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7 14:33: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文章摘要:21世纪,我国对外贫易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及时把握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贫易的发展。
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一)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增长期,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凸显
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达到?5年来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和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带动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2004年近11万亿美元,增速达到20%,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导致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亮点”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中国是近年国际贸易增长中最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月.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自2001年加人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以年升一位的速度上升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分别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6.4%和增量的20%。
(三)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WTO新一轮谈判自启动以来进展缓慢,2003年坎昆会议失败后,谈判一度陷人停滞状态。2004年8月1日,世贸组织147个成员就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框架达成了协议,但协议的内容较为原则和笼统,各成员在农业、非农市场准人等问题土仍存在很大分歧。与此同时,以区域贸易安排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并呈现出不少新的趋势。一是区域贸易安排迅猛发展。二是主要贸易大国者随追求区域贸易安排的主导权。三是区域贸易安排成员间的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
(四)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
(五)贸易投资一体化趋势明显,跨国公司对全球贸易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一是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已达6.2万家,它们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际贸易基础已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具备国际竟争优势的企业越多,就越可以在国际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别国的资源。三是国际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为主。主要表现为,中间产品、零部件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48%,占据了半壁江山。
(六)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发展国际贸易应采取的措施
(一)对外贸易向质量提高方面转变。积极发展对夕卜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在贸易方式转变上做到:优化出口结构,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竟争力;积极扩大进口,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发挥进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积极应讨和解决各种贸易摩擦。一是要运用多边规贝U处理贸易争端。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协凋酉己合,争取更多支持。二是要抓好仅边贸易摩擦大要案应讨。进.步完善贸易摩擦预警监控筛,密切贸易摩擦最新动向,增强应对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依法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进一步完善产封员害预警机制,抓好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深人开展产业竟争力调查与评估。
(三)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一是从意识抓起,让整个社会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要高起点、有新思路,更要切到“实”处。二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护鼓励进行发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要健全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四)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突出,其中最典型的应用是电子商务。据我国权威调查机构赛迪顾问的数据,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06年已突破工万亿元,是2003年的3.6倍。我国互联网协会DCC工数据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增长超过百分之二五,交易现模达到一万两千五百亿元人民币。我国的电子商务已步人成长期。
(五)提高综合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在自主创新上持续占有突出地位的国家,才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注重培养、扶持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使我国在世界贸易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交易方式网络化和交易市场垄断化。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也有实物产品交易。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2002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高达3490亿美元。网络贸易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朵鲜艳的奇葩。由于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技术创新的70%-80%和国际技术贸易的90%,因此,在国际交易市场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
第二,交易对象高级化和利益分配两极化。在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逐渐高级化: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的构成中发展十分迅速;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日益高级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普遍重视科技的开发研究,实行科技发展战略,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制高点。(2)世界技术发明创造与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也是加快国际技术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3)与技术贸易有关的社会条件日益完善,尤其是各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法律环境。(4)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使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依赖进一步加深,国际技术交流更加频繁。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两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即所谓“中心-化”趋势。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发达国家“中心化”和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发明与创造中处于不对称地位,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世界科技发明与创造;在国际贸易分工和产业升级换代中,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发展动因知识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革命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迈向一个以智力资源和知识要素占有、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禀赋状况的重要性日益被削弱,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科学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也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获得的。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贸易对策
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及时把握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加大科技投入,加速产业升级换代。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这也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国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它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第三,要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第四,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的商业运用,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而且我国目前基本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共享性、可学性、易传播性、变动性和经济效应外溢性特征。现实性主要是指有两大发展机遇可以充分利用,一是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家科技投入体系正在面向市场经济改革,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势在必然,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快科技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二是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以知识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大第三产业和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比重,把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继续发挥其“剩余的价值”,这对我国企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2.发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贸易具有传统贸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生产厂商也从中受益,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开辟新市场,增加了贸易机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好处,网上虚拟的世界市场,价值规律发挥更充分,激烈的竞争使产品质优价廉,一些特殊商品成本下降的好处可完全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消费福利得以提高。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必须从以下几点来切实推行网络贸易的发展。首先,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与宣传,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树立网络贸易意识;其次,要加强网络贸易方面的各种立法,特别是电子认证、保密、网上交易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最后,国家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争取跟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1.知识产权保护的开放性趋势增强
在TRIPS等多种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中规定,WTO的成员国要统一接受知识产权多边保护规则,这样就形成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统一规范性体制。在这种背景下,各发达国家纷纷修改和调整本国知识产权法,力求继续主导知识产权国际制度的走向。如2011年9月,奥巴马签署《美国发明法案》,表明新修订内容将陆续开始发挥作用。自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后,我国相继制定并修改修订多次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从而逐步形成开放性、国际化的现代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2.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产品不断发展和最新科学技术的运用,知识产权的应用领域和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如技术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详尽并适用于特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等,保护期限较之以前延长。但是,将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保护水平的提升和提高也就形成了新型技术垄断。如我国近些年来3G移动通信标准、华为思科事件等,充分反映了国际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下的贸易保护壁垒。
3.知识产权审查国际化
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以共同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模仿行为,因此它们更为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审查国际化,以求得更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设置而带来的利益。专利审查的国际化和保护统一联盟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审查效率,降低了各国付出的成本。同时,也对传统的知识产权“地域性”原则产生了冲击。
二、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不断提出
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振兴国内经济和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这主要是一国经济的发展中知识产权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获得产业集群效应,扩大一国的贸易范围、形成一国的竞争优势等明显的战略优势。一些诸如美国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大国,为了继续保护和扩大本国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通过双边、多边等谈判等形式形成最适合本国当前发展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是一种以知识作为发展资本,靠人类智力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新型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既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又是国际竞争的重点。因此,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的今天,国际贸易的发展表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势。
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1.国际贸易发展动因知识化
按照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一国与另一国发生国际贸易的动因,主要是各国拥有的生产成本和资源禀赋不同,按照生产成本的不同和资源要素丰缺盈余的程度进行国际分工,然后进行国际贸易,贸易双方均能获得拥有生产成本和资源禀赋相对优势的贸易利益。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革命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迈向一个以智力资源和知识要素占有、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禀赋状况的重要性日益被削弱,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科学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在20世纪上半叶不到50%,但到90年代却达到80%-85%;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也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获得的。据美国商务部和美国电子协会统计,美国“新经济”增长的1/4以上归功于信息科学技术,今天对美国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是高技术信息产业,微软、英特尔等已经取代了当年的三大汽车公司。此外,又据美国商务部和国家制造业协会的研究表明,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关的工作岗位比制造业的平均工资高15%,高新技校产品的出口不仅利润较高,而且使美国对经济紧缩或经济周期的抵抗力更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2.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高级化
在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逐渐高级化。首先,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的构成中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1993年以来,主要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均高于全部出口的增长速度,1975-1985年10年间,美、德、英、法、日五国高新技术出口额平均增长了73.1%,而1985-1995年,高新技术出口额增长了353%,是前10年高新技术出口额增长的5倍,可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其次,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日益高级化。1985-1993年,世界高科技产业年增长率为14.3%,高科技产业产品在制造产业产品出口贸易的份额也日益上升,估计到2002年将占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的1/4。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高级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普遍重视科技的开发研究,实行科技发展战略,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制高点;第二,世界技术发明创造与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也是加快国际技术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蒸汽机从研制到产品用了100年的时间,而平面型晶体管从研制到产品只用了5年的时间;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是5-6年,在80年代是4-5年,在90年代则是1.5-2年;第三,与技术贸易有关的社会条件日益完善,尤其是各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法律环境;最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使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依赖进一步加深,国际技术交流更加频繁。
3.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易日益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实物产品交易则是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1](p34-35)。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网上交易额只有23亿美元,1997年网上交易额就为150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到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将达2051亿美元,2002年可达3490亿美元。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才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纷纷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如1997年7月8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由40多个国家参加的部长会议上,一致同意在网络贸易中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各国不得自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意网络贸易不得征收新的税种,其中29个国家在通过的文件上签字;此外,wto和apec等国际或区域经济组织对网络贸易也十分重视。显然,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4.国际贸易交易市场垄断化
由于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技术创新的70%-80%和国际技术贸易的90%,因此,在国际交易市场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目前,跨国公司是新技术的主要开发者,也是技术贸易的主要交易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拉动的火车头。据《商业周刊》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疯狂暴涨时的一次统计,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球500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总产值已占全球总产值的45%,全球5.3万家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在迈向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和高效运输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跨国经营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飞跃。因此,跨国公司现在都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对内进行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大规模更新,对外竭力维护其市场份额,并努力开拓新市场。可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5.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
