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需求范文

传统文化需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29 15:03: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传统文化需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统文化需求

篇1

关键词:艺术文化 戏曲新编 艺术品位

文化创意产业译丛《艺术文化经济学》(第二版),由詹姆斯・海尔布伦(James Heilbrun)和查尔斯・M・格雷(Charles M. Gray)著、詹正茂等译,2007年10月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全书内容结构上看,可分为五大部分。首先,笔者简要概述《艺术文化经济学》中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本书将要涉及到的艺术和文化产业的领域范围,着重阐述有关美国艺术部门的规模概况。第二部分,解释经济学中消费者需求的初级理论,论述供给与需求同艺术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第三部分,介绍艺术市场,包括艺术节、画廊、拍卖行、艺术博物馆等。重点探讨艺术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决定因素。第四部分,结合艺术的公共政策探讨艺术补贴与收入分配问题。分别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的艺术支持的实际情况。第五部分,深入分析艺术劳动力市场的运作以及有关教育、培训、就业的艺术专业化问题。最后一章是对美国的艺术教育和对未知未来的一些推断和期待。

总的来说,《艺术文化经济学》不仅涵盖了美术和表演艺术的经济学,还包括美国艺术文化相关的公共政策,本书既适合正在寻找艺术管理经济学核心教材的学术性读者,也适合想系统了解文化艺术的普通读者。

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提高,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决定商品需求的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成员人均GDP逐步提升,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通过文化消费预测居民对文化消费的潜在需求,可以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中国传统戏曲的生命在于受众,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走向未来,必须在当代青年中寻找新知。近年来,中国传统戏曲缺乏年轻的忠实观众,年轻人更倾向于能够直接表达他们内心需求和经历的流行乐,戏曲事业作为文化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其发展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当下,戏剧团体希求独具创新的艺术形式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这里以众所周知的由白先勇先生改编演绎的青春版《牡丹亭》为例。青春版《牡丹亭》在忠实诠释原著精粹的基础上,将原著隐藏较深的意蕴一并呈献给观众。深化对“人间情”的表现,区别于汤显祖花大量笔墨渲染人世的冷暖;加强对柳梦梅的刻画,突出他对爱的坚定,设计与杜丽娘的亲昵举动,区别于原著将注意力集中在杜丽娘的形象塑造上并一改传统昆曲中柳梦梅柔弱无力的形象;青春版《牡丹亭》全由年轻演员担纲,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又让观众赏心悦目。另外,音乐处理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全剧采用了西方歌剧主题音乐的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幕间音乐和舞蹈音乐,渲染舞台气氛的同时也强化了戏剧情节与配乐之间的逻辑关系。“正如导演王世瑜先生在《青春版牡丹亭舞台总体构想》中指出,这个戏的舞台设计,增加了水墨画的内容和背景,风格淡雅;而服装设计,也是雅淡、柔嫩,按照白先勇先生提出的“要淡、要娇”的原则施行。因此,我们看到舞台上出现的色彩,多是藕白、嫩黄、淡蓝和浅绿,这既符合戏曲的传统,也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并且,与我国传统的雅文化的气质相一致。”①可以看出青春版《牡丹亭》的编创努力与时展的脚步相吻合,充分契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戏曲发展正试图摆脱传统戏剧的束缚,无论从演唱技艺、剧本创作、舞台道具,还是演员的整体装束上都在积极探寻以何种创意营销手段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一系列的新编戏曲层出不穷。除了上文提及过的《牡丹亭》,再如《红楼梦》《西厢记》都是观众喜闻乐见且常被拿来进行二度创作的热门剧目。然而,在戏曲新编不断涌现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有一些现代戏曲已逐步脱离了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其唱腔和台词设计也逐步失去了原貌,甚至越来越贴近于歌剧或是流行音乐,对于此类颇有争议的话题,受众的态度褒贬不一。例如传唱度较广的王力宏的《盖世英雄》、陶吹摹端杖说》等,R&B与京剧的旋律、唱腔创新融合,不少人认为东西方音乐元素的碰撞实则很巧妙,反倒让更多不为传统戏曲所动的年轻人开始逐渐熟悉传统戏曲文化,也不失为将传统戏曲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认为,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传统戏曲的重新编创,虽然全面优化了现有的艺术形式,但更需要强调的是,戏曲新编绝不能是艺术形式和内涵的改变,必须在尊重戏剧传统的原则基础上合理创新发展,扭曲了传统韵味还何谓传承?迎合得有度,如何平衡市场与艺术间的利弊关系,探究彼此间的平衡点是我国艺术文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在《艺术文化经济学》中辩论关乎平等主义的问题时,强调这不仅是高价格和低收入限制了对艺术的享受,还存在区域差异,笔者认为可通过大众传媒对其进行弥补,而这就意味着商业化的大众传媒在大多数群众的通俗文化品位驱动下,通俗文化和高雅艺术间该何去何从。归根结底,现在还没有一个足以支撑起高雅艺术大放异彩的艺术文化市场。通过供需理论以及对当下艺术文化市场的视察,大众传媒将重心放在高质量的高雅艺术文化节目上的成本是相当高的,而又在并不顺应大众艺术品位的前提下,传媒无法从中弥补其投入支出。依靠政府的补助手段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人们必须熟悉某种艺术形式后才能逐步获得对它的品位。

试想若消费者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就能很好的去欣赏它,而了解又要通过教育和熏陶获得。究其原因,“所有研究都表明,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较高的职业地位,以及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对艺术的参与率比其他人更高。”②上述研究结果指导我们,教育是艺术参与的一项重要的决定因素,而当下的情况是相对贫困的人无法按市价负担大量我们所定义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果国家对艺术的分配进行资助比如能最直接的体现在传统戏曲展演活动的票价上,用补贴来克服高价格和低收入的障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传统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如中国国内众多高校陆续开设的大学美育课程以及策划诸如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文艺活动、教师学生自发举办音乐会等都是切实可行的辅助手段。相当数量可观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有必要刺激对艺术的消费,帮助更多渴望品位艺术的低收入群体直接接触艺术。艺术与经济相互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将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亦将是传统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者在对艺术教育的评估性研究中还发现童年在艺术方面的社会化与成年人的参与情况成正相关,参与情况受到艺术教育密度的强烈影响。所以说,艺术教育从根本上助于培养人们适当的艺术品位,能直接刺激公众对高雅艺术形式的需求。在中国应试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力的背景下,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艺术教育和教育改革必须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如此才有机会在多元文化主义下看到高雅艺术光明的未来。

在《艺术文化经济学》的编著中,作者运用了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图表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提供了大量引证作为原始资料的补充,有理有据,让阐述更为生动,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美国的艺术经济学和艺术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分析,并启发笔者联想思考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艺术文化经济学》是一本在西方刚刚出版就产生很大影响的著作,其中的数据、信息、专业分析、评论对学术同仁、艺术家和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来说都是具有指导性意义的。

注释:

①黄天骥:《戏曲审美观的传承与超越――青春版演出的启示》,《文化遗产》,2007年第1期第11页。

②[美]詹姆斯・海尔布伦(James Heilbrun)、查尔斯・M・格雷(Charles M. Gray):《艺术文化经济学》,詹正茂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46页。

参考文献:

[1]李静修.全媒体视野下的受众审美心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年.

