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语文教学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01 15:38: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语文教学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语文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合作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能够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掌握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积极促进师生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两大板块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突破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本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了解学生搜集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课堂能够得到有效的接轨,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2.以学定教,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选择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定教,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探究,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其他学生对话,真正在思考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认真备课,再综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以及写作的习惯。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坡度教学,让学生能够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尽快走入文本,就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情,真正与文本产生共鸣。随着学校网络电视以及班班通进入校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而且能够很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中,补充到需要的信息。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简介作者、检查预习之后,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欣赏,学生耳听着优美的朗读,眼看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优美景色,思维一下子被带入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情境之中。而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篇课文的异同的时候,两种不同的景色表现方法,两种美景中酝酿的情感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受到感染,能够更好地感受文本。

2.通过多媒体课件顺利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件进行阅读以及作文的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首先直观地理解到教学的重难点。接下来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够随着多媒体出示的问题层层深入,直至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层层递进,一手抓阅读,一手促写作,让学生体会孟子的雄辩文风。

三、合作交流,变式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学生的独立思考,一些语文知识要想被学生熟练地应用是有一些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引进合作交流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要善于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形成学生的多元化交流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2.教师要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遇到需要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能够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并在这个过程加以辅导,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有所收获。真正的合作交流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确定语文教学策略。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参与到阅读与写作中来,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风格,既善于阅读,又能学会写作。

参考文献:

[1]王俊鸣.“阅读教学”价值的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三[J].中学语文教学,2011(10).

篇2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语文素养对于学生而言尤其重要。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工具课,不仅影响学生现阶段各门课程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深刻领会“教”与“学”的真谛,树立教与学有机结合观,真正认识到“教”就是激励、引导、参与互动。“学”就是学习主体在有效的激励、引导下,积极高效地自学、互动、发展的过程。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由学生管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和引导者。

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教师所教的课。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种回答,都积极给予评价,努力发现闪光点,大加表扬。久而久之,师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学生轻松、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专业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工具务必实用,中职语文教学不受考试的约束,可回归本位,教职业所需,调整教学内容,改变学生厌学现状。所谓“快乐教育”,就是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要求背诵,学生不感兴趣,我就让音乐班的学生给诗歌谱上曲子,然后歌唱,让美术班的学生把诗歌所表现的内容用笔画出来,然后介绍画面,结果学生觉得很新鲜,并且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系,容易把握,仔细阅读诗歌,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愿意学,老师省力气,一举两得。可见,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激趣”,通过有趣的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课堂。

三、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

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专业课程却比较重视,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发现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除讲究德育渗透外,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还必须重视职业渗透。

1.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中职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决定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某种程度上,说比写更重要、更难。我将口头表达课演变为“演讲与口才”课进行教学,着重强化演讲思路、演讲语言、演讲艺术、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

2.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然而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对待,没有突出中职语文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非常受学生欢迎。

四、开展系统的、实在的、有用的口语训练

口语教学应走出随意性教学的误区,着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展系统的、实在的、有用的口语训练。目前,口语训练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完整,训练时间不能得到保证,充其量只是简单涉及。口语表达基础本身就不牢固的职中生在两年的语文学习后大多难以应付求职面试。我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应从语文教学的附属地位变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中,至少应有2节课的口语训练时间,一个学期合计应有12节课的训练量。另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真正实现大纲所要求的“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恰当、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的目标。在整个职高阶段,我们可以从普通话训练开始,从声母、韵母、语流、情态、语调、节奏、体态语等不同的角度开展系统训练。在此基础上,介绍口语常识、交际忌讳,再从接听电话、接待来客、异往、坐立行走、说服他人、恭维批评、求职面试、推荐展示、谈判、庆典、剪彩礼仪、即席发言、演讲、朗读、辩论等不同角度开展训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就业成才打好基础。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语文特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37

小学阶段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应对促进学生今后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基础性的知识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语文学科具有社会性,且作为一种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工具,因此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活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首先应该弄清语文的特点。

