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2 15:25: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建筑业;安全事故;安全意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管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一些大型建设的安全事故进行控制,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设工程仍有很多的祸患,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为了进一步更加有效地防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一方面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贯彻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提升全员的法律安全意识,做到“安全重于泰山”;另一方面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将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到议程上来,共同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使建设工程的生产效益得以提高。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1.1.1管理机制落后,市场体系不完善。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现行的管理机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管理上的机制大有不同。甚至在同一地区上也会出现体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创优、创文明的差距上,从而造成安全生产施工水平存在较大偏差。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只注重施工效果、施工工期,并不将建设安全工作提上议程,疏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工程市场中,由于市场主体还不够成熟,市场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我国建设工程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体系中,有一些企业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利益,通过向承包人提供一系列的便利,以便能更多地承接工程项目,这其实是变相地进行项目控制,逃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责任。1.1.2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管理培训不到位。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的原因,与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有莫大的关系,因为这些施工人员大多数为农民工,基本上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就进行建设工作。施工人员与施工企业之间一般都是短期的雇佣关系,没有形成固定的劳动关系,所以在安全生产意识、安全观念上会比较差,施工人员的流动性也较大,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也会比较困难。另外,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工作不放在公司议程上,以致施工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同时国家或地方的一些安全生产的法规也未能及时传达下去,这就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地实施。有一些施工企业虽然设置有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但却没有真正发挥其职能,没有定期地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演习,对安全生产工作并不重视,这就给安全生产事故埋下了隐患。1.1.3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低。影响施工现场安全性最大的因素就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但我国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并没有到位,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一是建设工程的施工人员对现行的一些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并不熟悉,并没有充分贯彻落实;二是对施工安全资料的编制工作不重视,不按标准规范化建档,对安全生产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分项安全交底比较简单,甚至出现与现场施工实际不符的现象;三是由于施工企业对用电的培训不到位,以致对用电的规范不明确,安全生产措施不全面,而且缺少用电后的检查措施,使得用电事故频繁发生。
1.2监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作为建设工程的监理单位,目前普遍的监理企业都存在的管理模式是以包代管,由于监理企业数量众多,导致了市场竞争激烈,这样的管理模式是承包人和监理企业为了谋取利益的集中表现,是为了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致使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缺乏安全培训,加剧了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很多监理单位没有形成安全管理的体制,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监理企业的现场安全巡视较少,没有针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培训工作,对其实施工程建设的企业也没有进行核查安全生产许可证,监管工作不到位而使得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1.3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作为投资建设工程的一方,建设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当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建设单位只注重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并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进行安全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建设单位并未先给予预付款,需要施工企业进行垫资,这就使得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重视。建设单位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经费进行安全生产管理,而是一味地追求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从而使得安全保障措施力度不够。
1.4政府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在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分管部门在责任管理上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建设工程发生安全事故,政府主管部门也脱不了干系。但有一些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为了谋取不合法的钱财,对部分施工企业的违法操作充耳不闻,放松监管工作,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懈怠,最终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2.1加强施工企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1.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施工企业在进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一方面需要设置合理的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安全生产体制,使安全责任与经济责任相结合;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要加强安全技术的管理与协调,规范项目的施工安全监管,对一些危险性高的建设工程项目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小组,并进行设置专业的安全施工和应急预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施工安全检查工作,要常抓不懈,坚持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到最好。2.1.2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由于施工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出身,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给他们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自觉遵守施工操作条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在进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后,施工企业应当在现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让施工人员将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施工操作中。特别是在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时,应当及时准确地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运用,做到有效识别和控制。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应进行合理有效的安全培育培训工作,并形成长期的培训机制,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管理项目。2.1.3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加强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积极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改变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一方面改变传统的手工作业,转向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安全技术措施,使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从而使得安全生产事故不再发生。采用机械化作业还能避免施工人员因情绪低落而导致的不正常行为,有效地避免人为的安全生产事故。
2.2加强监理企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在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监理企业的监管工作是否到位有着很大的影响,监理企业应当改变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从而完善监理企业的管理模式。监理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中,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将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工作做好,并以此严格按照施工管理的要求设置相关的监理人员。此外,监理企业还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在施工中要加强施工现场巡视和检查,抓好关键部位的安全监管工作,将安全监理工作落实到位。
2.3加强建设单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在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作为建设单位应当促进参建各方关注安全生产管理,在建设施工前配合施工企业办理好各种施工手续,并依据合同给施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管理的费用,为施工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4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作为建设工程的政府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政府主管部门有权利决定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它的任何决策都会影响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杜绝以公谋私的行为,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积极的监管,将安全生产的一些政策法规贯彻落实,从而加强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结语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仍在进一步完善中,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建设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众志成城,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只有各方的联动合作,才能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好,使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事故得以避免,从而保障建设工程施工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冯禄海.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蔡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技术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国家电力公司、网、省电力公司与各发供电企业之间将是资产纽带关系,面对电力生产对安全工作的特殊要求等客观实际,电力生产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才能使电力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确保电力企业实现最大效益。
1 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1 电力安全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工业生产中对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就使得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事故,不仅仅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计的。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大的事故也是很多的,大面积的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预计的,停电也会导致城市的照明出现很大的问题,交通出现瘫痪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1.2 电力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自身的需要
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电力生产事故会导致供电量的减少,在这个过程中电力企业的费用支出会出现增多的情况,这样也会导致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出现增多的情况,经济效益相对降低,电力生产过程中出现事故对生产人员的生命和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保证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保证。同时也是保证生产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也能实现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1.3 电力生产的特点要求安全生产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国家电网互联的形式,实现了电能的全国范围内输送,使得能源在供应方面实现了更加合理的方式。电网在进行电能供应的时候就实现了电能的销售,这个过程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电能在生产供应销售的过程中出现任何的问题都会导致这个电网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也非常可能导致电网中设备出现损坏的情况。
1.4 电力劳动作业的复杂性要求安全生产
电力生产过程中劳动作用的环境是非常特殊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使用的通常都是一些高低压电气设备,而且特种设备非常多,在进行生产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带电、高压、高空、爆破的特种作业,同时也会有一些野外作业和事故抢修的情况发生,在这种工作环境下,生产人员的安全没有办法得到完全的保障,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电力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环境相当复杂,生产作业潜伏着许多危险因素,稍有疏忽,危险因素就随时会转化为人身、电网或设备事故,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从保障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高度。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观念陈旧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不仅仅要求技术进步,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和重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观,安全生产的全局观。但是现在好多电力生产企业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不够重视,墨守成规,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常处于被动状态。
2.2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
现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离正规化、标准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观念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切实建立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奖惩制度相结合、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其次,电力生产企业中还缺乏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也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各级管理机构缺乏有效地协调和配合,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管理。
2.3 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安全和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片面的追求业绩,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缺乏对操作程序的重要性的认识,往往存在着严重的违章操作,检修的时候,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严重导致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出现。
2.4 基层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的管理层只重视对大型作业的管理工作重视,而忽视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据调查显示,近几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多是出现在企业的小型作业和分散作业时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层管理观念存在偏差,平时的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管理松懈;企业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尤其是在跟踪检查和指导帮助这方面做的不好;对于企业的检修记录和报告管理不妥当,操作人员不能真实了解情况,导致设备在存在隐患的时候违规运行;对于发生的事故处置不当,尤其是对那些安全生产责任人,在发生问题后,纵容姑息、处理不当,不能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5 安全工具管理不当
性能良好的安全工具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生产过程中,一些安全工具质量不达标,尤其是一些小的电力生产企业,在基层供电时用的工具质量标准不高;此外,一些企业不重视对安全工具的检修,检修意识不强,往往是等到工具严重毁坏的时候才直接换掉,对于一些小的破损根本无视,往往导致这些工具负伤上岗,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3.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3.1规范管理制度,实施标准化生产
电力安全管理是否合格将直接成为电力企业的综合性标准,因此就需要做好全面的电力企业管理工作,必须要严格的对企业内部安全管制度进行规范。做好企业内外部的有效结合,有效地促进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有效因素加以整合,以此来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相应的条件。同时应当严格的规范各项制度,谨记电力安全的中心程度。企业方面的领导也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以此来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这样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才能实现标准化。
3.2常抓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硬件的健康水平是电力安全运行的关键。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其次,还要加强设备管理中危险点的分析和控制,因为设备的危险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可能表现为静态或是动态两大类,其处于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对其进行控制时也要具有动态性,应从人身、电网和设备三方面入手进行。
3.3加强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人员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不论是企业内部的领导还是企业基层内的员工都必须要从根本上来改善自身的陈旧观念,并以此来树立起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这就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方面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结合企业方面的发展现状来不断地完善安全培训的有效机制,同时聘请相关人员来对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的要点进行讲解,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员工们的安全理论知识。而领导方面则必须要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要鼓励和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
3.4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超前做好预防工作,一经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再次发生。抛开外力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事故的不断发生主要是因为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尽相同,有的还很低。其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不一样,有些隐患尚未知晓。因此,电力企业应树立风险忧患意识,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机制,把问题设想得复杂些,后果设想得严重些,措施考虑得周全些。
4结束语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不仅关系着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也是企业自身形象和其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反应,因此,电力企业应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常抓不懈,保证电力生产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安全监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理可以促进安全生产机制的建立,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企业内容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外部的政府部门安全监督机制。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可以为这两个体系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确保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有效性。施工安全是施工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具备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技术才能保障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理可以保障工程质量的有效性。此外,安全监理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正常施工和有序施工,在企业相关人员的监理下,员工能够按照具体的施工规定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通过安全监理可以对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监控,方便管理人员了解现场的施工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保障施工现场的正常施工。
2、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安全监理意识差
安全监理是个新生事物,安全生产在以往都被认为是施工方的责任,监理人员对这项业务的理解不到位,对安全生产监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地认识,对自身的监督整改职责并没有履行,对安全监督部门的通知单也是应付了事,难以满足《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虽然监理单位也配备专人负责安保工作,但是质量却是其主要的负责内容,安全技术人员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难以取得很好的安全生产效果,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难以得到控制。在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有着严重的危害,但是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单位的责任,与监理单位没有关系。对于安全检查内容、安全事故,很少在监理人员的日志中出现,更何况相应的督促整改、跟踪信息等。
2.2、安全监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当建筑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时,企业的有关部门往往会将这种责任推卸到监理部门,长此以往,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一种错误的观念认识,当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下,监理部门就会受到不断的谴责和疑问,这种现象给监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安全事故一般和企业内容的安全管理部门有关,由于部分企业中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监理事实上替代了安全管理部门,引起较多的安全事故发生
2.3、工程监理取费存在问题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监理取费问题,首先是取费标准过低,导致工程监理企业的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其次是监理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市场中存在严重的违规压价行为,较多工程的费用没有达到施工的监理成本要求。较低的工程监理取费使得监理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一些监理单位往往因为难以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而导致监理出现问题。
3、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措施探讨
3.1、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及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监理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考虑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审定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施工方案,报送总监签字后才可实施;有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系数高。要求这部分工程必须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要合理规划现场水电管线布置,明确土方开挖、人工挖孔桩、模板安装等技术规程。重点关注起重吊装、脚手架、拆除工程、爆破、卸料平台的建设,新的工艺、材料和技术措施应用时,应加强现场巡视。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等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
3.2、提高监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人员的监理能力
要想规范和制约企业的行为,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人员的能力,必须要严格规定监理资质管理制度,将一些监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当作企业资质审查和年检的重要内容,如此一来,才能起到强有力的警示作用。如果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的监理企业,情节严重的就要严肃处理,并向更多的企业发出通告,做出违规行为企业的处理结果,吊销企业资质证书,依法将其清出建筑市场,让其他企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此外,监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要求,并对监理人员及时培训和专业监理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强合同法、招标法等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依法对合同进行管理;监理企业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才制度,要做到给监理企业提供合格的监理工程师,并能满足企业择优录取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监理作用。
3.3、加快完善监理法规制度的步伐
要想保证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监理市场不断走向规范化,便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法律法规的完善要逐步走向正规程序,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关注建筑法修改的相关信息,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之后,认真思考并总结,及时将监理行业的呼声传到立法机构。规范市场秩序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将其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政策上需要积极健康的引导,各级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将市场的管理体系逐渐推向规范化,并且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参与与配合,为营造出一个公开、公平、有序、开放的建筑市场环境而努力。
3.4、合理规定监理费用
当前的监理费用已经很难满足建设监理的需要,适当的提高或降低监理费用是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不断调节的。工程监理是一项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工作,因此要有高标准的要求,不但要提出、优质优化、法则,而且还要通过改变监理费用的支付方式来实现优质优化的监理目标。举例说明,要想提高监理企业的地位,就要保证做到预防监理企业与业主直接发生经济联系,则在这种支付过程中,需要第三方,比如政府有关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或监理协会,来收取业主的监理费用,并由第三方将此监理费用转交给监理公司或监理企业,这样就能保证监理费用的合理性了。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作为监理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开展定期不定期实施监理检查,牢牢把握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动态,对隐患要摸得清、查得准、整改得及时,确保重点领域始终保持安全。同时必须强化责任落实,要落实监理责任、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任务到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体成网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提高监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波. 现代企业经济中统计存在的隐患及解决举措[J]. 财经界。学术版),2014,03:121.
