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急救管理规定范文

医疗急救管理规定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31 10:46: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疗急救管理规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急救管理规定

篇1

1 依法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控制的基础。虽然我国尚无院前医疗急救法律法规,大家期盼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仍未出台,目前无全国统一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相关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急救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急救中心应根据院前医疗急救的工作特点及工作性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工作制度和各级人员职责,还必须制定并执行院前医疗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主要包括: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流程,转运患者及特殊情况处理的规定,长途转运患者的规定,医疗急救特需服务管理规定,院前医疗急救病历管理规定,院前医疗急救护理查对制度,院前医疗急救消毒隔离制度,医疗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措施与处理预案,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等。

2 加强管理,成立质量控制组织机构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院前医疗急救质量,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应与急救中心组织机构相一致,由中心领导及各科室承担相应的质量管理职责、权限,建立中心、科室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对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管理起到了保障作用,为使这一管理体系发挥有效的作用,成立中心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管理委员会和科室质量管理组,明确机构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地重点深入调度科、急救科和车管科进行现场督查,对科室的工作质量标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检查。

3 科学管理,制定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质量标准

3.1 制定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评价方法

标准化是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控制的基础,由于全国缺乏统一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质量标准,标准化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急救中心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制定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质量标准已迫在眉睫,急救中心应根据院前工作特点及工作性质,结合急救中心评审有关标准要求,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新技术的要求制定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融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为一体的质量标准。结合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特点,必须制定120电话受理评价方法、处方点评管理办法和病历质量评价方法,重点做好120电话受理和患者现场救治工作。

3.2 中心与科室签定绩效考核责任书

急救中心既是医疗机构,同时也是公共卫生机构。近年来实施绩效考核,必须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分配办法,制定各科室绩效考核责任书,并与科室签定绩效考核责任书,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测评,考评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科室,激励和引导全体职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并要求科室落实绩效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在责任书中明确科室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包括科室管理、学习培训、行风廉政、业务工作等,主要技术指标为救治有效率≥9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一次性灭菌物品合格率100%、常规器械消毒率100%、每班救护车消毒率100%、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危重患者处理率100%、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3%、日常急救途中病死率≤1‰、回车率≤3%、平均到达现场时间≤15 min、甲级病历率≥90%,处方合格率≥95%、满意度≥93%。

4 落实到位,加强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监控

4.1 加强教育,调动质量改进的积极性

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使急救中心全体人员提高认识,熟悉各项规章制度,急救人员要注重院前医疗急救医疗服务质量,遵循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执行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质量标准,积极参与到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中。

4.2 加强领导,加大质量管理的力度

中心领导、中层干部应经常深入科室,加强对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两级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对质量控制做到全程动态管理,正确运用前馈控制、过程控制、终末控制,实现从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

4.3 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

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监控是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工作质量标准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必须落实到位,并将与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监控相关的重点制度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如把好人员准入关,未取得执业证的医务人员不能从事临床工作,未经岗前培训的急救人员不能单独从事临床工作;抓好工作流程的管理,保证呼救电话受理、合理调度、及时派车、赶赴现场、现场抢救、途中监护治疗、医院交接等工作环节质量。

4.4 加强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的检查

科室对照绩效考核责任书做好自查工作,中心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管理委员会按月进行抽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按月在绩效考核会上通报,通过绩效考核以促进质量管理。

5 强化责任,实施绩效考核

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科室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管理委员会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每月对各科室进行一次考核。考核评价对质量管理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十分注重做好院前医疗急救质量考评工作,每次考核均要求考核人员严格执行标准,不徇私情,考核结果与科室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科室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与措施。

综上所述,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控制通过重点抓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立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制定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质量标准、加强院前医疗急救质量监控、实施绩效考核这五个重点环节,将显著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并不断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收稿日期:2012—07—1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03

