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1 11:23: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化学与能源的关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 体育能力差产生的原因
1.1 先天性遗传因素。因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廋弱等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想法。
1.2 思想认识不够。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差,在努力也比不上身体素质好的同学。
1.3 怕苦怕累怕脏。上体育课时怕苦怕累怕脏,不愿意进行练习或很少进行练习,认为上课偷懒无所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1.4 不听老师安排。自由散漫,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咋样就咋样。
1.5 环境因素。有些学生由于长期处在不接触或很少接触体育运动刺激的环境中,使其认知能力未能充分发展,缺少体育活动应具备的起始行为。
1.6 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平时过分的溺爱与呵护,使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认为体育锻炼、活动浪费了学习时间。
1.7 情绪困扰导致学习困难。这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常见,他们轻者表现出退缩、沮丧、不信任、不合群、惧怕等不良情感,重者表现出敌视、不合作、过分活动等不良行为。上述不良情绪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2 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转变的教育方法
2.1 提高思想认识。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多数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有的认为身体强弱是先天的,有的把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对立起来,也有的只求不生病就行等。因此就要用生动的事例和科学知识有针对地加强思想教育,并注重观察和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把提高认识和培养兴趣结合起来,调动其积极因素,教育他们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2.2 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要精选教法,要热情辅导。如遇到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做动作失误时,教师要多安慰、少埋怨。切忌板着面孔和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相对。在练习中,哪怕是一个动作细节完成的较好,都要热情地肯定,进行表扬,平时要和他们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交谈,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2.3 坚持三个优先。
2.3.1 课堂练习,体育能力差的学生优先。体育好的学生上体育课时,教师一讲解示范,他们就心领神会,并能很好的完成动作,而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对差生优先安排辅导。差生掌握动作慢,完成技术动作往往达不到要求,教师不能横加指责,要耐心、细致地加以讲解辅导。当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表扬、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帮组其树立信心,逐步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
2.3.2 体育比赛,体育能力差的学生优先考虑。在体育比赛中,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赛欲和求胜心,而差生则“知趣”地退到一边当观众,或表现出“与我无关”的态度,这时教师要考虑安排差生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集体项目更要给予优先安排。这样,对转化差生很有好处。一是使差生不会有被遗忘的感觉;二是觉得不能老是拖后腿,而决心刻苦锻炼,立争赶上。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能力素质
信息化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组织教学的主导者,教员角色的定位必然要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适应新时期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要求,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来支撑这种角色的定位,并有力地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
一、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信息化教学与一般的教学具有相同之处,它也是教员教和学员学的双方活动。信息化教学既要向学员传递知识和技能,重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也强调教学以学习为根本。它既关注学员的认识活动,也重视教材体系、课程结构改革等。
(一)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特指教员和学员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进行的双边教学活动,扩展或延伸了教学活动的时空间,使教学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方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教学离不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但信息化教学绝不仅仅是多媒体和网络化,更不是将信息技术硬搬进教学的过程,而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更新和改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必须得到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的参与和支持,适应学员的学习特点以及自觉地接受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寻找理论依据,并且接受教学评价标准的检验。
(二)信息化教学特点
1.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
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没有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称其为信息化教学,也很难说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了。当然,是否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以教学中出现的现代教育媒体形式、数量而论;不能以使用了几张以上的幻灯片、放了多长时间的动画录像等外在形式来认定。而是看现代教育媒体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起了作用,是否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了功能。只要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真正解决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或替代的角色,哪怕仅用了几张幻灯片,几分钟录像都是信息化教学。所以,信息化教学过程不是追求用信息技术设备“彻底包装”起来的外在形式,而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所真正起到的作用。
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规程
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有教员通过媒体向学员传递信息的活动,而且有学员利用媒体和信息技术进行主动探索、获得信息的活动。传统教学一般注重教员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然后再传递给学员。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有教员的这种活动,更有学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搜集、加工和整理信息的活动。学员的这种活动在现代教学中将变的越来越重要。所以,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仅体现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传递知识和技能,更体现了学员对教育信息的主动探求、加工和应用,这是信息时代对人提出的基本要求。此外,信息化教学过程还包括了对教学过程和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等教学工作。
