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6 14:40: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乡村的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为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在培训方式上进行了各种探索,但开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学习的探讨与应用还不多见。为了探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我们根据课题特定需要设计开发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平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的主要目的是基于课题研究实验,为给实验对象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及沟通互动的平台,我们利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信息化的手段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由于针对特定对象,本系统平台设计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沟通的平台,平台上学习内容涉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所规定的八个方面的知识体系;二是提供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新进动态以及学习资料的上传下载功能,同时还可以分布和查看信息公告;三是给管理员与幼儿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专业发展协作学习的交互平台。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相关技术
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系统集成开发环境。该平台是在Windows 7系统上开发的,以My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以Tomcat6.0作为Web服务器,以SQLSERVER2005作为后台数据库,网站采用MVC设计模式,采用当前流行的Hibernate、Struts2、Spring框架技术结合开发。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BI)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Microsoft SQL Server2005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使用户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1)支持对象/关系模型,即在完全支持传统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为对象机制提供了有限的支持。(2)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动态可伸缩性。(3)系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同时对多平台的支持。(4)系统的可管理性和数据安全功能。(5)增强的安全性。SQL Server2005中的新安全模式将用户和对象分开,提供fine-grainAccess存取,并允许对数据存取进行更大的控制。(6)报表服务。利用SQL Server2005报表服务可以提供报表控制,可以通过VisualStudio2005发行。
2.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相关开发技术。该平台开发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有JDBC技术、JavaEE技术和MVC架构模式。(1)JDBC技术应用。
JDBC(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可以为多种关系数据库提供统一访问,它由一组用Java语言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JDBC为工具/数据库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标准的API,据此可以构建更为高级的工具和接口,使数据库开发人员能够用纯Java API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有了JDBC,向各种关系数据发送SQL语句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换言之,有了JDBC API,就不必为访问Sybase数据库专门写一个程序,为访问Oracle数据库又专门写一个程序,或为访问Informix数据库又编写另一个程序,等等。程序员只需用JDBC API写一个程序就够了,它可向相应数据库发送SQL调用。同时,将Java语言和JDBC结合起来使程序员不必为不同的平台编写不同的应用程序,只需写一遍程序就可以让它在任何平台上运行,这也是Java语言编写一次,处处运行的优势。(2)JavaEE技术应用。JSP(Java ServerPages)已经成为开发Web动态网站快速、有效的工具。
它是一种网络服务器端编程环境。JSP是基于强大的Java语言,充分利用了Java的强大功能,是一种优秀的服务器端技术。随着Java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流行,JSP技术在网络编程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具有极强的扩展能力、良好的收缩性以及与平台无关的开发特性。在根据Java平台构建动态网站成为主流的今天,JSP有着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它能将HTML编码从Web页面的开发过程中有效地分离出来,可以访问重用的组件,如Servlet、JavaBean和基于Java的Web应用程序,还支持在web页面中直接嵌入Java代码。(3)MVC架构模式。MVC是一种架构模式,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MVC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视图、模型、控制器,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①视图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MVC的一个好处是根据需要灵活的改变实现方式。②模型表示企业数据和业务规则。在MVC的三个部件中,模型拥有最多的处理任务。被模型返回的数据是中立的,就是说模型与数据格式无关,这样一个模型能为多个视图提供数据。由于应用于模型的代码只需写一次就可以被多个视图重用,所以减少了代码的重复性。③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去完成用户的需求,所以当单击Web页面中的超链接和发送HTML表单时,控制器(例如:servlet)本身不输出任何东西和做任何处理,它只是接收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模型处理返回的数据。
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系统模块分析及设计
1.系统功能。在本系统中,游客、教师、管理员三类用户,整个系统包括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前台为这三类用户提供了相应的操作界面,后台只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相应的操作界面。针对不同的用户,系统提供了不同的功能。(1)对于前台部分,系统提供了教师、游客的功能如下:①教师:教师登录、注册、查看新闻、查看公告、幼教资讯、专业发展、互动交流、资料下载功能。②游客:游客登录、注册、查看新闻、查看公告、幼教资讯、专业发展。(2)对于后台部分,系统提供管理员的功能有登录、修改密码、管理用户、审核资源及管理留言、新闻公告。
2.系统功能模块结构。根据前面对系统功能的描述,确定系统模块为游客入口、教师入口、管理入口三个模块。
3. 系统文件预览。系统中几个重要文件的说明:action逻辑控制层主要负责系统中简单的逻辑以及调转问题。Bean对数据库的抽象,负责将关系型数据库映射成对象型的对象。Dao主要负责对数据库CRUD的相关操作。Util主要负责连接数据库,保存连接数据库的相关配置。struts.xml文件主要是Struts2框架的配置文件,主要配置action的name和class属性以及调转的具体jsp页面。css本系统中使用的是Css样式。image组要存放本系统中需要的图片。js主要存放本系统中所需要的javascript.upload主要存放本系统中上传的相关文件。
4.数据库设计。本系统采用的是SQLSERVER数据库,该系统采用了一个数据库和多个数据表,这里主要介绍userinfo表、menu表、menuson表、news表、yjzixun表。(1)userinfo表:该表保存了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通过该表中的信息登陆本系统。(2)news表:该表保存了公告及新闻的相关信息,通过该表中的信息查询出相关的公告及新闻等信息。(3)menu表:该表保存主菜单的相关信息。(4)menuson表:该表保存主菜单分别对应主菜单的相关信息。(5)yjzixun表:该表保存对幼教资讯的相关信息。(6)File表:该表保存文件以及上传者的相关信息。
四、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1.教师模块功能介绍。教师模块主要由教师登陆注册、教师查看新闻公告、幼教资讯、专业发展、学科研究教学反思、互动交流和下载资源等部分组成。教师功能模块主要提供给教师查看公告新闻、专业发展、学科研究、教学反思、互动交流以及资源下载等功能。
2.管理员功能模块。在管理员功能模块中我们主要提供管理员登录注册、新闻公告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资料管理、密码修改等模块。管理员登录模块代码和教师登陆页面代码基本一致。
五、结语
本系统为幼儿教师发展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通过本系统我们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以及获取学科的发展信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向管理员求助解答。但是,一个可以用于上线运行的完整的系统仅仅靠这点时间来分析、设计、开发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测试并完善。因此,本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不足的问题,比如系统的整体页面设计需要进一步的美观,系统的内容需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等。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从长期保存角度分析了图书馆与开放存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图书馆进行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因素,包括资源的选择、长期保存的技术框架、相关法律责任、经费预算、合作机制等。
21世纪,进入了日益开放的网络时代。2002年2月14日正式了《布达佩斯宣言》以后,以促进信息自由传播与合理使用为宗旨的“开放存取运动”应运而生。由于开放存取是一种倡导公平原则、旨在促进学术自由交流的思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在网络环境中可以自由存取文献信息的机制,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同时,以提供存取服务为主的图书馆人也多了一份担忧,据统计,目前全球15%的开放存取资源已经消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图书馆与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进行探讨。
