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5 14:35: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媒体的交互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交互性动画在新时期数字媒体技术中以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表现着优化组合、以人为核心、多感官交互及多元化应用的鲜活生命力,让人们体会着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快乐与便捷。以多种技术形式分类的交互性动画形式通过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网络、数字电视等媒介传播公共信息、娱乐信息、生活信息,改变原有的沟通方式、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虚拟再现客观事物,以交互性动画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新技术在慢慢改变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理念。
关键词:交互性;动画;数字媒体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电视到电脑,从手机到网络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人与媒介的亲密接触,交互性动画作为新时期数字媒体技术的代表更是表现着各种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化组合、多感官交互及多元化应用的鲜活生命力,让人们体会着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快乐与便捷。
1 交互性动画的特性
交互性动画是在完成动画作品的同时,通过命令或控制功能进行交互性反馈进而完成输出、输入与受众双向反馈的动画技术。一改原有作品只能被动欣赏而变为人机交互,人可以通过作品做出选择,作品对使用者做出相应程序反映,真正意义上达到双向互动。
(1)兼具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交互性动画与其他影视动画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的技术性,满足动画制作的前期、中期、后期的一般制作规律的同时,交互性动画对函数、输出与输入及全自动运算控制功能等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在多平台共同协作的数字媒体时代,对交互性动画技术有了新的定义,更多媒介成为传递交互性动画的可能,也带来了交互性动画技术的又一次革新。
(2)人性化为核心的便捷性。“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贯穿于交互性动画设计之中,不论是虚拟技术中从视听感官的引导,还是到网络游戏的自主选择,无处不反映设计者对人的反馈及心理需求的细致思考。便捷性已经成为交互性动画在新时期数字媒体技术中的重要优势,方便存储、方便互动和方便浏览等众多优点让交互性动画有了更多应用的空间。
(3)多感官互动的愉悦性。交互性动画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维度、多感官进行互动并达到极大的愉悦感,不论你是在复杂的地形中与敌人进行反恐战争,还是挥舞着球拍尽兴的打着网球,或是游历在已经消失的一千万年前的考古遗迹博物馆,我们都已忘情于我们是在虚拟的交互性动画的世界中并享受它带给我们的无尽欣喜。
(4)多元化发展的时尚性。“有计划的废止”销售理念带给我们一代又一代先进的时尚产物,我们手中的媒介不再只因其有美丽的外表更因其强调人性化交互设计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变得更加时尚。Iphone和Ipad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在交互性动画不仅只出现在网络上,打开手机我们就可以玩着水果忍者,用手指触摸着屏幕我们就可以在Ipad上弹奏一曲,当你每天早上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不是查阅文件而是习惯性的跑到别人家的菜地偷几棵菜的时,很少有人能想到交互性动画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并引领着新的生活时尚概念。
2 交互性动画的分类
(1)二维交互性动画。二维交互性动画以二维画面实现人机交互,以《愤怒的小鸟》游戏为例,小鸟的发射就是坐标位移函数的应用,通过触屏控制小鸟,将事先写好的函数通过两者间的距离计算出力度值,力量与角度有关,其角度值根据两者之间的坐标计算可得,再加上设置好的重力值、通过三个数值在预先写好的函数程序中得出小鸟的运行轨迹,监听小鸟是否有碰到物体,碰到物体就会有事先写好的触发程序表现出各种效果。因此,二维交互性动画通过坐标计算位移,通过程序运算碰撞效果,以键盘或鼠标等外设形式实现人与机器的交互。
(2)三维交互性动画。与二维交互性动画都是以平面的形式表现内容不同,三维交互性动画是以三维模型为技术单位展现三维立体环绕效果,二维交互性动画的坐标是X、Y坐标,三维交互性动画X、Y、Z坐标和旋转角度值,可以展现同一个物体不同角度的多角度画面效果,可以更真实的反映或再现客观物体,由于屏幕的二维性,三维交互性动画是二维坐标通过写好的函数计算三维的坐标反映到人物上,反恐精英CS控制人物走动都与坐标有关,而三维交互性动画中的物体则以体积为单位进行碰撞,例如子弹的碰撞等。随着交互性动画的不断发展,体感三维交互性动画成为新的时尚理念,通过游戏手柄中的重力感应与某个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发出相应的指令使其作出相应的动作,改变三维人物的位移、姿势、动作,实现人们对肢体释放的新要求,提高参与性、交互性,更好的实现交互性动画的价值体现。
3 交互性动画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
(1)数字信息的传播与拓展。新时期信息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现代技术将公共信息、娱乐信息、生活信息、私人信息实时传递给我们方便了生活,娱悦了我们。面对种种接踵而来的信息让人们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接受,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离不开,交互性动画以其特有的感染力神奇的占领了现代人的生活,从天气预报到网页界面,从股市行情到动态新闻,信息时代因为有了交互性动画作为媒介能够将更多的信息更快、更好的传递给我们。
(2)多感官游戏的平台合作。交互性动画为游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从反恐到植物大战僵尸,从超级玛丽到CS,从魔兽到三国,不论是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都因为有了Flash、Macromedia Director MX等交互性动画让虚拟游戏如此令人疯狂,正因为可以互动那些鲜活的动画形象才如此深入人心,随着体感游戏将运动与游戏以交互式融合在一起,新新人类可以在繁忙的快节奏工作中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做运动,不用大家都有时间也可以实现多人运动的可能,可能只需要一副手套或是更简单的媒介,同样可以流着汗打网球,实现轻松减肥。时代在改变,游戏带给我们的多感官娱乐已经远远超越视觉和听觉所能传递的直观反应,以更多更快的方式刺激着玩游戏者的每一根神经。
(3)实现现代化教学与演示。现代教育技术由于有了多媒体交互技术真正的实现了现代化教学,从多媒体课件到动态视频教程无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颠覆与革新,计算与输出设备成为新时代的老师,当然这需要真正的老师预先做出答案才能完成程序的编写,轻松愉快、地点方便、反复讲解的学习不再是很难的事情,进行音乐创作的人不需要一架真正的钢琴和其他乐器的配合,你可以在虚拟的动画键盘上练习和编曲,物理、数学、化学、机械等很难表现的抽象分子结构或力学原理有了交互性动画不但能更直观的让学习者直观的看到结果加深印象更可以通过动手操作锻炼实践能力,达到快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4)虚拟重构还原客观。在数字媒体技术中交互性动画在制作与编程、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中再现出一个又一个虚拟的环境与角色,将我们置换到新的时空关系中完成我们不同的要求。我们可以游历在一千万年前的古迹前,亦可足不出户参观博物馆里面的所有陈设,穿梭在虚拟建筑中,观看虚拟环境带给我们的真实空间感,通过自主的选择重构新的时空关系,完成无法实现的梦想。
4 结论
跨平台交互性动画日益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以苹果系统平台、电脑(PC系统)平台、智能手机(安卓系统)平台为代表的多平台相互融合,多效合作为交互性动画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交互性动画无声无息的影响了人与人的沟通方式,老师和学生可以不用见面,小孩子们可以和虚拟的动画人物对话学习、娱乐玩耍,运动可以足不出户,参观可以没有实物,游戏更是一改单机游戏的传统方式,让你手舞足蹈的参与到编程系统的陪同娱乐和多感官刺激的互动平台,交互性动画重新定义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便捷生活的同时也暴露出减少人际交往,增加心理依赖等消极问题,如何让交互性动画更好的服务现代生活,减少不良隐患是我们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毋庸置疑交互性动画会在未来更多领域引领时尚生活,有更多需要开发的交互技术将会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容旺乔.多媒体互动艺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赵晟媛.交互式动画剪影视错现象探析[J].电影评介,2010(18).
[3] 许鹏.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梅克冰.交互式动画片的产生与发展[J].出版与印刷,2004(01).