3.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与传统教学过程比较而言,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比较丰富的教育信息环境之中进行的。信息化教学不仅要以课程和教材为中介,而且利用了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课程和教材的表现方式或传递渠道变得多种多样,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的丰富表现在: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反映。教学内容、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可以超出了课堂和学校相对狭小范围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资源。
二、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教员角色的定位
(一)倾听心声与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中,教员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学员只是填鸭式地被动地去接受教员的知识灌输,而没有主动地去思考,更没有对教员的话语产生质疑。在信息化教学的进程中,就要求教员要善于倾听学员的发言。利用信息化的设备和学员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员能把自己在课堂上的疑问表达出来,把自己喜欢的知识传授方式说出来。这样教员才能根据学员的意见,来改善自己的授课方法,去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同时,信息化教学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这就要求教员在倾听学员意见和建议的同时。根据课程的现实需求和现阶段的课堂教学去探索一条适合学员的教学方法,需要具备新的技能,需求最佳的策略,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所以教员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研究者。要去研究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怎样把这一现实背景和课程结合起来,必须站在研究者的角度看教材、大纲、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员主动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知识发现能力。
(二)启发思维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员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员只是习惯性地去接受教员所传授的知识,思维能力被长期禁锢在一定的空间内,导致学员的创造性能力受到制约。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中,教员以间接的形式引导教学,通过设计、主持、示范和评价履行教员教学的职责。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员视听、思考、操作的尝试和创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员应引导学员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获取信息,并提取和调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引导学员正确处理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活动更多样化、趣味化,使学员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
[关键词] 多元化 自我管理 课堂改革 艺术教育 网络导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维方式,信息技术所衍生的各类文化娱乐方式充斥着高校的周边。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随着家庭经济的好转极大提高,学生可以随意参与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特别是网络游戏、手机上网、网络小说、动漫书籍等容易上瘾的娱乐产品挑战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一旦无法管理自己,沉迷于上述产品,将会放弃学业,更无从谈起培养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处事能力、学习能力等。今年,因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而导致网络、游戏、小说等成瘾而降级退学的人数逐年上升。如何在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觉抵御各类诱惑,实现自我提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探索研究。
一、开展励志教育,激励学生树立长远目标
根据对刚入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初高中教育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中,很多学校为了最求升学率,向学生传授:大学是学生的天堂,是学生恋爱的温床等,以很多美好的诱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网络上所宣传的大学生活多是一些学生的奇闻趣谈,高中生对大学的理解停留于自由、懒散、甚至堕落。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发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少学生出现不适应症状。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开始寻找能够暂时满足自己精神娱乐方式。为此,在学生刚入大学生时候,要及时的把握学生们的好奇心,开展系列新生课堂,借助专家们的力量,引导学生的思想,解读成功大学生活的每一步,结合生涯规划,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自我定位,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抛弃急功近利的想法,为大学生的成才树立远大目标。
二、改革课堂模式,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目前,各高校为了拓宽学生就业口径,开设了超量的学科课程,课程难度大,而且大多采用填灌式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极少,即使学生听懂了,但是在将所学知识付于实际应用的时候才发现所学的又过于浮浅。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发达国家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所修的学分为90~100之间,一般学生每学期所学课程为3~4门,一般不超过5门课),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能力锻炼,而国内大部分高校大学期间所修学分为150~170之间,学生整日被课堂和作业包围着,被动学习。因此,避免相近课程的重复设置以及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自主课堂,和讨论课堂。课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实践所学知识,增大实践教学比重,通过开设实验课、见习课等方式实施实践教学。其次,更新作业模式,加大实践作业的分量,或小组或个人进行课程设计、做社会调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团队合作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实践行为提供相应的平台。例如,进入教研团队,进入科协社团等。
三、增设艺术课程,保障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弊病日渐显现出来,大学生整体缺乏人文素质,“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心态相当普遍,人们不再将“以天下为己任”作为生存的极终目标。总之,当代的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更加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乏。让艺术教育进入课堂,特别是进入非专业艺术院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交叉学科中的作用,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的互补,全面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完善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艺术课程的设置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以下能力:(1)启发和改造;(2)分析和发现;(3)预测和想象;(4)信息和交流;(5)愉悦和宣泄;(6)审美和创造;(7)沟通和综合。
四、把握网络信息导向,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乃至话语系统。面对海量消息、很多大学生不知所向、不知索取、无所适从,甚至陷于网络以致不能自拔。大学生面对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三个世界的碰撞和冲突出现了一些信息异化的情况,即信息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控制了人。如何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需要我们大力引导。