作者单位:650106 昆明,云南省急救中心

篇2

“规范诊疗30条”治理活动自查报告  

  为了规范我市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市卫生计生委在多次调研、收集、汇总各医疗机构在门急诊、住院、检查、用药、治疗、手术、护理、收费、便民惠民以及落实患者知情权、加强医患沟通等服务环节存在的常见、多发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规范诊疗30条》,结合武汉市2014年电视问政,整治医疗机构在药品及医疗服务中违规收费工作和“三好一满意”工作。我中心决定开展整顿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专项活动,成立了“规范诊疗30条”专项整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为了贯彻落实整顿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专项活动有关要求,加强医疗用药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保障医疗安全,我中心开展了自查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做好宣传,人人参与。 

  围绕“规范诊疗30条”活动主题,我中心成立规范诊疗行为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院务公开栏、显示屏等形式,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让我中心广大医务人员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增强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真组织培训,让医务人员进一步了解医疗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医疗管理制度规章的要求。要加强检查督导,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要严格按照活动安排的步骤和程序,认真落实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保证活动质量,有序推动活动进展。

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中心按照国家颁布的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临床路径、核心制度等,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等制度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照制度、程序和病情诊断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服务。

中心遵循《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范临床药物治疗管理。医师开具处方、药师审核、调配发药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要求。中心按照处方点评制度,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同时,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调整使用抗菌药物。自查中发现抗生素管理不够规范,抗生素使用存在时间过长,规格过量等问题,现已责令其立即整改,今后要继续加大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动态监测力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三、加强医疗培训,确保合理治疗;规范服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中心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等积极落实《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和《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方法》要求,以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为载体,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中心安全防范系统建设,预防和减少发生在中心内部的不良安全事件,维护正常诊疗秩序。

中心为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医务人员急救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建立“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开展了急救技能大比武,每年一次,采用单项比武和综合比武方式进行,内容包括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双人心肺复苏技术等。考核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急救操作技术以及应急演练。通过技能比赛及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综合救治能力,增强我中心各科室间协调能力,以适应突况下应急抢救工作需要。 

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积极开展便民惠民服务

中心组织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有效开展“迎创”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进落实医德考评。深入开展廉政工作,不断完善预约诊疗制度。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及时调查处理群众关于医德医风、医疗质量、服务规范等方面的投诉和重大负面影响报道。

在显示屏及公示栏及时公开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信息,在门诊导医台设立价格查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中使用的药品、医用耗材和接受医疗服务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及医疗总费用等情况的查询服务或提供相应的费用清单。开展出院患者回访、随访服务,建立沟通机制,推进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创新,防范和遏制违规收费行为。

五、搞好投诉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中心有完善的规范投诉处理机制,并有效落实回访制度。按照《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中心将进一步强化院务公开制度落实,广泛听取行评代表意见,下大力治理突出问题。

今年是规范医疗诊疗服务关键的一年,我中心将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传达学习“规范诊疗30条”,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服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稳步前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3

院前急救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120急救中心医疗救护车辆的使用,大力推进加强120救护车司机队伍正规化管理,切实保证医疗急救工作的需要,有效提升急救车队服务保障能力,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我认为应当着重强化驾驶员队伍的“五种意识”:

1 强化职责意识,激发工作动力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建好一支自身形象好、服务保障优的医疗救护队,首要就是大力加强驾驶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职责意识。一要深入开展思想教育。要加强驾驶员队伍的思想教育,通过开展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等教育,有效灌输“岗位连着事业、车轮连着生命”的思想,夯实驾驶员队伍的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工作的根本态度。二要浓厚职责文化氛围。不断加强文化宣传力度,浓厚“时间就是生命、岗位就是责任”的职业理念,广泛开展“我的岗位无懈可击、我的车辆随时待命、我的职责时刻谨记、我的服务精益求精”等岗位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喊响“服务第一、安全至上,时间就是生命的口号。三是树立典型激励示范。大力开展“红旗驾驶员、红旗救护车”评比竞赛活动,积极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车”,结合日、周、月工作考评,大力树立岗位典型,有效运用典型的示范效应,不断激发驾驶员工作动力,形成“人人讲责任、处处当楷模”的良好职业环境。

