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8 17:01: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实行双减政策的原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营改增” 交通运输业 税负增加
一、背景
我国自2012 年从上海开始,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进行“营改增”试点。具体税率为: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效益。但是,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的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对91家试点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有超过40%的交通运输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增加。这一现象引起了其他服务业企业对“营改增”推行前景的担忧。
二、“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理论模型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分为两种。第一,通过实施“营改增“可以实现实现进项抵扣,减少重复征税,从而实现减税,在此称之为抵扣效应。第二,实行“营改增”的企业适用的税率也会进行调整,税率升高会增税,反之会减税,在此称之为税率增(减)效应。因此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企业税负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以上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在此称之为减税净效应=抵扣效应-税率增(减)效应。
以下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税税率增()税效应和抵扣效应进行分析,以探究“营改增”使交通运输业企业税负增加的原因。
设某个交通运输业企业的营业收入为R,“营改增”前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t0,则在“营改增“前,该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额为Rt0。“营改增”后,设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那么企业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Rt1。设企业可实现进项税抵扣的第i种外购商品的价格为Pi,其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i,则此企业的进项抵扣额为∑Piti,因此“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为(Rt1-∑Piti),税负变化为Δt= Rt1-∑Piti-Rt0=R(t1-t0)-∑Piti ,其中R(t1-t0)就是税率增(减)效应,-∑Piti是抵扣效应。
以下着重分析抵扣效应。为了体现产业分工的专业化水平和进项税抵扣全链条的完整性,需要分析企业外购商品的总价格即中间投入①占总成本的比重以及外购商品中可进行进项税抵扣的比重,因此引入进项平均税率 ,使 ∑Pi=∑Piti,∑Pi为企业外购商品中可进行进项税抵扣的商品总价格。设企业外购商品的总价格为P,则-∑Piti=-∑Pi=-P其中,表示外购商品总价格中可实现进项税抵扣的比重。(①企业中间投入指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消耗的外购物质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之和)。因此Δt=Rt1-∑Piti-Rt0=R(t1-t0)-∑Piti=R(t1-t0)-P。
三、具体原因分析
(1)企业新适用的增值税税率t1过高。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税率为3%,但实施“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适用11%的税率,比较“营改增”政策实施前后,税率提高了8%,幅度过大,税率的增税效应明显。
(2)外购商品总价格中可实现进项税抵扣的比重 较小。在增值税抵扣全链条没有打通的情况下,
(3)企业中间投入P的特殊性。交通运输企业的中间投入具有特殊性,其所用的主要生产资料为汽车飞机轮船等,虽然当期购入设备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但是这些设备使用寿命较长,一般不可能每年大批量购进,日常成本主要以维修费和燃料费为主,因此实际中可抵扣的金额有限,导致企业税负增加。
四、建议
(1)建立健全财政补贴机制。在“营改增”政策实施的过渡期,对因税改造成税负增加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以弥补增值税全链条打通前企业的进项抵扣不足和税率提高带来的损失。但是在实际实行中一定要落实,透明化运作,简化行政手续,确保企业可以获得补贴资金。
(2)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与结构。但从长远来看,也应对增值税税率水平与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促进行业税负的优化。不同行业的成本结构和中间投入的比率即特点上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业的成本结构中有相当大的部分不能实现进项税抵扣,同时其固定资产更新周期长,会导致实际中可抵扣的金额有限。但是,目前其适用11%的增值税,相比原来的营业税率大幅上升,为此,可以适当增加几档增值税税率,但也不能设置过多的税率档次,否则会给税收的征收征管带来困难。
(3)解决增值税发票取得困难的问题。对企业财务部门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结合“营改增”政策进行相应的税务筹划调整。做好企业增值税发票的归集和管理工作,尽量选择可以开具专用增值税发票的客户。另外,为了解决开票据繁琐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中采购分散适用的措施,例如企业为了取得燃油费的增值税发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同意集中购买油卡,再发放给驾驶员使用。
(4)加快“营改增”的双扩围。双扩围一是从地域上,向全国扩围。另一个扩围是从行业上,将更多行业纳入“营改增”的范围,这有利于打通增值税的全链条,增加进项抵扣效应,减轻企业税负,同时可以促进行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结构调整,实现“营改增”的最终目的。但在双扩围的同时要注意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调整,切勿简单复制、一刀切。
二、牢牢把握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略)
三、扎实推进当前各项环保工作重点
(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切实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作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用足用好扶持政策,严格落实停止向一般传统产业供地的政策,每年20亿元的专项扶持资金要及时用出去。现代服务业方要乘势而上,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利用现有土地鼓励发展城市经济,重点抓好新型专业市场、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二是严把环境准入关。进一步完善环境准入标准,严格实施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从严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项目,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评不过关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实行全项目全过程监管,对未经验收就投入生产和以试生产为名进行长期排污的单位要严肃查处。