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7 10:39: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环保意识的含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们每年制造的垃圾,超过10亿吨,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大小。大自然因为我们的破坏,消化能力下降,负荷不了,我们就开始烧,开始埋,继而进一步污染空气和土地,大自然自我调节能力再次下降,如此循环往复……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逐步深入,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让小鸟在车上安家
帕特里克是澳大利亚一家航空公司的职员,一次因公出差,他将自己的奥迪车停在了机场边。6天后,帕特里克出差回来了,可他来到爱车边准备开车回家时,却一下子为难了起来。原来,一只小鸟竟在他爱车的雨刮器上筑了巢安了家,现正温柔地孵着几枚蛋,做着妈妈的美梦。帕特里克立即打电话联系了当地野生动物协会的官员,听取他们的意见。野生动物协会的官员告诉他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由他们派专人来帮忙将鸟巢移走,二是将奥迪车继续停在那里,等鸟蛋孵化出雏鸟,雏鸟飞走后再把车子开走。帕特里克仔细想想,如果移动鸟巢,说不定会蛋打鸟飞,惊扰甚至是破坏小鸟的妈妈梦,不如就把爱车留在这儿,让小鸟能够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美梦顺利。
就这么决定了,帕特里克把爱车继续留在机场。接下来,他从机场的公用自行车棚里推了辆自行车,准备骑车回家。不过,野生动物协会的官员提醒他,小鸟从孵蛋开始到雏鸟能飞,最短时间也要二十天以上。帕特里克轻松一笑,说这完全没有问题,骑车能锻炼身体,还绿色环保,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小鸟一家,一举多得,太妙了,太值了!
敢在车上圆自己的妈妈梦,小鸟怎么这样有胆?其实不奇怪,因为澳大利亚人对小动物就是这么有爱!
可降解的树叶餐盘
不久前,7个德国人发明了100%的树叶餐盘,这种餐盘的发明可以把需要730000天降解的餐具缩短成28天。
这7个人中,有设计师、工具制造商和工程师,彼此之间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觉得使用一次性餐具非常浪费,甚至有很多人外出旅游时,还将这些很难降解的东西有意无意留给了大自然。
有多难降解?仅靠大自然的力量,需要730000天!既然没办法阻止大家使用这种一次性塑料餐具,那就改变餐具本身好了。让餐具像树上的落叶一样,变成可再生可降解的不就行了?
他们立即注册了一家公司。他们成立的公司叫Leaf Republic(树叶共和国),他们立志要把树叶餐盘这一美好而简单的想法实现。他们的工作条件很艰苦,甚至没有工作室,没有机器……不过他们有梦想。
起初,他们直接在Pedram家客厅办公,几个人凑凑钱,先买了个手动的热压机。然后每天埋头挤在一起讨论,因为一个想法不合,就会一直争论到深夜。慢慢地,从花近一年时间手画草图,争论到在电脑上构建效果图,每一次都在争论中更完美。从用3D打印机打印样板,到用数控工具铣精准制作模具,他们的梦想一点点成真。
经过数年的设计、开发、测试,仅用一种原料(叶子)的可降解餐盒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有各种形状,各种大小,根据需求制作不同的造型。而且完全不渗水,不漏水。就和普通的餐盒一样,但是却要环保得多。
树叶餐盘共有三层,外面两层全部用树叶制成,中间一层则采用了叶子制成的纸,树叶之间通过棕榈叶纤维缝合在一起,最后将三层压合在一起。用来制作餐盘的叶子,一年可以再生三次,所以不用担心原料问题。最重要的是,树叶餐盘用完后可以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只需28天就能完全降解,变成其他植物的肥料!
随着设计的不断改善优化和对自己技术的信心不断增加,他们终于有信心推广这种餐盘了。他们筹集资金建造的第一个半自动的成型机开始生产,并向大众介绍他们的产品。小批量生产后推向市场的树叶餐盘,一时间供不应求,小规模的工厂生产已经难以满足了!
他们在高兴之余,也特别希望能引进德国机床制造商,来建造全自动化生产线,这样就可以放开推广了。甚至可以普及开来,外卖、户外聚餐……一切需要用到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地方,都用上环保的树叶餐盒!
为此,他们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发起了众筹。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就筹到了6.4万欧元,而他们保证,每一分钱都会用于开发和生产。
正如他们所说:“这不仅仅关乎户外餐具,而且关乎食品的包装,关乎减少塑料垃圾,防止我们的树木被砍伐用来生产纸质包装,它关乎我们的下一代。”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发展至今更应该去考虑的,而大动作我们做不到,那就从每一个小的善举开始。
充满希望的创意的环保发明
下面这十项最有想象力、最迷人的发明为改善人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条件,在改善环境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各有千秋。
1.印度空气动力汽车
科技杂志《大众机械》证实,印度塔塔汽车公司(Tata Motors)将推出以空气为动力的零污染汽车。这些汽车每加满一次“燃料”----压缩空气,可行驶1000英里,最高速度可达96英里。每辆汽车的售价估计在1.8万美元。
2.伊凡霍伊水库的黑色塑料球
为了防止一种致癌物生成,让60万消费者放心使用饮用水,美国洛杉矶水电管理局把40万个黑色塑料球倒进了伊凡霍伊水库(Ivanhoe Reservoir)。这项发明的目的是避免太阳照射到水上面,从而防止一种含有溴化物和氯的潜在有害混合物在这个具有102年历史的水库中生成。
3.由人供电的电视遥控器
这种新型电视遥控器由人提供所需的电力。日本SMK公司已发明了这种不需要电池的有利环境的装置,使用者只需要握住摇控器,然后按动遥控器上的按钮,就可以开关电视、搜索频道和控制音量。
4.无水洗衣机
这种叫Xeros的洗衣机由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发明,它只需不到2%的水和电,同时基本能清除所有类型的污渍。由它清洗的衣服已基本干燥,所以减少了对烘干机的使用。Xeros每次运作只需一杯水就能完成任务。
5.绿塔
绿塔位于西伯利亚,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Partners)设计。它将由玻璃建成,这样可以在冬季尽可能地吸收阳光。另外,绿塔的另一种建筑材料来自可再生资源。塔高280米,人们可以在塔内工作、居住、娱乐。
6.生态船
“地球竞赛”号快艇用人类脂肪作为动力来源,其他动力则由太阳能提供。
它所使用的是百分百的生物燃料,并且不向外界排放任何碳。
7.生态笔记本
这是一家著名生产商推出的环保笔记本电脑,外壳由竹子制成,内部的全部塑料都可再循环使用。它没有喷涂油漆,也没有使用电镀技术。
8.自制太阳能热水器
威廉・J.韦伯在《地球母亲新闻》上撰文介绍了他自己制作的这种太阳能热水器。他用事实证明,热水器完全可以用你自己家里的材料制成,没有必要到市场上购买。
9.芝加哥生态桥
为了自己的城市更环保,芝加哥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这座位于芝加哥门罗港的生态桥。它将成为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娱乐的场所。这座生态桥长2英里,把芝加哥市中心和格兰特公园连在一起。
10.漂浮的城市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环保;培育
2015年的冬天,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雾霾连天,北京甚至在12月8日了首次空气质量红色预警,空气质量预报中不少城市的PM2.5超标上百倍以上。2015年12月12日,法国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届会议上,196个《公约》缔约方国家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制定了1.5℃的减排愿景。世界各国第一次承诺共同控制碳排放,以增强地球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共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可见,低碳环保思维、低碳行为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的当代大学生更要具有低碳环保意识。
1 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内涵及意义
1.1 低碳环保意识内涵
低碳环保意识具有丰富内涵,它包含生态平衡理念、可持续发展及平等观念、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和创新发展理念等多重含义。所谓低碳,就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低能量、低消耗进行正常甚至高效的生产,提倡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厉行节约,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理念。它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是一种新的行为习惯。低碳生活是一种简约时尚的生活方式,不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它通过个体的适度减低碳排放量来达到总体碳排放的控制,以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培育低碳环保意识是高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未来,我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据报道,中国将在2016年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而做为教育主要阵地的高等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的教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1.2 培育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重要意义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有低碳环保意识和素养的合格高校毕业生,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低碳环保意识培育就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人类生存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产生存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党的十五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健康中国”理念,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给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更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低碳环保思念的高素质大学毕业生。
1.3 高等学校要注重培育具有低碳环保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职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而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低碳环保意识的合格大学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久健康发展,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到工厂、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具有低碳环保意识的人才,只有全社会都积极主动地倡导和践行低碳行为,生态文明和健康中国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国家五位一体建设才会畅通,才会卓有成效。
2 培育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应积极主动全面地培育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以适应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需要。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的培育,应该贯穿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的整个过程。
