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多媒体教学设计范文

多媒体教学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1-01 15:38: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多媒体教学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多媒体教学设计

篇1

1.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由总写到分写,具体描绘的思路。

3.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夏的喜爱之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学习方法:

诵读法探究式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多媒体使用策略: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包含有夏天的蝉鸣声、蛙鸣声等自然界音响的一段视频,营造一片夏日热烈喧闹的气氛,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进入课文《夏》的学习创设了情境。

二、初读课文,走进夏

1.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使用策略:

所选择的音乐是节奏欢快活泼的钢琴曲,曲目与《夏》这篇课文所营造的意境巧妙吻合。通过配乐朗读,进一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夏天特有的紧张而热烈的气氛。

2.文中描绘了哪些夏景图?这些画面突出了夏的什么特点?你觉得作者对夏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友情提醒:可以按以下格式完成

我捕捉到了图画,我仿佛听见(看见、嗅到、感觉到……)了。

多媒体使用策略:

本环节重在落实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夏天的画面,在学生描述画面的同时,运用幻灯片同步展现学生所描述的一幅幅夏景图,共选取8幅主要的画面,主要包括:①芊芊细草长成了密密厚发图;②绿烟凝成了黛色长墙图;③蝉儿长鸣图;④太阳烘烤图;⑤热风浮动图;⑥麦浪翻滚图;⑦匍匐前进的瓜秧图;⑧农民收割图。多媒体画面可唤起学生对夏景的直接回忆,使学生进一步融入夏的情境之中,融入作品营造的氛围,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

另外,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为学生进入“品味夏”环节的学习进行了铺垫,有前面对夏景的直观感受,再联系具体文字加以赏析会形成文字画面互相映衬的效果,更利于学生品味课文精美语言蕴含的魅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做铺垫。

三、研读课文,品味夏

1.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富有表现力?选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示例:我喜欢“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艘舰船”这一句。因为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夏天特有的景象――广阔无垠的麦田,远处的山、云,田间公路上的汽车,就像无边大海上的船只,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表现了夏天热烈的旋律。)

可采用以下句式回答:

我喜欢

因为

方法点拨提示:可从以下角度进行仔细品味和揣摩。

(1)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等

(2)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3)句式、语音节奏等

(4)含义深刻的句子

(5)表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

多媒体使用策略:

运用幻灯片将示例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语言赏析和模仿训练。点拨提示进一步促进学生运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进行语句品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使得学生对语言的品析能够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举一反三。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多媒体使用策略:

运用幻灯片将绚丽多姿的春景图,恬淡高远的秋景图与充满热烈紧张气氛的夏景图进行对比,更直观地启发学生去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浸在苦涩汗水中的夏天,去领会作者的情感,去感悟劳动创造美的道理,去领会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四、课堂反馈

(一)假如用括号中的词替换句子中划线的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炎热)

2.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照射)

(二)结合文中所学到的写景状物的方法与技巧,让下面这一文段的语言美起来。

今天,天气炎热,太阳很晒人,我们在烈日下暴晒,每个人都流下了滴滴汗珠,但我们都不擦。直立立地站在那儿,不管流了多少汗,我们都坚持下去了。――《一次难忘的军训》

多媒体使用策略:

运用幻灯片将课堂反馈题目加以呈现,学生课堂上直接加以完成。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五、结语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希望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以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观察,去联想与想象,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

多媒体使用策略:

运用幻灯片展示结语部分文字,并配以音乐,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朗诵该段文字,形成

余音袅袅的气氛,师生在优美的情境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语段,并表述喜欢的理由。

2.课后在小作本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课堂反馈”(二)的内容。

篇2

【关键词】 经济原则;外语多媒体教学;认知理论;语篇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7―0061―04

一 引言

语言的经济原则,又称省力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是指以最小的认知代价换取最大的交际收益[1],既体现在语言本体方面,也体现在语言认知和使用方面。在结构方面,语言的省略方式、层次性以及“结构原则”体现了语言“有限手段的无限使用”特点,是语言本体的经济性表现[2];在认知方面,隐喻思维和范畴化思维方式也隐含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在实际运用方面,“人们交际时总是倾向于选择既能满足言者完整表达又能满足听者完全理解所需的最少的语符和认知方面”[3],这也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具体表现。

这一原则对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具有解释力。首先,外语多媒体课件是在外语教学中用于构建课堂交际意义的媒体形式之一,是“用PowerPoint工具制作的各种视觉的、图像的、音响的和视听的文稿内容”[4],与教师话语同时映现,介入外语课堂交际活动中,干预或促进课堂交际效果,成为课堂言语交际的一部分。正如语言形式一样,外语多媒体课件在形式与结构上都体现了经济性原则,表现在其提纲式结构、省略句、缩略词语等突出特征上。

第二、从认知视角看,学习者在接收多媒体形式时也体现了省力原则,学习者只能承担一定负荷的符号,过多的媒体形式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使用最简化的形式,以利于学习者形成认知表征,接受信息。

第三、在实际运用方面,符合经济原则的多媒体设计更有利于提高交际效益。但是,跟言语交际不一样,语言经济性是在语言系统里体现出来的一种现象,也是在言语交际中,人们自觉不自觉中贯彻的原则;而在多媒体教学中,经济原则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技能,是需要设计者通过学习才能贯彻和提高的技能。

因此,揭示外语多媒体设计的经济性原理,解释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系统对认知和交际所产生的效益,对于强化意识,提高教师的设计水平,提高课堂交际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 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经济性

外语多媒体教学的经济性,即经济效益,是指多媒体课件及其图文、音像、影像等符号对课堂教学以及交际效果的作用或负作用,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外语多媒体教学的经济性=课件中所使用的媒体符号÷课堂交际效果(或信息量)。它体现在课件及其结构在内部所产生的意义和信息量等方面的效应,同时也体现在其对课件外部、课堂交际要素在意义、信息和语境等方面所产生的效应。当外语多媒体课件以最简化的结构和图文、影像和音像等形式传达最大化的信息并产生最大化的多模态感知时,那么,课件内部就产生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反之,当多媒体课件用最复杂和最大化的形式,但不能获得相应的模态感觉或意义效果时,其内部的经济效益呈现负收益。外语多媒体课件在外部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对外语交际各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主题意义的突出作用;2、对认知语境的补缺作用;3、对交际情景的衬托作用;4、对信息的传递作用。当外语多媒体课件使用最少量的“符号系统”,也即使用最少量的文本、影像和音像等符号形式而发挥以上作用时,那么,它就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反之,当其用最多的符号而对交际各要素产生负作用时,就出现“负收益”。总而言之,外语多媒体课件的经济效益主要看其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推动实现教学目标,并非所有的外语多媒体课件都有助于课堂教学,也并非花里胡哨的画面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只有科学合理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显然,外语多媒体课件的收益,体现在图文、音像、影像等形式对认知所产生的效果,取决于这些形式所体现的意义和语境是否满际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对符号形式的选择、组合、匹配和构建各个环节中,其效果与认知、意义传递、语篇构建和语境创设密切相关,认知理论和语篇关联理论成为外语多媒体教学的经济原则的理论依据,并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指导。

三 从认知理论看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经济原则

从认知理论视角看,“人类认知具有多种信息输入通道,具有高度整合特点,它可整合处理不同通道输入的信息形成有意义的经验,比如,它可以把声音(听觉信息)和图像(视觉信息)联系起来,也可以把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整合成一个心理表征”(卢植:2003)[5]。认知就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过滤从而形成心理表征并储存在记忆的过程。信息输入在数量和方式上作用于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及记忆系统,“在单位时间里,人类认知系统的负荷量是一定的,在某个特定的信息处理阶段,人只能处理和加工与其认知容量相符的输入信息,超过其认知负荷,将会有部分信息丢失”(Sweller, 1988,1994;Chandler & Sweller, 1992)[6],使其不能与已有信息整合,进入人的长时记忆系统。显然,多媒体课件,以图形、图像、声音、文本、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为认知提供更多的信息输入通道,但同时也为认知增加了一定的负荷。可以想象,当多媒体课件与教师讲授同步映现,学生要同时整合来自教师话语和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负荷自然比单一的讲授要大;当课件的媒体形式越多,学生要整合的信息也就随着增加。太多的媒体形式会导致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从而影响记忆。因此,从认知的角度看,在单位时间的认知活动中,并非媒体形式越多,认知效果越好,要处理好媒体形式在内部的呈现顺序,在课件外部,也要掌握好其与外部包括教师话语、课堂活动的演播顺序,除此以外,还要把握好媒体形式的种类和数量。

