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信息化发展前景范文

建筑信息化发展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29 14:41: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信息化发展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信息化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信息化

我国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最初的工程预算与进度计划管理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普遍不是特别理想;另一方面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可以与国际上著名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相抗衡的软件系统。也就是说,我国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真正成功的案例还很少,除单项业务处理系统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效果普遍不理想。

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忽视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普遍规律和共性,过分强调自己的管理模式需求和特点,而不去考虑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是一味的要求软件公司实现自己的要求,结果是软件不断的被修改,难以实现理想的功能;

我国建筑行业的软件公司为在市场竞争中为获取项目,忽视了其本身应当承担的须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提炼与提高的责任,一味迁就用户,不论其要求是否科学、合理,提出怎样的需求都按步就班、全力照做,最终的结果是无法形成有行业代表性的软件产品。

1 集约化管理是发展方向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企业直接经营管理项目、项目经理管项目、借用资质经营管项目。其中,只有第一种方式即集约化管理方式是有长远发展战略的建筑企业应当采用的方式,也是国际通行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同时也是我国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应当提倡推行的管理方式。这种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离不开信息化的手段,因其管理程序规范,也最适合实施信息化。

国内外工程项目实行集约化管理的大量成功经验已经证明,集约化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然而在我国,建筑企业中除了某些大型建筑企业外,大部分建筑企业都没有认真研究实施集约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很多建筑企业依然在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管理工程项目。尤其是项目经理管项目的企业,项目经理具有很大的权利,并总是强调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甚至部分项目经理并不愿意让企业掌握自己项目的真实数据,所以对信息化存在一定的顾虑。即使认同了信息化的重要地位,也希望按照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要求来实现信息化。许多失败的案例已经证明,这种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及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要求软件公司专门开发项目管理系统,最终都达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不能持续应用下去。这是由于工程项目管理有其普遍的规律,违背这种规律的做法必然会因人员和环境的变化而不能适应。

2 站在第三方角度考虑问题

除了用企业资源计划的方法来解决企业与项目管理信息化以外,国际上很多知名的产品化项目管理软件在很多国家的工程管理应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这些国际知名的项目管理软件在我国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并不理想,甚至连我国一些软件公司或建筑企业自主开发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不是很理想,经过研究发现,除了我们的项目管理者或信息系统的用户一味强调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特点外,软件开发者并没有认真地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了解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总结提炼用户需求,做出科学合理、理念先进的系统解决方案。我们的软件公司一方面为了占市场拿项目,一方面也缺乏既懂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样势必只能迁就或顺应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者的要求。没有提炼就没有提高,这样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具备产品化,系统适应性就差。而随着用户的需求不断改变,软件系统修改起来很麻烦,应用效果自然不理想。这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一直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企业管理执行力需要加强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的主营业务,没有项目就没有企业。由于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流程不清晰、对项目管理岗位角色定位不清楚等现象,项目管理者自我意识很强,企业整体意识差,自己认为不好用或不适合自己要求的软件就不按企业的要求去积极使用,而是以种种借口拖延或不用。为了推行软件的使用,我国的许多建筑企业都采取过奖惩的方法,但即使这样还是不能很好的推广应用。这就是我们企业的文化和人才素质的问题。国际上的企业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后,需要经过入职培训,必须适应企业的文化并遵守企业的制度,认真使用企业提供的工作工具,绝对不会存在因管理软件不适合自己的要求就借口不用的现象,如果那样肯定不能在企业立足,项目管理者可以认为企业为其提供的软件工具不好,但是必须按要求使用。相比之下,即使在市场经济下,我国企业内一些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太强了,这说明企业的管理执行力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现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推行和应用上就肯定不会顺利,这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一直不好另一个重要原因。

4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业务工作及管理千头万绪,不论是行业管理还是企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还是项目业务的处理和管理。没有项目就没有企业,没有项目和企业就没有行业管理,因此项目原始数据是建筑企业管理、建筑行业管理的根基,没有信息化的手段很难实现从项目源头数据到企业管理决策、行业管理监督的有效实施,没有可靠真实的原始数据的管理只能是拍脑袋,数据失去了透明和真实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施是建筑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保障,也是建筑行业科学管理、引导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人怀,孙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

篇2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明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大力投资于电力、通信线路,扩大电讯容量,加强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备、数字程控、远程通讯的投入等。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IT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2].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3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4].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2]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

篇3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二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三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

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结束语

篇4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信息化;数据管理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因此, 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程度, 其在应用和工作的过程中,其监测程序辨别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服务的质量,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手段和制约因素。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过程中逐渐的结合和利用信息化发展手段和发展方式是当前建筑施工中的主要措施,更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信息化发展推动者环境监测的不断完善与改进,更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

1.当前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 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不强。在过去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各种调查手段的不够详细,使得其在控制的过程中,对档案的设计和研究的方式不够,使得其在利用的过程中各种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的不断应用,在当前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采用相应的手段进行分析控制的过程。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现场调查不详细, 采样方案无针对性, 采样的频率偏低, 操作过程中对各种操作方式和操作手段的应用不够规范,对工业污染要求和各种废弃物品的处理不够完善和监测的频率较低。在采集工业废气时, 一般随机采样仅几分钟、十几分钟, 结果只能是一个瞬间值。对于地面水、大气等环境质量常规监测也存在采样频率不足, 采样断面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差, 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应用。

(2) 监测数据的开发利用不足。一般情况下,监测部门只是将监测结果上报管理部门, 而忽视了监测数据的加工整理和开发利用, 从而缺少针对性强的监测分析报告, 造成环境管理部门真正需要的信息少。在环境质量监测报告中, 污染源评价与地面水评价相脱离, 没有对环境背景进行说明, 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解释不清, 找不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 监测网络不够完善。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 如主要流域的水质监测, 环保、水利、渔业、交通等部门均有各自的监测站(网) , 常常形成重叠监测。各部门监测站获取的大量监测数据, 由于监测网络不成体系, 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 无法实现数据共享, 造成数据的闲置和浪费。

(4)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尚待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始终贯穿于污染物的采样、相关参数测定、分析方法的选择与测试、数据处理及测试报告的整个监测过程之中。但是, 许多监测部门质量保证仍存在不少问题, 导致了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降, 难以反映污染物真实情况。

2.信息化发展对环境监测的完善

2.1提高样品采集质量

作为制定采样方案的基础和前提, 现场调查尽可能详尽准确。在综合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核实相关资料, 针对具体情况, 确定合理的采样断面、采样点位, 采样周期和采样频次, 制定出完备的采样方案, 从而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对于工业污染源, 可筛选出重点污染源、次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 对于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地区和重点污染行业, 采取较高的采样频次, 次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根据情况可适当减少。

2.2强化监测数据的开发利用

监测部门不但要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写出完整和针对性强的分析报告, 还应根据排污单位的行业特点及监测时的生产状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开发, 做出污染物排放情况、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的正确结论。与常规环境质量监测相结合, 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 为环境管理提供高质量的监测信息。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 搞好信息化建设, 为环境管理提供同步、连续的服务。

