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哲学范文

公共管理哲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25 15:29: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共管理哲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管理哲学

篇1

关键词:哲学思维政府公共管理和决策

30年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整个中华民族也因而进入了一个更为关键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要进一步科学持续地发展,除了需要在诸领域更多地创新拓进、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更充足的能源,以及更成熟的管理经验等等要件之外,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的大发展,更需要一种哲学,需要一种正确的思维,需要一种思想,需要一种和新世纪的要求相符合的思路。

特别是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要导向作用的政府公共决策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哲学思维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思维,对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作用到底有多大?有多少?这大概谁也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谁也不能忽略了一种规律: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必将有力地指导伟大的实践。

如此看来哲学并非没有用,只不过是它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而已。反思哲学被人所忽视,大体有两大原因: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作用的特点所致。它的特点一是有远用而无近用,它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二是有大用而无小用,它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公共决策的影响,而不是对个人具体工作的影响。三是有潜用而无明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先是在思想意识接受,继而才转化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再影响人的具体行为方式。第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战争或和平时期、计划或市场经济的不同环境,对社会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更容易左右人们的思想,人们更趋浮躁,判别事物价值的标准更直接、更具体。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被忽视也就不奇怪了。

二、哲学思维运用的特征

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在改造世界时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哲学思维模式更有助于人形成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篇2

 

关键词:哲学思维    政府公共管理和决策

    30年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整个中华民族也因而进入了一个更为关键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要进一步科学持续地发展,除了需要在诸领域更多地创新拓进、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更充足的能源,以及更成熟的管理经验等等要件之外,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的大发展,更需要一种哲学,需要一种正确的思维,需要一种思想,需要一种和新世纪的要求相符合的思路。特别是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主要导向作用的政府公共决策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哲学思维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思维,对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作用到底有多大?有多少?这大概谁也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谁也不能忽略了一种规律: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必将有力地指导伟大的实践。

    如此看来哲学并非没有用,只不过是它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而已。反思哲学被人所忽视,大体有两大原因:第一,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作用的特点所致。它的特点一是有远用而无近用,它的影响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式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二是有大用而无小用,它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公共决策的影响,而不是对个人具体工作的影响。三是有潜用而无明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先是在思想意识接受,继而才转化成个人的思维方式,再影响人的具体行为方式。第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战争或和平时期、计划或市场经济的不同环境,对社会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更容易左右人们的思想,人们更趋浮躁,判别事物价值的标准更直接、更具体。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被忽视也就不奇怪了。

    二、哲学思维运用的特征

    哲学思维方法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在改造世界时它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辩证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时又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维方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社会实践发展了,人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它是超经验的思维方法。它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实践观庸俗化,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哲学思维模式更有助于人形成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眼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篇3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215(2016)01-0110-03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国际上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复杂化的新形势;国内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将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回答。这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研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创新,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科研管理工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1〕,积极发挥科研管理者的热情和智慧,充分体现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其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一)转换角色,由被动变主动

科研管理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并以向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主要的工作职责。在服务和管理两者关系的认识上,重服务,轻管理〔2〕。孰知,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服务的质量。科研管理工作者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应该跳出行政事务的狭隘范围,站在一个更高层面上,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从社会科学研究与本单位的发展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更多地探讨有益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科研管理的目标、方法和措施,要有利于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有利于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科研环境,有利于实现科研发展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有效结合。

(二)拓宽视野,树立前瞻性的认识

作为科研管理者,首先,应该对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国科研管理工作所处的水平和阶段以及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这些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应该对本单位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利弊都有深刻的认识。只有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科研管理者,不仅应具有甘于奉献、踏实肯干的精神,更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对科研管理工作前瞻性的认识。

二、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一)建立重大项目与学科建设的相互促进机制

重大项目是一个带动学科的发展与建设的很好的途径,在项目的制定和立项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促进老学科的发展、培育和创建新的学科。因此,一个重大项目的立项,往往是对一个老学科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可能培育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或是一个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同时,要优先解决学科建设中关键的或重大的学术理论问题、现实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持续性的重大项目研究支撑和推进学科建设,以形成学科建设与项目实施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发展的机制。

(二)转变“重成果,轻转化”的传统思路,完善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机制

我们一方面强调理论创新、学术创新;另一方面,成果的推陈出新也同样离不开宣传和推广〔4〕。由于对社会科学研究规律缺乏认识,致使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存在简单片面化的认识。社会科学成果与科技成果相比,效益具有间接性和潜在性。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由于其不像科技成果能直接运用于生产实践中,而往往是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多维因素来实现,因此应重视其转化的长期性和循序渐进性〔5〕。同时,重视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在做精已有的成果、宣传平台的基础上,开辟新的成果宣传、转化渠道,还要进一步扩大学术论坛的影响力和提升内部专报(刊)的质量。科研管理部门在研究成果应用转化过程中,应发挥引导、协调、规范、服务等职能,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面向社会、推动科研生产力的发展。

(三)扭转“重立项,轻结项”的现象,加强课题督查力度

在一些高校或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存在一定的“重立项,轻结项”现象。近年来,随着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增多,各级课题的立项数目不断增加,特别是院校一级的课题,为进一步培养科研后备力量,要鼓励年轻人踊跃申报。但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部分科研人员由于缺乏经验,对研究进度、方法、经费的使用等把握得不是很准确,特别是对课题实施中的难度预期不够,资料掌握得不充分,导致课题不能如期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重视本单位课题立项数而忽视结项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课题的管理上,不仅要强调课题的立项率,而且更应重视课题的结项率。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应采取定期检查或抽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监督检查的力度,在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同时也应保证成果的时效性。

(四)进一步完善课题结项制度

目前课题结项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公开发表,另一种是通过专家鉴定。今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一些新的结项考核办法,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多种途径对课题成果进行考核,鉴定成果等级,避免一种方法带来的片面性〔6〕。另外,目前课题结项追求目标和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管理。课题的中期检查意见应作为课题结项的一个重要部分,与课题的最终成果两个方面相结合,专家鉴定等级和成果发表等级相结合,以便对课题成果质量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在保证课题顺利完成和成果质量的同时,争取多出科研精品。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科研管理人员,目前存在的现状主要是: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日常繁杂的管理工作,所以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上可以利用的时间非常少,而业务学习对于整个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对于科研管理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提供的业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从科研管理工作的长远角度来看,应该“以人为本”,把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重视起来。

(一)建立一支懂科研规律、擅长科研管理的高素质科研管理队伍,加强科研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目前的科研管理队伍,一部分是原来从事科研的人员,一部分是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还有一部分是新引进的人才,近几年引进的人才基本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要想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队伍,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加强业务熟练程度,就需要实现这几类人员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科研管理工作不同于单纯的行政管理工作,它需要管理者深入把握科研的内在规律,熟悉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在具备管理知识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具有直接进入科研的能力,并且对科研有全方位的认识,以避免管理工作完全依靠行政指令而带来的僵化。同时应重视队伍中年轻人的力量和作用,虽然他们在业务熟练程度上比较欠缺,但是在理论及信息化方面比较占优势,对一些新的管理方法、新的技术手段能快速地掌握。因此,年轻人具有比较大的潜力,是科研管理队伍重要的后备力量。所以,倡导科研管理队伍配置的多元化、合理化,是科研管理队伍尽快成熟化,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处理好人才的使用与培养的关系

科研管理人员的使用和能力培养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合理使用本身就是培养,通过各种途径系统地培养,又是为了更好地使用。只注意使用、不注意培养的做法是不符合人才使用原则和现代科研管理工作需要的〔7〕。所以,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定期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业务学习,了解社会科学前沿动态,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阶段性问题,探讨解决的对策。同时,尽可能与外界进行交流,开阔视野,开创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完善对科研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应专门设立优秀科研管理人员岗位奖,奖励那些在科研管理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管理工作。因此,完善的激励制度,也是促进合理使用人才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促进科研工作的高效化和科学化

信息在科研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日益渗透,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因此,管理信息化始终是科研管理工作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直接进行项目申报、结项、查询,科研部门进行科研信息,提供科研成果下载等功能,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不仅简化了工作程序,而且保证了数据填写的规范程度,加快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其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实现过程的动态管理。随着科研项目的日益增多,加上有些科研项目研究的周期都较长,通过人工对这类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在研究进度、资金监管等方面的情况显然都比较滞后。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化,便于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的动态管理。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数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提高决策评估的信息支持力,增强科研决策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另外,信息化可以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宣传和转化。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新的发展阶段,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对新形势、新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因此,转变科研管理理念、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徐洁蕾.当前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4-35.

