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士护理基本知识范文

护士护理基本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22 15:25: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护士护理基本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护士护理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护理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106-02

护理实验课是护理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我校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报告明确医学生具备的能力,即临床操作能力,医学生在教学医院完成;学习和创新能力,更好的吸收新知识,内化已有知识,加以创新应用于实践是医学生需要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医学生能够参与到社区或门诊等场所,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也就是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护理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的从业能力、适应岗位的能力。在教改模式下,护理基础实验课教学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技能竞赛设计与评价或根据“江苏省护理三基训练”评分表的标准进行评价;观察学生在现实的临床环境中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能力评价;临床实习结束返校同学们采用“本科生护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技能目标)”等调研,对学生具备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根据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办学定位,其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全人发展、精英教育(即顶层医学人才培养)和能力储备(潜能发展)三个关键要素。

在综合大学里的医学院发展迅速,学生们活跃高学历、多学位氛围里,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难度大,就业时出现学生高学历但是职业能力低的现象,还要依赖毕业后的教育提高技能,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医教协同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职业能力本位的护理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积极拓展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学院领导在护理实验室建设上增加必要经费的投入,鼓励并推动学生实训活动,充分利用好无锡区域资源搭建平台。医学院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4家,教学医院10家。在校学生(包括学生自行联系的实习基地)通过到社区、到医院等参加课外活动,培养职业能力和科技方面能力。学校应根据护理职业学习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认真做好总结,恰当处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及时修订专业培养方案。

2.提高护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内学习,临床实践时间短,学校所学的知识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转换困难,不能完整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联系;临床经验不丰富,操作技术不熟练,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可能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缺乏防范临床已经潜在或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能力;缺乏证据保全意识等相关法律知识。在案例模拟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如各种记录单、实物的保管等在实验室模拟教学中很难真实体现,常常被同学忽略,职责范围模糊;在医患矛盾冲突下护理学生存在法律、法规知识和护理伦理道德知识方面的缺失。应着重培养学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习惯,控制或降低护理缺陷和差错。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护士管理办法》和2002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得到护理专业人员高度认可。护理专业教师应协助护理学生在临床实际中理解其内涵,弥补职业能力的缺陷,确保护理安全。

3.护理专业学生压力源及压力管理。在护士的早期职业生涯中缺乏压力预防的培训,将意味着护士缺少一项很重要的护理经验,会对他们职业生涯产生潜在的影响。研究指出,压力会动摇她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过高的压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后工作能力及降低护理服务的质量。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本人要准确地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就业市场竞争剧烈,也给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三、学生职业能力本位的护理教育培养观

1.护理教学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我校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办学理念方面,国际化、研究型、复合型、高水平成为这一时期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追求,也成为主要特色。如何建立和完善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标准相适宜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评价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完善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2.院校联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教育改革模式整合高校、医院和社会的力量,推进了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整合,拉近了学生与被服务对象的距离。新的培养体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以及提高临床观察能力、病情判断处置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素养,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以护理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培养体系.

组织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密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临床病例分析讨论课程、医患沟通技巧训练课程及现代智能医疗设备模拟操作课程建设,为医学生从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奠定基础。实施对护理学生按年级阶段划分,形成对不同年级护理学生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置,结合护理等技能大赛培养职业能力,实施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由护理专业服务对象和范围特殊性,决定了随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医学教育将是终身教育。加强医教结合,实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3.护理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教改的创新培养体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的场所。我院在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培养中推行“走出去”、“请进来”方案,即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医院,走出国门,强调能力培养;同时注重国内外的人才引进和成熟、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把无锡的特色的医疗资源融入到教学改革中。在2013年,我校的医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合作举办了国际护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学院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每年暑期派送学生参加由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台湾中山医科大学组织的学生夏令营。从2014年8月起,医学院将每年选派学生参加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护理学院举办的游学活动;每年接收瑞士和香港的游学团队来学院和附属医院进行专业学习。学院专门设立学生国际交流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目前,医学院正与香港理工大学和瑞士洛桑理工大学在学生互访交流、攻读学位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合作。

四、能力本位的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1.建立高水平的虚实结合的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的教育过程,在基本理论教育和基本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占有重要的分量。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医学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践训练、专业技能提高”三位一体虚实结合的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2.学校、医院与社会合作模式共建护理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条件实现了整体化。将基础和临床的界限打通,保持与学生的及时沟通,方便教与学的信息反馈,能够保证学生临床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护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探索;从源头上解决了多年护理教育和临床教育分开教学的特殊情况,实现对学生能力评价过程的整体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兴趣范围,开展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活动。如“医战到底”、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到万科社区雪浪社区等活动,其贯穿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是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亮点,在校、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实现了与香港、瑞士等高校的教学合作。

3.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护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过程,是以技能训练室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训基地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不仅需要紧密结合护理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而且要紧密结合职业需要。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环节,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学改进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艰巨任务,需要相关人员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元林,孟庆强,潘莉,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

篇2

【关键词】 格式化;护理记录本;护理管理质量

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我院护理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针对原有各种护理记录本存在的问题,对各种护理记录本的书写进行了格式化管理,使护士长思路清晰,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按时完成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帮助新上岗护士长更加快速适应护理管理工作。

我院每月护理部质控检查结果显示,各种记录本合格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8%~100%,消除了各种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全、不完整、有漏项、字迹潦草甚至应付检查等现象。现将我院格式化后的各种记录本记录格式汇报如下。

1 护士长手册记录本记录格式

(1)年计划:年初按照护理部计划,结合各科实际情况制定表格落实内容、措施、完成情况。(2)季安排:根据年计划,安排每季度工作内容。(3)月工作重点:如第一周业务学习,第二周业务查房,第三周召开工休座谈会,第四周操作培训考核。(4)每周具体工作内容:周一行政查房;周二检查护理文件书写;周三业务学习;周四查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落实情况;周五业务查房;周六上午检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制定下周计划。周日及周六下午按医院规定休息。(5)日工作程序:护士长根据本科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安排每天工作。(6)完成项目打√,未完成者及时安排完成时间。

2 护士长行政查房记录

每周1次,空格设置根据查房内容设计

表格内容: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 主持人:_______

参加人员:_______

查房内容:

(1)劳动纪律;_______(2)着装;_______(3)A.P.N各班工作落实;_______(4)责任护士工作落实;_______(5)护理员工作落实;_______(6)护工工作落实;_______(7)服务态度;_______ (8)无菌技术操作;_______(9)消毒隔离;_______(10)Ⅰ级护理及危重病人护理;_______(11)护理安全落实;_______(12)其他_______。

3 护士长业务查房记录(每月2次)

表格内容:_______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主持人:_______

参加人员:_______护士长:_______主管护师:_______

护士:_______

责任护士:_______

查房者:_______

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及护理情况:_______患者姓名:_______床号:_______

护理级别:_______

医疗诊断:_______

阳性症状、辅助检查:_______

特殊治疗用药:_______

特殊护理措施:_______

现存护理问题:1.……2.…… 3.……4.……

措施:1.……2.…… 3.……4.……

责任护士希望解决的问题:1.……2.……

病人要求:1.……2.……

查房者指导意见:……

4 工休座谈会记录(每月一次)

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

参加人员签名:_______主任:_______护士长:_______

护士:1.……2.…… 3.……4.……

患者:1.……2.…… 3.……4.……

主持人发言:……

病人发言:1.……2.…… 3.……4.……

护士长总结:

问题:1.……2.…… 3.……4.……

反馈时间:_______反馈部门:_______解决时间:_______

记录人:_______

5 护理绩效考核记录本

内容:

科别_______姓名_______年度考核成绩_______

项目:根据各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内容及实际情况设定。

时间:1~12月(纵横排列月份)。

月考评成绩:_______本人签名:_______

年度考核总成绩:_______

6 讨 论

在未应用格式化护理记录本之前,由于受知识层面、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护理记录本的书写不尽人意,给护理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使用格式化护理记录本以后,极大地减轻了护士长的书写压力,减少了护理工作的书写时间,让护士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病房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临床,同时使全院护理记录有了统一模式,统一检查标准,便于管理及工作改进,各种记录本得以整齐美观地存档保留,从而使护理质量的管理达到良性循环。

业务学习记录、操作培训记录、考核记录、护理安全措施检查落实记录、护理部主任查房记录等也都统一了内容、格式,规范了书写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士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8.

[3] 郭晓玲,乔秋霞.浅谈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8):94—95.

篇3

200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的护理保险制度,以独立的社会保险形式存在,建立在国家经营、部分补贴、全民参与的基础上,把税收收入作为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财源,将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作为护理服务支出的费用来源,在此基础上强调尊重需要护理服务者的个人意愿,根据其状况提供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历经12年实践,对解决进入老龄化、少子化社会后日本社会保障费用的持续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日本护理保险制度通过立法形式使护理服务得到保障,其筹资模式、护理认定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等操作方法值得我们研究或借鉴。

一、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

(一)日本对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历来非常重视

1946年日本就制定了《生活保护法》,该法确立了以传统家族制度为主体、相互救助为原则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旨在保障低收入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之后随着老年人总数增加,日本政府于1959年颁布了《国民年金法》,确立了“国民皆年金”制度;1963年制定了《老人福利法》,构建了机构福利服务与居家福利服务两大服务体系。1973年日本政府对《老人福利法》进行修订,规定70岁及以上(卧床不起等特殊情况下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实施免费的医疗制度。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旨在加强老年人保健预防体系,从而建立老年人综合保障制度。

(二)人口结构转变催生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日本1970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及其他各类社会福利保障,尤其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寿命延长但失能状况增加引起了对护理服务的大量需求。同时,日本人口结构呈现出少子化特点,而且少子化进程不断加剧,新生婴儿数量不断减少,人口赡养率不断攀升。在老龄化、少子化的双重影响下,致使日本家庭结构的显著特征是成员老龄化、空巢及痴呆老人增加。日本厚生省预测,2025年老年人口将会高达520万人,由此引发的老年人护理问题对原有的老年人福利保障制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三)医疗费用上涨对公共财政构成了较大的压力

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日本的国民保险费用就超过20兆日元,1999年又突破了30兆日元,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国内生产总值连年都是负增长,而同期的医疗费用支出仍然不断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不断增加。受整个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医疗高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对公共财政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如图1所示)。另外,“社会性入院”问题严重。随着整个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严重,慢性病患者和失能老人增加,他们通过使用医疗保险长期住院获得护理服务,占用了大量医疗设备,使得政府财政负担更加沉重。日本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在1995年社会保障制度审议会上提出应该依靠保险金来进行老年人福利保障,由国家经营护理保险代替原来依靠行政拨款的社会福利,并在1997年通过了《护理保险法》,宣布从2000年4月实施该法。

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

(一)保障范围(被保险人)不断扩大

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由政府强制实施,40岁以上的人必须全部加入护理保险。被保险人包括1级被保险人(65岁及以上)和2级被保险人(40-64岁),他们为自己在今后能够得到公共护理服务而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来,日本1级被保险人数在2009年达到2838.42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672.94万人,被保险人数增长了31.08%,即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扩大了三分之一,表明长期护理制度获得了日本公民的认可。

(二)资金来源稳定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费用的筹集形式采取护理利用者承担护理总费用的10%,剩余的90%由被保险人的保险费和公费各负担50%,其中被保险人负担的50%由1级被保险人负担17%和2级被保险人负担33%构成,公费负担的50%由国家负担25%、都道府12.5%和市町村负担12.5%构成。这种公费和个人缴纳保险费共同筹资的模式既能够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也不会对财政造成太大压力,从而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稳定的资金,确保维持长期稳定的护理服务供给量,使护理保险制度顺利运营。

