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媒体融合方向范文

媒体融合方向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23 16:21: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媒体融合方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媒体融合方向

篇1

联合新阶段

第18届上海电视节期间,五家视频网站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和PPTV联合购买了一部剧集《囧人的幸福生活》,实现了视频行业的首次版权“团购”。

据悉,各家网站的采购价格分别是2万元/集,而这也成为电视节上目前传出的惟一网络版权成交新闻。

朱向阳认为,视频行业的版权竞争正在回归理性,“独播只是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令播出平台背负了极大的财务压力,而且竞争格局也不会因为独播而改变。”他坦言,此次联合的首要目的即是降低各自成本,平台受益于版权成本的摊薄,而网动加上5家网络版权购买方的合力,也会使得电视剧的传播效果成倍增加,促进收视,实现电视台、视频网站和制片机构的三方共赢。

“目前,网络视频与制片方在价格上的期待仍有差距,联合采买能让交易总价尽量达到片方预期,但同时片方为此也做出了极大努力。”朱向阳说。

朱向阳透露,“团购”的想法仅在一个星期之后便有了落地动作,意味着视频行业在版权购买上正在进入一个信息共享阶段。“电视节上,视频网站之间的交流也多了,不像以前,大家关起门来看片,信息不透明和心态浮躁导致了很多不理性的竞争。”朱向阳说,市场的跌宕起伏对于视频行业不仅是一大打击,对影视制作业亦是如此。在网络版权价格疯涨期间,不少制作公司因此调高了对项目的收益预期和资源配备,随着市场的回落,如今不少项目的执行已举步维艰。

“这不是媒体和制片方之间的良性关系。”朱向阳认为,内容成本控制一定是视频网站非常重要的话题,虽然视频广告在不断成长,但行业仍未实现盈利,“这个时候剩下来的网站已经不多了,行业内部应该高度团结,本着务实理性的态度,真正让自己的行业和企业具备生存能力,实现与商业伙伴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朱向阳也表示,此次优酷在电视节上的动作主要是传递信息,与各界加强交流,进行项目判断,“但不会快速做出购买决定。”

台网联动正在升级

这一年里,更多的台网联动案例频繁亮相。从联合推广电视剧,到联合制作策划适用于双平台的节目,再到联合开展内容营销,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入。

以《裸婚时代》为例,经过优酷和深圳卫视的整合推广、包装、联合播出,优酷创下了当时11天突破1亿播放量的纪录,深圳卫视也凭借此剧一举拿下单集收视全国第二的成绩,冠名广告主伊利也收获了足够的品牌曝光和关注;《新水浒传》同时登陆优酷和天津卫视,双方进行的“全方位”台网联动合作模式达到双赢效果,天津卫视也凭借该剧问鼎全国收视之首。

优酷的自制综艺节目《我是传奇》也是“台网联动”模式下的产物,其联合了全国十大卫视、十余档金牌节目和十大唱片机构,并与优酷拍客、优酷出品、优酷空间等所有项目实现内容互通,在三天内点击播放即超1100万次。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电视与视频网站在传播方式、受众和定位上不同,只要合理利用好双方的资源和平台,就可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朱向阳也认为,“电视在很多方面拥有新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过度放大新媒体在某方面的特征,进而造成一种恐慌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媒体之间应该是取长补短,融合发展,而网络视频正是传统电视媒体最有力的补充。”

优酷指数的价值

如果仅仅把网络视频作为一个发行渠道,对影视制作机构而言不过是在某些项目的经济效益上“多收了三五斗”。朱向阳说,其实网络视频还有更大的价值等待被挖掘,“优酷指数”正是其中一个颇具含金量的产品。

篇2

本文从媒介进化的视角对媒体融合进行分析。

媒体融合现状概观

近年来,新媒体的强力渗透已经深刻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无论是经历了长期“寒冬”的报业,还是正在经受新媒体竞争压力的广播电视业,都开始从最坚固的观念层面开始变化,从将受众看成传统媒体“二次售卖”的对象变为将受众当作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用户”,随之而来的是媒体发展整体布局的变化、运行方式的变革、生产模式的变迁。换言之,在观念、战略、战术、资本运作以及与管理相关的绩效评估等诸多层面,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方面做着坚韧且激动人心的努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媒体机构更是开始获得非常明显的影响力提升:

