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4 16:34: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脑疝的急救护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急症, 具有发病紧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三个特点 ,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有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 伴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呼吸节律、深度发生变化, 还有肢体麻木或无力、运动障碍等, 症状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瞳孔不等大等脑疝前驱症状。在急性期因呕吐出现窒息或者坠积性肺炎, 更有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 河南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1年05月~2012年05月通过对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提高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 男41例, 女19例;年龄28~75岁;其中并发高血压史28例, 糖尿病14例, 冠心病18例;呼叫出诊原因:头晕、头痛、呕吐、抽搐、失语等24例;昏迷28例;情绪激动8例。经抢救, 现场死亡4例, 抢救成功56例, 均在发病20 min~1 h内得到有效救护并安全转送到院内。
2 救护措施
2. 1 明确院前急救目的 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从对患者病情评估到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患者途中的监护等几个方面加强护理管理, 强调挽救生命和减少并发症的救治目的, 要求急诊护士在现场救治与转运途中, 能够积极协助医生迅速进行各项急救护理技术操作。
2. 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2. 2. 1 现场患者病情评估 接到120通知, 快速出车, 同时电话联系家属了解患者情况, 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如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尤为患者的头部, 神志不清伴呕吐者,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呼吸道阻塞, 影响呼吸, 引起窒息。到达现场后, 协助医生立即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严密监测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注意有无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呕吐等)以及脑疝的前驱症状。
2. 2. 2 急性脑出血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或头部抬高15°~20°, 以减轻脑水肿或预防脑水肿发生。在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 注意保护固定好患者头部, 脑出血患者由于的改变可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脑血管、呼吸中枢,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因此安全舒适的非常重要。
2. 2.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脑出血患者多有缺氧、呼吸不规则、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常伴有呕吐, 会有气道阻塞等。在急性脑出血的院前救治中, 解除气道阻塞,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关键问题。开放气道, 解开衣扣, 呼吸平稳者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 对舌后坠的患者立即置入口咽通气管, 呼吸道异物阻塞者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异物, 有呕吐者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及气管分泌物, 吸痰管可经鼻腔插入15~20 cm, 经口10~15 cm, 每次吸痰约10 s。呼吸35次/min均提示呼吸功能障碍, 采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或行气管插管。
2. 2. 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急诊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 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后, 快速建立1~2条静脉通路, 选用大号蓝色的静脉留置针, 优点在于操作简单, 固定牢固, 不易穿破血管, 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快速输入药液, 为患者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在院前紧急抢救时医生一般下达口头医嘱, 护士执行时要复述一遍, 即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确定无误后快速用药。对于有颅内高压或有脑疝先兆症状者, 及时快速输入降颅压药物, 如20%甘露醇。
3 转运及途中监护
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尽量不要搬动或减少搬动, 尤其是患者的头部, 因早期的移动可使脑出血加重, 压迫心跳、呼吸中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另外还可诱发脑疝的形成。若患者危重, 就地抢救。但院前急救受医疗条件及现场环境的限制, 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条件下, 尽量不改变患者的, 积极将患者快速转送至医院, 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救治。60例全部在现场紧急救治的同时在15~60 min转到院内救治。
3. 1 转运方法 一般采取现场三人将患者平搬上担架, 其中一人专门保护固定好头部, 轻轻抬高头部15°, 减少脑水肿。急救车上担架的摆放及患者的要做到:患者头部靠近车头并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物误吸。同时固定好担架, 不能在转送途中来回的摆动。
3. 2 转运途中监护 急诊护士在转运的途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体温以及肢体活动情况, 车载监护仪持续心电监护, 吸氧, 保证液体输入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如患者出现瞳孔忽大忽小、浅慢或深大呼吸多提示呼吸中枢受压, 预示有脑疝形成, 协助医生积极采取急救措施, 为患者的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同时安慰患者, 保持冷静, 解除患者紧张和恐惧心理。急诊工作人员应用通讯设备通知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在救护车转送途中急诊科医生要向患者家属或随车人员告知病情及途中可能发生意外的情况, 并签字, 取得理解配合。本组患者除6例现场死亡外, 54例均安全护送至医院。
【关键词】 颅脑损伤;脑疝;护理
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急救、手术、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观察要点
1.1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依据,但三主征同时出现并不多见,尤其是早期。头痛是最多见的症状,也是颅内压增高的早期表现,特别是头痛对解热镇痛药无效、而对脱水降颅压药效果明显者,可高度提示颅内压增高的存在。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晚出现的症状。
1.2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是颅内压增高、脑疝出现前的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小脑幕切迹疝的患者,可较早出现意识障碍的进行性加重,同时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组织严重缺氧,导致脑的生理功能障碍,进而出现意识障碍。对于急性型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昏迷、抽搐、瞳孔不等大或扩大、去皮质强直、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最终呼吸、心跳停止。
2急救措施
2.1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急救护理对颅内压增高病人,要准备好抢救物品,随时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的改变,及时发现脑疝,早期治疗。一旦发生脑疝,立即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如20%甘露醇250~500ml,并配以激素应用。有时可合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
【关键词】 院前急救;脑出血;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25-02
近20年来随着百姓餐桌上的品种不断丰富、高胆固醇的摄入量不断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壁变薄、脆性增加,从而诱发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显上升趋势。脑出血是指小动脉、小静脉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1]。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专业的医务人员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迅速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对100例急诊脑出血的患者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早期的院前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由“120”救护车接回100例脑出血急患者,院前急救人员现场初步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浅昏迷、深昏迷、嗜睡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临床表现。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7-80岁,平均58.5岁,入院后行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医学学术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50例患者发病后未经院前急救,直接送我院急诊科救治。检查结果提示出血量20-60ml,GCS为5-12分。病人从发病到开始救护时间为15min-50min(26.00min±5.23min)。
1.2.2 对照组 50例患者发病后均经现场急救护理,病情稳定后送我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CT检查结果提示出血量15-60ml,格拉斯哥评分(GCS)为5-11分,35 min-160 min(80.00 min±9.54 min)。
1.2.3 观察指标和方法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程、就诊时间、合并症、出血部位及程度等基本生命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2.1 现场急救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病情并采取急救护理措施,急救措施应以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主,而必要的护理措施在急救过程中极为重要。①首先询问家属,患者病史和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史,检查患者血压、脉搏、瞳孔等变化。②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h达高峰[1],脑水肿持续发展,可加剧颅内压,最终导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早控制脑水肿是救治病人的重要措施,按医嘱使用脱水机、利尿剂,常用20%甘露醇250ml,已有脑疝形成迹象者应加大剂量。③院前救治的重要措施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去除义齿,发生呕吐者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分泌物,防止患者误吸。如救护人员发现患者有舌后坠迹象,应将拉舌钳将舌体外1/3拉出口外,必要时可以使用气管插管,防止引起呼吸道堵塞。为牙关紧闭者放置开口器,防止舌咬伤。④改善脑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抬高患者头部15°-30°,给予头部降温,如冰帽、冰垫等,防止发生脑疝。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妥善固定,避免搬运头颈部。⑤合理应用降压药,避免血压过低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发生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转运[2]。⑥留置尿管。因病人昏迷不能排便,尿潴留进一步加重颅内压,所以在救护车上应给病人留置尿管。
