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影制作要素范文

电影制作要素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22 11:24: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影制作要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影制作要素

篇1

摘要:随着电影中逐渐运用计算机技术以来,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制作的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的制作中。其视觉效果的魅力有时已经大大超过了电影故事的本身。对于任何一位动画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色彩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起到了跨时空进行空间色彩再创作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影视特效;动画电影;色彩

“数字影视特效”本身是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多种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生成的画面)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处理过程。多种源素材能否在色彩、运动、透视、素材锐度等方面达到真实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对影视的最重要表现元素——色彩的处理,更加直接关乎影视艺术表现的艺术性。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作为动画电影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为刻画角色的情感、营造环境的氛围、增强剧情画面的丰富,创造动画片的欣赏价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有时为了更夸张地表现、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颜色的运用也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通过颜色的转换可以看到色彩不仅带给观众颜色本身的魅力,而且直接参与了剧情的渲染,同时也强化了主题。

一、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

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主要分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制作中有时又是相互叠合。因此对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仅对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具有指导作用,还将对影视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可能。

二、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处理

数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动画电影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与数字影视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动画电影的色彩处理更为突出色彩夸张及色彩造型。因此,在进行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时,更是想激发影视色彩处理的更多可能。

三、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

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 人眼对色彩识别的一般规律

人眼对此感觉到的是一种单纯、鲜艳的颜色,可称为谱色或单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种光源发射出的可见光都不是谱色光,他们是由连续光谱或是线状光谱构成的,它们所发出的光线称为复合光。无论谱色光(单色光)或复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调、饱和度三个参量得以描述。

(二)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与监测

前面谈论了人眼对色彩识别规律,接下来我们探讨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和监测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这将加深我们对数字色彩的认识。

计算机是通过数学的方式,经过程序计算形成图像。任何图像,不管它如何复杂,在计算机中都是像素的集合。

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能单独设定。现行通用的PC对图像的设定是通过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数来进行描述的。在表达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时,采用的是颜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依据色彩理论,任何一个颜色都可以用三个独立的参数来描述。比如HSB模式、RGB模式、Lab模式。

数字色彩处理是直接对画面的原始色相、色度的修改。而最终效果的显现也依赖于数字显示设备才能查看、比如显示器、监视器等设备。由于各种色彩显示设备自身的色彩显示设置标准不同,因此各设备并不能完全做到检测效果的统一。正是由于显示设备本身色彩管理与现实的限制,不能完全呈现出人眼所看到的全部色彩,而是进行了相应的色彩截取,从而使现实信息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并节省资源。

四、色彩表现思路及实例分析

(一)色彩匹配

在影视拍摄时,经常会遇到由于拍摄时地点、时间的不同、以及所用的胶片材料、灯光器材、光学镜头和曝光程度的不同,因此不同影像片段间的色彩值和色度明暗也存在很大差异。后期制作时为了使影片影调和谐统一,需要对影像素材进行色彩值、色度值的进行调整,使不同影像片段间保持色彩的连贯性,这就是色彩匹配的传统定义。

在数字特效制作过程中,尤其数字特效合成镜头中,经常需要将多源素材进行合成,多源素材之间的颜色、反差、质感等方面经常出现不匹配,因此需要对各元素进行不同程度的色彩调整,以便使合成镜头形成统一的画面风格和质感,这是数字制作中的色彩匹配。

而在动画电影中,为了表现动画特色而使用了大量夸张的色彩表现手法,此时的色彩匹配更多地引用了色彩构成的原理,更多的用色彩本身进行创作。

(二)色彩表现的应用类型

在影视特技的制作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何将实景拍摄素材的相互匹配、三维制作素材与实景拍摄素材的相互匹配。因而大体上分为实景拍摄匹配和实景拍摄与虚拟背景匹配两种类型。

实景拍摄匹配主要处理一些由拍摄场地光源、拍摄时间、现场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素材间的色彩不统一。

