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2 10:23: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职业教育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开展单位有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和职业技校等等,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不可忽视,其在我国的社会中担任着开发社会劳动力资源,为社会提供大量实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加上近年来我国的各项教育改革不断开展和深入,我国的经济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趋势,不仅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对于追求更加高等学历教育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另外,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但是当前职业教育学校数量越来越多,招生的规模也越来越庞大,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学生数量的冲击和学校的频繁兼并重组,学生的职业教育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过于重视学历的高度,不重视应有职业技能的现象,同时对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很大的偏见。在职业教育领域内,学生的学习都被认为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人才观念的错位造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得不到学生家长更多的重视,学生家长普遍愿意花费大量的择校费而选择更好的普通高中,职业人才也很难得到社会普遍的肯定和地位的提升,所以说社会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众多的偏见。
我国原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普遍教学环境较差,加上近些年来我国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教学任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学校不仅仅缺乏大量的教学设备,也没有针对学生实习训练的基地环境,因此教育环境投入的不足很容易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因此不足的教学经费给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在职校数量上不断增长,在社会热门的专业方向上进行盲目新增和建设,造成了各种专业全部集中的混乱现象,于是在一些专业教学的教师选择上鱼龙混杂,各种方向的专业教师集中在一起难以形成科学化的教学团队,因此教师队伍不仅在数量,还有在人员流动上都具有极大的变动性。混乱的专业组成,复杂的结构体系给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团队带来了素质不高的结果。所以说提升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学的师资力量也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将来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现在还存在着一切问题,但是该问题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和改善得以解决,因此在未来,当前的问题不仅可以逐步得到解决,在将来还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创造性成果和改变。
1.丰富人才结构
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因此职业教育学校需要在未来拓宽招生的渠道来源,根据社会企业的需求来多层次地进行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所面向的市场也不能够仅仅为大城市,也应当适当面向本地的农村区域,在人才的来源上不仅要针对当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也要面对农村的务工人员和农民,使其在学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针对多方面的群体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例如可以根据学习的形式来通过学分的方式修学历,将传统的学历教育和现代短期的教学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并对其进行量化考察,当学生的学习量达到学校所要求的水平时,就可以获得相对应的学历。
2.政策引导改善
自从总理在全国第五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我国普遍对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党和中央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对职业教育发展推波助澜,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计划,这些政策上的信号都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政策都在积极引导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正在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项主流,对职业学校的大量资金投入,为职业教育学生的生活费补助都表明了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在迎来其第二春。
3.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目前世界经济都在向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企业必然会对人才提出更多的国际化要求,一方面逐步引进的外来企业会对人才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会加速产生对职业技术类型人才的需要,加快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实践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方向,全面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在国际上的更强竞争力提供更高的保障,同时需要加速职业人才的资源开发,提升我国的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人才的技能提升。如今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要加大教学和培训的力度,将来我国的劳动力需求的市场发展结构要求了职业人才将会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对于我国来说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仍然需要在科学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展。
三、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在面对着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当前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要求在响应教育部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背景下进一步重视职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今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将会渗透到更大的范围中去,目前每年的教育部工作会议都在提出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将其提升到高中教育的程度,在未来发展到规模超出现有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的目标,面对这样的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等要面向市场需求,适应地方特点,积极参与企业发展,深入改革教育环境,就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启华.浅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开封:东京文学,2010(3).
[2]王浩波.浅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之发展[J].北京:中国科技信息,2005(21):225-226.
[3]高燕南.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现状及思考[J].长春:职业技术教育,2008(34):17-20.
[4]江爽.关于中职教育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J].石家庄:商情,2013(46):198.
>>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民族地区职教语文教育现状与对策 民族地区本科层次高职教育需求分析与发展建议 云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民族地区财政支付转移现状研究 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中国民族地区财政精准扶贫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南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民族地区发展中职教育的思考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产团购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鄂西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篮球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发展 广东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途径探索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发展制约及发展方向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林伦伦.广东高职教育平衡发展论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
[8]李绍明,陈绣瑶.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9).
[9]刘鹏丽.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途径探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10]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EB/OL].(2014-02-13)[2016-3-22]..
[1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EB/OL]. (2014-02-13)[2016-3-22]..
[12]华长慧,等.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3]陈翔峰.中国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经济学系,2005.
[14]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部门预算[EB/OL].(2014-4-18)[2016-03-22]. http:///ggtz/55268.shtml.
[15]蒋隽,等.东莞与罗定职校生均拨款竟差百倍[N/OL].(2014-01-17)[2016-03-22]. http:///html/2014-01/17/content_2517319.htm.
[16]张志坚.找准办学定位建设一流院校[EB/OL].(2011-12-18) [2016-3-22]. http://.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18152950327&cata_id=N195.
[17]赵鹏飞.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
[18]刘怀宇.广州教育城一期规划通过[EB/OL].(2014-06-04)[2016-3-22]. http:///nfdaily/html/2014-06/04/content_7311097.htm.
A STUDY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ATH OF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MINORITY REGIONS: TAKING GUANGDONG AS AN EXAMPLE
Liu Pengli
>>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 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际化人才标准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分析 河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研究 韩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国际化战略 加强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对策建议 邮轮旅游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育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应对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新疆与中亚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 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策略 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际化进程 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及现状对比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留学现状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十年回顾与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陈举.我国新疆与中亚五国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机遇与路径选择――基于“全球国家地方”框架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2):85-89.
[7]“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DB/OL].http:///xawb/html/2015-05/23/content_367269.htm.
