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9 10:35: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关于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在办公设施日益改善的情况下,高等院校的办公环境规范化建设更显重要,即行政效率、工作效率和组织效率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如何充分利用良好的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超前思维,开拓创新,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团结和谐、长效、持续发展的氛围,是众多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管理规范化等方面对高等院校办公环境的建设和规范化作以探析,并试图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使办公环境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高等学校快速步入良性、高效、健康发展的轨道,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等院校工作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态度的端正与否,规范、优美的工作环境也与态度息息相关。公共环境卫生,自觉营造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健全室内外环境卫生制度、制定卫生管理考核制度,同时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形成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依据规范化的指导思想我们对沈阳市职业教育园环境设计进行景观设计 。
1、鲜明的立意“人文、自然、现代”的设计理念,强调植物景观效果,利用校园文化为主题立意,文化中心景观绿地利用雕塑的形式,融入了大量的人文信息,充分表达出校园的文化氛围,力求开拓创新的设计理念,突出办公环境的规范化建设重要性;
2、强烈的形式感、本设计的平面构图以规则线条为主,将它们纵横交错形成主体景观框架,具有时尚的现代风格,且与景观小品的造型相呼应,形成独具个性的现代艺术景观,使之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办公环境日趋优化特色;
3、完备的功能、设计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置了多处功能性空间,满足人们休憩的需求,设施完善,利用植物造景来突出景观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各种相关元素,丰富景观及功能内容。
二、设计原则
主要体现文化传承性、景观规范性、生态适应性、经济实用性四个原则。
1、文化传承性:
主要通过情景雕塑和造型植物来体现出校园丰富的文化内涵。
2、景观规范性:
总体设计风格力求简洁、大方、明快。在细部处理上,注意植物生长习性,花期、花色以及树形合理搭配,力求设计精致,在规划环境中创造出各具特色,而又具有较高园林艺术水平的校园植物景观。
3、生态适应性:
在植物选择上,遵循优先乡土树种的适地适树原则,使其具有最佳适应性,生长发育良好、病虫害少。其次,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层次感,来形成较好的植物景观和长期稳定的生态效果。
4、经济实用性:
在景观设计中,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尽量降低造价和后期绿化管护费用,选择植物材料时,尽量选择易于施工、便于养护的品种,达到在充表达设计意图和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投资的目的。
三、现状分析
建成的沈阳市职业教育园文体及生活服务中心位于蒲河大道南侧与二0三国道西侧,规划占地面积4.2公顷。
园内现状分析
院内形成的建筑有体育馆、训练馆、生活服务中心、会议中心、图书信息中心、计算机媒体制作、教学实训楼,现状土质较好,地势相对平坦,位于东北角有开阔的空地利于栽植植物的区域之一。
四、总体布局
根据现状条件和设计元素在空间的布局并由一环、三纵、
一环:一条环形路为主轴线,是一条文化轴,情景雕塑、植物造景文化充分体现校:园活力氛围;
三纵:三条纵轴既南北方向,体现了现代园林、生态园林的现念轴。
五、种植形式分区
(一)、植物种植原则
1、经济性:经济性原则,大小经济品种搭配使用,景观树种与经济性品种搭配使用;
2、适地性:本土化原则,乡土树种为主,展现自然特色,保证成活率,达到适地适树的原则:所选树种必须能适应该地区的立地条件,应根据其自然条件选用不同的树种,基本上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以及速生与慢生,落叶与常绿相结合的原则;
3、 景观性:整体性与特色性原则,整体景观自然,流畅体现城市美景,区段景观具有特色,展示城市的热烈的迎宾氛围,给人以丰富的景观感受。整个的植物搭配做到层次丰满、色彩丰富,营造疏林草地、密林草地景观、幽静舒适的公共休闲空间,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的原则 。园林植物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嗅觉、听觉上的美感。运用植物的动感、质感、色彩来软化建筑的硬线条,使其变得柔和自然,满足人们追求自然的心理需求;
4、 快速成型,稳定发展原则,速生与慢生品种搭配使用,引入品种与自然物种生态稳定。
(二)、植物分区
1、果树种植区:利用几处原有果林位置,增加果树品种,春季赏花,秋季观果, 并开设采摘区,让人们体验丰收和自己动手的乐趣。品种:山杏、桃等;
2、背景林种植区:考虑北方特定的环境气候等因素,大部分位置,选择适合本地生长、抗性强、管理粗放的经济树种,合理进行配置,形成一树种或多树种混交林形式的大片背景林带,林下种植当地的野生性强的野花品种,形成自然山林景象。降低后期养护成本,增加绿量,使校区更具生态性,形成生机盎然的动植物景观,一同构成生物多样性绿地生态系统。品种:刺槐、白蜡、国槐、油松、东北连翘、金钟连翘、榆叶梅、重瓣榆叶梅、鸾枝、珍珠绣线菊、紫丁香、黄刺玫、水蜡等;
3、造型植物种植区:主入口区域位置重要,人流集中,在种植规划上做重点细化处理,适当增加植物品种,合理进行配置,形成优美的林缘线,营造乔木、灌木、草地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烘托建筑的景观气氛,并与其相协调,在广场周围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品种:银杏、栾树、臭椿、五角枫、紫叶稠李、紫叶小檗、金叶接骨木、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珍珠绣线菊、花叶锦带。造型植物巧妙的运用即丰富了景观有使增添校园活力。
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2014年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以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主题,就职成教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深化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做出部署。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3年,职成教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保障水平、探索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重点突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会议强调,贯彻落实好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牢固确立现代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青年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让职业教育为x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要把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改革置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大局中加以谋划,系统设计制度体系,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要更加注重提升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高其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会议要求,2014年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落实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各项部署,推动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抓好职业教育关键制度建设,大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具有职教特点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促进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扩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开放大学创新发展和电大系统转型升级。会议还就提升行业指导能力提出了要求。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厅、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省贸易学校、国家开放大学等8个单位做了大会发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社会团体,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代表在主会场或分会场参加会议。