实景拍摄与虚拟背景匹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中,由于一些场景在现实中不存在或很难实现它,因此不得不用数字手段来创造它。因而需要将机生成的CG图像进行色彩上的统一调整,使观众看不出是由数字虚拟出来的画面。

(三)色彩匹配思路解析

进行匹配的时候,将所需匹配目标素材与源素材要完全融合在一起,需要将目标素材中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彩、亮度与源素材匹配一致,这也是色彩匹配的主体思路。因而在制作之前,我们需对目标素材与源素材之间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度进行比较,为后续制作提供匹配依据。

五、数字色彩处理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无论是电影之前的美术,舞台美术,还是影视美术,造型、色彩、质感都是众多导演和艺术家孜孜以求,期望完美的。从各个角度对现代数字下的动画电影和数字影视的各方面元素进行阐述,色彩匹配与校正是基于模型造型基础上的艺术性表达。色彩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起到了跨时空进行空间色彩再创作的作用。如果说影视作品的画面造形是以形动人的话,那么色彩则是以情感人,形色交融。现代数字技术背景下,色彩再创作已经成为众多导演的必然选择。后期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对传统诸如色片控制,色温控制的依赖,更是赋予导演更宽泛的创作空间。

通过对色彩匹配和校正,保持相同场景之间的和谐性,不同场景之间的连续性,甚至产生时空错觉,让一切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从此,“电影中的色彩不仅仅只是一种再现客观色彩的技术元素,在电影工业漫长的中,电影创作家们逐渐了以外在影片中运用色彩的经验,色彩开始以纯电影化的形式因素进入银幕世界。”“色彩就是思想”已经成为现实。

本文限于篇幅,仅就色彩一项环节在动画电影与数字电影制作中的基础知识,制作要素,评价要素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更后续的色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将以数字影视特效中的综合匹配为线索,穿起整条综合匹配的大龙,为的后期特效制作行业添砖加瓦。

说明:该论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201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关于《动画(数字)电影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视觉元素——色彩》的研究结题论文。立项编号:10D032

参考文献

[1]《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张会军 教授;

[2]《色彩美》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李天祥 赵友萍 著;

[3]《动画场景设计》上 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顾严华主编;

[4]《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孟群 编著;

篇2

    摘要:随着电影中逐渐运用计算机技术以来,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制作的图像被运用到了电影作品的制作中。其视觉效果的魅力有时已经大大超过了电影故事的本身。对于任何一位动画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色彩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起到了跨时空进行空间色彩再创作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影视特效;动画电影;色彩 

“数字影视特效”本身是基于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和方法,将多种源素材(包括实拍的画面和计算机生成的画面)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处理过程。多种源素材能否在色彩、运动、透视、素材锐度等方面达到真实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对影视的最重要表现元素——色彩的处理,更加直接关乎影视艺术表现的艺术性。因此对于任何一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作为动画电影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为刻画角色的情感、营造环境的氛围、增强剧情画面的丰富,创造动画片的欣赏价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有时为了更夸张地表现、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颜色的运用也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通过颜色的转换可以看到色彩不仅带给观众颜色本身的魅力,而且直接参与了剧情的渲染,同时也强化了主题。 

一、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 

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主要分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制作中有时又是相互叠合。因此对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仅对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具有指导作用,还将对影视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可能。  

     二、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处理 

 数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动画电影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与数字影视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动画电影的色彩处理更为突出色彩夸张及色彩造型。因此,在进行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时,更是想激发影视色彩处理的更多可能。  

三、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  

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 人眼对色彩识别的一般规律 

人眼对此感觉到的是一种单纯、鲜艳的颜色,可称为谱色或单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种光源发射出的可见光都不是谱色光,他们是由连续光谱或是线状光谱构成的,它们所发出的光线称为复合光。无论谱色光(单色光)或复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调、饱和度三个参量得以描述。 

