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现代畜牧业的概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26 14:40: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现代畜牧业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现代畜牧业的概念

篇1

关键词生态畜牧业;概念;特征;问题;发展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bstractConcepts and characters of modern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were summarized,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in Xinjiang were analyzed,then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concept;character;problems;countermeasures; Xing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原总面积5 733.33万hm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7,其中可利用面积4 800万hm2。广褒草原为新疆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具有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1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概念与特征

1.1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现代生态畜牧业(Medern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它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1]。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1.2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态畜牧业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生态畜牧业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在生态畜牧业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2-3]。

2新疆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2.1草原严重超载放牧

草原资源是可更新而不可再生的资源,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要求畜牧业更快地发展,以满足其不断的增长需求。为此,违背科学规律的掠夺式经营会造成草原的“三化”。统计资料显示,新疆天然草地正以每年0.5%的速度退化。目前全疆85%的天然草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其中37.5%严重退化。产草量下降30%~50%。1996—2007年间,由于开垦和建设征占用地,使全区天然草原面积减少了约100万hm2;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

2.2畜牧业生产污染严重

2007年,新疆自治区年内牲畜出栏4 717万头(只),全年畜禽排泄量相当可观。畜牧业生产方式尚未得到彻底改变。有些农户散养、人畜混居,致使房前屋后畜禽排泄物横溢,严重污染村镇环境。近年来,虽然加快了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部分牲畜已进入小区饲养,村镇环境面貌得到改善。但由于一家一户饲养畜禽的比例仍然较高,其生产方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所以治污任务还十分艰巨。同时,还发现在兴建畜牧小区过程中,部分业主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往往忽略治污配套工程建设,致使畜牧小区又成为新的污染源,村镇污染转移成为新的农村面源污染。

2.3科学技术推广滞后

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新疆自治区畜牧科研、推广服务体系已趋完善,但是畜牧、兽医、草原3站,尤其是基层3站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老化、毁损严重,紧急应对大灾大疫的能力较弱,社会化服务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人员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局面。

2.4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目前,新疆自治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很不平衡,畜产品深加工的规模档次还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围绕全区畜产品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的企业少,尤其缺乏跨越国际贸易绿色和技术壁垒的实力。此外,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现有的行业、专业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松散,覆盖面低,功能不强,作用有限。

3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对策

3.1依法管理草原

草原畜牧业是新疆自治区畜牧业的主体,依法保护草原,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实现草原生态安全,是新疆自治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必须坚决落实《草原法》《草原平衡条列》《禁牧、休牧制度》等法律法规,严禁超载过牧及农区牲畜进入草原放牧,实现草原载畜量平衡。

3.2增加对生态畜牧业的投入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是综合治理畜禽养殖面源污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措施[4]。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严格要求畜禽养殖场(户)按国家标准达标排放畜禽排泄物;另一方面要制订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增加治理畜牧业面源污染的投入,鼓励发展生态畜牧业,对畜牧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治理工程进行必要的经济扶持。同时,政府还应培育生态畜牧业典型,以促进畜牧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3.3搞好生态规划,推进畜牧产业化

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在养殖区内优先发展畜牧产业,优先规划养殖用地,推进规模饲养;在禁养区内严禁养殖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措施将养殖户(场)逐步迁至养殖区;在限养区内限制畜牧业的发展,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

3.4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循环畜牧业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带动的原则,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加工模式,大力推进畜牧业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畜禽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或生产沼气等以消除畜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规范畜禽舍的建设,规范种畜禽、饲料、兽药、畜牧机械等投入品使用,规范饲养、加工、流通各环节操作规程,实现禽畜养殖零(低)排放、粪污还田培肥地力、草原资源生态平衡、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粪便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

3.5加快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完善和普及推广

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畜禽单产水平,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节粮、低耗的生产体系,促进生态畜牧业稳定协调发展;要以区域化布局为突破口,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结构调整,合理划区轮牧、围栏放牧,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及舍饲和半舍饲技术,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从而防止草场退化,维护草场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 陈德峰.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大力发展新疆现代生态畜牧业[J].现代畜牧业与新疆发展,2008(5):85-93.

[2] 于振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畜牧业与新疆发展,2008(5):99-106.

篇2

畜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型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市场肉蛋奶类产品供应有种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畜牧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显示了出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畜牧业财务内控建立和健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畜牧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现代畜牧业内控制度的建立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畜牧业在全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取得了深入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中肉类产量达到了8千万吨以上,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禽蛋类产量和奶类产量也取得大幅度的提升,现在分居世界第一位与第三位。畜牧业作为为人民的生活提供肉蛋奶类食品保障的经济产业,随着需求拉动的影响,其成长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同时,作为依托种植业发展的下游产业,畜牧业对于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和满足城乡市场供应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畜牧业一直采用的是松散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办法,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在经济高速提升、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出现了管理上的脱节导致的行业发展缓慢的状况出现。内部控制的管理办法是现代管理理念中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之一,将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引入到畜牧业的生产管理中有利于规范畜牧业的生产活动,促进畜牧业尽早实现产业转型,走向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和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畜牧业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在逐渐加快,由于畜牧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理念引入较晚,导致了畜牧业财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畜牧业内部控制没有形成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办法,在我国企业中发展的实践还比较短。由于畜牧业同一般生产性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一般企业的管理办法很难直接照搬进畜牧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因此,虽然在目前畜牧业的财务管理中已经逐渐开始形成初步的内部控制管理思想,但是目前内部控制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在管理实践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往往会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反而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畜牧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偏弱

由于缺乏必要内部控制体系,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畜牧业还保持着传统、松散的管理方式,导致了畜牧业的财务系统在应对市场风险时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因此,畜牧业在管理上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抵抗能力偏弱。随着市场供需影响和价格因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畜牧业的影响不断增加,畜牧业在经营和管理中面临的资金了财务决策上的风险也在慢慢扩大,因此,成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干预机制是当前畜牧业财务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三)内部控制在畜牧业财务管理中的效率偏低

目前,大量的畜牧业的养殖经营依旧是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分散性养殖经营状态。这种经营现状导致了经营环境的发展规模受到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约束。在这种经营模式和规模的制约下,内部控制在资金管理上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由于内部控制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的缺位现象,畜牧业产品在生产组织上往往受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双重挤压,导致了畜牧业本身的生产利润分配不均,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四)财务人员内控意识与专业能力较差

内部控制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由管理思想先进、组织能力强和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业财会人员起到带头引导的作用。然而,目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具有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的财务及管理人员低于35%,给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实现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目前畜牧业的经营规模和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在职培训工作也不到位,造成了在岗财务人员学历主观能动性下降,对于畜牧业财务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票据管理、资金出纳和结算等方面,不能够掌握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上的作用。

三、完善畜牧业财务内控的措施

(一)推广畜牧业财务全面内控体系建设

为了加强畜牧业财务管理系统内部控制建设,首先确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在畜牧业财务管理中的建立健全与稳定执行。只有加强财务内控体系的完善,才能从组织结构的优化上完善畜牧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大,畜牧业要厚的长久稳定的发展,就要依靠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在出纳、预算、核算、审计等各个会计岗位上确立,明确权责,落实规定,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真正在畜牧业本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到实践。在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推广之下,畜牧业才财务政策和决策方案可以得到有效、全面的监督,从而在财务基础上保障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改变原始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走向科学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发展新道路。

(二)加强畜牧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影响因素在畜牧业生产管理中影响的加深,由于畜牧业生产周期较长,盲目的市场跟风可能会导致同类型产品的大量产出造成的市场饱和。当市场过于饱和时,畜牧业产品的价格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就会大幅度下降,给畜牧业生产企业的财政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畜牧业在在管理中要突出内部控制在风险预警上的作用,通过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加强畜牧业生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和销售经营管理,从而降低畜牧业生产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风险预警能力和风险发生时的反映能力和抵御能力。

(三)完善内部控制在财务监管中的应用

当前,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还处在起步的过程中,对于生产企业内部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有效利用对于节约企业资本,加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制度是杜绝财务信息失真、舞弊现象出现的重要管理手段。内部控制的监管作用还有利于改变传统畜牧业经营中财务上松散粗放的管理体制,在幼苗和饲料采购、养殖、饲育、销售等多个方面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内控监管,保障会计业务和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以保障财务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树立全面内控意识,加强财务人员管理

从管理思想水平来看,我国畜牧业生产和经营在管理理念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传统养殖场在结构设置和岗位安排上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停留在概念上,因此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对于内部控制的能动作用就有着很大的不足。由于管理思想、制度和组织上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的薄弱,导致了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往往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和专业能力偏低,其工作办法和专业技能同内控制度管理下的财务工作办法也不能相适应。因此,加强人才的管理对于畜牧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畜牧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树立起明确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在制度的保障之下,加大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工作和在岗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同时畜牧业的管理要依靠专业的财务技术型人才,再结合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将专业财务管理办法同养殖企业的现状相融合,以人才素质培养为保障,有效地突进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远兰如.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202

[2]何波.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剖析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187

篇3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生态畜牧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牧业产业体系,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型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型动物养殖业、生态型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的无污染处理业[1]。

(二)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生态畜牧业的特征,一是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二是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在生态畜牧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2]。

二、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市是以肉鸡、生猪养殖为主体的畜牧大市,2010年全市出栏肉鸡3200余万只,生猪32万余头,牛1.5万头,羊4.9万只,畜牧产值14.5亿元。全市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941个,其中肉鸡规模养殖场539个,民和牧业大型肉鸡养殖基地1处,生猪规模养殖场269个,蛋鸡规模养殖场104个,奶牛规模养殖场16个,其他规模养殖场12个。540个肉鸡规模场中(包括民和牧业肉鸡养殖基地),有527个实施了网上养殖,占97.8%;269个生猪规模场中有96个实现了生态养殖,占35.7%;104个蛋鸡规模场中有85个达到了标准化饲养,占81.7%;16处奶牛规模场均实现了生态养殖;其余养殖场有9处实施了生态化养殖,占75%。综上述现状,通过分析整理,我市畜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畜牧业实现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家家喂猪,户户养鸡,这是过去的传统。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的畜牧业已从原来家庭副业的位置逐渐成长为非常富有活力的、相对独立的产业。畜牧业产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也带动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特别是肉鸡养殖业更易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0年,年出栏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场出栏的肉鸡已占全市总出栏量的77%以上。规模养殖的发展,使我市的畜牧业走出庭院,建成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这不但有利于畜禽疾病的防治,而且优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二)养殖合作社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近几年,我市迅速发展了大批养殖、产销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优良种畜、仔畜、饲料、技术指导,采取分头生产、流通合作的形式,内部有了计划性,社区性组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把分散占有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出现了专业化的生产小区,组织农民进入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益。部分发展比较好的,达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化经营。

(三)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市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我市拥有民和牧业、福润牧业、凤泽牧业、益生、多利六和等一批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挥农户适度规模饲养的优势,让生产者有利可图,同时靠加工增值和销售环节的利润,来扶持生产,极大地带动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三、市发展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分析,我市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畜禽种类生态化发展不均衡,形成了肉鸡发展较好,生猪发展稍差的现状。目前我市年出栏3200万只肉鸡,基本上实现了肉鸡网上饲养、粪便堆积发酵,但生猪养殖场目前仅有37.5%采用自然养猪法饲养,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需加快步伐。