关键词:高职;本科;分段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02-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复杂岗位和高质量产品的技术需要,高职学生迫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学习深造。因此,我国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向本科及以上层次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人才,许多地区和院校也开展了高职本科教育的试点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与淮阴工学院率先开展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改革试点工作,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生管理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成功范式。为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性与延伸性提供依据。
一、国外举办高职本科教育概况
发达国家举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历史,职业教育层次不断提高。
1967年,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应用学科知名的美国普渡大学开设了机械与机电技术、市场营销、商业行政管理等高等职业技术相关专业,高职类专业毕业后可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上世纪70年代初,在全美国广泛宣传和推广“生计教育运动”,促使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形式上和内涵上进一步融合起来,美国近300所大学相继增设了高等职业技术类专业,美国的高职本科教育蓬勃发展,促使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多样化。
联邦德国于1968年开始建立高等职业类院校,高等职业类院校的数量逐步增加到70余所。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德国对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无法满足德国社会人才需求。因此,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德国先后将部分高职院校(三年制)升格为应用科技大学(四年制),从而提升了德国高职教育的整体实力,丰富了高职教育层次的多样化。
二、当前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几条途径
1.普通本科院校开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教。我国部分高职院校通过升格或合并的方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因其有高职教育的基础,升格后大多走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已有部分普通本科院校逐步转变了办学方向,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为其将来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奠定了基础。
2.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举办高职本科教育。2004年我国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因此,除了我国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以外,其他高等专业类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的路径被切断了。
3.普通本科大学实施“高职学院”本科教育。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支持本科高等学校举办或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在国务院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部分普通本科院校通过成立应用技术学院来举办高职专科或本科教育。这一政策对扩大高职教育规模、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势专业实施高职本科教育。允许高职院校个别具备条件的优势专业开展本科教育,并不会改变整个学校的办学层次,反而能够促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例如,2011年8月辽宁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计划在全省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遴选7个国家重点专业开展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为将来推行高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提供标准和样例,开发出具有辽宁特色的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实施高职本科教育奠定基础。
5.高职与本科合作,联合开展高职本科教育。高职专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不同形式的对接,共同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人才。这种形式并没有改变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基础;通过对接,高职院校增加了新的办学渠道,提升了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本科院校可以从高职院校吸纳优秀的生源,提升其办学水平。
三、我国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现状
江苏省首先对“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途径进行了试点探索。
1.江苏省“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概况。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及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精神,推动职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江苏省出台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江苏省“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实施方式。先由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制定合作方案,特别是统筹设计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体系,保证两个阶段的教学体系衔接贯通,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招收的学生在高等职业院校学习3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发展成为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发展趋势。相对于当前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其他途径,江苏省“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是在现有高等院校类型结构框架下进行的,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发展的难度较小,发展空间巨大,被业内专家称为探索完善职教体系的“标杆”项目,具有“破冰”的意义。目前,高职专科教育仍旧发挥着“主体作用”,相信在未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本科教育”必将发挥出“引领作用”。
四、生物制药技术专业3+2分段培养的实践
我院在《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与淮阴工学院合作,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开展“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实践,并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了经验,推广了试点成果。
1.创新了“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与本科的有效衔接。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注重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系统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探索一种校企合作、专本一体、共建共管的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高职阶段(三年)和本科阶段(二年)既有各自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又相互紧密衔接。学生完成高职阶段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以后可获得大专学历,学生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进入淮阴工学院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学习两年后达到本科阶段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以后可获得学士学位和本科学历。
2.构建了“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探索“高等性”与“职业性”的最佳结合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系统化构建了生物制药技术“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培养的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以“研训”方式,强调学生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能力。力争寻求能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职业性”的最佳结合点,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又给学生打好理论基础。