篇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设计作品的中的体现变得不再明显。值得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者们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如何发挥其作用还需要设计者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中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对其设计的独特性、作品的魅力都具有影响。关于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我们进行如下分析:

1.传统文化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不断强大的同时,中国文化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渗入传统文化,可以体现出环境设计的地域性、传统性以及民族性特征,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持久的活力。使设计创作具有中国特色,对于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2.传统文化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含蓄性

传统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应用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思想更加丰富。环境艺术不仅是一种形态语言,而且是一种感性语言,将文化作为环境艺术的表达,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使艺术语言巧妙的表达给观众,也为每个观赏的人提供了真正的艺术表达,含蓄的具有意境的表达。

3.传统文化增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和谐性

环境设计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这与传统文化的天人和人理念相辅相成。尤其是随着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目前的环境污染严重,雾霾不断出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特征应成为其主要设计思路,而在其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吸取设计精髓,使设计出具有现代风格并且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苏州园林、孔夫子庙都是中国具有浓厚文化特征的设计作品。之所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就是由于其中加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体现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随着环境的破坏,设计过程中还应关注环保问题。如何应用适当的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渗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成为设计师的主要任务。

1.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复制

将传统文化整体复制与环境艺术设计中,可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或者表达某种新的概念和情感。设计过程中还可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需求。如传统文化中的图形应用就是一种重要的复制方法,将我国传统形象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不同的载体可以呈现出民族文化不同的特征,设计者可充分发挥图形信息的重要作用,体现其自身创造力,使图形成为一种语言,传递给观众。

2.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变异和进化

复制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要具有文化提取的能力,对传统文化中的可用部分进行抽象、提取和重构,并应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使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从而阐述不同作品的不同内涵。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建筑设计的目的、需求以及其自身经验对艺术作品的轮廓、密度以及形态进行调整。建筑设计师以中国传统密檐式塔作为设计构思的出发点,高度概括密檐式塔的韵律、轮廓线及细部,使得现代设计理念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

3.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创新

将传统文化元素合理的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并根据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对其设计元素进行创新,使设计作品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我国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典型建筑,这一建筑充分体现了传统遗产的人文特征,利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园林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并以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为构建完成了这一杰作。新馆的设计与在苏州古城风光和谐统一,为苏州的旅游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且,在形态上苏州博物馆新馆使用了三角形、菱形以及方形等多个形状,使人们赏心悦目。

4.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隐喻和创新

隐喻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是将不同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拼接来体现不同的环境本体特征,隐喻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是根据设计需求而进行的文化信息传递。我国不少建筑中用了隐喻这一手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不例外,要注重文化的价值取向、内涵寓意表达。将民族特色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是当下环境设计的主要策略之一,我国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当地应设计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作品,以满足旅游观赏需求,同时实现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创新并非是盲目的,而需对传统文化不断的优化才能实现。将多种建筑元素作为原型,采用隐喻的手法对现代元素进行提炼和表达,才能确保作品的经典性。

总结

篇3

关键词:服装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分析和研究

一、前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具备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服装的质量和艺术需求,其不仅需要服装具备较好的现代化元素,也要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来满足自身对传统文化的需要,满足对服装美感和内涵的精神需求,来传承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服装产业发展目标。

二、传统文化渗透在现代化服装教学中产生因素

1.传统文化中具备较多优秀的艺术元素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来说,其艺术元素具备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其具有不同的服装文化形式,包括旗袍和唐装、汉服等等;其具有不同的颜色特色,如中国红等等;其具有不同的构图特色和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不同的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自身特色,在现代化服装教学和设计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在现代化服装教学过程中,其可以在实际的服装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可以在结合现代化服装设计元素的基础上,整合传统服装文化艺术的特点,学习传统服装设计形式特点,借助传统服装文化的颜色优势等等,来进行服装的设计和学习,具有实际应用性,其可以作为学生进行服装设计的基础,可以保障服装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现代化服装教学的目标。

2.文艺复兴带来的影响

服装教学是职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设计人才,其与社会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与社会市场的需求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具有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人民群众也开始不再满足当下服装设计的现代化形式,其增加了对传统文化内涵和多样性元素需求。因此,现代化服装设计教学要与传统文化的元素相结合。文艺复兴是当下社会的一个大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国家开始增加对文化遗产和传统民族文化的关注度,增加了对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面对这一形势,服装教学要紧抓这一机遇,来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来实现现代化服装教学的发展,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丰富现代化服装设计风格和形式。

3.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带来的影响

对于服装教学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师也要注意把传统文化教学和学术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为日后的服装设计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设计出更具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服装。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儒家文化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其较为含蓄和内敛,是较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化服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传统儒家文化和服装史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时期的儒家文化特色,了解不同时期服装的种类和形式,分析服装产生的背景,分析不同款式的服装和儒家文化的关系,了解当时时展的文化背景,知道不同时期文化发展对服饰的影响和作用。儒家文化在传统服装中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在秦汉时期的色彩,其色彩较为深沉,和传统儒家文化的内敛和低调较为相似。 把儒家文化和现代化服装教学结合,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多样的服装设计形式,也可以学习到众多文化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利于学生创作出较为丰富多姿的服装作品。

三、在服装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问题和解决办法

1.应用较为单一,灵活性较差

F阶段,我国正处于传统文化发展时期,国家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增加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度,进而带来了传统文化学习。对于服装教学来说,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对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基础和发展的体现,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极大影响。但是,对当下的服装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教师在发展教学过程中,存在自身的教学弊端,对传统文化生搬硬套,较为单一 ,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教学缺失灵活性,进而导致和服装教学协调性较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把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服装学习紧密结合,导致传统文化不能良好的渗透到服装教学过程中,降低了传统文化的实际教学意义,使得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具备实际应用性。面对这一形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涵养,增加学生对不同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度,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服装教学紧密结合,把其和服装教学融会贯通,不仅可以保障教学的实际意义,也可以增加教学灵活性,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和服装教学的发展目标。

2.时代感的缺失,没有及时创新

对于传统文化渗透来说,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一的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没有给予传统文化新的教学元素,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实际教学意义。对于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来说,其不单单是要对文化进行传承,也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把其和现代化服装教学紧密相连,建立在发展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教学。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道家道法自然这一文化进行渗透,其仅仅是单一的进行道法自然的教学缺失实际教学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道法自然和当下保护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把传统道法自然教学和服装设计和材料相结合,可以实现现代化传统文化教学和服装教学发展大目标。

四、结论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服装教学中产生的原因具有实际意义,其主要是传统文化自身的优势和文化魅力带来的,其不仅可以对服装风格和文化内涵进行创新和丰富,又可极大的满足当下人民群众对服装的需要,满足现代化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满足现代化服装教学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严红烨,黄亚楠.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6:106-108.

[2]傅成. 浅谈服装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05:61-62.

[3]王萍. 论服装设计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J]. 科技信息,2011,17:617+642.

[4]王佑镁,陈敏. 民族传统文化整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0,01:104-106.

篇4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平面设计;组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4.1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但是,国外各种新思潮的不断涌入和渗透,影响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偏离民族传统个性。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真正兴起,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伴随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建立和完善,以十几年的时间跨越了经济发达国家几十年历经的设计发展阶段,而当我们去深入剖析这些设计作品时却发现,我们的作品缺乏的是文化内涵,缺少的是民族特色,这也正是我国平面设计落后的根源之所在。

1 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元素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历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悠久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本主线,以其他各家文化为有机组成部分。我国传统文化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所拥有,是不断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因素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自中华文明诞生以来,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传承中继承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因素,因此,我国传统文化因素包罗万象。例如以下部分传统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2 现代平面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化和文化传播的发展,企业品牌设计、产品设计等都融入了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需求,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被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意义,并满足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基本需求。很多传统因素被成功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中,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例如汽车饰品、装饰设计采用传统的“喜”字元素;产品设计中增添蝙蝠、梅花鹿、桃子象征“福禄寿”等;现代家居平面设计中,也满足了人们对传统自然元素的需求,例如对陶渊明的书法进行改编,选用传统图案的仿古家具。现代设计师正是看到了消费者的这样一个“回归自然和传统”的心理诉求,将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设计中,为消费者需求创造了一个满意的生活空间,满足了消费者心理需求。

3 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3.1 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的思考

根据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应用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例如广告牌制作和宣传、企业产品品牌和形象设计、书籍、画报、杂志封面宣传、海报、网络平面设计等领域。现代平面设计中之所以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主要是考虑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国人希望能通过回归自然和简朴的文化空间,缓解个人压力。而传统元素正好具有该方面的功能。但是对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进行思考,我们发现,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情感,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简单回归。在现代生活背景下,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和思维方式,已经更加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因此,这就要求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必须结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和思维,创造符合现代人审美思维的现代平面设计,实现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满足现代人思维要求,提升国人的现代审美水平。