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两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即所谓“中心-外围化”趋势。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的“中心-外围”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占80%,其中美、英、德、法、日占发达国家技术贸易总额的90%以上,仅美国就占了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1/3,而且全球技术贸易的85%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在知识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国际信息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同样占领重要地位,1995年国际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达6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基本被美、日、欧盟所瓜分,在全球电信市场上美、日、欧也占了3/4;在网络贸易中发达国家也占尽先机,1998年全球网络贸易总额500亿美元中仅美国就占了170亿美元。在知识经济全面发展的21世纪,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发达国家“中心化”和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外围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这是因为: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发明与创造中处于不对称地位,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世界科技发明与创造。据统计,诺贝尔科学奖95%以上的是被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所获得,战后世界应用的主要技术新成果也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所垄断,仅美国就占其中的40%,日本、欧盟和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垄断了其余部分;其次,在国际贸易分工和产业升级换代中,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6.国际经济协调贸易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电子通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贸易的兴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经济协调的重点日益侧重贸易领域。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所关注的问题也从自然资源转向了知识资源,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向了知识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协调的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以服务业、电信业、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领域,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2](p24-25)的签订就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对于网络贸易,1998年2月20日,美国商务部就向wto提交了一份提案,旨在规范全球电子商务,建立网络贸易的法律框架,对网络贸易实行零关税;1998年5月17日至20日召开的wto第二次部长会议上,就网络贸易关税豁免问题达成一项单独协议,即通过国际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从现在开始至少一年内免征关税,还同意下次特别会议就此问题将制订全面计划,以便检查所有与电子商务有关的问题,然后交给wto第三次部长会议进行讨论。在即将发动的世界贸易组织“千年回合”谈判中,高技术领域谈判更是发达国家首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的重要分歧之一。目前,美国在转基因作物上已经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有比较优势,因此,美国主张在“千年回合”谈判中提出建立有关管理转基因作物和其他生物技术进展的规则。显然,高技术领域的协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协调的重点。
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及时把握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这也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
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199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投入占其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4%,而发达国家为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国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它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第三,要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自筹资金占56%,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26.8%,风险投资仅占2.3%,而在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国家科技风险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四,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第五,要建立明晰的科技产权及其转让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科学技术发明、发现、创新者的利益。
2.促进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的商业运用,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而且我国目前基本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共享性、可学性、易传播性、变动性和经济效应外溢性特征,在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通过政府政策有意识地干预和市场配置的作用,使国家可以获得超越现有资源禀赋约束的知识资源优势。现实性主要是指有两大发展机遇可以充分利用,一是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家科技投入体系正在面向市场经济改革,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势在必然,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快科技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二是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以知识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大第三产业和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比重,把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继续发挥其“剩余的价值”,这对我国企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总之,面对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我国一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行产业技术改造,调整科技投资方向,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发展、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3.适时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贸易具有传统贸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网络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据美国《商业周刊》当时预测,2000年网络贸易将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0亿到2000亿美元(注:这个预测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虽然,2000年以科技、网络股票为主体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遭到重创,但它仅仅是挤干了资本市场里的一些泡沫,并不意味着知识经济的破灭。),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起推动作用;其次,生产厂商也从中受益,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开辟新市场,增加了贸易机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如波音公司自1997年建立网址后的头七个月就有10亿美元的交易是在网上进行的;此外,生产厂商通过网络贸易可以简化交易程序,降低贸易单证处理成本,节约了生产费用,据美国《福布斯》的统计,网上交易可以节省企业成本的5%到10%,仅此一项可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亿到200亿美元,厂商的存货平均下降35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点随时销售商品,获得了无限的商机,这种长期的利益是难以想象的;第三,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好处,网上虚拟的世界市场,价值规律发挥更充分,激烈的竞争使产品质优价廉,一些特殊商品成本下降的好处可完全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消费福利得以提高。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必须从以下几点来切实推行网络贸易的发展。首先,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与宣传,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树立网络贸易意识;其次,要加强网络贸易方面的各种立法,特别是电子认证、保密、网上交易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最后,国家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争取跟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4.政府给予适当支持,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随着国际市场垄断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国际竞争也主要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因此,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强弱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对外进行跨国经营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跨国公司无论在数量、质量上,还是在经营规模、国际地位上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据美国《财富》杂志1999年公布的全球企业500强中,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型跨国公司只有6家,分别是中石化(73位)、中国工商银行(160位)、中国银行(171位)、中化(304位)、中粮(362位)和香港怡和(402位),且大多是商业或金融服务性公司,这对我国参与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十分不利。因此,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努力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同时,应鼓励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培育我国大型的生产性、综合性跨国公司,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源,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并且国家应给予这些企业在财政、金融、外贸、行业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应抓紧制定和规范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的监管制度,加强我国在境外企业的管理和投资业务的协调;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在竞争中形成一批具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总之,积极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使我国企业更多地走进世界跨国经营的行列,这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浪潮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
5.参与国际贸易关系协调,维护我国外贸利益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企业因技术的世界和创新所导致的无形风险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会产生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矛盾与纠纷。因此,我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大趋势的同时,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国际贸易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保证。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在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中应紧密联合起来,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观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势和经济利益;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亚太国家,亚太地区是我国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重要地区,搞好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协调,是发挥我国政治经济大国作用的重要表现,也能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援助贷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此外,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早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关注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高科技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经济领域的问题时就更为重要。因此,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参与知识领域一些问题的协调,这对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lee.mcnight and joseph p.bailey,internet economics[m].london:the mti press,1997.
[2]肖琛.全球网络经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战略 发展趋势 探索
从目前情况分析,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作为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也需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以此迎合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本文中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具体的发展战略,最后论述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未来发展趋势,谨以此提供参考依据。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阐述
(一)发展现状分析
就现状而言,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国家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其经济地位亦受到影响,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必须把握这一良机推动我国国际贸易体系不断创新,从而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金融秩序得以不断调整。基于上述因素,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始终维持现有体系,并坚持以下战略原则: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对于兴起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强化与其之间的经济交流,构建相对稳定与和谐的经济交流平台,促进世界金融贸易的发展;在国内,对于大型私有企业,提供经济支持,促进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其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战略简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人口数量相对集中,在劳动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实施生产与出口,这是由导向型贸易战略决定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因而实施产业调整就变成了势在必行的一项措施,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解决:第一,消除出口导向性战略弊端,如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以此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第二,转变出口贸易战略,形成自身独特的经济优势。就当前经济形势而言,我国国内经济市场必须实施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尤其对于民族企业,提升其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形成新的产业链,并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突出竞争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铺平道路。第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不断增强,因而必须与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既要竞争,同时也要重视合作,与此同时,我国国际贸易形式也需不断转变,逐渐向集约型靠拢,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前景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而要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持久发力,就必须从完善自身建设做起,从发展角度分析,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健全制度。健全相关制度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鱼龙混杂,这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素,因而必须健全法律法规,确保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不会受到侵害,促使我国企业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寻求发展机遇,保障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交流中不会受到不公正对待,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二,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政府是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进行经济交流的强大支持,因而,就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而言,政府应该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将其与市场经济调节相融合,继而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功能,借助我国法律法规保护,逐步与世界经济强国缩短差距。
第三,增强国际交流。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我国经济贸易发展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就要求我国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强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以及贸易往来,在区域范围内,达成共同发展目标,彼此增进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保持相对较好的沟通,以此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快速长久发展。
第四,强化科技发展,增加科技创新力。近年来,科学技术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呈现出高级化的形态,针对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而言,他们的高新科技发展较快,并且基本实现了出口,高新产品出口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新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出口产品相对而言比较有限,针对这一发展现状,我国应该加大对高新科技的研发力度,国家与政府应该给予充足的资金以及人才支持,只有提高我国高新产品的开发力,才能使我国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我国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依托企业来实现,因而必须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并为其科学创新提供支持,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树立企业品牌意识,促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从以往的经验累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必须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兼具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国际贸易中屹立不倒。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而愈发明显,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现阶段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遇到了阻碍,我国政府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使其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潮流,由此才能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文章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并且分析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汪晓红.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13(46).
