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林下生态经济,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林下产业;生态经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游憩;千岛湖区
基金项目:杭州市科技情报调研项目“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的调查研究”(编号:20110634M29)资助
作者简介:徐高福(1963―),男,浙江淳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与科技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15903
お
1 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的内涵
林下生态经济产业,是在林下经济的概念基础上提出的,林下经济虽然还是新名词,没有统一定义,但已有许多不同的表述。笔者提出的林下生态经济产业更加强调生态保护与高效经济的有机结合,是指以林业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以林地为依托,以林木资源为背景,合理利用林下土地、动植物和空间资源,从事林下养殖、种植、游憩等立体经营,从而使农林牧渔和旅游等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林业生态经济模式[1]。
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符合循环经济、节约型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方向,是实现林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的典型。大力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不仅使林业产业由单纯的林木资源向林木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转变,在保持林业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开发林下闲置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综合体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符合多方面的利益要求,是一举多赢的良好选择。
2 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模式
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与林下经济模式、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表述很多。如浙江省林业厅最近(2011)进行了林下经济调查,全省年实现林下经济效益826亿元,并将林下经济发展分为高效经济林、笋竹开发、林苗一体化、林粮套种、林禽共养、复合经营、休闲观光等7种模式[2];海渤(2010)提出林菌、林禽、林-草-牧复合经营、林药、林粮、林油、林菜7种模式[3];李彦玲(2011)认为要发展能源型、园林资源型、畜牧业型、林药型、菜果型林下经济,并从有利于政策的执行、统筹林地整体经营、信息的利用、技术的扶持、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出发,主张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4]。尽管表述众多,但都可以归结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游憩3大类。其中林下种植包括林下药材种植、林下食用菌培育、林下野菜栽培、林下牧草和绿肥种植、林下育苗和经济林培育,林下养殖包括林下畜禽养殖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林下游憩包括森林旅游观光、林下休闲娱乐等。
3 千岛湖区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实例
3.1 森林野菜产业
2009年,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申报并获得杭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千岛湖特色森林野菜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千岛湖优美山水为背景,针对森林野菜栽培、加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林下生态型栽培、良种繁育、干制加工和功能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研发的发明专利《马兰生态型仿生栽培方法》,2011年7月27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5]。森林野菜在淳安千岛湖地区率先进行优质高效规范化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促进林农增收,推进淳安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目前已在羡山林场童家畈林区井坑坞建立面积1.5hm2的森林野菜林下生态型仿生栽培示范基地,在马褂木等高大落叶深根性乔木树种下,种植马兰、败酱等森林野菜。公司将以实施该项目为契机,创新研究森林野菜林下生态型仿生栽培和加工配套技术,在保护好森林的背景下,拓展森林野菜这一新兴林业特色产业,引领千岛湖区森林野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3.2 林下养殖
千岛湖区以马尾松为主的次生林占多数,树种单一,林相单调。进入21世纪以来,千岛湖区森林景观改造得到了空前的重视[6]。2007年,制定了《千岛湖区万顷森林景观改造规划》[7],通过林分改造方式,林下带状、块状、点状补植南方红豆杉、油茶、杨梅、千岛无核柿、杨桐、茶叶等经济树种,同时也是林下生态经济的一种主要模式。
早在2001年,公司提出在杨梅、枇杷等经济林中适当保留部分马尾松、杉木等乔木树种,形成点块状混交的林相,同时与养蜂、养鸡、养鹅等养殖业相配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体系。在金竹牌林场大山林区小坑坞口营建景观经济林8hm2,目前杨梅胸径已有15cm,冠幅2.5m×3.0m;点缀的银杏冠幅1.5m×2.0m,胸径8~10cm,高5m。杨梅每年的经济收入达50万元,纯利润约20万元左右。
3.3 种养结合的农家乐模式
s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所属16个国有林场经营千岛湖周围各类经济林533.33hm2。目前公司形成以柑桔、茶叶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利用经济林林地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养鸡、养猪,对林地实施种养结合立体开发,以短养长,减少土地利用和林地害虫(特别是柑桔天牛),抑制杂草丛生,培肥土壤,改善茶果品质,提高茶果园单位面积收入,促进承包职工增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各经济林经营户进行土鸡肉猪养殖,聘请农业局专家进行指导,联系鱼味馆等宾馆、饭店定点销售,形成了经济种养结合产业化雏形。2010年,在金竹牌林场石塔岗建立了沁沁农庄。采取种养结合――农家乐经营模式,在柑橘园放养土鸡,旅客可以在农庄内休闲度假。
3.4 生态文化游憩
围绕生态文化游憩的定位,坚持在生态游憩中渗透生态文化教育,将国家级良种基地以及独特的兵团文化和千岛湖山水人文底蕴相溶,将森林休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使千岛湖湖区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形成良性互补,并吸纳、带动周边乡村农家乐发展。
2006年,结合姥山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研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规划建立具有千岛湖特色的生态休闲场所,加强林业科普教育,提高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树立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热爱地球家园的信念,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活素养,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寓休闲于良种,寓科普于良种,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8]。
4 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必须科学地揭示和正确地掌握不同环境条件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的潜力。因为不同森林类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经营基础,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潜力不尽相同,所以,采取的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有差别。
(2)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要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针对林下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因为只有充分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认识影响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的主要因素,才能明确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与措施。
(3)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必须建立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规划与示范、标准化生产、科技支撑、经营管理、资金筹措等保障体系。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是一项新兴产业,当前我国的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林下种养规模较小,林下资源利用少;产业化水平低,只注重初级产品开发,深度开发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短,市场发育不全;组织化程度低,被动发展,缺少龙头带动和典型引导;科技支撑力度不大,经营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等等。因此,发展林下生态经济产业,要在宏观和微观各个层面加强扶持,完善保障体系,促进生态和经济两个方面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お
参考文献:
[1]
方震凡,丰炳财,徐高福.发展林业产业的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0(4):43~46.
[2] 浙江省林业厅.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加快建设现代林业[J].浙江林业,2011(8):6~7.
[3] 海渤.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0(8):19~20.
[4] 李彦玲.浅谈林业经济重点向林下经济的转移[J].民营科技,2011(1):128~129.
[5] 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马兰生态型仿生栽培方法[R].淳安: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2010.
[6] 丰炳财,徐高福.生态景观林林分改造工程建设理论与千岛湖区实践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06,20(2):9~13.
[7] 徐高福,孙益群,姜礼元,等.千岛湖万顷林相改造景观设计[J].现代园林,2008(7):61~64.
[8] 徐高福,刘伟宏,秦国峰,等.千岛湖姥山林业科普教育与生态休闲基地规划探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1):78~82.
