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三生物教学课程范文

高三生物教学课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02 10:23: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三生物教学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三生物教学课程

篇1

关键词: 高三生物 复习教学 教学有效性

引言

课程改革下,生物学科的高考复习日益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推理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考查内容的改革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时使高三学生必须明白生物高考的价值所在[1]。下面对新课标下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一、利用比较异同法进行有效性复习教学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中,虽汇集了整个高中所学的知识点,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极为繁乱和复杂,因此教师可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学,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扩展学生复习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例如,在复习“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不仅可通过向学生演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制作区分两种细胞的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两种细胞的区别;而且可根据所学知识,在两种细胞比较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两种细胞在DNA复制、细胞分裂与转录等方面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进行正确的区分,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混淆两种细胞的含义,充分培养学生求异、求同思维,促使学生快速且牢固地掌握核心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叙述能力的方式进行有效复习教学

在新时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不应再墨守成规,而是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更新,从而使课堂学习变得高效和优质。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复习教学,而是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协助学生在熟知课文知识和把握知识整体性的基础上,掌握识记技巧。

例如,在复习“DNA使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在不阅读课文和任何相关资料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用默写的形式将病毒浸染过程完整地书写出来,或是用图解形式表达出来;之后教师进行批阅,对该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并进行相应指导;最后让学生将自己对病毒浸染过程的理解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此时学生会迅速发现自己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从而更深刻地掌握该知识点。通过培养学生对知识点叙述的能力,不仅可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复习上的错误,还可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从而达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设置连环问题进行有效性复习教学

心理教育学家发现,问题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2]。因此,无论在任何学科中是新课学习还是考试复习,均可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设置一连串与复习内容相关的连环问题,进行复习教学,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例如,在复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节内容时,也许许多同学已经将课文内容忘得所剩无几,此时教师可紧密结合课文相关知识点,提出一系列问题重新燃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深入课文中进行探究和发现。如,教师可提问: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吗?是不是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具有线粒体?反过来含有线粒体的细胞也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吗?植物界中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吗?通过层层深入的连环问题,不仅可使学生重新对生物学产生兴趣,而且可帮助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知识点,可举一反三,辨别易混、易错的概念。

四、重组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

根据往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无论试题形式如何编制,其考查的主要内容多为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等。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如基础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还应抓住复习的核心内容,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总结与结合等,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点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是指教师在深入探讨教案材料、结合学生实际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打破以往传统的复习教学框架,将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变成新的复习框架,以激发学生重新学习和复习的热情和信心,不仅为学生展开复习活动铺垫好道路,还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内各个知识点进行迁移与综合复习。

例如,在复习“细胞分裂”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第一章和第三章中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进行整合、重组,从而形成一套新的知识点网路体系,利用板块的形式将重点、难点一一列出,然后进行依次突破,使学生可以综合、系统地掌握知识点内容。通过重组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知识点的重复而进行的重复复习对学生造成的厌烦、乏味等不良学习情绪,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学生节约更多的时间复习其他知识点,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复习水平。

结语

高考复习是高三学生对三年来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高度总结,也是为高考铺垫的最后一块敲门砖,对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复习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高考结果的好坏,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3]。因此,高中教师应重点做好高三学生的复习教学工作。高三生物学科占高考分数的比例虽不多,但每一科目的复习教学都应给予足够重视,才可为学生的高考提供更多保障。新课标下,教师应不断深入探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提出更多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比较异同法、以培养学生叙述能力的方式、设置连环问题、重组基础知识体系等手段和模式进行复习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复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登英.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考试周刊,2015(14):136.

[2]曾鹄淼.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J].读与写杂志,2014(04):163-259.

篇2

【关键词】模型建构;生物科学素养;考试能力

一、高三生物新课程有效教学“233模型”建构

1.“233模型”的含义

“2”是指教学的两个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是主体,或互为主客体,在教的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学的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强调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3”是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①.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3”是指通过三轮复习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轮复习方法建立在既能熟练掌握已有知识又能再度提高认知水平与能力的双重目标的基础上。

2.“233模型”的实施方案

一轮教学推行“考点分析研究与学生能力训练”模型,即“考点式复课”模型。课题组对历年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排查,研究确定新课程考点,并对考点进行等级确定。对历年高考都呈现的内容划定为一级考点;对隔年一呈现的内容划定为二级考点;对三年或随机呈现的内容定为三级考点;建立一个比较明析的考点分布体系,教师根据这一考点分布体系,系统地安排一轮教学工作,教师根据考点的级别科学划定课时分配。很自然教师一轮教学就抓住了教学重点,一轮推行“考点分析研究和学生能力训练”模型的教学目标是深化学生对考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且使相关考点内容形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轮教学推行“小专题”与“小套餐”模型,课题组筛选出高中生物的核心概念,然后以每个核心概念为中心发散扩展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作为一个小专题。高三年级小专题教学是深化学生认知和提高学生学科知识综合、系统化的重要教学方法。认知深化和知识综合并不能表明学生的能力形成,要学生形成能力,除教师传授外,学生只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获得真正的能力,小套餐训练是为学生能力形成而配备的“营养元素”。二轮教学推行“小专题”与“小套餐”模型的教学目标是将一轮教学积累的考点单独能力进行综合提升,形成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轮教学推行“模拟练考与问题式讲评”模型。模拟练考命题是核心,课题组成立高三模拟练考命题组,仔细研读统检的高考考点及《高考大纲》、《大纲说明》中的考试能力要求,对照考点和能力要求逐个命题,建立高考模拟题库,每次模拟练考从题库中组题,提高模拟试题的质量。严格组织模拟练考,实行集体评卷,做好评卷记录,筛查考生存在的问题。每次抽取100份试卷,逐题统计得分率,进行抽样分析,筛查得分率低于60%的考点。将考生存在的问题和得分率低于60%的考点作为下次模拟练考命题的侧重点。对每次模拟练考试卷进行精心讲评,讲评推行问题式讲评,增强讲评的针对性,讲评以评为主,强化学生自评,以讲为辅,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盛宴,当堂测评,及时反馈。三轮教学推行“模拟练考与问题式讲评”模型的教学目标是迅速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3.“233模型”的教学实施效果及教改反思

