统建筑的赏析和借鉴。通常的具体表现为:对西方建筑的盲目崇拜,使得设计出来的建筑多带有西方古典主义特色,对于中国文化中的祥云、神兽等装饰视而不见,甚至是不屑的态度;在建筑结构上也多模仿西方哥特式、巴洛特式建筑,对于我国传统的江南风情的园林式、闽南特色的骑楼等知之甚少,更不要提针对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风水等的传承了。面对这样的现状,让我们这些建筑教育者不得不忧心忡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现代技术以及现代知识的依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少之又少。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民族凝固的文化历史,其承载的文化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共生已经成为当今建筑的使命之一。
三、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教育重要性的措施
1.在课堂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教育。
目前,中国传统文化暂时还只能作为一个要素融入到建筑教育活动中,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教师在授课时多增加相关的例子,逐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到室内装修设计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中国古代房屋设计的样图,以及历史中对室内设计特色、装饰方法的介绍,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有意将学生的设计作业与中国传统的民居或建筑特点上靠拢,充分体现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一些建筑专业课程中,同样可以引入文化因子。比如在建筑学平面结构设计中,可以增加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并且向学生介绍这些图案的美好寓意,这样的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建筑理论,还增加其文化储备。这样的课堂不在局限于西方建筑文化,将学生的视野开阔到中国古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建筑形态都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灵感,久而久之,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肩负起了使命感,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
2.邀请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
在建筑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邀请中国文化传统大师进行讲座,讲解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以及精妙之处,鼓励学生通过古为今用的理念,借鉴和改进传统建筑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设计风格之中。
3.增设中国古建筑实地调研和测绘的课程。
在请专家进行讲解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带领学生对代表性的古代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际的测绘,让学生在参观中真正的领悟古代建筑样式、结构的精妙之处。在参观不同建筑的时候,去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追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之美以及我国古代所讲究建筑风水的内涵。
4.举办与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设计竞赛。
现代建筑教学同样讲究趣味性和实践性,为了增加针对性练习,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期末可以组织建筑设计竞赛,竞赛的主题可以设定为中式建筑。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传统文化的元素、传统文化的建筑思想等,达到学习、交流、提升的目的。
四、结语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画作品;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35-01
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但是大多数作品缺乏内涵,无论是对动画剧本的理解、角色的塑造,还是对动画艺术本身的认知程度,大都浮在表面,角色造型模仿较重,一些单调而重复的造型充满荧屏。无论是动画片还是卡通动画形象,缺乏艺术生命力。在动画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设计的角色总是缺乏艺术生命力;对外来动画形象也只是局限于简单模仿,让观众难以接受和认同。
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期动画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将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是应该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的。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应该重新估价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传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这已经不仅仅是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中国老一辈的动画师相继退役,而年轻一代刚刚起步,面对动画技术的不断变化,如何在动画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确不容易。当今动画产业的一线人员,大多是从艺术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他们虽然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在我们这一代传播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很多我们自己的动画片没有丰富的生活内涵,缺乏创新,缺乏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我们必须深刻的反思,动画作为现代科技与文化结合的产业,我们虽然暂时落后,但借助文化的优势和迅速增强的经济实力,应该有能力赶上动画大国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市场和观众的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动画原创这一条生命线,中国的动画产业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动画艺术形象。为了占领中国的动画市场,除了日本大批量的向中国市场投放日式动画片外,美国的动画更是不断从中国文化寻找动画艺术语言,《功夫熊猫》和《花木兰》就是两个典型例子。为什么美国动画设计师能够从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找到动画基因,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阐释中国的文化现象,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关键问题是我们没有重视自己文化,甚至瞧不起自己的文化传统,长期的西方文化中心观念制约着我们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认同,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缺乏原创性。
动画产业是一个形象化较强的文化产业,动画形象是灵魂,动画技术是血脉,是连接艺术与技术因素,创造完美动画的必备条件。所以说,在动画造型形象选择的同时又不可忽视相关因素的制约。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的动画形象,应该是那些文化品位高,民族风格鲜明,造型独特,又适应于动画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作为新一代的动画设计人员,应该注重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不论是传统的水墨、木雕、石雕、刺绣、皮影、剪纸等都有动画所需求的造型因素,但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形象具体化、个性化并加以提炼,仍需要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既需要文化上的整合,更需要符合动画技术的规律,动画艺术形象转化的过程即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1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必要性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意境深远,汲取儒佛道之思想精髓,构成独特的茶文化内容,也形成了茶文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茶艺表演以饮茶为主要内容,融合传统音乐、舞蹈艺术、造型艺术为一体的多元化艺术形式;如以采茶、制茶等为内容的采茶歌、采茶舞,彰显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如历朝历代的茶诗歌,蕴藏着古代文人审美情趣与高雅的内在修养。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第一站,其对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作用不言而喻,将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也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精神品格、审美修养,丰富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语文学习。
