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5 10:41: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精品课程的课程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MOOC技术;精品课;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199-01
学校的精品课程构建作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MOOC条件下,精品课程应当怎么发展成为了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处理对于课程改革有着较为重大的启示,并对精品课程发展以及教育资源共享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促使教育公正性的实现。
1 关于精品课程特点分析
精品课程构建是我国教育改革相关规定提出来的,促进优良教育资源可持续使用的课题,也是完成教育公正以及提升质量教育的方式。而精品课程一般拥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具备一流的教师团队;一流的教学资源;一流的教材知识;一流的管理方法;一流的内容。这个特点是作为精品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以及评估标准的,拥有良好的可实施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非精品课程的选择。其次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这个特点作为精品课程的主要点,是精品课程发展和持续的重要依据。最后具备了推动教育公正和提升教育方法的特点,是精品课程构建的目标。由于构建精品课程的投入资金较大,所以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去除教学资源的区域性差异,进而完成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学公正性和教学质量。
2 精品课程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发展分析
如果单单从技术这一个方面来看,构建精品课程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国有教育模式下的精品课程构建和网络教育平台下的精品课程构建,以及刚发展起来的MOOC网络教学平台下的精品课程构建。所以,全新的技术条件下,精品课程的构建会成为一个永远的话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业务的产生,一个全新的资源传播以及分享机制网络教学随之诞生了。这个平成了网络环境下的学和教流程,让比较好的教学资源完成信息共享,可以处理学校优良教学资源区域性的差异,学校的精品课程构建也遭到了巨大的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网络教学平台和运用得到了快速的进步,而基于这个技术的条件下,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关的纲要,明确规定构建精品课程的要素和几个关键性特点。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构建精品课程可以处理一些较小的问题。第一,在承接已有的电化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下,发挥网络的优点,处理精品课程构建技术条件下的小问题;经过互联网络的共享技术,处理精品课程范围小和距离短的问题。而在最近几年,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通过Coussera和Udacity、edX作为代表的互联网教学平台研制出了MOOC课程,并且渐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MOOC技术背景以及运行特征决定的。
在全新的技术背景下,精品课程构建有了生机。第一因为MOOC是以小为名,将固有的精品课程构建的大范围学科知识划分为许多个较小的模块,以此达到学习人员对于需要的单独性选取。第二,MOOC学习的认证以及评估被外国大多数学校所接纳,而且属于有关科学的学习的评估方法。在我国,一些学校推出了MOOC精品课程,可是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修正,比如构建精品课程的评估准则以及方式不可以完成等。
3 在MOOC背景下构建精品课程的举措
利用MOOC优点构建精品课程。因为MOOC作为教学传播方法,对于精品课程构建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在MOOC的条件下,精品课程构建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经过当今的信息化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分工进而细细划分解决。按照之前所说的对于MOOC背景下精品课程构建和精品课程评估体系的意见。
第一,细分教师职业。这样的社会细分,可以让MOOC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分工清楚直接。并且在MOOC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两种职业分工。一则是传授知识,精于解答疑惑的分工。这种类型的教师是经过MOOC平台实现教学和教育的活动,使MOOC没有的传授得以填充。二则,专家型的教师在解决疑问的时候,应当同时善于传道以及授业,把自身的成功通过MOOC精品课程的形式传播出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利益。
第二,建共同的评估准则。在MOOC服务平台之下,精品课程的评估标准的问题一般体现在我国和国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的不一样。因此需要国内的教育机制制定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精品课MOOC情况下评估的方式,严格控制MOOC运行制度。
第三,健全学习评估机制。由于MOOC背景下的精品课程构建学习评估机制的认可是目前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按照中国已有的国情以及教育发展历史,通常仅仅是学校主观部门组织的考试才会认可这一历史。对于这种国情,可以运用这几种方式来处理:首先,在目前阶段引入MOOC课程,处理教育资源不公正的现象。其次,当学习完课程以后,在学校内部开展共同的评估,又或者在MOOC精品课程质量确保的条件下采用网络认证的方法完成学习。
4 结语
在MOOC技术下构建精品课程,学校应当顺应网络发展的趋向,融合MOOC技术构建精品课程,促进教师职业的分工,构建和健全共同的评估标准以及学习评估制度。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精品课程质量。
一、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开发
精品课程是与普适性成人理论培训课程相对而言的课程类型。实质上是一个以95598客服专员工作现场为基地,满足于“三精三实”特点的课程类型。即课题选择精准、课堂呈现精致、课时安排精巧、课堂效果好、对工作有改善并来源于真实场景。精品课程在强调分中心全体成员有课程决策权这个基本前提之后,课程所产生的结果符合分中心运营实际和客服专员的真实需要。各参与部门根据其自身的实际业务需求、培训师的特点等,会形成独特的课程风格,使部门课程特点不断彰显,特色日渐鲜明。
精品课程开发是指分中心专兼职培训师通过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形成课程并不断改进的过程。具体讲,精品课程开发就是根据分中心的实际条件,鼓励专兼职培训师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精品课程的动态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分中心为基地进行的、由专兼职培训师、客服专员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过程。
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开发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相对精品课程开发,精品课程是一个结果性的概念,而课程开发是一个过程性的概念,它是实现精品课程的重要途径。精品课程只有通过开发的过程,才能实现理想境界;精品课程是在开发过程中,不断优化,不断形成完整的课程形态。
二、精品课程开发的特点
精品课程开发共有四大特点(如图1所示):
1、精品课程开发的全民性。从参与精品课程开发的人员来看,部门主任、值班经理、主管班长、专兼职培训师等都拥有提出自己关于课程意见的权利,因此,精品课程开发的过程必然体现出全民性。
2、精品课程开发的灵活性。精品课程开发要做到鼓励分中心全体人员参与到课程建设中,这就更容易将各种新知识融入到课程中。与此同时,精品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各部门、各层级客服专员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且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多样性。
3、精品课程开发的多样性。精品课程开发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师资条件、现场需求等)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即精品课程开发是灵活多样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4、精品课程开发的独特性。每个部门的培训思想和培训宗旨有可能不同,加上各部门的师资条件和现场需求差异,使得开发出来的精品课程具有明显的差异特性,这种独特性的表现可归于部门特色。
三、精品课程开发与专兼职培训师综合能力提升的关系
培训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直接制约精品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品课程既是分中心的课程,也是培训师的课程。培训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培训师与课程彼此依从。开发精品课程固然需要管理者的精心组织,也需要专家的指导,但更需要的是培训师的参加和努力。在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唯有培训师的共同参与,才可能真正出现多样化的探求,使精品课程真正契合参训人员的特点和需要;唯有培训师之间的合作以及培训师与参训人员的互动,才能使精品课程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创新。
发展培训师的素质是开发精品课程的客观要求。开发精品课程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理解精品课程的意义与精神,明确开发课程的目的,对参训者需要进行科学评估,而且需要将策划和编制的课程进行实施,根据实施过程中参训者的实际反馈,对课程进行分析评价,更需要在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调整、发展和完善。在开发精品课程的全过程中,评价、组织、收集反馈资料、修改方案等一系列的环节和内容的主要担当者是培训师。因此,培训师的专业素质是开发精品课程的基础支撑,培训师的专业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精品课程的开发运作,直接关系精品课程的质量。正如美国著名课程专家舒伯特所说:“课程改进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现实的意义上,专业的发展就是课程的发展……专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自身,而是为了促进课程的改进,课程改进需要持续的专业发展。”
培训师的能力提升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全过程。精品课程开发为培训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在培训师主动参与和有效合作中,加强了培训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促进了培训师形成完整、敏锐的课程意识。可以说培训师的能力提升与精品课程开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精品课程开发对促进专兼职培训师能力提升的作用
1、精品课程开发变革了培训师与课程的关系,有助于强化培训师的课题意识。
所谓课题意识是指培训师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课程意识是培训师必须的专业意识,加强课题意识是培训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培训师的课程意识程度是影响教育活动效果的关键性条件,培训师是否具有主动理解教育活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意识,能否自觉与敏感地将课程意义与考虑教研活动的“做什么”和“怎么做”相链接,对于获得教育活动良好效果至关重要。培训师的课程意识需要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加强,精品课程开发对强化培训师的课程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精品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培训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而且是课程的编制者和开发者;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评价者和修改者。相对于使用和执行课程而言,编制开发和评价修改对培训师的课程意识有着更为必然的鲜明要求,这种对课程意识的鲜明要求能促使培训师加大对课程意义的关注度,能有效提高培训师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与自觉性。
2、精品课程开发是具体而实际的研究过程,有助于提升培训师的教育研究素养。
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再生系统,可能是人世间复杂问题之最。”教育的复杂性规定了教育研究的永无止境,同时也规定了研究教育是培训师的工作职责,提升培训师的教育研究素养(含教育研究的意识、态度、职能、技术)是培训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培训对象、培训资源、课程资料、课程成效等要素进行具体而实际的研究是精品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核,精品课程开发所经历的“策划和编制实施和评价调整和创新”过程符合教育教学研究“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和验证普及和推广”的基本程序要求,如图2所示。
从一定意义上说,精品课程开发是一项科学而有序的教育研究工程,精品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具体而实际的教育研究过程。开发人员挖掘、选择和运用教育资源,策划和编制教学方案,组织活动与反思,改进或重构教育方案等都必须亲历具体而实际的研究活动。这些研究活动的亲历不仅有利于培训师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教育科学研究态度,而且能使他们的研究与综合、想象与假设、比较与归纳、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教学研究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3、精品课程开发是专业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培训师的专业实践品性。
精品课程开发不是纸上谈兵的纯学术活动,也不是仅凭经验的纯操作活动。精品课程开发是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为指导的学术和经验兼需的专业性实践活动。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观念与行动、理论与实际、文本与现实之间一定是密切关联、不断发展、交互作用的。精品课程开发既需要培训师在业务和经验层面兼备“本质力量”,同时也为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价值品性、思维品性和能力品性创造了条件。第一,精品课程开发有十分明确的总目的以及各环节的具体目的。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培训师不仅清楚自己的目标、方式、效果,而且知道为什么而开发,这种自明专业实践价值要求并为其积极努力地发挥“本质力量”的实践行为,有利于促进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价值品质。第二,精品课程开发是以研究探索为底蕴的专业实践活动,开发精品课程不仅是一种行动过程,更是一种认识过程,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培训师的行动需要有意识地运用理性的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认识课程要素、课程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案,这种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积极思维活动有效发挥“本质力量”的实践过程,有利于促进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思维品性。第三,精品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是培训师,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遴选教育资源、策划和编制课程方案、实施和重构课程方案等既需要培训师拥有一定的内能和外能,又能让培训师倾其内能和外能,这种实践过程有利于促进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能力品性。