[2]李林. 工程监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探析[J]. 江西建材,2014,13:280.
[3]江培福.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监理工作要求[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8:49-50.
[4]赵玉宏,俞瑞兰.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监理的工作实践[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232.
关键词:建筑;安全生产;监管;考核;合理建议
前言
近年来,有关部门逐渐意识到建筑安全的问题(安全生产、安全监管等),并开始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也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但,分析总体形式,可以发现安全问题依旧严峻。如:安全生产问题严重,不重视安全监管,以及考核制度不完善等。以上问题就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施工进程与质量,不利于建筑业的长足发展。因此,以下笔者就对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及考核中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调查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可以发现是复杂多样的。以下笔者从中抽取常见的三种原因进行分析。
1.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分析当前我国建筑业的施工人员,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施工人员学历不高,文化水平有限,且基本没有接受过科学的安全教育与培训。通常是以“老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入行。“师傅”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徒弟”,使其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以掌握工作的技能。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师傅”自身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故而“徒弟”的安全意识也不高。大部分施工人员将更多将重心放在“通过工作获取利益”上,忽视了安全操作生产规程。因此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
1.2施工工期制定不合理
目前,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如:《合同法》)仅仅提出了超过工期应如何处罚,并未提出如何制定合理的工期。导致我国一些参建方为保证自身利益,与建筑单位制定了不合理的工期。为在规定内完成建筑任务,很多建筑单位会盲目缩短建筑工期。施工工期的不合理就会导致一系列不稳定、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如:单位要求施工人员加班加点赶工,进而导致施工设备出现磨损、施工环境恶化。以上情况使施工人员处于一个不安全的施工环境,故而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1.3施工现场存在交叉作业
另外,也是事故高发的原因就在于,建筑施工现场存在交叉作业。具体如下:建筑施工是露天的施工场所,所包含的施工项目众多,施工人员众多且工种繁杂。为保证建筑施工的进度,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临时设备较多,人员流动性大,且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现场存在一些高强度的施工作业交叉进行,不但增加了施工指挥、调配的难度,同时隐藏了很多安全隐患(如:高空坠物、设备撞击等)。这也正是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系统不足,安全监管不够,力度不严造成的。
2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现有的建筑安生生产监管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①在监督检查发现隐患时,有关部门通常是要求建筑单位整改方案或是进行罚款(大部分违法成本较低,罚款不高),无法有效引起单位重视。由此可见,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不严厉,且震慑力不足。②处罚条款不明确。建筑单位在施工中违反安全生产标准时,无法根据标准执行罚款。③责任不明,无法确定责任。安全事故发生后,通常工程建设各个参与方互相串谋,包庇,导致事故安全责任不明。
2.2执法不严,监管不力
“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同样是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具体表现在: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在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大多是采用“评分制”的标准。且没有制定评分后的具体措施,导致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与安全责任重视不足。这一情况下,及时相关部门限令整改,起到的效果也依旧不高。
2.3管理人员专业度不够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人员专业度不够,也是安全生产监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人员严重不足,且在职人员专业素养存在明显差距。很多监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信息的交换(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统计信息),且信息整合、汇总意识不强。正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度不够,导致监管联动机制不畅通,进而导致监管职能履行效率不够。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
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中的问题,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法律、法规,使监管工作可以“有法可依”,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如:有关立法部门在立法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与当前建筑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考虑,去除或修改一些与时代不符、落后、陈旧、实际执行困难的规则、条款。增加一些符合时展,可执行度高的标准,以提高法律、法规的标准性、规范性,使其符合且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与发展。
3.2确定事故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
为改善“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这一问题。在当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中,有关部门应积极确定建筑安全的事故责任制,并积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责任认定。具体可以:有关监管部门应建立并积极完善事故调查制度与程序,要求建筑单位权责明晰,信息透明,以方便监管工作的落实。针对一些安全事故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制度中应细化处罚条款。具体条款的制定,部门可以参考国内外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政策,然后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政策,并积极加大执法力度。
3.3提高队伍建设,强化工期控制与监察
为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应积极提高自身队伍建设;而监管部门应积极强化工期控制提高监察效率。在提高队伍建设中施工单位可以:重视对单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可聘请相关专家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培训,并进行考核,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观念。在强化工期控制与监察,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人员素质建设,提高人员监管能力,丰富人员监管技术手段(如:借助网络技术实施现场监控),以提升监管效能。
4建筑企业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
4.1建筑企业考核中的问题
存在问题如下:①考核概念不明确。如:部分建筑单位没有意识到考核是对一个员工的评估,没有考虑到通过考核可以和员工进行全面的沟通,更没有意识到通过考核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②考核方法不科学,影响考核结果。如:部分建筑单位将考核作为选拔干部的一种途径,而员工则将考核作为升职、加薪的一种方式。这样有目的的考核范围不够全面,内容比较单一,往往无法发掘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安全观念。③考核内容与实际的工作脱节。如:负责考核的管理人员没有下基层观察与分析,那他制定出的考核方案无法满足员工的安全需求。
4.2改善建筑企业考核中问题的对策
企业可以:①制定考核人员应对岗位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关注各部门的协同贡献,了解岗位特点与要求,注意各岗位间的绩效平衡。②在考核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宣传与培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相关的安全管理与施工培训,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观念。
5总结
总而言之,尽管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从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及考核的角度分析,其中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影响了建筑施工进度与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鼓励其改革自身的考核制度,以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促进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安全、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钢强.评价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的理论初探[J].建筑安全,2015,02:70~72.
[2]马剑忠,陈新,刘薇,张世园,乔登,何阳.关于建筑业安全生产监管及考核的建议[J].建筑,2015,17:34~37.
