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范文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25 10:41: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项目管理培训讲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

篇1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一、在军队工程建设领域推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一)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的类别

军队工程建设项目按建设用途可分为国防工程、营房工程、后方仓库工程、企业化工厂工程、离退休干部住房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及保障军队需要的其他工程7大类。按建设性质可分为新(迁)建工程、扩建工程、改建工程和恢复工程。按投资规模可分为大型项目、中型项目、小型项目和零星项目4类。按列入军队建设计划的时间可分为预备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在建项目和停缓建项目。

(二)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

军队工程建设项目除具有一般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地点固定性、建筑产品单件性和消耗大、周期长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 军事时效性

军队工程建设是为军队提供工程保障的基础工作,受军事行动快速机动特性的支配和影响,以服从军事需要、保障部队作战胜利为目的,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军事时效性。

2 保密性

军事工程建设是军事战略、战役部署的具体体现,是战场准备的直接反映。其建设地点、战术技术要求、内部结构等等,都属军事机密,有的还要伪装外形,示假于敌,隐蔽意图,以保证战争、战役、战斗的胜利。因此,一般均具有严格保密要求。

3 选点的局限性

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的地点确定,是以服从军事战略部署为前提的。有的军事工程项目即使建设条件不充分或不完全具备,甚至要付出比通常更多的代价,也必须按照作战、训练、设防、防御等军事需要进行建设。

4 综合性

军队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军事经济活动,战术技术要求很高,内部结构复杂,需要军队各部门配合协作乃至国家许多部门提品和服务,才能建成。

5 非生产性

军队工程建设项目就其性质来说,主要是非生产性的简单生产。其投资来源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军队工程建设是一种以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军事经济活动。

(三)军队工程建设采用项目管理方法的意义

军队工程建设采用项目管理,有助于项目各子系统目标的控制和各子系统项目之间的协调,使项目效益达到最大。

1 保证工程周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军队工程建设项目技术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建设周期不可避免地延长。如何在预定建设周期内完成建设任务,成为一大难题。项目管理就是从项目全局观念出发,对项目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缜密地计划和组织,严格控制各阶段、各层次的时间进度,以实现满足项目总体建设周期的要求,达到按期完成的目的。

2 控制经费

军队工程建设在项目全寿命期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如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就会导致经费严重超支。项目管理强调对项目资源的有效控制,编制经费资源计划,及早进行费用估算和预算,采用科学的方法严格控制费用的变更,做到充分利用资源,从而节约经费。

3 降低风险减少失误

对于大型军队工程建设项目,无论是作为投资方的国家,还是作为工程建设方的部队,都难以承担由于管理失误而造成的巨大损失。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采用的是现代的、科学的、发展的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和减少失误,保证建设项目的成功。

二、在军队工程建设领域开展项目管理培训的需求

(一)完善知识结构的需要

军队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大批既懂工程技术又懂项目管理的人才。但是,目前工作在军队工程建设领域的干部,大部分毕业于工程技术院校,对工程建设技术非常精通,但对工程建设管理知识特别是项目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掌握得很少。然而,军队的工程建设管理干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主要担负管理的职能。因此,他们急需补充管理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担负起应有的重任。

(二)提高管理技能的需要

在军队工程建设领域中,有部分干部是营房管理专业毕业,系统掌握着营房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管理的知识。特别是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学习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对军队工程建设管理干部管理知识的更新,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强沟通协调的需要

目前,项目管理技术在全国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地方建筑行业,更是十分普及。军队在实施工程建设项目中,需要相当数量的地方工程建筑单位支援,在与这些单位的合作过程中,采用一致的管理技术、术语和标准,才能达到快速地沟通和理解,达到协作的默契和顺畅。因此,与协作单位管理机制的接轨,对我们尽快全面地普及项目管理知识提出了极为现实的要求。

三、项目管理培训模式的设想

(一)组训方式

由于军队工程建设管理干部分散在各部队,对一个单位来说,人员相对比较少,每个人的知识基础和需求也不一样,很难形成培训规模。因此,军队工程建设管理干部项目管理培训必须由总部牵头组织,各单位根据需求选派学员参训,或者选择参加地方组织的培训。

(二)培训类型

1 举办项目管理培训班

该培训班以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项目管理的由来、发展和基本概念,讲述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资源与成本管理、质量与风险管理、沟通与冲突管理的理论及方法,以及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使学员对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初步掌握项目管理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培训班还可以设置项目管理演练,通过管理一个虚拟的项目,运用“模拟演练”的方式,将项目管理理论与项目管理实战结合起来,使参训学员在模拟环境中,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项目管理的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等内容,以及相关工具的运用和格式文件的制作,体验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提高项目管理的实际能力。通过演练,学员们体验和积累了在理论教学阶段无法揭示和传授的项目管理实际应用策略和心理等方面的过程和感悟,并内化为对项目管理知识和相关工具的真切体会和实际把握。