4、精品课程开发把培训师放在新的实践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培训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教育 精品课程 改革 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主要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想提高中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就必须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品课程。
一、 什么才算精品课程
要对精品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精品课程的内涵。中职教育的精品课程主要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有五个一流的标准,那么什么样的课程才算得上是精品课程呢?
1.精品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由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员,中职的精品课程的目标也必须与之挂钩,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在课程开发和设计时,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
2.精品课程的教材。精品课程的教材必须有先进性、适用性、工学结合的特点,无论是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等都要符合课程设计的要求,并且能满足网络课程教学的要求。
3.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结合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采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等。
4.精品课程的教学管理。首先精品课程应该能够广泛的采用现代科技元素,进行网络课程的资源共享。其次不仅要教授学生们理论知识,更要结合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让学生更多了解企业实际。
5.精品课程的教师队伍。精品课程应该有适当比例的有企业经历的教师,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也必须合理,各自承担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一门专业精品课程的师资组成应该是该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典型和缩影。
二、 如何对精品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1.教学观念要创新。精品课程改革和创新首先就要创新教学观念,一是要顺应中职教学中公共基础和职业专业并存、以职业专业为主的教学目标,实现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二是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一方面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理论和实践必须是相统一的,尤其是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三是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2.教学内容要创新。精品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核心就是科学内容的创新,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材、实践实习的关系,精品课程的课程设置必须和课程内容有机统一起来,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和开发教材,还可以采用和企业联合研发的创新实用型教材,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相结合,努力培养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都一流的学生。
3.教学机制要创新。机制要创新,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在职称评定、利益分配、精神激励上充分体现学校重视精品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其次要建立评估机制,要对精品课程的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和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要切实落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课程质量,确保课程的精品程度;最后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转变用人机制,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和主讲教师聘任制,加强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 中职教育精品课程改革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
1.精品课程建设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精品课程建设要先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要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且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办学特点,突出学校的特色。
2.精品课程建设必须要保证其示范性。精品课程是众多中职课程中的精品,因此要对其他中职课程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须坚持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性和示范性,这样才能称之为精品。
3.精品课程建设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要真正落实到课堂,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围绕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多与企业开展办学、实习合作,保持校企长期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让学校成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的基地,让企业成为学校校外实习的平台。
4.精品课程建设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交流推广,开设更多的中职教育精品课程,并加以推广。
四、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中职教育改革、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中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办学条件,还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因此做好中职教育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大重点工程。
参考文献:
[1]蒋夫尔.精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才能结出甜美硕果. 中国教育报,2010
关键词:中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 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180-02
一、积极探讨现代中职教育的理念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决定》中,对发展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作了全面地阐述: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看出,中职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方向,将会进一步明确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中职教育将会从传统中职教育向现代中职教育的方向转变。现代中职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起现代中职教育的理念,对现代中职教育的内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中职教育的工作者应对现代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地探讨。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把握现代中职教育的内涵,不对现代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地了解,我们就不能从传统的中职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不能在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解放思想,我们在中职教育领域中所进行的改革就很难进行下去,也就不可能在中职教育的领域中创新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决定》中,已对现代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这就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定位,使中职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把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战略。
二、积极营造实践性教学环境
现代中职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之所以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实践性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最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中职教育突出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技能型和操作性,把技能型和操作性的教学贯穿于中职教育的整个过程,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能型、操作性的教学内容不仅成为中职教育的教学主干课程,而且其教学课时在整个中职教育的教学课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职教育的技能型和操作性教学必须通过实践性的教学过程来体现,无论是教师在技能型、操作性的教学过程,还是学生在技能型、操作性的学习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性的讲授、讲演、演示和实践性的操作、练习、演练,中职教育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的体现,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才是货真价实的本领,也才能尽快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中职教育必须营造出实践性教学的环境,必须有一个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手、拿起工具的操作场所。
实践证明,一个中职院校如果重视实践性的教学,那么这个中职院校的中职教育就有很强的吸引力,中职教育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活力。过去,我们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没有对实践性的教学进行深入地探讨,对具有实践性的操作课、技能课大部分是在课堂中演示的,其实践性的教学其实就是演示性的实践性教学,没有真正的走出课堂,也没有真正的走向社会,学生并没有掌握真才实学的本领,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教师对中职教育内涵的理解,教师没有掌握中职教育前沿动态的动力,缺乏对实践性教学内容掌握的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照本宣科,教学不生动、不形象、不直观,最终影响的是中职教育的发展。
三、实践性教学与精品课程的建设
近几年,精品课程的建设已引入到中职教育当中,各中职院校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都在结合本中职院校的具体实际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试点,以求得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够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
1.实践性精品课程的选择
实施精品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什么是精品课程?通俗地讲就是你的课讲得很精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受益匪浅,授课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可成为一个示范性的课程。我们在精品课程的选择条件上,就必须充分地考虑中职教育的教学特色,突出中职教育的技能性、操作性的特点,建立起有中职教育特点的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在大部分精品课程的选择上,更多的是把课程体系比较完善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而把一些技能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性课程排除在外,而现实的现象也表现为,大多数进入精品课程的多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操作性、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课程却很难成为精品课程,这固然是由于当前我们对精品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我们本身对实践性精品课程的选择条件也没有很好地完善起来。显然,这种精品课程的实施条件是不利于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应使更多的实践性课程进入精品课程。
2.实践性精品课程实施的特点
中职教育应当有更多的实践性精品课程产生,应当在实践性精品课程的选择上不断地创新,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中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对于中职院校来讲,实践性精品课程的实施与一般的精品课程的实施有着很大的不同,表现出具有自身的许多特点:
一般精品课程的实施大多是在教室里,授课的教师多是一人,而实践性精品课程的实施却可能是在车间里、工棚里、农田里,也可能是在实训基地里,授课的教师可能是一个群体;一般的精品课程实施只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本门课的课程体系就行了,而实践性精品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本门课的课程体系,而且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本门课程实践性的技能;显然,从以上可以看出,实践性精品课程的实施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协调;教师不仅要具备个体素质,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整体素质,最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针对中职院校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特别是实践性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
3.实践性精品课程实施的攻坚战