Empirical Study of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Forest Industr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housand-isle Lake District
Xu Gaofu
(Zhejiang Xinanjiang development Corporation,Hangzhou 311700,China)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发展关键
良好的林业环境不仅关乎林业经济的发展,更是林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只有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将林业经济发展以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成效,全方位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可以说,林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善和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推动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1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有效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现阶段,林业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较大不足,不仅无法保障林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且难以推动林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有关人员缺乏对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以及认知。要想全面深入推动林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应该更好地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以及深刻的现实意义。但人们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长期效益,这就使林业经济的发展存在短视行为,缺少长期的发展规划以及战略布局。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等层面,明显缺乏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容易出现部分区域林业资源和珍贵林业物种濒临枯竭和灭绝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林业经济的高效发展过程中,存在林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部分区域的林业经济技术化程度较高,采用先进的机械技术和设备,同时配置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而部分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较低,不仅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而且难以保障人员配置。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综合素养强的复合型人才。如果综合能力强、专业素养高、懂经济、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1]。
2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林业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效推动林业经济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林业生态环境,为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林业生态环境的优化能够促进林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在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切实有效地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一系列的发展实践证明,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第一,在林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全方位加强对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生产生活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比较大,容易出现资源消耗以及过度开发等现实问题。为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全方位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有必要做好科学全面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节约资源。第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继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林业资源。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经济能够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关键力量与支撑。依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够让林业资源真正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继而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会直接破坏生态平衡,也会影响林业资源的输出,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进行改善以及治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占用社会资本[3]。第三,夯实林业生态资源保护,能够更好地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在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托高效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光合作用、净化作用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治大气污染,有效防范水土流失。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为进一步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精准全面地把握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思路,依托关键的发展举措,最大程度提升林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依托科学高效的发展路径,切实提升林业经济的发展成效,更好地实现林业经济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3.1明确林业的功能,加强对林业发展的重视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为更好地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应该从思想观念方面进行转变。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发展林业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发展林业的初衷以及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但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甚至以牺牲林业生态环境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容易出现“竭泽而渔”的问题,不利于林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为全面保障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巩固林业经济发展实效,应该明确林业的功能,充分认识到发展林业经济的多重作用,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林业的功能是多元化、全面化的,具备较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自然功能。以自然功能为例,发展林业经济能够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尤其是在部分山区,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还能够更好地保护土壤,防范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林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还应该高度认识到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性[4]。
3.2健全环境保护机制,加大林业监管力度
在新常态下,为切实有效地提升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成效,更好地提高林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建立健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在部分区域,林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甚至存在较大问题。为有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应该建立并完善科学且精细的环境保护机制。依托环境保护机制,有利于高效防范林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林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同时,在林业经济发展实践中,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以及查处力度。对于不按照规范发展林业经济或者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林业监管,通过视频监控、卫星侦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成效[5]。随着信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在林业保护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辅助或者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更好地提升管理的全面性,确保管理无死角。同时,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保护以及监管,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精准高效地进行现场取证,更好地警示违法犯罪分子。
3.3加大林业保护投入,实现林业规范化建设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指导下,为深入有效地巩固林业发展实效,必须加大林业保护投入,同时全面实现林业规范化建设。一方面,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应该加大林业保护的整体投入。林业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统筹负责林业保护工作。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全方位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成效,最大程度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设立林业专项保护资金,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必要的补种培育,为林业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比如通过设置违法举报奖金的方式,激励人们自觉保护林业资源,及时举报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为保护林业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提升林业资源的保护水平。另一方面,应该科学有效地推动林业规范化建设。在林业建设的实践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同时结合区域内林业资源的保护现状,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破坏环境问题以及资源浪费问题。在林业资源的保护实践中,部分地区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比如盲目引入其他物种,在未全面调研现场情况的基础上培植新品种,这不仅无法有效提升成活率,还容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给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3.4充分契合社会需求,实现林业多元化经营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视角下,为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把握当前阶段人们的实际需要,确保林业经济发展的针对性、高效性。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有效地推动其多元化经营。所谓多元化经营,是指在持续发挥林业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着重发展林业旅游业、生态休闲林业、观光林业等,在全面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拉近人们与林业资源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提升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在林业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只有真正做好保护工作,科学地进行开发,才能提升林业资源的发展潜能,为林业资源保护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推动林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实效。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经济发展
1林业生态环境的作用
1.1生态方面的作用
我国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林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反映出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的一些现状,二者有着相同的作用。森林能够净化空气,也能够调节局部气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而仅仅被人们当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就严重影响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所以必须要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从而为人类的长远发展提供环境基础。
1.2经济方面的作用
林业资源的经济功能主要通过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2种形式来表现。在林业的直接经济功能中,主要是指对林木的买卖,通过买卖林木能够获得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收入,将这些林木应用在建筑或造纸工艺中,能够直接获得经济利益,这是目前吸引人们投身于林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林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不按规定,为获得经济利益而乱砍滥伐树木,不利于林业的长远发展。而林业资源的间接经济功能主要是体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人们通过保护林业的生态来发展观光旅游,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让外出人口回到本地发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人才。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来实现林业的生态功能,已成为目前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是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要求的,同时也是我国林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3社会方面的作用
林业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与人类社会与森林资源共同结合才得以形成和发展,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够推动林业的向前发展,这也就是林业的社会作用。一个地区中林业资源的变化能够反映当地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生态情况,通过这些不同的影响也能够对人们的林业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调节人和自然的关系。另外,有些有利的人类活动也能够拯救生态环境,从而保证林业资源的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作用。
2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义
如今,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虽然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但环境一直处于倒退的趋势。因此,加强林业的生态资源保护已经成为目前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对林业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林业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能够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目前,人们对林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人们的需求,所以必须要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共同发展的方法
3.1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改造
要想推动我国林业的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就必须要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林业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那么不仅会影响到经济收益,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类的长远发展。所以在管理林业时,必须要以生态平衡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发展林业经济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3.2各个部门联合管理
保护和合理发展林业资源,不仅是林业部门的主要任务,其他相关部门都也要主动参与其中,只有实现了各个部门的联合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的发生,推动林业的向前发展。如在开垦土地时,林业部门就必须要参与其中,保证土地在开垦的过程中符合征用条件,不能破坏当地的植被,或在开垦土地后要对地区的植被进行恢复,才能够推动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在和其他单位合作时也要注意,建立移动、联通通讯站时要保护周围的林业资源,做到资源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不管是进行哪种经济活动,都不能乱砍滥伐,避免出现毁林占地的情况。
3.3合理发展旅游业
要想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就必须要保护林木,同时也要扩大林木的种植面积,而这一工作不仅侧重于种植林木,同时也可以多种一些具有其他价值的树种,例如药材。在种植林木前,必须全面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了解市场中的动态变化后再开展这项工作,从而实现林业的跨越发展。另外,提高林业的产业进程也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来完成,使林业的发展走向更深的层面。在发展林业资源时,可以培育一些新型企业,在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的前提下,保卫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除此之外,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后才能够从更多方面推动经济的进步。相关地区可以从自身现有的旅游资源入手,改进目前的旅游现状,增加有关民俗民风的活动并合理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进步。
3.4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执法力度在促进林业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展林业执法活动,严惩那些乱砍滥伐树木、随意占用林地的行为,进一步规范采砂采石等活动的流程,进一步规范所有有关林业征地的行为,接受人们的共同监督和检验。另外,在完善执法的过程中,不仅要整治现存的问题,也要加强对新出现问题的治理力度,更好地推动林业资源有序发展。
3.5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所有居民的共同配合。林业部门所需要做的是规范一切经济行为,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而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积极参与到林业的生态环境保中,提高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经济发展意识,从而推动林业经济的长远发展。为此,当地政府部门可以定期对居民进行思想教育活动,让居民能够真正了解到林业生态保护对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主动地去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另外,政府也可以鼓励居民参与树木的种植活动,增强政府和居民之间的联系,让居民能够拥护政府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其中,园林成为了人民对居住环境的新要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是园林景观保持自身特色,协调城市与自然系统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当中人们休闲、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人口越来越多,注重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1、改善环境