一、小学语文的特点

(一)语文具有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它与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比较起来,更加融入生活。因此脱离生活实际来谈语文的学习是不可能成立的,脱离生活的文学评论和审美都是没有意义的,是虚浮的。因此语文教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就非常重要,联系实际学习得来的语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二)语文具有人文性

谈到语文的人文性,就必须思考语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人文和文化都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概念。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脱离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的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通过语文,学生学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了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人类文化的营养。例如课文《七颗钻石》中所要表达的是小姑娘的爱心感天动地才会使罐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让地球重新焕发生机。要让学生感受到水的来之不易就要渲染出故事所发生的环境是多么艰苦。

(三)语文具有社会性

语文学科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的学了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会随着校园生活的结束而结束,相反,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学习语文领悟语文的机会反而多了起来,每天读书看报上网冲浪,甚至是在马路上等车时看路牌,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但是由于在校园内学习的语文大多是来自课本,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联系实际思考的习惯,因此,语文学习离他们渐行渐远。而生活,是需要语文的,审美也是需要语文的,这个习惯也是要从娃娃抓起的,因此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语文的重点。汉语拼音是识字最重要、有效的工具。学习汉语拼音,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朗读巩固了汉语拼音,另一方面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这些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进行自读实践,他们通过反复朗读,能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读顺,提高朗读能力,加快识字的步伐,且借助这个工具,自己认读拼音部分的词语、经典著作中有拼音注解的汉字,自学一些生字。随着学生识字量增多,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母语的黄金时期,诵读经典,博览群书,培养良好的文化教养,拓宽个人的视野,为他们今后高水平、高品位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根基。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语文学习就是要让每个人写上一笔好字。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写字训练。语文教师应该首先从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做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前面已经说过小学时期的教育应该比较生动活泼,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而且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非常高,具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加以训练,联想能力可以得到非常显著的提高。但是就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个是当下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缺乏变化,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和教育改革的需求,不够生动,缺乏实践性,再者就是前一种情况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最后,就是教师对这种教材编排缺陷和厌学情绪的处理方式也不尽合理。例如,在最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培养的写作课上,教师往往只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描述,学生再根据教师的描述进行第二轮描述,这种再一次的描述就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产生了束缚。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自己进入生活对事物进行观察联想和描述,从而获得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创新力的习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亲自观察的做法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照搬课本和辅导资料难以达到的效果,这种让学生亲自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的做法就是小学语文生活教学。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个安定文明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安定平稳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用健康正确的方式结交朋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把语文知识与熟悉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感知和利用,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不同智力水平,具有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也可以在这样轻松熟悉的环境下交流互补、相互启发,实现共同发展。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

教师应设计与小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教学场景,这有利于学生情绪的放松,学生在一个放松的情境里更容易接收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在无意识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利用游戏活跃气氛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本来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增加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亲近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尤其奏效。一般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经常采用的游戏教学有:“游戏拼音动物园”“击鼓传花”“快乐邮递员”等,这些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流畅地将课本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因此语文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事物认知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有重大的帮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在面临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威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有的策略,并根据目前的情况预测了语文教学策略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研究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地方实际和学生特点综合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的总称。教学策略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一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需要而制定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就是根据初中生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等不可抗因素,制定最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做到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同时也能实现身心的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时就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弹性,给予老师适度发挥的空间。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是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注重对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调控来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最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丰富、平等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协调发展。

1、初中语文教学现有策略的缺点

1.1只注重知识的训练。在目前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把语文当做一种工具来教,注重知识的训练,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对语文失去了兴趣。文字其实是一件很美的东西,用来表达作者的感想。但是语文课堂上大多把文章拆开,强调句子语法或者修辞,以标准答案圈住学生的思维和心灵碰撞,破坏了整体的美感。在课后,老师又会不停地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以加强这种知识上的训练,占用课余时间的同时也让学生产生疲劳,不愿意也没时间再去进行一些自主的阅读工作。

