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工作的重要性范文

高效工作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23 09:53: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工作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工作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招生工作 高校发展 重要性研究

0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动态变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学校对于招生工作的开展,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招生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正常发展,是有很重要的作用。关于如何做好高校的招生工作,是很值得研究的。现在的高校琳琅满目,使得很多孩子或者是在帮助孩子选择学校的家长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大家可能最关注的是学校的知名度和学习的专业设置,而这些都只能依靠对于周边的人员的打听和听说,并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见地。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学校,招生工作就体现出了其巨大的作用。在招生的时候,能够客观公正并且吸引人的介绍自己的学校,就变的很重要。如何理解招生工作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我国高校发展概况

高校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惊人的。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高校的数目可以用发展迅猛来形容。高校的发展,代表着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难以得到满足,这也大大推动了国内高校的发展。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形式良好,许多不同类别的高校相继,教育体系也开始逐渐完善。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层次不齐的问题。在许多高校扩招和普通高校升级的背景下,如何掌控好教育的质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优势师资力量较差,在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上难以达到较高的要求,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民办高校也就难以发展。目前,我国的高校发展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对于高校的管理和资格审核也越来严格。

针对国内复杂的高校发展现状,许多高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加强对高校教育硬件和师资力量的投资是大部分高校所能够采取的最基本策略。有了权威性较强的授课老师和相关硬件设备,才能够保证授课的质量,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生源。其次是在高校管理上进行深入改革,加强对高校管理的监管力度,从根源上解决资源浪费和管理缺陷问题。另外,创办符合高校自身情况的特色教育,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提高特色教学质量,还能够明确高校的正确发展方向,逐渐增强高校实力。当然,随着高校竞争的日益激烈,能否在高校林立的大环境下得到发展,如何增加新的血液,是每一所高校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2 招生工作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研究

生源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否有足够的生源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近几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毕业生数量开始逐渐减少,高校招生工作开始逐渐显示出其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应对激烈的生源竞争是高校发展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有一些依靠学费支持发展的高校中,生源的数量能够影响高校的根本。随着国内高校数量的增多以及各大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没有发展潜力的高校必将会被淘汰。而且面对目前国内近几年生源逐渐减少和国外一些大学的招生竞争压力,各高校的招生工作也颇具压力。如何做好招生工作,是高校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招生工作在高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当然,生源的竞争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竞争,优质的生源能够在高校的培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增加了高校的声誉。

高校招生工作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完成高校的招生计划,更是为高校提高有利于发展的高质量生源赢得良好口碑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招生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只有综合把握,大力宣传,再配合以良好的教学质量,对辅助实现招生工作才会有更大的意义。一所高校,具备高质量的招生标准,吸引到高质量的人才,对于高校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在招生工作的同时,更好的实现对于高校的质量名气宣传,是很有意义的。招生工作,是配合高校健康速度发展的有力的保障。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招生工作是在高校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的。当然,更好的实现高校的招生工作,也是对社会发展的一个有力保障。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国内对于高校的教育改革也更加深入,招生工作在各高校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近些年考生数量的逐渐减少,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也不容乐观,生源竞争十分激烈。坚持科学合理的招生原则,使用新模式开展招生工作,为高校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够在高校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够推动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庆宝,王永义.大学如何更好的服务社会[N].中国教育报, 2009-02-16.

[2]金忠明李若驰王冠.中国民办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徐放鸣,赵明奇.江苏汉文化的来龙去脉[J].江苏地方志, 2008(5).

篇2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师范生 德育工作 重要性

高校的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教育学家和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尤其是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更是学者们关注和探究的重点。国内外研究成果一致认为,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品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民精神文明素养的高低。国内学者特别指出: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其中师范生约140万。这些未来人民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不同的时代对于各个职业有着不同的要求,师范生是教师的前身,在社会主义社会,时代赋予了他新的含义,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也应有不同要求和重点。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并未对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给予应有的认识和深入的探讨。

有的学者认为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内在矛盾,已经成为其德育实践的瓶颈,成为影响和制约德育实践发展的根本性难题;有的认为高校师范类院校德育教育方式的误区是造成高校师范生德育实践困境的原因;还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过于放纵及部分社会道德观念的扭曲以及对“师德”的不重视是重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师范生自身对德育实践的不重视才是问题的根源。

有学者呼吁通过加强职前师德教育和重视职后师德教育来促进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有学者认为改善高师的德育实践环境是完善改善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的认为帮助高校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方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有人认为构建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对高校师范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思考,笔者对新时期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以下认识:

一、高校的德育工作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重要建设者和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命运。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换句话说,切实加强改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然而,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现状表明,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阻碍学校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滞后,道德素质滑坡,引起了社会道德危机,在人民大众中产生了“道德恐慌”,如2004年我国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5.12”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为此有学者甚至提出了“让道德教育解决问题”的口号。尽管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已成为共识。

二、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更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性

“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都是广为流传的关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评价与界定。教师用自己的劳动,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道。那么,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品德,因此,加强师范生的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任务。高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还要由他们再去不断培养和塑造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认识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对在新时期的目标与重点有着重大的意义

正如上文所述,不同的时代对于各个职业有着不同的要求,与之相应,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也应有不同要求和重点。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人们的活动、交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其他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日益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主流,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等不断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唤醒。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还在社会上一部分人中有所发展、封建主义残余也在一定范围内沉渣泛起,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出现了不少“道德失范”现象。因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既是大力加强社会新型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建设的浪潮中,更加需要愿意默默付出、肯于牺牲的教育工作者。

同时,互联网的推广和迅速普及为高校德育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创造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篇3

【关键词】高校;公寓;育人工作;重要性

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强化育人目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后勤服务,建设育人重地,值得思考。

一、高校公寓管理工作的特点

学生公寓管理的性质属于服务,是以公寓管理和学生住宿服务为内容的服务行为。公寓管理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这种专业化的服务表现在为住宿学生提供高标准的公寓使用服务。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特征,是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性,使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与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公寓物业管理区别开来。有人说,学生宿舍是衡量一所学校的风貌、管理水平、卫生状况、道德修养程度的测评表。这句话概括了公寓管理的实施内容,更加体现出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的育人重地。要做好学生的工作,这不仅要求规范各类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更是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服务宗旨提到了突出位置。学生公寓的管理应本着这个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用优质的服务体现育人的功能。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聚集场所,交汇着各自思想和观念,这其中不乏特立独行者,但正因为这样的交织和标新立异,使其在公寓聚集后迸发出新的能量和火花。

二、存在的问题

1.目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利益主体多元化,使高校学生公寓育人作用难于形成合力;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影响公寓育人作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盲点,公寓育人功能缺乏制度保障,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切实做好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增强其育人功效,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作为群体中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

随着学生个体自主性增强,自由度增大,给公寓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同一栋学生公寓,可能会有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住在一起会造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距离拉大。甚至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出现很多不和谐。对大学生群体来讲,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文化、观念的干扰和影响。学生对各种问题的承受能力较低,一旦发生矛盾,情绪容易激动,引发事端。这些都给宿舍管理员和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都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下成长,步入大学校园后,个人骄纵情绪和期待值过高都会造成心理失衡,从而导致心理问题。

3.在教育管理学生过程中, 有的辅导员或管理人员常常以教育者自居,没有站在学生的平等面去沟通、交往

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学校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制定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优秀的道德品质,清洁卫生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规律,从平凡小事中铸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同时在管理中提供优质的服务。而教育对象则可能认为制度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其个性的发展,行为的自由,生活上不能随意化,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服从教育者的管理,使管理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建议和措施

1.优化内部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要始终坚持将管理育人作为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重心。创新规范、制度化、人性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提高学生满意度。高校还应创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创新管理机制,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建立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公寓管理工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提高学生的信任度。实行楼长、层长制,每栋公寓选拔出一位楼长,负责本楼的管理工作,每层楼再选出一位层长,负责每层楼的管理工作,层层落实责任。组织学生干部和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宿舍内务和安全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并由此评选出优秀文明寝室,和学生的评优、评助挂钩。通过这样的管理,不仅可以在学生和宿管老师处建立起一座沟通桥梁,更能深入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公寓硬件和软件投入和管理