干净的绿化的环境是人们所喜爱的,也是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利的环境,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生活环境,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这不仅是城市园林的重要作用,也是其核心任务。当今经济虽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技也在迅速更新,但是在这背后,是以无尽的工业污染的存在作为代价的。严重的工业污染,不仅给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恶劣的影响,而且在直接和间接方面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园林绿化的存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愉悦心情,而且可以吸收大量有害气体,释放新鲜的氧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吸收灰尘,减小噪音,给人们呈现出一个宁静清洁的生存环境。
2、体现精神文明,展现城市文化内涵
园林绿化给人们提供的是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人们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生活,不仅可以保证身体健康,还可以在和谐的生存环境中获得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体现出整个城市的健康和活力,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对于园林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当地的民俗、生活习惯、文化符号、特色产品等作为其设计的元素,然后通过艺术的提炼和升华,以景观的手法表现出来,不但简单漂亮,而且可以引起人们对园林中形象意识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家乡自豪感及幸福感,同时可以逐渐形成城市的形象,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增加城市文化内涵[1]。
二、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还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也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
2、景观性原则
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3、均衡的原则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盛的植物种类,会给人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如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2]。
4、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三、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
1、利用地势条件科学搭配园林植物
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首先考察下当地的地形,地势,以及土壤性质等自然条件,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建筑成本,还可利用自然条件创造出更为真切,自然的景观。利用自然起伏的多变的地形可创造出轮廓清晰,有起伏的构建物等;根据土壤的性质,可适当的选择配置具有观赏性,又适应性的植物进行多样化的结构配置栽植,科学合理的搭配,可实现四季观景的需要,使景观四季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2、从立体角度打造设计城市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工程不是简单的平面栽植绿化,涉及到的元素有很多,如,墙体,灯柱,高架绿棚,亭台楼阁,假山叠石,树木,花卉,草坪,栅栏等等。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植物的运用原则以及植物生长习性,根据地势,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合理搭配,立体化的构思进行设计,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立体景观设计是进行空间上的划分,可给人视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3、开阔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近年来,城市园林小区景观绿化设计中大多采用假山,亭台,绿化草坪等打造的景观也都大多相似,多数已出现审美疲劳,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心理需求。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能够不断的开阔设计思路,开阔视野,以多种形式,多样元素的构思结合设计提高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打造有创新性的园林景观。例如,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为增加园林内的绿化面积提供便捷条件,在路的两旁,石子间缝隙种植绿化模拟郊外自然景观等。
4、园林绿化设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
城市园林景观完工后,是要给人们提供一个进行休闲,运动和交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所以,设计时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使人们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绿色,能够使人们在休闲时尽情的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雨露,从而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5、园林绿化景观四季养护管理要点
5.1 春季养护阶段的养护管理几点注意内容:一,春季天气适合种植,对于缺苗或者冬天的死苗等是进行补植缺株的好时节。二,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苗木都开始正常生长,要注意这时在冬季整型修剪的基础上进行复剪,并适时的进行除草,剥芽,去蘖等。三,拆除防寒物,对冬季的植被防寒物拆除时,要防治病虫害的滋生,可利用人工捕打诱杀及喷药对刺蛾、蚜虫、白粉病、花叶病和锈病等进行防治清除。四,对植物进行施肥,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注意灌溉浇水,保证树木的正常需要[3]。
5.2 夏季养护阶段的养护管理几点注意内容:一,夏季天气炎热,阳光充足,雨量也较大,雨季前要将过于高大的树冠,适时疏植,截短修剪,可增强抗风能力。并进行注意夏季专项病虫害防治。二,根据需要适时的追施磷,钾肥料,有机肥等,并进行中耕除草。三,汛期排水防涝,例如大风大雨可能导致树木倒伏,影响交通。这些情况都需要及时排除。四,汛期对发生倒歪倾斜的树木及时扶正,补植常绿树,利用雨季补植常绿树,竹子等。
5.3 秋季养护阶段的养护管理几点注意内容:一,秋季天气逐渐有暖变凉,此时应对一些需要偏冠的、树型不整齐或需要造型的乔灌木进行整型。也要准备好防寒措施,不耐寒的树种,可根据不同耐寒性采取不同的防寒措施,以保安全越冬。二,施底肥、灌冻水:落叶后,封冻前施有机肥作底肥;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灌足水,水后及时封高堰。三,进行入冬前的病虫防治,并进行补植工作,以耐寒树种为主。四,进一步组织维护巡查,以保证园林植被安全越冬。
5.4 冬季养护阶段的养护管理几点注意内容:一,整型修剪:各种树木除常绿树木和一些冬季不宜修剪的树木,应在休眠期作一次修剪。二,防治病虫:用挖蛹虫,刮树皮等方法消灭各种越冬虫害。三,积肥、积雪:利用冬闲时期应大力积肥;下雪后,及时堆雪于树根处,以增加土壤水封,对植被安全越冬和次年生长大有好处。四,维护巡查:加强对各路段、公园等处树木的看管保护,以减少人为的破坏。五,检修机械:冬季时期应安排把一年内树木养护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用的机械、车辆、工具等检修保养完备,以便来年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园林工程应运而生,在其设计和养护工作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措施。在园林的设计上,需要按照环境效益配置植物、因地制宜,尽量使用乡土植物、符合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在园林的养护工作上,需要将绿化养护工作贯穿于园林建设的整个过程、防止害虫的侵蚀、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实现园林工程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伟平.对住宅区园林景观及生态设计浅析[J].江西建材,2013(01):46-47.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经济;持续发展
1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发展林业经济是实现社会进步和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大背景条件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林业作为一种绿色的环保产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生态文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现阶段我国要想实现生态文明体系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把林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促进生态文明体系的真正建立。林业在生态文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某些特殊地区更是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林业可以实现水土保持的重要功能,还能保证当地生态稳定性,实现生态的稳定运转,在生态文明体系的正常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实现生态安全的维护,保证整个生态环境的有序运行,防止出现外来物种入侵等等一系列破坏生态平衡的不良现象[1]。②现阶段我国林业的发展总体上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还存在着众多的发展问题,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从资源匮乏的现状,再到总体上呈现的减少趋势。这种趋势对林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使得林业难以发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系统构建中的重要作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大量的资源投入,都严重影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给其他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及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思想层面上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重要性的认识和产业联系的了解程度,最终实现林业经济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实现发展的持续性,保证经济发展效果的最大化。③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发展,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生态文明体系的最终构建,因而对国家整体重视的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国家在总体发展环境上满足林业经济的总体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经济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变革性进步,实现自身产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也体现了林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发展目标。
2生态文明视域下实现我国林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林业经济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形势。在生态文明视域的大背景下,我国林业经济产生了新的变化,在发展的要求上也出现了与时俱进的重要特点,为了实现林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实现相关发展措施的优化调整。
2.1大力培育森林资源
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森林资源较为匮乏,这种状况难以满足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进,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大森林资源的培育力度,同时加大现有资源的保护力度,对滥砍滥伐的行为和现象进行及时的制止并采取惩罚的措施,进一步保证森林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培养,必须注意因地制宜,对于林业资源需求量比较大,同时自身林业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强培育的力度,实施重点改进的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增加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数量,从而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证,实现森林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促进生态文明体系的最终构建。
2.2实现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
除了上述提到的不断加大林业资源培育的力度之外,还应该从整体入手,实现林业经济总体结构的优化。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指数目的增多这一方面,还应该包括林业经济的具体发展和应用,只有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才能真正实现林业资源的价值,使得可持续发展得到真正的实现,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就是采取科学的办法,尽力保证林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效益的真正受益人就是广大农民,效益的增加会使得农民更加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热情,从而保证整体效益的持续性[2]。
2.3建立和完善林地资源保护制度
要想解决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要从制度入手,建立和健全林地资源保护制度。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林业资源进行强有力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这种保护措施只有真正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并得以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生态文明体系的真正建立。现阶段滥砍滥伐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在监管和打击方面加大力度,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查处。林地资源保护制度就是执法人员的执法标准,该制度必须要对林业资源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做出具体的规定,真正实现全方位的监管,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现象的发生[3]。
2.4促进林业发展稳定性的实现
为了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并进一步满足时代提出的具体要求,林业作为一个产业还必须要实现自身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生态文明视域提出的要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除此之外,还要从各方面入手提高林地区域自身的气候变化适应力,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生态功能。综上所述,林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态文明的大背景情况下,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索研究,不仅能在数量上满足增加的需求,还要实现结构的优化,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彪,于立云,李健毅,等.生态文明视域下天津市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5):18-23.
[2]高为民.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探析[J].农业经济,2014(12):40-41.
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带岭局由于多年开采,木材资源面已近枯竭,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结合区情和本区域的特点,充分利用国家目前对林业的相关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制定出符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规划和蓝图,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经济向生态可持续经济转型的发展步伐。要保护现有的林业资源,并以现有林业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替代产业,加速建设以风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基地,以山特产品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和养殖基地,以黑木耳为主的林下食用菌绿色产品种植基地,调整林区的产业结构,加大内引外联的力度,把带岭局真正打造成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林业企业。
关健词:生态林区建设 可持续 绿色产业 林业经济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祖国的未来。同志在正定县就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平衡发展的经济结构,强调发展多种经营是改变经济结构单一,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他主持下制定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了林木权属,坚持谁种谁有,合造共有,维护林权不受侵犯,林果承包合同坚持15年以上不变等项措施,大大地促进了正定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志在正定的论述对于带岭林业实验局的发展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如何发挥带岭林业实验局的生态优势,遏制日益减少的木材资源,寻找替代产业,使其走上林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正确轨道,这是关系到带岭林业实验局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因此,摸清家底,充分掌握带岭林业实验局的现有情况,制定出符合带岭区生态经济环境特点的发展战略,是我们目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伊春市带岭林业实验局(以下简称带岭局)基本情况
伊春市带岭林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哈佳铁路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28º37'46"129º17'50",北纬46º50'8"-47º21'32",年均气温0°C左右,年极端最低温-43.9°C,夏季最高温38°C,年降水量676mm,无霜期120天,为北温带湿润气候区。林业总经营面积96742公顷,有林地面积90879公顷,森林覆被率高达94.3%,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水曲柳、椴木、榆木、黄菠萝等等。目前年采伐量10.5万立方米。辖区内有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最大的稀有树种红松种群就在其中;另有碧水省级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黑熊、马鹿、猞猁、水獭、飞龙、鸳鸯等240余种。尤其以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最具代表性,它标志带岭有最好的适合野生动物、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华秋沙鸭已被国际保护组织列为濒危物种,几年来,带岭省级秋沙鸭保护区开展的人工繁殖计划已经获得成功,为秋沙鸭物种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野生草药400余种,果类及山野菜30余种,这些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50000个每立方厘米,是北京、上海的1000倍。良好的生态环境,曾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伊春市带岭区于1937年开发,1946年建局,1952年定为原林业部直属实验局,1964年下放地方,政企合一至今。现既是国家大型二级企业、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直属实验局;也是伊春市人民政府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辖一个街道办事处,9个经营林场,8个行政村,总人口37500人。结止目前,带岭局已向国家累计提供木商品材1000多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林业用地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00立方米,为支援国家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经过多年的开发,带岭林业局可以开采的活立木蓄积不断减少,成过熟林蓄积减少了60%。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显著的混交林、成熟林蓄积量明显减小,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130立方米下降到70立方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带岭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保护好带岭局仍具有的地理生态环境,抓住机遇,寻找带岭局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走出一条适合带岭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之路。
二、创造发展环境