〔2〕倪敏,吴敏玲,梁崎.关于构建高校和谐科研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8,(1):77-78.

〔3〕吴团英,金海.转换管理机制推进学术创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3):79-84.

〔4〕谢建新.把脉科研滞后根源破解成果提升困局———基于地方社科院科研发展维度〔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3):92-96.

〔5〕王静,梁玉军,周群峰.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119-120+123.

〔6〕何星蓉.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职能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7):53-55.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哲学;水利管理工程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伴随我们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三峡大坝工程,这都为我国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防洪、水利灌溉、生活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人口生存,经济发展等种种因素,水利工程一直是我国的建设中的一项艰巨任务。由于对自然资源开发的不合理,一是对环境有不小的影响,再就是水利工程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有人与自然的问题,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总的来说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更是哲学问题,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是迫切的,这将有利于从哲学的高度总体把握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更合理的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一、水利工程管理的哲学内涵

水利工程管理的哲学内涵就是正确的自然观,价值观。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地关系,工程哲学就是人类依靠自然,并在不断的适应自然,而且在适应的过程中去合理的改造自然,从而更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对自然地认识论是研究人类改变物质世界的活动的哲学。从今以后,人类应努力构建水利工程与哲学的新视角,荷兰的著名大气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鲁岑曾说过人类活动应推动地球进入一个新时代,那就是“人类世”。在过去,为了发展经济,人类在无知的状态下,盲目的改造了自然,未来人类将会更加科学合理的控制和引导自己的行为,构建人类与自然地新型视角。

二、水利工程管理的哲学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是,反复的实践、认识的结果,在地球的演变过程中,水利工程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起来的,从根本上讲就是人类的生存依附于水,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包括水利工程的建设。人类从最初的依靠自然,认识自然,进而提出了“征服自然”。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遭到了自然地报复和惩罚,于是在深入认识自然之后,人类又回归到重新认识自然,反思自己的行为,又开始遵循自然规律。再有水利工程管理应该以人为本,水利工程建设就是人类为谋求福利在改造自然,因此,在构建水利工程时,首先应该考虑人类这一因素。例如在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前,如果涉及到移民,就要考虑是否可以恢复或复原移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这样做要付出的代价。因为建设水利工程也是要冒风险的,如果一项决策不妥的话,将会引起地质问题,势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正如,我国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在总结自己的感受时说的“坐飞机哲学”。坐哪一架飞机的风险更小,事实上,水利工程建设也存在“风险论“的认识问题,每一项工程,都会有风险,只是大或者小的区别,这就要决策者权衡利弊,全面评估。水利工程管理还须在矛盾中寻求平衡,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进程中,都会衍生出主次矛盾,在分析一个问题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正如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水利工程管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到了很多的关系问题,如,工程与生态问题,人与自然地问题,生态平衡与失衡的问题等等,各个矛盾息息相关,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在遇到问题时,只要找出其根源,就可以迎刃而解,还要通过协调之间的矛盾,力求达到平衡。最后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还要讲究方法,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层次性很强这一特性,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在分析问题时,通过将问题逐一,将其化整为零,问题简单化,最后各个击破。

三、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哲学问题

中国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士潘家铮曾提出了水利建设的哲学问题:照镜子哲学、坐飞机哲学、服中药哲学、握鸡蛋哲学、吃砒霜哲学、做体检哲学、管孩子哲学、吃螃蟹哲学,潘院士深入浅出的将辩证的哲学思维与严谨的水利工程技术巧妙的联系在一起,指出了水利工程中的重要问题。照镜子哲学,镜子具有两面性,我们分析问题也要从问题的正反两面去辩证的思考,结合现时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坐飞机哲学,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要把握好主要矛盾,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寻求问题的平衡点,通过协调来求得平衡;服中药哲学,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要综合全局,统筹管理,要有辩证的思想,还要依照国情,寻求良方;握鸡蛋哲学,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要死搬硬套,要灵活变化,根据当地的事情,合理的设计;吃砒霜哲学,对于一些问题,不要轻言放弃,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挽救;做体检哲学,水利工程建设像人的身体一样,无论是在开始建设前还是到竣工之后,一定要定时检查,及早的解决安全隐患;管孩子哲学,水利工程建设要有一定的规范来加强管理;吃螃蟹哲学,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少不了运用新技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实事求是。

四、哲学护航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人类新的发展观,又是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对它进行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生态持续性,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活动必然影响着生态平衡,但必须把它限制在大自然可以容纳的范围内;资源持续性,资源是属于当代人的,也是属于后代的,当代人应该不浪费,不盲目的开采;当代的资源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更有保证子孙后代有足够的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发展中保护自然,应该从各个方面行动。社会持续性,社会是一个和谐整体,必须保证社会各个系统间的平衡,不能让某一系统超前过快的发展,也不能让某一系统滞后而限制了总体的转型发展,必须让各个子系统间相互平衡,相互协同。人类要从一个“知者”变为一个“知者”。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白自然是我们的福祉,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人类正确的工程观。

总之,工程建设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安全,也为验收交户后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发挥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起到极为重要作用。因此,在建设的同时,既要考虑工程质量,也应为水利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提供适应发展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潘家铮.设中的哲学思考.[R]2010年

[2]段世霞.哲学视角下的水利工程管理.[D].郑州.2010年

[3]王西琴.张艳会.水利工程哲学思考[J]生态经济.2009年

篇5

关键词:班级管理;诚心;爱心;耐心

我担任中职2009级计算机班班主任以来,总有些让人无法释怀的回忆。学生对我的爱、给我的祝福让我思绪万千。下面就自己担任这一届班主任工作的心得和体会,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探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

一、了解学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前提

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就是教育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了解了学生,那么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就会有的放矢。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我从以下几点入手:学生入学时,我先翻阅学生的档案,了解学生初中的表现和中考成绩,以及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初步掌握学生升入中专前的基本情况。走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积极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理想、社会话题入手,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和需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组织班级运动会。在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扑克、跳棋比赛中,学生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友谊。同时我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观察到了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学生,我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同时与学生们的关系也更融洽了,为学生向我敞开心扉打下了基础。

充分利用班会的教育功能。班会除了班主任总结一周的班级情况,上传下达文件外,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展现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组织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二、民主制订班级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班风、学风的关键

学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和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发展,处于有活力和有凝聚力的、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团结、进取、勤学、好问。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不是班里有一两个学生表现好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靠全班同学结成一条心,共同努力维护形成的。这就要求学生遵守班级管理制度,只有学生自觉遵守了,围绕良好班风和学风的要求而制订的班级管理制度,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才有可能形成。但要学生自觉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制订班级管理制度要因材而定。学生从初中升入中专,这个年纪的学生具有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自我意识深度不够,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升入中专的大多数学生在初中经常品尝的是学业上的挫折带来的失败体验,对自己信心不足,对生活、学习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如果制订的班级管理制度过高,学生望而却步,是不会自觉也没有信心去遵守的,因此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制订学生能够接受并乐意接受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有效制订班级管理制度的前提。

三、关爱学生是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的途径

了解学生,教育才会有的放矢,要更好地了解学生,班主任需要用诚心来打动学生,才能叩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过节时,慰问学生,学生生病时,嘘寒问暖,学生有烦恼时,主动找学生谈心,为其驱走烦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时间久了,学生自然而然信任班主任,逐渐主动敞开心扉,视班主任如挚友,什么话都可以跟班主任说,这样学生就能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心态自觉遵守班级管理制度。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不变的主题,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对每个学生应倾注真诚的爱,学生都有获得爱的平等权利。经较长时间的观察,在更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却偏爱了一个男生,该男生因旷课太多被学校记过处分,喜欢课堂上看小说,对学习不感兴趣,可在运动场上却英姿飒爽,有号召力、责任心,班集体荣誉感强。班干换届时,我动员他做体育委员,出乎我的意料,他双手合起,拜托我饶了他,以前从没做过班干,也没有哪个老师叫做过什么事,这简直是要他的命。在我耐心的说服下,他答应试一试,负起体育委员的责任,起到一个班干的表率作用。在他的感召力下,曾经像他一样的吊儿郎当的其他不甘落后于他的学生,生活、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我以对他的偏爱改变了他的生活、学习态度,再以他的个人魅力影响着其他差生,共同进步。借着他的进步,把我的关爱辐射给每个需要关注的学生,达到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个闪光点,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学生就会感到被关爱的温暖,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由于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自控力较差,要全班所有学生保持长时间的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所有条款,是不容易实现的。单纯用严管的办法很难奏效,这就更需要班主任要有责任心,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不仅体现在关心学生的生活上,还要体现在学生成才的教育上。用诚心打动学生、用爱心赢得学生、用耐心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更顺利地沿着他们自己制订的班级管理制度的正确方向走下去。