3.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学生管理及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高职和本科阶段的常规管理均由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包括日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等)。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2年期间,教学组织由淮阴工学院和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负责,淮阴工学院提供充足的师资和实验条件保证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同时提供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成立了“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督导组,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实行了信息员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对教学质量进行多元化、全方位评价。
参考文献:
[1]刘瑞芹,管弦.当前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途径选择与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2,(22):80-81.
[2]钟云华.对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15):11-14.
[3]赵昊昱.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模式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3,(1):1-3,6.
[4]苏宝莉,顾惠斌,杨长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0-13.
[5]鲁武霞.院校协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主体支持[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12-17.
[6]钱玉文,叶云屹.论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制度路径[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6-98.
[7]王建梁,张业琴.高等职业教育与大学无缝对接的实现机制:澳大利亚学分转换模式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6):44.
[8]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62-66.
[9]苏宝莉,顾惠斌,杨长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10-13.
一是推动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各地区可适用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及其标准全部达到。继续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有效保障民生支出,全年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524.26亿元,80%以上的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重点向城乡基层、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倾斜,推动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人民群众享受各类公共服务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是加快社会领域服务业发展。《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推动实施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重点加强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体育健身设施3个领域15类项目建设。
三是协调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实施,明确要求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居住证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户籍制度紧密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等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启动实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相继实施,将现代职业教育进一步纳入国家战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陆续实施。研究提出国家公园体制基本思路和试点方案,并初步确定了试点名单。继续完善我国节假日制度。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的基本思路,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培育社会产业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第一,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育、卫生、文化、民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条件,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积极研究“十三五”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扎实开展“十三五”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人口发展规划及各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出台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规划,加强设施共建共享共用,促进基层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特殊人群关怀帮助,规范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
第二,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教育方面。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继续扩大实施“专项计划”和“协作计划”,促进城乡、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卫生方面。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推动出台进一步鼓励社会办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等政策文件。文化方面。推动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著作权法(修订)。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组织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人口方面。发挥人口计划调控作用,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机制。改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积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意见,推动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科研 教师素质 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水平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一线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中职学校要大力倡导教科研工作,快速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中职学校整体吸引力,切实改变职业教育薄弱环节,促进现代职教体系快速建设与健康发展。
一、中职学校大力倡导科研教研必要性
1.当前职业教育形势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当前,我国正于职业教育大发展时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一体化、工作过程、教学工厂、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翻转课堂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新词汇层出不穷。
面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学生素质的变化,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何去何从,该采取何种措施,取舍哪种教育模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面对当前学生现状,都是中职教育者要研究的课题。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科研教研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后盾。不加强教学研究,学校发展跟不上形势,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
2.目前学生素质状态要求