1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与图书馆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遗产是“我们从过去继承来的遗产、我们现在承认的东西以及我们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东西。”图书馆作为一种公益性质的文化机构,历来受到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资助支持。图书馆的保存职能就是保存历史和文化,使文明得以延续。自古以来,图书馆都是以藏书楼的形象出现的。马宗荣先生给予图书馆这样的评估“:图书馆,是集可为人群文明的传达者,仲介者,有益的图书,并保管之;使公众由最简单的方法,得自由阅览的教育机关。”[1]开放存取运动的宗旨,是使公众无障碍地存取信息。它改变了原有的出版模式,并产生了新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据最新统计,开放存取期刊已达3 700余种,目前在开放文库目录上登记的有800余种,公众可以免费获取。这些资源对研究者、公众来说颇为受益,但对以存取为职能的图书馆来说,却是处在一种边缘化的状态,这表明图书馆的存取职能开始被其他机构所削弱。
1.1图书馆具有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的功能
面对开放存取资源的长期保存,现代图书馆的领导者首先应考虑开放存取与图书馆的关系。对全球的研究者来说,目前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堪称一大难题,进行保存工作意味着将花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因此,只有理清二者的关系才能顺利开展工作[2]。
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是开放存取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开放存取资源有着各种空前的优势,但这些提供开放存取期刊、设置开放文库的机构,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长期保存对作者、出版者、信息收藏者都是一个难题。有些机构出于收藏本机构研究人员科研成果或为研究人员提供科研成果平台的目的而建立的开放文库或开放存取期刊,在内部因素影响下,其生命力受到影响,就会出现夭折或其他变化,使已经收集或建立起来的信息资源去向不清,踪影难觅。
有学者提出,应该由那些能够维持几百年以上的专门的长期保存机构,比如图书馆、档案馆进行保存。国际图联与国际出版者协会的联合声明也指出“,出版机构应该担负短期保存的责任,长期保存的责任由图书馆承担”。在当今时代,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开放存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可获取量的日益增多,其质量及其学术影响也日益提高。开放存取的资源不单包含期刊,还包括开放存取的图书、文库,甚至许多优秀的博客文章也是开放存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存取资源已成为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分子,其长期保存值得深入研究。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它不仅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信息需求,还可以满足未来用户了解当前社会现状、研究当前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需求,更可以起到传承民族与人类文化的作用。正如国际图联与国际出版社协会在《永久保存世界记忆:关于保存数字化信息的联合声明》中指出的“日益增长的仅以数字形式出版的信息如同传统印刷型出版物一样重要,同样具有长期留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以上情况表明,开放存取与图书馆之间存在相互矛盾又相互关联的关系,只有把握好双方各自的优势,相辅相成,才能把信息的传播和保存工作搞好。
1.2开放存取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之一
开放存取所倡导的学术信息平等、自由传播的精神与图书馆的精神是一致的,开放存取资源也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决定了开放存取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与传统的图书馆文献采集、编目加工和服务不同,开放存取是一种新学术信息交流的机制,而这种新的交流机制必然会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图书馆原有的运行管理机制、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甚至基本的服务定位都将随之而发生改变,这些都将给图书馆带来新的挑战。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传播中心和用户培训中心,在开放存取运动中绝不是一个旁观者,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对今后开放存取运动和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图书馆在开放存取运动中都将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该说,开放存取将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也离不开图书馆[3]。
开放存取运动的主角——学术研究者是信息生产者、最终用户以及变革的推动者。组织和保存数字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服务,仍将是图书馆责无旁贷的责任。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专门技术,如,文献格式控制、存档标准等,为信息生产者提供元数据加工、权限控制以及数据获取和可用性等方面的专门服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与传统图书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开放存取文献的发现及采集机制,对不同类型的文献,包括纸本文献、非开放存取文献、开放存取文献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整合,使之构建成一套适应时展的文献及文献服务体系,要建立适应新情况的文献更新、剔除和长期保存机制,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使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付诸实施,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
2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应注意的因素
2.1长期保存资源的选择方式
开放存取的作品从版本上看,可分为3类:
(1)评审前作品。该类作品通常指作者最初完成的手稿,包括各类尚未提交出版商考虑出版,也未经同行评议和编辑加工的作品。
(2)评审后作品。该类作品通常是指经出版商同意出版的最后版本,包括各类经同行评议和出版社编辑加工后的定稿。
(3)已出版作品。该类作品通常是指正式出版后用于发行和销售的版本,包括印刷版和电子版。
从开放存取的资源类型可以看出作品的品种、形态多样,无疑加大了选择的难度,尤其是一个作品从评审前到评审后以至发表,至少有3种版本,有些作品甚至始终处于变化中,这就需要图书馆资源建设者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判别。图书馆在资源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资源的内容、学科范围、质量、信息源、作者和出版者、成本、资源的生命周期等。
2.2长期保存的技术框架
目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框架遵循的是国际标准OAIS。OAI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太空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联合制订的标准,旨在对资源的存取和长期保存规定概念和参考模型框架。这个参考模型阐述了档案信息保存功能的全过程,包括加工、档案存储、数据管理、访问和。同时阐述了数字化信息向新媒体及格式的迁移,表达了信息的数据模型、信息保存时软件的角色,以及档案间数字信息的交换。
2.3长期保存的相关法律责任
对资源长期保存的各环节表现在图书馆工作中,即,从文献摄取到数据管理到长期保存,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包括著作权法、合同法等,在长期保存的各环节还都涉及了相关权利人的利益。文献摄取指图书馆从资源生产者或拥有者处获得或接受要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的过程。开放存取资源的摄取具体指从出版机构接受或获取资源,建立机构文库为作者提供自我存档,从网络上进行资源收割。不同的方法涉及的法律是不同的:一是从出版机构接受或获取资源,涉及著作权法以及缴送制度。中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7月)更注重个人的利益,而诸如图书馆之类机构的保存权限受到了限制。二是建立文库为作者提供存档,存在法律上称之稿约的责任,即,图书馆与著者之间存在要约和承诺的合同责任关系。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特定的他人所作出的含有确定合同条件的意思表示;承诺指受到要约人完全同意要约条件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三是从网络上收割资源,同样涉及著作权法。在数据管理环节,图书馆需保障著作人作品的“完整权”,无权进行修改。图书馆从公益角度出发进行了资源的长期保存,需要争取使用权益。
2.4长期保存的经费预算
图书馆要进行资源的长期保存工作,就必须作出完整的经费预算。经费预算包括:一是试验经费。为了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数据,搭建试验环境需要经费的投入,即使使用开源的软件,也需构建适合的系统环境。二是存储经费。存储设备的费用会占到数字长期保存总费用的大部分。由于保存数据的硬件环境会慢慢老化,选择任何的解决方案都必须考虑便于将来系统的升级。三是管理费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以便节约成本,尽量减少由于不良管理而重新获得数据所需的成本。四是技术更新费用。要保障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应用,必须持续更新技术,包括仿真、迁移、备份等。五是运行费用。包括网络费、电费等系统之外的相关费用。由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目前尚处于起步状态,且缺乏现有模式,要精确计算真正的活动费用是不现实的。因此,图书馆只有坚持资源长期保存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应对新情况。
2.5建立长期保存的合作机制
图书馆在进行开放存取资源长期保存中,为了使其有限的经费得到最大化利用,相互间的技术、经验可以共享,避免图书馆之间的重复工作,需要建立不同层次的合作机制,包括国际的合作,指标准规范的制订、问题研究、具体实践等;国家级别的机构间合作,指技术上的合作公关、资源保存上的合理分工、经费的最佳分配等。在合作的过程中需建立一套长期保存登记机制,可以使资源的保存公开透明,形成一个支持网络,相互依存、互换信息、共享资源,获取必要的契约权以保护并最终提供内容存取,及时发现和保存那些当前没有受到保护的正在开放存取的资源。
参考文献
[1]马宗荣.现代图书馆序说·序[M].上海:中华学艺社,1928:1-3.