(二)特色养殖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品牌效应。我市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地理条件优越,适合多种动物品种的养殖,目前,我市已经拥有了和圣渤海马场、新港水貂养殖基地等特色养殖产业,但未能根据丘陵地形发展起现代、生态的特设养殖业,我市原有的梅山猪、糁糠鸡等土著品种未能实现规模化养殖,没建立起品牌效应。

(三)实现真正的生态养殖还有很大差距。表面上看,目前实行的粪便堆积发酵、粪便还田等处理方式让畜禽粪便都派上了用场,但这不是真正的生态畜牧业,未能在实际上实现种养综合配套,很少形成循环链条,不是程序化工艺,离高效、无污染、生态平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沼气产业尚未起到应有的生态效应。沼气的普及面虽然较广,但与畜禽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不相匹配,大多只能服务农民生活,而不能服务畜牧业发展。特别是部分小规模的沼气池,产气夏多冬少,只能夏排冬停,造成了二次污染。

(五)原有小规模养殖场治理难度较大。我市仍有一些养猪场地处村庄内、村边、溪边等,大部分是弱势群体在搞养殖,规模小,生产环境差,资金实力弱,治污不愿投入,养殖污染影响村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由于养殖收入已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关停难度很大。

(六)畜牧业用地的压力较大。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今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也提到了畜禽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但现实情况是土地流转、征用、租用难度加大,新增养殖用地的报批在部分村非常困难。

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生态畜牧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生态技术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紧密结合,把现代畜牧业与种植业、渔业紧密结合、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生产体系,在产出水平上要明显高于自然畜牧业,在畜禽排泄物利用上明显优于工厂化畜牧业。要把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认识提高到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通过示范点建设、媒体宣传等形式加深提高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认识,从而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真正做到畜牧业与种植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共进,全面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二)政策引导,优化布局。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必须优化布局,打好基础,关键是要衔接好四个方面:

1、要与政策扶持相衔接。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政策措施,重点扶持高效生态养殖项目、创新生态养殖模式;对实施农牧结合的合作组织、养殖场加大扶持力度,对发展生态畜牧业所需的三沼利用管网设施、储肥池等给予财政补助。要争取出台有机肥推广应用补助政策,鼓励种植基地(大户)、农户使用有机肥。充分发挥生态养殖示范场的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要与种植业布局相衔接。要按照畜禽排泄量和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和规模,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农村能源等产业的有机结合。

3、要与标准农田建设相衔接。畜牧场的选址要与标准农田相衔接,尽可能通过农田渠系把畜禽排泄物或沼液、沼渣排到田里,培肥地力。对一些地力水平比较差的农田,要有计划地在农田渠系上游划出一些畜禽养殖用地,为农牧结合打下基础。

4、要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开人口集聚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

(三)依托法规,搞好规划。严格执行《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立足长远,对全市畜牧业进行重新规划。

1、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在养殖区内优先发展畜牧产业,优先规划养殖用地,推进规模饲养;在禁养区内严禁养殖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措施将养殖户(场)逐步迁至养殖区;在限养区内限制畜牧业的发展,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

2、推行备案管理。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经备案的养殖场、养殖小区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大力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小的零散养殖业不能备案,无法享受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补贴及优惠政策,使其要么上规模,要么退出养殖业。

(四)科学配套,发展三沼。在畜牧业由规模化向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沼气池是其中的关键,大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沼气产业的规模和产能,是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关键。

1、引导农民自行投入建设或组建农民合作社合股建设沼气设施。走“一村建一中型沼气池”或联户型沼气池,方便维护与管理。为使沼气能科学地发展,增强后劲,加大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技术创新支持,依靠科技进步,鼓励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把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与种植业、养殖业等适用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建设进行紧密结合。

2、积极招商引资,提高畜禽粪便利用率。沼气综合开发项目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高端产业,通过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的沼气用于并网发电、沼渣制成有机肥、沼液还田,可以加快实现生态畜牧业的进度。目前,民和牧业的沼气发电项目可以完全消化其养殖基地产生的粪便,其余规模场、散养户产生的畜禽粪便仍有大量产能,我们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尽早让沼气综合利用项目落户,以真正实现畜禽粪便的零排放、零污染。

(五)扶持龙头,带动农户。

1、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带动的原则。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加工模式,大力推进畜牧业生态化、标准化生产。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畜禽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或生产沼气等以消除畜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禽畜养殖零排放、粪污还田培肥地力、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粪便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

篇4

关键词: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基层

近年来,我国基层畜牧业已经发展成为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传统畜牧业正在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在此过程中,生产活动会有所波动,进而使得畜牧业的养殖风险也在增加。特别是2019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了社会上下的广泛关注,为社会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基层畜牧业想要实现长久健康的发展,就需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工作,在此过程中统计监测工作必不可少,只有得出真实的统计监测数据,最终才能为基层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依据,由此可见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报表指标结构设计较为复杂

在开展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中,统计监测人员在完善畜禽监测调查指标详细内容时,忽视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差和调查工作不切实际的两个问题。具体表现在工作人员对概念上的错误和畜牧繁殖情况备案书等文件过于繁杂。例如,在畜牧业的实际统计监测中,许多工作人员认为只有配种受胎才能算作是繁殖的母畜。其次,由于大多数畜禽养殖户在工作过程中是随意记录养殖情况,所以文件内容复杂,信息质量难以保证。

1.2规模场监测机制无法切实执行

一般情况下,大型养殖场为了防止畜禽疾病侵入或者散播,会对进出养殖场的车辆人员进行科学严谨的限定。在此情况下,调查人员想要进入大型养殖场中开展统建监测工作不现实,如果仅仅只是通过调查养殖员了解实际畜牧情况,那么了解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便有待商榷,这样一来对于养殖场的监测机制便无法有效落实,对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带来一定阻碍。

2开展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相关对策

为了提高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就需要对基层畜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探究,以便能够及时找出基层畜牧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为统计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从以下内容详细论述了有关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开展对策。

2.1不断优化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指标设计

工作人员想要对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指标设计不断优化,就需要对相关统计监测指标进行筛选,在保证统计监测信息价值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将能够合并的指标合为一体,去除作用较低的统计数据,尽可能地提高基层畜牧业统计工作效率,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负担。此外,相关单位还需要对养殖台账以及备案书进行规范,将文件内容简略化,提高文件内容的直观性,优化报表结构,推动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2.2构建完善的统计监测制度

针对于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而言,一套完善的统计监测制度是保证统计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基于此,基层畜牧单位要结合统计监测的实际情况,根据畜牧业统计监测任务制定出严谨合理的制度,使得统计监测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在此过程中与统计激励制度相结合,确保制度有效落实,激发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统计检测工作能够有条理地开展,最终达到通过构建完善制度推动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目的。

2.3改进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设备

结合当前我国基层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不少基层统计监测人员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未配备专业的统计工具,并且结合当前我国畜牧业的统计监测情况来看,有关统计监测软件的更新远远跟不上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在这一现象的影响下,有关畜牧业的统计监测数据往往会出现不断全面、遗失等现象,不同时期的统计监测数据信息也难以承接,彼此之间的联系性较低,最终使得数据分析工作难以开展,统计监测工作也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基于此,相关单位在开展统计监测工作时,要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引进现代化统计监测理念与设备,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此外,基层畜牧单位还需要积极向当地政府申请工作经费,确保统计监测工作资金充裕,为统计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提高统计监测数据的可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关键字:山区,畜牧业,现状,发展对策

 

当前,山区的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畜牧业发展正面临难得的机遇期。通过抢抓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畜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即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畜牧经济持续增长。但也必须看到,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建设山区现代畜牧业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一、山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畜牧生产仍处于家庭副业地位

山区畜牧生产社会效益较为显著,畜牧产值占整个农业产值的大部分,但没有畜枚生产的位置大多数乡村干部认为,山区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个“山”字,搞活一个“水”字上,忙于开山造林,兴办小水电。对发展山区畜牧生产吸引办不大。因此,几年来在领导的议事日程上畜收生产挂不上号,对农民伺养畜禽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2.山区的交通条件较落后

山区的交通条件有限, 乡镇配备的畜牧工作者不能利用有效的交通工具进行代步, 有时在进行两处畜牧工作指导之时, 要从一家到下一家的路程远、耗时长, 使得大量的工作时间被浪费, 山区畜牧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也因此而降低。

3.山区畜牧养殖方式粗放

相对于先进的城市的集中式动物养殖方式来讲, 山区动物养殖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山区的动物养殖总量不多, 且每一位动物养殖户所养殖的动物规模较小, 分散性业较大,这为统一管理和规模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山区的从业者主要习惯于传统饲养,水平偏低山区的畜牧主要靠千家万户饲养,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喂猪一锅煮,喂鸡一把米, 放羊到处跑,有啥吃啥”的老办法,生产水平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如生猪出栏率,虽从1990年的  %提高到了2015年的  %,但是远远低于其他平原地区。基本上还处于“ 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的传统习惯

4.山区畜牧从业者的防疫意识不足

每一个畜牧从业者进行动物养殖的目的都是为了从中营利, 而一些山区的畜牧从业者将从动物养殖工作中取得经济效益作为从事畜牧业的唯一目标与要求, 这就使得其对于动物防疫工作不甚关注, 也不愿意浪费财务在动物防疫工作上, 这些畜牧从业者思想上的不配合给山区的动物防疫人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些畜牧从业者对于动物防疫工作不了解和不理解,这就造成了他们在面对动物疫病的时候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二、山区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1.拓宽思路,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要优化畜牧生产结构,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保障市场供给,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特色养殖,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二是要优化产业链结构,一些山区乡镇的畜牧养殖到销售缺少统一的链条,主要依靠外来人员的整只收购来售卖养殖的动物,这种处于链条最初级的生产方式虽然简单,但是获取的利益相对来说也是最少的,所以要努力培育从生产到加工的一条产业链,增加畜产品附加值。

 2.打造亮点,突出地方特色

每个乡镇在畜牧业发展中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强弱项,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定位,怎么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问题。只要抓住整体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个或几个亮点做实、做大、做强,使亮点更亮,把短板补强,就能做出特色,提高效益。

3.改变观念,打造大众品牌

山区乡镇地处偏远,村民相对来说思想较为落后,对品牌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即使有部分地区发展了品牌,但是品牌的名气不够大也会对整体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影响。作为山区而言,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卖点,因此要主打发展绿色、生态、富硒、有机品牌。同时,更要加强对地方资源性品牌的推广,因为这种品牌的养殖经验丰富、货源多、运输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整体成本。要利用自己的品牌、特色,通过品牌建设带动特色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为产业链建设提供活力。

篇6

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沟通、交流。我觉得会开得很好,一是表扬了先进,二是四个县介绍了工作上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三是提出了年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都很实在,听了以后我对畜牧工作充满信心。刚才同志把年工作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对年工作作了很好的部署。特别是年的部署既全面,又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今天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沟通沟通,跳出畜牧讲畜牧,也许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有三个动力,就是通常所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内需拉动。过去,我们经常强调一个概念“外向经济依存度”,就是指出口拉动。现在,出口拉动遭遇金融危机,拉动力萎缩了。我们由过去过分强调国际市场开始转向内需拉动。拉动内需出台的第一个政策就是向农业、农村倾斜,国家对农村市场看得越来越重。同时,很多国内外企业也想进入这个大市场。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抓好畜牧业,我想讲六句话:一是科学定位,二是明晰思路,三是找准支撑,四是抓住关键,五是把握核心,六是强化保障。