1.根据带岭的实际情况,要以生态建设的观念指导全局,寻找有利于带岭局发展的突破口,从舆论入手,打破传统的思维格局,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两个文明一起抓,在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又要注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体现政治、经济、文化内容,又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地制宜以“发展低碳产业、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目标,实施森林生态恢复保育、再造秀美山川。
2.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要走森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不可能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森林对于社会的巨大的生态效用价值,我们不能无限制对森林进行索取,必须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保证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壤休养生息,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也要使其森林生态效用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只有青山在才能供我们永续利用,所以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坚守生态优先定为林区发展的严格底线。
3.要以人为本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建设生态带岭不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要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生态建设必须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让广大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生态建设与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认识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以至人类的安危。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结合国家的棚户改造工程这一契机,做好带岭局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把林场的住户都迁下来,既能改善林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又能减少山上居民对森林的侵蚀,也能让出更多的土地使其大地原林化,更好保护好带岭局的周围环境。在保护好森林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大力提倡和扶持职工自营经济,作为职工群众提高收入水平的补充。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把改善民生作为建设生态带岭的重要任务,使生态带岭建设的成果更多体现在民生上。要加快民生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把改善民生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因素,真正把改善民生这一为民之举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重点做好下岗就业人员再就业和零就业家庭以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通过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举,努力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群众真正感觉到温暖,得到实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4.认真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护,不断完善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工作,确保森林资源有效的生养生息,强化火源管理,加大森林案件的查办力度,把资源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强化林权管理,积极探索造林管护、抚育于一体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林下资源,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覆盖率。按照国家建设生态建设规划做好城镇绿化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绿化效果和品位,完善至朝阳村的影视城道路建设,完善永翠河漂流及至大青山和石帽顶子上的风电旅游配套设施和道路建设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工作。
5.建立健全生态、低碳教育机制,并当作各级组织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让低碳、生态文明深深扎根在人民的脑海之中。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谋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把生态文明变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化。
6.积极倡导低碳生态消费模式,反对铺张浪费,深入开展“厉行节约”为主题的生态教育活动,推进绿色消费,大力倡导绿色文明,自觉树立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生态消费理念。让勤俭节约、生态消费成为人们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7.以生态优先,低碳、循环经济、节能消耗的理念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树立长期长远的发展观念。进一步完善行政考核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组织政绩考核的范畴,以低碳、生态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政绩观。
三、抓住政策优势,拓宽发展渠道
1.抓住和利用好政策优势,积极拓宽开发渠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民间资本,均可投资建项目。同时要利用好国务院在东北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继续实施天然林保工程,以及国家关于国有林区事业化管理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争取林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林区发展整体规划,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利用好难得的振兴带岭局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上,明确强调要加强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保护,这必将对推动林区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兴安岭已被国家纳入资源枯竭地区,所以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开发等领域国家会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我们必面充分利用好这一政策,实现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开发林木产品精深加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业如花岗岩矿等,以及林业绿色食品产业、蓝梅果、北五味饮料开发和北药种植、特色养殖业的深加工等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
3.发挥环境优势。带岭区有凉水国家级自然区和碧水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样的地理优势,还有北列林场朝阳影视城,永翠河漂流,大森林沐浴等,可以搞好旅游开发,环境优势明显,具有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特点,是最叫响绿色品牌的地方。在本区发展绿色有机产业有着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环境条件。
4.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全力推进风电力项目建设步伐,发挥地域优势,生产清洁能源。我们还可以利用林区海拔高度适中、风源稳定这一有利条件和地或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目前由龙源公司开发的大青山风电工程,装机容量1.5万千瓦,效益相当可观,每天以30万度向东北电网输送绿色能源,年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除了在建的石帽顶子山风电开发项目外,还有“东山”以及“北列鹿鸣沟”风电可开发区域。所以带岭的风电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支持以风电为主的产业集团来带岭进行风电开发,为他们提供一切可行的条件,把带岭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风电产业基地。二是建设绿色食品和野生浆果生产基地,做强优势产业。带岭区除总蓄积约320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外,还有已经初具规模的林下经济产品。如黑木耳、北五味籽、林下养鸡、蘑菇、山野菜、桦树汁液、蓝梅果以及其它山特产品等。带岭局科研所研制开发的桦树汁饮料、蓝梅果饮料、五味籽饮料,还有带岭局的职工自营经济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山野菜加工业,都是一些很有潜力的可持续深入开发的发展项目,这些绿色品牌,为我们打造野生浆果基地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真正把林区的绿色食品优势转变成经济强势。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种植业、建设野生经济植物采集经营和人工栽培基地。加强以寒月和环山林场为主的黑木耳种植区和蓝梅采集区、以北列林场为主的养殖野猪和肉鸡生产区、以明月林场为主的平贝种植区、以秀水和大青川林场为主的五味籽种植区等的基地化建设。四是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以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碧水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品牌,扩大带岭区的知名度,带动全区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全区的旅游总体战略布局为:以带岭星级宾馆为中心,以凉水原始林森林和碧水中华秋沙鸭保护区和大青山、石帽顶子山风电为主要看点,配合永翠河漂流,形成青山、碧水、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
四、政策支持,创造商机
因地制宜,制定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完善有利于促进带岭区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如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可以采取减税,或土地利用上的优惠措施,加快生态产品的生产和转化,多渠道吸引资金共同投资经济建设,建立完善的商业投资服务体系,提高政策化服务水平,构筑各项有利于林区建设和发展的投资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规划好新的经济增长点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彻底改变林区经济结构单一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爱文.伊春创新发展现代林区绿色产业[J].中国林业产业,2011(3)
[2]黑龙江省科学顾问委员会农业生态专家调研组.伊春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07(9)
[3]金静.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对伊春的意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7)
[4]张晓陶,薛惠锋.资源枯竭型林区产业转型的困境与对策———以伊春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1
[5]潘忠,张立杰等.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科技与林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12)
[6]刘静波,张堡宸.东北国有林区发展改革的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13(3)
[7]张占贞,王兆君.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结构及平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
[8]N.Li,A.Toppinen.Corporateresponsibilityand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inforest-basedindustry:Complementaryorconflictinggoals[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11(13)
[9]ToddA.Hagadone,RoberyK.Grala.Businessclustersinmississippi’sforestindustry[J].ForestPolicyandEconomics,2012(20)
关键词:生态节约理念;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在这一大环境中虽然我国保持着相对高速的增长状态,但高耗能高排放已经给生态环保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加强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对倡导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在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园林建设中因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观念认识上的不同,造成了只注重形象而忽略了节约理念和环境效益的不良现象。一些大型景点以及豪华装饰的建造过程中有很多的铺张浪费行为,造成了许多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将景色特色大打折扣。这些都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反应出来的问题。例如水景设计,由于我国有些别放都市因干旱缺水而制造许多水景,用来观赏。还有一些水景的设计因材质问题影响到水生植物的正常发展降低了植物对水体的进化功能;高耗能灯具能源浪费与光污染严重;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备的不科学只能取得短时的见效;放弃对本地材料,高价引进外地材料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社会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需求的减量化是节约的本质。我们要将节约理念贯彻到园林景观建设中,合理配置资源,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的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将节约理念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在保留其固有本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
二.生态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我们应该将节约理念有效地贯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了解基于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具备什么样的特色。
(1)设计中的水资源节约。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及特点对园林中的水景进行设计。正如上所说,对于北方城市来说,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短缺。所以我们不仅要与当地的情况相结合还要充分考虑到水景节约。同时还要注意对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即使是在园林景色设计中,也要考虑到全局。
(2)设计中的能源节约。首先要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减少了电能的消耗,还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其次,园林设计中利用本土特色结合风土民情,也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浪费。
(3)设计中的材料节约。园林景观设计中所用的材料涉及范围广,但在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还是要多用一些“碳友好型”材料。尽量减少对高碳材料的利用,而注意对本土节能材料的运用。有时在实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少用。有时对一些施工后的废气材料,要进行回收再利用。比如楼房建设所剩下的砖可以用来铺路等。
(4)设计中的土地资源的节约。我们即要认真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对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化,科学实践证明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土地可以满足现代化节约理念下园林景观建设的要求,开发更多的潜力。还应该合理的安排和利用现有的空间,按照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来要求现在园林景观设计。大力倡导立体和垂直绿化设计理念增加美化园林的效果。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基于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所具备的特性。具有经济性,是最重要的特性,也是节约设计中的第一原则。在节约型社会中也要求具备这一特性,有助于改变因追求形式而导致的无形紧急资源损失;具有生态性,对于现在过度铺张浪费的行为,必须要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高效性,尽可能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利用各类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同时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具有个性化,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避免在设计中出现雷同现象,忽视了个性。所以要在设计中做到考虑周全,尽善尽美;具有人文性,因为园林景观设计要满足社会上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的需求,所以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情况来提供相应的设施。
三.对实现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
(1)对园林植物进行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以树木为主,强调绿化和生态效益。在街道旁和广场公园内宜多栽树木,在居民小区内要多栽一些简单的乔、灌木等。
(2)做到因地制宜,保持原生态。节约的根本所在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各类资源保持城市园林的原生态。做好对园林的绿化等日常工作,保护好当地的花草树木,可以起到完美的绿化效果。因为园林的特点是节约水资源,所以要多种植耐旱植物起到两全其美的作用。
(3)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技术创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实现开源节流,降低园林绿地对水资源的消耗,就必须运用科技的手段进行灌溉和对污水进行回收。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即起到了节约水资源的效果,也起到了对城市水污染处理的效果。
(4)对于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盛行的“理想景观”的现象,我们更应该提倡生态节约理念下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缓解对资源的严重浪费情况。一方面是节水的设计,一方面是节能的设计,还有节资的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节水之道在于蓄积,用水之道在于渗透。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如依据各地城市特色进行水景设计;水资源循环利用和一水多用,在一些喷泉瀑布中可以体现重复的循环利用,还有水景使用后的水可以用来灌溉和冲厕;非常规水的回收利用,比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区域性雨水利用设备,把水景设计与雨水处理相结合;“意境水”的表达,利用一些近似的元素代替水资源,来表达出想要的观念和思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出现了一些“亮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能源消耗问题也尤为重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地方特色,注重利用当地乡土材料制造特色景观。
(5)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管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除了注重对树木花草的种植之外,还要运用科学手段在后期对园林进行看护。这要就要求了养护人员对节水知识的了解,加强从业人员的节水技能。
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节约理念。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基于生态节约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坚持设计与本土特色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把美化环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不断的更新设计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将生态节约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工作之中,让所有的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从生态节约理念出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设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园林景观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倩,周建华,王艳等.节约型城市园林与植物景观设计[J].南方农业(园林花圃版),2010(3).