2.2 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伴昏迷患者,应注意上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颜色、尿量及大便颜色等情况,观察病人的眼睑是否苍白、脉搏血压的变化,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不间断给患者翻身拍背,使痰块易于脱落。另外,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h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病程愈短,发生血肿扩大机会愈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合并有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
2.3 心理护理 搬运前与家属介绍病情发展的程度,并告知成功救治的案例,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焦虑和恐惧。
2.4 安全转送 进行现场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应迅速转运患者。搬运时动作应轻柔,需要移动头部要轻、慢、稳。遇到颠簸路段时车速要减慢以防因车内颠簸给患者颅内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提前加强固定,防止坠落利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实施呼吸、血压、心跳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支持与监护,密切观察病情。
2.5 做好院内外的衔接工作 病人在路途中医护人员应立即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并预报病情,认真记录患者抢救经过、用药及病情发展经过等向接班者交代清楚,为下一步救治节省宝贵的时间。
2.6 疗效判断 干预两组患者救护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分为好转、恶化、死亡。好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或明显恢复;恶化: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和并发症等情况;死亡:心跳呼吸停止。
2.7 统计学处理 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以p
3 结 果
从表1中可以证实,观察组通过采取上述护理措施,病情稳定率达到90%,无1例发生窒息。表1显示经过现场救治,采取了正确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死亡率明显降低为10.0%(P
4 讨 论
脑出血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症,只有争分夺秒抢救才能为病人赢得更多的生命时间,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果断的采取有效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同时院前急救护士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4],加强医患沟通和医护间的配合,做好患者及家属沟通和心理疏导,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在抢救中做好患者的保护,避免人为的病情加重,并实施护理陪同措施,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病情。院前急救(120)需急诊医护人员除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淑琴.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9.
[2] 程丹莉,田维娜,胡萍,等.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74-175.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6-0092-02
Analyze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LI Yin-l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6):92-9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Method: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accepted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in our Emergency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other 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were sent into our Emergency center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or oth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During the process,the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ontrol group had 83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19 worsened cases and 24 dead cases,on account of the effective and promp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15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6 worsened cases and 3 dead cases,during the process, the rate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the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Wei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Weishan 6724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6.050
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是颅脑血管突发性的破裂或是堵塞导致的脑组织急性损伤的疾病。由于脑血管意外的突发性,因此死亡率极高[1]。为了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减少途中死亡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目前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现笔者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的126例由家属或他人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79例(62.7%),女47例(37.3%),年龄34~83岁,平均(68.6±5.9)岁;观察组男83例(65.87%),女43例(34.13%),年龄32~84岁,平均(69.4±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明确为脑血管意外患者;(2)均在发生脑血管意外后3 h内入院;(3)患者本人及家属表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于为家属或朋友送至医院,未能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相关措施。观察组患者均实施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具体为:(1)在接到急救通知后迅速派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师至抢救现场,仔细询问发病时间、原因,并做体格检查,同时要了解相应的病史,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是否有瞳孔放大、呕吐、脑疝等相关体征,予以相应的急救措施;(2)脑血管意外患者往往有嗜睡、昏迷等意识模糊的情况,因此务必要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帮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减少气道阻塞,必要时要予以吸痰吸氧护理。呼吸抑制明显的患者要及时地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3)在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后要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足够的血容量稳定血压;(4)可以予甘露醇或者甘油果糖250 ml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疝发生率。若患者血压高于200/180 mm Hg时,及时予降压药物降低血压至160/90 mm Hg,且不可将血压迅速降低至正常范围。另外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因为尚缺乏影像学支持,无法判断患者具体病情,因此一般不建议使用扩血管药物,避免加重患者病情;(5)在转运至医院途中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尽可能的维持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在可控范围。若患者出现呼吸终止、心搏骤停,要立即行心肺复苏。另外在搬运过程中要注重安全轻巧,固定住患者头部平移至担架。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安全转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血管意外是极为常见和普遍的脑功能损害疾病,临床主要有缺血性、出血性两种,然而由于脑血管意外发病急骤,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极高,因此院前急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同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减少途中死亡率是十分有效的。在救护车赶往抢救现场的途中,护理人员可以和患者家属保持通话,简单询问患者的相关情况,指导家属做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2],为医护人员在后续的抢救过程中赢得一丝时间。并且护理人员要有冷静的头脑,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有利于作出正确的指导建议。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治疗原则是以对症治疗为主,这是由于患者往往意识模糊,不能完整正确的描述自己的病情,同时也没有CT等影像学检查的支持,贸然用药可能会适得其反[3-4]。在达到抢救现场后搬运至救护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协助医师将患者平稳的搬运,尽量减少头部动作,搬运后要将患者身体固定,头侧位摆放,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呼吸道堵塞引起的窒息[5]。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立即予以吸氧、吸痰等护理,实施心电监护,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的汇报医师进行处理[6-7]。对于颅内压增高明显的患者及时地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血压的控制也要掌握适度原则,不可过分的降低血压。另外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院前抢救的口头医嘱护理人员必须要重复一次,确保医嘱无误再行抢救,对于抢救使用的药物、器械要仔细记录核对[8];(2)在转运前也要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消除家属的疑虑、恐惧,取得家属的配合与信任;(3)将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详细告知家属,同时签署《院前患者转运同意书》,对于不愿签署同意书,不支持或干预医护人员抢救工作以及不愿行转运的患者及家属,应当要行书面证明,避免不必要的纠纷[5]。通过上述的研究结果可知,由于观察组患者实施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因此死亡率、安全转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快速、安全转运与加强途中监护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院内后续抢救及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惠玲,黄希.142例昏迷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4):354,360.