[关键词]网络艺术 色彩 互动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新媒体艺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社会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新媒体技术创造虚拟现实艺术,使艺术设计具有了身临其境与交互性的体验,具体运用于影视制作、建筑规划、房地产领域、展示设计、工业设计、网络艺术,它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使人能够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创造一种多维信息空间。
一、 新媒体艺术交互体现
1、身临其境性
现代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虚拟现实艺术,首先具备身临其境性,身临其境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上提供给人获取感觉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在传统艺术中,电影、电视是最好提供多维感觉信息的手段,但它们只能提供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信息,未来的数字电影不仅能够提供全方位立体视听效果,还可以提供如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信息。因此可以让人体验到更加逼真的身临其境感,并让人与作品的交互更加密切。
2、交互性
新媒体艺术交互性是人与设计作品的交互,交互性是指人与虚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性和从环境中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互动。交互性有两种形式,一是视觉交互,是指人与图像的互动,即计算机随着人的视觉和协作变化,实时地出现图像与之相对应。行为交互是人在行动上与虚拟空间物体进行互动,它可以切实感受到虚拟物体的重量,质感,和运动轨迹。
3、互动协作性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协作性是指全球各地的设计师与欣赏者,可以超越时空,通过互联网共同设计,欣赏某一共同作品并与之交互,例如,利用网络式虚拟现实新媒体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协同完成同一件复杂作品(建筑、动画等)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身处异地的设计师,可以在一起,讨论设计方案,通过交互设备进行调整,修改设计方案,并可以声临其境地对修改后作品进行多角度观察,从而达到最完善的设计效果。
二、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的应用表现
新媒体交互艺术在娱乐游戏中最广泛,电脑游戏几乎每一款都少不了交互设计的参与设计师为了吸引年轻人,精心设计漂亮的画面,新颖的交互形式,使人与电脑进行更完美的的交流,他们通过动画设计将游戏场景以及人物角色设计好,再通过编写脚本,实现人机交互,最后再通过改装硬件完成,这些改装过的机器不通过操作鼠标或键盘来操作,而是运用更直接的交互方式,如发出声音,肢体语言,吹起等完成。
新媒体艺术与影视剧结合密切的主要有Flash广告展示、数字多媒体电影、移动媒体电影等。其中数字多媒体电影包括动画电影和特效电影,那些在现实中无法是实现的很多场面都是可以通过特效来实现的,观众对于特效电影还是比较亲睐的,对于科技的发展还是感觉无比的震撼。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高端手机的普及,多媒体的移动功能就应运而生了,这不仅满足了广大网民的需要,更加满足了手机爱好者的需求,因此,它的需求变的越来越大了。
广告是一个深受媒体影响的行业。设计师通过对新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单向状态,广告由过去的独自形式转变为与受众交互对话的局面。设计师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设计出令受众感兴趣的交互体验方式,将全面的产品、服务信息和充满温情的人性关怀送到受众内心深处,从而建立起受众与广告之间的情感纽带。例如美国某店铺的销售投影交互广告,当消费者站在离橱窗较远的地方时,橱窗会循环展示女士服装系列广告,当消费者靠近橱窗时,系列广告变成介绍分类产品的信息,当消费者将手伸进橱窗里,又可以通过触摸图片来了解具体产品的信息。在这个例子中,壁橱即是投影屏,也是交互广告的界面,方便消费者更便捷地进行操作,打破了广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更加有利于品牌的建立于维护,其个性化、灵活、便捷的优点,征服了各种需求的消费者。
三、 新媒体艺术设计交互性视觉设计要点
1. 运用色彩与用户进行互动
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首先是整体色调的选择,一定要确定主色调,有利于表现主题,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色调的确定一般还要参考以下几点:
(1)用暖色调有阳光、温暖的效果,而冷色调则使人感到平静、安定。
(2)用高明色调轻快、活泼,而低明色调则深沉、稳重。
(3)高纯度的暖色为主调可以使人感觉兴奋、引人注目,以低纯度的冷色为主调则让人冷静思索、有清凉幽静感。
总之,色调是在总体色彩感觉中起统一全局作用,是设计的关键要素。
2. 精确高效地传递信息与任务
人们阅读材料时,视线一般从左上角向右下角,再至左下角移动,根据这一习惯,设计时可以把重要信息放在页面的左上角或页面顶部,如公司的标志、主题等,然后按重要性依次放置其他内容。对于读者的视线,还可以用插图中人物的目光,手指来指引,或用箭头以及具有透视感的线条来引导,阻挡,指示,这样可以让用户按照设计者的意图来移动,以达到精确高效地传递信息与任务的目的。
3. 让交互设计更加贴近用户心理
将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借鉴到交互设计中,可以增强用户的认知熟悉度和适应性,能让用户感受到无缝而舒适的用户体验。
例如苹果公司界面的关闭、放大、缩小按钮,是由现实生活中的红、黄、绿信号灯演变延续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红色用来表达警告、警示等语义,所以用户看到红色按钮,不需仔细思考,潜意识会小心点击,以免带来不好的结果。
如果说交互设计是产品的内涵,那视觉设计就是美丽的外衣,可以使产品与用户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互动,只有抓住目标用户的情感场景与贴合用户行李的设计才能有效触动和推进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流,这样的设计产品才称得上成功。
信息化社会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媒体艺术正逐渐成为这个社会里普泛的艺术样式,人们无法离开数字影像正如无法离开电脑一样。新媒体艺术首先建立在媒体交互的技术之上,探讨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品格,其目的在于站在艺术审美的角度,以艺术结合技术为背景的情境中,理解新媒体艺术的人文化及其观念的完整性,而这种完整性是通过时空、人机以及媒体交互参与的相互关系完成的。
参考文献
[1] 朱映雪. 浅谈新媒体艺术中的交互性[J].工业设计, 2012(2).
[2] 周汝豪.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J].淮北师范大学, 2011(5).
[3] 林迅. 新媒体艺术[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6):20-82.
关键词:新媒体;动画;交互;受众
一、动画媒体的变迁
动画是电影艺术发展的结果。在电影诞生之初,由于设备媒介的局限性,无法创作出视觉或其他感官上更加华丽的动态影像。新媒体革命使传统动画逐渐转向了数字化,以网络动画、手机动画、虚拟现实动画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动画应运而生。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其中包括网络、手机、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等。而所谓“新媒体动画”,泛指剧场动画、电视动画之外各种依托新媒体进行创作、传播与鉴赏的动画。
二、新媒体动画交互性的发展与影响
(一)传统动画与新媒体动画种类比较
1.传统动画分类及传播
传统动画的按照媒体传播方式来细分主要可以分成电视与影院动画两类,在这里的影院动画也是以二维动画为主。对于影视片而言,凡是公映的作品都是固化在胶卷、录像带之类硬载体上的,观众一般只能满足于安静的接受与欣赏。传统的二维影院动画使得观众与动画之间总是隔着荧幕的距离,处于被动的状态。
而电视动画产业在传统媒体传播中短则若干个电视季,长则三五年不等方能在消费品市场形成品牌,被受众所熟知,这个周期是非常漫长的。所以传统媒体动画并不具有足够的交互性与即时性的特点。
2.新媒体动画分类及传播
新媒体动画立足于数字媒体这一平台,可以细分出许多门类,相较于传统媒体动画,我将其总结为以下大致五种:以计算机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三维、4D动画;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传播动画;以移动通信为基础的手机动画及游戏;虚拟游戏或学习动画;科技实验类动画。新媒体动画的传播依托数字技术使得动画已经走出普通的传播模式,向着更大众的传播方向发展,不管是电脑网络还是移动媒体设备,只要有数字化的技术,动画的身影就可以无处不在。
(二)新媒体动画交互性优势与发展
1.传统动画与新媒体动画交互性比较
麦克卢汉强调了不同媒介形态对感官的不同延伸。利文森发现了“人性化趋势”和“补救性媒介”的现象。即,每种新媒介都是对旧媒介的一种补救。这种补救虽然会产生新的缺陷,但总体上媒介的发展会越来越符合人性的需求。受众在观影的同时也渴望着能够参与其中,在虚拟中找寻真实感。新媒体动画可以即时的交流反馈信息,达到互动的效果,这也正是符合了当代人的心理渴求。
通过传统动画与新媒体动画的传播方式比较,我们已经可以总结新媒体动画在交互性上的优势。由于数字技术传播的即时、快速、使得新媒体动画能够在多种终端上传播,比如说网络游戏。玩家通过动画指示操作游戏,同时也能够即时得到反馈的信息。除了网络技术,手机通信的发展也越来越火热。与之同时发展的还有手机动画这一产业。手机网络即时性的特点,也为动画的传播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无论是动画的上传与下载都更加的自由与畅快。例如,派拉蒙数码娱乐(Paramount DigitalEntertainment)和新加坡动画公司Omnitoons合作生产手机动画,以促进影片营销。
2.新媒体动画的交互性探索
除了热门的网络与手机传播,越来越多的主题乐园或是动画场馆、画廊等运用数字技术营造虚拟场景,更多的艺术家也开始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早在许多年前,国外的新媒体艺术就已经蓬勃发展起来了,在05年英国的Frieze博展会上,出现了许多的数字作品,像是位于伦敦的Max Wigram Gallery就推出J0hn Pilson的录像作品,Morning,Noon and Night(London)运用3组电视串联起3个伦敦人的对话等。
三、新媒体动画交互中的受众感知
(一)受众的“量身定制”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当中,曾经在“被动的旧媒体”和“互动的新媒体”之间划出了一道明显的界限。他预测说,广播电视网将要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窄播”和按需定制的分众媒体。
新媒体与受众之间交互的程度,不是由媒体覆盖的广度决定的,而是媒体使用的深度。互联网与手机是大众生活必不可缺的信息交流渠道。人们通过手机电脑来体验动画,享受动画。新媒体动画正是突破了传统动画的单向传播模式,受众通过新媒体的平台了解信息,掌握主动权,而信息的传播也完全可以实现与人的“一对一”定制。不论是单行电子出版物还是网络电子出版物还是网络动画手机游戏,都可以随意选择,让动画即时下载与上传,使传播变得更加自由与畅快。
(二)受众的集群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大众在享受着个性化定制的同时也希望在虚拟的社区中寻找同伴。比如说论坛、BBS、博客等相关群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网络虚拟社区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群聚了众多爱好相同兴趣一致的成员。比如动画的相关论坛,用户不仅可以讨论切磋,更可以上传原创作品交流互动,同样也能够刺激动画产业的更新发展,使得新媒体动画处于不断再创造的过程中。这种群体的优势是,没有了专家与平民之分,每个参与其中的受众都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发表言论,即时互动,这也正是虚拟社区发展不息的原因。
(三)受众的“保护感”
人人都在不同的舞台担任社会中的一角,可能在现实中是循规蹈矩的职员,在虚拟世界中则是恣意放纵的言论家。大众在新媒体中能够实现比真实世界更加无羁的权利,信息的流通更加快速,渠道也越来越多,大众可以更自由的抒发胸臆,分享经验与生活,来自现实社会的真实压力被降低到最小。
结语
随着以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以后,动画的传播呈现出更多的优势,形成了信息共享的氛围。与传统动画的传播模式不同的是,泛动画可以依托网络进行自我更新,这一点是传统媒体难以实现的。从传播速度来看,新媒体动画依托数字平台,在速度上也远远超越了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所以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动画的创作与传播就变得更加快捷与高效。但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媒介形态的发展演变。
参考文献:
[1]王英.新媒体、新动画、新路径――新媒体传播条件下的中国动画发展机遇[J].南方论坛,2010(03):32.