一是在观念层面,实现从受众到用户转变

在新技术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由媒体确定新闻报道框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用户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社交媒体、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共同作用下,用户的自主水平空前提高,个人、机构等具有网络社会行动特征的用户已经被纳入到全媒体新闻生产的协作运营体系当中。在这样的情形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创新,其核心始终围绕着用户进行。现在,传统媒体人的用户意识觉醒表现在很多方面,一个细节是:一些报纸版面和广播电视节目,添加了二维码以激发受众即时互动,在扩大受众面的同时也满足了受众的参与心理,实现了即时收看、即兴互动、自南点评,将受众转变成用户,并自始至终“以用户为核心”。这些举动都表明,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在以新媒体的思维运营内容生产过程,从以内容制作播发为中心逐渐走向以社会互动为中心,为多媒体时代的用户提供更多满足独特个性需求的内容和服务。

二是在战略层面,跨领域、跨媒体延伸产业链成为常态,全媒体意义上的绩效考核机制被提上日程

一些具备条件的媒体机构尝试探索跨领域、跨行业、跨媒体的融合发展,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产业资源,加长加宽产业链,构建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传媒产业价值网,继而发育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传媒集团。报业方面的浙报集团、南方报业、上海报业,广电业方面的湖南广电、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等大型传媒集团很早就意识到跨界合作的战略意义。与此相对应的,各级传媒机构尝试建立多媒体影响力评价体系,对新旧媒体进行整合评价,在弥补传统评估方法不足的同时,推动传播效果测量向新旧媒体全面联动方向迈进。

三是在战术层面,多平台互动、差异化制作、互动式内容生产成为竞争法宝

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体环境,各媒体机构除加紧新媒体融合战略布局,在战术层面也在不断升级和调整。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多终端的内容与传播成为传统媒体进行新媒体融合的必然选择,“一云多屏”、多终端传播等推动传统媒体全方位改造升级、全面提升采编播发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真正把媒体内容的播发系统打造成多媒体终端。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内容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受众对于个性化内容的要求。传统媒体在内容制作模式上已开始从过去的粗放式生产逐渐向差异化制作转型。同时,新媒体技术进步使内容和受众之问的互动手段大大丰富,观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和媒体直接互动。更重要的是,媒体内容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到内容的生产过程当中。近年来的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容生产,双向互动的应用趋势极为突出。

四是在资本运作层面,开始深度融合、共担风险、共同成长的探索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资本合作是传统媒体实现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以视频媒体为例,视频网站有着丰富的渠道资源,但盈利模式模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传统广电媒体具有雄厚的资本优势,因此双方在资本层面的合作符合彼此的现实需求。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旗下新媒体公司百视通累计投资6000万元对风行网实现控股,从而实现从内容制作到多平台播出的全产业链合作。

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媒介进化是技术进步与社会需求相对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互动中强化新特征的过程。新媒体会不断强化其渠道和平台特征,而传统媒体则将自身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下做适应性改进,从而获得自身全新的成长优势。总体而言,在新媒体生态环境卜,媒介进化意义上的媒体融合将向着以下力‘向发展:

一是移动化加速

一些传统媒体错过了互联网,不甘心再错过移动互联网,自2012年年底开始,各报社、电台、电视台开始在移动互联网上布局,电视机构和平面媒体的移动APP纷纷上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汁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91.2%,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无线网络的发展(包括公用和私有WiFi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使手机上网成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力。移动终端成为义一块众多媒体机构争食的阵地。

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在国内,将继续足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爆发期”――单看各运营商及各相关企业的发展战略便可窥见一斑。但实际上,目前传统媒体所谓的移动端布局还只是很初级的尝试,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的理解仍有小足。只有先明确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定位和商业模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用户需求、内容需求和品牌定位,才能谈及“移动战略”。

二是多屏互动渐成主流

2013年,随着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阅读与视听媒体迅速进入多屏时代。以视频媒体为例,从集中在双屏(电视、电脑)到三屏(电视、电脑、平板电脑)、四屏(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再到户外大屏也被纳入,现在电视视频、网络视频、移动网络视频、户外视频、楼宇液晶电视、车载电视等大大小小的屏幕共同构成了纷繁的视频矩阵。此外,二维码成为传统媒体开展多屏互动的最新路径。报纸的读者反馈与沟通、电视的实时互动等,都已经在不同媒体机构开始实现。