2.3加强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研究

近年来,我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加快信息化进程的政策,如加快我国微电子、软件及通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人,迫切要求我们更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研究,分清轻重缓急,逐项予以落实,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在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当前比较急需的有帮助我国信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政策,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扶持信息技术相关中、小企业的政策,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出口的政策,加快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的政策,鼓励互联网发展的政策等等。在政府信息化方面,有非密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及管理的政策,政府网络与互联网关系的政策,政府信息化中的技术政策和采购政策,政府信息化中的外资利用政策,私人企业在政府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政策,政府的信息安全政策等等。在推动社会信息化方面,需要有缩小数字鸿沟的政策、帮助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政策。信息化发展需要方方面面政策的指引,因此,很有必要组织人力进行研究,以分清轻重缓急,并逐项加以落实。

2.4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

到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些规范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但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是缺少必要的基本法,立法层次低,多头管理,相互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已有的立法中有诸多缺陷,难以适应规范信息化建设、打击网络犯罪的实际需要。

首先,应认真研究信息化建设立法的国际动向,积极参与保障信息化建设安全的国际合作。因为,认真研究信息化建设立法与管理的国际动向,一可以使我们在制定相关国内法及实施管理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二可以使我们在打击跨国计算机网络犯罪时,在因网络侵权、网络商务中违约等跨国的民、商事纠纷产生时,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

安全标准是系统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哪一级、哪一类的信息系统必须实行哪一级的安全管理,需要通过标准来加以规范。安全标准应首先明确信息的所有权和隶属关系,明确信息安全的责任者。安全标准包括物理安全标准和技术安全标准。物理安全指对系统、设备、工作环境等在物理上采取的保护措施;技术安全则包括口令和密钥、数据加密标准、防病毒、防黑客以及各种加密措施等等。

篇5

关键词:蓝牙通讯技术;重要性;应用

1蓝牙通讯技术的现状分析

蓝牙无线通讯技术打破了传统垄断,需要的是革命性突破。蓝牙让很多原本有更多,更优秀的依附硬件的无线配件得到更好的延伸。当前,很多短距离的移动设备虽然可以免去电源之间的互相连接,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任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蓝牙通讯技术可以在局限的空间内完成局域网的链接,对于学习、工作、生活都赋予一定的帮助。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注定蓝牙通信技术要时时进步,在不同的领域做出突出的成绩。

1.1蓝牙通讯技术的特点

蓝牙无线通讯技术之所以被广泛的用于工程建筑方面,它的显著优点就是消耗能源少、投资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其主要功能就是使得这些设备在没有电缆联网的情况下建立小范围内个人数字设备无线网,在应用过程中具有灵活随意性。就蓝牙本身来说,蓝牙本身体积较小、同等平台消耗的率比较低,总体来说它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的应用当中,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已经逐渐的引用蓝牙通信技术,在数据的传播与集成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1.2蓝牙通讯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形中加快了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在各个领域中蓝牙通信技术也被广泛的使用,它让人们的工作效率更高、生活质量更好。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就像离不开互联网一样在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蓝牙通行技术。因此,为了使蓝牙通信技术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作用于工程应用中,研究蓝牙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也会更加重视蓝牙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且在未来蓝牙通信技术的应用会无处不在,其发展前景也是极其可观的。

2蓝牙通讯技术的发展前景

信息化数据的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的资源整合要求越来越严谨,信息的传输速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蓝牙的通信技术相对应的必须要整体提高。蓝牙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它是人们建立短距离数据链接最简单便捷的生活软件。信息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蓝牙通信技术以它独有的方式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里,用有限空间提供着智能化的服务。信息化技术产业的发展也直接的推动了蓝牙技术的不断完善,如今不仅涉及到工业及自动化领域,更在工程建筑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蓝牙通信技术的特点:蓝牙通信技术区别于其他移动设备,应用简单,操作便捷。常见的蓝牙应用软件有手机链接车载录音机、大家炽热的健身锻炼、还有深受家长信赖的学生学习机等都贴近人们的生活当中,成熟的蓝牙通信技术在未来市场发展中必然更受人们的欢迎。蓝牙通信技术特点鲜明,和传统的无线网络技术不同的是,在区域空间内网络信号不是主要决定因素,可以在短距离内传播数据信息,并且在现在化的工程建筑中应用颇多,不但在工程建筑局域空间内建立局域空间管理,更可以在建筑过程中准确的将设备与技术更好的融合到一起,使工程作业达到高效、快捷的现代化机械作业。

3蓝牙通信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蓝牙通信技术发展空间较大,由于在现在化科学领域中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在客观上讲,它的发展速度决定着我国工程作业现场施工效率,蓝牙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工程现场作业过程中主要是以传播数据信息为主,不断的进行数据分析,又在不断的产生数据,所以在局域空间内,蓝牙技术是传播信号与收纳信息的情报者,在工程建筑中更是承上启下的坐标点。

3.1蓝牙通信技术在工程中便携式的应用

蓝牙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一定意义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今天,工程建筑也是通过设备与信息互联为主,产生信息的同时,蓝牙通信技术迅速的将信息传播到工程设备中,提高了在施工作业中信息的利用率。由于蓝牙技术涉及的领域不同,局限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施工现场大多工作环境差,获取信号的速度比较弱,但是由于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必须要做到高效快捷,否则无法达到工程施工的预期效果,这样看来,蓝牙通信技术的性能特别符合工程建筑范畴的技术操作,所以未来,蓝牙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会更深远。

3.2蓝牙通信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由于蓝牙技术特有的抗干扰性能,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目前主流的软件和硬件平台都提供对蓝牙的支持,这使得蓝牙技术应用普及率增大。蓝牙技术也是大众颇为熟悉的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蓝牙具有高抗干扰能力、高安全性、易配对等特色,正是因为它便携式的应用技术,在工程应用中达到了无可争议的功能与作用。

4结束语

工程建筑过程中,情况复杂多变,程序蛟龙复杂,在互联网发达的经济时代,仍不能满足其工程的主要应用。但是应运而生的蓝牙技术在信息的转变及物质消耗上都占据一定的优势。未来发展中,蓝牙技术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于工程应用上会逐渐的完善制度体系,更好的发挥它自身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鲍晓娟,曹树伟.蓝牙技术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

[2]王祖权.蓝牙技术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3]林满山.浅谈蓝牙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

篇6

关 键 词: 建筑企业信息化 数据 门户网站

一、信息化发展

信息管理就是指信息传输的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信息管理是通过对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使建筑企业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

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2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 3 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框架

1 框架总体结构

建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它应包括如下4个方面的内容: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已有软件的利用以及系统评估准则, 如图1所示。在上述4个方面的内容中, 前3个方面对应于建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时所需考虑的不同侧面, 最后一个方面即系统评估准则代表前3个方面所需达到的目标。

2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

为了使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以便适应不同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有必要分析、总结目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形式。

项目管理要求管理者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实现项目的总目标。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3个方面决定, 如图2所示。这3个方面相对独立, 相当于一个3 2 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