做好新时期乡村电影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到看好电影,贯彻落实党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乡村先进文化,实现和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市在推行乡村电影放映工程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通过以钱养事方式,落实了一些公益电影放映场次,但总场次安排较少,技术装备落后,服务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对电影的需求,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乡村电影工作,推进乡村电影事业的发展。
二、乡村电影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乡村电影改革发展新思路,深化乡村电影改革,探索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放映主体和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促进乡村电影放映的规模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
目标任务:逐步完善乡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乡村电影放映新主体,推广乡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提高放映质量,加强乡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建立公益放映补贴新机制,开拓乡村电影市场,推动露天放映与室内放映相结合,免费放映和有偿放映相结合,胶片放映和数字放映相结合,并逐步向数字放映过渡,不断扩大乡村电影覆盖面。年,市力争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
三、加强乡村电影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乡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和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乡村电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电影放映场所条件。
二推进乡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广乡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电影工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公司法》组建市新乡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公司根据实际下设若干支放映队,负责乡村数字电影的放映工作。
三落实乡村电影公益性放映扶持政策。据测算,市乡村数字电影每场放映成本平均为150元,除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乡村数字电影给予补助外,市财政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贴。实行补贴的数字电影放映场次,放映队不得再向村和农民收取任何费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乡村电影工作,将其列入议事日程,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文化、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建立以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点,政府扶持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乡村电影放映新体系。
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是由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地方政府、大型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聚焦发展“三农”、产业、绿色、数字以及普惠等金融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有效模式、创新场景平台、创新发展范例、创新金融环境,共同打造的金融创新示范区。国家大力构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金融业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尽快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复制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通过大型金融机构的引领示范,可以充分发挥金融的行业优势和融通功能,进一步集聚金融要素资源,对于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目前,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金融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建设。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目前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农村金融体系有待完善。缺乏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缺乏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防控、补偿等制度体系。在涉农贷款的政策支持方面,贷款贴息、补助的鼓励措施较少,影响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弱。如农信社、农商行等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经营发展能力和资本实力较弱,管理水平落后,资产质量较差,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农村金融资源供需严重失衡。在传统农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投入的资金较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资金外流明显,导致农村资本结构性短缺。另外,受农村经济体制制约,涉农企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抵押担保条件差,导致涉农企业融资规模小、利率高、以抵押担保方式为主,具体表现为融资难、融资贵,且长期得不到解决,阻碍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动力,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主要集中于存款、贷款、取款、转账、汇兑等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农业保险也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缺乏特色的农业保险产品,并且保险品种少、覆盖范围小、保障额度低,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农户、农村经营主体的保险保障需求。五是农村金融科技创新乏力。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金融科技和产品认知程度低。此外,在农村地区,公安、医保、工商等政务系统建设滞后,政务大数据共享系统尚未搭建,政务数据无法实现共享。
二、创新内容
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主要围绕“三农”领域中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短板进行创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一是开发更多为农民创收的金融产品。围绕农村中的低收入群体和脱贫户,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支持力度,开发更多利率较高、风险较低的特色化金融理财产品,由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入户推广,不断提升农村贫困人员的财产性收入。二是扩大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品范围。逐步将农业生产设施、农民自住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活体畜禽、圈舍、养殖设施、特色农作物等纳入抵押、质押物品范围,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切实帮助农民提高融资能力。三是建设数字人民币惠农场景。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数字化服务水平。围绕农村的金融服务、日常消费、教育医疗等具体场景,搭建数字人民币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设立数字化支付钱包,在日常经营、消费中使用,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金融支付环境。四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研发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围绕我国农村地区的各类资源条件,加大农村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治理合同收益权以及基于碳汇数据的金融产品,设立农村碳交易服务平台,加大碳产品的交易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三、实施路径
为切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县政府决定召开*年秋季动物疫病防控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总结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安排部署秋季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安排部署*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防疫密度达到要求。生猪防疫注射29.13万头,牛5.63万头,羊11.7万只,禽免疫47.4万羽;在春防的基础上,五月份注射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7.3万头,上半年综合防疫密度为103%。二是巩固了市场检疫效果。我县41个畜禽交易市场和4家生猪定点屠宰点,全面开展了检疫检验工作,检疫面100%。上半年检验肉食品4.65万件,检出病害肉68件,未发现“注水肉”出售;检疫畜禽30.46万头(匹、只),检出病畜禽71头(匹、只),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肉食品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理,保障了肉食品的卫生安全,市场检疫效果得到巩固。三是市场监管效果明显。上半年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347人次,执法车辆15辆次,对全县99家兽药饲料经营户和33家规模养殖场开展了规模整治1次,常规检查5次,共检查兽药56个品种695批次,添加剂31个品种,饲料419批次,查获过期兽药5个品种、过期饲料528公斤,均进行了销毁处理,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营质量安全。四是动物疫病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监测体系,做到了县有统计员,乡有联络员,村、组有信息员。实行了日报、月报、季报、半年报等报表制度,县动物疫情办公室每天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分析动物疫情状况,准确掌握畜禽疫病动态,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并通过疫情网络直传中央数据库,完善了疫情监测体系。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措施进一步完善。为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时能及时启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扑灭重大动物疫情,已按要求储备了防护服、水鞋、消毒药、针头、药棉、疫苗等应急物资。上半年销毁过期疫苗和消毒药品,并进行了更换储备,确保了储备物资的有效性。
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乡镇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免疫不够彻底,防疫密度存在一定水分。二是防堵不够严,从外地购进染疫生猪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我县个别地方发生疫情。三是动物疫病呈现出复杂化趋势,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给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找准薄弱环节,站在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抓紧、抓好,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打好秋季动物防疫攻坚战
动物防疫涉及千家万户,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扎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县委、政府的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和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把免疫、疫情监测、疫情防堵和疫情报告等防控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确保县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免疫任务
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畜牧兽医站、派出所、综治办、工商所等为成员的防疫工作领导组,负责制定秋防工作方案,落实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组织开好村、组和农户的三级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动农户积极配合,及时解决防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免疫空白和免疫死角,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对拒绝、阻挠免疫的农户,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县农业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全力做好疫苗、物资就位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指导村防疫员按“五统一”(统一免疫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效果评价、统一使用免疫户口册)的要求,做到“六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药),对全县所有应免畜禽实行免疫,按质按量完成免疫注射工作。秋防结束后,要做好“三不打”畜禽的查缺补漏,保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密度100%;存栏畜禽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补免,确保畜禽处于有效的免疫保护状态。三是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做到县有汇总表,乡镇、村有免疫登记表,农户有免疫户口册。四是对秋防免疫工作不负责,走过场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动物疫情传播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防疫结束后,各乡镇要采用随机抽查方式,认真组织抽查组对防疫情况进行抽查,每村至少抽查5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抽查10户,按抽查的防疫密度兑现防疫反应(治疗)和村兽医防疫注射补助,对免疫任务完成得好的村防疫员,给予奖励,任务完成较差的,扣除相关补助。今年春防,蒙姑乡防疫工作不扎实,不彻底,上报材料存在水分,防疫存在免疫空白,导致7月份因农户从外地购进生猪而引发生猪疫病,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绝不允许再次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
