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社会调研范文

经济社会调研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社会调研,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社会调研

篇1

一、立足于攻坚克难,进一步增强创业的勇气

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一个民族要自立自强,一个地区要持续发展,一项事业要不断推进,无不需要有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作支撑。发展无止境,创业也无止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几代档案人的艰苦努力,档案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有不少“瓶颈”问题,如馆库紧张、信息化建设滞后等,严重制约着整个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档案部门特别是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应有清醒的认识。如何突破“守住摊子,不出乱子”的保守理念,抢抓机遇,超越常规、跨越发展,激发你走我跑、你无我有、你有我好的创业热情,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档案部门的二次创业,是档案部门共同面临并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创业很艰苦,机遇很重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抓住并用好“三大机遇”。

1、抓住行政中心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新一轮档案馆库建设。馆库现代化是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主体和标志,是档案部门进行二次创业的第一要务。新馆建设将有效地解决长期阻碍和困扰档案事业发展的诸多难题,极大地促进档案工作走出封闭、走进开放、走入社会、走向现代化,而各地行政中心的建设为新馆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正是抓住了行政中心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建设了高标准的档案馆,继而带动了整个档案工作上台阶,实现了档案工作质的飞跃。今后几年,*有不少地方将建新的行政中心,有关县(市)区档案局(馆)一定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创业机遇,攻坚克难,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准确把握档案馆建设属于政府投资项目这一政策,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获得财力支持,尽快把档案馆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并加快实施。可以预见,如果全市有半数的县(市)建起了新馆,那么全市档案部门的形象和面貌将会得到极大的改观。

2、抓住电子政务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使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两者相比,机遇大于挑战。档案资源是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重要部分,档案信息化也只有融入电子政务建设的大背景中去才会有真正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中央、省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为契机,以《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2010年)》为主线,大力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进程。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做好宣传、沟通、争取工作,全面依托电子政务建设,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3、抓住法制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以法治档进程。以《档案法》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档案行政管理基本步入法制化轨道。但平心而论,依法治档仍是档案工作的一条“短腿”,不愿执法、不敢执法、不善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依法治档任重道远。国家法制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档案法制化建设创造了良好氛围。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把档案法制化建设作为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当前,我们一定要以“四五”普法教育为契机,以修订、完善、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为抓手,以查处违法案件为重点,加快推进以法治档进程,确保档案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立足于敢干敢变,进一步增强创新的锐气

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是推进档案事业既快又好发展的前提和核心。如何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创新中更新观念,紧扣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激发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的创新热情,是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惟有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结合档案工作实际,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问题,以创新的思路破解新难题,才能率先探索出新路子,不断开拓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敢闯敢试,敢于革除保守僵化观念。档案部门要发挥资政襄政作用,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就要革除原有的保守僵化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敢做“王婆”,坚持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创新中转换思维,全面推进档案工作创新。观念一变天地宽。近年来,我们在立卷改革、业务指导、展厅建设、服务领域拓展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建设问题上,勇于突破传统档案展览的模式,以*市历史馆、荣誉馆、名人馆、档案精品馆、声像馆为载体,提出了建设“馆中馆”的新理念,通过大胆闯、大胆试,拓宽了新的思维空间。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敢于突破常规,突破僵化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新机制的伟大实践。

2、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一切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因此,档案部门的领导,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任务带队伍,创新管理方法,努力把档案部门建成“受人尊重”的单位,这应该要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追求的境界。一是鼓励自我超越。从时间、物质上支持和鼓励干部参加各类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实现自我超越和人生价值。二是改善心智模式。通过谈心交心等形式加强沟通,帮助工作人员调适心态,理顺情绪;通过制定个人学习、工作、成长计划等方式,引导干部完善自我;通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三是构建共同愿景。通过创立“科学管理创一流团队,优质服务树文明形象”机关文化,构建以“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为目标的共同愿景,明确目标,凝心聚力,共创辉煌。