(1)“233模型”教改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年时间对“233模型”的实践运用,我们发现基本实现了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改变了教师“只教不研”的现状,把“直通高考”的想法落实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重心放在高考命题的视野范围之内,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对《高考大纲》、《大纲说明》和高考试题经常进行自主分析研究,推动了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双提高。

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现象,通过对教学与训练的定量划分,改变了教学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地设计各种活动,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考试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233模型”教改实施环节的不足

不能正确处理好“活”与“实”的关系,一些老师仍然不知不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一些课堂因过分强化开放性、 自主性而忽视了目标性和科学性。

缺乏一种新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于教改效果的评价仍然以简单的纸笔测试为主。未能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实践运用过程有待进一步精细化,并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

顺应新课程改革理念而发展起来的“233模型”,对促进课堂教学有巨大作用和不可估量的潜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开发它,完善它,让它将我们的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将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崔允氵郭.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 .人民教育.2001.6 :46-47 .

[3]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篇3

一、辩证理性地认识特长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特长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潜力军,是不可多得的特殊的优秀生。有人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打开的书。要真正认识学生,就要打开这本书,从第一页开始看下去,一直仔细看到最后一页。这点对于特长生尤为重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既是新课程改革中的基本理念,也是成就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二、用“性价比”点燃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强调,“体育生高考看理综,理综高考看生物,生物是性价比最高的学科”。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由原来的72分增加到了90分。虽然还没到三分天下的局面但也基本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生物学科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二:综合分析体育生理综现状。学生物理、化学欠账较多,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偏难、化学偏散。只有生物既没有欠账又形象直观、贴近生活,容易拿分。历次考试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生物成绩完全可以占到体育生理综成绩的一半。通过不断宣传,学生不但抛弃了生物是小科,学不学不重要的错误观念,而且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三、精打细算,寻找“经济增长点”

体育生在文化课上有很多断层,这点直接制约了其成绩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我认真分析2007年~2011年宁夏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发现5年来宁夏高考生物总平均分维持在52分左右,而高考试卷难度结构是难、中、易三类题的比例大致为2:5:3。在教学中只需将“易”的全拿和“中”的拿一半,就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而这对体育生来说已经足够了。基于此,我为学生设定了高考人人45分的目标,并把它分解到各个知识点,即每一道高考题上。例如,15分满分的题至少要得10分,光合、呼吸题的分数至少要拿一半,遗传题至少拿二分等等。就这样层层分解,让学生对每一个专题考点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哪里是“经济增长点”。

四、讲究方法,确保复习效果

对生物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后,就是漫长的教学过程了,这个过程决定着高考的成败。怎样在枯燥的教学中保证实效呢?我这里有三种方法:一是重视一轮复习;二是利用好笔记本和一天一练;三是巧用“顺口溜”。

篇4

关键词:高三生物;实效性;有效途径

高三生物教学主要是对高一和高二生物学习的综合复习,这一阶段的学习对高考理科成绩有重要影响。在高三的复习中需合理调整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高三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三生物教学面临的困难

首先,生物课程越来越难。目前,生物课程面临着越来越难的趋势,尽管随着生物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不断改进,生物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但总的来说,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难度。再加上高三生物教学主要是综合复习与巩固的阶段,教师教学大都带有一定综合性,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掌握比较薄弱则难以理解教师所教知识,以致跟不上教学进度。

其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高三生物教学知识总体上比较难,部分学生因无法理解生物课程,从而懈怠了课堂上的学习。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不够主动和积极、在课堂发言中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或者高三学生由于心理压力比较大,导致课堂教学中精力不集中等等,都容易使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效率低。

最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总体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由于高三生物教学时间有限,但是教学内容却比较庞杂,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

二、提高高三生物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适当调整章节顺序

近几年来,对高中生物知识的考察越来越倾向于以新情境、热点问题为依托,考察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因此,高三生物教学应该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为重点。要遵纲依本,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对生物基本概念、原理的学习和完善。同时,要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来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教材中分布于第一章和第三章,如果将它们归为“细胞分裂”一节来讲授,重新组合成知识块,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使得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强化基本概念,进行对比复习

生物学科概念多,原理多,定律多,在高三进行综合复习的情况下,学生容易把一些相类似的知识点弄混淆,无形中增加了学习难度。通过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分清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还有利于将知识系统化,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网络。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法的学习。如在复习原核细胞概念和性质时,可将之与真核细胞进行比较,基因突变、诱变育种、染色体变异的比较;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比较;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比较等等。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优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活力