[2]黄代芳,王晓春,谢红等.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29-130.
[3]郝爱军,.探讨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0):783-784.
[4]韩红,陆红梅,毛继荣,等.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642-643.
[5]王红英.249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与分析[J].医药前沿,2014,11(31):299-300.
[6]袁萍.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外医疗,2012,10(6):158.
[7]梁波.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219-221.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在各类临床急症中,颅脑损伤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一旦处理不当,或未及时救治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医护人员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医疗护理技术,还应保持清醒头脑和冷静素质,只有通过及时抢救和全方位护理,患者生命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证。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3年4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9~54岁,平均年龄(33.2±2.7)岁;14例为脑干损伤,22例为脑挫裂伤,24例为颅内血肿。此外,32例合并腹部损伤,28例合并胸部及其他部位损伤。随即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颅脑损伤常规救治:①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瞳孔大小以及神智情况做出判断,并及时清创。常规给予脱水和止血药物,避免出现脑水肿;②患者头部应保持偏向一侧,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异物,保持通畅气道。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吸氧护理。③构建静脉通路并给予脱水、止血、利尿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患者颅内压,避免形成脑疝。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手术室急救护理方案:①第一时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全面检查患者伤情,确认其是否存在其他部位合并伤,并联系主治医师;②开展亚低温治疗,确保患者所处环境温度不超出33~35℃[2],降低患者脑部耗氧量以及代谢速度,降低颅内血流量以及颅内压,以达到控制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③并发症的预防控制:患者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其各项指标波动,若出现脑疝则应给予脱水降压药物如呋塞米/甘露醇等;若患者瞳孔变化伴有意识障碍时也应给予针对性处理;患者脑脊液外流时切忌直接冲洗或填塞伤口,而应嘱患者取患侧卧位,用消毒纱布轻柔擦拭,以免引发颅内感染。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见表2。
3讨论
在各类临床急症中,颅脑损伤属于一类严重急症。其中大多数是生产事故或者交通意外事件所致[3]。颅脑损伤患者必须接受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控制术后各类不良反应。
我院由于以往医疗技术设备尚未完善,且在颅脑损伤急救护理方面缺乏足够重视,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医疗设备器械的购入和应用、医护人员的自我完善和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药护理工作有了显著进步。本次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急救护理方案明显优于原有常规急救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周已焰.重型颅脑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5):308-311.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及疝患者的急救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26名颅脑损伤所致及疝患者的急救及治疗护理资料,总结颅脑损伤所致及疝患者的急救护理和护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果:采用多科联动机制进行抢救存活率为84.6%,采用传统急诊科抢救方式存活率为55%,两组患者的效果差异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疝;急救护理;护理管理
颅脑损伤是临床较为严重的急重症,由颅脑损伤所致的脑疝又是颅脑损伤症中最为危急的情况,临床死亡率极高[1,2]。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26名颅脑损伤所致及疝患者,通过多科联动机制及时抢救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多科联动机制是我院针对特危重急症患者的紧急救治而制定的制度,主要内容为:由急症科根据收治患者的情况,召集相关科室共同对特危重急症患者进行联合抢救的一种管理办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所致及疝患者46例,患者基本情况为:男38例,女8例;年龄19岁~69岁,平均48.6岁。交通意外伤30例,坠落伤10例,摔伤6例;17例伴严重胸外伤,9例伴四肢骨折,2例伴颈椎骨折和脱臼,每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前和入院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双眼瞳孔扩大症状,瞳孔扩大持续时间从25min至120min不等。随机分为传统急症抢救组20例和多科联动抢救组2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
1.2 方法:医护人员接诊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的基本情况,在预测为脑疝时,传统急症抢救按常规进行治疗,多科联动抢救组应按照以下整体护理程序进行急救和护理。
1.2.1 根据患者颅脑损伤的情况及其它合并伤的情况,申请院内多科联动机制[3],配合主诊科室对患者进行抢救。按照以下步骤对患者进行急救: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包括给予吸氧、行气管插管等措施,失血过多者予以输血,通过开放的静脉通道予以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过度通气:给予患者过量的氧气,防止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1.2.2 保持气道通畅、开放静脉通道:颅脑损伤患者因为伤及了脑部,一般都伴有大量出血的情况,患者送至医院时大多处于休克状态,及时快速保持或者重新建立患者的气道和开放循环通路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的第一步。同时做好开颅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对患者剃头,根据患者颅脑损伤情况确定钻孔部位,尽量吸出血肿,放置引流管,消毒缝合伤口等等。
1.2.3 脱水降压:通过开放的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脱水以降低颅内压,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对失血过多者予以输注血浆血清蛋白,静注呋塞米,通过这些措施达到减轻患者脑水肿和延缓减慢脑水肿进一步发展,控制颅内压升高。
1.2.4 配合医师钻孔抢救:根据患者受伤机制,按照确定好的钻孔部位,将钻孔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备好吸引装置、颅骨钻孔包,将无菌巾铺于患者头下,固定患者双手于头部,配合医师头部钻孔。钻孔后协助放置引流管吸引血肿,接好引流袋并固定好,缝合钻孔伤口,根据情况行CT检查或者行开颅手术。
1.2.5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将患者病床床头抬高150-300,使患者脑静脉充分回流,减轻颅脑内压力。
1.2.6 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特别是给予脱水剂和钻孔后,要及时了解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情况,并作好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
2 结果我们统计患者出现脑疝症状的时间和抢救成功率间有很直接的关系,而患者抢救的效率主要和接诊后的工作效率直接相关,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出现脑疝时间和急救成功率间的关系
急救组织方式 死亡 植物生存 重度致残 中度致残 存活率
传统急症抢救 3(3/20) 3(3/20) 2(2/20) 1(1/20) 55%(11/20)