2 举办项目管理专题研讨班

针对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某一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培训可采取4个步骤:第一步,学员根据培训专题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进行梳理,并将问题在研讨中提出;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其他学员从中挑选出自己可以为其解决的问题进行准备。第二步,聘请国内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拓学员的思维。第三步,再次进行研讨,采取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的办法,学员根据前次研讨中部分学员提出的问题,介绍自己在工作中解决的办法。第四步,对于学员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聘请专家进行出谋划策,大家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举办国际认证培训班

根据国际认证的要求举办培训班,使参训学员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项目管理的基本过程,掌握项目管理的主要技术和工具,能够熟练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实施军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履行管理职责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最后,经认证考试合格,颁发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相应的等级证书。

篇2

上海信息化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上海市信息中心培训部的基础上组建,于1998年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政府序列信息化促进机构,中心通过提供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开拓信息化人才资源培训服务。

中心专精于中国IT治理和管理专业领域,15年来在推动中国信息化管理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中心自2005年发起的Future-S中国管理论坛也逐步造就了具备专业影响力的IT管理生态圈和价值链,受到业界高度肯定。

寰球同步,多层面课程打造高通过率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面积铺开,IT培训也逐步为人所知。但早期信息化教育以企业内部电脑使用的普及性培训为主,缺乏理论深度,培训范围较小,对象也较为单一。

2002年,上海信息化培训中心开始在IT管理培训领域起步,与全球接轨和专精国际IT管理成为其两大特色。中心运用国际最新理念组建起优秀的讲师团队,全面整合IT管理中的技术、人力、财务流程,开发出最佳实践创新课程,打造起独有的IT治理和管理培训领导品牌。

凭借深厚的信息化管理知识积累,以及对先进IT管理经验的敏锐感知度,中心以世界级的IT服务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理念、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为基础,构建并实际运行着全套IT管理培训体系,开创了多项国内第一。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自2002年起首家引入ITIL国际认证培训;自2006年起首家举办COBIT4治理课程(2012年12月首家举办COBIT5公司IT治理课程);自2007年起首家举办PRINCE2项目管理课程;自2012年开始举办TOGAF企业架构课程。培训课程涵盖IT治理和管理的五大系列――IT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IT项目管理、IT治理架构、业务持续性管理,以及三个层面――战略层面的高级管理课程、战术层面的实施课程、日常层面的基础课程。IT组织及IT经理可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和阶段,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并且,中心培训认证考试通过率远超国际和国内平均水平。

由于在IT治理和管理领域的丰富经验,中心获得了大量企业高管和团队的青睐,客户遍布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太保、IBM、英特尔、联想、索尼、美国强生、上海贝尔、中兴等跨领域公司,并逐渐成为这些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分享理念,以职业价值汇聚精英人才

信息是企业经营中极为重要的资产,它贯穿并支持着整个经营活动,从一般交易到公司合并,从大型项目到员工资料都会产生海量信息。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体制,仅供组织内部使用的敏感信息极易泄漏,并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同时,混乱的信息管理还会导致与客户交流不畅,甚至遗漏商机。而这就是企业需要IT管理人才的原因。

上海信息化培训中心为IT经理人及团队提供国际化的IT管理专业培训,无论对企业成长抑或个人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对于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而言,了解公司总部IT管理理念对于子公司的管理体制和公司文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对于本土企业团队,了解国际发展趋势,无疑更能跟上世界的发展,对开展跨国业务也有良好的接轨作用。而对于职业经理人个人成长来说,通过国际IT管理认证是个人职业价值的有力体现,是不断自我知识更新的一种途径,能有效帮助个人加快职业发展速度。

中心课程体系完善,以分享的理念为学员介绍IT组织管理的两大核心议题,即IT服务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课程能有效帮助企业IT管理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管理标准、方法与流程,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中心还通过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如Future-S中国IT管理论坛、IT管理沙龙、讲座等――分享IT管理国际最佳实践成功经验和案例。

Future-S,找到IT治理最佳领军人物

2004年,在与学员的交流中,中心发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希望获得一个自由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平台。于是,2005年1月Future-S中国管理论坛应运而生。通过与国际国内众多知名专业机构合作,中心成功举办25站30多场Future-S大型峰会、讲座、管理沙龙、经济专家讲坛,并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等中心城市持续举办系列活动,使Future-S逐步成为具备专业影响力的高端管理平台之一。

篇3

关键词:航电枢纽工程;人力资源;管理

       0  引言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一切事业而言,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形容也不为过。人才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关系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当今世界上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株洲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说与现代先进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管理方面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株洲航电枢纽工程是 “十·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我国内河第三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项目,同时在内河航运建设中率先实行了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业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三方主体,因此,该项目的人力资源从管理上讲,主要是业主人力资源管理、承包商人力资源管理、监理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本文主要介绍业主人力资源管理。

