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科学知识点范文

环境科学知识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29 10:35: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环境科学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环境科学知识点

篇1

 

目前,“环境科学”课程已经作为一门通识类公共选修课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并且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环境科学的研究范畴、任务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弄清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机制,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深度,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然而,目前“环境科学”的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7].具体表现为: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观,但目前的教学过程却缺乏对这种观念的阐释,更多的是就事论事的对环境污染现状、环境污染机制和如何应对环境污染等具体科学问题的探讨,而缺少运用更高层次的哲学思想对其进行总体的认识和把握,这势必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对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辨,盲目的学习环境科学课程.这也与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即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相违背。

 

2中国古典哲学在现代的应用

 

中国古典哲学主要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中得来,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理念,这正与当今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谋而合。

 

近年来,由于人类社会快速发展造成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将目光放在如何解决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上来.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事实证明了恩格斯的判断,当我们正沉醉于让自然界臣服于脚下的成就感时,

 

自然界已经在无情的报复我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和雾霾等现象日益严重,新的环境问题正不断出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被人们重视起来.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讨论人类面临的生存与环境问题.他们在会后发表的宣言中指出: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是中国古典哲学智慧对现代人类生存启示的最好诠释。

 

3用中国古典哲学指导环境科学学习的教学模式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兼具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属性,决定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自然科学的科学精神,又要有社会科学的人文素养.然而目前本科生的学习往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顾此失彼,文科学生往往只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而理科学生的情况正好相反.这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偏废,势必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意思是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君子不器”的哲学思想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只有培养出“不器”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2_13].“环境科学”课程正是可以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用中国古典哲学指导自然科学学习的理想载体。

 

4如何用中国古典哲学指导环境科学学习

 

将中国古典哲学与环境科学学习相结合,首先可以使我们站在哲学的高度上看待环境问题.中国的古典哲学智慧可以说主要是在观察自然和学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比如: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其内涵是顺应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不要人为的去干扰它,才能“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二十五章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的是我们应效法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和规律.《庄子》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古代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合而为一的哲学理念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回顾历史,我们起初错误的定义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盲目地以改造和征服自然为荣[M].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发现野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所带来的恶果,从而才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15].所以,结合“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我们可以在环境科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环境的变化规律,做到“无为而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其次,将中国古代一些具体的环境保护思想与环境科学学习相结合,可以使学习更加形象化,并有助于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贯穿到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去.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关于环境的重要思想对现代的启示

 

中国古代关于环境保护问题很早就出现了相关记载:周文王时期曾颁布《伐崇令》,它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体现了我国古代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再如《管子八观》认为:“山林虽近,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网罟必有正.”提出尽管生物资源丰富,也必须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并强调要根据时令,结合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保护生物的再生能力.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很早就发展出了较为科学的环境保护观念,时至今日这些观念依然对现代的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课程中运用这些实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人口增长过快是引发全球诸多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16],韩非最先明确反对人口增长过多过快,认为这是当时社会纷争的根源.他把前人所谈的人口和土地的对比推进到人口和财货的对比,来考察人口发展.认为上古时代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而他所处的时代则不然,人口增长过多而财货不足,“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蠹》).他虽然把人多财寡看作“民争”的根源,但并不单纯主张消极地减少人口,而是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一切非生产人口,同时还主张积极发展农业.韩非的这一观点这可以成为我们理解现代人口问题的重要参考。

 

4.2运用中国古典哲学的形象化比喻,使学习过程更加鲜活

 

中国古典哲学尤其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来阐述道理,如在环境科学课程中水资源的污染及保护利用是重要内容,《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为不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在对待自然时应持谦卑恭敬的态度,不应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重要思维方式,同时对水的哲学认识,将促使我们对水资源更加有效的利用.再如食物链概念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它是环境污染物迁移和积累的重要途径,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是形象的阐释了食物链的基本内涵.所以,在教学中恰当的利用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形象比喻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学习的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挑战

 