为了使学习者以最小的认知代价取得最大化的认知效果,教师话语和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要实现“总量控制原则”。即:当教师言语与多媒体同时映现时,两者传递的信息是重复的,在种类上,多媒体最多只允许图片或动画和文字等形式同时展示,在数量上,当教师话语较多、讲解比较详尽时,多媒体要做到图文简洁,以提纲式显示教师话语的关键词以及要点,或者用图片补充教师言语中抽象的概念或场景。相反,当教学设计侧重于通过多媒体形式产生直觉的效果,创设认知语境,那么,教师话语以旁白形式出现,话语不宜过多,要简洁而切中要点,通过片言只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教师讲授和多媒体先后映现时,两者在信息上是互为体现互为补充的,当多媒体课件在教师讲授后播放,其信息既可用于直观展示讲解内容,也可补充讲解的信息。当教师讲授出现在多媒体课件演示之后时,教师的讲解只需要对课件信息进行概括、点评或补充。

此外,多媒体课件的页面,在版面的安排和媒体形式的选择也都体现了经济原则。认知心理学的“图形――背景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存在“知觉场”,“知觉场”总是被分解为图形与背景两部分,认知时“图形必须要从背景分离出来”,人们“在视觉上,人们总是有对清晰、简洁、完美形象的追求;在心理上则总是要追求一种平衡.以改变在探索中紧张的心情.从而免除各种猜想和想入非非”[7][8]。因此,在设计多媒体页面时,经济原则体现在凸显“图形”、减少“背景”干扰,以减少认知负荷。即是说,在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众多媒体形式中,多媒体课件的一个页面,只能凸显一种媒体形式,使其成为“图形”,其他媒体形式只能成为“背景”,而作为“背景”的媒体形式要适量,否则会影响视觉听觉效果。而作为“图形”,为了满足认知者视觉上简洁的追求,其在媒体种类上也要适当,密密麻麻的文字、五颜六色的色彩、杂乱无章的图形都不利于认知者对图形的整合和处理。

综上所述,外语多媒体设计的经济原则,体现在媒体形式选择、多媒体页面布局、媒体演示方式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认知效益,为了帮助学生取得最大化的认知效果,一方面,要注意教师话语与多媒体课件的播放顺序以及内容的安排,教师话语与多媒体课件信息要实行“总量控制”、“互补”原则,以减少学生整合信息的负荷,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在课件页面设计时,媒体形式的搭配要处理主次媒体的关系,突出图形,强调重点。第三、尤其要控制声音的使用,要防止动画效果、背景音乐与教师讲解声音的冲突,减少对学生的干扰。

四 从语篇连贯理论看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经济原则

从语篇理论的视角看,外语多媒体的经济原则主要体现在形式、意义和功能的体现关系上,当课件以多媒体形式的组合体演示时,它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主题的意义,并作用于学习者大脑中,使其在原有的图式基础上形成新的信息,课件才能产生表意、强化记忆、创设语境的功能;而与主题不相关的多媒体形式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使其对主题意义产生误导。因此,课件的形式要与教学的主题意义以及教学目的紧密关联,才能避免媒体形式的冗余和浪费。比如,教师讲解时如果同时演示添加一些与主题不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不相关的背景音乐,不仅不能表达相应的意义,而且只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使得课件出现负收益。显然,关联原则是设计多媒体课件最经济的原则,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关联性体现在在语义、语境和意义等方面。

在语义方面,多媒体形式必须与主题相关联。多媒体形式在模板、图片、文字配置,甚至在色彩、字号以及版面设置方面要与整体的主题意义相符合,模板选择很难具有集中的针对性,但其风格要符合主题的内涵意义,比如“Crime”是个严肃的主题,模板通常会选择深沉的基调;而针对整体主题意义的图片具有太多的选择性,因此要针对主题的核心意义来取材,如“nature”这个主题具有“大自然”、“天性”、“属性”等语义,具有无数可供选择的图片,课件要选取哪个语义,取材要视乎课文或者话题等具体的主题而定。

语境方面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一、多媒体课件呈现的语境应该与教师话语相得益彰。关联并不意味着重复教师话语的文字,相反,关联是对教师话语的再加工,用多媒体形式构建和体现教师话语的直观情景,或针对教师话语的要点和难点,构建形象的动画情景,以产生多模态的感觉;二、多媒体课件用于创设基于主题的课堂交际情景,媒体形式的选择既要符合课堂教学环境的格调,比如,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如果选择太嘈杂的摇滚乐作为背景音乐显然与课堂教学环境不相符合;同时,多媒体课件创设的语境也要与构成交际情景的各要素相吻合,例如,当组织课堂小组辩论赛时,辩论场景如舞台、人物以及突出主题的图文构成交际情景的要素,媒体形式要通过模板、图片和文字创设这样的“舞台背景”。三、多媒体课件所构建语境,必须对交际语境发挥“补缺”作用,与学生的认知语境相关联。比如,针对“nature and nurture”这一话题,在话题导入环节中,学生对话题意义可能会有误解或不解,因为nature具有一词多义特点,那么,如果通过媒体形式如图片或者视频的组合,如双胞胎在不同阶段、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变异等情景,就会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以接受教师讲授的信息。

主题意义的关联主要在于多媒体课件页面之间体现的意义在内部达成一致性,具有连贯性,使多媒体课件本身成为一个完整的语篇,同时,在外部方面,与整体意义、教师话语意义相匹配,有助于实现课堂交际意义。一个完整的课件,在内部方面,能体现完整的主题意义,反映一节英语课的课堂交际全过程,包括总体主题意义、教学目的、教学活动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所突出的主题意义。经济性原则既体现在以简洁、省略的形式展示完整的主题,同时,以突出的图形创设语境,还有以具体的影像形式提供充分生动的情景或场景,对学生的认知起到补缺的作用。

总之,外语多媒体教学是一个连贯机制,是一个由语义、语境和意义等要素形成的关联体系,媒体形式与这些要素关联度越大,越能节约学生的认知成本,提高主题信息的集成度,集中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提高交际效益。为了体现经济原则,外语多媒体课件要以课堂交际目标为中心,围绕整体主题意义,体现媒体形式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在语义、意义、语境的关联性,为课堂教学交际活动和认知活动创设直观的交际语境,促进学生认知语境。

五 结语

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形式和结构的简约度、信息的饱满度、媒体形式与主题意义、交际语境和教师话语的关联度,取决于其对教师话语的补充作用、学生认知的强化作用、认知语境的补缺作用。认知理论为经济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表明在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多媒体形式的选择要凸显“图形”、慎选“背景”,对教师话语和多媒体课件在数量上要实行“总量”控制,尽量减少学生整合信息的负荷。关联理论为经济原则提供实践指导,在理论上解释了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多媒体课件如何通过与主题、意义和语境的关联,避免冗长多余的媒体形式和信息,使媒体形式体现丰富的意义、创建有效的交际语境,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媒体多样化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情景和便利条件,为学习者获取信息提供更多的渠道,但是,过多地依赖或使用多媒体技术,同样为外语教学带来负面的“干扰源”,使外语教学面临很多新问题,比如,学生上课开小差,摆弄手机,抱着侥幸心理,课后拷贝教师的课件以对付考试;课堂过多的信息使学生不胜负荷,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摸不清教师讲课的重点。凡此等等,对外语教学提到负面的影响。因此,外语多媒体教学的经济性原则更应该引起广泛的研究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郭平.关于言语交际中经济原则的理论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2):108-110.