三是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改革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建立以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成本要素构成的环境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二)坚持加大投入和强化管理并重,切实发挥减排工作机制的作用,不折不扣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一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摸排一批印染、化纤、织造、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倒逼落后产能尽快实施关停并转。进一步完善按单位纳税的用电、用地、排污等指标确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的做法,市经信委要抓紧公布市区企业排序名单。二是严格落实减排举措。围绕印染、造纸、电力、水泥等四大行业,扎实开展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加快推进市区印染行业的集聚搬迁和清洁化改造工作。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各地要抓紧出台煤改气、关停燃煤小锅炉等有力措施,确保电煤消费总量有效下降。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三是加快减排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热电企业炉外脱硫、炉内脱硝工程建设,加快水泥行业降氮脱硝改造,今年全市热电机组必须完成50%的脱硫、脱硝改造任务。开展工业企业纳管、污水处理厂排放“双提标”工程,所有工业企业进管排放从今年7月1日起执行国家三级排放标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化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三)坚持综合治理和长效监管并重,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一是深入实施“清水工程”。继续推进“六小行业”的污水纳管行动,确保实现“十二五”末全市主要水体水质“消灭五类,确保四类,力争三类”目标。二是深入实施“蓝天工程”。要进一步加大对袍江、城西等区域性工业废气问题治理力度,在督促企业整改后仍无效果的,该关停就关停,该搬迁就搬迁。要加快PM2.5大气监测站的布局和建设,做好监测信息的工作。三是开展沿路沿河生态环境大整治。在4-5两个月集中开展沿路沿河生态环境大整治,其中主要公路两边整治由生态办牵头,主要河道两岸整治由清水办牵头。对于部分企业乘雨天通过雨水管道偷排漏排污水的行为,要开展专项行动进行有效整治。四是加强重金属行业整治。巩固铅酸蓄电池和小熔铸企业的整治成果,加大其他重金属污染行业的整治工作力度,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电镀、小皮革等重金属污染行业的整治任务。加大对乱倒、偷倒工业污泥的查处力度,加快推进污泥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四)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并重,切实做好创模复查迎检准备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务之急是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创模办的统筹安排,实行专人负责制,切实做好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支持,全力保障复核工作开展。对由于主观原因没有按要求做好准备、完成任务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将追究责任。与此同时,要全面实施“811”生态文明推进行动。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全面落实“811”生态文明推进行动的11项重点工作,定期各地生态环境指数。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连片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继续抓好汤浦水库上游6个乡镇的污染治理工作。此外,要大力推进生态系列创建活动,加大绿色社区、医院、学校、饭店等创建力度。
关键词:碳排放;配额;面板数据模型;价格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6日
一、研究背景
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是碳市场运行的基础,合理的一个现货价格对于繁荣碳交易市场、有效促进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价格运行机制的分析、为政府确定排放配额供给量、供给分配方式、分配时机等政策设计提供参考;也为减排企业与投资机构,提供了投资决策信息,有利于碳交易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决策者构建碳交易市场的风险预警机制,确保碳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
碳交易作为新的事物,且一直处于探索发展过程中,由于欧、美等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起步早,碳排放配额现货价格波动比较频繁。因此,学者们对欧美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价格与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Derek W.Bunn和Carlo Fezzi(2007)运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VAR)模型,分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英国市场上的电、天然气、碳价的每日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Rita Sousa等(2014)采用小波分析法,发现煤炭价格引导碳排放价格变动,碳排放价格引导电价变动,碳价波动与经济发展一致。Alberola等(2008)等检验了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试验期(2005~2007)内二氧化碳排放权的现货价格与工业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部门生产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合规位置,指出EUA的价格变化不仅反映了能源价格、极端气候事件,还反映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下的三大生产部门(冶炼、造纸、钢铁)的工业经济生产活动。Mansanet Bataller等(2011)研究发现次贷危机对第二阶段 EUA价格影响不显著,但对EUA与二级市场CER的价差具有显著影响。相关研究还包括Rita Sousa等(2014)、Atsalakis(2016)、Luis A等(2016)。我国学者对国外碳交易下现货价格的影响因素也做了不少的研究,如魏一鸣等(2008)采用协整理论研究了EU ETS碳价格和能源价格之间的长期和短期互动关系,发现能源价格与第一阶段碳期货的关系较弱,与第二阶段碳期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指出能源价格变化是推动第二阶段碳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王双英等(2011)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碳交易的量和碳交易的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关系,发现石油价格和碳交易的量和价格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011年,国家发改委决定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7个省市作为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6月,我国首个碳交易市场――深圳碳交易市场开始交易。随后,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湖北等碳交易试点市场陆续开市。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宣布:“2017年中国开始实行全国碳交易市场”。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平稳发展,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体系。本文将以我国碳交易试点地区的配额交易价格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其价格运行影响因素,以使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价格运行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碳交易现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价格的因素与机理非常复杂,但总体来说,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因素。供给因素主要包括配额政策(配额数量、分配方式、跨期储备制度等)、碳减排技术、碳税政策、其他减排履约机制项目供给情况等。需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水平、金融市场以及气候等。