(二)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与监测 

前面谈论了人眼对色彩识别规律,接下来我们探讨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和监测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这将加深我们对数字色彩的认识。 

计算机是通过数学的方式,经过程序计算形成图像。任何图像,不管它如何复杂,在计算机中都是像素的集合。 

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能单独设定。现行通用的pc对图像的设定是通过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数来进行描述的。在表达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时,采用的是颜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依据色彩理论,任何一个颜色都可以用三个独立的参数来描述。比如hsb模式、rgb模式、lab模式。 

数字色彩处理是直接对画面的原始色相、色度的修改。而最终效果的显现也依赖于数字显示设备才能查看、比如显示器、监视器等设备。由于各种色彩显示设备自身的色彩显示设置标准不同,因此各设备并不能完全做到检测效果的统一。正是由于显示设备本身色彩管理与现实的限制,不能完全呈现出人眼所看到的全部色彩,而是进行了相应的色彩截取,从而使现实信息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并节省资源。 

四、色彩表现思路及实例分析 

     (一)色彩匹配  

在影视拍摄时,经常会遇到由于拍摄时地点、时间的不同、以及所用的胶片材料、灯光器材、光学镜头和曝光程度的不同,因此不同影像片段间的色彩值和色度明暗也存在很大差异。后期制作时为了使影片影调和谐统一,需要对影像素材进行色彩值、色度值的进行调整,使不同影像片段间保持色彩的连贯性,这就是色彩匹配的传统定义。 

在数字特效制作过程中,尤其数字特效合成镜头中,经常需要将多源素材进行合成,多源素材之间的颜色、反差、质感等方面经常出现不匹配,因此需要对各元素进行不同程度的色彩调整,以便使合成镜头形成统一的画面风格和质感,这是数字制作中的色彩匹配。 

而在动画电影中,为了表现动画特色而使用了大量夸张的色彩表现手法,此时的色彩匹配更多地引用了色彩构成的原理,更多的用色彩本身进行创作。 

(二)色彩表现的应用类型 

在影视特技的制作过程中,经常遇到如何将实景拍摄素材的相互匹配、三维制作素材与实景拍摄素材的相互匹配。因而大体上分为实景拍摄匹配和实景拍摄与虚拟背景匹配两种类型。 

实景拍摄匹配主要处理一些由拍摄场地光源、拍摄时间、现场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素材间的色彩不统一。 

实景拍摄与虚拟背景匹配,数字影视特效制作中,由于一些场景在现实中不存在或很难实现它,因此不得不用数字手段来创造它。因而需要将机生成的cg图像进行色彩上的统一调整,使观众看不出是由数字虚拟出来的画面。 

(三)色彩匹配思路解析 

进行匹配的时候,将所需匹配目标素材与源素材要完全融合在一起,需要将目标素材中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彩、亮度与源素材匹配一致,这也是色彩匹配的主体思路。因而在制作之前,我们需对目标素材与源素材之间的亮部、中间层次、暗部的色度进行比较,为后续制作提供匹配依据。 

五、数字色彩处理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无论是电影之前的美术,舞台美术,还是影视美术,造型、色彩、质感都是众多导演和艺术家孜孜以求,期望完美的。从各个角度对现代数字下的动画电影和数字影视的各方面元素进行阐述,色彩匹配与校正是基于模型造型基础上的艺术性表达。色彩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起到了跨时空进行空间色彩再创作的作用。如果说影视作品的画面造形是以形动人的话,那么色彩则是以情感人,形色交融。现代数字技术背景下,色彩再创作已经成为众多导演的必然选择。后期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对传统诸如色片控制,色温控制的依赖,更是赋予导演更宽泛的创作空间。 

