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生的素质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由应试教育走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学校是每个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搞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新课改下如何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1、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性”是素质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表达。基础教育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阐述。二是“新”,即在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要求。
2、素质教育的特征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时代性。素质教育要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紧紧跟上数控技术发展的最新时代,为适应数控的发展而开展素质教育。二是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调要为全体学生开展教育。三是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是具有主体性。关注素质教育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和创造力发展开展教育。五是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和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教育。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1、更新观念,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氛围。
素质教育队伍的成立,使学生明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其中思想道德是根本,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是基础、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保障,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懂得思考,懂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
2、加强素质教育不能放松基础知识教育。
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础知识的制约,基础知识扎实程度,是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也必须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否则学生的人生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加强素质教育。
校园网上要开设素质教育的专门栏目,组织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教案;开设网上学生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开设网上电子精品书库;虚拟网络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而鲜活的各种多媒体素质教育资源;编制、开发系统的素质教育软件等来开展素质教育。
4、要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要真正做到不仅注重教学的效果,也注重教学的过程;不仅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重视单科的教学目标,也注重跨学科的目标;不仅重视统一要求,也重视因材施教;不仅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统一;不仅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品德的陶冶;等等。
课程结构必须科学化。要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统编教材与本土教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新课程体系。要探索启发式、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5、实施校本评价,构建学校内部形成性评价机制
关键词:初中生物 素质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64-01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从学生的能力以及实验、教材的相关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1 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概述
素质教育就是要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落实一种全面的发展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一种着眼于基础以及发展的教育,它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予以提高。在当今的教育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内容就是能够用一种很丰富的,比如说动植物的资源、生物发展史,在当今的社会中,人类面临着很多国际性的问题,比如说环境、人口、以及粮食、艾滋病等等,这些问题都与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生物教学缺乏一种包罗万象以及千变万化,那么它就是一种较为残缺的教育,教师应该利用生物教材具有的一种知识面比较广,而且也具有某种生动的形象这种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能够让学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到关于人口、能源、土地、资源等等一些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一种关心社会、自然、地球、以及国家利益的一种情感与责任感,在生物课的教学中,就始终贯穿着与社会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观点。能够使得学生懂得对环境不能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要学习多种本领,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低于挫折的一种能力,积极的去适应环境,培养自己的健康的心理。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在向学生讲述一些生物知识、规律、以及发展的历程时,还应该将一些生物学家的一些宏大的理想以及他们的爱国事迹,乐于奉献的精神与献身事迹等传递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在对生物知识与以掌握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的人格有一个提升。
2 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策略
2.1兴趣化的教学策略
在生物教学中要实行素质教育,就应该做到兴趣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持续化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之者,这是孔子教育我们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教材的编写风格、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来运用兴趣化的教学策略,这样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实验教学,设疑教学,以及竞争教学等方法。
2.2信息化的教学策略
当今这个社会是属于一种信息的高速发展时代,要保证紧跟这个时代的步伐就应该做到信息化教学,这种教学策略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成为一种记忆的工具,只是进行简单的记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知识,理解知识,在一种互动的信息中,进行知识的重组,这样来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生物课本,不能只依赖于这些内容进行教学,要紧紧的跟随着生物科学研究的脚步,不断的为学生注入新的知识,及时的让他们了解生物的新动向以及化学的有惯性研究成果。
第二,教学的形式要丰富一些,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是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口授耳听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对于生物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辩证、甚至是对于怀疑的内容进行采访验证,或者是上网查阅资料,观看一些关于生物知识的影片,对一些工农业部门进行实地参观,这样就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将他们的特长发挥出来。
第三,授课者不一定只是教师,也可以是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一些有经验与实践的人员都可以为学生进行讲解有关的生物知识,或者是做专题性的报告,这样来扩大知识面。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学,快乐的学。
2.3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首先,角色进行转换,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予以引导,要学会倾听,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欣赏、关怀。其次,对于后进生,要更加的关注他们,做到共同进步,对他们更加致力于人文关怀。再次,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习的理论与实际向结合起来,可以做组织一些生活性的活动,在教学中可以多列举一些实例,激起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快乐学习。
2.4鼓励学生阅读
在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包括预习、课中、复习、课外等阅读方式,对每一种阅读方式教师就应该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比如说,要想使得学生做好预习阅读就,就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在对教材阅读结束之后,鼓励学生积极的去解答问题。比如说学习“生物的遗传以及变异”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遗传?变异?”、“一对夫妻生男孩女孩的几率是怎样决定的?”、“在我国,为什么药避免近亲结婚?”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
3 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生物教师要积极的探求新的策略以及方法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心理素质
一、初中生当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
1.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
由于刚刚才结束小学的学习,初中生刚踏进中学的校门时多少会感觉到不适。这个时期,初中生受到父母和学校的双重压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甚至要求孩子达到不可能的目标,无形中为孩子增加了很多压力。而学校课业繁重,再加上此时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水平远赶不上生理的发展速度,使他们面临更复杂的考验以及更大的压力。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暴风雨时期。
