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范文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01 15:38: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篇1

关键词:防治措施;病害;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中越来越多的病害成为了水产养殖者最大的担忧,但是病害爆发的种类以及频率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极大的冲击了水产养殖业,使得很多水产养殖人员纷纷转业。文章通过对现代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以及最近流行的几种病害进行了分析介绍,并相对的提出了防治病害的措施。

1 病害发展

1.1 种类增加

水产养殖中会产生多种病害,并且病害的发生会随着环境污染以及水体污染,变得愈发严重,每年病害的种类都在增加。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水产养殖病害有鲤鱼出血病以及三代虫病;草鱼的赤皮病以及烂腮病;虾类的寄生虫病以及红腿病和细菌病等等。

1.2 抗药性的增强

病害会随着药物的使用而出现一定的抗药性,这是物种进化的必然结果。但是病害抗药性为防治病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病害公害化,如车轮虫病发展成中华腮病,细菌性肠炎病或者是赤皮病发展到败血症。同样的病害由于产生了抗药性,使得药物的作用时间加大或者用量加大,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实际对于病害的防治要不断的变换药品的种类,但是治疗效果上却不理想。

1.3 破坏范围愈来愈广

由于水体具有流动性,因此,病害会随着水体不断地流动,从而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导致了病害的流行。很多病害的发生都具有季节性,但是由于水体的该种特性导致了季节性病害演变为了多季节性病害或者是全年病害,且流行的时间间隔也愈发短暂。

2 常见类型

2.1 败血症

该种败血症主要讲的是细菌性的败血症,由于区域不同对于这种细菌性的败血症的称谓也不同,但是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单胞菌中的温和气单胞菌以及嗜水汽单胞菌造成,革兰氏杆菌也是引发该种病害的主要因素。主要病理特征为出血性或者是溶血性的腹水病以及腹水病、爆发性的淡水鱼流行病,都是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

2.2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会降低鱼类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数量,水中的亚硝酸盐会通过鱼类的呼吸作用直接进入血液,影响鱼类血液成分,从而降低血液的载氧力。由于组织缺氧因而鱼类的摄食量就会降低,因而会加重组织缺氧,从鳃部开始发生病变,影响呼吸,同时会对平衡能力造成影响。发生病变的鱼类会出现黑紫色血液以及红褐色血液,血液成分的改变导致内脏皮膜通透性改变,使得渗透能力下降,造成组织充血,出现类似出血病症状。

2.3 瓜虫病

该类疾病是一种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是在淡水养殖业中经常发生的病害。可以说所有的淡水鱼品种都受到过瓜虫病的侵害。小瓜虫的生长以及寿命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二十至二十五摄氏度或者一摄氏度时最容易感染瓜虫病,而水温超过三十度以后虫体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夏天发生瓜虫病的几率较小。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在鱼体表面出现白色小点,或者在鳃上出现白点,因此这种病症又被称作白点病。

3 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3.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3.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 防治思路以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项目,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当下我国的综合环境,在水产养殖中结合水生物防治病害工作上的基本原则,将预防和治理相互结合,主要以预防为中心,进一步实现我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

资金是防治水生病害发生的主要基础,财政补贴是水产病害防治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水产生物的病害预防以及治理中相关技术的研发需要积极的争取资金,并对相关的研发配套设施进行逐步的完善。而病害的防治少不了渔药,因而渔药需要同不断改变,渔药的研发技术需要随着疾病诊断技术的提高而推陈出新。

从养殖技术上的提高上也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健康性,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而养殖技术的推广主要的侧重点为生态养殖。生态养殖的手段主要通过水体以及自然生物环境中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用以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病害的发生。因而,对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养殖首先应当保证养水,这一理念是推广水产养殖的基础理念。其次,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养殖能够很好的对病害预防和治理。诸如在规模化的养殖中,养殖场能够通过申请财政补贴获得病害防治基金,以此积极的去寻找并推广水体养护措施或者是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措施。诸如:对芽孢杆菌制剂的使用推广,EM菌剂的使用和推广(乳酸菌做为菌液主导),这些微生物制剂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化学消毒剂,成为新兴的水质净化剂,以此,创造出更加健康更加自然的生态环境进行水产养殖,更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最后,财政还会在病害的治理以及疫苗的使用研发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而该类工作需要适当的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而基地的建立需要尽可能的保证养殖环境具有代表性。