3.2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举措

1.化复杂为简单,组合创新

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是简单的原形融入,这主要是在现代生活背景下,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思维方式的变化所决定的。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要站在更高一层的角度上,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高度概括、总结和归纳,使传统文化元素上升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图形元素部分,为现代平面设计服务。因此,传统文化元素必须经过化繁为简,创新组合,对传统文化元素先进行“破”再进行“立”,创造满足现代人审美思维的现代平面视觉效果。在这方面应用比较好的代表,有中国银行的标识。对于一个银行服务机构,其核心经营品牌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就是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资本实力雄厚;第二就是服务完善。中国银行标识设计中,不但充分展现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而且是简化和创新组合的代表。首先,化复杂为简单,将“中”中间变空,与方孔铜钱的“口”对应。具体说来,标识源于我国古代的方孔铜钱符号,在标识设计处理中,设计师首先模仿传统方孔铜钱图样,然后将其线条进行简化和凝练,形成了简化的“中空”方孔格局。其次,创新组合,模仿方孔铜钱圆形形状,将圆形外环与中空图案的“中”组合一起。可见,与我国古代传统方孔铜钱相比,该符号简单凝练,让人们通过对古代方孔铜钱的第一眼感性认识,

就可以想到该标识与“钱”有关,可能是银行等机构的标识。同时“中”字,又是中国的代表,图标呈现出庄重、浑厚的特点,使人联想到中国银行的资金实力雄厚。因此,该设计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简化和组合,使国人可以牢记中国银行的品牌形象,最大限度的传递了中国银行的核心价值。

2.中西结合,相互对比

现代平面设计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又要求实现中西结合,强化对比,就是要求将传统文化意蕴和精髓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产生两种异域文化的对比。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罗列、摆弄,而是设计师在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共性的基础上,实现两种文化精髓的融和。通过视觉效果的处理和冲击,来展现两种文化风格的个性和同性。在这方面应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一个世界级别的运动会,在这场全世界参与的国际运动中,会徽设计中必然面临多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一方面,为了突出2008年北京是运动会召开城市,在会徽设计中,利用了我国传统书法元素,以中文抒写“京”,并且对“京”做了文字线条的处理,使图案呈现一个“文”字,即呈现出一个“运动中人”的样子,图像鲜明地表达了北京作为主办地的城市形象,又表明了奥运会的“运动”主题。另一方面,由于这是一次全世界的运动会,为了实现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会徽下方用英文写了“Beijing2008”字样,代表了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和认可融入;并且奥运五环也被设计到会徽中,反映了北京奥运精神与国际奥林匹克的精神是一致的,中西结合,实现了完美融合。

3.用传统文化元素表达现代文化气息

现代平面设计要求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传统文化元素的利用要为现代设计而服务。如何使传统文化元素表达出现代文化气息是现代平面设计追求的主要目标。在现代平面设计背景下,随着设计技术、人们审美观点的变化,现代文化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追求和回归,仅仅是现代文化需求心理的表达。平面设计中只有抓住现代人们的审美心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表达现代文化气息,才是一个成功的平面设计。

4 结论

随着设计技术、现代化人们审美视角的转变,现代平面设计过程中,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满足消费者需求,将有利于提升设计的视觉冲击力,甚至提升企业产品品牌和形象。设计者在现代设计背景下,要做好设计工作,不仅仅要合理利用现代文化元素,更是要开发传统文化元素,使之服务于现代设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设计有效率,实现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谢强,蔡华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0,26(z2):149-150.

[2]赵炬宇,赵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J].艺术探索,2006,20(4):84-85.

篇5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用;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审美程度显著上升。目前,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并出现了大量极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当前形势下,我国受西方审美思潮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向西方趋势靠拢。为了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我们需要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巧妙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指运用在建筑、服装等领域中的一些意象,其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精神,体现了我国的尊严与民族形象、符号,具有多样性、内涵丰富及形式多样的特点。比如,我国重视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与道家的无为而治。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所谓环境艺术设计,其包含了环境、艺术、设计三方面的内容,并形成了一个综合体。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根据对环境综合承载力、成本等客观因素的分析,从而进行环境的艺术设计。它包括室内房屋设计、城镇规划设计、居住建筑设计等,具有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另外,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的内容还有美术绘画、色彩构成等[1]。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入,设计者要打破传统的设计思路及观念,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吸取其精华,结合现代西方设计的理念,巧妙设计出符合现代需求的艺术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赋予了环境艺术设计持久的生命力、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含蓄性及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和谐性,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赋予环境艺术设计持久的生命力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者,其需要树立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表达出各个地方的民俗风情及人文特色,以此构建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氛围,从而将环境艺术作品赋予持久的生命力。这种环境艺术设计模式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还符合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促进了我国艺术设计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含蓄性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含蓄性的特点,而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种形态式语言,还是一种感性语言。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借助环境来打动人们的内心,在此过程中避免过于泛滥使用艺术语言,导致艺术设计只有直观性。应该让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产生联想及回味,并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机会,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含蓄性力量[2]。

(三)增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和谐性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蕴含着和谐统一发展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然而,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需要设计者打破传统的设计观念,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设计理念,并结合现代西方理念,设计出具有现代与传统特色的艺术作品。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体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了我国的尊严与民族形象、符号,具有多样性、内涵丰富及形式多样的特点。对于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元素复制及仿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变异及进化、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与创新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隐喻及创新方面。这既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彰显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

(一)对传统文化元素复制及仿制

传统文化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行一定的渗透,进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形态,表达了一种全新思想、情感等,使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呈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形态,还包括其神韵,同时具有其显著的意味及形式,呈现出某一个民族的气质、精神及理念。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新的载体之中,在打破传统的设计观念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念,结合现代西方的一些设计理念,设计出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艺术作品,从而体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形态,使传统的图形信息传达出现代意义。这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创造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丰富想象力[3]。

(二)对传统文化元素变异及进化

现阶段,设计者通过一定的抽取、转化及重构的方法,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使观赏者在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下捕捉及发现传统文化的美,然后根据时代的实际需求,选择适用的元素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素材。设计者可以对这些素材进行充分加工,然后根据设计形象,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艺术重构与设计,挖掘与阐释传统文化的本质与精华,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找出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点,赋予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新的传统文化气息。例如,上海经贸大楼的设计,设计师根据古典的“塔型”结构,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念,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结合现代西方的设计理念将中国塔型美与整个建筑比例相融合,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摩天大楼的设计中,再现了传统建筑的精神意象,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得益彰[4]。

(三)对传统文化元素继承与创新

目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再现了现代审美与形式结构的完美融合。比如,在现代传统建筑设计中,既表现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性,又凸显了现代建筑的风格,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例如,苏州园林的设计,其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继承与创新的展现。设计者在兼顾传统遗产及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为理念,吸取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利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园林设计的理念,将现代建筑材料巧妙应用于设计中。它再现了苏州古城的特点,又与古今融合的和谐建筑群相统一。其几何体造型采用方形、三角形等,运用现代构成的形态特点,使大众产生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四)对传统文化元素隐喻及创新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通常采用隐喻的手法,根据一定的环境构成要素与形式,使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呈现出本体以外的全新内容,比如文化内涵、寓意等文化信息。例如,在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设计中,采用的文化图案及陈设,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含蓄表达了人们想要的情感。而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多要求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使之符合现代文化的特征,此外,在某个地区还要彰显该区域的民族及文化特征,这才是优秀的设计作品。例如,孔子研究院的园林设计,主要采用“书院”的方式,在布局上十分严谨,建筑群堆土在北面聚集,象征着坐山,而南面堆土,象征着案山等。设计者对整个布局的设计,充分使用了隐喻手法,体现了传统文化观及风水说,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隐喻与创新的体现,堪称经典之作[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研究,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巧妙融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巧妙应用,应该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呈现的特点,结合设计的需求,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完美结合,避免生搬硬套。这既符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时代需求,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彰显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对环境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璐.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7,(02):10.

[2]刘天执.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6,(11):122-123.

[3]谢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才智,2015,(23):288.

[4]廖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品牌,2015,(06):126.