学生毕业在即,原先我自叹倒霉,带一个那么差的班,如今我却恋恋不舍,三年的相随相伴,体会学生的点滴进步,慢慢地成长。学生有了本领要去深圳谋生了,分别之际,学生们拥抱哭泣、依依不舍,我拎着一袋水果来到学生跟前,拍着他们的肩膀轻声地说:“一路顺风。”我不敢再目送他们离去的车子,生怕自己欲落的泪水让学生看到,对他们的牵挂和祝福久久地在心中回荡,难忘与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篇6

一、管理者应具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理论是随着企业理论的演进以及企业对社会影响逐渐加深而发展起来的。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深受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影响,认为企业只不过是一个在市场上从事专业化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专业化的生产单位”(Demsetz,1998),确定各种外生变量的投入就可以决定其产出。这种静态优化的观点导致忽略探寻模型内生变量,比如企业家的缺失、环境的变化以及创新的力量,强调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实现资源优化、为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这种企业社会责任观强调“企业如果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2002/1997)。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只需承担最基本的经济责任(贾晓慧,2008)。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本质的解读有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没有脱离“股东利益至上”的核心观念。这种理论逻辑必然决定企业仍然只是股东的企业,企业的最终且唯一的目标就是通过经营为股东实现利润最大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弗里德曼就曾指出:“在自由社会,存在且仅存一项企业社会责任,这就是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使用其资源和从事旨在增加利润的各项活动”。这种责任观强调企业仅对股东负有责任,企业专注于自己的经济责任就是对社会负责,任何损害该责任的活动都是不道德的。该观点忽略了社会各种形式的组织对企业的支持、社会对企业的期待以及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承担的责任,因而是短期而狭隘的。

随着企业的发展,加速的工业活动不断改变着社会,企业活动对人们生活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废气、废水和工业垃圾等负外部的结果层出不穷,单一狭隘的企业责任理论备受挑战,受到实践的冲击。人们质疑,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供应商和经销商协作、员工和消费者支持的企业拥有如此多的权力和资源,其经营活动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但只需要维护其作为“经济细胞”的责任吗?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的概念,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进一步定义利益相关者为“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这个定义不仅将受企业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正式将当地社会、政府部门、环境保护主义者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贾晓慧,2008),受到了许多学者和企业家的赞同。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之下,该理论逐渐发展成为CRS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应该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陈宏辉、贾生华,2003)。这些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直接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当地社区、自然环境等,更包括产生的间接影响的一系列个体或群体,如人类的后代、社会道德伦理等。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存续注入了一定的专有性投资,他们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Blair,1995)。

管理者把握着企业经营的轨迹,从很大程度上说,管理者的价值观将构成企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市场反应。当前,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缩短了知识更新的周期,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更残酷的全球化竞争,企业更需要持续而不是一时的成功。如果在经营活动中企业没有道德底线,不惜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将一些内部成本外部化、社会化,以损害社会、损害消费者利益,那么从长远来看,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必将受到严重的动摇。比如经过五十多年积累的三鹿乳业因为三聚氢氨,其过百亿的品牌价值就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而杜邦、默克在经营中志存高远、心系社会而安然渡过百年。运用传统社会责任理论来指导企业经营,虽能获得一时的收益大增,但从来没有一个自私和不诚信的企业能获得社会长期的支持。利益相关者理论更注重维护参与各方利益协作体的关系,以构建一个全方位长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目的,更适合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更容易塑造出伟大的公司。总理在与企业家座谈时也提出:“企业也要流道德的血液”。社会是企业的载体,当代的管理者应该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建设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当代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应该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核心来构建其社会责任感理念。

二、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意义

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数都会从事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工作,随着年龄、阅历和经验的增长,他们中大多数人有机会从事中层和高层管理工作,担任未来的管理者。

第一,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专业培养体系的要求。马丁•路德•金恩博士曾说过:“人,如果只有智能是不够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没有品格,教育只完成了一半。一个好的专业培养体系不仅注重对专业技能和方法的传授,更应看重职业道德教育对人的影响力。对人才而言,精湛的技能仅仅是实现其个体价值和利益的工具,而职业道德则是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联接的保障。如果人才没有相应的职业操守,没有道德底线,专业技术越娴熟,对企业和社会的破坏力就越可怕。在一次针对毕业生状况的调查中,84%受调查单位均表示“接收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石铮,2008)。惠普、联想等知名企业进行新员工招聘时,也都强调“德为先”。作为衔接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和社会的桥梁,专业培养体系必须注入和强化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逐渐成熟和定型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能培养出有利于企业、社会和国家长期发展的人才。人才的价值体系是其行为的基础,解释了对世界、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十八至二十二岁左右,处在青年期的中期。尽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心理发育条件,但因为过于保护的环境和单纯的生活经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不成熟的,意志力薄弱,缺乏对挫折和失败的反思,对新生事物缺乏辨别和分析,更不能以批判的态度来加以扬弃,观点和情绪不稳定和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价值观,心理建设充满着反复的冲突和矛盾,处于价值体系探索和形成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应该抓住这个重要阶段,输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建立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持续发展的有利观点,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三,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现代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集聚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生产出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它们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承载着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其一言一行更是引起社会的关注。管理者运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来确定企业经营方向,分配和统筹企业资源,做出经营行为。他们的价值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哲学有莫大的影响。一个企业可以因为管理者具有长远发展目光而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信经营,如以北京同仁堂为代表的企业历经百年风雨而仍旧基业常青;也可以因为管理者的急功近利,一时贪念而罔顾消费者生命安全和对环境永久的损害,如最近曝光的“地沟油产业链”和上海的“血铅儿童”事件,为了自己的利益企业不惜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损害公众安全,这样的企业势必无法长存。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可能成为企业明日的管理者,在求学阶段输入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生活的稳定、对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大有禆益。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一个基点,即高等教育机构意识到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三、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举措

首先,凡是开设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重视社会责任感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未来符合社会要求和发展的管理者责任观和管理行为离不开大学阶段正确的指引和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以企业管理作为自己融入社会的一门技能,因此更需要在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时接受正确的、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意识到为社会输送既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又具备一定管理技能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人才的培养路径中,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这两者均不可偏废,尤其在现代管理中,职业道德教育相对应该更重要一些。因为在管理者的发展中,总是经历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的一个过程,管理工作也随着从标准化、程序化、简单化工作向不确定性、复杂性、挑战性工作过渡,越向高层发展,则需要的战略性思维和系统思考会越多,只有每个阶段都发挥出色的管理者才能成功攀至顶点。但管理者无一例外都是从初级管理者开始建立自己对管理的认知和管理实践体系,因此这个阶段面对标准化的工作,成功完成任务更取决于工作者的态度和责任感,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拥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人才从学校走向社会,实现身份转换和职业成功的有利保障。当然,这种严谨的培养体系和看重人才道德的特色从长远来说也会为高等教育机构带来更多的生源、更稳健的形象和更高的声誉。

其次,在当前的培养体系中,对学生道德的评价往往集中在个体与组织活动上,对于学生应该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是否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却往往缺失或过少。在大学阶段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应该是高等教育机构尽快调整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实行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和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技能体系并重的“双轨制”路径,增加对社会责任感的考核,具体化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所应秉持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德才兼备”的培养体系。其中,社会责任感教育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计从大学生入学时到毕业前的“四个关键层次”来实施。

1.建构意识阶段。把握好入学阶段,宣讲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商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大一的第一学期为主。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它向我们充分地说明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成功的关键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面临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阶段,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对未知的新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充满着遐想。高等教育机构为了更好地引导,会抓住这个机会做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在专业介绍这个环节可以精心设计和安排,向工商管理专业的新生导入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并着重介绍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和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技能体系并重的“双轨制”培养体系,让学生明白合格的工商管理者除了需要具备工商管理技能,更需要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搭建“德才兼备,德为先”的概念,为即将展开的新生活做好准备和铺垫。另外,宣讲活动还要能够采取板报、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和广播等形式不断向大家传递“双轨制”体系的要求、做到人人皆知。