(一)供给方面因素
1、配额政策因素。一级市场上的配额供给情况与供给方式将对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高低与波动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政府当期发放的配额总量,当期核证减排量的供给、政府配额存储池中的数量、配额的分配方式(免费、出售、混合)等因素,都将对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形成与波动产生显著的影响。
2、碳减排技术因素。碳减排技术会影响企业的减排成本,当企业面临比较高的减排成本时,可能就会选择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购买碳排放权;当企业减排技术成熟,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时,企业将减少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权的购买,相应影响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
3、碳税政策因素。碳税政策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政策工具,其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效果已在许多国家被实践。碳税政策的实施加大了排放企业的生产成本,势必对排放企业的减排技术、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排放量,并进一步影响对碳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
4、其他减排履约机制项目供给情况。《京都议定书》包括了国际碳排放贸易(IET)、联合履行机制(JI)、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减排机制,在JI与CDM机制下,减排项目的数量,开发减排项目的技术将对碳配额交易市场的供给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配额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
(二)需求方面因素。影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需求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水平、金融市场以及气候因素等。
关键词:储蓄 投资 经常账户 顺差
一、储蓄、投资与经常账户:理论综述
从理论上对于储蓄、投资与经常账户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通过国民收入恒等式来分析。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恒等式为:
GDP= C + I + G + X -M (1)
其中GDP,C,I,G,X-M分别代表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消费、社会总投资、一国政府支出和该国净出口(出口减进口)。这里的GDP中包含了外国投资者的净财产收入Ya 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因此可得:
GDP=GNP+Ya =C+I+G+X-M (2)
从收入者的角度来看,国民生产总值GNP有消费、储蓄和纳税三个用途,公式表示为:
GNP= C+S+T (3)
这里的S 代表个人储蓄(包括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T代表政府税收。
由(2)(3)两公式可得:
C+I+G+X-M=C+S+T+Ya (4)
调整顺序可得:
I-[S+(T-G)]=M-X+Ya (5)
等式右侧的M-X+Ya 为国际收支中的经常收支顺差CA,代入公式(5)可得:
CA=[S+(T-G)]-I(6)
其中T-G为政府储蓄,S+(T-G)为社会总储蓄NS(居民、企业、政府储蓄之和),即:
CA= NS -I(7)
公式(7)表明,经常收支顺逆差取决于储蓄—投资缺口(社会总储蓄与社会总投资相减所得的差额)。若储蓄—投资缺口为零,国内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则经常收支平衡;若储蓄—投资缺口为正,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则经常收支顺差;若储蓄—投资缺口为负,国内储蓄小于国内投资则经常收支逆差。 我国经常处于经常账户收支顺差的状态,这必定会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甚至是造成问题。经常账户盈余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一个是一个国家将国内的储蓄投向国外,另一个是正在积累位于国外的资产和财富。一个国家经常账户过度盈余,可能引起的问题与那些由过度赤字账户所造成的问题不同。可是为什么一国对他国资产要求权的增加会成为问题呢?具体有三个方面造成的:第一,一国经常账户持续过度顺差会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增加。一国经常账户顺差意味着贸易对方国有逆差,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就会采取限制进口等措施。
第二,一国经常账户过度顺差会导致国内居民储蓄提高,从而造成社会闲置资金增多,从而导致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我国会出现经济增长和失业增加并存的现象。
第三,一国经常账户过度顺差会导致该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外汇储备的成本,同时还会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使该国出口结构难以调整,从而影响该国市场化进程。
二、我国储蓄、投资与近期经常账户顺差的现实分析
从1989年至2012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自1990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处于经常项目收支顺差的状态,但1993年是个例外。1982—1989年,我国经常账户差额有时是顺差,有时是逆差。可见,储蓄—投资缺口是改革开放以后顺应当时经济形势出现的情况,但近年来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经济形势不同了,储蓄—投资缺口也应该顺应形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国内储蓄率在最近10年平均保持在40%水平,国内投资率比国内储蓄率低2%左右,国内储蓄率大于国内投资率从而使经常收支逆差为负,即经常收支账户处于持续的顺差。
对于一个经济处于成长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持续性的长期顺差表示一个国家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胜利或对外经济联系开放度的扩大及该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一面,但是,导致我国经常收支持续顺差的原因需要做具体分析。当持续的长期顺差是由对外贸易带来的并且不是人民币汇率贬值的结果,它的确能因此带动一国经济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但是,如果顺差是来源于外国资本流入,那就不同了。一种是借债导致的顺差,国际上靠外债兴国成功的例子几乎没有;一种是直接投资的顺差。后者对一国经济发展及走向国际市场都有好处,但如果国外净投资导致的长期顺差没有带来以后持久的贸易顺差,那就是有问题的。我国自1985年以来,投资率始终在保持在35%以上,近年来更是有越来越高的趋势,2001—2005年的投资率分别为38.0%、39.2%、42.4%、43.2%和43.4%。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就在我国投资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我国的储蓄—投资缺口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比如会导致国际贸易中政府间的不断谈判,以及本币升值,并因此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等。