各乡镇和县农业局要加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的范围和频率,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及时评估疫情风险,同时对规模养殖场(户)、畜禽交易市场、牲畜定点屠宰场(点)、主要交通沿线、水网地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曾经发生过疫情的区域要加大疫情的监测和排查力度,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要实行专人监管、责任到人,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严格按照疫情报告程序及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通过其他任何渠道报告动物疫情,同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着“早、快、严”的原则及时处置,对病死畜禽,严格按照“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决不留下任何隐患。
(四)进一步强化检疫和市场监管
各乡镇要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管工作,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要达到100%,确保畜禽及产品的卫生安全。出栏的畜禽,做到有出必检;屠宰的畜禽,做到有宰必检,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依法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的动物及其产品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或抗拒检疫、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县外疫情防堵
今年以来,特别是六月份以来,全县外购畜禽特别是购进生猪较多,市场交易生猪来源复杂,疫情发生风险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严格执行《云南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外引奶牛和种畜禽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云农(牧)字〔2003〕30号)的规定,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二是与四川接壤的蒙姑、金塘、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等乡镇设立的各公路、桥梁、索道、渡口等临时检查站与公路动物防疫临时监督检查站,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厌战情绪,坚持24小时值班,严防死守,暂时禁止四川等地的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我县,防止疫情传入。若因措施不落实而导致疫情发生,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防疫督查
秋防期间,县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将成立督查组,到各乡镇巡回督查防疫工作。督查组采取不告知、不定点、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所到乡镇防疫情况进行抽查。白鹤滩、药山、老店3个镇抽查6个村,其余乡镇抽查4个村,每村至少抽查15户,抽查的防疫密度和抗体检测结果作为乡镇年终“争先创优”考核的打分依据。防疫密度低或质量差的,一律全县通报批评。任何乡镇出现重大动物疫情,“争先创优”考核一票否决。秋防各乡镇的防疫经费,根据督查组抽查的结果,完成任务指标的全额兑现,并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指标的乡镇,防疫经费由乡镇自己解决,由此造成疫病流行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督查组人员工作不到位、不负责、弄虚作假的,将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受通报批评人员,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得调动和参与职务(称)晋升。
(七)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
各乡镇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昭通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及工作方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县农业局要做好疫苗、药品、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储备,把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扎实、有效。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有效组织反应,坚决把疫情消灭在点上,防止扩散蔓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反映民意,对外宣传,促进发展的重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一)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任务
*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工作任务:一是在*年9月底前,要把各乡镇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二是在*年12月中旬前,全县完成视频制作任务。
(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内容
1.做好乡村基础信息的更新。各乡镇要把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一是更新数据报表。为保持数据的相对稳定和便于数据对比,对基础性的常规指标,如地理状况、海拔、年降水量、国土面积等指标不作更新,仅对变量指标,如人口、收入、农田水利及耕地面积变化等进行更新,并新增农户建房等指标。二是图片信息要突出远景和整体效果,反映整个村庄全貌,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新情况,未按要求拍摄的要进行补充完善,有重大变化的要及时拍摄反映。对所更新的基础信息数据各乡镇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2.完成乡村视频信息制作。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完成全县视频制作任务:一是突出重点。采集乡村视频图像的主要内容是乡村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点项目、乡风民俗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等,各乡镇在采集图像中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图像资料要统一规范,以便收集、处理、编辑、制作。二是创新方式。要按照有关的视频模式、标准和需求开展视频制作工作,并通过利用语音合成等方式进行录制,以降低制作成本。三是努力扩大视频规模。今年,要将视频统一制作到乡镇和行政村一级,并努力扩大到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自然村。有条件的乡镇要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的视频制作。
3.抓好“三农”信息。我县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要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机制,要与全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三农”信息。一是突出信息重点。各乡镇要把面向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服务作为信息的重点,突出时效性、趋势性和突发性,在“数字乡村”网站上及时乡村基本信息,以及涉及“三农”的重大政策、政务、技术、市场、统计等信息。二是严格信息的审核把关。各部门、乡镇从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拟上网的信息进行审核,统一信息出口,未经审核批准的信息和按规定不得公开以及未经许可的信息不得。三是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充分开发利用“数字乡村”网络平台现有数据资源和决策分析系统功能,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水平。
4.努力拓展网站功能。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站功能和作用,依托“数字乡村”网络平台重点开发和建设乡村视频数据、“三农”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数据库和农业生产形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等调查统计和管理系统。同时,要完善网站的地图导航功能,以方便信息搜索,逐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对接。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乡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信息进村入户。
5.健全网站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按照《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和《昭通市“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为确保我县“数字乡村”网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认真拟定《*县“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还要逐步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应用效果好的乡镇和个人,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为确保数据安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认真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加强领导,严格措施,切实加快“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程
按照省“人员培训、方案制定、信息采编、网上、增强功能”的要求,*年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已成立了领导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2.加强协调,统筹规划。“数字乡村”是一个系统化、集约化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制定计划,广泛宣传,克服困难,培训骨干,加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好“数字乡村”工程。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各乡镇要树立大信息大发展的思想,统一领导,明确定位。农业和其他相关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准确定位,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其引导、管理、推动与规范的作用。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健全部门共同推进的协作机制和县、乡、村三级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左右互联互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化培训等政策措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建立机制,增加投入。为切实抓好全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除省、市补助外,县里已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调动各级各部门搞好“数字乡村”工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多渠道增加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投入,以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城乡;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能力;教学
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差异的现实不容忽视,认清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差异的现实需要我们以客观现实为基础逐渐减小差异,推动城乡教育体系协调发展。同时,乡镇地区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要根据现有条件,自发地探求并研究出拥有乡村特点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乡村教育从业者不可以等到教学水平提高了再来增强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而应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农村信息化教育水平。
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化发展水平深层次的研究越来越透彻,促进了信息化教育水平内涵的深入探讨。当今,常见的狭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含义是由陕西师范大学李天龙教授给定的,主要表现在老师基于信息化教育氛围中进行授课,并在学生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并在各种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能力。上述能力与实际教学过程紧密相连,因此,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水平、信息化教育设计水平、信息化教育资源设计与挖掘水平、信息化教学实际操作水平、信息化教学品评水平、信息化教学控制水平等主要方面。