篇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的现代公共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能够正确的处理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更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了交流的媒介。现代公共艺术的运用不仅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服务的手段,更起到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作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提供了物质上的服务。在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当前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公共艺术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为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当前各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人们长期的积累创造出来的,它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最真实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注重对公共艺术的审美要求,传统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是人类智慧和发明的重要体现。现代公共艺术在实践的过程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形式,并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包括对公共环境的规划还包括对造型的设计和材料功能的选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运用,实现了现代公共艺术创造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人们对美的追求要追溯到一万八千年以前。那时的山顶洞人已经开始对装饰品有了一定的研究,例如钻孔和着色等方面的运用都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认知力。之后人们又掌握了青铜的冶炼和各种工艺品的制作方法,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的绘画艺术、建筑艺术和民间艺术都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传统文化的运用方式表现的淋漓尽致,实现了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在民间的手工艺品,并且这些手工艺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呈现出浓厚的民族特征,这样的特征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运用形式上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成为现代公共艺术在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对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继承性作用,并且成为设计师创作的源泉。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运用的策略

1.在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现代公共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时展的需求,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融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集中了儒家和道家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环境文化的设计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审美需求来进行公共艺术设计,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情况下,提升艺术设计的水平。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展现浓厚的传统文化精神,才能够创造出让人们满意的作品,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当代审美的需求。

2.在运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

在传统文化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是人们长期的实践形成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紧跟时展的步伐,所以在进行现代公共艺术的设计中应该注重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当前时代的特征,在设计中融入创新意识,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掌握,并且吸取传统文化中精髓的部分为之所用,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优化,还要结合时代的特征,设计出来具有时代气息的公共艺术。在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前提下,还需要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艺术实现共同的发展。

3.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到来,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日益密切起来,各国开始重视精神层面的发展,在进行公共艺术建设的过程中进行文化的渗透,当前我国的设计工作也开始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全球化文化的影响,由于文化环境的转变,使传统文化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观念。因此,在进行公共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的元素,保证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和谐共处,通过不同风格传统文化的展示,来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

结论

篇7

关键词:文化;文化营销;黄河实业

1文化营销浅析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精神创造。文化营销,顾名思义,就是对某种文化的营销,是对某种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以达到满足消费者对特定文化需求的目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的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人们越来越希望精神文化产品来“填埋”内心的精神文化相对匮乏之“坑儿”。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借助特定的文化来销售自己的产品,通过弘扬特定的文化让消费者产生消费。在文化营销的过程中,产品是特定文化的载体,文化才是消费者最最看重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下,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点忽视,但是随着近年各种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一些有识之士的大力弘扬,我们逐渐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发心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尝试开展传统文化营销活动。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有限公司在推出九品莲纯花生油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并给文化营销的实施带来一些启示。

2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该公司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在经营的过程中,以“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为企业的经意宗旨,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重孝道讲仁爱为企业的道德核心,塑造员工“温、良、恭、俭、让”的品行,在经营中不断践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着力做一家造福人类奉献社会的和谐企业。在2014年,面对当前消费者在油品消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黄河实业推出了九品莲纯花生油,并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营销推广,实施文化营销策略。

3广东黄河实业的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3.1从营销理念的角度来看

营销理念是市场营销的指导观念。营销是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也是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获利的过程。文化营销的理念就是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通过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黄河实业在推广九品莲纯花生油的过程中,不断弘扬“仁爱”的理念,弘扬“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油”的宗旨,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圣贤教诲和“做油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信条,等等,这一切都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指导着黄河实业的整个营销活动。

3.2从目标市场选择的角度来看

营销需要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获利,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企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在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出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使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黄河实业在推出九品莲纯花生油的过程中,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消费者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生产出来的高质量的花生油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3.3从营销策略的角度来看

3.3.1产品策略

“花生好,油才好”,在原材料挑选环节,九品莲纯花生油,在生产的过程中,严格挑选原材料,从江西、河南、山东和辽宁等花生优质产区采购花生,然后精挑细选,剔除一些霉变的、未成熟的和破损的花生,绝不弄虚作假;在生产过程中,依靠物理压榨,绝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讲诚信”“凭良心做事”的文化精神;在品牌方面,“九品莲”是“九品莲花”的简称,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另外,莲花也会让人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牌联想;在包装方面,除了有“般若装”、“精进装”和“禅定装”等以传统文化专有名词命名的包装,同时在花生油油瓶瓶体上挂有“爱”字标签,体现对仁爱之心的弘扬,还有“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油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等传统文化精神相关的宣传口号,无不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3.3.2价格策略

在价格上看,黄河实业着重考虑成本。黄河实业推出的九品莲纯花生油比一般的花生油要贵一些,这首先是因为原材料是货真价实的,高质量的原材料需要有较高的成本,所以综合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和税收等成本费用,需要制定较高的价格,另外,较高的定价也进一步证明了产品的高质量性。在价格策略方面黄河实业着重考虑成本,力求货真价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求真务实”的精神。

3.3.3分销策略

在分销方面,九品莲纯花生油的销售主要是通过淘宝和微信等网络渠道来销售产品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降低产品的销售成本。目前,黄河实业还采用与消费者共享“感恩金”的直销模式来促进产品的销售。在分销方面,黄河实业的做法,一方面,想消费者所想,为消费者节约成本,体现了传统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准则;另外,与消费者分享“感恩金”的分销模式也体现了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感恩”的精神。

3.3.4促销策略

在促销方面,黄河实业没有对九品莲花生油进行广告促销,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节约营销宣传成本,尽可能地减少消费者的额外付出。黄河实业主要通过口碑营销的形式来达到促销的效果:有过消费经历的消费者会义务地做宣传,同时关心黄河实业发展的一些人士通过博客、论坛等网络途径义务地宣传九品莲纯花生油。在促销策略方面,为消费者节约成本体现了对消费者的“仁爱”,而消费者义务地为九品莲纯花生油做宣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文化信念。

4广东潮州黄河实业文化营销的启示

4.1牢牢把握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文化需要是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消费者对文化的精神的需求日益凸显。文化营销就是基于消费者对文化的渴望,通过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来达到营销目标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人内心存在的一种匮乏感,是消费者内心存在的一个“坑儿”,这个“坑儿”需要产品这个“填埋物”进行“填埋”,这样才能够实现消费者的身心平衡,让消费者感受到快乐。但是需求有物质的需求和文化精神的需求之分,当人们存在文化精神的需求时,必须通过文化产品来“填埋”消费者内心的“坑儿”。文化营销的开展必须牢牢把握消费者对文化精神产品的需求,并用文化精神产品来满足这种需求。

4.2找准目标市场

市场营销是通过满足顾客需求来获利的过程,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是有差别的,我们必须将消费者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挑选适合自身现实特点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我们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用的地方。这样也更能够使独特的产品被独特的消费者所关注,并激发消费者去填埋内心存在的“坑儿”。文化需求是每位消费者都存在的,但是不同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消费内心存在的“坑儿”是有差异的,我们在实施文化营销的过程中,必须挑选对特定文化感兴趣的细分市场当作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样才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提高营销成功的可能性。

4.3采用文化导向的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的实施需要打组合拳,需要整合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不同方面的力量。在文化营销过程中,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并不仅仅是文化精神产品,而是在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等营销组合策略实施的过程中都以文化为导向,实施文化导向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在实施文化营销过程中,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的采用都要体现对特定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5结论

文化是最有个性最富有特色的,文化也是充实人们精神信仰的需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消费者越发需要人性化的东西。文化营销就是对文化的弘扬,通过弘扬特定的文化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而产品的销售也带动文化的弘扬。正如,广东潮州黄河实业对九品莲纯花生油在营销的过程中,不管是在营销理念、目标市场选择,还是在营销策略的角度来看,都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来销售九品莲纯花生油,通过销售九品莲纯花生油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一而二,二而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在文化营销实施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消费者内心存在的文化精神需求,挑选合适的目标市场,通过文化导向的营销策略来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

作者:纪峰 单位:宿迁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园林景观;传统文化;塑造

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表达了人们的理想与信仰。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积,留存在建筑中,与人们的生活融合。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现代园林景观恰如其分的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人们逐渐被园林景观塑造的传统文化所影响,并将这种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文化

文化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综合。狭义的文化是指形态意识产生的精神财富,主要包含信仰、宗教、民俗习惯、文学思想、艺术情操、科学技术等。传统文化则是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逐渐形成的物质体制和精神实体文化意识,是相较于外来文化与当代文化来说的,属于狭义的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在文化风俗、思想道德、技术心志等各个方面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尤其是传统文化具有的淳朴宁静、自然淡雅的审美观念,和谐顺畅、自然共处的自然观念,以及多样形式、充分生机的形象艺术,都要求我们对其进行研究与传承。