从以上的论述得出:将中国古典哲学和环境科学课程学习相结合是值得探索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深度和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也更符合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潮流.但这种教学模式又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中国古典哲学具有较为深人的了解,另一方面又要能够将古典哲学与环境科学教学实践彼此联系.另外,学生在没有任何中国古典哲学知识的储备下,难以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共鸣.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确保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的效果:①教师首先应对自身的中国古典哲学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积极主动地阅读中国古典哲学书籍,领会其中的哲学思想并将其与环境科学教学过程相互联系.②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哲学书籍,引导学生对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精华产生兴趣和共鸣.并在教学过程中多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将中国古典哲学智慧贯穿到环境科学的学习过程中。

篇2

职业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会计及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要求高职班学生毕业前必须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要围绕以下两个目标展开:一是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二是提升学生实际操作会计核算软件的能力。

1.定位课程教学目标

1.1加强应试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职业资格的通过率

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我国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也明确要求五年制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会计从业资格既是进入会计行业的敲门砖,也是财经类高职学生顺利毕业的前提条件。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试教学,努力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是本课程教学的一大目标。

1.2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

职业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特征。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仅会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而且更会对步入社会后能否顺利从事会计职业、胜任会计岗位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努力提高学生会计账务处理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的另一大目标。

2.教学中的会计电算化

2.1应试教学

针对应试教学,会计电算化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理论和实践。理论的体现形式为单选、多选和判断,实践的体现形式为实务操作。

而应试教学中实务操作题的最大困难在于:实务操作的软件与实践教学软件不一致。考证中的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软件既不是金蝶,也不是用友,而是财政部专门开发的一款考试财务软件。

通过比较发现:此模拟软件并不难,只是一个简略版的财务软件,操作方式都很表象化,绝大多数都能直接看到操作入口;操作题目也很表象化,难度不高,只要仔细耐心操作一般都会正确,相对有一定难度的是填制凭证题和报表公式题。

2.2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它将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操作性、实践性更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软件的选择应当结合各自学生的特点,同时考虑企业的需求,尽量使用适用性强、易于操作,且在当地应用较为广泛的会计核算软件,从而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

根据以上原则,目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教学采用的是用友T3软件,虽然教学内容和操作方法未能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内容及操作方法做到完全无缝对接,但掌握后转化较容易且其可以满足大多数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需要。

学生不仅要掌握一般会计核算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对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管理和编制财务报表等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业务处理技能。而会计电算化课程正好侧重实践。

由于课时安排以及考证要求的限制,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互动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与实际会计电算化工作关联性较高的案例,达到完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尽量增加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加强操作技能、加深学习内容、多元学习,以达到学生能自主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的目的。

3.利用智慧校园建设环境进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当下互联网时代,高等院校都如火如茶地进行着智慧校园建设,而所谓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的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借着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如茶建设智慧校园的东风,对如何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改革进行了研究,笔者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3.1教学主体

除去必要的传道授业课时外,尽量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教师在课下通过设计或制作视频、App等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再到课堂上进行解惑,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体身份,转换为知识的引导人和学习资源的创建者;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及掌握的情况在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复学习或跳跃学习,也便于对该知识点进行记录和思考,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转变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3.2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内容被教材左右的现状,增加与实际会计电算化工作关联性较高的案例,同时要结合考证的相关要求。例如在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的内容上,可把真实的工作场景带入到课程教学中来,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总账系统是怎样初始化的,从而了解初始化的必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未来就业岗位衔接,不仅能让学生会计电算化理念得到提升,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教学资源和载体

微课、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必须得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视频、微课件等)来配合。当下社会,笔记本、平板、智能手机等数码设备的普及,为教学提供了新的载体,教学资源也从原来的纸质材料转变成了数字化资源。