2.1 利用媒体平台宣传
学校建立低碳环保教育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充分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宣传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会议精神和思想,不断加大低碳环保教育宣传力度。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自媒体,在学生微信、QQ等多种自媒体交流中,宣传低碳知识,相互促进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的形成。
2.2 优化低碳育人环境
教育育人,首先要做到环境育人。而低碳意识的培育更需要一个低碳的环境,这对学生的低碳行为是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校园绿化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低碳环保的因素,如学校的所有建筑物都建设成为具有绿色环保标志,实质性地在用电、用水方面考虑到环保的因素。校园照明路灯尽量多地使用太阳能灯具,教室走廊、图书馆张贴低碳环保的宣传画,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处处能感受到低碳行为的重要,节约水电的必要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使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中逐渐加深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未来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强国做好思想准备。
2.3 开展各种低碳活动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要做好低碳环保思想意识的渗透,可以“春雨润物细无声”,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低碳环保教育活动来实现低碳环保意识入眼、入耳、入心。如组织开展系列低碳环保知识讲座、大学生低碳环保主题演讲比赛、大学生低碳环保主题征文比赛,让全体学生都知道什么是低碳,什么是环保,什么样的行为才是低碳环保行为。组织全校学生低碳环保知识竞赛,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低碳环保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评选低碳环保校园之星活动。
2.4 低碳环保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永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低碳环保意识的培育,更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学校在开学初备听评审过程中,教学管理机构、学生管理部门要对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提出关于低碳环保教育方面的明确要求,在教学中不但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礼、学会生活、学会交际;并进一步做到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必须渗透低碳环保理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2.5 成立低碳环保社团
指导学生成立低碳环保社团,有计划有目的的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环保行为。大学生社团成员具有爱心,对环保具有高度热情,并且分布在各专业和班级中,他们的低碳的言行,对其他学生能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能有力地促进低碳环保行为进班级、进宿舍、进餐厅。低碳环保志愿者和低碳环保社团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有力地增强了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促进了低碳环保行为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杜悦英.气候谈判的巴黎新局[J].中国发展观察,2015(12):5-6.
[2]北京中工干教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节能减排工作・低碳环保生活[M].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36-138.
关键词:美工活动;幼儿教育;环保意识
一、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环保的兴趣
绘画是美工的一种形式,大多数幼儿喜欢绘画。当然,在教师的眼中仅仅是简单的涂鸦,然而正是这简单的几笔让幼儿充满想象力。为此,在幼儿的环保教育中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渗透环保意识,培养环保的兴趣。
处于2~3岁年龄段的幼儿,可以基本掌握竖线、横线以及曲线的画法。作为教师,可以设计与线条相关的环保知识,提高幼儿的环保兴趣。如,在小鱼游泳的绘画中,在教会幼儿画曲线的同时,要对幼儿进行关于水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此外,在校园的生物角中设置了用碎布做成的小鱼,用广告纸做成的花园,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明白小鱼喜欢在干净的环境中游泳,如果水被污染了,那么它们就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做到节约用水,为鱼儿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幼儿总是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够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为了a吸引幼儿的眼球,发掘他们的探索精神,我在教师的活动区增添了立体的环保作品。有用一次性杯子做成的风铃,用易拉罐做成的小摆件以及用筷子做成的工艺品。实践证明,幼儿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成的作品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也知道了废物利用的又一层含义。
二、在美工活动中学习环保的基本技能
幼儿处于不断成长的状态,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仅仅靠视觉上的欣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动手的乐趣,同时也有必要让其掌握一定的手工技巧。于是,我会利用一些废旧的报纸,从最简单的开始,首先教幼儿玩撕面条的游戏,将报纸撕成又细又长,当做面条。同时,我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孩子们,我们今天来做面条,人人争做面条师傅,看谁撕的面条又细又长,最能受到客户的欢迎。”在游戏中幼儿们撕得有模有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随着实践的不断进行,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能够基本掌握纸张的撕、折、剪等一些基本的动作,甚至还能够用广告纸做成小鸟的模样。在废物利用的美工活动中,他们提高了动手能力,懂得了废物利用的道理,在成功制作中体验成就感。
此外,我还设计了以《美丽的花园》为主题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将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保护环境。“小小果皮箱”的制作,教会了幼儿不乱扔垃圾,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在作品展示中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经历了启发、动手以及引导等一系列的步骤之后,幼儿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能够掌握基本的环保概念,知道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创作了一幅幅有意义的作品,作品中蕴含了幼儿的心血以及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不同理解。为此,我们有必要肯定幼儿的想法,在作品展示中强化环保意识。通过作品的观察,在教师的讲解下增强对环保的认识。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类主题环保活动:
1.日常教学活动的展示
为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提升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教学活动通常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融入环保的概念,将环保与教学活动相互结合。如,在语言活动中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班级中,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讲述其中的内涵;在音乐活动中将空的矿泉水瓶当作乐器,让幼儿尽情展示他们心目中的音乐;在体育活动中用易拉罐做成简单的拉力器,从小锻炼幼儿的体格,形成健康的体魄。这些作品看似简单,但是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给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2.亲子环保作品的展示
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亲子活动的游戏中,我们要让家长与幼儿一起,以让幼儿在环保作品的制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此外,现代的忙碌生活使得家长与幼儿相处的时间较小,而亲子环保作品的制作就是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最好时机,在活动过程中能体验到浓浓的亲情。最后将各自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在展览活动中,幼儿可以相互交流活动心得。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和意识。而此时的年龄段正是学习知识、接受新观念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利用幼儿行为的可塑性,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得他们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并且在保护环境的意识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环境规制;隐性环境规制;界定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9)06-0085-06
20世纪70年代,在印度的Gopeshwar村庄发生了一场Chipko运动(Chipko在印度语里意思是“抱树的人”),300棵木岑树被林业官员划分给运动品制造商。1973年3月,当公司的人来到村庄准备伐木时,妇女们聚集在一起,她们列队步行,敲鼓齐唱传统歌曲,用身体去保护树。面对这一行为,运动品公司的人被迫撤退。无独有偶,实践中,一些重污染企业在进行规模扩张新设分厂时,迫于居民和社区压力,亦常有不得不改变选址的情形。笔者发现,这些案例中,企业被迫妥协,最终选择利于环保的行为,不是源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或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也不是源于自愿性环境规制,而在于人们强烈的环保意识及其驱动下抗议行为的发生,那么,如何看待人们的环保意识?它属于怎样的规制?与其他规制相比它有何特点?其作用模式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本文对环境规制的含义、分类与演进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1 环境规制的界定及拓展