目前中职生源都是上不了高中的学生,他们大多厌学,懒于思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但他们也不是一无是处,文化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学习方法上,在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面对这样的学生,很多职校毕业的学生反馈信息说“进了中职学不到东西”,说明我们的教学还存在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的科研教研还没有跟上。且面对学生的变化,没有做深入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素质,没有及时调整培养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
中职教育者不能一味报怨学生素质低,中职学校也不能一味抱怨教师教不好学生。大力倡导科研教研才是解决所有问题并加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一条有益途径。
3.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指出:“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教师教好课的前提有三个。一是教师精通专业知识,二是教师熟悉教学过程,三是教师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把专业知识教给学生。
这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是教师随意选取的,而是教师运用心理学和教学法知识,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现状分析研究后采取的应对策略。所以,想教好课必须要进行教学研究,教学和教研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可分离。
笔者学校对职业教育教师定位是:双师型、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中职学校教师虽不能像高校教师那样做高深学问的研究,但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还是必要的。中职学校教师本身也不能认为科研教研离自己很远,“科研就在身边,教研就在眼前”。
中职学校要大力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教研,并为教师提供科研、教研的环境和条件,促进教师的成长。
4.中职学校内涵发展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笔者学校在“十二五”就已经确定学校办学“由量的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当前,诸多中职学校都已经做出向教学要质量的决定。但学校内涵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口头说说就能实现的。需要从德育、课程、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去研究、创新、发展、实施、深化。
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都缺乏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与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中职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科研的层次和档次偏低,很少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教科研内容未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现实要求中职教育要想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就要大力倡导科研、教研。
二、中职学校加强教学研究措施
1.对中职学校教师进行科研教研培训
中职教师工作量一直比较大,学历层次大部分不高。与高校教师相比,学科、科研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教科研基础不够扎实,功利思想严重等原因,需要从诸多方面进行培训。
笔者学校从“十二五”起,已经非常重视教科研,通过外请专家、内部自训相结合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为提高学校教师论文写作水平,从论文选题、摘要、格式标准、内容整理、文笔润色、文献参考等方面进行培训;为提高学校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从课题选题、课题申报撰写、开题报告、如何研究参考资料、课题研究过程、课题阶段性总结、课题阶段性总结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撰写、课题总结报告撰写、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培训。
为巩固培训成果,培训结束后还专门在校刊、校报、简报专栏登载专家报告内容、校本培训内容及案例,以便教师在后期消化参考,目前取得相当好的效果。
2.提倡教研从微观入手
教师身边皆教研。但多数中职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写的文章大且空,套话多,当然实际指导意义也不大。面对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对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实际是给中职教师提供很大的教研机遇。
中职教师科研教研要微观切入,简单切入,过程切入,从课堂入手、从身边入手、从解决小问题入手。像做数学题一样,一步步解决问题,等待你的将是一个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教学成果。
3.提倡高水平
中职带有功利性,如学校硬性要求、评优选先,职称评定时才拼凑几篇。教师都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但面对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中职教育的发展,很多知识内容需要进行补充,一线教师观点尤为重要。
中职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不能有畏难情绪,一定要有信心根据自己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发展贡献力量。学校要坚定的、大力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并予以奖励。
4.定规划、强促进
中职学校要建立科研机构,并按国家、省、市、校课题立项规划制订详细的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校本科研教研规划。及时通报国家、省、市、校课题研究通知,制定科研课题研究制度。定期跟踪立项课题研究过程:阶段性检查、中期检查、结题成果。确保立项课题严肃性、真实性、出成果、见效益、指导性。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总结教学中成功之处及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寻找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定期组织论文评比。征集的论文必须是教师在教学中实际经验的总结,严禁抄袭。在激励中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同时,把控教科研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
5.减轻教师课时负担,让教师自觉参与到教科研活动中来
近几年来,中职学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张,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十分紧张、繁重的,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科研。现今,中职教育已经由量的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此时中职学校的教科研就显得尤为重要。质量要提高,教研要先行。中职学校要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自觉进行教学研究工作,让中职学校的教科研焕发活力,为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基础保障。
6.建立奖励机制,创造整体教科研氛围
中职学校要在反思数量的扩张时注意教学质量是否有所提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理念,中职学校要建立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奖励机制,促进学校整体教研科研氛围形成,全方位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如对教师在国家期刊进行奖励;对经国家、省、市、校立项课题进行奖励;对获得国家、省、市、校奖励的课题进行奖励。笔者认为,国家也要出台政策,对中职学校任何级别课题研究要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这将极大提高广大中职教师教科研积极性。
7.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主动承担企业改进项目及技术革新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都提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学校的积极性大于企业积极性。特别是在科研合作上,企业对中职学校的教师水平不认可,但与高职合作的积极性很高。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学校还是要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先承担一些较简单的项目,取得企业的认可后,再逐步提高合作水平。
笔者深入企业后发现,企业的生产设备比学校要先进得多。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第一,学校能够获得企业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第二,会取得工学结合一体化实际的教学项目;第三,会促进技术转化及中职学校科研水平。
总之,大力加强中职教育教研科研势在必行,谁抓住教研科研,谁就会在职业教育发展上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