5 结束语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但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而病害对于水产养殖企业、个人的影响可以说关系着生存、发展的问题,而对于民众来说是关系到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因此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应当对其发生以及扩散流行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保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水产的健康,真正实现健康养殖。

参考文献

[1]朱丽娅,普家勇.水产养殖病害综述[J].渔业致富指南,2005(1):49-50.

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 病害; 防治思路

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种类越来越多,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许多养殖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笔者将重点分析几种较为流行的病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1 病害的流行趋势

1.1 病害种类多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有许多种,而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病害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加,例如,鲤鱼普遍流行的出血病、三代虫病等;草鱼的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等;虾类的常见病有细菌病、寄生虫病、红腿病等。

1.2 耐药性强 耐药性的增加给病害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会加大鱼病防治的公害化程度。从车轮虫病到中华鳋病;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到败血症。相同的病害,由于具有了耐药性,而导致用药量加大、用药时间长,同时还需要根据病害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换药品,然而治疗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

1.3 流行范围广 由于水是流动的,所以病害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而导致流行范围非常广泛。许多病害从过去的季节性流行演变成了多季节性甚至是全年性的病害,而且流行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2 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

2.1 细菌性败血症 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腹水病 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2.2 亚硝酸盐 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降低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而对呼吸产生严重的影响、缺乏平衡能力,这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者黑紫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相似。

2.3 瓜虫病 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随着水温的变化,小瓜虫生存的时间也发生着变化,在20~25℃或者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生。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出现白色小点,因此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

3 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3.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3.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 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基本思路及对策

从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水生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以实现水产品质量的安全性。

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加快水生动物基本防治的技术开发,同时逐步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使得水生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并加速渔药的研发。

加大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以预防为重点的生态养殖。首先,要加强“养鱼就是养水”这个理念的宣传。第二,实现规模化养殖,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积极推广芽孢杆菌制剂、以乳酸菌为主导菌的EM菌剂等微生态制剂,逐步淘汰以化学成分为主的水质净化消毒剂,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态养殖环境。第三,利用财政补贴等手段,以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同时推广、普及工侑四是以水产品出口基地为重点,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和个人来说,病害的防治是关系着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防止或解决病害发生或扩散,保证水生动物的水环境,保证水的温度,实现健康养殖。

参考文献

[1] 朱丽娅,普家勇. 水产养殖病害综述. 渔业致富指南,2005(1):49- 50.

篇3

关键词:水产养殖; 病害; 防治思路

Discussion on Aquaculture Diseases and Control

Liu Benchang

Abstract Aquaculture towards high density, intensive to change direction, but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all sorts of disease threat. The author mainly introduces several kind of common diseas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order to ensure aquiculture unit and inpidual economic interests.

Keywords Aquaculture; disease; prevention methods

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种类越来越多,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许多养殖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笔者将重点分析几种较为流行的病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1 病害的流行趋势

1.1 病害种类多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有许多种,而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病害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加,例如,鲤鱼普遍流行的出血病、三代虫病等;草鱼的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等;虾类的常见病有细菌病、寄生虫病、红腿病等。

1.2 耐药性强 耐药性的增加给病害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会加大鱼病防治的公害化程度。从车轮虫病到中华鳋病;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到败血症。相同的病害,由于具有了耐药性,而导致用药量加大、用药时间长,同时还需要根据病害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换药品,然而治疗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

1.3 流行范围广 由于水是流动的,所以病害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而导致流行范围非常广泛。许多病害从过去的季节性流行演变成了多季节性甚至是全年性的病害,而且流行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2 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