对于环境规制的含义,学术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人们认为,环境规制是政府以非市场途径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直接干预,内容包括禁令、非市场转让性的许可证制等。典型特征为环境标准的制定及执行均由政府行政当局一手操办,市场和企业在严格的行政管制中没有活动余地。之后,环境税、补贴、押金退款、经济刺激手段的运用,使人们发现,这些手段具有环境规制的功能,但按上述定义,却不属于环境规制范畴。于是,人们对环境规制的含义进行修正,概括为政府对环境资源利用直接和间接的干预,外延上除行政法规外,还包括经济手段和利用市场机制政策等。不过,即便如此,环境规制的含义似乎仍不完美。90年代以来,生态标签、环境认证、自愿协议的实施,使人们遭遇同样的困惑,学者们进行反思和探讨,环境规制的含义最终再次被修正,外延上除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外,又增加了自愿性环境规制。
从环境规制的提出主体、对象、目标、手段和性质五个维度理解环境规制,会发现,环境规制含义的第一次修正,是在环境规制手段方面做了突破(在原有手段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刺激手段和利用市场机制政策);环境规制含义的第二次修正,是在环境规制的提出主体方面做了突破(原先的提出主体为政府,修正后增加了产业协会、企业等主体)。然而,此次突破是否彻底?考虑到Chipko运动给予我们的启发,笔者认为,此次突破似乎仍不彻底,对于环境规制含义的界定,仍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为此,本文试提出一个新的定义,供大家商榷。
笔者认为,环境规制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个体或组织为对象、有形制度或无形意识为存在形式的一种约束性力量。这一界定基于如下几点考虑:第一,环境规制属于社会性规制,因此,对环境规制的定义不能脱离规制的本质属性,那么,什么是规制的本质属性?是提出者?规制对象?规制手段还是其他,本文认为,都不是,规制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约束性”,“约束性”才是规制的实质特征;第二,环保意识具有环境规制的功能,但因存在形式问题却不属于环境规制范畴。因此,对环境规制的新界定应当突破这一层面约束,以使环境规制适应现实需求,获得新的解释力。
2 环境规制分类新探
目前,学术界对于环境规制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将环境规制分为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根据对经济主体排污行为约束方式的不同,正式环境规制又分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张?,2005)。第二,从政府行为的角度,将环境管制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商业――政府合作型(彭海珍、任荣明,2003)。第三,基于适用范围的不同,将环境规制分为出口国环境规制、进口国环境规制和多边环境规制(张弛、任剑婷,2005)。第四,根据管制执行的严格程度,将环境政策分为障碍式管制和合作式管制。第五,将环境政策分为五类:命令――控制、市场激励、强制信息披露、自愿规范、商业――政府伙伴关系。不同于上述分类,基于对环境规制含义界定的拓展,笔者认为,环境规制应分为显性环境规制和隐性环境规制两类。
2.1 显性环境规制
显性环境规制指的是以环保为目标、个人和组织为规制对象、各种有形的法律、规定、协议等为存在形式的一种约束性力量。它又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和自愿性环境规制三种类型。
2.1.1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是指立法或行政部门制定的、旨在直接影响排污者做出利于环保选择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属于该类型的工具包括为企业确立必须遵守的环保标准和规范、规定企业必须采用的技术等。其主要特征是污染者几乎没有选择权,被迫机械地遵守规章制度,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能使环境业绩得到迅速的、可测量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其对政府监管也有较高的要求,执行成本较高。对企业来说,过于刚性和一刀切的做法,可能会损害企业的效率,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目前世界各国环境规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应用的最为广泛。我国目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相关单行法、部门法,实施的新五项制度和老三项制度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三同时”制度等,都属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
2.1.2 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
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指的是政府利用市场机制设计的,旨在借助市场信号引导企业排污行为,激励排污者降低排污水平,或使社会整体污染状况趋于受控和优化的制度。属于该类型的工具包括排污税费、使用者税费、产品税费、补贴、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押金返还等。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使经济主体获得一定程度选择和采取行动的自由,为企业采用廉价和较好的污染控制技术提供了较强的刺激。但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相比,也有不足。首先,在市场体系不健全时,排污税、补贴和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等工具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其次,经济主体对上述工具的反应存在时滞,工具的作用往往要通过一段时
间才能显露出来。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于1972年OECD颁布“污染者付费原则”后引起各国的关注,并逐渐开始采用。我国目前采用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工具。
2.1.3 自愿性环境规制
自愿性环境规制是指由行业协会、企业自身或其他主体提出的、企业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旨在保护环境的协议、承诺或计划。属于该类型的工具包括环境认证、环境审计、生态标签、环境协议等。自愿性环境规制是建立在企业自愿参与实施的基础上的,一般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与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相比,自愿性环境规制更多强调的是企业、行业的主动性和主导作用,政府或置身于事外,或参与其中但只是一个配角或合作伙伴,或即便充当主角,亦不再有刺激性经济手段的运用。实践中,自愿性环境规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企业或行业与政府之间通过谈判达成双边协议,如美国XL计划;二是由企业或行业发起倡议或承诺,政府并不参与其中,如3M公司的3P计划;三是由政府设计并提出各种计划,企业自愿决定是否参加,如美国的33/50计划。自愿性环境规制可能源于企业的成本节约、效率提高,也可能源于企业外在的市场压力,目前,其应用正逐年增加。据美国EPA估计,2000年有超过13 000家公司、非政府组织和地方机构参与了自愿性环境规制。我国目前实行的自愿性环境规制有1993年3月3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标志、1995年开始推行的ISO14000和200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等。
2.2 隐性环境规制
隐性环境规制指的是内在于个体的、无形的环保思想、环保观念、环保意识、环保态度和环保认知等。典型特征是存在形式的无形性,看不见、摸不着,但作用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性环境规制主要借助于反思、学习教育及奖惩机制形成,其对个体或组织行为发挥作用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见图1):第一,直接模式,即通过对个体或组织行为直接的指引、调整和规范来实现环保。例如,基于较强的环保意识,甲对垃圾实施分类存放和投递。又如,甲指出乙乱弃废物的不对,乙予以纠正。第二,间接模式1:集体行为模式,即通过具有强烈环保意识人们的集体行为如抗议、协商来实现环保。例如,北京百旺家苑小区居民要求就高压线辐射举行听证会。第三,间接模式2:组织行为模式,即通过建立具有监督、环保功能的组织即ENGO的行为来实现环保。例如“绿色江河”组织给铁道部门的分段建设、在藏羚羊主要迁徙路线上开设迁徙通道、何时不能施工以便为藏羚羊让道等建议都被采纳。进一步地,基于较强环保意识建立起来的ENGO,其环保功能又是借助于如下形式实现:第一,行政形式:监督政府的环保工作或向政府施加影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争取政府能实施改善环境的政策。如香港的“地球之友”,1997年初曾向董建华提交了一份意见书――“香港2047年发展蓝图”,其中提出,香港的发展模式需要更新,需要改善环境观念,需要把握良机将香港建设成为“绿色小龙”,以意见书的形式向港府施加影响。第二,经济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以绿色改造的方式促进环保工作的进行,或集中民间闲散资金资助一些资金短缺的环保项目。“绿色和平组织”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该组织曾参与丹麦一家农药厂的生态改造,且帮助瑞典某造纸厂发展了对环境无害的造纸技术。第三,法律形式:推动进行环境立法,或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以提高民众环境法律意识。美国的“环境保护基金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通过促进地方立法的形式来进行环境保护。第四,教育形式: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撰写科普读物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个体和组织的环保意识,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如香港的“绿色力量”在报刊上开辟了绿色专栏,还创办了《绿色力量月报》和《绿色田野》环境教育期刊,宣传绿色知识和理念。第五,科研形式:提供环保技术和其他科研成果。像“绿色和平组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雇佣了一大批科学家,进行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将其研究成果传达给国际决策机构供其决策。第六,其他形式:直接行动、非法暴力手段等。如“地球第一”组织在伐木设备的油箱里倒沙砾,沉没捕鲸船等。
我国目前的隐性环境规制情况,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测度:
(1)环保意识方面。据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调研(调研覆盖全国城市,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地点,完成样本5 078个,有效样本5 073个),采用被访者主观自评方法测度,被访者环保意识的平均自评分为70.82分(N=5 035;标准差为16.685)。采用美国著名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R.E.Dunlap)推荐的环境意识量表进行测度,被访者的环保意识平均得分为61.24分(N=4 994,标准差为12.07),略超过及格分(60分)。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影响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因素很复杂,从个体层次看,一个人的环境意识水平有可能受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就业情况、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从结构层次看,公众的环境意识受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管理体制、大众传媒渗透程度、环境教育普及程度以及环保工作力度等因素影响。此外,对公众环境意识特征的分析表明,第一,被访者的环保意识非明显偏向“人类中心倾向”或“环境中心倾向”,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第二,整体上,被访者的环保意识水平受其物质主义倾向价值观制约,但从分析角度看,环保意识水平较高的人,同时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后物质主义倾向。第三,被访者的环保意识在整体上属于“浅绿”或“浅层生态运动”。