        1  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人力资源队伍

        1.1 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株洲航电枢纽工程建设中,大量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计算机局域网、办公自动化、计算机MP3系统软件等现代管理手段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不仅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为精减人员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1.2.1 早在工程建设前期,公司就提出“精干、高效”的人员组成模式,引进人员除了从水电系统其它单位调入少量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外,主要以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为主。因此公司的人员队伍从总量上控制了规模,总数始终没有突破编制人数,为公司的正常管理和后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1.2.2 公司在工程建设初期就大胆破除旧观念,打破单一的长期合同人员引入体制,在不同的岗位上实行不同的用工形式,主要有以下形式:以劳务合同的形式聘请部分技术顾问,以短期合同形式引入临时工作岗位和季节性工作岗位用工,以整体承包形式引进当地酒店完成后勤服务工作。通过以上用工形式的探索,既解决了工程建设中人员短缺问题,又减少了长期合同人员用工体制存在的其它问题。

        1.2.3 坚持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对工地职工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对职工食堂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治安保卫工作以委托地方保安公司管理,这些措施基本上避免了“大而全”“企业办社会”的问题,也使公司能够集中精力搞工程建设。

        2  多渠道、多途径、宽口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满足重点工程建设需要

2.1 利用重点工程大舞台,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参与重点工程管理的综合素质  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公司首先对管理人员进行了合同管理方面的集中强化培训。几年来,全公司参加合同管理培训的人员共120多人次。在工作安排上,我公司注重新老搭配,并实行以老带新、以老帮新、新老互帮互学,采取加快启用年轻干部的策略,使新老两代人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外还大力倡导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加强自学,边干边学,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和掌握合同条款,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使各类人才的合同意识得到增强,运用合同管理工程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2.2 建立具有株洲特色的航电枢纽运行管理队伍  早在株洲航电枢纽筹建和规划时,公司领导就提出了“精干、高效”高标准要求。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公司领导班子确立了高起点建航电枢纽、创建一流航电枢纽的目标。

2.2.1 从航电枢纽的运行管理人员来源上,很早就开始着手做好人才储备,从2002年开始,增加了大中专毕业生接收人数;在专业结构上,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水电站动力设备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等航电枢纽急需专业;在学历层次上,为适应公司高标准建航电枢纽的要求,以大专、本科学历为主,本科生比例达85%以上。

2.2.2 加大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2002年8月,就选派运行管理人员到大源渡航电枢纽管理处进行培训,同时,还通过行业培训、厂家培训和现场培训的方式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了上岗前培训,一直到第一台机组发电前的2005年8月,历时3年。在人员培训上,既保证充足的培训时间,又兼顾了培训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2.2.3 让员工在工作中锻炼成长  利用株洲航电枢纽机组安装调试的建设时机,组织运行维护人员参与机组安装监理、机组安装施工、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要求他们深入到现场,与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一道工作,并有计划地安排岗位轮换。再就是压担子,把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提拔到重要岗位,株洲航电枢纽管理处的负责人、部门主任、副主任、值长等岗位90%以上年龄都不到35岁。全方位的思想业务培训使株洲航电枢纽的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

        2.2.4 立足公司长远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经营及管理人才队伍

篇4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建筑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工程质量稳中有升,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要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我们管理者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树立只要有合适的岗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经过培训每个员工都是人才的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如何,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程建设的成败,意义非常重大。

一、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1.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员工培训一方面可以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将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了企业战斗力。要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则必须通过员工培训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

2.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需要

建筑企业的施工作业员工大约有3/4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高低不一,这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速度。企业只有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让他们接受一些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态度,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美国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企业创新的最佳投资比例是5:5,即“人本投资”和硬件投资各占50%。人本为主的软技术投资,作用于机械设备的硬技术投资后,产出的效益成倍增加,所以教育培训产业化也将会应运而生。事实证明,员工培训可以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更加具备竞争优势,更加持续保持企业生命力。

二、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作用

员工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也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首先,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学习型企业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科技人才将茁壮成长,企业经济实力将明显增强。

其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是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建设一个学习型企业,就是打造一支优秀员工队伍,只有通过员工培训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手段。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职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职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

三、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不同职级员工采取的培训重点不一

1.普通员工的培训

1.1新员工上岗前培训。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公司其他各部门报培训计划,列培训讲义,负责具体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文化培训、项目管理手册培训、安全管理手册培训、技术质量培训、商务合约培训、财务资金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训等。