2.强化理念阶段。初期授课,开设关于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的课程,主要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以往与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有关的内容集中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的管理学课程的一个章节。由于管理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相对少,所以很多授课老师倾向于略过不讲,理由是观念意识的问题凭一两次课也不能改变。在实行德才兼备的“双轨制”后,建议专门开设“管理者社会责任理论”或“管理者商业道德”等课程,使学生能详细了解“利益相关者理论”,了解使社会、企业和个体达到三赢的商业道德模式。因为在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里已经有较多关于意识形态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有深刻的印象和感悟,授课老师必须做精心的设计,比如用社会热点导入,结合理论学习交叉使用现场辩论、角色模拟、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尽可能强化学生对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篇7

关键词 管理哲学 学术使命 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C93-02 文献标识码:A

“管理哲学”这一词的出现,始于英国学者谢尔登于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管理哲学》一书。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西方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广泛引入,国内哲学界掀起了从哲学的视角研究管理的热潮,从此管理哲学成为我国哲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和新的学术生长点。

1“管理哲学”的含义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管理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争议,但最主要的争议表现在对其概念的界定上。

1.1学界对“管理哲学”四种界定

什么是“管理哲学”,对于这个问题管理哲学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界定:第一种是把管理哲学看作是一种“应用哲学”或“实践哲学”;第二种是把管理哲学等同于系统哲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第三种是把管理哲学等同于管理学原理,管理哲学就是管理理论和管理中的普遍原则(谢尔登,1923;泰勒,1911);第四种是把管理哲学看作是指导管理行为,特别是指导高层管理者决策行为的哲学,即企业最高主管为人处世的基本信念、观念及价值偏好(霍金森,1978)。

以上几种观点都是从不同侧面对其作了不同的界定,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没有深刻揭示出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具有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

1.2“管理哲学”的全面界定

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范畴。黎红雷教授认为,所谓管理哲学,就是管理人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这个定义的内涵包括:第一,管理哲学是管理人的世界观。这说的是管理哲学的本质属性;第二,管理哲学是一门领域哲学。这说的是管理哲学在哲学中的地位。第三,管理哲学是元哲学。这是说管理哲学在管理学中的地位;第四,管理哲学是哲学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这个界定比较合理,因为最主要的是它揭示了管理哲学的本质属性,回答了“什么是管理哲学”。管理哲学的努力方向是从管理学中的人性化研究逐渐转向管理哲学的,并推动管理哲学将“人”确立为核心问题。

2管理哲学的学术使命和社会功能

2.1管理哲学的学术使命

管理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哲学学科,它的学术使命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三个方面:

2.1.1研究对象

管理哲学属于哲学范畴,它研究的是作为管理学建立之前提的基本理论假设,目的在于揭示管理人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知识,为管理实践者提供正确的指导。而管理学则属于实证科学范畴,它直接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人们提供有关管理活动的方法和原理。管理哲学是依据哲学思维的根本特性反思人类管理实践而形成的哲学理论,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管理学的现象描述、管理学的因果解释、管理学的理论构建、管理学的概念系统,等等。

同时,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和批判,是一种“对思想的思想”。所以,管理哲学首先要批判反思的是人类历史上的管理思想或管理理论本身,这是由哲学的根本特性决定的,也是其最主要的任务。而管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具体的管理实践,并总结人类管理实践的基本规律。如果我们把管理学看作是对人类现实管理实践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对关于人类管理活动的理论的思想,那么,管理哲学则是对管理认识的再认识,对管理思想的再思想。

2.1.2研究方法

管理哲学与管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学术使命。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比如系统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正因为如此它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学派等,比如科学管理学派、人本管理学派等。从以前科学管理理论开始,到现代寻求管理定量化、最优化、标准化的努力一直没有降温过。由于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西方管理方法的引入,使得把这种追求发挥到了极端。但是,现代管理活动中更多涉及人的管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间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却是难以按定量化进行,因而科学的方法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求助于哲学思辨的方法,即寻求管理哲学,管理哲学具有批判反思的思维方式,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身就是管理哲学批判反思的对象。

2.1.3研究目的

对于研究目的方面的学术使命主要表现在:管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类社会管理及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管理哲学研究的则有两方面目的:一是它通过对人类管理实践的反思,为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一种哲学方法支撑;二是它在对人类管理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关于管理世界的哲学观,达到对人类管理世界的一种整体性把握。相比管理学研究目的,管理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的智慧,其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对各种管理学知识体系进行批判和反思,其直接对象是管理学知识的前提逻辑,试图把管理哲学作为一种智慧来批判和反思具体管理学知识的逻辑体系。

2.2管理哲学的社会功能

管理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哲学学科,在面对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趋势下,也必然面临着新的历史条件下(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52页)的新问题,但它却具有以下特定的社会功能。

2.2.1推动具体管理科学的发展

在管理活动的历史上,管理思想从一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是以管理哲学的进步为标志的,或者说是管理哲学创新的结果。从管理实践创新的角度看,管理哲学是管理科学走向管理艺术的必经之路。管理实践创新的实质,是掌握了先进的管理哲学的管理者对管理科学的创造性应用。而如果没有管理哲学的指导,管理科学将失去活力,因而不会对管理者有多大的帮助。所以,学习管理知识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固然重要,但掌握一种先进的管理哲学更为重要。

而管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哲学的指导,管理哲学作为管理的思辨是构成管理学体系不可缺少的基础,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只有在科学的管理哲学指引下,才能克服各种现有的管理理论的缺陷,才能为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繁荣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哲学依据。

2.2.2指导具体管理实践活动

在前面,笔者引用黎教授的观点已经对管理哲学作了相对全面的界定,也就是说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的完善。而“管理的发展必须与人的精神、心理、情感、价值判断、信仰、社会文化和风俗等结合起来考虑。管理者需要管理精神、管理文化、管理艺术,而不仅仅是管理技术。”对现代管理实践来说,这些东西恰恰是其需要弥补的地方,所以,现代管理实践活动迫切需要管理哲学来指导。管理哲学作为对人类管理方法论的批判和反思,其理念内在地反映了管理活动中更需关注人、更需关注人文关怀,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2.2.3促使哲学的新发展

只有在哲学的指导下,科学的管理哲学才能够建立起来。但二者的关系又是相互的,它反过来会丰富和发展哲学,从而促使哲学的创新发展。我们知道,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但是哲学只有为现实生活所指引的哲学,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展。而如今哲学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保持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具体科学的紧密结合,并在此种结合中形成各门哲学的应用理论分支。“管理哲学如同科学哲学、艺术哲学等等一样,在我国都只能是哲学的组成部分,是哲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管理哲学“其着眼点是为了哲学重心的转向、变革的实现和创新路径的选择,因而是哲学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总之,管理哲学必须根植于管理实践的管理学土壤中,以各种管理理论作为自己的反思对象,从中概括出管理哲学的基本范畴和理论,从而承担起特定的学术使命和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兰芬,王永明.论管理哲学的学术视野及其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2] 黎红雷.管理哲学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篇8

临床上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治疗时,血液透析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是长时间透析治疗容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使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比如抑郁、焦躁、恐惧、焦虑、烦闷等,不利于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1]。因此,本文对人文关怀在血透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25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为(58.7±8.8)岁,其中11例为糖尿病肾病,24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观察组中26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58.9±8.9)岁,其中12例为糖尿病肾病,23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两组的疾病、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主要接受一般护理,包括预防并发症、心理支持以及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人文关怀: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打扫透析室卫生,将房间内的窗户打开,使房间内保持空气流通,运用紫外线消毒,调节好室内的湿度和温度,一般湿度在50%~60%左右,温度则在22°C~25°C左右,房间内光线柔和,为患者准备电视、报刊等,并且可以在室内摆放盆栽、绿色植物、鲜花等,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温馨、舒适等透析室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和陌生感,使患者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②心理护理:透析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册、一对一交流、设置宣传栏等方式,给患者普及关于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多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让患者了解到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消除患者的恐慌、焦虑情绪。

1.3观察指标 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总分为100分,得分越低,说明焦虑状态越轻。同时,运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运用t检验组间护理满意度和HAMA评分对比,以P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AMA评分下降明显,并且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9