The Situ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o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LIU Jun-xia
(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05,China )
【论文关键词】高等 教育 现状 问题 改革
【论文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化使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迅猛发展的经济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显得过于缓慢,在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促进其发展的改革之路。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劳动力结构中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结构的升级。同时当前社会依然存在初高中毕业生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职业教育就进入岗位工作,导致目前我国劳动力综合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低下的现状。
(一)应用性人才紧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加大,数量以及结构上的紧缺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协调性加重了社会压力。
(二)职业教育缺乏活力
我国工业化正迅猛发展,但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职业教育缺少企业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财政上的束缚,导致其发展缺乏活力。
(三)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之处在于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实践学习以及专门技能学习,但当前职业教育过于学历化,当今教育的环境以学历规范各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原有的特色。
(四)职业教育发展势头正旺
新时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合理化趋势加大了我国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世界国际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供求不平衡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同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导致考生在填报志愿上倾向于将择业放在首位,多选择热门专业及就业率高的院校,出现供求状态不平衡现象。
(二)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存在偏差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偏差导致对学生及家长的吸引力不够而降低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个人需求。教育部在99年颁布的新高职政策导致社会层面上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出现误解,加上普通院校与职业教育缺少相应的衔接,使得仅有极少数的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能够继续深造,而大多数只能投身到社会工作中。
(三)高等职业教育缺乏自身特色
改革开放后国家放宽对高等教育院校的审批政策,目前全国已审批通过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近千所,同时在招生方面没有健全的体制,时而出现给生源学校“回扣”的现象,社会声誉严重受损,学生逆反情绪强烈。同时,由于多数的新成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相对较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部分专业的设置重复或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使得学生缺少市场竞争力,加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
(四)高等职业教育先天条件落后
现有的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是将原有的专科院校与中专甚至小中专合并而成的,缺少完善的教育设施,教学质量及管理体制远远不能达到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及良好的办学条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先天条件的落后导致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出现偏差,损害了其声誉。
三、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之路
(一)走人才培养多样化道路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处于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出现差异性,各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征。经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应加强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以满足当地对高层次应用型、工艺型、智能型技术工人的需求。对于工业欠发达地区,应致力于为广大劳动者创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空间,使劳动者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
(二)走办学模式多元化道路
采取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如综合高中模式、中学后模式、企校联合办学模式、社区模式等,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不断拓宽各级职业教育的入口和出口,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将促进就业结构调整及专业技术水平升级,同时可客观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进而促使新的办学模式更加多元化更加合理化,到达双向受益。
(三)走特色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的分化与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合理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分化,不仅可以扩充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而且将突出其办学特色,实现层次化办学,划分出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同时细化专业设置,剔除重复性专业,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增强其适应性,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四)走发展与调整紧密结合的新道路
首先,以发展的眼光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战略目标以适应扩大招生的总形势。其次,在注重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良好的学习条件是关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非学历教育规模,注重职业培训及技能训练。最终形成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我国整体教育体系格局。
(五)走政府调控式发展道路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各级政府应当对高等职业教育加以重视,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其优先发展,提高其社会地位。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整体统筹布局,优化教学资源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监控,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办学条件评估和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标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正规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仁忠.演变、内涵界定及类型: 职业教育概念再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顾远飞.高等职业教育的弱公共性特征及其发展政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
[3]朱振国,刘茜.2008年全国教育系统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近4000万人次[N].光明日报,2009-4-2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教材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中《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课程一般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类课程,其开设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对电子商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方法一般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理论实践结合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说该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诸多课程的一门综合反映学科,所有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均开设了该课程,影响非常广泛。
故而该类教材的编写必须紧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其编写应当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操作为基础,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思路,依据实际任务操作流程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设计要求确定编写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充分体现实践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以实践为驱动,探索教、学、做的互相结合。
现有的《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类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教材实践任务指导方面涉及的东西极其有限,内容大多以文字性理论陈述为主且部分讨论深度过高,这对于理论素养相对较差的高职类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高职类《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教材的编写内容应当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案例的选取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理论内容以必要、够用为度,突出实践实训。教材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规范、正确、科学,教材理论与实践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并确保与本科类教材有所区别。
《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教材编写内容结构体系上来说应当包括以下学习单元板块,包括: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概述、电子支付工具、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移动支付与微支付、网上证券保险、电子支付安全技术与认证、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的安全和法律保障,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概述。讨论内容包括:1、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1)了解电子商务;(2)电子商务与金融业的天然适应性;(3)网络经济与网络金融。2、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基础。(1)传统支付结算方式;(2)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3)现代化支付系统概述。3、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发展现状与趋势。(1)中国电子支付结算发展现状与趋势;(2)国外电子支付结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二单元电子支付工具。讨论内容包括:1、支付工具的演变发展。(1)实物支付;(2)信用支付;(3)电子支付。2、电子货币。(1)电子货币的含义、属性和特点;(2)电子货币的种类、职能;(3)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3、信用卡。(1)信用卡的定义、分类、特点;(2)信用卡的功能和使用。4、电子钱包。(1)电子钱包基础;(2)电子钱包的使用。5、电子支票。(1)电子纸票的定义、特点;(2)电子纸票的优势和不足。
第三单元第三方支付。讨论内容包括: 1、第三方支付基础;(1)第三方支付的含义、产生和基本原理;(2)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2、支付宝。(1)支付宝的基本情况;(2)支付宝的功能和特点;(3)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四单元网上银行。讨论内容包括:1、电子银行基础。(1)电子银行的含义、特点和发展;(2)电子银行产生和发展。2、网上银行概述。(1)网上银行的概念、产生和特征;(2)网上银行的种类、功能和发展;(3)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系。3、网上银行的申请和使用。(1)网上银行的申请流程;(2)网上银行的具体应用;(3)网上银行安全工具。4、网上银行的风险与管理。(1)网上银行的风险类及其识别;(2)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
第五单元移动支付与微支付。讨论内容包括:1、移动支付。(1)移动支付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素;(2)移动支付的应用和发展趋势。2、微支付。(1)微支付的含义、特点;(2)微支付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第六单元网上证券保险。讨论内容包括: 1、网上证券。(1)网上证券含义、特点;(2)网上证券优势与存在问题;(3)网上证券的交易模式与发展趋势。2、网上理财。(1)个人理财基础;(2)网上理财的含义、特点和方式。3、网上保险。(1)网上保险含义、特点;(2)网上保险的优劣势;(3)网上保险的产品和流程。
第七单元电子支付安全技术与认证。讨论内容包括: 1、信息加密技术。(1)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概述;(2)主要加密技术;(3)网络通信安全措施。 2、网络安全协议。(1)SSL协议;(2)SET协议;(3)PKI协议。3、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1)数字签名的含义、原理和作用;(2)数字证书的含义、作用、存放和使用。 4、CA认证中心。(1)CA中心概述;(2)CA中心的功能和组成框架。
第八单元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的安全和法律保障。讨论内容包括: 1.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概述。(1)电子商务结算与支付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2)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相关法律问题。 2.电子商务法律环境建设。(1)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立法要解决的为题;(2)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的主要法律机制建设。 3.网上纠纷的处理。(1)网上纠纷的产生原因和特点;(2)网上纠纷的处理流程。