(2)ENGO方面。根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于2004年4月完成的一项抽样调查,从1994年3月31日我国首家ENGO “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书院”经民政部注册获准成立起至2004年,以环保为最主要活动领域的核心型民间环保组织大约占各类民间组织的1.15%,以环保活动为主要活动领域之一的兼做型民间环保组织大约占5.38%,在活动领域中涉及环保内容的边缘型民间环保组织大约占16.36%。按此比例推算,全国大约已有核心型民间环保组织3 000家,兼做型民间环保组织11 000多家,边缘型民间环保组织近30 000家,总数接近44 000家。可见,我国的ENGO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虽然如此,我国的ENGO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难以注册、资金短缺、体制障碍、影响力小、专业化程度较低等。
2.3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之间的比较
从规制目标、规制性质等角度看,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之间具有一致性,体现在:第一,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目标都在于环保,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又都具有某种约束性,使个体或组织的行为受到某种程度的羁束。第二,显性环境规制是显性化、法律化、制度化、具体化了的隐性环境规制。隐性环境规制的状况,影响着显性环境规制作用的发挥,反过来,显性环境规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又使隐性环境规制得到强化和提高。第三,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之间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信息披
露,最初出于企业自愿,属于自愿性环境规制。但当发现信息披露是促进环保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后,国家便在贷款、上市等方面采取相关激励措施,此时,信息披露便由自愿性环境规制转化为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不仅如此,一些国家还强制企业进行信息披露,此时,信息披露就又成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
但从规制提出主体、规制对象、规制成本、规制效率等角度看,他们之间又具有明显的不同,体现在:第一,运行成本、效率与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方面。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运行成本较高,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较低,但环境改善效果显著。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运行成本较高,环境改善效果总量不确定,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较高。自愿性环境规制的环境改善效果总量不确定,但运行成本较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也高。隐性环境规制的运行成本较低,环境改善效果直接,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高,对保护环境具有长期、根本的意义。第二,规制的提出方面。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的提出主体为立法行政部门,自愿性环境规制的提出主体为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区或其他主体,而隐性环境规制主要借助于反思、学习教育及奖惩机制形成。第三,规制对象方面。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隐性环境规制的规制对象为所有个体和组织,而自愿性环境规制的规制对象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第四,存在形式方面。显性环境规制的存在形式是有形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办法、协议、制度等。而隐性环境规制的存在形式是无形的环保意识、环保态度等。第五,其他方面。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刚性较强,个体和组织无任何讨价还价余地。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柔性,企业与个人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但以付出经济代价为前提。自愿性环境规制,企业拥有较大的自,可以选择自我规制,也可不进行自我规制。隐性环境规制,什么时间、以何种形式出现,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企业较难准确估计和预料。
3 环境规制的演进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自愿性环境规制、隐性环境规制,其产生的时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隐性环境规制是最先产生的。据《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卷一记载:黄帝“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此被视为保护环境的最早文字记载。又“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解》)这些记载表明,人类在很早之前就已十分注意节制自我、保护自然和改善环境。
随着环境形势的严峻及人类生存所面临环境压力的增大,人们发现,单靠隐性环境规制不足以纾解环境压力,于是,一些环保思想和观点被法律化、制度化、提升到国家意志层面、置于国家力量基础上,这使得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得以产生。《伐崇令》(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颁布这一法令,是我国古代较早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曰:“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管子•地数》曰:“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这些记载,揭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我国古代即已存在。《伐崇令》、《管子•地数》等,即是我国古代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控制环境方面见效快、可靠性强,但同时具有高成本、低效率、低激励的弊端,为克服这一缺陷,人们积极寻求新的规制工具。1972年,OECD颁布“污染者付费原则”,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规制引起各成员国的兴趣,一些国家逐渐开始采用产品税、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押金-返还等措施。据1987年OECD对其成员国的调查,共创造出的经济工具约有150项,其中大约80项为环境税或费,40项为环境补贴。虽然如此,它们主要还是作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仍是OECD国家首要的选择目标。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的多因性、跨界性、时滞性、复杂性、破坏性,进一步让人们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离开社区、居民等社会各相关方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治理环境问题,社会需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基于这一认识,人们探索新的规制工具,最终创新出了信息披露、参与机制、环境标志等自愿性环境规制。
环境规制的演进史表明,环境规制是伴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在这一演进过程中,一方面,基于原有规制的缺点,新的规制工具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另一方面,适应新的现实和需求,已有的规制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灵活性在加强。从总的演进趋势看,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性环境规制的作用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然不可替代,而自愿性环境规制和隐性环境规制基于社会的进步和其他原因,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切和重视,并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到运用和发展。关于环境规制的演进过程。
4 结 语
受Chipko运动的启发,本文对环境规制的含义、分类与演进做了新的探索,着重提出了隐性环境规制这一全新范畴,并对其内涵、生成、作用模式及与其他环境规制的不同做了初步的研究。笔者认为,将环保意识置于规制的层面予以建构和解读,还原和回归了环保意识的内在规制属性,打开了长期为人们所忽略的一个“环境规制黑箱”,使我们获得了诸多有意义的启发:第一,治理环境问题,应当根据企业所处行业、拥有规模、所属性质、发展阶段、规制的成本收益、规制的效率等实际情况来决定所采用的环境规制工具类型,而不应当“一刀切”,“一种模式”。第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治理环境问题、约束企业的环境不友好行为、获取生态效益、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可能会立竿见影,但从长远看,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隐性环境规制的作用或许更具根本性意义,原因在于,唯有组织或个体的环保行为基于隐性环境规制,组织或个体的机会主义和外部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消除。第三,企业在实际决策中,不仅要考虑显性环境规制,而且还要考虑隐性环
境规制,要将隐性环境规制视为企业决策的一个变量,避免漏损和忽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遭遇突发性环境危机;第四,针对当前我国隐性环境规制发展相对不足的现状,今后应通过给以经费支持、强化学校、社区、家庭、组织和社会的环境教育等多种途径,使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快速提高和增强。不仅如此,显性环境规制方面,我们要积极借鉴日本、美国、瑞典等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和政策,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条件和情况,进行移植、改造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行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0~60.[Zhang Man. Enterprises' Behavior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M]. Beijing: 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06. 24~29.]
[2]彭海珍,任荣明.环境政策工具与企业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3,(7):76.[Peng Haizhen, Ren Rongming.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and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dvantage[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3, (7): 76.]
[3]洪大用等.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62.[Hong Dayong. The Growth of Chinese Non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Power[M]. Beijing: Chinese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2007. 5~62.]