高校,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段,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大学生个性张扬,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对学生公寓硬件学生公寓的硬件投入则显得水到渠成。众多高校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生的居住条件,以此满足现代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如,四川某独立学院,不仅在学生公寓内安装了热泵系统,满足学生在宿舍内使用热水洗浴的要求,还在每间教室和宿舍安装了直饮水机,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高校的公寓管理除了硬件上满足学生的需求外,还需要在精神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指导,公寓管理员需要在服务中体现育人的功能。[4]

高校的后勤员工都是不上讲台的“老师”,他们言行举止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员工自身形象对学生的教育与感染作用, 工作要勤勤恳恳,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创建“安全、稳定、舒适、温馨”的学生公寓。对待学生要热情,主动与学生交朋友,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学生公寓的育人环境在学校整体学生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3.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宿舍公寓管理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利用多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感召力、约束力和凝聚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公寓是学生居住、沟通交流的场所,除了上课、自习,大多数同学都长期在宿舍,这要求我们的宿舍管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多关心学生,走进学生。注重情感交流,加大情感投入,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如媒体报道河南平顶山某职业院校的“雷锋”阿姨—魏秀芝,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怀着一颗“妈妈心”真心地为学生服务。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可以使学生感到被关怀、被尊重、被爱护。

四、总结

公寓与物业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后勤服务的重要领地,在后勤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高校学生公寓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和品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思想交流和相互对比,可以取长补短,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导向、规范、协调和激励作用。我们应迎合新的形式,转变观念,把单纯的服务转化为主动关怀,用心营造和谐公寓,为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建廷.最新高等学校后勤服务项目管理标准实用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林碧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育人功效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2(04)

篇4

关键词: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协同合作;功能互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83-03

一、前言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处于平行状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等环节又存在着交叉、重叠,甚至脱节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1]。教学工作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工作则注重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合作,一旦出现问题追究责任时相互推诿,这种现象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关系,实现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充分有效合作,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找到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改变认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创新管理制度,这对培养人才这个系统工程既有其理论意义,又有其现实意义。

二、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合作的必要性

1.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一致的。当今世界教育呈现出的三大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一观点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同,也得到我国高校的认同。根据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明确的,也是一致的,两者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服务于学生,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应该充分合作,互相补充。

2.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各部门各系统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无疑接触学生的机会更多,与人才培养质量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过硬,在社会上具有竞争能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双方在主观上都有相互配合、积极互动的愿望和需要,双方都希望对方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并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为自己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如果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工作系统能够自觉主动地协调配合,在工作上相互促进,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对高校的培养目标的完成必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合作中的不协调现象

1.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者对合作的认识不够,不能从教书育人的高度出发,不能从学校管理的大局出发,只是按照各自责任书上规定的职责刻板、机械地完成自己认为的分内的工作,完成工作量。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不管不问,认为只要这些学生不影响别的学生、不影响老师讲课就行,下课铃一响双方解脱;有些教师一味地抱怨学生的学习态度差,不配合老师教学,而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去吸引学生,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些教师的做法给学生工作造成很多困难。而一些学生工作者不懂学生所学专业,不了解学生的培养计划,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漠不关心,导致工作空洞乏味,缺乏针对性,与学生在沟通上无共同语言,一些学生不能够得到关心就成了问题学生,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载体,但近年来重形式轻内容,重宣传轻实效,脱离学生专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活动主办者主要为自己的工作业绩追求宣传效应,频频与媒体接触,而对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不作深入总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是因为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各唱各的调,不能充分为学生考虑,不能很好地合作,导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专业知识和能力都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2.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管理制度跟不上时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很多高校实行学分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着变化,那么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应该随着这些变化及时更新,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管理制度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尤其是陈旧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模式,直接制约了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停留在课堂,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指标落后。比如有的学校评优秀教学质量奖,先由教师本人申报,学院安排督导组听课,学期末统计听课结果,然后督导组成员投票,确定人选,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学生管理部门参与,也没有学生的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公平,甚至有时候为了教师评职称的需要而轮流坐庄;对学生学习评价还是以考试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对现代人才最需要的创新能力则没有具体的要求,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管理制度稳定有余,创新不足;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力度很大,但往往局限于形式创新,实质性创新少,对工作本身创新不足。这种状况造成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自己不创新,也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没有创新的压力和动力,只要课程结束能考高分就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下降。

3.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各种形式的活动不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一些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不能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只是为完成岗位职责中规定的内容,不为学生着想。专业教师往往强调教学,忽视学生,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重授业,不重传道,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只要抓住这个中心,其他问题无足轻重。而学生管理部门一味强调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但是多数活动没有专业教师的参与,与学生所学专业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不同的部门为实现各自的政绩,对组织学生活动表现出高度的热情,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搞以德修身,我搞党员进公寓,过多的学生活动分散了学生学习的精力和注意力,势必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的班干部为了组织活动经常不去上课,他们工作能力很强,只要帮助班主任辅导员完成工作,即使学习成绩不佳,也能被评上优秀学生干部,哪一个班级参加这些活动的表现好,即使上课情况得不到任课教师的肯定也能被评上优秀班集体。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不到任何知识,得不到任何锻炼,参加的越多,反而越影响学习。还有的高校把学生的各类考证作为衡量学习是否努力的重要依据,把班级各种考证过关率作为评价班主任的一项指标,盲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占用了学生正常的专业学习时间。据东华大学团委关于“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对企业调查中,有75%的企业主管反映:“目前的应届毕业生在应聘时,各种证书可以拿出一大堆,而真正能表现他们职业技能的证书几乎一张也没有,他们的专业知识相对来说也是比较薄弱的[2]。

四、措施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高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明确的,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不论教学工作,还是学生工作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否从自己所做的工作中得到知识、得到锻炼;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工作对自己有没有实惠,能否显示自己的政绩。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如果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处处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合作的过程中就会愉快得多,就不会再出现不负责任的推诿,也才能让学生从每一项工作中最大程度地受益。

2.创新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学制度。”“创新是构建新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重视创新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特点。”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关键,[3]为实现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协作,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和育人这一目标对旧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进行创新。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对教师的评价要从师德、教学、科研全方位进行,不能局限于讲解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板书规范等基本标准,要把评价的重点转移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否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教学工作的评价制度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评价要以综合素质为重点,引导和促进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协调发展,从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引导学生以学为主,积极创新;学生评价制度的制定,要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参与。通过制度创新,使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形成互补、互动、和谐的关系。

3.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协同合作、功能互补。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4]。学校的学风建设不能仅靠学生管理部门的监督、说服教育、约束等手段,更要重视教师教风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教风对学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要用知识的力量,还要用人格的力量感召学生。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量,改进教学方法,形成勤于施教、乐于施教、善于施教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提高在学生中的威信。通过抓教风促学风,使学风建设成为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发展的一个平台。第二课堂也是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选拔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第二课堂的老师,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在第二课堂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当然第二课堂不能仅仅搞形式,要有实际内容,要起到锻炼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导师制也是教师参与学生管理,使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很好地结合的一个平台。既然是导师制,就要有一定的制度,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将教师纳入学生工作的系统中,不能仅仅是形式,既然分配了导师,导师拿着工作量又不管不问,那么这项工作就毫无意义。导师制可以使教师走近学生,通过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改善教学工作,将思想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总之,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有很多协作的机会,但不能为了应付而走过场,使合作流于形式。

五、结语

我国的高校管理体制有自身的传统模式,推行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势必会对原有理念与模式形成一定的冲击,但是要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改变管理思路是必然,也是必须的。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协作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教学工作者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为学生考虑,积极参与,大胆探索。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有机的、良好的合作定能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创造新的境界,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海红.浅谈“教学-学工”融合式高校育人工作[J].学术研究,2012,(05).