2.1 细菌性败血症 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腹水病 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2.2 亚硝酸盐 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降低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而对呼吸产生严重的影响、缺乏平衡能力,这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者黑紫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相似。

2.3 瓜虫病 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随着水温的变化,小瓜虫生存的时间也发生着变化,在20~25℃或者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生。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出现白色小点,因此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

3 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3.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3.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 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基本思路及对策

从水产养殖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水生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以实现水产品质量的安全性。

积极争取财政补贴,加快水生动物基本防治的技术开发,同时逐步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使得水生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并加速渔药的研发。

加大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以预防为重点的生态养殖。首先,要加强“养鱼就是养水”这个理念的宣传。第二,实现规模化养殖,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积极推广芽孢杆菌制剂、以乳酸菌为主导菌的EM菌剂等微生态制剂,逐步淘汰以化学成分为主的水质净化消毒剂,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态养殖环境。第三,利用财政补贴等手段,以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同时推广、普及工侑四是以水产品出口基地为重点,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和个人来说,病害的防治是关系着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防止或解决病害发生或扩散,保证水生动物的水环境,保证水的温度,实现健康养殖。

参考文献

[1] 朱丽娅,普家勇. 水产养殖病害综述. 渔业致富指南,2005(1):49- 50.

篇4

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82-2

1 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的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的经营者过分的追逐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一味的增加养殖的密度再加上水环境的持续恶化,养殖业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遏制上升趋势,滥用药物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对环境以及对水资源的破坏,又加剧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整个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病害的严重影响。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所涉及到的所有水产养殖业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在监测到的126种病害中,几乎所有的病种发病严重程度都有所增加,连续多年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发现,水产养殖的病害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病源向综合病源演化,发病时间由传统的春秋两季逐渐发展成全年发病,在目前的防治手段中,化学药物的防治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得已而选择的方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较为明显,但是,药物残留难以克服,由此引起的水环境污染会对水产品的食品安全产生次生危害,水环境的恶化又有利于病菌的传播蔓延,同时,化学药物容易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使化学防治的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是病原体的耐药性通过生物富集的形式传递给人类,因此,在目前缺少药物评价体系以及药物理论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很难实现科学用药[2]。

2 水产养殖中病害发生的原因

2.1 水产养殖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水产养殖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水资源的环境状况对水产养殖的安全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随之加剧,给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目前,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首要原因就是水产养殖环境的恶化[3]。

2.2 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为病菌的大面积流行提供了条件

在过度追求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一味地增加单位面积内养殖的密度并且养殖基地的条件设施较差,相关的清淤消毒等配套设施不健全,极易诱发病菌的产生以及流行。再加上在水产种苗以及水产品流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检验检疫以及发现致病后的隔离,在流通过程中加速了疾病的广泛传播。

2.3 种苗抗病性不高,针对水产养殖的科研投入不够

要想提高水产养殖品种的抗病性,就必须选育高产抗病品种,提高所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在这一方面,相应的投资明显不够,经过长时间、单一品种的饲养使品种的抗病特性逐渐退化,为病害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了环境。

2.4 渔民缺少专业的医师指导,滥用药物防治

目前从事养殖业的生物人才所占比例较低,并且目前从事病害防治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少,水平较低,人员又不稳定,专门的研究人才就更少。在养殖户遇到病害发生时缺少足够的病害防治知识,极容易盲目选择药物防治的办法,造成上述的恶性循环。

3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3.1 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在某一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一定要注重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平衡,也就是说,水产养殖的密度、规模要同当地的水资源相适应,过度的发展就会超过水资源的负载能力,造成水域影响恶化,水质污染,导致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失衡,极易诱发病害产生及流行。针对本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进行水产养殖业的科学规划是一个地区政府渔政部门工作的重点。