[2]曹桥.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6).
[3]金明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2014(06).
【关键词】现代国际 经济和贸易 发展趋势 应对举措
自从我国成功加入世界经贸组织过后,涉及国际经济一体化潮流开始在社会诸多领域覆盖,为了维持区域、国际经济交替发展实效,就必须事先针对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特征以及我国产生的相关影响细节,加以科学认证解析,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制定实施科学化经济贸易发展方案。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需要引起全民的关注和支持。
一、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全新发展趋势认证
第一,经济全球化。经过社会经济结构全方位革新发展,不同国家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日渐缜密,这是经济实力累积的必然结果,长此以往,关于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体系才能顺利衍生。为了更加合理地贯彻国际经济规范、市场开放、资源高效配置等指标,就必须想方设法令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
第二,区域贸易一体化。其强调的是国家利用政府授权与协议途径,进行两个或是更多的国家地区财政管理,使得不同成员国之间固有的经济贸易发展限制因素得以消除,维持区域内部互惠互利绩效成就,推动各项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进度,最后衍生出一类政治经济高度统一的超国家集体。如今包括亚太经贸组织和欧盟在内,都开始朝着多元、自由化形式不断过渡扭转。
第三,贸易自动化。在以上趋势作用下,有关国际市场体系逐渐趋近完善形态,特别是在全新经济机制协调引导范畴内,有关国际贸易自由化特征,已经转变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先提条件。
另外,彼此交易方式网络化。在知识经济作用下,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始全面贯穿国际贸易整体工序流程之中,网络贸易方式开始得到大力推广沿用。实际上就是借助万维、因特等电子技术,进行各类商业贸易活动精心布置的行为模式,当中包括交易协商、条约签订、货物交接、货款收付等,都能够在全球电信网络之上自由操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此类贸易交易形式的生命力会更加旺盛。
二、日后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事务的措施内容解析
(一)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数量,顺势推动特定产业革新发展进度
首先,集中一切技术手段,强化科技创新监管体制改革能效,逐渐衍生出迎合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要求的机制结构,使得过往我国根深蒂固的科技、经济发展冲突弊端得以消除。
其次,适当补充相关科技项目成本支持力度。结合发达国家对比校验,我国科技投入数量明显补充充足,无疑会令今后知识经济结构遭受重重制约,无法令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所以,结合国家辅助政策,投入适量资金换取科技创新成就,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全面克制过往科技经济投入渠道单一、投资结构紊乱等弊端。具体就是快速构建起专业化投入指导体系架构,顺势推动技术产业革新发展进程。
最后,秉承全新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实施产学研相互融合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发展战略,令开发应用型科研院快速投入到企业转变事务中去,为国家社会培养供应更多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可观的人才,使得国际贸易产业控制技术水准上升到另一个等级层次。
(二)细致设定网络贸易发展模式,赢取适当规模的对外国际市场空间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双重作用下,网络贸易市场开始顺势扩展到海外区域之中,但是,我国在高级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上,仍旧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能型人才数量、质量严重低下,基础性操作设施落后,加上企业领导尚未清晰认知今后网络贸易形式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支撑引导功效,一时间难以衍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国内环境,和其余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反差迹象着实深刻。所以,有必要尽快制定实施网络贸易国内专业化发展方案,将网络贸易这类全新商业领域内涵和广阔发展前景详细地推广到不同产业之中,为今后国际经济贸易应用拓展实力强化,提供保障。但实际上,响应以上要求过程中,仍旧面临许多挑战困境,包括网络交易安全性保障条件、征免税认证规则、知识产权维护政策、电子合同有效性控制、突发矛盾冲突状况处理方式等,此间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会深度限制我国国际网络化贸易发展质量。再就是国际网络贸易发展速率飞快,而我国各类产业国际交易业务尚且未能成型,盲目推崇网络贸易环节中必然会和预设规范体制产生碰撞,对于规范网络贸易管理秩序又提出一类难题。面对此类状况,相关规划人员有必要精细化调查验证国际经济贸易市场发展趋势,督促政府尽快制定完善的监管政策和责任追究法规法律,确保国际网络贸易健康发展结果,积累一定的实力为今后对外国际市场空间开拓,做足准备工作。
(三)积极参与处理国际贸易关系协调事务,令我国外贸利益得到合理维护
在知识经济时代环境下,各项科学技术项目接连革新延展,同步更加衍生出不可预计的安全隐患,如国际经济贸易竞争局势的日渐激烈,必然会令不同国家之间产生更加复杂的矛盾纠纷问题。所以,我国在开展全球化经济贸易发展事务过程中,必须竭尽全力树立起妥善的国际形象,灵活处理和别国贸易合作关系,这才是进行我国特定企业利益维护的有效手段。尽管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是仍旧摆脱不了发展中国家的称号,介入国际经贸市场环节中,要注意和其余国家紧密合作交流,尊重对方的立场和发展观念,使得发展中国家贸易优势和经济利益得到同步维护。须知我国规划布置对外贸易、金融投资的集中区域,一直锁定在亚太地区,周边国家的关系一定要搞好,保证整个区域经济协调事务的顺利拓展,方便将我国现代政治经济大国形象地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此赢取更多发展国际经贸事业国家的尊重和认可。
另一方面,全面修缮国际经济贸易监管法律体系。金融危机效应长久延续,其间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遭受最为深刻的限制危机。唯一可行的应对手法,就是尽快针对既有监管政策和支持措施进行优化改造,同时积极参与到国际经贸创新规则制定事务中去,主动规避国际贸易过度保护思想的重复蔓延问题,使得我国一切正当国际贸易权利得以保障。同时,关于国际、区域经贸组织活动运行管制工作,同样是不可小觑的,相关产业主体必须主动和主要贸易合作伙伴进行友好关系维持,将新贸易保护主义遗留的诸多不确定性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事实上,经过某些削弱贸易伙伴国在国际贸易领域、某些意识形态领域的垄断解释权与使用权,防止这些国家利用民主、人权等意识形态工具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企图和可能性,同时积极主动地改善我国在这些领域的不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形势之下,我国经济贸易必须尽快步入一类全新台阶,积极地进行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吸纳,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我国民族文化特色,覆盖落实全新的国际经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最终令我国国际竞争实力得以有机强化。如此一来,我国才能在国际经济贸易激烈竞争领域中站稳脚跟,不断前进,为贯彻我国经济大国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叶郁.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10).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域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乃至阶段性的交替发展,凸显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及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本质性特征。
一方面,在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突破国家和地域限制,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的条件下,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作,协调和规范了国际贸易发展的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由于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双边和区域层次上的贸易自由化的努力仍然十分活跃,由此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9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上再次兴起区域贸易集团化的热潮,自由贸易协定(FTA)及优惠贸易安排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240个区域贸易协定,135个自由贸易区,涉及世贸组织97%的成员,其中双边的FTA约占90%左右。FTA的蓬勃兴起,表明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来推进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贸易增长,已成为当今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多边贸易体系自乌拉圭回合结束以来无所作为,特别是WTO欲启动新一轮贸易谈判受挫后,期待从多边贸易自由化中进一步获得经济及贸易利益的理想变得渺茫,WTO成员便纷纷转向双边或区域经济合作。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WTO成员急剧增加,受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不同利益要求的制约,多边贸易体制在进一步推进多边层次的合作上不断遇到障碍。如协调及谈判范围已从过去的关税措施、市场开放准入等,逐渐转向各种非关税措施如各种技术标准、环境要求等。由于多边贸易体系不易协调,难以达成共识,因此WTO成员便希冀从区域或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中寻求获益的机会。加之,区域内若干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联系相对较为紧密,易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协作体系,贸易自由化范围相对较小并易于推进,遂使区域经济合作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
再次,在发展推动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及利益的驱动,特别是受现有区域贸易集团内既得利益的局限性,一些集团开始进行新的调整,如吸收新成员,或与其他集团联合成更大规模的贸易集团,或是集团内成员再与集团外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新的组合,以拓展发展空间,获取更大的利益。
随着FTA的迅速发展,目前世界已出现三大区域性集团。欧盟逐渐从西欧六国扩大到目前的十五国,拟于2010年以前与北非及中亚的一些国家进行经济组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显示了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国家由北向南形成的经济整合;亚洲地区一些国家及地区所组建的亚太经合组织,推进了发达成员及发展成员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目前10 +1已达成协议,拟在10年内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3(东盟及中、日、韩)及中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商及谈判的启动,无不显示亚洲地区经济整合的发展潜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FTA的建立和发展的确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1. FTA促进了区内经济和贸易增长。
自由贸易区内部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更趋合理,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据测算,欧盟在实现了商品、服务、资本和人才自由流动后,可从取消壁垒过程中获益30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5%、公共费用减少20%、成本下降7%、增加200 - 300万个就业机会。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运行也使三国受益:墨西哥贸易出口最高年增长率达20%,加拿大为10%,美国是5%.