通过对色彩匹配和校正,保持相同场景之间的和谐性,不同场景之间的连续性,甚至产生时空错觉,让一切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从此,“电影中的色彩不仅仅只是一种再现客观色彩的技术元素,在电影工业漫长的中,电影创作家们逐渐了以外在影片中运用色彩的经验,色彩开始以纯电影化的形式因素进入银幕世界。”“色彩就是思想”已经成为现实。  

本文限于篇幅,仅就色彩一项环节在动画电影与数字电影制作中的基础知识,制作要素,评价要素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更后续的色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将以数字影视特效中的综合匹配为线索,穿起整条综合匹配的大龙,为的后期特效制作行业添砖加瓦。 

 

说明:该论文为黑龙江省文化厅2010年度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关于《动画(数字)电影特效制作环节中的重要视觉元素——色彩》的研究结题论文。立项编号:10d032 

 参考文献: 

 [1]《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张会军 教授; 

 [2]《色彩美》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李天祥 赵友萍 著; 

 [3]《动画场景设计》上 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顾严华主编; 

 [4]《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孟群 编著; 

篇3

【关键词】 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抗癫痫药物;影响因素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099

临床神经内科领域, 癫痫发生率居较高水平, 药物干预为常用治疗手段之一, 但对现有抗癫痫药物缺乏敏感性的患者约占1/3, 向耐药性癫痫(DRE)发展[1]。而多数耐药性癫痫病例不具备实施手术条件, 仍需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分析耐药性部分性发展癫痫患者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 男56例, 女44例, 年龄2~69岁。均行肝肾功能、头颅CT等检查, 并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制定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2年内未达≥1年无发作, ≥2种抗癫痫药物单用或联用;可记录癫痫日记, 具良好遵医依从性;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明显诱发因素, 如高热、睡眠剥夺等引发者;有恶性或进行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药物过敏、白细胞降低等毒副作用者;治疗不依从者。

1. 2 方法 依据ILAE在2006年制定的癫痫药物治疗指南, 行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 均达有效血药浓度, 行≥2年观察, 对不能坚持用药2年者, 自本研究剔除。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缓解:≥1年未出现再发作情况;失败:未达≥1年无发作目标;复发:缓解者在观察期内有非诱发性癫痫发作再次出现。

1. 4 危险因素分析 发作频率≥4次/月;病程≥10年;癫痫持续状态史;EFG癫痫样放电;热性惊厥史;脑影像学异常;失败药数≥4种;早期智能障碍。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药物效果 本次研究缓解20例, 占20%, 其中复发13例, 保持缓解7例;80例失败, 占80%。

2. 2 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示, 治疗失败药物数量≥4种,

发作频率在治疗前≥4次/月与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治疗失败相关。见表1。

3 讨论

临床针对收治的癫痫患者, 确保获得足够长的无发作期, 才可保证生活质量改善[3]。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病例, 取抗癫痫药物继续应用, 能否获取足够长的无发作期, 临床报道尚少, 且多以所有发作类型癫痫为研究对象。有报道对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155例收集, 每例取适当的抗癫痫药物应用≥5年, 仍存在>1次/月的发作情况, 取抗癫痫药物继续应用, 行12~60个月随访, ≥1年无发作的患者占28%[2]。有报道对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225例收集, 每例均取≥2种抗癫痫药物合理使用, 仍存在>1次/月发作病例, 平均行3年随访, 至少6个月无发作者占14%, 每年缓解率经统计约5%[4]。一些有关儿童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预后的研究结论与此类似, 得出20%~36%的病例可有足够长的无发作时间[3]。上述报道显示, 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在后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时, 仍有获得较好疗效的几率, 可获得足够长的病情缓解时间。本次报道显示, 选取的患者100例, 缓解20例, 其中复发13例, 缓解7例。表明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病例, 取其他抗癫痫药物继续应用, 仍有可控制病情的机会。