多科联动抢救 1(1/26) 1(2/26) 1(1/26) 1(1/26) 84.6%(22/26)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多科联动机制进行抢救存活率为84.6%,采用传统急诊科抢救方式存活率为55%,两组患者的效果差异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颅脑损伤导致颅内血肿,血肿压迫脑内部分组织使颅内部分位置压力增高,颅内压增高发展到晚期即导致脑疝。随着颅内压的不断增高,患者自动调节机制出现障碍,部分脑组织由高压位向低压位转移,从部分正常生理孔道疝出,造成脑干和相邻血管及神经受压,危急患者生命。患者颅脑损伤后发生脑疝同时出现瞳孔扩大,这说明患者的脑部空间容积代偿机制已经失调,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脑干受到压迫,脑内血流和脑脊液的循环所受到得阻力不断加重,极易发生神经细胞坏死及脑内弥漫性出血的病理变化。卢永涛[4]报道,双瞳孔散大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限大约为70 min。张远征等通过实验[5]研究表明:脑疝发生持续时间大于3 h,则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可逆。因此在对颅脑损伤所致及疝患者的抢救中,抢救效率就是患者的生命,接诊医护人员要力争在患者受伤后的最短时间内解除颅内压的升高。采用多科联动的急救机制对患者进行脱水、补液、呼吸管理及其它合并伤的处理,是术前急救的主要内容;在患者出现脑疝的最短时间内实施上述急救内容,是患者存活及存活质量的关键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林林,景文记,梁建荣,等.颅内血肿脑疝期136例治疗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3):183.
[2]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289-293.
[3] 郭祚国,吴广球.颅脑损伤的院前与院内急救模式探讨们.中华刨伤杂志,2005,21(2):125-127.
[4] 卢永涛,刘尊礼,刘信,等.颅内血肿致双瞳孔散大有效手术时机的探讨[J].中国综合临床,20()2,18(9):834.
[5] 张远征,段国升,张征.急性颅高压双瞳孔散大意识和呼吸功能不可逆的时限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7,3:24.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 护理
随着社会文明的昌盛、工业的发展、交通的拥挤及各种劳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多发伤已成为医疗急诊中常见的急诊之一。多发伤常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其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专科护理等一系列措施,无论哪一个步骤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此制定和实施了多发伤患者的急救系列护理和心理营救措施。
1 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共收治多发伤患者363例,其中2处损伤102例,3处损伤206例,4处损伤55例。伤后未做任何处理,直接运送急诊科。所有病例均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评估患者伤情 患者入急救室后按:①呼吸道是否通畅;②呼吸频率;③脉率、血压、末梢循环;④神经系统;⑤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步骤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护理重点,通知有关专科,在急诊科预先设计好的急救护理计划单上做出明确标志,详细列出护理措施,在医生到来之后进行第二次评估伤情,做出最后诊断[2]。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阻塞以致窒息,必须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用手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来,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以很快解除。有舌后坠者常规放置口咽导管;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给以氧气吸入。
2.3 维持有效循环 本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者达80%,使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静脉通路1~2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血压在60 mm Hg以下者,在第一个半小时,输入平衡盐水3000 ml,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使其休克得以复苏,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时间。
2.4 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 控制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有加压包扎、抬高伤肢等。本组四肢开放伤
作者单位:130011一汽总医院/急诊医学科
及皮肤撕裂伤等明显外出血患者73例,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包扎伤口,简单夹板固定,并将伤部抬高,显著减轻了出血,仅有5例加用气压止血带。
2.5 观察伤情变化 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有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患者,提示可能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本组有29例患者首次扫描为脑挫伤,在观察7~9 h后出现躁动时,经CT扫描证实为颅内出血,及时入专科手术治疗;8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在观察期发生气胸、血胸,其中有3例在夜间发生张力性气胸,均是由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即向患者胸部行穿刺排气,使呼吸困难及时得到改善,然后由胸外科医生行闭式引流而挽救了生命。
2.6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性操作 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给予监护或一般护理观察。
2.7 实施心理护理 首先使患者知道,其在医院不是孤立无援的,对惊慌的患者说明医护人员会尽力为其治疗和护理,让其放心,以稳定患者急剧波动的情绪,配合治疗、护理。通过5个步骤初步评估伤情,使急救护理的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保证患者伤情的正确评估及分类。按顺序实施急救护理计划,使各项操作快速、准确、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及时解除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保证患者呼吸和循环的稳定,为急救 诊断、调整治疗提供很好的基础,为专科进一步救治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的心理救护,使患者树立信心,对治疗康复亦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急救护理干预; 脑出血; 生活质量
脑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导致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损害[1]。脑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及时治疗与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关的治疗手段已到了一个平台期,采用其他手段促进患者预后成为临床医生正在寻找的途径,其中护理干预成为关注的焦点[3]。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通过观察临床效果,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共收治88例脑出血患者,年龄18~60岁,男61例,女27例,所有患者行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被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08年4月-2010年1月收治的35例患者,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2±3.3)岁,其中11例神志清醒,18例意识不清,4例浅度昏迷,2例深度昏迷,19例基底节区出血,10例大脑半球出血,7例小脑出血,15例出血量在≤25 ml,17例出血量在25~50 ml之间,3例患者出血量≥50 m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2~l5分之间16例,9~11分之间18例, 4~8分之间2例;观察组为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53例患者,男38例,
女15例,平均年龄(45.4±2.5)岁,其中17例患者神志清醒,23例意识不清,8例浅度昏迷,5例深度昏迷,27例基底节区出血,21例大脑半球出血,15例小脑出血,29例出血量在≤25 ml,17例出血量在25~50 ml之间,7例出血量≥50 ml,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2~l5分之间25例,9~11分之间23例, 