[2] 魏晓斌.关于语言经济原则的反思[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9):97-100.

[3] 胡壮麟.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J].外语教学,2007,(4):1-5.

[4] 卢植.认知与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J].外语教学,2003,(4):47-50.

[5] Chandler, P. & Sweller, J. The split-attention effect as a factor in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 (62): 233-246.

[6] 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24-31.

[7] 曾方本.外语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图形一背景论[J].远程教育杂志,2006,(3):59-62.

[8] ZIPF G K. 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Ecology[M]. New York: Hafner, 1949: 117.

Economy Principle in the Multi-Media-Base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HEN Dong-chu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Guangdong 510320, China)

Abstract:Economy Principle reveals the simplicity in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t also reflects the least effort principle when the media are chosen to convey meanings and realize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Moreover, this principle is also embodied in the cognition of multi-media.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designing of multi-media-based English teaching. How can it then be reflected in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 be applied to the designing? The cognitive theory and relevant theory can provide some instruction.

Keywords:economy principle;multi-media-based teaching;cognitive theory;relevant theory

篇3

Abstract:Learning is not in a design, teacher-centered environment,When the students to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learning,When the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 to learn,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information,for efficient teaching activities, creating a work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multimedia. mainly to take some views about improving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and so on.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设计 方式探讨

Key words:The multimedia teaching; Design way; explore

学习活动不是在一个设计好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里获取信息的过程,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们切实参与了各项学习活动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但是,现在许多课程都只侧重于传输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预先决定好所有或大部分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计划,然后按计划在一定时间内教完一定的内容。尽管有的教师也利用一些新的教学媒体,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操作、小组工作或课堂活动等来进行教学,但是这些新媒体和新方式也只是用于加强教师讲课的内容或强化问题的答案。技术在这里仅仅只是说教式教学的补充,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多少年来,寻找新的传授知识和组织学习方式的道路上一直充满困难和挑战。许多教育研究者和理论家认为,教学法(包括教师怎样利用技术进行教学)不仅仅只是纯粹地传输信息。通常,单纯传输信息的教学方式是不会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信息,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就使得学生过于迷信书本知识而不会主动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与创新。

学生在刚入学时,就有一定的差异--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有的可能与老师规定的相符,有的可能相差甚远)、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资质和学习态度等各不相同。同时,他们还认为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出学习作品,建构知识概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基于多媒体学习的教学方式探索。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是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第一步。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应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开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之前要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希望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改变的阐述。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活动过程的依据。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多媒体教学软件应在每个单元教学中确定明确的、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前和学习过程中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有关的知识易于形成联想。

二、教学策略的制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学习的结果应该在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学习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状态等方面的因素是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为了促进积极的学习,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还应教给学生一些认知策略,也就是教给学生一些如何学习的方法,从而促进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按照教学设计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加强基本原理的教学,促进原理或规则的认知

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原理,这是教学训练的最主要的手段。为此,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a)教学软件中应给予恰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课题,使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原理。

(b)在软件中要设置大量的练习,通过练习使学习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原理去解决问题。

(c)在教学软件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学过的内容,充分掌握运用基本原理的条件和方法,使所学原理达到最有效的认知。

(d)在促进记忆和认知时,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采用间隔复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已习得的知识的保持,并提供提示的策略,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贯穿到后续的学习内容中去,或把新知识运用于相似而不相同的其他情景。

(2)、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当代的教育观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才可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的情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不断学习,实现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时候,要立足于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内容以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除了注重知识信息的教学之外,还要合理设计各种指导、强化、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通过软件把各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理解知识的方法、复习和巩固的方法等,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既可以减少学生自己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对学习方法真正加以把握。这样,学习方法才能具有最大的实践价值。

三、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除了呈现知识内容,演示一些过程现象,进行举例说明以外,还应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测评,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强化、矫正和定位的作用。教学评价的设计对于保证软件教学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等,编制一些有关教学内容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地给予反馈和激励,看其学习结果是否能够跑龙套顺利地向新的情境迁移,因为这是衡量学习任务是否完成的最可靠的指标。通过测验和评价可以检查学生对内容掌握的情况,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渐深化,从而有助于有效学习迁移。

四、建构设计方案的积极对策

对策之一:学习一些理论,软件设计应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软件设计本身就是作者理论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可以肯定,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制作出真正成功的软件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软件设计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笔者从实践出发,认为有几种理论是软件设计者(设计者)所必须掌握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

对策之二:确定一个原则,软件设计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它姓“教”不姓“电”。软件设计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计算机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媒体在教学中应发挥什么作用呢?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软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对策之三:掌握一个趋向,软件设计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

“教无定法”,固定化的多媒体课件不能鼓励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也难以发挥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经过不断实践和反思,现在软件设计开始向积件方向发展。积件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组合开发的教学资源库、教学策略库和教学软件平台。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国际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目前市场上的“几何画板”、“CSC电子备课系统”它们虽然还不完善,但已受到普遍欢迎,这也是软件设计向积件制作发展的趋势的有力证明。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学手段 问题 改进策略

一、什么是多媒体课程教学设计

借助于多媒体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很快进入学校并且轻松掌握教学内容。多媒体课程教学设计是多媒体课程实现的基础,内容的选择要从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学科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四个方面考虑,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能力和多媒体课程的表达。[1]

二、多媒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多媒体的运用没有选择性

不加选择使用多媒体,往往无法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在语文课程多媒体设计中,简单使用多媒体会钝化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学习《听潮》一课时,教师把抽象的文字幻化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这样,表面看把学生带进兴奋愉悦或愤怒悲哀的情感境界,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感染和共鸣,实际上,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反而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这样就把文学鉴赏最重要的素质―想象力的发展潜能大大压抑了,这实际上是简化了文学鉴赏的过程,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的使用缺乏灵活性,过于死板

有的老师比较依赖多媒体,一贯的使用多媒体,而不分清楚什么养的内容适合多媒体,什么养的内容适合板书。这样讲、写便越来越少,学生无法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不到人情味的手把手教学,享受不到老师的语重心长,只剩下了冷冰冰的、不断刺激着眼睛的显示器。还有的数学、化学老师在讲解一些推到过程也使用多媒体,这样使学生难以接受。

3.教学设计中没有图文声并茂,教学的内容中缺少生机。没有真正意义的体现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没有特点一味的在网上下载缺乏自己的想法。

三、促进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策略

1.发挥视听教育理论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视听教育理论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的刺激和被灌输知识,而应当是信息的主动加工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而且知识的构建应当是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应与视听心理学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并茂的情境。

(1)在教学设计中增加动感。声音是时间的流程,它始终在动,而视觉画面可以是完全静止的,如出现一座房子的画面,一切都是不动的,当传来房子里有人弹琴唱歌的声音时,画面便立即具有了生活的动感。(2)在教学设计中增加真实感。在多媒体课程中,适当加人一些生活中真实的声音效果,给学生带来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将电脑空间与人们习以为常的实际空间联系了起来。如果能在设计课程时恰当合理的运用这些效应,声音就不会是可有可无的不重要因素,而是整个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2.音乐是抽象的艺术,但她在激起人的心理反应、感情和情绪方面却是最准确和细腻的。现在的许多多媒体课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点,配乐一般都比较简单也缺少变化。虽然可能在多媒体课程中并不需要像电影那样要充分调动人的感情,但音乐与画面的不协调会给人的感觉上造成不舒适。对每种视听结合的艺术来说,人们在使用和观赏时的愉悦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学生不可能喜欢这个课程,这个课程设计也必然是一个失败的设计。 [2]

3.简化优化多媒体学习资料。所谓最优化,就是要从多种可能的方案中,选择出最好的系统方案,使系统具有最优的整体功能。多媒体的组合要达到最优化,关键是能否最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选用多媒体进行组合时,就必须把它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系统中去设计、去构建,充分考虑与教学过程中的其他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用最优效果的媒体,从而实现多媒体的最优化组合。