3.2 搞好养殖设施的配套建设

高标准的养殖基础设施能够极大的改善养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杜绝病菌的生存和蔓延,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对养殖设施的升级改造,尤其是下大力度建设好鱼池、虾池的改造,建立完备的清淤设施,消毒设施等配套设施。

3.3 加强水产养殖的健康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化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严格操作病害防治的操作规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健全无毒水质系统,选择无毒亲体,引进抗病品种,严格对种苗的检疫,努力打造一条无毒种苗系统。在饲养过程中,选用优质饲料,推广混养套养等新技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立水产养殖的健康养殖模式。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决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做好防病保健措施[4]。

3.4 建立科学的病害防治体系

要想做到病害的控制必须建立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体系,首先注重在病害防疫过程中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加强对水产养殖病害的研究,发现其致病、发病原因,找到最佳的防治方法,在防治过程中,首先建立对病害的监测预报机制,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测预报,加强适应水产养殖的信息技术交流,使病害防治体系形成网络。

3.5 免疫防治是健康养殖的重要内容、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的现实选择和发展趋势

篇5

重要意义,并针对如何防治病害,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产养殖 病害 防治

在我国发展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

1) 能经济地为人类提供优质动物蛋白食品。在动物饲养中,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较之陆生恒温的家畜、家禽能量消耗少,饲料转化效率高,产品中动物蛋白质含量也高;

2) 能为工业提供原料,是医药工业、化学工业、饲料工业等的重要原料来源;

3) 对于弥补海洋捕捞的不足具有重大作用。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量日益增加,但捕捞量受到天然渔业资源更新的限制。渔业预测指出,年渔获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已达到顶点,今后单靠捕捞天然渔业资源将无法满足需求量;

4) 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在近海地区,可因养殖产量增长减轻捕捞强度,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在内陆水域,水产养殖与农业的其他一些生产相结合,利于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水产养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加强防治,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防治病害,可从以下几点施行。

1、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生态养殖防治病害

水产养殖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水面以上有阳光、空气,塘基上有陆生植物。水里有鱼、各种水生植物、昆虫、蚤类、藻类、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有机物和无机盐。池底有淤泥,同样也生长着上述生物及有机物和无机盐。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养、相生、相帮、相克等极其复杂的关系,生态养殖就是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养、相帮、相克的关系,生产我们所需要的水产品。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全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能达到一个最好的结果,这就是生态养殖。

首先,生态养殖具有环境效益:传统的养殖模式,不但用水量大,而且施用的大剂量的国家违禁药品,如硫酸铜、孔雀石绿、敌百虫、呋喃类药等,随着大量换水,对坏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恶性病源微生物大量增殖,导致病害泛滥。其次,生态养殖具有社会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环保意思的加强,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性,水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达到别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因此,为了国人的身体健康,和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高额利润,必须保证水产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杜绝病害的入侵,如此方能保证水产品的质量。

施行生态养殖时,主要要注意两点,一是底质处理。例如,在早春水池注水前进行地质处理时,每亩用1-2公斤菌剂加20公斤水稀释后直接均匀地喷洒在底泥上。二是水质处理。水生动物放养后,排泄物和残饵增加,养殖密度和气温升高,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增多,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需净化消毒处理。一般用量按每亩净水面,例如,每次用菌剂1公斤加20公斤水稀释后均匀地洒在水面上,一般15天喷洒一次。当水质较差时,7-10天喷洒一次,待水质好转后,按15天喷洒一次。

2、防治养殖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生活中,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市,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正解,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从而会造成水产养殖过程中严重的生物性污染。以致会使病害的发生率提升,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生物性污染。首先,针对水体生物性污染,应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其次,主要采取预防措施针对入侵类生物性污染。还包括科学引入物种,加强检疫,提高法律意识等等。最后,控制致病的细菌、病毒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3、水产养殖过程中要合理用药,进行防治