那么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三、改善我国近期经常账户顺差的政策措施
导致我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国民储蓄难以有效地转化为投资。下面针对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改善储蓄投资关系,缩小储蓄负缺口,调整经常收支失衡。
1.首先,政府方面。要强化政府功能,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及其财政功能。
(1)政府要在消费方面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部门购买以及削减税收,刺激消费以降低社会总储蓄。
(2)政府要在投资方面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及增加政府对技术开发方面的支持以增加社会总投资。
(3)政府要在社会方面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比如增加公共支出,像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以及教育体系等方面,提高居民生活安全性,以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从而降低居民预防储蓄。
2.其次,市场方面。要加强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和监督作用。
(1)我国的金融还没有完全开放,要抓住特殊时期大力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完善证券市场的建设。我国目前股票和债券市场取得一定成果,但整体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像金融产品比较单一,管理制度缺乏严谨性等。我国必须加大金融工具的研究力度,实现金融资产的多样化,拓宽居民的融资渠道,增加居民可选择的投资品种,满足社会不同层次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2)加强我国进出口市场的建设,实现我国出口产业初级化向高级化转变。技术引进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我国在基础理论方面和人才方面都非常高,但在应用方面和研究方面较差。要真正实现这个转变,必须要有技术政策的支持。
(3)加强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通过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完全开放性等逐步实现我国经济的真正市场化。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和监督我国的经济。
3. 再次,完善制度和国家政策建设,为储蓄转化为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1)要有驾驭或管理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能力及充分有效的法律规章和操作制度
(2)完善我国的汇率制度,发展和完善信用制度。我国的高储蓄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要实现储蓄向投资的高效率转化,目前还有一定困难,但必须努力做到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制定人民币汇率,杜绝频繁地波动,同时创造新的信用工具,推进我国信用制度的升级和发展。
(3)实行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对外资企业的利润外流严格检查。外资企业的产品定价应同国内企业一样。今后外资进入应着眼于特定领域,以引进高技术、新技术为主。
4.最后,我国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要刺激国内消费,增加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动力。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从根本上制约着投资的增长,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是投资增长的最终动因。我国的消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使储蓄向投资转化,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消费总量,和我国的经济总量相比,我国的消费总量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过去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历史遗留因素导致的;二是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多种多样,消费的结构也应随之发生转变,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促进我国投资需求的增长。
四、结论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以双顺差为特征的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外资和外需,我们应该思考一下中国到底需要多大规模的外资,是不是外资越多越好;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滞后,相关经济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不匹配;政府在行驶职能的时候,其范围和频率不当,对市场干预过多,特别是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达到所谓的政绩,盲目地引入外资等原因导致的。原因的复杂性导致制度的缺陷,从而导致资源真实成本“扭曲”,而后者又导致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资源无法达到最优配置,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将无法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由于双顺差导致的经济结构的失衡已经形成,要想调整这种失衡,需要各种政策措施的配合。从长期来看,可以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如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内需等),这些政策的效果是长期的。从短期来看,中国必须从政府、市场、制度等各方面做出努力,尽快调整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必须加速经济各方面因素的市场化进程。长期宏观经济政策和短期调整措施相配合,才能够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状态。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失衡是必然的,是过去特殊时期的成功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渐进地实现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就能够继续维持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黄海洲.中国应该保持多大的投资规模.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1月29日
[2]樊纲.经济的内外平衡:中国面对的挑战.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8月12日
[3]高路易.中国储蓄和投资差额将如何演变.中国经济季报
[4]丁骋骋.财政政策影响经常账户作用机制的文献概述.财经科学,2006年第11期