3、围绕中心,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紧紧围绕实现“三个转变”(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搞好“三个服务”(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引导档案部门的每一位同志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三种服务机制。一是以增强贴近力为重点,发挥档案资政襄政作用,探索建立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机制;二是以增强亲民性为重点,制定完善零距离、零障碍、零收费服务办法,探索建立为社会公众服务机制;三是以增强融合度为重点,在更高层次上加强企业档案工作,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档案工作,特别是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服务机制。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信用档案和社区档案工作的服务指导力度,通过服务发挥档案的实际效用,更好地运用档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立足于攀高争强,进一步增强创优的志气

篇2

2006年,是××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来百年难遇的重大战略机遇的关键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为实现××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分析机遇并抢抓机遇,认清挑战并直击挑战,研究对策并实施对策,以团结奋进的雄心,加快发展的决心,全力打造活力××、魅力××、和谐××、美好××。

一、××县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当今世界,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形势逼人;另一方面,和平崛起、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环境友好、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等理念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催人奋进;这给××县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是科学发展观正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变革,传统发展正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蜕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将为××这个生态大县、资源大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全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宜宾召开,××县分会场共确立了32个必建项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预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将对××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届时,将有国家和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国内外宾馆、饭店、旅行社老总,海内外各大报社记者在内的近2000名参会人员在××石海参观考察,将大幅度提升石海乃至××的知名度,对我县旅游业发展将迎来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三是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只要××县能够有机地融入长江经济带,融入成渝经济区,我们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分工和合作将更加紧密。四是中城——共乐作为宜宾市“十一五”规划城市发展的次区域中心,××将成为宜宾、泸州连接黔东南和滇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具有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五是随着全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减少所造成的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这为我县由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向利益最大化的深度加工转变带来了机遇。六是省、市领导的关怀、××在外工作人士的支持以及全县44万苗汉各族同胞强烈改变家乡面貌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二、××县发展的困难和差距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2005年,全县gdp实现17.6亿元,列全市第9位;人均4512元,列全市第6位。二是财源支柱不大。几乎没有上千万元税费的工业支撑性项目。电力公司税收500余万元,烟草公司800余万元,锦巍集团140余万元,丝绸公司130余万元,上1000万元的只有华福煤矿、并且主要是煤炭经营。三是城市建设滞后。功能不全面,布局不合理,美化、绿化、亮化不足,文化底蕴缺乏,也没突出僰苗文化内涵。四是旅游要素不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还跟不上,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还不突出。五是发展环境不优。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现象严重。六是经过矿业秩序整顿,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有少部分同志因此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果断决策。

三、××县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面对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未来,希望和困难同在。只要敢于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只要敢于迎接挑战,我们就会催生新的希望。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只能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加快发展。

(一)直面挑战。就是要在挑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攻坚破难,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很多,只要我们精诚团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就一定能攻坚破难。特别是今年,全省旅发大会××县分会场有32个项目将要完成,这些项目,有的伤筋动骨、有的缺钱少米,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假如我们的干部都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积极想办法、添措施,要顺利完成今年旅发大会的重任就是一句空话。

(二)抢抓机遇。就是在机遇面前要立足一个“抢”字,表明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树立一种果断的工作作风。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抢”就是要早认识、早研究、早准备、早行动,快速反应,抢占先机。就全省旅发大会在宜宾市召开而言,机遇对几个旅游资源县都是均等的,目前长宁、江安、翠屏区早就憋足劲头飞奔快跑,特别是长宁更是势头迅猛。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任何犹豫、徘徊、观望、等待的消极态度和行为,都会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坐失良机,留下无穷遗憾!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项目建设,才不至于落伍于竞争的跑道。