(三)被保险人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2000年至2009年,申请各类护理服务的投保人数从218.16万人增加至469万人,增长了一倍多。其中,申请“需要护理”的人数远远高于“需要支援”的人数,2000年共有29.09万人申请“需要支援”服务和189.07万人申请“需要护理” 服务,2009年申请上述两种护理服务的人数分别是123.69万人和345.31万人,这说明老年人口失能状况堪忧。

(四)护理保险制度提供的护理服务供应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得到了广泛使用

首先,各类护理服务供应量不断增加,其中居家服务数量从2000年165665个提供者增加至2009年的383521个,不到十年时间里服务提供数量增加了二倍多。其次,经过2005年改革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新添加了社区服务(包括社区护理服务1、护理预防服务和社区护理预防服务),自2006年实施以来,得到了被保险人的广泛认可,服务提供者不断增加。最后,长期护理服务利用者数量不断增加,被保险人得到了非常好的护理服务。护理保险实施之初得到服务的人数有148.97万人,2004年利用长期护理服务的人数突破300万人,截至2009年这一人数已经达到383.52万人,表明当年有13.5%的第一类被保险人利用了长期护理服务。

(五)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完善

2005年,日本劳动厚生省改革修订了《护理保险法》,改革内容包括:

1.新增加了护理预防体系。将以前的六个护理等级重新划分为七个等级,通过社会福利师、保健师、主任护理支援专员三方共同向需要支援者提供护理预防服务,以防止保险给付增长速度造成了较大的财政担忧。

2.创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新设立了夜间访问护理、认知症老人通所护理、小规模多功能社区护理、社区特别设施入住者生活护理等社区护理服务种类,并将原有的认知症老人通所护理纳入社区护理服务范围,并专门提供老年出租公寓护理服务并开展护理咨询、护理预防和护理服务等综合型护理服务。

3.进行给付调整。针对利用居家护理服务和设施护理服务的被保险人费用负担的公平性问题进行修订,改变原来利用实施护理服务的被保险人入住期间的伙食费、住宿费由保险给付的制度,实行个人负担(对低收入者进行补助)。

4.强化对护理服务提供者的监督。规定由都道府县来指定护理保险服务提供者,各类护理服务每6年办理一次更新手续,否则不得从事护理服务行业。还规定护理支援专员每5年办理一次更新手续,并进行持续的护理学习,否则不得从事护理支援专员职业。

三、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之处

(一)明确政府承担护理保险责任的必要性,承担护理保险的责任范围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全球普遍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由于护理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干预能够避免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及个人行为短视。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政府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和通过立法将其强制化有很大关系。因此,政府的另一重要职责就是为护理保险提供相对完备的法律环境,规范护理保险制度,使老年贫困者的受益资格、受益标准的确定具有法律依据。政府应当建立护理保险财政预算,承担实施基本护理保险的资金成本。另外,单独依靠政府来解决护理保险问题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政府大力鼓励社会提供护理保障、志愿者及其他组织的慈善性护理活动,鼓励市场供给各种商业护理保险产品。

(二)前期充分的调查和准备工作是顺利实施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条件

1997年12月,日本《护理保险法》获国会通过,于2000年开始实施,期间经过了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日本曾专门成立老龄者长期护理支援体系研究会对国家运营护理保险进行研究,调研论证范围包括:长期护理保险经费来源(政府承担比例与被保险人承担比例,测算其可承受能力等),护理保险费用减免的对象、标准及额度,利用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申请及咨询程序及相关设施建立,需要护理服务申请者的认定程序、项目分类(需要专业的医师鉴定意见书等)及最终判定护理等级事宜,对需要护理认定的结果不服上诉等事宜。此外,对护理服务需要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和专业人员配备是否能满足护理服务申请者需要也进行了多次测算。在此基础上,政府才能在政策上逐步推进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和实施。

(三)促进护理产业的发展

在护理保险开展之前, 日本政府就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护理为主的服务形式,这既降低了住院护理的高额费用, 同时把患者的家变成身心康复的场所, 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社区和家中接受护理服务,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日本家庭观念类似,我国老人特别是不能自理的老人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支持护理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重点要做的工作包括:护理机构建立标准、护理设备和护理人员配备、相关护理服务收费价格标准、护理等级制定与认定、护理申请及咨询部门等,各方面设计要符合我国护理产业发展的管理制度。还要结合我国人口体征及使用习惯,制定护理相关福利设备、辅助工具、护理用品的生产标准,支持我国医疗器械、护理器械、健康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要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我国应适当给予护理机构补贴及税收政策优惠;要重视护理人才培养,满足老年人不同的护理需求。

(四)持续、稳定的资金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的基础

篇4

[关键词] 人文关怀;护理礼仪;手术室;应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的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增多,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就有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护理礼仪应用到手术室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手术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让患者有信赖感与安全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手术,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护士的基本素养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或者说是人文关怀。西方公认的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知道是谁生了病,比知道他生了什么病更重要。”这句话中有一层含义是无可非议的,就是医护人员更应该关心生了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他的“病”。整体护理活动是以人的健康为主导,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体现出对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要求具备人文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病人是行医之本,人文是护士的灵魂。护士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护士不仅需要提供技术服务,更需要投入感情提供艺术服务。护士应该把病人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在讲授药物不良反应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体会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认同感。例如,在抗恶性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与肿瘤患者交谈和沟通,及时了解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热、出血、脱发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信任我们,与我们成为朋友,更好的调整肿瘤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活动,在相当程度上,这也决定着他们的配合程度、治疗效果甚至预后。

二、护理礼仪的具体应用

1.术前访视

由负责该手术的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区查阅病历,收集资料,告知患者禁饮禁食时间,了解既往史和现病史,检查备皮情况等。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应做到细心、耐心、专心、热心、责任心,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减焦虑、恐惧心理,减少思想负担,

2.手术中护理

手术无论大小对病人而言都是人生的遭遇,恐惧和焦虑是术前患者普遍的心理状态。巡回护士到病房接病人时态度要和蔼,要有耐心,从病房到手术室这一途中,可以根据病人年龄、性别、家乡等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以缓解病人紧张的情绪。在接病人时要做到一声亲切的问候、一辆整洁的平车、一次认真的查对。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将病人平稳地安置在手术床上,室温控制在22~24℃,湿度在50%~60%。在病人听得见的范围内不允许有喧闹声,一切操作要轻、快、稳、准,尽量避免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而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刺激。注意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语音表现形式,非语言的表现一般比言语的表达更接近事实或真实的感受。护士在进行任何治疗或操作前,应用通俗易懂的语音告诉患者为什么要静脉输液,为什么要打留置针,为什么要扎约束带,为什么要贴电极片,为什么要留置导尿管等,在细微之处,处处体现对病人的关爱。切忌让病人身体躺在手术台上,这是对病人极大的不尊重。医护人员在谈话中不要议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更不能拿病人的身体(如胖瘦或生理缺陷)开玩笑,这是违反职业道德的表现。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掌握“三声”的应用:治疗时有称呼声,合作后有谢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

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保护病人的隐私,维护病人的安全。不论是脊髓麻醉,还是颈丛、臂丛麻醉,巡回护士都要帮助病人保持,并告知患者打麻醉时会有什么感觉,要怎样配合好麻醉医生。巡回护士要陪在病人身边,以免发生坠床。

安置前,将所有维持的支手架、海绵垫等均用包布包好,防止挫伤皮肤,压迫神经及血管,以减轻病人生理不适。告诉病人:我会陪伴你渡过整个手术过程,有什么需要和不适,请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你,从而减轻病人的恐惧,稳定病人情绪,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感情上获得支持,有效地提高痛阈,从而以良好的心理,积极主动应对手术。截石位时,在下肢各支撑点垫好软垫,注意两腿同时抬起,两腿分开角度不宜过大(100~110°为宜),并每隔30~60min巡回护士给予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舒适感。使用气压止血带时,一定要注意计时,一般上肢为1h,下肢为1.5h,重新使用时应间隔10~15min。

手术开始后医护人员应尽量减少交流,更不能议论一些加重病人负担的话或与手术无关的话,如非全身麻醉手术时,医护人员更应做到言语谨慎,因为处于应激状态下病人是非常敏感的,会对听到的医护对话,看到的医护人员的神情,反复推敲琢磨,医护人员一旦透露出无可奈何或惊讶的表情,都会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心理负担。因此,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言行要谨慎,举止要得当。

3.手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用温盐水纱垫擦净病人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为病人穿好衣裤,若有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衣裤上,盖好被子,注意保暖,搬移病人时注意保护切口及各种引流管,平稳地把病人送回病房,避免因震动给病人带来疼痛和不适。

4.手术后回访

手术后两天内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对病人进行回访,看望病人术后的恢复情况,收集患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我们及时改正。

三、总结

通过护士规范对病人人文关怀及护理礼仪在手术病人中的运用后,发现手术患者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均有所改善:(1)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未发生特殊造成的皮肤挫伤,神经损伤,循环淤滞;(3)病人手术后寒战症状减轻;(4)手术后回访病人满意率为96%。

从而对病人细心关怀和礼貌相待后,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消减了术前紧张、焦虑的情绪,为手术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更是体现一个高级护理人员的基本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蓉,吕麦青,高淑兰.浅谈护士礼仪与护理工作[J].工企医刊,2007.

[2]韩立松,才艳红.浅谈护理礼仪与护理工作[J].中国实用医药,2007,2.

篇5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专门干扰、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程序,它可以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到计算机文件中,破坏计算机系统,造成系统瘫痪、数据丢失、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等。计算机病毒分“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两大类:“良性病毒”只干扰系统的运行,不破坏计算机内部的程序和数据文件;“恶性病毒”具有强大的破坏能力,病毒发作时会毁掉整个系统或者破坏计算机硬盘上的信息,给用户造成重大损失。

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有一些明显症状:不能正常启动;信息丢失或遭到破坏,程序、文件的长度发生变化;运行速度明显变慢,硬盘容量变小,经常出现“内存不足”的提示信息或其他异常现象;出现音乐声或其他不明声音;显示屏混乱等。

17.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

(1)安装杀毒软件,如KV3000、瑞星、金山毒霸等,定期检查计算机上的所有磁盘,并且对杀毒软件要经常升级。

(2)不用来源不清的软盘、软件或盗版软件,必须使用的软盘,先用杀毒软件检查一下,确认没有病毒后再使用。

(3)不从网络上下载来源不清的软件及信息,不查看来源不清的电子邮件,不访问不良网站、恶性网站。

(4)重要文件在其他盘上再存一份。

18.如何保持键盘的清洁

键盘的底座和按键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容易进入灰尘,造成按键失灵,应当保持清洁;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减少或避免粉尘,用后用软布覆盖;关机后将键盘反过来轻轻拍打,把里面的灰尘抖出来;定期用毛刷清理,用拧干的湿布清洗键盘表面,不能让水进入键盘内部。

19.怎样延长软盘和光盘的使用寿命

软盘和光盘如果不注意保存,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读不出里面的内容,甚至会永久损失。使用和保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关软驱门时动作要轻,不能太猛;要等软驱的指示灯熄灭后再取盘或插盘;保存时应远离强磁场,不存放在过热、过潮或有灰尘的地方。

篇6

关键词:老年人福利;护理保险制度;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老龄少子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日本在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于2000年4月开始推行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可以说日本老年人福利政策的中心已经转移到护理保险制度上了。

2000年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必须尽快构建起老年人福利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本的老年人福利政策具有一定的先导性,中日两国在民族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又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经验与教训更容易为中国所接受。

1.日本的老龄化情况和护理保险制度

1.1由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从平均寿命、老年人数量、老龄化速度三点来看,日本可谓世界第一老龄化社会。据厚生劳动省预测,到2020年,1.24亿的总人口中就有3456万是老年人。急速的老龄化使日本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必然使得社会保障给付激增,社会保障面临给付难的困境;而原来的老年人护理制度中,存在医疗和福利分离、服务项目相互重叠等局限性;此外,能够充分接纳老年人的体系尚未建立,根据“能够尊重老年人自立心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这样的观点,还必须解决社会上对老年人的疏远感等问题。