关键词:污染减排;减排目标;形势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下游,濒临东海。全县总面积269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78.92万人。目前,永嘉县正处于省级生态县创建的重要时期,到2014年还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这就决定了永嘉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采取各种措施完成污染减排的硬指标。
二、永嘉县污染减排形势分析
1、减排工作压力大
在面临着向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形势下,污染减排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减排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年产生的污染物增量居高不下,难以人为控制。以2010年为例,永嘉县GDP增长率为11%,但新增COD555吨,每年污染物COD新增量需要建设一个日处理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才能抵消。
2、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前几年受经济持续下滑的影响,减排压力有所反弹,对于造纸、铸造、电镀等重污染行业和落后产能,有关乡镇考虑经济发展现实问题,难以下决心整治和淘汰,导致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项目实施不到位,难以实现 "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整个产业的升级上档步伐有所放慢。
3、环保投入不足
资金缺口大,造成了目前城镇污水收集率低下,个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吃不饱"的现象。
4、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永嘉县辖区大,环境问题欠账多,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监察、监测人员编制远达不到要求,直接影响监管减排、监察系数和监测频次。而且目前减排工作需各部门联动,但是污染减排核查核算是环保部在执行,造成污染减排任务都落到环保部门身上,部门间协调存在很大问题。
5、减排核算方法过于繁琐和严格
减排是全民联动的事情,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情,现在的减排核算方法过于繁琐,核算时要各方面的数据,如GDP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率、污普基数等数据。这样造成核算时间长,每年的核算数据出来时政府部门年终考核早已完成了,考核地方政府的意义就失去了。国家减排核算方法过于严格,永嘉县部分减排项目未得到认可或认可量小于实际排放量。如国家只对采取双碱法并且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的大锅炉认可,小锅炉不予以认可,而永嘉县的企业规模小,存在大量6吨以下燃煤锅炉已实行双碱法脱硫但无在线监控,这些锅炉没被认可,也损失了很多减排量。
三、推进减排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高度重视,完善考核制度
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经济是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进一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要全面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监督检查,严格考核问责。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明确分工,密切协调配合。
2、严格控制污染增量,严禁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进入
在项目立项上必须严把源头关口,把高能耗高污染作为项目审核的强制性门槛。支持节能降耗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真正从源头上抓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环评不符合项目一律不得立项,杜绝引进能耗大、污染重、效益低的项目,在重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真正的繁荣。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把节能减排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刚性指标,严格执行《永嘉县"十二五"期间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实施方案》,按照"三生融合·幸福永嘉"战略的总体要求,以"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全面推进电镀、印染、造纸、化工、合成革等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工作,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4、大力推进减排重点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县的COD、NH3-N、SO2、NOX的减排任务,将通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瓯北镇、上塘镇污水收集率,桥头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桥下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乌牛污水处理厂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企业污染整治、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快企业锅炉脱硫工程建设、淘汰小锅炉建设集中供热项目、控制企业用煤以及加强环境管理执法力度等措施来完成。
5、加强污染减排环境管理,加大环保投入
继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对污水处理厂建设、企业治污设施运转、脱硫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专项督察,确保监察系数稳定提高;永嘉县农村地域大,畜牧养殖业发达,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适度控制畜禽养殖规模,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实现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增加投入,稳步推进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重点放在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6、减排考核体系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 减排的直接目的在于改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检验减排到位的重要标准。但减排考核结果以减排指标下降率公布,未将环境质量改善列入考核内容。有些地方环境质量虽得到明显改善,但因减排指标下降率低,考核成绩差。现在,减排考核虽然只是单项考核,但实际上已成为环保考核最核心的内容,是对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否的评价。建议加大环境质量改善在计分办法中的比重,鼓励各地通过减排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减排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增量核算值高。永嘉县工业减排重点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基本上都已核算,减排几无潜力,因此完成"十二五"削减任务重点项目就落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新增量核算值太高,"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排放必然是呈上升的趋势。因此,建议改变新增量核算方法。
结语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改善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我县目前减排形势严峻,政府部门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