二、现代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文化节点,它利用文化基因对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园林景观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创造开发具有地方人文特点的现代园林景观是当今时代的需求。将传统文化转变为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精神,并且对其赋予新的园林景观内涵是设计者肩负的神圣使命。现代园林景观以真实的传统地域文化作为依托,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并且向世人充分展示,将现代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城市科学发展的新观念。

三、现代园林景观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园林设计具体是指对街道、庭院、广场、公元、河岸、桥梁等全部的生活区域、工商业和娱乐区域等一系列的外界空间以及独立性质的室外空间建筑实施的环境园林设计,通过园林景观文化意义能够看出,园林景观充当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调和剂,园林景观设计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充分估计视觉形象、大众心理、绿化生态及精神要求、传统文化是精神需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园林景观层次的关键内容。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将会重新展示历史的光芒,能够使人们追忆美好的回忆,更加突显园林景观的唯一性,提高了园林景观的档次。

四、现代园林景观塑造传统文化的方式

(一)正视传统文化

城市是一个逐渐传承、有序前进的历史过程,只有按照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才能具有根基。园林景观设计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文化艺术领域,凭借一定的设计理念作为创造精神价值的原则。大部分人普遍认为传统就代表着旧观念、老思想。这样无疑令我们对传统的理解和研究仅停留在一些东西的表象上。总体来说传统主要是文化方面的表现。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都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园林景观设计也是这样。实际上,传统文化一直在我们身边,例如我们延续着一些很难舍弃的民族风俗习惯,因此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不可能与传统文化分离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应当塑造传统文化意识,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展示与继承传统文化

现代园林景观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能够借助于公园绿地、道路、雕塑、行道树等多种物体,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利用他们能够将传统文化大量呈现在大众面前,使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工程建设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而是释放深厚历史地域文化。

1.公园绿地

现代园林景观中城市绿地是重要的部分,通过斑块的形式在城市整体生态体系中散步。在园林景观规划时,以城市的传统文化作为题眼,将无形抽象的传统文化进行形象化,进一步从不同方面显示传统文化。联系公园绿地的需求功能,根据突显的文化主题、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重要思想,应用碑文、栏杆、雕塑等一系列能够利用的载体硬件,将与城市传统文化相关的事件、传说以及典故进行固化,彰显其浓厚的文化气息,使人们在娱乐休闲的时候,不自觉的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了解。

2.道路绿地

在城市绿地体系中道路绿地发挥了关键的生态廊道的作用,同时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展示特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能够彰显城市的现代园林景观特点,发扬传统文化,可以应用各类载体硬件充分体现城市传统文化特点。例如对古老城区中道路格局框架尽量保护,恢复使用历史名字,保持方正古城的空间布局,尽可能保护历史留下的老胡同等,特别是那些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路名要尽可能的继续使用,将传统历史文化凭借地名的形式实施固化,充分利用乡土,将道路绿地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使得现代园林景观能够更好的塑造传统文化意识。

3.公共设施

在人们平常生活中公共设施随处可见,并且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例如马路灯、垃圾桶、座椅、花台等。这些公共设施不仅使城市绿地凭借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为人们使用和服务,同时还能利用它们具有的装饰造型作为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成功塑造城市的传统文化。例如马路灯具有变化各异的造型,观赏装饰性很强,其布局情况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的传统文化,可以按照不同地区园林景观的特点,布置协调且不同款式的灯具。

(三)利用色彩图案塑造传统文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象征包含了很多的图案,例如中国结、窗花、祥云、金乌等,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利用这些传统的图案塑造传统文化意识,不仅仅具有深刻的寓意,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有效延续了本土文化,同时还能塑造独特的园林景观形象,使我们进一步与世界的交流。例如在墙壁、栏杆、道路等位置利用手绘或石刻的方法塑造祥云和龙凤呈祥的图案,能够充分体现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或者利用植物设计出十二生肖的各种图案,让人们欣赏的同时体会传统文化留下的印迹,这都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塑造。现代园林景观的色彩是表情定位景观的重要元素,最能够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包括:红、黄、白、灰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这些色彩,能够准确营造园林景观的表情。红色和黄色能够塑造喜庆、祥和的气氛。例如在设计路灯时应用大红色的灯笼,在节假日的气氛中能够突出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在景观建筑中采用灰色,能够更加彰显景观特有的典雅与宁静,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色彩成功向人们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结束语

整体来说,园林景观的布置风格和意境等方面都能够有效塑造传统文化意识。我们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不断寻找传统文化和审美精髓,发扬传统文化,力争实现古为今用。纵观历史发展过程,园林景观设计始终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属于具备了浓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典型表达形式,对于世界园林景观的发展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9

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五千年来先祖智慧的结晶,其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民族特性,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室内空间是人们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重要场所,只有提供舒适的环境才能促使人们更好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而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相互融合,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提供更大的动力。

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文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在从事社会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产物,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人类历史的结晶,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中华民族受长期的历史的洗礼过程中不断的创造以及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多数是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但是也有逆向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过程来说,传统的文化能经受的住战争的摧残,革命的洗礼,可见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它是五千年的历史的千锤百炼的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应该继承的优良传统,这些精华的思想是优秀的遗产能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去的更大的成就,就应该传承与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

2.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根基所在,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文化的传统,是先祖继承并发展而得来的,比如说生活习俗、道德尺度等,它始终是后人应当继承与发扬的内容。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以及创新的最终产物,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是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传统的文化就没有现代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室内设计的定义

室内设计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把环境与审美的意识相互融合,从而把握建筑内部的空间的一种活动。再具体一些阐述就是根据室内的使用性以及环境,运用材料、工艺技术与各种艺术的手段,营造出具有实用的功能且又舒适美观的、符合人们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内部活动空间,进而促使人们身心愉悦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居住场所以及工作场所。广义上的室内设计是指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的具有创作型的活动。室内设计虽然只是近几年刚新兴的学科,但是从本身上来说室内设计已经有很久远的发展时期,可以说从人类文明的初期就开始存在的,原始时期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概念仅停留在最原始的需求上,也就是满足温暖与安全就可以,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与发展,室内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最原始需求,舒适温暖,安全等,更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要与心理需要。这就给室内实际带来更高的要求。

传承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联系与影响

1.两者的联系

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开展与完成的全程都有文化的参与,体现出当时社会中的一种文化风貌,人们就有着不同的文化,也就代表着他们有不同的精神的需求以及文化的心理反应结构,反应出了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念。不管在任何时代实际都与这个时代所具有的文化紧密相连,,比如说手工艺品、建筑、服饰等实际的过程中都不能忽略文化的作用。室内设计就更不可能离开文化单独存在,室内设计是一种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室内设计在实际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艺术组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人们凭借丰富的文化经验对存在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转变为人们视觉上的美感,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室内设计是受传统文化影响

室内设计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影响着设计的原则、影响着室内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也应行者实际行驶体系以及设计的评价标准,也可以说室内设计的全过程都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有些思想意识比较前卫的现代实际是,声称自己不会受传统文化的硬性,自认为自己设计的作品中没有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但是,真是的情况不可能不受传统文化的相关影响,设计艺术技能不是个人行为,不是自身可以任性而为之的,虽然从作品的表现手法上来看没有传统文化的显性的表现出来,但是从内在来说,比如说:设计师的对室内设计的认识心态、思维的方式以及个人审美的观点等都受到隐性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可以说所有的艺术家或者是设计师都无法使自己完全的脱离传统文化的习俗。随着互联网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以传统的手工工艺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对室内设计师来说,针对室内的设计已经不仅局限于手工艺与依赖工业生产,而是要凭借计算机来进行创作,通过互联网可以充分的运用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进行设计。然而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生活中,室内设计师的相关设计的理念必须要从人们切身的感受出发,充分利用传统的物品不仅仅有优良的质地,更让人从感觉上感到温馨,设计师可以充分的传统文化的这一特质进行设计,既让人们感到实用,又给人们带来美感。设计师要自觉的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理念的相互融合,这就给设计师增大了要求,既要了解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对中国的审美传统有充分的认识。设计师设计的创新需要以继承与发展优秀的文化为前提,将传统的艺术精神与现代意识相结合是室内设计理念的一种创新表现。