针对耐药性部分发作癫痫患者, 分析对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 可对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评估预后进行指导。但此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 且仍以所有类型的癫痫患者作研究对象。郑乃智等[5]指出, 癫痫发作次数多的病例, 是独立的发展为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危险因素。本次实验中, 发作频率≥4次/月者, 与患者属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 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相关, 表明治疗失败药物数量多、治疗前发作频率高, 是促使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治疗不理想的危险因素。所相关文献示, 对新诊断癫痫患者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预后不佳的因素有预示作用的还包括脑损伤史、脑影像学异常、癫痫家族史、并发精神疾病等。本次研究中, 单因素分析示, 治疗失败药物数量≥4种, 发作频率在治疗前≥4次/月与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治疗失败相关。而未发现热性惊厥、脑影像学异常与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采用药物应用结果失败相关。

综上所述, 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取抗癫痫药物应用, 仍可获得缓解几率, 治疗失败药物数量≥4种, 治疗前发作频经高, 是治疗效果差的临床预测因素。

参考文献

[1] 柴转英.影响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抗癫痫药物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 16(9):78-79.

[2] 李乐超, 张燕芳. 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山东医药, 2013, 53(23):24-26.

[3] 宿英英.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治疗策略.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61(3):161-163.

[4] 刘砚韬, 张伶俐, 黄亮, 等.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儿童癫痫的研究进展.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 10(1):90-95.

篇4

关键词:微电影;传播效果;对策

微博的出现,代表着我国大众传播开始追求短小精悍,通过较短的篇幅来传播信息及交流感情,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了大众传播的发展趋势。微电影属于微传播模式的产物,推出以来,就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一、微电影概述

广义角度上来讲,微电影属于微视频,其时长在3-5分钟左右,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涵盖了十分广泛的内容,包括新闻、音乐、体育等,促使网络用户的信息消费需求得到满足。而狭义角度上来讲,微电影则属于电影,其故事情节是完整的,制作技术是专业的,借助于电影的叙事手法,将当代人主流人群的审美价值取向给表达出来。相较于普通电影,微电影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如其高度浓缩了故事情节,通过切换若干个镜头,就可以将较为丰富的信息内容给传达出来。同时,微电影不需要较长的拍摄周期,不需要较高的拍摄成本。微电影不在传统院线播放,而是借助于互联网传播,受众能够更加方便的接受。

二、微电影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

1.受众对各要素的敏感性

微电影只有具备了若干个要素,方可以吸引到观众,如情节优美、导演知名度较高、演员表演技能较好等。为了划分这些要素的主要影响状况,调查了各个要素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微电影的内容题材直接决定着受众是否观看微电影;抛开其他的要素,微电影作品只要题材良好,就可以吸引到一半左右的受众,因此,微电影要想获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合理选择题材,其次要素为点击量及口碑。受众的分享和转发决定着微电影的传播,这种群体传播模式下,人们往往会更加认可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因此,作品具有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点击量,自然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受众。

2.微电影题材的影响

题材的选择是重中之重,那么就需要考虑受众比较喜欢什么样的题材,以便吸引到更多的受众。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校园生活、婚恋爱情以及幽默搞笑是受众最为青睐的题材;研究近些年来的微电影市场,发现确实如此,包括《老男孩》、《这一刻爱吧》等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青睐。这些作品有较为丰富的内容,且能够激发受众的思考。以《老男孩》为例,通过丰满的故事,缅怀了校园生活,又突出了爱情与现实的矛盾,鼓励人们积极向上。

3.明显降低-传播效果的因素

在近些年来,方才出现了微电影,只有较短的发展时间,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对受众的观看体验造成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影片粗糙的制作技术及内容题材的乏味,是最影响受众观看体验的因素。此外,微电影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广告宣传手段,很多品牌为了提升宣传效果,也开始制作微电影;如果微电影体现了过于明显的商业目的,也会影响到观众的收看体验,进而降低了传播效果。