篇3

一、峨山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XX年,全村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长住户273户,长住人口1128人。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水田2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村委会经济落后:XX年,人均粮食产量359公斤,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2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18元,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63位。交通不便:全村委会仅有一条乡村公路延伸至辖区境内,是一个单线的“死角”,且山高坡陡路难行,畅通率低,晴通雨阻。受教育程度较底:据中村乡党委有关人士调查,解放初期至今,现有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4人,许多通过“两基”教育“脱盲”的人口又“返盲”已成为落后地区难以解开的“结”。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社会状况依然存在。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为发展地方经济劳苦奔波、呕心沥血,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收效不尽人意。整个村委会还是处于在外地人眼中“谈虎色变”的尴尬境地,要想加快推进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比皆是。

二、该村委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

(一)历史的原因与区位的弊端,造成拥有田地不均衡

由于山高箐深和偏远落后,政策的贯彻落实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分田地的主要依据还是延续了旧社会的惯例,旧社会生活富裕的农户家庭,占据了大量田地,承包土地时优先占有了好田好地,而且人均拥有田地严重不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集居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在逐步享受到了少生快富的甜头后,近年来结婚的许多年轻夫妇甚至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全村委会长住人口从1996年的1169人下降到XX年的1128人,减少41人,无形中加剧了田地的不均衡。同时,多年来,该村几乎从未调整过田地,所以,人均占有土地差距越拉越大,形成田地过剩者视其为“鸡肋”,不足者也只好随遇而安,致使整个村委会精耕细作程度低,粮食总产量难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停滞不前。

(二)粮经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科学技术传播少,群众科技意识落后,全村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掌握知之甚少,受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沿袭过去粗放的耕作方式,劳作科技含量低,难以提高生产力。信息闭塞,缺乏商品意识。农村群众一直以来饱受饥寒问题的困扰,“温饱即安”。种植经济作物只视为一种附属品,生产不看市场,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无计划、盲目生产,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豆类、薯类难以形成一种经济支撑点。再则,气候寒冷,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三)人地两居,交通不便,既误时又误工

凡是位居高寒山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都很难彻底解决人地两居的现状。该村也不例外,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冷凉,能住人的地方田地少,大部份田地都分散在山头箐底,交通不便,人们来回奔波于田地与住所之间,既误时又误工,身心劳累,劳动效率不高。

(四)男女比例失调,人口递减增速,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滋生

受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男女比例失调。通过对户籍人口进行分析,XX年,男女性别比为100:115(女性比为100,下同),与全县的100:104.3和全州的100:105.2相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若是针对已进入婚龄而还过着单身的男轻年进行统计,其“光棍”的增长速度会使人深感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逐步被女青年所遗忘,导致男女比例失调问题恶化。人口递减过快。根据对全村户籍人口进行分析,XX年与XX年相比减少13人;XX年与XX年相比减少26人。人口减少速度之快,其引发的男轻年婚姻问题,赡养老人的问题,社会和谐问题,将成为该地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大障碍。

(五)经济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无源,是难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

烤烟“双控”,无烤烟种植指标,缺乏经济支柱产业;封山育林,靠山吃山已成历史;粮食产量低,以粮换币不成现实;养殖业,重存栏轻出栏的现状难以改善(XX年期末大牲畜存栏950头,当年出栏仅153头)。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喂养,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因此,现金收入无源,致使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六)稀有鱼类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该村两条河流里鱼类总体资源量明显下降,其特有的石头鱼等已呈濒危。

(七)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也是造成当地群众致贫或返贫的一个因素

红白喜事程序繁杂,开支过大。就说取妻所要经过的程序:找谋人、说亲、过礼银钱、订亲、过礼、回门、接连三年中一年两拜年。取妻三日,要准备早点、午饭、晚饭、宵夜,本家户族全到场祝贺,近亲要拉羊放炮送重礼。遇到办丧事,事越急程序越复杂,从事发之日起至所选发送之日止,主人家每天备饭四次,本家户族全到场奔丧,近亲要拉羊吹号外,还要送亡灵饭三天,满月、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大年三十日聚集坟山各献饭一天。这样繁杂的红白喜事程序,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一户一年中只要参与到其中一件事,一年到头粮钱所剩不多。