4.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是提高多媒体课程教学应用效果的保障。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中西方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能力等方面有以下差异:中国学生严重依赖面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由教师高度控制,学生学习自主性较低,在学习过程上强调信息内容、看重记忆,学习动机主要受外界诱因的支配,学习效果上注重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态度,强调适应性和顺从、避免冲突、注重团结等。而西方学生不怎么依靠面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较少由教师控制,学生学习自主性较高,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以深人学习为目标,学习动机更着眼于掌握导向,学习效果方面个性和自我发展,把对学习材料和老师的质疑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可见,我们要借鉴西方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方法。[3]

5.要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来设计媒体组合形式,促进多媒体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目标。我们一方面要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具有教强的自学能力,能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设计多媒体学习资料时,一方面要考虑本科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更适合自主学习的媒体资料,另一方面要考虑专科生的特点,将现代媒体学习资料与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注意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课程之间的差异,设计适合各符合各自特点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最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振东,孙振. 浅谈多媒体网络教学[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

[2]张机. 谈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发展与[J]应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3]宋成栋.现代教育技术全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843―845

篇5

关键词:认知负载;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152-01

1引言

多媒体教学自从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之后,就以其信息量大、操控容易、教学效果提升等优势获得高校教学双方的青睐,但是目前在高校中越来越常见的多媒体教学在获得一些好的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包括仅仅将传统板书更换载体搬到屏幕上、滥用视听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操纵电脑减弱对课堂的控制等问题。因此,对于如何进行更好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使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与教学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学生认知导向的视角出发,探寻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2文献综述

与多媒体教学的相关研究很多,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

(1)针对多媒体教学学习效果评价。如Liao(2008)总结了之前影响力较大的35个研究,发现有25个显示多媒体教学的良好效果,但也有10个显示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如传统教学。

(2)针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优于或是劣于传统教学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如辛自强(2002)、林明霞(2008)等研究均分析列举了教师水平、教学准备与课件制作过程、教学内容难度、信息组合方式等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

(3)针对改进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措施。如赵翠霞(2005)提出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使用定向与非定向帮助方式;韩国波等(2009)提出使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管理等。

通过上述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目前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基于教师主导的教学改进和优化。而教学的对象和“用户”是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也更应该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去分析和改进,在企业管理界越来越强调“用户参与设计”的今天,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从学生认知和学生参与设计的方式去进行研究和改进也是很有必要的。

3多媒体教学中的学生认知能力

在近年的心理学研究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个体是有认知局限(Cognitive Overhead)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认知负载理论(Cognitive Loading Theory),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在于,认为人的工作记忆在处理新信息时有一个有限的处理容量,当短期被迫接受信息量超出这一限度时,人脑就会自然而然的放弃一些信息。

进一步地,大量有关认知负载的理论发现,人脑处理信息时发生的认知负载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内部认知负载、外部认知负载、以及个人信息负载三方面。其中内部信息负载主要是由必须处理的信息的固有复杂性所导致的,是任务内在决定的,很难被改变或削弱;外部信息负载是由处理信息时的外部环境复杂性所导致的,并不是任务内在决定,因此可以被改变和削弱;个人信息负载是个人在接受信息时所作出的主观努力带来的压力。一般研究认为,内部信息负载和外部信息负载会对于个人接受新信息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个人信息负载则会对于个人接受新信息造成积极的和正面的影响;而又由于内部信息负载很难降低,所以往往人们希望降低外部信息负载,从而将人脑有限的信息处理容量更多的分配给个人信息负载的过程。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课堂教学环节对于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都有超过一种形式的信息表达方式,通常是语言文字描述结合图表表达,在某些教学环节中还包括大量的音频和视频信息,这样的多种表达方式的组合一方面可以扩充课堂教学信息量,加深学习者的认识;但另一方面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信息接收和处理的要求,需要学生不仅要理解每一种表达方式,还要对这些表达方式的组合能进行整合理解,如果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够的话,就会造成对于大量信息的接收无能为力,进一步转向只关注一种表达方式,甚至发生只关注了辅助表达方式而不关注主体内容的分心效应(Split Attention Effect)。

由此可见,在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并不能一味的追求大信息量和多种信息表达方式的组合,一旦出现信息过载,将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而这种信息表达方式属于认知负载理论中提到的外部认知负载,是可以避免和削弱的,被削弱的认知负载可以用来让学生用于个人信息负载,即为自己的学习安排计划并进行自我监督,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的效率和效果。

4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多媒体教学过程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应在学生的认知负载极限范围内进行,否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的结果。笔者结合认知负载理论和多年的多媒体教学经验,提出在学生认知能力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应注意的以下要点:

(1)必须评价学生的认知程度。教师应在多媒体教学

的全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评价,例如,分别从一次课堂教学后学生对学习内容难度的评价、一次课堂教学后学生对学习中付出的心理努力的评价、一次课堂教学后学生对学习内容复述和理解的正确程度、一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学习内容难度的评价、一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学习中付出的心理努力的评价、一学期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学习内容复述和理解的正确程度等几个方面设计问卷。对师生进行大样本调研,并将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调查问卷分析整理,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

(2)找到最合适的(而不是最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下信息的呈现方式可以包括文本、语音叙述、音响、图片、图表、视频图像、动画,及其相互组合的各种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及其组合重复和强调某一新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但另一方面,人的认知资源(主要表现在工作记忆容量上)是有限的,而任何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都要消耗认知资源,如果加工某种信息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超过了人本身所具有的认知资源的总量,就会造成认知负荷超载(Cognitive Overload),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高校内很多课程教学内容复杂,既有定性的演绎归纳分析,也有定量的推导计算;既有理论的讲述,也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实际企业的生产与运营过程,因此需要使用多媒体中的各种视听呈现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信息呈现方式的多媒体教学,对之后的学生认知程度进行评价,找出各种信息呈现方式对学生认知的影响作用,并寻求多媒体教学中一种最佳的信息呈现方式或信息呈现方式的组合,能够让学生最有效、也最高效的认知和理解新的教学内容。

(3)学生参与的动态多媒体教学设计机制。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用户参与设计”的理念已经被学界和业界广泛接受和认可,经由这种方式研发和生产出的产品可以更符合用户需要,从而带来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用户就是学生,然而目前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基于教师(也就是设计者)的经验和思想设计出来的,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是一种典型的“以设计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过程。

如图1所示,本研究希望设计一种由学生参与的动态多媒体教学设计机制,在第一学期学期末的时候对多媒体教学的学生课程认知状态加以评价,并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该学期课堂教学多媒体设计的评价和修改建议,选择一些善于提出建议的同学,邀请其参与对于第一学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的修改。这样,第二学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内容的一贯性与学生自身的要求这两方面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的,在第二学期期末再对于调整后的多媒体教学的学生认知状态进行评价,如此循环往复进行,形成学生参与的动态多媒体教学设计机制。

参考文献

[1]辛自强,林崇德.认知负荷与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1).

[2]林明霞.信息不同组合方式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8.