1.2护理保险制度

1.2.1护理保险制度概况

随着少子高龄化、核家庭化以及医疗的进步,进行护理的家人往往也是老年人――“老老护理”问题浮现出来,护理者负担日益沉重,因此出现了“由社会来照顾老年人”的价值观。

护理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强制实施的,针对需要护理或援助状态的老年人,收取一定保费,在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保持尊严的日常生活护理服务的制度。其目的是解决社会性住院、促进居家护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日本护理保险的适用人群分为1号参保者(65岁以上)和2号参保者(40-64岁),均为全员强制加入。地方自治体的市、镇、村对参保者是否需要护理进行认定,并对其自立、需支援、需护理度(1-5级)进行判定,根据结果向申请人提供现金偿付或实物偿付。老人在享受护理服务时,须缴纳护理费用的10%,剩余90%的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一半,护理保险费承担一半。

1.2.2评价

护理保险制度被认为是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通过保险运作的方式建立一种由全社会来承担和化解老年人生活风险的机制,标志和日本福利事业水平的提高。

首先,强制性加入提高了覆盖率。护理保险制度要求40岁以上的国民必须加入。这样既可覆盖所有有护理需求的人,又不会增加高风险人的负担。第二,引入竞争机制,带动了市场开发,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使提供护理服务的民间赢利团体间形成良性竞争,促使多元化的服务项目的出现,使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第三,减轻家庭负担,强化家庭关系。日本把居家福利模式作为老年人福利的中心,一方面可以解决老年人护理的现实需要,同时又能把家庭成员从繁重的护理中解放出来,使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得以维系。第四,减轻政府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压力。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得老年人护理由政府、民间和个人共同承担,从而有效地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第五,体现了享受老年护理保险待遇是国民的一种权力而不是施舍。

不过制度实施后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一是居家服务与设施服务之间存在不平衡。在制度实施初期,护理设施利用者的伙食费及水电费都包含在服务利用费用中,居家服务的利用者则必须自己承担这部分开销,由此在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公平。二是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护理保险金在日本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收取标准,在提供的护理服务上也同样存在差异。三是护理行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为保证护理保险制度随着社会的变化持续运行,日本政府在制定制度时规定从实施起每五年对其进行一次修正。

2.带给中国的启示

2.1中国老龄化和老年人福利现状

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而人口预期寿命增加。2000年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降至1.8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03%,宣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的老龄化具有基数大、速度快、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层次不相适应、城市与农村老龄化水平差异大的特点。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下,很多老年人未被纳入,且社会化养老程度低,养老福利设施及资源严重不足。家庭规模缩小给家庭养老造成很大压力,再加上我国老年护理费用的不断攀升,一种新型老年人护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2.2与日本的异同

中日是一水相隔的邻邦,具有相似的人口背景:以传统家庭为主体的护理思想比较牢固;面对女性就业率上升,家庭结构缩小等现实,家庭对老人的护理能力明显下降;农村养老问题凸显。此外,巨大的财政压力是两国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但中日两国的差异也不容忽视。

第一,经济实力差异显著。日本是发达国家,去年日本人均GDP为40442美元,是中国的6.1倍。

第二,退休制度不同。日本《高龄者雇佣安定法》保证有工作意愿与能力的人员被雇佣到65岁。我国的退休政策规定退休年龄女职工为50岁,干部55岁,男性60岁。过早退休限制了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第三,城乡发展情况不同。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城乡收入差别很大。而日本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缩小了城乡差别。

第四,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不同。日本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构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相对完善,而我国的社会保障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系,但保障水平低,覆盖面仍需拓宽。

第五,财政投入力度不同。我国的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仅占中央财政的20%左右,且缺乏立法约束。

2.3政策建议

中国未来需要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个日臻完善的老年护理保障体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护、老有所助”的社会的发展目标。参照日本的经验教训,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针对现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逐步将老年人护理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建立提上议事日程;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立法,加强配套措施。

第二,坚持连续渐进式推进护理保险制度。由于老年护理的复杂性与广泛性,老年护理保险需要从点到面不断探索,稳步进行,从政府、社会、个人的承受能力出发,确定各自承担的合理支付比例。

第三,注重服务主体(地方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和商业性组织)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多元的护理保险体系,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要。

第四,转变养老观念,促使人们意识到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这一现实。

第五,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护理行业还停留在老人的基本需要方面,而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理健康等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忽视。要提升老年护理品质,实现人性化、个性化得护理,专业人才必不可少。

必须注意的是,中日两国的国情存在着很大差别,搬照抄日本现有制度并不可取,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注释:

①总和生育率(TFR)是指假设妇女按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人口学上的世代更替水平要求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1。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护理;学士;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78-03

[作者简介]李神美(1983―),女,湖南郴州人,硕士,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教师。

在2011年我院五年制护理本科生获得首届“天堰杯”全国护理英语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后,为提高护理本科生外语水平及拓展国外护理就业渠道,我院于2013年聘请具有护理专业背景的外教在2011级护理本科班“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为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笔者于2014年7月对2011级80名五年制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2011级双语班(实验班)与2010级非双语班(对照班)学生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成绩进行比较。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80名大学四年级五年制护理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7名,占21%,女生63名,占79%。学生平均年龄为21±0.55岁。

(二)研究方法

1.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

问卷共14项问题,分为3大部分,包括学生的一般资料、英语水平及能力、对双语授课的态度和建议。发放问卷80份,回收71份问卷,回收率89%,有效问卷71份。

2.双语教学开展形式

(1)授课学时: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总学时107学时,双语课时为103学时,占总学时的96%。(2)授课形式:课前小组中文教师和外教进行全英文备课。课中三小组为一大组先集中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全英文PPT)+外教主讲+中文教师演示操作并给予适当解释、补充的形式。小组操作带教主要由中文教师负责,外教负责巡视、指导各组学生使用英文及介绍国外护理发展状况。(3)考核方式:每完成两至三项操作教学后安排考核,实行抽考。考前20分钟培训6位学生当标准“病人”。考核中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对话,包括健康宣教内容。操作口试主要由外教负责。已考生进入休息区,避免接触待考生。采用百分制评分并翻译英文评分标准,以便外教评分。

二、研究结果

实验班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态度及建议见表1;实验班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及能力见表2;对照班与实验班“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成绩比较见表3。

三、讨论

(一)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可分为浸入型,即学校采用全英语授课;保持型,即逐渐采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而其他学科采用母语授课;过渡型,即刚开始采用母语授课逐步过渡为只用第二语言进行授课。[1]我院采用前两种教学模式,取得初步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教学理念、教师、学生、教材与教学方法等。

87%的学生赞同双语教学,与学生认可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关。此外,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逐年增加,全球护士的缺乏拓宽了我国对外输送护士的途径,同时为海外就业提供了更宽广的路径。因此,实验班学生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本课程实验课是护生学习临床课程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为病人实施护理的重要保证。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是护士执业必备的核心技能,开展双语教学为学生考取美国注册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由表3可见双语班学生比非双语班学生操作考核成绩更好,双语班学生更重视专业英语及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更清晰,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

(二)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师资[2-5]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熟练运用英语传授专科知识,教师必须付出多倍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备课及授课。本调查可见学生对双语授课满意的占89%,不满意的占11%,可能是教师的表达能力不够及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外教讲,本院教师演示操作)。开展双语教学想获得良好反响,首先要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充分调动有良好英语基础的高学历教师对双语授课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一批骨干双语师资以便建立双语精英教学团队。[6]其次,对教师进行专业英语训练,鼓励高学历英语基础好的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并提供出国进修学习的渠道和经费。第三,学校要充分鼓励归国访问学者组建真正的双语师资团队。

(三)促使双语教学持续发展的措施

学校必须在双语教学的课程、学时、教学目标及考核等方面有明确的教学指引,使双语教学成为国护专业常规教学任务的一部分。[3]加大专业英语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考核力度,以验收教学效果,避免“热开头,冷收场”的现象。本调查显示,41%的学生不支持操作使用英文考核,可能与小组带教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有关,这使学生无形中对中文产生依赖,英文考核需占用学生的额外时间记忆,从而导致他们对英文考核支持度低。另一方面,学校急需拓展国外学习、交流、实习及就业渠道,以调动学生运用英文的兴趣。本调查中97%的学生已通过CET-4,并且有一年的专业英语背景,这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利条件,但55%的学生认为专业词汇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27%的学生认为听力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这间接表明目前的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及听力差。学生应多加强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双语教学。

(四)教材的选用

86%的学生需要配套的英文教材及参考教材。“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材很少,原版英语教材有限且不便宜,[7-8]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投入经费支持。[1]建议学校图书馆购买更多相关双语教材并允许租赁以减轻学生的教材费用负担,建议学校给予相应补贴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没有理想教材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编写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不能一蹴而就。要真正体现双语教学、办出特色,还需学校、教师、学生、国家教育部门甚至社会人士等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家祯.“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其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3(3).

[2]曾颖,何国平,万艳萍,等.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1(8).

[3]何红姑,姜小鹰,徐文体.医学与护理专业本科生双语教学的实施及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4(2).

[4]周克雄,史蕾,罗晨玲,等.“基础护理学”全英文教学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8(21).

[5]王萍,张小薇,王芳.“护理学基础”理论课实行双语教学的实验与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6).

[6]高燕,王锐英.“四三三制”双语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8).

篇8

关键词:债务治理;成本;治理效应;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8)04-0077-05

一、引言

西方学者对债务治理效用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Masulis(1983)所进行的实证,其检验表明企业负债程度在0.23~0.45区间,其与股价具有正相关性,与企业绩效也呈正相关性。学者Coughlan and Schmidt(1986)、Weisbach(1988)、Gilson(1989)所进行的实证检验也表明债务存在治理效应,能够很好地抑制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我国学者对债务治理问题日益关注,相关的理论分析文献日益增多,但实证研究文献相对不足。在实证研究方面,学者杜莹、刘立国(2002)选取了1999~2001年共288个样本,以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与债务相关性进行回归,发现我国债务治理存在负面效应,即债务高的公司业绩反而不好。于东智(2003)选取1083家上市公司在1997~2001年四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也得出令人失望的结果――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具有无效性特征。沈艺峰、沈洪涛、张俊生(2006)对2000~2002年我国A股中ST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发现即便存在财务困境的公司中,负债也没有发挥相应的控制作用。邓莉、张宗益、李宏胜(2007)则对银行债务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无论短期贷款还是长期贷款,对借款企业的治理效应均不显著。但是,有趣的是,徐向艺等(2006)选取2002~2004年度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数据,共2284个样本进行回归,却表明债务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二次关系,在负债率为21.79%前呈正相关,此后呈负相关。如果这个发现为真,似乎可以合理推断,随着市场化深入,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逐渐形成,且治理效应逐渐接近Masulis(1983)的实证结果。当然,这个结论需要更多、更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来证实。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债务融资效应不仅包括治理效应,同时也包括税盾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所谓治理效应,主要是指债权人为保障债权的安全和利益的完整性,对举债企业及其内部控制人的行为进行监督控制或激励约束,客观上有利于举债公司的治理机制的完善和绩效的提高所带来的效应。具体而言,债务治理效应主要通过举债公司挑选机制、债务契约限制机制、自由现金流约束机制和控制权相机机制等机制来实现。挑选机制意味着债权人对资本投向决策的慎重选择,只有优秀的公司才能获取债权人的资本信贷。挑选机制客观上促使企业改善公司经营管理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以提高效率。债务契约限制机制是通过债务契约中设计各种对举债公司及其人的约束条款,以保障债务人利益的契约治理行为。自由现金流约束机制是指举债公司存在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而无法将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负债客观上降低了内部控制人的成本。控制权相机机制是最为重要的债务治理机制,当企业财务状况出现危机,企业的控制权可能从原来的控制者(内部经理人或大股东)转移到债务人。这无疑是高悬在企业控制者头上的一柄达克力摩斯之剑。债务治理效应直接结果抑制了股权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问题,从而产生债务治理绩效,最终提升企业综合绩效。