2.影响世界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向。
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建立的FTA中,由于技术的发明国及主要使用者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其对科学技术的吸纳能力也是巨大的,这样就势必造成了资金和技术首先流向发达国家,之后才是区内的发展中国家,真正流向区外发展中国家的就更少了。近年来,为了分享FTA的利益,FTA以外的国家都在积极寻求与其开展合作,这样就出现了FTA之间相互投资,特别是为了绕过FTA的贸易壁垒,区外国家的直接投资便成为最普遍的进入方式。
3. FTA所固有的排他性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
由于FTA是内部开放市场,相互提供优惠,而区外的国家及地区享受不到此种优惠,从而导致外来产品竞争力下降,形成“贸易转移效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运行,使墨西哥产品对美国输出大幅增加,亚洲地区的产品和纺织品对美国出口遭受巨大冲击。现墨西哥已取代中国成为纺织品对美国出口的第一大国。
二、FDl成为国际贸易的加速器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对世界贸易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各国政府竞相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大幅削减贸易和投资壁垒,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扩张经营获得了有利的环境空间。
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世界上约有5万多家跨国公司,其海外分支机构达30余万家,累计跨国直接投资总计约4万亿美元,其中30%是由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控制,由这些投资所创造的商品销售额,比世界出口总额还要多。2000年跨国公司海内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达6.5万亿美元(其中30%是公司内部交易),数字表明跨国公司投资带动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跨国公司大规模向各地区渗透,进行跨国生产、经营和销售,不仅增加了东道国的对外贸易量,而且其开创的以公司内部分工为特征的国际生产一体化体系,使母公司分支机构间的内部贸易量急剧增长,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增长中的重要构成。由于公司内部贸易可以大大减少“交易成本”,所以,跨国公司生产、销售越来越多地在内部进行。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的20%, 80 - 90年代这一比重上升至40%,目前世界贸易总量中有70 - 80%与跨国公司有关。需要指出的是,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要求各成员通报其与此相关的法规中存在的限制情况,并要求各成员根据确定的时间表在最长7年时间内取消这些规定。可见,国际贸易发展使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不断加强,同时也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证。
三、商务引发了交易手段的革命
随着国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适应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九十年代后半期产生的电子商务一经问世,就以不可逆转的势头为世界贸易搭建起了快速运行的平台。特别是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电子商务已成为本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之一。
众所周知,90年代以前的全球电子市场交易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到1997年就迅速达到约300亿美元,2000年增至2500亿美元。专家估计,在二十一世纪的前10年里电子商务市场完成的交易额将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交易规模约在10万亿美元左右,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将占1/3的比重。届时,欧盟的网上出易将可能达到4万亿美元,美国可能在2万亿,日本在1万亿,亚太地区约1.5万亿美元。
在进行电子交易的同时,各国或地区已将传统国际贸易领域内正在进行的全球制度化建设实践,同步到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上。当然,由于电子商务平台自身运行的高技术特点,其规则的制定并非一瞰而就,但人们努力的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如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以WTO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全球电子商务宣言以OECD召开的电子商务部长级会议以及电子商务全球对话形成的《巴黎倡议》,都是国际范围内进行电子商务规则建设的可喜成果。
另外,美国的《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欧盟的《欧洲电子商务倡议书以英国的《电子商务——英国税收政策指南》、亚洲国家新加坡的《电子商务比较框架》等,都是从本国能力和利益出发完成的单项立法,虽然还不系统,但对解决目前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障碍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上述两个方面的概述虽然还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全貌,但是已清楚地说明,电子商务提供的交易平台对国际贸易产生的是巨大的:
首先,电子商务以其快捷的运行和履约方式冲击现有的交易方式,使交易商可以在传统的谈判室与因特网之间做出选择。
其次,相当数量和比例的新生业务从初始到终结均在中运行,基本与传统的市场没有关系。
第三,网上交易既是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市场,数据库建设、域名注册以及电子市场自身开发也在进行着激烈的商战。
1.1国际贸易的概念
“贸易”一词由古繁衍至今,由传统的商业交换行为转变为现代的社会易行为,它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的推动下,联结了各地域、各疆界之间的联系,呈现出繁荣的“地球村”的景象,催生出了大范围的、全球性的国际贸易,其主要贸易内容是基于商品和劳务两方面的交换,体现了国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和格局,它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运贸易和邮购贸易等基本类型。
1.2全球国际经济的概念
这是一个曲折的、发展的过程,是在时代的车轮中、科学技术的助推下,各国的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过程,它牵涉到所有参与其中的国家、地域、部门的命脉,使之成为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整体,体现在国际之间全方位的统一,涵盖和包括了资本、市场、金融、生产和销售各领域的规则统一。全球国际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其二,跨国公司组建而成的全球性网络经济的推动作用;其三,国际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的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行性;其四,全球化共同面临的严重的问题的客观要求。
2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
2.1国际贸易是现代国际经济增长的基本形式
在现代形势下,各国之间在国际贸易的形态下形成了货币信贷关系、科技合作关系等,这些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贸易关系,都是以经济基础中的商品作为其运动基础的,它由传统、单一的体制转为了全球化、多维度的体系,在各国间贸易规模的不断拓展前提下,对现代国际事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由于国际贸易的通畅交往形态,也促成了各国经济的增长,它通过“技术外溢”的刺激手段带动了各国的经济增长。
2.2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创新科技为基石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进步无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基石和助力,由于各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研发,应用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国民建设之中,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前行与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增长必然存在强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意识的存在和冲突又成为了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促使了科技的投资与开发。
3现代新视域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方向和趋势展望
3.1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全球化
当代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全球化的眼光和全球化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两个前提,才能扭转其国际经济和贸易新模式和新格局,企业要在全球化的范围里延伸,必须具有全球化的、前瞻性的、预见性的眼光和胆识,通过自身与国际经济和贸易之间的适应,改变传统的企业经济和贸易模式,以国际市场为轴,提升自身的企业适应能力和创新帷幄的能力。在全球化的经济和贸易形势中,我国企业唯有应对挑战和机遇,面对无法遏止、无法逃避的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从企业定位、企业模式架构、企业宏观战略、企业生产运营等方面,进行适应和调整,实行跨国经营,使之成为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尽快完善跨国公司经营机制、制定跨国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下,采用本地化的竞争战略,抢夺国际市场份额和市场开拓机遇,例如:我国的宝洁公司就是成功的范例,它在多年的经济贸易策略调整过程中,使宝洁公司融入我国的经济和生活,使知名的名牌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等产品成为了正式的中国产品,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3.2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信息多元化
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呈现出:贸易的自由化、资源与市场的一体化、信息与国际结算的一体化,这些特征都必须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才能使国际经济与贸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也只有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全球签单、备货、研发、生产、配送、结算等,才能进行高效而准确的异地操作,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以其信息量大、储存时间长、客户多、传递快的特点,促进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之下,各国企业的业务洽谈、签订合约、交易、结算等都更为快捷而实用;同时,在网络“空间变平面”的电子商务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销售进程和运营速度更为频繁而高效,它使得商业化的传递速度增高、交易环节更为清晰、互动交流更为频繁。
3.3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知识性
知识经济是未来社会的支柱性力量,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必然要以知识化为方向和发展趋势,在各个贸易环节,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壁垒、贸易纠纷等方面,都要加快实现知识化的进程,知识产权已渗透到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各个领域,并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新形式。我国更应当以“创新强贸”为战略切入点,大力提倡和发展知识服务型贸易,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性措施,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竞争力。