[2]何雅等.青年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3,(4).

[3]朱国仁.挑战与创新:构建新经济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Caitingting

(Binhai School of Foreign Affairs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ianjin  300270)

Abstract: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while teaching secretary in teaching management as the most basic level managers and executives, wil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refore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ing secretary, work motiv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 colleges;teaching Secretary;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116-01

在建设和谐高校的过程中,教学是核心工作,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培训人才,教学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与人才培养的优与劣。在教学管理队伍中,教学秘书作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管理的最基层的管理者,是协助系主任处理本部门和与之相关的各类的教学工作的管理服务人员,对于保证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认识教秘工作的特点、作用及自身应有的素质,对从事教学秘书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概况

教学秘书的工作面很广,设计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要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服务,又要为学生服务。虽然不像大的科学项目可以做的那么轰轰烈烈,但教学工作无小事,只要有一件事没有做到位就会导致教学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秘书们通过认真负责的工作保障着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上传下达

教学秘书要详细记录每一次教学例会、教务例会的会议内容,然后协助系主任完成各项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参与的教学工作在每周系里的会议里传达给大家;教务处下发的各项通知及时传达给系主任,并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例如:教学改革的申请,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考试时间及监考安排的通知,各种比赛的通知,报名交费的通知,学生的各类申请,毕业生信息采集时间及收费的通知,调课的通知,会议的通知等等以及各种教学文件的传达工作都有时间的限制,任务繁琐,责任重大,不能容许任何的失误和差错。

2.管理教学活动

教学秘书要依据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管理教学活动,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教学的运行包括修订培养方案、排课程表、申请教室、教师调课、每学期的教学检查、学生去实习基地实习的安排、安排论文答辩及毕业论文的管理等等。

3.上交各种材料

教学秘书要根据学院每学期的教学安排,协助系主任做好每项工作,并及时提醒上交时间,协助写好汇报的相关材料。上报的材料有学期总结、招生宣传、各教研室有关教学工作的改革意见、一些文件的修改意见、毕业论文总结、某些比赛的总结等等。综上所述,教学秘书的工作相对比较繁杂、琐碎,所以需要特别细心、准确并及时地完成。

除此之外,教学秘书还要每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做好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例如:通知学生报名四六级、报名普通话、组织学生报名重修、通知考试安排、印刷试卷、教材征订、毕业资格审核、实践与创新学分的审核、发放毕业证和学位证等都在管理的范围内。

二、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协调作用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者的同时,又要辅助系主任制定各种教学活动,教学秘书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面最广,既需要与领导接触,也需要与教师们接触,还需要直接接触学生;既要将学院领导的各种决策及时传达给教师,又要把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领导,在三者之间做到有效的沟通、协调,既要做到上传下达,又要下情上报。所以,教学秘书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是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

2.参谋作用

教学秘书是教学工作的最基层的管理者,是广大师生的服务者,同时也是学校、院系的联络者,从而说明了教学秘书不是决策者,而是决策者的参谋。这就要求教学秘书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院系领导的助手,协助院系领导做好自己部门的日常的教学管理和有关文件的贯彻执行工作,维持着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3.监督作用

教学秘书作为基础的管理者,还要对教学的质量进行监督。这就意味着教学秘书要按照教学计划定期做检查并记录,协助院系领导做好教学质量的检查情况,然后作出评估,同时要不断地通过自己平时做的记录作总结、研究分析,积累经验,尽可能在教学管理中有自己的见解,这样能不断促进教学管理工作取得进步,还可以为教学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出出主意,以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高校教学秘书需具备的素质

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学院的很多职能部门以及系部的全体师生,处理的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很难出成绩,为了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压力特别大,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好教学秘书的工作。由此看来,要想做好教学秘书的工作需要具备如下素质:

1.坚定的政治素质

高校的教学秘书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有着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全身心投入到服务教育事业的信念,正确地看待得与失,顾全大局,有高度的奉献精神。

2.积极的心理素质

教学秘书的工作是教学管理的第一线,受教学管理部门和院系领导的双重管理,直接面对教务处、院系领导广大师生,每天要面对的事情纷繁复杂,又要处理一些突发事情,任务重,肩上的责任也很重大,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有时会被误解,然后同时完成好几项工作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有时忙的时候都顾不上喝一口水,制定的一些安排,都要核对好几遍,仔细检查,教学秘书工作的复杂性、协、参谋性决定了他们要淡泊名利思想,默默无闻的工作,这些就是教学秘书的无形压力,面对这些,教学秘书要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心态平和、不急躁,不断地强化服务意识,把自己的理想抱负融入到默默无闻的工作中,淡泊名利,辛勤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中发挥出光芒。

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学秘书,首先要熟悉教学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能力、自学能力,工作过程中做到细致、耐心、全面,要经常做记录,善于发现,了解最新的教学相关知识,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保密意识,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上进心,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强化创新意识

篇6

关键词:高校;前台报账;必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加强前台报账工作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前台报账工作能更好地执行国家会计政策、法律和法规。前台报账处理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涉及国家的财经法律、规定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前台财务人员用掌握的财经法规知识,准确无误地执行各项会计政策和法规,做到耐心、细致地处理每笔业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对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不予爱理。同时向前来报账的师生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报销规定,积极配合财务工作。

2.前台报账工作是培养综合的、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平台。会计人员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大多是从前台报账开始。(1)会计法规方面:通过原始凭证在报账各环节的传递,培养会计人员熟悉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及《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较好地运用学校的各种财务管理规定,对所经办的经济业务进行正确、合法的判断、对会计数据进行准确的核算并作相关的会计处理。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不提供虚假的、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加强法制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工作失误,保护国家和学校财产安全,培养依法理财的习惯;(2)业务技能方面:培养会计人员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入手,会计人员认真仔细审核原始凭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运用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合理运用会计科目,正确的经费开支渠道进行账务处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会计人员通过前台各岗位的轮换工作,以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处理能力,熟悉高校会计处理流程,成长为具有综合专业技术的管理型的高素质会计人员。

3.前台报账工作是执行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学校的预算管理方案从编制到执行、分析等离不开前台报账的配合,不管采用零基预算还是增量预算的方法,都是根据前台的日常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的。预算收入方面:前台会计人员对学校取得的各类收入进行归口入账,审核各部门代收款项上缴学校,按一定比例进行成本、费用结算,及时反映学校的教育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实现情况,便于预算管理部门对各门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考核、控制、分析;支出方面:前台会计人员严格执行学校下达给各部门的年度预算指标,在日常报账过程中按预算科下达的指标总额、核定的开支范围内操作,并杜绝超预算开支,强化预算管理的刚性作用,保证学校预算的全过程控制与有效执行。

4.加强前台报账管理有利于实行内部控制。前台报账会计各岗位分工不同,审核岗位、复核岗位、出纳岗位各司其职,强化不相容岗位业务分离的管理,使会计人员工作相互联系、相互牵制,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建立定期核对银行账存款、盘点资产仓库和不定期盘点现金库存制度,及时掌控财产的收、付、存等情况,防止各种贪污浪费行为,保证学校各种财产的安全。前台报账人员按照学校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进行经济业务处理,严格执行学校的财务制度,正确作出判断,合理运用会计科目、项目形成的会计凭证和账本数据,为会计报表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实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