篇6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各方面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与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模拟等手段为―体,尤其适合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现行的初中语文新教材,内容新颖且知识覆盖面广,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理解力有限,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胜任。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多媒体教学谈谈看法。

一、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种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书本、挂图、模型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授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资料信息,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书本、图片获得,有的从视频、网上、声音或自制动画获得。这些多方位的信息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增大了信息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学生在没有课件的情况下会觉得乏味,如果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老舍笔下特有的冬景,听得轻松自如,津津有味,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2.使教学过程轻松愉快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完成教学任务。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每上一节课,除了携带教案、挂图及模型等烦琐的教具外,还要书写大量板书,教学任务繁重。而多媒体课件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它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它那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3.使学生学习更主动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枯燥的内容及在教学中无法实践的难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因此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较多。例如教学《听潮》一课,主要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内陆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通过播放自制的潮起潮落的VCD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从而突破重点、难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所以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根据语文教学结构,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由教师、学生和媒体三要素构成。多媒体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环节和呈现时机,合理应用媒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种媒体

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媒体,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充分发挥多媒体存储信息量大的特点,尽可能提供大量阅读材料。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加上农村初中能提供的阅读物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阅读。而计算机储存阅读材料等大量教学信息,可随时让学生检索相关有用知识,还可提供标准的读音。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可将多种媒体在目标导向下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

2.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

在教学中,多种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凑合,一般来讲,背景设置的格调应与课文文本内容相呼应。如: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背景,可以采用最简单的紫色系列作为背景色衬托作者因爸爸去世而表现出的平静而成熟;制作《木兰诗》等文言文课件时,应选用使课件整体呈现古典沉稳风格的底色;另外,在设置背景时需要根据教学步骤选择相应背景,同时要注意避免各页的背景风格反差太大,应尽量保持课件的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3.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种媒体

篇7

关键词:人字结构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人”字的结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别人交往,在与别人交往和沟通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表达情感,提高素养。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只能是教师拼命地讲,学生拼命地背,训练出来的是背诵知识内容的“书呆子”。

现代教学必须是开放的教学,有趣的教学,活跃的课堂,这样效率才会高。多媒体的迅速发展,使现代教学获得了新生。它能够给课堂带来活力,带来生机。下面就以《“人”字的结构》为例,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

1 多媒体在导入部分的设计

导入部分是一节课最为关键的环节,如果导入得成功,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中,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激发学生对下面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整个课堂的气氛都会在导入部分奠定初步的基调,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所以,笔者认为课的导入部分相当重要。例如,《“人”字的结构》在导入部分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进行设计,播放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并且将歌词同步展示,运用多媒体色彩的变化,将歌词中的一句重点句用红色突出表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然后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一句最能反映文章中心?接着播放一段笔者自己拍摄的几张照片,分别展示大人与大人相互支撑,小孩与大人相互支撑,小孩与小孩相互支撑,男人与女人相互支撑等,让学生感受到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是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依赖的,引导学生质疑:我们为什么要和别人交往呢?如果不和别人交往,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很自然地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2 多媒体在教学重点上的设计

《“人”字的结构》一课中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交往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呼唤,人活着就必须要和别人交往,没有和别人交往,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下去。为了突出此重点,运用多媒体进行设计,播放电影《鲁滨逊漂流记》片段:鲁滨逊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生活的情形,引起学生的疑问:鲁滨逊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度过了28个春秋,他是怎么生存下来的?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想想如果是自己一人在一个荒岛上,又将怎么生存呢?他的心情如何呢?伤心、害怕、孤独、失落、悲伤、寂寞、忧愁等。人对生存、生命的欲望,指使着学生要想尽办法,坚强地生活下去。生命的召唤,使鲁滨逊生存了下来,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强大。再播放电影片段:25年后他遇到了一个叫“星期五”的陌生人,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继而引发学生思考:遇到“星期五”后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与别人交往的必要性。与别人交往是生命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在这种极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情感的震撼,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真正认识到与人相处,要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3 多媒体在突破难点上的设计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的生存是最基本的需要,而人生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交往更是发展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很轻松地突破此难点。例如,运用多媒体网络,播放“狼孩之谜”视频,学生观看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狼孩的故事让学生感到震惊,狼孩的生活让学生感到心有余悸。视频过后,学生纷纷议论,狼孩有着人的遗传基因,但是由于幼年时期被狼叼去,生活在狼群里,时间久了,就带有了狼的野性,缺失了人的性格、习惯、行为。由于他没有和人交往,故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他的智力只是几岁的幼儿的水平,他的行为完全是狼的行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人的发展需要交往,需要沟通,只有在正常的人与人交往和沟通中,智力、能力、情感等才会得到发展和提高,才能成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真正的人。

4 多媒体在巩固中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总是在课的最后进行巩固练习。巩固主要是教师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完成,然后给予评价,直接以错误和正确加以判断,如果对学生的评价没有激励性,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评价往往让学生害怕,心理上产生畏惧感,从而对巩固产生错误的认识,对整个学科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动力,阻碍学生的发展,降低教学质量。解决此种状态,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活跃课堂,讲究巩固的效果,使评价高效。运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设计可以互动的巩固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激活思维,以积极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如设计选择题,在学生回答后,屏幕上出现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如果正确,出现“你真棒”,“你太厉害了”,“你真行”,“你分析得太好了”;如果错误,可以出现“继续努力,成功属于你”,“再想想,相信你一定行”等。在这样的鼓励性话语前,学生并不会产生太多的压力,反而会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最佳的姿态完成好任务,从而提高巩固的质量,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自信。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苏建新(1971-),男,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讲师;徐恺(1979-),男,河南林州人,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讲师。(河南 洛阳 471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89-01

当前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覆盖,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观念随之受到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教育现代化不断发展。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板书、挂图、教学模型、实物展示、电视录像、现场教学等方法进行讲解,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存储功能,以文字、图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直观,并且有利于与最新的科技、事件、热点结合,拉近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尤其对一些立体、抽象、深奥的问题,可以具体、直接地展现出来,使教学更加有效。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测试技术与仪器专业,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中率先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取得良好效果。针对课程中大量抽象内容,如定义、标准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实践,现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供相关学校共同借鉴。

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特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分为公差配合和测量技术两大类,由最初的64总学时减少到30总学时,由于和国家标准的接轨,新的内容不断添加,加上自身特点――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定义多,符号多,内容多,逻辑少。[1]定义多是由于课程中内容大部分与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密切联系,由于标准就是工程中的法律条文,造成名词术语非常繁多;符号多是由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与“机械制图”紧密相连,学生要多学练才能掌握;内容多主要是本课程包含了与几何精度设计相关的: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形位精度以及相关要求,还包括典型的结合精度(轴承、键)和传动精度(齿轮);还包含了与几何精度检测相关的测量技术,还介绍了与机械制造基础相关的刀具、尺寸链、基准等内容;逻辑少自然是由以上特点导致的必然结果。

现阶段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主要以教材为主,教师多以板书加上口授的方式教学,造成学生不便于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质量有提高空间。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授课,对重点内容进行动画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使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变得生动鲜活,能形象生动地演示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和掌握授课知识点方面学生反映良好,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知识点,主要在作业和公差实验中融入相关内容。为了按照教学进度教学,传统教学方法是在多媒体课件PPT中将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而高校本科教学课时的一再压缩,使得学生要在尽可能少的课堂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环节是在课外实践过程中进行的。由于课程内容信息量大,缺乏逻辑性,并且听课的学生主要是大二、大三本科生,年龄在20岁上下,他们记忆方式偏向于逻辑记忆而非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部分学生对大量涌入的枯燥知识产生恐慌,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尤其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学习效果较差,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多媒体教学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突破口,相关多媒体软件的安排设计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当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观察来看,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学为辅的原则,教师对目标、内容、方法等基本问题进行启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课堂互动多媒体内涵

“未来的教室是云端教室”,[2]其内涵包括: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基础,数字化作为传播途径;对多种形态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融合;以人为本,强调彼此之间的反馈作用。将传统教材、挂图、教学模型与现代电子课本、电子课桌、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进行多维度交互,满足个性化学习。从人的认知能力考虑,形象认知要强于抽象认知,因此从动画、视频到图像、表格,再到文字、符号,对认知能力要求越来越强。另外,互动性要求改变传统教授知识以单向模式传播方式,即改变受众(学生)仅仅是接受信息,具有自和选择权,甚至有权。

2.实时观察效果,引入课题教学

进行多媒体教学不等于教师成为一个简单播放员,[3]要实时动态观察学生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把握时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面对疑难和困惑时,仍然需要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突然领悟到课程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教学时,在讲授完“互换性”的优点后,可以从加工的角度提出“如何在现有加工条件下提高精度的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后再给出“不完全互换”的方法。这样,使学生理解采取“不完全互换”的优点,更便于理解记忆。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反馈

课堂实际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方式、方法、设备等)四大要素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教学中任何知识只有反馈后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掌握,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逆反心理。例如对广义“轴”与“孔”理解,与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八卦相同,定义是单一表面是外表面还是内表面进行区分,或者从被包容还是包容进行区分,但这些方法均不好理解,采用多媒体从去除材料的加工方法分辨尺寸变化规律从而区分“轴”与“孔”时,学生顿时觉得易于理解,也便于进一步理解“非孔非轴”尺寸的概念。