一、科学定位

在国际金融危机这种形势下,农业当然也受到冲击,但是在危机面前,对农业来说也是机遇。机遇在哪?来自于国家拉动内需,来自于国家政策向“三农”倾斜,这就是机遇。中央投资万个亿,有多亿用在农民身上,这是诺大的机遇,是十分难得的机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畜牧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畜牧业发展经历了个阶段:年—年是第一个阶段,也叫改革起步期,这个时候的特点是实行了改革开放、联产承包,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但是政策还是没有完全放开。第二个阶段是年—年,是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体制、市场、价格三放开,这个时期奠定了畜牧业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的基础,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占到农民收入的,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第三个时期就是—年,这是经济调整期,重点转向规范调整,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包括畜牧水产业政策,大都是由量的增加到质的调整,抓发展质量的提高与规范。年以后是一个新的时期,叫发展方式的转换期,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畜牧业。这个转换期的重要特点就是国家直接投资力度加大和畜牧养殖的“四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这个时期是我们落后地区实现追赶的最佳时期,是加快我们畜牧业发展、实现畜牧业二次创业、再上新台阶的大好机遇,我们可以在抢抓机遇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已有了一批规模企业,象鸭业、园、三融等,这些企业发展起来,将带动整个畜牧产业化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找准位置,科学定位,明确自己在什么层次上发展,在什么程度上去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不走这条路农民就不能致富,郭华书记、学库市长也一再要求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多建几个象 这样的龙头企业。我们做畜牧工作的同志要坚定信心,找准自己的位置,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二、明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明晰正确,就可以少走弯路。市畜牧业要攻什么关,向什么方向发展,我想要有一个思路,各个县里也要有个思路。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接受程度,实行差异化发展,每个县都要有自己的重点。要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打造京津畜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以对外开放为措施,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畜牧业平稳可持续发展。现在京津地区的畜牧业都在往外迁,因为在那里畜牧业的比较效益低,更主要的是环保问题突出,城郊式畜牧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向哪里迁?向农村迁是方向。我们现在的亿元项目还不是很多,而且多数是肉鸡项目,下一步要继续扩大规模,继续放量增长,同时也要注意质的飞跃。总之,龙头企业这个重点,一定要抓好,市里和各县要对今年的目标再进行谋划,要把思路和目标再定具体一点,如龙头企业达到多少家,带动多少农户等。目标可以定长远一些,可以定3年,目标定下来,措施上去,力度上去,我想会有所成就的。当然,制定的目标一定要科学、一定要能实现,不要盲目地定指标,一定要因地适宜定目标。

三、找准支撑

改革开放年来畜牧业发展历史证明,畜牧业发展的支撑就是科技,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的贡献达到了。过去猪出栏用一年时间,现在是多天,过去养鸡、养鸭都是几个月出栏,现在是天,这都是科技进步的成果。畜牧业要快发展,就得运用、普及、推广新技术。要以县为单位,加快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投入为重点,加快技术推广速度。龙头企业在科技推广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象 ,每个鸡棚里都有技术员。如果象过去那样,这些工作都由我们畜牧局来做,那工作量就太大了,大到我们根本干不完。有了龙头企业,我们负责管理就可以了。要充分运用新技术,象集团的防疫环节在孵化之前就开始了,有专门的检查仪器检查鸡蛋,一照就可以知道这鸡蛋是不是健康。所以要把新技术的利用作为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支撑,这样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缩短养殖期,增加农民的效益,减少饲养成本。

四、抓住关键

生产方式转变是我们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关键步骤。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就是现代畜牧业。达到这个标准,才能使畜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要实现“四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现在各地都在规划发展区划,发展哪种产业就划定特定区域来发展,这就是区域化。再一个就是标准化,无论养鸡也好,养鸭也好,标准化生产是必须的,生产规模越大,越要求如此。大的龙头企业,从圈舍到屠宰、管理都实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这样的龙头企业都非常有生命力。再一个是集约化。昨天我看到的世康屠宰公司,只有屠宰加工一个生产环节,竞争力很弱,假如有饲料厂、种猪场,可以挣到每一个环节的钱,获得的利润越多,生命力就越强。转变生产方式,实行规范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是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另外,我想探讨一下畜牧业的保险问题。要促进养殖业保险的推广和普及,养殖业有了保险,就可以繁荣起来,可以采取政府补一点,公司拿一点的办法扩大保险覆盖面。同时,要给畜牧业更多的优惠政策,我们畜牧业属于弱势产业,受到资源、疫病、生态、市场“四大制约”,畜牧业要发展,需要更加优越的条件,要在用地、税收、用电、保险、金融等五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不然就没有竞争力。畜牧业的发展,需要量的增长,也需要质的提高,过去的三步现在并成两步走了,既要抓产量,还要保证高质量,在生产方式上求突破,实现畜牧业二次创业的高起点。

五、把握核心

产业化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核心,抓不住这一点就没有抓住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一定要走产业化的路子,把产业化作为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去研究思考,把主要精力用在产业化上。现在已有成功的例子,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已经投产的一条生产线一天加工万只鸡,新的生产线投产后一天可以加工万只,一年下来就是五千万只鸡。我们算算帐就知道,需要只的养鸡棚近二千个,这可以带动多少农户致富啊。而且从雏鸡、饲料、防疫等各个生产环节,企业都有规范的管理,实行“六统一一条龙”,省了政府和部门很多事情,我们做好监管就是了。所以,产业化是一个根本的路子,一个企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按过去的模式管起来,我们需要多大的队伍?再一个是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确确实实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一个重大调整,日本、德国等国的现代农业都是这种模式,我们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时候,也必须采取这种模式去走。只有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我们的产业才能发展,我们的畜牧业才能壮大。政府的责任就是出台政策,支撑他们实现双赢。要把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搞清楚,一定要抓住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和主体。在龙头企业建设过程中,则把项目作为核心。明年资金重点投向项目,现在省里正在进行融资体制改革,建了两个投资平台,与农业相关的主要是国富这个投资平台,其运作方式叫贷转借,即省里把资金全部打包给国富集团,然后通过地方政府财政担保,由企业把钱贷出来。这里面,将来有很大一块资金,是要投到龙头企业的。但没有好项目就得不到这块蛋糕,得不到支持,所以一定要谋划大项目,谋划产业化项目。还有就是中央拉动内需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很多都是无偿的,希望大家各显其能,争跑项目资金。需要市里跑的,市里会全力帮助,一定要开动脑筋,尽可能多地争取这些无偿资金,弥补市县财政投资不足。再一个,要争取与大的集团合作,寻找大的畜牧龙头企业,敢接触、敢引进,如果只是依靠本地企业滚动发展,发展的速度就太慢了。引进一些知名的企业进来,那么我们的发展就能跨上新台价。如何引进:就一个办法——让利。让利人家才能来,不让利,谁也不来。要努力打造政策洼地,用优惠的政策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我们畜牧业是弱势产业,一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如果政策过死,还有许多苛刻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六、强化保障

篇7

农牧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驾驭农村市场经济中处于前置性的基础地位,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有力手段,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业信息技术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没有农牧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农牧业信息化应当成为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一种必然和必须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农牧业信息化是一项亟待探讨而且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1农牧业信息化的概念

1.1信息化信息化概念包括信息和信息化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和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3个层面和6大要素。所谓3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6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广义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贾善刚指出:农村信息化的概念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过程。

梅方权年认为,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依靠网络化和数字化支持农业经营管理,监测管理农业资源和环境,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可以从4个方面来加以描述和概括:一是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三是农业技术操作自动自控化;四是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格、多媒体、人工智能以及“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等。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作为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数字农业主要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的数字信息化(数字化实施和数字化设计)以及农业管理的数字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实质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与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进程。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实现农业各种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和贮存等方面的技术。

根据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领域的不同,主要分为气象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和农业自动化技术等。数字农业的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和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笔者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涉农领域(农、林、牧、副、渔)所有对象的数字信息化,具体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以及农民生活的数字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3S”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的数字信息化,并付诸实施于农田精耕细作、病虫害防治、林区规划管理、畜禽渔业的生产操作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以及农民生活消费的网络信息化等方面,集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网络科学等高端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领域。

1.3畜牧业信息化

畜牧业信息就是对畜禽品种资源的遗传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制、器械设备、畜产品加工及其经济利用的有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畜禽遗传育种信息、饲料营养信息、畜禽经济信息、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疾病防治信息以及专家人才信息等内容。根据畜牧业结构和研究内容,畜牧业信息可以划分为畜牧业自然资源信息、畜牧业生产信息、畜牧业科技信息、畜牧业经济信息、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畜产品加工信息、疫病防治信息、饲料营养信息、器械设备信息和单位属性信息等类别。畜牧业信息化指的是在畜牧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畜牧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工具,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化与智能化过程。畜牧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

畜牧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领域:一是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包括畜禽疫病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二是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包括与畜牧业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势、畜禽供求、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物资购销和物价变动等;三是畜牧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与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加快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四是畜牧业市场流通信息化,指畜牧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动物产品流通(需求量)及收益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畜牧业信息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畜牧业信息服务系统化和网络化;畜牧业生产设施装备信息化;畜牧业技术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畜牧业管理决策信息化;畜牧业劳动者的信息化和知识化等。

笔者认为,畜牧业信息化是指畜牧业饲养设施的操作自动化及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和畜牧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等,运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3S”技术、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实现精细饲喂、科学育种、饲养环境的监控、疫情监测、疾病防治以及产品溯源等。

2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2.1国外发展状况世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3个阶段:第1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及科学计算阶段;第2个阶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阶段;第3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的新发展阶段。

农业自动化技术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已广泛应用于工厂化养殖、工厂化蔬菜花卉生产、仓库管理、环境监测与控制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如配合饲料全部生产流程的自动控制、日光温室中温湿度控制、灌溉及采收自动化控制。通过研制和使用农业机器人,代替人从事一些繁重的农事操作,如苹果收获、挤奶、喷药、组织培养以及作物育种等方面。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计算机应用逐步推广到农场范围。典型的农业信息化系统有:1975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创建了AGNET联机网络,现在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美国国家农业书馆和美国农业部共同开发的AGRICOLA;信息研究系统CRIS可提供美国农业所属各研究所、试验站和学府的研究摘要。

美国计算机在农牧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譬如:畜禽饲养的计算机化,有管理猪生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农业机械化的计算机以及在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计算机在温室环境方面的应用最显其能。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农林水产省就“人工智能与农业”专门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列出了知识工程在农业中应用的一整套实施项目;日本已建立了一些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系统,如植物工厂的蔬菜生产管理系统(菠菜、番茄、黄瓜、茄子、西红柿和草莓等已进入批量生产)、陆田水田耕作、畜牧生产、家畜卫生系统、农业工程和机械管理系统等。

德国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已广泛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等监测和自动控制各种试验场所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和强度、风向风速等各项要素,均自动监测和记录;德国还研究出许多用计算机编程控制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在农业生产中,装有遥感地理定位系统的大型农业机械可以在室内计算机自动控制下完成各项农田作业。

荷兰在畜禽养殖基础设施以及温室种植方面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荷兰的科研人员在十多年前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奶牛自动饲养管理系统Porcod系统的基础上研发成功母猪自动饲养Velos管理系统。

目前,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3S”系统、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精准农业、生物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图书馆技术。