4结束语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41.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国际经济领域,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支撑现代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目前WTO的成员已达到了142个,其中28个为经济强国。成员之间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7%,我国与成员之间的贸易量也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90%以上。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企业进入了全方位的市场竞争,这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口产品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TBT措施的挑战。近年来,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国外技术性壁垒,影响了我国出口总额的25%。在一定时期内贸易技术壁垒将成为21世纪我国出口商品的巨大障碍。如何有效突破技术壁垒,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己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部门、企业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形式
技术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为保证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采取一些与其他国家不一致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对本国市场上的商品实施管理,从而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也称作为贸易技术壁垒或技术性壁垒,简称“技术壁垒”,英文缩写为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技术壁垒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隐蔽和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其形式复杂多样,名目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技术标准。发达国家对于许多产品规定了极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其中,既有生产标准,也有试验、检验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既有工业品标准,也有农产品标准。随着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有意识的利用标准作为竞争的手段,往往把标准中的技术差异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有些标准的规定甚至是经过精心策划,专门用以针对某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特别是广泛地利用安全标准为工具,限制进口。技术标准不仅在条文上可以对外国产品规定许多限制,而且在标准的事实上也可以设置重重障碍,以限制进口和销售。
(二)技术法规。技术法规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安全、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交通规则、无线电干扰、节约能源与材料等。技术法规不像技术标准那样可以互相协调,已经颁布就强制执行,在国际贸易中构成了比技术标准更难逾越的技术壁垒。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许多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消费者保护法规的制定。
随着贸易战的加剧,发达国家愈来愈多地打着本国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旗号,建立许多有关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来限制商品的进口。例如,日本有“劳动安全卫生法”、“化妆品成分管理法”、“消费法”、“蔬菜水果进口检验法”、“肉类制品进口检验法”等。德国有“化妆品管理法”、“遗弃于日用消费管理法”等。美国有“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联邦进口牛奶法”、“茶叶进口法”、“消费产品安全法”等。随着这些法律的建立,要求卫生检疫的商品愈来愈多,卫生检疫的规定也愈来愈严。
(三)质量认证(合格评定)。质量认证既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能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如果一种质量认证体系能被各国所接受,并能相互承认对方的检验结果,就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各国实行的质量认证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各国所采用的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相同,但是由于各国认证体系之间的差异,仍然会产生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四)商品包装和标签。对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了苛刻的要求和繁琐的内容,是许多国家设置技术壁垒的又一手段。例如,欧盟一直通过产品包装和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如对易燃、易爆、腐蚀品、有,法律规定其包装和标签都要符合一系列特殊标志要求。许多出口商品为了符合进口国的这些规定,不得不重新包装或改换商品标签,因而增加商品成本,削弱了商品的竞争实力。标签是商品上必要的文字、图形和符号。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要求尽量向消费者提品质量和使用方法的信息,因而,对进口商品,特别是对消费品标签作了严格的规定。
(五)绿色壁垒。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正式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界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发达国家对“绿色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多:从“绿色食品”、“绿色用品”,到“生态文具”、“生态玩具”;从“生态时装”、“生态住宅”,到“绿色汽车”、“绿色飞机”;从“绿色产业”到“绿色市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处在不同阶段,所以在对环保标准的要求和环保资金的投入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标准较低,因此,由于各国环保标准不一也造成了实际上的贸易障碍。绿色壁垒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角度出发,其内容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包装材料、销售方式、消费方式甚至商品废弃后的处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加以限制。
二、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特点
技术壁垒作为当今最为盛行和为各国最常用的贸易壁垒手段,这主要还是和技术壁垒的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正因为技术壁垒的客观特性的存在,决定了其在贸易壁垒中的地位和影响(见表1)。
(一)技术壁垒的合理性。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性的一面。WTO/TBT协议并不否认各成员国技术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主要是技术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要求技术壁垒不得有歧视性。
(二)技术壁垒的灵活性。不断发展的技术(含检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技术壁垒的多样性,为灵活运用技术壁垒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同时,在剧烈的竞争中,有些国家为保护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常常蓄意提高进口商品的标准水平。进口商品的标准可以灵活改变的做法,使即便有多年出口贸易经验的企业,有时也很难通晓进口国对商品的所有技术要求。
(三)技术壁垒的隐蔽性。目前,有些发达国家的居民不断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技术立法,保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进口商为避免承担法律责任,也要求立法来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事实上,把标准和技术法规作为技术壁垒,是各国政府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一直在使用的方法。因此,看似最客观、最中性、披上合法外衣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等必然成为影响贸易的最重要的因素。
(四)技术壁垒的复杂性。技术壁垒因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它远比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复杂。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出口商品,各种技术规定及检验程序十分复杂,不仅中央政府,而且地方政府或民间机构也颁布了许多工业品和消费品的技术规定。
正由于技术壁垒有其合理性、灵活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比较容易实施,不像采取其他措施容易遭到报复。所以一些国家都愿意利用技术壁垒进行贸易保护。
(五)技术壁垒的广泛性。TBT措施的表现形式极具广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从产品角度看,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看,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角度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三、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发展趋势
尽管GATT和WTO都致力于消除技术壁垒,但随着关税壁垒的削弱,技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技术壁垒而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技术壁垒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壁垒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个国家参与贸易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一方面,大量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推动了技术标准中技术含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结构的升级,高技术产品贸易促使各国建立相应的高技术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产品与国家日益增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和技术优势,采取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多,涉及到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保护本国市场,也开始注意建立技术保护体系。
(二)技术壁垒引起了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由于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为了限制那些可能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制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的技术壁垒,从而使技术壁垒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发生。例如,欧洲对于美国的转基因食品进口的限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欧洲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持怀疑态度,所以不希望从美国进口转基因产品,但是一般的贸易措施又无法阻止其进口,因此只有借助于技术壁垒,由此引起欧洲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三)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目前,在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约占非关税壁垒的33%。发达国家为利用其科技优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尽可能把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监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可以说,技术壁垒已成为当今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保护市场排斥外国产品提供了借口,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王金海,陆钧.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陈志田,叶柏秋.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M].北京:中国脊梁出版社,2002.