[2]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中国园林,2009,(2).
关键词:生态型城市;绿地景观;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探究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前提。园林绿地设计,包括道路绿化、居住地绿化、公园绿化、城郊生态绿化等各个方面。要建设生态型城市,就要先了解什么是生态型城市,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各种绿化的特点等,这样才能通过园林绿地的设计来建设生态型城市。
一、生态型城市的概念
生态型城市,是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二是指社会环境,要求人与人之间融洽共处。生态型城市是一种城市良性循环的理想状态。
二、园林景观设计对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性
一个舒适的生态型城市环境要包括:清新的空气、丰富的绿化、整洁的街道、清澈的河流以及宁静、和谐的文化氛围。而这些,都可以在园林绿地景观的设计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实现。因此,建设生态型城市就是建设绿色城市。
1、园林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地景观可以很好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其一,园林可以带来丰富的植物、动物,改变城市单调的钢筋水泥的生态结构;其二园林绿地可净化城市空气,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一个大型的植物园林可有效的调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改善城市中被污染的大气环境;其三,园林绿地可调节气候,植物可以改变空气湿度,其呼吸作用可以在城市内部形成微循环,特别在夏季能有效降低城市高温。
2、园林绿地景观的社会效益
园林绿地景观给人们提高了休闲社交的场所,融洽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在这些享受自然,身心得到放松,更好的开展人际交往。在商业和城市中心修建广场绿地,还可以吸引人流,带动周边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良好的自然环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起到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作用,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
三、生态型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的设计
阐述了原理绿地景观对生态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就要研究园林绿化景观的现代化设计问题,下面给出几种现阶段园林绿化设计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对此的一些建议。
1、综合性公园绿地设计
综合性公园绿地,一般是一个集中连片的大型绿地,面积一般在几千到上万平米之间,在城市中集中分布,其主要是在早晚的锻炼以及节假日文化娱乐活动中吸引人流,是人们健身和娱乐的公共场所。同时,综合性公园的生态效益也非常的明显。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被称为城市的“肺”。
城市综合性公园绿地的设计,首先要选择好合理的位置。综合公园的面积较大,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环境开阔的地区,一般选择在原有绿化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如河流、山、森林的地方就地利用。其次综合性公园的设计要以人为本,突出为民服务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分区设计,一般包含人工绿化、雕塑、走廊、小型广场以及健身娱乐场所的设计,一般在公园主干道的入口不远处,方便市民使用。要注意各种绿化植物的搭配以保证美观和四季变化中的协调,如高大乔木与灌木,各种松柏竹藤的选着都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的要求。
2、城市中心广场设计
现代的城市,都要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广场,这也是出于生态型城市建设的需求。城市的中心区域一般是各种商业活动的集中地,这里商场和写字楼林立,建筑拥挤,仅靠道路难以承载巨大的人流,中心广场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中心广场的设计,一般选址在城市中心,面积较大,可以辐射整个城市,起到聚集作用。广场的设计以大面积的空地为主配以适当的绿植,空地面积要足够大以满足人流聚集的要求;要配有喷泉、雕塑、座椅等设施供市民观赏娱乐与休息使用。广场周边要设置方便交通系统,以发挥广场的中心效应。
3、道路绿化设计
现代城市中,道路交通必不可少,我们有时间都会花在在城市道路上。因此,道路的绿化设计也尤为重要。道路绿化以绿化带和街角公园为主,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与人们的接触最为密切。绿化带的设计遵循道路的整体设计,一般沿公路分布,以种植冬青松柏等四季常青型绿植为主,配以梧桐、杨柳等高大树木,一般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绿化环境的同时起到安全、降噪、遮阴的作用。较宽阔的道路,在中间位置也可设计绿化带,增加绿化面积。街角公园一般处于十字路口的街角,一是起到降低交通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二是为出行在道路上的市民提供暂时的休息场所。道路绿化设计要考虑到交通环境下是视觉特点,避免出现绿化影响道路安全的现象,道路绿化在一定区域内要保持风格统一连续,服务市民出行。
4、居住区和工作区绿化设计
居住区和工作区绿化,一般做为居民小区和办公楼的附属绿地出现,是距离人们生活最近的园林。他们的面积一般不大,设计一般以灌木、杨柳、花草等观赏性强的植物为主,配以走廊和座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利用和享受的绿化设计。适当的附属绿化,在供人们使用的同时,可以美化小区和办公楼的环境。这类园林绿化的设计,要以观赏为主,注意植物与建筑的结合,在建筑附近,以花草藤类水池为主,在距离建筑较远的地方以树丛为主,可选择榆树、槐树等树种。
5、生态公园的设计
城市生态公园,是以城市生态保护和恢复为目的而设计的一种城市绿地景观类型,其概念为:位于城市城区或近郊,以保护或模仿地域性自然环境为主,以建设地域性的、多样性的、具有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为目标,提供游览、实践、自然科学教育为目的的园林。
城市生态公园与一般的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区别就是强调“生态性”,这类公园的设计,也与综合公园的设计不同。首先,生态公园与综合公园的设计理念不同。设计的方法是要求从构思到具体的建设都应该贯穿着人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在这里,设施和人是处于次要的地位的,是从属的地位,自然的、可自我演替的生态系统才是最主要的,主导的。其次,生态公园的设计目的不同。与综合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的目的不同,生态型园林的设计目的是以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为主。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对本地域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很大,生态公园既是用来改变这种自然生态循环断裂的现象。生态园林也属于园林的一种,其设计也需要遵循园林设计的几个步骤:一、选址。为了充分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其选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它在城市生态网络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影响着其生态效益的发挥。其次,对于城市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敏感恶化的地点,也是生态公园优先考虑的地点。二、规模与功能。生态公园的规模设计,不能贪大,要注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力求以最小的土地实现最合适的、最大的生态效益。生态公园的功能分区,景观的格式布局,要以自然环境为主,在保证动植物生态可自然循环的基础上点缀人类活动板块。
总结:
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园林绿地景观的设计是完成城市生态化建设的保障。园林绿地设计不仅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涉及到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等各个学科,还是需要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充满文化底蕴和和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程昊. 论生态城市中园林绿地的作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关键词:生态保护;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
1试验区概况
实验区位于天祝县哈溪林场护林口天然林,65林班20小班,面积40hm2。
表1实验区林地条件
名称地貌坡向坡位坡度可及度土壤类型土壤厚度哈溪护林口中山西北坡下15°将可及灰褐土100
实验区用地广阔,气候条件适宜,适合林下经济发展,同时土壤肥沃、土壤湿度、温度适中,对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对实验区进行等比划分,以13hm2为1个实验区,排序为1、2、3号实验区,以林菌、林牧、林禽模式为主。边缘区用彩钢板进行封闭。深秋季节,对1、2、3号区域密植互叶披肩草,对野生菌进行移植,覆盖1号实验区,等待雨雪浸透、坐实。开春5~6月份,2号区域投放绵羊200头,3号区域投放珍珠鸡2000只。7~8月份,对2、3号实验区粪便进行清扫,堆积发酵,覆盖至1号实验区,同时对1、3号实验区互叶披肩草进行收割,储藏,开春进行绵羊伺养。进入冬季以后,2、3号区域进行轮换,在1号区域进行适当投放。
3研究的结果与分析表3产值情况统计表
区域〖〗面积/hm2类型投入/万元产出单价收入/万元113菌类260000kg8元/斤48213绵羊26500只800元/只40313珍珠鸡1025000kg5元/斤12.5
从该表格的数据中作出分析,1号区域以野生菌类为主,劳务费以每年2万元计算,净收入46万元;2号区域养羊200只,投入16万元,饲养费7万元(包括冬季、产羔季节伺料的购买),劳务费3万元,每只羊年产2只羊羔,净收入14万元;3号区域养珍珠鸡投入5万元,饲料2万元、劳务费3万元,产蛋净收入12.5万元,成年鸡出售20万元。总收入92.5万元。同时成年羊每只产羊毛6kg,羊羔每只3kg,共计2100kg,20元/kg,共计4.2万元,此项收入可用来补充植被恢复。从林木生长情况分析。
从该表格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在青海云杉林中进行林菌、林牧、林禽模式的发展,在促进经济收益的同时,可以有效的促进林木生长,维持生态平衡,有效地促进林下经济与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对林下经济的有效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生态可持续循环如图1所示:图1生态可持续循环图林下经济与林地之间将不再存在林木矛盾,相反是协调稳定、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使林业经济、林木矛盾等环境有了有效的改善,同时对林区稳定、小环境治理、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有效的改善,促进了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天祝县虽地处高寒冷凉地区,但生态环境好,污染源少,天然林分布广面积大,都分布于沟谷河滩且临近村庄,光热条件充足,交通相对便利,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自然优势。同时,农牧民生产方式单一,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按照试验区的对比探索,在高寒冷凉地区,发展林下林牧、林菌、林禽,是林业可续开发为基础,循环再生产为主体,立体经营开发为经营模式的新兴产业结构,它不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国家森林资源的保护,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也有利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健康,一切为了绿色,一切为了环境。可以说,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性工程,是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再生工程,是绿色生态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环保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性产业工程。它是保护和优化原生态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项目,是一项新的产业格局。
参考文献
[1]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04).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 生态公益林 公益林建设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58-01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会高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开采量也在不断的增大,野生森林遭受到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生态公益林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市场经济的促使作用下,公益林能够带来的收益成为各种植基地首要考虑的问题。但目前公益林种植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内容,例如仅仅考虑种植阶段的木材市场价格,并没有将开采所需周期引入其中,到了木材可以开采使用的时候,价格往往发生了变动,种植地区很难达到预期收益目标。公益林种植以及后期的养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生态公益性的林区建设,但如果不考虑宏观市场经济条件,也很难真正发挥其价值。生长中的树木由于缺少养护资金,很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严重者还会引发大面积死亡。