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更好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相互融合,就需要有可行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融合,这种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在室内设计中直接融入传统的符号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历史古国,传承了先祖遗留的宝贵的遗产,这些遗产中包含了很多传统的符号,这些符号内容有很多,都是祖先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智慧结晶。例如说:书法艺术中的篆刻,中国画艺术等,这些符号有的是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图案与纹样,有些是建筑以及装饰文化的典型造型,还有些四古代传统的图腾纹饰符号和宗教纹饰符号。在室内设计中,可以把这些具有特殊象征的传统符号再运用,从而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更好的融合。首先,运用抽象简约的手法,借助现代的技术对传统符号进行艺术加工,使传统的符号抽象简约化,虽然在结构上看似减少了对传统符号的运用,实际上却没有失去原有的韵味。促使传统文化的到延续与发展;其次,运用符号的拼贴法,主要是对传统的构建及那行裂解变形,使之成为某些具有新意义的符号,运用于室内环境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再次,可以采取移植和嫁接的方法,主要表现为,对各种历史文化进行移植或者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最后可以采取多种构造法,也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的方法,使用各种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并置、对比渗透以及交错等各种手段,从而获取最佳的效果。

2.借鉴与运用传统的装饰原理

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对于装饰的设计,室内设计师可以采取学习传统建筑中的一些设计的原理以及手法,并运用于现代的室内设计当中,从而增加室内设计的效果。传统的建筑非常讲解整体统一的特性,而室内设计也是要求注重整体的配合的,不在整体上有效的配合,就会造成室内环境杂乱并且毫无章法可言。另外,传统的装饰设计原理也是特殊的传统文化遗产。在传统的建筑中对材料的利于都比较合理,并且在各种材料的接口处都很注重对才来的收口处理,从而使各种材料在过渡过程中自然结合,美观统一。同时,装饰部位的不同,根据视线的远近不同,装饰的精细程度也不相同,视觉距离越近其越精密。根据烘托的部位不同,重点烘托处越是精细,质感越好。这样的设计不但美观,而且稳定性能较强。而现代的室内设计中装饰设计也要突出重点,并且要分清主次,从而促使主次相互依托,更好的反应出内部空间的功能以及气氛。

3.颜色与尺度的把握

传统的建筑以及空间,很少使用鲜艳的色彩,尤其是汉族的一些民居建筑,大多都以材料的原有颜色以及清淡的色调为主色。建在建筑物的主要部位用鲜艳的色彩进行点缀。而少数民族则恰恰相反,他们所采用的颜色比较显眼,色调也相当丰富,不同的颜色又有不同的代表。现代设计师可以对色彩的自由掌握与发挥,用色彩带来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传统建筑啊的控价制度上,空间布局基本都是低空发展以及横向伸展,注重人的心理与生理的协调尺度,空间的节奏舒缓而有序,在空间的把握上要掌握适度原则,适度即可否则会失去原有的效果。

4.营造传统空间的意境

对于营造传统空间的意境来说,首先,设计师要做到构架山水,移天缩地的意境,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采用的方式是对空间的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起到内外空间部分以及内外空间互含的作用,可以运用的简洁的手法把自然景物引入内部空间,从而达以小见大的效果,是指有限的景物寓无限广阔的意境。但是要特别注意在室内环境中融入文化,不能简单、机械的复制,要与空间的主体相互呼应,融为一体,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其次,营造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文人历来被人们所推崇,即便是现代也无法背离,实际是可以根据人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室内设计中可以融入人文元素,进而营造出文人的诗情画意的意境。而营造这种已经空间的关键所在是要引导人的心境,促使人达到祥和、沉稳的心境。而在手法的选择上可以是传统的用色方法,还可以采用质朴的材料以及一些装饰的符号,在人的视觉上指引。再次,营造超凡脱俗的意境,可以采取对比的手法,还可以采取隔离的方法等来营造这样的意境。营造传统的文化意境空间,融入传统的文化的信息,并不是生搬硬套和简单的复制,而是讲究灵活掌握与自由发挥,从而达到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自然融合。

篇10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文化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的灵魂,随着民族的生存发展得以延续。文化思想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还作用于文化自身对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从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化中脱颖而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延续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延绵不绝,不断发展至今,它记录的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成长和历史的演变,它所具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已经进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与道家、佛教的传统哲学思想融合,给后世子孙留下了诸多非物质和物质财富,包括园文学建筑、工艺美术、民俗民风以及汉字、传统基础纹样、叙事性纹样、传统色彩等传统装饰元素。

传统文化元素

1.汉字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任未定型。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更具有形象性,战国的文字比如“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而秦国的文字是当时汉字发展的主流。在五千多年的演变中,汉字的形状不断变化,形体和意境相结合,随着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至今符号化、图像化的方块字。

2.传统色彩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由“五行”对应而来,尊崇五方正色:白、青、黑、赤、黄,各元素相生相克,应用于传统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传统服饰、京剧脸谱等领域。例如在民间屋顶所用的瓦是黑色,黑即是水,水克火,能防火灾;紫禁城是红色的城墙,而其上的琉璃瓦和多数殿宇的金顶为黄色,体现了红黄即火土相生的原理。我们的祖先把关于哲理、自然等观念融入到色彩中,从而形成了别具风格,极具特色的中国色彩文化。

3.纹样

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传统基础纹样和叙事性纹样。

传统基础纹样伴随着外部世界和自身共同发展,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同样也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体现了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物质创造,新纹样和旧纹样互相传承。

叙事性的纹样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化生活等,使人们直观的了解历史的真实场景,通过在装饰艺术中的表现直白的传达了人们当时的生活心理。

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极为丰富,从墙面、梁柱、家具、天花到陈设物品都达到无物不饰、无饰不巧的程度。例如高贵的龙凤纹、婉约的花鸟纹等纹样;叙事性的浮雕、壁画等叙事性纹样;故宫的红城墙和黄琉璃瓦;以及用汉字来进行的墙面装饰。

中国的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使命,同时被赋予了个新的名称:中式风格。例如花格的窗棂、红木家具上传统元素的雕刻,具有古代浓郁气息的吊灯等等。除此之外,在色彩的搭配上一般选用重色调的传统文化元素搭配家具,在此基础上,金、赤两种暖色系色彩就起到了良好的衬托作用,更好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元素的特色。

在室内空间的层次上,常用古朴的屏风或者雕花隔椴来达到分割室内空间的效果,混合色彩元素的选择,一般选取重色带暖的颜色,搭配简单的雕琢装饰来达到一个精致、高贵、大气的视觉体验。中式风格同样对宗教元素也有很多讲究,设计师针对用户需求注重阴阳平衡,利用五行元素组合设计独特的室内居住环境。

另方面,屏风、布艺、瓷器、古玩字画等室内陈设物品都体现出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上讲究对称、端正、变化和层次、高雅朴素,它不仅仅是一门装饰艺术,更多的是在人们修身养性上起到的作用。在每个家庭室内都可以看出,这种装饰艺术大多都是以现在科技为依托,传统文化作为内涵,这种发展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以及继承发展,在加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后,室内装饰艺术的发展也同时被推动。

篇11

关键词:传统文化;公共空间设计;交流;人文情怀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人口生活、休闲娱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空间绿地需求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产生大批无明显地域区分的公共环境空间。这种发展不仅使空间无法体现其区域特色,更严重的是影响和阻碍原有区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传统文化遗失严重的社会现状,决定了传统文化保护需要景观设计的介入,在发掘区域历史文化、体现区域特色的基础上,为文化特色传承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演绎、传播平台。

1 传统文化的传播困境

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但在当今的社会模式之下,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并未受到深刻重视,传统文化交流者越来越趋向于老龄人口且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少。这种现状使传统文化的传播难以持续,现对此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以下分析:

1.1 现代生活模式的变化

漫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大部分需求都基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但高速信息化为大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迫使城市人口过度依赖电子信息产品,而导致大众严重缺乏交流互动的新型生活模式。