债务治理效应到产生可观测的治理绩效,以及最终对债务综合绩效产生影响,一般路径是:债务治理效应抑制(股权)成本形成债务治理绩效形成债务综合绩效

问题在于,债务治理效应,即对股权成本的抑制作用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债务人自身的消极作为、法律制度环境的不完善或缺失,产权困境(如国有企业债务软约束)均可能削弱债务治理效应。而股权成本的抑制也不必然会形成债务治理绩效,因为债务可能降低股权成本的同时提升债务本身的成本。债务治理绩效到综合绩效的传递过程更是复杂,有可能治理绩效被其他因素所抵消,从而使负债无法产生可观测的综合绩效。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试图揭示湖南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的传递机制是否有效。具体而言,通过对湖南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试图检验以下几个假设:

H1 湖南上市公司存在债务治理效应,债务治理对成本有抑制作用,成本与负债程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H2 湖南上市公司存在债务治理绩效,债务治理绩效与负债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H3 湖南上市公司存在债务综合绩效,债务综合绩效与负债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研究对象为从2003年开始就已经上市且连续在JaM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注册总部在湖南的上市公司。同时为了避免统计的“噪音”干扰,剔除被ST处理的公司,满足这一条件的湖南上市公司为38家。最终,本文选择2003~2006年共152个样本数据作为观测值进行实证分析。样本公司的数据主要根据wind金融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以及巨潮咨询网站等渠道,经手工整理而得。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

(二)变量定义

1、因变量。为检验以上3个研究假设,本文选择三个指标分别作为成本、债务治理绩效和债务综合绩效的替代变量。

本文采用管理费用率(RMES),即当年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来刻画成本。度量成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采用权益市值比来度量(Rajan and Zingales,1995);二是采用期间费用率(包括管理费用率、营业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来度量(Ang,1998);三是采用管理费用率和营业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来计量成本(吕长江,2002);四是采用管理费用率与资产周转率的综合结果来度量(邓莉、张宗益、李宏胜,2007),即为资产费用率。本文选择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来度量成本,是认为销售增加,管理支出也相应增加,而此为股权成本发生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和借口。

选择主营业务利润率(CPM)、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作为债务治理绩效、债务综合绩效的替代变量。主营业务利润率为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

务收入之比,之所以选择这个指标,而不是总资产收益率(ROA)或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因为本文认为ROA不仅含有债务治理效应,而且也含有税盾效应。ROE则是集债务治理效应、税盾效应以及财务杠杆效应一体,不宜用来刻画债务治理的绩效,而只能用来刻画债务的综合绩效。

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有资产负债率与资产负债率的平方。资产负债率(DAR)=[(期初负债+期末负债)/2]/[(期初资产+期末资产)/2]。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有三个,即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与行业。公司规模(LNSS)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自然对数来度量。公司成长性(GROWTH)采用净利润增长率来刻画。净利润增长率=(本年净利润一上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行业(IND)变量为虚拟变量,本文将行业划分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大类。当样本公司为制造业时IND=1;否则,IND=0。

(三)模型建立

为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揭示湖南省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传递是否灵敏和有效,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模型1  RMES=β0+β1DAR+β2GROWTH+β3LNSS+β4IND+ε

模型2 RMES=β0+β1DAR+β2DARSQUARE+β3GROWTH+β4INSS+β5IND+ε

模型3 CPM=β0+β1DAR+β2GROWTH+β3LNSS+β4IND+ε

模型4 CPM=β0+β1DAR+β2DARSQUARE+β3GROWTH+β4INSS+β5IND+ε

模型5 ROE=β0+β1DAR+β2GROWTH+β3LNSS+β4IND+ε

模型6 ROE=β0+β1DAR+β2DARSQUARE+β3GROWTH+β4INSS+β5IND+ε

其中,β0为截距,β1、β2、β3、β4、β5分别代表模型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为湖南上市公司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表中表明这些变量具有如下特征:

1、湖南上市公司2003~2006年资产负债率(DAR)平均值约为49.93%,公司之间负债水平差异较大,负责率最大的公司达到72.4%,而负债率最小值仅为5.77%,数据变动程度即标准差为14.62%。另外,从表3也可看出,湖南上市公司负债水平四年来呈增长的趋势。

2、湖南上市公司2003~2006年管理费用率(RMES)平均值为10.52%。最高值达到65.2%,而最低值仅为1.6%,标准差为8.73%,表明公司之间成本差别较大。但管理费用率年平均值各年间变动不大。

3、湖南上市公司2003~2006年主营业务利润率(CPM)均值为23.53%,但有些公司高达75.89%,而有些却为-5.66%,标准差为14%,说明公司间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差别较大。湖南上市公司2003~2006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为4.87%,相比CPM,ROE公司间变动更大,最大值达到37.44%,而最小值却为-57.59%,标准差达到11.985%。另外,表3和图1表明,CPM和ROE四年来有下降的趋势。

4、湖南上市公司2003~2006年四年净利润增长率(GROWTH)平均值为-118.52%,表明湖南上市公司成长性较差,盈利状况近几年呈现下降趋势,而且公司间成长性差异相当大,标准差达到617%。

(二)回归检验

表4列出了6个模型回归结果,我们发现:模型1的资产负债率(DAR)与成本呈正相关,但未通过显著检验。模型2的F值为15.41,P值为0,模型整体显著,调整后的R2分别为32.3%,拟合优度尚可。解释变量资产负债率的平方(DAR-SQUARE)与RMES呈负相关,且通过95%置信度水平下显著检验(t-value为-2.428),表明湖南上市公司债务与成本呈倒U型特征。因此,模型2回归结果检验了本文研究假设H1。

模型3的资产负债率(DAR)与主营业务利润率(CPM)呈负相关,不过,未通过显著检验。模型4资产负债率的平方(DAR-SQUARE)与主营业务利润率(CPM)二次方曲线回归,虽然DAR-SQUARE回归系数为负数,但也未通过显著检验。而且模型3和模型4拟合优度和F值均不理想。因此,模型3、模型4回归结果拒绝了本文研究假设H2。

模型5的解释变量资产负债率(DAR)回归系数为正,没有通过显著检验。意外的是,模型6解释变量资产负债率的平方(DAR-SQUARE)回归系数为0.006,且t值为1.940,在90%置信度水平下显著,表明负债程度与负债综合绩效相关性呈U型特征。因此,模型6回归结果检验了本文研究假设H3。

五、分析、结论与启示

从回归结果看,同样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模型2和模型6的回归结果中,资产负债率的平方(DAR-SQUARE)回归系数符号不一致,前者意味着负债程度与成本的抑制呈倒U型,后者则意味着负债程度与负债综合绩效呈U型。为进一步分析债务治理效应传递,分别求出对成本抑制作用以及债务综合绩效最大的负债水平是45.83%和35.25%。换言之,湖南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即债务对股权成本的抑制作用在负债程度0~45.83%区间内是递增的,超出这一临界,则开始下降,原因是此时债务本身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股权成本。而债务综合绩效在负债程度0~35.25%区间内是递减的,超出这一临界,则开始上升。

我们将湖南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债务治理绩效以及债务综合绩效结合起来分析。

当负债程度在0~35.5%时,债务治理效应递增,成本总体不断下降,但无法体现出可观测的

篇9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以人为本;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护理 学科的发展,要求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始终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对临床中的突况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而传统手术室内护士只是机 械地配合完成手术,造成患者血压升高 、焦虑增加、恐惧、心率增快等症状。作为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主体,其观念决定了护理的成效及质量。因此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掌握法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善于倾听患者的心理,为实施人性化护理打好基础。

1.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选择 手术患者24 0例,分为两组,每组120例,一组实行传统的护理方式,另一组实行人性化的护理方式,每组男58例,女62例;年龄15 ~72(48.6±9.46) 岁。其中 普外科 手术 37例,骨科手术22例 ,妇产 科手术34例, 心胸 外科手术6例,泌 尿外科手术16例,脑外科5例, 无其他疾病;患者意识清 晰,能够 独立思考,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及汉语的读写能力( 排除全麻患者)。

1.2 方法 通过发放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需求调查,对两组患者从术前、中、后三个方面实施护理,创造良好手术室的环境,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分析两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评价。发放问卷240份,当场回收24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 验,以 P

2 结果

实验组对手术室护理内容的需求情况,护士是否有专业技术水平212例,占 88.33%;护士是否耐心、亲切128例,占5 3.33%;手术前后,护士是否真诚对待患者103例,占 42.92%;手术室内环境是否舒适68例,占2 8.33%;护士能否回答患者的疑问55 例,占22. 92%;手术室 内是否设有床帘或屏风以保护隐私46例,占 19.17% ;手术过程 是否全程跟随39 例,占16.25 %。通过问卷调查的及统计学方法得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见表1,表2。

通过两组实验,发现在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有必要推行人性化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 推行人性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3.1 术前人性化访视 术前1d,手术室护士访视时,应手机患者的病情、过敏史、既往史及病例资料,对患者进行全面俩姐,并制定手术时的护理计划。护士应微笑同时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消除患者的心里紧张感。人性化服务的基础是微笑,用乐观的态度及微笑的方式与患者交流,耐心地讲解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术前用药、麻醉、手术室环境等,并告知其术前后相关注意事项等,让患者清楚了解手术的安全性,增加对手术的信心。仔细认真地倾听并回答挥着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尊重患者隐私,引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进行术前放松,使得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3.1.1 术前访视时间 手术前1d的下午,由第2d配合手术的巡回护士携术前访视记录表到病区查阅病例,看望患者。如实认真地完善记录表,特殊情况做出记录。时间控制在15min内,最后请患者或亲属确认签字。

3.1.2 访视方法 通过家中宣教、口头讲解的方式,结合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微笑耐心地与患者进行喉痛,向患者介绍术前常规注意事项、手术简单过程、麻醉方法 、手术及手术室环境,告知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配合的方法。同时,手术成功的患者与之交流,讲解手术过程中的切身感受 ,能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为体现对患者的尊重,保护其隐私,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访视时,给予保密、相较一致的说法。

3.2 术中人性化护理

3.2.1 术中准备 由术前进行访视的护士到病房接患者,像陪同朋友一样带患者进入手术室。与此同时,要安置好患者家属,使之放心等待手术结束。

3.2.2 进入手术室后 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应放柔美的轻音乐,这样患者进入手术室,就会转移开注意力,放松自身的心情。建立静脉通道,动作要准,轻,稳,能一次穿刺成功最好;协助患者摆好姿势后麻醉,特别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时,护士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觉,使患者在最好的麻醉精神状态。

患者在进入麻醉状态后,护士更应及时做到周密的人性化护理,其内容包括:①时刻观察注意患者生命体征上的变化,保持其静脉通路及呼吸道的通畅,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全部抢救物品及药品,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迅速、准确、轻柔,不因为患者处于还麻醉状态,而忽略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②减轻患者疼痛感,如导尿管、胃管等管路可选择在患者麻醉后进行。③对患者的耳郭、眼部等部位进行保护,防止手术过程对其产生污染及损伤;手术过程使用的电刀极板应避免潮湿,接头下方放置相应的保护物,如海绵垫等,以免烧伤,烫伤;术中时刻注意患者身体的受压部位皮肤的情况,定时给予受压皮肤的按摩,防止发生压疮。④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在50%~60%,并注意随时给患者保暖,防止其因手术受凉。若需要进行冲洗,应提供温度在40°左右的冲洗液, 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的手术,过程中可选择用加温毯 来保证患者的体温。⑤随时注意患者是否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发生,若出现此类情况,为防止患者窒息,应迅速让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并迅速清除呕吐物,保持手术环境的整洁卫生。⑥手术结束后,待患者开始苏醒时,护士应在其旁轻声呼唤至患者完全清醒,并亲切地告诉患者手术很成功,给患者以鼓励,并告知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麻醉的反应,身体不适症状会很快自行缓解,术后疼痛,教会患者自行缓解疼痛的方法。待麻醉完全清醒后,手术室的护士与麻醉师共同送到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好术中病情。

3.3 术后随访 术后1d要前往病房,了解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给予鼓励和相应的指导,同时征询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感受及其意见,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满意情况,让患者因医务工作人员的关心而由内心感到欣慰,让手术护理真正实现工作的持续性。

3.4 对患者家属提供人性化服务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尽可能解答家属提出的全部问题,对患者家属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对要求探视的重症患者家属要尽量予以满 足,因为家属非常了解患者的需要,可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家属还可向医护人员提供有关信息,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 ,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

3.5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护士需要树立崇高的思想道德及敬业惊声,有极强的事业心,光荣感及自豪感,以及对患者的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同时医院应常开展树立外在形象,内在素质的职业思想教育活动及优质服务的活动,不断提高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及整体业 务素质并充分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结论

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本着以 人为本的理念对患者实施护理,不仅可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减少了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同时还可以让患者切身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从中更加配合手术与护理。本文的研究旨在手术室护理提供参考的依据,真正的能让患者体会到关心和关爱,达到了满意的理想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利群,王柳行,关青等.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改进护理操作考评标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5):603-604.