二、加强前台报账工作管理的措施

1.重视前台报账工作投入。前台报账工包括收费、报销、结算等业务,服务对象除了本校教师、学生外,还有与本校有业务员往来的相关单位及个人,日常报账人流量大但财务人手有限,逢开学初、学期末或者科研课题结题集中期更是人满为患,尽管采用叫号系统实行控制,但报销人员持有原始单据数量大、业务内容复杂、涉及的开支范围较多及其他因素等导致等候时间长,导致财务人员不能按时下班。前台报账工作往往被认为报销出凭证,工作程序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电脑设备没能定期更新换代,因财政、税务要求有些业务必须在线完成,设备配套没跟上致使申请国库支付令、打印发票、收据也需长时间等候。为了提高报账速度,缩短报账人员等候时间,学校应及时更新电脑、配高速打印设备、安装高速网络通讯等,以便在国库支付申请、网上开具发票时通讯畅通,提高电算化处理程度,减轻前台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2.加强信息沟通。财务报账工作要顺利展开,加强信息沟通非常重要。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各学院、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了解各部门对财务工作的要求,听取意见和收集建议,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改进财务报账工作作风和业务处理程序,把国家颁布的财经法规及学校的财务制度、办事流程、报账人员应当配合财务部门的操作规程指引等在网络上公布。财务部门内部各科室要经常进行业务交流,如特定项目的开支范围变动、预算计划的调整、科研项目的批量结算等应提前通知前台作出应对预案,以便安排人手和时间提供服务;前台在报账工作中发现影响学校预算计划执行的问题,也应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找出其真正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对于重大题应向领导汇报,以保证预算计划顺利执行。

3.制定操作规程。前台报账人员变动频繁而且新手较多,因此,财务部门除了制定了本校的财务规章制度外,还应制定前台报账操作细则,针对不同业务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同一类型的业务在不违反财经法规的原则下,统一操作程序、统一口径、不能因个人理解不同而出现差异,同类业务不论在哪个窗口、任何时间办理都应是相同的处理结果,使前台财务人员操作起来有据可依,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报销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摩擦,以便于查询、统计,为后台科室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数据。

4.提高前台报账人员综合素质。前台报账要处理的业务都涉及财政、税务政策、经费开支范围、项目类型等,根据前台经济业务的时间性、综合性、多变性等特点,学校应采用脱产或半脱产培训方式、定期安排前台报账人员参加学习,使前台报账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的政策水平、熟练的专业技术,从而提高现场处理会计业务的水平,成为具有综合业务素质的“多面手“,由“报账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一个处于身心发展最为关键时刻的特殊群体,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完成由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转变、逐步形成自己独立成熟的性格,但是在这个转变的过程当中,由于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在面对一些特殊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情绪失控、心理失衡等现象,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了我们在我们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何谓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标准描述如下:(1)存在自尊心和安全感,对自我的价值感;(2)适当的进行自我批评;(3)日常生活中不易被环境左右,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4)能够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5)有符合个人情况的需要并有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6)个人的价值观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7)具备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8)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判断是非的标准以及切合实际的追求目标等。

2 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 心理教育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育工作者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潜能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心理教育担当着重要的责任,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位了,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上去了,才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终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

2.2 心理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其中心理素质是很大的一个方面,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主要表现其个人精神面貌、情绪控制以及性格等方面。大学生在学校求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的心理活动以及发展过程,课堂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和指向,只有通过学生自身进行适当的选择以及内化作用才能吸收成为自我成长的养分。这个吸收的过程本身也是个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承受各方面挫折、实现自我控制与调节的必备。正因如此,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心理教育方面的教育与引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处于一个特殊而且关键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往往会出现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由于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的普遍性,使得并不是每个个体都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与自己的期望相悖的情况,比如调剂到自己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的专业等,以及在考试中过分担心考试结果,此种情况下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心理等各方面无法适应等症状;二是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其中包括同学、朋友、恋人以及家人之间的交往等。心理学家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能力直接反应于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失调主要变表现在人际冲突、沟通效率低、交往胆怯心理、孤独感强烈、以及社交的缺乏等,而这些问题在我们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②三是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着我们国家政策的调整,高校毕业生由原来的分配制度发展到如今的自主择业,大学生在面对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提职下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就业达不到自身的期望,不了解自身的工作定位以及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另外还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无法适应由学生到职场人士身份的转变等。

4 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4.1 积极做好心理咨询教育工作

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具备的,主要是在后期的学习成长中不断积累强化的,在这个强化的过程中,高校的心理教育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课堂传输心理、卫生以及健康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在教育过程中,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不仅仅要做好课堂的大众化教育,更应该做好个例的辅导,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心理咨询就显得尤为重要。③心理咨询中心应配备资深专业的师资队伍,通过对个别重点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正确认识自我、引导积极健康的成长。

4.2 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做到及时发现与治疗

问卷调查是我们了解信息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学生心理成长状况,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面谈,通过进一步了解之后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4.3 开展课外活动,寓教于乐

室外教学也是我们心理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一些团体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之间彼此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与人相处、如何融入团体、人际交往技巧以及乐观向上的心态,将娱乐和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其中,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④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我们高校的教育中应该对学生心理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强心理咨询团队的建设、积极开展各项心理主题活动、普及心理知识,及时对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从而达到为国家培养更多高层次合格人才的目的。

注释

①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干预策略[N].中国青年报,2001-12-04.

② 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 探索[J].中国心理卫生,1998.

篇8

关键词:高校;消防安全;学生安全

中图分类号:D9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85-02

1 前 言

社会文明在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与时俱进,不断壮大并逐渐地转向大众教育,其中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越来越大,大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加上改革开发后外来务工人员进出校园越来越多,使得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也相对复杂化,校园文化多样化的同时也给校园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大学生应该主动接触社会,减少各类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是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高职院校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和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无处不在,消防安全措施具体化、全民化、社会化、法治化,高职院校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常态化,只有做好消防保卫工作――重视消防、落实消防,才能有力地维护高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高校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是一个群体生活场所,人多复杂,仪器仪表等电子设备多,实验实训建筑物多,各级领导、各岗位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消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抓好高职院校的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才能有力地推进消防安全工作的社会化进程,才能更好地创建和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职院校要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依托保卫处和治保部的校园巡查,密切关注事故高发区的状况,加强大学生宿舍电器等安全,严格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和加强辅导员管理等方式,同时,积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依托于“大礼堂式教育”和消防疏散演习等教育模式,加强高职院校的消防安全工作的进行。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消防安全隐患的防范,依靠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依靠对广大师生良好的消防安全教育,变被动的消防检查行为为主动的消防安全意识。院系领导应该注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师生共育校园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提升消防监督执法效能。

2 高校方面

2.1 增加消防管理宣传,强化安全法治理念

从“消防法制”到“消防法治”,更看重的是思想观念、认识水平的进步和飞跃。增加消防管理宣传,坚持安全法治理念,不但要守法,而且要有理有据,要反复宣传普及法律规定的基本内容,强化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营造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不断提升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水平,实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强化高职院校的消防主体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提升高职院校的自我消防管理能力。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当作一种校园文化来建设,变被动为主动,树立刚性思维和底线思维,摆脱陈旧思想和思维定式。

2.2 加大消防工作的投入和力度,落实具体责任和管 理人

根据自身结构特点,确定出合适自己的重点责任地点,落实具体责任人和管理人。有针对性的做出消防安全决策,做好防火防水防电工作,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落实专兼职消防安全人员,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消防安全问题、整改消防隐患;全体师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灭火技能等逃生自救技能,做到“五知”、“三会”。放学后切断电源,关好水龙头和窗户,锁好门,防止火灾、水灾事故的发生。

3 学生方面

①注重大学生自身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消防安全教师,没有专门的消防安全教材,甚至没有开设消防安全这门课程。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和逃生自救教育。高职院校领导和老师们都要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接受专门的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和逃生自救消防演练,每学期一次将消防安全演戏纳入学期管理工作中,不断强化广大师生对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保障校园财产和人身安全。其次,特别重视大一学生,他们是消防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入学安全教育一定要作为重点来讲。

②加大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举办多种多样的展览活动,和公安机构专职消防机构专业人员联合举办培训讲座、消防演练、消防知识竞赛等,同学们参与其中,玩中学,学中玩,切实掌握用电、用火安全基础知识和逃生自救知识,学所收获,终身受益,提高本领。