高三的学习任务很重,在枯燥单调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很容易感到疲惫和厌倦,导致学习兴趣不高,降低学习效率。特别是生物课程,学生的课堂与课下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果。首先,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更放松地进行学习。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师居高临下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体现学生应有的主体性,还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回到学生中间进行教学。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的合作者,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唱对台戏,不用过分在乎“师道尊严”等虚礼。其次,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兴趣,如重难点知识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播放相关专题片或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等,让学生能够保持学习活力。

三、结论

高三生物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是关系到学生高考理科成绩的重要时期。要提高高三生物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紧扣生物教学大纲,注重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整合,使学生进一步强化基本概念。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能简单运用题海战术或者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的教学方法,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参考资料:

[1]王丽国.高三生物总复习的教学策略与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篇5

关键词:新时期;高三生物复习;复习思路;建议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应当把握好理综生物命题的特点与规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命题指导思想,积极调整和适应新时期生物复习教学的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提高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效率与水平。

一、改革高三复习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时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应当通过以下步骤,不断改革复习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1)要立足课本,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应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3)高三复习教学应当体现新课程的要求,突出主干知识,根据综合能力测试的需要,提高学生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做好实验专题复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生物科学探索的主要渠道,是学习生物的主要方法。为此,要明确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生物实验的要求,并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充分了解科学实验中的要求和方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代生物科技的作用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应当注重现代社会生产实例中的新成果,例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多样化和低碳生活等,这些都是现代生物科技的体现,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四、适当进行理科综合测试训练

应当将理科综合测试训练贯穿于高三复习教学的始终,并根据高考命题的模式和题型来安排理科综合测试的内容,实行滚动复习的策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的形式,并形成一种理科综合的复习观念,更好地适应高考理科综合试卷。

总之,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要注重研究高考的命题方向和改革趋势,了解最新的高考信息,并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复习策略,及时调整复习方法和思路,提高教学效率。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水平,在高考中再创辉煌!

篇6

关键词: 高三生物复习课 “说” “写”

一、背景

在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的今天,不少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都在研究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有袁锦明等人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中指出:高考生物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时教师更应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然而,传统的复习课一直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无疑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结果导致“生物课”变成“死物课”。李颖俊在《高三生物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中指出:高三生物学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考生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解题的规律与技巧,从而提高答题能力。如何提高生物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高三生物学教师关心和思考的问题。黄敏在《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例举》中指出:不少新任教高三的青年教师将复习课当成对新授内容的重复,不断地“炒冷饭”,对高三生物复习没有整体规划和有效的教学策略,严重影响复习效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笔者认为,方法有很多,但注意细节,复习才能更有效。下面举一个笔者的教学案例。

二、方案

有效的高三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回顾知识要点。复习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案有两种。一是教师主讲,用复习资料及黑板版画逐一复习知识点,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最后通过适当练习加以巩固;二是采用课前学生自主先回顾知识点,课堂上设置一系列问题复习并辨析知识点,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第一种方案能较完整地复习知识点,知识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知识容量大,节约复习知识点的课时量,但是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遗忘速度较快;一线教师往往会采用第二种方案。第二种方案侧重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思维容量大,学生记忆较深刻。但是实践表明,采用第二种方案复习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而一到答题,学生的答题情况未必采用第一种方案好。这是为什么呢?

三、案例描述

在必修三的第五章第1节的复习中,我在两个班级都采用了第二种方案。我先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复习知识要点,然后通过一题或两题巩固知识点,扩大学生的思维容量。但一个班级让他们个别或集体回答问题,另外一个班级则采取学生将答案写于作业纸或者黑板上的办法,发现后在一个班级更能暴露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记忆更深刻。(下表为复习课上的主要提问)

四、案例反思

篇7

关键词:预习 自学

一、问题提出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当前现状考虑,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前去预习,学生不能通过预习发现新的理念,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虽然我们学校有不少老师重视课前预习,但学生仍未养成习惯,方法掌握不好,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课堂里学生学习被动,思维不活跃,自学能力低下。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申报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的研究》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界定

1.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提前进行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它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2.数学预习习惯指学生在课堂集体教学前对数学教材进行尝试学习的习惯。学生具有较强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就能根据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具体学习的内容灵活选用科学的预习方法,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认真做好预习笔记。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笔记,也就是让学生回顾预习过程,弄清楚哪些知识是自己独立学会的、哪些知识还似懂非懂、对这些知识还存在哪些疑问,对发现、提出的问题是怎样分析的、怎样解决的,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有何独到的见解??,并认真对以上反思做好记录。

三、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可见从古到今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课前先学。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3.《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现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学校现状,本课题拟定的研究目标如下:

1.寻找提高课堂教学起点的途径及方法。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自觉有效的预习习惯。

4.形成以提高课堂教学起点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课题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为了搞好研究,首先我从理论上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让自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看待一切。为此,我认真阅读了《怎样培养能自立会学习的孩子》、《课堂教学小策略实用精品库》、《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等专著。

2.案例研究法。通过具体课例的创新设计及实践尝试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如每节课都有预习提纲或预习教案。

3.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我及时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将实践中的体会总结成经验。用得出的经验指导教学实践,同时也通过教学实践来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经验。