关键词:安全生产工作;问题;解决建议
登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点击“事故查询”栏,就会发现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每天都会有一起至几起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被录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的事故大都是震惊全国、给社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的重特大事故,每一起事故的发生轻则导致一人或几人死亡,重则造成十几人或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死亡,事故的发生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失去亲人、在心理和感情上留下了难以抹去、难以愈合的阴影和伤痛。综合分析导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不外乎四个方面:人、机、物、环境。虽然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但大多数的事故还是可以提前预见的、可控的、可以避免发生的,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人的的因素造成的。笔者在基层工作已十余年了,结合切身的工作经历,经分析、总结,认为人的监管工作缺失,特别是基层监管工作的缺失是导致各类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之一。监管工作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在日常工作中的以下几种情况,于此,把它们归纳出来供相关人士参阅,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1“文山会海式”的工作理念
近几年,国家对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力度非常大,特别是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更显突出,轻者给予行政处罚,重者追究刑事责任。为了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摘掉或减轻责任,以开会和下发文件的方式去落实工作,就成了一种最常见的做法。故而,视频会、协调会、专题会、碰头会、扩大会、精神落实会等连续不断;各种文件、通知更是铺天盖地;开会、发文似乎就是安全工作的全部内容,就能做好安全工作,就能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解决建议: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原则,加大对相关责任部门、领导、人员不作为或不积极作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彻底打消工作上搪塞、应付、不真抓实干的心理和工作态度,督促其丢掉干工作拉大旗做虎皮、摆花架子的想法和做法,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抓好、抓实、抓细。
2“恋人约会式”的检查机制
日常安全检查的目的是要通过检查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从而保障生产安全,同时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目的却变了味、走了样,在接受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检查或考核时,往往都是选择最好的企业作为代表去迎检,并提前通知被检企业火单位做好应有的准备和应该注意的重点事项;在日常检查工作中,检查人员总是提前与企业联系并告知检查内容,要求其做足准备。试想,这种掩耳盗铃的检查还有什么意义呢?解决建议:严格按照“四不两直”的要求,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异地互换检查等方式,不管何种级别、何种性质的检查行动,最好是以暗查、回头查、突击查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企业第一手的、最真实的情况,工作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安全意识,使其时时刻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3“敷衍了事式”的检查方法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都会有不同的隐患部位,所以,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必须要有针对性,必须要进行关键部位的检查;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般的检查大多都是查看企业的软件材料,并没有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查看重点的、关键的、容易出现事故的部位,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工作责任心不强;二是检查者抹不开面子过人情关,三是检查人员业务水平低、能力差,或者说根本就不懂业务。这样以来,检查工作也就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没有实质作用了。解决建议:一是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任务,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二是采取检查人员轮岗制度和行业人员交叉检查的方法,坚决避免检查人员与被检查企业“长期合作”的关系。三是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在执法人员中先实施“一精多通”,再实现“多通多精”做法,全面提升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坚决杜绝“门外汉”执法检查现象的发生。
4“隔靴挠痒式”的处罚方式
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来说,对其进行经济处罚、行政处罚都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它们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所以,必要的处罚不能没有,有时还需要更严厉些,否则,不痛不痒的处罚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反而会滋生违法违规企业负责人的应付、侥幸心理。实际工作中,多数的处罚行为却是隔靴挠痒,不能严格执行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人治代替了法治,错综复杂的裙带利益关系,人情关、面子关等。解决建议: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工作机制,坚决避免执法工作的随意性和以人治取代法治的做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集团利益的保护网,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责任倒查制度;落实工作中的回避制度,从源头切断人情关、面子关难过的现象出现。只有真正加强了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才能让企业真正重视安全工作,真正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谷成印 单位:黑龙江省嫩江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执法监察大队
参考文献
[1]伍建新.加强机制建设深化运输安全专业管理[J].铁道货运.2006(01)
[2]李伟,刘帅,李臻.翟镇煤矿掘进专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J].科技风,2013(19)
[3]夏志勇,陆飞,金刚.做强做大建筑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0)
【关键词】科研院所 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各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1]。为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产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在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监督管理思维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2-3]。因此,探讨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1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步吸收消化和利用国外的现代安全生产理论,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产理论。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在工作实践中也逐步构建了安全管理模式,与国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激励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4]。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不足;安全生产意识较低,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安全责任落实不够,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安全标准化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5]。
2 橡胶研究所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橡胶与钢铁、煤炭、石油一起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橡胶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特别在航天航空和重型车辆制造业领域更是不可缺少的材料[6]。因此,天然橡胶被视为战略物资,橡胶研究所有效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2.1 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安全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明确安全负责人及管理人等[7]。橡胶所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危险化学品管理领导小组等,成员涉及范围广,保障了工作的参与度及实施力度。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组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所、课题组/职能部门的两层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课题组的责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基础就是要根据国家、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制度体系[8]。为加大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促进各部门、各课题组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实验室、各试验基地运行管理,制定了《处置突发灾害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征求各部门、各课题组意见的基础上多次修订完善,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3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检查是预防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科研生产特点,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到位。橡胶所除综合维稳、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以外,还将电工及基建条件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相关人员纳入到安全检查队伍中,以保证检查的专业性与可行性,同时保证问题整改的及时性与高效性。科研平台管理人员每日对实验室线路、电器及高压灭菌锅、烘箱等易致燃、致爆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各类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对在检查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隐患,相关部门尽快整改和处理。
2.4 完善各项安全设施,保障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安全条件建设是开展安全工作的技术支撑条件。主要包括安全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技术防范、危险化学品管理、消防管理等。具体指在办公室区域安装标识和应急灯,红外线报警器;及时补给干粉灭火器、水枪、应急灯,保证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防患未然”。
2.5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领用,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设立专门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存放室,并执行严格的领用审批制度,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做到有案可循。对于实验室的“三废”,进行了严格回收,并交由废物处理公司定期集中处理,保证了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2.6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邀请公安局消防人员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并进行现场演练,并对新进人员进行相关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各种仪器设备操作的岗前培训,为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3 结语
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是一举即至的,而是一个实现整体绩效改进、持续动态化安全管理提升的过程,应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安全配套设施和制度,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循序渐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黎文.如何理解《安全生产法》中的生产经营单位[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04-12(03).
[2]陈舟衡.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以中山市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1.
[3]朱雄,郭P.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22.
[4]聚焦时政.安全生产法颁布后首修[N].武进日报,2014-2-26(12).
[5]赵福才.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的探索[J].劳动保护,2005,(02):45.
[6]陈小平.安全管理工作十大忌[J].安全,2007,(7):33.
二OO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为促进各地、各相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检查督查和自查工作,指导、督促重点行业和领域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闽办发明电[2007]号)要求,现就各地、各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检查督查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从落实责任、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考核、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安全防护等方面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开展情况。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制订了具体工作方案,认真依据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指导意见开展了安全生产自查自改工作;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是否进行了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隐患是否制订了整改方案,落实了整改资金和期限,明确了责任人,制订并落买了监控及应急预案。对各生产经营单位上报或群众举报的涉及政府监管的隐患,地方人民政府是否明确了责任部门,并检查督促整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三、已发生事故的处理情况。检查下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是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调查处理,是否依据法律法规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分决定是否落到了实处,是否深刻吸取了教训,认真进行了整改。
四、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组织情况。检查下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否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通知及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辖区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掌握了本辖区内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并制定落实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五、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工作的情况。检查下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否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了在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通用航空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以下简称打非)的政策法规;是否明确了排查责任,建立和完善了打非联合执法机制,并开展了切买有效的工作。
六、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的落实情况。按照国务院116次常务会确定的12项治本之策,检查下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否认真执行了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经济、科技和行政等政策措施,是否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了相关地方法规、经济政策等措施。
七、煤矿“两个攻坚战”进展情况。检查下级地方人民政府结合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推进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的情况,特别是依法关闭、规范整合、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情况。
八、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的情况。检查下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辖区内组织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
九、认真组织检查督查工作。要在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协调部署检查督查工作,避免多头重复检查。要充分依靠和发挥专家、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作用,组织他们参加检查督查,督促和指导企业搞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设区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通知的要求,在7月底前完成督促检查工作,并将有关情况于8月10日前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各地可依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后认真实施。
关于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的指导意见