关键词:汽车维修 职业教育 国内外 特点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发达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式和特色。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技术应用与职业素质培养。在教学方式手段方面非常灵活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国外不同,为此,应在立足于国情的条件下,借鉴国外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来发展我国汽车维修职业教育。
2. 国外汽车维修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目前,国外汽车维修行业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2.1 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是德国实施高职高专教育中最独到、最有特色的内容。也是德国的职业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目前德国有55%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是指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他们分别在学校和培训企业两个地点,由学校中的教师和企业中的教师两个施教主体,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培训工作。学校教学由学校主管。企业培训由企业全面负责。其特点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一种以实践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装配精良的实训设备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德国,职业教育校内实操实训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在德国最先进的设备可能不在企业的生产线上,而在职业教育技能训练中心。这是因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比较充裕,有能力来购较精良的设备。同时,企业非常关注“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未来市场的占有”,主动向行业协会教育中心或职业院校实训室捐助最先进的机器设备,甚至提供关键技术指导等。
2.2 英国的“工读交替”形式。英国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大学、原“多科技术学院”和“高等教育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普遍都采取了“工读交替”的形式。这种“三明治”的课程形式,加强了产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与合作。英国汽车维修行业职业教育在就业制度上突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规定新就业或重新就业人员,都必须有相应的GNVQ或NVQ证书,参加全日制GNVQ或NVQ证书人员,必须接受高质量的实践技能培训。因此,英国十分重视校内实验、实习场所及其设施的建设。在英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和校内实习训练场地都比较大,设备条件、检测装置非常先进。这些设施全天开放,学生可随时到实习工场进行练习,为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3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制度。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是介于高中和大学之间的教育,在能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50%可进入大学,其余的进入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学院。TAFE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VET(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的整套培训计划、大纲为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并注重课程和训练的实践性,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部门、行业协会和雇主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为依据。TAFE学院和各培训机构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大体相当,建有实力雄厚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设备设施必须与工业、企业界的实际先进设备相一致,学生必须受到与实际工作岗位设施条件一致的专门培训。
3.国内汽车维修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1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我国在汽车后市场人才不足的短板暴露出来,营销人才和服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后市场发展的瓶颈。按照国际通用计算公式,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的数量应为汽车保有量的0.6倍,而我国现有的后市场从业人员仅有3000万人(截至2010年底),远低于应有的5100万人(8500万×0.6)。要填补汽车后市场的人才空缺,汽车职业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汽车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约有2700所,其中高职(大专)院校约有610所,中职(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共有大约2100所,每年这些学校可以培养出30多万名的汽车后市场专业人员。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开设汽车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汽车企业认为汽车职业教育人才供应有所欠缺,毕业生也对接受的高职教育不甚满意,从麦可思研究院对2009年汽车类专业高职毕业生工作半年内表现的调查来看,离职率为45%,高于非汽车类高职3%。42%的学生认为高职教育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23%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实用或者实训设备太陈旧。这些数据说明,汽车行业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差。
3.2我国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综合国内国外汽车维修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1)我国高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使得社会对高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汽车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也使本行业的职业教育部门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
(2)经费投入少、设备配套不足是困扰本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又制约经济建设的发展,所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做大、做强,必将吸引各级政府、企业等更多渠道的资金投入。
(3)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将继续增强,生均土地资源、生均校园建筑面积等指标会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教师综合素质与实践经验、实习实训设施条件等将取得明显进展。
4.经验与启示
通过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应为:教学设备的配置确定了职业教育的模式,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接纳汽车企业的意见,建立职业院校与汽车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大力做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实训器材等同或者是先进于行业的发展,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按照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用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重点项目(编号:2011JGZ088);2011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2011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莉宏.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3]高玉萍.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对我们的启示[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关键词: 土木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1、土木工程的定义与特点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土木工程具有有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技术、经济和艺术的统一性。土木工程是为人类需要服务的,必然是每个历史时期技术、经济、艺术统一的见证。
2、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丁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大陆建造了许多高层建筑,目前我国最高的建筑是世界排名第4的上海金茂大厦,其他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还有深圳的地王大厦。在特种结构方而,我国有4所电视塔排在世界前十位,其中1995年建成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排在世界第三位。以上表明,无论在工程结构的改革、建筑功能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采用上及合理组织施工方面,还是在抗震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应用上及有关抗震控制试验研究上,我国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同样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 米以上大桥8座、600 米以上大桥15座、400 米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 米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了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
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余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以及正在建设的三峡大坝等水利设施。
3、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3.1 可持续发展方式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重视,传统土木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垃圾和对能源的损耗,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改变了土木工程的传统工艺,开始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将会在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拆除过程都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
3.2 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3.3 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3.4 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间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向节约化发展和和谐发展将是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的一重要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在未来的实践中,将会取得更好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祝彩霞刘慧《浅析土禾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2] 孙世国《21世纪土木工程发展趋势刍议》
[3] 徐伟良,蒋菡等.浅谈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网
[4] 王凤君,杜国城.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建筑专业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
[5] 程宜康,魏宣燕.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探索 职业技术教育
>> 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的调研报告 军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 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校信息化中数据挖掘现状调研及应用研究 税收征管信息化应用问题及建议 赣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施现状调研及趋势分析 湖南农村信息化现状调研与启示 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调研报告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探析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研究 高职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 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调研及对策分析 信息化建设业务应用项目开发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 浅析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 我国税收征管中的信息化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城郊选煤厂组织信息化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义乌玩具生产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宁夏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EB/OL]..
[4]新华网.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EB/OL].http:///2015-05/23/c_1115383959.htm.
[5]华子荀.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现状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4):49-51.
[6]刘矗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7]戴晓华,陈琳.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78-83.
[8]曹培杰.中小学生信息化教学的学习体验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4(9):24-28.
[9]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10]斯蒂芬・哈格德.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112.
[11]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11):42-50.
[1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13]问卷网.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EB/OL].[2015-12-09].http:///s/MfamQb/.