③大学生自身要积极读书看报、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渠道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消防设备的使用,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平时,积极参加消防安全活动,深刻认识火灾的严重性和防御火灾的重要性,将消防安全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知识,带动大家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提高防御消防安全事故的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4 高职院校的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做好高职院校的日常消防安全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 寝室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高校寝室人多,生活习惯各异,大家聚集在此,隐患多,往往麻痹大意、疏忽大意,所以,寝室是高职院校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地方,是重中之重。夏天蚊子多,蚊香不要接触可燃物,要防止安全不可轻易触碰或被易燃物覆盖的地方。冬天天气寒冷,小家电等充电设备频繁使用,集热容易引起火灾。另外,吸烟有害健康,同时也是火灾的罪魁祸首。一个小烟头扔到地上,极易引起火灾,高职院校可以设立集中吸烟区。宿舍的消防安全应急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在加强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多加爱惜,因为消防应急设施设备一旦损坏,发生火灾时,人员就多了一份灾难。最后,宿舍成立宿管会,平时维护宿舍秩序,查处管制刀具,查找危险源,检查消防设施设备的状况。

4.2 食堂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民以食为天,做好高职院校的食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全体师生的后勤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院校上下课比较集中,使得师生就餐时食堂内人员密集,几千人的特殊就餐环境,使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极具挑战性和严峻性。食堂内易燃物品较多,比较典型的有:食堂的灶火;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和接触不良等引起的火灾;可燃粉尘;大功率电器;控制开关失灵;植物油、衣服、自燃物;摩擦与撞击火花火灾;化学火灾等。高职院校的食堂严禁私自拆卸煤气管线和电线,燃气需通过供气单位的试压、试漏等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有漏气检测装置和通风措施;要有固定电源插座,线路连接要牢固;有可燃粉尘和可燃气体监测装置;严禁大功率电器超负荷长时间无人看管下运转;注意物品的储存堆放;做好标语警示牌加强宣传教育,提醒广大师生,降低安全隐患。

4.3 实验实训基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无小事,不打无准备之战。实验实训前的安全教育工作,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认真阅读安全操作规程和学生守则,做好各级各项消防安全准备工作。素质教育,实验实训是重点,要使同学们快乐学习,安全实训,安全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新同学还是老生,进入实习实训地点,必须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遵守实习实训规则,学习各级消防安全知识和各种设施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掌握火灾隐患防范技能和逃生疏散技巧,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安全。安全教育必要的考试至关重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考试考核合格才能实习实训,树立“人人懂安全,安全人人管”的良好实习实训风气。经常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逃生疏散教育,提高全体师生安全素质修养和消防安全意识水平。

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建筑物及设施设备比较昂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实验仪器仪表损坏带来的经济损失严重,学生应该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爱护实验和实训设施设备和仪器工具,每天实操前,佩戴好安全劳保防护用品,检查好设备的安全状况,严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实训期间,尤其注意用电安全,严禁私拉电线,严禁独自操作易触电的设备,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电气设备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特殊工种实训项目,准备工作完成后,必须指导教师在场指导,必须听从指导师傅的安排和管理。定期检查消防安全配备应急设施,防患于未然。进入实习实训场地,严禁嬉戏打闹,严禁玩手机,不得擅自离岗,要严格遵守生产实习纪律,严格遵守易燃、易爆、有害、有毒、易腐蚀等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严禁酒后操作,女生注意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特别注意自己的长头发。实习学生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不搞特殊化,,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不断提高操作技能。爱护公物,损坏照价赔偿。每天清洁卫生,爱惜工器具、仪表、工件、材料等实习设备,管理好易燃易爆物品。人走断开电源、关闭门窗,做好防火防盗措施,确保实习实训场所的安全。

5 结 语

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扩大,以我院为例已达到两万人,作为一个群体生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全体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职院校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应该高标准严要求,领导和全体教师高度重视。本文从学院和大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了消防安全工作的进行,提出了寝室、食堂和实验实训基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望广大院校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期望素质教育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爱霞,苏海民.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以宿州学院为例 [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

[2] 杨明,陶澜,李露梅.新常态下的高校消防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以消 防安全教育为例[J].科学导报,2015(19)

[3] 尤海峰,司敏娜.高校消防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技术学 院学报,2008(06)

篇9

关键词:辅导员;学生;沟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68-01

1 影响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因素

1.1 辅导员角色的转变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宜传者、贯彻执行者,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但是有些辅导员对此可能还没有转变过来,认为“有事办事,没事了事”,根本没有与学生沟通的意愿,另一方面辅导员常常不自觉地以学生的领导者身份自居,高高在上,考虑和处理问题大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少替学生着想,因此角色没有发生实质的转变。

1.2 辅导员自身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需要技能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如此,辅导员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将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中涉及沟通的技巧以及方法,需要辅导员学习和了解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1.3 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想沟通,多为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二是不善于沟通,缺乏沟通的基本常识和礼节;三是不利于沟通,因道德品质有缺陷,在沟通中总是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师生观影响,师生之间体现着“师道尊严”,部分教师仍以“权威者”“教育者”的形象自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宰、权威地位仍未动摇。一些教师表现出的居高临下“家长”的心理状态,导致学生存在相应的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想到要面对面跟辅导员交流就有不安或恐惧感心理,所以不愿主动找辅导员交谈,也无法大胆、坦诚地向辅导员敞开心扉。

1.4 沟通渠道

沟通渠道就是在沟通过程中,传递信息所借助的媒介。沟通渠道的通畅与否将直接影响有效沟通的实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作为重要的沟通媒介出现在人们生活学习中,充分利用网络沟通渠道,有助于解决沟通时间不及时、空间上分离的障碍,保证沟通渠道的顺畅。

2 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2.1 沟通是教育的前提

辅导员只有在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育。有效沟通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变或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意识形态,它是成功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沟通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精髓。

2.2 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立交桥,师生沟通渠道越畅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教育效能就越大。师生恰当的沟通方式,正确的沟通方法,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搞好师生关系是每一个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2.3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高校发生多起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高度关注,据有关部门调查和采访一些老师和家长,他们普遍认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和沟通,缓解学生的压力。因此沟通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

3 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有效沟通的实现

3.1 遵循沟通原则

(1)以人为本,教师要树立人文教育理念,主张对人的价值多元化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弘扬,善于倾听学生各种不同的声音,掌握学生的不同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其潜能。

(2)平等原则,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之间在学习生活中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习过程中倡导师生间平等对话、民主讨论,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在情感上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己朋友。

(3)尊重差异原则,辅导员不要居高临下,而学生必须摆脱传统师生上下关系的束缚,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坚持民主科学精神,敢于挑战权威。

(4)适时引导原则,适时引导,是指教育者对沟通的形式、节奏、内容等作出适时的调节和必要的控制,使沟通向预期方向进行,最终实现教育者的目标。

(5)积极倾听原则,正如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所言:“听者必须在倾听中理解,言说是在倾听的无声回答中被接受。”辅导员要积极的聆听学生的话语,不要一边做着其他事情,一边敷衍。

3.2 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

在校园生活中,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建立彼此信任、理解的良好师生关系。“共情”作为一项沟通技术,被认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关键的因素。有效的沟通是信息双向传输的过程,既要有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输又要有自下而上的反馈。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掌握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积极地倾听学生的倾诉。

参考文献

[1]余洁敏,叶云,职君利.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及方法创新[J].科技信息,2009,(3):435.

[2]徐学兰.关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技巧[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124-125.