为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电[2007]I 6号)要求,参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可依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补充完善,于5月底前下达到每个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并督促其贯彻落实,认真自查自改。要求各企业在自查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全体职工的作用,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订方案,明确责任,落实资金,限期整改,于7月底前将排查治理情况按照监管关系及时上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
一、各类工矿商贸企业自查自改的共同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技术设备安全
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隐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外来施工队伍(承包商)安全监管情况等。
(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风险抵押金缴纳、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等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依法履行安金“三同时”制度情况。
(四)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保证经费悄况;企业全员(包括农民工)培训教育及考核情况;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五)应急管理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
(六)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事故报告制度建立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落实整改情况。
二、各类工矿商贸企业根据本行业特点自查自改的重点内容
(一)煤矿企业
1.国有煤矿
(1)瓦斯治理情况。瓦斯传感器按规定标校情况和各种风电闭锁装置安设情况;按规定进行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2)矿井通风情况。通风系统是否合理,设施是否完善、可靠,矿井总风量和各作业点实际风量情况,是否存在不合理串联通风;矿井建立综合防尘系统及运行情况。
(3)防止“三超”情况。是否按核定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采掘接替关系、采掘工作面布置是否符合规定;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作业人员是否超过本企业或地方政府的规定;大型矿井每个采区内每班作业人员不超过100人规定的执行情况。
(4)机电管理情况。是否真正实现了“双回路”供电;下井设备取得MA标志情况;井下机电设备保证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情况;更换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及材料。
(5)水害防治情况。矿井水文地质,特别是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窑积水情况;防排水设备和设施的完好情况;雨季工作的安排落实情况。
(6)建设项目情况。新建、改扩建、技改矿井除前述相关内容外,重点检查:违法违规建设情况;新建矿井是否存在边建设边生产、改扩建矿井在改扩建区域内是否存在边改扩建边生产现象;施工队伍资质情况,是否存在施工队伍资质挂靠、转借等现象。
2.小煤矿
(1)煤矿“六证”有效情况以及遗留问题的整改情况。
(2)防止“三超”情况。是否存在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井下作业人员是否超过地方政府的规定。
(3)劳动组织管理情况。是否存在以包代管、层层转包问题;是否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规定的保险;作业人员是否配备了劳动防护用品;是否有严格的入井登记检身制度。
(4)依法依规开采情况。是否按规定布置采掘工作面;是否存在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以掘代采、多头作业等问题;是否存在超层越界开采现象;是否有规范真实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开采三角煤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批。
(5)“一通三防”管理情况。通风系统是否合理,通风设施是否完善、可靠;是否有违反规定的串联通风;所有采掘作业地点风量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是否有无风、微风作业等问题;按规定进行瓦斯等级鉴定情况;井下作业地点瓦斯传感器安装位置、数量、质量和标校是否符合规定;风电闭锁装置安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及其持证上岗情况;“一炮三检”制度执行情况;炮泥、水炮泥使用情况。
(6)水害防治情况。矿井是否有真实的水文地质资料;是否查清采空区及废弃老窑积水情况;是否存在相邻小煤矿井下相互连通情况;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矿井井口标高是否低于标准的规定。
(7)机电管理情况。严禁非防爆设备入井规定的执行情况;是否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年产6万吨及以上的煤矿实现“双回路”供电情况;年产6万吨以下煤矿备用发电机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启动。
(8)火工品管理情况。使用煤矿许用火工品规定的执行情况;火工品存储、使用管理情况。
(9)整顿关闭情况。已决定停产整顿、停产整合和责令关闭的矿井,是否落实了停产期间的安全规定,是否规范严格进入了整顿、整合或关闭程序;批准恢复生产后是否执行了相关安全规定;是否存在非法生产、施工情况。
(10)新建技改项目情况。新建、改扩建、技改矿井除前述相关内容外,重点检查:违法违规建设情况;新建矿井是否存在边建设边生产、改扩建矿井在改扩建区域内是否存在边改扩建边生产现象。
(二)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
1.矿山生产企业
(1)爆破作业、爆破安全距离符合《爆破安全规程》要求情况,落实爆破作业设计和作业规程、防止危及人身安全和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措施以及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情况:爆炸物品的储存、购买、运输、使用和清退登记制度等落实情况。
(2)露天矿山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台阶高度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或《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要求情况;露天边坡稳定性定期监测情况;深凹露天采场配备专用防洪设施情况;排土场截洪、防洪和排水设施及防止泥石流的措施落实情况。
(3)地下矿山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能行人的安全出口,各生产水平(中段)和采区(盘区)至少有两个能行人的安全出口情况。
(4)地下矿山采矿作业掘进、运输、提升、通风、防排水、顶板管理、地压监控、供电、爆破等环节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登记、监控情况。
(5)地下矿山建立机械通风系统及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风质、风量、风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和规程要求的情况。
(6)地下矿山采空区管理制度、采空区处理方案的制订和贯彻落实情况,防止人员进入采空区、已关闭废弃矿井的措施落实情况。
(7)地下矿山顶板管理制度、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围岩松软不稳固的回采工作面支护措施落实情况。
(8)地下矿山落实防范水害制度、查清采空区及废弃井积水的情况;制订防洪、防透水措施和应急预案及落实情况。
(9)是否存在超层越界、乱采滥挖等违法违规行为。
2.尾矿库
(1)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及竣工验收情况。
(2)已投入生产运营的尾矿库无正规设计或者资料不全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补充设计或补齐必要的资料等情况。
(3)按照设计要求组织生产运行、按照规定编制年度尾矿排放作业计划及落实情况;是否存在危害尾矿库安全的违规设计、超量储存、超期服役等情况。
(4)从事尾矿库放矿、筑坝、排洪和排渗设施操作的专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
(5)尾矿筑坝有足够的安全超高、沉积干滩长度和下游坝面坡度,尾矿坝滩顶满足生产、防汛、冬季冰下放矿和回水的要求情况。
(6)防洪渡汛主要措施、应急预案、物资器材准备工作情况,对尾矿坝下游居民区或重要设施实施有效监控情况
(7)尾矿再利用情况。对于在用尾矿库回采再利用和闭库后再利用的尾矿库,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履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手续的情况。
(8)尾矿库区内是否存在从事爆破或采砂等危害尾矿库安全的情况。
(三)冶金、有色企业
1.《炼铁安全规程》、《炼钢安全规程》、《轧钢安全规程》、
《煤气安全规程》等冶金、有色行业相关安全规程的执行情况。
2.冶炼、铸造等生产环节起重、吊运铁水、钢水、铜水、铝水等金属重包的专用设备情况,包括设计单位资质、设备选型配套、设备生产企业资质、制造安装符合规范要求情况。
3.起重、吊运等危险性较大设备的日常操作、维护、检修、检测制度的执行情况。
4.高炉风口平台、炉身、炉顶、热风炉等区域煤气泄漏、冷却壁损坏、炉皮开裂、炉顶设备装料系统等重大危险部位和区域检查情况。
5.转炉、精炼炉、均热炉的炉体冷却、倾翻、烟气回收等工艺环节情况;煤气生产、储存、输送环节防止煤气泄漏、中毒、应急等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煤气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情况。
6.冶金、有色金属冶炼过程和生产环节中涉及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硫、氮气、氯气、氨气等气体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中毒、窒息、爆炸等相关事故防范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各种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情况。
7.冶金、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强碱、强酪环节,爆炸、烧烫伤、中毒、外泄等相关事故防范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各种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情况。
8.涂层生产线的涂料等易燃易爆材料的安全管理情况,防范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9.冶炼铸造车间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设计,按照设计布置生产设施,设计、施工变更符合相关规定情况。
10.作业现场防范各类机械事故和人员伤害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监控报警、联锁和自动保护装置情况。
(四)化工生产经营企业
1.化工、危险化学品、医药生产企业
(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时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危险化学品、化工、医药生产企业重要生产车间、原料产品库区、供电供水等重点单元的安全生产状况。
(2)工艺技术管理制度、仪表联锁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制订和执行情况;工艺技术是否合规,操作条件是否合理,主要联锁自动保护设施是否正常,反应器、分馏塔、重要机组、专用设备以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重要设备的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生产装置正常开停车和紧急停车安全规程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开车前和停车后确认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
(4)在检修、维修作业中,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起重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在生产和施工怍业中,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跑料串料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情况。
(5)防雷电、防汛、防台风、防建筑物倒塌等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情况。
(6)企业是否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或与当地大企业、与地方政府建立了应急救援合作关系;化工企业事故状态下防止“清净下水”污染的措施落实情况,是否设立了污水储存池及具备污水处理的能力。
(7)岗位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和熟悉本岗位职责、工艺流程、危险及有害因素、工艺技术指标、操作规程、设备仪表的使用、应急处置方法的情况,严格执行企业巡回检查制度的情况。
(8)新建项目的立项审批、安全设施审核情况,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情况;项目的竣工验收、正在试车投料和试生产项目的安全措施制订和落实情况;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实情况。
2.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
(1)销售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是否存在超许可经营范围现象,是否严格执行“一书一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制度。
(2)销售剧毒化学品的企业是否查验、登记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运输车辆安装的安全标示牌。
(3)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距离、消防设施、应急预案和应急器材是否符合要求;储罐区是否建立了罐体定期检查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储罐是否装备液位高低报警,是否存在超储现象,仪表、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防雷、防雨、防汛、防倒塌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落实。
(4)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是否取得运输资质,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是否取得上岗资格证;运输车辆、罐车罐体和配载容器是否取得检测检验合格证明,车辆二级维护制度和定期检验制度执行的情况;运输车辆配备应急处置器材和防护用品情况;运输车辆安装的安全监控车载终端(GPS和行驶记录仪等)以及标志灯、标志牌是否符合要求。承运剧毒化学品车辆是否载明品名、种类、施救方法等内容,是否携带运输通行证,按照指定的路线、时间和速度行驶。
3.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
(1)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是否开展安全评价及评价机构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情况。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3)国家规定需要检测的压力容器、仪器、仪表和防雷、防静电等项目检测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4)企业人员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情况。
(5)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安全设备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情况。
4.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
(1)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特别是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充装单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制订和执行情况,充装车辆资质、安全状况查验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严禁超量装载规定落实情况,操作人员取得上岗证的情况。
(2)可燃气体充装设备管道静电接地情况,装卸软管每半年进行水压试验的情况,充装设备的仪表和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液化气体充装站是否采取防超装措施;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充装站是否配备有毒介质冼消装置,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3)对证明资料不齐全、检验检查不合格.罐体内残留介质不详和存在其他可疑情况的罐车严禁充装的规定落实情况。是否向驾驶员和押运员说明充装的危险化学品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生产企业的联系方式等,是否向押运员提供危险化学品信息联络卡。
(五)烟花爆竹企业
1.生产企业在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企业在申领经营许可证时,对安全评价报告指出的不符合项整改情况以及安全检查督查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2.生产企业生产工艺符合《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92)、生产作业符合《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GBll652-89)、产品符合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定产品种类的情况;重点检查“四超一改”(超品种范围、超能力,超人员、超药量,擅自改变工房用途)问题。
3.生产企业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氯酸钾等禁用、限用药物生产烟花爆竹问题,购买和使用氯酸钾登记制度执行情况。
4.生产企业药物混合、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搬运等危险工序作业人员培训并经安全监管部门考核的情况。
5.在高感度工房室温超过32℃、一般工房室温超过35℃、大雷暴雨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落实停止生产规定的情况。
6.批发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保管员培训考核情况;仓库内外部安全距离、疏散条件、库房布局、建筑结构、防爆、防雷、防静电、消防等安全设施以及电气设施、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牌等符合有关标准的情况;仓库是否存在超储现象;执行流向登记制度、建立记录档案的情况,是否存在采购和销售含氯酸钾等违禁药物的产品及非法生产的烟花爆竹等问题。
7.烟花爆竹长期零售点专店或者专柜、专人销售、专人负责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安全距离、安全通道、零售场所的面积、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是否采购和销售非法生产的或超标准的烟花爆竹等情况。
(六)建筑施工企业
1.企业依法取得施工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企业依法进行建筑施工活动的情况以及遗留问题的整改情况。
2.工程的总承包企业、分包企业及工程监理单位等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
3.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四口、五临边”、高边坡、物料提升机及施工外用电梯、塔吊等重要部位的安全防护与管理符合标准规范的情况。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防护、劳动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情况。
5.施工现场起重、吊装设备及机具的安全检测检验合格情况,以及塔吊、物料提升机等安装、拆除方案的制订及使用情况。
6.脚手架的设计、制造、搭设、使用、管理和维修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情况。
7.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长大隧道、高大桥梁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制订及专家组论证和审查情况。
8.长大隧道施工的地质超前预报、洞内通风、钻爆设计和爆破器材的管理、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及初期支护、二次砌衬、防水堵漏等工作落实设计方案和有关标准规定情况;预防坍塌、涌水、突泥、瓦斯爆炸事故和其它有害放射性元素措施的落实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查和演练情况。
9.施工现场检查及隐患排查情况。
(七)民爆器材生产企业
1.企业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能力和年度生产计划组织均衡生产情况,对超员、超量、超产、超时“四超”行为的控制情况。
2.企业基础管理和基层现场管理工作达标情况;按照《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检查表法》的检查合格情况。