2.2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少数农业研究机构开展了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从此农业信息化逐步在我国农业生产当中得以发展应用,具体发展阶段。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阶段时间主要内容起步阶段1981-1985年科学计算、科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普及发展阶段1986-1995年数据处理(EDP)、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MIS系统开发提高阶段1996-2000年国家在“攻关”和“863”项目中都分别设置农业信息技术重大专题和课题快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农业信息化技术全面向农业生产实际渗透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不少成果已得到应用,有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

中国国家科技部从1990年开始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数字农业”渐成气候,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和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继续加大对以“数字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以“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内容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数字农业科技行动”。通过该行动的实施,突破一批“数字农业”的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从而加速了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

2003年,科技部“863计划”在生物与现代领域启动实施了“数字农业技术研究示范”重大专项。这些专项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数字农业产品、开发数字农业技术平台、集成示范应用为目标,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及示范应用体系。在农田信息自动采集、农田植物生长模拟与数字化设计、稻麦品质遥感检测、数字化种植技术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由农软开发的农牧场管理系统、育种分析系统和目前尚待完善的实验室数据分析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已在部分科研管理部门和现代化农牧场推广使用。现在,国内研制的多媒体小麦管理系统(WMS)和棉花生产管理系统(COTMAS)都可以应用于生产。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畜牧业信息建设与利用也是从单机到网络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单机应用方面,主要用于生产管理和决策应用。我国畜牧业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资源优势,走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道路。

3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有: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网络成本较高,阻碍了信息化的普及;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信息技术实用性差,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完成,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网络化的基础上。我国的农牧业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畜牧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畜牧业生产部门及基层畜牧场,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和传统畜牧业的束缚,信息技术的普及远远不能同其他行业相比,从事畜牧行业的人员平均素质也远低于其他行业部门,尤其是基层的管理人员及边远的农牧场,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笔者认为,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及完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4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1)网络化。信息技术发展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的高新技术。

2)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进步很快,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将得到长足的进展。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3)数字化。数字化内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模拟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了在计算机网络上的高保真和快速传播,可以制成数字视频和音频信号在网络上传递,实现远程教育等;二是表现在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上。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数字农业应用服务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逐步建立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通过系统集成构建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在我国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和不同农业生产管理类型地区,对数字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应用示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加速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经验型向智能、精准和数字化方向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通过该行动的实施,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加速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并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远程化、自动化和虚拟化。

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集约化、专业化和优质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已经成为必然。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与准确地传达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生产、管理和畜产品营销网络化,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模式,使农民依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走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之路;加强对畜牧信息化工作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积极促进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所衍生的“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均是数字农业的不同侧面,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笔者认为,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应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的操作的全面自动化以及完全智能化,并最终进入网络化农牧业。

5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必将大大推动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

作为21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发展数字农业及相关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因此将数字农业确立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平台,符合时展的需要。数字农业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它将极大解放农业生产力,改变农业作业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质的飞跃。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

强大的计算能力、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使农业生产中极其复杂和多变的生产要素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改善了时空变化大和经验性强的弱点。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与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与有效的宏观管理。信息自动化技术使现代的养殖业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是形成统一标准化饲养的一种优化养殖方式。它有利于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有利于解决人畜混居、相互交叉感染问题;有利于减少与外界接触,减少传染病的预防发生;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改善畜禽养殖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畜禽的品质;有利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畜禽生产的宏观管理和相互之间的协调,从而促进畜禽业迅速发展,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同时,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自动补料、补水和补光等作业,节约劳动力。另外,通过多媒体模拟,可以在最适宜时期扩大生产,在市场行情最佳时销售,从而获得最大利润。

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和高效益化;通过计算机对来自于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迅速地去控制系统中的某些设备、装置或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检测、记录、统计、监视、报警和自动启停等,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和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以改造,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加快新品种选育,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止水平,减少损失,增加产出,获得更大的效益,这将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水、土、气等自然资源,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最大限度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篇8

一是褒扬了先进,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沟通、交流。觉得会开得很好。二是四个县介绍了工作上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三是提出了11年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都很实在听了以后我对畜牧工作充溢信心。刚才徐斌同志把10年工作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对11年工作作了很好的安排。特别是11年的布置既全面,又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今天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沟通沟通,跳出畜牧讲畜牧,也许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主要有三个动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就是通常所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拉动、入口拉动、内需拉动。过去,经常强调一个概念“外向经济依存度”就是指出口拉动。现在入口拉动遭遇金融危机,拉动力萎缩了由过去过分强调国际市场开始转向内需拉动。拉动内需出台的第一个政策就是向农业、农村倾斜,国家对农村市场看得越来越重。同时,很多国内外企业也想进入这个大市场。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抓好畜牧业,想讲六句话:一是科学定位,二是明晰思路,三是找准支撑,四是抓住关键,五是掌握核心,六是强化保证。

一、科学定位

农业当然也受到冲击,国际金融危机这种形势下。但是危机面前,对农业来说也是机遇。机遇在哪?来自于国家拉动内需,来自于国家政策向“三农”倾斜,这就是机遇。中央投资1.8万个亿,有7300多亿用在农民身上,这是诺大的机遇,十分难得的机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畜牧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畜牧业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78年—84年是第一个阶段,也叫改革起步期,这个时候的特点是实行了改革开放、联产承包,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但是政策还是没有完全放开。第二个阶段是85年—96年,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体制、市场、价格三放开,这个时期奠定了畜牧业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的基础,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9%占到农民收入的50%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第三个时期就是9706年,这是经济调整期,重点转向规范调整,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包括畜牧水产业政策,大都是由量的增加到质的调整,抓发展质量的提高与规范。07年以后是一个新的时期,叫发展方式的转换期,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畜牧业。这个转换期的重要特点就是国家直接投资力度加大和畜牧养殖的四化”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这个时期是落后地区实现追赶的最佳时期,加快我畜牧业发展、实现畜牧业二次创业、再上新台阶的大好机遇,可以在抢抓机遇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有了一批规模企业,象献县乐寿鸭业、泊头万雉园、孟村大成、沧县温氏、青县三融等,这些企业发展起来,将带动整个畜牧产业化的发展。一定要坚定信心,找准位置,科学定位,明确自己在什么层次上发展,什么水平上去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不走这条路农民就不能致富,郭华书记、学库市长也一再要求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多建几个象孟村大成这样的龙头企业。做畜牧工作的同志要坚定信心,找准自己的位置,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二、明晰思路

就可以少走弯路。市畜牧业要攻什么关,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明晰正确。向什么方向发展,想要有一个思路,各个县里也要有个思路。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接受水平,实行差异化发展,每个县都要有自己的重点。要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动身,以打造京津畜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以对外开放为措施,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畜牧业平稳可持续发展。现在京津地区的畜牧业都在往外迁,因为在那里畜牧业的比较效益低,更主要的环保问题突出,城郊式畜牧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向哪里迁?向农村迁是方向。现在亿元项目还不是很多,而且多数是肉鸡项目,下一步要继续扩大规模,继续放量增长,同时也要注意质的飞跃。总之,龙头企业这个重点,一定要抓好,市里和各县要对今年的目标再进行谋划,要把思路和目标再定具体一点,如龙头企业达到多少家,带动多少农户等。目标可以定长远一些,可以定3年,目标定下来,措施上去,力度上去,想会有所成就的当然,制定的目标一定要科学、一定要能实现,不要盲目地定指标,一定要因地适宜定目标。

三、找准支撑

畜牧业发展的支撑就是科技,改革开放30年来畜牧业发展历史证明。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的贡献达到50%过去猪出栏用一年时间,现在130多天,过去养鸡、养鸭都是几个月出栏,现在4030天,这都是科技进步的效果。畜牧业要快发展,就得运用、普及、推广新技术。要以县为单位,加快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投入为重点,加快技术推广速度。龙头企业在科技推广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象孟村大成,每个鸡棚里都有技术员。如果象过去那样,这些工作都由我畜牧局来做,那工作量就太大了大到根本干不完。有了龙头企业,负责管理就可以了要充分运用新技术,象大成集团的防疫环节在孵化之前就开始了有专门的检查仪器检查鸡蛋,一照就可以知道这鸡蛋是不是健康。所以要把新技术的利用作为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支撑,这样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缩短养殖期,增加农民的效益,减少饲养本钱。

四、抓住关键

就是现代畜牧业。达到这个规范,生产方式转变是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关键步骤。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平安的畜牧业。才干使畜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要达到这个规范,就要实现“四化”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现在各地都在规划发展区划,发展哪种产业就划定特定区域来发展,这就是区域化。再一个就是规范化,无论养鸡也好,养鸭也好,规范化生产是必需的生产规模越大,越要求如此。大的龙头企业,从圈舍到屠宰、管理都实行严格的规范化生产,这样的龙头企业都非常有生命力。再一个是集约化。昨天我看到沧县的世康屠宰公司,只有屠宰加工一个生产环节,竞争力很弱,假如有饲料厂、种猪场,可以挣到每一个环节的钱,获得的利润越多,生命力就越强。转变生产方式,实行规范化养殖、规模化养殖、规范化养殖,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殊途同归。另外,想探讨一下畜牧业的平安问题。要促进养殖业安全的推广和普及,养殖业有了安全,就可以繁荣起来,可以采取政府补一点,公司拿一点的方法扩大平安覆盖面。同时,要给畜牧业更多的优惠政策,畜牧业属于弱势产业,受到资源、疫病、生态、市场“四大制约”畜牧业要发展,需要更加优越的条件,要在用地、税收、用电、安全、金融等五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不然就没有竞争力。畜牧业的发展,需要量的增长,也需要质的提高,过去的三步现在并成两步走了既要抓产量,还要保证高质量,生产方式上求突破,实现畜牧业二次创业的高起点。

五、掌握核心

抓不住这一点就没有抓住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一定要走产业化的路子,产业化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核心。把产业化作为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去研究思考,把主要精力用在产业化上。现在已有成功的例子,可以给我很多启示:大成已经投产的一条生产线一天加工8万只鸡,新的生产线投产后一天可以加工16万只,一年下来就是五千万只鸡。算算帐就知道,需要5000只的养鸡棚近二千个,这可以带动多少农户致富啊。而且从雏鸡、饲料、防疫等各个生产环节,企业都有规范的管理,实行“六统一一条龙”省了政府和部门很多事情,做好监管就是所以,产业化是一个根本的路子,一个企业可以协助我解决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按过去的模式管起来,需要多大的队伍?再一个是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确确实实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一个重大调整,日本、德国等国的现代农业都是这种模式,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时候,也必需采取这种模式去走。只有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产业才干发展,畜牧业才干壮大。政府的责任就是出台政策,支撑他实现双赢。要把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搞清楚,一定要抓住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和主体。龙头企业建设过程中,则把项目作为核心。明年资金重点投向项目,现在省里正在进行融资体制改革,建了两个投资平台,与农业相关的主要是国富这个投资平台,其运作方式叫贷转借,即省里把资金全部打包给国富集团,然后通过地方政府财政担保,由企业把钱贷出来。这里面,将来有很大一块资金,要投到龙头企业的但没有好项目就得不到这块蛋糕,得不到支持,所以一定要谋划大项目,谋划产业化项目。还有就是中央拉动内需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很多都是无偿的希望大家各显其能,争跑项目资金。需要市里跑的市里会全力帮助,一定要开动脑筋,尽可能多地争取这些无偿资金,弥补市县财政投资缺乏。再一个,要争取与大的集团合作,寻找大的畜牧龙头企业,敢接触、敢引进,如果只是依靠外地企业滚动发展,发展的速度就太慢了引进一些知名的企业进来,那么我发展就能跨上新台价。如何引进:就一个办法—让利。让利人家才干来,不让利,谁也不来。要努力打造政策洼地,用优惠的政策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畜牧业是弱势产业,一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如果政策过死,还有许多苛刻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