为了使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以便适应不同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有必要分析、总结目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形式。

2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要求管理者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 以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3个方面决定, 如图2所示。这3个方面相对独立, 相当于一个3维管理空间的3个不同的维度, 所有的管理工作都在该空间进行。

图2.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结构

2.1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可分为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如图2所示。按其执行者来划分, 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可分为企业层管理活动和项目层管理活动两种。根据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活动的内容及执行者建立的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每个模块用于处置一类相关的管理活动, 以下分析将深入到模块内进行。

图3.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组成

3 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

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以下将简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用到的关键技术。

(1)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工作流等方式实现远程用户的协同工作。它不仅可以便于项目层的管理人员之间共享信息, 也可以便于企业层和项目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例如, 当项目层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向企业层管理人员报告信息时, 企业层管理人员只要在线, 就可以及时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回复。特别是因特网使网络的连接日益方便经济, 网络技术可以应用于项目管理之中。

(2)工作流管理技术。工作流管理技术支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和管理。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很多较为固定的工作流程, 在系统中采用工作流管理技术, 可以加强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3)工程数据库技术。工程数据库包含了几何的、物理的、技术的(或工艺的) 以及其他技术实体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涉及大量的文档、图形等数据, 因此有必要采用工程数据库系统。

(4)XML文档标准。在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中, 将存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交换, 为保证数据在不同系统中的可读性, 信息数据必须符合一定的数据交换标准。XML通过标记的内容和标记的相互包含来表现文档结构和内容, 可以支持对XML文档进行类似数据库进行的操作, 从而大大地方便了对文档信息的管理, 并适合用于建立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系统的文档数据交换标准。

除此之外, 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出发, 管理工作项可以分为程序化工作和非程序化工作。其中, 程序化工作需要进行信息输入, 如制定成本控制计划, 这种工作一般具有较为固定的信息处理流程, 如提交、审核、审批; 而非程序化工作不需要信息输入, 例如项目监控。但是, 非程序化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程序化工作, 例如, 在监控中发现了问题就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

(5)电脑技术。手提电脑体积小, 重量轻,便于携带, 适合作为施工现场信息终端, 除用于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外, 它还可以利用无线联网技术, 使管理人员在现场及时地访问项目数据库信息, 前提是将其集成到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

4 已有软件的利用

尽管现实中存在开发“大而全”的集成化施工项目信息化软件, 但是,没有必要那样去做, 因为有一些软件已相当成熟也很便宜, 可以拿来直接利用。目前较为成熟并广为应用的已有软件可以分为以下3个主要方面:

(1)日常办公业务软件。主要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这样的办公应用软件, 可进行文字和一般的数据处理和计算, 如公文、信件、表格的打印, 月、季工程结算报表的编制等。

(2)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和资源管理软件。主要有Microsoft Project,具有进度计划的动态管理功能以及资源管理及优化功能。

(3)通用图形软件, AutoCAD,用于绘制施工详图、施工设施布置图等。

系统与已有软件的集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数据的集成, 例如, 直接对Microsoft Project的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另外一种是基于程序调用的集成, 例如在系统中直接调用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

5 系统评估准则

评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指标有多种, 如系统的实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同样, 也有必要建立一些准则来评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基于上述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的3个方面,列出如下9个主要的功能测度,用来代表建筑企业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特征。

(1)考虑主要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2)考虑项目总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方式中主要类型。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制度的变化。

(3)允许对管理工作流程进行设置。系统能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管理工作, 设定该工作的开展包含哪些步骤, 每一步由哪个部门(组) 的哪个人来负责,以及每一步应该产生什么样的成果。目的是确保系统能适应工作流程的变化。

(4)可以集成已有的成熟软件。如办公自动化(Microsoft Office)软件等,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使得已有的成熟软件能得到应用。

(5)能通过集成已有的软件进行各方面的管理,包括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屋子管理、机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目的是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包含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方面。

(6)能够设置信息交流文档的内容和格式。例如, 各地方规范中关于文档格式的规定可能不一, 目的是便于对文档格式的修改。

(7)包含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目的是确保主要的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应用在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 以便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8)提供必要的外部接口。目的是适应外部信息化环境。例如, 工程参建各方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数据的来源仍是基于纸介质, 或者仍需按照特定格式提交纸介质的文档。

(9)对信息进行集成化的管理。目的是便于信息的再利用。系统可以使项目管理信息沉淀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 可以根据信息重用的需求, 正确地输出信息。

五、结束语

篇7

1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与体现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对其项目工程进行管理是较为系统化的一项工作,因为工程项目信息化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对于工程项目当中的质量管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以及进度管理等,同时也需要对于这些工程信息进行统筹和规划。所以在此过程当中,需要对工程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目的进行分析,它主要是要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并且联合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对于信息技术进行收集,做出相关的加工和处理,以便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工程项目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时候,还存在很多功能。这些功能主要体现在能够实时地对相关项目进行监控,还可以对项目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实现工程的成本,并且对资源的统筹和调度进行实现。我国当前工程项目的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相对来说较低,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信息技术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来看,它一方面顺应时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体现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2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2.1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开发相对较为落后

工程项目信息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当中已经应用了很多年,相比来说国外的一些相关软件的开发较为前卫,和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工程信息管理技术,因为起步相对较晚建设程度低,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表现在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等方面。我国企业管理体制和国外的企业管理体制在根本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在我国进行应用的时候面临着一些问题,使得无法被直接使用,而同时因为软件的价格和费用相对较高,也导致一些企业对于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不能及时进行,所以这是当前所面临的一种重要的问题。

2.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缺乏有高素质的人才

当前工程项目的管理和信息化,需要坚持以人才为核心,所以在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具体建造和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促进工程项目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工作。从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来看,它具有缺乏人才的特点,很多人才的质量参差不齐,人员的构造和结构存在不合理等。除了这些问题以外,也有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管理信息人才的重要性,对信息化进行培养的力度不能达到有效的标准,所以这也导致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人才。

2.3工程项目各参与方无法统筹工作

具体管理过程当中,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中涉及到的参与方众多,主要有施工方设计方业主和监理方等。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导致整体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是因为各个参与方和相关组织规模以及工程流程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导致工程项目所参与的各方缺乏整体的协作精神,会对软件工程项目的管理软件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对组织管理功能产生抑制。

2.4我国目前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视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并不重视对于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投入,对于信息化的管理以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不能够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深刻的学习,导致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只要能够上网发送电子邮件,就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而这种错误的思想,会对信息化管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无法进一步促进信息化的发展。

2.5缺乏统一的工程信息化标准规范

当前我国的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并不乐观,这主要表现在很多工程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对于工程项目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并没有认真地落实。因此有很多企业的咨询机构也并没有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平台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无法采取相关措施进行信息互动。因此而产生的结果就是,一些网络软件在市面上出现了混乱的情况。因为我国政府部门对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投入足够的力度来加以完善,现如今市面上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规范对其进行规范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对工程项目进度产生影响。