4~8分之间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呼吸及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4],建立急救护理干预档案并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遇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迅速处理;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和吸痰以防止呼吸道阻塞[5],给予脱水剂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和血压以防止脑疝,降压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避免降压过快引起心脑血管灌注不足,物理降温同时给予患者吸氧,以减轻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必要时可采用人工冬眠低温疗法;加强营养和热量的补充,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暖[6],各项护理措施要求动作轻柔,以免导致患者再次出血;治疗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参考NIHSS评价量表对治疗后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越佳[7];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量表对患者的ADL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共分为0~7级,0~2级为ADL优良,3~7级为病残,根据ADL评价结果计算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数(BI),评价指数越高表明越好[8];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以上观察时间段分别为治疗后4、8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急救护理干预后,存活51例,存活率为92.3%(49/53),对照组存活28例,存活率为80.0%(28/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能否及时治疗与患者预后有显著关系,但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众多,及时的治疗只是其中一项影响因素,临床研究发现,发病时意识障碍越重患者治疗后恢复越慢、预后越差,出血量及出血部位也会影响治疗后患者康复,康复锻炼及治疗初期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样对预后有较大影响[9];脑出血是神经科急诊重症,临床处置不当会诱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整个治疗阶段的科学护理干预与治疗同样重要,患者脑出血后首先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其次在治疗开始前要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如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护,保障患者呼吸道畅通,降低颅内压、血压防止脑疝,给予降温措施减少耗氧量,以保障脑部的供氧量等,治疗后指导患者科学的康复锻炼[10]。研究表明,脑出血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阶段,药物治疗已经不能起到主要作用,而护理干预中的康复锻炼则能促进患者各项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12]。从本文临床应用结果看,急救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对于提高脑出血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莫秀献,梁金桃,林三英.时间护理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50(12):38-39.
[2]李继英,赵杨,张臻年,等.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I、NIHSS评分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28-31.
[3]王金兰,陈玉霞,彭红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13-14.
[4]王利群,王利民,杨娟,等.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及康复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196-3197.
[5]龙凤,王剑锋,位连.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6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8045-8046.
[6]彭益群.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64-165.
[7]刘丽娟,梁淑贤,徐艳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14-115.
[8]包淑云,宫子梅.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J].中国社区医生,2011,13(30):260-261.
[9]张霞霞,杨猛,李先强. 脑出血术后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治疗与护理经验[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5):280-281.
[10]周云玲.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4):431-432.
【关键词】脑血管病;院前急救;效果观察
急性脑血管病又被称为脑卒中、脑中风或脑意外,主要包括出血、缺血、混合三种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死和致残率,是世界三大致死病之一,而院前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则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病情转归和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以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象,对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与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5~71周岁之间,平均年龄53.4周岁,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人数分别为35例,18例和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我院在观察组患者家属拨打120后立即出诊到达现场,采取包括快速评估、针对性救护等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患者则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
2结果
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60例患者中,观察组、对照组迅速、安全转入医院的人数分别为24例和3例,各占本组人数的80%和10%,二者间差异显著,且P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结果对比
项目 例数 呼吸道阻塞 形成脑疝 死亡
观察组 30 1(3.33%) 2(6.67%) 2(6.67%)
对照组 30 12(40%) 7(23.33%) 6(20%)
P值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呼吸道阻塞、形成脑疝,还是在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患者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
3讨论
在施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患者病情程度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并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病史。对于清醒患者嘱咐其保持静卧,同时安抚患者情绪,使下一步的紧急处理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对于昏迷患者,则取平卧位,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后清理呕吐物或口腔杂物,若患者佩带假牙,应及时取出,以此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若患者存在呼吸、心跳骤停的现象,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若患者双侧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则提示可能发生脑疝问题,应立即进行处理。
(2)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进行静脉留置针的设置,确保药物的输入能够及时进行。为了降低颅内压,医护人员可进行25%250ml甘露醇的快速静滴,对于脑疝患者,采用速尿40mg静推的方式进行处理,脑血栓患者则静滴5%碳酸氢钠250ml。
(3)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60~150/95~85mmHg的水平,降压不宜太快,以免导致患者脑血管血流灌注量不足。脑出血患者大多无需使用降压药物,若患者的收缩压达到200mmHg左右,可适当进行25%硫酸镁肌肉注射或口服卡托普利片。
(4)转运时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搬动,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在最少变动患者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统一号令,将患者平抬上担架;下救护车时,应保持担架滑行的平稳度。另外,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医护人员要注意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若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较为微弱,应立即采用面罩加压给氧;若患者已经停止呼吸,则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并注意做好如呼吸频率、幅度、缺氧状态等方面的记录工作,以便为入院后医生能够尽快展开针对性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5)运送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造成患者头部或身体的震动,为此,可设置专人保护患者的头部垫枕,担架要软要厚,若路况较差,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降低车速。