[2]黄鸣奋.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27.
[3]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05):122.
[4]扬继红.新媒体生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7.
[5]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67-568.
[6]罗杰・迪金森、拉马斯瓦米・哈里德拉纳斯、奥尔加・林耐.受众研究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7]蔡勇.简单即真诚:走出后现代传播语境的悖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交互性;美学;思考
视觉文化在20世纪由于媒体形式的变化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而对于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变革,社会生活也全面地进入了由数字化技术支撑的媒体化时代。新媒体艺术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同时也与没学的发展紧密相连,带着深厚技术化烙印的新媒体艺术在自身发展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为艺术美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审美趣味,大量运用数字智能化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技术为艺术的变幻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也使相关领域开始认识思考交互性浓厚的新媒体艺术到底会到美学产生什么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1 新媒体艺术的界定和主要特征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像(computer graph),通过利用录像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等作为创作媒介的中介将多媒体工具与现代艺术进行整合进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技术。新媒体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是虚拟性,即以独特的虚拟交互而表现出来的影像肌理为质感,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从而与观众的参与保持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其技术在实现形式上的幻想、规划性、复合性和虚拟性等使新媒体艺术成为语言的典范性。技术性,即新媒体艺术通过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创造的革命和媒介转化的瘃,创造了夸张而富有梦幻色彩的艺术效果;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契合了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通过专业领域的拓展向工程领域、资讯领域、信息科技领域等的寻找技术和人才的帮助。
2 新媒体艺术的交互形式
2.1 新媒体艺术的时空交互
新媒体艺术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和突破使传统的艺术门类融合。通过与音乐、戏剧、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带给人们的往往是空间状态的感官享受,时间性很强,比如在作品中添加虚拟空间元素,这些虚拟空间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不仅将观众带来空间的体验,而且增添了艺术参与的纷繁多样性,为实现更好的艺术效果做铺垫。通过新媒体艺术的时基特征,不难发现当代新媒体艺术的典型特征就是以时间为基础,通过时间轴线的利用,通过时间轴线,新媒体艺术通过录像镜头、网络互动体验、时基媒体等技术轮回复活。尼克那佛利蒂斯的作品之一《追寻一个地方》,在这部影像装置作品的表演中,演员通过头戴乳气球打扮成玩偶,增强了表演的戏剧化表演体现。非线性的时间窗体通过富有弹性的心理时间,将主观体验有了生动形象的表示。通过重复、强调等打破物理时间顺序的手法,使心理状态的表现有了视觉形式,将联想通过时间轴进行顺次展开,增加了画中画与叠画等特技表演。新媒体艺术的空间体验也有别于的艺术空间体验,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如图1所示。
2.2 身临其境――虚拟与现实艺术的交互
艺术设计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设计的身临其境性和交互性,实现了所谓的“身临其境的艺术设计”,这种新颖的艺术创作设计方式,目前在影视制作、建筑规划、工业设计、文化传播、网络艺术等领域,并给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息和变化,实现了传统艺术领域无法实现的特点和功能,使虚拟现实艺术变得更加直观、更加贴现现实并追求协作一致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都是通过“视”和“听”完成的,眼睛和耳朵都是我们对信息最初的感性认识,进而对事物的分析、思维过程、判断推理等获取审美愉悦进而传达所要的艺术信息。
3 新媒体艺术对美学的影响
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对艺术美学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更为艺术与技术的探索带来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艺术观念与美学是互动发展的,他们之间有着先天的不解之缘,只有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充分融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美学的创新发展。如欧洲的一个休闲广场,广场的照明强度是由全球上网的人流量来决定光线的暗弱的。这种超越时空的体验就是新新媒体艺术对美学的影响。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催生了美学艺术的发展,美学艺术的发展又加速了新媒体艺术的技术的快速革新。以计算机、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工具的出现又不断对美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新媒体艺术是从新的生产要素、文化艺术理念中发展起来的一样,它必定为技术的探索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变化。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美学等艺术学科相互融合的产物。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对于美学等技术是重要的,美学的存在和创新发展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更为重要,为新媒体艺术的进步和提升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素材。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构建了新型的艺术关系和形式,为新媒体艺术的创新发展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新媒体艺术与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4 结束语
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为艺术的创新和升华提供了可能。正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新媒体在内涵、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艺术正在引领美学的时尚潮流,引导美学向艺术化、人性化等方面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聂莎.浅谈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J].美与时代(中旬),2013(01):7474.
[2] 徐静,傅畅.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的美学思考[J].科技信息,2007(27):213213.
[3] 谢卉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品格探议[J].装饰,2006(08):128129.
[4] 廖静,龚宗明.新媒体艺术对现代艺术发展研究浅论[J].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2010(12):216216.
关键词:信息环境;讲解技巧;提升
0序言
在现代科普展览展示中,借助LED显示屏、投影机、电视机、球幕、环幕、VR眼镜等多媒体设备,利用互动投影、虚拟现实、幻影成像等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观看效果及体验模式,如此一来,将科学知识融入到丰富的感官体验中并借鉴现代媒体作为常用推广手段,达到更好的展览展示效果,实现科普教育的目的。本文重点研究多媒体数字内容和显示媒介。
1多媒体数字内容在科普展示中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多媒体数字内容是指在多媒体展示系统中,集合图、文、声、像所作的动画或视频。多媒体技术在观众体验过程中相当于人体的骨架,内容则相当于血肉和肌肤。观众首先感知到的是肌肤包裹的形态,是可观看、可触摸的,而技术却是无形的,无法直接观看和感受的。多媒体内容在科普展示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交互性。交互性也是多媒体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展示方式中,信息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给参观者,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参观者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具备了更多的交互性,与参观者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从而达到较好的科普效果。
(2)深刻的感官体验。数字内容不仅让观众能看到静态的文字和动态的图像,还能通过宏大的造景,结合声、光、电等技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提升人的体验。例如上海世博会沙特馆的巨幕影院,将数字内容投影在巨幕上,简明直接地传递想要展示的内容,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和音效震撼让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3)场景再现。无论是远古的猛龙飞禽,还是近代的变异生物;无论是复杂的光合作用,还是难忘的月食现象;无论是微小的原子结构,还是浩瀚的宇宙星空,都可以用数字内容完
整的模拟再现。将“微观”事物放大,将“宏观”事物变小,结合生动活泼的形式起到宣传科普知识的效果。
(4)可移植性。数字内容可以方便的进行复制、下载、传播,数字内容一旦制作形成,再次复制基本无成本,大大增加了科普教育的途径以及范围。由此科技展馆可以提供免费的数字内容供观众下载,在家也可以享受科普教育。
2科普展示中常见的多媒体数字内容
在科普展览展示中,不同形式的多媒体数字内容其特点及适用环境有很大区别,即便是同样一个数字内容在不同展示媒体下其表现效果也各不相同。因篇幅所限以下仅介绍5种常见
多媒体数字内容的特点。
(1)视频。视频文件存在多种格式,例如AⅥ、M P4、RMvB、MOV等等,每种格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其中AⅥ格式应用最为广泛,可以算是Windows操作系统上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媒体文件格式。其主要优点是兼容性好、调用方便、图像质量高、压缩标准可任意选择,因此多被用于音视频捕捉、编辑、回放等应用程序中,通用性非常强。虽然AVI优点明显,但也存在压缩比小、文件比较大的缺点。数字视频在展馆适用于制作宣传片,以及借助其它设备进行场景的渲染。