渔药是人类与水产动植物病害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也是增进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应用渔药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病害,确保和提高渔产量。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特点是所有养殖品种必须生活在水中,而各类水体通常又是微生物、寄生虫以及种类繁多的水生生物栖居或孽生地,水又是化学物质的优良溶剂和有机物、尘埃的悬浮剂。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不利养殖条件下,如水质恶化易为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创造条件。这时,渔药就显得很重要。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日常渔药大致有以下几类。

1) 消毒剂。具有破坏生物活性的功能,用于杀灭养殖环境、动物体表和工具上的有害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传播或发生。消毒剂种类很多,按作用机理分为氧化性消毒剂、表面活性剂、醛类等。

2) 抗微生物制剂。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繁殖的功能,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细菌、病毒和真菌所导致的鱼虾动物疾病。

3) 寄生虫驱杀剂。具有驱除或杀灭鱼虾动物体内、体表或养殖环境中寄生虫的功能,用于抵御寄生虫对养殖动物的侵害。根据用药的方式,有内服和泼洒两类。

4、防治病害的传播,加强病原的控制

首先,科学放养。养鱼场水源要充足、清洁、不受污染,水的理化特性应适合于鱼类习性。为此,鱼塘要独立从进水渠道进水,定期加注新水,池水不能排入其他鱼池,以防止鱼病蔓延。其次,提高鱼体抗病力。给鱼体注射和口服疫苗、喷疫苗雾化液或将鱼体浸入疫苗液可使鱼体获得免疫力。疫苗一般从病鱼病灶部位分离出病原体大量培养并经灭活等工序制成;有时也可直接将病鱼脏器研磨、滤去残渣、将滤液灭活后制得。通过人工选择或杂交方法培育抗病力强的鱼品种,则是预防鱼病的积极手段。 最后,控制病原鱼池放养前要清整池塘,即排干池水、除去池底表层污泥、进行日晒和除去池边杂草等,以消灭病原体和寄生虫产卵场所。也可以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撒入池中进行药物清塘。所投水草饵料和粪肥、鱼类食饵场所及养殖工具等在投饵或使用前要用漂白粉等消毒。

5、做好水产养殖管理工作

1) 努力改善养殖环境。首先,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其次,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最后,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2) 严格科学投喂管理。首先,要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其次,饲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防止残饵腐败水质。最后,在河蟹养殖中投喂的鱼饲料一是要保证新鲜,以防出现内脏病害和污染水质。

3) 加强巡塘。坚持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巡塘一次,仔细观察水产品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并对水质的PH值、水质的颜色、水质的透明度等做严格的测试。同时应对池塘进出水口的防逃设备做检查。

6、施行水产养殖产业结构优化

1) 水产的混养:在水产养殖中,应抛弃区分严格的养殖区域概念,事实证明,除了鱼类间的混养,其他不同品种的水产也可以混养。混养时不同品种的水产相互补充、相互摄取,有效的帮助了自身了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阻止病害的传播。

2) 淡化驯养:应逐步把水产养殖品的海水养殖向淡化驯养靠拢。事实证明,在淡水中养殖海水养殖品,其病害的报废率往往会大幅度降低,且生长速度也会有所提升。例如南美白对虾和虱目鱼在淡水中的养殖。

3) 杂交优势:若杂交合理,其杂交产生的新品种无论是在抗病免疫上,还是产量上都具有原有品种无法比拟的优势。杂交能在一定程度上汲取原有品种的性能,并对新的环境产生新的适应能力。如对太阳雨和大口鲶的杂交都是较为理想的品种。

4) 轮养:轮养有三大好处:一是减轻池塘底质的恶化程度;二是减少病害传染;三是根据市场行情,可灵活选择养殖品种。如有些地区上半年养殖南美白对虾,下半年养殖鲈鱼,都在防病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结: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养殖过程中的病害对水产品的危害不可忽视。我国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基础较差。本文针对病害的发生,提出了几条建议。只有从生态、药品、结构等各方面统筹治理,才能将病害降低到最小,才能保证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伦云.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

[2]杨翠平.水产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