[关键词]远程教育 发展问题 解决途径
[作者简介]赵慧岩(1983- ),女,黑龙江大庆人,廊坊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62-02
远程教育是由一些教育机构组织的,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十”教育改革提出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远程教育这种没有地域、时间限制的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迎合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需求。因此,发展远程教育是实现终身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点。
一、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1.国内的发展现状。我国的远程教育始于1994年实施“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以EDU域名注册的网站以每半年增加100家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从这一角度看,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发展趋势虽然缓慢,但仍有上升态势。目前我国在网络界从事教育或培训工作的互联网单位大概在3000家左右,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网络远程教育在我国已有了一定发展规模。但是我国现阶段的远程教育还不能独立于各院校,通常情况是与地市级教育机构或学校合办,如廊坊电大现有的合作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和奥鹏教育。
2.国外的发展现状。目前,美国的远程教育规模最大;英国的开放大学主要是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世界的全方位大学,至少占据了25%的海外市场。
二、远程教育的优点
1.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现阶段远程教育学院主要面对在职成人教育进行培训,他们没有固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学习研究。但远程教育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据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5%,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浏览、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专业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远程教育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客观需求。
2.可以设置个性化的教学。远程教育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特点灵活制订教学计划,学习时间及学习科目都可以由自己确定。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由学院统一安排一个专业全部学生的教学计划,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无法突出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成人学员思想通常比较成熟,有明确的知识获取目标,远程教育可以在选择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选修其他感兴趣的课程,这就满足了学员不同的特殊需求,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提供的灵活教育。
3.可以推进终身职业教育发展。社会化发展不断加速,知识和技术的革新速度加快,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职人员需要不断实现自我提升。考虑到在职人员的时间、地点等限制,他们只能通过远程教育来获取进步、完善自我。网院学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选择自己需要汲取的知识,与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实时沟通。远程教育无形中推进了终身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平台设计忽视“以人为本”。我国现阶段各高校的网络平台建设参差不齐,很多平台的设计根本没有考虑客户端受众需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其一,趋向于将所有消息堆积在平台上,没有真正从学员的角度来设置网络平台的功能,致使网院学员登录个人平台后连最基本的学籍信息都无法获取。其二,没有充分考虑学员的个性化需求。每位学员的知识获取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学员对文字、数字敏感,有的学员对图形、案例敏感,学员希望能够在平台设置上就可以选择自己容易接纳的学习方式。其三,学籍设置不够灵活。大部分远程教育院校在学籍设置上采用春、秋两批次学籍录取,但是成人学员在报名学习上有随机性,很多学员没有学籍概念,往往前一批次招生刚刚结束,就有学员想报名,但这部分学员只能等到下一批次录取截止才能进行课业学习,这样就会浪费近一年的学习时间。
2.资源建设开放的程度不够。目前国内的奥鹏教育实现了36所院校的资源共用,奥鹏教育的学员可以通过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学习不同院校的课业知识,但也仅限于奥鹏教育所囊括的几所院校。大多数网院的平台登录有一定的保护设置,教学信息资源仅供自己学院学员浏览、下载。远程教育要向国际化发展就必须突破资源共享限制,做到相关的知识讲义、课件完全开放,实现真正的教学资源共享、共建。
3.教师的配备和引导不够。首先,师资配备弱。各高校的知名专家教授大部分精力还是在传统授课方面,远程教育平台上仅使用讲义、课件、视频等无交互的教辅资源。现有网院的答疑教师,仅为学员解答平台使用等问题,学员无法通过远程平台得到交互式的课业指导,专业知识疑惑得不到解答,这就容易造成大部分学员仅对考前辅导感兴趣。其次,对教师的职业引导不明确。各高校比较注重教授面授课的比例,忽视网络课比例,使得各类专业教师对网络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专家教授的授课方式还停留于传统的面授方式,从思想上就不愿意转变教学模式。
4.知识模块设计僵硬。现今远程教育模式还是用一套固定的教学计划来制约着学员的知识结构选择,很多与学员的专业、兴趣不匹配的课程混入教学计划中,这浪费了很多学员的时间。
四、解决远程教育发展问题的途径
1.以客户端为导向构建平台。各类院校的平台应从客户端角度进行功能模块构建,使平台的使用者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资源。在日常学务信息提醒上,平台内部设置采取分批次、分专业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提醒。
2.规模化建设教学资源库。各高校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应该使用标准化的设置,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库一是可以缩短各地市级院校教育资源的差距;二是可以节约教学资源信息库的重复建设;三是可以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3.提高支持服务质量。由于现今各院校的远程教育学院中有很大一部分学员是为了补修学历才选择再次学习,所以对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要求普遍不高,这就导致了远程教育发展侧重于前期的平台功能设置,往往忽视了教学环节上的设置,没有为教学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终身教育要求学员自身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交互体系,学员无法从教育平台上汲取所需要的专业学科知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校首先要配备优质的专业教师,定期对学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交互式答疑。其次,要建设统一的功能评价体系,不定期地针对学员提出的功能体系问题进行汇总、处理。最后,构建一个反馈统计系统,针对学员的学习时间进行汇总分析,例如对同一专业学生在学习某课程课件时在每一单元上停留的时间,习题的完成情况等进行汇总分析,使教师在辅导时更有针对性。
4.采用模块化教育组合。各类高校可以对各专业进行分门别类的模块化设计,远程教育的学员选择不同学校专业课程的模块也是满足毕业条件的。譬如,远程教育学员可以选择各类高校名牌课程进行学习,不管是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科目,还是选择北京语言大学的英语科目等专业知识模块都是可以的。这样的模块化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网络教学优势。知识设计模块化还可以快速地适应今后“微学位”的新教育模式,即学生学习某一学科后即可获得该科目的合格证书。
五、总结
伴随互联网络的快速普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已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在理念和技术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应加大对远程教育的研究和投入。我们必须要与国际接轨,向外延伸,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使我国的远程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京苏,关家麟.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
【关键词】职业园区;多样化;发展现状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共有近15000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达到1.5亿人次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8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800万人次,企业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培训9100万人次。并且,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68%。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从2006年至今,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80多亿元,地方财政安排约220亿元。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超过20%。
一、当前我区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职业教育发展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相m应
目前,我区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特别是在14个年销售收入目标超千亿元的产业领域,技能人才短缺严重。如2010年,南宁市、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来宾市等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包括数控机床操作、焊工、机修工、冷轧/箔轧操作工、铝加工设备主操作手、汽车维修、电工电子维修工、铸工、电工、铝加工、氧化铝、铝电解工等工种人才缺少8―10万人。而广西区内职业院校可供给机械制造加工类毕业生只有10635人,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与维修类毕业生为4155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类毕业生为240人,交通运输类大专毕业生为2150人,化工及自动化仪表类毕业生为700人,远不能适应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形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高职学院、中职学校和各类技工学校之间专业设置趋同,专业互补性较差。一些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电子信息、文秘、会计等办学成本低的“热门”专业,各层次都盲目争办,专业布局过多。而一些办学成本高但与我区大力发展的10大产业集群对应、紧缺的工科专业如装备制造、数控技术、有色金属加工、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却布点很少甚至空白。
2.职业教育经费不足,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比本科教育和高中教育高,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而目前,我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政府层面看,各级财政拨发的预算内教育经费不足。从学校层面看,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学费和少量为企业培训收取的费用。职业学校基本依靠自身滚动发展。从调研情况来看,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都感觉资金运转压力很大,其他学校就可想而知。特别是中职学校,拨款少,收费低,日常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更难筹措。这就直接导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学生技能技术的培训受到制约。我区多数市县职业学校没有符合条件的实训设备和基地,一些职业学校只能陷入“理论化教学”的窘境。
3.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尚不适应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师资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条件。当前我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还相当薄弱。具体表现为:(1)职业学校教师缺编严重。(2)相当多的师资缺乏实际操作技能。(3)中职教师队伍不稳定。(4)缺乏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人才相互交流的激励办法。