2.当代中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着改革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导致了新一代继承人出现不能吃苦的毛病。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尤其遇到困难时,不能积极应对,适应能力差,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考试失败或者学习上遇到难题,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时,常常会失去信心,破罐破摔。
3.初中生存在着逆反心理
初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学生要经历从小学闭锁期到开放期的一个巨大转变,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还不稳定。而此刻随着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意识也在逐渐改变,逐渐脱离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能够对身边事物做出自己的评价,成人意识与独立意识都在迅速强化。自尊心在此时会变得尤其敏感。很多初中生在此时会变得烦躁不安,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出现不合群、意志消沉、理想泯灭以及学习被动的现象。
二、利用体育课提升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几种解决方案
1.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初中生减轻压力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为缓解初中生压力,体育课程可以合理增添体育课程,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调整教学模式。对于压力大的初中生来说,应参加一些运动量小,缓和沉稳的运动项目,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能使心情平静下来。同样也可以引领学生参加一些以集体配合为主的运动,比如篮球、排球、毽球等,通过这些运动在集体协作、默契配合中享受愉悦快乐的心情,使心情得到排解。
2.体育课能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大部分体育教学目前都是在室外,学生上体育课要经历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体育竞赛,如足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等,呈现出竞争的态势,吸引学生参与。在进行运动技能的练习时,他们要经过反复地练习才能掌握并应用自如,同时他们也要承受肌肉酸痛以及身心疲惫的不适,无疑这也能使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吃苦精神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比赛的过程中,努力的超越他人,超越自我,并从中获取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体育竞赛从来都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它可以锻炼学生承受失败与挫折的能力,强化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3.教师需要注意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
首先,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内容,不能仅仅只是枯燥的练习,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来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将学生从“不练”转化为“多练、爱练”。其次,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被当众批评,所以教师的言语不能太过打击学生。最后,教师要学会给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期望目标。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质身体素质知识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制订目标。
三、关于体育教学的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体育教学在初中生阶段愈发重要。在众多文化课中,许多学生难免觉得枯燥,而体育课不仅能使学生放松身心,还能提高其他课的上课效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点。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的义务则是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我们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提升初中生心理素质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成为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路径,能促进校园的和谐氛围,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初中生对社会问题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缺乏应有的辨识能力,这就需要在初中历史课上,教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史实来让学生进行归纳,得出理性的认识,学生自觉地坚守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严格操守,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为未来的成才奠定道德品质基础。
其次,可以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发展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的进步,要对社会公民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这样才能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与文明程度的社会公民。社会用人单位也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衡量标准与要求,人文素质是人才能否得到重用与施展才华的职业道德基础。初中生只有在初中阶段形成与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质,才能对自己的成长与成才有帮助。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西方不良思想,如享乐主义等进行剖析,引导学生树立刻苦学习与适当地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与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联系,又能够积极奋发进取,珍惜美好的学习生活。
再次,可以改善初中生的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更好地展现新时期初中生的精神风貌。初中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够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先锋,在社会的道德领域发挥着有力的支撑作用,影响学生周围的人群,逐步改善社会风气与精神文明程度,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教学改革赋予了初中历史教学新的标准与教学目标,然而,有的教师对历史课教学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传授上,而没有进行教学内容的延展,或者使教学的知识内容升华为精神层面,这使得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效果不佳,阻碍了历史教学的功能发挥。
初中历史教学仍然重视分数成绩,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一些中学没有很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仍然将学生的考试分数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就侧重了知识点的教学,而失去了历史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提炼,也抑制了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
教师应关注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使之摆脱网瘾,从而变成健康、阳光、向上的学生。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标准还有待完善。由于在升学压力的背景下,很多教师还是重视学生的成绩,从而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依据,这样造成了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感受到了“歧视”,这样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很不利。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标准必须进行改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健康心理氛围内成长,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心态与人文关怀。
三、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路径
在新课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推动中,我们要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进行探索,选择合适的有利于师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方式。
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示范效应。初中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认识,提升历史教师对初中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契机将德育教育融入。要发挥初中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要注重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注意平时的言谈举止,来感染学生注重自身的道德素质,朝更高的方向发展。教师还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丰富和完善自身的人文素质。教师要给予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学生探讨的氛围。例如:在讲述岳飞抗金的内容时,学生可以仔细研读《满江红》,再谈对岳母刺字、岳飞抗金的历史事件的认识与感想,引导学生对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崇尚与尊敬。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往传统的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对植物和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从低等到高等分门别类地讲述,从知识传承的角度说,这样的讲述具有优越性,知识的结构比较完整,然而在当今社会,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做法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即使在知识传承方面,应当重视的也不是信息的量,而是理解的质。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孩子玩游戏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游戏机的"负担"。为什么会这样呢?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东西,一旦心生快乐和喜好,"负担"就没有了,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会感到痛苦。