[2]胡其秀.以人为本,提高护理管理质量[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81-82

篇10

关键词:智力资本 互动模式 经营绩效

智力资本之内涵及分类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之核心与关键资源已不再是有形资产,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往往比有形资产更具价值,此类知识性资产大多在当前会计准则规定中尚无法客观衡量于报表上,但常被用来解释公司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产生差异之原因(Edvinsson&Malone,1997),被认为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来源,对经营绩效表现也具有一定贡献,此类知识性无形资产通常被称为智力资本。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由Galbraith提出,其认为智力资本是指运用脑力的行为,而不单是知识和纯粹的智力(Galbraith,1969)。

Edvinsson(1996)指出智力资本是一种对知识、实际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让组织在市场上享有竞争优势。

Roos et al(1997)认为智力资本是组织全部成员知识的总和,这些知识转换成实体形式及具体化后,可能是一个商标、注册、专利或一种流程。

Petrash and Bukowitz(1997)将智力资本定义为具有价值却无实体的资产,是由过程、系统以及组织文化所衍生,如品牌、个人知识、知识产权等。

Bontis(1998)认为智力资本是知识与信息的有效利用,其驱动因素为信任及文化,其为组织竞争优势与成功的资源。

Miller(1999)指出智力资本不仅包含专利、著作权以及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亦包含公司里的知识、经验、关系、流程、创新、发明和市场地位的总和。

陈美纯(2001)对智力资本的定义为,涵盖公司整体所呈现的技能、知识、信息、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智慧。

芮明杰(2002)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内所有因知识和智力的积累而形成的资源,如专利、规章制度、商标、诀窍、经验、价值体系等等。

智力资本包罗万象,举凡为企业所拥有且对价值创造或绩效表现有所贡献,但却极难衡量入账之项目或因素,皆可称之。由于企业智力资本之产生来自企业不同层面,如:员工知识、经验的应用及提升,员工忠诚度、向心力之产生,此倚重于企业如何加强其人力资源培养及累积;与顾客间稳定良好关系之建立,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之提升,此强调于企业外部关系之建构及强化;企业本身组织流程及相关系统设备规划良好且运作流畅,能够充分支持企业之营运所需,此部分又着眼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之设计及运作沟通。

故有关智力资本之分类方式在文献中基本即以人力资本、内部结构资本(组织资本)及外部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三个构面为主轴,而从中发展或衍生出其他分类项目(Stewart,1994;Edvinsson and Malone,1997;Ross et al.,1998;Dzinkowski,2000;吴安妮,2002;陈美纯,2003)。组织资本方面,常再分为流程资本及创新资本两类(Edvinsson and Malone,1997;Ross,1998;吴安妮,2003;Cabriata and Vaz,2006),而关系资本常以顾客资本一词代表之,以广义之顾客概念将企业所有拥有之关系网络涵盖其中。

各构面之主要含义为:人力资本为公司全体员工与管理者的知识、技能与经验,是企业成长、创新与策略革新的起源。人力资本融合知识、技术以及公司个别员工掌握自己任务的能力,工作态度、机敏的反应力也同样受到重视,而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与创新性也会反映出人力资本之程度高低。组织资本则为存在于公司内部员工带不走的部分,包含组织结构、策略、作业程序及数据库,甚至企业文化等一切支持员工生产力的组织化能力,是一种能将人力资本转化成结构性资产的知识与能力,隶属整个组织所有,可以被复制与分享。关系资本(顾客资本)系指公司为了营运成功,必须与公司有往来的外部组织或个人,建立、维持一定密切及良好关系程度,主要为与顾客、供货商等策略伙伴间之关系,并需要持续开发新关系之联系。若将组织资本再分为流程资本及创新资本两类,创新资本系指公司拥有的产品、服务、作业程序等方面的创新能力,此能力能为公司提高附加价值。而流程资本为组织的内部作业流程及和其他关系人之间的一切外部作业流程,强调于效率之程序表现。企业应针对智力资本之各类别细项目予以建立、发展及维护,强化智力资本各构面进而达到内部知识力量之凝聚及发展,此对于企业经营绩效之表现,竞争优势之维持,进而达到永续经营之目标皆会有正面之帮助。

由于许多学者皆指出组织内所存在之智力资本各构面应存有互补之关联性,各构面在组织内不会是单独运作,彼此应有互动之关系,某一构面之成长累积可能会对于其余构面产生增强之效果。故企业应了解组织内智力资本各构面之互动状况,以求对所拥有之智力资本内涵有更深认识,并可进一步探讨在其互动模式下对经营绩效产生之影响,据以参考作为未来智力资本规划加强之努力方向。

智力资本各构面之交互作用

企业营运过程中并非仅靠单一智力资本构面之协助即可顺利进行,智力资本各构面在组织内运作时,每一单独构面可能需要藉由其他构面之帮助来改善或累积。Peteraf(1993)指出组织内相似资源应可相互增加作用,而相异资源则会形成互补支持。Edvinsson and Malone(1997)强调智力资本各构面间交互作用之重要性,指出透过各构面交会之区域即会创造出价值。Stewart(1997)提出只有在各层面相互支持下,智力资本才能发挥较高的效能。而Saint-Onge(1996)则指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及顾客资本彼此间是互补的,当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增加时,顾客资本亦随之增加,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资本。Reed(2000)认为智力资本要素之间的结合可以协助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并且获取较高的报酬。Kaplan and Norton(1996,2001)提出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之管理策略,强调企业内部财务、顾客、内部程序及学习成长四构面间具有因果关系,而顾客、内部程序、学习成长三部分皆属于智力资本之范围,故可见智力资本各构面间具有因果关系,互动后影响企业之绩效表现。van der Meer-Kooistra and Zijlstra(2001)亦指出人员之知识与经验为智力资本之首要要素,会影响其他要素的结果,再进而影响企业价值。智力资本各层面在组织内应互动影响,进而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

在实证研究方面,Bontis(1998,2000)的研究指出人力资本的提升可加强顾客资本及结构资本的发展累积,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正向的贡献。黄家齐(2002)的研究发现不同层面间存在明显的互补效果,人力资本管理的效能因结构资本的提升而加强,而结构资本管理的效能则会因内部关系资本的提升而加强。Wang and Chang(2005)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台湾半导体业的智力资本间存在互动关系,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而Tseng and Goo(2005)的研究中亦指出,中国台湾制造业中人力资本与创新资本、顾客资本及组织资本有互动的关系存在。杨朝旭(2006)的研究中也证明中国台湾上市公司人力、顾客及组织资本三部分有互动关系存在。Huang et al.(2007)研究中指出流程资本会藉由正向影响顾客资本而正向影响企业绩效。Cheng et al.(2008)的实证结果指出创新、顾客与人力资本皆为智力资本价值创造之重要因素,而流程资本与各资本间之互动可对智力资本产生正面加成之效果。张雯(2009)的研究指出,中国台湾信息电子产业以人力资本为基础,推动创新资本及流程资本发展,不但可直接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也间接强化了顾客资本再对经营绩效的提升做出贡献。基于以上各文献的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智力资本各层面是利用彼此间的互动影响而予以逐步强化,进而可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贡献。

智力资本各构面之互动模型

由于智力资本各构面如何互动以影响企业绩效逐渐成为值得关注之课题,多国学者尝试在不同产业间进行智力资本各构面之交互作用与企业经营绩效或企业价值关联性之探讨研究。各学者分别根据文献建立智力资本各构面互动运作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试图找出不同产业内智力资本之运作模式,期望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其互动状况,以作为管理当局未来运用有限资源发展智力资本之参考方向。而本研究将相关重要文献整理如下:

Bontis(1998)是很早即进行智力资本各构面互动模型探讨的学者,其以探索性研究进行发展智力资本的测量指针及模式,并利用净最小平方法(PLS,partial least squares approach)试图找出其与公司绩效间之关系。Bontis所提出之互动模型常常是后续学者建立模型时之主要参考标的。Bontis(1998)之研究是以加拿大产业为研究标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64位MBA学生为询问对象(从事行业包含金融服务、化学、保险、计算机软件、快递等)。实证结果显示智力资本与公司经营绩效呈现一个合理可信赖、显著且大量的关系存在。研究结果提出钻石智力资本之模式,人力资本显著影响结构资本及关系资本,而结构资本及关系资本显著影响企业绩效,但人力资本不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其实证模型如图1所示。

Bontis et al.(2000)继续1998年之研究,本次是以马来西亚产业为研究标的。同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107位MBA的学生为询问对象,但是将样本分为两类公司,以服务业及非服务业两群样本,同样以净最小平方法(PLS)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非服务业的人力资本显著影响结构资本及顾客资本,而顾客资本亦显著影响结构资本而后影响企业绩效;但在服务业方面,人力资本显著影响顾客资本,但不显著影响结构资本,所以是由人力资本先影响顾客资本,再由顾客资本影响结构资本来进一步影响企业绩效。其实证模型如图2所示。

陈美纯(2001)研究中国台湾信息科技投资与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以台湾之产业为研究标的,采用深入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台湾排名一千大企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为询问对象,回收有效问卷共87份。而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显著影响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而关系资本与结构资本影响企业绩效,信息科技投资部分并不影响智力资本的各组成要素。其实证模型如图3所示。

王文英、张清福(2004)以中国台湾上市、柜之半导体企业为分析对象,利用净最小平方法(PLS)探讨智力资本要素间之关系及其对企业经营绩效之影响。样本期间为1997年至2001年共5年,选取财务及非财务资料做为智力资本各构面之衡量指标。实证结果发现,人力资本会正向影响创新资本及流程资本,而创新资本也会影响流程资本,流程资本则进一步影响顾客资本,再透过顾客资本正向影响整体企业经营绩效。并认为半导体企业若能对较领先之智力资本要素加以管控,将有助于较落后要素之累积与改善。其实证模型如图4所示。