三、提升微电影传播效果的对策

1.重视内容和创意,提升传播效果

微电影因为没有较长的时间,因此,只有具备了较好的创意,方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将其观看欲望给激发出来。除了新鲜之外,还需要与现阶段的热点话题及主流生活所符合。特别是时代的进步,受众有越来越高的审美水平和欣赏水平,那么除了选择趣味和娱乐的主题之外,还需要能够将一定的人文关怀给融人进来。但是研究近些年来的微电影市场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跟风现象,如果社会认可了某一步微电影作品,就会有大量本种类型主题的作品出现。如《老男孩》、《梦的汽车人》火了之后,出现了几千种回忆、梦想及青春等关键词的作品。这种同质化,会增强受众的排斥程度,进而降低点击率,影响到传播效果。

2.重视制作技术,提升传播效果

现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微电影作品,但是普遍不具备较高的质量;虽然制作的剧本比较优良,但是如果表现手段较为低劣,也无法吸引到受众。部分作品是非专业团队制作的,几乎没有任何的观赏价值,在网上之后,也没有人点击观看。而部分作品虽然只有较为简单的情节,但是却精良的制作,观赏价值依然较高。以《扳机》为例,虽然只有15分钟的片长,但是剧情却都转起伏,设计了诸多的悬念和令人深思的结局。虽然仅仅是将一个杀手的职业生涯给表现出来,但是却将血腥场面给摒弃掉,制作了较为纯净的画面,演员也有突出的表现,因此受到了网友的热捧。再以我国微电影《如果爱忘了》为例,2012年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0天时间内,就有80万次的点击率;这部微电影作品也有着较为简单的故事情节,一对恋人经过了三年的相处,最后却分手的结局;经济问题的制约,导致其虽然分手却合租,最后离开时,又重新在一起。这部微电影能红,主要集中于两个优势,一个是演员的表演非常朴素和细腻,另一个则是男女主角表达出来的真情与不舍,打动了无数的大学生。因此,剧本、题材、制作技术、演员表现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微电影的传播效果。

3.做好微电影的价值定位,提升传播效果

微电影属于一种电影形式,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文艺与商业调和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诸多的视频网站,如优酷网、土豆网、爱奇艺等,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开始自制微电影,这样就需要将广告植入到篇幅较短的微电影作品中。但是,这种做法也是有成功案例的,如《老男孩》中将汽车广告适当的植入过来,却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作品故事情节不受影响,品牌广告主也十分满意。虽然我国各种播放平台每年出现的微电影数量很多,但是却只有极少数的作品能够有机融合艺术、娱乐及商业价值,很少能够盈利。那么,就需要重视微电影的定位,如果植入过多的广告,受众观看和传播的积极性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完全不融人广告,广告主就不再支持,失去了相应的财力支持,对微电影的发展也会起到不利影响。因此,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以《种子》为例,一个叫阿贸的年轻工程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和人类没有益处,在这个时间段,超时空遇到了神秘女子小绿,这个姑娘对未来美好环境的追求激发了阿贸,促使其改变了生活目标,研发了一系列的绿色产品。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受众逐渐明白,阿贸和小绿的相遇,其实蕴藏着深厚的寓意,人类对未来最好的礼物就是绿色和环保。本部影片制作技术较高,且从艺术角度植入广告,有网友甚至将其看作是最完美的电影。其剧情虽然单纯,却如短诗一样,蕴藏着深厚的寓意,有机结合了公益广告与诗情画意,给后来人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篇5

关键词:动画电影;故事情节;人物造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38-01

动画电影,顾名思义,是指动画制作的电影。当今世界,动画电影制作最具规模的当属美国动画电影。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世界动画电影史正式开始。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动画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动画电影已经不单单是给儿童看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多大人也非常喜爱动画电影。西方的动画电影进入中国的电影市场,受到更多人的追捧,主要是因为西方动画电影无论是在故事情节还是在人物造型设计上都不逊色于普通电影。