(6)在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制止如摇晃患者等不科学行为。同时,可用冰袋对患者头部进行冷敷,以减轻脑水肿,降低脑代谢。另外,若患者存在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垫布的更换,使患者皮肤保持干爽、清洁。需要注意的是,瘫痪患者的上肢要保持轻度外展,下肢以要轻度屈曲,尤其是足部应置于背曲位,避免足下垂。
总的来说,在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初期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对患者生存率的提升以及身体机能恢复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8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从发病到治疗时间均在1.5~6h。该组男52例,女32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48±10.4)岁。所有的患者均为经CT证实的确认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0例,脑叶出血14例,丘脑出血16例,脑干出血4例,小脑出血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经抢救车送至急诊。
2急救护理方法
2.1协作和分工
急救护理小组其中1名为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病情的监控和状况的评估,配合抢救医师的抢救工作,指导其他护士护理工作。另外,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注意安抚患者紧张及恐惧的心理状态,建立求生欲望,避免精神刺激。
2.2急救措施
①患者送至急诊后,应保持绝对的休息且卧床,去枕,将床头抬高,与水平面保持在15~30°,取头高足低位。另外取头高位能够使得颈静脉压力降低以及加快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的症状,进而达到降低颅内高压的效果。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自主呼吸也受到影响,保持上述,并且将头偏向任意一侧,便于将呕吐物或口腔异物排出,防止阻塞气道以致窒息。如果患者出现舌后缀倾向,可向前托起下颌骨。及时给予吸氧措施,及时给予持续吸氧措施,氧流量为2~5L/min,以改善脑细胞缺氧状态,保护脑组织,必要时实施器官插管[2]。③静脉输液通路的建立在脑出血急性期抢救的重要的一个措施是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通常情况是建立两条大静脉通路,而且最好使用留置针穿刺,一方面方便固定,在搬动患者时不会滑落或是穿破患者皮肤,另外能提高用药效率。尽快使用20%甘露醇500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速尿20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④生命体征监护第一时间连接心电血压监护仪,对患者呼吸、心率、脉搏、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如果出现血压逐渐升高且高居不下,呼吸变为慢而深,则提示颅内压增高;由于脑出血后的水肿带压迫影响温度调节中枢而产生了中枢性高热现象,加重脑缺血性的损伤,可采用在患者头部放置冰帽或是腋下冰敷等物理性降温的方法。注意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的变化情况,尤其是对瞳孔各种变化的观察要细致。因脑出血患者主要死亡病因是脑疝,而这种并发症可从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应等变化中得到早期征象的提示,当脑出血加重或形成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导致瞳孔出现忽大忽小,两侧不对称,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的现象[3]。
2.3预防并发症
患者呕吐物、口腔异物以及排泄物不能自主的排除体外,预后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或是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高龄患者,这也是制约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因依据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吸痰、口腔护理清洗口腔异物,注意病房的空气流通、新鲜,温度适宜,降低肺部感染的机率;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定期清洁会和尿道口,出现尿储留并发症时,在消毒后无菌环境下留置导尿管导尿,避免出现尿路感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注意切口定期的消毒,辅以行之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疗。
3结果
本组84例患者抢救成功73例,致残7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86.9%。
4讨论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多由于车祸、撞伤、挤压、高空坠落及头部外伤所致,患者伤势重、病情危急且复杂多变,占全身各部损伤总数的10 %~15 %,死亡率及伤残率高[1]。因此,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科收了治颅脑损伤患者298例,通过院外及急诊急救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98例,男163例,女135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2岁6个月,平均年龄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5例,坠落伤16例,斗殴砸伤17例。单纯型重症颅脑闭合性损伤170例,开放性损伤128例。合并胸部或腹部闭合性损伤65例,合并四肢骨折或骨盆骨折、脊柱骨折78例。
1.2常见护理问题①气体交换受损。②意识障碍。③紧张恐惧。④烦躁。⑤舒适状态改变。
1.3护理措施
1.3.1院前急救护理①随时作好急救物品准备,接到急救电话时问清地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意识状态,5分钟内组织相关人员出诊,并作好记录。②在赶到病人身边时应配合医生评估病情,根据格拉斯奇昏迷评分(GCS)昏迷及时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检查瞳孔、呼吸、脉搏、血压。③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充分供氧。④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⑤做好家属心理护理。⑥在搬运途中保持舒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3.2进人急诊科的护理①将病人安排在抢救室,继续保持输液通道及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②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首先为意识状态:通过交流、呼叫和压眶反射刺激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态、辨别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要区别冬眠状态和意识障碍,正确评估意识状态。其次是瞳孔变化:瞳孔改变为颅脑损伤最重要的神经系统体征,护士常常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射情况来判断脑损伤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问题[2]。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患者瞳孔变化的特点,非常细致、及时地观察瞳孔,注意进行动态比较,区分瞳孔变化原因,为判断病情,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及抢救提供正确依据。第三为生命体征改变: 血压、脉搏、呼吸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的改变。在颅脑损伤的情况下,血压升高常常提示颅内压高,多见于脑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对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必须继续监测血压、脉搏,及时调整用药,保持血压的平稳。脉搏慢而有力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多见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体温升高提示中枢性或感染性发热,应给予物理降温、冬眠降温或抗感染治疗[3]。③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合理分工,紧密衔接,为了节省时间,多种操作应按抢救流程执行。 ④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用药后的空安培保留备查,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先复述一遍再执行,防止护理差错发生。⑤需要转入住院科室或送手术室者由专人护送,交接完毕后,双方应在交接本上签字。
2讨论
2.1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途中医疗监护及院内的强化救治,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缩短伤后手术时间,尤其是脑疝发生后的手术时间,争取在双瞳散大前手术治疗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急性脑疝最关键的措施。GCS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颅脑损伤的标准。GCS评分越低,昏迷越深,患者死亡率越高。根据GCS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动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有预见性地作好各项护理工作。发现昏迷加深应立即报告医生。颅脑损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合并脑疝。为了节省时间,各项检查、急救、术前准备应同时进行。