使生物学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求,让学生通过生物学的课堂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通过教师朋友式的启发和引导使得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理解,运用,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成为现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大方向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过份强调教师的角色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实践。而素质教育是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学生的活动应多样化,让学生多思、多读、多练。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教学方法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情;二是宏观教学方法与微观教学方法的统一。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过程是:提出课题设计探究结果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要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并教会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找各种生物学信息。例如:在《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课中就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主探究有关花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使用DC,DV等先进的媒体手段将学生生活中忽略的事物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示在学生面前。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育科学如今也在教改中迅速前进,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只有不断扩充知识信息,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时展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才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必然妨碍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而新知识,新信息的出现不仅给人们以新的创造基础,而且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引发新的联系乃至幻想,增加迸发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机会。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
一、树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思想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结合知识点对学生进行个人素质方面的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最大的影响者,是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树立学生的崇高思想和追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学习的原动力。例如,在讲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课中,启发学生对文章中优美句子的欣赏,不仅学到了纯正的英语,更获得了美的享受,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的喜爱感。同时,通过对文中夏洛克爱财如命、贪婪无度的讲解,将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宽容和重情重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高尚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这一句话,使学生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激发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对丑的厌恶。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英语的求知欲
学生最好的老师便是兴趣,它能指导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和高效率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学习不断的探索的直接原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教书的角色,更是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建设者,与学生要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和友谊,一起分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成长中的困扰,那么这种亲密而信任的交往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遵循规律,充分地了解学生,从心里喜爱学生,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融进无限的思想教育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做到平等而公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施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这也是新课改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表现,对学生正确的行为和进步都要进行及时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高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
时代在进步,电教媒体的出现,新型教学工具走进课堂,先进的教育方法,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画面,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记忆重点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利用电教媒体设备的课堂上,录音、投影画面和电视的立体展现不但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在学生课业负担上最大程度的减轻,解放学生的包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知识的吸收率。例如在学习交际礼仪对话的一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交际过程中的录像,让学生细细地欣赏礼仪的优美和重要性,亲身感受到当时的气氛。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使用,这也是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作为一门注重实践的语言学科,英语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交际使用,而且传统的教学中,只是注重知识点的讲述和布置大量的习题,很难为实际应用做帮助。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地掌握英语的重点知识,在实际中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呢?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创造出一个纯粹的英语交际大环境是很难实现的,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周围现有的条件,创造一个基本接近全英语的小环境。创造的小环境可以是大自然的环境、民族风情、英文歌曲、不同的人物形象等;可以问路、购物、看病、互相问候等有丰富的题材供教师选择,教师利用实物道具表演。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录音等手段,为角色扮演和故事再现创造氛围。创设的英语环境由于采用全英文的表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想象、语言英语等综合能力。使学生逐渐克服了羞于启口和发音不标准的心理障碍,使英语学习中成绩稍差的同学也能慢慢地进步,走进优秀的行列。在交际中,通过耳、口、手、眼和脑的联合应用,大量地听、说、读、写为学生的语感建立了基础,增强了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
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对全方位地提高学生掌握英语水平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对英语的理解、感情的表达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看待学生的是自主能力和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英语与语文不同,同样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但是英语的实际应用很少,无法时刻进行实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授英语的交际操作方式,把传统的单纯讲解转化为能力的培养,注重英语的运用。学生能否充分掌握一门语言不仅要在观念上形成正确的认知,而且更要熟练地操作,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交际使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鼓励多利用英语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联系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愿地学习、自愿地参与到语言的练习中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人的终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将以教为主,改变为以学为主,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大胆地将启发教学和讨论教学带进课堂中,在教学活起来的同时,也点燃了学生的积极性。初中生是好奇心高涨的阶段,交流和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最适合初中生的,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科学学习的方法上,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目的,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习英语的关键,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是社会进步和重视教育的体现。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处在即将进入高级中学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是终生受益的事情。素质教育是我国大力提倡的教育方式,是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人才、全面发展的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高水准的教育,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英语学科中的素质教育,是人们对语言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现代公民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陶行远,张琳.新课改并不是完全反传统[N].黑龙江日报,2005.
[2]宋丽娟,张大均.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3]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王康竹.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材改革的建议[N].贵州政协报,2004.