4.难以记忆的东西帮助学生总结记忆

如配合性质如何记忆(图形记忆),轴承公差带如何记忆(对比记忆),哪些符号不能作为基准(英文单词记忆),这样老师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的同时,掌握了一些知识总结与记忆的方法,有利于其将来在实际工作快速掌握新的知识内容。以轴孔公差带分布为例,用英文字母o和i将字母表分成了三份,即使不查表学生也可以快速反应出一些轴孔配合的配合性质。这种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愉悦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枯燥,同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三个学期的连续跟踪,发现采用该方法使学生平均成绩提高15%,不及格率下降8%。

5.重视多媒体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4]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仅是该课程的配套实验,还包括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相关的课外训练等内容。由于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直观,学生更易于理解课本知识。如对“公差原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授时,学生一般很难理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独立原则”已经很完善了,没有必要采用“相关原则”,但是到工厂中看工人简单地使用卡尺和通用量规就可以快速判断零件好坏,才认为课堂讲授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三、结论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宽,实践性较强,要求综合运用能力较强,术语及定义多且较为深奥,新旧标准更新快,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学习掌握。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该门课程,从而加速教学改革的步伐,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1.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多媒体教学核心以人为本,强调反馈,以“启发―思考―发现―总结”为主线,变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实践环节

改变过去简单的考核模式―― 一张卷子定成绩,增大教学实验和实践环节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减少记忆知识的考核,增加活学活用的知识考核内容,激励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核加大激励力度。

参考文献:

[1]何永熹,武充沛.几何精度规范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14-15.

篇9

【关键词】视知觉心理学 小学美术课堂 多媒体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45-01

一 视知觉心理学

视知觉心理学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从视觉和知觉两方面来认知、了解事物。视知觉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皮肤接触来感知、理解事物,所以,视知觉具有明暗视觉、视觉范围、视觉惰性和闪烁感等特性,可以影响人们的审美观,促使人们以不同的心理来感知艺术、美术等。总之,视知觉心理学可以影响人们的感知和认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事物。

二 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对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借助视知觉心理学相关内容,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设计美术作品的色彩、教学背景音乐、教学视频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1.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所看到、触及的事物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在进行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发挥视知觉心理学的作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保证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受活动的图像、多彩的图片、美妙的声音所感染,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中。

第二,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以保证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设计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地应用于美术课堂中,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对于有效性原则的遵守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突出视觉效果,保证所设计的课件可以正面地、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

2.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一,页面视觉语言的设计。在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进行小学多媒体课件页面视觉语言设计时,首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小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及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集合视知觉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面、线、点。(1)面的设计。对于面的设计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颜色的冲击性,合理地配置整个页面的颜色。(2)线的设计。线的粗细、长短、形式、颜色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页面中加入线,需要注意线与面的有效结合,凸显线与面的视觉效果,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理。(3)点的设计。点能够使人视觉集中,可以用于强调教学重点。在页面上,点的位置、大小、颜色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在进行点设计时要明确通过点要达到的视觉效果再确定点的大小、颜色、位置。

第二,动画和动物图像的设计。运动的图像和动画在教学中可以准确地、形象地表达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首先要明确通过动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进而选择适合的动画来搭配,才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动画相得益彰,达到教学效果。运动的图像是通过视觉来影响学生,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用能够吸引学生的画面。运动的图像可以将声音与图像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选用一段视频,放入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有效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学生所听到、看到的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可以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也可以消极负面地影响学生心理。所以,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从针对性、有效性等原则出发,合理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陈潇寒.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D].中国美术学院,2012

篇10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大班授课 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目前,英语大班授课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解决有限的教师资源和庞大的学生数量这对矛盾之前,如何提高大班教学效果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先进技术手段被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新教学手段的引入又对相关的教学要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要求,其中就包括对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设计的重新优化。

一、大班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近年我国高校国际交流的加强,国外大学小容量班授课形式受到不少人的追捧。考虑到语言学习对于交流互动的依赖,英语教学大班授课的形式深受诟病。但在现有条件下,大班授课仍然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授课的客观存在。

研究表明,教学质量和教学班的大小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我们承认大班授课存在以下局限性:学生多,教师与学生个体交流的机会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班授课的优势:大班授课时,作为受众的学生心情更放松,这有助于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的焦虑心理。如果教学组织者引导得当,大班授课就更易于帮助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见,教学形式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组织者对于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实施。只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方案并不断优化,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丰富教学手段,大学英语教学就能够在大班授课中取得好的效果。其中多媒体技术手段就为确保大班授课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首先,多媒体教学有效弥补了大班授课的缺陷。多媒体英语教学最大优点是能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语境,使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其次,多媒体英语教学能极大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授课信息密度小,这明显不能满足大班授课的要求。现在教师可以采用课件教学,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和形象的语言运用通过多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接受和模仿。这些非书面资料真实生动,信息传播速度快、容量大,可以使抽象材料形象化。教师也通过实物投影和电子板书节省了时间。再次,多媒体教学与现代网络相结合有利于课后巩固。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教学素材与目前高校校园网络相结合,开展课堂外的远程教育,从而有效弥补大班堂教学交流的缺乏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略。

二、优化设计大班多媒体教学结构的关键是课堂活动

就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蓝图。在大学英语大班授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是有益的,而多媒体充分发挥的关键在于做出合理的教学结构设计并严格实施。教学结构设计的优化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涉及的教学媒体和方法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优化的安排,形成特定的最佳的结构或模式。

1.教学思路的分析选择。多媒体的实际运用要根据教学结构设计预先安排好的步骤进行。而教学结构的设计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及教学目标的规定,形成正确的教学思路,确定多媒体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对比研究显示:不同层次的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施行措施不尽相同。重点英语专业的教学具有研究语言的目的;非重点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目的除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使用技巧外还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即在四六级考试中达到合格成绩;而高职院校则更看重日后对学生形成系统职业技能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前形成相应的教学思路。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失去教学开展的方向。

2.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解性学习中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反应更为明显。然而,在记忆性学习中,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课文范本、操练重点词汇和常用句型等方法,使学生记忆更牢固,语言使用的精确度更高。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优化绝非简单的此是彼非的选择,而是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整合,在整合中要求使用最佳的多媒体组合。相反地,对对话部分,在教学中应常采用情景教学法,此时要求多媒体再现或是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以投影仪和媒体播放的声像材料必须是与对话内容最佳关联的;在媒体的选择上,媒体播放工具优先于投影仪,因为媒体播放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再现情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和愉悦并存的境界,从而加速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

3.多媒体手段和内容的最佳选择。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光、影等丰富的表现手段,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符合多媒体大班教学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多媒体对学生的信息输出不应是手写教案的翻版,而应选择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创新手段。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创新手段绝非对技术的片面追求,而是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教学内容和创设相关语境的便利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克服大班授课因操练不足而造成的记忆干扰。课堂上要体现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同样需要加以选择,教师应该在课程结构设计前加以精心挑选,以确保重点词汇、句型结构和语法规律全面高频地在其中得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媒体再现方式应该根据需要作出最优取舍;教师讲解语言结构部分时应该采用图片、幻灯片等形式引导词汇和语法结构;对话部分应通过教师文本讲解和媒体播放录音形式讲授;阅读和写作部分多采用投影方式显现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篇11

论文摘要: 为了顺应英语大班教学的需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多媒体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大班英语教学过程中。新教学手段必然要求对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以迎合目前大班英语教学的需要。本文即论述了英语大班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

目前,英语大班授课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解决有限的教师资源和庞大的学生数量这对矛盾之前,如何提高大班教学效果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先进技术手段被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新教学手段的引入又对相关的教学要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要求,其中就包括对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设计的重新优化。

一、大班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近年我国高校国际交流的加强,国外大学小容量班授课形式受到不少人的追捧。考虑到语言学习对于交流互动的依赖,英语教学大班授课的形式深受诟病。但在现有条件下,大班授课仍然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授课的客观存在。