经过这一段时间学习,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对自己这一阶段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我就学习的收获,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能力之基。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是一个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综合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是一个崇尚能力、凭籍能力吃饭的时代。可以说,现在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昨天的理论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如果不学习,或者不愿意学习,或者不深入学习,或者学习与实践脱节,必然会出现本领恐慌、才能恐慌、知识恐慌,更谈不上一个干部必须具备的“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镇水利工作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又是肩负一项工作、从事一项事业的骨干力量,切实加强学习,具备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学习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持之以恒更难。

二、学习是基础,实践是目的。就我们单位来说,要通过学习,把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实践在解决“四个问题”上,一是解决思想观念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重点解决机关干部对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对科学发展理解不深不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水利发展的动力和干劲不足的问题。二是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多了解人民群众对发展水利的需求和愿望。重点解决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及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统筹协调不够、重建轻管等问题。三是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水质提升等保障体系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完善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管理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水管体制改革步伐等问题。四是大力弘扬水利行业“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提高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篇10

关键词: 学生公寓管理者 语言素质 体态语 沟通方法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后勤服务需要更多的学生公寓管理者(包括楼管、门卫、保洁人员)。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的质量,把好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关就显得特别重要。管理人员的素质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就是年龄、学历、工作经历、身体状况等,这些硬件很容易达标。软件就是职业道德、精神面貌、工作态度、语言素质等,这些软件条件就不是那么容易达标了,需要在人员招聘后的培训中反复地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地督促和检查,才能逐步提升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管理者的素质的提升是更值得我们重视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下面我们就试从管理人员的语言素质这个角度谈谈我们的看法。

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有句名言:“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已经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沟通交流目前越来越成为学生公寓管理方面的有效手段之一,良好的沟通能力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能极大提升管理效率。而因缺乏及时沟通而造成的恶性事件,过去时有发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被动。而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所以管理人员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成败。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已今非昔比。他们不但要在课上求知,更要求在课下学做人,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宿舍度过,直面我们的后勤管理人员。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营造和谐校园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成材、成人,我们认为管理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感情、进行彼此沟通交流并达到相互了解的工具,也是管理人员与学生沟通的纽带。管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工作中很多时间是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因此,管理人员的语言素养比其他职业的语言素养显得更为重要。言为心声,语言也常常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良好的愿望和诚挚的关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庄重、严谨、热情、幽默的言语,可使学生感到温暖,增强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力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管理人员要想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语得体

言语既然是交际现象,展现交际过程,就必须做到说话得体,恰如其分。任何夸大其词,或是不看对象,词不达意,都会影响沟通,妨碍相互间的交流。例如怎样称呼别人,这中间就大有文章。称呼得体,对方会感到亲切、愉悦;称呼不当,对方就会不快、愠怒。使用好的昵称会拉近距离,可以称呼学生的小名或去姓只呼名,也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亲切地称他(她)“帅哥”、“丫头”、“姑娘”“运动健将”、“电脑高手”等,这些都会让学生对你多一份亲近,少一份疏远。同时交流中言语也要注意分寸,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说话的程度应视对象和交际目标而定。多赞美鼓励,少批评。(不得不批评的时候要注意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教育专家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卡耐基说:“任何人都有被肯定的渴望。”对学生的一句赞美,甚至一个赞许的目光,都会对学生的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学生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亲切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发现学生身上有一丝闪光点,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来一点赞美和鼓励,但切忌过分,否则容易走向反面。例如两个学生争论问题,某一方从全局考虑,作出某种让步,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这时你可以真诚地称赞他说:“你真大度。”赞美对方,说他如何才华出众,聪明能干。如果这些恰恰是他的不足之处,对方的心理如何,便可想而知了。

学生犯点错误,是经常的事,管理人员选择什么样的批评语言是非常关键的,否则将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我们认为,批评学生不仅要有恰当的批评方式,更要有恰当的批评语言。言语上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不能上去就责备,甚至处分,这样处理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的错误,首先要分析事情的起因,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选择一种合适的言语。批评的方式既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要使学生引以为戒,这样的批评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例如某某同学晚归,当你问清缘由做好登记工作后,你可以用诚恳而亲切的语气告诉他:“孩子,今后要注意,不要晚归哟!不是我们怕辛苦嫌麻烦,而是担心你呀!晚归会给你的安全带来隐患,同时也会影响你和同宿舍同学的休息。再说明天还要学习呢!早点休息,别让阿姨替你担心,好吗?”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行之有效的。

二、言语真诚

其实言语得体也是出于真诚,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含虚假成分,能说不真诚吗?然而真诚还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过于客套,过分地粉饰雕琢,失去本来的纯真自然。绕弯过多,礼仪过分,反而给人见外的感觉,显得不够坦诚。与人交际,谦逊礼让是完全必要的,然而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一味地“请”、“对不起”,未免有虚伪的嫌疑。比如说新开学,管理者和学生又见面了,如果还过分客套,搞得学生难为情,这就很难说是真诚。这里缺少点什么呢,缺少直率和坦诚。言语真诚是待人接物很重要的语言技巧。人与人相处,彼此之间需要真诚,需要关爱,和谐公寓的建设更是离不开真诚的关爱。例如在宿舍的门厅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随着天气的冷暖交替,你会听到:“同学们,天气变啦!要注意增减衣物,谨防感冒!”“谢谢阿姨!”四六级考试时,你会听到:“不要急,要细心,别忘了戴耳机、准考证……”放假了,你会听到“孩子们,旅途注意安全……”等温馨的提醒。

在宿舍的楼道里你也会听到:“同学小心,别滑倒,慢一点儿……”“阿姨,您辛苦了!您把楼道打扫得这么干净,我们都不敢踩啦!”“噢,没关系,阿姨打扫得干干净净就是为了让你们感觉更舒服呀!”管理人员真诚的提示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般的温暖,也换来了学生真心的认可和尊重。

三、言语委婉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沟通的对象、目的和情境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应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模式。说话有时要直率,有时要委婉,这要视对象而定。直率时不直率,委婉时不委婉,同样达不到沟通效果。

当然,言语委婉并不容易做到,它需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如运用什么语气,采用哪一种句式等,都应认真考虑。既要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又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委婉这种方式用得好,批评的意见可以使对方听得舒服,同样的内容可以让对方乐于接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起对方的兴趣和热情,其作用往往超过一般的直言快语。例如,某学生带了盒饭进宿舍,按规定是不允许的。如果管理员不问缘由,武断地说:“喂,同学,谁让你把盒饭带进来了!快拿出去!”学生会非常反感,曾经有学生愤然地把盒饭扔在管理员面前就走了。如果管理人员换一种语气说;“哎呀,孩子,今天怎么啦?为什么把盒饭带进宿舍来了?身体不舒服了吗?来,今天既然带来了,就在阿姨这里吃吧!不好意思啊,阿姨也是按规定办事,其实这是为你们的身体健康着想,这些在外面卖的食品,其卫生也实在让人担忧啊!”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同时还会多一份感动。

四、言语幽默

幽默,是一种关于笑的艺术。已故著名修辞学家张弓先生曾经指出:“幽默是轻松愉快地风趣地对待某些可笑的事物。”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可见,幽默其实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中的重要积极因素。这是一种较高的语言素质,我们并不要求每个管理者都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只是提倡大家尽可能在和学生交流时有些幽默感,以增强自己的语言魅力。幽默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在工作中,管理者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可以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学生的领悟。在良好的气氛中,引起宽松愉悦的心理共鸣,使学生在笑声中明辨是非,增长智慧,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一些调查证实,在学生列举的他们所喜欢的人的特征中,幽默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感的管理者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顺畅了。

五、适当运用体态语

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在沟通中,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脱离了非语言配合的孤立言语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而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体态语是人体借助身体器官和动作行为来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变化而构成的一个图像符号系统。它能辅助言语表达,有时还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表情、情绪、动作、姿势等态势言语对沟通的顺利展开极为重要。例如与学生交谈时,应面带笑容,表情和蔼,充满着关爱,态度温和谦虚,语气亲切友好,谈吐文雅有度,音调不宜过高,频率不宜过快,一定要使学生听明白。例如:当某某同学满面春风来告诉你他竞选上学生会干部时,这时你不仅要给予表扬,给予鼓励,还要给予肯定而赞许的目光。又如当某某同学神情暗淡、精神沮丧时,那么管理人员一定要上前主动与同学搭讪,仔细观察,耐心询问,为其排忧解难。这时你可以握住学生的手,给他力量,给他温暖,或者轻轻地抚摸着学生的头或是拍拍他们的肩膀,给予安慰和鼓励。这些方法在工作中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注意沟通的方法