3.对2006年以“四超”专项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查出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安全评价报告中指出的不合项整改落实情况。
4.按照《工业炸药生产线电子监控系统设置安全技术条件(试行)》的要求,工业炸药生产线仪表装置自动监控和安全连锁、人机视频控制和电子监控系统落实情况。
5.按照《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管理规程》的要求,清理危险品存放情况,不同品种不应同库存放的必须分开储存、完善监管及巡回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6.企业外部安全距离符合要求情况;企业工房、库房定员定量标识及控制落实情况;生产线电气设备接地和工房防雷设施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
7.主要设备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带病运行情况;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可靠、有效。
(八)电力企业
1.发电企业
(1)特种设备和压力容器的安全质量检验检测、维护管理和鉴定等情况。
(2)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监测、补强加固和缺陷处理情况。
(3)并网电厂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监控系统、励磁系统和调速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等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情况。
(4)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安全出口、厂内消防通道等消防安全情况。
(5)预防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和迎峰度夏措施落实情况。
2.电网企业
(1)电网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维护情况。
(2)防火、防雷电设施的配备、使用和维护情况。
(3)对重要用户供电管理情况。
(4)预防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和迎峰度夏措施落实情况,电网运行方式的复核审查情况。
关于交通运输、渔业、农机等企业和水库、学校、人员密集场所等单位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的指导意见
为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电[2007]16号)要求,参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道路运输、水上运输、铁路、民航、机场、渔业、农机等企业和水库、学校、人员密集场所等单位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的指导意见》,现就道路运输、水上运输、铁路、民航、机场、渔业、农机等企业和水库、学校、人员密集场所等单位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可依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补充完善,于5月底前下达到每个相关企业和单位,并督促其贯彻落实,认真自查自改。要求各企业和单位在自查自改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全体员工的作用,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订方案,明确责任,落实资金,限期整改,于7月底前将排查治理情况按照安全监管关系及时上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
一、各类企业和单位自查自改共同的重点内容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企业和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执行情况;隐患排查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外来施工队伍(承包商)安全监管情况等。
(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风险抵押金缴纳、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等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依法履行“三同时”制度情况。
(四)安全培训教育情况。企业和单位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保证经费情况;全员(包括农民工)培训教育及考核情况;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五)应急管理情况。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情况;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
(六)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情况。事故报告制度建立情况;已发生的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落实整改情况。
二、各类企业和单位根据本行业特点自查自改的重点内容
(一) 道路交通安全
1.排查、整治公共交通车辆、出租车辆超速行驶、违章变道、闯红灯、争抢进站拉客、随意上下客等违法行为情况。
2.在高速公路主要出入口和重点路段设置检查服务站治理超载超限情况;排查整治国、省、县非客运机动车非法载客情况。
3.排查整治农村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和拖拉机(变型机)等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情况;农村无牌无证低速车辆、外挂车辆清理、登记情况。
4.治理超限、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5.排查事故多发点段情况;督促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制定事故多发点段整治计划及整改落实情况。
6.驾驶人员违法信息通报制度落实情况;督促道路运输企业对被通报的客运驾驶员处理落实情况;对交通违法行为记满12分的驾驶员处理落实情况。
(二)人员密集场所
1.人员密集场所设置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情况。
2.疏散走道、楼梯和安全出口的设置、数量和形式以及保持畅通情况;公共区域及逃生通道的外窗金属护栏符合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要求情况。
3.防火、防烟分区设置情况。
4.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栓等设施的配备和完好情况。
5.集生产、加工、销售、储存、居住等为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6.使用、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电气设备、电源线路的使用维护情况。
7.人员密集场所周围违章建筑、室外广告牌等,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问题整改情况。
(三)道路公交运输企业、货运站(场)
1.取得有关经营、运输合法证照、资质情况;车辆、驾驶员等取得合法证照、从业资格情况;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基础台账情况。
2.清理个体挂靠车辆情况,加强对“挂靠”经营的个体运输户、私营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
3.防止驾驶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违章操作等违法行为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严格依据有关规章制度对驾驶员发生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进行教育处理,对交通违法行为记满l2分的驾驶员督促其依法参加学习、考试的情况。
4.严格执行车辆安全检验制度,确保车辆性能符合安全技术标准、防止带病上路运行采取的描施及落实情况;对车辆投保法定保险的情况;对应当报废的车辆依法办理报废手续的情况。
5.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和客运站的安全监督)的有关要求及例行保养制度的情况。
6.加强对长途客运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和驾驶员的监管,按规定在沿途休息情况;安装GPS或汽车行驶记录仪,加强对行车过程动态监管情况。
7.加强货运站(场)大型物件运输装载管理规定和落实整改的情况。
(四)公路建设及养护施工单位
1.从事公路建设和养护维修作业的施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施工许可的相关手续,以及制定相关施工安全生产和保通方案的有关情况。
2.按照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有关规定,在公路建设和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标志和养护安全设施,以保护养护维修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警告、提醒和引导车辆和行人通过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的情况。
3.在公路建设和养护维修作业现场按规定安排专职人员,做好交通疏导和施工安全监管等情况。
(五)水上运输企业
1.经营资质及其主管人员、船员、港口仓储作业人员取得资质情况;旅客意外伤害责任保险的落实情况。
2.老旧客滚船的安全技术检验和运行状况,建立车辆绑扎、恶劣天气停航、防止超重车辆上船和防止船舶航行碰撞情况。
3.船舶通信、消防、救生等安全设备保养、配备情况;未执行船舶修理计划使船舶带病营运情况。
4.船舶管理公司对代管船舶实施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只收取管理费用未实施安全管理问题。
5.航运公司特别是中小航运公司对聘用船员的把关情况,对聘用船员的资格、适用能力的考核、上船前的培训情况;按最低配员要求足额配备船员情况。
6.从事港口危险货物装卸、仓储作业企业取得合法港口经营许可证,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许可证情况:危险货物堆存地点、仓储设备符合安全标准情况。
7.港口作业部门为控制船舶超载装卸、客运站点超额售票行为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六)铁路运输企业
1.保障危险品、长大货物等特种货物运输安全的措施和落实情况。
2.机车、车辆、信号、轨道、道岔、接触网等行车关键设备质量及维护情况。
3.道口安全设备、设施、标志的设置、检查及维护情况,道口看守及监护人员标准化作业情况;铁路道口平改立推进情况。
4.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设立以及安全保护区内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清理、拆除情况。
5.铁路桥梁跨越河道上下游非法采砂及铁路线路两侧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的监管情况。
6.铁路线路保护区内的道路及路堑上的道路、跨越铁路的道路桥梁防护设施的设置、维修情况;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限高标志及限高防护架的设置、维护情况;提速站区、线路封闭设施的设置、维护情况。
7.旅客列车“三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检查及站车防火防爆制度落实情况。
8.道路、铁路共用桥防止车辆货物超载措施落实情况。
(七)航空公司
1.运行控制能力情况。运行控制决策机制及完善运控流程情况;运行监控及通信保障能力情况;运行控制信息平台建设情况;飞行数据综合处理能力情况。
2.防飞行冲突情况。贯彻民航防相撞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民航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止航空器相撞工作的意见》的情况;防相撞工作教育培训情况;机组防相撞意识和技能情况;机载防相撞设备维护检查情况。
3.机组资源管理情况。飞行机组决断意识、机组配合、操作手册教育培训情况;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机组理论知识培训、情景意识训练和机组资源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4.机组飞行准备质量情况。飞行机组对雷雨判别能力、绕飞雷雨规定、处置程序以及对所飞航线和飞机性能的掌握情况;机组网上飞行准备质量情况;异地执勤机组飞行准备质量的保证情况;机组人员执勤时间、飞行时间和休息时间满足规章标准的情况。
5.飞机故障处理情况。对飞机发动机主要部件、操纵系统以及飞机性能检查监控情况;对飞机较大故障处理程序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八)机场和油料企业
1.整顿机坪秩序情况。机坪秩序专项整治情况;机坪管理责任的落实情况;2006年机场符合性专项整治中遗留问题的整改情况。
2.危险品运输管理情况。机场货运人员危险品识别培训情况;针对托运人、货运和货物安检三个环节落实安全责任、工作程序和货检制度情况。
3.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机场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情况;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备、救援能力情况;应急工作预案、程序和应急演练情况。
4.空防安全情况。机场安检队伍建设和执行安检制度情况;计算机系统运行保障、安检设施、设备的维护及配置情况;机场围界的巡查和维护情况;飞机监护制度和交接程序执行情况。
5.确保航油质量情况。航空油料公司以及相关机场供油单位开展“航油质量”专项整治的情况;落实民航总局5月11日《关于开展机场航油供应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航油油源、管理制度、安全保障、运行操作情况。
(九)渔业企业
1.渔船安全隐患治理和经费投入情况,渔船财产险和船员人身险落实情况。
2.取得合法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船登记证书、渔业捕捞许可证(捕捞渔船)以及渔船航行签证簿等情况,证书内容与实际相符情况;渔业船员持证情况,职务船员按规定获得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情况,普通船员持有渔业船员专业训练合格证或“四小证”情况;对无证人员从事渔业生产行为采取的措施和落实情况。
3.渔业船舶通信设备、信号装置、救生设备配备情况,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运行情况;航行信号设备配备情况;渔业船舶灭火器、砂箱、太平斧等设备配备和完好情况。
4.渔船编队生产情况,控制超航区、超抗风等级航行作业和其他违规行为采取的措施和落实情况,蟹笼、渔运等高危作业渔船及老旧渔船安全生产状态情况。
5.渔船落实值班了望制度的情况。
6.渔船安全通信设备畅通情况,气象预报警报的接收处置情况;发生事故及时报告,以及迟报、漏报、瞒报等情况。
(十)农机行业
1.拖拉机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和联合收割机号牌、行驶证的发放情况,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申领情况,进一步规范牌证核发行为的措施和落实情况。
2.防范驾驶员超速、超载、非法载客、无证驾驶、违章操作和无牌行驶等违法行为的措施和落实情况;防范人身机械伤害措施落实情况。
3.农机事故报告制度建立情况和农机事故统计、上报等工作情况;对已发生的农机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情况;对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情况。
4.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参加年度检验情况,驾驶员参加审验和安全学习情况,提高牌证检验率、审验率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十一)水库
1.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安全责任制和防洪措施的落实情况。
2.水库大坝廊道、护坡存在裂缝、渗水渗桨和老化现象情况。
3.闸门及启闭设备、防汛道路、抢险物料储备情况。
4.输水和泄洪建筑物存在裂缝、气蚀、破损和变形情况。
5.大坝安全监测、水雨情测报和通信预警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情况。
6.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在建项目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度汛方案的要求安排施工情况;投入蓄水运行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验收情况;尚未进行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调度运行方案的落实以及对病险部位加强巡视检查情况。
7.小型水库管理机构或专门的看护人员落实情况;日常巡视检查和管理人员培训等措施落实情况。
8.通航建筑和设施的可靠性情况,制订船舶避洪方案情况。
(十二)河道采砂
1.河道采砂企业的有关资质和许可的取证情况。
2.河道采砂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3.河道采砂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4.非河道采砂整治情况。
(十三)学校
1.消防设施、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落实情况。
2.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情况;购买或租用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机动车辆经检验合格并定期维护和监测情况;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具备合法资质情况。
3.锅炉、燃气、电气、体育器材等重要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放射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质存放情况;游泳池、实验室、礼堂、学生宿舍,特别是租用的学生宿舍和底层商用学生宿舍等重要场所存在安全隐患情况。
4.校园周边治安、道路交通和经营场所安全隐患情况。
5.D级危房使用情况;校舍存在安全隐患情况,对可能受到滑坡、塌方、泥石流危害的校舍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情况。
一、智慧企业总体设计
物联网是典型的以应用为驱动的网络技术,通过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将各种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才是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由于综合自动化及数字化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已经有了众多的实际应用,综合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基础网络建设等相对成熟。因此,智慧企业的建设是建立在已有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原有系统和数据,将老系统和新技术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智慧企业的作用。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企业体系结构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摄像头等数据采集设备随时随地进行数据采集和获取。传输层是利用工业以太网、移动通讯网和无线网络技术,将设备与网络相连,从而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交互和共享。应用层则结合智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运用云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与决策,形成安全生产监控与决策解决方案。
二、安全生产监控与决策系统设计
(一)硬件平台设计
硬件平台由Web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工作站、UPS电源等组成。设置1台Web服务器用于应用程序的安装与部署;设置1台数据服务器用于存储生产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设置1台I/O服务器,采集生产数据后提供给以太网上的工作站;设置5台工作站,用于监控各个子系统的运行;为保证监控网的相对独立,通过1台硬件防火墙将监控网与厂区局域网隔离;设置1台核心工业交换机实现整个生产数据的交互;在局域网内设置1台邮件服务器和1台文件服务器;设置后备时间不小于4小时的UPS电源设备,以备临时停电时持续供电。
(二)软件平台建设
通过软件平台将为智慧企业提供统一的门口入口和各种应用的统一集成环境,使原始数据能够通过平台协调有序的运行,实现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软件平台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数据输入接口实现与原有系统的衔接;数据输出接口根据各监控系统的反馈控制需求,按照标准协议规范,提供标准输出接口;数据中心是业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中心,核心是异构数据分析、转换处理,从而实现原有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能够得到有效利用;WEB SERVER为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显示与控制提供WEB服务功能;门户网站是建立数据中心的基础上,为智慧企业的用户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应用服务。
门户网站的主要业务需求包括:
1.生产调度管理