三是平台化意义上的报网融合、台网融合将不断升级

经历了新媒体强势冲击带来的阵痛之后,传统媒体逐渐认识到与新媒体合作共赢才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做法。在此情形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竞争逐渐走向平台化融合,“报网融合”“台网融合”已经逐步成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大趋势。2013年开始,融合的步伐加快,合作的模式也进一步升级,报网和台网问的合作已转入精耕细作,合作从简单试探延伸歪更广泛的领域,从单一的后期播发推广,延伸至内容的策划开发、营销和推广全环节。更进一步的融合则是平台化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形成。

需重视的问题

在媒介进化的视野中看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媒体人和媒体管理机构加以研究:

一是要认清媒体融合是动态的过程,没有终极的目标

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将新媒体发展的某一阶段性产品作为融合发展的目标追求,投人大量人力物力。不承想,新媒体技术和产品处于急剧变化和更新换代的过程中,以一种方式作为终极追求的做法无异于刻舟求剑。换言之,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融合是一个动态行进的过程,需要有对新媒体技术进步的高度敏感和快速响应。只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才能形成健康的、多j三体的、各有侧重的媒体生态环境,并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自我的涅再造。

二是媒体融合是生态重构的过程,需克服单点突破的心态,“以谁为主体进行媒体融合”是个伪命题

传统媒体的媒体融合,不是一个借用新媒体手段突破发展局限,并因此获得长久发展动力的过程。恰恰相反,媒体融合是一个传媒生态重构的过程,它是从观念到框架再到流程都要“异地重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环节的落后都会影响媒体融合的效率和效果,最终影响媒体融合曰标的实现程度。这一点,已经有众多教训,众多报纸的网站建设、广播电视的流媒体播放平台等最终没有成为核心竞争产品的重要原因,正在于终端单体运作,后台没有系统的支撑。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谁为主体进行媒体融合”就足・个伪命题。谁更能够推进媒体融合目标的实现,谁更能保证在融合基础上扩大媒体的整体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就以谁为主体,不必纠结于它是不是传统的主流媒体,是不是有根红苗正的出身。传统媒体通过变革成为媒体融合中的主角,“当然值得欢迎。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具有内容生产和市场扩张能力,能够承拟社会责任的新媒体组织和平台同样可以成为融合主体。

篇3

关键词 媒体融合;文化产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112-02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已遍及各行各业,并得到广泛应用。“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快多项领域的发展。其中潜力行业“互联网+文化产业”引起高度重视。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协调性、循环性和高效性等优势,符合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的深度发展,新媒体应用而生,与传统媒体不同,技术更先进、传播渠道更灵活,信息资源更丰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发展快速,但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源在于我国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多数仍是利用传统媒体和简单的互联网进行传播,严重阻碍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快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促进文化产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媒体融合+文化产业”概述

1.1 “媒体融合+文化产业”涵义

“媒w融合+文化产业”是指将电视、报纸、电台等传统传播媒介与新媒体如互联网、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智能终端相互融合,利用共有资源和多元化的传播途径,对文化产业技术进行革新,加快文化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快速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媒体融合为媒介,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新形态。

1.2 媒体融合的优势

传统媒体发展至今,拥有专业的人才储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发展了较为稳定的观众群,口碑佳,品牌优势明显。运用已有特点,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丰富信息内容,使受众面积更加广泛和多元;同时,媒体融合具有信息灵活的特点。大众对媒体信息的需求已从原有的被动接收固有的信息转变为依据个人爱好选择不同的信息,媒体融合后,可根据受众心理和不同喜好,传播多样和个性化的媒体信息,因此更加关注受众者需求,形成双向互动。此外,伴随互动增加,客户可针对媒体信息进行自由沟通和交流,媒体可依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利于媒体的发展。

2 媒体融合现状

2.1 受阻于政策壁垒

我国媒体为事业单位领导下的企业经营,形成了“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经营格局,电视、杂志及移动、电信等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各部门之间政策不同,存在壁垒,融合难度大。国家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广播电视行业禁止经营通讯业务,而电信行业也无法进行广播电视等项目的经营。报刊由于受书号的限制,也无法与其他媒体有效结合;此外,一些媒体已成功实现融合,并有一定的发展自。但同时也要受多方部门的管制和监督。例如,网络电视具有电信网络和广电内容的特点,因此会受到电信部门、广电部门及文化部的共同管制和监督,三方参与其中势必加剧利益之争,严重阻碍媒体融合的发展;另外,媒体融合受行政区域划分的影响,导致区域垄断媒体资源现象严重,造成资本市场封闭,信息资源无法流通和实现共享,不能进行媒介资源的有效配置。以上成为我国媒体融合的政策壁垒。