4.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 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方向是对的,但职教管理存在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政出多门、资源分散、效益低下等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和逐步解决。一是多头分散管理。从横向看,职业院校分属教育、劳动、农业、工信委、交通、卫生、商务及其它行业部门管理;从纵向看,有自治区、市、县(区)管理。由于管理部门不同,造成许多政策差异。二是职教文凭证书的发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高职、中职学校学历文凭由教育部门发放,技校学历文凭由人社厅发放,由于教育、劳动人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使得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与技工类学校的教育资源未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 职教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的最典型现状就是:政出多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重复,无序竞争,资源利用率不高。且由于职教资源主管部门不同,职能交叉,导致许多政策一直不协调,而地方政府整合的难度很大。由于管理体制没理顺,协调机制未建立,宏观上难以有机协调并形成合力,影响了职业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及整体优势的发挥。
5.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步履维艰 企业能否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区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很多合作项目难以获得企业的支持与有效配合,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调研表明,88%的企业认为参与职业教育是一种负担,表示不愿意与职业院校建立较紧密的产学合作。即使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办学协议,校企合作也仅仅停留在解决实验、实训基地等浅层次的结合上,而双向参与、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战略伙伴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6.中职教育招生难,生源流失严重 “招生难、难招生”几乎是所有中职学校都共同面对的难题。一些市和县的职业学校连续几年完不成招生任务。招生难的原因,一是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有一定偏差。二是技术工人待遇太低,薪酬水平、职务晋升的速度赶不上其他从业者。三是中等学校学生毕业后就读高职院校,高职学生毕业后进入普通高校就读本科、研究生的渠道不畅,影响了家长送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就业准入制度还不健全。
二、对职业园区多样化发展的思考
当前,中职学校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也有严峻的考验。下面就中职学校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问题浅谈几点建议。
1.严格依法治校
中职学校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严格依法治校,推进中职教育改革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中职学校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例如,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冼夫人文化、丁颖文化等地域性优秀文化、艺术和职业精神融入学校教育之中。
3.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学校要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人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专业(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创建优秀教学团队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公共课教师、实验、实习实训和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活动。
4.突出抓好专业建设,拓宽学生成长成材空间
国家级、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要认真抓好后示范工作,要把在创建示范校工作中形成的成果加以巩固,努力创建五位一体现代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大力推进实践性教学。在通过深层次交流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重点提高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重点考虑专业对接的成人教育模式和3加2对接模式。
5.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中职学校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增强教学、学习、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度,进一步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士兵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培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沈楚.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业结构 适应性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与优化,截止到2013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10%左右,并且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3.9%,呈现小幅度的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6.1%,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我国产业结构出现历史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取得一定成绩,经济正向着“服务化”的时代迈进。但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平均为60%~70%,世界上的平均水平也达到50%,可是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46%左右,还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中还存在着传统产业较多、新兴产业较少、技术有限、效益不高等问题。可见,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要继续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步伐。一方面,要提高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三大产业之间的构成比。另一方面,还要努力调整三大产业中的内部结构,调整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业效益,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职业教育变革的关系
职业教育作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的推动力。职业教育是专门为生产业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岗位所需要的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传统产业需要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予以改造,新兴产业也需要具有先进知识理念的人才予以发展,这些需要职业教育为其培养一批知识技能型的人才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必将对劳动者的知识能力与职业技能的提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进而给职业教育提供了动力。
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不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我国的产业逐步地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集型转化,这就迫切的需求大量知识性与技能型的人才。然而目前许多职业院校没有很好的认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没有把培养目标真正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
2.职业教育资源有限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所用的教学教材并没有专业教材,而是参考一些本科院校的教材,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同时,一些职业院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存在着一些设备仪器闲置的现象,加上缺乏科学的管理,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3.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尽管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对其的投入力度,可是由于基数低,加上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一些经费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办学条件较差,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4.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脱节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与了劳动力市场相对脱节,没有及时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课程与专业的设置,导致一些学生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较差。
5.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趋同
目前,我国的许多职业院校的教育办学模式基本相同,并没有形成较为合理的阶梯规模结构,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于各类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并且许多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教育培训上口径不统一,造成输出的人才定位不明确。
四、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策略
1.调整培养目标,对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结合区域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整与改革,要兼顾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兼顾专业技能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依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知识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区别与普通教育的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知识与技能型人才。
2.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扶持
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起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要强化区域地方引导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的和重要的责任,加大区域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各方面的投入。同时积极鼓励社会个企业行业投资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筹措充足的资金。
3.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的重要的途径,可以实现学校、企业的“共赢”。积极鼓励职业院校的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师到职业院校从事讲座或教学等。企业应该积极建立与职业院校的新型关系,在人才合作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深化职业院校的科研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相适应,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力度。
4.加强“双师型”职教队伍的建设
我们应多渠道、多方位吸收优秀师资,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鼓励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开发项目,依托行业,面向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活动,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使职业院校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在锻炼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加快专业教师“双师化”进程。
5.革新培养手段和方法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既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其职业生涯的需要;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要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职业教育本身也应该升级。职业院校用建立起与产业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积极推广启发式、互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供给的选择[J].人力资源管理,2005,(12):132-136.
[2]杨富.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J].四川省情,2007,(8):44-45
[3]房建州.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再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7,(12):133-134.
[4]底萌妍.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97-98.