2.2改善脑缺氧、降低脑水肿脑外伤后急性期血气分析显示,机体处于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同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使机体氧供需矛盾加大。有报道脑外伤后肺部顺应性下降,呼吸功能不全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障碍[4]。因此,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是预防脑缺氧发生脑水肿的重要措施。
2.3在颅脑损伤患者家中,家属和意识清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①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职业、年龄、家庭背景不同,作好安慰解释工作,消除他们的急躁情绪。②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抢救工作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忙而不乱,以熟练的操作技术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2.4躁动不安和舒适状态改变是脑外伤病人的一个常见表现对躁动病人应专人护理。引起躁动的原因很多,如脑水肿、肿胀、呼吸道不通畅所致的缺氧,尿潴留、疼痛、不舒适等。对躁动病人保持舒适的,按医嘱输入脱水剂,为了保持输液通畅,一般用留置针输入。密切观察病情,当病人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入安静时,应提高警惕、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总之,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途中医疗监护及院内急诊科的强化救治,对于维护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减少残障,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为了节约时间,医护之间需密切配合,各项检查、护理操作需同时进行。尽量缩短伤后手术时间,尤其是脑疝发生时间,在院前及急诊抢救过程中突出一个“急”字,分秒必争,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均娥.急诊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l:221.
[2]纪玉桂、刘红英、陈宇乐等.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瞳孔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180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急救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8
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经常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伤,病情严重,来势凶猛,在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病死率较高。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21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急诊急救观察与护理,取得较好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12例,男126例,女86例,年龄8~6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4例,坠落伤56例,砸伤12例;单纯重症颅脑闭合性损伤46例,开放性损伤94例;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42例,合并四肢骨折或骨盆骨折、脊柱骨折30例。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效果良好。除6例为院前死亡,8例因伤势过重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送病房继续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2护理措施
2.1保持呼吸道通畅接诊后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呕吐患者头偏向健侧,迅速清除口咽部血块、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误吸入气管,发生窒息,必给予负压吸引。但若为颅底骨折时出血,应禁止在鼻腔内吸引,以免加重颅底损伤。外耳道有渗血者不宜堵塞,以免增加颅内压和颅内感染的可能,给予充分供氧。脑外伤后机体处于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同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机体氧供需矛盾加大。有报道伤后肺部顺应性下降,呼吸功能不全导致肺部气体交换功能障碍。因此,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是脑缺氧、脑水肿的重要措施。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对深昏迷、出现呕吐或颅底严重骨折出血多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或配合医师行气管切开,使用人工机械通气,抢救患者生命。
2.2迅速降低颅内压 当患难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或出现头痛加剧,烦躁不安时,可能是颅内压增高或脑疝的前兆。应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在15~30min内快速滴入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的发生。如合并出血性休克,首先给予止血、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确保输出液、用药通畅,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尽快纠正休克,待休克纠正后方可使用脱水剂。
2.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意识状态:每30~60min观察患者一次,若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发生脑疝的可能a患者烦躁不安后转入嗜睡。B清醒患者逐渐嗜睡或朦胧,继而转为半昏迷或深昏迷状态。C患者的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由昏迷转清醒再转昏迷。⑵瞳孔变化: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射情况,判断脑损伤严重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护理应熟练掌握患者瞳孔变化的特点,及时、细致地观察瞳孔,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为抢救提供正确依据。⑶生命体变:在颅脑损伤的情况下,血压升高常提示颅内压高,多见水肿颅内出血;血压下降则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性循环功能衰竭时病情更为严重。脉搏慢而有力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脉搏细快多见于有效血容不足;呼吸频率不规则,深浅不一,常提示呼吸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因中枢性体温调节失常或感染性发热,体温升高时,机体基础代谢增高,增加氧耗,加速脑细胞的破坏,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冬眠降温或抗感染治疗。⑷躁动不安和舒适状态改变:对躁动患者应由专人护理。引起躁动的原因如脑水肿、肿胀及呼吸道不通畅所致的缺氧、尿潴留、疼痛、不舒适等。对躁动患者应保持舒适,按医嘱采用留置针输入脱水剂。密切观察病情,当患者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入安静时,应提高警惕,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2.4积极做好手术准备颅内血肿可能是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重要原因,血肿清除的时间对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血肿一但形成,就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护士应分秒必争,立即做好备血、血皮、导尿等术前准备,为患者能尽快手术赢得时间。转运时,应注意生命体征监测,确保途中安全。我院制定了规范、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转运过程应保证各管道通畅,患者头偏一侧平卧于车床上,保持车身平稳,避免过多震动和搬动头部,以免加重颅内出血、增加颅内压、加重病情或引起呕吐致窒息。
2.5做好家属心理护理重度颅脑外伤对患者是一种突发的身心创伤,其家属及意识清醒患者均会表现出恐惧和精神紧张,因此医护人员在采取措施迅速救治的同时,应注意安慰、体贴患者,抢救中密切合作,通过快捷应变能力与熟练的急救能力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及时向家属反馈抢救信息,减轻其恐惧心理,稳定其心理状态和情绪,更好地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