1.2应试教学。现在,由于中考的压力,老师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急功近利,而语文素养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提高成绩,考高分,就花更多时间在数理化等可以较快速提高的学科上,轻视了语文的学习。而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考试只考阅读跟写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缺乏了很多听和说方面的训练,同时也没有相应的课外活动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没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1.3教学方式单一。如今,随着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学生对于知识呈现方式的需求也有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课后阅读的控制更加捉襟见肘。学生对于网络流行小说的兴趣已经远远大于对世界名著等的关注度,课外阅读量少,传统文学作品正在逐渐被边缘化。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2.1炼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认知和表情达意的工具,更能陶冶情操,升华心灵。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听说读写样样不可少。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更要进行拓展性的学习,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加入自己的感悟。锻炼出良好的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非一日之功,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随便放弃。这种能力将伴随着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独立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予以相当的重视。

2.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兴趣。新课改后,现代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以人为本”,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辨别能力相对还不成熟,教师有很大的引导空间。首先,教师要丰富课堂形式,完善课堂内容,针对初中生的兴趣点,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摆脱传统语文课堂沉闷的现象,实现师生互动。其次,教师要改变语文在整个教学系统的地位,教语文不只是教给学生一个工具,更是要教他们学会如何从感性的角度去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然后,教师要营造一种课外主动学习的文化氛围,加大学生跟文学作品的接触面,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对课后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教师通过参与这种学生间的活动,能够以最轻松开放的方式发现学生的个性所在,并验收学生自主的成果。

2.3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原本的考试评价体系已经没法适应现在的教学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弊端,就要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人对所有的激励都会产生反应”。传统的考试只注重结果,并且只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新的评价体系就要教师跟踪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活动并作出评价,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课后也多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而且除了卷面成绩,还要加入听力、演说等方面的成绩,促使学生们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在总分方面,也可以改变算数加总的方式,给各个学科合理地设置权重,采用加权加总的方式,以防之前轻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发生。

3、总结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也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不只是一个学科,更是一门学问。中国五千年历史对文章的重视使得历史上积淀了厚重的文化,《红楼梦》、《水浒传》等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时代,一段人生。如今快餐文化反而让这种积淀慢慢被时间冲刷殆尽。现在教师的重任除了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更是要改变旧的策略,让学生们能够将我国的文化传统继续传递下去。作为教师要懂得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沿,更好地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出彩,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更大程度的创新,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有效地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启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8.11.

[2]郑玉宝.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特征 应用

教学策略是围绕教学活动而采取的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思想,成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思维的最直接体现,在保证教学先进性和丰富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意义。由此可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在切实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基础上,既促进了教学策略与实践的融合程度,又有益于小学生个人成长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主要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小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宗旨,教师是教学策略的执行者与引导者,学生受益于教学思想、活动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实现自我调控与支配,这种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效果,从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实际来看,这一阶段的教学策略应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教学策略的主体性和民主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选用教学策略的根本所在,由于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他们具备了自我管理和成长的能力,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或同学积极配合,将接受的知识进行重塑和内化。因此,教学策略就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从而深层次感染学生,让他们能够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策略的参与性和开放性

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优劣的重要标准,这种参与包含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情感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不断的参与和反思,才能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体验,符合小学生知情意的发展规律。除此以外,现代教育作为一个开放性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狭小领域,这就要求新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以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实现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应用

如果将小学语文教学看作是一幢大厦,教学策略则成为凝聚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应该包含动态教学活动和静态教学内容等多个维度。只有教学策略应用得当,才能真正开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娱乐、教化和关怀的功效。

(一)创设语境,实现小学语文识字故事化教学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识字教学来说,要注意汉字读音、形状和意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将汉字与具体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汉字构成和意义的理解。因此,通过一定语境的创设,能更快速地帮助学生学会汉字的识读和使用,既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使用能力,又在汉字的识读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其中,故事教学作为创设识读教学语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汉字识读教学别有效,这种利用汉字来完成的故事教学,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文化韵味,为学生传递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识读汉字的兴趣与注意力,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教会了学生更多识记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以“风”这个汉字为例进行分析,甲骨文中的风字,更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这说明“风”是从“凤”字演变而来,由于风是一种看不到摸不到的无形事物,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符号来表示出来,又不能将其具体的形状绘画出来,所以,借用“凤”作为“风”的一种表示,并在汉字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被固定下来。通过这则简短的汉字小故事,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汉字的由来,又加深了学生对“风”字的记忆效果,起到了良好的教学作用。