[关键词]贸易摩擦;国际经济与贸易;大数据时代
1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研究的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懂得合作共赢的道理,如今国际间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以及“一带一路”等措施的实施,都推动我国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也就说明在国家间合作是发展的重要步骤,但是有合作就会有摩擦,经济贸易的联动和发展肯定会有矛盾的出现,既是为了避免国际经济合作中矛盾带来的破坏,也是为了提升我国应对贸易摩擦和矛盾的能力,在新时期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对其趋势进行研究成为了必要,从中趋利避害寻找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优势因素。
(2)本国经济制度发展的要求。不同时期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国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的原因实行计划经济,不久后由于改革开放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直接推动了经济制度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经济制度中的一些缺陷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现代经济的发展速度过快经济制度的革新无法跟上脚步,这种滞后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所以在新时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不仅是为了与时俱进,也是为了我国经济制度中的缺陷可以做好完善工作,防止出现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制度不同步的局面。
(3)国际经济贸易与竞争的要求。如果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鲜明,在经济政治文化逐渐“一体”的情况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国际间的竞争力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内外压力强迫我国不得不做出改变与应对。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虽然获得了许多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部分企业与国际间合作理念的不对等也导致了企业倒闭的现象频发,这也说明国内企业必须做好接纳外来企业文化的准备工作,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才能不被国际市场淘汰。因此,对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趋势进行分析也是为了我国企业可以根据国际经济特点制订发展计划,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充分利用积极因素促进自身发展。
2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
(1)国际经济与贸易更加多元化。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国家之间的互动、互助和互联,一方面,让国家间合作的形式更加方便、沟通交流更简易;另一方面,作为新时展的产物,电子产品的兴起成为了推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和发展的新因素,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成为了新时期国际间合作的主要手段。相比传统的贸易方式,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在定价模式、经营目标、管理方式和标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优化,依托互联网优势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可以促进许多新兴贸易方式的发展创新,让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交往更加丰富,从而在国际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共同进步中合作互助,不断优化国际间的合作方式。
(2)国际经济与贸易自由度提升。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生产生活形式的日益丰富为国际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国际经济与贸易合作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合作内容在不断丰富,由于全球大数据的形成,经济贸易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提升到了新的层次,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明显减少,一些国际贸易组织的推动让贸易自由化的内容不断完善。除此之外,跨区域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也获得了比较可观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越来越灵活多变不受限制,由此可看出国际间经济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幅度提升。
(3)国际经济与贸易科技因素突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许多企业中手工业、农产品输出、来料加工等工作都是通过人工劳动完成的,虽然这种工作方式确实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再加上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要考虑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中加入新元素。同时,贸易摩擦的出现也在提醒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所创新,注重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要求。纵观国际市场,以科技为基础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充分说明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科技成为了第一发展动力,科技的应用创新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我国的芯片发展问题,由于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先进,所以在国际市场中就会被其他国家压过一头,这也警醒我们科技的发展势在必行。
(4)国际经济与贸易格局更加规范。如果说20世纪初国家间的合作存在着组织性不高的问题,那么在新时期这个字都会已经被彻底消灭,国际经济与贸易受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管理和规范,国家间的合作和国际格局的多样化受到广泛认同,由于规则的约束国际间贸易必须要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比如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这是在推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经济措施,凡参加“一带一路”的成员国必须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根据各国的发展情况共同协商制定完整的贸易规范。也正是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约束,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各个国家之间互联互助、优势互补推动了国际市场的再一步发展,同时也为国际间贫富差距的缩小起到了推动作用。
3新时期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主要策略
(1)人才战略。国际间的经济与贸易竞争不仅在于科技方面,还在于人才方面,如果经济的发展没有优秀的人才团队作为支撑,那么想要经济发展相当于“纸上谈兵”,从企业到国家,再从国家到企业,正是有了人才支撑才能做大做强,才能推动企业核心能力不断创新发展,归根结底,有了人才相当于有了经济模式发展和科技创新头脑,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经济发展中永不过时,这也是为什么在新时期下我国越来越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教育。
(2)提升管理制度。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落实是企业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企业在对人、财、物的管理上应该有专业的流程,并根据市场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好的管理制度会为企业加分不少,良好的企业制度对内部人员的培养激励作用不可小觑。
(3)实施品牌战略。在国内市场中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而当企业走到国际市场中品牌就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所以在国际间合作与竞争中想要获得发言权和有利地位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特点和品牌优势,通过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质量的提升可以在国际市场中获得好的口碑,对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是国家间进行合作与竞争的资本,因此品牌战略的发展必须要持久。
(4)创新金融政策。为了防止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出现不必要的贸易摩擦,我国对于金融政策的制定必须对国际形势和合作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政策影响的后果,为了推动我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在金融政策的制定上要事无巨细,铺垫工作和后续处理工作都要张弛有度,为我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搭建一个优质的桥梁。
关键词:国际贸易;发展动向;对策
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际贸易发展在保持其20世纪80年代所出现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地位增强,国际贸易支持世界经济增长以及服务贸易异军突起等特点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近期又有新的发展趋势出现。
一、国际贸易在知识经济时展的新动向
(一)知识化的国际贸易发展动因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经济就展现了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知识革命飞速发展,它的主要标志是知识产业和信息技术,我们正在全面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将由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来决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由原先的自然禀赋起重要作用转为被科学技术知识所代替,技术知识才是国际分工体系的中心,自然禀赋状况的地位已被逐渐削弱,因此,这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知识要素的生产、占有、消费与分配的时代,资本竞争退下经济竞争的舞台,科技实力、人才素质、知识总量才是竞争中最为重要的根本要素。
(二)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高级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所以各国都高度重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制高点,将科技的研究开发作为战略手段,与知识经济有关的社会环境条件也越来越完善,各国都在努力维护知识产权,这样就为实现全球化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只有良好的法律经济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的自由化浪潮,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经济合作和依赖也会进一步发展加深。在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贸易商品的结构也越向高级化迈进,这些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
所谓网络贸易,就是指通过因特网、万维网等计算机网络,以现代化电子方式所开展的商务或者贸易活动,所有交易过程绝大部分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比如和普通交易一样的磋商环节、货款收付、货物交付和签约等。显而易见,国际贸易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传统贸易已不是唯一的交易方式,网络贸易必将成为这个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四)垄断化的国际贸易交易市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跨国公司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高效运输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跨国经营也成为了企业更加有效容易的方式。因此,跨国公司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开辟新的市场,必须调整自己的经营发展策略,可分两种情况:对外要保持市场份额,对内则应提高技术水平并进行经济架构的升级。
(五)两极化分配的国际贸易利益
当前,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仍然遵循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中心”的从属关系不变。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面发展的时期,国际信息技术贸易是知识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发达国家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分配国际贸易利益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心”这种矛盾将会越演越烈。
(六)国际经济协调贸易化
目前,国际贸易商品的结构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它的因素包括有网络贸易的兴起、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电子通讯产业的飞跃,贸易领域成为了国际经济协调的重点。国际贸易协调的重点与范围也转移到了知识经济领域,其中,知识产权、电信业、服务业是他们的代表。因此,高技术领域才是当前协调的重点。自然而然地,国际贸易关注的重点也就从自然资源过渡到了知识资源,产品也由资本和自然资源密集型过渡到了知识密集型。
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
第一,我国存在经济与科技发展脱节的矛盾,因此必须改革科技体制,创建新机制,以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要求;第二,加大力度投入到科技上;第三,要改善科技投资结构不均和投入渠道单一的处境;第四,技术创新意识为主导,对高技术人才应着重保护培养好,善于发掘,注重产研结合,扶持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转为企业或与企业结合,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五,要保护好创新者的利益,维护科学技术发明的知识产权,建立转让制度。