农村成职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乡镇成职教育在农村成职教育网络中具有承上启下直接为“三农” 服务的功能,承担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其存在的可行性和地位,不容置疑。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不断深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农村正经历着根本性的变革,而乡镇成职教育却因多重因素,正经历着改组、改革、撤并的现实,并面临淡化、萎缩,甚至被替代的危险,发展举步维艰,出现许多新形式、新问题。
面对现状,我们应该分析原因,积极应对农村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推进的新形势,用新的视角审视乡镇成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成职教办学之路。
一、当前乡镇成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据来自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乡(镇)、村成校办学所数少于90年代中期四成,如湖北成职教育所数在全国占第29位,该省所辖宜昌市乡(镇)成人技术学校办学所数,在全省占第二位属于中上水平,而该市现所辖八县市五区仅剩三县一区有乡镇成校。乡镇成职教育发展为何如此不景气?原因多多,我通过十多年成教工作实践发现乡镇成职教育发展存在以下方面现象。
(1)乡镇机构改革,各地成职教育机构撤并,工作人员大幅减少,造成了在90年代已发展成的独门独院校舍、财产、资金的大量流失。一部分乡镇成校与中心学校等部门合并后,仅保留1~2名成教管理干部编制,教学设施、师资等己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和农民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逐步被边缘化。
(2)教育体制改革,落实以县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是办好普教的有力保障,而农村成职教育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三农”服务,县一级承受着普教重负,没有太多财力投入,乡镇一级财力不足且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农民无钱“买单”学技术,成职教育因经费投入不足,而停滞不前。
(3)乡镇成职教育缺乏系统管理体制。注重在统计数据、创建达标的形式上,没有注重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内容上,最主要的是缺乏一套执行、落实、评估的监督考核机制,难以检验真实的教学效果及办学状况。
(4)“农科教结合”作为乡镇成职教育整合部门优势,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机制,近几年来也逐步淡化。
(5)乡镇成职教育教学设施简陋、师资不足、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办学模式单一、内容陈旧、层次不高,影响农民求学的欲望和乡镇企业主开展职工教育的信心。
(6)不同行业、部门及相关培训机构,围绕各自发展需要,办学很少沟通,条块分割,交叉重复,农村流形于“半天式,一阵风”的会训一体培训模式,使受教育者处于盲目状态,致使许多农村劳动者无法被纳入教育培训行列。
(7)因机构改革等因素,乡镇成职教育自主办学,独立法人地位缺失,活动空间受限,不能呈现出为“三农”服务的主体地位,农村人力培训资源市场逐步被相关部门、社会组织挤占,乡镇成校呈现办学难的局面。
二、产生乡镇成职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影响乡镇成职教育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
(1)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一是长期以来,不少领导认为,农村成职教育是一种“不正规”的教育,忽视了农村成教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二是很多人认为成职学校培养出来的算不上什么“人才”,只盯住初中培养多少上重点高中,高中培养多少上一类大学,受狭义人才观的影响,给成教发展带来困难、阻力。三是从成教投入与产出权衡比较,发挥的效益不太明显,也不象普教那样受大众观注,受急功近利的业绩观思想影响,当地行政领导对发展成职教育缺乏足够信心。认识缺位,重视不够是发展乡镇成职教育的主要制约原因。
(2)成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财政资金与教育的巨大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有限的财力只能用在公益性更强的普教上,在一个长的时期内成教投入不足不会有大的改观,增强自身造血的功能的工作机制,办学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尚未形成。成教发展经常处于一种“无米之炊”的境况。
(3)“农科教结合”服务“三农”不令人满意。因领导体制难以理顺,各部门看重自己的利益,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工作机制上缺乏相应约束机制和经费保障,仅靠成职教育部门单抓本应属于行政统筹行为的事项,缺少社会支持等原因,“农科教结合”不令人满意。
(4)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正经历着一个转型的重要时期,加上乡镇成教机构改革“瘦身”,给乡镇成职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特别是一些思想准备不足,跟随时代不紧,缺乏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的成教工作者,因不适应时展需求,而裹足不前。机构和人的因素是困扰发展的主观因素。
(5)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仍处于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对参加成教培训依靠科技增收信心不足。部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只重视物质投入而看不到人的素质对企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对提高职工素质的积极性不高等,是成教发展缓慢的潜在因素。
三、发展乡镇成职教育的思考
随着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实施,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2005年10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等,为农村成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困境并存的发展时期,乡镇成职教育必须增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形势,农村成职对职业教育多样化需求的新趋势,必须坚持改革办学体制、教学模式,创新农村人才培训工作新机制,只有勇于走出丛林才能沐浴阳光。
(1)当前乡镇成职教育面临的经费投入不足,培养人才的目标、质量不能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等,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用产业化的思路和市场经营理念运作成职教育,要变办好乡镇成校为经营好成校。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下,要向民办培训机构、相关人才资源培训实体机构学习他们挖掘市场、分析把握市场的经验。一句话:就是要用企业的理念经营农村成职教育,要用市场的手段组织农村成人。建立起品牌的专业、品牌的师资、品牌的学校,在农村人才资源培训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学校的办学实力在产业化运作中提升,最终实现学校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互动。成职教育发展产业化,使乡镇成校必须面临的、不可回避实质性课题。早转变早发展,慢转变慢发展,不转变不发展。
(2)职成发展一体化。“成人教育”一词的由来是因其受教育对象是成人,而就其所从事教育内容均属职业教育范畴,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两教”)同属于农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成职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互补双赢。作为高中编制的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有良好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实习基地,但与农民相距遥远,难解农村需求科技之渴,而改革中的乡镇成校虽与农村零距离接触,但缺少师资、教学实习设备、新科技项目等,不能满足成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把成职教育拿入职业教育中心的统一管理范畴,等同职教教师并作为其外派机构,与地方双重管理,实施“两教”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拉长职业教育为农服务链条,实现职业教育由职前教育走向职中、职后教育,实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而成职教育以职业教育为后盾,发展起来更踏实,服务“三农”更有效。我认为坚持在区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以职业教育中心为主管理,乡镇统筹配合管理, “两教”发展一体化,使乡镇成校管理体制重新改革,能切实有效地改变乡镇成校当前办学现状。
(3)整合教育资源,组建社区教育学校。加强由当地政府统筹下的农科教领导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农村经济体制条件下工作的新模式,构筑新的成职教育工作体系,增强为“三农”服务能力。在各乡镇成校的基础上,组建社区教育学校,可设想以县(区)所辖区划为主,把邻近几个乡镇成校联合一起,建一所达到初中建制的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建强阵地,按社区教育工作体系,实施全员(覆盖社区全体成员),全程(人的生命发展过程)、全面(包涵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修养等)的教育,克服当前乡镇成校办学所数多,师资、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的矛盾,由“小而多”向“大而全”合并,办成规模,立足于为大农业服务,这也是一种可行的乡镇成职教育发展模式。
以上三种乡镇成职发展模式的思考,不同程度能克服现实弊病,达到促进乡镇成职教育发展的目的。在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乡镇成职教自身必须改革,只有坚持正确的成职教改革观、发展观,才能有效克服现实弊病,走出一条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办学之路。
正视乡镇成职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其产生现状的深刻原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成教的发展趋势,运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观点,变革其原有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使乡镇成校加快发展,真正肩负起能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重任,服务“三农”,推进农业产业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学习化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参与文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发展;问题;对策
职业教育集团指的是基于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目标,由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及与之相关的行业组织等所共同联合形成的教育团体,职业教育集团一般借助契约签订、资产投入等手段,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以达到促进学生就业、服务经济发展、强化创新能力等目标。[1]在历经20余年的发展变革之后,成绩可谓斐然,但同时也存在问题,我们需要正视其成绩与作用,并对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思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历史