[5]易燕.初中英语教学任务设计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
[6]尹谦.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努力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生物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引起认识兴趣主要表现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等方面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地有机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稳定兴趣,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
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实验成功,此时由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所以说,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供学生学习的情境
运用实验组织教学是提供学生认识材料和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例如:初中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分组实验、观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需要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对各个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更加自如。这种学习过程完全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
三、有助学生知识的掌握
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从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的特点来看,教学是通过三个基本环节进行的,即:①观察实验,发现问题;②形成概念原理,掌握规律;③复习巩固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在这三个环节中第一个环节是基础;第二个环节是关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第三个环节是延伸和提高。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本身,增强直接经验,获得生动表象,以之作为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和掌握规律的依据。
四、训练基本技能的手段
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生物学基本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看,应属于动作技能。技能有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前者是初步学会阶段,后者是实验技能形成阶段,即形成熟练技巧的阶段。不论是哪一阶段,都必须经过亲自操作训练才能形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手脑并用,也就是说,不仅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本功上、技术上做到学会乃至达到灵活、准确、协调的程度,而且要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要明了实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使积极的思维渗透到基本技能训练的全过程中去,这才是主动的训练,才有利于基本技能的形成。
五、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根除“灌输式”这一过于偏重讲授、偏重演绎的现象,尽可能缩短课堂讲授时间,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办成功的教育,就必须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具备成功的必备才能,让他们能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并尽己所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为优秀的合格人才,才能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目前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对学校、对社会、对家庭都非常敏感而又非常好奇的阶段。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中的一切现象,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伦理道德和教育模式存在质疑;他们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但同时又对这些人的教诲心存疑虑。他们盼望自主同时又希望有一个充满智慧和科学头脑的人给他们以约束,指点迷津;他们处在青春的叛逆期,任何僵硬的、在他们看来死板的、不合时宜的教育方式都会受到他们的反感甚至批判;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合适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同时他们的心思又常常放在一些别的事情上,不能专心学习。这就需要学校的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强行规定他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因为成功的学生管理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限制;成功的学校教育需要面对的是一群充满热情、朝气蓬勃的孩子,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机器;社会需要的也不可能是一群装了一脑袋死知识的“两脚书橱”,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具有鲜明个性和杰出能力的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和知识渊博、思维新颖开放而风趣包容的老师一起学习;90%以上的学生渴望教育公平,希望学校能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张扬。
所以,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就要把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与发展学生的特长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主抓学校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倡“素质第一、能力第一”的教育理念,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兼顾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堂实验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究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奥妙,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好学习、乐于学习。
在学校的学生中,因家庭环境、就学经历、自身天赋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各有不同。因此,让不同的学生接受同一种模式的教育无异于让小猫和啄木鸟在同一个浅碟中喝水——一个能喝到而另一个只能看到。我们必须要杜绝这种看似“绝对公平”而实际上是不公平的“一刀切”式教育,提倡分层次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兴趣和不同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
例如,有些学生基础好,而班级中又有一些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如果纯粹“一刀切”,所有学生都接受同样难度的学习,学习好的同学可能觉得简单,而学习吃力一点的学生又会认为学习太难,失去了学习兴趣,“破罐子破摔”——从而放弃学习。所以,对学习基础好、课堂学习容易学会的同学,我们可以适当对他们增加一些有难度的知识;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吃力,家中又没有人辅导的同学,我们可以适当减小一些作业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题,使他们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拥有学习的成就感,不再厌恶学习,然后我们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辅导,其结果可能远比“一刀切”要好的多。
在学生的学习中,有些学生擅长于此,而有些学生擅长于彼,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评价时,也不能单纯从一个方面进行全盘肯定或者否定。因为学生不可能是全才,我们不能对他们要求面面俱到。在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时也要照顾学生不同的兴趣,让他们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
一、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有效途径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许多化学实验中就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这些实验进行渗透教育。如在学习分子概念时,利用苯分子的照片,氨水的扩散实验,使学生认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和不停运动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也是真实存在的和不断运动的。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利用铁在纯氧中燃烧而在空气中不燃烧两组实验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的教育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让学生认识矛盾的对立统一。
2.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无不都是化学实验的结晶,如青铜器、陶瓷、冶铁、炼铜、造纸术、印染、酿酒等都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些古代成就无疑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结合木炭的化学性质,一方面介绍了黑火药的成分、反应原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向学生指出: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传入印度、阿拉伯等国家,比欧洲应用火药早了600多年。另一方面,组织学生查资料、搞实验、配置黑火药并做成鞭炮。当听到“”的爆炸声,学生们欢呼雀跃,体验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喜悦,教师乘机教育学生要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3.科学态度教育