生产调度管理是以企业生产调度业务为核心,为生产调度管理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系统全面整合生产调度日常管理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实时数据、自动化设备运行实时数据、工业视频数据、事故处理记录、人员考勤记录等多种信息。系统涵盖作业计划制定、生产过程监控、日常调度指挥、应急事件处理等企业生产调度相关的各项业务,结合通讯调度机为调度员提供一个桌面办公平台,辅助调度员全面、迅速、准确地进行生产调度。
2.灾害预警与防治
系统借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各种灾害预警数学模型,并随着历史数据积累进一步完善数据模型;通过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数据集市等数据分析技术,达到生产车间环境参数的预测和预警的作用。
3.安全生产监控与决策管理
安全生产监控主要包括对生产环节中环境因素、人员因素和设备因素的监控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多系统数据对安全生产环节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评估并提供辅助决策功能。此外还具有历史数据查询、筛选、各种标准生产报表功能。
4.产品运销管理系统
功能包括运输车辆管理、合同管理、押金管理、运费结算、客户订单回单管理、预收款管理、欠款管理、销售统计、报表输出等功能,能按企业的要求提供各种销售明细报表和汇总报表。
5.设备材料管理系统
利用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企业主要设备管理的网络化,从而提高设备的周转、调配效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主要功能包括设备材料档案信息管理、计划管理(使用计划、租赁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出入库管理、维修管理、特种设备管理、使用状况监控、报废管理、费用结算、配件信息维护等功能。
(三)海量数据处理需求
在智慧企业中设置的智能监控设备每秒钟就会采集大量的业务数据,当面对数据库中海量的监控数据时,兼顾平台的实时性需求,应用服务对数据进行快读的访问、读取和操作显得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对数据库性能进行严格考量,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提升海量数据的处理速度。其次,设计数据库表格时应满足第三范式的要求。第三,建立云服务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云服务平台的设计结构如图4所示。
我自2010年4月16日至4月25日在大岭山接受安全主任培训学习,除去20号周日一天休息未上课,其余总计培训九天时间,培训学习业已结束并考核完毕,现对本次培训学习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 培训课程的大致内容
本次共培训三大课程,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在《法律法规知识》课程中主要针对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消防法》,《广东安全生产条例》等进行培训学习,并在本课程中学习了注册安全主任制度的相关知识。在本课程中,学习到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从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危险识别,从生产条件,从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从生产的安全保障等阐发了安全第一的内涵,从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从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从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等阐发了预防为主的内涵,并学习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等。
在《安全技术基础知识》课程中主要学习了防火防爆,职业卫生,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相关知识,主要是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事故造成的各种直接间接原因,接合我公司实际情况与去年的所发生的几起工伤和火灾事故,本章知识内容与我公司有着密切联系。
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课程中主要学习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观点,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安全生产检查,特作业人员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伤亡事故管理等相关知识,本章主要从管理和制度层面上对安全生产进行了学习。
二 对培训课程几项重点概括
1 从国家和企业各类伤亡事故案例中可以得出安全生产十分重要这一结论,因为事关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事关企业的生产与效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简单的分割,要统一看待。应树立和运用系统,预防,科学的观点开展安全工作和管理。所以加强各级干部的思想态度的转变和全员技术与知识的学习,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2 注册安全主任制度是由广东省借鉴英国新加坡等国和地区的经验于1994年率先在深圳试行的一项制度。制度的意义在于配备专职安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解决“没人管”和“不会管”的问题,通过专职人员使企业全员增强安全法制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学习和运用安全生产知识,推动和开展各项安全生产相关工作,诸如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作档案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3 我国对安全生产的新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企业安全生产由主要负责人负全责,国家以法律形式对企业负责人和注册安全主任的职责和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因此公司的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应在主要负责人带领与指导和安全主任的推动与牵头及全员参与全面进行。
4 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完善安全生产条件;(4):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5):开展安全生产检查;(6):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7):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接合公司实际情况,上述内容将是我公司今后开展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和主要方面。
5 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因素是管理的欠缺。人的不安全行为有违章违纪操作,思想上麻痹大意,技术上薄弱,知识上缺乏,上岗未经培训考核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安全设施装置的缺陷,物体放置工作场所的缺陷,防护用品的缺陷,设备工具方面的缺陷等,管理的欠缺主要是对人对物的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处理等。
三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和不足
根据安全培训学习的三大课程内容,我个人认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状还不够理想,从制度建设从人员管理从现场管理从技术环境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公司领导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高度重视,但未能就安全管理工作作以深化强化,使之系统,规范,细致。结合公司现状,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1〉:各级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比较欠缺,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全面性的对员工安全生产工作正确的加以教育培训,指导疏引,监督检查,管理控制等。〈2〉:公司对员工的三级四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日常性持续性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对事故案例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大,工作员工不具备或很少具备或具备很少本工种本岗们所必需的安全生产相关知识相关技能而直接从事相关工种相关岗位的工作,未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特殊岗位人员未能持证上岗,这是导致事故最直接的因素和隐患所在。〈3〉:干部自身素质和员工自身素质诸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操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理论修养,遵章守纪,创新变革等方面存在着不足。〈4〉:公司安全生产管制度和安全文化方面的不足,主要存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模糊,相关安全生产责任,操作规程,教育培训,检查监督,危险作业,安全会议,应急预案,现场管理,档案管理,奖励处罚,值班报告,事故追究等制度的欠缺,员工在公司安全目标,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准则,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认同与遵守执行方面的欠缺。《1》
四 个人建议
建议公司从上至下应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高度重视,针对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
建议公司自行开展或由辅导公司开展对我公司中基层干部进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
建议公司在制度的建立健全上应下功夫将其完善起来,并将管理干部对制度的执行作为奖惩,绩效,晋升,调薪等一项重要依据。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对安全生产的相关理论知识,思想观念,法律法规等都有了直接的全新的了解,自我感到受益很深,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以前接触较少,加之知识总量较大,个人在学习,认识,理解,接受上存在一定的限度,所以对培训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加深自身学习,以期比较全面比较牢固的掌握相知知识,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1.1生产条件苛刻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会涉及到诸多的化学处理技术,并且特定的加工工艺对加工环境也有着极为特殊而苛刻的要求,包括真空环境、低温环境、高温环境等。例如:乙烯裂解的温度要求>1000℃,而深冷分离的温度则要求控制<-100℃。再加上部分的物料已经达到了自燃点,如果稍有不慎,即会发生安全事故。
1.2安全隐患影响的范围较大
石油化工企业的部分物质加工要求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进行,因此需要许多的大型设备来辅助生产。而这些生产设备汇集了大量的生产物资与产品,也会涉及到能量交换的过程,继而出现能量聚集的现象。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环节具备较强的牵扯性,因此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均会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2.1安全生产管理缺位
现阶段,石油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追求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阶层过于重视生产环节,而忽略了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导致安全生产管理缺位,逐渐沦为生产经营流程当中的附属管理环节。而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未能得到领导阶层的认可与指导,也逐渐变为可有可为的鸡肋,起不到任何的实际作用,导致许多安全生产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并排除。
2.2设备层面的缺陷
操作人员由于安全生产意识的薄弱,以至于在操作生产设备之时违背相关的规范与流程,引发了诸多的安全隐患。此外,在进行生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之时,未能做到全面而仔细,导致整个生产设备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阀门、塔器、管道等重要元件存在明显的缺陷,导致有害物质泄露等问题的出现,因为设备的缺陷而引发安全事故的现象并不鲜见。
2.3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是石油化工企业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无论是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抑或是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均未能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性,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也未能得到全面的完善,缺乏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培训与指导。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薄弱集中体现如下:①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新上岗的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②企业的管理阶层未能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③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有欠完善。
3关于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建议
提高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关键在于全员参与安全管理、普及安全生产理念、保证生产设备质量等方面,具体如下:
3.1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想要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或者是管理阶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动员企业内部全员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当中,践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科学理念,切实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而动员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关键在于将安全生产管理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当中,奖罚分明,可以以季度为单位,如果连续一个季度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即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物质奖励,反之则加以处罚,以期全面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继而提高管理水平。
3.2普及安全生产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安全发展观念的指导下打造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进而普及安全生产的相关理念。进一步强化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保证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高效地进行。通过普及安全生产理念,建设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可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3保证生产设备质量
如今,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使用年限较长的旧设备往往会不堪重负,继而出现诸多的安全隐患,降低生产的效率。鉴于此,为了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以提高,需要切实保证生产设备的质量,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验维护,对于超出使用年限的设备,即便暂时还可以运转,也应当予以淘汰,更换新的生产设备。在设备检验当中,如果发现重大的安全隐患,技术人员不可擅自处理,需要向主管部门报告,继而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以期一劳永逸地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
4结语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冷库安全生产管理今后有待改进的五个方面。
关键词:冷库安全生产
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建设与使用管理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目前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冷藏容量据不完全统计已突破700万吨/次,估计冷库的冷藏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万。而在我国冷库制冷系统中,有80%以上的冷库采用氨为制冷剂。氨作为冷库制冷系统中的一种工作介质——制冷剂,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按照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我们冷库氨压缩机间的制冷工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方面属于IV级——轻度危害。
氨为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6-25%(容积百分比)时,遇明火可引起爆炸。因此,当我们使用氨作为冷库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时,就随时应该加强对制冷系统安全运转的监控。此外,在我们冷库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易燃或难燃的隔热材料,虽经科学合理的防火设计,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冷库日常经营运转过程中,对冷库建筑物引发火灾危险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好冷库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我们冷库的经营管理者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专项课题。
1.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现阶段安全生产的形势好于国内石油、化工及煤炭这些行业,但是毋庸讳言,这几年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已大不如以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依然是严峻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目前食品冷藏行业冷库安全生产的专职管理部门不明确
上个世纪,原商业部食品局一直是全国商业系统冷库安全生产最高管理机关,它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冷库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程,不仅在商业系统,而且在轻工、外贸、水产等行业的冷库中也都纷纷借鉴,参照执行,起到了统领全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但是如今,随着政府体制的改革,商业部已不复存在了,有关我国食品冷藏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至今尚不明确,因此这就形成了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的状况。