篇9

1.1生态养殖概念生态养殖是水产养殖生产模式的坚定支持者,其核心命题是遵循生态规律,生物安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发展健康养殖的整合,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安全食品。生态养殖是一种低消耗,低排放,可持续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的高效率。1.2生态养殖模式目前,生态养殖的模式很多,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1.2.1自然放牧与种养结合模式如林(果)园鸡,鸭,猪组合。主要是通过树木,果树,农作物和牲畜一起种植其他植物,从而有效地解决和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减少对环境的化学污染,减少药物残留,森林果园养好生态环境,或天然放牧昆虫,害虫喂鸭生产优质水果,如无公害农产品和牲畜。1.2.2立体养殖模式立体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挖潜,实现能源,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如“:鸡———猪———蠕虫,苍蝇咀———鸡,猪”模式,这是鸡饲料的猪,生猪养殖蚯蚓,蝇咀低等动物,蠕虫,蝇咀生产蛋白饲料粉,含有高达粗蛋白鸡或猪60%,可以显著提高猪,鸡,鹅等畜禽的抗病力。粪便已被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明显的同时,有一个“鸡———鱼,藕”模式:鸡架子,在鱼池架,鱼缸,种植莲子,“水禽———水产———水产饲料”模式:养鸭子和鹅在水中坝,水下养鱼,水是养殖浮萍,而大坝也是猪鸡,还是“猪———沼———果(林,草,蔬菜,渔业)等型号,都是很不错的立体养殖模式。1.2.3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模式畜禽养殖粪便在沼气池厌氧环境中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产生沼气可以用来生产生物有机肥,沼气可以用来同时蚯蚓,苍蝇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翠降低动物养殖,动物繁殖后低质量的蛋白质饲料替代传统抗生素,生物液体营养保健,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生产和提取,生物有机肥生产绿色食品和水果,草无公害种植,花等。从而形成了“畜———水果,蔬菜,草,花———蛋白饲料的开发,抗生素替代品的发展,”生态链的利用率。

2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一望无际的绿色贸易壁垒,导致我们的家禽产品,水产品,蜂蜜和动物源性食品等出口严重受挫。因此,如果片面追求产品数量不顾质量,可能导致农牧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冲突中的现代化最终将危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吃不胖,瘦运行”,这是一种无奈牧民在内蒙古,然后牲畜日益贫瘠的牧场喂养越来越难,生态退化和贫困走向穷途末路陷入困境的交叉传统牧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不仅是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未来战略。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农业和畜牧业实际情况的发展来看,使资源,环境,人口,技术,并与和谐畜牧业的发展有关的其他因素,寻求确保当前一条可行之路和后代人满足对畜产品的需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追求资源的自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合理性有效性成结构,稳定的产量,生长良好的生态平衡。存在的问题,为中国畜牧业存在的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提出了以下措施:首先,各级领导要重视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要加强全社会宣传和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配套政策,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研究工作。强调可持续畜牧业的理论和实用技术研究。技术的使用,如自然资源的开发,再加上结合养殖技术,生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污染和畜禽生产技术,畜牧品种布局优化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系统设计技术。同时加强社会组织,经济,商业模式和研究,发现和不断总结典型,好经验等方面的生态畜牧业,探索规律,有计划地推广。三是加大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在科研经费的电流增加,积极鼓励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人员,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研究网络在城市里,经常活动。对于该项目的成效显着,启动资金困难,政府应该给予支持,银行应以贷款为主。四是提高畜牧业的生态示范。按照区域发展规划,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典型。对于当地资源,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调整结构,建成一批的某些特性,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的效率示范区,并逐步扩展到扩大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畜牧业。

3结语

篇10

湖北省要成为农业强省,这是胡总书记对湖北的嘱咐和重托。建设农业强省,畜牧业必须先行,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如何挑起这副重担,率先实现畜牧强省的目标,湖北畜牧人在大干快干的同时,更要细思深思,准确把握畜牧强省的内涵和实质,科学定位建设目标,理性分析发展现状,扬长避短,找准突破口,力争早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1 对畜牧业强省的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畜牧业强省”五个字,包涵三层意思:一是畜牧业,二是强,三是省。

畜牧业:是一种产业的形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首先,畜牧业是农业的一部分,相对于种植业和水产业,畜牧业有自己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近几年,湖北省畜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上发展较快,就充分体现了畜牧业的自身特性;其次,在全国畜牧系统,相对于其他区域,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比较特色和比较劣势;三是在畜牧业内部,必须力求各子产业基于优势、特色和结构上的一种相对、合理的均衡发展。

强:是一种强度状态,既有量的状态,也有质的状态,是在充足的量的基础上体现的质的状态,是量和质的高度统一和融合。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有几个比较优势。与自身比较,是由相对较弱向强的一种嬗变;与其他产业比较,是畜牧业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优势,比较效益更高的一种能力;与其他区域比较,是突出优势、克服劣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表现。

省:是一种区域状态。从全国范围来看,与其他省市比较,基于不同的地域、气候、环境、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由相对较弱向相对较强乃至在全国领先的地位转变;从全省内部来看,是各市、州、县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总体推进,相对平衡的一种发展状态。

畜牧业强省的特征,外在表现为六个强。一是保障供给能力强。主要畜禽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人均占有量排名靠前,保障市场供给能力强。二是资源利用能力强。畜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在立足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畜禽产品产量与土地、水、环境、气候、饲料等资源基本匹配,产业结构基本均衡,既有突出的优势,又具备鲜明的特色。三是市场竞争能力强。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在全国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四是为农民增收贡献能力强。充分发挥畜禽产品增量发展的优势和能力,养殖效益不断提高,为农民新增收入的贡献能力越来越高。五是支撑保障能力强。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政策资金项目投入,以及金融、信息、物流等生产业方面都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六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完善,规避、调控市场风险机制完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平稳可控;畜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特征是外在的表现,畜牧业强省的内涵则反映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总体趋势,决定了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包括五个方面:

(1)从发展理念上看,畜牧业强省是以第一产业为载体,但是超越第一产业,充分融合现入品工业、现代加工业、现代物流业以及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是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畜牧业。

(2)从发展方式上看,正逐步从传统的家庭经营式、分散的养殖方式过渡到目前的基本实现规模化、逐步推进标准化,再发展到在规模化基础上实现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3)从发展形式上看,畜牧业生产从边缘化、副业化转变到专业化、组织化上来。专业养殖户依靠畜牧业获得的收入应超过总收入的60%以上;养殖户从分散、独立的养殖主体向以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的组织化形式转变,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80%的养殖户都实现组织化。

(4)从发展动力上看,实现资本、科技的双轮驱动。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前提,科技是产业发展的脊椎。科技动力方面,从传统经验式的养殖转变为科技对产业的全面武装,科技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资本动力方面,养殖户从自我积累、简单投入向产业积累资本、工商资本投入齐头并进转变。为此,我们要仔细算一笔帐,即实现湖北省既定的5 000万头猪、10亿只鸡的发展目标,80%以上按照设施农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方式,需要多少资本存量?目前已经在畜牧业上的资本投入是多少?中间差多少?算好这笔帐,向社会交待这笔帐,对今后吸引外来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意义非常重大。

(5)从发展目标上看,从以满足市场有效供给为主的生产性指标体系,向既重数量保供给,又重质量、重效益、重为农民增收能力提高的综合性指标转变,实现以建设高效农业为核心内涵的畜牧业强省。

2 湖北省建设畜牧强省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2.1 优势方面

(1)与全国同行业比。①资源条件好。湖北畜牧业生产资料和畜禽品种资源丰富,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畜牧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体系完善,智力支撑系统完整。②生产水平高。相对于全国来说,湖北省的生猪和蛋鸡产业生产水平较高。③养殖标准高。湖北规模化养殖位于全国前列,标准化养殖在全国领先,特别是以生猪“150”等为代表的家庭式标准化养殖模式在全国一枝独秀。④发展环境好。对资本的吸引力逐渐增强,正在形成资本竞相投入的洼地。⑤产业化势头猛。湖北省产业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近年来以襄大、同星、神丹等企业为代表,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后劲十足。

(2)与本省其他行业比。①增量发展的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的空间较大。②相对于其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相对较高。③队伍建设相对较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行政管理、综合执法、技术服务三支队伍,应急反应能力相对较强。

2.2 劣势方面

(1)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①总量上争先进位的压力大,在全国排名前五名的目前只有生猪出栏一项。②产业结构不优,特别是肉鸡产业,与山东、河南相比差距较大。③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强。本省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市场影响力、产品的美誉度与外省龙头企业相比差距很大。④种畜禽的远虑和近忧,这个劣势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⑤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数量不够,且不够规范。⑥产业发展省级投入不够,与部分好的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2)与省内其他行业相比。①在总量上缺乏在全国领先的大宗农产品,没有叫得响的品牌。种植业上有油菜子、水产业上有淡水鱼,均在全国排名第一,而湖北省畜牧业除了生猪排名全国第五,禽蛋加工和品牌全国第一,其他方面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与畜牧强省的要求相距甚远。②与粮食、茶叶等产业相比,畜牧产业化起步较晚,龙头企业较少。③畜牧业受市场和疫病的影响,产业发展的波动性相对较大。

3 对建设畜牧业强省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认识

3.1 从畜牧业发展产业链各个环节来看,要“抓两头、促中间”

湖北省畜牧业产业链中间相对较强,两头相对较弱。“中间”指的是生产环节;“两头”中前面的“头”是投入品工业,后面的“头”是食品加工业。在中间的生产环节,湖北省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运作模式,只需要按照既定方案加大措施推进发展。但是,投入品和食品加工业这“两头”是湖北省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兽药工业、饲料工业,在全国排位偏后,还不能满足本省需求。湖北省在兽药方面大约有60个亿的市场份额,而本省产值尚不足20个亿。“两头”发展滞后,反过来制约生产环节的发展。因此,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看,必须下大力气“抓两头”,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中间”。

3.2 从产业内部各个品种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潜力看,要充分发挥优势品种的市场价值,重点挖掘特色品种的潜在价值

建设畜牧强省,不可能全面开花,要有所强,有所不强;有所大,有所不大;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生猪、禽蛋、肉鸡三大优势产业和水禽、草食畜牧业、蜂业三大特色产业,集中优势兵力,以此为突破点,推进畜牧强省建设。

生猪产业:生猪产业强省是畜牧业强省的基础和支柱,这是由湖北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所决定的。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千亿元的生猪产业工程”,形成5 000万头的生猪生产能力。建设生猪产业强省,种源建设是基础。要不断巩固湖北省现有的种猪生产优势,进一步做好地方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设生猪产业强省,标准化生产是重点。万头猪场、中等规模猪场,包括农户散养,都要实行标准化。“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力争建成1 000个万头猪场,形成1 500万~1 800万头的生产能力;建成标准化“150”猪舍5万栋,形成1 500万~2000万头的生产能力;加快对中等规模养猪场的标准化改造,形成1 000万头的生产能力;不断探索建立农户散养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农户散养1 000万头的生产能力。建设生猪产业强省,屠宰加工是突破重点。要着力抓好肉制品加工业以及相应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品牌培育等问题,唱响湖北思乐“恩施土猪肉”品牌,推动宜城襄大生猪加工全产业链条建设,下大力气予以扶持、壮大本土企业。