关键词:环保;环节;渗透;任务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雾霾现象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小学生正处于吸收知识的最佳时期,增强他们的环保观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在辨别是非面前还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在判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还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学校则成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学校明确要求各科教师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环保的贯彻实施当作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作为英语课的教师,我在教学中把真挚的情感,认真的态度传达给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学,我认为环保意识渗透的过程需要有充裕的课堂时间,抓住环保课文的合适契机切入。要指导学生将环保观念建立在深刻的认知基础上。
一、挖掘小学英语学科中可渗透环保的素材
小学英语学科中环保知识的渗透主要以课文为载体,通过开展活动为辅助手段。例如,英语课文、多种丰富的课外读物、多媒体教学等。开展环保知识的渗透主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深刻地意识到他们身处的大环境。我在教授英语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课本仅仅是一个载体,依据教材挖掘环保因素是适时点拨教育的前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环保课程的渗透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我们的学生缺乏自觉环保意识,一些环保行为不能及时被关注,这就让他们的思想有些淡化的倾向。英语课堂的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相对单一简单,在探讨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自觉环保意识形成方面还是相当困难。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争取让学生做到人人重视参与环保。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环保的宣讲,必须研究课本的相关内容,明确教学的主体目标,注重课本与环保知识的结合点,通过渗透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融入到环保中。英语的听、说、读、写过程中有着大量的环保教学内容,要从中挖掘深度的素材,善于提炼内容,训练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索学习,树立日常的环保意识。我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英语情景剧的模拟,交流目前的环保现状,让学生去假设这种后果的严重性。通过课堂的渗透我们发现,学生对单纯的环保知识很不容易接受,更不太理解内在含义。当学生置身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会之后更利于知识的传播,可见将环保意识渗透到课堂上,不单单是简单的设计就能实现的。必须通过与课文相结合,以课堂为背景,把环保理念渗透到活动中。这样学生才可以理解,也利于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环保渗透的内容和方式
(1)课堂。英语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在近期的环保事件中交流环保措施。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提高学生的分数,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在英语词汇、对话、语法、单词的训练中,要选择积极健康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这样才可以收到预期的环保效果。让学生在掌握解题方法的同时达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环保理念,受到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
(2)课外。环保知识的渗透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把课外学习抓起来。小学生接触外界的信息是迅速及时的,特别是观看一些英文影视剧,这时候教师要推荐一些学生视听效果比较好的观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程度,增加教学材料的同步性,还可以因势利导地将环保教育融入进来。既可以自己探究,也可以与家长、老师或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在英语课程中植入环保主题的内容,让学生领略自然环境的美好,培养热爱周围环境的情感,注重学生关心周围环境的培养,从小就知道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界提供了许多资源,要求学生珍惜爱护大自然,保护这些资源。我们学校为改变以往的环保理念教学缺乏具体的课外活动支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远的状况,现在格外注重活学活用。结合国家所提倡的建设环保型社会,懂得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发掘身边的资源,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废品的循环利用,在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开阔了环保思路。当学生懂得运用旧物的时候就看到了学生环保的意识。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外语活动。到社区进行英语环保宣传,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环保绘画展,读相关的环保外语书籍,教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体会环保生活。课外活动的布置需要有科学、周密的计划,让学生明确探究对象,课余时间的安排、资料的查询、道具的配备、最后的环保成果展示都要有详细明确的计划与安排。环保意识的培养过程需要教师做出规划,预留一定的英语演讲题目、辩论的内容、美文朗读等,让学生从英语的辐射中自觉地接受环保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中提高环保观念。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要适可而止,把握好教学环保环节,注重环保渗透的长期培养。教师只要能发掘教材的深刻意义,就会给学生更深刻的引导。只要教师将环保渗透点把握得合理,并辅之科学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环保和英语知识双重提高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肖.互动式教学模式与英语口语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
2009(2).
[2]钟启泉,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3]马琼.提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途径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
【关键词】 幼儿;环保意识;大自然
当历史跨入21世纪,人类升上太空,回头关照地球时,才惊异地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紧要关头:人口膨胀、沙漠蔓延、森林锐减、水源污染、酸雨肆虐、垃圾成灾、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加剧、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人类已面临着如此严重的挑战,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要搞好环境保护,首先必须抓好环境教育工作,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环保教育不应单纯是幼儿园、学校的事,每个家庭、每位父母都有这个职责。那么,如何对幼儿何进行环保教育呢?
一、接近大自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和形成概念的。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自然课堂,而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所以在环保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如:组织幼儿观看“环宇探索”、“动物世界”等电视录像;借春游和秋游之机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幼儿游玩的时候同时给他们讲解,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认识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动物、花草树木的爱心。另外,让幼儿自主的接近大自然,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原则,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含义。
二、亲近小动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要使幼儿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开展的幼儿环境教育必须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事例及环境,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方法一:让幼儿参与植物角的管理。幼儿通过接触、管理自然角,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的关系,并使自身的多种感官发挥作用。例如:春天来到时,老师在自然角饲养了一些小蝌蚪,小朋友又好奇又兴奋,经常围在鱼缸边逗弄它们,玩得不亦乐乎,当小蝌蚪长成青蛙时,孩子们兴奋不已,都高兴地叫喊着:“小蝌蚪长成大青蛙了,长成大青蛙了!”这时候,再借机对幼儿进行保护青蛙、保护益虫的环保教育,这时所收到的效果远比教师一遍又一遍的灌输来的更好。方法二:带领幼儿亲身体验,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和感受幼儿园附近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如青山绿水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垃圾遍地、浓烟滚滚的受污染环境,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如:准备两条同样的金鱼,分别养在两个装有清水和污水的鱼缸里,用简单的词语或图案记录金鱼的生长情况,从实验中唤起幼儿的环保意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的游戏进行环保教育。如“呼吸的大树”,在游戏中用椅子代替树木,只有在“树”下才能呼吸,随着“树”的减少,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让幼儿通过这个游戏明白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资源的重要性,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幼儿了解环境问题,让他们知道平常所能接触到的环境事件,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贴近生活,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小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因此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是很重要的。首先应明白,幼儿主要模仿来学习,成人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老师应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明确的环保意识,绝不做有损环境的事(如攀折花木、乱丢垃圾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其次,可以借助于孩子们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例如电视动画片《地球超人》、幼儿故事《猴子的家》等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画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也是很必要的。再次,培养幼儿环保的行为习惯,要以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为依据,以促进幼儿主动参与为出发点,从激发幼儿的动机开始,以情感为动力,使幼儿获得知识和能力,落实到相应行为上。对幼儿日常行为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强化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使这些行为渐渐成为幼儿自然而然的行为,逐步培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教育要与家园相结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与家长夕相处,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使家园环境与幼儿园教育达到一致,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利用家园宣传栏、家长问卷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向家长开放课题汇报活动——垃圾分类,让家长和孩子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方式,利用废物进行玩具制作,有的幼儿和爸爸用盒子制作了一台电视机;有的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废电池和盒子制作了“火箭”;还有的是几个小朋友共同制作的汽车。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思考;玩中学会了尝试;玩中学会了合作;在玩中学会了分享。在短短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环保意识有了提高,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也明显不同。我们还将借助国内外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不断获取、积累信息,继续将这一课题研究下去。
关键词 激发 树立 养成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提高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已为人们所认同,《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幼儿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等与环保教育相悖的举动,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头教育。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环保教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白色污染”“酸雨”“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等这些复杂难懂的学术名词,而应该从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的接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一、接近大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就要把幼儿熟悉的或相关的真实环境作为教育的资源和教育的场所。因此,我就采用让孩子走出园门的形式,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寻找环保的素材,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看到了美丽的鲜花、绿绿的小草,高高的大树,一阵微风吹过,小草和小花点起了头,我说:“快看呀,小花和小草向我们问候呢!”孩子们听了都开心的走过去,对着小花和小草说:“你们好!”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展望绿色的海洋,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亲切的接近,人与自然是那么和谐和美好,大自然让让幼儿感受到了美的环境,美的自然,从而也激起了他们保护美的环境,创造美的环境的责任感。另外,让幼儿自主的接近大自然,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原则,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含义。