1992年,北京美发美容职业教育集团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我国首家职业教育集团,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因为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全面进步,职业教育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地区的职教集团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
1.1规模的增长
随着职业教育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意识的形成,沿海开放城市首先做了一些尝试性的举措,全国各地也相继产生了一些职业教育群体,但数量和规模都相对较小。[2]进入21世纪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并积极响应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号召,使职业教育集团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截至2018年末,全国职教集团的数量已经高达1700余个,而且依然有上涨的趋势。从范围来看,职教集团在全国各个省市都有分布,而且以区域化、行业化、校企合作化的模式为基本特征。
1.2类型的丰富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形式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如果考虑到主导者的不同,可以划分为院校主导、行业或者企业主导以及校企合作型几个类别;如果考虑到职教层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中职集团、高职集团、中高衔接集团几个类别;如果按照职教集团的功能进行划分,则可以分为紧密形式、松散形式、中间形式几个类别。多种类别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使我国职业教育集团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2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1管理体制更多元
因为职业教育集团的创建,职业院校本身、政府教育部门以及相关的行业组织等都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比较理想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全员参与教育管理的效果,避免了传统和单一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病。[3]
2.2育人模式更先进
因为职业教育集团的存在,传统职业教育对于产业发展前沿动态不了解的问题得到解决,有效带动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使校企无缝衔接的理想得到实现,让应用型人才的塑造、未来社会的需求处在统一观照之下。
2.3办学机制有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校企协作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在办学机制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它加大了彼此联系的紧密程度,特别是让行业企业可以有效地投入人才培养过程,和职业院校共同拟定更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具体课程内容,让人才培养直接指向执行岗位标准。
2.4办学实力更强大
首先,借助集团化办学模式,企业组织可以直接与职业院校的办学资源相关联,这对于院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大有帮助的,我们参考最新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报告,可以发现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企业组织普遍增加了对于职业院校的设施设备投资,使得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得到改善。[4]其次,利用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让企业组织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过程,保证学校教学有更强的针对性,为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两点都是职业院校办学实力变得更强大的保证。
3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密切关注,并制定了与之相关的政策文件,比如2014年,国务院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倡议,在倡议中强调:鼓励多元主体完成职教集团组建工作,使集团化办学发展机制得到创新,活力得到增强,让集团化办学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2015年和2016年,教育部两次提出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分别从办学价值、实现方式、服务水平、保障政策等方面给予指导。[5]在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之下,全国多个地区的职业教育集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问题和成绩同在,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现状中,依然面对以下困境:
3.1职教集团运作流于形式
随着国家不断关注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有了新的动力,按照2018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报告,至2018年末,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超过1700个,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涉及成员单位逾50000家,其中包括2000余个政府部门、10000余所职业院校,以及30000余家企业和相关组织机构等。可也有数据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末,形成专门门户网站的职教集团数量只有320个,而且因为信息不能及时更新、载入内容比较落后,网站的关注度很低。这可以充分说明,很多职业教育集团只是因为有了政府的推动而被动形成,但工作的持续性不强,流于形式的做法普遍存在,真正有效运行的不多。
3.2职教集团结构关系松散
很多集团的联合因为政府驱动而形成,本身并不具有合作的基础,彼此的目标统一度不够,而且未能明确集团主体地位,缺少相对独立的资金支持也是结构松散的突出表现。除此以外,管理机制没有向职教集团的方向倾斜,一些已经成立多年的职教集团,虽然有相应的章程,可完备程度远远不够,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无法做到对职教集团的有效管理,在上述情况的限制下,职教集团的理想功能无法得到发挥。[6]
3.3职教集团合作不够深入
在职教集团实际运营时,双方或者多方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无法做到深度协作。首先,企业的资金与设备设施投入不足,或者不能主动参与院校的课程设置方案拟定活动,以及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教职工作的机会不多等。其次,学校没有在合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缺少对于在职员工的专项培训,为企业提供的实习生技术培训也不能满足企业要求,这和集团化办学宗旨的要求差距较大。
4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现状中的困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成立基础不够扎实
1992年,中国职业教育集团产生。2005年,在政府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下,职业教育集团大规模组建,数量优势变得越发明显,毕竟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历史较短,各组成部门对其了解不多,很多都属于被动参与,甚至有些部门并不了解何为职教集团、因何要成立职教集团以及如何去治理职教集团等等,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被动进行,势必导致集团功能的弱化。[7]
4.2组织运行缺乏有效指导
对于很多职业院校、企业组织来说,职业教育集团属于比较新鲜的事物,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没有给出统一指导,组建样板中必要的组织章程、管理结构、运行模式、各自的权利义务等规范欠缺,从而造成各地组织形式的杂乱无序。
4.3主体协作动力不足
职业教育集团的两个重要主体即企业与院校,彼此协作动力不足,是比较典型的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是会认为教育应当以政府与院校为主,企业的功能定位是创造更大的利润,人才培养不是企业的义务。二是企业如果需要人才,可以借助外部招聘的形式,职教集团不是唯一的途径。三是虽然学校按照集团规范约定,需要优先给成员企业提供人才,但学生拥有就业自主权,学校无法做出强制要求,也是企业协作动力不足的原因所在。四是学校给企业进行定向人才培训的目标不易实现,虽然学校的师资力量与教育资源是其优势,可专业培养内容及方式往往落后于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职业院校的角度来看,长期、稳定的校企协作单位,能够使学生在就业时享受一定的便利条件,这对于带动教学效果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而在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后,之前的优势却比较模糊,很难发现自身的利益点所在,因此存在比较明显的挂名心态与形式化行为。
4.4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对于职业教育集团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没能形成与之相关的专业指导机构,对集团化办学各项工作给予指导的效果不理想。另外,职业教育集团所需要的专门配套资金、专门法律体系、奖励措施政策等的滞后也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
5中国职业教育集团解决对策
5.1寻求利益共通点
从企业角度来说,大多数希望能够在职业教育集团中,寻求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借助职业院校所具有的教学科研长处,带动解决企业所存在的技术障碍、管理难题等。另外,很多企业还希望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培训企业在职员工,希望利用参与职业集团的机会得到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比如税费减免、专项资金补助等。从职业院校的角度看,则希望可以在职业教育集团中获取最新的人才需求信息,或者使企业帮助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准制定,而且获得企业更多的资金、设备等投入,用以促进院校办学条件的发展也是绝大多数院校所希望的。[8]与此同时,把更加真实的工作场景带给学生,达到校内人才培养和企业及社会需求相衔接的效果,让学生在工学结合的状态下获取一定的报酬,也是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综合考察企业和院校的不同需求,在中国职业教育集团的背景下,发现二者的结合点,使之可以分别从各自的利益需求出发,完成更加紧密的协作,是教育集团发展的稳定基础。
5.2提升共同发展理念