三、对该村社会经济发展出路的探索

(一)积极贯彻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和适时调整土地,有效解决地多田少产量低,粮食收入差距大的问题

由于人口下降,人均占有田地从1996年的1.24亩增长到XX年的1.7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之大,在全县范围内也唯数不多(XX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82亩,全国为1.39亩),这还不计算自留地和开荒地,如此庞大的耕地面积,应该算是一种过剩。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人们意识的转变,想退出多余山地的大有人在。加之,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实施,部份人视退底产山地为一种甩包袱,既不需劳心费神,又可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因此,应进行适当调整土地,平衡田地人均占有量,促进粮食单产的同时,也应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政策项目(国家计划安排XX亿元启动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这样既可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推动劳务输出,又可扩大林地面积,保持生态环境。

(二)要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应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足额供给的前提下转变观念,调整粮经比例

要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首要任务是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要把传播农业技术作为地方致富路子,以确保粮食足额供给。就具体而言,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280亩水田只能用于稻谷种植,这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所需大米的根本来源,其余1045亩山地可适当增加种植部份豆类、薯类。其理由是:目前,山地主要种植包谷,所收粮食少部份用作口粮外,主要是喂养生猪及家禽。而喂养过程中,防病治病能力弱,缺乏科学喂养,出栏率极低。XX年,全村生猪期末存栏1029头,当年出栏却才有646头,户均2.4头,扣除自家食用外,户均出售还不到1头;家禽期末存栏4133只,当年出栏也只有3142只。如此之长的喂养时间,所消耗费用与收入仅能达到持平而已。所以要增加群众经济收入,除开办科学养猪、养家禽培训班,提高科学喂养技能外,还要广泛宣传市场信息,及时提供市场需求,激励群众种植经济作物热情,并开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和科技人员下基层作指导,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

(三)不断扩修道路,改善运输条件,努力解决人地两居的矛盾和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如要富先修路”这是真理。可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家都各忙各的,由于无集体经济,小组上难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村委会囊中羞涩,爱莫能助。所以,村委会应该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村小组也要制定乡规民约,每年定期组织劳动力有计划地扩修乡村道路,尽量做到能用马拉的地方不用人背,能用车运输的地方尽可能用车拉。从而改善时空的限制,提高田地耕作效率。同时,各级政府也有必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时改善唯一的一条公路,确保长年畅通,逐步解决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四)男女比例失调,有利于也是有必要引导劳务输出,使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到外地立家创业

地处贫困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初中文化的年轻人还是不少,这些人经过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品行端正,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有些还继承了父辈的一技之长,如果通过耐心引导,使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劳务输出行列,能在外立家创业者不乏其人。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婚姻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

(五)无经济来源,可从种植核桃树、中草药、发展刺绣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山林面积广,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于发展核桃种植。七八十年代,成片成林的核桃树是当地居民食用油的主要来源。1992年,听说某地采购大量核桃木板,该村核桃树一夜之间全遭恶运。近年来,由于核桃市场价格连年攀升,以成为该地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XX年,该村优质的泡核桃价居19元以上,且除昆明外,当地难能采购,可已挂果泡核桃树却少之又少。通过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群众对种植核桃树的热情异常高涨,但疏于管理,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其次是可适当栽培中草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历来以森林覆盖面积广而着称,其天然生长的中草药历来是当地居民治病养伤的有力保障。许多市场上走俏的当地草药可进行人工培植,只要有人用心去做,打开销路后定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再则,是发展地方少数民族刺绣。各个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最直观的特征在于服饰,也是一个民族个性的彰显。所以服饰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对该民族文化的追溯与开发。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黑彝族服装系列的均多,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这种红彝族装饰必不多见,因此,发展该民族刺绣具有很大潜力。