2 强化章法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制度

规章制度是提供优质服务、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一要完善制度,明确职责。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急救中心救护车辆管理制度和救护车管理档案,切实加强对救护车使用的管理。指派好救护车调度负责人,明确救护车辆的使用范围,制定调度人员、车辆和设备维修人员、司机职责等,做到制度完善、职责明确。二要严格程序,规范流程。要明确使用范围,规范派车程序。120救护车作为医疗救护的特种车辆,只能从事与医疗救治工作相关的活动,只能用于院前急救、转运危重伤病员、运送血液、巡回医疗等工作,不得改装或挪作他用,不得承包、租赁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格执行用车制度,120救护车只能在本单位调度人员或120值班人员的指挥下出车,严禁出私车、办私事、接送职工上下班、运送其他物资等。同时救护车要在单位内部固定位置停放,随时待命,不得在院内乱停乱放。三要加强监管,跟踪问效。成立监管监察领导小组,各负责人带头执行相关管理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日常巡查、回场验查、结对互查、定期检查”相结合,大力加强对救护车辆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各项管理规定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3 强化安全意识,严格车辆管理运行

120急救车队是急救中心服务的窗口,提高服务质量是中心,突出车辆安全工作是重点。一要强化安全教育。定期组织驾驶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组织观看车辆安全教育警示片,在值班室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语,营造“人人想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的浓厚氛围,坚持每月开展“车辆安全日”主题活动,不断筑牢驾驶员安全思想防线,夯实安全行驶,文明行车基础。二要开展安全培训。大力加强对120救护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技能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传授安全知识及技能。遴选车队中驾驶经验丰富的优秀司机,组织案例分析、现场交流、经验分享,有效提高驾驶员队伍整体安全技术水平。三要加强安全检查。定期进行车辆的检修、保养、消毒等工作,保持车容车貌整洁,车辆技术性能状况良好。同时与急救医生配合加强对车内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及耗材的检查,做到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补充、定期消毒。出诊前做好检查,出诊后及时补充,保证各类设备运行正常,急救药械齐全,处于完备状态。

4 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提供优质保障

按照“周到、细致、得体”的服务要求,认真做好运输保障工作,运送转院做到及时、高效、安全。一要坚守岗位、反应迅速。始终保持在岗尽职,接到调度电话确保五分钟内出车。尤其是面对工作量日益增多,群众需求不断增大的客观实际,不怕苦不叫累,任劳任怨,以较好的平常心和敬业的责任心对待岗位特殊性要求。二要积极交流,善于沟通。真诚服务群众,积极沟通交流,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面对患者和家属的合理要求,合理规划行车路线,及时提醒乘车安全注意事项;面对不合理的要求,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尽量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三要盯紧需求,灵活机动。根据患者病情和医护人员建议,合理控制车速,确保服务质量。遇到特殊情况,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以及调度中心的同意后,机动处置,确保服务坚定、紧盯需求、着眼实际。

篇4

今后,如在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水、冷凝水和送风中检出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通风管道积尘量超过每平方米20克时,视为严重污染,经营者应立即关闭空调系统,并进行清洗消毒。这是卫生部颁发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作出的规定。

《规范》要求,空调系统新风采气口应远离建筑物排风口和开放式冷却水塔,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空调系统的过滤器(网)、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冷却塔应保持清洁,每6个月清洗一次。冷却水、冷凝水、送风中不得检出致病菌,送风中细菌总数须低于每立方米500国际单位,可吸入颗粒物不得超过每立方米0.15毫克。

黑龙江:对“120”急救车辆免征车辆通行费

近日,哈尔滨市发生了一起因“120”急救车在出诊急救时被收费站“扣留”,导致患者最终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事件。

黑龙江省物价局、交通厅和财政厅2003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对“120”急救车辆免征车辆通行费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对正在执行紧急任务并设有固定装置的‘120’急救车,一律免征车辆通行费。”据哈尔滨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55条明确规定,救护车、消防车、护卫车等车辆在执行任务时可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和行驶方向指挥信号灯的限制。