4.调查研究法。我主要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问他们采用自己先预习的方式来学习能不能适应,有没有老师帮助的地方。经过与学生了解情况后,经过调整,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研究对象:××学校××班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过程

1.调查研究:我采用与个别学生访谈,了解学生是否有预习习惯,如有预习习惯是怎样进行预习的,预习后有哪些好处等。然后设计调查问卷。

2.实践研究:我经过反复研究编制实效可行的预习提纲或预习教案。在教学中,每人提前拿一份预习提纲进行预习,预习后在课上自学。学生先学以后,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学成果,也可以安排尝试练习进行学情诊断。例题可以讲或不讲。练习题一般是紧扣例题的类似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经验总结: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尝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入手:首先培养自学信心。让学生在自学中主动探索、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打下基础。其次,营造自学氛围。即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最后,教会自学方法。如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让学生汇报展示。

七、研究成效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开拓思路,增强求知欲望,提高笔记水平,增强记忆效果。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形成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听课。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听课效率,对于有些问题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八、研究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初三年级的学生,所以在课题研究初期,为了接下来要展开的研究工作提供更为明确细致的目标,特对本校初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显示:(1)学生不经常预习数学;(2)大多数学生预习数学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下,可见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数学的习惯;(3)大多数学生认为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4)学生对预习还不够重视,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画、做做,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看来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总之,学生没有问题意识,预习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的阶段,预习能力还比较弱。在有了这些认识之后,课题研究开始按计划、按步骤有条不紊的展开。研究至今已初露成效。

(一)改变了学生对预习数学的观念和态度

观念和态度的转变是比较困难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只有心底里认可了,

才会从观念和态度上表现出来。我们比较欣喜的发现,通过近半年的课题研究,学生对于预习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多多少少都出现了转变。

第一, 作为教师,我们都要去了解学生,根据了解的情况,在因人而异的

布置预习任务。具体的做法是帮助他们设计不同的预习提纲。不同之处在于,部分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部分学生则只要求他们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有所舍弃。

第二,在布置预习任务之前,我们都会认真钻研教材。也经常翻阅查看一些理论书籍、优秀的文章,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预习,而且即使的确需要预习的知识也可以有所侧重的预习。所以我们在初期就初步对于预习的内容进行了筛选,从而合理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第三, 我们多深刻的意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是形式多样的。预习不只

是为了更好的完成预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要不要预习,我们都是根据学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决策的。在布置回家作业的时候,刚开始要花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设计预习提纲或预习案例,慢慢地学生就会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预习提纲或预习案例,在预习过程中也能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老师给出了具体的预习指导意见后,学生对于预习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就逐渐转变了。现在他们普遍认为预习数学也有方法可循的,而且预习过后听起课来轻松多了,知识掌握的也比较牢固。学生把预习数学当成一件很平常的事了,他们预习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能从平常上课的过程中感受出来,从课后的作业中体现出来。

(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措施

第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自学。在每一节课上完后,就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能做到有效预习,且经常化。

第二, 教会学生预习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采取了以下方法:(1)

认真读书,先将课本上的内容初读一遍,初步了解所学的内容和解答的思路,然后再反复细读,基本概念着重读,易混概念对比读,较难概念反复读。(2)多思考。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3)挖掘疑难点。即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有些问题,独立思考都得不到解决的,查阅参考书或请教同学,尽量求得解决。(4)解决课后练习,根据自己预习时的理解,解答课后练习,以查自己预习的效果。

第三, 强化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以下方法:(1)是要求学

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2)按时检查,促其习惯的养成。(3)当学生在预习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更上一层楼。

第四, 教师要通过与例题相仿或高于例题的题目质疑、提问等形式,检查

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真正去理解新知的为什么,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教会学生设计预习提纲或预习教案。在设计预习提纲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其次设计几个本节课的概念问题,最后设计几个相关概念的练习应用。总结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及你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要因人而异。例如预习提纲

《圆心角、弧、弦》 预习提纲

预习内容:教科书第82- 83页

预习目标:

1.知道圆心角的概念。

2.了解圆的中心对称性和圆的旋转不变性。

3.理解三组量之间的关系定理及推论,并会运用其证明有关的问题。

预习过程:

一、读一读

阅读书本第82- 83页的内容,尤其是83页的蓝体字,请填空理解。

二、说一说

1.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2.什么叫圆心角?

3.圆心角、弧、弦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试一试

可以尝试完成书本练习题。

四、想一想

判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

五、问一问

篇8

一、“三三三”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存在两种不和谐现象:(1)有些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严重耗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且学生没有进行总结和反思,因而学习效率不高;(2)教师生怕复习时间少,又担心知识漏讲,因而在一节课中完全由教师主讲,学生只是倾听,忽略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价。基于这些现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究出针对高三生物复习的“三三三”教学法。

二、“三三三”教学法的解读

理论层面的三个“三”:(1)有效教学的三个特性,即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学习情境性。(2)有效教学的三个元素,即学生学习的状态要高度投入、主动参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深刻,有效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强。(3)有效学习的三个步骤,即课前导学、课堂导入和问题引导。课前导学,即把学生的学习任务前移,从“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问题引导则是一节课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操作层面的三个“三”为课前导学、课堂教学和课后悟学。

三、“三三三”教学法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教学案例

以高三专题“植物的新陈代谢”的复习课为例,探索“三三三”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课前导学