(六)如能举全乡之力,建成一个干果示范基地,全村委会经济高速发展指日可待

纵观全县,中村乡盛产板梨和核桃。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又以出产核桃为名。据统计数据表明,XX年,全县年末实有核桃面积18478亩,中村乡为11500亩,占全县62.24%,该村委会占全乡66.04%(7594亩);全县核桃树298014棵,中村乡为184443棵,占全县61.9%,该村委会占全乡60%(109650棵);全县产核桃122758公斤,中村乡为46860公斤,占全县38.17%,该村委会占全乡27.95%(13100公斤)。通过对以上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实有核桃种植面积位居全县、全乡第一,种植棵数第一,是种植和发展核桃树首选之地,但产量却所占比例很小。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种植核桃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说明种植起步晚,实际进入挂果期的核桃树还很少。因此,大量种植核桃树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如果乡政府每年能够安排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借助科技和资金,以扶持产业的认识高度去认真对待,有了上下联动的基础,该村委会以种植核桃树而快速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的成功经验一定会成为脱贫致富的新模式。

(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鱼苗繁殖,打造地方品牌

由于自然条件好,环境优越,无污染,在分析致危原因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水域自然环境。物种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保持原有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鱼类资源而言,其核心是保护水域环境及资源持续利用。二是合理捕捞。坚持合理捕捞是保持资源不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三是坚持合理引种。四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八)引用“沼气池”,强化封山育林工作,确保野生菌正常生长

山区群众蒸煮熟食所使用的都是“老虎灶”,燃料均为林木,每年每户要消耗上千公斤成才林,长期如此,破坏森林程度不言而喻。亡羊补牢式的植树造林与每户补助资金建“沼气池”何为最佳?几年前,烧“林碳”之风盛行。据了解,一个成年劳动力,烧“林碳”一天可获50元以上收入。不论刮风下雨,农忙或闲时,满山遍野风烟四起曾为一“壮观”。通过强化封山育林,这一现象已得到控制,但看着满山秃岭,使人黯然神伤。生态惨遭破坏,野生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生活于山林间的群众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依托。

(九)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民族风俗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个性化的民族风俗仅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红白喜事攀比之风“蒸蒸日上”,远远超出了群众的收入,这种逢节必有“事”的传统习性至少现在还不适宜。还是要从抓物质文明着手,逐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后再来追求民族风俗的传承。

篇4

关键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协调发展

现如今,我国落后的交通始终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造成交通运输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础保障。不过,无节制的增加交通投资也并不一定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刺激和促进作用,某些时候还会阻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重视交通投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概述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交通建设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收益慢等特点,同时还需要用到能源、土地以及金属材料等稀缺性资源。过度超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于将国民经济中其他部门发展的资源大量挤占,这样就造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资源被闲置,而其他部门发展时资源短缺,出现了社会经济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的状况,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我国第一条铁路于1876年开始建设,第一条公路于1906年开始修建,航空事业近两年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神州十一号于2016年发射成功。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跃居世界前列,各种问题正在逐步改善。但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综合性运输体系而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运输装备依然呈现出较差的质量、较低的能力、较偏的布局和较少的数量等特点,在我国基础建设投资中,交通运输业投资比重相对较低。

2.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迅速扩大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大幅提高了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有效改善了整体结构,使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状况不断好转。特别是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城市道路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

2.1总体规模依然偏小,具有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在粗略计算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以后能够看出,在世界上,我国运输网络密度仍然比较落后,尤其是主要运输通道上缺乏充足的客货运输能力,具有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发挥,从而对运输效率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2.2具有较低的技术装备水平。不合理的运力结构和参差不齐的交通运输技术状况对运输效率的提高造成严重影响。比如在客运、铁运的自动化管理方面相对落后,通信导航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先进的卸运设备和工艺也要广泛应用。