教学大纲指出: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学科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初中生,教师严谨规范的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前要精心准备。保证演示实验成功的效果,实验用品清洁干净,摆放有序,操作规范熟练,实验中紧张有序,从容不迫。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
二、化学实验是发展学生智能素质的有力武器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智力的窗口。化学实验中色、味、态、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沉淀的生成等现象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因此,教师要把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放在重要地位,从序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并以碱式碳酸铜受热为例说明观察的方法和程序,另外,教师平时还要对学生进行观察的养成训练,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最基本的内容,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首先教师在示范时,操作要规范,指出操作的基本要求,讲清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然后再让学生反复模仿,并结合各种训练,指导学生操作较为熟练、规范。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初中化学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有三种:①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方法;②归纳法;③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法。化学实验丰富的内容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如通过实验比较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培养学生用归纳法总结出酸的通性。再如,教师利用水的沸腾、碳酸氢铵热分解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先分析、综合出两反应在本质上的不同,再抽象概括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两者的本质区别。
三、化学实验是培养启迪学生身体心理的源泉和动力
化学实验千变万化、奥妙无穷,极富吸引力,学生对其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抓契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师中一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做一些家庭实验,也可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验,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实验兴趣;另一方面,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将兴趣转化成乐趣、志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推动学生素质提高的真正动力。
化学实验操作比较复杂,常常会有失败,有些实验还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学生易产生畏惧心理。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怕困难多做实验、敢做实验,培养他们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的精神。当学生完成实验,从害怕中走过来时,会激动万分,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化学实验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具有独特作用
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又有其独特的作用,是其它学科不可替代也不能替代的。教师在实验的启蒙阶段,通过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和曲颈瓶等仪器,培养学生认识化学仪器的对称美、和谐的比例美、流线美、构造美,通过基本操作规范化的训练,使学生的操作灵活、熟练,培养学生的简捷和谐的操作美,通过化学实验中的色、味、声、光、热等现象让学生体验化学变化的奇特美:当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就会联想到有喜事来到人间,当看到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节日烟火,则会想到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当通过化学实验亲手结晶蓝宝石般的硫酸铜晶体、水晶般的明矾、奇形怪状的铜树、光亮照人的银镜,心中就会兴奋异常。会感激大自然给人的恩赐。学生在这样美的感受中获得化学知识,在接受的过程中,促进智能的发展,借美激趣,以美引真,扩大知识领域.。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素质;培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初中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使他们面临很多的心理问题或困惑,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必要。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很多,语文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性质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组成部分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有着心理健康教育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更应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作为重要任务,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语文是将古今鲜活的事例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分清善恶美丑,以古今贤能为榜样,在对作品的学习中感悟借鉴。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认识,正确评价,更好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挫折;保持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状态;对学习投入极大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更有效地创造价值。
二、利用语文教材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情感和健全的意志品质。健康情绪情感与良好性格的培养。性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养成良好的性格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良好的性格对健康的人际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鸿门宴》中一代枭雄项羽,灭秦势如破竹,但终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功败垂成;《赤壁之战》中猜忌多疑的曹操,正是被人抓住了性格弱点,落得大军被烧的结局;《孙膑与庞涓》中满腹才学但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庞涓,最终成为反面教材。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心胸宽广,不与人计较,廉颇也能知错改正,负荆请罪,两人成就历史佳话。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要有意识将性格情绪对人的影响指出恚让学生懂得健康情绪情感与良好性格对人生的影响。健全的意志品质培养。在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有业、敬业、乐业之必要,认识到敬业乐业是人类合理的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心”与“兴趣”。读《傅雷家书》,要让学生细细体会一个父亲的关心体贴,对挫折要有正确的认知和对挫折的耐受力及挫折的排解力,面对挫折要学会坚强。在学习《过零丁洋》等诗文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指在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助于自我完善、心理保健及促进社会协调。教师要多设置主题活动,设置研讨交流环节。课内小组交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置问题。如“刘邦在鸿门宴中为什么能死里逃生”(《鸿门宴》),“时传祥精神在当代是否还有意义”(《寻找时传祥》),“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穆公退兵的”(《烛之武退秦师》)。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学会认识自己、欣赏别人,展示自己。在研讨交流中感悟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虚心倾听,学会反思,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对不同于己见者不讽刺、不挖苦,要让学生知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证。课外实践活动。利用周六日和寒暑假,为学生布置社会实践作业。有独立学习完成的,也有小组集体完成的。如学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等课文,以“爱祖国”或“爱家乡”为主题布置手抄报作业,让学生感受祖国和家乡的变化;又如“我爱老照片”主题手抄报,让学生在搜集老照片时感受成长的快乐,感恩父母和家人;布置“寻找那些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物品”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时代的变迁。课内外主题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研讨交流中对自我有了正确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增强了学习的乐趣。