2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2.1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
针对发展滞后的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我们常常关注制约原因:(1)相对于城市学校,乡村学校的数字化软硬件环境较差,教育者们不能开拓数字化教育模式;(2)乡村学校数字化资源的欠缺,对教育人员通过数字科技进行授课和提升教育水平也是一种制约;(3)乡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相对较差,而且对信息技能的训练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2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瓶颈
影响乡村教师信息化教育水平低下的因素包括两方面:教师个体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而内部原因包括教育者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认知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制约乡村教育体系信息数字化教育水平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其中,内部原因中的教学理念方面是增强乡村教育者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最主要限制因素。而且,乡村老师也没能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积极性来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在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方面的态度不够坚决,而且信心不足导致主动探究的实际行为跟不上,这也阻碍了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
3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协同发展的路径依赖
3.1送教下乡
为了积极展现骨干教育力量的标杆功能,共同利用高品质的教学资料和教育力量,同时加强城市教育资源面对乡村学校的融汇。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适当协调并部署重点初高中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下乡任教。这不仅是城市教育力量支持乡村教学工作的关键,而且应该成为教育工作长期坚持的工作核心。这一工作实行的方式包括:示范教学、专家点评及报告、校内培训等方式,而且应该努力做到有效、实际、实惠。
3.2加强城乡学校的互助合作,为培养乡镇教师的信息教学能力创造条件
城市学校老师的信息教学水平毫无疑问在乡村老师之上,而乡村老师大多都是民办转公办的。大多数的民转公教育者长时间驻扎于穷困地区辛苦工作,为乡村的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生。然而,随着年龄的慢慢变大这些教师也暴露出观念陈旧、知识欠缺等不足,难以跟上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所以,强化城市与农村学校和睦关系,促进城市与农村老师的沟通,完善城市农村教育人员的协作机制,既有利于促进城乡学校协调与合作,也有利于教育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在教学水平方面进行交流,在教学理念方面进行沟通,可以促进老师们互相学习,也可以促进教育人员自我信息教学水平,也可以提升学校的全面发展水平。而且,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等情况,构建城市农村校际兄弟关系有利于让农村教育人员得到到城市学校培训的机遇,而且经过沟通和互动有利于增强乡村老师的信息教学水平。由于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农村地区学校早晚要完善基础设施,因此,农村地区的教育人员一定要增强信息技术水平,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
3.3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培训技巧
(1)加大培训力度和针对性。对培训内容而言,应该关注连续性和针对性。在教育人员的信息技术的搜索水平、数据整理能力、对各种软件的掌握上提高培训的强度,努力弱化乡村老师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增强乡村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2)培训方式多样化。以现有培训形式为基准,丰富培训方式,将多个教学形式融合在一起,例如:信息技术平台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根据乡村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力度等计划出最适合的培训方案。培训人员要起到督促作用,通过与受培训者面对面的交流,或采用QQ、Email等网络工具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受培训教师的学习进展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4提高应用综合效益
为增强乡村地区教育人员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必须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促进城市农村教学工作一体化,并提高数字化设备的完善以及利用,重点强化信息化教学建设的综合效益。同时提高自主参与意识,调动乡村教师积极性,增强教育人员的信息敏感度,将学用融会贯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多种模式培训,增强乡村地区教育力量的信息教学技能及水平,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5紧贴教学服务师生
紧跟教学,直接为一线教师和学生服务。丰富的资源是网络的生命,在资源建设中,紧贴教学实际,一方面融合现有资源,对现存资源库群进行整合,建成教育信息管理数据库。另一方面,发掘与开发各种优秀资源,开辟“名师在线”专栏,组织特级教师讲学,拍摄新课改示范课及中考、高考考前专家辅导讲座等,使农村、山区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享受和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
4结语
乡村地区教育人员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在增强乡村地区教育数字化、减小城乡信息化差异以及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会长时间受到阻碍一定是多方面复杂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同时需要多方面协调共同促进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3):83-86.
[2]王陆.信息化教育研究中的新内容:互动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1-17.
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制定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乡村文化组织领导,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
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以乡村文化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是立足X等文化资源优势,推进相关题材影视节目和文学艺术创作;二是积极传承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把x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通过举办国家新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
创新管理,扩大投入,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一是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预算增长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三是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四是推广村民评议等做法,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
将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年。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巩固第二届文化周市容市貌整治效果,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探索建立数字化城管及“大城管”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城管领域内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全面推广“以钱养事”改革,切实推进乡村生活垃圾处置费代征代缴改革,努力加强城管执法保证,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行为,不时提高长效管理水平,促进水乡园林特色、历史人文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把潜江早日建设成中部强市作贡献。
(二)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
运用信息化手段(数字城管)提升乡村管理行政执法整体效能,建立数字化乡村管理新模式。开展数字化乡村管理系统建设。从严从细从快管理好城市。
推动乡村管理重心下移,推进乡村网格化管理。依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乡村管理架构。强化城区、街道、社区的自治管理,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模式,争取市政府支持,向社区拨付基本工作经费及奖励经费,重新启动“门前四包”工作。实行乡村网格内的以钱养事”改革,完善和落实绩效考评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基础管理能力。
利用升格为政府工作部门的契机,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借鉴宜昌市城管局做法。争取市政府尽快成立乡村综合管理委员会,市长任主任,分管市领导为副主任,构建政府监督指挥、部门协调运作、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责,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的大城管”格局。
调整了代征运行软件,切实推进“乡村垃圾处置费代征代缴”改革工作。今年已拿出利息监审意见。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法草案。年依照省物价局、省住建厅专题督办会要求,迅速组织实施。
分布实施”工作思路,启动乡村管理行政执法局申报工作。依照“一次报批。拟定在潜江城区实行相对集中奖励权工作申报方案,按“先上市长办公会,再上市委常委会,向市人大汇报后,报省政府批准”工作流程推进,整合乡村管理资源,推行乡村管理领域相对集中奖励权工作,整体提升乡村管理水平。
加快专业市场、环卫设施的建设速度,完善乡村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市政府加大乡村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为乡村管理发明必要条件。
依照“新人新办法,规范城管执法人员管理。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政办发[2010]102号)文件精神。老人老办法”原则,坚持“逢进必考”严把入口关;对现有人员统一考核,择优录用,对达不到要求的人员合理分流,妥善处置;规范后的城管执法人员争取纳入参公管理,提高城管系统干部职工待遇。
二、专项规划。包括乡村景观规划、城区绿化系统规划、城区道路规划和“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
三、棚户区改造工作。明年将二道沟、三道沟作为棚户区改造重点。
四、老旧楼改造及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局将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旧城区780栋。做好二道河沿河和建设大街两侧建筑界面综合整治规划方案,提供形象设计依据。
五、城区地下管网普查准备工作。2002年以来。地下管网实时动态数据收集库工作已中断七年,管网普查失去了连续性,普查效果应用失去了实时依据,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建议市政府加大地下管网普查工作力度,地下管网普查工作需要多个相同部门协调进行。为此。夯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规划局于明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尽快启动我市地下管网普查,使地下管网普查数据库正常地发挥效用,为乡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六、数字乡村建设。依照“数字通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要求。
七、建立GPS卫星服务站。推进通化市乡村化信息建设工作。
八、建设规划展览馆。依照《城乡规划法》要求。扩大公众参与规划的透明度,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全面推进规划行政公开,做好批前公示,规划效果公示和规划行政许可审批公示,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努力打造“阳光规划”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示通化乡村形象和良好风貌。为此,建设规划展览馆势在必行。建设规划展览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和沙盘模型,向社会展示乡村规划。作为“数字乡村”试点乡村,需建设信息平台办公面积1800平方米,与规划展馆捆绑联建。
九、几条城市道路的规划。规划的重点是完善绕越线西昌立交与滨江西路、新华大街的连接。提出绕越线与城市干道的连接规划方案路道路性质做相应调整。货运车辆及其配货站调整到乡村出入口及绕越线上。延伸滨江东路(佐安河口至二道江桥)规划。
[关键词] 现代城乡 广告图像 市场契机 新农村建设
广告是以付费的方式,通过一定的媒体,向一定的受众,传达一定的信息,以期达到一定目的的有责任的信息传播活动。我国早在夏商周时期,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开展,广告雏形就已经出现了。我国广告历经千年,走过声响广告、实物广告、招牌广告、流动广告、数字广告等来到了今天,不论其形式类别,还是表现技法都可谓百花齐放、空前繁荣,并且我国现代广告已经由自发转向自觉、由无序促渐规范、由智者偶尔行为发展成了普遍的市场生活。其中广告图像,是指广告通过点、线、面、色彩呈现出来的图画、文字,以及它们表现出来的整体面貌。它是视觉广告的信息载体,是广告目的与效果实现重要因素。广告图像已经无处不在,成为读图时代的主要内容之一,丰富着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广告图像依据地域区分,可以分为城市广告图像与乡村广告图像两大类。它们由于信息空间与目标对象的差异,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对它们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广告发展的新市场契机,促进广告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现代化。
一、现代城乡广告图像特征比较