3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建设当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需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投入到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当中,提升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管理力度,并且重视信息化的管理,整合相关资源,优化组织管理模式,以便于保证企业自身能够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3.1提升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企业为有效提高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水平,需要不断的进行相关干预工作。必须不断提升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因此就需要消除工作人员对信息化软件使用的抵触心理,支持并鼓励在日常工作当中,对于信息化软件的使用效率和使用频率,加大对于相关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宣传工作,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能够从心理上接受软件的使用。还需要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不断地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相关的建设效率。

3.2加大力度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人才进行培养

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时候需要加大力度培养这一方面的人才。为了使工程项目当中能够更加广泛地应用信息化技术,一方面需要做好招聘工作,需要招聘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中;另一方面来说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信息化管理知识。此外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使其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

3.3大力推行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坚持将工程项目作为信息化的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关键是实施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而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指的是项目的各个参与方之间相互传递的一种过程。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发生,防止相关重复工作的出现,应该强化对于信息传递的速度,这样能够有效地推行项目标准的标准化管理,将数据作为中心的工作流程,可以一次性地输入相关数据,并且实现多地和多次的数据应用和数据查询。

3.4强化對相关工作人员信息意识的培养

为有效地强化对于信息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就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化环境。当前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速度很快,而系统的更新速度和更新周期开始变得越来越短。所以要求在此过程当中,建筑工程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所动作,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拓展性。服务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在发展过程当中重视短周期的变化情况,需要相关软件人才和团队加大力度投入到相关领域,做好相关软硬件和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需要学会在一定的高度上,站在长远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建设和规划目标。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拓展性,可以有效地实现持续性发展十分重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建设工程的业主也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在软件基础之上,提高标准的人才培养工作,且为其提供有效的标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空间的拓展,有效地实现当前和未来工程项目管理的过渡和对接工作,它能够减少对于技术革新对信息化管理所带来的阻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信息化得到更好的发挥。

3.5合理地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组织模式

进行信息化建设投资工作之前,需要企业的决策人员重视一些问题。一定要做好企业的体制改革,并且做好人力资源和战略经营的相关改善问题。企业内部应该重视文化的创新,以便于对接工作进行全方面的诊断,还需要根据企业诊断的结果给相关战略实施以及相关方针进行明确。重视企业的组织优化管理,通常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进行探究。横向主要是指管理部门,而纵向指的是企业的管理层,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权力等级,而且每一个职能部门都相对独立。而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来说,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管理起来也存在一定难度,就要求企业必须形成具有系统化的管理信息网络模式,不断转变相关管理模式,要增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不断在技术上进行革新,所以这不仅是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精力,从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角度来看,需要对相关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改变,将新的管理观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能够使信息化的管理真正地发挥出必然的作用和效用。而这也能够对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帮助,可起到巩固信息化推行的目的,拓宽信息化的渠道,有助于信息化的全面搜集,也有助于加工和处理工作,方便其灵活地运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建筑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实践当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所以需要不断加大力度,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并加大力度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推行有效的目标管理工作,便于保证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更加符合需求,进一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戚振强,王静.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分析框架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5(2).

[2]徐晓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外资,2014,6(2).

[3]王绪明.关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西建材,2013,21(6).

(责任编辑:秦逊玉)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建议

建筑行业在最近两年大兴土木得到高速发展,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也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得到快速发展,配合着计算机行业运作,快速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形成我国自身具有竞争实力建筑企业。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试着概括其概念,分析其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综合管理分析上确保建设工程费用最少,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工程造价管理要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制定符合国家政策和客观规律的过程,各个阶段对应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最终的建筑工程的造价是否符合科学规划,则需要大量可靠的数据进行验证。因此,工程造价具有公正性、规范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市场运转的规律,达到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使用投资、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形成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管理,符合国际惯例的过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准确、方便、快捷。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人运用计算机组成,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搜集其相关的资料,然后整合分析,得到合理的结论,科学有效的预测未来该项目的过程造价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实现对工程造价合理的把握和有效控制的目的。事实上也就是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未来工程造价都具有指导的作用。一方面,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高其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而且帮助建筑工程完善其管理体制,推动建筑工程的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也可以为政府政策的颁布作为依据,调控市场发展的规律,稳定建筑工程的造价,同时也为企业、承包商等提供可参考的国内外的市场价格信息,实现网络信息化。可以说,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必须得到重视。

二、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背景

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举足重要,经济实力也在提高,与世界其他国家联系密切,因此建筑工程行业也应该与世界其他国家接轨,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这就要求建立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最近几年,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为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有利的载体。国内各高校都设有计算机技术这门功课,培养一大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计算机的时效快捷性的特点也得到国内外许多人的热爱,这也使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可能,说明了推行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系统是当今建筑工程行业的必然趋势。建筑工程造价项目一直是严格控制国家范围内的,各省和各直辖市必须在国家估价表范围内进行合理预测工程造价的所需费用。其中,国家的数据库估价表是在几年更新一次的,但是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建筑工程的新材料、新技术也需要及时更新的数据作为依据,为建筑工程提供宝贵的建议,这也必然要求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也为国家提供更加有利的宏观调控,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更加地快速了解到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程度,更好的制定国家政策,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提供有利政策支持。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可以为建筑企业投标作为参考依据,全面了解施工地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材料价格和施工条件等各方面,为企业实现最佳经济利益。同时,可以为企业在施工各个阶段提供指导,做好预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做到统筹全局,实现最大利益化。因此,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是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背景。

三、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存在的问题

如上文知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和研究。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之前保存关于工程造价的数据库并没有统一,同时传统的基础性工程计价软件多数是被公司企业所拥有,因此原有的过程造价得不到统一,这对我们现阶段数据信息的采取带来了巨大的困境。虽然如今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工程造价计价软件并未开发出来,这样也给信息采集的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扰。若前面所述的两项困难都解决,可是接下来的面临是数据收集之后的分析整理的能力的人才。这就不仅要求专业知识较扎实,更要求其具有实践经验,这样的人才分析出来的数据才能符合市场建筑工程的造价,为企业提供服务等。

四、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建议

针对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发展的问题,我们相应的制定有利于其发展的社会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是做好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配应信息资源的搜集,建立完整健全的信息库。将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归纳,提高所得到的信息的质量。去伪取真,系统化的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存在的核心各关键内容。第二是培养专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人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有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和研究,不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多层次适应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人才,满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推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第三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必须达到减少工程造价为目的,通过合理优化的分析,预测工程所需的造价总额,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其竞争力,达到的最佳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这才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结语

通过研究了解到,加速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得知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快速发展是必然趋势。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使工程造价数据建设,更加及时快捷准确有效,推动我国工程建设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同时,必须做好迎接挑战,制定合理化解决措施,对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抱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校园环境 人机交互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1.1 国内校园环境建设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校园模式开始由封闭型向分散、开放型转变。这表现为:(1)学科建设不断分化、综合,学科教学用房不便交流向有机开放型转变:(2)许多高校形成了校园社区化的格局,校园空间内外开放:(3)学科界线被打破,交叉融合发展。校园基本特征的上述转变,要求在规划理念上,应该由传统的机械功能分区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区域互动。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与之对应的建设规划和设计,则把教室、教学楼和教学区作为重点。而当今的教育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其实践能力为目标,既重视课堂教学,又重视课堂外的教育。显然,与之对应的建设规划和设计,就应该同时重视教学空间。