二、创造环境,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要使幼儿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开展的幼儿环境教育必须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事例及环境,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
方法一:让幼儿参与植物角的管理
幼儿通过接触、管理自然角,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的关系,并使自身的多种感官发挥作用。例如:春天来到时,老师在自然角饲养了一些小蝌蚪,小朋友又好奇又兴奋,经常围在鱼缸边逗弄它们,玩得不亦乐乎,当小蝌蚪长成青蛙时,孩子们兴奋不已,都高兴地叫喊着:“小蝌蚪长成大青蛙了,长成大青蛙了!”这时候,再借机对幼儿进行保护青蛙、保护益虫的环保教育,这时所收到的效果远比教师一遍又一遍的灌输来的更好。
方法二: 带领幼儿亲身体验,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和感受幼儿园附近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如青山绿水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垃圾遍地、浓烟滚滚的受污染环境,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如:准备两条同样的金鱼,分别养在两个装有清水和污水的鱼缸里,用简单的词语或图案记录金鱼的生长情况,从实验中唤起幼儿的环保意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的游戏进行环保教育。如“呼吸的大树”,在游戏中用椅子代替树木,只有在“树”下才能呼吸,随着“树”的减少,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让幼儿通过这个游戏明白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资源的重要性,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幼儿了解环境问题,让他们知道平常所能接触到的环境事件,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学习体验,让幼儿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小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因此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是很重要的。
首先应明白,幼儿主要靠模仿来学习,成人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老师应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明确的环保意识,绝不做有损环境的事(如攀折花木、乱丢垃圾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其次,我们还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在“环保小卫士”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分类垃圾回收箱”,让幼儿把废旧物品带来,进行分类放置,并变废为宝,利用一些可改造垃圾让幼儿亲自制作玩具,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活动“多彩的服装”中,幼儿利用塑料袋、报纸、蛇皮袋、稻草等一些平时觉得没用的材料,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出了一件件漂亮的服装,并利用这些服装进行时装表演。我们还可以利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利用爱鸟周举行保护鸟类的专题讲座;利用世界环境日开展多种环保活动,并组织幼儿进行环保知识竞赛,评选“绿色宝宝”等。
关键词:环境保护;大自然;游戏;绿色
环保作为全球性的问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因此,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幼儿园是幼儿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一、开阔视野,感悟自然,陶冶性情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自然课堂,而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所以在环保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如,借春游和秋游之机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幼儿游玩的时候同时给他们讲解,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认识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动物、花草树木的爱心。另外,让幼儿自主地接近大自然,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原则,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含义。
二、寓教于乐,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
要使幼儿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开展的幼儿环境教育必须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事例及环境,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比如,让幼儿参与植物角的管理。幼儿通过接触、管理自然角,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的关系,并使自身的多种感官发挥作用。还可以在春天时,老师在自然角饲养一些小蝌蚪,借机对幼儿进行保护青蛙、保护益虫的环保教育,这时所收到的效果远比教师一遍又一遍地灌输来得更好。
三、循序渐进,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幼儿主要通过模仿来学习,成人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老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明确的环保意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画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而且,培养幼儿环保的行为习惯,要以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为依据,以促进幼儿主动参与为出发点,从激发幼儿的动机开始,以情感为动力,使幼儿获得知识和能力,落实到相应行为上。对幼儿日常行为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强化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使这些行为逐渐成为幼儿自然而然的行为,逐步培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四、寓环境教育于各种游戏之中
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受教育。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可以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五、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马拉古奇曾说:“教育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环保教育决不能是单纯性的“园内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家长工作中,提高家长的环保行为,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园可以利用宣传阵地渗透环保知识。开展家园活动,提高环保意识,携同家长走进课堂,走向生活中的环境教育,使家长成为环境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创造未来”,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总之,保护环境是一项世界性、也是世纪性的大问题,当今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是未来世界的缔造者,能否唤起幼小心灵中的环保意识,它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这对大自然抑或人类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锦兰,吴少芬.幼儿园环境教育初探.环境教育,1997(10).
关键词:物理教学;环保教育;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85-1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也对环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关注这些比较重大的社会问题,环境保护自然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环保教育,让学生不仅从中学到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又受到了环保教育,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因此,加强环保教育也就成了物理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培养环保意识,重视环保教育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人口、资源、粮食等诸多问题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环境问题。要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责任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充分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所熟知的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观点,让他们知道保护环境其实就是发展人类自身。
例如,在教学“温室效应”的问题时,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材料明白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使全球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引发一系列问题。而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温度升高所带来的危害,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关注度,使其更好地意识到控制温室效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教师可以适时适当地加以介绍当前人类为了限制和改善温室效应所作出的努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再如:在讲述“人眼看不见的光”中的紫外线与臭氧层时,让学生明白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如果遭到破坏那么它将带来怎样的后果,而臭氧层的破坏也正是由于人们用空调中的氟利昂,甚至美发用的发胶摩丝也会带来这样的恶果,这样会使学生更加认识到这一个个小的问题也可能造成许多不利的后果。同时这样也使他们感受到环保更加与他们息息相关,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他们才会有兴趣,而这样的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环保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如噪声、光污染、温室效应、水污染等。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教师要牢固树立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观点,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
例如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中,教师先要让学生知道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着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在明确噪声含义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噪声来源:工厂、企业的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汽车等交通工具带来的噪声、音箱、喇叭等社会生活噪声、混凝土搅拌机等建筑工地上的噪声;然后问学生:我们教室里令人心烦的噪声有哪些?学生会回答到:有的人随意讲话,有的人随便谈天等等,都妨碍了老师和学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教师总结:这不仅仅是纪律问题,也是噪声污染问题。接着教师介绍噪声危害:如果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血压升高等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听力的丧失。在充分认识噪声危害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保护我们周围环境,我们该怎样做?学生们都认识到:在别人工作和学习时不应大声说话、放声大笑,或者开大收音机、录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以免干扰他人的生活。不要让自己成为令人讨厌的声音的制造者,这也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自觉注意的。当然,初中物理教材并非只能通过以上这些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只要善于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强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环保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因此,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言行中自觉、主动地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养成良好的有利环保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物理技能和环保技能,增强环保意识,做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开阔学生知识面,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十分有益而且十分必要的。
一、环保的根本目的
1989年12月26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是人类周围的一切,关注环境问题,目的是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使环境优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生态和社会文明。考虑到环境问题的滞后性,强化并内化环境意识使更多的人都自觉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更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
二、环保应是自觉行为
1.意识指导行动
环保要落实到实践中,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当时时以身作则,提高环保意识,充实环保知识、规范行为。身教强于言传,潜移默化能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我们可以做到:如上课时光线充足就关掉教室的灯,科室电脑不用就断电,自然风足够就关掉电风扇,听到卫生间有长流水的声音就去及时关掉等。以自身行动引导学生,使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他们开始接受并乐意去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情了。
同时,我们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环保主题教育,通过宣传海报、讲座、征文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从而落实到行动中。
2.环保行动重在自觉
大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增强,已经从内心上接受了“要环保”的观念,但很多学生意识与行为却经常大相径庭。如明知道一次性餐具不仅不环保还有毒有害,但为了方便还是经常使用;外出喝水也常以瓶装水解决,很少有自带开水;废弃的电池丢到生活垃圾中,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呢?笔者认为,这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1)旁观者心态。环境要保护,但更要自己方便,个人的舒适度在第一位。把自己作为环保的客体,不反对,不参与。
(2)悲观者心态。环境已然破坏,且越来越严重,大家都不环保,我一个人力量太小,干脆随大流。
(3)怕麻烦心态。口号喊得好,但是太麻烦,心里很内疚,下次再环保,下次再下次,不知是何日。
(4)无知者心态。人人都在讲,我也想环保,节约水和电,能走不坐车,还要做什么?