对于我国现代城乡广告图像,我们可以从(媒介)类型、表现和(传播)效能三方面的比较中把握他们的特征:
1.广告图像的(媒介)类型。在乡村,最主要的是户外墙体广告,其次是招牌广告、实物广告和路牌广告,以及少量的报刊广告。在城市最主要的是报纸广告与杂志广告,除此外还有大量的建筑物广告、墙体广告、招牌广告、流动广告、灯箱广告、地面广告、霓虹灯广告、数字广告、传单广告、张贴广告(海报、招贴)和POP广告等。通过城乡广告图像的类型比较,可见乡村广告图像的类型相比城市要少、单调,甚至从整体看乡村广告图像类型还保留着一部分古老的广告类型,如实物广告。而城市广告图像类型表现出了多元现象,并且充分的反应出了现代化的生活特点,如:公交广告、霓虹灯广告和数字广告等。
2.广告图像的表现。广告图像的表现主要有六个方面:元素、色彩、构图、材料、工具与技法。乡村广告图像的元素以文字为主,字体多为自由体、书法体、黑体、宋体、新魏体等等,有少部分使用图形或符号;色彩常单调,多以黑、红、蓝、黄等纯度较高的色为主;构图多为散点、平视体,不太注重编排设计,幅面常依据建筑外墙呈长条状,或依附一些木板呈不规则形;完成广告图象的材料工具多用廉价的油漆和一些手绘笔刷;技法几乎都是手绘平涂,图像很少表现体积感。城市广告图像的表现特点是:元素以图形与文字为主,少部分使用符号,其别是图形风格多样,时而单独使用,时而图文并茂穿插使用;色彩层次丰富、细腻,除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外,还多使用灰色,色彩组合富有变化;城市广告图像的构图表现方法有散点构成、透视构成、骨骼构成等等。画面有静有动,有平有险。幅面依据不同的介质与内容形式多样;城市广告图像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有色料、电子、灯光、综合材料等等;工具有电脑、打印机喷机、照徘机等等;城市广告图像使用的技法丰富:有描绘、数字、影像、拼贴、雕刻等。
通过这些比较可以知道,乡村广告图像的表现方法不论是元素、色彩、构图与材料,还是工具与技法都比城市广告单调,并且制作表现较粗造,城市广告图像的表现充分的体现了现代科技成果,表现出了丰富的多元效果,除了注重图形创意对信息的传达外,还很注重图形与文字的组合,呈现出了空前的图像盛典。
3.广告图像的(传播)效能。当今图像表现技术非常发达,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现代科技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在这个时代语境里,人们开始给予图像如同语言一样的地位,并引语言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图像的传播效能突显出了它的光彩。图像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获得准确、可靠、持久的信息记忆。城乡广告图像由于存在以上诸多差异,导致了它们实现的传播效能也不同:(1)以文字元素为主的乡村广告图像在乡村文化层次普遍不高的环境里传播效能实现不佳。乡村广告信息即使得以传播,很大程度不是依赖广告图像的视觉传播,而是依赖(听觉)口头传播。(2)乡村广告图像的表现技法落后,图像效果粗造,不能很好的调动乡村受众的审美记忆,传播功效不够理想。(3)乡村广告图像所表现的内容有一部分是政策性口号,其说教性减弱了广告的传播功效。(4)城市广告图像常与广告策划紧密相联,能够科学的有计划的引起受众的视觉心理活动,这提高了广告图像传播的效能。
二、城乡广告图像差异形成原因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城乡广告图像呈现出的差异较大,甚至是发展严重失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
1.主要原因――经济。在我国传统乡村经济中,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商品的流通相比城市较少。同时与城市相比农民收入低,没有太多的钱用于商品交换,即使有交换行为也是注重商品上的物质实用功能,而不太注意商品上附加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功能。于是,可以看出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广告图像发展失衡的最主要原因。
2.重要原因――文化观念。一是,一些乡村企业缺乏较强的广告文化意识,怕花了钱见不到广告效果,反给企业带来负担。二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富有天下而不聘夸。”等思想,认为“谦虚”、“不炫耀”是美德的评价标准。于是,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豪与“黄婆买瓜,自买自夸”的贬义。这种观念曾经普遍存在于乡村企业与乡村受众中,成为不做广告的理由,成为评价广告的标准之一,这些是影响乡村广告发展的重要原因。
3.直接原因――管理。以前相关部门的引导、管理力度不够,工作也时常不到位是制约乡村广告发展的直接原因。如过去一些虚假广告(如种子.农药等涉农广告)使乡村受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紧绳。
三、城乡广告发展的市场契机
由于经济、文化观念和管理等原因乡村广告图像发展滞后,相比之下广告图像却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差异在新农村建设与读图时代的背景下,为我们从城市与乡村两个视角寻找广告发展的市场契机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1.广告主可以在乡村市场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对城乡广告图像的差异,可以为那些有计划、有步骤、率先将符合乡村特点的“城市广告图像”引入乡村的广告主带来经济利益。同时,可以促成乡村受众对广告的观念转变,率先在村乡培养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
2.城市广告公司的发展空间可以在乡村市场得到拓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广告业也迅速发展,广告公司大部分云集于城市,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城乡广告图像的特点、差异以及乡村的广阔市场潜力,城市广告公司可以转移竞争领地抢占乡村这块大蛋糕,获取新的市场利润。城市广告图像的丰富类型、多元表现方式和较好(传播)效能都可以作为城市广告公司进驻乡村的切入点。
3.乡村市场可以孕育乡村(本地)广告公司。城乡广告图像的差距为乡村广告公司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首先,乡村(本地)广告公司立足本地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其次,城市广告业可为乡村广告公司的组建提供借鉴,其中城市广告图像的特点、优点可以借鉴来加速乡村广告文化的发展。
4.明确城乡广告图像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的同时也可以明确城乡广告目标群体的差异,这为企业广告寻找准确的诉求对象提供了参考。乡村广告目标群体最典型的诉求心理是注重商品的物质实用功能,而不太注意商品上附加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功能。这为商品广告进入乡村市场提供了两种契机导向:一是,迎合乡村受众的诉求心理可以取得较好的市场效益;二是,培养挑战性的消费群体,适度引导乡村消费观念追随文化价值与精神功能,这样也可以取得较好的市场效益。
5.城乡广告图像的差异为广告媒介在乡村发展也提供了空间。如报纸、杂志传播媒介在乡村有很大的潜在受众。我们可以通过相关部门的引导,提高乡村受众文化水平与对广告文化的认知意识,培养他们阅读报纸、杂志等广告的习惯。
对这些市场契机的合理把握与实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经济的现代化与视觉文化审美观念的现代化。这些无疑会促进乡村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城乡经济文化的沟通与一体化,从而取得多盈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诗文主编:电视广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5,2
[2]李宝元编著:广告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9,32
[3]靳极苍详解.周易[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9,80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农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布署,结合农经站工作实际,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农经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底开始,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3月底至4月底已结束。通过深入动员,组织学习培训,各股室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农经工作调研活动。第二阶段从5月上旬至6月底,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一系列活动,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剖析思想根源,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在活动中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端正态度,增强信心,进一步明确了农经工作的目标,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精神和农业局党组部署上来。
(二) 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
1、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农民负担“四项制度”,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2、贯彻落实“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做好筹资酬劳监督管理,今年4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省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村民筹资上限标准和以资代劳工价标准,报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实施。
3、为更好地做好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的宣传,让广大农民全面准确地了解直补政策,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执行力度,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
1、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转发农业厅关于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意见的通知》,全面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步伐,力争近期能够全面完成补换发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1、配合市财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并负责起草《**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细则》,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经市政府申批后下发各县(区),推动各县(区)工作的开展。
2、组织申报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09年**省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及时布置,认真组织收集审核汇总上报19个项目。
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站。
4、完成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并将绩效评价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农业厅计财处。
7、组织开展2008年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资金到位、管理使用以及实施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验收总结,涉及检查项目项目7个,通过市县两级的检查,没有发现项目资金被挪用、截留等违纪情况。资金到位及时,管理规范。目前,除宁洱县民安村仔猪养殖协会项目还在实施当中,其他项目已按计划实施结束,通过项目实施,部分已初见成效。
8、认真做好项目挂牌工作。截至2008年**市得到省级财政扶持项目35个,为了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根据省财政厅、农业厅项目相关管理要求,市农经站组织各县(区)农经站对2004—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单位全部进行挂牌,设立示范项目标识牌,并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五) 加强农经统计工作
2、按时完成上报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监测分析工作。
(六) 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息网络体系
1、开展业务培训情况。2009年5月31日前,全市共举办“数字乡村”工作培训29期,475人次,其中县(区)级11期,69人次,乡(镇)级18期,406人次。
3、网站维护及信息情况。我4、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人通过网络、电话、报送进度统计表、到实地督查等方式检查促进我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使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按照农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认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2、加强对村级财务委托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及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组织实施。
3、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步伐,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力度,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年初制定的50个的发展目标。
4、认真抓好农业部、省农业厅各项统计报表的培训、布置工作,做好2009年各项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上报工作,做到及时、全面、准确。认真开展下半年农村入户调查工作。重点做好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查、资料整理、预测和分析。
5、认真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服务“三农”的信息通道工作。完善和稳定工作机构,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下半年市级计划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一期。