1.2 国内虚拟导航发展现状

在当今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校信息技术也随之崛起,校园虚拟导航技术也成了彰显校园规划信息建设优越性的一个方面。浙江大学CAD&CC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一套桌面型虚拟建筑环境得实时漫游系统,还研制出在虚拟环境中一种新的快速漫游算法和一种递进网格的快速生成算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成功的虚拟出人的高级行为定人脸图像的合成、表情的合成等技术问题。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系对虚拟现实和临场现实中的关键技术――立体现实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JPEC标准压缩编码新方案,获得了较高的压缩比、信噪比以及解压速度。当前,我国专注于虚拟现实与仿真领域的软硬件研发与推广,已具备了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虚拟技术解决方案。

2 校园环境信息传达

2.1 国内高校建设趋势

现时期高校的“共建,调整,合并,联合”使高校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我们有必要在校园里去建立结构层次清晰明了的空间整体秩序。以便于师生更好的去了解熟悉所在环境及更好的融入校园的学习生活当中。

“人塑造了环境,同时环境也塑造了人”随着现代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的日趋多样化,现代大学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向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素质方向转化。大学校园给予了师生一个自主自在的学习、交流、提高的场所,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景下,当代高校也在向智能化、开放化的方向转变。校园环境是一个师生交流、学科交叉、知识碰撞的充满个性化发展的场所。校园环境呈现出自然性、自然性、综合性和人文历史性的发展趋势。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校园格局不断更新,校园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大学是老师以及学生学习、交流、生活、交通等基本活动场所。而随着全面推动全国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传统的指路标识标牌因功能单一维护更新困难而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广大师生群体对校园信息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更快、更便捷更充分的掌握最新的校园资讯;同时随着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科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升级,校园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已成为一种时代的趋势。校园数字导航系统的开通势必会加快校园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2.2 虚拟校园的运用

虚拟校园是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学校的环境、教学信息等各种资源信息化。将学校风光和地图相结合,可以使采访者足不出户便可饱览校园风光,这不仅可以使广大师生更加便捷了解学校建设和周边环境,也给外来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方式。也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虚拟校园的建设也为校园规划提供辅助工具,虚拟校园与学校信息的有机结合,使导航操作界面焕然一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三维立体显示。运用VR技术可以在多维空间进行模拟仿真,提供给师生们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具有新鲜感的信息查询与介绍的方式。

到目前为止,虚拟校园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真实图像的绘制技术”(IBR),另外一种是基于VRML的虚拟现实技术。现有的虚拟校园漫游系统一般是通过 IBR技术实拍现实的景物然后经过特殊的软件处理,形成一个以视点为中心的360度的全景图。国内的高校的虚拟现实技术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是武汉理工、海南大学、北京化工及北京交通等几所大学。其中北京交通大学采用的技术是基于真实图像的绘制技术,海南大学采用的是VRML建模技术。由此可见虚拟校园的建设对于学校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虚拟场景的技术支持

虚拟系统是一种可以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是一种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虚拟计算机系统。是系统研发者将现实的世界通过三维技术所仿真的环境。通过人机交互技术,使受众在虚拟校园导航系统中观察漫游,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用户可以自主的选择校园里的景点,并通过鼠标或触屏的方式进行漫步或改变,在设置的同时也给校园的景物进行配音及解说,并且建筑物也有真实的力学特征,如碰撞检测机能,杜绝发生穿墙而过情况。

同时虚拟系统的研发与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不同,虚拟现实技术强调的是三维图形的立体显示,通过VR 技术在多维空间进行仿真建模,在此同时为了使系统表现更加逼真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规律,在虚拟物体受力之后,便会出现一系列反应,会向施力方向移动、翻滚、掉落等。虚拟场景强大的技术支持对于其发展前景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3 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是支撑多维信息空间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具有多维信息空间的和谐人机互动环境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目标。随着校园规模的扩大,校园社区化的格局,校园空间内外开放的今天。虚拟技术的运用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化在响应“科教兴国”全面推动全国校园信息化进程的今天。虚拟校园技术不仅给广大师生及外来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第一手消息,也给校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辅助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对外形象。虚拟校园技术的运用势必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于仲编著.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03月第1版.

篇10

关键词:科学技术;建筑业;施工技术;发展

建筑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力强,在竞争中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在竞争中才可以处于有力的地位。新的施工技术的采用为建筑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对施工新技术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对新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做了一下阐述,并憧憬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许多新的技术应用到建筑领域,新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应用解决了传统施工技术无法满足的难题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效率,也使施工安全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证。现今我国已经把一些新的技术作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来对待,积极的推广到各个建筑工程企业当中,其中包括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新型模版应用技术、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应用技术、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钢筋连接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设备整体安装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二、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一)防水技术的应用防水技术

防水技术是建筑工程中使建筑不与水直接接触防止渗漏和有害裂缝的出现。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在设计时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防水性能佳的材料来提高防水技术的施工工艺,用来达到防水的目的。现在的新施工技术主要采用的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在房屋防水方面应用的比较广泛。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基层、板缝和节点做好处理的准备工作;防水涂抹的厚度要求要有一定的限制,在涂膜时厚度一定要控制在1之外,要对防水层受气的部位多次涂刷可以有效的控制涂料流淌和堆积现象。在涂膜过程中要注意只有当第一次涂完膜后,确定膜干后再涂二层。外墙防水的应用最合理的方法是砌砖技术,使墙面的抹灰层出现的空鼓、开裂现象得到控制。在砌砖时,应该在不同的两种材料之间安上钢丝网,当其固定后再对里面的墙面进行处理,处理后要按照规定把墙面粉刷好。在砌砖强一定要用湿润的砖筑墙,禁止砌砖和浇注工作一起施工。横纵方向的砖缝在厚度和宽度上有一定的限制,施工完毕,要用水淋湿墙壁,增加养护效应,对成分中含有硅普通硅酸盐水泥、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要掺杂有抗渗要求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求。

(二)钢筋连接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钢筋安装技术有所发展,但是在钢筋连接技术施工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挤压或是应力的方面的不成熟。焊接或是机械连接的接头在挤压、应力方面不易被控制,受压区不控制就会出现尺度过严的现象。因此,在钢筋技术施工中要使接头面积的百分率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之内,对于其他的构建可以适当的考虑,但必须使用塔接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方便。新型钢筋连接方式的出现,可以更好的完善其施工技术的实施。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是直螺纹接头连接方式。这种直螺纹连接方式在施工中考虑的因素很多,第一步要把连接套筒在标准接头上装好,第二步将接头带套筒的一端与接钢筋连接,套筒外露的部位必须在原定规范之内,以此来使连接工作完成。加长丝头型接头的连接,首先在加长丝头的钢筋上安装锁紧螺母和标准套筒,把两者密切的连在一起,再次要把套筒拧回到接头位置,把其拧紧,最后把锁紧螺母、标准套筒固定在一起,从而使连接工作做好。这种连接方式较以前的连接方式优点是使建筑设施固定的效果更好,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并且使工人能在规范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最后安装完后需要质检工作人员的检验,抽样检查其是否合格,这种连接方式质量合格率高。