Tseng et al.(2005)以中国台湾的制造业为研究标的进行研究,尝试找出智力资本四个组成构面互动状况及与公司无形价值创造之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台湾五百大上市及上柜制造业公司为样本,共发出289份问卷,有效问卷为81份。此研究将结构资本再区分为组织资本与创新资本,并用市价净值比、Tobin`q值及VAICTM三种方法去衡量公司无形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创新资本与关系资本对于公司无形价值有直接且正向的影响,而组织资本及人力资本对公司无形价值并无直接的影响,而是透过其他智力资本的互动作用而间接且正向的影响公司无形价值。组织资本主要是透过创新资本与关系资本间接且正向的影响公司无形价值。人力资本藉由与其他三项资本的互动,间接且正向影响公司价值。其实证模型如图5所示。

杨朝旭(2006)搜集211家中国台湾上市、上柜企业之数据,采用回归及结构方程模式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智力资本透过增加顾客利益之价值创造,对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顾客利益之价值创造是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间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项。此外智力资本间的交互作用与企业价值之创造存在正向关系,此显示出智力资本间存在一项重要特性,即为互补性。研究结果能帮助实务界更了解智力资本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依性,及其如何透过价值的创造而对企业绩效发挥乘数效果。其实证模型如图6所示。

张雯(2009)研究中国台湾信息电子产业上市及上柜的公司,研究期间为2001年至2007年共7年,搜集共95家公司之财务及非财务资料做为智力资本各构面之衡量指标,采用净最小平方法进行模型检验工作。研究结果发现,信息电子产业以人力资本为基础,推动创新资本及流程资本发展,不但促使创新资本与流程资本直接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也会使其间接强化顾客资本,使顾客资本再对经营绩效的提升做出贡献。但是模型中流程资本对于创新资本的路径并没有存在显著的影响效果。此外,实证结果显示,此产业内智力资本运作共产生四条对经营绩效有贡献的路径,两条路线系由成本有效控管的观点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另两条系由利润创造的观点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信息电子产业若能兼顾开源(创造利润)及节流(成本控管),能使企业经营绩效达到最大效果的提升。其实证模型如图7所示。

讨论及建议

针对以上所说明之不同学者所提出之智力资本各构面互动模型,其考虑点各有不同,下文将对各互动模型之看法进行整理说明。

Bontis(1998)之研究所提出为探索性之研究模型,并未针对某一特定产业智力资本运作实况加以了解而进行模型之建立设计,参与问卷调查之学生从事有金融服务、化学、保险、计算机软件、快递等多种不同行业。此外,结构资本与关系资本之间根据文献可知也应具有关联性,但在此模型中并未建立此条路径。

而Bontis(2000)之研究虽然分成服务业及非服务业两群样本,但是智力资本运作顺序在实务及逻辑上似有不正确之处,企业任何活动皆由人力开始投入到组织内部,顾客资本应为企业最后之利润来源,此为智力资本运作下之因果关系,故即使结构资本运作良好可能会增进经营绩效,但顾客资本也绝对与经营绩效有直接关联性。并且此模型也不适用于服务业之研究,服务业所直接面对之对象即为顾客,唯有利用良好的组织结构运作才可吸引顾客之青睐,故顾客资本应是智力资本内最后影响到企业绩效之构面才属合理。

陈美纯(2001)之模型中并未建立组织资本与关系资本间之关系,根据文献可知两者之间应具有关联性。

王文英、张清福(2004)之模型强调人力和创新资本会透过影响流程资本进而影响顾客资本,最后影响绩效。由于其所研究标的为半导体产业,亦属于信息电子类高科技产业,此类产业在营运上极度依靠创新能力之增进及发挥,创新资本之累积会提升企业永续经营之能力,故应与企业绩效有直接相关性才合理。此外,创新效能之提升也必定能够吸引新顾客并维护旧关系,对于顾客资本之累积必有帮助。但在此模型中,并无此两条路径存在。并且企业流程资本运作顺畅有效率,对于研发资源投入后之运作执行必有相当之说明,故流程资本似乎对于创新资本应有所影响,但在此模型中所建立之路径却为创新资本会影响流程资本,在立意上似乎值得进一步考虑。

Tseng et al.(2005)之模型强调组织内智力资本之互动活动,各构面间相互影响最后对公司无形价值产生贡献。由于研究标的为中国台湾整体制造业,并无针对某一产业之实际状况探讨来建立模型,模型之适用性有待划分产业后进行检验。而模型中,创新资本与关系资本之间并无路径存在,对高科技产业而言,若具备创新研发能力,才能拥有市场消费者之支持,顾客资本必会增强,故此两构面间应有路径存在才合理。

张雯(2009)之模型系针对单一产业―中国台湾信息电子业所建立,认为此产业中人力资本透过流程资本及创新资本,可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此部分系经由良好流程规划运作之效率表现,以及优异创新能力发挥下达到资源之节省,对经营绩效之影响来自于成本之管控节约方面;而人力资本透过流程资本及创新资本,也可进一步创造顾客资本之累积,进一步再经由顾客资本之成长对经营绩效产生贡献,此部分对于经营绩效之影响应来自于利润产生之成果。此模型兼顾了信息电子产业特性―强调良好流程规划运作及创新能力之力量,并以成本控管及利润创造的两个观点设计互动模型路径,模型建构尚属合理,但若采用至其他产业并不一定合适。

针对以上说明,本文对于未来企业内部智力资本互动模式建立提出下列两项建议:

模型建立必须深入考虑各产业之背景及实际运作状况而进行设计,因为产业不同,极有可能会带来智力资本互动路径之差异性。必须根据不同产业选择智力资本构面,并建立各构面互动模式。就如同高科技产业应拥有单独之创新资本构面,而传统产业可能创新研究仅属于组织资本之一小部分,并不需要特别将创新资本列为一单独构面进行模型建构及讨论。

模型设计需有实务上之意义。各路径之建立必须要在理论层面有所依据,实证文献有所支持,并且绝对需要参酌实际运作状况后得以决定。就如Tseng and Goo(2005),以及王文英、张清福(2004)之研究中,创新资本与顾客资本间无路径存在,现今不论在任何产业中创新能力都为营运中产生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持续求新求变才可能拥有消费者之支持,故两者间无路径存在逻辑上似乎不甚合理。

企业内智力资本各构面间存有互动影响已为不争事实,若能用以上概念来探讨企业内智力资本之互动模式,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及找出智力资本相互运作所产生之实际成效,若能如此不但可帮助管理当局做为强化企业内部智力资本各单一构面之依据,进一步也可促进企业经营绩效及整体价值之提升,达到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美纯.信息科技投资与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央大学信息管理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

2.吴安妮.剖析智力资本.会计研究月刊,2002(204)

3.王文英,张清福.智力资本影响绩效模式的探讨―我国半导体业的实证研究.会计评论,2004(39)

4.杨朝旭.智力资本、价值创造与企业绩效关联性的实证研究.中山管理评论,2006,14(1)

5.张雯.智力资本运作模式与经营绩效关联性之研究―以台湾信息电子产业为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未出版博士论文,2009

6.Bontis,N.(1998).“Intellectual Capital: An Exploratory Study 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Management Decision 36(2):63-76.

7.Bontis,N.and J.Girardi(2000).“Teach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Lesson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Tango Simulation.”Int.J.Technology Management 20:545-555.

8.Edvinsson,L.and M.Malone(1997).“Intellectual Capital: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Brainpower.”New York:Happer Business.

9.Huang,Y.C.,Y.C.J.Wu(2010).“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Productivity:The Taiwan Biotech Industry.”Management Decision 48(4):580-599.

10.Stewart,T.A.(1997).Intellectual Capital: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Doubleday,New York,NY.

11.Tseng,C.Y.,andY.J.Goo(2005).“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Corporate Value in an Emerging Economy:Empirical Study Taiwanese Manufacturers.”R&D Management 35(2)(March)187-201.

篇11

关键词:高职护理 实习学生 基本情况 调查报告

1、目的

此次调查为在于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树立高职护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既有专业技术知识,还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用以体现现代护理专业的特色,并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任务的要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尽快完成由"准社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展开此次调查。

2、范围

3+2护理专业实习学生215人参与,回收有效试卷211份。

3、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试题分两大部分,选择题部分和问答题部分。选择题20小题,属封闭性问题,即学生必须在规定的答案范围内做出选择。问答题部分设4个小题,所设问题全部是开放型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采访提纲,即学生可以根据看法各抒己见,采取无记名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调查由实习科统一组织试卷发放与回收,然后再对调查试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4、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实习生概况、实习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人际关系与协调沟通能力、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四大项的20小项内容。

4.1 实习生概况

(1)实习生性别;(2)实习医院;(3)实习生活的适应状况;(4)对实习工作的态度

4.2 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程度

(1)是否喜欢本专业;(2)对护理事业的了解程度;(3)对实习现状的满意程度;(4)对学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5)对实习中转科室实习的态度。

4.3 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

(1)能否与医务人员、患者关系和谐相处;(2)和带教老师的关系;(3)与他人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及出现障碍后的调节方式。

4.4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1)对实习环境满意程度;(2)对自己的就业前途是否感到困惑和担忧;(3)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感受。

5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内容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

5.1女性护士绝对占优,实习场所单一,适应实习生活但缺乏吃苦精神

实习生中女生占93.4%,属绝对优势。实习地点分布在32家医院,其中市级三甲医院8个,二级综合医院24个。从实习医院可以看出,实习场所单一,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基层工作。能适应实习的生活,并按照规定上下班,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28%实习生认为实习场所脏、乱、差,从而不愿实习。(见表1)

表1 生源概况的调查

5.2 喜欢所学专业,但不能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对就业前景抱悲观态度

调查中回答喜欢自己所学专业的占93.8%,但对自己将来的就业环境和工作性质了解的只占65.4%,认为专业能力欠缺的有85.3%,而以南丁格尔为偶像的仅占58.3%,这表明学生既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信心,也缺乏精神上的动力支持。认为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认为合理的占84.4%,但在开放性问题回答中认为理论脱离实际工作,应用困难。再有对将来从业所必需的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比较重视,有75.4%的人能正确认识,92.4%的人准备考取护士资格证。但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只有31.8%的人知道《护士条例》。(见表2)

表2 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程度的调查

5.3实习生与医患沟通存在障碍,能配合带教老师工作,但关系淡漠

在人际关系方面,有60.2%的实习生表示与医患沟通存在障碍。在开放型调查中,在回答你如何处理医患纠纷时,多数同学表示要讲道理,将不通或被误解就不去解释,保持沉默或自我调节。实习生认为自己能配合带教老师工作的占86.7%,但由于转科室时间短,师生关系淡漠,交流少,相互之间不了解。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带教老师的形象,是和蔼、可亲、朋友式的,且业务能力强,道德品质高。(见表3)

表3 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的调查

5.4理想与现实反差大,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感到渺茫

在调查中,有95.7%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认为有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到困惑很大的占87.7%,只有45.5%的学生经常思考人生意义、目标。在开放型试题调查中,学生认为母校在加强专业理论培养的同时,应给她们更多地实践机会,以增强专业技术能力,并且要使职业生涯等课程更接近就业实际,对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开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见表4)

表4 理想与现实反差的调查

6、建议

通过对实习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实习生现状,学校要加强高职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和宣传力度,扩大男性护士的招生培养力度,改变女性护士一边倒状况,满足医院对男性护士的需求。增加学生实习、见习的机会,采取措施改变学生只在三甲医院实习的现状,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机构的状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从心理上做好思想准备,为将来做好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奠定基础。

针对要根据实习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实际,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缩短在校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的差距,学校应和医院结合,经常邀请临床护理工作者到学校开讲座和座谈,传授临床经验。护理专业课教师要定期到医院接触临床,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以便应用于日常教学。并结合实际,为实习学生分期制定目标,不断积累经验。实习初期:老师应先试教,使她们掌握要领,及时加以指导纠正,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方法,使护生在短时间适应环境。实习中期:老师应适时激发她们的积极性,尽量给她们提供操作及书写机会,但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以分析,加强道德素质培养,使她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习惯,了解工作职责及核心制度。实习后期:在实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可增加她们的工作量,鼓励参加重症及疑难病例的讨论,书写标准护理计划,培养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即将担任的护士岗位,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在专业教学中引入医学人文知识教学,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帮助学生通过其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归属感的内容充实有物,从思想上和专业能力上坚定从事并热爱护理工作的信心。