(二)积累词汇,在鉴赏中深化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推进,词汇教学成为学生更好地探索和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只有学生掌握了足够多的词汇,才能更加自由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学生张扬个性和健康成长的阶梯,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丰富学生的词汇数量,提高他们应用词汇的灵活度,成为小学语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的根本出发点,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用鉴赏的眼光来深度解读词汇,是开展词汇教学的必要途径。

比如,在描写春天来了的精致景色时,采用了“小燕子沐浴着阳光,轻点水面飞向碧蓝的天空”这样的语句,“沐浴”这个词语写得十分精彩,将春天的美好展现得一览无遗,传递给学生一种温暖的感受,而“轻点”这个词语,成功地勾画出一幅燕子自由翱翔的画面,让学生如同看到一只燕子轻巧灵活的身影,通过这样的词汇积累,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词汇感悟能力,对他们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

(三)运用想象,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插上翅膀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儿童文学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存在,一是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在这些优秀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二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很多文学作品可以教会学生识辨真善美,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这个社会和世界。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可以让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经典儿童作品,这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也十分必要,小学生往往将自己化身为儿童作品的主人公,真真切切地体会儿童作品主角的喜怒哀乐。比如,在《皮皮鲁和鲁西西》一书中,通过两位小主人公富有传奇色彩的冒险故事,引领小学生进入一个奇特的世界,而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小故事,宣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鼓励小学生变得勇敢、乐观,这些就是最适宜小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受到诚挚的人文和情感关怀,愉悦他们的身心,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能体现教学策略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国英,沃建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3).

篇6

可以说,作为工具性学科的语文,我们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接触并不断去学习,可是,如今网络上报道了大学生竟然不会写“钥匙”的现象,令人瞠目结舌!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啦,我们教书匠们起早贪黑,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讲授的语文,到头来竟然一无所获,这种“高耗低能”的尴尬局面,其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怎样的教育方式才符合时展的需要?我愚拙地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我们谁都知道,哲学上强调:外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随着高考竞争严酷性的增加,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企业型管理指标的指定,不论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付出多大的努力,一旦在考试中,尤其是高考,如果不能取得令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满意的成绩,一切就是徒劳!因此,作为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才是比向学生单纯的讲授教材知识本身还要重要的任务。正因为如此,作为教师,就要通过平时的言传身教,竭尽全力地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得到转变,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到的知识,才能真正变为他们自己的学识。

2 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德育教育

平时我们总是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实际上,在平时,我们对学生的智,即学习方面关注的成分要远远大于其他四个方面,因而,在每个班级中,学习在前几名的同学总是一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样子,尤其重点班的学生,班级的凝聚力明显低于其他普通班,甚至,连个别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显得不以为然,他们自以为是,因而,那些原本基础很好但因自以为是的学生在高考中往往栽跟头!有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出现了偏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令人惊讶!2005年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班级,在看《红河谷》这部影片时,其中两个镜头学生们的反映令我后怕,甚至愤怒!当看到机智勇敢的藏族小孩将敌军领到草原泥潭一个个陷进去时,他们没有笑,(为这个孩子的聪明和勇敢),而当看到敌人用炮弹轰炸攀岩而逃的高僧们,一个个掉进火海时,他们竟然一片欢呼!试想,这样的学生,将来不论他具备多高的才华,他们能爱国吗?能真正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吗?依我看,还不是马加爵之流!因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3 对教材的把握与拓展

教材,作为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媒介。不仅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对教材真正理解并能准确把握,更要将教材向纵深方向进行拓展,对教材的讲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层上面。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教材准确全面的把握,才能得心应手地去上好每一堂课,也才能在授课当中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也才不会拘泥于对教参的照本宣读。试想,如果老师的授课方式只是拿着教参的照本宣读,学生也只是一味地记笔记,成了记笔记的机器!这样毫无新意的课堂,有谁还愿意去听?那么,学生的思维将如何去调动?学生的潜力又将如何去挖掘?