四、通过作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有些成绩平平的学生有时写出一些有真情实感,令人爱不释手的好作文,而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作文却写得很一般,很平淡,很让人失望。因为在低成绩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挫折、失败和痛苦比较多,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似乎是“坏事”,然而对写作来讲却不能说极其有利。学生积郁在心里的喜怒哀乐以及强烈的爱憎,一旦找到喷发的突破口,往往可以写出很多叫老师兴奋不己、拍案叫绝的优秀作文。所以,语文教师要仔细地寻找表达他们感情的突破口,热情鼓励并指出努力的方向。
2.通过精心选择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文章,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他们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但教给他们读书方法,还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己教育自己,培养良好的自我教育习惯。
五、通过初中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综合素质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自己人格的重要时期,而在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下,体育课在现有的教育结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强调体育课堂上做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采取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工作在一线体育教师一直在讨论的热门课题之一。在这一阶段学生处于人生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个人身体发育和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时候,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心态,讲求创新
这里说要改变的心态,是老师要树立一个引导者的心态,我们要打造一个平等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给学生展现自我和个性的机会,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身为引导者不应该一味地去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寻,自己得出正确的论断。在每堂体育课的最后留出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熟悉体育技能,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说就要改变评价学生体育能力的标准。在体育教学中,不应当仅仅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多元化进行综合评定。在单一以体育成绩衡量时,体现出的只有学生身体素质,而无法看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客观且不全面。所以我们为了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就应采用新的衡量标准,在评价时要从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任务的完成程度、在团队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衡量出一个学生体育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兴趣
工作在一线的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是极其不正确的,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随便应付,只要最后成绩达标就好。所以身为他们的引导者,我们要帮他们重新树立对体育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引起重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以往学生对体育课兴致缺乏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体育课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他们无法投入。试想任谁上了六年换汤不换药的体育课,都会对它产生疲劳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制订符合学生兴趣、身体和心理情况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四、在游戏中培养心理素质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往往存有好胜心,我们要好好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在体育课上,我们可以采取小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在活跃体育课堂气氛的同时认真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指标。当然有比赛就会有胜负之分,而我们身为他们的引导者要时时注意他们的心理状况,引导他们及时调整心态,让学生在面对成败得失时,怀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难免往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所以要经常组织一些团体游戏,比如说接力跑、球类活动等,通过这些游戏让他们经受住来自外界给他们的压力,通力合作,取得团队的胜利,从而深刻地认识到团结的力量,知道众人拾材火焰高的道理。培养他们在集体中的责任感、精诚合作、承压能力,还有奉献精神。
五、有意识地进行德育
教书育人重在德育,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却没有良好的品德来支撑,那么他难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所以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要贯穿体育课堂的始终。在众多的课程中,只有体育课是最能够磨炼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韧性。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比如,在提升学生身体的循环系统机能时,采用长跑等方式,磨炼学生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等品德。
体育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作为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打破传统课堂和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课堂上,不仅仅要学到专业的体育技巧,而且要培养出坚韧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摘 要 跆拳道运动在世界以及我国的迅猛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运动的艺术魅力与价值,符合世界体育的整体发展趋势与要求,是一项蕴含深厚底蕴的时尚运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跆拳道运动已经受到中学生的喜爱与推崇,成为一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推广。跆拳道校本课程的构建,有助于将跆拳道运动真正融入到教育体系当中,展现这一项运动的价值与内涵。
关键词 跆拳道 校本课程 初中学生 素质教育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将人才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与良好的身体素质。跆拳道走入校园,备受初中学生的推崇,成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跆拳道校本课程实践,对初中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跆拳道校本课实践对初中生素质教育的促进
(一)德育素质的促进
中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处于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是实现素质培养的黄金时期。跆拳道教学以及训练过程,以武礼、武德为根本,注重“学艺先学礼,习武必明德”理念核心,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一种尚武精神[1]。在这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使得学生在接受跆拳道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将德育教育与自身品格形成联系,学习并感受跆拳道运动带来的价值观及精神品质。
(二)文化素质的促进
跆拳道以一项运动的形态进入到我国,之所以快速发展并得到推崇,根本原因是与我国的武术文化传统融合,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其中,展现出传统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因此,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实践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文化素养,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应该注重教学方式中融入德育教育,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拓展并丰富学生视野。
(三)身体素质的促进
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对于初中生身体素质的促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体格生长。初中生正处于身体的成长时期,骨骼弹性较好但固性较差,肌肉细嫩容易疲劳。跆拳道运动的开展,能够有计划的锻炼小肌肉群与伸肌力量,促进骨骼与肌肉逐渐成长,使得学生必要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第二,促进心血管系统发展。跆拳道校本课程实践,有助于改善心肌的营养状况,满足动静结合的基本要求,促进血液循环;第三,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跆拳道运动学生在完成运动促进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能够实现自我突破,在心理上得到极大满足。开展训练过程中,教师的准确引导有助于提高其注意力,增强自信心[2]。