针对学生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疏通师生沟通的渠道,建立校园心理疏导园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件。同时针对实习生实际建议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接诊、如何鼓励患者、如何交代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学会语言的组织、语气的使用、动作神态的展示。练就自然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沟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其主动沟通、协调的能力。

针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问题,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基本点,学校要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各种形式,把“三观”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可结合实例,请优秀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先进事迹讲座;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护士专题讨论等活动。让她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且要从新生入学开始直到毕业,进行学生就业观教育,使其能够准确定位,立志在社会需要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2)

[2]比忠梅.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

篇12

关键词: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88-03

随着护理学专业化和专科化发展,培养护理本科生使用护理程序、提高临床决策能力成为护理本科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与挑战。健康评估能力是临床决策能力的基础,它是培养护生收集资料、“以与医疗诊断不同的整体护理评估的思维模式”、确认患者的护理问题/护理诊断、监测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的能力[1],是现代护士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护士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必备技能[2]。为了探究提高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方法,2013年,我们将养老机构作为培养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第二课堂,利用护理程序指导护生在养老机构开展融学习与服务为一体的健康评估实践活动。活动后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以每个服务小组为对象,对参与活动的16组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其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感想、收获和建议,探讨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对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我系2010、2011级共32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级23人,2011级9人。2人/组,由2010级、2011级学生结对组成9组(G1-G9),由2010级学生结对组成7组(G10-G16)。所有护生均完成了《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学分,具备一定的健康评估能力。

(二)研究方法

1.实施方法。确定服务对象:石河子市绿洲医院老年科是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养老机构,从这些老年人当中选择由医院确诊过的老年患者16名(其中,高血压病人10名、糖尿病病人6名)。准备工作:由教师编制健康评估实践的相关表格,包括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及随访表。评估表以吕探云主编,人卫版《健康评估》(第2版)、《健康评估》(第3版)教材为理论依据,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特点,参考国内外文献,经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基础上编制而成,内容包括:老年慢性病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基本健康信息,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及其他需要;随访表主要包括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症状、体征、服药)及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等内容。以上表格编制完成后,由教师就这两份表格的使用对32名参与护生进行培训。组织分工:1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由2名护生配合照顾。教研组2名教师参与本项目,每名教师负责指导8组护生;指导形式包括组织小组讨论及现场指导,其中每对学生的现场指导次数不少于3次。实践内容:从2013年4月6日开始,每周1次,连续12周。每组护生首次实践需完成“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确认服务对象的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其余每次则需按照上次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实施与评价,并完成“随访表”,在教师指导下,再次确认护理问题/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如此不断循环。最后一次实践每2组互换服务对象以《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评估表》完成终末评估。

2.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评价尚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应从健康评估理论、问诊能力、沟通能力、护理体检能力、阅读及分析相关检查报告的能力、病历书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3,4]。结合养老机构的特点,本研究从问诊能力(含沟通能力)、护理评估记录书写及诊断思维能力两方面拟定访谈问题,探讨社会实践对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影响。问题包括:(1)社会实践前后,您与老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2)社会实践前后,您对资料的分析归纳、作出护理诊断能力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3)社会实践前后,您书写护理诊断的准确性有无改变?改变表现在哪些方面?(4)社会实践前后,您的护理评估记录书写的质量有无改善?改善表现在哪些方面?(5)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您的收获有哪些?(6)您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障碍有哪些?(7)您对这项活动的建议?每组学生的访谈时间约为20分钟,访谈前说明目的,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现场录音。在访谈过程中,要认真倾听谈话内容,并仔细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澄清和确认。反复听取录音资料,将资料整理成文字,通过编码、分类和提炼主题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沟通能力

1.准备工作。多数学生表示,会在每次实践开始前做部分准备工作。如G5说:“平时到临床见习,我们五六个学生问一个患者,自己也不用做太多准备,反正总有人会问;这次活动就我们两个人,再也不能依赖别人了,为了不尴尬,我们会提前把各自要问的问题分配好。”G6说:“第一次评估是像以前那样按照评估表逐条去问,结果发现老人好像听不懂,有一次还闹了笑话,我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问法过于书面化。后来,我们两个会提前交流一些问题的问法。”G8说:“我们在给老人做糖尿病健康教育时,前几次只是讲一些知识,她好像听不懂,也不感兴趣,后来的内容比如糖尿病足,我们就提前在网上找了相关图片,用手机给她看,效果好多了。”

2.沟通技巧。多数学生表示,随着实践的深入,会有意识地使用问诊及沟通的技巧,沟通效果也有了很大改善。G1说:“我们组的老人特别喜欢我们来,每次我们来了就会给我们讲好多他以前的事,这样就影响我们做正事(评估)了。后来,我们就渐渐能把握把他‘拉’回来的时机了,他想说的也说了,我们想问的也问了。”G3说:“开始时我们经常会一次问好几个问题,我们组的老人耳朵背,她总是‘挑’着回答,有的问题就漏掉了。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方式需要改变,在那之后每次就问一个问题,问的时候声音大点,她回答起来几乎都没问题了。”G13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按照评估表逐条来问,后来发现有的问题具有相关性,我们就把相关的问题组合了一下,放在一起问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没出现相似问题重复问的情况了。”

(二)护理诊断

1.评估意识。访谈中有3组学生表示,评估意识得到了强化。G2、G11说:“以前我们也经常来养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当时的服务内容带有随机性和盲目性。这次来机构,每次都是先评估后服务,这使得我们的护理措施更有针对性了。”G8说:“以前来机构,我们能为老人做的只有剪指甲、洗头等这些基础护理工作;这次通过评估老人的情况,我们为他们讲解了需要的健康知识,受到了老人的欢迎。”

2.拟定护理诊断的能力。多数学生表示,通过实践,拟定护理诊断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G10:“之前在收集到的资料中很难发现问题所在,摸不着头绪,通过训练和老师的精心指导,发现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G4:“能按照老师给的思路来分析护理问题,提护理诊断时的逻辑思维明显增强,提出的护理诊断更加全面准确。”G16:“理论课学习时侧重于确定护理诊断的名称,现在对于相关因素的确定感觉容易了很多。”G7:“以前写护理诊断会出现自编自造的情况,现在会有意识的查找资料,在护理诊断手册中查找、分析与资料相符的护理诊断。”G9:“之前随口能说出的护理诊断名称也就五六个,现在掌握的护理诊断数量增加了许多。”

3.护理记录书写。多数学生表示,护理评估记录的书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G16:“现在每次碰到阳性资料都会进一步询问相关原因,把原因补充到护理评估记录里,这样有利于确定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G14:“前几次上交的护理评估记录总有漏项,老师在群里指出问题之后就注意多了,每次书写完成后,我们会两人核对、避免漏项。”G15:“以前写见习报告时不会注意护理诊断的先后顺序,这次活动时,老师要求我们排序,并且讲了排序的技巧,渐渐地我们能很容易地完成诊断排序了”。

(三)责任感

多数学生表示,养老机构社会实践使自身的责任感明显加强。G1说:“以前临床见习时没有固定的见习对象,这次活动固定服务对象,无形中就把自己和老人联系在一起,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G14说:“固定服务对象使我们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有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对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增加了”。G13说:“以前临床见习时就是觉得自己是学生只是学习,此次活动中感到自己更像是‘主人翁’,我们组的老人骨折一直卧床,感觉他真的很需要别人的关心,我们就想着多为他做点事,让他舒适一些。”G10说:“此次活动的持续时间长,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自由发挥的余地也大,更能激发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四)无助与困惑

有部分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无助与困惑。G3:“我们想看看这些老人的病历资料,但科室的护士老师拒绝了我们的要求。”G12:“老师现场指导次数少,小组讨论的次数应当再增加一些,希望老师能多提供几次指导与讲解。”G9:“我们每次都是按照护理诊断来制定下一次的护理计划,可一些计划难以真正落实。”G16:“在服务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能力有限,护士老师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后果,有的具体操作不太放手让我们去做。”G7:“虽然已经学过健康教育了,但做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方法,只是讲了健康知识。”

三、讨论

(一)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护生的问诊及沟通能力

问诊是收集健康资料的主要手段。正确的问诊方法和良好的问诊技巧是确保健康资料完整与准确的关键,是做出正确护理诊断的基础,更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因而,问诊能力不仅对于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是其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健康评估课程中,问诊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是临床见习和实验室角色扮演。临床见习时,很多情况都是多名护生见习一位患者,护生的见习机会缺乏,在加之很多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更加缩短了护生的见习时间,导致护生的问诊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训练。实验室角色扮演时,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疾病经历及尚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对疾病的知识知之甚少,只能从形式上训练问诊能力。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已随访方式进行,使护生直面真实的患者,随访时间较长;并采取结对、责任到人的原则,护生有了责任感,大大提高了护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护生的实践机会。在反复训练及教师的指导下,护生的问诊能力与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因而,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护生的问诊及沟通能力,与传统健康评估实践教学可实现优势互补。

(二)养老机构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护理本科生的整体护理评估思维

《健康评估》(第3版)指出,课程目标在于培养护生“以与医疗诊断不同的整体护理评估思维模式”确认患者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能力[1]。整体护理评估思维是在整体护理理念基础上形成的诊断性思维,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是其内在要求。目前的临床见习常局限于某患者一次性健康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诊断,这使得评估、诊断与计划、实施、评价割裂开来;同时在前期课程中也未设计连续的护理程序应用实践的环节,这些均不利于护生整体护理理念的建立。此外,见习报告常以小组作业形式提交、教师的评价反馈往往滞后,且缺乏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难以达到有效训练诊断性思维的目的。本研究中,养老机构社会实践以护理程序为指导,护生体验了“动态的”、“连续的”、“整体的”护理服务。随着实践的深入,护生改变了以往来机构时“随意、无准备”情况,形成了“根据评估及诊断结果,实施护理计划”的习惯,很好地强化了评估意识。确定护理诊断是护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实践中采取了“组内讨论确定初步的护理诊断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间研讨教师点评小结”的步骤进行。研讨型教学在这一环节的应用,强化了护生对于护理诊断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了护理本科生的诊断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养老机构社会实践培养护生健康评估能力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

为促进机构实践培养护生健康评估能力的长效发展,需要提供以下外部支持:对外,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将养老机构创建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这是医学生社会实践得以长期开展的坚实基础[5]。在此前提下,双方加强协调沟通,有助于解决学生在机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其成就感。对内,高等医学院校需要进行社会实践课程化改革及师资支持。在2015年开始的新一轮实践中,我系的做法是:《养老院护理实践》写入了2013版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2013级护本生)在三年级开学前进行为期两周的机构集中实践活动,完成后可获得1学分,这样可使社会实践规范化,解决了与专业课衔接的问题。本学期起,将机构作为健康评估课程的第二课堂,指导学生(2013级护本生)完成与课程理论教学同步的2个月的实践活动,作业及参与情况计入课程平时成绩。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健康评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开展的第二轮机构实践中,我系已将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纳入了实践教学师资,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平台――QQ群、微信群,实现了师生实时互动,这有助于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吕探云,孙玉梅.健康评估[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张文杰.护理人员健康评估能力评价研制与初步应用研究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3]罗玫,蔡敏,刘兵,等.中医护理本科生临床健康评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