(三)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上使用会遇到一些困难。水泥的水化放热反应使十分复杂的过程,如果温度的应力比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力大,就会出现裂缝现象。因此,一定要控制在混凝土中水泥的升温速度,使有害的裂缝降低,如何降低其温度是施工中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准确的计算温度的回应力,选择用浇筑还是整筑。要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用混凝土泵还是用起重机浇筑。在浇筑时还要注意必须使混凝土和高度保持一致并且保持在温度较低时进行浇筑,保持适宜的温度。混凝土在整段浇筑中要振捣或是表面的抹压,使泌水排出,多次抹匀后,表面裂缝清除,最后覆盖保温材料,灌水20-30深,使其进入养护时期。混凝土必须在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养护,由于混凝土的成分不同,养护的条件也不一样。混凝土的说明书上已有详细的记载,可以按照说明书内容进行施工。

三、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建筑工程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正以递增的趋势向前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大比例的投资,其发展前景广阔。要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的使用上已经逐步成熟,信息化的到来计算机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网络多媒体化的发展与自动化相结合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更有利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建筑业技术水平的和整体提高使建筑工程行业向产业化、信息化发展。运用计算机CAC辅助软件设计的图纸清晰高效,也可以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使建筑业可以与国际化水平迅速接轨。提高建筑业的工业化水平,以科学作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设备和工艺,以规模化经营为主,为建筑行业提供多样化设备产品,式使建筑水平得到提高,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管理系统更加专业化、信息化。

住宅建筑的发展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持续上升的趋势,要倾向于住宅方面的发展。在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发展对建筑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施工技术作为建筑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序,将以不断地变化的趋势向前发展,更好的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建筑材料和制品是建筑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对建筑使用而研发的,要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地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合理的利用能源和资源,推广应用型的材料和建设性的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注重高性能的外加剂的开发、研究与利用,大力发展搞经济效益的钢铁,要选出高效益墙体材料,使土砖粘贴使用的方法减少。发展和推广化学经济性材料,提高化学建材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科技的进步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施工技术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在未来的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方面要与当今和谐社会与环保结合在一起。要以节能环保为主题进行技术研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用新材料和新的设备在规范的环境下提高建筑业的整体水平。

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变得更加容易.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得到发挥是非常关键的.撰写本文期间,笔者总结了大量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不断探索.

2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局限性

在过去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编制预算是一项比较麻烦的工作.通常,预算员要熟悉各种预算定额、费用标准,了解工程图纸和不同地区的有关规定.为了编制一份工程预算,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也看到,过去的工程预算编制还存在编制速度慢、预算准确率不高等问题.所以,过去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不少的局限性.如今,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过去的计划经济早已被当前的市场经济所取代,过去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造价管理也面临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建筑行业对预算编制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如随机性和及时性,需要快速、准确地编制建筑工程或工程项目的预算,同时确定工程报价或项目标底.由此看到,当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大量人力支持.虽然建设工程造价预算结算编制是一项比较麻烦的核算工作,但是建筑企业必须正确面对、认真处理.基于此,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除了掌握基本的建筑设计概况、建筑施工工艺等建筑工程常识外,还要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但从现实中看到,不论从业人员业务水平高,还是业务水平低,工程造价预算也会出现误差.比如说建筑行业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造成定额缺项或需要调整的预算项目增多,从而导致定额换算不够合理、不够准确等.一方面,工程造价决算定额或补充定额不合理与没有经常深入市场调查、缺少最新数据资料有关.另一方面,有时工程造价决算还可能出现估价过高或冒领计算等情况,少数施工单位为了拿到更多的工程款,不是从提升工程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增加行业名气等“正道”上下功夫,而是从多计算工程量、提高定额标准、增加项目类别等“歪道”上下功夫.此外,建筑工程造价由多个项目费用构成,有的项目费用变化快,计算起来麻烦,导致造价并不相同.这几年,建筑行业面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行业中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必须要对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改进,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

3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包括两个内容,即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和工程价格管理.从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看,主要是以规划计划为依据,通过预算、测算、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最终达到预期投资目标的系统工程.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工程造价管理.从微观层面看,是指建筑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参考当前市场价格行情,采取的控制工程成本、计算价格、确定价格和竞争价格的系列活动.从宏观层面看,是指为了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干预、法规制度和经济调控等方式管理价格,以及对市场主体价格进行规范管理的相关活动.

4工程造价软件在全面造价管理中的作用及前景

首先,工程造价软件改变了传统工程造价的审计方法,可以实现单方面综合造价.运行工程造价软件,选出其中的分项工程,通过对原来的直接费用和综合费用进行调差分配,可快速准确地看出分项工程的真实价格.经对比发现,工程造价软件提供的综合价格误差为零,同时建设单位对审计结果比较满意.其次,工程造价软件让工程造价的审计抽样更有针对性,可以突出审计重点.在对工程项目结算的审计中,可以挑选对工程项目中工程量大、价格贵、数量多的分项目进行重点审计,从而提高了工程审计的效率.第三,工程造价软件还可形成新的审计分析报告.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时,昆明办对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再次开发,使其能够根据分项目审计.开发后的工程造价软件,除了可以反映工程总价外,还可分析出每个分项目的差价以及引起差价的原因,从而让工程造价审计报告变得更全面、更直观、更有说服力.在信息科技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下,计算机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诸多行业.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运用计算机,科技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计算机是目前社会上一款比较先进的管理工具,它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预算结算等有哪些影响呢?笔者从电力安装工程专业入手,简要分析计算机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预算结算的影响,并展望计算机在上述行业的运用.

4.1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实现网络化交易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帮助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实现了网络化,一方面,可以及时收集、获取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信息,并对信进行分类筛选,最后对筛选出的信息网络化处理;另一方面,改变了建筑市场传统交易模式,让资源交易实现网络化.除此之外,还让信息网和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充分整合.

4.2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实现动态化管理

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动态化管理,就是全过程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广泛收集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信息.通过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得到相关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建筑企业的消耗规律,为日后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对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全过程监控,让工程造价管理的动态性突出出来.在全过程管理期间,收集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技术,全方位掌握动态化管理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筑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历史数据和最新数据,积累一些管理经验,并依此开发出一套动态化的管理软件.以软件为平台,建筑企业可对其开发和运用.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动态化管理,可以帮助建筑企业降低工程造价管理的成本,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使其在行业里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4.3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实现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据了解,从工程造价管理的成本比例看,工程材料价格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六十.同时,工程材料价格的比重还有上升的趋势.对此,控制建筑工程价格与降低工程造价是密切相关的.当前,定额价格成为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确定建筑材料价格的主要参考依据.但也看到,其它因素对定额价格的影响较大,现实中缺少监督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从而出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有了这个系统后,工程造价中的材料价格能被监督部门及时掌握,特别是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材料价格监督更到位.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材料价格,同时对定额价格制定的准确性进行科学评价.这种情况下,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可以把价格准确地制定出来.