2.2 受制于技术发展

媒体的融合在传媒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尤其在传播手段和媒介形态方面问题更加突出。就技术本身而言,手机终端虽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观看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受众群体和广告商较高的消费标准和需求。同时,移动数据的传播速度较慢,信号时强时弱,无法与手机电视播放同步,同时大大增加的移动流量,加大受众者的消费标准,从而减弱消费者利用手机终端观看电视、浏览报纸、信息的积极性;此外,就技术标准而言,媒体融合参照何样的技术标准都无法满足各方的利益,标准统一是融合的关键。目前,我国就技术标准通过长久的筛选,最终得以确立,时间历经之久减慢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脚步,也直接影响了相关监管部门的发展。因此,足够关注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媒体融合至关重要。

2.3 缺乏专业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且学科和方向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培养出的专业人员通常只会掌握一种理论技术,且实际操作能力差,难以与融合的媒体发展相适应。目前,媒体融合缺乏一批专业的集技术、跨媒体、管理于一身的全面型人才,人才资源是融合媒体发展的核心,拥有专业的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媒体融合发展规模经济、提升经济价值的关键所在。第一措施就是培养一批优秀的一线技术骨干,使其具备能利用多种媒体技术工具对各项媒体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和采编。全能型媒体人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媒体管理成本。

3 媒体融合下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3.1 强化技术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以先进的数字技术做支撑,也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将数字技术融入文化产品,提升文化要素的创作和生产方式,打造高附加值的时尚文化,改变受众的传统文化观念。同时,新技术的发展可加快文化数字内容的开发,从某种程度可看出,技术先行产业为内容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发展的平台,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创新的契机。新媒体技术为多家媒体企业在互联网、电视、手机等方面做好基础保障,从而为文化产品创作和销售提供了重要的流通途径;与此同时,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产业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链条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展开思想、方式等文化要素的创意,因此,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会和文化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3.2 整合资源

运用媒体融合和新技术,可整合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有效整合,文化产业可从内容资源、技术手段、传播途径和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从内容资源看,通过媒体融合,文化内容将以音乐、电影、舞蹈、动画、游戏等不同形式通过微博、微客等介质传播,打破传统单纯以开发者为主、媒体单一且受制的状况;从技术手段看,数字技术是发展趋势,媒体融合通过对数字技术不断优化组合,改变了单一的文化行业运作格局;从传播途径看,媒体融合的新技术使流通渠道多元化。媒体融合通过对文化产品多要素的开发,利用多元化媒介,打通了不同文化产品的流通途径和销售渠道;从整合产业组织结构看,媒体融合新技术为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技术的融合使传统的媒体间强化了联系,减弱了新媒体进入壁垒,为整个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化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3.3 重视多元

重视本国的多元性文化。我国多民族的特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个性化文化是文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也是文化产品销售的核心要素。媒体融合之前,多元文化发展受资金限制,无法通过耗费高额的成本进行小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媒体融合之后,新技术的发展为小众且有潜质的文化提供了平台,通过新媒体,创造、传播、消费文化产品,丰富了文化产业。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运用媒体融合,对文化进行生产、传播、消费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倪红营.苹果手机的中国营销策略对国产手机“走出去”的启示[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5.

[2]吴迁.新媒体对文化产业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6(34).

篇4

第一、内容要以体系化呈现

自新媒体产生以来,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火遍大江南北的新媒体。紧跟着新媒体出现的就是新词,新词中属“碎片化”最热。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有的更多的就是碎片化的时间。而新媒体就是抓住了现代人的生活常态,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当然人们的时间是碎片化了,同时人们的知识也逐渐的碎片化了。往往是东一点西一点的,就知识体系而言根本就不能让广大的读者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那么,对于正在做新媒体运营的小伙伴或者说有志想做新媒体内容运营的小伙伴们,在今后的运营工作中要做到的是,要准确的定位新媒体公众号。对于公众号的内容还是需要做一个系统的规划。最好的状态就是把公众号的内容如书本一样形成一个一个的章节体系,给读者提供持续性且连贯的知识。最简单的概念就像连载小说一样。这样每个公众号都有自己一个独特的特点,为读者提供如书一样成体系的知识。对于提高读者的粘性具有深远的价值。