2.3缺乏平衡的空间分布,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现如今,我国中东部和西部的交通基础建设施工水平存在的差距相对较大。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东部地区为“发达型”,中部地区为“跟进型”,主要是西部地区为‘落后型”,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2.4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现如今,多头管理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现有状态。通常来说,各部委的职能与各省厅局直接贯穿。按行政区划分管理机构的职能范围,导致交通运输体系具有较低的效率,严重浪费资源。所以,对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统一建设很有必要,能够使交通运输的总体效率得到提高。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常长期实践能够看出,在满通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外部性和政治、政策形势的条件下才能够使经济发展通过交通投资建设来实现。想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确保三个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满足其中一个条件是不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满足两个条件,会限制经济的发展。而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加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对钢材、水泥、木材等资源有大量的消耗,这种情况下会增加物资生产部门的就业和收入,而木材、水泥、钢材等物资需求的增加又会大幅增加全社会物资生产部门的收入。另外,物资供应部门不断增加的收入和就业会使基层劳动者的收入得到提高,而人们对于饮食、医疗、旅游以及服饰等消费的需求也会相应的增加,这样会增加消费品部门的收入和就业。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品、生产资源以及服务行业收入的需求的增加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这样良性循环下,使我国国民收入不断增加,进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图1)。

3.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基础保障,其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的投资和较长的周期,对国民经济有着较大的贡献。按照国民经济贡献方式进行划分,其中包括有间接贡献、直接贡献和诱发贡献。一是间接贡献,其中交通运输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效应包括两种:一种是后向拉动作用,另一种是前向推动作用。一是后向拉动作用主要指增加值通过交通运输中间投入的产品生产所创造出来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需要对沥青、水泥、砂石、钢材等能源进行大量的消耗,一定数量的增加值会通过中间物品的生产而产生。同样上述能源需要对矿石和能源等中间物品进行消耗,这种情况下一定数量的增加值会通过这些中间物品的生产而创造出来,而不断增加的产出和创造的增加值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上述的供给关系使国民经济相关行业产出得到增加的现状被称为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向后拉动作用;二是直接贡献,主要表现为交通建设行业所有经济活动最终创造的增加值。在对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划分能够看出,建筑业内包含了交通建设,而客货运输属于运输业。建筑业与运输业均属于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物资生产部门,只不过前者是提供有形产品,后者是提供无形服务。本文所指的直接效果主要指交通部门本身增加单位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所做的净贡献;三是诱发贡献,主要是指相关部门产出增加后,不断增长的投入价值使收入增加。而不断增加的收入会加大人们消费能力,这就导致社会的需要相应增加,从而使生产进一步扩大,使相关部门的产出进一步增加,而上述内容中因消费作用不断增加各部门的各轮产出的情况被称之为交通运输队国民经济的诱发贡献。

3.3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着纽带作用。在上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外部性和政治、政策形势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交通基础设施的纽带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一是市场需求的影,市场需求扩大和门槛距离增加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从而使各经济单元能够更加频繁的交流。所以,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经济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可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从而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资金供给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逐渐增加了可用于投资的各种形式资金和能够分配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可以使其建设的步伐加快;三是技术供给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能够使社会分工的发展得到促进,这种情况下改进了原有技术或创新新技术。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众多技术难题被攻破,积极影响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制度供给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经济使市场机制得到有效完善。例如为了使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匮乏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逐步引进转让经营权、国际投资证券等方式,且效果显著。

篇5

论文摘要: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还是社会结构的变革与适应,都离不开保险业的作用。随着市场的扩大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社会稳定及协调发展效应愈加明显。文章从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两方面对山西保险业发展的功能进行了评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保险业大有作为。第一,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通过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为人们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支持,可以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养老和健康保障,保险可以解决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