正因为如此,教师除了完全把握教材内容外,还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拓展,对教材的讲授向广度和深度去拓展,例如,我们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倘若引几首后人对项羽评价的诗作,那对学生们增强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将大受裨益,让学生了解到:对同样一个历史人物,文人墨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予以评价,或者进一步猜想,万一这样的拓展在诗词赏析中出现,那学生做起来还不是得心应手?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咏项羽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都对项羽的死持褒扬的态度。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他对项羽的草率自刎表达了无限的惋惜。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对他宁可自刎也不渡江的英雄行为表示敬仰,全诗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可以分析出作者的意图,作者不仅仅是分析历史,也指出军心涣散,对外敌入侵无力回天。

人民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篇7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品味;思考;积累

新课程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要求,笔者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指导诵读,激发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有助于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感。文言文的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句读正确。还要能读出文言文的情味,在读中发现问题。要读出情味,就要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揣摩语言的运用;要在读中发现问题,就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要在读中有自己的发现。因此文言文的诵读,不仅是用口,更强调要用心。我在教学《醉翁亭记》这篇散文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声画同步,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节奏进行朗读。当舒缓悠扬的音乐响起时,学生们一个个主动拿起课本: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上课时学生精神振作,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看得出学生已完全沉浸于这种美的享受之中。

二、引导品味,掌握方法

文言文教学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像鉴赏古玩那样品味其中的古典风味。其实,不少文言文名篇都是优美的散文,文章音韵和谐,对偶押韵,读来如风行水上,琅琅上口。有的句式整齐,有的骈散结合,间或运用多种艺术修辞手法,艺术性较高。优美的语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如饮醇酒,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学习这样的文言名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陋室铭》、《爱莲说》等,篇篇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体现出一种艺术的崇高美感。

有时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开阔的视野、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某篇课文的立意、题材、章法、语言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以求得开拓思维,加深理解,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教《桃花源记》可引入《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引导学生比较其不同章法,并思考为何有不同写法。《桃花源记》通过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岳阳楼记》综合运用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小石潭记》在精巧的语言艺术中呈现自然之美,融入作者身世遭遇、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会感到文言文的章法,“正”中有“奇”,严谨而富有变化,即使是同类题材,写法也异彩纷呈。这为学生写作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启发思考,鼓励质疑

“学需问也,非问无以成学”,有疑问才会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去探究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其在自由探索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其学习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好方法。

在教学《小石潭记》一课时,教材对“蒙络摇缀”的注释是:“遮掩缠绕,摇动下垂”。“缀”解释为“下垂”还是“连缀”查字典后发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为“缝合,连接”义,而《古代汉语词典》中为“系结,连接”,以上工具书中均未列“下垂”这一释义。教学中,我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学生反应很热烈,向来将书本奉为宝典的他们体会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涵义。课后就有学生捧着字典来找我。“老师,书上注释里对‘悄怆幽邃’的‘幽’,解释是不是有问题啊?”“我查了字典,‘幽’有‘昏暗、深暗’的意思,比‘幽静’要好。”“还有‘水尤清冽’里‘冽’只有‘清澈’的意思,没有‘清凉’的义项。”

此后,我还在课上抓住对“翕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欣赏了潭中游鱼的情致。是“轻快敏捷的样子”还是“一致的样子”?学生先查工具书,然后再根据语境作出判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识水平、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注重积累,学会归纳

知识积累是提高能力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平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建立“古文知识仓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梳理。如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等。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总结以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其中较常见的就是归纳一词多义现象。如学及《岳阳楼记》时,学到“连月不开”的“开”时,让学生回忆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这个词,意义是否一样。《醉翁亭记》里“日出而林霏开”中的“开”是“散开”之意。“《满井游记》里‘如镜之新开’,是‘打开’的意思。”……学生通过自己的“温故”,对这个“开”字有了进一步了解。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积累带来的好处。

其实,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罗红.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教研究,2006,5-6.