除考虑市场需求与森林对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应对种植区域的立地条件做出调查。但从目前的建设形势来看,立地条件调查与改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根据不同树种对种植区域进行改造。造成树木成活率低,并且生态公益林也很难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一现状打消了林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由于得不到经济收益,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的维护,森林种植产量不断下降,与预期的生态公益目标相比较相差很大。上述问题造成生态公益林建设得不到落实,野生深林的保护工作也很难进行,需要林区工作人员与广大群众共同努力,提高对公益林的重视程度,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树木种植与养护。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对策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林业管理部门首先要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监管体系进行完善,林业区种植与管理是全国范围内的任务,但不同地区的立地条件差异大,政府在其中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各地区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帮助选择合适的树种,以此来保障种植后的树木成活率,同时也要将种植与管理任务深入基层落实,基层员工工作形式能够得到规范,避免出现违规现象。对于种植基地的资金播放也要合理控制。根据种植与管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成本投入计算总资金播放量,所确定的建设方案更具有可行性,不会发生进行中的项目因资金不足而停止的情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如工程投入方面只有极少数工程能够按照预定方案落实资金,而长防等工程只有微薄的补投入。应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特点出发,改革财税、投资机制等,引进金融信贷等投入方式,建立有利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税收体制。
2、制定与生态公益林相关的法律法规
公益林建设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尽快完善,对于违规看法的现象,一定要严格处理,保护森林生长过程中的安全。地方政府也要正确认识公益林建设的意义,制定长期管理目标,树木生长年限达到使用标准后,可以有规划性的开采使用,但具体开采的量要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公益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完善后,可以在基层起到约束作用,树木开采使用年限如果没有到达规定标准,负责人会受到相关处罚,类似问题不会再次发生。乱砍乱伐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公益林建设初期工作人员与基层群众的自控能力差,常常会发生违规开采树木的现象,因此要加强法规完善,并在短时间内落实,保护公益林区树木的生长安全。
3、健全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体制与经营管理措施
公益林种植任务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养护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工作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树木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树木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从这一方面考虑所种植的树木要具有释放氧气量大的特点。其次是经济效益方面,根据市场对木材的需求来进行,对开采使用周期以及种植具体数量进行分析。生态公益林要同时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种植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树木搭配进行,这样即保障了经济收益,又能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对于林区的管理任务,要有明确的开展目标,现场工作人员与林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定期对林区树木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后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以免灾害进一步恶化。
4、建立生态公益林投入补偿机制
仅仅依靠林区经营收益很难满足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根据不同林区的建设规模,政府应适当的拨放补偿资金,用于林区的基础设施维护方面。设备使用安全得到保障后,工作任务也能够高效开展。
集体林的产权属于集体组织,如将集体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则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和《森林法》的有关规定给予集体林一定的经济补偿。集体林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可以按照林种功能、技术利用程度等进行分层次补偿,由国家、地方政府按比例分别负担补偿。国家除了出台补偿措施,还可以鼓励林农利用生态林进行多种经营,将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使树林的经济效益被开发出来,解决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冲突。
三、市场经济下生态公益林投入补偿机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种植地区由一片荒芜之地发展为拥有众多人口的现代化城市,并建成了相应的防护林林带。建立国家、地方、群众多层次补偿渠道,按照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受益对象的受益程度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新颁布的《森林法》对林业基金制度进行了规定,使建立基金补偿制度有了法律依据。生态公益林补偿方式的稳定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很强,在生态效益补偿费上的投资仅次于国家财政对于林业的投入,是林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公益林建设面临新的问题,但是,发展生态公益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仍然是具有科学性的先例。
小结: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仅在投资、保护等方面屡屡遇到困境也由于没有明确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措施而与农民的矛盾逐步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关系到全民健康,是一项需要坚持实施的重要民生项目。
参考文献
关键词:蚌埠市;粮食生产;困境机遇;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35-02
粮食稳,天下安。蚌埠市作为安徽省农业生产大市、全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一度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在中央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实现蚌埠粮食生产增长速度换档,增长动力转换,走出主产区粮食生产连续增产困境,实现蚌埠农村和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 新常态下面临的发展困境
2014年蚌埠市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夏秋两季粮食双丰收,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粮食总播面积47.02万hm2,比上年增长2.8%,总产275.5万t,比上年增长4.5%。总产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实现了“十一连增”并位居较高生产水平。粮食生产进入了新常态,持续增产难度不断加大,面临增产困境主要表现:
1.1 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发生 蚌埠地理位置特殊,处南北交汇地带,气候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降水时空变化大,冬春多旱夏秋多涝。粮食生产历经秋冬春夏四季,依然要“靠天收”。近5s来发生10次较大自然灾害,分别为2010年和2013年各发生1次严重的春(冬)旱灾,2013年和2015年各发生1次倒春寒,影响午季粮食生产,2013年夏季发生1次夏季旱情和1次高温热害,2011年秋季发生1次大暴雨袭击,2014年秋季发生1次阴雨寡照:2011年和2014年秋季各发生1次寒流造成的低温冷害,影响秋季粮食生产。目前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有的年份轻些,有的年份重些,致使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粮食产量会有一定波动。
1.2 对农药、化肥、水资源依赖性不断增加 粮食“十一连增”背后不难发现农药、化肥用量迅猛增加,2014年蚌埠市农药、化肥用量分别达到0.6万t、30.1万t,分别较2004年增长了45.7%、24.9%;农药、化肥增长率为粮食增长率的2.4倍和1.3倍。水资源也面临逐渐减少局面,浅层地下水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平均0.8m下降至4.7m,并仍呈现继续下降趋势。
1.3 耕地资源不断减少 粮食连年持续增产,种植面积稳中求进贡献很大,而目前蚌埠市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耕地资源呈现逐年减少趋势,这对粮食持续增产将是重要考验。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2013年年末耕地总资源为35.64万hm2,10a间全市耕地资源减少了1.03万hm2,可以预见将来耕地还会减少。
1.4 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化肥、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土地流转成本、劳动力成本也是呈上涨趋势,尽管国家最低收购价每年有所提高,但是价格提高空间越来越小,总体上价格上涨仍低于成本上涨幅度,种粮最终收益难以提高。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 近年来2/3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而粮食生产人员主要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关键生产季节面临着劳动力缺乏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应用。
2 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机遇
新常态下,蚌埠市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进,只有牢牢把握住新机遇,才能为发展赢得主动权,推动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在新的起点上发展粮食生产,第一要把握好政策机遇。确保把13亿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离不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第二要把握好科技机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粮食产能,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创新。第三要把握好市场机遇。粮食生产正在面临由传统走向现代转型升级阶段,生产环节如耕、种、管、收、加等市场化程度低,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3 新常态下发展粮食生产对策建议
粮食生产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过去的单纯关注产量的增长,转向为更加注重粮食产能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为此,在以下方面下大功夫:
3.1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进一步保护调动好种粮农民积极性 2002年以来,中央先后启动并实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其中“黄箱”补贴政策比例偏大,一定程度上稳定粮食生产,为粮食持续增产奠定坚强基础。新常态下发展粮食生产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进一步扩大“绿箱”补贴政策比例,增强农民增收后劲,最大程度支持种粮农户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还要针对土地流转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积极探索扶持政策,鼓励他们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竞争力。
3.2 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品种,进一步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 农业丰产,良种先行。新常态下耕地与水资源更加稀缺,气候异常和病虫害频发,农村劳动力不足,提高粮食产量必须要靠推广一批稳产高产、广适多抗、便于机械化作业的良种去实现。未来要重点围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引进1~2个突破性的大品种,引领品种换代升级。
3.3 大力推广控肥、控水、控药等节本增效技术,进一步改善粮食持续增产外部环境 传统靠“大肥、大水、大农”提高产量的做法必须要打破,转变粮食增长的路子主要依靠科技,通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改进施肥方法,加强病虫草害准确预报,推广新型药械和施药方法,推广品种节水、农艺节水、设施节水、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积极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彻底减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力争到2020年,进一步降低粮食生产用水,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