篇11

施工质量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繁杂且质量影响因素众多。作为监督管理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建设单位与监理公司,两者间因鉴别质量中所接触的工序及过程不同,常常会导致扯皮现象的发生。为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以哲学真理为根基,以期矛盾得以调和解决。

一、辩证的看待施工误差

施工过程是人为所控和技术计量的过程,存在一定的误差是无法避免的。由此才存在设计量、施工实际量以及补充量。而误差存在的程度,需要辩证的看待,即:误差规范的标准性,应有合理的误差允许范围存在。若一味追求零误差,没有综合考虑误差等因素存在,若采取翻新施工等处理方式,则会出现难以承受的代价。同时,标准有衡量有度,过低的标准则无实际价值,严重影响建设工程信誉。因此,施工误差标准的制定应基于对立与统一原则。如电力工程施工前,应事先做好施工组织、方案制定以及技术资料准备工作,针对材料、地形、地质、工序等技术指标和资料参数做到尽善处理。施工管理过程应因地制宜,在误差标准内有效设置上下线,数据准确明晰,以此确保能够建立一个稳定优质的工程管理系统。力争做到辩证的看待施工误差,结合施工实际以避免质量监管的两方在施工完成后发生不必要的争议。

二、明确施工质量的客观存在

施工质量的优良或劣质并非是评定核查的结果,而是产生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过程的好坏,造成了优劣的分水岭,劣质的工程项目不能因管理检查即可消除,而优良的工程项目也不会因严格检查而判定为劣质。施工质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并非是主观思想所能改变。如电力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基础没有按照配合比计量施工;敷设电缆时未进行绝缘测试,便下沟埋设;终端杆向承力侧倾斜超出偏差范围等。应明确施工质量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应辩证的看待误差问题,应强调施工质量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不能通过协调等方法对已存在的施工质量进行改变。若出现施工质量问题,首先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处理,并要深入现场实际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本着以修复完善、减少损失为前提,多方征集意见以取得良好的修正结果。

三、质量取决于施工阶段的管理

建设单位与监管公司在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起到助推与监督,但工程质量仍取决于工程施工单位,即为施工单位的现象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优良的关键所在。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工程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环境等因素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若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不具备专业电力知识,则无法确保高质量的工作效率。同样,工程材料未达到电力工程用材料的质量检验标准,则无法正常施工,将直接影响投资以及建设进度。设备、施工方法以及环境产生的不协调,会直接导致工程进度、投资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

作为主控质量的施工单位首先要确保质量的实现,以此才能保证施工评定的优良成绩。因此,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不能代替施工单位发号施令,建设单位应考虑到专业方案的进度与统筹,而不能将施工方限于被动的局面中,从而导致无法从整体的建设质量状况上作出进度安排和监督检查,以促进优良率的提升。若施工单位即使在工程建设中存有质量问题,但只要及时返工,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的进度和完好,则建设单位就应给予支持。

四、紧抓工程质量核心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是以工程的总质量为核算对象。即工程总质量为分项质量总和,但施工质量不应以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应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总质量得分。任何一项电力工程都存在主次之分,作为施工质量管理单位应紧抓工程质量核心问题,突出核心重点,明晰的辨别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以此确保建设单位能抓住重点,分量安排,由面至点,有效地提升工程全局质量。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中,重点是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以及验收过程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作为建设单位应明确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应在项目施工前考核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工作。同时,针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图预算工作,予以准确落实,对于施工阶段的事前、事中、事后做好控制,每道工序进行仔细测定,若有不妥帖之处,应及时的做出纠正处理,以免造成问题扩大化,导致被动局面的发生。

篇12

关键词:哲学思想;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经济的大发展与大繁荣也促进了各类建筑施工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进入建设阶段,我国整体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项目时代。我国大量的工程项目为广大群众带来了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但也在与自然、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面产生了复杂因素,带来了巨大的人性、社会和环境风险。如何更好地平衡各方之间的关系,保证建筑施工项目处于和谐有序的环境之下,是当前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哲学思想的方向考虑问题,变以往“征服自然”的思想为当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一、建筑施工项目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所谓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系统及具体资源,通过特殊机制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属于项目管理领域最为基础普遍的因素。

哲学主要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引导人类主动接近自然、尊重自然,正确处理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涉及的问题较为多样,包括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生等领域诸多重大问题。哲学的很多方面是与科学相互联动的,哲学以科学为基础,引导人们合理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哲学与科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建筑施工项目活动,就是将有关建筑施工项目的科学思想、理论及观念物化为具体的理论实践活动,尤其是随着我国当前现代施工项目活动复杂程度的提升,建筑施工项目活动与科学的联系也越来越为紧密,如何推动建筑施工项目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利用哲学思想指导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人类认识的进程看,建筑施工项目活动也是处于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中心位置,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活动的哲学认识与思考是人类社会与时展的必然选择与要求。

二、建筑施工项目关注的哲学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关注的哲学问题主要包括建筑施工项目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及工程项目系统观、社会观及生态观研究,建筑施工项目理念及其价值冲突协调,建筑施工项目设计和建造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施工项目理念

哲学上注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力与劳动力,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也是如此,建筑施工项目就是要围绕特定目标,充分发挥建造者的主观能动性共同进行物质创造的理念。建筑施工项目理念贯穿整个施工项目活动的始终,是建筑施工项目活动的灵魂与归宿,势必会影响施工项目的各个阶段与环节,从根本上决定着建筑施工项目的优劣与成败。

(二)建筑施工项目发展观

近年来,经济发展及社会规划与建筑施工项目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以往我们追求的是“唯经济为核心”,引发了很多社会及生态问题,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与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提升,当前必须树立科学的建筑施工项目发展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建筑施工项目本身各功能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项目与社会的协调等多个方面,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更多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的大协调观念。

(三)建筑施工项目系统观

随着我国的建筑施工项目向先进科学方向发展,其系统化与复杂化特征越发明显,因此,必须确立具有哲学意味的现代系统观,有效推进建筑施工项目内部各工程环节与系统工程之间的交叉融合,并注重综合集成创新功能的充分发挥,积极促进以哲学系统观为核心的大工程项目观念的形成和科学创新发展。

(四)建筑施工项目生态观

建筑施工项目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类对自然加以改变、促进自然服务人类的活动,因此,建筑施工项目必须顺应生态发展及循环规律,落实可持续发展观。

(五)建筑施工项目价值观

建筑施工项目价值观主要研究项目的功能属性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采用何种标准开展评价等问题。建筑施工项目价值观不仅要研究关于施工项目的一般的价值理论,也要研究在具体工程中,各种不同的价值准则的协调问题。

三、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哲学内涵

建筑施工项目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群体性活动,兼具技术性、管理性和社会性为一体。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正是以建筑施工项目活动为对象,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各类资源匹配,做好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各类环节的工作,并达成最终的整体目标。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本身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哲学内涵,并时刻影响指导着建筑施工项目的实践发展。因此,必须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进行哲学思考与分析,使其上升至哲学高度,从中提炼出诸多规律。

(一)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理念:哲学系统论的集成管理

通过科学而巧妙的创意思维,从全新的角度对各类资源进行对待,拓展管理的外延与视野,提升管理要素之间的融汇,进一步优化和增强管理对象的有序性。在管理行为实施过程中,应综合利用各类方式方法,促进要素及功能之间的优势互补,强调整体合力的作用。由于集成管理的理念贯彻整个项目活动全局,因此各项管理对象、资源要素可实现全方位、全范围和全阶段优化,使单项优势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促进整个管理活动效率及效果提升。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思维: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各种各样的关系错综复杂,必须采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的方针,协调处理、科学处理内部各种辩证关系,理清管理思路。

(三)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活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一定时间的活动,必须体现主体与客体的协调统一,并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

(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性:一般管理和特殊管理相结合,整体管理和具体管理相结合

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总体和分体工作,并分别由不同部门及工程管理人员负责完成,因此,必须考虑这一特殊性,在实现项目整体规划及目标的基础上,使项目内部各类工作实现整体统一。

(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充分体现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人,服务对象也是人,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全面提升人在项目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组织整合和机制设计。