(2)flash格式动画。Flas作为互联网催生的新兴视觉数字内容,从诞生至今十年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网络上最流行的视觉表现形式,在师生与数字环境、媒体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科普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Flas以流控制技术和矢量技术等为代表,能够将矢量图、位图、音频、动画和深一层交互动作有机地、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从
而制作出美观、新奇、交互性更强的动画效果。因此Flas具有的交互性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展览展示的需要,让欣赏者的动作成为动画的一部分,有助于人机交互体验。
(3)3D/4D电影。3D电影即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例如2010年风靡全球的阿凡达3D电影给人类上演了一场视觉盛宴,真实的立体感觉将潘
多拉星球的美演绎的妙不可言。4D电影又称四维电影,是由3D电影和周围的环境,如震动、吹风、喷水、烟雾等模拟组成的四维空间,通过给观众以电影内容联动的物理刺激,来增强临场感的效果。3D/4D格式数字内容的优点是视觉表现力强,但制作不易,成本高,且必须配戴特制眼镜才能观看。
(4)虚拟现实成像。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世界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
界进行体验和交互。虚拟现实技术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的一种全新方式,沉浸感极强。这种数字内容适合展现需观众动手参与的主题及场景里。
(5)全息投影成像。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在该技术下制作的数字内容不仅可以展示立体的空中幻像,还
可以使幻像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憾的演出效果。但这种数字内容在展示时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需在极暗的光环境下才能达到较好的展示效果。结合本文所述案例展馆宣传前沿科普知识的特点,在实际案例中使用了AⅥ格式的视频和flash格式的交互动画。
讲解者综合运用以上常见的讲解技巧,与受众群体达成良好的互动效应,集成各种讲解类型开展的讲解活动,给听众一个全面、多层次、完美的感受。这种讲解类型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讲解者熟悉各种讲解方式,巧妙发挥不同类型的讲解特点,围绕讲解重点进行多角度、多途径的讲解,就会给受众留下更直观、生动、印象深刻的讲解效果。
3结语
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数字内容在科普展示中应用的特点,研究了几种常见多媒体数字内容以及演示媒介的特征及其适用环境,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在科普展示中进行多媒体数字内容创
作的过程,以及如何利用不同数字内容的特点来达到不同的展示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给科普展示也带来更多的新鲜血液,如何更好的推进多媒体在科普展示中的应用,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谈云兵.多媒体技术在科普教育中的应用及实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123
1.以计算机作为创作表现工具
是说数字艺术可以像画家的画笔和颜料一样作为一种创作工具而出现。只是这些工具性主要都表现在数字技术当中,要借助计算机实现。这一特征使得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方式,可以依靠新技术来实现。如今,以计算机为创作工具的艺术作品非常之多。在数字艺术的创作实践中,数字技术必须作为工具来使用,但数字艺术并非排斥传统绘画的工艺或技巧,就此产生的作品也不是绘画的附庸,而是别具一格、自成一体的。目前,许多画家或艺术家在创作混合媒介作品时,越来越多地借助彩色喷绘打印机、数字丝网印刷机等电子手段进行创作和复制,并将作品和手绘、签字符传统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新奇审美效果的传统艺术作品,如计算机版画、计算机油画等新型架上艺术。同样,许多数字艺术作品在经过计算机设计完成后,其最终表现形式不一定是电子媒介。例如:数字特技电影、报纸、杂志平面广告设计、书籍插图和封面设计、户外广告和宣传画、产品包装设计、T恤文化衫和以装饰纺织品为原料生产的箱包、手提袋、陶瓷表面装饰设计等。总而言之,数字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简单的工具性质,特别是拥有强大的设计软件与搜索功能为支持的网络技术。
2.虚拟仿真与交互性
虚拟是凭借想象、联想而超越现实的一种方式。数码艺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借助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来模仿现实场景,达到虚拟现实场景的作用。如,传统的胶片摄影不可当场预览,而数码摄影则可以当场预览效果,甚至可以进行编辑修改、效果处理等操作。虚拟现实技术为数码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多媒体艺术构建出非真实的幻象,对表现的主题予以非真实的假想、虚构。虚拟现实性的特征使得数码绘画可以反映人类灵魂深处的幻想,将人类有史以来只能用文字表达的幻境变成一种视觉上的真实。
交互性是指艺术各种组成因素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具体体现。数字艺术的互动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主要包括欣赏者的使用、浏览、观看与控制。如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流媒体技术,就是对交互性在“浏览”一层的有力拓展。而数字艺术的交互性特征,归根结底是有其相关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决定的。一方面,它表明用户已有可能控制用何种顺序来获得信息,这里指与内容相关的不断增强的交互性。另一方面,这一概念也可用来描述在信息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关系。
3.表现方便快捷、精确性高
由于数码艺术主要依托软件设计制作和转换,在整体制作过程和局部的运作上,省却了许多工作项目。在网络技术和软件程序的支持下,能够以较少的经费来获得和传统设计制作几乎同样的信息传播效果。且工作过程自主、方便。因为电脑是利用数字演算表示各种状态和过程的,也就是说设计作品的一切要素,包括构图布局、投影、色彩、亮度等等,都是以二进制“0”和“1”的形式进行准确地记录和存储的。所以,无论是数码设计作品的最终成品,还是其从开始到结束的制作过程,时时刻刻都可以再现。于是,设计师完全不必担心画面会破损或褪色,更不必担心一杯咖啡或茶洒在画纸上,毁掉即将完成的作品,而必须重新绘画的事情。
4.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
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艺术和大众艺术,借助于其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和跨媒体的特征,使得作品表现能力明显超越了传统艺术,让艺术交流更为方便,以艺术创作为特征的数字艺术绘画表现题材和创意思想有了更丰富的内容。
除了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的应用设计领域的数字媒体设计作品外,从目前已经发表的数字艺术作品来看,数字媒体艺术表现题材和范围十分广泛:从现实主义的摄影合成和三维景观效果到超现实主义的光怪陆离、神秘诡异的荒诞世界;从“后人类”社会的科学幻想插图到“魔戒”般的古代神话;从血腥恐怖的哥特式艺术到唯美迷幻的分形艺术和抽象主义艺术,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Flash动感艺术和三维动画艺术等。
【关键词】三网融合;媒介融合;特点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54-2
一、广电作为主体之一直接参与“三网融合”
传统媒体中只有广电作为主体直接参与到“三网融合”的进程中,其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与电信、互联网进行业务方面的融合。围绕媒介融合产业的几个核心成员,即传媒、电信、IT和电子终端,融合壁全最高的就属广电业和电信业。因为两者都属于垄断行业,并且独立发展的轨迹和空间都已固化,-它们的融合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媒介融合的进程。
二、纸媒(报纸、杂志)借力“三网融合”
如果没有“三网融合”的第三极——互联网,“三网融合”似乎只是广电和电信之间的竞合,互联网改变了竞争规则。所有涉及内容生产、发行的传媒业,特别是曾经作为内容提供“大户”的纸媒(包含了报纸和杂志),无不被网络数字化时代裹挟,冲击甚至颠覆了原有的格局,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因此,纸媒唯有借助“三网融合”的技术和产业背景支持,才可顺利完成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媒介融合。
三、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催化”媒介融合
随着近几年通讯、IT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从原来的门户网站、电子出版物、网络电视的形态延伸至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更加广阔数字媒体领域。IPTV、电子出版、门户网站等具体形态的新媒体如何参与到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己经在广电、纸媒两部分内容里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不再重复。本小节重点阐述的新媒体主要指依靠“三网融合”主体之一的互联网而发展、融合的新媒体,并将其归为网络新媒体和手机媒体两大类进行系统性分析。
四、“三网融合”下媒介融合的特点
“三网”背景下传统媒体、电信、互联网的互动、渗入,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瓦解了各媒介组织原本的核心竞争力,解放了内容、渠道、终端等对融合的束缚,媒介融合呈现出平台化、交互性、角色多重性、产业化等显著特征。
(一)平台化
源于工程学中平台的概念,指方便施工或生产的工作台。这里的平台化指一种中间性形态,是参与传媒产业链的各元素的集散地,并在此发生资源的聚合、关系的转换以及影响力的扩散等复杂的组织行为。
“三网融合”前,媒介之间限于简单的平台对接,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巨量的渠道、平台,由此给媒介融合带来了显著的平台化趋势。平台竞争是“未来三网融合下媒体信息产业最突出的特征,并具有高度的破坏性”:一方面,它提供了海量而丰富的创造和传播平台,另一方面,由于二者的平台上都聚集着数以亿计的受众群体,专业内容制造者因而拥有了传统渠道无可比拟的发行或影响力扩散途径。在“三网融合”提供的技术支撑和产业背景下,许多媒介组织提出“全媒体平台”的战略,借此在媒介融
合大潮中占据有利位置。例如近两年,报纸、广电等传统媒体纷纷尝试利用内容、渠道等原有优势,打造“内容平台+社交平台+工作生活平台”的综合平台。
媒介融合的平台具有开放与多样性的优势,其既可以看作是一个网络概念,即各种层级不同的应用平台组成的阶梯式虚拟架构,也能是移动终端设备、自媒体、搜索引擎等具体的平台组织。“三网融合”背景下,媒介组织不向平台模式学习,很可能被平台的引领者打败,或者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或者沦为媒介融合竞争中专业的“打工者”。
1.移动设备平台