此外,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冷库中,特别是在使用氨做制冷剂的冷库,多数没有设置专职的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不少食品冷藏企业对安全工程师这种专业技术职称都十分生疏。特别是近几年,国内食品冷藏企业面临着转制及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生存是第一位的,企业领导顾及不到生产安全,加上企业减员增效等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的出台,往往被削减的首先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及人员。从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来看,应该说现在远不如以前。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在下降,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在,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管理的水平,都落于国内石化、冶金、轻工等相关行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2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据了解,目前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商业部食品局曾在全国商业系统冷藏企业内颁布实施过《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外(后来此“规程”曾在国内其它行业的冷库都曾经参照执行过),至今国内针对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程或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还未见公布于世。这就说明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目前还是空白,急待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制定全行业安全生产应遵从的作业及操作规范。
1.3在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火灾事故仍是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建设与生产中的头号多发事故
由于冷库围护结构的隔热层和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目前仍然以难燃和易燃的隔热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软木等为主。尽管在工程设计中遵照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冷库设计规范”要求,科学规划防火分区,加设防火带,但不可否认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技术措施对冷库火险还难以彻底防范,这都会为冷库在建造和使用中留下火灾隐患。据目前有关冷库火灾事故的统计,冷库建造过程中发生的火险远远大于冷库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火险(此部分火险则大多由电气设施,设置或使用不当造成)。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仅冷库建造过程中发生火灾就有20余起,死亡7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火灾已成为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头号灾害。
1.4在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中,有关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目前还在刚刚起步
我国冷库制冷系统管道,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4月颁发的《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的规定属于GC3级工业管道,按上述“规程”的要求,冷库中在用的制冷管道在线检验每年至少一次。其制冷系统中在用的压力容器,每年应进行一次外部检查,且在冷库投产运行后3年要进行一次对在用压力容器的首次内外部检验。应当说这几年我们的食品冷藏业冷库,对企业内为生产服务的制冷压力容器和制冷管道的安全是疏于管理的。在京、津、沪、羊城等东部大城市,按上述“规程”进行年检工作的才刚刚开始,尚需逐步积累执行“规程”的经验。从行业历史发展上看,我们冷库在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冷剂的跑、冒、滴、漏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违法操作造成的爆炸、跑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最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会城市随着市容的扩展,在进行城市改造建设中,拆除了一部分位于居住区附近的年代久远的中、小型冷库。这些冷库中使用过多年的制冷压力容器,制冷管道拆除后,被作为废钢铁卖到了废品回收站,但社会上个别从事制冷维修、安装服务的单位,不顾职业道德,将这些废旧制冷压力容器及钢管,以废钢铁的低廉价格买回,经过简单的表面除锈、刷漆后,重新用于农村集镇新建小型冷库的制冷系统的安装,其工程承包的价格低廉得惊人!但其所获取的利润仍是十分丰厚的。他们这样做的结果,钻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覆盖不严的空子,给投资者,特别是给在这些小冷库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由此而引发的冷库漏氨、跑氨、爆炸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5在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中职业危害问题,近十年来在行业管理中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过去在计划经济下受到政府保护和重视的食品冷藏业,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如今其投资主体、经营体制、隶属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变化一方面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变革也丢弃了一些不该丢弃的,过去在行业里安全生产管理行之有效的好的典章制度。这其中就有食品冷藏业中有关职业危害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例如:过去在冷库氨压缩机间作制冷运转工的人员,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每月都有一定的营养补助,冷库的冷藏工、搬运工都享受低温作业特有的营养物补助。如今,特别是在一些非公所有制的冷藏企业中,在这些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却享有不到由于存在职业危害而应得到的补助。此外,像在冷库一线工人中普遍存在的关节炎、腰肌损伤、慢性咽炎、神经痛等职业病症的防治,更是得不到企业经营者的关心和重视。为防治这些职业病,需修建的供工人使用的热浴房间、烘衣房等,在新建的食品冷藏企业的规划建设中往往被忽视或砍掉。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的隐患还是多方面存在的,客观形势并不乐观。
2.我国食品冷藏冷库安全生产管理有待改进的几个问题
针对上面的分析及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的现状,为缩小我们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同国内其他行业之间的差距特提出如下几方面的改进的建议。
2.1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目前从全国冷藏行业来看,还没有一份可供全行业共同执行的“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我国人大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为纲,紧密结合冷库安全生产这种特殊环境,组织行业内的标准化工作者,尽快编写出食品冷藏业“冷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而各食品冷藏企业可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出本企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程”、“制冷机安全操作规程”等,形成国家、行业、企业三级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2.2在全国食品冷藏行业中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贯工作
可以以一个省(自治区)为单位,由食品冷藏行业组织出面,在各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办培训班、搞知识竞赛等多种灵活的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及相关法规的教育。宣讲食品冷藏行业特别是有关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程,有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知识,车间火灾的防控安全捕救方法及遇险后逃生的方法。必要是要注意纠正其习惯性违章作业。当前有关国家及行业内安全生产法规的宣贯,其重点对象应是非公有制食品冷藏企业的经营者及乡、镇一级食品冷藏企业主。
2.3在食品冷藏业大中型冷库中,为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应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设岗立责
我国《安全生产法》已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做出了规定,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企业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外,还应设有安全管理部门及专职人员。这一要求对我国为数众多小型乡、镇食品冷藏企业来讲,一时还难以执行,但对大中型食品冷藏业冷库来讲,特别是对采用氨制冷系统的冷库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人,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订,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知识和条令法规在企业内的宣贯工作。因为在这些大中型食品冷藏冷库的氨制冷系统中,氨的充注量都在几吨到几十吨之多,一旦发生氨泄漏事故,不仅危及本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对周围500米之内的人畜都会造成重大伤害,因此,大、中型冷库企业的安危已为影响社区安全的重大问题。
2.4食品冷藏业冷库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自我检查
食品冷藏业冷库在每年的淡季应抓紧时间。组织厂内技术人员,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排、带领下,对全厂各个安全生产环节、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作好在作设备安全检查记录。以下几个方面应是我们冷库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的重点部位。
——在用压力容器的外部检验。以宏观检查的方法进行,可用目视检查(包括使用放大镜),重点是通过外部检查,发现在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表面缺陷,重点部位应是压力容器本体上焊缝的现状,接管、接口部位是否发生了异常变形或裂纹。发现存在危险隐患时,应及时建议企业法人请专业压力容器检验部门作深入查验,并对其危险做出评价,提出防范方法措施,以确保在用压力容器生产使用安全。
——在用压力管道的外部检验。同样可用目视检查(包括使用放大镜),重点检查管道和部位焊缝的表面状况,是否存有表面裂纹,管道表面防腐涂层是否有剥落的地方,管道的弯头处,管架处有无变形、位移,管道与管架接触部位有无局部腐蚀,带绝热层的管道,绝热层是否有破损之处,有无结霜、滴水等跑冷现象。如有则应将跑冷处管道的焊缝或金属管道表面腐蚀状况作仔细检查,并应作好记录。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及时向企业法人报告,并提出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的建议。
——对冷库制冷系统上在用的各类安全监察仪表进行校验和检查。如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安全阀、压差控制器等,都应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认真作好检验工作。其中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都应每年送当地法定检验部门进行校验1次,以确保这类安全监察仪表对制冷系统安全正常工作的监护作用。
——对冷库建筑物进行宏观检查。如冷库建筑物主体沉降的情况;冷库地坪防冻设施运转工作状况;冷库隔热层表面状况,有无开裂、沉降、是否有鼠洞、结霜、滴水跑冷现象;冷库冻结间、快速预冷间结构主体的建筑材料冻融循环破损状况;冷间电线、电缆穿越冷库隔热层处有无异常状况;冷库防雷接地设施的性能状况,都应逐一加以检查,并作好记录。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向企业法人报告。
——对冷藏企业现场摆放的各类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可用性,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更新失效的消防器材及救护用器,以使这类用品随时都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2.5加强食品冷藏业冷库职工职业病危害的监控与防治工作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建筑工程 管理 安全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研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从而确实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1)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研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从而确实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由于建筑工程一般情况下规模大、周期长、参与单位多、技术复杂以及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导致建设安全生产的难度很大。必须要有安全保障制度来实现安全生产。
(3)同时,建设工程的安全,关系到广大劳动着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是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安全、文明的基本标志。因此,要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通过建立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建设工D参与各方的安全生产行为,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策略
2.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无论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还是各建筑企业,以至建筑工人,首先应树立和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务必要加强对各级管理部门主管领导以及协调部门人员、建筑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生产工作主管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使其能够深入地了解与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规范等,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迫切性,并且积极落实于行动之中。要认真履行好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中的一票否决权,将安全生产管理和企业资质、建筑工程招投标、建筑企业效益、主管部门领导政绩相挂钩。要不断提高处罚的力度,使政府部门的领导与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来抓,真正建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
2.2明确责任,完善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按照生产管理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和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也就是说,先要明确责任,然后一定要建立制度,同时要使制度得以落实。建筑工地上的施工队应当建立起以项目负责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以工程现场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施工过程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制定出严格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对其实施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检查,制定落实本企业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有序开展。施工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尚未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前,企业不得进行施工,力争做到群防群治,从而切实保障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
2.3预防为主,注重培训,加强教育
不断提升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是做好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之基础。唯有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才能切实提高全体建筑工程从业者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理论知识,提升安全生产实际技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进而减少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发生。无论何种教育都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安全教育同样如此,必须坚持不懈、经常不断地进行,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激发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热情,促使员工重视和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为此,建筑企业要严格依据建设部门的规定,对员工开展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2.4施工人员的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重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的直接实施者,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受害者。有相当多是在施工现场作业当中所发生的事故与施工人员有相关责任。通过多种手段使其能够放松心情,约束自己的行为。还有实施奖惩控制,主要是通过满足全体员工精神上的需求,从而积极调动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其能够参与到各类安全生产活动之中,让其能够在不同层次与深度上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并且吸收其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同时,要运用纪律上的约束力,要求施工人员严格依据企业规章制度来实施作业,并且杜绝违反劳动纪律、安全生产规范等现象的发生。当然,实施管理控制也是很好的手段。要充分利用好规章制度 等行政管理手段,对于施工人员进行控制管理。为此,应当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层次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权力与责任。在配置安全生产管理者之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工作者的情况,保证每一位管理者均能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对施工过程加以监控。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稳定,政府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监督,提高各部门对安全生的认识,加强各级参与单位与个人的教育培训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冷库安全生产
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建设与使用管理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目前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冷藏容量据不完全统计已突破700万吨/次,估计冷库的冷藏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万。而在我国冷库制冷系统中,有80%以上的冷库采用氨为制冷剂。氨作为冷库制冷系统中的一种工作介质——制冷剂,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按照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我们冷库氨压缩机间的制冷工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方面属于IV级——轻度危害。