(六)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灵魂:开拓创新

众所周知,创新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思维及实践活动,是现代哲学的核心内容。从哲学观念来看,建筑施工项目的本质就是与时俱进,是体现人类智慧的典型。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更多强调开拓创新,包括施工理念、组织、制度、技术和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结语:

总而言之,哲学是其他各类科学的主导,更是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的原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体现、统领、指导与应用,构成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哲学内涵,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哲学的实践和体现。

参考文献:

[1]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工程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2]何继善,王孟钧.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

篇13

关键词:中职;少数民族;班级管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班集体基本意识

在少数民族班级管理工作中,放在首要位置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哲学不是让少数民族学生按照命令做事,而是将这种下属与上级的“合作”关系转换为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氛围中班主任和各个民族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团体,以同等的责任感达成班集体情景所需目标[2]。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明白,班主任工作有效开展的首要需求就是获取学生的合作意愿,而且必须要从行动中教会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叛逆、不服从学校管理、纪律观念淡薄等不良行为习惯已经在中职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根深蒂固,那怎样获取这类学生的合作意愿,塑造和谐的师生协作氛围呢?在新学期伊始,面对由刚入学新生所组建的少数民族班集体,对于班主任来说一切情况都属于未知数,当务之急就是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如学生民族习惯、生源地、家庭状况、学习能力、生活习惯、生活经验、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身体智力缺陷和宗教信仰等。班主任在对各民族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后,才能在即将开始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例如,笔者作为一个新生班级的班主任,从开班第一天起就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和学生相处交流的机会,将自己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用来亲自了解学生情况、用行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班集体观念和班集体意识。在教学中,主动向学校要求担任本班的课程讲授教师;在课外活动中,到现场观看、指导校级新生班级篮球比赛,为学生申请运动会开幕式的鲜花队任务,与学生共同参与校级诗词大会比赛等,将团结协作、以班集体利益为重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和行为传递到学生的意识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积极的班集体意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以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从而形成了极强的班级凝聚力,其中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级中华古诗词大赛活动。面对强手如林的比赛,一方面,笔者在鼓励学生选择难度较大的《长恨歌》作为朗诵主题后,迅速召开班会,与全班学生一起交流,攻克了“如何表演才能最贴合整首诗词意境”这一难关,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班集体活动的使命感;另一方面,笔者号召全班学生大胆想象、精心设计,从朗诵角色分配到表演动作设计、从道具准备到服装造型无一不体现着笔者与学生交流的时间、精力。在排练的过程中笔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使全班学生都感受到班级凝聚力所带来的团结力量。最终在笔者和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笔者班级惊艳亮相赛台,以最佳的服装造型、动作设计、背景画面和朗诵情感赢得了全校师生雷鸣般的掌声,参赛节目荣获二等奖。正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提高班集体意识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班集体意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达到了打造团结一致、协力奋进的班集体目标,为后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运用少数带动多数的管理技巧

对于一个四五十人的少数民族大班级来说,学生的情况都会参差不齐,像木桶的木板一样有长有短,性格、习惯、认知、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学习能力、专业特长肯定都会有所不同。但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细胞,所有校内活动都要以班级的名称作为前缀,都需要以班集体团体形式存在和展开。所以,怎样树立少数民族学生的班集体意识,使每个学生对班集体的重要概念了然于心,怎样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力出一孔,让一个个学生个体成为一支整齐划一、具有较强凝聚力的队伍,班级成员都能够对班级抱有极大的责任心,重视班级名誉,积极争取班级荣誉,就非常考验班主任的管理技巧和工作方法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发展是事物前进和上升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在优良班风的养成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相信学生的自身能力,从单一个体良好作风的养成发展为整个班集体的优良作风。在笔者作为班主任的带班经历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少数带动多数,以多数带动大家”,即先找一个有责任心、班集体观念强、做事有方法的学生树立为班委榜样,又由这个模范典型带动身边的善于沟通、性格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的几个学生把班级活动开展起来,又由这几个学生分别带动他们身边的学生,进而带动全班形成良好的班风,但是在使用该管理方法时班主任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班委的选用尤其重要。如英语、语文早自习必须选择能力和勇气并重的学生负责管理;班长的选择需要学生具备对外沟通联络的能力;劳动委员需要选择一个既舍得付出时间精力、能吃苦耐劳,同时有责任感、有方法的学生担任;管理考勤的副班长要选择能够以身作则、充满正能量的学生担当。第二,相信学生的能力。班主任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学生,其应该通过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逐步训练和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勇气、力量去面对生活的巅峰和低谷。同时,班主任不能以“为学生好”为借口,用大人的权威保护学生,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以至于其无法直面困难、解决难题。班主任可以把班级事务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面对,鼓励并且坚信学生有能力去应对困难。第三,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班主任要避免对班委的管理工作过度关注,这并不是说班主任把班级事务全部交给班委去做,完全撒手不管,而是班主任需要成为班级管理问题的“过滤器”,通过观察和引导,将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分等级、分层次的过滤,将解决核心问题、挑战的方法都教给学生,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完成挑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成长,但同时班主任也要随时准备好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提供解决的思路。第四,遵循平衡、制约的管理原则。在这个多数人都比较注重利益的时代,学生也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利己心理,学生相互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利益之争,因此班主任需要明了如何平衡学生的班级权利和班级义务,避免学生产生利益之争。如笔者在履行班主任职责时,无论是安排工作任务,还是在班级利益的分享上,都秉持公平公正的大原则,以学生担任班委职务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范围为限给予学生对等的权力。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多干事、干好事,增强学生责任心,培养模范、典型,起好带动作用,笔者也会在评优评好、助学金评比等各个评比活动中给予干实事的学生班干部更多的优待。第五,避免批评,减少错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或偶然判断失误,会导致其犯错或做错事。如果班主任一直抱着批评学生、挑剔学生的错误态度,会使学生产生沮丧和气馁的不良情绪,甚至产生害怕出错的恐惧心理,其结果只能是刺激学生,甚至继续强化他们的不当行为。相反,班主任应该学会包容学生的不完美,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并且对学生表现出信任的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将学生引向正面、积极的氛围中,这样学生就能够保持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并努力完善自身,改正错误和弥补缺点。所以,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不应冲动地做出反应,而应克制自己,把错误当成学生一次学习的机会,寻找学生犯错背后的原因,削弱学生发生错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放大学生所做的正确行为,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其不断保持勇敢前行的勇气。第六,花时间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入学之初及在校学习生活中,很多规则都需要进行具体明确的练习。花时间训练学生,应该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个常规内容。如果班主任不花时间训练学生,后期将会发现,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和错误技能,但一味地批评和纠正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会产生沮丧、愤怒情绪甚至放弃学习。所以,班主任对学生所做的行为矫正均要给予正向鼓励,并预留给学生探索和改正的时间。对于技能训练亦是如此,技能要分解为多个小目标进行学习,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训练时间,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有耐心、信心,和学生一起享受学习过程,每项技能的训练都需要通过不断重复地锻炼直到熟练为止。同时,班主任还需要训练学生在遇见困难时具备排解不愉快情绪的能力。总而言之,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每一个小成就都及时认可,能够让班主任和学生享受到矫正不良行为的成就感和感受学习的魅力。

三、把握客观规律,营造团结高效优良的班风

哲学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方法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任何事物都只能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即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学会做事,克服盲目性。学生生活在这个世界中,需要学习尊重自然法则规律,体会秩序和规则是自由的一部分,如果不守秩序,所有人的自由都会受到影响。但中职少数民族学生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作为班主任,针对守规则这个问题,一定要用自己的坚定信念赢得学生的尊重,反过来班主任也应尊重学生,两方相互作用下班主任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自发尊重秩序和规律。引导过程中班主任的态度要和善、安静且坚决,不抱怨、不说教、不强迫,且友善、尊重、引导。如笔者曾经在班级教学中以玩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过无秩序、东西杂乱无章的感受,让学生理解遵守规则规律的重要性,使其自觉建立、遵守秩序或维护秩序规律,主动养成有秩序、有规律的好习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要树立班集体观念,讲规律是非常必要的,规律就好像房子的墙,赋予学生生活的范围和界限,让学生具有安全感,继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自由。当学生感受到规律的稳固时,他们便不会挑战规律的底线。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清楚班集体的规律,并尽快让班级规律稳固下来。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笔者会采用如下方法进行优良班风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班集体观念,使其掌握规律。第一,最大限度地利用班会和班委会作为传达学校规章制度、班级目标、努力方向等信息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主题班会或班委会中,改变会议形式和延长会议时间,将班主任的工作思路、管理办法措施传递到每一个学生心中,逐步统一学生思想,树立班级理想和追求目标。第二,找到有能力、思想正确、愿意积极做事、有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优秀学生,委以班委职务,成为班主任助手,带动其他普通学生的作风发展。比如,笔者班级有一位很优秀的学生,通过同学举荐和笔者的认真考察其成为班级的劳动委员,在她的认真管理之下,班级的卫生在众多班级中脱颖而出,宿舍、教室、公区都打扫得非常干净整洁,评分基本为校区最高,接近满分。因其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及英语、语文等科任教师的需要,笔者推荐她为英语课代表、早读领读,在她的带领下,整个班级的学生逐渐习惯了早读英语和语文。在这位学生进行各种班级事务的管理中,笔者仅需要教她方法,提醒她该注意的问题,帮她解决无法解决的困难,继而通过她的榜样力量推动整个班级班风的建设,收获了显著的成效。