研究表明,教学质量和教学班的大小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我们承认大班授课存在以下局限性:学生多,教师与学生个体交流的机会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班授课的优势:大班授课时,作为受众的学生心情更放松,这有助于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的焦虑心理。如果教学组织者引导得当,大班授课就更易于帮助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见,教学形式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组织者对于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实施。只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方案并不断优化,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丰富教学手段,大学英语教学就能够在大班授课中取得好的效果。其中多媒体技术手段就为确保大班授课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首先,多媒体教学有效弥补了大班授课的缺陷。多媒体英语教学最大优点是能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语境,使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其次,多媒体英语教学能极大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授课信息密度小,这明显不能满足大班授课的要求。现在教师可以采用课件教学,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和形象的语言运用通过多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接受和模仿。这些非书面资料真实生动,信息传播速度快、容量大,可以使抽象材料形象化。教师也通过实物投影和电子板书节省了时间。再次,多媒体教学与现代网络相结合有利于课后巩固。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教学素材与目前高校校园网络相结合,开展课堂外的远程教育,从而有效弥补大班堂教学交流的缺乏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略。

二、优化设计大班多媒体教学结构的关键是课堂活动

就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蓝图。在大学英语大班授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是有益的,而多媒体充分发挥的关键在于做出合理的教学结构设计并严格实施。教学结构设计的优化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涉及的教学媒体和方法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优化的安排,形成特定的最佳的结构或模式。 "

1.教学思路的分析选择。多媒体的实际运用要根据教学结构设计预先安排好的步骤进行。而教学结构的设计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及教学目标的规定,形成正确的教学思路,确定多媒体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对比研究显示:不同层次的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施行措施不尽相同。重点英语专业的教学具有研究语言的目的;非重点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目的除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使用技巧外还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即在四六级考试中达到合格成绩;而高职院校则更看重日后对学生形成系统职业技能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前形成相应的教学思路。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失去教学开展的方向。

2.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解性学习中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反应更为明显。然而,在记忆性学习中,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课文范本、操练重点词汇和常用句型等方法,使学生记忆更牢固,语言使用的精确度更高。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优化绝非简单的此是彼非的选择,而是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整合,在整合中要求使用最佳的多媒体组合。相反地,对对话部分,在教学中应常采用情景教学法,此时要求多媒体再现或是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以投影仪和媒体播放的声像材料必须是与对话内容最佳关联的;在媒体的选择上,媒体播放工具优先于投影仪,因为媒体播放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再现情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和愉悦并存的境界,从而加速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设计;项目化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1008-02

WEB-based Environment-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GAO Shui-juan

(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8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most of the teachers have become conscious behavior, online education, network learning, network-based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has also become Tuition and learners to pursue. WEB-based courses will be developed this as an example, elaborate on the design of modern multimedia teaching mode and network resources, integrated design.

Key words: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ject-based teaching

1 WEB开发基础课程的介绍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WEB开发基础课程,而WEB开发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点课程,并一直居于主干课程地位。因此,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网页设计与制作人才,就必须从WEB开发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抓起。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建立一套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WEB开发基础的教学方法。

1.1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WEB开发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专业覆盖面大,对学生吸引力大、影响力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综合技能与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1.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 HTML中的文字、链接、列表、表格、表单、图像、多媒体、框架元素标志及属性设计出多窗口网页;掌握WEB开发基础进行网站的导入、规划、管理、的相关技术及网页制作的操作技能。

1.3 WEB开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计的意义

1) 加强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WEB开发基础作为为专业基础课,一直以传统的理论加上机的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只能模仿教师上机题完成机械式学习,但对于一门需要时间和灵感来创作的课程来说,学生即不能系统化学习知识,也不能独立创新,更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后果是浪费了学时也浪费了精力。

2) 网络环境的加入,避免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校园网上WEB开发基础学习平台,学生随时可以自学和创作,加大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和不受空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交流,取得了明显效果。

2 WEB开发基础课程多媒体设计与研究

2.1 软硬件平台的研究设计

硬件设备是一个校园网的基础,良好的硬件基础和网络架构是整个网络稳定运行的最基本保障;系统软件是整个网络运行的“神经中枢”,它协同底层硬件和各种应用软件来为整个网络服务。我校开发设计了网上WEB开发基础学习平台,从主观方面进行了人性化设计,不但界面美观,操作和交互性更加方便。

2.2 WEB开发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设计

从功能上看,WEB开发基础可分为网页赏析、网页基础、网页制作、网站管理、网页设计等模块,总学时60学时,与其对应的学时分配。

2.3 WEB开发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在多媒体计算机房大力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当同学完成作业后,采用课上演示方式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以提高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另外还可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项目驱动,促进课程改革。教师将网页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开发小型网站的实际技能结合起来,把开发一个完整的小型网站作为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来,使学生在完成网站的设计、制作、测试、和上传的过程中,学习网站建设的过程、注意事项、网页设计规范、设计制作网页的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与具体探究的过程,在知识、技能以及在团队合作精神和思想品质等方面得到发展。在课堂外,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实现远程教学或互动教学,通过校园网资源,学生可登录网络课堂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学习,方便了学生的自学,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也可为师生提供留言板等互动交流的平台,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网页设计与制作竞赛、技能训练等活动,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技能。

现将多媒体教学方法按照WEB开发基础知识结构的特点和授课环境进行分类设计,达到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应用。

1) 网页赏析是学习如何制作网页的前提。欣赏优秀的网页,学习他人之长,激发学习网页设计的兴趣,分析优秀网页的布局结构、颜色搭配、视觉效果,留下直观的第一印象,为学习制作网页奠定基础,对网页的组成元素有一个初步印象

本模块要求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比较优秀的、风格迥异的网站介绍给学生。通过制作良好的网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页制作是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它分为熟悉WEB开发基础的界面布局和工作环境、在网页中输入文本与编辑文本、添加表格、设置表格属性、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的属性设置、层的属性设置方法、在网页中创建框架的操作方法、应用库、模板制作网页、超级链接的使用、利用表单制作页面。

本模块特色是项目式教学,应在理实一体化的多媒体机房中完成。首先由教师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一个小型的网站开发项目,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个题目由3-5个人完成并分阶段布置,学生按照阶段性任务去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并试验完成,当学生的问题越积越多时,由老师通过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将每一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操与学生同步完成。

3) 网站管理主要是对已制作好的网站进行测试、申请域名与申请空间、、维护与更新。

本模块可由学生通过校园网上WEB开发基础学习平台,将通过测试的网站进行并进行相应的维护。要注意适时评析学生作品,提高学生制作能力。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选择典型的学生作业进行评析,对学生在网页设计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纠正,对网页设计中的优点进行表扬,不断规范学生的网页设计。

4) 网页设计实训模块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程实施前,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承接项目,项目来源可以是小商铺、企业、酒店等。承接到项目后要及时汇报给老师,由老师做最后的统计,并确定好项目。然后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再由每个小组选择代表抽取具体的项目。一般一个项目由2-4个小组分别开发,目的是为了增加小组之间的竞争性,以及为客户提供多个选择方案。各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小组长,并进行分工,填写小组分工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将整个过程划分为:准备工作、方案设计、实施、调试和维护几个阶段,再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分为若干个子项目,而每个子项目的实施过程如下:

a) 项目引入:结合前期教学内容,提出新的项目及目标。

b) 项目分析:将新提出的项目分解、分析,确定该项目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c) 技能要求:提出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d) 项目展示:将老师的案例项目在完成前期项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该项目中的技能所得到的结果展示给学生。

e) 操作演示:将案例项目的实施过程演示给学生看,提出该项目中的重难点及注意点。

f) 模仿操作: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操作过程,结合自己的主题网站将项目中的技能模仿操作一遍。

g) 归纳总结: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引导学生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案,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项目中实现,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h) 项目完善:通过总结将学生自己提出的改进和完善方案应用到实际网站中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网站。

5) WEB开发基础课程考核采用上机考试和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上机考试是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2小时)利用给定素材,包括考题所需的图片、背景和其他辅助图片、相关考题内容的文字资料、考题要求等,学生利用授课所学软件完成规定技术要求的网站创意设计与制作。以这种模拟公司招聘员工和网页设计工作者工作过程的考核方式,检测学生创意、设计、理解题材、图像加工处理、动画制作、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综合能力,上机考试使学生适应网页设计与制作师认证考试等权威考试;网站项目开发考核的方式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考核,如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学生成绩查询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网站的开发,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态网页编程能力及综合运用技巧。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

3 效果与反思

经过了WEB开发基础科目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改革后,将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成效,并努力培养“工学结合”型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安颖莲,姚瑞霞,田荣牌.网页制作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8).