各方的教育与就业协作,往往是出于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学校,均需要革新发展理念,谨记自身发展先行的必要性,完成自身的义务,才能带来更多的潜在效益,赢取与别人广泛协作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讲,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适应这种趋势,进行相应的内部管理结构优化工作,以实现产品和技术创新的目标,让企业在行业中更具竞争力。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则需要按照就业市场需求,使自身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极致,形成理想的人才培养机制。
5.3优化集团的联合模式
首先,要形成真正需求下的协作,也就是相关各方一定要在需要的前提下进行协作,不盲目参与、不走形式过场,不贪大求全。其次,要保证协作的内容充实,各方发现并应用各自的利益关键点,使合作内容真实有效,避免无实质性的联合。第三,要保证各合作主体的功能发挥,也就是职业教育集团所进行的一切协作,应当使各方,尤其是作为核心主体的院校和企业有功能发挥的空间,而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则要做好协调工作。最后,依托集团的联合模式优化,要注意到动态信息平台构建的必要性,使各方在信息支持下达到广泛联合的效果,为此,建议构建形成国家级的职教集团信息平台,集团内的各院校把本校基本信息、专业设置、培养前景、利益需求等在平台之上;集团内的各企业本企业基本信息、岗位要求等。再利用信息的整合对比,由校企两方分别甄别,决定是否进行更加深入的协作。
5.4改善政府主导下的环境
政府部门要在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积极协调功能,促使外部教育环境变得更加理想。为此,首先,可以考虑成立更加专业化的协调机构。如果缺少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完成统筹工作,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势必困难重重,后续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成立专门的政府平时管理机构是必然的选择,比如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公室,可以让各方资源得到整合,同时使教育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税工商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共同参与,真正发挥出政府的引导功能,促进职教集团发展的优化。[9]其次,要关注法律制度保障的问题。近些年来,关于国家与各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发挥出了深化协作的督促引导作用,但这些政策往往是指导性的意见,同时,不同地区的政策也存在区别,刚性约束力不强,所以需要建立健全与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为各方协作提供法制保障。第三,激励机制的形成与落实问题亟待解决,以院校和企业为主体的集团各方,均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若没有合理化的激励机制,则不易确保各方的积极参与。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关注激励机制的建设问题,比如可以建立行之有效的职教集团协作考评体系,并借助考评体系给出的结果,使之应用于企业的税收、院校的经费拨付等方面。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此类考评体系,满足院校及企业对于社会荣誉的要求,促进其品牌价值的形成与维护。
5.5形成职教集团办学的全新模式
各地应当深入研究国家教育部门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积极进行有社会力量参与的职业教育建设工作,在此期间探索构建股份制以及混合所有制的高等及中等职业院校,并充分考虑职业院校、企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对于教育权利的要求,使之可以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式投入到教育发展过程中,利用股份制的形式完成产权划分与确立工作,形成与现代公司制度相近的法人治理教育结构,如果从本质上分析,这也是符合职业教育集团前沿发展思路的妥善做法,更可以给未来的职业教育提供新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鹤壁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重点领域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052-02
1 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鹤壁市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第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相比而言,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具体来看鹤壁市第三产业有以下特点。
1.1 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占GDP的比重偏低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的时期。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0.4亿元,绝对值翻了一番。从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投资额增幅看,第三产业投资增幅(69.0%),高于第一产业(-15.3%)、第二产业投资增幅(8.9%)。但比较而言,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慢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也低于GDP的增速。2010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1.4∶70.6∶18.0,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过低,规模偏小,不能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1.2 第三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规模有待扩张
我市以列入省服务业提速计划的项目和市重点服务业项目为主要抓手,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为主要支撑,金融业、房地产业、物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但我市第三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尤其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对周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都不强。
1.3 现代服务业优势渐显,生活业仍然薄弱
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第三产业有旅游业、物流业、职业教育。以“一河两山”为载体,积极打造民俗文化、军事文化、诗文化及生态休闲游品牌,提高了知名度和开放度。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和煤炭、陶瓷、金属镁、冷链等专业物流中心。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布局,规划建设集教育、科研、实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教园区,为打造人力资源品牌优势奠定了基础。由于受城区人口基数小等因素影响,我市的商贸业、饮食业布局分散,数量不多,服务品种不多,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要。
2 鹤壁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领域
以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加快率先崛起步伐的总战略,结合我市实际及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以下领域。
2.1 现代物流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首先,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我市构建新型产业基础步伐加快,中石化河南煤化一体化项目和华晨集团、深圳航盛、新中源等一批行业龙头落户我市,谋划确定的煤化一体化、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工业等特色主导产业和金属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展较快,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与日俱增。再次,我市物流业还是薄弱环节,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亟需加快发展。
把现代物流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优势明显。第一,区位优势突出。我市位于豫北地区和晋冀鲁豫4省13市中原经济区的中心,500公里范围内,总人口4亿左右,有大量物流过境,是晋煤东运的重要出口,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第二,交通便利。随着石武客运专线、鹤辉高速、晋中南铁路通道等重大工程的开工建设,加之已经建成的京珠高速公路、鹤濮高速公路,以及穿境而过的京广铁路、107国道,我市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框架正在形成,城乡交通网络日臻完善。第三,物产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19.8亿吨、白云岩初探储量7.1亿吨,水泥灰岩矿床储量50亿吨。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加快,每年煤炭产量和交易量达到2000万吨,已签约落地陶瓷生产线52条,规划5年内建成陶瓷生产线100条,年产陶瓷砖1.8亿平方米,原镁及镁合金年产能约15万吨。同时,作为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全国重点生猪养殖区和河南禽蛋生产基地,我市的农畜产品不断丰富。所有这些都为我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现代职业教育
我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能够直接培养生产和经营一线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促进民生改善,能够培训大量的农村转移人口。
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临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第一,随着我市“两个构建”进程加快,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我市被确定为省职业教育示范区,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第三,近年来,全市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招生规模3年翻了两番,大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为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金融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它影响着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而且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发展。其次,发展金融服务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再次,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可以为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