篇13

关键词:互联网普及率;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一、 引言

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互联网+”成为时下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繁荣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也日益突出。然而,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建设分布差异性,导致互联网发展存在较大区别。互联网技术能否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助力?这种影响作用是否存在地区差异?这一问题值得研究与探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本作为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重要主体和推动者,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实中,由于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而引起人力资本分布不均等的情况较为明显,并且考虑到不同性别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有所差异,因此,探讨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的作用也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升级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时期,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寻找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从互联网、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这对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互联网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始于1990年,国外研究者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探讨了两者的关系。理论方面,已有研究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提出互联网技术加速了市场竞争,对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作用(Goel,2002)。实证方面,发现互联网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0%带动人均GDP提高0.49%~0.63%(Chu,2013;Pradhan,2014)。然而,也有研究提出互联网与经济增长呈负向关系,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由于缺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网络基础条件等,互联网发展存在“数字隔离”(Forman,2012)。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表明互联网建设对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但由于各地工业化水平发展差异,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胡鞍钢,2002)。

人力资本由舒尔茨提出,后经贝克尔等人补充形成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健康状况等特征,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Romer,1986)。关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大多数研究利用平均教育年限来反映宏观层面人力资本,发现其对经济增长有直接贡献(Mincer,1984;Lucas,1988)。国内研究中,姚先国等(2008)发现劳动力教育程度对地区经济增长有重要的贡献作用。还有一些学者运用教育基尼系数测算出人力资本结构,研究发现其对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并且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出一定差异(Birdsall,1997;Castelló,2002;李忠强,2005)。此外,由于不同性别的人力资本存在技能、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的差异,因此关注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区域经济影响作用也有重要意义(潘锦棠,2003;陈建军,2014)。

综上所述,国外关于互联网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丰富,然而结论存在一些争议;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和定性分析,按照互联网发展程度对各省市进行区域划分的研究较少。再者,分析互联网对区域经济影响作用时,要考虑人力资本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本文从互联网、人力资本视角出发,探讨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而丰富相关领域研究。

三、 我国各省市按互联网资源的聚类划分

参照已有研究,采用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法,对31省市进行划分(肖泽磊,2009)。本文选取2002年~2014年各省市的CN域名怠⑼站数量及互联网普及率3个指标来衡量互联网资源,同时综合考虑面板数据包含“时间”和“截面”维度信息,分别计算这3个指标的年度均值、年均增长率和年均增长量,并运用因子分析对其提取公因子。经检验可知,3个指标的年度均值、年均增长率和增长量的KMO值均大于0.65,并且Bartlett's球形度检验的Sig.均小于0.05,表明这些指标的相应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中,CN域名数量、网站数量以及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取度均超过75%,并且方差解释达到80%以上,包含了变量大部分信息。使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中离差平方和法以及欧式平方距离,对我国各省市区进行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划分。具体聚类结果如表2所示。

由聚类结果可知,第1类地区多属于沿海省市,经济较发达,资源较丰富,为“互联网资源发达区”;第2类地区主要包括部分东部以及发展较好的中西部省市,这些地区基础建设发展较快,多处于产业结构优化转型阶段,为“互联网发展中等区”;第3类地区多属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基础建设相对落后,为“互联网发展缓慢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互联网资源丰富,信息化水平比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通信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有限,互联网发展相对缓慢。

四、 互联网、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

1.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等。变量说明如下:经济增长用人均GDP来衡量,并除以当年的CPI为进行价格调整,互联网普及率用各省市网民数除以年末总人数得到,来衡量该地区互联网发展程度;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用平均教育年限分性别计算各省市的男性和女性人力资本水平,选取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比例作为教育年限权重;异质性人力资本结构参照已有文献,用各省市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来反映,其数值越大表明该地区的人力资本分布越不均等;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除以地区的人口总数计算得出,并且用相应年份的CPI进行调整;劳动力比例用各省市16岁~65岁的劳动适龄人数除以该地区的年末总人数来衡量;产业结构用第二、三产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来衡量。

2. 变量基本描述。表3中列出按地区划分的变量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显示,人均GDP和互联网普及率方面,地区1均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地区2与全国接近,而地区3要远低于全国标准。异质性人力资本方面,分性别的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均有明显差别,男性平均教育年限要高于女性,并且男性人力资本结构分布更均等。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地区1和地区2要高于全国平均,但其方差较大,而地区3要低于全国平均,但其方差较小。劳动力比例方面,地区1和地区2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地区3。产业结构方面,地区1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地区2与全国接近,而地区3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3. 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

(1)面板数据模型设定。本文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运用2002~2014年31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来控制不可观测个体异质性,并将涉及的变量取对数处理,模型形式如下:

在上述公式中,GDP表示人均GDP,Internet表示互联网普及率,Hc_male和Hc_female分别表示男性和女性的人力资本水平,Gini_male和Gini_female分别表示男性和女性的人力资本结构,K表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L表示劳动力比例,IS表示产业结构。αi为相应变量的弹性系数,μi表示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εit为随机扰动项。

(2)模型实证分析结果。由于本文变量均为面板数据,在建模前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在通过ADF和LLC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进行面板数据回归。一般用Hausman检验来识别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经检验各地区样本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较合适。之后,以人均GDP为因变量,以互联网普及率、异质性人力资本为自变量,加入控制变量之后,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中显示,各地区模型中互联网普及均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控制其他因素后,互联网普及提高能促进人均收入增长。同时,互联网普及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有差异,对互联网发展缓慢区影响作用更大。在异质性人力资本方面,男性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仅对互联网发展中等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女性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引起全国、地区1和地区3人均GDP的快速增长。在分性别人力资本结构方面,男性系数为正,并且在全国样本作用显著;而女性系数为负,并且全国及地区1作用显著。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系数均显著为正,对地区1和地区2的贡献作用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对地区3的作用相对较大。这是因为,由于资本投资的效用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王辉,2016),地区3由于资本不足,因此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劳动力比例和产业结构对地区1的影响作用不明显,但对其它地区的经济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从劳动力比例来看,地区1就业人口趋于饱和状态,而地区2和地区3仍存在一定劳动力缺口,通过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从产业结构来看,地区1的第二、三产业产值已占据较大比重,因此作用并不明显,而地区2和地区3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最后,模型检验可知,各地区模型R方均大于0.85,拟合优度较高,且Wald检验也表明拟合效果较好。

五、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普及率、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及结构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其贡献程度有所差异。具体结论和建议如下:

互联网普及率对各地区经济增长均有有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对互联网发展缓慢区更大,互联网技术推广会带来较多红利。面对网络资源的差异,政府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策,统筹城乡信息化,重点推进互联网发展中等区和缓慢区的普及率。同时,要因地制宜平衡地区间的发展需求,引导地区间的技术转移,使不同地区信息化发展同步,都能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

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是导致经济差距的另一重要因素,要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机会的公平,强化人才培养。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不能一概而论,加大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减少落后地区“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助于带动经济增长。此外,对于男性人力资本投资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强高等教育培养,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精英人才的需求;女性应侧重基础教育发展,加大初高中教育普及,重视落后地区的扫盲工作,提升平均水平。

此外,由于各地区基础建设不平衡,经济增长动力存在一定区别。互联网资源发达区应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积极优化劳动力在产业、行业及地区间的分布;互联网发展中等区和缓慢区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对于互联网设施建设,加快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要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加大高新技术的研发,以市场化手段来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入,通过缩减区域间“数字鸿沟”来减小经济差距。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周绍杰.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J].中国社会科学,2002,(3):34-48.

[2] 李忠强,黄治华,高宇宁.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S1):105-110.

[3] 潘锦棠.性别人力资本理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7(3):94-104.

[4] 肖泽磊,李帮义,刘思峰.基于多维面板数据的聚类方法探析及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28(5):831-838.

[5] 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5):47-57.

[6] 王辉.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J].现代管理科学,2016,(9):60-62.

[7] Birdsall N, Londono J L.Asset Inequality Matters:An Assessment of the World Bank's Approach to Poverty Reduc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87(2):32-3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选择与收入差距研究”(项目号:71403023)。

篇14

    第二条  南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个人帐户实行IC卡管理。IC卡统一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制发。IC卡制作的工本费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个人负担。

    第三条  IC卡用于记录参保人的基本情况和个人帐户资金的收支情况。

    第四条  个人帐户资金的构成:

    (一)参保人个人缴纳2%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二)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将其中的30%按在职参保人和退休参保人的不同年龄段划入个人帐户:

    1、35岁以下的,按其缴费工资的0.7%划入;

    2、35岁以上至45岁的,按其缴费工资的0.8%划入;

    3、45岁以上至退休年龄的,按其缴费工资的0.9%划入;

    4、退休人员按其基本养老金的3.2%划入。

    (三)从单位缴纳的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中按一定比例划入的部分。

    (四)个人帐户积累金在银行的利息。

    第五条  个人帐户资金的录入:

    (一)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建立个人缴费台帐及个人帐户资金划转记录台帐。

    (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逐月审定参保人个人帐户划转记录情况,并按时足额划入个人帐户。

    (三)个人帐户由用人单位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期核对。

    第六条  参保人个人帐户的使用范围:

    (一)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的基本医疗费用(不含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特殊病种门诊的医疗费用);

    (二)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的费用;

    (三)其它应由个人负担的基本医疗费用。

    第七条  用人单位和参保人未按规定缴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不划入个人帐户,并且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

    第八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设置个人帐户,发放IC卡,并建立个人帐户微机管理系统。用人单位负责本单位参保人IC卡的领取和发放。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配备刷卡机,并负责个人帐户的结算和记录。

    第九条  参保人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必须凭IC卡进行结算。

    第十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个人帐户实行统一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个人帐户的有关情况。用人单位、参保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应予以配合。

    第十一条  参保人个人帐户的资金,按城乡居民同期存款利率计息,经核定后划入个人帐户。个人帐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节余资金可结转使用,不得提取现金,不得透支。

    第十二条  参保人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的,用人单位应及时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人身份变更手续,并为其一次性缴纳风险储备金。从参保人身份变更的下月起,参保人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可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  常驻外地的工作人员和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不发放IC卡,其个人帐户的资金按月发放给本人。

    第十四条  参保人在本市范围内的工作异动,若调入单位已参保的,必须办理异动手续,其IC卡和个人帐户继续使用;若调入单位没有参保的,个人帐户使用至无余额为止,IC卡停止使用,并由本人保管,待重新参保后继续使用。参保人在本市范围外的工作异动,若调入单位已参保的,其个人帐户资金按规定转往调入地区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IC卡;若调入单位没有参保的,其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一次性发放给本人,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IC卡。

    第十五条  参保人与参保单位因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等原因,暂时中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由原参保单位办理异动手续,其个人帐户使用至无余额止,IC卡暂停使用,并由本人保管,待重新参保后继续使用。

    第十六条  参保人死亡后,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由其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依法继承。若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资金余额转入指定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的个人帐户,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死亡人员的IC卡;若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一次性发给指定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回死亡人员的IC卡。

    第十七条  参保人的IC卡应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及时报告本单位,由用人单位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挂失,并办理补发手续。在遗失期间造成个人帐户资金的损失,由参保人本人负责。

    第十八条  参保人有权查询本人个人帐户的资金情况,对个人帐户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实施监督。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参保人个人帐户资金余额一年核对一次,并由用单位向参保人公布。

    第十九条  IC卡的记录权属本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或参保人涂改、伪造、盗用IC卡的,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对由此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严重损失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参保人的年龄确定,以上年12月31日为计算年度,每年的年初进行一次性核定。当年内其个人帐户划入比例不作变动,在下年度核定时统一调整。

    第二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依据参保人的IC卡作为其就医和购药的凭证,并以此进行费用结算,核减个人帐户基金,在每月5日前报送上月医疗费用、购药费用凭证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办理拨付手续。

    第二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每年应向用人单位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个人帐户资金使用情况汇总表,以及时掌握个人帐户资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