4.4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实现造价管理的全方位管理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渐得到了建筑企业的重视,并在行业中得到推广和运用,让工程造价管理实现了全方位管理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帮助建筑企业提升了竞争实力.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行业,既可以收集、获取、筛选、处理相关行业信息,也可以为建筑企业搭建交流平台,还可以帮助企业计算分析工程造价以及加强内部管理等.

5结语

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代替传统造价管理手段,推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既是当前建筑行业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也是紧跟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行业,除了能缓解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外,还可以为建筑企业向科技前沿靠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就目前来说,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坚持转变思维、创新方法、加强合作,努力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金融危机虽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挑战,但我国面临的机遇多于挑战.一定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平稳度过金融危机.对此,我们要坚持乘势而上、主动出击,在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培养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水平,帮助建筑企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刚.试述园林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6(12).

〔2〕魏永兵.论工程造价的风险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5).

〔3〕杨海兵.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3).

〔4〕黄向东.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及合理控制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3).

〔5〕李淑慧,张世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手段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6(11).

〔6〕张妍,齐霞,张岩,李兴才,赵振宇.输电技改工程造价费用因子重要度分析[J].工程经济,2017(01).

〔7〕肖启荣.基于现代统计学理论的工程造价估算模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6(06).

〔8〕李晔.简析提高工程造价管理队伍素质的对策[J].化工管理,2016(18).

〔9〕张迎峰.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风险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6).

篇12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自动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发展,将自动化技术和机电工程有效融合在一起,能够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探析,首先分析了机电工程和自动化的发展现状,然后阐述了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建设要求,分析了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旨在与同行沟通交流。

关键词:

机电工程;自动化工程;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机电工程逐渐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自动化技术是最重要的动力和基础,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机电工程是一项和社会整体生活资源调整分配息息相关的社会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充分发挥机电工程服务社会的作用,就要将各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机电工程中。

1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忽视了操作方法的简便性

近年来我国的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自动化技术都在机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电工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传统的机电工程相比,在工作效率方面具有很多的优势,并且也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模式,逐渐减少人为操作。但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追求自动化的发展效率,却忽视了操作方法的便捷性和简易性。虽然现在人们已经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降低操作人员的门槛上,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虽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机械逐渐代替人工操作,但是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却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这样就没有完全体现出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对于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要追求更简便的操作方法,让技术人员更好掌握相关的技术,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这才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1.2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缺乏行业针对性

现代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要求都在不断细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和明确,因此机电工程自动化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也应该提高行业针对性,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够针对领域和行业的规范来设计针对性更强的设备和系统。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显然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其虽然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是以比较基本的技术应用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中,没有针对行业的特色来更细致发展。社会不同行业和领域对机电工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发展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行业的需求来设计机电工程设备,加强对相关设备的运行调试,将研发成本和技术控制成本都加强管理。例如,将机电工程自动化应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其虽然能够为建筑信息的交流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控制好工程施工方风险,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污染环境。而在建筑领域,节能环保理念是重要的设计施工理念。因此,针对机电工程自动化在建筑领域的设计,就一定要结合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理念来研发技术。

1.3网络结构多样化对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网络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却对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主要应用在商业中,而数据传输在商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很多商业事物和发展都离不开数据的传输。在商业数据传输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做好相关数据的保密工作。但是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在数据传输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商家在设计制造相关的软件和硬件时,在交换信息过程中,由于开发商程序的接口不同,因此数据之间的传输具有一定的困难,而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这一特点,就限制了其在商业中的应用,也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2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2.1建立更健全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

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改革,因此需要建立更健全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只有建立了更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相关的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员在设计机电工程时,就能够依据规范的技术标准来开展工作,这样就能够提升一次性设计成功的概率,从而有效控制设计成本和设计时间,更好促进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另外,在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而建立了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之后,就可以有效加强设计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分享经验,同时还能够加强设计人员和各行各业人员的共同,按照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和设计需求来开展设计工作,扩大相关技术和系统的使用范围,有效增强机电工程的设计能力和系统针对性。

2.2发展通用性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化

多元网络结构时影响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未来的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中,应该大力发展通用性网络结构,避免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应用在商业领域和网络设计中的缺点,改善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限制因素,进一步促进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在设计机电工程自动化系统时,采用通用的网络结构能够更有效为设计人员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在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发展中,还应该构建一个标准化的网络数据接口,让机电工程自动化信息的传输更为高效便捷,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这也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机电工程自动化工程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来进行创新和改革,优化传输接口,促进数据传输接口的标准化,真正实现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3促进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发展的可持续化、精简化和智能化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的发展中,也应该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促使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朝着可持续化、精简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对环境的污染因素,在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定要解决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促进机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节能环保的理念,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促进机电工程的绿色化发展。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精简化发展就是指在生产设计过程中减少零件数量的使用,确保零件规格统一,将复杂的零件简化,从而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更好发挥效用。最后,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在未来还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各种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智能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强调的不仅仅是自动化,更是智能化,使其具有人的部分智慧,能够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减少人工成本,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安全事故的控制。

3结语

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将会建立更健全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发展通用性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化,实现可持续化、精简化和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龙.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3,16(21):20-21.

篇13

【关键词】建筑管理;趋势;前景

前言

建筑业的发展对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建筑业的国际化意识增强,国内建筑业的缺点日益暴露,而国际间的合作又给国内改变自身状态带来机会。总的说来,建筑效果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管理的效果,因此实现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方法十分重要。

一、建筑业的未来发展问题分析与研究

1、管理模式发展。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加快,特别是加入WT0以后,建筑业管理模式将越来越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运作。

一是政府职能。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将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规范建筑市场,形成有序的建筑生产和流通过程,确保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其任务主要有:①首先,确保行业的整体发展,建立有效、公平的建筑市场,对建筑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法律规范、市场调节、行业自律、专业组织辅助管理来实现,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行政干预较少。②加强行业管理,从政府角度规范行业行为,进行从业人员和建筑企业管理。③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继续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通过阶段性的控制(如开工许可、过程监督、投入使用许可等>或委托第三方的检测和认证机构进行质量管理,通过强制性措施和指导相结合进行安全管理。④加强政府工程的管理,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

二是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方式。项目投资和建设方式将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将采取鼓励政策,更多地吸引外资、企业出资和私人投资等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中来,并参与项目经营管理。

三是项目管理模式的变化。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及加入WTO后,国际上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将更多地出现在国内建筑业。北京、上海及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已经率先进行工程管理公司试点工作,并获得成功案例。