[2]施泽亮.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J].教育研究,2007,6.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为提高公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及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大大提高了公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我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时间尚短,并且教育基础薄弱。再加上农村地区受“上学无用论”思想影响,很多农村学生中途辍学,因此我国的人均受教育程度整体不高。为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必须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实施初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重要。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夯实了基础。新课程最显著的一点,在于“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提出,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而以双向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合作教学。一方面教师通过探究合作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合作探究教学强化师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对有效语文教学非常重要。此外,在探究合作教学开展中,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合作学习平台的有效搭建。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二是合作探究的内容要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猜测故事结局、分组讨论、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融入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讨论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的记忆更深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重视因材施教

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很大,如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处理班务等,因此教师往往没有太多精力与学生交流、沟通,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对后进生缺乏足够的关心,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召开座谈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如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问有难度的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问较容易的问题,使他们都有所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效的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过程中,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高效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和成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能预想课堂效果。教学同样要有深度,才能使课堂教学的价值得以体现。教学富有激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打造高效课堂,既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到新课程的实践中,又要求教师激情四溢,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5.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是不可预知的,学生是有待发展的人。教师既要正视学生的不足,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注意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只有明确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才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发展其创造性。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课程理念的践行。对此,在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应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践行“生本”理念,并切实做到:(1)注重探究合作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结合实际开展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3)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客观评价学习成效;(4)整合教学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闫文波.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2010(42).

[2]薛玉田.如何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J].魅力中国,2010(13).

[3]吕晓莅.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4]沙安平.山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02).

[5]胡百良,张静.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3).

篇9

一、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事物的热情。初中语文课本收录了很多优美的诗词、小说、散文等作品,对他们进行讲解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摒弃那种苍白空洞的言语说教,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具体情境或氛围的创设,使所设计的问题具备很强的趣味性、开放性、适应性和探索性特点,帮助学生加强直接感知,深刻体验课文所蕴含的深层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挂图等教具,把跟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想象,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把作者生活的场景展现出来,同时配合播放罗大佑的《童年》这首歌,形象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使学生仿佛回到了多姿多彩的童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精心设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非常形象的体现了思考与疑问之间的关系,要想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主动性,教师就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提问效率。首先,提问要有深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上的提问,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目的之二是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提问的角度与深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启发学生,使学生逐渐掌握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拓展其思维的空间,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段落划分几乎是每篇课文必有的,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找出几种划分方法,并说出划分的依据与标准,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次,提问要灵活变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课堂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把课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一方面会扩宽知识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结束了《爱莲说》的课程后,我组织了谈话,让学生思考社会上什么人具有“莲”的品质,我们要不要学习这种品质等等;又如,讲解完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三、加强师生互动,增进情感交流

篇10

一、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时,教师应力求做到:

1.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其敢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而且要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惑。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自由辩论。学生以讨论、互相补充的方式,知道别人有用的观点,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既要鼓励学生间互相自由辩论,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论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更为扎实、系统。

3.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鲜而独到的见解,但要求他们说出根据,绝不能胡猜乱想。有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难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使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适当地“学生化”,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而不是观众和听众。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探究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心灵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下,活跃思维,敢想敢说,启发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的潜能,感染学生,萌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好学习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开始的确可能出现麻雀闹林、你呼我叫的现象,这时作为语文老师来讲一定要有耐心,要沉住气,宁可让课堂闹一点,甚至是适当乱一点,万万不可抹杀了学生刚刚萌发的幼芽,要让这一朵朵花开大、开圆,这样才能结出令人满意的果实来。同时,我们要当好课堂“调度手”,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成果汇报竞赛等。分组活动、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引导工作。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待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余犹未尽时要合理转移目标,引出新问题,牵引注意力,拓展思维。这样整个课堂才能有松有紧、有张有弛,既气氛活跃,又秩序井然;既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