1.1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内在要求
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的、具体的、直接的图形或事物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尤其视听结合的形式对于儿童更具有吸引力。茶艺表演艺术形式作为茶文化精神载体之载体,其在优美的环境氛围中生活化地、艺术化地展现茶叶泡饮过程,尤其是舞台上茶艺表演,融合了传统的音乐、舞蹈、服饰文化元素。[3]幼儿园老师可以将茶艺表演引入日常教学中,这种形象性、动态性、具体性又具有趣味性的视听结合的表演方式,与儿童思维特征与认知习惯相契合,让儿童优美的表演中,领悟中国以茶待客、交友的传统习俗,体味中国本土音乐、舞蹈等艺术审美文化,感悟茶文化的独特形式与精神意境。学前教育引入茶文化教学,从小处说对于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提高幼儿的审美文化,丰富儿童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从大处着眼,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当今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各国的竞争已从政治、经济等领域扩展到文化领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1.2学习茶文化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需要学生从小开始积累语文知识,由于我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处于断裂、脱节状态,小学教育正规、严肃,各科都有明确教学要求,比如语文要学会拼音、掌握多少生字词;而幼儿园教育以娱乐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听说读等基本能力,但无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因此,幼小衔接教育,尤其是幼小衔接语文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文修养,帮助幼儿积累语文知识,为今后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传统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唐诗宋词可谓是传统文化之精粹,其中不乏描写种茶、制茶、饮茶等诗词歌赋。如范景文的五言诗《蕉雨轩尝水》:“便泼洞山芽,雪花泛冰蕊。泉味与茶香,相和有妙理。细嚼润枯喉,泉脉湿灵肺,”结构简单、语言通俗易懂,而又不缺诗词的意境之美,作者勾勒了一幅清冷空灵的品茶图,细致刻画了泉水与茶香身心感受。钱选的:“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陆龟蒙的“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等等诗句,传达文人悠然闲适的雅兴,以自然山水、林泉、松竹等为友的审美情怀,他们通过品茗的感官体验,展开心灵对话,从品味茶性中思考人格与精神,达到茶我统一的“和”美境界,因此,茶品及人品之说。[4]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在配上音乐与图画用形象而直接的方式让幼儿感受饮茶文化中幽香雅韵精神意境,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锻炼幼儿的由表即里的认知规律,帮助其积累语文知识。笔者只是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但实践教学中仍需要老师根据幼儿的认知与兴趣合理选择茶文化教学内容,如小班幼儿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老师们可以选择茶文化相关的传说故事,民俗节日,让幼儿扮演角色置身其中,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茶文化。大班幼儿的学习可以适当引入茶诗词歌赋的内容,在老师的讲解与引导之下,体会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文化意境,丰富幼儿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
2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重要性
2.1强化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情感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中重要方式,其对幼儿行为发展、思想认识等方面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个体的年龄越小,情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并且情感发展对社会个体的个性与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5]中国茶文化中蕴藏着儒道佛思想的审美情感与文化基因,儒家中和之美在煎茶烹饮中突出了恰到好处的精致雅趣,与中华民族温和、内敛的民族性情有密切关系;道家崇尚道法自然,追求生命的超脱与茶性的俭而清和、自然淳朴相契合,于是古代文人大多寄情于山水,进而有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澹然无极而众美”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为历代茶人追求的生活目标;禅宗思想丰富了茶文化的超脱精神,通过喝茶来达到超越实体达到悟的境界,由此可见茶文化对于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儒佛道思想形成的不同的茶道精神,如庄晚芳的廉美和敬、陆羽的精行俭德等都有助于幼儿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强化幼儿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2.2提升幼儿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存在,无论处在何种阶段,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人相处,幼儿由于自身特点,在与同龄人、老师与父母的相处中时常出现问题,尤其当代的幼儿,家庭条件好又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的性格较为普遍,学前教育融入茶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文雅、尊师、友善、谦逊等的良好品德,提升幼儿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等风俗历史悠久,茶文化思想中体现传统待人接客、为人处事之道,也表达“以德服人”、“德治教化”等价值观,这些无不体现在茶艺表演、茶诗、茶歌、采茶舞茶文化艺术形式之中,使得茶文化历经千古依旧成为当代社会交际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中引入茶文化学习,可以熏陶幼儿的性格与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道德思想的同时,也让幼儿们了解自已与他人相处中,应该多点宽容、忍让,懂得与人分享,让他们明白“以茶雅志,八方来客,一壶茶笑谈天下事”的社交方式,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战略强国的时代要求中,学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必要。但通过怎样的科学策略将茶文化引入学前教育,是当前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幼儿思维特征、身心发展等的特点,对于茶文化的学习与接受有一定的难度。
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家与社会应该予以关注,可以将茶艺表演、采茶歌、采茶舞等改编成动画卡通的形式,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让他们接触茶文化;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中老师应该钻研茶文化教学形式,通过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茶文化。此外,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茶文化。通过这些方式在学前教育阶段扩大幼儿对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为传承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作者:张玉暖 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魏登云,冉光彩.论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J].兰台世界,2014(36):86-87.