(二)促进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要参与国际贸易,知识的商业运用至关重要,必须把它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我国目前具有这种转化的实力和可能性。具体来说,可以按以下的战略取向实施:传统产业的技术一定要调整改进,科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支撑,因而要积极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适时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将传统贸易和网络贸易作比较我们可发现它的优势:第一,能促进经济的增长;第二,最大的受益者是生产厂商,他们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贸易的机会多了,能开发新市场;第三,网上的虚拟市场竞争激烈,充分体现了价值规律,造成产品质优价廉,消费者受益匪浅。
但是,我国现在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网络贸易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还没有被企业界充分认识到,国内的网络贸易市场还没有形成,网络基础设施滞后,缺乏网络和计算机方面的高级技术人员。所以,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首先,国家要鼓励企业开展网络贸易,努力开辟国际市场,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其次,要制定有关网络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最后,大力开展网络技术计算机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家树立网络贸易意识,培养专门从事网络贸易的人才。
(四)政府给予适当支持,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主体,国际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垄断化的趋势,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就是国际化的竞争,跨国公司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因此,我们应重点培养我国大型的综合性跨国公司,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尽量利用国内外的市场和资源,积极实施“走出去”的策略,跨境开发资源和进行贸易,不断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途径和领域,加强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与此同时,还要协调好境外的投资业务,建立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的监管制度。
(五)参与国际贸易关系协调,维护我国外贸利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科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企业由此承担的无形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也越演越烈,所以贸易纠纷和矛盾也应运而生。所以,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遵守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融入到国际经贸中去,顺应全球化的经济大环境,协调好知识领域的若干问题,努力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和立场应协调好,保持一致的利益,紧密联合起来维护自身的贸易优势,我国也是发展中的国家,在这一点上,更应协调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特别要关注知识经济领域的问题,例如,知识产权保护、金融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业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好我国的外贸利益,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琛.全球网络经济[M].华夏出版社,1998(3).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对策
引言
全球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各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国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强。全球经济一体化主要是指各国之间经济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经济体制,在多国在共同的机构下,通过协商制定统一的经济政策,来消除各国之间的经济障碍,达到经济共同增长,最终达到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状况。在这中时代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应该怎样应对这种挑战,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脱颖而出也非常重要。
1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必要性
1.1国际贸易的定义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的和劳务之间的交易,这里的商品也可以指货物、知识和服务。各国之间的对外贸易主要由进口和出国组成。其中在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的规模巨大,具有世界性的范围。国际贸易根据交换的商品性质可以分为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根据货物的移动方式可以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等;按照结算方式可以分为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1.2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对各国市场的供需非常重要,同时也能够充分促进生产要素能够被充分利用。同时也能够促进生产水平,优化生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国际贸易能够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的生产水平,同时增加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易,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对我国而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具有其必要性。经济贸易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改善我国比较单一的经济模式,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商品的样式、类型和特点多元化发展。能够扩展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模式,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经济贸易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各个区域之间的贸易和合作具有促进作用,同理的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重要,能够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首先,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迅速。全球贸易在近些年来的增长速度迅速,经济全球化已经逐渐深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些都是促进全球化的因素。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促进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相互刺激的状态下,世界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同时使国际经济与贸易增长更加迅速。另外,国际经济贸易出现科技化发展的趋势。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技术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这些都能够有效的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按照我国现在的社会形势,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经济贸易模式,所以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要有效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更好的发展。同样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下,国际市场呈现自由化发展的趋势。国家之间进行资源与贸易的交流,都有自由化的趋势。国际贸易的内容从之前单一的货物,转换成现在的技术、服务等多种商品的贸易形式,在这种多样化的状况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自由化趋势也就越来越明显。最后,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呈现独特的新生力量的发展趋势。在经济贸易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的货物出口和进口中有很大的份额,这都有利于中国获得很高的经济利益,这些都有利于中国经济贸易的增长。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
3国际經济与贸易发展趋势的应对策略
面对多种经济增长模式,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更加积极的面对,并且根据具体的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潮流,促进经济的发展。
3.1引进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
随着国际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为人才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下,具有优势就需要高素质人才,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状况之,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对人才的知识培养,提升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创新管理模式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该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在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加强企业文化的重视,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在不断的创新中,使企业具有新鲜的生命力,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
3.3加强监管制度
加强企业的监管制度也非常重要。首先是对企业的监管,应该适应时展趋势,而不能背道而驰。同理,对于市场的监管也非常重要,应该加强监管,防止产生通货膨胀和资源不足的现象。
结语
一、有关概念
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服务贸易按其发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还有物化服务的贸易。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学术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狭义定义是: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形成服务的进口。
根据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签署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ST)中,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的规定,确认下列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一。过境支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此为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但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以上可以概括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
1、规模较小,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兰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2、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否则就难以提供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因此,我国如果不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鼓励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就会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逐渐丧失。
4、国内立法、管理滞后。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我国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较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一些条文与国际规定不太吻合。并且,针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法律中未有相关保护措施可寻,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
同样,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行业垄断、责权不明等。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90-2000年间国际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6%的增长率。新的服务部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部门转移到服务生产部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内容越来越丰富和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容上看,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推进,一些新兴的服务产业迅速崛起,进入服务贸易领域。倒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它们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上看,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一直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下降