禽蛋产业:湖北省禽蛋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在养殖总量,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工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国际市场占有率、品牌建设、行业标准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拥有8个全国第一称号。禽蛋产业最有条件成为湖北省畜牧业强省建设的突破口,要率先提出建设禽蛋强省。“十二五”期间,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再造一个百万吨蛋品大省。近几年,湖北省围绕做大做强禽蛋产业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成立禽蛋产业协会,在香港召开蛋品展销会,还要举办湖北蛋品文化节等。全方位为禽蛋强省建设造势、做铺垫。禽蛋产业现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已经形成,关键是要抓好、抓落实。要切实把神丹、灵星、神地、宇祥等一批企业扶持好。

肉鸡产业:坚定不移地实行“肉鸡倍增计划”,使之成为畜牧业强省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北省肉鸡产业发展潜力最大。山东等肉鸡传统养殖大省因为前期养殖标准较低,密度过大,疫病防控压力大,造成养殖成本高,销价低,已很难拓宽发展空间。而湖北省从一开始就注重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市场售价高,最具发展潜力。实现肉鸡“倍增计划”,要突出快大鸡、黄羽鸡、林下生态鸡三个重点品种,抓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基地三个重点环节,围绕同星、襄大、雨润、温氏等龙头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产业链条。

以上三个优势产业是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优先保证其做大做强,同时还要抓好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

水禽产业:实施“倍增计划”,特别是肉鸭产业要加快发展。目前湖北省肉鸭产业有加工能力,有知名品牌,有优良产品,有市场容量,还有市场潜力,缺的是养殖能力和科技水平(如夏季高温季节如何养好鸭的问题)。目前,新希望集团已经探索出了肉鸭标准化养殖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夏季养鸭的问题。该集团计划在湖北按照投资1 000万元建100万只肉鸭生产基地的模式,共投入3亿元,建3 000万只鸭的养殖基地。我们将全力支持,搞好服务,并借机参与进去,推进湖北肉鸭产业的大发展。

草食畜牧业:实行“精品肉牛肉羊计划”和“百万吨优质奶计划”。湖北省草食畜牧业优势在于地方特色品种开发利用比较好,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比较好,重点地区领导重视程度比较高。我们要根据现有的政策支持能力,将这些产业做出特色,抓好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在产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奶牛发展上,按照100万t奶的发展目标,做好两个满足,即满足本地的消费、满足加工产能。

蜂业:蜂业虽是一个小产业,产值不到10个亿,但在湖北是特色产业,在全国是优势产业。蜂业在湖北省有养殖传统,有加工能力,有知名品牌,有市场影响,有出口优势,薄弱环节是标准化养殖。发展养蜂业,重点要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要认真总结蜂业标准化养殖模式,在全省大力推广,率先在全国建成蜂业强省。

3.3 从差异化发展策略来看,要以点带面,以局部促全局

建设畜牧强省不可能各个地方齐头并进,要根据各地自身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政策环境、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等,有先有后,各个击破,通过发展重点地区带动全省。要以“湖北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暨畜牧业强市(县、区)创建”活动为载体,通盘谋划,将基础比较好的地方纳入规划,厅(局)、市(县、区)共建。省局先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市(县、区)按程序申报,经省厅(局)筛选批准后,省市共建。示范区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有具体的创建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经验收合格后,力争省政府授牌表彰。

3.4 从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和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来看,要加大产业发展的“一大拉力”,提升“五大推力”,克服“四大阻力”

“一大拉力”就是畜牧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高效畜牧业模式的总结和推广就是一种拉力,其本质就是用这种模式,畜牧业持续盈利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尽快将原有的标准化模式转换成高效模式。“五大推力”就是科技、资本、物流、信息、人才。科技方面, 2012年中央1号文件就是谈农业的科技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问题要研究。要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良种供应能力、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资本方面,已经阐述的较多,有了资本产业才能发展,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将产业资本、外来资本、引进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向产业聚集。物流方面,现代物流业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要在武汉市建立一个大型的畜禽物流中心,加强冷链、运输、交易等体系建设。信息方面,现在我们的硬件装备已经初步建立,比如疫病远程诊断系统、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等等,关键是要利用好,提高覆盖范围,充分发挥作用。人才方面,既要有推广人才,还有着力培育高端人才。省畜牧兽医局既是行政管理部门又是专业技术部门,没有成果,没有人才是不行的。今后,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下大力气,既要注重培养管理型干部,又要注重培养专家型干部,培养学科带头人。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钻研业务,多出成果。“四大阻力”,即疫病风险带来的阻力,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阻力,环境污染带来的阻力,市场波动带来的阻力,这几个因素对产业发展起制约作用,稍做不好就会影响产业的发展。

篇11

1对畜牧业强省的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畜牧业强省”五个字,包涵三层意思:一是畜牧业,二是强,三是省。

畜牧业:是一种产业的形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首先,畜牧业是农业的一部分,相对于种植业和水产业,畜牧业有自己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近几年,湖北省畜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上发展较快,就充分体现了畜牧业的自身特性;其次,在全国畜牧系统,相对于其他区域,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比较特色和比较劣势;三是在畜牧业内部,必须力求各子产业基于优势、特色和结构上的一种相对、合理的均衡发展。

强:是一种强度状态,既有量的状态,也有质的状态,是在充足的量的基础上体现的质的状态,是量和质的高度统一和融合。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有几个比较优势。与自身比较,是由相对较弱向强的一种嬗变;与其他产业比较,是畜牧业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优势,比较效益更高的一种能力;与其他区域比较,是突出优势、克服劣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表现。

省:是一种区域状态。从全国范围来看,与其他省市比较,基于不同的地域、气候、环境、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由相对较弱向相对较强乃至在全国领先的地位转变;从全省内部来看,是各市、州、县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总体推进,相对平衡的一种发展状态。

畜牧业强省的特征,外在表现为六个强。一是保障供给能力强。主要畜禽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人均占有量排名靠前,保障市场供给能力强。二是资源利用能力强。畜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在立足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畜禽产品产量与土地、水、环境、气候、饲料等资源基本匹配,产业结构基本均衡,既有突出的优势,又具备鲜明的特色。三是市场竞争能力强。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在全国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四是为农民增收贡献能力强。充分发挥畜禽产品增量发展的优势和能力,养殖效益不断提高,为农民新增收入的贡献能力越来越高。五是支撑保障能力强。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政策资金项目投入,以及金融、信息、物流等生产业方面都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六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完善,规避、调控市场风险机制完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健全,重大动物疫病平稳可控;畜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特征是外在的表现,畜牧业强省的内涵则反映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总体趋势,决定了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包括五个方面:

(1)从发展理念上看,畜牧业强省是以第一产业为载体,但是超越第一产业,充分融合现入品工业、现代加工业、现代物流业以及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是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畜牧业。

(2)从发展方式上看,正逐步从传统的家庭经营式、分散的养殖方式过渡到目前的基本实现规模化、逐步推进标准化,再发展到在规模化基础上实现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3)从发展形式上看,畜牧业生产从边缘化、副业化转变到专业化、组织化上来。专业养殖户依靠畜牧业获得的收入应超过总收入的60%以上;养殖户从分散、独立的养殖主体向以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的组织化形式转变,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80%的养殖户都实现组织化。

(4)从发展动力上看,实现资本、科技的双轮驱动。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前提,科技是产业发展的脊椎。科技动力方面,从传统经验式的养殖转变为科技对产业的全面武装,科技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资本动力方面,养殖户从自我积累、简单投入向产业积累资本、工商资本投入齐头并进转变。为此,我们要仔细算一笔帐,即实现湖北省既定的5000万头猪、10亿只鸡的发展目标,80%以上按照设施农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方式,需要多少资本存量?目前已经在畜牧业上的资本投入是多少?中间差多少?算好这笔帐,向社会交待这笔帐,对今后吸引外来资本、社会资本的投入,意义非常重大。

(5)从发展目标上看,从以满足市场有效供给为主的生产性指标体系,向既重数量保供给,又重质量、重效益、重为农民增收能力提高的综合性指标转变,实现以建设高效农业为核心内涵的畜牧业强省。

2湖北省建设畜牧强省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2.1优势方面

(1)与全国同行业比。①资源条件好。湖北畜牧业生产资料和畜禽品种资源丰富,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畜牧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体系完善,智力支撑系统完整。②生产水平高。相对于全国来说,湖北省的生猪和蛋鸡产业生产水平较高。③养殖标准高。湖北规模化养殖位于全国前列,标准化养殖在全国领先,特别是以生猪“150”等为代表的家庭式标准化养殖模式在全国一枝独秀。④发展环境好。对资本的吸引力逐渐增强,正在形成资本竞相投入的洼地。⑤产业化势头猛。湖北省产业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近年来以襄大、同星、神丹等企业为代表,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后劲十足。

(2)与本省其他行业比。①增量发展的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的空间较大。②相对于其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相对较高。③队伍建设相对较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行政管理、综合执法、技术服务三支队伍,应急反应能力相对较强。

2.2劣势方面

(1)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①总量上争先进位的压力大,在全国排名前五名的目前只有生猪出栏一项。②产业结构不优,特别是肉鸡产业,与山东、河南相比差距较大。③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强。本省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市场影响力、产品的美誉度与外省龙头企业相比差距很大。④种畜禽的远虑和近忧,这个劣势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⑤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数量不够,且不够规范。⑥产业发展省级投入不够,与部分好的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2)与省内其他行业相比。①在总量上缺乏在全国领先的大宗农产品,没有叫得响的品牌。种植业上有油菜子、水产业上有淡水鱼,均在全国排名第一,而湖北省畜牧业除了生猪排名全国第五,禽蛋加工和品牌全国第一,其他方面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与畜牧强省的要求相距甚远。②与粮食、茶叶等产业相比,畜牧产业化起步较晚,龙头企业较少。③畜牧业受市场和疫病的影响,产业发展的波动性相对较大。

3对建设畜牧业强省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认识

3.1从畜牧业发展产业链各个环节来看,要“抓两头、促中间”

湖北省畜牧业产业链中间相对较强,两头相对较弱。“中间”指的是生产环节;“两头”中前面的“头”是投入品工业,后面的“头”是食品加工业。在中间的生产环节,湖北省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运作模式,只需要按照既定方案加大措施推进发展。但是,投入品和食品加工业这“两头”是湖北省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兽药工业、饲料工业,在全国排位偏后,还不能满足本省需求。湖北省在兽药方面大约有60个亿的市场份额,而本省产值尚不足20个亿。“两头”发展滞后,反过来制约生产环节的发展。因此,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看,必须下大力气“抓两头”,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中间”。

3.2从产业内部各个品种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潜力看,要充分发挥优势品种的市场价值,重点挖掘特色品种的潜在价值

建设畜牧强省,不可能全面开花,要有所强,有所不强;有所大,有所不大;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生猪、禽蛋、肉鸡三大优势产业和水禽、草食畜牧业、蜂业三大特色产业,集中优势兵力,以此为突破点,推进畜牧强省建设。