四、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一个亲学有爱的班主任

唯物辩证中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告诉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认识和处理问题既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个别和局部的问题,重视个体、局部对整体的重要意义,又要把个体、局部放在同整体的联系中去认识。得益于此方法论的指导,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笔者先对每个少数民族学生尽量公平对待,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笔者对他们的关爱。在处理班级事务方面,要求学生都做到遵守规则前,笔者会要求自己先做好,特别是在信守承诺、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等方面都率先做好表率,学生有集体活动时笔者都会亲临现场坐镇指挥或参与学生的活动;学生生病时,笔者会陪守在学生身边;学生高兴时笔者也发自内心地为他们高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双方产生亲近感。渐渐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了笔者,视笔者为他们的妈妈、朋友或同学,从而建立了稳定和谐的师生圈,并在优良班风的促进下形成了亲密友好的正循环氛围。因此,作为一个亲近学生、对学生有爱的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一视同仁。我们通常认为,对学生行为的表扬或惩罚,应该因人而异。其实不然,这只会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对立、告密或抱团对抗教师的行为。相反,教师应把学生当成一个群体,对他们一视同仁,不管谁的行为对错,都应由全体一起承担和负责,不轻易认可或批评其中任何一个人。基于此,在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大环境下,学生就不需要贬低或抬高班级中的任何一位同学,他们将逐渐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学会相互尊重,从而规避班级中不必要的竞争及竞争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一视同仁的班级管理新方法,可能与传统管理方法,甚至道德标准大相径庭,但我们可以用《圣经》上的一句话解释:“人是彼此的护卫,而不是拼死的竞争对手。”只有做到一视同仁,才能使学生个体互相成为对方最有利的护盾,捍卫班集体利益。第二,与学生一起享受乐趣。现代社会通信设施越来越便捷,人们的关系却越来越疏离。很多父母往往花了很多心思给学生最好的物质生活,却不记得自己也要参与孩子的游戏世界,导致与孩子缺乏共同兴趣,也无法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进行沟通。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不能以班级活动的观众和指挥者自居,其有义务和责任带动学生一起,以共同的游戏促进相互了解,作为班级和谐气氛的营造来源;班主任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表演比赛,培养共同兴趣爱好,形成共同兴趣话题,不论成功与否,重要的是享受乐趣的过程。比如,笔者所带的班级,除了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外,每个学期笔者班级都会定期组织聚餐、晚会、CS真人模拟、春游、书店品读书香等活动,只要是学生提议想去,笔者都会在认真斟酌后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和学生一起参与,这时我们会一改课堂上师生等级关系,把对方当成彼此的朋友,用热情参与的情感感染学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大家都玩到尽兴,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的班级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展现出足智多谋的一面,创造力无限。

篇14

关键词:诚信,高校图书馆,读者,档案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道德,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诚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诚信缺失的现象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造成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在小学、中学,学校和家长关心的是升学率,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好坏,以升学率的高低评价学校的优劣,智育第一,德育排后。在大学,学校则关心学生的四、六级过关率、就业率、研究生的考取率、比赛获奖的多少等,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轻视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素质修养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纳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但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不成熟,不稳定,缺乏足够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现象不能辨别其真伪。常常把观察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同时,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的优越使他们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各种价值观念发生冲撞时,他们就很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所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虽然只存在于少数的大学生之中,但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未来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均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是大学生向社会证明其诚信度的凭证,是评定大学生诚信度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工作,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读者的种种不良行为,会严重破坏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也会在校园内形成恶劣影响。图书资料是图书馆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破损丢失现象却十分普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毕业论文,档案。图书馆每年都要开支一部分经费用于破损图书资料的修补,并对一些无法修补的图书资料进行剔旧处理,给图书馆和读者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1]

大学生在图书馆内的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在:

1、破坏性的不良行为

阅读过程中的批注。特别是一些习题类的图书,被一些同学写上了答案,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阅读。

阅读过程中的“裁剪”。这种现象是图书借阅中较常见的图书损坏现象,给图书杂志“开天窗”,剪下自己喜欢的内容,在老师不注意时还回图书,使图书无法继续流通,并且在读者中造成恶劣影响。

阅读过程中的“肢解”。即将书籍拆分之后取下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将书“还原”。毕业论文,档案。 使后续读者阅读中发现“断页”现象。借出时崭新的图书等读者阅毕归还时已面目全非,完全散了架,这样不得不重新装订。

故意破坏图书借阅标识造成重复浪费。在开架书库里,每本图书都贴有条形码,这是借还图书的标识,然而某些读者用碳素笔或圆珠笔在条形码乱划,使扫描器失去检验,导致工作人员不得不更换条形码,以及相应数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违规性不良行为

长期占有图书。有些学生对一些副本少的图书,采取朋友之间交替借阅的办法,致使图书长期在少数几个人之间流通,其他同学借不到;或者在阅览室内将自己看的书“藏”到偏僻的书架上,只图自己阅览方便,使图书不在正常架位,别人无法找到,变成死书。

在图书馆内有种种不文明行为。毕业论文,档案。如大声交谈、接打手机、乱扔杂物等;在图书馆内的自习室占座,在自习室内长期堆放个人用品,因为占座问题自习室内吵架事件时有发生;不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尊重老师等等。

所以,加强对读者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素质,加强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在图书馆建立读者诚信档案,约束、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外图书馆进行读者信用管理的探索已经逐步展开,一些信用体系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将个人利用图书馆的信用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如果读者在图书馆内有不诚信的行为,则不单单是金钱的损失,,还会使个人信用受损。[2]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学生诚信档案,也为图书馆建立大学生读者诚信档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高校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可与学生处等部门直接联网,互通信息,完善的网络系统是建立诚信档案的前提条件。同时,高校图书馆具备完整的学生读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班级、学号,还有读者全部借阅历史,能查阅读者的违章行为,如借阅图书超期、损坏图书罚款、丢失图书的赔偿等等不良记录,这就为图书馆建立读者诚信档案奠定了良好基础。再者,高校图书馆都有一套完整的读者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处理学生违纪违规时有理可凭、有法可依,这就为图书馆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违规行为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时就要重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与新生签订诚信协议书,读者在签订协议书时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协议书的细则,明白如何遵守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今后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所作所为有所依据,可以使新生掌握合理利用图书馆的方法技巧,抑制减少违规行为的产生,维护图书馆的正常工作秩序,让读者感觉到做诚实守信的人是神圣崇高的。毕业论文,档案。[3] 图书馆还要与学校学生处、团委联合举办活动,提倡做诚信大学生,做文明读者,在图书馆内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毕业论文,档案。在馆内学生读者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几项内容,分别记载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如破损图书情况,超期还书次数,阅览室内违规行为记录,图书馆自习室内占座行为统计,在图书馆内有无其他不文明行为等等。毕业论文,档案。学生如果有违纪行为,都要记录在案。组成学生读者代表委员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学生诚信度的评定,以学期为单位进行统计,对全学期没有违纪行为的读者在图书馆网页上公示表扬,并给予增加借阅权限等奖励;对违纪次数多,性质严重的学生公开批评,并给予减少其借阅册数等相应处罚。

大学生读者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强化图书馆读者管理工作,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校园,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福文.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人文因素与对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132-134.

[2]张培峰.图书馆开展读者信用管理的思考.河北科技图苑,2008(7):76-78.

[3]赵洪利,宫庆艳.论高校图书馆对读者的诚信教育管理.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