环保需要自觉参与的意识,其含义是指掌握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人,发自内心地产生了一种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能够按环境保护的要求自觉地调整自己,而且能够严格地监督他人;不仅自己不做危害环境的事,而且能够限制他人危害环境的行为。
让环保素质成为人们自觉的素质,不能让环境保护仅仅停留在“被提倡、被引导”的层面上。环境保护得好,不仅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公民的环保素质。在一些发达国家,深人骨髓的环保素质,是每个人在整个社会的感同身受中形成的。
一个人从一出生,就会从爸爸、妈妈及社会那里受到环保教育,这种教育渗透在大人的身体力行和生活细节中。“准妈妈”们在孩子出生前格外在乎环境,是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孩子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中,应坚持教育帮助孩子以环保的视角看待世界,赋予孩子文明的生活态度及长远眼光。科学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通过环境特别是饮食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如果即刻与之隔绝,污染物仍要存留到我们第七代子孙的身体里才能完结。具备自觉的环保素质,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以自律成自觉
自律,即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唐代张九龄在《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中有言“不能自律,何以正人?”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其实,“自律就是自由。”对许多人来说,自律是一个讨厌的词儿,因为它意味着没有自由。实际上,反过来才是正确的。如同Stephen R.Covey(弥缝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作者)所写的那样:“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从长远来讲,不自律的人是缺乏自由的,也无法得到随之而来的独特技能和能力。自律指的是,在那一时刻,是你的想法决定你的行为而非你的感情。在对你的一生有很大影响的大事情面前,自律常常意味着牺牲乐趣和避免一时的冲动。
乔布斯说,匮乏即是富足,自律产生喜悦,苦行和极简让你变得更敏锐。每个时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一个自律的人。自律不能只是偶尔为之,它必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培养自律最佳的方式是为自己制定系统及常规,特别是在你视为重要的需要长期的成长及追求成功的指标项目上。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加入到自律者这个行列中来,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环境都会大大的不同。
四、自觉环保
“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幸福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一个民族没有保护生态,参与环保精神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国家没有保护生态,参与环保精神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从细节上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回收废电池、少用室内杀虫剂、少吃口香糖、参与环保宣传、爱护古树名木、多穿绿色纺织品和生态服装,等等。
每个人,只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才会形成澎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公众环境意识初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其含义在学术界、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污染较少的环境,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①o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同年,我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意味着我国在建设新能源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校园里实施和推广低碳新生活。考虑到大学生在建设“低碳经济”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新概念:校园低碳经济,即一种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校园低碳经济是指在校园中实行低碳经济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②,做节能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锋,营造人文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学科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
《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资料收集法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文献法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学生带动法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④,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4.4设立低碳经济学科,培养低碳经济专业人才通过笔者调查得知,加强低碳知识宣传和低碳文化传播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普及,政府扮演着“低碳经济倡导者”这一重要角色,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园中宣传低碳经济比政府面向公众宣传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校园内的推广及相应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学校可开设低碳经济相关课程,通过课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相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低碳经济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知识,树立起低碳经济意识,必要时还可以针对那些对低碳经济有着较高兴趣的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闫江艳: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系10级学生 梅俞杰: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系10级学生
雷刚: 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环境法、知识产权法 。兼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委员,浙江省环境法学会理事,浙江省质检法学会会员,浙江省科技法学会理事。
摘 要:农村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但农村居民对于环境的认识程度仍然处于模糊阶段。本文以了解东西部农村环保意识现状为出发点,对目前农村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主要农民环保意识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环保意识东西部农村新旧农村改进方向
一.引言
2007年11月,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推动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对农村向城市的过渡及其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 农村环保意识发展现状
1、各地区农村环境意识发展
在东部的新旧农村和西部农村,村民都已基本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并且有参与环保实践的动机,部分居民能较正确客观地认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但村民整体环保意识不够强,对环保问题的实质认识不足,对政府的环保工作和环保措施以及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和配合度较低。其中也不难想象,东部农村状况好于西部,新农村在三者中最优。
2、三类农村环境意识特点
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其二是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1东西部农村环境价值观念 从对“环境意识”的了解程度、自身环保行为的关注度以及对周围环保活动的了解情况来看,东西部地区在这三个问题上表现出了一致性,即东部地区的环境价值观念要明显优于西部地区,更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理念,其中东部新旧农村之间差异较小,但新农村仍相对较高。
2.2村民环境行为意识
2.2.1日常生活方面 东西地区村民对自身环保行为注意度呈分化趋势,东部大部分农村村民能做到偶尔关注自身环保行为。西部村民则并不特别注意自身的环保行为。在东部农村,村民能偶尔参与环保活动。同时新农村的参与度又高于旧农村。而在西部农村,大多人表明不会参与。这与村民对环保意识的了解度是密切相关的,对于不了解、意识中认为是不需要的事物自然也丧失了参与的兴趣。
2.2.2农业生产方面 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是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现代农民应追求的一条道路。在农村地区,相比普通小农更注重收益的表现,农业大户的生产方式更符合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
3、三类农村环境意识表现原因
3.1经济 经济是环境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由于三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条件较强的地区不仅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使其有余力、有信心去吸收环保观念,树立环境意识。
3.2政治 这里主要指政策、法律法规的影响。由于环境问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热点,相关指导思想及机制还不成熟。政府是村民认为对自己环境意识影响最大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的行为有着重大的意义。但目前,政府并未有效发挥其在该领域的作用。
3.3文化 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留守农村的农民教育水平大多在初中及以下水平。这就极大地影响他们对环境现状的了解和环境知识的掌握。同时,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使村民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毫无节制。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环保宣传氛围。
三、意见与建议
(一) 政府方面
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影响村民环境意识因素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东部村民对环境的认识比西部村民更深刻。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较落后的西部农村经济是提高村民环境意识的第一步。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落实相关政策 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应着重处理垃圾分类和绿化管理问题;旧农村着重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环保设施的改善;西部农村则要总体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同时,政府要出台并落实有效政策措施,层层督促、定期走访实现稳步发展。
3、 增加农村环境意识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文化水平 受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影响,村民生活生产中存在大量与现代生态文明不相适应的行为。村委会应通过多种途径倡导环保,增设宣传栏,印发指导手册,把环保教育落实到每一个人。西部地处内陆,信息闭塞,因此尤其要重视西部村民的文化教育。
4、营造良好的法制、道德环境 提高村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必须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和道德环境做保障。目前,对于大半村民来说,难以切身体会到环境立法的重要性,必须真正让村民感受到这是有关切身利益的事,从而改善环保意识。
(二) 农民自身
1、 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环保习惯 要减少不良的环保习惯,村民自身必须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要从点滴做起,从一次出行、一次购物做起,做个有心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为荣。
2、 主动参与村内环保活动,配合政府工作 农村环境建设不能全靠政府唱独角戏。村民也应该主动参与村内环保活动,了解环保事宜,学习相关环保知识和当前社会环保主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配合政府工作。
3、 积极为农村环境献计献策 从问卷的回收情况及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村民对农村环境治理还是很有自己的想法,访谈间提出的一些观点完全可以借鉴。村民是农村的主人,要牢牢记住主人翁意识,积极为农村环境整治献计献策,让村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管理村内环境,才能营造出一个令村民满意的环境。
四、结语
农村的健康合理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改善,而环境的保护改善更与居民的个人环境意识行为密不可分,人们为保护环境应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的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农村村民环保意识的加强有赖于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
本文是2011年浙江省社科联科普年度课题:农民环境意识读本(11ND30)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在完成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完成本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OF DIALECTIS OF NATURE,2000(04).
[2] 何强.法治视野下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13(07).
[3] 朱启臻.农民环境意识的问题与对策[J].世界环境,World Environment,2000(04).
[4] 李玉恒,刘彦随.中国城乡发展转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解析[J].经济地理,Economic Geography,2013(01).
[5] 刘伟,何国富,刘学良,等.农村地区居民环境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Agro-Environment&Development,2008(03).