篇10

关键词:高校;人才引进;人文关怀;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01-02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认识到人才对其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决定着高校的实力。高校已将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其人才队伍建设的捷径,并提高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外的高等学校,特别注重教师的学科的来源和他(她)的学员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进入其本校的教师应该具有国外高校或外国的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工作或学习经历。高校人才引进是其良性发展的重要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对于引进人才的后续服务工作思量较少,高校引进人才的职能管理部门引进人才服务的理念还未到位,基本的状态是停留在“一引了之”的现状,还是不能提供切实的、满意的、周到的服务,往往存在办事不够顺利,但是又经常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杂务事,导致占用了许多的时间,使得高校引进的人才自我感觉孤单无助,缺乏一种归属感。高校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高校引进的人才初到一个新的科研、教学和生活环境,肯定会有一个特别的心理适应期。比如,有些引进人才在来校后,由于办理手续、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的工作中去。高校的目的是要发挥引进人才的最大的能量,这样就要求我们高校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自觉地给他(她)们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及时为他(她)们排忧解难,从而使得引进的人才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高校对引进的人才不仅要进行物质方面的“硬件”投资,更需要进行感情和人文环境等“软件”方面的建设。比如,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尽量简化手续,尽快给引进人才配备必要的教学、科研等条件,使得学校引进的人才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关怀的概念

追溯人文关怀说法的起源,人们最早在《易经》中看到“人文”一词出现。人文是区别于自然的,有人伦之意,有精神教化之义;具有文明、文雅之义,具有文治教化之义。可见,所谓人文,是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标志。有文化内涵的人类社会,才会衍生出繁复的礼仪秩序,规定人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对老师有礼貌”。有了人文的概念,就可以看出:人文关怀就是对人们伦理秩序的思量和监督。对于人文关怀,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发端于西方社会的人文主义传统,其主要内涵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积极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特别尊重人们的理性思考,注重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高校引进人才的具体工作中,人文关怀可以是指尊重引进人才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注重关心引进人才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积极激发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引进人才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认为,包括几层内涵:引进人才不仅作为一种生物的客观存在,更具有精神和文化的存在。引进人才在推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上居于核心地位。我们要承认引进人才的价值,追求引进人才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我们要尊重引进人才的主体性,改善和提高引进人才的生活品质;关心引进人才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促进引进人才的自由全面发展。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着意考虑人的尊严、独立、自由的个性,对待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以便培养高尚的人格,提升人生的价值。人文关怀的核心与本质强调的是要以人为本。在服务和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引进人才的尊严,理解其个性以及肯定其价值,重视引进人才人性的关怀和精神层面的提升。人文关怀,是指通过服务和管理过程中的有效途径,使接受关怀的引进人才个性得到释放,接受引进人才的个体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启发其对人生意义进行正确的思考,实现对引进人才的尊严和价值积极的维护。我们认为,在高校的引进人才服务和管理中,人文关怀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和教学合作团队关怀、引进人才的个体差异关怀、引进人才的价值实现关怀、引进人才的环境关怀等五个方面。

二、人文关怀在高校引进人才中的重要性

物质待遇仅仅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引进人才自身的发展空间以及高校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关怀等因素才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在21世纪的今天,高校承担着为国家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生力军,为社会输送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重任。由此,在高校的引进人才中,配置具体人文关怀方面的内涵则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人文关怀在高校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与我们国家的“以人为本”的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符合。因此,高校在引进人才中,应该始终贯穿人文素质的提升,特别注重引进人才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引进人才的科研和教学热情,提高他(她)们的科研和教学效果。高校引进人才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直接体现为激发人才的正能量。在高校的服务和管理的具有人文素质关怀下的实际科研和教学中,他(她)们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愉悦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钻研兴趣。引进人才对科研和教学所产生了具有正能量的这种“有兴趣”的良好心态,是有助于他(她)们提高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效果,使他(她)们心甘情愿地进行科研和教学。

高校引进人才的来源特色及其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目标,进一步强调了人文关怀在引进人才中的重要性。高校引进的人才多为外籍专家、国内高层次人才,在进入高校之前的教育中,他们形成了一种只重科研和教学,忽视环境的认识。他们往往与当地的环境的融入较低下,一般的生活知识较匮乏。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高校引进人才中的人文关怀。

三、高校引进人才中设置人文关怀的一般途径

我们对高校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中,设置人文关怀的一般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全面更新观念。随着高校引进人才观念得到较大的更新,高校引进人才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成果第一,终身提升知识和能力”的理念已经成为高校引进人才的指导思想。高校新的引进人才的理念和评价观念是重视人才的和谐发展,强调科研和教学的统一发展,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短期行为。对此,高校的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者,要全面而及时地进行不断的观念更新。

2.在高校引进人才的合作团队组织上,推行以“自主、自由、愉快”为科研和教学的主调。科研和教学的合理项目的选择,常规和非常规手段的运用,以及科技的运用上,还要考虑多层次的因素;还要强调,高校引进人才科研和教学的信息的多方向交流与团队环境的优化,特别需重视引进人才在团队方面的合理要求和团队人员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引进人才增加团队意识。

3.花大力气在高校中建设一支具有特别的业务知识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队伍。高校的服务和管理机构的服务、管理者的“关怀”势必会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引进人才在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上的表现。因而,学校要加强高校引进人才服务和管理者的人文知识的进修和学习;使用有效措施,吸纳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来进行一些培训工作,为了有效地提高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且完善和优化引进人才服务和管理者的队伍的整体素质。

4.着力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宽高校引进人才的人文关怀的空间。大力、广泛、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引进的人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高校引进人才较为高尚的道德情操、比较健康的心理行为和文明的行为举止。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引进人才的业余生活提供了补充项目,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5.做好引进人才的生存的环境关怀。根据国家现有的政策和所在高校具体实际情况,兼顾公平、较为合理地确定引进人才薪酬或年薪的标准,制定一套有效的工作激励的机制,激发引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高校的服务和管理机构,应该积极帮助引进人才们解决好诸如个人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具体实际困难,还应关心其配偶工作、其子女是否就近入学等问题,解除引进人才们的后顾之忧。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引进人才的人文关怀,特别要营造引进人才能够安心工作、舒适生活的良好生存环境。

所以,我们认为,高校的引进人才离不开“人文关怀”。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高校的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队伍不能再单单只是“管理”了,而应该是进行人文关怀的神圣载体。围绕高校的引进人才的具体实际需要,高校的服务和管理机构要加强引进人才的配套条件,从而保障团队建设,使引进人才们尽快开展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团队人才培养的工作。高校尽量做到用好用活引进人才,在今后的日子里,既要用待遇留住人才,更要在事业上留住人才,在感情上留住人才,较为理想地做到按需引进人才,以用为本。我们坚信,我国高校未来引进的人才的服务和管理队伍将会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孙晓利.论人文关怀[N].光明日报,2010.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3.

[3]刘知娟.高校人才引进的理性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5,(10)

[4]魏晓宁.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设置[J].体育博览,2011,(06).

[5]魏晓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重要性的探究[J].新课程(教师),2010,(08).

篇11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务员工作;重要性;思考

前言: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民办高校教学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务管理的主体,高校二级学院教务员对提升教务管理质量、完善教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发挥教务员的优势,认识教务员的工作艰辛,积极引导教务人员参加培训,健全教务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这对高校二级学院的快速优质发展有着促进意义。

1 二级学院教务员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二级学院教务员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对下要承担传达的作用,对上要起到反馈信息的作用,对二级学院内部要负责制定一些列的教学计划、掌握实施的进度,而且要不断进行总结和整理材料,及时的向上层反馈,对于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协调授课进度,为学院提供更多教育教学优质资源,还要配合二级学院主管部分做好二级学院教学和发展的策划工作,对学生的档案、信息以及成绩都要及时整理登记,可以说教务员的工作是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催化剂,其承担着综合性的工作,从上至下都由教务员的参与和工作,大到协助学院领导策划学院发展的前景和制度制定,小到课程表的制定和学籍资料整理,方方面面都是教务员的工作,由此可见教务员工作在院校中的重要地位。

2 影响教务员工作质量的因素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教务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存在不足