二、初中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初中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能够优化该校本课程在中学校园中的开展与具体应用,持续发挥出学生素质教育促进的作用。凸显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实践价值,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步骤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作为切入点,全过程优化跆拳道校本课程,展现出其对推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
(一)确定教学目标
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开展与实践,目的是增强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出素质教育的优势与价值。这就需要在跆拳道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确定教学目标。首先,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需要将跆拳道教学进行分解,以便于不同动作适用于不同的学生,衡量技术动作的难度标准;其次,对跆拳道校本课程探索与实践,教师应该融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保持高度一致,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可对目标的执行状况进行验证,即跆拳道校本课结束之后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及时优化与改进教学目标,完成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
(二)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以教学内容为基本目标,对整个校本课程分为不同的教学计划时段,以便于不同教学计划环境中的目标得以实现。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需要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时数认真完成并执行教学内容,一个阶段的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例如,将整个跆拳道校本课程实践在一个教学阶段划分为12课时,其中跆拳道基础知识4课时,跆拳道技巧以及动作掌握4课时,跆拳道巩固练习为4课时。制定分步的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内容得到优化。
(三)优化教学步骤
跆拳道运动单论其动作本身,每一个动作都是相对独立的。包括独立的动作规格、攻防特点以及组合规律等。因此,在校本课程实践探索中,应该充分尊重特定的步骤与规律,以其为前提条件。教师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相融合,对每一个动作进行认真讲解,以便于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跆拳道的各个动作。通常状况下,教学步骤为建立感性认知学习分解动作完成动作巩固运用[3]。优化后的教学步骤,剔除了影响要素,将跆拳道所能够在校本课程实践中的价值充分展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具有积极意义。
(四)实施教学评价
跆拳道校本课程在中学阶段开展,主要是一项以运动为主的教学方式。跆拳道自身具有一套完整的晋级评价方法。无论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适应的是哪一个教学阶段,都能够充分展现出其适应性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实施教学评价,不仅仅能够为中学生学习跆拳道的效果进行检验,更能够发挥出激励价值,帮助与引导学生去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在接受跆拳道校本课程教学中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高雪峰,王卫平,张绿州.兰州市中小学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237-238.
本人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20多年,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素质"方面,浅谈一些感受,与同行们商榷、思考。
一、 首先教师转换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去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和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对新一代进行教育,学生作为身心未成熟的学习者接受教育,缩短与成人社会和主流文化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是影响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学生观的转变,不能再把学生看成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者,拥有无穷的创造的潜力,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有着自身的力量和不同的兴趣、需要去建构知识、寻求意义。
其次,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参与课程变革是教师专业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教师要自觉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应该在两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方面,教师必需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而不能以传统的分科课程的实施方式去解释和推选综合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之中丰富学生经验。另一面,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之间的沟通、互补与合作而丰富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高端新奇化工产品的视频资料作化学启蒙,用精彩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刺激学生求知欲――-"化学素质"的启蒙
绪言第一课认识化学及研究范畴,我首先用视频展示:小猫蹲在绝热玻璃上,悠然自得――因为用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制的绝热玻璃;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鸟笼――鸟在鱼中鸣,鱼在鸟旁游;直径5mm的超强力高分子尼龙绳挂着汽车悬在空中。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强烈的新奇心、神秘感。接着演示实验:通过镁条燃烧前后形、色、态的改变,燃烧过程中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铁钉投入到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把无色的酚酞滴入到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生爆炸;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晶莹的液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等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觉得化学课好玩,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事实,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皆化学,绿色化学助生活――"化学素质"的源动力
学生仅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远远不够,如何使之维持长久,如何使学生从对化学感兴趣上升到想学化学、学好化学。这才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化学教学活动中一直注重提醒学生带着两个问题:(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吗?(2)化学对我们家庭和社会来说有什么用?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结合教学内容,使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空气污染一节内容时候,谈到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空气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如何防治空气污染时。提前让学生观察与我们学校一河相隔的炼铁厂的锅炉烟筒的排烟情况;带着学生到公路旁观察汽车在启动、加速时候发生的现象;带着学生到造纸厂附近闻气味、沿着纸厂的废水沟体会!通过此举,学生知道:汽车尾气排放、家庭燃烧含硫多的煤等燃料、化工厂的"三废"都会造成空气污染。我们如何治理?开发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植草等,并介绍每周的空气质量周报,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三、 保障学生实验的完整进行,加强探究实验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化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氧气性质教学中,我改进了如下实验方法:
(1) 木炭燃烧
在试管底部放层细砂,如图-1所示。用镊子夹取黄豆大小的一粒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到红热,小心放到试管底的细砂上。通过直角导管向大试管内通入氧气,可看到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若停止通入氧气,白光消失;继续通入氧气,白光再次出现。该过程可反复多次,直到木炭燃尽为止。木炭燃尽后,待试管冷却,向大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静置。待细砂沉淀后,可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硫在氧气中燃烧
如图-2所示,取一段约3 cm长的粉笔头,用小刀在其大头一端挖一个小圆坑,将另一端置于燃烧匙上。若难以直立,可以放入粉笔后,滴入熔化的石蜡油,等石蜡凝固后,可将粉笔固定。在粉笔坑里放入少量的硫粉,点燃后,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同时会嗅到刺激性气味,将燃烧匙慢慢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见硫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实验结束后,将燃烧匙浸入热水中,即可取出粉笔。该实验中硫的用量少,还可避免硫燃烧时与铜质的燃烧匙反应,同时避免未燃烧尽的硫附着在燃烧匙上,难以清洗。此实验也可不用燃烧匙,而采用如下方法:取一根较长的铁丝,下端弯曲将粉笔捆绑住,点燃粉笔圆坑里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燃烧。