生猪产业:生猪产业强省是畜牧业强省的基础和支柱,这是由湖北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所决定的。要坚定不移地打造“千亿元的生猪产业工程”,形成5000万头的生猪生产能力。建设生猪产业强省,种源建设是基础。要不断巩固湖北省现有的种猪生产优势,进一步做好地方品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设生猪产业强省,标准化生产是重点。万头猪场、中等规模猪场,包括农户散养,都要实行标准化。“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力争建成1000个万头猪场,形成1500万~1800万头的生产能力;建成标准化“150”猪舍5万栋,形成1500万~2000万头的生产能力;加快对中等规模养猪场的标准化改造,形成1000万头的生产能力;不断探索建立农户散养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农户散养1000万头的生产能力。建设生猪产业强省,屠宰加工是突破重点。要着力抓好肉制品加工业以及相应的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品牌培育等问题,唱响湖北思乐“恩施土猪肉”品牌,推动宜城襄大生猪加工全产业链条建设,下大力气予以扶持、壮大本土企业。

禽蛋产业:湖北省禽蛋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在养殖总量,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工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国际市场占有率、品牌建设、行业标准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拥有8个全国第一称号。禽蛋产业最有条件成为湖北省畜牧业强省建设的突破口,要率先提出建设禽蛋强省。“十二五”期间,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再造一个百万吨蛋品大省。近几年,湖北省围绕做大做强禽蛋产业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成立禽蛋产业协会,在香港召开蛋品展销会,还要举办湖北蛋品文化节等。全方位为禽蛋强省建设造势、做铺垫。禽蛋产业现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已经形成,关键是要抓好、抓落实。要切实把神丹、灵星、神地、宇祥等一批企业扶持好。

肉鸡产业:坚定不移地实行“肉鸡倍增计划”,使之成为畜牧业强省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北省肉鸡产业发展潜力最大。山东等肉鸡传统养殖大省因为前期养殖标准较低,密度过大,疫病防控压力大,造成养殖成本高,销价低,已很难拓宽发展空间。而湖北省从一开始就注重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市场售价高,最具发展潜力。实现肉鸡“倍增计划”,要突出快大鸡、黄羽鸡、林下生态鸡三个重点品种,抓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基地三个重点环节,围绕同星、襄大、雨润、温氏等龙头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产业链条。

以上三个优势产业是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优先保证其做大做强,同时还要抓好三大特色产业的发展。

水禽产业:实施“倍增计划”,特别是肉鸭产业要加快发展。目前湖北省肉鸭产业有加工能力,有知名品牌,有优良产品,有市场容量,还有市场潜力,缺的是养殖能力和科技水平(如夏季高温季节如何养好鸭的问题)。目前,新希望集团已经探索出了肉鸭标准化养殖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夏季养鸭的问题。该集团计划在湖北按照投资1000万元建100万只肉鸭生产基地的模式,共投入3亿元,建3000万只鸭的养殖基地。我们将全力支持,搞好服务,并借机参与进去,推进湖北肉鸭产业的大发展。草食畜牧业:实行“精品肉牛肉羊计划”和“百万吨优质奶计划”。湖北省草食畜牧业优势在于地方特色品种开发利用比较好,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比较好,重点地区领导重视程度比较高。我们要根据现有的政策支持能力,将这些产业做出特色,抓好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在产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奶牛发展上,按照100万t奶的发展目标,做好两个满足,即满足本地的消费、满足加工产能。蜂业:蜂业虽是一个小产业,产值不到10个亿,但在湖北是特色产业,在全国是优势产业。蜂业在湖北省有养殖传统,有加工能力,有知名品牌,有市场影响,有出口优势,薄弱环节是标准化养殖。发展养蜂业,重点要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要认真总结蜂业标准化养殖模式,在全省大力推广,率先在全国建成蜂业强省。

3.3从差异化发展策略来看,要以点带面,以局部促全局

建设畜牧强省不可能各个地方齐头并进,要根据各地自身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政策环境、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等,有先有后,各个击破,通过发展重点地区带动全省。要以“湖北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暨畜牧业强市(县、区)创建”活动为载体,通盘谋划,将基础比较好的地方纳入规划,厅(局)、市(县、区)共建。省局先制定创建活动方案,市(县、区)按程序申报,经省厅(局)筛选批准后,省市共建。示范区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有具体的创建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经验收合格后,力争省政府授牌表彰。

3.4从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和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来看,要加大产业发展的“一大拉力”,提升“五大推力”,克服“四大阻力”

“一大拉力”就是畜牧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高效畜牧业模式的总结和推广就是一种拉力,其本质就是用这种模式,畜牧业持续盈利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尽快将原有的标准化模式转换成高效模式。“五大推力”就是科技、资本、物流、信息、人才。科技方面,2012年中央1号文件就是谈农业的科技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问题要研究。要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良种供应能力、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资本方面,已经阐述的较多,有了资本产业才能发展,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将产业资本、外来资本、引进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向产业聚集。物流方面,现代物流业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要在武汉市建立一个大型的畜禽物流中心,加强冷链、运输、交易等体系建设。信息方面,现在我们的硬件装备已经初步建立,比如疫病远程诊断系统、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等等,关键是要利用好,提高覆盖范围,充分发挥作用。人才方面,既要有推广人才,还有着力培育高端人才。省畜牧兽医局既是行政管理部门又是专业技术部门,没有成果,没有人才是不行的。今后,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下大力气,既要注重培养管理型干部,又要注重培养专家型干部,培养学科带头人。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钻研业务,多出成果。“四大阻力”,即疫病风险带来的阻力,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阻力,环境污染带来的阻力,市场波动带来的阻力,这几个因素对产业发展起制约作用,稍做不好就会影响产业的发展。

篇12

笔者联系本部门工作实际,就新洲区畜牧业与两型农业建设的关系浅析如下。

1畜牧业在新洲区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畜牧业是新洲区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的重要经济部门。现代科技测定表明,农作物全部产物中可为人类所利用的生活资源仅占1/4,其余3/4是秸秆、饼粕、糠麸等一系列物质,而这些物质均可通过畜禽养殖进行转化利用,转化为动物产品。数据资料显示,新洲区畜禽产业每年转化本地牧草与秸秆资源7.8×108kg,占总资源量的50%。转化各类农业副属产品5.2×108kg。其他自然资源3.2×108kg。

(2)畜牧业是改善、遏制新洲区土地生态恶化的重要条件。目前,新洲区同国内许多地区一样,农业土地自然资源酸度增大,保墒性能差、土地结构破坏、理化性状发生变化,养分大量流失,一些地方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不高,甚至出现作物很难生长等问题,矛盾已经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单纯追求“通过大量使用省时、省力的无机肥料,达到农业高产、高效”的所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所致。二是对“太阳能―农作物―人、畜、禽―肥料―田地”这个物质、能量系统中的畜禽粪肥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放弃和忽视了畜牧业维系农业土地生态平衡的生态功能。科学测定表明,每吨猪粪中含各种有机质150kg,含有各种元素折合成硫酸铵20kg,硫酸钾10kg,过磷酸钙20kg,其他各种微量元素若干。由于养分全面,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维生物活动、保养保持土地良好地力等方面,能够获得任何物质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很多专家学者对畜禽粪肥赋予了“土地粮食”的新概念,指出改善和遏制农业自然生态恶化的唯一办法是发展有机农业。

(3)畜牧业是促进新洲区两型农业建设发展的

重要载体。经近几年实践与探索证明,新洲区畜禽产业在维系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分析测算,667m2蔬菜常年园、667m2旱地或667m2水田配以10头猪或1 000只鸡的畜禽厩肥沼肥,分别可替代和降低350元、298元和273元的无机肥料成本。对于水产业,一个1hm2左右的精养鱼池,配以1 500只鸡,其沼肥可以节约30%左右的鱼池饵料投入,可增加养鱼产量15%~20%。此外,畜禽厩肥沼肥为我区食用菌、林果等产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肥基料,对于提高食用菌产品品质与产量,林果的品质、品相与产量,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按照全区蔬菜常年园,鱼池、水田旱地面积据实估算,若全用上有机的畜禽厩肥沼肥,全年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近3亿元。

(4)畜牧业是现阶段新洲区农业经济的重要产

业。近几年来,新洲区畜牧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禽蛋产业在湖北省排列第一位。2009年,全区肉类总产量5.27万t,蛋类总产量10.09万t,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77亿元。良种蛋鸡存笼突破

1 000万只,畜牧经济安置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5 000多个,创业门道13个。全区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 315元,比2008年净增60元。畜牧业经济占全区大农业经济比重达到29.3%,对农民人均增收的贡献份额达到28%以上。

(5)畜牧业是现阶段彰显新洲区农业发达程度

的标志产业。目前,新洲区畜牧业已经步入到升级转型的发展新阶段,形成了以标准化小区养殖为龙头,以规模化、工厂化养殖为核心,以板块基地化生产为主体的现代畜牧经济发展格局,畜牧生产基本步入到了发达的工厂化生产新时代,成为现阶段彰显新洲区农业发达程度的标志性产业。2009年,全区规模化、工厂化畜禽养殖场(户)达到4 800多家,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小区达到100多个,畜产品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以上。建成了李集、三店两个省级畜禽养殖大街大镇。武汉禽蛋产品市场“三分天下归新洲”。升阳集团、中粮集团、灵星集团三大品牌集团将全面提升新洲区畜牧业经济运行质量。

2新洲区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畜禽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的发展矛盾。从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发展原理上讲,畜禽粪肥是建设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两型农业,改善与遏制新洲区农业土地环境恶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畜禽粪便不利用不处理,就成了环境污染源。因此,治理污染,归根结底是加大畜禽粪肥开发利用。

(2)重大动物疫病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3)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瘦肉精”、

“蛋白精”、“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等一系列事故的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政治及经济的影响。

(4)资源短缺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新洲区每年从外地调运玉米约3 000万t,豆粕约30万t以上,鱼粉10万t以上,饲料原料长期受制于人。

(5)体制、机制与畜牧依法监管的矛盾。一是现行的区级畜牧兽医机构不能合法地履行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职能职责。二是街、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与区级脱节。

3促进新洲区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1)提高产业发展认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提高对发展畜牧经济的认识,走出对畜牧业发展的认识误区。一是要走出畜牧经济是农业经济附属经济的发展误区,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实现与扩大农业再生产的重要经济部门。二是要走出畜牧业有悖于农业环境保护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的重要经济系统。三是要走出畜牧经济无关于大农业和谐发展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产业。

(2)调整发展规划布局,促进产业科学发展。根据武汉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定与要求,结合全区畜禽产业发展优势与实际,对新洲区畜禽产业发展规划作如下调整:一是突出新洲畜牧业发展特色与优势,重点发展蛋鸡产业;二是结合两湖地区水资源优势,适时发展水禽产业;三是利用东北部地区的草山草坡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肉牛产业;四是根据新洲区畜牧业资源情况,合理调整畜牧业。

(3)严格把关畜牧项目,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一是严格按照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要求,科学选址,科学布局,科学规划,科学设计。二是全面加强畜牧、环保、土地、能源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污染治理的技术协作与依法管理,对不具备防疫资质,不按要求规划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畜牧项目,一律不予支持,不予立项建设。

(4)狠抓技术推广普及,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沼气工程、生物发酵、配套生产等成熟技术,全面加大普及推广力度,切实解决好畜禽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矛盾问题。二是重点围绕现代畜禽规范化、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积极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全面提高畜禽养殖科技化水平。三是积极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四是继续加大畜禽饲养新品种、新模式推广指导力度,提高畜禽产业的产出水平。