三、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授人以渔

由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改进为知识和方法并重。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然后教师还经常抱怨课教不完。所谓的没上完,就是知识没传授完罢了。这就好比给学生“鱼”,虽然可以喂饱学生,但却没有体现“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给鱼”为“给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也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掌握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

四、强化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篇11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学习质量的高低,已经不只取决于学生的先天优势和后天的努力程度,而是更多的受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品质、学习方法等主观条件和学习环境、教师素质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式中,仍然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在课堂中,教师将一些课文进行简单的分析,告诉学生课文中全部的知识点,然后给出参考答案让学生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师传输的知识点,没有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不到提高,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

二、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语文课程内容繁多,并且需要学生在漫长的积累过程中获取语文学习能力,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烦感,而多媒体的形式较为多样,能够向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桃花源记》一文中,教师可以将文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的视频放给学生观看,视频当中,悦耳的鸟叫、优美的画面,能够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获取的多少已经是社会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多媒体课件承载着更多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了解到课本之外的信息,以培养其对信息获取、归纳的能力。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很多优势,不过多媒体的应用只是辅的教学手段,大部分的语文教学还应该以课本教学为主,过多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同样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只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更有益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必不可少。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的参与课堂,成为课堂中的主体,使得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为了加强师生交流,首先应当做到优化师生心理关系,教师应该放下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一种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共同去探索语文课程中的问题,并且不断地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建立自信,从而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还应该随时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等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寻求与学生的共同语言。例如在写作课程中,学生往往会写到自己的家长,然而学生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疏忽了对家长的观察,以至于写出来的内容过于贫乏。此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学生与家长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家长,从而写出更好的文章。最后,教师还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同时改变以往教师为课堂主体的现象,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由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学习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给予学生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三)利用校园文化促进语文学习

篇12

关键词:中职语文;基础性;人文性;实践技能

中职语文课中人文精神的熏陶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对中职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准确地把握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专业教育要求结合起来确定教学方法,还应充分发挥语文在德育方面的优势,力求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渗透职业意识教育,使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理想。下面笔者就新形势下提高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探讨。

一、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特点

中职教育是应用型教育,直接面向就业,肩负着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方面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突出以下几点:

1.基础性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普遍偏低,而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应具备实践能力的基本语文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基础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处理,以期使教学更适合中职学生的水平和发展要求。如,在口语教学中,应力求促使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实际应用需要的口语交际基本方法和技巧,做到上说话课条理清楚、流利,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话专注,能够领会、复述其主要意思,语言文雅,表达得体。

2.应用性

中职教育是应用的教育,“学以致用”中的“用”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学定位在满足于实际生活中需要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其次,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以生活必需为准,够用为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应用性,为培养学生将来生活、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语文能力而准备教学材料,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

3.人文性

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和传播方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当今的人才需要汲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思想。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促使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是具备一定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而缺少了必要的人文涵养,很可能导致学生基本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就谈不上提高综合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贯彻正确的教育理念,把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中职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学会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如何做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语文教育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职语文教育也不应该例外。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要想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1.根据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上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方向的特点,因此,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有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等。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如,教学《雷雨》时,笔者将行动导向法中的角色扮演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进行教学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自主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和协作等社会能力。

2.加强渗透专业特点的实践技能训练

中职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用”,教师应根据语文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需要,找到语文与其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突破点,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职业因素,巧妙地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起来,实现语文能力培养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接轨。例如,在教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百年时尚话汽车”一课时,我将汽车的发展、结构、故障检测等方面的知识补充进来,从多角度展示汽车,通过问答让学生模拟演示等形式实现语文与专业的接轨,既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生为本,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参与中学,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如,教学《项链》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入文本世界,安排了课本表演剧,这种安排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行悦读和深读,又充实了教学内容。在学生进行活动前,笔者没有过多地讲解课文,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在学生品读文章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并说说对所选角色的理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当学生选择好角色后,笔者选出了各个角色,其中包括导演、编辑,这就需要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排练。通过选择人物、改编、排练等一系列活动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反复品味、阅读,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更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应扎根生活,突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既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3