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笔者根据当下流行的几分钟看懂模式为学生录制了51个操作知识点的微课视频,比如8分钟理解总账系统基本知识,5分钟掌握凭证处理技巧等方面,将会计电算化理论和操作融为一体;自建了能脱离网络和服务器直接在笔记本、平板上安装并单机使用的模拟考试软件和实务操作平台,开发了能够在手机上练习并评分的客观题App等资源,让学生轻松掌握从业资格考试中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和实际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相关操作。

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形象化为音频、视频、软件等数字化资源,通过上述载体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练习,将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考证和技能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点,也保证了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都有可用资源来学习。

3.4教学空间和时间

新型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也带来了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变化。

利用线下课堂和网络、手机App、微信等平台,来替代传统教室这样的基础平台,为学生提供上述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并自行对学习的时间和地點进行安排,而在学习过程中,也可借助网络环境的便利,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课下的互动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日常;同时教师也参与了学生课下的学习,在课堂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5考核方式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利用无纸化考试平台考核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利用模拟软件考核会计电算化的实务操作专项,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则可以将阶段性考核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可在操作中故意设错,让学生解决问题,考核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情况。从而促进该专业课程考试更趋合理,让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篇3

关键字: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小学科学教学

引言: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顺利学习知识有着极大的帮助,这也是当前时期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主体教学方针。而在当前时期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还是未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对此,也需要教师合理地设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抽象知识

在当前时期的小学科学教材中设计的知识点都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但是这些科学知识本身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即使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生动地讲解出这些抽象的知识点,但是实际教学效果还未能达到理想化的状态,在学生观察这些科学知识时,也未能准确地把握到規律的变化和事物的演变,便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在难以直观感受到科学知识的本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困难,对于此学科学习的热情也会大大削减,因此,在此过程中便愈加凸显出了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效果。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来展开教学活动,并且合理地将多媒体设备的诸多特点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以便于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些科学知识,并且顺利地学习科学知识。例如,在教师教学到关于“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教师便可以运用Flash的形式制作一个关于月相变化的教学课件,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课件的辅助下对此部分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有效地解决这一抽象性知识的学习困难。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充实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这样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在展开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基本的核心。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掌握到学习科学知识、钻研科学知识的快乐,以便于进一步落实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性。而在此过程中,也便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质疑习惯,从而对知识保持一种经常性的探究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便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的诸多特点来展开教学活动,以便于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特点,来充实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师教学到“保护大自然”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再组织学生在专门的环境保护网站中搜寻与保护自然相关的资料,在小组内将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能够经过整理资料获取到更多的知识。而在运用这样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后,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课堂氛围也能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也是一种有效充实教学资源的方式。

三、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给教师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教学思路,也能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时能够体验到更好的学习体验感。而在实际展开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便要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将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发挥出来,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搜寻一些网络教学资源,以便于扩充学生的学习视野,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有效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教师教学到关于“青蛙”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青蛙的运动轨迹以及游泳方法,教师便利用好网络资源来搜寻一些关于青蛙习性、跳跃和游泳的画面,并且运用视频处理工具将视频播放的速度变慢,从而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青蛙的运动特点。而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一只真正的青蛙,帮助学生结合实物和网络资源展开学习活动,以便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轻松理解本部分知识。

篇4

一、创设幼儿园室内外环境,丰富科学活动内容

由于地处山区,我们开展科学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很匮乏,科学活动开展得不够全面,但我们积极创设环境,在幼儿园的室内、室外和教学的硬件、软件上下工夫,营造出让幼儿充分理解想象的空间,为全面开展科学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首先,我们在室内设置了植物角,种植沙漠植物、热带雨林植物等温带地区没有的植物,缸养一些不同品种的热带鱼及水草,幼儿通过观察,接触认识了这些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另外我们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让他们感受世上万物的多彩多姿,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生物,北方动植物与南方动植物不一样的道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还动脑筋想办法布置不同的主题展区,如:主题“地球妈妈”、“海洋世界”、“昆虫世界”、“奇妙的大自然”等,在这些主题中利用生动、鲜活的绘画、立体造型、生物标本等创作手法向幼儿展示美丽、奇妙、直观的景象,每个主题都设置了多个知识点,并用墙饰做了完整的解释。通过对室内外环境的营造和利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生活管理水平,丰富了活动内容的同时也优化了幼儿的心理素质以及科学知识。