(5)切实抓好依法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畜牧业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力度,重点围绕饲料、兽药及添加剂、动物疫苗、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加大依法查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畜牧生产资料投入品市场安全,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及产品市场检疫及畜产品公共食品卫生安全等环节的依法监管工作,积极应对动物防疫、畜产品食品安全公共突发事件。

(6)加强产业技术合作,建设两型畜牧经济。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畜禽有机肥的科学开发利用,有组织、有领导地组织开展农业各产业间的技术合作,加强产业协作,加大畜禽有机粪肥的循环利用,改善农业土壤环境,遏制农业土地生态恶化,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篇13

[关键词] 畜牧兽医 标准化工作 监管力度

我国大多落后的乡镇地区的在畜牧兽医方面的工作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阻碍着畜牧兽医工作标准化的前进道路。

一、畜牧兽医的学术概念以及其标准化工作的目的

1.学术概念

畜牧兽医是畜牧业和兽医业的统称,畜牧业是指以驯化和培育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为主要工作的行业,兽医业是指以家畜家禽疾病诊治、防疫以及畜产品的卫生检验为主要工作的行业。

2.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对畜牧兽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对我国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畜产品产量以及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规范化养殖技术的提升。

2.1实现畜产品产业化发展

早年的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人力物力有限规模相对较小。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能有效地将各个小型养殖户组织起来,实现产业化生产。对畜牧兽医工作的规范化能让养殖户们按同样的标准进行养殖工作,摒弃了一些传统落后的养殖技术,提高畜产品合格率。产业化生产能有效地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而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是产业化生产的基础工作。

2.2有效增产,保证质量

现代化操作技术体现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标准化的养殖工作贯穿了整个生产过程。标准化的操作能使得产量完成预期定的目标,优化生产过程的每一阶段。针对家畜家禽疾病防疫工作,标准化的操作能有效避免出现卫生安全问题,有效保障畜产品的质量。

2.3适应市场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畜牧兽医业也面临着国际要求的考验,为了努力在市场中站稳,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卫生安全问题也需要进行标准化的整改。

二、影响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因素

1.资金匮乏,设施设备落后

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主要是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乡镇发展的比较多,主要是因为畜牧业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比较大。国家对畜牧兽医业的拨款很少,使得一些畜牧兽医业的必要基础设施设备相对比较陈旧,服役时间较长没有资金进行翻修或者更换。这使得许多地方的卫生检疫工作十分粗糙,家禽家畜容易出现疾病问题,卫生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2.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畜牧兽医业的大多工作人员都是一些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的人,对科学知识以及畜牧兽医的专业知识的了解的比较少。很多工作人员都是经过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一代代沿袭下来一些畜牧技术以及疾病防疫工作方式,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缺乏创新且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乡镇连畜禽类卫生防疫站都没有设立就是因为没有拥有相应知识的人员参与工作,很多工作人员也都是对畜牧养殖工作以及兽医工作了解的一知半解就参与到工作当中去了。

3.没有保障,工作难以持续

按照禽畜类养殖规定,所有家禽家畜类都要进行防疫工作处理,但是很多落后地区的畜牧兽医业对禽畜类的卫生防疫工作相当不重视,甚至不闻不问。养殖户们也没有相应的将畜禽进行安全卫生防疫工作的意识,得不到养殖户们的积极主动的配合这使得卫生防疫站的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三、如何标准化我国畜牧兽医工作

1.政府部门以及养殖户们应当由足够的重视

要实现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首要条件是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部门的重视对其工作的标准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政府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约束动物防疫工作。政府部门如果对这方面工作有松懈,那各部门都会出现偷工减料的工作,标准化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去。同时,养殖户们也要注意规范化养殖,要摒弃一些落后的传统思想以及养殖技术,要积极主动配合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参与到其中去。适当的向养殖工作人员们宣传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标准化理论知识,鼓励工作人员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标准化生产。

2.完善相应标准化管理体系

畜牧兽医业标准化管理的建设能有效促进生产的标准化。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当具备专业的工作团队来指导标准化生产过程的每一步,同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支撑,形成从下而上的管理体制。针对近年来畜牧兽医业经常出现问题的卫生防疫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当对这方面的工作更加注意管理。

3.做好宣传效果

光有政策以及规划很难让工作人员们有效地实施标准化的生产。因此,除了在政策的强制性要求外,还需要各类新闻媒介的介入,对畜牧业标准化进行大力宣传,向群众传播畜牧业标准化的知识。除了传播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对积极开展相关的标准化工作的培训,加强养殖户们的标准化生产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得畜牧兽医工作标准化。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养殖户们束手无策,这时候需要一些相应的咨询机构来完成对其解答工作,避免在标准化工作中出现问题。

4.做好示范效应

很多相关工作人员可能对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没有什么概念,仅仅是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可能也没有很好的效果,这时候可以适当设立一些相应的示范基地。设立示范基地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养殖工作人员以及卫生防疫工作人员们了解到什么是标准化的工作,怎么才能做到标准化工作。

5.加强监管力度

很多卫生防疫站的设立没有起到他相应的作用就是因为监管力度不够,放水现象严重。应当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所有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管,尤其是家禽家畜类的的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监管工作,有效促进畜牧兽医工作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舒小琼,周博,栾新红,刘虹,邹美,刘倩,谭正英,罗伟. 基因敲除和RNAi在畜牧兽医领域的研究及展望[J]. 畜牧兽医杂志,2007,05:42-44.

篇14

《内蒙古日报》蒙文版(以下简称蒙文报)通过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和创作,于2015年12月8日以“1+4”(头版的《“十二・五”成就 今日牧区综述》栏目+4个整版的特刊)的形式,集中推出《今日牧区》大型系列报道。报道分内蒙古牧区畜牧业、文化旅游、教育、医药卫生、科技、法制和民生等4大系列篇, 至12月29日,共刊发9篇综述,40个整版。该报道主题宏大、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写法新颖、形式特别,对内蒙古牧区发展进行了大全景式解读和展示。

大视野 大策划 大行动

在传播新格局下,新兴媒体的舆论环境复杂而多变,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受众很多时候“雾里看花”,很难把握正确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更好地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2014年,提出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的概念。那么,内蒙古牧区的新常态是什么,怎么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这是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逻辑,也是蒙文报宣传报道的重大主题。

为了做好报道,蒙文报2015年5月份开始策划,在总编辑的指导下,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系列报道的方案,并制定了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基层,贴近生活,事实准确、事迹典型、观点正确的原则,明确了详细内容、基本结构、采访线路、采访点、采访人物、事件、故事,确保报道的顺利完成。蒙文报成立了组织实施委员会和采访组,副总编辑亲自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报道。14名记者7月19日至9月30日,深入全区28个牧业旗,采访70余天,行程2万公里、深入300多个嘎查、1000多户,从火热的生产第一线抓回“活鱼”。

深刻分析 深入挖掘

准确解读牧区新常态,梳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亮点、新方向,提供有价值的权威性报道是引导舆论、形成社会共识的关键所在。2015年12月8日,蒙文报《今日牧区》大型系列报道开篇,以“1+4”的形式,在一版开设《“十二・五”成就 今日牧区综述》栏目,刊登了《发展壮大的四大支柱―― 我区畜牧业发展综述(上)》的报道,9-12版开辟《今日牧区》特刊,刊发牧业篇上部的4篇特稿:《如何夯实发展基础?》《如何提高防灾能力?》《如何完善惠牧政策?》《如何加强支撑能力?》。11日,同样以“1+4”的形式,一版刊登《发展做强的四大支柱―― 我区畜牧业发展综述(下)》的报道,5-8版刊发牧业篇下部:《应该建立什么?》《如何提高组织水平?》《如何提高牧业产品的产量?》《如何调整结构?》。

畜牧业篇围绕2012年自治区提出的保护草原生态,做大做强畜牧业的奋斗目标,怎么走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提出8个方面的问题。以基层牧民的生活为切口,对我区畜牧业发展中的新特点、新亮点、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草原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牧业基本建设和惠牧政策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四大支撑的建议;科技、结构调整、畜牧业产业化和新型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四大支柱的判断,并提出了畜牧业发展要从关注发展速度、规模转变到关注质量效率的新发展观。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民族繁荣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其系列报道的文化旅游篇以“2+8”的形式,在头版上刊发《百花争艳的文化靓丽风景线――文化旅游工作综述(上)》(2015.2.14日),《从文化大区到文化强区的跨越――文化旅游工作综述(下)》(2015.2.16日)和《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之乡》《文化下乡到文化进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扎根生活的文化遗产》《承载文化意识的祭敖包》《工艺精湛的蒙古族服饰》《绿色无污染的蒙古族饮食文化》等8个特刊,对我区文化大区建设、文化强区建设和文化繁荣的风景区建设工作做了全面剖析,努力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思路。

教育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根基。我区民族教育是在党的优先重点发展的民族教育政策的照耀下发展起来的。教育篇以头版刊发的《通向未来的光明坦途――我区民族教育发展综述》和相关4个整版的特别报道,全面解读了民族教育发展状况。报道用典型、故事、亮点和数字来展示民族教育在党的优先重点发展方针政策照耀下取得的成就。

全局的综述和故事的追踪有机结合是这次大型系列报道的一个突出特点。9个综述围绕畜牧业、文化旅游、教育、医药卫生、科技、法制和民生,从全区的高度做了阐述,相关的特刊则增强了综述的故事情节、典型案例、亮点描述,为有高度、深度的综述提供有广度、接地气的追踪采访事例,达到了报道的“顶天”“立地”的目的。

新形式 新范式 新成就

新常态下,党报要想扩大影响力必须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改进传播技巧。《今日牧区》大型系列报道是践行“走转改”的一次大行动。《今日牧区》报道的36个特刊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都有一线视角、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和亮点来说明新成就、新动向、新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构新颖、版面活跃。系列报道的每个大篇是以言论、综述、故事、现象、解析、问题、判断和链接的新范式展开的。比如《文化旅游篇》由2个综述、4个言论、8个深度报道、12个故事、5个相关链接组成的。其中,综述文章把文化旅游成就全面阐述,深度报道则多角度观察文化旅游,对成绩、现象、问题等进行分析;言论文章做论证和判断,提出新观点和新思路。综述和评论的结合,形成了声势,增强了报道的力度,故事、事件、亮点的呈现,给报道增添了血肉,记者的有价值的见解、思考判断成了报道的“魂”。相关链接给报道提供依据、参考和补充。

版面编辑上力求新颖,注意报眉、标题、图片的编排,内容的板块化、全套彩等,用好版面语言,使整个版面赏心悦目。尤其每个大篇的4个特刊的主标题的精准表达,4个标题相互压韵,给人以美的享受。

媒体融合时代,蒙文报人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手段,全媒体传播。《今日牧区》系列报道在报纸刊登的时候,同时在中国蒙古语新闻网、内蒙古日报新闻客户端、内蒙古日报手机报和公众微信平台上推出。根据网络、新媒体特点和用户的需求,在网上全文刊发,手机报上发短文,微信平台上全文发综述的同时,对相关4个特刊的内容做简要介绍,提供线索和导读。全媒体报道,大大增强了传播力和影响力。

结束语

这是一次成功的“亮剑”,不仅检验了专业能力,而且还锻炼了队伍。蒙文报主动承担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社会责任,主动作为、善于作为,以气势如虹的大型系列报道,大全景式呈现内蒙古牧区的新常态,发挥主流媒体的功能,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鼓舞了人心,提高了舆论引导力。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