第二、打造更专业化的内容团队

现在很多企业虽然都是很重视新媒体的运营,但是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往往过于随意话或者说过于边缘化。菜頭先生曾经随便看了几家企业关于新媒体运营的招聘启事。条件基本要求是中文、新闻、广告、市场营销等专业,虽然专业看起来很对口,但是在给出的经验要求及薪资要求确实一个初级的水平。在传统的新闻媒体概念中,我们都知道一个编辑团队,不说很高大上,但起码给外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专业,或者说只有专业人士的稿件才会进入这样的媒体编辑部。

篇5

关键词:多媒体;著录;分类

中图分类号:G25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142-02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种先进的超文本检索――WWW。超文本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方法,它把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不定长的基本信息单元存放在各个结点上,通过复杂的链路联系在一起,得以检索出内容更广泛的各种信息。这种包含听觉、视觉等多种元素的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各种媒体的总和产生了多媒体概念[1]。多媒体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因此,如何能够更有效地组织起多媒体文件与检索特征词特别是分类法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方便广大读者检索利用,成为当前图书馆及计算机学术界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多媒体分类检索方法概述

(一)传统非纸本资源的著录标引分类状况及其局限

传统图书馆经历电子化时代后也收藏了很多非纸本资源,包括音像资料、缩微资料、机读资料等,因其类型繁多、内容复杂,根据不同标准有多种不同的划分结果[2]。这些语音资料、图像资料或其综合体给我们的传统图书分类方法造成了一定的麻烦。现在各高校图书馆的传统非纸本资源的著录标引有多种方法,但都有其共同特点:一是都采用CNMARC/USMARC格式,需要专业图书著录人员录入;二是都依赖于纸本图书数据库及检索,难于体现多媒体标识的特殊性;三是字段烦琐,人工著录的工作量很大。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很难包含网络获得的种类繁多的多媒体资源,不能充分直观地反映多媒体资源的特征与类型,在分类标引上也单一化,组织及检索存在较大的难度。

目前,Internet网上的多媒体资源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有根据音视频的艺术形式、创作题材或压缩方式来进行分类的,如将电影资源分为纪录片、言情片、战争片、恐怖片、灾难片,喜剧片等;有将音频资源分为MIDI、MP3等的。这些分类方法也有明显缺陷,经常互相包含甚至存在矛盾。如只从电影资源方面看,在纪录片中也存在战争题材或表示自然或人为灾难的。而且无法反映多媒体资源的多样性,但也可以作为借鉴参考。

(二)当前多媒体资源的分类、检索技术研究状况及实施难度

当前,在多媒体资源分类、检索方面的前端研究课题有两个方向:一是基于元数据的多媒体信息分类检索,代表是DublinCore元素;二是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分类检索,代表是MPEG7标准接口。这两种分类检索技术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电子文献的著录;后者主要是对多媒体内容描述的步骤定义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起到检索标准接口、方便计算机自动分类检索的目的[3]。

与MARC相比,Dublin Core有结构简单、字段较少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缺陷,即在大型数据库建设中,通过限定词进行数据标引以加以区分,容易造成非经过特殊培训的专业人员不易掌握的缺陷。区分过粗就影响数据的使用效率,区分过细又著录复杂,形同MARK著录方式。但是,随着对DC的研究发展,从图书馆的电子文献组织分类方面来说,DC还将是一个发展方向,应用前景不容置疑[4]。

MPEG7是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的新一代多媒体标准。因为MPEG-7标准本身不提供对描述特征的自动提取机制,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与之配合的科学实用的检索系统出现,还只处于研究阶段,是多媒体检索界的重大课题。

通过对以上两种多媒体分类检索前沿技术发展的概括,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多数图书馆的现有软硬件环境下,这两种方式都存在要求过高、很难实现的共同特点。

二、在现有软硬件环境下建设多媒体资源

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具体现状和软硬件现有配置,在不需增添设备、不需另行研究开发高端技术、不需增加大量劳动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建设一个结合本馆实际的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及方便快捷的检索系统,应该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实现目标。综合大量研究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技术。现有资源包括平时上网浏览积累的多媒体素材、开设某专题特意寻找的多媒体资料、经过数字化转换的本馆传统电子介质资源等。现有技术则指本馆原有网络设备软硬件、网络常用多媒体压缩处理及转换软件、具有普适性的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多媒体传输技术等。