3小结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受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及护理操作技能,准确可靠的操作是患者抢救成功第一步,快速敏锐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抢救效果的根据保证。要做到忙而有序,急而不乱,为治疗和抢救提供宝贵时机,才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急、病情重,是人类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其预后效果。院前急救包括院前出诊准备、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救治三部分,这三部分紧密衔接,构成院前急救的工作程序,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的基本保障。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急救中心接诊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08例,年龄32至91岁,男65例,女43例,神志清楚29例,嗜睡21例,昏迷58例。
2 院前抢救措施
2.1 快速反应急救中心接到120指挥调度电话通知后,值班人员3分钟内出车,在途中根据120调度电话所述情况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预测,合理安排现场救护措施。
2.2 迅速准确评估病情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简单询问家属或知情人患者的发病情况和病史,同时进行体格检查,根据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压、面色、肢体活动情况对病情做出迅速判断,立即实施有效救护。
2.3 实施有效的救护措施
2.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患者将其至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粘液或呕吐物流出[1]。如果出现窒息,立即给以畅通气道,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如有假牙应取出,松解患者衣领裤带。舌后坠经改变头部位置仍不能解除者,放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给以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2.3.2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及头痛、呕吐等病情变化 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脑桥出血。如出现头痛、呕吐应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误吸。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2.3.3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输入抢救药物提高生命支持。脑血管意外患者一般颅内压增高,应快速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水肿。
2.3.4对症处理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有高血压危象者应用利尿剂;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时应用止血药,并补充血容量;有心律失常给予纠正,出现室颤立即除颤,心搏骤停者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应用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
2.3.5 中性治疗鉴于脑血管意外病情复杂,现场不能行头颅CT检查,一时无法判断是出血性还是梗塞性,可进行中性治疗,包括进行脱水降颅压、保持血压稳定、暂时不用止血或溶栓药物。密切观察病情,急送医院明确诊断后再进行对症治疗。
2.3.6重视搬运技术采用安全轻巧的搬运技术,迅速安全的将患者运送至医院,并在搬运途中尽可能减少因搬运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搬运时动作轻柔迅速,头部抬高15~30°,一人固定头颈部,与身体轴线保持一致,其余人将双手平放于患者肩、胸、腰、臀、膝部,将患者平移放置担架车上。
2.3.7 注意运输安全救护车运行时尽量选择路程近、路况好的路线,尽快将患者安全迅速地送到医院。特别是阴、雨、雾、雪天气,尤其要注意安全,避免突然刹车,防止车辆剧烈颠簸。在救护车内应根据患者病情将其放置所需,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3.8 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1)用安全带将患者固定在担架车上,避免因躁动发生意外。(2)给昏迷患者戴冰帽,以降低代谢、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3)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痰液及时吸出,避免误吸。(4)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5)保持吸氧管、输液管、尿管等管道通畅,避免扭曲,影响治疗。(6)若途中病情加中、恶化,救护车上不能处置时,应紧急联系并送往就近医疗机构救治。
2.3.9 迅速与医院急救中心联系,预报病情,通知CT室和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开辟生命绿色通道。
2.4 做好抢救记录院前急救的抢救记录非常重要,是护理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院前急救时抢救患者时医生都是下口头医嘱,护士要特别注意执行医嘱时要复述一遍,得到医生认可后再执行,并保留药物空瓶以便查对。用药后及时、准确、详细记录抢救用药和时间,并详细记录病情发展过程和采取的措施。完整的护理记录会给临床医生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3 体 会
院前急救不同与医院急诊室抢救,其特点是病情紧急,现场急救条件差,设备场地受限,故实施抢救以生命器官维持与对症治疗为主,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能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院前急救是医疗急救体系的重要的前沿阵地。
【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现场急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4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现场急救。结果:24例患者治疗后生存22例(其中4例致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严重的颅脑损伤合并感染。结论:颈椎损伤的现场急救非常重要,应全面检查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给予相应的治疗。
【关键词】 颅脑损伤;颈椎损伤;现场急救;手术治疗
颈椎损伤是一种严重损伤,致死、致残率高,常合并严重并发症。急性期及时的临床救治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和功能重建有着重要的作用[1]。现结合临床工作体会将颈椎损伤的急救治疗措施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24例颈椎损伤患者进行现场救护,时间段为2009年1月―2011年6月,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1~69岁,平均42.3岁。转至医院治疗19例,途中死亡5例。其中颈椎骨折4例,脱位7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13例。病变部位:寰枢椎4例,第3~4颈椎6例,第5~6颈椎9例,第7颈椎5例。1.2 现场救护方法1.2.1 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现场急救最重要的是与时间赛跑,电话响3声以内立即接听,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包括接电话的时间、详细位置、联系电话、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医生、护士、司机、担架员,在2~3 min内出车。1.2.2 现场评估: (1) 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先抢救危重伤员,后护理一般伤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后处理一般损伤;在急救现场应按照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的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存在的危险因素。即首先应控制和制止大出血和疏通呼吸道,然后是固定脊柱和骨折肢体,最后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包扎,处理等工作[2]。(2) 判断: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判断患者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大多数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均有明显的外力与身体接触的过程,如头部被车辆撞击或头部撞击于较硬的物体,另外与车辆的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有关,特别是乘坐无头枕座椅的驾乘人员极易出现颈椎损伤[3]。当接诊到颈椎脱位病人时,千万叮嘱患者和家属不要惊慌、紧张,恐惧、要检查四肢情况,保持头部成直线状态,不要转动颈部。1.3 治疗方法 首先使颈部有效制动,优先处理颅脑损伤等危机生命的损伤,颅内高压明显者应先控制颅内高压。颅脑损伤治疗以止血、脱水、保护脑功能、预防感染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有开颅手术指征的患者行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颈椎损伤采用格氏带牵引、颅骨牵引、颈托保护、石膏颈围固定或手术治疗。2 结果
治疗后随访结果显示,生存22例(其中4例致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严重的颅脑损伤合并感染。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