1.2 现代教育方式的变化

20世纪末,国家计划生育的实施,使人口教育从过去的扫盲式向教育精良化阶段发展。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教育模式仍以死板的科学认知为主,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技法的培养则严重缺乏,造成年轻一代人对传统造诣的轻视甚至不屑,受众群体越来越少,从根源上抑制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

1.3 传统文化自身的弊病

当今,传统文化习俗不能健康、茁壮发展另一原因是传统文化自身在当代社会的不适应性。多数传统文化是以聚众演绎、展示的形式对外传播,内容也需经深层思考与逻辑推理才可意会其真正含义,使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且与现代社会生活关联度较低,因此造成大众对传统文艺接受的困境。

因此,针对传统文化传播困境的难题,应从景观空间角度出发,多方面、多角度去寻求解决方式,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使传统文化能更好地向群众演绎,保护和传承其在当今社会的一席之地。

2 西安环城公园现存文化

2.1 现状解读

西安环城公园是一处包括明清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林带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公园,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2.2 文化解读

2.2.1秦腔文化。秦腔,被戏曲界信奉为中国戏曲鼻祖,也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因时展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轻视、文化环境缺乏、观众结构层次弱化、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低、生存状况不佳,加之设备老旧,造成人员流失严重、新老从业人员更替困难,使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导致其发展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

庆幸的是,在秦腔文化发展举步维艰的时代,仍有一批秉持心中信念的社会艺术者执着于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在环城公园自行组织秦腔展演活动,在丰富自身精神生活的同时,将传统艺术更加直接、鲜明地向大众传播。这也是在秦腔发展诸多困难之下向大众宣扬、交流秦腔文化的最佳方式。

2.2.2剃头文化。20世纪50年发店还未普及,当时的老百姓就是靠挑着担子的剃头匠理发、剃须。这些剃头匠最喜欢边剃头边和客人们聊家常,有时候顾客会赊账,或用其他东西抵债;有时候剃完头还会被顾客留下来吃个便饭再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很有人情味。

如今的西安,剃头匠人估摸也只会出现在环城公园建国门段了,这里众多休闲的中老年聚集者是边剃头边交流的常客。剃头匠人们收入很低或义务剃头,但从言语间,能深深感受到其内心的喜悦和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愫。

2.2.3 遛鸟文化。北宋时期,市井文化兴盛,养鸟之风开始风行,并于明清时期流行遛鸟。“遛鸟”也成为古城传承至今的风俗之一。遛鸟人更喜欢选择安静的场所,更重视精神境界的追求和享受。环城公园以城墙为山、护城河为水,兼附绿化林带,为遛鸟者提供了一个模拟自然山水环境可供使用、心得交流的空间,是环城公园具有这一独特风俗存在的重要原因。

篇12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教育 教育价值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许多优良品质和教育资源,比如说爱岗敬业、精诚合作等职业精神,不屈不挠、爱好和平等民族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在高职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民族精神,对高职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和人才培养比以往更为迫切和需要。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摇篮,高职院校应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以此助推我国企业加快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这就对高职教育作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但要培养出高精尖的专业技能人才,还应当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素质品质。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许多优良品质和教育资源,如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精诚合作等精神,对于指导和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应当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开展高职教育,以此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高职教育中,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从本质上而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跟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二者不仅注重学生个体的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提升,同时都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养成,以此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千百年以来,我国古代圣贤遗留了大量的爱国优秀文化,其中包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格言警句,同时也有许多仁人志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种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将优秀文化运用于高职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其肩负起中华民族崛起和发展的伟大使命。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面临的困境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有效融合,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下,仍然存在着学生文化观念较淡薄、教师学科知识受限制以及学校考核评价存偏颇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文化观念较淡薄,学生认知待加强

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大多数高职教育重点放在了技术学习与实践运用方面,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力度较小,致使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断层现象。一方面,部分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较为淡薄。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运用,一些学生热衷于抖音小视频这些的快餐文化,青睐于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形式。对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不高,认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职业发展毫无关联,甚至还形成了“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何必再读那些羞涩难懂的文字”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传统文化价值认知偏驳。虽然一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有支持赞同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去,但是其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掺杂着功利性目的。无论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增加自己学业学分,不能够真正做到将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哲学思想内化于心。

(二)学科知识受限制,教师素养待加强

新时期背景下,在高职教育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有效举措。这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其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也要结合当下的就业环境和学生实际需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此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有76%的相关教师觉得自身专业知识仍然需要不断扩充和填补,有60%的相关教师无法充分掌握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由此致使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堂上,存在着教学内容有欠缺、实践教学较少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受到学科知识限制,部分教师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现实脱离。其教育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和基础层面上,无法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现代职业教育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学科知识欠缺,部分教师无法将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跟现代就业环境形成良好对接,致使学生参与积极性较差的情况产生。

(三)考核评价存偏颇,管理机制待改进

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使命,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往往根据市场需求来展开,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而且部分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化较为严重,成为了学生放松娱乐的“第二课堂”,致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仅建立在专业技能教育方面,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尚未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因此在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业绩考核指标,往往是一些学术研究成果、技能教学实践成果等专业教学成果。同时在优秀文化教育过程中,也缺乏相关的监督制度和评价标准,无法有效监督和评价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也以其自身专业技能能力为评价标准,极少涉及职业道德素养、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情况。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有效路径

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高职教育的有机融合,应当从丰富实践内容、开展专业培训以及完善考核制度三个层面入手,以此实现思想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共同发展。

(一)丰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以此培养出高水平高技能的现代人才。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素养和思想品质的提升,因此要让高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正确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一方面,高职院校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内容。比如说举办传统文化纪念节,将优秀传统文化跟与之相关的重大纪念日有效结合,提高传统文化学习的仪式感。再如说举办传统文化写作比赛,让学生通过文字的力量表达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当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应当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展开宣传推广活动,比如说通过新媒体平台构建相关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以此让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二)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关乎着优秀文化教学实践的质量和实效。如果相关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或者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存在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如果想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教育中,应当注重提升专业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加大相关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力度。高职院校应调查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素养水平,以此制定切合教师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计划。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自主打造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制造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的良好环境,为专业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创造共同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当促进专业技能教师和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以此使得优秀文化跟现代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思想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共同发展。

篇13

家居产品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一些细节上都有所体现。餐具、布艺、家饰、收纳以及各种功能兼具装饰性的生活小用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这些生活日用品。作为日常家居消费品,家居生活用品不仅要满足使用和审美功能,同时还扮演着一种设计文化载体的角色。在现代家居产品中加入传统图形文化,不仅有助于美化产品外观,还可以提升产品的文化性、历史性。可以说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与传统图形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而在设计中我们要努力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图形元素,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时代审美特点,创新设计出迎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家居产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想要使中国产品能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把握好设计元素,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体现现代设计理念或审美标准。这应该是现代产品设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历史文化性与现代市场需求性。

二、传统图形文化的推崇与反思

当前传统图形文化广泛被人们认可和推行,这体现在许多行业中,其中在家居的体现上较为明显。这种潮流既是对文化根基被改变的反叛,更是当前整个设计界回溯传统的一个呈现。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与生活相关的各类产品中多元化文化也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样一来我们通常所讲的家居产品的设计就不再是单一的设计工作。产品设计中的很多因素都影响着其最终的审美效果,包括内在的技术设计,也包括外在的社会环境、消费文化等。另外,在人们的审美中,传统习俗所占据的影响比例也较大,它深入人心,形成一种定向的趋势。所以在当代的家居设计中,中国传统的图形,就是这种唤起民众历史与文化记忆,并且能产生亲切感的一个因素。这也是传统图形文化在现代社会运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当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追崇较为盛行,传统文化元素也开始广泛的应用与艺术与设计领域。但这种对传统或古典文化的追崇,并不是完全的复古,而是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相结合,使现代产品赋予古典美学特点,满足人们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另外,在家居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需要表达出新的文化含义,要透露出清雅、端庄的东方美感。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一些简单的拼贴、堆砌与复制等表现方式不免有点过度,如果仅仅是照抄照搬,毫无改进和创新,势必破坏了原有的传统文化精神。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所谓的“八仙”茶壶、“龙凤”碗等,这些家居产品虽也是表达了现代产品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但设计过于的简单和粗糙,无法体现本该有的传统文化特质。对传统文化不假思索的肆意运用,可以说是对它的亵渎,如此长期以往,让人反感。传统图形文化的运用较为复杂,它需要设计师对传统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和领悟,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灵活应用于产品设计中。现代家居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对传统图形文化运用,然而我们的这种运用决不能只停留于简单的复制、拼贴和堆砌,需要从文化的内在特质出发,领会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再应用于家居产品设计中,从而创造出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的家居产品。