在相关政策与法规的限制下,报刊、广电等传统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初级的媒介融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手机操作系统、通用借口、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等手机终端方面的改进,移动设备平台成为媒介融合的新宠。
以苹果为典型代表的移动设备进入人们的信息消费产业链中,开启了一种以终端构筑平台的模式,迎来了“Anytime,Anywhere,Anyway”移动传媒时代的新纪元。苹果并没有为其手机捆绑过多的功能,而是把大量的精力用于打造一个具有完美用户体验的终端产品、开发具有开放程序接口的手机操作系统,以此形成的网络效应来构建一张无形的虚拟网络,再通过iTunes后台,把前段的需求与后端的应用程序供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交叉网络效应的多边平台。
据国内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截至2012年1月份,我国的手机用户数己达9.8758亿,并将很快突破IO亿,其中3G用户数为1.3571亿。伴随日新月异的3G,4G等通讯技术,越来越多的媒介组织瞄准了庞大的手机终端用户群体,如《第一财经周刊》、网易等新老媒介都推出了各自的iPhone及iPad客户端下载,南方周末新媒体在App Store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除了主营产品iPhone和iPad版的南周阅读器之外,还利用《南方周末》口碑不错的作品进行二次售卖以实现内容的再增值,如新年献词汇编、专栏作家笑蜀、焉仔烈山文集等。
2.搜索引擎平台
在信息爆炸时代,搜索引擎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新闻、生活资讯等信息几乎都能在搜索引擎中找到,谷歌、雅虎、百度等搜索平台已然成为数字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制造者。2012年3月1日,百度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新浪微博内容己加入百度实时搜索,至此,我国几大主流微博平台(另包含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全部实现了百度的实时搜索,这意味着在百度的搜索结果中实现了实时显示与关键词相关的最新微博内容。事实上,百度等搜索平台在信息提供方面的强大并不是依靠其庞大的编辑组织和生产队伍,而
是聚合了来自系统外的各种力量,形成“1+N”的云团效应:1代表信息消费需求,由此带来了流量、传播力度等排他胜优势,N则指代希望借助“1”的影响力达成双赢的外界力量,并构成了搜索平台上源源不断的无限资源。
传统媒体既能以“N”的身份,借助百度等搜索平台增强传播影响力,也可以主动出击成为搜索引擎平台的参与者。我国传统媒体很早便开始自建网站,希望通过网络较强的容纳能力和传统媒体海量内容的优势实现报网、网台的互动,但网站信息搜索功能的缺失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瓶颈之一。
在报网融合方面卓有成效的纽约时报网站一直积极探索、优化站内搜索功能,除了丰裕的内容信息和细致的各种子栏目外,便捷的搜索操作也极大地增强了受众对网站的粘合力以及母报《纽约时报》的新闻品牌度。
3.社交网络平台
互联网发展进入Web2.0模式,信息聚合、分享、开放等特性催生了大量的社交网络平台,如Facebook,YouTube、微博等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网络平台。仅仅两年半的时间里,新浪和腾讯微博的用户数加起来就超过了3亿,Facebook每天大概有5亿人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以新浪微博为例,它既是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媒介平台,整合了当下最热门的各种应用,包括移动互联网、互动分享的社交网络、即时通讯以及搜索等,能让用户享受“一站式”服务的便捷;新浪微博又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媒体,不仅有各种文字信息,还生产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的产品。
两年来,媒介组织己经逐渐学会利用Facebook,YouTube{微博等流行的社交网站平台来自己的内容,或者分享其他有用信息。对传统媒体而言,既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的转发、评论等应用功能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建立起更加具有勃性的关系网,还能借助新媒体拉近与年轻受众群体的距离,巩固并扩大传播面,并增强品牌核心力。
(二)交互性
交互性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中其实一直存在,其早期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读者来信、热线电话等简单的效果反馈模式,媒介融合后则出现了论坛、跟帖、博客等较为复杂的群体性互动,经过短暂的过渡,“三网融合”带来的一系列技术变革对交互性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和以i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介入,解构了原本线性的交互模式,交互性在传播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媒介组织在融合进程中进行的传播模式的调整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迎合当下的交互性才能满足受众的各种价值诉求。
技术支撑带来的传播变革。通信、终端等技术支撑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其在传播领域的表现之一是,Web2.0的交互性在内容制作、传播与反馈方面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线性传播的模式遭到进一步解构,传播的各环节出现交叉、模糊、融合的趋势。内容制作方面,手机录像拍照、数码相机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新闻、音视频等内容制作技术的门槛;博客、拍客、微博等新平台的兴起大大拓宽了传播渠道,即使没有受过正统的新闻教育或媒体训练,传统的受众也能通过网络传输、分享自制的节目,或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既能作为报道者进行讯息的传输,还能借助海量的信息渠道核查媒介组织的信息。
顺应交互性的趋势。2011年新闻集团推出全球第一款只在平板媒介发行的数字报纸—The Daily,这份既不以纸张为传输载体,亦不依赖网页呈现的数字报纸,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顺应传媒的交互性趋势,“借用iPad独一无二的交互能力,创造世界一流的资讯内容,为读者提供最佳的新闻体验”。
交互性既能满足读者对参与性的价值诉求,媒介组织还能充分利用其具有的社交功能特征来确定选题、扩大新闻源、增强深度性评论、了解传播效果等。目前,我国多数传统媒体推出的iPhone,iPad版本都提供了一定的交互运用,如微博、邮件等各种形式的分享以及评论、收藏功能等。在南周阅读器和在iPhone的阅读界面上都能看到操作简单的互动应用,诸如南周的“民调”栏目还可当做寻找新闻源等功能的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张沛.竞争环境下的美国“三网融合”[J].通讯世界,2002(5).
关键词 信息 平面设计 设计教育 交互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1信息时代的到来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范围,而是在吸纳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结合。至此,“数字化”“多媒体”的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尤其是电子阅览的不断更新使多媒体成为广泛地传播平台。多媒体的便捷性、实时性、可选择性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获取信息上的方便,也增添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伴随着信息化的成熟,进入了信息化新时代。
多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的信息生产机制,同时也引起了平面设计教育的变革。平面设计教育的概念不再以印刷输出设计为基础,由于信息时代的平面设计更加注重交互体验与多种传达方式的整合设计、平面视觉、影像、声像、交互动作会同时集中在一版看似简单的电子报纸里面,平面设计教育需要快速面对并适应这一变化,找到发展的新途径。
2平面设计的变革
2.1设计手段速度化
信息时代的平面设计变革首先体现在设计手段上,无论是设计创作本身还是作品的印刷制作,设计手段数字化的趋势直线上升。
信息时代之前,设计的手段基本以传统手工为主:手绘字体、剪裁编辑图片、绘制印刷黑稿,作品的印刷制作也需要多工序协作如文字编辑、照相分色、拼版打样等,设计创作很大程序上被手工作业所左右,工序复杂并且繁琐。
时至今日,设计手段数字化改变了传统设计模式的限制,设计师借力于设计软件,直接在计算机上就能完成复杂设计处理,极大的提高效率,实现设计品质的精准控制,所有这些过程,只需要程序的切换、鼠标的点击。计算机化的设计手段把设计师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释放了设计潜能。
现代信息科技的持续发展,更使设计师如虎添翼。信息时代,平面设计的手段不再是纯 “写”和“画”,已经全面跨越到数字平台之上,设计的表现、形态和功能达到了速度兼顾质的飞跃。
2.2设计表现多元化
计算机化的设计手段不但解救了设计师的双手,还进一步促进了设计表现的变革,在计算机处理平台上,从图形、字体的处理到版式的编排,处处表现出巨大的变化。
首先,图形在计算机平台上有了它在信息时代的衍生物――电脑图形,在平面设计的范畴,主要是指以电脑为手段和工具而创作的设计图形,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图形,还包括为实现计算机和操作者之间的有机交流而进行的界面设计,软件的图形化界面、多媒体系统、网络系统的交互式界面等。
在电脑图形中,形状、机理、色彩等一切相关要素都由计算机处理成可计算和解读的数值,都可以通过逻辑演算来编辑修改,传统技术中很难实现的效果和图形变形、特殊滤镜效果、渐化合成等用计算机手段可以轻易达到。
此外,色彩运用也比过去表现得更丰富,设计师借此造出愈加绚丽的视觉图像。另一方面,新型设计工具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了设计师的创造空间、蒙太奇、影响叠加与置换等手法的大量运用拉近了现实与梦幻的距离,造就出大批超现实作品,图形的表现风格日趋多元化。
2.3设计形态和功能交互化
信息时代对平面设计最本质的影响,还表现在作品形态与功能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数字化设计功能上获得一个不平凡的飞跃,这种情形在交互式多媒体系统设计和网页设计中得到集中体现。比如网页设计,从构成的视觉元素来看,网页和传统平面作品没有区别,文字、图形的处理和编排具有典型的平面特征,但超文本技术的支持让它拥有多媒体特性的同时,还在信息交流功能上享有充分的交互性。
数字化模式下,语言、声音和影像等信息之间也打消了彼此间的界限。多样的媒体信息用0和1来统一诠释与表达,文、图、影、音变得相互关联,多媒体也成为数字化平面作品的显著特征。以数字式出版物为例,通过计算机或类似终端设备,在二维平面展现给我们的,除了平常印刷出版物包含的平面静态的文、图,还可以有宜人的音乐、活动的影像等,信息在数字化世界里是多元的、动态的,这是虚拟数字形态作品独具的魅力。
3总结
“紧随社会进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创立新思维”,这是包豪斯办学的指导思想之一,对于今天的设计教学仍然适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只追求如何适应新平面设计,而应该再次引导平面设计的发展方向。这就要从思想上改变学生、设计师对信息时代设计的观念和认识。设计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多新时代的传播介质,深入思考其本质特征以及和传统教学工具的本质区别。
参考文献
[1] 刘世锋.平面“不平”――信息时代的平面设计变革[J].艺术百家,2003(1).