四、 赋德育于化学教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素质,增强环保意识,立志为人类健康而努力创新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四大发明"更加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对化学的研究更是令世人瞩目的,许多化学成果在世界化学史都留下光辉的一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讲述一些化学史和中国在化学方面发展很有必要。例如:古代中国的火药、造纸术、瓷器文明于世, 现代中国的化学发展也令人瞩目: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侯德榜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教育着每一位学生:侯德榜以十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赴美留学,学成后归国,克服内乱和的重重困难,建立制碱工厂,潜心研究,所创立的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欧洲垄断造碱的历史,结束中国使用洋碱的历史,他改进的造碱工艺,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此外,我国的瓷器工艺,酿造技术,冶金技术都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在现代,我国的化学和科技都取得了伟大成就,随着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氢弹,发射了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现在不仅能发射自己的卫星,而且还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同时,介绍世界化学发展状况及最新化工产品。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素材和世界化学家为人类和平、健康作出贡献的信息资料有机插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
总之,教育是宏大、系统工程,其中的问题,随手一捡就能装一大箩。特别是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出发点是人,归宿也还是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需要政府支持,教育体制主导,全民参与,学校实施,教师执行。以上所述是本人在平时教学中一些肤浅体会,旨在抛砖引玉,提高自己,贡献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贴近生活 走进生活 融入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让英语走进生活,让生活再现英语,让英语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英语贴近生活
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英语生活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即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倡学生参加、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行的新目标英语教材“Go for it!”提供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为我们的“生活化教学”提供很好的教学依据。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创设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认识到并非是在完成教材某个内容的学习,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其中的英语内容只不过是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所必须使用的语言,且使用这些语言是自然而然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育素质化。
如我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 8“When is your birthday?”时,事先查阅了学生的成长档案,得知讲授此课的那天是朱梅的生日,一上课就把事先买好的生日蛋糕和蜡烛带进课堂,为本节课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Today is Zhu Mei’s birthday. Let’s celebrate together!大家一阵欢呼。我们把课桌拉好,围坐在一起,唱起“Happy birthday to you!”的英文歌……本节课的Group work 非常成功,对“When is your birthdayWhen is his/her birthday”的问答,以及年月日的表达方式练得非常到位。
又如在讲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 10“Can you play the guitar”时,把事先画好的有关各种俱乐部的海报(English club;Music club;Swimming club;Sports club...)张贴在教室内,使学生在学习和演练中身临其境:如:
Girl:I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Boy: Oh,can you sing
Girl: Yes,I can.
然而,仅有书中的知识点远远不能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提供最佳的语言情景。在日常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收集生活中的英语,把它们带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字母前,我收集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缩写词:KFC,VIP,WC等,收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餐巾纸上的soft,牛奶包装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还有,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电脑英语:Windows,My files,E-mail...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在学习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也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身边。
二、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英语走进生活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当今的英语教学普遍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student-centered class)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课堂上尽量创造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
(一)创设情境,模拟生活。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发现或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的教学内容是“Seeing the doctor”,于是我带来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体温表和一些药品,把讲台当成医务室,真实地创设了一个病人看医生的生活情境。接着扮演医生的学生穿上白大褂,带上听诊器,耐心地询问病情;扮演病人的学生愁眉苦脸,语气微弱。由于看医生是同学们生活中的事,他们觉得很容易进入角色,兴致也就特别高,同时也很好地巩固看病的日常用语。
(二)让课堂活动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
人如果脱离生活,就学不会语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根据课堂“剧情”的需要,给每个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并采取多种组织方式,如:个体活动、同桌活动、四人小组活动、分组活动、全班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尽情发挥,努力尝试担任各种角色,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如:问路、看病、购物、郊游、俱乐部活动,等等,无一不是课堂活动的内容。只要教师努力把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无形之中就会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进行英语学习。
三、精心设计课外作业,让英语融入生活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电话、网络、广告牌、食品包装等处处可以看到英语。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要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使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如教学“My name’s Gina.”这一单元时,可让学生用英语设计一张school ID card(学生证),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学校、地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等,并在接下来的几堂课中反复使用;教学“This is my sister.”这一内容时,可布置“带家庭照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你的家人”这样的口语作业;教学比较好的语段、课文等,可通过“看谁说得好”的比赛方式,以录音带的形式交作业;教学有关迪斯尼乐园的文章,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有关迪斯尼乐园的其他信息。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英语名言和谚语、制作英语书签,根据班级英语程度,让学生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类英语小报,等等。这些生活化的作业,学生特别感兴趣,会全身心投入,想方设法地查资料、绘图、设计策划,乐此不疲。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总之,要实现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让英语走入学生的生活。美国教育家毕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有非凡的魅力,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