教务员本身隶属于教务管理部门,按照教务管理工作的制度,教务员起到了连接作用,对领导指令的传达、对兄弟二级学院的协调、对本院课堂的安排和教师的排课等,都是由教务员完成,可见教务员涉及的环节多且复杂,而在职责划分中并没有详细的将教务员职责划分详细,很多学院是不是教务员的工作都推给教务员,让教务员感受到自己就是“打杂工”,教师认为教务员为自己服务,学生认为教务员为自己服务,领导层也认为教务员为自己服务,导致了教学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知。

2.2 教务员岗位管理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流动性大

教务员工作是一项多环节、上传下达、部门协调的复杂工作,既要服务上层、又要服务下层,中间层不但提供服务,还要起到协调的作用。从工作量上看,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远远超出教师的工作量,但从待遇和职业评价看,在学院中却处于底层,负面因素的交加,很容易造成教务员产生职业疲倦感,甚至有部分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务员离职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二级学院教育工作的正常化。

2.3 缺乏必需的岗位培训

很多高校认为二级学院教务人员就是“杂工”,其只要需要负责传达和执行,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务员需要协调的工作较多,而且对学院教务中出现的问题处理能力存在欠缺。这是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原因是对教务员缺乏专业的岗位培训,高校管理层认为教务工作慢慢熟悉就掌握了,但实际上,教务员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失误。

2.4 学校教务员编制越来越匮乏

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逐年增多,大量的生源给教务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教务工作,而反观高校对教务人员的招聘和应聘情况看,人才非常稀缺,特别是这类工作的繁琐性和劳动程度,很少有对应专业的人才来应聘,因此,民办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也形成了教务员的工作不断加重,甚至超负荷工作。

3 高校二级学院教务员工作思考

3.1 树立正确的理念

提高教务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首先要提高自身政治觉悟与理论水平。民办高校教务员的角色定位应该得到领导层的肯定,学院要将国家相关政策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充分理解教务员工作的性质,理解和包容教务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困难,预见性地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减少工作失误。 其次要树立学院对教务管理工作的正确理念,虽然教务员需要为教学院长、教师及学生提供服务,自己的工作也相对较为繁杂,但是,这并不表示教务员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任何一个教师可以代替的。所以,我们应该在高校树立起正确的理念,正确对待教务员及其工作。

3.2 健全教务员管理机制

健全教务员管理机制对教务员的职业规划引导和长期任职有着重要的至关性,从两方面分析,首先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教务人员的能力、学历和工作突出性都应该被学院肯定,不应该仅将目光放在出错的工作当中,考虑教务人员的生活和工作,不断提升教务人员的薪酬和补贴,促进教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提供职业性规划竞争,学院定期应该举行教务员的评比,对于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教务员应该得到提拔和加薪,让教务员看到自己职业的存在价值和学院关注度,对教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有着明显的促进意义。

3.3 加强岗位培训力度

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务工作本质就存在工作琐碎性,整理文件、传达上级精神、登记学生资料等等,一些列繁琐的工作不断累积,一旦在某一环节出问题,后面的各环节都会受到影响,对于教务工作的岗位培至关重要,其不但能够减少教务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束手无策”,还能够提高应对和解决方法,能够增强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秩序性和优质性。

3.4 不断优化教务工作职能,简化教务工作待遇,吸引专业人才

所谓“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在民办高校中,对二级学院教务工作的不断优化,重视二教学院教务员的工作,为教务员提供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公平竞争的有效平台,不断提高教务员的薪酬待遇,这对吸引更多的教务专业人才有着基础条件。

结束语

随着民办高校二级学院教务员工作的不断增加,工作效率将影响二级学院教务工作秩序的正常化,提高教务员的业务水平,首先应该对教务员的工作予以肯定,并对教务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保持教务员团队的稳定性对学院工作的开展也非常关键,通过激励来完善和体现教务员的价值,不断为其提供升职空间,将对学院的教育系统正常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玉叶,孟庆莉,赵海颖,李运堂.高校教务员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36-37.

[2]刘叶华,彭文华.二级学院教务人员工作困境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4,(5):5D6.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培训;重要性

职业技能培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通常操作技能的学习结果以个体经验形式表现出来,模仿成为学习职业技能的一般方法。因此,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把设计职业技能培训程序的基本思路定位于“示范——模仿”,把职业技能学习过程完全归之于动作技能形成过程,注重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技能学习者的外显行为的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程序的设计主要放在操作者的正确操作姿势、练习时间的具体分配,以及产品(技能活动结果)的精度上,很少注重与操作性职业技能相关的认知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需要。

社会服务功能是高职院校三大功能之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要求,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力市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服务功能发挥的具体体现。总理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1]。

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开始了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但是,技能劳动者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与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失业人员职业技能低下是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凸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同属高等学校,但与本科院校层次不同,培养人才类型不同,服务社会的侧重点也不同。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本区域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方面受益。 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机构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高职院校只设立了教学督导团或督导考评小组等,以其评分作为学校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其管理基本上由教务部门负全责。多数院校没有设置培训教学技能的机构,很少有专门的政策和规定加以规范化、常规化和有组织化[2]。

人员素质低,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学督导团成员大多是学校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可谓是德高望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为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升格而来,老教师们的经验往往是中专的教学经验,他们中多数人缺乏高职教学的经历。督导团中没有中、青年教师的参与,老教师们不太了解中青年教师的心声,另外女性代表也很少,因此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经费不足,培训方式不当。

督导团的主要职责是听课、评课、打分,基本没有或很少有活动经费或开支权力。在培训方面比较欠缺,或者因培训的内容与方法不能满足需要,从而达不到理想效果。督导团成员受他们的年龄与精力限制,不能参与大量的培训;而且由于他们经历的限制,无法进行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的培训。有时他们的评分甚至还会打击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因为分值较低就会影响青年教师的收入,甚至影响其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反而起不到激励作用。教务部门也由于精力与经费有限,仅能在每学期开展1~2次教学比武、讲课竞赛等类似活动,要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并收到好的培训效果是很难的。

三、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的对策

提高认识。

一是正确认识培训组织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教学技能培训组织的作用远不止于当前督导团的听课、评分作为年终考核依据这一点上,其主要职责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 、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 ,其中以课堂教学技能教训为主 ,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 、讲授技能 、变化技能 、重点强化技能 、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课程的技能、组织课堂的技能等。

技能培训内容多种多样,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完全有必要建设好一支有力的培训队伍和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二是培养和加强为教学服务的意识。高职院校的三大基本功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其中教学或者说人才培养是根本,科研、社会服务本质上都是要为教学服务的。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首先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因此应当充分重视教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是逐渐提高的,如果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加以培训,肯定能促使教师尤其是刚进入高职院校行列的教师们早日掌握教学规律与教学技巧[3]。

合理设置培训机构,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应专门成立教学技能培训实施领导办公室,成员由教务处处长、各教学系、部、室主任组成,负责培训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及各种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条件保障,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等。应专门成立培训专家小组,主要负责具体实施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这些组织机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校要根据教学技能培训工作的需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师资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与推广,以及奖励表现突出的教师,以确保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2]。

提高培训人员素质 ,合理确定上岗人员

教学技能的培训专家不能局限于本校,尤其是刚升格的高职院校;更不能局限于没上过大学讲台的退休老教师,而应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多聘请著名院校的著名“教学型教授”来传授经验 。要出名师就必须多向名师学习 。教学技能培训体系的部分人员应为专职,另一部分人可以为兼职。首先要做的就是科学定编,因为编制就是经费。其次是确定哪些人进入这个体系尤其是培训专家小组。专家小组的人员,既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能,还要考虑其身体与年龄状况及实际执行的能力,确保老、中、青合理搭配,男女兼顾,各专业结构与本地、本院的特色相符。这个培训体系也应该是一个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林益江. 高职院校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J]. 培训与鉴定,2011年第6期.