而交互性设计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展开,如何合理的演绎空间特征,需要我们系统地分析与学习。
一、交互性设计对传统展示空间设计理念的影响
(一)从认知习惯着手设计
我们生活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们原有的接收或传递信息的固有模式,人们通常只需要活动手指就可以完成资讯的接收传递工作,正是这些特点让现代信息处理的平台变得低门槛和少限制,我们的交流才更加顺畅。
那么,在进行展示空间设计时,就需要以这种当代人惯有的思维方式为根本立足点。在空间展开的过程中尽量地调动人们的各种感官,使其积极主动地随着展示场景的转变而被调动,这种感官融入设计的过程可以让展示空间的作用被实现得更加完善及彻底。
全面且深入的感官互动体验是展示空间交互性设计的精髓所在,通过交互体验可以使参观者的相应感官与作品产生那些文字、数字难以实现的共鸣效果。这个过程使得展示对象得以被深刻的理解,同时参观者的情感也得到了很好的抒发。
(二)交叉性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形式新颖、传达咨询完善的展示空间不再以陈旧的单一展示形式出现,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平面展示亦或空间中的感官展示。展示空间的设计涉及平面、光影、影像甚至建筑工程、工程设配控制等相关团队的通力合作。各个专业相互交织并列在一起,各自发挥各自所长,经过缜密的计算控制与分析归纳后融合在一起。
这种交叉性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可以使艺术、经济、科技、文化在更大的平台上实现互惠共荣。这样的综合应用作用下的展示空间比陈规的设计更能凸显其生动性。
二、交互性设计在展示空间中的特点体现
(一)时空感设计的可调节性
展示空间的空间终极性质就是要向观众有效地传递企业或者作品的相关信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艺术形式多样化的出现,展示空间对于其展示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营造更丰满的展示效果,展示空间的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模式,变得更加完善、更加新颖。
原有的展示空间被设计的分类清晰,指向性较强,可以说展示目的性极强。那么现在再进行展示空间设计的时候,就要结合现在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新鲜资讯的爆棚以及社会转型的迅速化,就要求赋予展示空间更多的可能性,好在传播信息的过程更为便利、更为吸引人。在增加展示空间交互性设计时需要让交互设计的技术与观赏者产生良好的互动,使参观者通过交互行为对展示的主体或者信息,认知得更加直接、更加全面。
通过时空可转变的交互性设计,整个观展过程变得饱满有趣,对文化、对企业、对作品甚至对观赏者自我都是一个难得的思考认知过程。它可以让时空的变化参与到展示设计中,并最终回归交互性本身。
(二)展示空间的可变多样性
著名的建筑评论家伯纳德屈米认为,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建筑空间是作为事物载体而存在的三维立体空间。但是现在的展示空间不仅仅包含了空间的形式、性格,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三维空间,而是将通过空间将内部事物、观众、事件以及空间本身融合起来。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展示空间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变化与组合,呈现了异常丰富的面貌。在体现交互设计的同时,展示空间原有的规矩有序的静态空间属性已经发生了转变,发展成了互通有余的动态空间形式,这样的空间转变对展示空间的设计发展显然是意义深远的。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各国的数字化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百度支持的数字化博物馆通过三维等现代化的媒体技术,一改概念中展示空间的设计规范,而是利用先进技术将博物馆原有的经营突破了时空的固有限制。这样就完全可以避免参观者接收信息的单一性,将其经营转变成数字化、媒体化,参观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通过这样的交互性设计来接收日益多元化的信息。
(三)展示空间的娱乐性
现在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并且文化审美生活需求也逐步提高,展示空间正好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契机,为人们提供了轻松活跃的平台。我们需要放松、需要娱乐,而展示空间可以通过交互性设计为我们带来感官的体验、寓教于乐的教育。
譬如过于科学性的知识原理,单靠讲解员或者文字的解析很难让我们明白,甚至更加觉得深奥晦涩,那么通过交互性的设计就可以让参观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参与、去探索,让知识的消化过程增加娱乐性、可参与性,对于观赏者也许可以理解得更轻松、更有趣。
正是这样一种在参观者与展示空间之间展开的互动设计,为展示空间进行了有意义的延伸与扩展。显然,这样的延伸与扩展无疑是极具意义的。
(四)展示内容的非物态化
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格局的变化带动展示的内容也不再仅仅限于固定的物态形式,更多的数字信息内容、服务内容、科学技术、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等这样的非物态化形式需要我们通过新的表现形式比如音像、符号、4D 的多媒体系统等将这些无法触碰的非物态化的“展品”进行呈现传递,使参观者产生真切的体验感。
(五)互动形式的动态性
展示空间交互性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要最大可能地让参观者与展品之间发生互动,并且这样的互动是动态的、无法复制的。参观体验者需要以各种动势来完成信息的接收与切换,并在这个过程里形成认知与思考。
三、展示空间中交互性设计的方式
参观者作为展示信息的接收方,在认知与获取的过程里对信息的解读离不开特定的环境。这个环境涉及展示的文化、经济、政治、地理、历史等各种背景,因此为了确保交互性设计准确的创作,就必须保证展示途径与方式要随着展示对象的变化而改变,从而才能获得完善准确的展示信息。
为了在展示空间强调其交互性,展示空间中交互性设计的创作在基于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以下的设计方式:
(一)让参观者共同参与到展示设计的工作中
交互性设计需要参观者完全参与到其中,调动全部的感官去互动完成,才可以实现信息的完整传递与回馈。要完成由静态的观展变为主动的动态参与展览;完成由静态的被动接受咨询转为动态的主动接受。设计的形式是不完全的,需要观赏者参与其中来完成剩余的展示设计,这样参观者可以在“设计”过程中自行发现更多的探索乐趣。
(二)不断追求娱乐性强的设计
娱乐性强的设计是最好的可将参观者留住的设计,有了趣味的体验,参观者可以得到充分的愉悦,在寓教于乐中获取知识的信息。在设计中要时刻关注现代人的行为模式及思维方式,以此依据来及时调整固有的陈旧的展示模式,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要想获得新奇的感受而加深对展示对象的印象,也可以通过设计改变人们固有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逻辑,在空间设计中通过各种手法来实现空间的跳跃性、节奏性。这样的空间效果可能是怪异的、滑稽的甚至是荒诞的,但是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展示空间的交互性,实现更加突出的展示效果。
(三)根据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设计
不同性质的展示空间需要不同的信息传播与引导方式来共同参与设计完成。比如以传播历史文化为主的教育类展示空间,它所需要展示的信息特征是抽象的、无法触摸的。交互性设计就是要通过突出物质的外表或者实际的感官体验而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对难以描摹的信息进行物化再现。而以追求商业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展示空间就需要结合高科技手段来烘托企业的文化,将各种新媒体的技术运用到展厅的设计中,极致的视觉效果产生了相应的广告效应与价值,凸显了商业化展示空间的新科技性。
(四)现代技术的合理引入
上文提到,如今的展示设计已经从传统的设计转而向更多的空间发展,比如四维空间。展示的对象也不再是单一并且静态孤立的展示形式,而是添加了变化性、多元性亦或是场景故事性。现代科技引入声光电以及图像、图形、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将要展示的内容整合并进行有效的传达,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调动。另外,展示空间设计中会为了突出展示对象的特征,配合视频、电视等传统视频技术来充盈展示内容和空间效果。
控制技术在现代展示空间中可以按照展示的需求与计算机程控技术相结合,完成较为复杂的场景控制。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计算机程控技术就可以应用于这种虚拟空间的生成。使用这种技术通过电脑模拟产生虚拟世界,并提供给体验者、参观者各种体验机会,对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较为全面的感官模拟实践。这样的现代技术的合理引用,为观展者提供了多维度空间的真实体验,真切地做到了展示空间的交互性。
现代科技可以让展示空间穿越时光隧道,或者回归远古遗韵,或者构想未来生活,让人走进现实或超现实的虚拟世界,给现代展示空间的交互性和构想性发展都带来了非比寻常的意义。
传统的广播式数字电视只能让用户被动地观看节目,无法选择频道播放的节目内容和节目播出的时间。交互式数字电视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用户可以发送请求来选择节目的内容和播出时间,这种数字电视的交互形式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Widget技术应用于数字电视交互式平台上,让用户可以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查询实时新闻和天气预报,进一步方便了用户的生活。交互式数字电视以数字电视为终端设备,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协议为用户提供各种交互数字媒体新业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字电视交互平台朝着标准化和开放化发展。在高清数字电视和早期的网络电视的平台系统中,传统的应用程序虽然功能多样化,但是比较庞大,不易于开发,而且不具备跨平台性,不能实现一次开发,多出运用,在交互性和兼容性上存在很大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系统环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系统架构引入了近两年在微控制器和信息技术领域所提出的Widget技术。Widget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运行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由于Widget小巧,源代码公开,易于开发,而且具有跨平台性,可以一次开发,多处运用,它还适应多种网络环境,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兼容性。目前Widget技术在PC机和智能手机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在数字电视领域还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因此,将Widget技术嵌入到数字电视交互式平台系统中,是今后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而可以推动数字电视交互式平台在三网融合下的进一步发展。
2交互平台系统架构
2.1系统架构概述
交互平台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平台由终端平台、前端通用软件平台和第三方业务平台构成。
2.2系统架构描述
为了准确地描述数字电视交互式平台的系统架构,下面对系统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1)终端平台
终端平台的架构如图2所示,本系统构架的终端平台是Widget引擎的运行平台,可以适配多个终端平台。底层的硬件平台主要提供Widget引擎的硬件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和硬件驱动提供Widget引擎运行的底层软件环境.中间层软件负责提供Widget引擎和系统平台的交互,提供通用软件库,协议,图形系统,浏览器引擎以及其他中间件的软件接口。Widgets引擎包括系统管理、事件管理、设备管理、多媒体、DTV管理、安全认证管理和应用管理,为Widget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图2终端平台
(2)前端应用管理平台
前端应用管理平台架构如图3所示,它是通用Widget平台服务器侧支撑平台,它提供用户管理,安全认证,应用管理,应用开发管理以及第三方业务平台的交互等功能。用户管理主要提供用户注册、登陆等相关功能;安全认证管理主要提供设备认证、鉴权等功能;应用管理提供Widget应用的审核、测试功能;应用开发管理提供开发者上传、下载、测试以及用户下载更新应用等功能;第三方业务平台交易提供业务管理和第三方业务平台的数据以及协议交互功能。
(3)第三方业务平台
第三方业务平台可直接通过widget应用向终端提供服务,终端widget应用采用AJAX等技术和第三方业务平台交互。
2.3系统架构特点
与传统的数字电视交互式平台系统架构相比,本平台系统架构的特点是:
(1)该平台面向三网融合应用,支持多标准兼容、多协议融合和多业务集成的数字电视交互式软件;
(2)该平台系统架构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兼顾传统数字电视(有线、地面波、卫星)应用;
(3)引入了Widget技术。Widget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运行在终端设备上的一种基于Web游览器/Widget引擎的应用程序,它可以从本地或互联网更新并显示数据,目的是协助用户享用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将Widget技术嵌入到数字电视交互式平台系统中,能更好地实现平台的交互性能。
3系统架构性能分析与测试
3.1系统架构性能分析
现有的数字电视交互式平台的主要特点是支持特定网址,中间件,平台之间互不兼容。本系统架构在终端平台上嵌入了Widget技术,可以接入互联网,能在网页浏览器上独立运行,支持链接任何网页,使得本交互式平台具备了良好的兼容性与开放性。
3.2系统测试
衡量本系统架构的测试项目主要有:可用性测试、基本功能测试、安全功能测试。
(1)可用性测试
主要测试软件平台是否可用,能否成功初始化绘图引擎并做出指定输出;能否完成标准键盘、鼠标或遥控器的比本输入响应。
(2)基本功能测试