一、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

1.经济补偿效应。保险是分摊意外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因此,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担。作为一种集合和分散风险的机制,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效应将逐步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次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经济补偿的重任,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1998年特大洪灾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及重大煤矿事故中,保险业及时赔付,有效地恢复了生产和安定了人民生活。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据统计,2004年山西省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保险金达到19.7亿元,2005年达到20.08亿元,2006年达到25.27亿元,2007年达到52.5亿元。例如,2004年8月18日,大同合成橡胶集团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生产线遭受严重毁坏。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接到报案迅速赶到现场。经过初步查勘后,立即支付预付赔款400万元。并于2004年12月24日经公估机构里算后,向大同橡胶集团支付赔款869.59万元,使该受灾单位迅速恢复生产和经营。2004年10月7日,山西运城虹桥旅行社承办的旅游团发生严重车祸,造成3人死亡、8人重伤、12人轻伤的恶性事故,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支付旅行社责任险赔款125万元。2008年3月9日,阳泉市平定县山西海祥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造成6名矿工窒息死亡。大地保险阳泉中心支公司接到报案后,加大理赔“绿色通道”的开放力度,及时支付保险赔款120万元。

2.资金融通效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许多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筹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具有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内在的投资需求使保险公司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建设资金,而且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具有资金融通效应。保险费是预付的,保险赔偿或给付责任要在整个保险期内履行,还有损失发生与给付之间存在间隔、历年赔付率波动、巨灾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因此保险公司要提留各种准备金。运用暂时闲置的大量准备金保证保险资金的运动是必要的,投资可以进一步增加收益和增强给付能力。投资收入既是金融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保险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保险业通过收取保险费,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建立保险基金,再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形式进行资金运用,为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建设融通了资金,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支援了经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改革顺利进行。2004年,我国各省市保费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保险需求弹性值为1.49%。

保险资金通过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同业拆借等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的资金融通效应将逐步得到发挥。

3.收入分配效应。保险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即感到风险的行为主体(投保人)愿意出钱(保险费)给另一行为主体(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收到保险费后形成保险基金,当保险人出现保险事故发生损失时,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赔(给)付。这是典型的交换,社会保险的财务及给付机制影响到储蓄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供求和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二、保险业发展的社会效应

保险作为现代生活风险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贯穿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险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且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全的制度安排,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纠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效应逐步发挥。

1.社会稳定效应。保险公司从承保、计算费率到理赔都要与灾害事故打交道,需要掌握财产的分布和各种灾害事故损失的统计资料,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积累防灾防损经验。减少灾害事故能相应减少保险的给付,从而增加保险资金积累和降低保险费率,所以保险公司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强防灾防损工作,宣传并向防灾防损部门投资,把防灾防损作为保险的首要任务。保险赔偿只是分摊灾害事故损失,但整个社会仍受到危害,只有防灾防损才能减少灾害事故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投保人投保只是预防万一,他们宁可保险费白缴,也不希望灾害事故发生。可见,保险公司是社会防灾防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保险业正确处理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以社会稳定为己任,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仅通过招收业务人员,就解决了130多万人的就业难题,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社会保障效应。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保险费收入和参保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大病医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们退休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需要。为弥补这一缺口,保险业报出了一系列商业医疗、养老保险,满足了人们较高层次的保障需要。养老保险不仅可以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且可以减轻子女负担,增加扩展家庭效用,还可以增加子女教育投资,提高收入预期。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解除了人们医疗、养老等的后顾之忧。

3.社会管理效应。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辅助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保险可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政府可以运用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风险管理日益成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将更多地依赖于时常化的手段来解决。保险将逐步成为个人生涯规划和家庭保障计划的重要内容。

4.本地化效应。保险业只有融入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近年来,山西省各保险公司不断寻找保险发展的增长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从支持支柱产业、服务“三农”、推动责任险等方面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保险发展领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储量为最。煤炭行业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安全保障问题又是备受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推动煤矿雇主责任险发展,组建专业性煤炭保险公司。针对各地频繁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责任事故,2004年12月,山西省在采煤行业推动开展煤矿职工工伤保险、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2006年11月,山西省开始将商业责任保险机制引入全省安全生产领域,特别是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大力引导和鼓励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投保责任保险,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朱文胜.保险理论研究的思考.保险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