国家版权局:网上下载音乐不付费属侵权

近日,唱片公司的维权官司似乎多了起来。国家版权局的有关人员指出,其实,上音乐网站不付费下载音乐也属侵权行为。因为我国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作者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所以任何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作品的行为都是侵权行为。

北京:天安门将建应急指挥体系

列入2004年北京市政府立法计划的《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规定》已获通过。

该《规定》指出,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应当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天安门地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和处理机制,并组织应急演练。

在升降旗及节假日期间,公安机关和城管部门应加强对天安门地区主要通道、公众聚集地等易造成人员拥挤或易发生事故的场所进行现场巡视、检查工作。针对人员密集的情况,及时做好引导及疏散工作。

此外,该《规定》还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升降国旗、外事迎宾、节日庆典以及其他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和重点区域实行的临时管制措施。凡是不遵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劝告、制止;不听劝告、制止的,将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江西:鼓励优秀医学生下乡服务

今年起,江西将从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选拔100名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周期为3年。第一年在县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后两年下到乡镇卫生院。

篇5

1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强化法制观念

当今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及社会发展的先进性,决定了医护人员应不断强化法律意识,把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1]。因此,《条例》出台以后,我院即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教育、培训、学习活动。通过召开护士大会进行动员、制作专题板报、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集中组织全院护士深入学习和领会《条例》的宗旨、原则和各项规定,使每位护士明确自己在执业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方面,我们将《条例》全文印发各科室,要求科室结合本单位护理工作特点和实际,组织经常性的学习,不断强化在岗护士的法制观念。下一步我们将把《条例》作为新护士岗前培训和考核的常规内容,从新护士抓起,不断深化法制教育,使学法、守法、用法、依法执业成为每位护士的自觉行动。

2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条例》第十六条指出,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为保障护士在执业过程中认真、准确地履行自己的义务需要细化和完善与疗养护理行为相适应的制度、规范来约束护理行为。因此,我们依据《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疗养技术常规》,结合我院疗养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修订完善了6项护理人员岗位职责、22项护理工作制度、15项护理工作标准、7项护理管理要求,增加了“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处理”、“AMI急救护理程序”等工作流程及“各种药物注射须知”等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并结合现代服务礼仪的基本原则,编写了具有我院特色的《疗养护理服务规范》,对护士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提出了具体要求,促进护理服务规范化、人性化,使护士在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规范服务。

3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专业素质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第十七条中还指出,护士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按要求提出或报告。即护士应履行准确观察判断病情、发现并报告危重病情、有效实施紧急救护、及时发现并指出医嘱中存在问题的义务,这无疑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疗养院担负的任务以保健和康复为主,与医院相比,护士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机会少,护理人员急救实践少,急救能力相对不足。因此,须结合疗养院实际,加强业务训练。要以“三基”训练为重点,积极开展岗位练兵,不断巩固和强化护士的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突出强化急救训练,以疗养院易发生的急重症为重点进行模拟演练,通过反复训练,定期考核,达到熟练、准确,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水平。还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知识面,提高护士理论知识水平。只有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才能有效履行护理义务,确保为疗养员和伤病员提供规范、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4加强自律,保护服务对象隐私

《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隐私。患者的隐私权主要表现为医疗过程中患者不愿让他人知悉的私人信息,私人空间的隐瞒权、维护权和支配权等。患者享有不公开自己的病情、家庭史、接触史、身体隐私部位、异常生理特征等个人生活秘密和自由的权利[2]。因此,要加强自律,尊重服务对象的权利,将保护好疗养员和伤病员的隐私作为日常护理工作的准则,在疗养护理服务过程中,保管好涉及服务对象隐私的病历(疗案)资料,在进行护理体检或治疗时,要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服务对象隐私部位的暴露,不与无关人员讨论涉及疗养员和伤病员隐私的有关疾病或治疗等信息问题。每位护士要在依法施护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疗养员和伤病员为中心,树立保护服务对象隐私的意识,杜绝侵犯疗养员和伤病员隐私权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顾加栋.知情同意制度若干难点问题探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