一、构建轻松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得弯下腰来看孩子,努力创设有说有笑轻松和谐的氛围,用心用情去翻阅孩子的生命,让他们沐浴课改春风,享受成长快乐。

1.做一个出色的“主持人”。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课堂主持人”的主要角色,以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启迪、训练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在展示交流中发展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2.做一个知心的伙伴。教师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心与心沟通,与学生拉拉家常,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甚至可以无话不谈,以亦师亦友的关系跟学生套近乎。使学生敢于接近老师,把老师当朋友,敞开心扉,袒露真情。

3.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新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口、动手、动脑,乐于探究,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可以自主提问,大胆质疑,向教材质疑,向教师质疑,向专家质疑;上课不再只是听讲、记笔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石壕吏》、《狼》,学生可以自主导演课本剧;学习《小石潭记》可以让学生展开竞赛,小组合作,积极探究;学习朱自清的《春》,学生可以举行“游春赛诗会”……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仔细聆听学生发表的见解,要用赞赏的眼光去观察、接纳,允许出现错误,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

二、引导诵读体味,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朗读训练,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进行语感训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典范课文,在朗读中把文章的节奏、语气和作者的情趣表现出来,同时探究一些语言规律,譬如领会词句的意思。如《一株紫丁香》一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再在每一小节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朗读,引导他们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教学中,可设计老师示范读、领读配合接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文章浓浓的情感,最后熟读成诵。老师在让学生重复朗读课文中渗透一些诗歌语言的特点和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感的形成。

三、采取“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我构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可能由教师简单地教给学生,而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语文能力的发展。教师怎么样根据学生原来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开展教学的起点,做到“以学定教”呢?

篇14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1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

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要想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分析初中生身心发展实际,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名著阅读教学,这样能够缓解名著阅读的困难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因为是刚步入初中阶段,心智各方面还尚未发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篇幅较短、语言通俗且是学生具有兴趣的名著,像是《海底两万里》这一类新的名著就十分符合学生需求,毕竟“怪物”二字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实现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为此,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创新设计,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教师可以从简单入手,让学生逐渐爱上名著,爱上阅读,从而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让学生去阅读名著,跟学生自己要去阅读名著,这是两个不同的状况,核心区别是学生的内在动力不一样,如果学生对阅读名著是不感兴趣的,他们的阅读效率就会一塌糊涂,不仅仅浪费了时间,还对学生身心造成了摧残,这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情景。最好的教育是唤醒和影响,教师本身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喜欢阅读名著,这样才可以影响到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结合多媒体技术创新名著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其是新课改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手段,具有集图文、音乐、动画为一体的优势,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一些晦涩难懂的名著阅读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文学素养得以发展。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西游记》名著教学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陈列出其中的主要人物,同时对其性格、物品、标志性特征进行简单概括,这样就能让学生对其形成一个大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价值,积极借助这一方式来对名著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保障名著阅读教学活动质量和效果。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大大提升我们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效率,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这种技术,最重要的是树立信息化的教学意识,并将这种现代化的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也学会借力,学会借力工具,提高阅读效率,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人文素养。

3巧用课堂剧创新名著阅读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名著阅读内容来为学生编成课堂剧,然后让学生进行情节演示,这样学生就能在体验中更好地领悟名著所表达的意义以及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名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名著阅读教学效果。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水浒传》名著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截取某一段电视剧来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按照生动的电视剧来进行再一次的情境演绎,通过这一方式来呈现出一节课堂剧,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能得到明显提升,另外还能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不同人物心理以及情绪,产生想要继续阅读的欲望,促使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有序地实施下去。凡是有乐趣,学生就会愿意参与,相反,没有乐趣学生就不愿意参与,教师就是要巧用课堂剧创新名著阅读教学,增加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