中职教育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和办学宗旨得以迅速的发展。中职教育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必须办出自己的成效来,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应当承认,中职教育人在中职教育的理念上,在中职教育理论的创新上不断地发展,与时俱进,而在中职教育的实践上,特别是在中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的成果上,却远远地落后于中职教育的理论成果。这种落后给中职教育带来的是负面影响,人们不能直接地感受到中职教育的成果,对中职教育仍带有片面的认识,这对扭转人们对中职教育已有的观念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在中职教育的实践环节上打开突破口,特别是在中职教育实践性精品课程的特色上有所突破,这样,我们才能做成中职教育的品牌课程、品牌专业和品牌特色,从一定程度上讲,实践性精品课程的建设关系到中职教育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打好实践性精品课程的攻坚战。
4.实践性精品课程的组织实施
实践性精品课程的组织实施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教师、学生,而且还涉及到实验实习设施设备,涉及到实训基地,涉及到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只有这样精品课程的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1)必须认真做好实施精品课程的宣传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实施精品课程的重要意义,使人人树立精品课程的意识,使精品课程的打造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2)重点建设校内实践性精品课程的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室,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切实保证各主干专业课程能够有效地实施实践性的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投入成本是各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实践性教学能否长期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地研究实践性教学的成本、效用、效益之间的关系,找出一条成本节约、效用明显,有一定效益的实践性教学的路子来。
(3)教学主管部门必须做好实施实践性精品课程的设计规划,认真研究实践性精品课程的实施方案,有专人负责和监督实践性精品课程的组织实施,在当前特别要做好前期精品课程实施的示范性的各项工作,使精品课程的实施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效用的展开。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信息技术;共享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119-02
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高职院校共有600多门的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称号,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积极投入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下面就本人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总结几点体会如下:
一、建设内容要紧扣国家要求
“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1 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具有先进性,应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体现了一个教研室、一个系、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形象。在教学实际中,对教材的选择、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对主讲人的确定往往不是一个教师完能够独立成的。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开拓,也离不开教师间的互相配合,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2 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有效性,要反映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也要反映出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强调的是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因此,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应该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必须、够用”为尺度。突出技能的培养,对于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教案的内容要协调一致,要能体现本门课程的特点,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具有清晰可行的改革思路。
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自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精品课对教学效果极为重视,要求教学要有自观性和趣味性。为此,在精品课中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期实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上师生的良性互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材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需求,精品教材与精品课程相呼应。但目前市而上的教材多而杂,可以由课题组根据精品课程自编教材或选用国内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的内容应该实行动态答理,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相配套的教材却不可能做到及时修改,所以采用动态教材或电子教材也是非常可取的。教材选择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要选择侧重能力培养的实例教材。
5 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上,要大胆创新,制度灵活不僵化。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成熟的东西不多。应在借鉴国内外的优势上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之路。
二、建设过程要依重信息技术
精品课程的内容最终要在其精品课程网站上,所以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突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类课程,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划网站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问题:
首先,要突出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在网站的构建上必须充分考虑教与学的互动性,如设置清晰简洁的导航菜单,提供丰富详尽的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等,以此来体现课程的精品性。
其次,要体现教学资源。在网站建设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应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资源的选取上,各课程都应提供相应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和习题库,以此体现课程的系统性。除了静态资源的使用外,生动形象的实例也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课堂录像可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课程章节的精髓,动态的FLASH可帮助学习者理清程序的执行过程,而在线测试系统则为学习者提供了衡量自身水平能力的标准。
最后,要实现师生的交互。网站必须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通过BBS、实时答疑系统、Email等可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信息和疑难解答。网站开辟“课程互动”窗口,学习者可通过点击该窗口访问课程答疑论坛。老师以管理员身份登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预留不同难度等级的作业和设计题,学生以普通用户身份登陆,将自己的答案上传到论坛上,或就学习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老师交流。
三、精品课程的共享与应用
建设精品课程在于共享与应用,精品课程的持续发展在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在积极推荐本校精品课程的同时,国家、各省,乃至各高职院校应当鼓励教师有意识地借鉴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依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适度调整和重组,让精品课程真正进入学校课堂。
一、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优化基础
尽管对课程资源概念的界定还不统一,但研究者们对于课程资源的内涵有着相似的见解,即一切与课程实施有关的事物和条件,与学习有所联系并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资源,都属于课程资源。学者们对课程资源的范畴也进行了探讨,但无论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还是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或者物质课程资源与精神课程资源,都难以涵盖所有的资源类型。加之各种课程资源之间本身存在着交叉、融合,更是无法完全分割开来。比如现实中的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了上述的两种功能,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网络、人力和环境资源等,它们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的条件。再如,无论校内课程资源还是校外课程资源都可以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由此可见,课程资源具有非常广阔的范畴,如果单单根据某一种分类去思考课程建设的策略,难免会存在偏颇。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教学内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材建设等。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步骤是制订本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研究、课程实践环节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包括课件制作)、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实践、课程资源上网及完善维护等,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程资源内容的网络化建设及精品课程的网络化评审。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建设使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从而起到更好的精品课程示范作用,并对其他课程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意义。
由此可见,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必须实现以网络为载体,才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其他非精品课程起到借鉴价值和示范作用。国家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专门就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建设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提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等应实现网络化管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对外开放。将精品课程的这一特点与课程资源的广阔范畴相联系,笔者认为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可以从符合网络化需求的资源人手去思考优化策略。
二、精品课程资源筛选的优化策略
从资源的形式来讲,由于精品课程资源要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和共享,所以在筛选资源时应当把重点放在能够以网络为载体的资源上。相对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往往无法直接放到网络上,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教具、实验仪器等工具设备。因此,在筛选精品课程资源时,第一步应加强对素材性课程资源加建设。在完善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第二步是运用媒体技术再开发有关的将某些条件性课程资源转化为可上网的数字资源,如将与课程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等文化资源制作成CA3或PDF格式的文件,对某课程内容链接数字化图书馆资源,运用摄影、摄像等技术手段将博物馆的馆藏资源转化为可上网的数字资源制作成视频文件,将实验操作步骤制作成FLASH格式文件,等等。
从资源的内容来讲,在筛选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由于精品课程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汇聚了高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精品课程资源应代表着国内同类课程资源的最高水平,承担精品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也应当是在该课程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在保证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应当将重心放在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资源中筛选出体现课程特色和教师理念的内容上。另外,还应在同类资源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如使用权威的教材,列举经典的案例等,应避免资源在多个网站上的重复建设,使精品课程资源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
三、教师资源的优化策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成了真理的拥护者和传播者,担当的是课程实施中的忠实执行者的角色,只是消极地接受专家学者开发出来的课程,对课程进行解释并推向学生。而在建设精品课程时,教师首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然后才是实施者。勿庸置疑,教师资源是精品课程资源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而要使教师在建设过程中发挥起积极的作用,可通过多元、多级的培训,帮助教师尽快转变角色。
首先,通过培训增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促使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改变把教材、书本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意识,认识到课程资源的概念是非常广阔的,将视野拓宽到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上,使精品课程资源贴近生活、符合现实。同时,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学识、经验、态度和价值观也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和人文修养,充分开发和利用自身资源。