在高三复习中,学生如果学科基础不扎实,能力再强、心理素质再过硬也是于事无补。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笔者设计的每一份课前导学案都为学生基础知识的自我梳理做准备,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结合历年高考试题,笔者设计了以下一个课前导学案

(学生自主完成横线上的内容)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知识梳理

1. 植物的水分代谢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必须与课前导学和课后悟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可通过目标引领,以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等方式,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高三生物复习中,采用“三三三”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包括三个环节,即经典例题导入、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知识点和考点。

1.经典例题导入

经典例题导入紧扣课前导学的顺序进行,力求达到让学生通过一道例题掌握知识及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如水分代谢,笔者出示这样一道经典例题:

下图表示以洋葱表皮活细胞为材料,用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氯化钾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氯化钾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

A.a B.b C.c D.d

然后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表述他们的分析思路。这样以问题驱使学生自主思考,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组织学生解决这道经典例题时,可以扩展此知识设计的考点。

2.自主学习

课堂的自主学习是在学生初步达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借助小组学习、交流的形式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如学生解决上述水分代谢的经典例题后,要求学生自主归纳植物水分代谢的知识点及考点。学生在自我探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初步思考展开讨论,为交流展示做好准备。

3.总结归纳知识点和考点

要求学生把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并总结考点,促进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有序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学生的作品展示如下:

(三)课后悟学

课后悟学是指学生经过课前导学和课堂教学后,根据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查漏补缺,加强对知识的自我内化。同时,发给学生自编的专题检测,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四、“三三三”教学法的实践思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的创造。”“三三三”教学法关键在于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同时,教师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前导学;二是在高三生物复习的课前导学环节中,要对本节课复习的核心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三是要精选经典例题,真正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知识,使知识真正变成为他们自己拥有的,只有经过自己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才会更加珍惜。

在新课程背景下,“三三三”教学法要推进,需要每位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以下转变:(1)要由传统的“一言堂”角色向新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2)要成为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3)还要注重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质,向学生的“学”转变,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三三三”教学法的三个“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哪个环节都有着举足轻重中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三三三”教学法在高一、高二新授课过程中的形式和在高三复习中的形式是可以多变的,但形散而神不散,它的核心是不变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101

进入高三阶段,生物课程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按照常规教学进度,高三阶段主要是带领学生进行复习,为高考做准备。高考前的生物复习一般分为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和第三轮复习,而第一轮复习尤为重要。结合以往生物复习阶段的教学实践来看,其模式多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点逐一进行梳理,再以练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操练。这种复习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复习中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复习效率也不够理想。应该说,高三阶段的复习是一个系统梳理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在该环节中,不仅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对自己的所学进行梳理,查漏补缺,还要发挥好教师的导向作用,给予学生相应指导,尤其是在考试方向的把握上,更应作出指导。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第一轮复习

进入高三,教材上的知识已经学完,接下来便是备考。备考阶段,教师一般都会安排学生进行三轮复习。一些学生会认为,反正有三轮复习,如果第一轮没有复习好,还有后面的两轮。其实,高考前的几轮复习,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基础知识的梳理和总结,由此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而第二、三轮复习则集中于重点知识的操练、考点知识的技能训练等。如果第一轮没有复习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到位,那么在第二、三轮复习中,学生就会显得盲目,甚至很多时候会跟不上。

在以往的复习中,常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而进行归纳整理,方式还是教师讲。如“蛋白质”复习中对“结构和功能”依然是左重复右讲解。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已经懂了的学生要不厌其烦地听,不懂的学生哪怕教师再讲,还是不懂,复习效果并不好。对此,提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复习,并不是说让学生自由地去复习,而是要充分发挥好教师在复习中的指导作用,结合各章节的内容做好系统规划,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归纳整理。

在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时,一是要做好规划指导,即哪一章的知识点结构是如何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复习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去归纳整理,教师从讲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例如,“细胞呼吸”一节的复习中,对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反应式、相同点和不同点等的整理,一要明确哪些是需要掌握的,要提示学生重点整理,如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不同点,要从场所、条件、产物等方面进行变比;二是要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整理。在复习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复习,复习效率很低。在总复习中,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我已经懂了”“什么还没有懂”,然后再结合教材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如此,学生变为学习主体,兴趣得到提升,复习中的参与度提高,复习效率自然会更好。

二、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除了按照教材的知识向学生进行讲授外,更多的就是用各类考试卷来对学生进行操练,基本上是对学生测验,测验后讲,讲了再考,再讲。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复习中的兴趣难以提高,复习效率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我省的高考制度是带有明显选拔性质的考试,既然是选拔,那必然就会带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而这也会通过考纲来体现的。为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高三生物复习时,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考纲进行解读,明确了解高考的内容和要求。

在高三复习中,要指导学生结合考纲明确复习内容,这样再引导学生针对性地去梳理教材中的知识,完成练习,效果才会更好。一般而言,考纲中Ⅱ类比Ⅰ类命题的几率大,对此教师可立足前一年的考纲,结合现行考纲要求引导学生展开复习。如在考纲中,对于《细胞增殖》一节,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无丝分裂就是I类,而有丝分裂则是Ⅱ类。那么,在复习中,重点就要放在有丝分裂上。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无丝分裂就不重要了呢?其实不然,这里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要有重要和次要之分,不能在复习的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具有针对性。