2.在多媒体分类标引方面,坚持分类标准,兼顾多样。采用国内最通用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作为分类标准,具有科学性、连续性、前瞻性、预见性的特点。同时,为了充分反映多媒体新学科与传统学科的联系,要注重多媒体资源的主题内容与中图法各类的关联,也要兼顾多媒体的外在形式,创建出一种同时具备两种分类标准的分类检索方式。

3.在多媒体数据库及检索方面,设计一个不直接依赖于MARC字段式著录方式的简单明了的录入窗口程序有其必要性,而且使其成为能够脱离图书馆广泛应用的基于CNMARC/USMARC的纸本图书数据库的自动化系统,采用单独特殊的数据库,利用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建设一个多媒体数据库检索系统。

三、探讨一种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分类标引

通过对几种当前多媒体资源的分类、检索技术研究状况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来说,还是目前仍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方面的基于文本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最直接、最简单、最实用。为了尽量避免它的缺陷,借鉴DC元数据的结构简单、字段少的发展方向,应采用以最少最必要的字段来揭示尽可能多的多媒体内容特征的方法进行著录。

而在分类方面,针对图书馆应用的特点,采用国内最通用的“中图法”对图片、音频、视频进行分类标引有其必要性。再结合互联网上普遍采用的对多媒体文件的类别划分,得出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因此,可以同时采用两种分类并存并互为补充的方式进行分类标引,分别为按形式分类和按内容分类。以按内容分类为主,体现多媒体源文件的题材内涵;以形式分类为辅,体现多媒体文件的表像区别。

例如,在形式分类上为军事题材的故事片,因其表现的是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在内容分类上就将分在历史类。推而广之,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科技类多媒体文献的分类标引,如一部描写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记录片,按形式分类为艺术类的记录片,按内容分类即为环境保护类。再举一个图像的例子。一张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照片,在形式上将归到艺术大类的新闻摄影小类当中,而从内容上分类则是马列主义思想大类中的生平小类。

这样同时保留两种分类方法,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除了利用题名、关键词等检索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两种分类类别检索到自己所需的多媒体资源。

例如,在视频及音频库著录字段方面,“名称”、“关键词”、“主题词”、“简介”、“作者”、“来源”、“大小”、“出版日期”等为必备字段。而图像库字段与音视频库略有不同,要增加“图像属性”、“DPI”、“尺寸”三个字段,以突出图像方面的特殊属性。在此基础上,在所有多媒体资源的著录字段中添加“按内容分类”与“按形式分类”两个新字段,利用不同的树型结构或检索提示展示中图法类别,能够极大方便读者检索利用。

四、实现多媒体数据库统一检索的方法途径

因为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类型有着不同的区别,可以采用分别建立不同的数据库的方法建立多个不同结构模板的数据库,然后采用统一的跨库检索(即同一服务器上的不同数据库组织在一起检索)技术来实现多媒体数据库的统一检索,从而实现构建包含不同多媒体文件的整体性多媒体网络数据库。比如,在一个多媒体建设平台上分别建立音频库、视频库、图像库,然后在三种不同的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跨库统一检索界面,读者可以通过传统的题名、关键词、著者等检索途径进行检索。同时,统一采用中图法分类导航,并设定为“按内容分类”、“按形式分类”两种分类方式,以便更快速更全面地展示出各种媒体库的相关资源信息。

因为多数图书馆都已购买或自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平台,所以,只要将其稍加变化或二次开发就可实现这种按形式分类与按内容分类的不同分类方法并存互为补充的分类检索方式。

结语

在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已经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在不侵犯著作版权的前提下,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及网络技术优势来打造自己的多媒体资源数据库及检索平台,同时研究出最充分反映多媒体形式与内容本质特征的分类标引方法。这样才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建设好具有自己本校特色的多媒体网络数据库。同时,要放眼未来,注意可以扩展升级到尖端新技术方面的兼容性,为将来移植到如Dublin Core标准的新型数据库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建凤.多媒体技术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现代情报,2002,(6):142-145.

[2] 刘新周.非书资料管理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7,(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