其次,通过培训提高任课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技能。由于精品课程是以网络为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将课程资源转化、制作成电子素材的技能。目前,不少高校采取的是精品课程资源的筛选者和实施者与制作者分工合作的方式,即承担某门精品课程的教师负责确定课程资源的内容,如大纲、教案、讲义等,然后交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完成资源的上网。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技术人员往往是这门课程的门外汉,缺乏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制作出来的网络素材难以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也容易出错。因此,任课教师应提高网络课程资源的制作能力,尽可能地使网络课程资源与教师的课程理念相符。
四、学生资源的优化策略
从新的课程资源观来看,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所有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是课程设计的前提,也是课程建设的内容,任何课程的开发者都不能抛开这一基本资源。由于精品课程面向全国免费开放,受众广泛且层次复杂,对于课程
内容的需要也各有不同,这就对精品课程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精品课程资源应具有最大程度的普遍适用性,另一方面,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在选取素材时还应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特点,将课程资源进行分层归类,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另外,建设者在搭建网络平台时,应设计可供学生反馈的平台,使学生能将自己的知识经验融入到课程活动之中,既能为教师调整课程内容提供参考,也可在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起到借鉴、启发的作用。
无论是加强教师作用还是开发学生资源,其实都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考虑建设策略,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能动性。除了教师和学生,文化界、科学界、艺术界的学者、大师以及学有专长的社会名人,都属于人力资源的范畴。只不过这一部分人力资源不直接参与精品课程资源的制作和使用,而是将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贡献出来,进而转化成为素材性课程资源。
五、信息技术的优化策略
网站是精品课程资源实现示范、辐射作用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桥梁,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精品课程资源的价值与效果。 精品课程的资源一般分为:多媒体素材库、cAI课件、课程教案、教学大纲、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库、试题考试库等,其中多媒体素材包含了多种媒体信息,如:图片、动画、视频等。要使丰富多样的资源能够在网络上实现有机整合、准确链接,这就要求精品课程网站充分考虑到精品课程资源容量大、种类多、有交叉的特点,设计出条理清晰、操作简便的界面。
关键词: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 多媒体
课 题: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编号:2013zcj067。
一、概述
技师院校因其特有的办学形式和教学规划而独具特色。在对机械工程系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时,应该突出其专业的特色,按照教学大纲和学院对机械工程系的专业规划和定位,发挥课程直观的优势,凸显出其专业特点和课程特色。
二、精品课程建设要突出技师教育的特色
技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较好地掌握专门技术就要求技师教育的专业按照具体岗位来设置,突出培养特定岗位的技能性、操作性,最终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因此,技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应符合如下原则:一是课程目标强调职业定向性;二是课程内容贴近应用技术性和实践性;三是课程组织灵活多变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四是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突出强调校企的结合。因此,技师院校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的建设应当遵循以上课程特点和设置原则。
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整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教材素材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并使其可在网络上共享,精品课程的所有资源可供其他教师借鉴参考或重组利用,或供学生学习参照。为了更好地使优秀的教学资源共享,使机械制图精品课程更好地体现精品课程的示范性,在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特提出以下策略。
1.设计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特色
我国对精品课程的申报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和申报要求。根据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授课教案、电子课件、实习实训指导、主讲教师的微课视频等。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的“精品”要体现在各种教学资源中。
2.机械制图精品课程资源应强化交互作用
交互设计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分别是师生交互、学生学生交互、学习者集体交互等多种形式的交互设计。因此突出强调交互设计是机械制图精品课程中学习情景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是学习活动得以高效率进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创建在线答疑和在线自测系统,设计交互性学习研讨区和留言交流区,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协作学习和师生之间交流互动。
3.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应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归根到底,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这要求专业教师熟练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魅力,这些都可以在机械制图精品课程中体现出来。机械制图精品课程作为网络教学资源,不仅仅是为了共享成品资源,更重要的应该是凸显名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4.机械制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站的多媒体设计
多媒体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迅速发展起来。多媒体技术作为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在机械制图精品课程设计中应该得到充分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中设计图文并茂、影声俱全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会起到明显的作用。
5.机械制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站的反馈评价及维护
在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教学中,反馈评价作为一种考核手段是促进和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因此,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中应具备灵活多样的反馈评价方式和手段,形成良好的检验和督导机制。这样不仅可以结合反馈评价信息对课程网络资源进行实时的更新维护,更重要的可以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不断提高。
6.突出实践特色,提高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
要素和难点,明确体育精品课程建设要抓好课程疋定位、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评价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一文件的有效引导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标志着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进一步说明构建一种具有民王开放性、先进科学性、互动整体性的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将成为今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如何建设好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已成为目前国内许多知名高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查阅资料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校建设体育精品课程的实际,分析与思考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旨在为有志于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同仁提供参考。
1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
2001年8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重点提出和解决教授上讲台的问题,而《通知》的出台则是在教授上讲台后,解决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国许多高等学校根据《通知》要求,纷纷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根据教育部计划,五年时间内体育学科将评出20门精品课程。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的。2003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10门体育课程相继成为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它们对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体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2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要素
教育部在《通知》中明确: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万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体育精品课程是体育课程中最优秀的典范,其建设必须与学校的总体改革目标相一致,力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所创新,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前沿动态,坚持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同时,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学习惯养成。另外体育精品课程建设还要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站在国际化的高度运行,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视野。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管理等方方面面。
2.1课程理念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体现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同时体现体育课程的特点,纵观现代典型的欧美大学,无一不是把大学办学理念贯串于课程的教学全过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应成为当今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理念。
2.2 师资队伍建设
与其说是精品课程建设,不如说是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一门精品课程,是每一位教师经验、知识、理念、追
求、人格的综合体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尤为重要。根据《通知》精神,体育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持,要通过体育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梯队。
2.3教学内容建设
体育精品课程应结构优化、内容精选,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理论联系实际,将当今科技的发展和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充实和完善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特别强调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反映科学发展,知识更新规律,体现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2.4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体育也不例外,体育精品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园
网络环境,推进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建设、相关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习题、实践指导、案例、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免费开放,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在网上实施课程教学,在讨论、答疑区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与帮助,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提高学生自王学习能力。体现“教”与“学”的结合,“教”与“研”的结合,以及“学”与“用”的结合。
2.5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另一重要方面。体育精品课程的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包括对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的选用,自撰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包括纸质的教材、电子网络版的课件、课程学习网络平台),以及指定教科书相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建设与时俱进的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应该选用优秀教材实施教学。
2.6激励和评价机制的建立
各高等学校应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和承担体育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参加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良好的体育
精品课程管理体制与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进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3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难点