三、用好教材和考试题,加强针对性训练

以往的高三生物复习多采用的是“题海战”,无论是基础好,还是基础差,学生所需要完成的题量都是相同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对类似的问题要重复练习,耗时费劲,而基础弱的学生,哪怕是自己不会完成的问题,也要竭力去做,不然可能会遭到老师的批评,练习效果不佳。不可否认,在生物总复习阶段加强解题训练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能盲目,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效果才好。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以教材为出发点,因为教材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也是出题的基本依据。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很多教师都会抛弃教材,直接让学生背知识点、做练习,但效果并不好。用好教材,是要以教材为出发点,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合考纲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从而把握好考试方向。

用好生物考试题,是指要以历年的生物考试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当然,必要的模拟考试、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在对历年的生物真题进行练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真题中归纳知识点,找出方法。以光合作用为例,考点一是光合作用过程,即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反应式及元素去向;考点二则是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曲线分析。在引导学生对历年真题进行练习时,要结合考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把握考点。

四、有C整合课堂内外,要少讲多练多让学生复习

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考纲整体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考纲中所涉及的内容,要结合要求(即Ⅰ类或Ⅱ类)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在填写知识清单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如对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整理为例,采用表格形式,对其试剂、操作要点、反应颜色逐一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图,这样才利于学生掌握并应用。

在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如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时,先复习氨基酸的通式及造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四个原因,再引出核酸,复习核酸的种类、分布等,由“消耗能量”引出糖类,复习其分类和功能……如此整个课堂就连成了一个整体。在复习中,还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教师引出主题,多让学生去说、去归纳和总结。在归纳和总结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说明,把整个生物知识连成一个网络。

在课后练习中,对于典型的、具有针对性的题例,应精讲。但提倡精讲不是直接讲授,而是要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就题干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教师再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思考用到了哪些概念、哪些方程式,对于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在练习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尤其是题量和难易度的设计,要多给学生一些选择权。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练习中,对于基础弱的学生,安排一套试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安排另一套难度稍大的试题。同时,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如学生遇到不能完成的,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是概念或方程式没有掌握,还是方法不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复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总之,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系统加工的过程。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整理和归纳,而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学会反思,这样才能让生物复习更加高效。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切忌单纯地讲练,要多让学生参与,尤其是在课堂和练习中,要多引导学生合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莉. 浅谈高三生物复习策略[J]. 科学教育, 2010(2).

篇10

关键词: 高三生物复习 目标定位 内容设计 内容呈现

一切教学都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实现发展的主阵地,能否促进学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优质高效。所以,作为他们前行领路人的教师必须规范教学行为,构建高效课堂,真正落实到“备、讲、批、辅、考、评、补”等教学环节中。特别是在新考试方案和减负增效的背景下,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构建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利用学案进行复习,不仅可以规范老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而且可以帮助师生直面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更可以使问题系列化,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性。

1.学案课堂目标定位的有效性

在学案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复习的目标问题。在具体的一节学案课堂中,课堂目标定位的准确、清晰、具体、可操作、有深度,可以说是一个好学案成功的一半,也是构建高三生物复习有效课堂的一个首要条件。一节具体的课中,目标定位过高、空、充斥着不切实际不可操作的理论,不顾及班级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盲目地把目标架大架空,是目前高三生物复习学案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在复习“细胞增殖”的第一课时时,如果把目标简单地按省教学要求定为“概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对于学生而言,有何意义?对于教师而言,是否能有利于这一节课重难点的处理和教学的有效?相反,如果把目标定位为“从分裂图入手,讨论相关分裂的过程,明确其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及相关概念的再认识”,这样就确定了课堂复习的主线索“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大大增强,也为学生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在高三复习的课堂目标定位中,深度和广度是老师们觉得比较难于把握的一个问题。我的看法是,研究江苏实施新课程以来,2008-2011年的江苏高考生物试题,对照课程标准、省教学要求、考试说明,从试题、标准、要求、说明这四个方面来寻求高三生物复习深度和广度的依据。特别是研究高考试题,可以把握高考的方向,把高考方向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再转化为高三复习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2.学案内容设计与呈现的有效性

学案的内容是一个学案的主干部分,是课堂教学中操作的主要依据和流程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主要蓝本。高三生物复习中学案内容的设计与呈现,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果。

2.1构成学案的材料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吸引程度

可以说,吸引程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三的学生同样对新奇的内容、独特的题型有着很大的兴趣。比如在“胚胎工程”的复习中,如果还是以克隆羊多利作为内容的主要载体来复习,恐怕高三学生基本上都提不起参与和探究的兴趣。相反,如果能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相关度的情境来作为内容的载体,无疑会充分调动学生脑细胞的参与。同样,新的题型也一样达到相同的效果。

对于构成学案的材料,我们提出这样几个基本的原则:用重点、主干的内容,用“过程化”的内容,用“不同题型”的内容;过于简单的内容不用,过于偏僻的内容不用,过多重复的内容不用,过于娴熟的内容或题型不用。这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材料对学生的吸引力,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2.2学案的结构对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影响

教学本身就包含“教”和“学”两个方面,我们在具体的学案设计和学案教学中,总是会根据学案来组织相关的教学工作;同样,学案也是学生学习的程序或方案,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学习方案或程序。因此,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对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2.1课堂教学不能偏离学案