趋势。而兴起的服务部门(如通讯、保险、金融等)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因此,贸易结构的优化正是体现在,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经从以自然经济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呈现出的不平衡性。在地区分布上,服务贸易大国基本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还很不发达,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由此造成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2007年,全球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中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依次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荷兰。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存在高额顺差。不能忽视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的趋势,这样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资料表明,1990-1998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2%,高于发达国家年均增速1倍以上。其中东亚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最为迅速,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都已经进入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前20名。
国际服务贸易在行业分布上也较不平衡,金额较大的贸易项目有旅游、运输、保险、金融和电信等。
另外,在产品结构方面的不平衡表现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出口的则主要是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产品。发达国家不断把高污染、高耗能的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只让发展中国家从事最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自己却依托人力资本牢牢把控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3、贸易壁垒的日趋隐蔽化。1994年GATS的诞生,第一次为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各成员方加快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1997年WTO相继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信息技术协定》、《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定》三项协议,再一次显示了势不可挡的自由化趋势。服务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服务行业,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鉴于服务贸易不易征收关税等特点。各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标准制度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或者政府对本国服务的出口采取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目的在于使本国的服务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4、突出的知识密集化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改变了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的局限。银行、医疗等原需要直接接触的服务业,现在均可采用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方式。借助于通信卫星和国际网络,国际服务贸易大大拓宽了其外延;知识和技术为服务领域创造了新的贸易机会,需要大量服务投入的新行业不断涌现。
“知识就是力量”,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既可以造成各国服务业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异或相对差异,又可以造成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
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
1、加大对服务业投资,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我国的服务业整体出口规模较小,水平较低。首先,必须增强我国在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投资在于添置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劳务输出、饮食业等传统优势行业,扬长避短也是明智之举。
2、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服务业。我国的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上,大概要占到服务贸易总额的56%以上。与此相比,在金融、保险、通讯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所占比重不足8%。这说明我国在新型的服务产业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有待加强。第一。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经营方式和服务知识运用于传统的服务产业,重点改造交通运输、餐饮等瓶颈行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第二,积极开拓技术型、知识型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加速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内容摘要:LNG是与管道天然气相比,具有更加灵活方便的运输方式,与其它能源相比,清洁特性优势明显。因此,LNG在能源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随着LNG液化技术的进步和运输成本的降低,LNG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主要从LNG贸易主体经营范围、贸易方式多元化和定价机制全球化三方面分析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LNG贸易 贸易方式多元化 定价机制全球化
国际LNG贸易发展概况
LNG(天然气的液化状态)是世界上贸易额增长最快的一次能源,近10年来,除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LNG贸易额有3.2%的小额下降外,国际LNG贸易量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发展,已经从1999年的1250.5亿立方米上升到2008年的2265.1亿立方米,增长近1倍,最高进/出口额2339.3亿立方米,平均增长7%,如图1所示。
国际LNG贸易范围也在不断扩展。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统计,截止到1999年,世界上LNG进口国和地区有美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10个;出口国和地区有美国、特里尼达和多巴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联酋、澳大利亚、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11个。2000年以来,世界上每年都有新增LNG进出口国和地区,如表1所示。截止到2008年,世界上共有进口国和地区18个,出口国和地区16个。预计全球的LNG需求到2030年会增长2倍。天然气消费预计从现在占全球能源消费20%增长到25%。
国际LNG贸易发展趋势
随着LNG液化技术的进步和运输成本的降低,LNG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际LNG贸易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LNG市场在发展初期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买方只能被动的接受相对应的规则,在LNG贸易中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同时,这种近似垄断的形式决定了LNG市场只有卖方在唱独角戏的局面,贸易方式单一,交易价格死板。然而随着LNG液化技术的进步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国际LNG贸易正向更加灵活、对市场信号反应更加灵敏、更能体现市场自由化、经济自由化的趋势发展。
(一) 贸易中买方经营风险不断减小
传统贸易合同对买方的活动进行了较多限制。一方面是量的限制。传统贸易的合同量是长期固定的,并且需要向卖方提前提交年度用气计划,计划除受不可抗力影响外是不可以变更的,变动幅度仅有5%。此外,买方具有“照付不议”义务,即买方不仅要为年度计划中列出的合同量付款,而且还要为未列入计划的LNG提取量买单。
另一方面是时间的限制。合同中规定买方需向卖方在合同年度开始前的90-120天内提交年度用气计划,而且其中列出的船期安排要频率固定,曲线平滑,即要求每月均匀提气;同时,虽然买方被赋予了“补提权利”,即买方有权提取先前已经付款但尚未提取的欠提量,但合同规定期限不能过长,买方必须在欠提量发生后的1-3年的合同年度之内提完,否则补提权利被取消。这种种的限制使买方很难在市场发生变化时按照自己的判断决策,只能遵从卖方的要求行事,从而利益得不到保障,经营风险随之增大。
新兴的贸易合同给予了买方更多自由,大大降低了其经营风险。具体表现:
一是增大了年度用气计划的变动幅度,浮动比例由原先的5%上升到现在的15%-25%,这样就同程度的增大了买方行使权利的范围,盈利的筹码加重了。
二是不再强求每月均匀提气,此规定的制定使买方的提气频率更接近实际用气频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储气和再次购气的附加成本。
三是改善了买方补提权利。买方在某一合同年度产生了补提量之后,可以在随后的任一合同年度进行补提;卖方至少要保证买方在年度计划中一船货的补提量,如果有超额部分,卖方应先在满足买方的补提量之后再进行提供;在年度计划制定之后,如果发生对买方提取补提量的不利的情况,买方可以选择不提取部分或全部已列入年度计划的补提量。此方面的改善增加了买方的选择项,从而增大了买方选择低风险决策的概率。
(二) 贸易方式趋向多元化
首先是贸易期限多元化。LNG贸易合同的现状是长短期合同并存。传统贸易合同主要是长期合同,期限不少于20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25年的长期合同。它有利于保证LNG贸易的稳定性。对于卖方来说,卖方的液化厂具有保障经济性的最低生产量,长期合同决定了其产出的LNG有充足的销售地,从而保证了卖方效益;对于买方而言,相当的LNG是要用作居民的日常供暖以及发电厂的定期调峰使用,因此长期贸易合同利于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保障公共设施效用的最大发挥。
但是LNG市场是很难预料并存在季节性波动的市场,也是这些特点,使得LNG市场很适合中短期合约进行交易。例如,韩国最近开始利用中短期合作来补充长期合作,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季节调峰的问题。中短期的贸易合同期限有10年、5年、1年等,这类合同有利于满足LNG的波动和不确定性需求,例如我国现在的LNG用户发展不平衡,主要用户聚集在沿海地区,未来用户的需求数是个变量,签订短期合同利于随时调节供气量,避免供气量不足或气量富余衍生浪费现象。
其次是贸易对象多元化。传统的贸易合同规定,买方不得将LNG转售给第三方,这就给第三方的购买者留下了很小的空间。这种僵硬的合同条款限制了买方对已购得LNG的经营权限,不利于LNG贸易的自由发展。新兴贸易合同取消了这一条款,买方可以将过剩的LNG销售给第三方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再次是贸易交换媒介多元化。新兴的贸易合同不仅有传统的货物与货币之间的交换形式,还有物物交换形式。例如,LNG与管道天然气的互换。LNG是与管道天然气相比,具有更加灵活方便的运输方式,当目的地管道天然气比LNG更便宜时,卖方可以将该船LNG与管道天然气供应商进行等量互换,因此获得较便宜的管道天然气,而管道天然气供应商也可运用他获得的这船LNG打入待开发市场或进行其它目的活动,有效的节省了按常规签订合同之后等待货物到达的时间。
(三) 贸易定价机制趋向全球化
价格是影响LNG贸易的重要因素,LNG贸易的定价话语权已经有最初的固定价格法演变到今天的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三分天下的区域定价。其中,美国市场LNG贸易规模最小,价格主要参考其长期管道天然气合同以及Henry Hub短期天然气价格;欧洲是LNG贸易发展最完善的地区,原因之一是欧洲参与LNG贸易的国家相对较多,《BP能源统计2009》显示,2008年,欧洲进口国家数8个,占世界进口国总数的4/9,它的LNG贸易价格主要与低硫民用燃料油、汽油等竞争性燃料价格相挂钩;EIA统计数据显示,作为进口国,日本是国际贸易额最大的国家,2008年,它的LNG进口量是921.3亿立方米,占贸易总量的41%,比位居第二的韩国高152%,因此,大部分亚洲国家的LNG贸易价格主要参考日本进口原油综合价格,如图2所示,日本LNG到岸价随着原油价格的波动而波动,但比原油价格变动滞后。
概括起来,上述三个区域市场的LNG价格分别是参照本区域的竞争性燃料价格制定的。这种区域定价机制优势明显,其制定出的价格更切合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贸易过程方便快捷;但也有它的不足,如位属于不同区域的国家之间由于定价基准不一致就很难达成交易,这无疑阻碍了LNG贸易范围的继续扩展。反过来说,LNG作为石油的替代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随着其生产成本的下降及运费的降低,它会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流通,到时区域定价模式很难满足大范围贸易的需求,全球性的定价机制成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
综上所述,LNG是与管道天然气相比,具有更加灵活方便的运输方式,与其它能源相比,清洁特性优势明显。因此,LNG在能源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近几年来,国际LNG贸易发展迅速,展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趋势。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的变化来说明LNG贸易的发展。
首先,贸易中买方经营权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量的限制和时间的限制变为增大了年度勇气计划的变动幅度、不强求每月均匀提气、改善买方补提权利,从而降低了贸易中买方的经营风险。
其次,贸易方式趋向多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长期合同与短期合同并存的期限多元化、买方可将剩余LNG销售予第三方实现双赢的对象多元化、新兴的物物交换媒介的多元化。
最后,贸易定价机制已从原先的固定价格法发展到今天的参照本区域的竞争性燃料价格的区域定价法,虽然价格可以更确切符合区域的实际情况,但考虑到LNG的继续扩展,预计未来的定价机制会朝着全球性定价模式的方向继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大量进口LNG是必然的趋势,因此,这些贸易政策的改变,不仅可以带动全球LNG贸易的再次繁荣,也会给中国的LNG贸易提供更成熟的贸易准则。
参考文献:
1.牟雪江.LNG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角色 LNG贸易不断走向“全球化”和“零售化”[J].中国石油企业,2009(11)
2.罗东晓.国际液化天然气贸易新发展及应对策略[J].煤气与热力,2007(2)
3.陈建安.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D].厦门大学,2006
4.梁永宽,魏光华,皇甫立霞.国际LNG贸易合同演变及其动因[J].天然气工业,2009(5)
5.郝郁.国际LNG贸易合同及定价研究[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
6.年致彤.关于LNG价格问题的探究[J].城市燃气,2007(9)
7.钱伯章.世界LNG贸易进入新阶段[J].中国石化,2009(1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