关键词 环境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状分析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的总和,这些条件遍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被人们所认识,所熟悉,所依赖。阳光、空气、水源、蓝天、青草这些都是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这也被我们称之为客观环境。像楼房、学校、道路、桥梁、村庄、城市、甚至国家等,这些外部条件是由于人们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同样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些条件由于其产生加入了人为因素,常被我们称之为社会环境或者人文环境。
环境教育是对人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他着力的培养人们认识自身与客观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客观事物或者他们之间关系的评价。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环境教育,特别是今年来教育部队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更是强调了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小学教育中去的指导思想。但是就目前来讲,我国环境教育的状况十分的不容乐观,首先,教育中过多的偏重人文教育而忽略环境教育,使得小学教育有所偏废。其次,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环境教学方案和体现,致使环境教育随意性较大。最后,教育部虽然提出了环境教育的要求,但教材改革显示出明显的滞后性。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和交流能力。小学语文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加强自然和社会学科体系的环境教学要求,同时在课文的选取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增加了许多关于环境教学的文章,丰富了学生语文教学的视野。随着十提出加强环境建设和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我们在追求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总是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学会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环保理念是环境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育所要达到的是实现学生思想与社会进步相适应,随着人们逐步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保意识培养也逐渐的被提上日程,环保意识是一种人们对自身与客观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这正是语文教育的主要领域。以正确的环保观念引导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作用
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一个计划性和组织性非常强的工作,它能够使人们通过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教师非常重要,他们是这项工作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
1.提高教师视野,推动环境教育渗透
通过现状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环境教育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教师的视野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授课教师本身缺乏广阔的自然环境视野不能把环境与社会科学相结合起来,从而不能够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因此,要想改变我国环境教育滞后的现状,推动环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扩展教师视野变得十分必要。
2.提高教师环境意识,言传身教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沙尘暴、地震、海啸、沙荒化等,人们逐渐的意识到环境保护到了不能在拖的时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社会中人所应当负担的责任。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除家长外最大的。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当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以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渐渐的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
四、环境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
1.注重课堂环境教育的灌输
有个词用在这里十分的恰当,潜移默化,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当充分的利用这个成语的含义,以实际行动践行引导学生环境意识的责任。多在课堂上讲一些对环保有益的故事和趋势,多赞美青山、绿水、白云等客观环境的魅力。通过在日常的课堂中的时常的赞美,让学生渐渐的接受环境保护是理所当然的观念。
2.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教师可以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多布置点关于环境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去更好的了解环境、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环境,并就环境方面立意新颖、观念正确、文笔流畅的作品给予全班通报表扬。抓住学生希望被表扬的心理,利用作品写作,提高学生对环保认识的积极性。
3.在语文课外活动的乐趣中升华环境意识
课外活动课是小学语文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课程因为其有趣性往往很容易被学生们所喜爱。教师应当多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教育活动、旅游优美风景区、发表感想、组织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升华对环保的认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9-0087-03
[作者简介]巫娟(1983―),女,江苏苏州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教师,小学一级。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革新,工业日益发展,但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这都是人的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的。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因此在他们幼小时就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让环保意识根植于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现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园内资源,让幼儿感知自然,陶冶情操
地球是人类的家,爱护靠大家。幼儿园是与孩子接触最为亲密的“小家”,要想使孩子们长大后能尊重和爱护地球,就必须让他们在幼小的时候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所以,我们在园内开辟了多种区域,如种植区、饲养区、风景区等,组织孩子在实践活动课时到园区去看看、摸摸、闻闻、嬉戏,使他们多接触、多了解自然,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兴趣,培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情怀。
二、将环保与园内各项活动联系起来,提升幼儿对环保的理解度
(一)在幼儿应开设的课程中全方位渗透环保教育
要想孩子们能理解环保的含义非一日之功,而是要靠“水磨之功”逐步地渗透。因此,在幼儿的各科教学中,我们应当设法循序渐进地渗透环保。如在科学实验活动时,通过敲击烧杯中不同高度的水而发出不同的声音,教育孩子要珍惜“水资源”,使其懂得“水是生命之源”。在音乐教学中,适当渗透具有环保意义的歌曲,如《花儿好看,我不摘》等。另外,我们还可组织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专项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汇报会、小制作等,如“变废为宝”活动,让学生搜集家里的易拉罐、矿泉水瓶制作美术作品等。把环保知识普及到园内的一切活动中,逐步使孩子们知晓如何处理垃圾,如何保护树木等,使他们践行环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将环保与孩子们的游戏相结合
喜欢做游戏、看游戏类剧目是幼儿的天性。做游戏也是幼儿教育中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享受。因此,我们可把环保与幼儿的游戏相融合,启发引导他们在“玩中学环保”,在游戏中受教育。如在做角色游戏时,课前布置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收集干净无害的废品,像月饼的包装盒、喜糖铁片包装袋等。游戏时师生齐动手制作“奥特曼、金刚葫芦娃、儿童剧院”等模型,使他们在边做游戏时边接受环保教育,从游戏中了解什么是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垃圾或废品,怎么利用,什么是不可回收或再利用的东西。做好后把孩子的这些作品分别陈设在班级内部区域角和园内的画廊、过道等地方,同时配上简单的拼音注释或短小的音乐,进行展览,使全园的幼儿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受到应有的教育,学会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废品,来制作各种玩具或装饰品,最终使每个孩子都能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再回收再利用,并使他们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以环保为主题,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事实上,宣传环保的教育日不少,譬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都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时机。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并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一年一度的“3・12植树节”,我们可开展“知绿、养绿、爱绿、赏绿”的活动,让每个孩子在园内认护一棵树(或一块草坪),教会他们按时给小树浇水、施肥,同时让他们用红丝带把自己的名片系在树上,在名片上写上孩子的名字,贴上孩子的照片,同时用拼音写上一句有关爱护树木花草的话,从而促使孩子们人人争当“绿色小卫士”。开展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活动时,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制作等活动,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幼儿播放自然灾害片、地震片,或央视的公益广告,激发每个孩子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兴趣和爱心,使他们初步理解我们的生活是地球承载的,是地球给予的。另外,可在每年的3月22日“世界水日”这天组织孩子参观相关展览,如污水乱排乱放或广岛核污染或平常百姓的生活污水等图片,让孩子们知道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对有限的水资源及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水质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门间竞争性开发所导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更加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福祉。
四、家园联动,实施环保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应该和义务教育一样,努力实现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链接,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所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定要征得孩子父母的大力支持,必要时可邀请家长来园开家长会,让家长们理解幼儿园的做法和苦心,让他们明确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家长们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从自己做起,给孩子做好样子、树好楷模,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用完自来水要主动关紧水龙头,生活用水可以用来洗刷便池或便盆等,让孩子们眼见为实,受到熏陶。再如,让家长和孩子做“亲子制作”活动,父母陪孩子一起把孩子以前玩过的现在不感兴趣的玩具进行拆拼、重新组装成新的玩具,还可以把孩子小时坐过的摇篮车、学步车、婴儿车等拆卸装在家长的接送车上当坐凳,等等,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促使孩子开动脑筋思考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真正实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会思考、尝试、合作。另外,还可让家长带着孩子走进自然,比如踏青等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欣赏到自然美丽的风光,领略到沿途的环保标语(家长做好解释和说明),获得环保知识,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愫,还能让孩子真实地看到、闻到被污染的环境,感受到环境遭到破坏的危险和恶果,增强孩子环保的意识。
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孩子到社会上去走走看看。譬如可以组织幼儿到一些环保节能型的工厂去参观。像过去都是使用铁铸水龙头,用水时水花四溅,浪费;现在工人师傅们设计制造的感应水龙头、变距水龙头,出水时都是圆柱式的……让他们在现场得到启示和受到教育。也可以组织他们到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去做“小说客”。
总之,为了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健康长寿,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懂得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并合理地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认识、愿望付诸行动,达到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