主要测试软件平台对窗件(Widget)引擎基本功能的实现,包括应用包格式识别和加载功能测试,应用包执行状态及监控功能测试等。
(3)安全功能测试
主要测试平台软件对安全功能的支持程度,测试内容包括SSL功能测试、签名包的识别和处理功能测试、Ajax消息加密功能测试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艺术形态、传播环境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新媒体艺术的出现无疑是传统艺术的一种升华,新媒体艺术区分其他艺术门类的显著特点是其具有虚拟性、数字性、交互性。其中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是与传统艺术门类比较中最具有优势的特征,新媒体艺术是传统媒体模式的一种升华,新媒体艺术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先进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新媒体艺术是现代科技水平进步的体现。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交互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传统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人们从传统只能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传统媒介向新媒体过度,新媒体艺术成为现代人们的宠儿,新媒体艺术是传统艺术的升华,新媒体艺术具有交互性,从而更全面的挖掘了时代艺术优点,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对促进我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审美取向创新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新媒体艺术的界定
20世纪末摄影技术的出现拉开了最早“新媒体艺术”的帷幕。传统的艺术评价标准无非是某位作家无可复制的作品,独一无二的作品特点宣示的它的价值,20世纪末摄影技术的出现了人类这一艺术观念,摄影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的开端,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和时代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传统艺术之上的,传统的四大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而新媒体艺术区分于传统艺术的最大特点使其具有交互性,现阶段新媒体艺术主要应用领域有影视制作、房地产领域、建筑规划、展示设计、工业设计、网络艺术等,计算机的出现是推动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新媒体艺术交互性具体体现
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传统艺术之上的新型艺术表达手段,新媒体艺术与其传统艺术相比较具有传播范围广、互交性、时效性、立体性等特点,现阶段新媒体艺术主要应用领域有影视制作、房地产领域、建筑规划、展示设计、工业设计、网络艺术等领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先进手段相结合,为需求者提供了一场完真立体的视觉盛宴。针对新媒体艺术交互性,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2.1画面真实、立体感强
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性,利用这一特点虚拟现实影像,让人感觉画面更加立体真实,具有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在商品信息的传播上,可以借助高端的互联网科技,将产品信息,商家资料,声色并茂的呈现给需求者,充分发挥出新媒体艺术的优势性,传统艺术时常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及时性,比如电视广告的播报,需求者一旦错过了广告播放时间,就没有办法再获得广告信息,而新媒体艺术需求者可以随时观看,因此,新媒体艺术又具有时效性。另一方面数字电影的出现更加凸显了新媒体艺术的立体效果,是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逼真,从而提高了人与作品的交互性。
2.2新媒体艺术作品交互性强
针对新媒体艺术中的作品,需求者可以通过虚拟环境及反馈的其内容,进行人与作品间的互动,另一方面,需求者通过设计者所构造的人物、环境、声音切身的感受虚拟世界人物质量、声音、语言上的互动,进而实现行为交互。
2.3新媒体艺术互动性强
新媒体艺术有效的运用了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因为计算机网络具有灵活性,借助计算机网络可以充分实现设计者与顾客的互动,可以是局部区域亦可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互动交流,新媒体艺术在互动中了解自己产品的不足及优点,在交流互动中需求者可以真实立体有效的与设计者进行沟通,使身处异地的两个人没有距离感,进而了解需求者的反馈建议,用户的反馈意见对企业的发展很有价值意义,企业可以通过用户反馈的意见,进行收集,详细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趋向,设计者及时有效的掌握需求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和评价等等,从而实现及时有效的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做到知己知彼,进而进行方案的讨论与调整,最终达到完善设计的目的,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广告设计营销有效的推动了企业的营销效率,新媒体艺术可以让需求者立体真实的了解自身的设计作品,不但在提升设计者的同时也提高了需求者的满意度。
2.4虚拟传播,拓宽市场
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性,立体性、交互性的特点,正是借助新媒体艺术自身的特点,让新媒体艺术在娱乐游戏领域也有了突破性的成就,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传播立体真实,交互性强的特点,让其在娱乐游戏中迅速发展起来,仔细观察我们都会发现,每一款电脑游戏,设计者都会精心设计人物形象,游戏场景画面,吸引人的交互模式,如发出声音,游戏人物的肢体语言进而实现互动,新媒体艺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没有地域的束缚,可以将每一个人都变成消费者资源,同时也免去了现实生活中,因为地域不同,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必要麻烦。
2.5广告营销互动
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营销手段已不能满足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新媒体艺术常常被用在广告的设计中,互动广告逐渐成为企业宣传模式中的宠儿,互动广告抓住了人自然沟通双向沟通的特质,为广告赋予了灵魂,设计者借助新媒体艺术以及计算机营销的特点实现企业互动广告的有效传播,新型互动广告的本质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广告形式利用这一特点,将企业信息,产品资料,及时有效的将信息传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企业可自行设计产品的详细资料,顾客只要点击产品的一个链接,企业信息,商品资料便声色并茂映入眼帘,互动广告交互性强的特点,不但方便顾客间的互相交流、传播,也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营销效率。
三、结论
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新媒体艺术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先进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我国新媒体艺术发展、审美取向创新有着深远的意义,新媒体艺术是媒体艺术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唐雪雯.新媒体艺术交互性探究[J].艺海,2013,12:130-131.
[2]李琪.新媒体艺术交互性的时空特质[J].艺术品鉴,2016,03:154.
关键词:交互动画 计算机 多媒体 网络
(一)交互动画的概念
所谓交互(Interactive),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术语,指允许用户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交互式是通过程序来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的。人机交互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交互式处理(Interactive Processing)的过程,是在设计实现某一功能的程序时,有意在程序中间设置一些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或决定的环节。在运行程序时,用户对计算机操作方法全都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用户只要根据监视器上呈现出的提示或建议对计算机做出相应的动作,计算机就可根据用户的操作自动进行与之对应的处理工作,从而让程序按照用户的需求来运行。交互这一技术的运用使人们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数字媒体可承载信息的种类和数量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交互技术的发展又使人们的种种行为数字化,通过这些数字化的指令对数字信息加以控制。交互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具有互动性的设计更为直观和便捷。
所以我们可以说,交互动画是参与者与动画之间通过交互设计产生互动的动画。交互动画中的交互功能具体表现为:参与者在观看动画时,可以以动画中的某一个角色直接参与动画的情节发展,而且参与者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发展动画中的情节,甚至控制动画中的结局。为了在动画中实现交互功能,在创作交互动画时设计了可以让参与者进行选择并参与其中的角色,在动画内容的某些关键处设置一些选择项,让其参与的这个角色可以根据动画的设计安排或是个人意愿进行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情节发展,从而可能产生不同的结局。交互动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自己来决定动画发展的愿望,使动画的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动画的发展情况进行控制,参与者
在观看或者说是参与这种动画时往往表现出相当的兴趣。
(二)网络广告交互动画的特点
1、交互性
正如布兰达?瑞尔说的那样,“交互媒体并不是关于信息,而是关于体验”。网络广告交互动画设计的使用是一种网络广告设计形式的创新,是一种人机交互的广告宣传形式,与其他的网络广告形式相比,最为符合现代信息的传播理念。网络广告交互动画设计最大的独特性在于它的交互性,交互性的意义就是放弃视觉安排,让位于感官的自由地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对广告产品的一种体验。这样一来就改变了消费者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情况,提高他们观看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并不是被动地观看广告,而是主动地控制着广告的进程,追求设计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心理需求,这体现了设计者对于消费者的人文关怀,他们已不仅仅是旁观者,而变成了探索奥秘的主人。对于信息的传播来说,是网络广告宣传形式的一种突破。
2、非线性
网络广告交互动画的设计和使用是现有网络广告动画形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有别于被动观看式的网络广告动画,改变了线形或循环的叙述方式,互动动画过程的发展可以由消费者来选择和控制,对于消费者来说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带有一定的可参与性。这种交互动画的创作目的是使消费者对于主题的感受,并且使人和信息产生互动,最终达到广告信息传达的效果。
交互动画广告设计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传递商品信息,促进销售。具体说就是通过良好的交互动画的艺术设计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进而借助网络和多媒体的互动手段来传达产品的信息。通过必要的交互操作,结合多媒体手段增加了网络广告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以达到其提升广告被注意度的目的,从而提高广告的效率。
3、艺术性
交互动画作品中的各种元素(视觉形象、语音、乐曲、时间、场景、情节等)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美感。同时,网络广告交互动画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它还具备着绘画、电影、音乐、雕塑、游戏等艺术门类的特点,并将其与互动融为一体,形成具有独立特征的艺术形式。
4、娱乐性
由于网络浏览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搜索信息,而不是欣赏网络广告,所以想要吸引浏览者的注意进而达到网络广告的宣传目的,就要考虑网络浏览者人群特征,遵循娱乐性性原则。
统计数字表明,网络浏览者主要是年轻的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这个群体年轻、个性张扬、祟尚自由、自主性强、重视内心的感受和个人体验、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嘲络广告交互动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心理需求,交互响应结果要充分体现网络厂告交互动画的娱乐性。
(三)交互动画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馆;教育;应用
1 新媒体的内涵