篇13

关键词:多媒体;过程开发;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计算机应用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与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简称多媒体课件,又称CAI课件。

它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它的研制开发既要遵从一般软件设计开发的原则,还要有理论指导。根据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教学设计、系统设计、脚本编写、多媒体素材准备、课件制作、评价修改和综合测试等步骤。本文将分析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期能对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所帮助。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教学需求分析,这是多媒体课件的第一个环节,通常选择那些适合多媒体技术来表现的学科内容,或是在教学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论证课件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选定学科课程

确定多媒体课件是对哪个学科的课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2.确定教学目标

在选定的学科中,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明确多媒体课件所需要实现的目标和达到的目标。这些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像那些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为目标的内容就不宜做CAI课件的选题。

3.确定教学对象

明确所制作的课件适合于哪类学习者使用。教师要着重考虑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年龄,对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和先置条件(学生应具备的预备知识)等。

4.课件运行环境

确定课件所需要运行的环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课件播放环境。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作为一种教学媒体,它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交互,控制计算机所呈现的教学信息。与一般的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相比较,课件的教学设计显得更加重要,是整个课件设计的关键环节。课件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单元的划分

将教学的内容表达为知识单元或细分为组成知识单元的知识点。

2.选择教学模式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指导、练习、模拟等)。

3.确定媒体信息的形式

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多媒体信息形式(是文本、图形、动画、还是声音等)。

4.建立知识结构

确定各个教学单元或知识点之间的转移方式。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系统设计

多媒体课件具有存储信息量大和交互性好的特征,因此必须认真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系统结构,构建课件的总体结构、主要模块及各个主要模块之间相互联系,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课件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件的系统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开发环境

根据课件的教学设计要求和课件教学模式,确定制作课件所需要软硬件环境,如媒体设备、写作系统及工具软件在某些特定的方面都有其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合理地选用工具软件,对以后的课件编制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封面的设计

封面是计算机与学生的第一个交互界面,封面用于说明多媒体课件所包含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该课件的使用方法等重要信息,它决定着课件的总体设计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封面的设计要新颖、简洁,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3.建立教学单元间的层次结构

通过分析教学内容,阐述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教学单元,或者再进一步细分知识点,形成一系列的学习子目标,并按教学的要求加以组织和整理,建立学习子目标间的逻辑结构和相互间的联系,生成学习目标的层次结构。

4.确定教学单元的超级链接

超级链接是多媒体课件实现超文本和超媒体的基础。点击图像、单词或短语可以作为学生实现跳转的条件,它能将某个具体的信息或主题跳转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信息或主题,在设计超链接网络结构时,应该考虑到知识单元与知识点之间、知识单元与知识单元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及它们之间的链接关系,从而形成一个非线性的网络结构。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脚本编写

脚本设计是将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进一步细化,具体到课件的每一屏的呈现信息、画面设计、交互方式以及学习过程的控制。课件开发的直接依据是脚本设计,如同电影的制作不能直接依靠剧本,而是分镜头脚本进行拍摄一样,脚本的编写质量直接影响到课件制作质量。课件脚本是由学科教师按照教学思路和要求对课件的教学内容进行描述的一种形式。编写脚本工作就是具体的规定每个单元中计算机向学生传送什么信息、从学生处得到信息后又如何判断和反馈,以及学生如何控制和选择学习内容等详细的描述。

五、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素材准备

在课件的脚本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准备素材。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课件的素材,能够使课件的表现力更加丰富、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素材包括文本(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图画、照片)、动画(二维、三维)、声音(解说、配乐)、视频(电视、录像)等。素材的准备工作包括文本的录入,图形、图像的制作与后期处理,动画的编制和视频的截取等。素材要根据教学需要,以理想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听得懂、看得清、记得牢的要求。

六、多媒体教学课件制的制作

当课件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准备好以后,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多媒体创作工具。利用创作工作或高级语言对各种素材进行编辑,按照前面的教学设计所确定课件结构和系统设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一般来说,编写好的课件要经过反复的调试和运行,直到每个教学单元的设计都符合预先的设计要求为止。

七、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评价与修改

在课件编制过程中,随时都可对前面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评价和修改。在课件制作完成后,需组织人员对课件是否达到设计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测试。对课件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不仅要从教学对象角度考虑,而且还应考虑到美学效果,也要兼顾课件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其他因素。因此,参加课件评价的人员除了参与本课件设计的有关人员外,还应有一些专门的评价人员,如课件的实用者、有丰富经验的教学人员和课件编制人员等,使之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八、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产品定型

通过评价调试后的课件还需要经受一个时期的试用考验,课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大量的使用和对教学效果测试可以暴露其内在的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修改。经过对前面各项工作的反复执行,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确定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结构设计和素材设计之后,就可以将此多媒体课件制作成产品推广。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除了设计理论、设计原则和教学的要求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所以,要设计和制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篇14

关键词:小学教育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环境中,幻灯投影“只见其像,不闻其声”,录音机“”但闻其声,不见其形,录像电视固然声像俱全,但在应用过程中却必须购置相对昂贵的专业设备并配以相应的技术人员。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三机一幕”(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幕布)的优势,图文声像并茂地呈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然而,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从教学系统化设计的角度进行前期的课件准备与规划。

1.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效度

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教育信息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就意味着强烈认知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如:讲到位置、圆等章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往往只是浅层次的表面,也从未留心观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再现生活情境。比如,讲到《位置》时,为了让学生能用数来标识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课件制作中首先呈现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图所示:

2.呈现过程,易于学生学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曾指出:小学生处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相较于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而言,虽然已有了逻辑的适当应用,但具体运算思维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表象,仍然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柱”,“不是一个完善的整体结构”,“是零散的”。

根据小学生的这一思维发展特点,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要着重关注具体形象的支持,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解构”,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如何教学生用圆规画圆,利用Flas展示圆规画圆的整个过程。章节开始,首先呈现给学生一根火柴的顺时针旋转,红色的火柴头画出一个圆形轨迹,感知到圆是如何形成的。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想一想”――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事物,是不是能比老师课件中提到的更多更好。接着,“画一画”――动手尝试,怎样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形。课件展示硬币、瓶盖、碗等只能画出相同半径的圆,怎样能画出你想要的任意大小的圆呢?以图片展示的方式,呈现出利用圆规画圆中的关键步骤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揭示规律,拓展思维的深度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演过程是章节的重点、难点。单凭言语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圆形与长方形的关系,课堂的板书演示又费事费时。多媒体课件的展现简洁明了,圆的8等份拼接为近似于长方形的不规则图形;16等份已形成接行四边形的图形;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做一做”――做中学,边做边思考,按照课件的演示过程亲自动手拼一拼,验证是否果真如课件中所示,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揭示规律的同时,引领学生进行规律的证明或证伪,拓展更深入的思考,使知识点真正得以理解和掌握。

4.及时反馈,增强学习有效性

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与学习过程能够给予高质量的、可参与的学习体验,通过信息反馈可以把一节课中的重点内容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对该节知识掌握情况做一次自检,有助于学习问题的指导与矫正。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时,更应当注重习题环节的设计,对于学习者的答案进行及时反馈:正确时“言语鼓励”;错误时提供线索,启发进一步思考;“练一练”环节的最后,生成该模块的“错题集锦”,供学习者再一次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