在使用学案教学的时候,课堂教学就不能离开学案。一份好的学案,备课组的老师在编制时一定对学习内容、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对问题的呈现方式也作了周密的安排。这就需要老师在使用学案时,对教学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对预设和生成有一定的考虑,做到“心中要有学案,眼中要有学生,手中要有方法”。否则,天马行空乱说开去,又或者为学案中的某一细枝末节纠缠不休,这都将不能很好地完成一个学案规定的教学任务,学案教学、有效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

篇11

要优化高三生物复习课,首先教师要对不同的课型有所了解,并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复习。恰当的课型选择,是高效复习效率的基础。

高三的复习课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是专题复习课、实验复习课,以及习题讲评课。不同类型的复习课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专题复习课是高三生物复习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复习课类型。它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归纳串联,形成知识网络,并且在归纳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生物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是生物学科的根本所在。而实验复习课就是对于相关实验的复习。对于实验的复习,不能仅限于“讲”实验,而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感知和操作相关的试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而习题讲评课就是对于生物学科相关的习题、试题、作业的评讲。但是,习题评讲课却有其关键之处,那就是精评典型例题,举一反三,其功用比反复练习更为有效,有利于克服死记硬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优化高三生物复习课,除了选好恰当的复习课课型,还要选好课程资源。因为高三生物复习课不能是简单的知识重现,而应该是知识的重组、再现。这就要求高三的生物教师要能够对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能利用的资源不仅仅包括教材和各种类型的试题,还包括对相关科技发展的关注。

第一,教材是各种资源的根本,但不能迷信于教材。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同一个知识,或者图表,不都是可以直接搬来用,而是应该根据复习的内容,除了挖掘其内在深层的内容之外,还应当恰当地进行变形,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内化,以达到深层理解。这样才能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复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教科书中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归纳,用图表法、分支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连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例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

第二,高考题不仅仅能检验高三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

第三,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因此,不管教师对课堂的预设有多么完美,总会出现与备课准备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在复习课上教学策略的恰当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课堂反馈信息的获得,有几种途径:课前的了解、课堂提问,以及课后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中,最直接的互动就是问答。课堂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知识漏洞,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提问中保持活跃的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存在疑惑,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这种形式来检测和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在课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跟踪。可以采用作业测评及与学生交谈等形式进行。如作业中反馈出来的学生的易错点和薄弱知识点等,就将成为备课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了。课后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谈,不仅能获取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三生物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创造性工具。就高三生物复习课的特点而言,复习的内容多,知识的联系性强,而且还要穿插大量的习题分析,每节课的信息量很大,课堂中要出现大量的图表,传统教学中往往难以向学生直观展示。而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轻松胜任的。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则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我通过在高三生物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实验,现做一个阶段性总结。

一、应用媒体技术在高三生物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

1. 有利于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知识结构:

在高三的生物课的复习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系统的知识复习中,需要纵向深入和横向比较,其中就含盖了大量的知识点,如果单靠传统模式的教学,可能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在复习中需要用大量的图片来辅助说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实现及时插图,所以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对"生物与环境"这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时,由于涉及到诸如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群落结构等等知识点,知识的联系性强,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又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在梳理知识点时以生态系统类型为主线,先逐个分析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等,然后再联系与其有关的知识点如种群、生物群落,,生态因素等,以此引出的生物圈的稳态,还有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用多媒体演示这些知识点,能做到图文并茂,并更为形象、直观,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记忆更为深刻。还可以进入各个自然保护区有关的站点,了解自然保护区,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了解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许多感性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复习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可用于整理知识系统,总结规律,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归纳对比知识特征的异同,突显重点难点内容,促进复习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于难点内容,通过动画演示进行难点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师合理地控制复习进度,使教学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3、能够及时进行习题训练并得到反馈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训练一定量的习题,一方面是学生考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习题的训练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在改正错误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喜悦。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主要是依靠纸张试卷去考试,之后教师进行批改,在一段时间之后向学生反馈,这种训练的方法不能及时的进行反馈。如果我们选择典型例题,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相互补充,自我反思,最后教师再去分析该题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加深他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这样学生的收获相对于教师单纯的讲评要更大,更有针对性,他们提高的也更快。

4、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从容应对高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强调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所以也应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的网络资源可以使书本知识和新热点、理论性知识和生活实践等诸多方面有机的结合。例如,"克隆绵羊",虽然报纸、杂志上对此有大篇幅的介绍,但主要侧重于克隆绵羊出现的意义,对克隆本身的过程很少有介绍。然而通过对有关"克隆绵羊"站点的访问,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克隆"发生的经过,然后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即所用"的乐趣,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 多媒体教学中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以教师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才是第一位的。

2.多媒体展示与板书之间的关系

有人认为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不去板书,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课件展示不能完全代替板书,因为板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板书的内容将在学生的"眼前"存在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结束之前还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缺少板书,单纯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失去了交流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与电脑之间的"人机对话",将使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产生了负面的效应。

4.巧用与滥用的关系

篇13

一、基于生物学知识下加深理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生物事实是分散、独立存在的,表面上看来,各个生物事实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在具体的复习课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给学生梳理生物事实,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熟记生物事实,树立学生准确的生物学概念,首先,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概括,对生物事实进行清晰的梳理,让零散的生物知识变得系统化.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需要多个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概括,把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其次,应用具体的生物学事实对概念的属性进行引证,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概念的内涵.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学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意义及外延意义,一般有名称、定义、例证、属性组成,其中,每一个属性都需要有具体的生物事实进行佐证,因此,在开展复习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概念的关键属性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概念中各个属性的不同的佐证事实,引导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最后,应用问题把生物事实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分清各个生物概念.在学习生物概念时,很多学生只记住了概念的表面意思,对概念的实质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清晰理解生物学概念,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应用问题,一环扣一环的提问学生,让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把零散的生物知识串联在一起,让学生清楚理解生物学概念,增强学生的生物逻辑性.