目前,我国对新媒体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与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新媒体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及移动信息技术等,依托互动的媒介向用户传播数据或信息等。总体而言,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及技术性的特点,促进了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与速度,在新媒体的支持下,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阅读、编辑文本、声音、图片、动画、影像及游戏等资源,并与信息发生互动。新媒体的类型有网络媒体、移动通讯媒体及数字电视媒体等。由此可见,新媒体不仅体现了技术的革新,也反映了社会传播理念及形式上的革新,新媒体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丰富、数量大,并且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2 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意义
1、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
传统的博物馆教育大多是被动的,因为博物馆陈列的展品十分珍贵,难以实现对社会全面的开放,而且在开放的内容及时间上都有一定限制,这样不仅降低了观众到博物馆参观的积极性,也导致博物馆缺乏认知度,博物馆在人们心中更多的是神秘而遥远,借助新媒体技术,观众们不仅能够更加迅速、全面地了解博物馆的藏品,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物保管的手法,激发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近距离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韵味。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观众还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博物馆的历史、教育活动等,进而更加自主地关注博物馆的发展。
2、拓宽博物馆教育的内容
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观众不仅能够看到本馆的藏品及相关简介,还能够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如对同时期的相关文物或者其他地区、国家的文物发展,这样的博物馆教育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事业,强化博物馆教育的内涵。不仅如此,新媒体时代中,还可以将一些独居特色的地方文物进行展览,推动不同层次的文化、历史、文物的学术交流,为深化专业领域合作交流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新媒体促进了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关注博物馆的发展,在提升博物馆形象的同时,也能够为博物馆带来更多的资源,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
3、完善博物馆建设体系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的公共服务机构,向社会提供了历史文物的展览、教育功能,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博物馆需要不断扩大文化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博物馆的服务更加科学合理,更具针对性、系统性,进而为增强博物馆服务质量,焕发博物馆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3 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
1.建设新媒体平台
博物馆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为了满足不同的观众需求,博物馆可以创建网络媒体平台,促进观众与博物馆及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如建设博物馆门户网站,创建不同的版块,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物进行分类,增强对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另外,博物馆还可以创建微博、微信等平台,在平台上博物馆的相关信息,使观众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了解博物馆的发展,在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上,博物馆不仅要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教育,还可以充分激发公众的积极性,激励观众参与文化资源的分享,博物馆活动信息的转发等,以更好地提升博物馆教育的效率,拓宽博物馆教育的范围。
在网络平台上,博物馆应该以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如内容,互动沟通等,使观众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感受历史文物的魅力,自觉地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中,除了图片,还可以引入微视频、声音内容,并将微视频与藏品相对应,使公众能够直接地建立声音、视频与藏品的联系,进而深化对文物的认知。网络平台的创建,为观众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增强了观众体验、学习、浏览的自主性,有效地拓展了博物馆教育的空间。
2.数字技术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给观众带来独具一格的体验,在博物馆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虚拟技术,建立移动展厅、导览平台等技术,让观众能够多方位地浏览藏品,同时在虚拟技术的帮助下,观众即使回到家也能够重温博物馆的展品,深化博物馆的参观体验。
由于博物馆的藏品丰富,而观众的时间相对有限,因此观众参观展品的时间也非常短暂,为了增强观众对展品的关注,博物馆可以利用数字统计平台,统计出观众在数字媒体上浏览不同展品的时间,进而分析、整理出最后观众喜爱的藏品,进而对藏品的排序、内容的展示做出调整,由此可见,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观众观赏展品的质量,还能够得到观众的反馈,不仅如此,观众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博物馆教育的形式、内容、意见做出评价,博物馆根据观众的评价做出适当修正,进而使博物馆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3.交互技术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
交互性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为了增强博物馆教育的生命力,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富于个性化、交互性强的新媒体技术引入其中,观众利用平板、手机等,进行二维码扫描,就能够读取相关的信息,并且随着多媒体信息的引导,观众还能够“拿起”、“放下”展品,能够放大展品的局部深入观察,观众还能够参与到展品的互动游戏中,如体验展品的用途,通过互动游戏来对展品进行摆放、修复等,这些方式既丰富了博物馆教育的方式,也能够进一步拉近观众与展品的距离,进而真正实现博物馆教育的目标。
新媒体技术形式新颖,能够与观众产生即时的互动,使观众体更深层次地体验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如互动投影仪、多媒体互动体验仪等,利用现代科技,通过灯光、音响的交融,不仅增强了历史文物或史实的现场感,也能够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使历史文化散发活力,既能够增强教育场景的氛围,也以富于文化气息的场景打动观众,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交互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博物馆教育呆板、沉闷的模式,让观众成为浏览、学习的主体,成为博物馆的设计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技术,观众不仅可以自行翻阅、观看,掌握播放的速度、时间,还能够成为博物馆教育的设计者、参与者,公众力量的参与,延伸了博物馆的表现力,为博物馆的长远发展,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为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有未有的机遇,新媒体的交互性、技术性及数字化手段,能够拓展博物馆陈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促进了公众与历史文物的对话,新媒体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博物馆应根据自身的特色,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变革教育模式,为提升博物馆教育质量,传播优秀历史文化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梅荣.多媒体交互展示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 时代教育,2011 ( 4) .
[3]谭慧君.博物馆应用新媒体技术在宣传教育中的影响叨.黑龙江史志,2014,5(11):55・57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界面设计
当今,人们已经步入到科技发达的划时代。一切社会文化、工作生活、贸易往来、商务活动等等都离不开数字化。对于新媒体艺术界面设计,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已经从传统的经典艺术设计的藩篱之中走出来了。70年代出生的人在童年时用弹弓打鸟,今天的孩子却在iPad等电子设备上用愤怒的小鸟攻击着呆呆的小猪。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是一个关注新媒体的设计时代。新媒体的形式丰富、多元、生动,新媒体的艺术颠覆、新颖、灵动。它主要是指现阶段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而言,以数字技术、网络为基础的各种媒体形式,是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媒体形态,例如网络视频广告、电子游戏、电子杂志、网站、数字电视节目等,具有鲜明的连接性和互动性,深受各类人群的喜爱和关注。
1 界面设计的重要性
新媒体艺术是创作者艺术设计独立性和自我艺术魅力的一种展示,同属于数字化艺术的范畴。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用户交互界面的创新衍生是不断前行的,在新媒体艺术的各类设计元素中,不论是文字、图形,还是影像、声音,美观生动的交互界面设计是在第一时间抓住眼球的要素,设计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新媒体的用户交互界面已进入我们的生活,让人们在惊叹新媒体艺术设计带来的华丽的界面效果的同时,用户界面的设计理念也深入人心。界面是软件与用户交互的最直接的层,界面的好坏决定用户对软件的第一印象。而且设计良好的界面能够引导用户自己完成相应的操作,起到向导的作用。同时界面如同人的面孔,具有吸引用户的直接优势。设计合理的界面能给用户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和成功的感觉,相反由于界面设计的失败,让用户有挫败感,再实用强大的功能都可能在用户的畏惧与放弃中付诸东流。传统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新媒体艺术界面设计中的画面感和交互性相对于传统的平面设计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有着相当的优越性,它不仅仅限于视觉设计,它还延伸到了听觉、触觉等设计领域,在视觉上包括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要素,在声音上由语音和各种音效及配乐等要素,新的媒体手段使得信息传播的手段更加立体化和综合化,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和智能化。
2 界面设计的特点
界面设计是以人为主体和机器进行互动的媒介。它涵盖了硬件界面与软件界面,它是一种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交叉性的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因此,人机界面设计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特点:
(1)主题明确。优秀的界面设计是有着鲜明的主题和创意构思的,按照大众观赏心理模式和受众接收能力来有效的传达和表现出来。设计不是只有构思和美感而已,也还要在增强作品艺术性的同时,更关注和使得设计作品具有艺术灵魂和视觉震撼力,这样来承托出设计主题内在深刻的涵义。(2)形式与内容要完整。设计作品的好坏都离不开内在好的创意和构思外形。内涵深刻的创意是构成设计元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是基础和灵魂;构思外形是让设计内涵外在表现出来的重要艺术手法。设计内涵包括设计主体、外在形式、方向等重要元素的总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一个优秀的设计必定是形式对内容的完美表现。创作者完美的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深入领会主题的精髓,再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找到一个完美的表现形式,才能体现出设计独具的分量和特有的价值。(3)交互性与持续性。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媒体之处,就在于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即时交互性。即时的交互性是新媒体艺术成为热点的主要原因,也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不再是一个传统媒体方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交互设计的主要使命是通过对界面设计和用户操作行为的设计提高可用性,体现在作品与用户直接面对的界面上,界面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作品的印象,它是作品展示的平台,承载着作品。(4)强调整体。界面的整体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性,创作时要求其统一完整。这样观赏者就能迅速、快捷的了解熟悉它,并能给观赏者有着一种内部完整、外部炫美的艺术质感。界面独有的艺术魅力就是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