3.1 体育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课程水平的高低与执行体育课程的师资梯队水平高低极为相关,只有持续高水平的师资梯队,才能保持体育课程高水平的持续性。教育部在《通知》中明确:“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可以看出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与建设体育精品课程同样重要,二者必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培养出担任体育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继师资队伍,保证优质体育课程教学的可持续性。
3.2 体育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规划与设计
体育精品课程资源是上网开放的,体育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显得较为缺乏。规
划、设计好体育精品课程上网内容对体育教师来说显得有难度。体育精品课程上网内容的规划、设计需要专门的网站技术人员和授课教师的共同参与。精于信息技术,不了解体育
课程教学,精于专业知识,缺乏信息技术手段的不良现象都不利于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各高校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体育精品课程管理系统,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理想的体育精品课程建设队伍,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科学合理的可持续规划和设计体育精品课程网上资源。
3.3 持续性的投入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应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过程.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在政策、经费上,对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给予支持和投入,体育精品课
程建设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精品”和国内领先地位,没有持续性的投入,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将面临困境,“精品”地位也将很难保持。
4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将有力促进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育课程是否达到体育精品课程的标准,首先对精品课程的内涵要素要有较准确的理解,同时应结合体育课
Abstract: Guided by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we have developed and designed a website construction system for the excellent course of our college.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NET Framework and B/S architecture, supported by the Acces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s an open platform, the style,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website can be customized freely and it is applicable to any excellent course website construction. The system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in Shijiazhuang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Technical College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关键词: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设计
Key words: fine curriculum;website construction;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211-02
0 引言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工程启动以来,在全国掀起了建设精品课程的热潮。据统计,2003~2010年教育部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862门,共有746所高校的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由于精品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的三层架构设计,精品课程建设被全国高校和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绝大部分高校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的同时,形成了数万门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是优质课程资源,因此需要课程网站支撑,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要求,精品课程网站应提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
1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设计
1.1 设计思想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一个精品课程展示平台,应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进行开发设计。同时作为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平台,其应适用于学院所有精品课程,网站的风格、样式、功能项等可以由教师自定义,可以通过文档方式、视频方式、三分屏方式等展示精品课程,满足精品课程的申报和网络教学的工作。
1.2 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网站采用的是.NET开发技术,基于.NET Framework 2.0框架,B/S架构。之所以采用.NET开发技术是因为其具有开发周期短、可调试性强、安全性较高、稳定性高、与IE浏览器完美兼容的优点。整个系统基于B/S构架,可以使用户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可以访问互联网,打开浏览器就可以访问、管理精品课程网站,而不用安装客户端。
网站整体页面设计风格采用流行的DIV+CSS模式,此模式的优势:缩减代码,提高页面浏览速度;结构清晰;支持各种浏览器,兼容性好;更好的扩展性。
为了将来进行省级、全国精品课程申报,精品课程网站应根据精品课程评审的主要指标及课程特色进行栏目设计,包括申报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工学结合、网上课堂等内容。网站具有动态更新功能,通过账号可以很便捷地信息、修改资源,而没有采用静态的或通过FTP上传更新资料的建设方式,这确保了该课程的精品课网站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并能随时体现最新教学、教改内容。
基于该系统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移动通信基础》网站截图见图1、图2,访问网址为:jpk2.sjzpc.省略/dxx/ydtxjc/index_1.aspx?courseid={2D2D3954-4B7E-41f8-8469-9DA3BD27CD9D}。
1.3 精品课程网站后台 精品课程网站后台是由课程平台和课程管理平台组成的一套强大的系统,能针对不同的精品课程进行不同的管理和设置,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对于教师自己的精品课程非常方便。
后台采用的是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是Visual Studio 2005。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了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和图形用户界面两项特点,具有操作灵活、转移方便、运行环境简单的优点。
后台管理分为:后台登录、文档管理、作业系统、在线调查、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七个模块,具体描述见表1。后台只有教师和管理员可以登录。
2 小结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网上则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最佳途径。本文介绍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于2011年4月在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实际应用,系统运行期间,教师和学生反映良好。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也会不断通过网站来实现其网络化和集成化,通用精品课网站建设系统可以使课程教师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精品课程的内容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尝试中去,使精品课程建设真正体现教学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婷婷,邓广彪.通用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时代,2009(6).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7年来的申报、建设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精品课程过程建设的动态化监管不力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正处在提高品质、加强应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精品课程建设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动态过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创新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应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和常规性的工作。
一、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明显成绩
1 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实时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启动,引发了高校教学人员和管理者对其多方位的探讨,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时地指导了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含义进行了全面解读。顾玉林认为,精品课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五个一流”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张胤等认为,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赵杨群则从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层面进行释义。另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要素着眼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黄存华认为,课程建设包含“观念、师资、内容、教法和手段、评价、制度”等课程要素,其中课程资源网上后的共享及教学应用是项目重点和落脚点;宋生瑛认为,建设精品课程重心是师资队伍,核心问题是课程内容建设,关键环节是教材建设,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重要途径。
2 网络课程百花齐放,彰显课程个性特色。网络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实体与表征。每年度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使网络课程从形式装帧到内容润色上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如清华大学实现教务部门统一规划、多部门充分合作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模式,其课程网站具有为教师提供自主管理、自主维护功能的特点
关键词:精品课程 动态过程 指标体系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7年来的申报、建设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精品课程过程建设的动态化监管不力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正处在提高品质、加强应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精品课程建设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动态过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创新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应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和常规性的工作。
一、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明显成绩
1 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实时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启动,引发了高校教学人员和管理者对其多方位的探讨,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时地指导了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含义进行了全面解读。顾玉林认为,精品课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五个一流”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张胤等认为,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赵杨群则从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层面进行释义。另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要素着眼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黄存华认为,课程建设包含“观念、师资、内容、教法和手段、评价、制度”等课程要素,其中课程资源网上后的共享及教学应用是项目重点和落脚点;宋生瑛认为,建设精品课程重心是师资队伍,核心问题是课程内容建设,关键环节是教材建设,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重要途径。
2 网络课程百花齐放,彰显课程个性特色。网络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实体与表征。每年度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使网络课程从形式装帧到内容润色上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如清华大学实现教务部门统一规划、多部门充分合作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模式,其课程网站具有为教师提供自主管理、自主维护功能的特点;王静爱教授以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理”为例,着重探讨和设计了“中国地理”网络课程的8个结构模块。