二、明确生物学核心构建概念图

一般来说,高中生物复习课需要“一轮一轮”地进行,在第一轮复习时,教师通常给学生讲解生物事实、生物概念、生物原理等,而在第二轮的复习中,教师应该构建明确的生物核心概念图,增强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核心概念图的作用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由于节点和连线组成,节点表示的是生物的命题,或者某一生物学领域中的各个概念,连线表示的节点与概念之间的逻辑性,能够帮助学生清楚回顾生物知识,理清生物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在“蛋白质”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图1中的核心概念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始时做出一定的示范,随后组织学生扩展、补充、修改等,以构建起逻辑性强、便于记忆的生物知识体系.在构建好核心概念之后,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情景教学方法,应用实际性的生活情景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生物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图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核心概念图的记忆,实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学会知识迁移并且合理应用

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生物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中,大部分题目都具有综合性,包含着众多的生物知识,需要学生把不同知识迁移到一起,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在目前的高三生物复习课中,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复习就是背诵生物知识,于是对生物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生物问题时经常束手无策,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不强,难以实现理想的复习效果.因此,在高三生物的复习课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的灵活性.在引导学生构建好相应的核心概念图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这些习题,比如,在构建好“基因表达”的核心概念图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以下练习题:在图2中,在适合的条件之下,四个试管都会生产产物,那么,哪些试管能够生成DNA,在解答此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把各个试管中原料的相关知识调动在一起,方能判断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把相关知识迁移过来,运用到具体的习题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而且能够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达到理想的复习目标.

四、归纳总结知识点并学会反思

篇14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三生物 习题讲评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142-01

习题评讲是各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高三生物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习题讲评可以浓缩课程精华,提炼重要知识点,其质量是保证复习效果的重要保证。

1 习题讲评课的目的

通过评讲,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审题能力的途径,是引导学生抓住题目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培养学生突破局部,把握全局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构建,教会学生对各种生物题型的解题技巧。

2 高三生物习题讲评的内容

2.1 典型错误与错因

高三生物习题讲评课应该建立在学生思维遇到阻碍的基础上。在上习题讲评课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答题的整情况,分析错题原因,找出错误的症结。总的来说,学生错题的原因主要有知识性错误和过失性错误两大类。根据错题原因,教师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精确典型错题进行讲解,否则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难有成效。我们可以将这些错误整理起来,跟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使习题讲评课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以达到增强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例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分析:学生在这类题上出错的原因包括:首先,对相关特征未正确记忆或未真正理解;其次,审题时粗心大意,把“不正确的”看成“正确的”,所以容易选错。对这类试题来说,只要我们掌握“错误原理”,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

2.2 通过审题寻找解题思路

无论是什么题都有一个解题的突破口,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审题,找到这个解题突破口。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指导学生学会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其次,我们要让学生挖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找到解题的关键信息。

例2:假如一个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DNA分子的分子量比原来增加了

A.1000 B.2000 C.500 D.无法确定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到以下知识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通过审题可知,本题的关键是DNA是半保留复制的。故新产生的DNA的一条链是由带有32P的核苷酸组成的。而原DNA上有1000个碱基对,那一条链就有1000个碱基,即1000个31P被置换成32P,那质量自然增加了1000。

2.3 方法与技巧

在习题讲评课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和简单对答案上,而要强调在解题过程中应重学生对知识、方法和思路的理解。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贯输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达到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的目的。

例3:在一个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之和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占所在链碱基总量的28%,另一条链上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占所在链碱基总量的__________。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总结生物中碱基的一般计算思路。根据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在双链DNA分子(1和2表示DNA分子的两条互补链)中有以下碱基数量关系:

A=T

C=G

A1=T2,A2=T1

C1=G2,C2=G1

我们只要知道任意两种不互补的碱基在双链中的各自总量和在任一单链中的各自数量,就能得出每种碱基在每条链中的数量。如果将DNA中全部碱基相对总量看成100%,那么同理可得不同碱基在DNA双链或者单链中的百分比了。

2.4 问题变式和发散思维

教师在习题讲评课中,最关键需要培养的能力是知识迁移能力。高中生物必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命题人可以创设不同的为题请求,变换提问角度,不断推陈出新,一个知识点变换出数个题目,让考生防不胜防。对于这些题目,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解题效率呢?关键在于善于分析,挖掘题目考点,以不变应万变。变式题目跟原题目在形式和解题方法上有比较相似的地方,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思考,以形成发散思维。

例4: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脱氧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核苷酸

例4可以变形为以下题目: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

3 结束语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题目是做不完的。习题讲评是生物复习的重要环节,我们只有通过评讲,总结出解答生物试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才能充分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