氨为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6-25%(容积百分比)时,遇明火可引起爆炸。因此,当我们使用氨作为冷库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时,就随时应该加强对制冷系统安全运转的监控。此外,在我们冷库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易燃或难燃的隔热材料,虽经科学合理的防火设计,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冷库日常经营运转过程中,对冷库建筑物引发火灾危险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作好冷库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我们冷库的经营管理者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专项课题。
1.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现阶段安全生产的形势好于国内石油、化工及煤炭这些行业,但是毋庸讳言,这几年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已大不如以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依然是严峻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目前食品冷藏行业冷库安全生产的专职管理部门不明确
上个世纪,原商业部食品局一直是全国商业系统冷库安全生产最高管理机关,它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冷库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程,不仅在商业系统,而且在轻工、外贸、水产等行业的冷库中也都纷纷借鉴,参照执行,起到了统领全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但是如今,随着政府体制的改革,商业部已不复存在了,有关我国食品冷藏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至今尚不明确,因此这就形成了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的状况。
此外,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冷库中,特别是在使用氨做制冷剂的冷库,多数没有设置专职的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不少食品冷藏企业对安全工程师这种专业技术职称都十分生疏。特别是近几年,国内食品冷藏企业面临着转制及市场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生存是第一位的,企业领导顾及不到生产安全,加上企业减员增效等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的出台,往往被削减的首先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及人员。从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来看,应该说现在远不如以前。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在下降,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在,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管理的水平,都落于国内石化、冶金、轻工等相关行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2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据了解,目前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原商业部食品局曾在全国商业系统冷藏企业内颁布实施过《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外(后来此“规程”曾在国内其它行业的冷库都曾经参照执行过),至今国内针对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程或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还未见公布于世。这就说明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目前还是空白,急待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制定全行业安全生产应遵从的作业及操作规范。
1.3在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火灾事故仍是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建设与生产中的头号多发事故
由于冷库围护结构的隔热层和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目前仍然以难燃和易燃的隔热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软木等为主。尽管在工程设计中遵照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冷库设计规范”要求,科学规划防火分区,加设防火带,但不可否认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技术措施对冷库火险还难以彻底防范,这都会为冷库在建造和使用中留下火灾隐患。据目前有关冷库火灾事故的统计,冷库建造过程中发生的火险远远大于冷库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火险(此部分火险则大多由电气设施,设置或使用不当造成)。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仅冷库建造过程中发生火灾就有20余起,死亡7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5亿元。由此可以看出,火灾已成为我们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头号灾害。
1.4在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中,有关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目前还在刚刚起步
我国冷库制冷系统管道,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4月颁发的《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的规定属于GC3级工业管道,按上述“规程”的要求,冷库中在用的制冷管道在线检验每年至少一次。其制冷系统中在用的压力容器,每年应进行一次外部检查,且在冷库投产运行后3年要进行一次对在用压力容器的首次内外部检验。应当说这几年我们的食品冷藏业冷库,对企业内为生产服务的制冷压力容器和制冷管道的安全是疏于管理的。在京、津、沪、羊城等东部大城市,按上述“规程”进行年检工作的才刚刚开始,尚需逐步积累执行“规程”的经验。从行业历史发展上看,我们冷库在用制冷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冷剂的跑、冒、滴、漏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违法操作造成的爆炸、跑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的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最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会城市随着市容的扩展,在进行城市改造建设中,拆除了一部分位于居住区附近的年代久远的中、小型冷库。这些冷库中使用过多年的制冷压力容器,制冷管道拆除后,被作为废钢铁卖到了废品回收站,但社会上个别从事制冷维修、安装服务的单位,不顾职业道德,将这些废旧制冷压力容器及钢管,以废钢铁的低廉价格买回,经过简单的表面除锈、刷漆后,重新用于农村集镇新建小型冷库的制冷系统的安装,其工程承包的价格低廉得惊人!但其所获取的利润仍是十分丰厚的。他们这样做的结果,钻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覆盖不严的空子,给投资者,特别是给在这些小冷库中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由此而引发的冷库漏氨、跑氨、爆炸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5在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中职业危害问题,近十年来在行业管理中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过去在计划经济下受到政府保护和重视的食品冷藏业,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如今其投资主体、经营体制、隶属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样变化一方面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变革也丢弃了一些不该丢弃的,过去在行业里安全生产管理行之有效的好的典章制度。这其中就有食品冷藏业中有关职业危害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例如:过去在冷库氨压缩机间作制冷运转工的人员,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每月都有一定的营养补助,冷库的冷藏工、搬运工都享受低温作业特有的营养物补助。如今,特别是在一些非公所有制的冷藏企业中,在这些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却享有不到由于存在职业危害而应得到的补助。此外,像在冷库一线工人中普遍存在的关节炎、腰肌损伤、慢性咽炎、神经痛等职业病症的防治,更是得不到企业经营者的关心和重视。为防治这些职业病,需修建的供工人使用的热浴房间、烘衣房等,在新建的食品冷藏企业的规划建设中往往被忽视或砍掉。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的隐患还是多方面存在的,客观形势并不乐观。
2.我国食品冷藏冷库安全生产管理有待改进的几个问题
针对上面的分析及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安全生产的现状,为缩小我们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同国内其他行业之间的差距特提出如下几方面的改进的建议。
2.1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目前从全国冷藏行业来看,还没有一份可供全行业共同执行的“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我国人大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为纲,紧密结合冷库安全生产这种特殊环境,组织行业内的标准化工作者,尽快编写出食品冷藏业“冷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而各食品冷藏企业可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出本企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规程”、“制冷机安全操作规程”等,形成国家、行业、企业三级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2.2在全国食品冷藏行业中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贯工作
可以以一个省(自治区)为单位,由食品冷藏行业组织出面,在各省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办培训班、搞知识竞赛等多种灵活的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及相关法规的教育。宣讲食品冷藏行业特别是有关冷库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程,有关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全知识,车间火灾的防控安全捕救方法及遇险后逃生的方法。必要是要注意纠正其习惯性违章作业。当前有关国家及行业内安全生产法规的宣贯,其重点对象应是非公有制食品冷藏企业的经营者及乡、镇一级食品冷藏企业主。
2.3在食品冷藏业大中型冷库中,为落实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应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设岗立责
我国《安全生产法》已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做出了规定,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企业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外,还应设有安全管理部门及专职人员。这一要求对我国为数众多小型乡、镇食品冷藏企业来讲,一时还难以执行,但对大中型食品冷藏业冷库来讲,特别是对采用氨制冷系统的冷库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人,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订,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知识和条令法规在企业内的宣贯工作。因为在这些大中型食品冷藏冷库的氨制冷系统中,氨的充注量都在几吨到几十吨之多,一旦发生氨泄漏事故,不仅危及本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对周围500米之内的人畜都会造成重大伤害,因此,大、中型冷库企业的安危已为影响社区安全的重大问题。
2.4食品冷藏业冷库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自我检查
食品冷藏业冷库在每年的淡季应抓紧时间。组织厂内技术人员,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排、带领下,对全厂各个安全生产环节、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作好在作设备安全检查记录。以下几个方面应是我们冷库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的重点部位。
——在用压力容器的外部检验。以宏观检查的方法进行,可用目视检查(包括使用放大镜),重点是通过外部检查,发现在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表面缺陷,重点部位应是压力容器本体上焊缝的现状,接管、接口部位是否发生了异常变形或裂纹。发现存在危险隐患时,应及时建议企业法人请专业压力容器检验部门作深入查验,并对其危险做出评价,提出防范方法措施,以确保在用压力容器生产使用安全。
——在用压力管道的外部检验。同样可用目视检查(包括使用放大镜),重点检查管道和部位焊缝的表面状况,是否存有表面裂纹,管道表面防腐涂层是否有剥落的地方,管道的弯头处,管架处有无变形、位移,管道与管架接触部位有无局部腐蚀,带绝热层的管道,绝热层是否有破损之处,有无结霜、滴水等跑冷现象。如有则应将跑冷处管道的焊缝或金属管道表面腐蚀状况作仔细检查,并应作好记录。发现不安全隐患应及时向企业法人报告,并提出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的建议。
——对冷库制冷系统上在用的各类安全监察仪表进行校验和检查。如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安全阀、压差控制器等,都应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认真作好检验工作。其中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都应每年送当地法定检验部门进行校验1次,以确保这类安全监察仪表对制冷系统安全正常工作的监护作用。
——对冷库建筑物进行宏观检查。如冷库建筑物主体沉降的情况;冷库地坪防冻设施运转工作状况;冷库隔热层表面状况,有无开裂、沉降、是否有鼠洞、结霜、滴水跑冷现象;冷库冻结间、快速预冷间结构主体的建筑材料冻融循环破损状况;冷间电线、电缆穿越冷库隔热层处有无异常状况;冷库防雷接地设施的性能状况,都应逐一加以检查,并作好记录。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向企业法人报告。
——对冷藏企业现场摆放的各类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可用性,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时更新失效的消防器材及救护用器,以使这类用品随时都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2.5加强食品冷藏业冷库职工职业病危害的监控与防治工作
对在冷库低温下常年作业冷藏工穿着的防寒服装,就根据其作业环境温度的状况,参照国外标准,制定出我国冷藏工防寒服的行业标准,体现我们食品冷藏行业的人为关怀。对在冷库一线生产作业的冷藏工、制冷工除参加企业组织的定期健康体检外,还应对其骨关节的健康状况,脊柱健康状况,口腔咽部健康状况作增项检查,以便及时掌握本企业员工职业病的发病状况,为研究和改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食品冷藏业冷库的安全生产问题所涉及的企业工作岗位,专业领域都很广泛,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性问题还需要社会上科研、设计和规划部门携手共同研究、开发,提出更好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法,以不断降低冷库安全生产的成本。以预防为主,努力提高我国食品冷藏业冷库全行业安全生产的水平,是我们行业全本职工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服从领导安排保证书【1】
单位领导:您们好!
我在xx公司工作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主要做xx的工作,xx岗需要和客户接触的特点,让我懂得了客户服务的真正含义。现在我主要负责xx工作,需要每天给客户打电话清理以往的未决案件,和xx相比xx很少和客户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打电话沟通,这不仅需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还要有更强的服务意识与服务精神。20xx年,在公司大力开展“理赔服务年”活动之际,为了能更好的做好我的工作、更好的服务保户,对我今后的工作做以下保证:
第一,要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和睦的集体。
第二,要自觉学习业务,学习公司的有关精神,时刻不忘自己工作和思想上觉悟的提高。
第三,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要尽职尽责的做好工作,要做到在岗一分钟,做好六十秒。
第四,自愿遵守公司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五,做到对于公司专业知识工作流程熟悉掌握,熟练操作。
第六,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管理好自己区域,积极完成各项上级分配下来的工作。第七,对待保户要做到不说不尊重之语,不说不友好之语,不说不耐烦之语,不说不客气
之语,保证做到零投诉。
第八,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富有进取和创新精神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的保证书,希望各位领导监督我。
保证人:
日期:
服从领导安排保证书【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国家、地方现行施工规范,我作为和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工程的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为贯彻执行"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制度",本人保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北京市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工作要求,积极落实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努力做好本工程的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减少和杜绝质量、安全生产事故,并郑重承诺:
一、严格服从甲方管理,配备符合规定人数的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使安全生产管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二、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
三、保证甲方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质量要求、安全要求。
四、按甲方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等,做到按要求持证上岗。
五、积极配合甲方各项管理工作,并签订各项管理协议。
六、加强本工程的质量、安全生产自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七、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责任,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监测、监控和整改。
八、依据各种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落实操作岗位应急措施。
九、按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加强消防器材日常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十、引导鼓励从业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义务,鼓励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违法、违章行为提出改正建议。
十一、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使用。
十二、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十三、自觉接受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绝不弄虚作假。
十四、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质量、安全生产管理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