3 创设平等竞争平台,涌现大批名校与新秀。经过7年来的申报与建设,精品课程除具有立项项目“殊荣”外,还作为团队教学实力的象征、课程在同类学科中的影响力以及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的潜在价值等意义,已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和推崇。各高校在激烈的角逐中,更加追求精品课程的高质量和个性化,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品课程强校,既有知名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也有通过精品课程的不断建设、提升脱颖而出的新秀,如,湖北师范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西南石油学院、桂林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实践证明,精品课程建设有效提升了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是一项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工程。
二、精品课程过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课程目标不断微调与定位、学科动态发展、学生个性特点而进行的长久的、持续的、不断改进完善、有始无终的动态变化过程,注重过程建设是精品课程质量工程的关键。从目前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来看,过程建设仍然存在以下普遍性的问题与现象。
1 六大要素过程建设盲目消极。众多的高校经过轰轰烈烈的精品课程申报,立项戴上桂冠后,就将精品课程建设一事束之高阁。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六大要素(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管理)该“怎么建”“建的内容是什么”。建设方法与内容的悬疑与模糊,使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过程建设中出现盲目性、盲从性,甚至失去建设的方向性,其结果导致消极建设、被动建设甚至停建,失去了精品课程建设“重在过程、在过程建设中提升质量、在过程建设中加强课程竞争力、在过程建设中促成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核心。
2 网络课程过程建设更新缓慢、交互性差。教育部规定,所
有精品课程必须上网。课程网络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湖北省地理科学类获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来看,有5所大学共8门课程,其中国家级课程2门,凸显出两大问题:第一,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信息全部停留在申报阶段,立项以后的建设“痕迹”尚未显现与更新;第二,除湖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2门课程申报当年设置了“bbs”“师生互动交流”“在线答疑”或“在线交流”等交互栏目外,其他学校均无互动栏目,且湖北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在申报获批后网上实质交互行为少,如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2005年立项上网后只有两次交互行为。网络课程过程建设更新缓慢、交互性差,极大地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导致网页浏览率低,失去了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
3 过程建设的评估、验收流于形式。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精品课程立项后必须定期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估与验收。从对湖北省地理科学类精品课程建设高校的调查与访谈中得知,各高校对精品课程的评估与自查是一学期一次或一年一次,均采取以各级精品课程既定的评价指标为准则,以建设的纸质文本材料作为观测点,其弊端是造假之风蔓延,如临时突击写答疑本、编辅导事件、造教研活动记录等,而对于近几年《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等“软”指标因无法做纸质材料取“证”,则以课程负责人的口头汇报作为评价依据,最终精品课程过程建设与评价因失真而流于形式。
三、基于动态过程的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1 明确六大要素建设内容,务实过程建设。精品课程过程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建设内容和将内容串联起来的轴线,以强化课程建设的动态化、持续性。(1)以活动作节点,计划作轴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品课程六大要素建设,绝不是盲目、随意或遇到问题则建设,不遇问题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事。要想将精品课程建设保持在时时的动态建设之中,并有所成效和进展,就应分年度、分学期做好详细周密的课程建设方案,方案中要重点将课程建设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可以观察、测量的具体“活动”(每一个要素都可以通过制订“活动”计划来建设),以“活动”作节点,由实施计划将各项“活动”串联起来,构成课程建设的动态过程。(2)明确要素建设内容,围绕内容开展活动。要明确制定精品课程六大要素建设内容,并以可观察、可测量、可记载或录制的活动来完成内容建设。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例,教师队伍动态过程建设应紧紧围绕其他5大要素,以一个个动态的活动来展开。包括:第一,制订和实施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近、中期的师资培训计划。内容涉及学历进修、单科进修、学术进修。第二,定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要求课程教学团队每个成员围绕课程建设滚动式申报科研和教学项目,选题和研究思路在学术沙龙活动上进行讨论和确定;对于团队成员发表的重要科研和教研成果,在学术沙龙活动上进行交流;师资培训期间所了解的学科前沿成果、学得的科研方法,在学术沙龙上进行介绍等。第三,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内容包括互相听评课,教师技能竞赛,优质课示范课观摩,切磋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教学内容,交流教学经验,优化课程管理,重大学科事件、热点问题探讨,学科前沿动态分析,等等。明确要素建设内容之后,更重要的是紧紧围绕内容开展活动,落实过程建设。
2 设计交互性动态网络模块,见证过程建设。设计体现学科课程思想与特色的交互性动态网络模块,见证过程建设。一是科学设计能体现专业课程思想与特色、反映教师教学水平与技能、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模块内容。二是改革目前众多高校网络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的利用课程建设模板将内容嵌入,只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才能修改网站内容的静态网站设计方式,而代之以结合数据库技术开发的为教师易于操作的动态网页形式的教师管理平台,从而降低对技术人员的依赖,实现实际教学与网站资源同步更新。三是增强网络交互模块功能。要从网络教学环境“一定要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师生互动痕迹”的理念出发,进行有益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块设计,如互动式习题答疑模块、讨论模块、作业模块(网上布置作业要有交作业的时间显示、教师的批语及成绩)等。
3 构建“动态性”评价指标体系,驱动过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优化的过程,“动态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六大要素内容建设不断完善的“动态性”,二是课程网络建设不断更新的“动态性”。六大要素建设的“动态性”可通过在施行相对应的建设行为(活动)后,以纸质和上网方式记录活动过程来反映。比如,为防止突击建设,有必要将每次开展活动的事宜预告在网络公告栏上,活动方案、活动内容、
活动场景、活动成果等能上传课程网络的尽量上传,以此留下六大要素内容建设动态性“痕迹”。课程网站在精品课程评估验收中常是被遗忘的角落,这也是绝大部分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更新缓慢呈“静态性”的原因所在。课程网站建设与更新可通过学科前沿动态、教师不同学期植入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师生网上交互式对话与指导、不同年度课件更新、不同学期上传的新资料、学生浏览率等方面作为动态观测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协作开发;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45-02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全国各级各类精品课程资源已然相当丰富。但是,海量课程资源的存在与优质课程资源的匮乏以及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导致精品课程建设的重复性、低效率、低品质。要提高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发挥精品课程的教学交互优势,必须着力解决其课程资源的“老化”、“同质化”、“低质量”、“共享难”等现实问题。因此,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问题是近年来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热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低质量和优质资源的匮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存在量大任务重与人手时间紧的矛盾,使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建设存在重复建设、单兵作战的低效率、低质量问题。精品课程之所谓“精品”,首先要求精品课程建设的“高质量”。这种“高质量”不仅仅是网站设计的技术水平高和网页的外观布局档次高,更重要的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水平高,即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反映前沿和实践性强。目前多数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开发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精品课程的评估和检查,只保证课程建设外观形式上基本过关、没有明显技术设计失误即可,在资源教学设计与建设方面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电子教案里的教学内容陈旧无更新,更谈不上创新,从而使精品课程建设只能是资料的简单堆砌和重复建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质量欠优,教育实效性较差,师生从精品课程开发中获益甚少,精品课程精品效应不佳成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二)精品课程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以其示范效应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但从目前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来看,课程网站的优质资源较少,教学资源共享性差。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很多课程网站的教学内容极为简单,就是教材的翻版,缺乏思考创新,教辅资料也是相对“鄙陋”,无法跟上教学形势的发展。精品课程资源优化更新机制的不健全使精品课程“低质量”,无人“愿享”。二是教师对精品课程的设计都是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特点而自主开发的,各种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为教师自己的教学灵活安排的,而不为学生自主学习或其他教师协作教学所用,这种“各自为政”的特点或者说是弱点导致教学资源很难共享。三是有些高校出于知识产权保护、资源独享的考虑,不愿将其“品牌”课程与其他高校共享。这些精品课程网站往往会对外校的网上探访者设置各种障碍,使探访者难以访问到该校精彩的网络电子资源。
(三)精品课程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为把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五个一流”示范性课程,必须确保课程建设的“精品性”,而前提是必须确立严格有效的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但事实是,当前的精品课程评审“内容指标单一,要求的标准较低”[1],检查的内容仅包括“网站是否连通、是否全程录像上网、教学资料是否更新”三项基本指标。只要能达到“确保课程支撑网站正常运行并做好网上教学资源的更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审就算通过,精品课程就能立项。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评价体系,多数精品课程都只是“形式精品”,至于其品质质量却是完全“名不副实”。当前对精品课程评价的另一弊病是评价主体本身的局限性,精品课程的评判往往是由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些领导和少数相关学科的专家来评定,而很少有亲自开发精品课程并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的参与评价,更没有实际利用精品课程来进行学习的学生的参与评价和评审。这种欠缺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必然导致课程评价的某种“失当”和“无效”。更严重的是,由于实际工作操作上的困难,对于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情况和师生实际应用效果情况根本无法考核。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的对策思考
(一)确保精品课程的“优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品质要求
精品课程要想成为“精品”,必要条件就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全面、深刻、创新和具有实效性,而这个条件只有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学术水平较高、紧跟实践教学形势变化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才可能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课程’,关键在于能否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这也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品效应’发挥的关键点。”[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精品课程“高质量”建设的关键,必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优质高效的师资教学队伍。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中的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因为自身理论造诣高,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着学术上深入的理解和全方位的把握,这也就必然使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而教学团队中众多的中青年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往往对国内国际热点现实问题最为关注也甚为了解,能紧跟时展潮流进行理论创新,同时他们的电脑使用和多媒体制作的水平也较高,能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效果就好。现在很多高校进行了精品课程的专题式教学,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反映了现实热点,既发挥了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优势,又带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研创新能力,这是非常好的教学改革。