1.2现场参观以及实际操作培训。新员工上岗前都会组织大家一起到项目部参观学习,降低心里落差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再分配到各自不同的项目部去工作,由导师对新员工进行实地指导,现场讲解,协助新员工顺利度过入职恐慌期,使其掌握工作技能。

1.3安全培训。

使其掌握操作技能和生产安全知识,能够驾驭设备,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物于物的关系,为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安全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真正懂得作业过程中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意识,从而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因此,安全培训工作非常重要。

2.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部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上。

3.项目管理者的培训

在建筑企业中,项目管理者多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这类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但综合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项目工程管理人员除需要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之外,还应该有选择性的参加以下学习内容:

3.1参加行业内相关管理性讲座的培训。

3.2参加企业管理类专业的系统学习。

3.3参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考察和学习。

3.4参加优秀项目经理集训的培训。

4.企业决策者的培训

卓越的企业决策者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决策者们更需要接受培训。决策者的培训应着重对市场洞察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决断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

4.1对行业内成功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优秀企业先进管理方法,拓展视野,总结经验,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提示企业管理理念。

4.2参加MBA、EMBA等管理类课程班的学习,帮助管理骨干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4.3参加工程硕士学位班的学习,与重点大学联合举办工程硕士学位办,不断提升公司人才队伍素质,满足对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持续抓好学历学位教育,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浓厚氛围。

篇5

就定位而言,高校非学历教育是高等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非学历教育模式主要为:讲座、专题研修班、企业委托内训和辅导培训等。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高校在非学历教育定位和教育层次提高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必须针对办学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层次混乱,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非学历教育时并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甚至有的高校几个部门同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并且各院系具有独立自主招生的权力,面向社会招收学生办班教学。同时很多院系选择与企业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平台,针对院系专业背景和教学需求开设培训班或者资格证书培训活动,规模虽小但是数量巨大,由于没有统一领导部门,且相关规章制度缺失,上述非学历教育形式层次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在培训中专业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资源管理无序、出现浪费等现象。[1]第二,制度缺失,定位模糊不清。受经济利益和社会趋势影响,中国很多高校均开设了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但是很多项目缺乏规范性指导,高校并未对非学历继续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导致实际培训效果不甚理想。很多高校顺应时展,致力于成人学历教育向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并未系统研究社会形势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具体情况,导致定位模糊不清,缺乏延续性和市场竞争力,致使非学历继续教育从属于学历教育。并且很多高校经验不足,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仅象征性地开班零散的培训班,毫无品牌性和收益性可言。[2]

三、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第一,合理利用资源,创新管理方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以项目形式开展,具有目标任务明确和受训者存在导向性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高校可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以此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达到效益最大化。例如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市场的多元化培训需求,在综合分析自身的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创新性的培训项目,以此赢得市场先机。同时,在培训项目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采取项目管理方法,制定系统宣传方案,从产品优势、师资优势、教学环境优势、培训效果优势等方面做一个全面有效的宣传。在形成自身品牌效应的同时,刺激了受训者的学习欲望。[3]第二,合理定位,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当前,国家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日渐明朗,但是相关政策制度还有待健全,受定位不清和制度不健全影响,很多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打破高校仅重视学历教育的格局,引导高校合理定位非学历继续教育,并根据各高校发展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整合资源,重点发展。例如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高校充分意识到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由上至下的层级管理体制,各学院原有的培训项目或者校企合作项目划入学校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体系之中,同时管理人员根据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设定与管理规范,调整并完善整个继续教育体系。此外,该高校创新性地设置了二级办学实体,将其作为继续教育机构,代表学校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二级办学实体坚持“从严治教,科学办学”的宗旨,就具体培训项目开展系统化管理,以此保证培训质量。第三,把握市场,创建品牌培训项目。随着社会需求日趋多元化,非学历继续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办学机构参与到项目培训之中,相较于高校而言,社会办学机构市场机制较为灵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必须把握市场动向,拓展渠道,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创新培训项目。例如在中国西部某高校非学历继续教学发展过程中,该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公共管理和人文历史等学科的优势,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了“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应急管理培训基地”,着力培养该地区党政干部公共危机处理和舆论引导的能力,同时该高校定期开展“送培训下基层”的活动,在基层部门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行政能力培训”等专题报告,以此为政府培养众多应急管理人才。基于此,该高校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行政领导能力与政治文化素养”品牌培训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升了自身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水平。第四,更新观念,做大做强,非学历教育将成为主流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自2018年停止招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专业的规定即将出台,各本科院校必须实现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型发展。在“大职业教育观”的趋势下,学校继续教育要将发展职业技能培训(非学历教育)作为新时期工作的重点。在继续做好目前已有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观念,树立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终身教育思想日渐普及,单纯的学历教育很难满足人们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给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在实际办学和培训中,很多高校仍存在定位不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非学历继续教学的整体实力,进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作者:郑丹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