三、传统图形文化的创新运用

传统图形在设计中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拿来就行,他需要挖掘传统图形文化的创新可能。这里所说的创新方式多样,其中一种途径就是对传统图形进行细化分解或多样组合,从而重新的设计样式与风格。不过无论是何种方式的创新,都是需要做到对传统图形文化正确认识和理解,消化吸收传统图形的精髓,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融合古今获得自己独有的创新成果。针对传统图形文化,它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随意性,一个艺术设计师要想真正定位和把控好需要它需要一定的传统文化积累。其中语意的创新是一个基本问题。这种创新,主要可以从传统图形的重构、造型简繁的演绎、色彩意蕴的新生、意蕴解读的创造、中西互动的联结这几个方面来思考。再有,传统图形文化的创新运用,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本土创新,要具有能够走出去的潜力。也就是说,传统图形的创新设计需要发开思想、打开视野,在国际艺术设计中展现中国创新的传统图形文化的魅力,超越自身本土化的限制。获得国际的认可,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图形文化创新的认可,也是人类优秀文化需要传承的一种需求。总的来说传统图形文化的创新的关键点在于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也就是如何利用一定的手段,在设计中展现和传递传统精神。因而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其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再结合中西方新的设计思想,才能传统文化的创新得到较好地实现。当然,中国传统图形文化在现代家居中的应用,不能盲目的“闭门造车”,需要考虑诸多现实因素。第一,要考虑市场因素,家居产品最终是要卖给顾客获得利润,而不能是当做艺术收藏品,他需要调研和定位好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第二,产品的文化内涵,如何区分一般家居与融合传统文化家居关键在于它是否承载着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家居产品的设计或制作中,要综合考虑其材质、工艺、使用功能和环境等要素,发掘和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第三,使产品具有现代化,毕竟我们处在的是现代社会,因此家居产品的设计更需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所以将传统图形元素简化,保留主要特征,融入新的现代元素,才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四、结语

篇14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现状;问题;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智慧结晶与精神血脉,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在信息化时代,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不断通过日益开放的校园文化渠道入侵大学生的行为意识,高校亟须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培育来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目前各大高校普遍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等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育人功能。其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设计出高质量、品牌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是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在大学生中进行了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405份,问卷回收率98.7%,有效率100%,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均衡,年级、专业分布合理,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探析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路径与方法。

一、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现状

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基本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95.8%的学生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其中有42.22%学生表示十分感兴趣,仅有4.2%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同时在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动机调查中有72.35%的学生表示参与活动是由于对活动感兴趣。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具备了最大的动力需求――学生兴趣。

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度却不乐观,只有15.06%学生表示非常了解,9.8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75.06%的学生表示不是很了解。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知识的普及在校园中十分必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承的需求度调查中,只有10.86%的学生明确表示不需要在校园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89.12%的学生表示需要在校园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其中35.06%的学生表示非常需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认知调查中,开阔眼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被认为是参与相关活动的最大意义,锻炼提升个人能力、拓展交际、加深与同学的交流接触、增加团队默契等意义也被学生认可。这说明在一般校园文化活动意义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类活动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2.大学生对本校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

在调查中,只有11.11%的学生对本校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表示非常满意,表示基本满意的占46.91%,而不满意的占比高达35.56%,还有6.42%的学生表示不关心。其中,表示不满意的原因集中在此类活动数量太少、宣传力度不够这两个选项上。这说明,目前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质量还有待提升。

二、当前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数量不足

调查中有52.59%的学生将对学校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不满意的原因归于活动数量太少,目前,学校共有17个学院,只有个别学院有固定的传统文化类活动与传统文化类社团,学校层面也没有专门的传统文化节。以当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度来说,活动数量还有待增加。

大多数的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由学院支持社团举办,活动的主题、宣传、参与奖励、内容等各方面都处于较简陋的水平。首先,活动类型单一,大都是书画竞赛、诗词歌咏类,需要参加者具备一定的技能与知识积 累,将大批传统文化爱好者拒之门外;其次,活动范围较小,除个别校级活动外,大部分的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局限在学院、低年级范围内;最后,活动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活动场地、参与奖励、服装道具等都有待完善。

2.活动品牌化意识欠缺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校园文化成果化建设、品牌化培育的产物,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是一种影响较大、 深受师生喜爱和广泛认同的标志性、示范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它以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普及度区别于一般校园文化活动。调查显示,60.49%的学生建议学校增加更有吸引力的品牌活动,侧面反映出当前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意识不足,没有打造出被学生广泛知晓、认可的高质量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

三、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提升路径、方法

本次调查设计了两个开放式问题:“你所知道的我校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有哪些?”“如果让你组织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类的活动,你会怎样设计活动去吸引同学们参加?”第一个问题直观反映出当前学校各传统文化类活动的知名度、普及度,除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诵读大赛、曲艺专场等个别活动知名度较高外,被调查者列出的其他活动均为所在学院的院级或社团活动。被调查者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可直接借鉴到传统文化活动的提升路径研究中来,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创新活动设计

明确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活动目的;扩大活动对象,不仅局限于个别专业、年级、学院,以整个校园为对象来设计活动,增加活动参与率;丰富活动内容,可参照表1的调查结果,来选取活动内容;灵活设置活动方式,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可参照表2调查结果,多种方式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固定时间与随意时间相结合,形成固定的活动时间,如设置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月,提前征集各学院各社团的优质的、内容各异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方案在活动月集中开展,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活动氛围;其他时间同样鼓励各学院、社团自主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做好活动的费用预算、意外防范和效果预估,更要做好活动的总结反思,为下一次开展活动提供实践经验。

2.增加活动频率

根据调查,有52.59%的学生表示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的数量太少或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应适当增加此类活动的数量与频率。首先,应鼓励扶持中国传统文化类社团的成立,并支持已有的社团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其次,每个学院应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并保持每学期1~2次的举办频率;最后,学校有关部门(校团委、学工处)可设立固定的传统文化活动月,并发掘优质的传统文化活动项目,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在全校开办大型系列传统文化活动。

3.形成品牌活动

传统文化校园活动的品牌化是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的关键点,泛泛的传统文化校园活动参与率低、影响力不足,不仅起不到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作用,还会浪费物力、财力和学生精力。传统文化校园活动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学校至少要形成1~2个品牌活动,成为传统文化活动月的标志性活动。目前,山东农业大学的博雅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月中已经设置了传统文化活动版块,也征集了汉字听写大赛等一批优质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每年寒假的学生社会实践安排中也设置了寻根民俗风主题活动,活动参与门槛低,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考评合理,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但还没有做好品牌活动的打造。品牌活动打造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要选好活动内容,可参照表1调查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度选择;二是要创新活动形式,根据表2的调查结果,打造比较常见的歌舞娱乐类传统文化活动,同时发掘社会实践型的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寻根民俗风、非物质文化保护行之类;三是要形成固定时间,品牌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次两次活动就能树立起来的;四是加强活动的经费支持,选择品牌项目重点支持,在活动的宣传、设备材料、道具、参与者纪念品与奖励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活动质感。

4.注重宣传和总结提升

活动的宣传直接决定了活动的参与率,因此要注重活动的宣传,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类校园文化活动不满意原因,“宣传力度不够”高达60.49%,常常是活动举办了,只有个别学院、社团学生知道,因此降低了活动参与率。目前,山东农业大学有本部、南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对活动的宣传以及学生的活动参与带来困难,但只要有足够的活动经费与人力、时间支持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在活动的宣传发动阶段不仅要注意宣传范围,更要提升宣传的质量,新颖别致的海报设计、简洁明了的方案展示、活动参与的奖励展示、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推送都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活动参与兴趣。另外,对传统文化校园文化活动要及时考查活动效果,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根据活动现场效果及后期的参与者体验回访,及时调整活动的方案设计,对活动进行提升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