(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深化精品课程建设的途径和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利用优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能否真正起到“以其示范效应带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的作用,关键在于构建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完善精品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障教师知识成果的独有性和专利权,并建立对精品课程开发教师的扶持和奖励机制,保证教师的合法和正当利益,使教师安心且乐意地让“资源共享”。其次,加速建立各高校资源协作开发与共享一体化机制。一方面,树立协作共享意识。“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精品课程具体实施建设者均要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摒弃知识壁垒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精品课程共享,将自身的优质课程推出去,积极吸收外校精品课程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优秀的教学效果,加强交流、合作,努力推进各校精品课程共同发展。”[3]另一方面,各高校应制定和采用统一的精品课程开发设计的技术标准规范,对协作院校主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统一进行标准规范操作的培训,并设定统一的网上资源共享的便捷路径,形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联合共建共享的标准化平台,进一步提高资源统一开发和共享利用的效率,实现精品课程建设投资的效益最大化。
(三)构建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课程评审机制是深化精品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
精品课程资源之品质欠佳与难以共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品课程评审机制的不健全和激励机制的不到位。为保证精品课程的优质开发和有效共享,应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高校应建立严格有效的课程评审机制,确保真正的“精品”才能作为精品课程。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评审方式,必须由偏重专家评审、硬性指标评审转向注重师生、专家共同评审和课程应用实效性的评审。当前精品课程的评审主要是专家评审,专家评审确实能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理论性、思想性的优劣把握得十分精准,但专家不像师生是课程建设后的直接利用者,不能一线感知课程网站建设的实际“精品效应”的辐射和带动情况到底怎样,很难对精品课程应用的实效性进行评价。精品课程对于教师的作用是通过对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来提高教学的效果,精品课程对于学生的作用是通过精品课程的学习和利用有所受益。健全精品课程评审机制的关键在于更多地纳入、体现师生的客观评价,把是否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利用,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有所收获,把精品课程“精品效应”的辐射率、影响力作为衡量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性的根本指标。第二,高校应对倾其所能奉献才识、能力和精力的积极参与课程内容的研究和创新改革的教学团队给予充分支持和奖励,对教师的知识成果进行积极保护。构建完善的面向教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是深化精品课程优质建设的机制保障。同时,为保证网络资源的高效共享,各高校可以给予“乐于分享课程资源给他人”的教师奖励补偿,对于想分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外来访问者收取适当分享费用等各种办法来实现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有效共享。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的意义
努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协作开发和共享机制,实现精品课程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其根本价值所在是实现优质教育共享和教育公平,其重要意义则是多方面的。第一,可以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可以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成本。第三,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实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各高校应弄清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的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应用的机制,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服务。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体化机制,必将进一步提高优质资源开发和使用效率,实现精品课程建设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会杰,等.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实践探索,2008,(11).
关键词:精品课程 高等学校 林学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反应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目前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四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九门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和2005年我们进行了成功申报了《森林培育学》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就申报林学类精品课程的体会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申报精品课程的体会
(一)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
完备的教学材料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基础和前提。精品课程的评审现在都采用网上审评的办法,这就要求参加申报的课程必须要有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一般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等。这些材料都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必备材料。同时,还要在每一章节列举完整的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实习指导、参考资料目录等材料。这些材料是填写精品课程申报书的依据,要求内容齐全、新颖。所有教学材料都要形成电子文件,认真校对,严防出现错别字。字体适中,字形要美观大方。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充分反映现代教学的特点,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体现林学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网页制作要规范
网页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和载体。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现都采取专家网上评审。评审专家往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网页资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申报课程进行评价。这就要求网页制作要特别规范,页面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够反应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从2005年以来林学类课程申报的情况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栏目设置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来规范网页内容
由于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要求,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对网页栏目做出规定,这样,不同课程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栏目内容,但是,有些栏目也不一定能恰当地展示想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有些哗众取宠。
为了加快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教育部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对该办法进行了补充规定,我校每年在组识和实施精品课程申报前都会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制作规范”,这一技术文件为网页的制作提供了最新依据。因此,栏目设置必须以此为依据,布局要求规范、科学。
具体来讲,网页的栏目要按照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来设计,尽可能简单明了,大方得体。页面菜单必须包括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各个菜单要按照二级指标及相对应的主要观测点和评估标准来设计。
2.连接和导航要科学、合理
由于评价的内容繁多,部分内容相互重叠,网页必然要用到连接和导航等方法和手段。可以将有真正内涵和联系的内容进行连接,路径要进退自如。胡乱连接和返回首页或上一目录困难,给浏览网页造成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3.展示材料要齐全
网页中要展示的内容除过最基本的一线教学材料以外,还要求一些其他支撑材料。比如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往往不能齐备或材料达不到申报的要求,网上提供的资料不能反应我们的真实情况。比如,学生评教不尽全面,同行评价的专家知名度不高或缺乏影响力,这就给课程的总体评价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除过文字材料外,特别要利用网络优势充分体现我们的教学特点。林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有包括照片等在内的大量资料积累,制作网页时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栏目来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4.切忌过分追求网页的色彩,忽视其实用性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网页的制作大都是业余的网页制作人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这样就会出现页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或不准确的情况。业余的网页制作者和教师往往喜欢采用艳丽的色彩来体现某个内容,而这不符合网页制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网页缺乏和谐、自然的感觉,达不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5.必须时维护网页
目前每门课程可以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并且是逐级申报。有些课程在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后,由于某些原因,已经制作的网页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出现了网页上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新产生的教学材料和成果不能及时体现的现象。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体现。现在大多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都是采用powerpiont的形式来体现。但这一手法比较单一,没有表现出多媒体的真正效果。
(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争取更多的教学成果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也是申请精品课程必备的内容之一,教学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的体现和主要途径。从目前申报的情况来看,教学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学校每二年都要进行教学项目的审批和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评定,足以表明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有些课程缺乏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对经批评课程的申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表明这些课程没有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是对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成果。
(五)注意特色栏目的培育
林学一级学科的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这些特色和分格可以用最能体现课程特色的栏目来体现。从目前申报精品课程的情况来看,特色栏目非常缺乏,仅有个别课程制作的网页中增加了特色栏目。如刚刚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森林昆虫学》就有昆虫形态数据库,既增加了课程展现的内容,又很好地体现了该课程的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和效果,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增色不少。
(六)进一步预告教学录像质量
教学课堂录像也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必备内容之一。在提供的教学录像资料中,机位少、画面单一是我们的课堂录像存在的主要问题。申报精品课程申报最少要求有一个小时的课堂教学的实时录像,完全可以按照“精品课程录像技术规程”来完成进行录像,实现多机位、画面丰富的要求。
二、申报精品课程应注意的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通过2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在申报精品课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提前做好申报精品课程的准备工作,确保完备的教学资料及相关材料
在每年七月份精品课程评审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申报前的准备。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等材料和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队伍、主讲教师简介、参考文献目录等相关资料。
(二)制作网页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制作网页
设置合理的栏目,科学链接和导航,以自然的色彩和画面表达课程内容,及时维护和更新网页都是网页制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的表现手段,使多媒体的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保证我们的申报材料占用绝对的优势。
(四)加强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工作。特别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
(五)增加特色栏目,提高录像质量
进一步挖掘和分析课程的特色,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特色栏目。比如,林业类的课程我们可以充分考虑黄土高原和干半干旱的地域和气候特点,以此为基础形成特色栏目。另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考虑多机位录像,保证有一个自然、流畅和内容生动的教学录像。
参考文献:
[1]杜风国,孙广仁.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识别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4,(3).