美国蓝天工作室是好莱坞动画电影市场异军突起的一支新军。其代表作为2002 年诞生的《冰河世纪》(Ice Age),而《里约大冒险2》是一部2014年由由美国蓝天工作室制作,二十世纪福斯负责发行的美国3D动画电影。影片的故事内容聚焦于动物的冒险旅程。虽然,这一题材的动画电影作品数不胜数,但这部影片却俘获全球无数观众的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动画电影的两大构成要素故事情节设计和人物造型设计在这部电影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受到诸如此类西方动画电影的冲击,中国诸多电影公司近年来也积极探索制作自己的动画电影。由此,探讨动画电影的构成要素即为当务之急。下文将以《里约大冒险2》为例,集中探讨动画电影的两大构成要素,故事情节设计和人物造型设计。

其一,故事情节设计。众所周知,《里约大冒险2》是《里约大冒险1》的续集,其故事并不复杂,在第一部中刚刚坠入爱河的两只鹦鹉在第二部中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如果说第一部着重讲述两只鸟的爱情冒险,那么到了第二部中,影片则主要侧重于讲述一个家庭的狂欢。布鲁与珠儿一家本来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几只蓝色金刚鹦鹉,无意间得知在亚马逊丛林还存在它们的同类。于是,布鲁一家人便飞赴亚马逊去寻找自己的同类。这便是《里约大冒险2》故事的开端。有了这样一个开端,影片便又重新开启了一段冒险之旅。《里约大冒险2》线索有几条,一是布鲁一家希望回到亚马逊寻找自己的“亲戚”;其次是鹦鹉奈杰尔希望报仇雪恨;最后是琳达和博士图里奥夫妇在原始森林中寻找蓝色鹦鹉群落,这些线索纠结在一起并没有杂乱无章,整个故事显得饱满不单调。虽然出场的是动物,演绎的都是人类的把戏。小人物最终做了件大事,扬眉吐气,这很符合大众平民的心理。影片的家庭观念令人感慨颇多,布鲁也一直说着这么一句话:老婆高兴,日子舒心。这不代表布鲁很大男子主义,而是表明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尊重每个人的意愿。影片中的老岳父看不惯布鲁的个性中人类味道过重,希望其野性更多点,其实这同样是两代不同观念的碰撞,影片没有否定任何一方,最终通过布鲁的勇敢救赎让大家不计前嫌团结一致共同抗敌,保卫了生存的家园。

其二,人物造型设计。对于动画电影来说除了剧情的优劣外,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对动画角色形象“开门脸”的塑造。角色是故事的灵魂,是决定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影片中使用的手法通常是针对写实原型进行简化概括、夸张变形或者拟人化,突出其身份与个性的关键表现点。主流动画片中夸张的对象包括造型、声音、动态等,而造型的夸张主要体现在外形的放缩取舍,以富有意味与典型性、亲和力与其身份个性契合为创作宗旨,如影片中的鹦鹉通过夸大嘴、掌和翅膀的造型来加强视觉张力,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在人物设计的性格方面,主人公布鲁的个性坚强而勇敢,这只像Geek一样的鹦鹉其实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胆小软弱。在进入新的社群后,环境、关系、处境截然不同的变化并没有让他盲目屈从。在面对来自多方的压力时,布鲁始终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与自信。此外,“正面角色的光辉伟岸需要反面角色的衬托”,充满喜感的“反面角色”也是动画电影人物造型设计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里约大冒险2》这部影片当中,最大的亮点非那只毒蛙莫属,她的造型以鲜亮为主,影片着力刻画毒蛙对葵花凤头鹦鹉奈杰的爱,这种爱情超越了一切,甚至可以像烈女一样殉情。

综上所述,故事情节设计和人物造型设计是构成动画电影的最主要因素。艳羡西方动画电影在中国大获成功的各大电影公司如果在这两个方面下足功夫,制作动画电影以剧情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做到雅俗共赏,必然符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最终赞誉而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