[2]周亚军.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秦笑笑,张琳.背景音乐在现代茶艺表演中的渗透与熏陶[J].福建茶叶,2016,38(6):36.
【关键词】企业管理 传统文化 重要性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随之扩大的则是企业竞争对象,竞争难度也越来越激烈。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企业通过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逐渐实现了本土化到现代化的转变。烟叶复烤企业正面临着机遇及挑战,但如果对国外的管理思想和经验完全照搬,没有自身实质性内容,是根本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深邃的战略和管理思想,现代企业应充分借鉴本土优质文化,尤其是烟草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必须充分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将企业推向国际化。下面对其传统文化在企业中的应用阐述如下:
一 “以和为贵”注重人员协调
儒家常常奉行中庸思想,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曾说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儒家文化反对走极端和搞片面性。孔子在人际关系处理上还说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国家人伦关系的五个“达道”是强调和谐的前提,分别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个共生共存的也是最根本的人伦关系。如果将“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企业中管理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企业与环境的关系都可系统地协调。首先协调管理者与职工的关系;“和”则象征着和谐统一,也是中庸观所提倡的,因此在企业人员素质和人才观方面,儒家深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之源,都具有践履能力和价值自觉。在同职工关系上,管理者要将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思想贯彻到底,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搞好奖惩措施,则是“爱人”,经常与职工互动,解职工之忧,帮职工之难,则是“敬人”。从而职工也会投以辛勤工作付出,服从领导,关心企业发展,管理者和职工关系融洽。其次协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从“中庸”思想中体现了出来,企业的质与量都集中在外部,外部客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人文等各个方面,如果企业管理中在管理过程中不能超越外部,则要学着去适应它、改造它,以此来取得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统一和谐。像企业生产元素供应商和竞争者,可称作外部微观环境,企业要将它们看成利益共同体,也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直接对象,双方应和谐相处,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而不是无意义竞争。“中庸”思想中的“和,乃生存之道”正是如此。
二 “以义为先”重视社会效益
儒家文化的实质还具有道义文化和伦理文化,通过“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厉害冲突。从而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以义为先”的价值观不谋而合。以义为先的经营之道其深层含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追求利润是本能,只有利润充足,企业才能继续朝着预期目标前进,但企业也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货,属于社会组成中的一部分,因此,奉行“以义为先”的价值观念是企业追求利润的前提。孟子也曾说过,如果给予我的物质不含道义,就算是把整个天下给馈赠于我,我都不会碰其一毫,如果里面蕴含道义,即便一小文钱我都会把它收入囊中。儒家思想认为,追求道义和追求富贵两者并不矛盾,重要的则是该如何趋势矛盾。中国封建经济社会的企业主代表都会用“儒商”来形容,当今许多企业主让他人这样称呼自己。所谓儒商用最直白的语言来形容是不取不义之财,将商业道德摆在首位。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常常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现象,这时企业管理者在注重社会效益的不同,积极贯彻“以义为先”,为获取企业长远效益做好铺垫。在关注公众利益上基础上及争取自身利益,推己及人,互惠互利的原则和儒家的义利观不谋而合,儒与商的结合才是将企业往更高的战略高度上推进。
三 “诚实守信”树立良好信誉
宋儒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信也可以为商业获得信誉,赢得口碑,招揽更多顾客,实现更大利益。“诚信之道”在企业管理中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首先,贷款信誉和减少融资成本都和企业自身良好的诚信信誉息息相关,融资者或贷款者可以利用自身良好可靠的诚信信誉来筹集资金,以此来扩大资源配置空间,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企业前进。其次良好的诚信信誉可以检验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经济良性循环。如果企业和竞争合作者中奉行“诚信之道”,就会避免各种经济纠纷,合作方法经济效益都能理想化。所以,可以说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则是良好的企业信用,也是其生存发展之道。
四、“自主创新”实现超越自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实现长兴不衰。创新不仅体现在方法,而且还体现在理论、产品、管理及制度等方面创新,只有对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够超越自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企业而言,常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有逆向思维、质疑意思、标新思维及发散思维等,联合缝隙思维与延伸思维等多种方式,不断累计经验,进而创造出符合自己企业的方法。就拿烟叶复烤生产来说,应对复烤工艺、复烤方法进行创新,只有不断探索,创新与别人不同的复烤工艺是当前较为重要的任务。
五、结束语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优秀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可以说渗透到各个方面,现代企业在经营国管理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接触,人们在处事行为,价值取向中多多少少都会倾向于传统文化。因此,现代企业在管理中应多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管理理论结合,来探索出和中国国情相谋和的管理措施,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琳琳.论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2,(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