3.4 努力推进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进一步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应对自然灾害,除了要加强基础建设外,还要主动避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判,推广小麦深耕深松、“一喷三防”,水稻标准化育秧等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推广统防统治,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关键词:生态城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城市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是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体。在不考虑极端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城市园林具有优良的生态功能,因此又被称作“永远的朝阳产业”。城市园林不但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空间,而且还给人类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了浪漫的艺术氛围。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以及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园林景观的功能也从传统的观赏和美化逐渐转向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存留上。目前,城市园林正以它众多的优点获得了人们的青睐,使得讨论绿色城市园林变成一个热点的学术问题。1、生态城市背景下绿色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简单地将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进行组合,而是将生态建设为方向,以低碳、节能、环保为原则,从城市的整体规划入手,加大绿化面积以及绿化总量的基础性投入,恰当选择绿化品种,并且注意绿化品种的多样化和层次性。通过这样的处理,不但可以使植物生长地和周围环境更加协调契合,同时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城市景观的总体效果与特色,展示生态城市的风采,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始终坚持生态城市背景下绿色园林景观设计核心与目标,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设计人员还要注意恰当运用装饰性设计、生态型景观设计以及水处理设计等丰富多彩的设计手段,不断完成城市景观的绿色生态设计。
2、城市园林生态设计的空间特征
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特点,特别是城市新开发的高新产业园区,其郊区化的空间指向注定了其空间具有特殊的内涵。和城市的其他空间相比较,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空间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城市是高新技术人才集中的场所,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基地。尤其是高新产业园区,更是科学、设计以及工业产品有机结合的重要企业群,是最为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高新产业园区也在不断扩张,这样就和城市建设形成了冲突,导致了人地关系紧张、人地矛盾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保证高新产业园区内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协调发展,对高科技产业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以及城市中智力密集型劳动人群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充分体现出其中的智力劳动人群对城市生态经过建设带来的拉动作用;其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创新空间较小,而整体创新能力相当强。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景观建设用地价格相当高,居高不下的用地价格使城市景观建设用地成本显著上升,这样,受到成本的制约,城市生态景观的可发挥性就变得越来越小。同时,城市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集聚效应以及高度密集智力人才带来的积聚效应也使得整个城市的景观建设具有了相当强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两种因素,在城市景观可发挥性空间逐渐缩小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城市景观的创新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断提高城市景观建设的功用;其三,在建设高新产业区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者常常选择环境相对较好,地域相对宽阔的城市空间进行高新产业区的建设,这样就使得高新产业区远远优于城市的其他空间。正是因为这些天然优势,才使得高新产业区逐渐成为了城市景观设计中极具诱惑力的重要区间,成为了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佼佼者。
3、生态城市背景下绿色园林景观的设计实现方法
3.1 遵循绿色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生态城市背景下的绿色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的配置尤为重要,其中的植物品种可以综合考虑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利用落叶与常绿相结合的方式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与当地人文环境相结合的城市绿色园林景观。在绿色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设计师主要遵循以下配置原则:其一,氛围相统一的原则。就是在进行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应该对植物的色彩、树形、线条、质地以及比例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在保证存在一定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的方式进行配置。避免由于变化太多而导致整体性的杂乱变化,同时也避免由于毫无变化而出现的整体设计呆板等问题。因此,在绿色植物的配置过程中应该按照“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方式进行;其二,色调调和的原则。就是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植物品种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尽可能采取人性化和生态化的设置保证园林景观建设的美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园林景观是否能够让人产生柔和、平静、舒适以及愉悦的感觉,在设置的过程中找出所有园林景观的一致性、近似性,通过设计师的协调配置,使整个园林景观产生美感。然后再恰当运用差异性和变化性手段,使之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让人产生热烈、兴奋和奔放等感受,享受到城市园林景观的美;其三,均衡的原则。均衡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综合考虑色彩、体量、数量、质地以及枝叶等方面的内容,在城市景观总体上均衡的基础上,设计出让人有厚重感的作品。此时如果选择素淡的色彩、小巧的体量、简少的数量、细柔的质地以及疏朗枝叶型的植物种类,那么则会设计出让人感觉轻盈的作品。在选择整体氛围的过程中,要根据周围的具体环境来选择配置的具体方式。例如,设计人员可以统筹考虑规则式均衡(对称式)或者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等均衡原则;其四,韵律与节奏的原则。在设置的过程中从美学角度出发,以处处的画面感来寻找韵律、节奏方面的变化。例如,在一条宽阔大道的两边,可以采用间隔不等距离或者等距离的栽种同一种类的行道树,而在其间则可以穿插一些品种同一的小型灌木、灌木球等,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富于变化而又相对统一的韵律、节奏感,给置身其中的人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使人心胸开阔。
3.2 城市近郊过渡型园林景观的设计
如果把整个城市环境看作是一个人,那么城市近郊区域就是整个城市的肺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在城市近郊中广泛存在的高科技产业园也给该区域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提供了对应的基础和独特的空间。由于该部分区域处于城市边缘地区,且属于智力密集型的新型产业区,不但是该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区域最具活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区域,它和城市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唇齿相依的联系。
同时,从地理位置来看,城市近郊处于从农村到城市的过渡区域,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只考虑城市园林的设计,那么势必会在二者的交界处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观,这样常常会使人产生突兀、或者不适的感觉,为避免这种感觉的出现,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设计的过渡性原则。为此,城市景观设计师在土地功能设计方面应该尽量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既不能是非工业化的区域环境,同时也不能是高度城市化的环境设计;既不是乡村原始环境的完全保留,也是不是现代城市的完全取代。应该是能够使得城市近郊的工作者和创业者能够在工作之余立即投入到大自然怀抱,尽情享受高质量城市生活环境的园林景观。也就是说,城市近郊的城市居民,不管是工作、休闲,都不需要通过较大幅度的空间位移,只需通过就地取材就能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这要求城市近郊过渡型园区的建设应该以尊重自然、尊重人和尊重文化三大原则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在靠近乡村的地方,设计师应该尽量保留乡村的原始风貌,然后慢慢添加城市园林景观的元素,并最终在和城市相衔接的地方融为一体。这样就可以制造城市景观的缓冲带,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3.3 合理设置城市绿色景观设计内容,提高绿色景观设计的整体建设水平
3.3.1对生态城市的装饰性作用
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园林的设计与建设在绿色生态建设以及观赏性等方面得到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认可,成为了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小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开发商对小区园林建设越来越重视,小区居民对小区的选择也从小区的舒适方便逐渐延伸到了是否具有生态特征等方面。特别是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之下,在制定城市园林建设方案前必须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并深入现场进行适应性分析,合理运用多种设计方式不断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和层次来营造一个生态和谐发展的景观环境。
同时,在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应用节能、环保、生态的原则,充分体现出城市园林景观对城市的装饰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可以从材料的选择、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层次性营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体现出城市的独特风格。
3.3.2 生态型绿色景观
近十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国外先进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影响,生态型绿色景观的整体设计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从景观设计的水平与层次来讲,其整体发展还是有待于提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一些内容,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视觉冲击的作用;在其中加入了更多吸引政府和甲方建设需求的“卖点”,这样就导致了城市景观缺乏人性化,使得整个城市景观华而不实,也无法真正体现出景观的“生态型”和“绿色性”。再加上中国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型城市,巨大的人口数量不但导致城区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而且郊区人均面积也在逐年减少,这样就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绿色园林景观建设的难度。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将城市园林的生态功能实现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例如,在选择绿化植物的品种过程中,尽量选择当地的植物种类,有效提高景观植物的存活率,使其生长发育更加旺盛,便于形成快速生长的小型的生态系统,从而不断提高整个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3.3 水处理设计
对于绿色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处理,是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在存在高度差的景观设计当中,通过设计小溪的方式体现出整体设计的层次感,而溪流中的水既可以是在雨天收集到的雨水,还可以是小区内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同时还可以在小溪旁边种植多种本土水生植物,这样不但能够保持水土不至于流失,而且还为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圈,虽然其中的景观元素都相对简单,但却都是源自于本地,在园林的生态形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生态城市绿色园林的景观设计方式,虽然在设计方式方面比较简单,但是却能够营造一个非常舒适的生活环境。
结语:
现代城市景观的绿色设计不但为城市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消遣的良好环境,同时还在减缓“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在对现代城市景观绿色设计基本内涵进行论述的同时,针对城市园林生态设计空间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为城市景观绿色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这个方面探讨了生态城市背景下绿色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现方法,为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园林设计提供了参考。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针对当地的地域环境进行分析,设计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吻合的生态园林系统,从而不断提高生态园林系统的稳定性与整体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 唐明铸. 杭州东站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与规划. 中华民居,2012(3):342-343.
[2] 唐宏飞. 园林景观设计绿色环保为先.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189.