二、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时期,孩子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把调动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创设有利于幼儿游戏的环境,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发生兴趣和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式、动手动脑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环境、条件。如:在游戏“有趣的风”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既能玩又可以做实验感受的扇子、吹塑玩具、小电风扇、纸拉琴、纸卡等游戏活动中所需物品,为幼儿活动创设了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幼儿在活动中,教师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表现、交流,孩子们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当中,激发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大大吸引了孩子们,使其融入其中,寻求新知。

篇5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人文教育

一、加强环境工程专业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长期以来,我国工科专业的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的教育倾向。大家普遍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研究和创造科学技术知识,同时当今社会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更能体现经济效益。因此,在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要求等方面比较淡漠人文类课程。环境工程作为工科专业中的一类,也难以形教育的应有氛围。第二,人文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过程,它应该体现教学的全课程与全过程育人。目前的课程设置虽然专门开设一些人文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所用,但这些课程专业针对性不强,同时大班模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第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环境保护责任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而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更应进行环境科学思维、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做好民众环境素养提升的领头兵。

二、人文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的学习环节都是围绕专业设置的,因而学生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因此,人文教育渗透在专业课教学中,功效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它是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最佳途径,能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但这对专业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立足社会现实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明白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目的的伟大使命,并自觉在教学活动中予以践行。在进行专业课教学中,把专业的科学教育看成是包含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人文因素在内的统一体,结合社会现实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深入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把课程知识点传授与学生情感、心理和个性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专业技术硬、人文素养高的环境技术人才。第二,教师要善于分解课程知识点,能进行科学理论与国家政策、国民素质、社会实际的有效融合,进行专业知识外延。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因此,老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启迪学生思想,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产生对环境工程的兴趣和热爱。鼓励、肯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特点,利用学校第二课堂,有针对性地设计参观调研、专家讲座、创新实验等教学环节;重视教学情境,管理好课堂,把自己在实际工作、科学研究及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思考和克服的过程及经验乐于与学生分享。第三,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找到科学与人文有效融合的教学方式。环境工程主要解决人与环境的问题,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和特质,但在专业教学中不能牵强附会或生硬穿插,避免说教或填鸭式教学。如介绍课程背景时,可以结合环境问题产生背景、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讲解环境标准时,可以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让这些科学理论渗透爱国意识;如讲解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时,可以进行国内外技术对比,让学生在树立远大的事业志向的同时,产生深深的家国情怀;在介绍学科技术进展时,可以介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风、道德与品格。第四,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能言传身教。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方面,还有人格与素养的教育,教师的学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为人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环境工程的专业教师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因此老师不仅给学生能传授环境科学的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而且能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论文撰写能力等的培养及创新精神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环境专业课程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案例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涵盖水、气、固的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等内容,这些专业课程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些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实人文教育意义重大。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的专业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各处理单元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从工程实际的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为将来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课程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现场教学、实训锻炼等多种教学形式,树立学生保护水资源的理念,并转化为节水减排的自觉行动。知识点1:概述,可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水污染的严峻形势,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树立环境保护责任感。知识点2:水质标准及污水排放标准,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水环境标准体系及与国外的差异,培养他们爱国情怀,树立环保法律意识。知识点3:污水处理方法原理及设计计算,可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内的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及与国外的差距,培养他们工程伦理意识,树立为环境保护事业而奋斗的理想。知识点4:中水回用及安全性评价,可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内中水回用及其安全监管现状,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知识点5:污泥处理处置,可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内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意识,及时跟踪社会环保热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实践环节1:水处理实验,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水环境质量,以主人翁的专业学习角色,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实践环节2:课程设计及参观调研,可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及管理现状,激发他们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污水厂设计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树立终身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