四是工程承发包模式的变化。国内特别是北京、上海及深圳,工程的承发包模式近几年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施工承包制已不在是市场的唯一选择。如深圳地铁工程便采用BT (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项目模式,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

2、建筑法规体系。建设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在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方面,政府将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行业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建立承包商的数据库,可查询到承包商的业绩及诚信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净化建筑市场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服务职能。建立政府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对政府投资工程的有效管理,达到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

二、建筑管理的基本原则分析与研究

1、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当前,我国政府确立了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一一科学发展观。新的发展观更加注重社会“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也是包括建筑行业在内的管理的根本依据。管理实质上是对被管理者的行为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之道,同样也是建筑管理的基本原则。

2、安全至上的管理底线。安全至上是建筑工程活动中贯彻“以人为本”的逻辑结论。如果工程不安全可靠,那么建筑管理中的价值就无法实现。企业管理者要自觉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等措施,施工作业时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增强工人安全生产意识,以避免安全事故。

3、创优工程的目标。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提倡优质工程评选活动,为建筑施工企业减轻评优成本,通过鼓励创优工程来促进行业技术及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和对政府满意度指数。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建筑行业的座右铭。质量第一所体现的是价值取向,百年大计所体现的是行业精神,因为质量符合标准或优质的建筑工程是工程安全的直接前提和基本保障。

4、精益求精的施工手段。要使建筑工程安全可靠,质量优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者必须做到对工程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项建筑工程的落成少则一年,多则几年甚至十几年。建筑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 ,几十个环节上百道工序中,任何一个环节管理出现问题都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建筑管理方法发展前景分析与研究

建筑业的发展对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际建筑业的发展,国内建筑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中国入世的契机又使国内建筑管理拥有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建筑活动中,加强建筑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推动建筑业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更应通过服务于企业,消除束缚企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障碍和体制,进一步研究行业结构调整新的方式和途径。

2、进一步强化政府市场监管职能,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一是应当建立市场监管的“预防”机制,积极营造社会化的监管体系。随着建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提出,政府与社会各层面通过合作、协商、听证会、网络媒体平台民意调研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本质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从而使公共管理活动取得公民最大限度的认可。实际上从长期的角度而言这种社会监督更高于政府监督,它不仅包括对政府监督之退出领域的监督、政府监督对象的再监督,也包括对政府监督自身的监督。二是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由于政府在以往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其淡出传统的行业管理的同时,必须重视通过一种有效的退出机制保证行业发展的稳定,国家推行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就是对政府退出机制的有力补充。除了正在逐步培育的完整的建筑企业体系外,也包括培育和加强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逐步把部分以往由政府设置的市场准入过渡为行业准入,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依法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三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强诚信建设。应把政府管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相结合,从各部门的具体业务入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重组、规范和优化行政流程,既可以加大政务透明度,又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3、运用市场化方式改革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模式,提高投资质量。随着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国家投资将退出一般的经营性、竞争性领域,重点保证公共服务领域的需要,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政府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如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项目管理或实行项目法人招标制,既可以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更好的优化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项目建设本身的经济性,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化的力量为政府服务,把政府从具体的技术性、专业性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改革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方式将为行业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篇14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现状;对策

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科技产业飞速发展,各类软件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很多行业都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同时,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及时传输、共享以及监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工程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能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那么我国的工程行业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因而,认识信息化和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目前工程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

1.在工程管理领域应用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办公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的普及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各类资源信息层出不穷的今天,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及时将各类信息进行过滤,无法实现及时有效的管理。就目前我国其他方面的管理现状来看,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很好的解决了各类传统管理方法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因而在工程管理领域中应用信息技术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纵观世界发展,目前各个国家的项目管理对于电脑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增加,一些发达国家的工程公司除了大规模的使用信息化工作软件之外还组织自己的研发团队根据自身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在其他国家对于信息技术如此重视的大前提之下,我国的工程管理如不能及时采用信息技术将会和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距离越来越大。因而,为了使我国的工程管理的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都得到飞速的发展,有关的工作人员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我国的工程管理也走信息化的发展道路。

2.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虽然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2.1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应用信息技术之后的工程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简单归结起来,工程管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二方面,提高了施工技术的水平;第三方面,使工程信息的风险降低;第四方面,规范了工程市场。

工程项目的种类是多样的,因而对于项目的发起公司来说,采用信息技术来完善自身的工程管理水平,可以更好的掌握项目的运行过程,发展前景以及同行业其他类似项目的发展情况等。同时,使用信息技术也解决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不通畅或者横向、纵向信息混乱的现象,使管理更加规范。

工程管理由其是建筑和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都将面对密集的劳动力使用的现象。由于劳动力的数量庞大,不可避免的会使得管理人员的数量增,成本增加。同时,管理人员对于施工技术也不能做到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而,使用信息技术之后,企业将节省一部分劳动力,将资源投入到提高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方面,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现场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使工期得到缩减,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不论什么类型的工程,在工程进行的每一天都会产生很多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可能是不同的部门甚至不同的地区,因而及时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并传递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就成为工程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使项目能够顺利发展。

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前,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动态信息管理方法,使得工程市场存在很多漏洞。尤其是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监管手段的落后,招标信息的公开性不能得到保证。而应用信息技术之后,行业的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查阅有关的信息,使市场得到有效的监管。

2.2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

工程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刻;第二方面,行业和地区间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虽然目前的工程管理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仍然不够充分。很多管理人员错误的认为信息化的核心就是使用网络,因而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识别风险、完善组织结构以及对工程进行监控等方面的作用。除此之外,很多企业认为工程管理信息化后会加大工作量,因而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地域的差别和行业的发展情况的差异,使得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在行业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受到信息化的影响较大,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掌握水平都较高,因而工程管理的水平较高。而较为偏远或者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管理人员对于信息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因而管理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涉及到工程管理的行业为多种多样的,而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行业已经实现的工程管理信息化,而有的行业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3.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对策

要想尽快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方面,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第二方面,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第三方面,完善项目管理的核心。只有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才可以使我国的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得到飞速的提升。

3.1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为了更好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以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对象,实现项目信息无纸化,从而便于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的信息实现共享。同时,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企业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建立信息系统平台,使工程信息化落实到实处。除此之外,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工程管理人员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方案,并且完善自身的能力,从而使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早日实现。

3.2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由于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国家、地区的数量是不确定的,并且信息也是较为庞大的,因而作为信息化的系统,应该做到将各类信息都融入其中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资源的配备。同时,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要将项目的进度计划、资金计划等都要包括在内,从而使不同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全方位的管理。

3.3完善项目管理的核心

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由于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就是项目管理要想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就要首先实现项目管理的核心化。如果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将成本、进度、风险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合,并做好有效的控制工作,就可以更好的推进信息化的进程。同时,要将传统的粗放的项目管理模式朝着集约型转变。

4.结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使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使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得到提升,有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完善自身的工作水平,从而使我国的工程(下转第317页)(上接第144页)管理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1]张晓辉.信息化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5(3):121-122.

[2]闫春刚.浅谈电子信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7(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