[3] 王敏熙.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以节能环保为主. 中国科技博览,2011(10):222.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园林景观;城市规划
城市是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园林景观和休憩活动场所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园林景区建设,加速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20世纪 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涵义与意义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和土地规划与设计、自然保护、资源环境管理及旅游发展等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意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景观生态规划在区域范围内合理安排资源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和粗放利用,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保护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免遭破坏;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景观生态规划不仅能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考虑景观的视觉美学效果。使人们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获得了精神需求的满足,改善人居环境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追求的境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有利于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以自然景观的保护、自然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人与自然作用和谐为主,以人为本,注重景观的丰富度,以规划对象景观化为手段,谋求人居环境的改善,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基本特点
①宽厚的绿化网络
街道绿化带是城市园林的骨架,其宽度要占街道总宽度的32%以上,并与临街单位的庭院绿化相结合,形成宽厚的绿化网络。这一网络向郊外延伸,与防护林体系相互连通,促进市区与郊外气流的交换,以利于消除城市的 “热岛效应” 和稀释扩散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提高道路绿化带的生态效应。
②丰富的园林景观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调对比与层次排列,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及季相变化,创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立体空间艺术。利用文学、 绘画的艺术规律,通过植物种植设计,把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并上升为诗情画意,创造主题,创造意境,创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形成特色各异的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景观,不要抄袭传统园林以建筑为主的套路,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随势,要保护利用古老树木和自然景观,以适应生活情趣的多样化。
③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经济价值,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靠建设园林城市来实现的。园林城市有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 CO2、分泌杀菌素、吸附飘尘、减弱噪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及改善小气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无污染、无飘尘、无噪声、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园林生态环境。园林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园林城市最重要的标志。
④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城市风貌决定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形成的风土人情。在建设园林式城市过程中,以城市的历史为红线,用园林艺术手法表现它的地理特征、传统特点以及现代风采,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风貌。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依山之城和滨海之城,文明古城和新型城市,其园林风貌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三、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具体措施与思考
1、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具体措施
①强调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
风景旅游区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载体,但自然山水是有缺陷的,只有经过人工改造,才能达到趋于完美的境界。而其中的园林景观恰好是按照人的意志创造的, 是在深刻领悟自然山水景观的基础上典型化的人造自然景观。但是,这种创造要求不违背自然的本性,而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尊重生态过程进行景观规划是生态规划的核心。在开发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园林景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生态规划特别注意到传统景观规划设计的不足,提出土地利用应体现土地本身的内在价值。景观生态学为景观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关系到景观安全格局实现。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与方法为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以最经济和高效的景观格局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问题。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在恢复和重建园林景区的景观生态系统,有效阻止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强调生态安全是景区的基础,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②加强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
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草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审美偏见,导致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功能不强。近年来物种人侵所导致的区域生境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告诫人们, 盲目而非科学地引种可能在若干年后会给本地生物多样化带来致命打击, 导致大量本地物种消失,直接影响到本地生态的安全。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本身的需要,其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园林景区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
城市园林景区的开发一方面要保护自然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对在开发过程中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和恢复,建立类似于自然生境的人工生态系统,并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补偿和恢复过程中,应强调本地物种的合理选择应用, 以建立多样性的乡土生境系统。这就需要保护自然地形及其植被,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自然地形大多是自然起伏,曲折回环,或脊或谷,虚实相生,有利于受损生境的补偿和恢复。而人工地形设计有时也是弥补受损生态环境有效措施之一,同时它也是创造差异性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
③重视城市园林系统总体规划中园林水系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作为城市中惟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已为人们所认同。但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迅速发展, 景观和绿地面积日益增加,园林景观用水量逐年提高。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多以自来水为水源,且利用率很低,这使城市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 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园林景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总体规划阶段,就应合理布局城市园林景观和各类绿地,充分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系, 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水景系统,尽量减少以洁净水源维持的各类人工水景。同时, 尽可能将各类人工水景与城市天然水系、绿地灌溉系统相连,使水资源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
④结合人文精神,创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现代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统园林艺术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就是强调体验本区域之宜(包括宜和不宜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并保护和发展山水格局和特色。园林景观作为艺术而言必须创造特色。而景观创造是客观的,取决于在客观上是否能与观景者在心灵上是否产生共鸣。作为园林景观,既受到区域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制约,又因这种制约而形成了独特的区域特色。一方地域必有一方特征,包括山水格局,植物群落与人文历史等。人们所要做的就是赋予景观以文化内涵,从而烘托景观意境,把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融合,使景观因文化而更加意境深远,使文化因景观而更能具象传承。
2、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具体思考
良好的规划有赖于好的执行与实施,笔者认为,建设生态型的城市园林景观应立足城市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地域文化与特色的挖掘,具体思考如下:
①加强城市公园规划与建设
生态保护首先是整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应加强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蒸腾等生理、生化过程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增加空气湿度,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防御风沙,减低噪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从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公园是绿地建设最多、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措施。
②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发展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并对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布局,从而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是加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
③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高绿地中的绿量
在城市不同性质的用地中进行植物配置,应根据用地性质、建筑物的功能和营造景观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合理选择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及树种,力求做到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使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达到既绿化美化又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④园林绿化应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
目前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位地区经济开发上,大规模的推土、 移山造地,将原来的风水林毁坏,搞住宅、厂房,或大广场、大草坪等。从生态观点看这是不可取的。在城市或城郊,能保持一些本乡的疏林植被是很必要的,它们是当地物种的代表,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⑤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避免陷入几个误区
如何正确认识园林景观的真正意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科学价值,实现在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健康发展,克服和排除当前在园林景观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类严重的破坏性开发与经营行为, 尤其必要。
误区之一:园林景观资源等同于特种市场商品;
误区之二:园林景观等同于旅游区;
误区之三:园林景观等同于宗教地;
误区之四:园林景观等同于娱乐场;
误区之五:园林景观等同于另类城市建设用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交通繁忙和环境污染,使城市生态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为使破坏了的城市生态平衡得到恢复和健全,以建立宁静、 舒适优美的环境,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办法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和建设,从城市环境质量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以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理念;生态园林;园林景观;城市规划;建设
Abstract: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complex project, needs 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overall planning, reasonable structure, stereo system standard seriously thinking of plann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into a set of ecological, economi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economy, management in one of the city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of many years, starting from the ecological philosophy angle, elaborated analysis concept,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cept and function, and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y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makes a summary discussion.
Keywords: ecological philosophy; ecological garden; landscape;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市园林规划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需要在科学创新、统筹安排、结构合理、立体系统的标准上进行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园林景观的各种影响因素,需要不断的参考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及技术方法,需要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及风土人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的各种自然现象及灾害已经逐渐引起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所以城市园林规划与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要考虑生态环境问题。要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的生产活动、城市的发展规划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树立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
1 概述
近年来,生态环保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现在人们所普遍提及的生态园林型城市,就是以保护、建设和完善城市大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环境为根本归宿,以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依存与共生为重点,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建设强调的是景观的美观性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从而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的基本理念就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 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2.1 生态园林型城市景观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体验为先。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重点是要解决好保护和利用、改造和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而不单单是依靠城市绿地建设。此外,在城市建设及当地经济发展政策上,不能制定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要利用并保护自然环境,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
(2)系统整合,城乡一体;景观分区,风情各具。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方法,可以利用景观生态学“斑块- 廊道- 基质”的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化,充分发挥绿地效应,实现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之和。与此同时,紧密联系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把城市当成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划出多个个性化的景观分区,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
2.2 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基本特点
为了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要在城市园林绿地上做好功课,这是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园林是一个城市的大门,它给城市人们带来第一印象,尤其是机场、车站、主要街道这些地段,其园林景观规划建设的质量将会给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对于这些地段,往往需要丰富园林绿地装饰,对不同地点、街道给与不同的绿化形式,形成风格各异而又相互和谐共处的园林风景,给城市带来勃勃生机和美的感受。具体的措施有:建立宽厚的绿化网络;努力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保证城市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适当开发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建立独特的城市风貌;繁育和保存优良的物种资源。
3 生态园林型城市规划与建设
3.1 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设计,从概念上来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水、理石)、种植树木和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并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过程。在具体的工程中,首先,园林设计最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适用”,要考虑因地制宜,不论从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看,还是当地适宜的花草物种、当地的土壤、水文地质、气候等的影响,要综合考虑,从而选择最佳的景观设计方案。其次,在保证“适用”因素的前提下,就需要考虑“经济合理”的因素了,因地制宜的规划理念已经为工程的成本节省了不少,为工程的经济性做出了贡献,比如当地的花草物种等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成活率高,不必话费大量的交通运输费用。在工程的各个细节,都需要认真对待,做好经济管理控制工作,从每一个环节加强经济合理性的管理。再者,就是“美观”因素,要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这三个因素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隔的整体,缺一不可,需要整体的综合考虑。
3.2 用生态学的观点进行城市园林建设
自然破坏严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近年来的自然灾害和频发的不正常自然现象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上诸多学者开始将生态环境学引入城市科学,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过多年的改进、发展,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国内在园林绿化方面也在考虑生态环境与城市的完美融合,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据,实现城市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3.3 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具体思考
再良好的规划设计也要有赖于良好的执行与实施,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在现代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加强城市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要加强对城市的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的绿地建设,通过植物的作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集中地,必须加强建设与改善;(2)控制用地性质,城市绿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坚持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加快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3)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要根据不同地段、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气候特点选用不同的物种,科学合理的配置,既能绿化美化城市又能改善环境;(4)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在进行城市结合部等地区经济开发的同时,加强对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的保护,这些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结语
总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的要点有很多,需要考虑的角度要不少,但关键就是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要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密度、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因此,必须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技术来进行城市园林的规划和建设,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方法来建立宁静、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
[3]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
[4]闫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4).
[5]官群.基于生态理念下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建设[J].广东建材,2009:(8).
[6]肖笃宁,解伏菊,魏建兵.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J].应用生态学报,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