充实完善栏目内容,突出信息的重点。加强对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扩大我市名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发掘我市各地乡村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潜能;提供劳务信息、产品供求信息的,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劳动力转移、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农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布署,结合农经站工作实际,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农经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底开始,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3月底至4月底已结束。通过深入动员,组织学习培训,各股室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农经工作调研活动。第二阶段从5月上旬至6月底,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一系列活动,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紧扣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剖析思想根源,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在活动中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端正态度,增强信心,进一步明确了农经工作的目标,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精神和农业局党组部署上来。
(二) 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
1、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农民负担“四项制度”,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2、贯彻落实“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做好筹资酬劳监督管理,今年4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省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村民筹资上限标准和以资代劳工价标准,报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实施。
3、为更好地做好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对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的宣传,让广大农民全面准确地了解直补政策,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执行力度,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
1、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转发农业厅关于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意见的通知》,全面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步伐,力争近期能够全面完成补换发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1、配合市财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并负责起草《**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实施细则》,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经市政府申批后下发各县(区),推动各县(区)工作的开展。
2、组织申报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09年**省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及时布置,认真组织收集审核汇总上报19个项目。
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站。
4、完成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开展2008年度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自评。并将绩效评价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上报省农业厅计财处。
7、组织开展2008年省级示范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对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资金到位、管理使用以及实施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验收总结,涉及检查项目项目7个,通过市县两级的检查,没有发现项目资金被挪用、截留等违纪情况。资金到位及时,管理规范。目前,除宁洱县民安村仔猪养殖协会项目还在实施当中,其他项目已按计划实施结束,通过项目实施,部分已初见成效。
8、认真做好项目挂牌工作。截至2008年**市得到省级财政扶持项目35个,为了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根据省财政厅、农业厅项目相关管理要求,市农经站组织各县(区)农经站对2004—2008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单位全部进行挂牌,设立示范项目标识牌,并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五) 加强农经统计工作
2、按时完成上报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统计监测分析工作。
(六) 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息网络体系
1、开展业务培训情况。2009年5月31日前,全市共举办“数字乡村”工作培训29期,475人次,其中县(区)级11期,69人次,乡(镇)级18期,406人次。
3、网站维护及信息情况。我
4、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进度。市农业局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人通过网络、电话、报送进度统计表、到实地督查等方式检查促进我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使工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按照农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程序,认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2、加强对村级财务委托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及2009年省级财政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组织实施。
3、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步伐,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力度,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年初制定的50个的发展目标。
4、认真抓好农业部、省农业厅各项统计报表的培训、布置工作,做好2009年各项统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上报工作,做到及时、全面、准确。认真开展下半年农村入户调查工作。重点做好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查、资料整理、预测和分析。
5、认真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服务“三农”的信息通道工作。完善和稳定工作机构,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下半年市级计划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一期。
充实完善栏目内容,突出信息的重点。加强对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扩大我市名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发掘我市各地乡村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潜能;提供劳务信息、产品供求信息的,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劳动力转移、乡村旅游的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和大家分享的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与关注。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一
(一)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转型出雏型创造良好条件。
抓好疫情防控重点环节和能力建设。
健全疫情防控和风险化解机制。
加强经济调节和政策储备。
(二)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一流创新生态。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推动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支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消费回暖升级。
推动外贸增量提质。
(四)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蹚新路动力活力。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机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实施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启动实施城市更新九大工程。
加快推进大县城建设。
(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山西。
深入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八)持续用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高品质生活。
促进就业增收。
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加快健康山西建设。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九)深化“三零”创建和依法治理,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旗帜鲜明讲政治。
建设法治政府。
打造“六最”升级版。
推进廉政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二
(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1.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
2.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加快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
(二)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
1.全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2.全力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
3.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
4.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着力实施高效能治理。
1.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2.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3.注重实施精细化管理。
4.注重提升智能化水平。
5.注重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
3.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4.深入推进科技体制等改革。
(五)努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1.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
2.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绿色幸福感。
3.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切实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
切实把能力建设抓紧抓实。
切实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
2021工作措施报告小标题素材汇总三
(一)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更大力度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一流人才高地;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二)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大力支持金融业开放发展;
持续深化4.0版营商环境改革。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四)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开展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
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
(五)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交通综合治理;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巩固拓展扶贫支援成果。
(七)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八)持续改善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不断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积极做好就业增收和社会保障工作。
(九)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首都和谐稳定。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平安北京建设。
(十)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
严格依法行政;
增强政府效能;
关键词:旅游信息化;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9-2400-04