[2]沈国舫,翟明普.关于造林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林业教育,2004,(5).
[3]黎起秦,韦恹乐,张国宏.21世纪种植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高教论坛,2004,(3).
[4]杨华,华巍.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的开发于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01,(5).
关键词:精品课程;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Think and exploration for quality courses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 vocational for the computer class professional
Shi Baohui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8,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fo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lmost all of the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set up professional of computers.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s courses; study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of our college. Analysis the connotations of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include the ranks of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reform.
Key words: quality 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 and study; integrated teaching
2003年教育部开始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把建设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建设目标之一。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打造高教新质量”新闻会上指出,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1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课程质量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位置,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一切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并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而课程质量的高低,又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和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着同样的背景、内涵和意义,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在课程建设的理念、模式和技术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和特殊内涵。因此,我院出台了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将课程建设作为示范校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实现加强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促进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有效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科研创新同步的教育目标。
2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实现“五个一流”,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点:
(1)高水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由主讲教师负责、双师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还需要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承担兼职教师,并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IT技术更新快的特点,教学内容必须保证先进性和实用性,并及时反映IT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另外,在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课程建设的原则是以培养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企业职业岗位调研,内容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实际工程技能培养的要求,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引进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设计“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将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图1为与H3C公司合作开发课程的模型。
(3)“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精品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多媒体取代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教学观念与教学理念的更新。特别是在IT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的组织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要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项目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将一个以企业案例为背景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经过加工和设计成为教学项目组织教学,任务项目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完成项目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课程的教学组织需要在实训中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中,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辅,以学生操作为主,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6步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方式组织教学,以网络安全产品配置与管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在“安全网配置与管理”项目中,通过了解安全网关的基本原理(了解企业的安全需求)选择安全网关部署方法(制定安全的策略)制定安全网关和网闸系统部署方案(制定实施安全方案的计划)进行安全网关和网闸系统的安装与配置(实施企业安全方案)检测安全网关和网闸系统的配置(检查配置的正确性)项目验收与答辩(评价完成情况),通过6个步骤组织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充当指导者的角色,但在学生实践操作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习行业标准、理解操作规范,严格按企业工程规范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最后学生进行答辩讲述自己(或小组)的方案及实施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完成企业安全网关和网闸配置与管理的全面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
(4)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精品课程需要精品教材,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在教材建设中,必须注重精品意识,在教材的选用过程中,优先选择国家规划教材,另外,还要组织教师开发精品课程配套的精品教材,以保证让精品教材走进课堂,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作用。
在精品教材建设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的模式,要在充分理解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基础上,以企业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根据课程方案中的项目设计,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教材,将理论知识的解析融于项目实训过程中,做好精品教材的建设,同时开发项目指导书等配套的实践教学资料,主讲教师自行编写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
除了教材建设之外,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开放、互动、高效的网络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必须是多种形式的,既要有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等,又要有配套的电子教案、课件、习题集、试题库、电子图书、资料库、在线测验试题等,要形成立体化的教材及教学资源,并通过校园网的环境免费开放,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完整的教学方案,实现师生在线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
(5)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实验实训平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精品课程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院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实训室建设。在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安全与安全类IT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以仿企业环境的方式进行了实训环境建设,从而方便了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这种工作组式的教学环境设计,方便了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每个工作组具备一套完整的实训设备,能满足学生2~4人组进行操作,促进了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图3为我系已建成的仿企业环境的网络安全实训室,这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6)考核与评估体系建设。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课程的考核与评估体系。我们将原来以理论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综合考核的方式,即理论考试只占其中很少的比例,重点是对学生课业的考核,即项目设计方案的撰写(课业报告)、项目实施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完成项目后的答辩情况等多种考核方式,从而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7)机制建设。精品课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形成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出台了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同时对承担精品课程试点教学的教师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机制,促进了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
3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1)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的授课任务较重,导致许多教师抽不出足够时间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因为生源基础较差,组织难度较大而无法实现。
(2)校企合作难度大。高职教育的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课程的设计最好有企业参与,从而培养与企业零距离的高技能职业人,但由于国家没有配套的职业教育法相关政策,在没有利益驱动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全力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更谈不上作为兼职教师授课了。
(3)教学理念落后,质量意识淡薄。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和培训,部分老教师还是不能改变传统学科体系的教育观念,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解不深。另外,部分青年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质量意识淡薄,缺乏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对教学质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生命线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认识,对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的认识存在误区。
(4)对精品课程指标体系解读不够。高职国家级精品课程指标体系中,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1个特色及政策支持,每个二级指标都设有观察点,在学院计算机类精品课程验收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对指标体系的内涵理解不足、意识缺乏,上交的资料没有体现“精”与“特色”。
(5)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学院虽然制定了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但没有配套的支持政策,在精品课程建设前期,学院没有任何费用投入,这就导致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企业兼职教师聘请难度较大,不能保证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是学院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和载体,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计算机专业类精品课程建设应以IT类职业特点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重点,注重学生新技能和新技术的获取能力。精品课程建设要认真研究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指标体系,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分析每一个观察点的内涵,即①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②教学条件的权重逐渐降低;③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比重稳中有升;④教学效果的比重稳中略降;⑤课程特色逐步强调学校政策。
另外,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学院有配套的激励政策和学院领导的支持,更需要承担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有敬业精神、敏锐的观察力及新技术的获取能力。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信息技术发展更新快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市场人才职业能力需要分析,随时引入新技术,更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开放创新思维,力求在“精”和“特色”上做出成绩,实现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