篇13

随着我国高考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生转变,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类型由包分配到当前的双向选择、自主创业,而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与岗位实际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时高校专业教育模式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情况,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同时应届毕业生是我国极为珍贵的人力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有生力量,应届毕业生的顺利就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对毕业生顺利就业、高校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均有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目的

就业指导主要是向求职者提供全面指导、咨询以及帮助的整个过程,而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结合心理测试、调查谈心以及职业分析与评价等诸多方式,有利于大学生能认识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职业兴趣以及性格特点,助于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与认识社会的就业形势、人才实际需求,熟悉劳动法规条例等,结合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供求情况,按照学生的真实求职意向、自身条件以及企业岗位要求,向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咨询与帮助,从而实现人职合一。对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够平衡大学生就业需求与市场人才需求,实现供求信息无缝对接,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职业指导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扩招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每年都会有超过几十万大学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造成大学生的就业矛盾不断尖锐,对大学生事业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对大学生日常就业指导。除此以外,大学毕业生当前的就业需求具有呈多层次、差异性特点,如部分大学生有志参加公务员与大学生村官考试,部分大学生则通过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来实现就业,也有大学生尝试通过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还有些大学生虽然待在某个工作岗位,然而由于专业不对口,或与自己兴趣特长不符处于将究工作状态,这对大学生日常就业指导提出较高的需求,因此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必要的。

1、职业指导有利于树立职业观

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就业经验,因此不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局限缺点,不能准确找出适合自己的就业定位,因此明确认识个人兴趣与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树立科学职业目标的重点,然而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与市场需求缺乏足够了解,对职业认知缺乏界定性,因此很难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充分认知、了解职业,也能够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闪光点与优势,并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职业指导还能够推动大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能够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所欠缺的专业技能,还能引导他们摒除工作岗位高低、优劣的错误职业观,理性对待就业,明确职业规划,最终引导他们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与职业观。

2、职业指导有利于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笔者结合就业指导经验认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心理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在承受面对就业形势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些大学生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缺乏优良的心理素质,面对工作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等情况,极大影响了他们进入职场。而就业指导能够促进他们加强自我剖析,客观评价自己,真正做到敢于面对挑战、正视自我、不畏艰难,使得他们能够以平常心去面对各种就业挑战,以沉着、稳重的态度与理性思维面对就业的重大抉择。

3、职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及时获取就业资讯

求职就业的前提是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在大学生日常就业指导过程中向大学生实时提供就业信息是一项常规性的指导内容,坚持人职匹配的就业指导理念重点在为大学生提供准确就业资讯,并结合这些资讯展开就业指导,大学生结合指导能够做出科学的就业选择。第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与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机构保持联系,汇总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需求与招聘条件、工资待遇等,实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准确的就业资讯。第二,高校应当总结学生的在校表现、特长爱好、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提供,积极推荐与介绍的大学毕业生资源,推动大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4、职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就业技巧

就业求职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求职技巧极大影响了学生是否顺利就业,因此,定期向学生传授求职技巧具有积极意义,求职技巧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写求职推荐信、自我介绍、心理调整等方面,这些内容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产生重要作用,能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综合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选择适合自己的求职方法,突出自身优点,因此掌握求职技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5、职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掌握就业政策

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还涉及到就业政策的传授,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充分掌握政府部门制定就业政策与规定,特别是省市制定的区域性、行业性就业政策,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大学生掌握就业政策与法规,能够在择业过程中维护合法权益,还可以引导大学生结合社会需求与实际条件,能够有目的性地挑选职业,走出择业困境。

6、职业指导能够鼓励大学生创业

部分毕业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大学生不仅具有高学历、高知识,还具有不畏艰难的热情,然而缺乏工作经验、风险意识以及管理经验等,在创业中必然发生众多困难,降低了创业成功率。就业指导能够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与知识来闯出一番事业,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意识,敢于面对创业风险与困难。高校能够通过创业资源测试评估,客观分析学生自身具备素质、市场需求、创业风险,能够帮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确定社会需求且适合自己的创业目标、领域以及方式。

7、职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

高校应当积极宣传敬业乐岗、乐于奉献的理念,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是人生道路的转折点,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要体会到从学校走向社会这样环境转变,还要适应以主动学习为主转换为社会实践为主的工作状态。在这些转变中,大学生由于初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等,因此不能及时融入工作环境。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主要来自学校,就业指导作为联系社会与学校的纽带,能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调整状态,让大学毕业生认识到工作责任,树立信心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协调好社会与个人、理想与现实间的关系,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未来的工作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因此奉献、敬业理念为将来人生道路夯实基础。

篇14

【关键词】 职业指导 民办高校 就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16-01

近几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很多高校都感到了就业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有很多的民办高校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而毕业生的数量也急剧增长,但是当前的就业岗位却增长缓慢,就业压力激增;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与国家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民办高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对挑战,民办高校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学生,让学生们能够主动的走向市场这个能够更好的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的舞台。为此,民办高校必须要做好职业指导,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1 职业指导简介

职业指导,也称“就业指导”。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在1908年第一次提出的。帕森斯等人提出了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方法,并确定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这标志着职业指导的创立。随着多年的发展,如今的职业指导已经成为了一门较为完整的学科。

从学校的职业指导来看,职业指导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过程,其本质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职业指导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品德、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2)通过职业指导要让学生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会选择,通过职业指导要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同时这种匹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各个职业的要求以及个人素质来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实现的。

2 职业指导促进民办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

2.1 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增加自我认识,促进民办高校就业工作开展

职业发展就是一个人的身心发展过程。有很多学生进入高校来就面临这角色转变的困惑,这不仅仅是只有民办高校中学生才会遇到的困惑。同时学生们还会产生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的困惑。相比而言,民办高校中的学生有很多都对自己所选读的专业不完全了解,因此,他们进入大学时往往都希望能够全面的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了解,包括了专业的全部课程以及毕业后这个专业能做什么?这些领域中的各个职业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有哪些?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利用合理的职业指导才能够给让学生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并且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大学生中了解自身的特长,挖掘出自身的潜能,让他们能够找到适合他们又感兴趣的职业。

为了能够提高民办高校的就业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就业,在学生刚进入校园时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专业与课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当学生在刚入学之时,就需要组织院、系相关人员对各个专业进行系统的介绍。(2)进行自我调查,需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等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再结合人才素质测评,通过专门的职业指导师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并进行存档备案,再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来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行为特色等进行客观地测量评价,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清自我,让他们能够更早的有意识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并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仔细的规划;(3)帮助学生制定学习和实习计划,现在的职业岗位更加需要的是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人才,这对就业相当重要,因此需要帮助学生在明确目标之后,利用时间反推的方法,将他们自己的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学习计划与实践计划。

2.2 分析职业信息,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要让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仅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指导,同还需要对各种职业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给更加详细的了解职业世界的内容。这在民办高校的学生就业工作中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知道学生职业定向过程中产生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对相应的职业世界的缺乏了解。面对这种情况,利用职业指导通过口头的或书面的、声像等形式向学生全面深入地介绍社会职业状况、各种职业的性质、条件及发展机会等信息就相当的重要。同时再结合学生的个人调查和素质测评进行具体地分析说明,就能够使得职业指导工作更加的具有这对性,让学生能够对有关职业知识与自我进行对比性评价,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职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求职、创业技能的培训

在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还有着各种求职、创业技能的培训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的开展不能够毫无目的性,而职业指导工作则能够使得这些培训有着更加明确的目的。利用职业指导可以通过公共课 写作课、就业指导课等方式来进行专门的训练与情景模拟,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应聘面试的全过程。同时如今的创业技能的培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为,通过创业不仅仅能够决大学生的就业,同时还能带动就业。因此,通过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可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创业条件分析,让学生正确充分认识自己;让学生学会市场调查和分析,找准市场目标,撰写一份成功的创业计划书。

3 结束语

在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职业指导的地位无可置疑,如果缺少了职业指导,那么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就难以真正的发挥出其效果,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打击同时也会对学校产生影响,而民办高校则很难承受住这种影响。因此,民办高校需要认清其重要性,并积极的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