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始于1998年全国的乡村旅游热。国家旅游局将2006、2007年的旅游主题分别确定为“中国乡村游”、“中国和谐城乡游”,掀起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倾斜下,福建省乡村旅游以其自成落地于农村并与农村经济增长、农业生产扩大、农民增收紧密关联的优势,正逐步转型升级,规范发展。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的空间环境为依托,通过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为城镇居民提供旅游服务的一种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是突破乡村特定空间区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的必然要求。
1 旅游信息化与智慧旅游
旅游信息化是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旅游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数字、智慧技能操作的不断实践。智慧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阶段。
1.1 旅游信息化发展历程
1981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引进美国PRIME550型计算机系统,用于旅行社的财务管理和数据统计,开启了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截至2015年,中国旅游信息化已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表1)。
1.2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智慧旅游是在旅游信息化已有的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对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移动通信技术进行综合的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和智慧化的旅游信息技术利用形式。同时,旅游信息化向智慧旅游发展是一个分阶段、分地区和可跳跃的过程。①分阶段。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进入全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信息化新阶段的开启,是基于创新的信息技术的利用:②分地区。由于区域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的差异,各区域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各区域所处的旅游信息化发展阶段亦有所不同:③可跳跃。发达城市旅游信息化是在充分的智力、财力原始积累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条件上进行的渐进式发展,而对于不发达地区,可由发达地区进行引领带动。在政府财政支持和引进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跳跃式发展。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只作为试点项目,在部分城市和旅游景区中试行,也为此提供了佐证。
2 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2010年福建省旅游局先后《福建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以下简称《评定》)和《福建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评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转型和升级。综观《评定》考量的条件:总体环境、基础设施、餐饮服务、特色活动、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经营管理、旅游安全等,着重于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硬件条件进行审核,忽视了对其软件条件、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要求。
2.1 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010年福建省旅游局对福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重新定位: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福地乡村游。每一种色彩代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特色和主题,以较为贴切的主题定位匹配乡村旅游发展色彩,特色鲜明,乡村旅游内容较为丰富。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和体系,截至2014年3月,福建省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7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2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7个。水乡渔村100家。
福建省政府批准的《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专项规划》明确了乡村旅游作为“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发展的四大新型产品之一。福建省旅游局在充分把握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关系基础上,于2013年9月确定首批十大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合闽台之力,共同打造福建省乡村旅游精品。2014年启动《福建省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提升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学习台湾创意,因地制宜嫁接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特色。2014年4月,闽合举办“两岸乡村休闲旅游嘉年华”活动。以该活动为载体,力图构建闽台乡村旅游在规划策划、产品衍生开发、新业态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六大方面的深度合作平台。在闽台合作之外,福建省政府和省旅游局从资金、人才、政策方面也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支持。福建省旅游局、财政厅、农业部等部门连续多年对全省100多个乡村旅游项目开展扶持,总金额达4 000多万元:福建省旅游局于2013年启动了“种子师资”的培训计划,组织全省高校教师前往台湾亚洲大学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培训:福建省旅游局确定的“百姓富、生态美”发展目标。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象。
2.2 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旅游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和旅游电子政务。旅游信息化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旅游网站、信息化管理、旅游呼叫系统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笔者就旅游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概况,
2.2.1 旅游网站 以福建省17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地市名+示范点名称”为关键词。在百度网页上进行检索,结果以所检索网页的前三页为准。在现有的17个示范点中,有4家自建独立网站,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介绍、宣传、预定和咨询服务等。17个示范点皆可在“福建旅游咨询”网站上的“景区景点”子项中进行查找,获取相关介绍与评价的信息。已有自建旅游网站资源的示范点,旅游相关预订除可在自建网页上进行操作,17家示范点的景点门票和酒店皆可通过携程、乐途、同程、途牛等网站进行预订操作。
2.2.2 信息化管理 旅游信息化管理也常称为数字化管理。常见的旅游目的地数字化管理手段有景区电子售票系统、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景区监管信息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GPS车辆调度系统、卫星遥感系统、LED信息系统、森林防火监控网络系统、背景音乐智能广播系统等。自2011年12月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工作启动以来,福建省有福州、厦门、武夷山、龙岩4个城市先后入选为试点城市。在2014年福建省全省旅游工作会上,启动编制《全省智慧旅游规划》,福州、厦门、龙岩和武夷山积极创建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三坊七巷等首批35家景区在全国首创“身份证验证入园”模式。
2.2.3 旅游呼叫系统
旅游呼叫系统为游客和景区搭建沟通的桥梁。2010年11月,福建省旅游局开展关于海峡智能旅游创建单位的推选工作,明确海峡呼叫中心的建立,需包括以公益服务为主导的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提供增值服务的客服热线。2011年1月1日,海峡旅游呼叫中心试运行。海峡旅游呼叫中心主要向游客提供问询、投诉、提示及其他咨询服务。
2.2.4 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旅游是基于全面物联、云计算、实时移动通信及人工智能技术而实现和发展的,因而智慧旅游推广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完善的基础设施。2010年福建省旅游局率先提出“智能旅游”的概念,并首倡智能旅游的“三个一”工程建设,即一网(海峡旅游网上超市)、一卡(海峡旅游卡)、一线(海峡旅游呼叫中心)。2013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从信息网络工程、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应用工程、消费服务工程、信息安全工程五大方面着手进行信息工程的提升。
2.3 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乡差距和乡村旅游开发者对旅游信息化的不重视,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3.1 忽视网站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和营销意识
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者多为地方农民企业家,对旅游信息化的重视程度由其自身素质及乡村旅游盈利状况决定。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受发展成本所限,以传统的广告营销为主要旅游营销手段,无力把握和吸引网络群体。地方自建的乡村旅游宣传网站较少,乡村旅游网络宣传,多依赖于大型旅游网站,主要侧重于旅游资源介绍,网络电子商务服务缺失。已建成的旅游网站,有效管理、宣传和营销少,网站荒废成为“信息孤岛”。
2.3.2 轻视信息管理,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 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更是信息时代,信息化管理在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和控制上的作用会愈加突出。乡村旅游标榜为游客提供原生态的乡村旅游资源,其旅游产品的特性使得经营者常陷入误区:开发与管理的“原生态”。乡村旅游景区数据库并未建立和形成,无法对旅游区内的游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景区间信息化管理建设重叠。且彼此独立作战。并未形成共享机制:旅游景区服务人员并未经过信息化服务培训,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2.3.3 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信息化发展 网络、硬件设备、软件设备、数据中心等IT基础设施成为继水、电、气、交通之后的经济社会第五大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也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据调查,2012年全国地市级以上旅游旅游信息化管理部门,只有21.8%的单位建立数据中心及机房,信息化发展较为迅速的东部沿海地区也只有33.3%。智慧旅游强调以智能终端为载体,依托移动通信,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当前智能手机、PC等终端逐步普及,有限的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有限覆盖率却阻碍了旅游信息化的发展。
3 智慧旅游助推福建省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
智慧旅游既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也是一种新兴旅游,它融于各专项旅游中。以智慧化、简易性的操作和实践为现实游客和潜在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环境的确定和营造,保证了高标准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大方向,同时,也引领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1 完善服务能力建设
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是旅游信息化向智慧旅游升级的重要体现。政府、景区和相关企业根据自身主营业务特色和服务对象,利用各类应用系统进行服务能力的建设与完善。如公共服务网站、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游客管理系统、应急救援系统等。其中,公共服务网站与电子商务系统不仅是景区和相关企业的对外服务平台,也是重要的营销平台。公共服务网站以景区信息展示、咨询为主要内容,依托PC、移动智能终端为展示平台,引进三维全景实景混杂现实技术,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向游客进行旅游资源、游程线路、景区交通等展示。电子商务往往作为公共服务网站的子项而存在和被运营。游客在旅游景区公共服务网站,进行景区门票、酒店和旅行社的预订与交易。以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站为窗口,实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服务的有效链接,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的服务能力提升。
3.2 完善管理能力建设
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信息化的延伸,其建设目的更为强调旅游公共服务与管理服务的无缝链接,通过云计算平台和云计算应用的建设,实现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和集约利用,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跨乡村旅游区域的联合营销和信息共享平台,达成区域互联,标准化旅游服务的目的。在对乡村旅游资源、游客动态信息的分类与整理基础上。构建数据中心,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实时把握乡村旅游行业动态,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和把握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建立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机构和制度,确立有效的人才管理保障体系,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