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同的是,“80后”熟知互联网,习惯在论坛“灌水”,用QQ和MSN聊天,用博客表达自我;因此,思想政治课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文明上网,如何提高对互联网信息的政治鉴别力,自觉用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抵制不文明、不健康、有害的网络信息;另一方面,要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革新。比如,充分利用互联网,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论坛交流;针对每个时期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进行集体网评活动等等,通过电子政工、电子党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适应性;通过短信互动,及时打开学生的心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结束语
在多元化的信息获取背景下,学生所面对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如何与时俱进,多方面、多体系地改革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跟上学生学习环境变化的步伐,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本文以学生为教育中心,根据学生环境变化的特点以及现在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运动能力:选材
中图分类号:G80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4-0118-04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基因选材的研究日趋深入。近年来,此方面已成为选材的研究热点,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研究表明机体的某些运动能力(力量、耐力、速度等)具有相当高的遗传度。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factor,CNTF)是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运动、感觉等神经元的存活,防止神经损伤对副交感神经有营养作用,对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也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发现骨骼肌中存在着大量的CNTF的受体,它不仅对神经细胞起作用,而且对骨骼肌的生长及功能也起到营养作用。CNTF基因的多态性与运动能力有较大的关系,GA基因型携带者的肌肉力量与爆发力显著高于GG和AA基因型携带者,提示CNTF基因的多态性与人体肌肉力量有关联,但由于此方面研究较少,大多从综述的角度加以总结,缺乏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结果,需深入系统地研究。优秀运动员选材是体育科研界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但可以帮助教练员尽早发现,挖掘具有特殊竞技能力的人才,而且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国越野滑雪运动虽起步较晚,但已有向世界比赛牌冲击的潜力。越野滑雪运动作为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素质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力量相关基因CNTF的多态性与越野滑雪运动的关联必将为此项目的选材提供实验的数据。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实验组:中国黑龙江越野滑雪队队员30名,运动等级一名国际健将,9名国家级健将、其余为国家一、二级运动员。训练年限平均5.75年。年龄17~24岁。对照组:选择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30名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2岁;未经任何专业训练。测试人员全部为北方汉族,测试时身体健康。
1.2实验内容
采用PCR-RFLP方法对越野滑雪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CNTF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分析,CNTF基因A/G多态性的分布特征。
1.3实验仪器
PCR扩增仪(德国eppend 22331);北京水平板电泳仪(DYYlll3)上海复日紫外与可见光分析装置、成像系统及其软件(FR-200)。
1.4CNTF基因A/G多态性测定过程
1.4.1取静脉血5ml,加入2%EDTA混合抗凝,由白细胞制备模板DNA,promega公司全血总DNA提取专用试剂盒提取。
1.4.2引物的选择、合成、扩增及质控
根据Takahashi等报道的碱基序列,参考Thome等报道的引物序列由华大公司进行合成,常规处理保存。
引物序列:S5-CTG GAG ACC ACT CCCATCCTTTCT-3
AS5-CAG GTT GAT GTT CTT GTT CAT GCCC-3
1.4.3扩增体系:25μL反应体系:10×Taq buffer5μL dNTP 0.5μL,上下游引物各2μL(10pmol),Taq酶0.125U1,模板DNA 2L,以灭菌双蒸水补足体积。反应条件:预变性95℃5 min,变性94℃ 30s,退火60℃20s,延伸72℃10s,35个循环,终末延伸72℃7min。扩增产物以3%琼脂糖凝胶电泳40min。(以上试剂由promega公司提供)
1.4.4酶切
酶切体系:20μl,HaeⅢ限制性内切酶0.5μl,BSA0.2μl,扩增产物17.3μl,buffer 2μl。反应条件:37℃水浴,2.5h。(以上试剂由promega公司提供)
1.4.5电泳
酶切产物在含有0.5μg/ml EB的3%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以DNA Marker DL2,000为片段长度标志,电压100V,电泳30min。凝胶成相仪监测结果并留取照片(见图1)。
1.5数据处理
数据由SPSSll.5 for Windows软件包处理。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经基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H-W)检验,以确认所选人群具有群体代表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采用基因计数法计算。组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采用卡方检验。
2实验结果
2.1CNTF基因的实验结果
睫状神经因了(CNTF)因它能促进鸡胚睫状神经节神经元存活而得名,具有200个氨基酸的残基,基因定位llq12,由一个内含子和两个外显子组成,HaeⅢ多态位点位于内含子和第二个外显子之间,扩增后的长度为134bp,酶切后含酶切位点的等位基因为94bp、40bp,定义为G,不含酶切位点为134bp定义为A,出现了三种基因型G/G、G/A、A/A。
Lanel为Marker(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900 1000bp);
lane2、3为杂合子G/A电泳带;lane4、5、6为纯合子AA电泳带;
lane 7、8、9为纯合G/G电泳带;Lane10、11为PCR产物。
lanel为Marker(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900 1000bp);
lane2、3为杂合子G/A电泳带;lane4、5、6为纯合子AA电泳带;
lane了、8、9为纯合G/G电泳带;Lanel0、11为PCR产物。
2.2CNTF基因A/G多态频率分布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运动员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分布卡方值为0.833
3讨论
3.1实验对象的选择
选用遗传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时,各种因素对其结果的影响远远高于其它实验。而实验对象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结果的可信度和代表性。本研究在实验对象的选材上尽量避免可预见性的因素干扰,以求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1.1样本量的选择
群体遗传学是观察人群中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其变化主要表现在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状态。其中,影响这种状态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群体的大小。最理想的样本量在400~500人以上。当前国内外如大多数的研究样本量集中于250人以下。远未达到理想的样本量。如席翼研究人数最多的是对照组216人实验组100人。英国H.Montgomery实验室是当前此研究领域中杰出的实验室之一,他们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也不超过80人,最少时是33人,样本量的选择也偏小。本实验选取了黑龙江省越野滑雪队,由于我国冰雪运动起步较晚,使得我国的越野滑雪运动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我省的越野滑雪项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越野雪运动受地域、经济、人们喜爱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我省越野滑雪项目参加的人数少,有优异成绩的专业运动员更少。本实验所选择的30名运动员,其中黑龙江省一队的15名运动员中国际健将级运动员1名、国家健将级的9名、国家一级运动员2名、二级运动员3名,其它运动员全部为省级运动员达到了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可以说此30名运动员代表了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的水平。对照组人数的选择考虑在统计时人员的齐性相对应地选择了北方汉族30名。CNTF的研究多集中于神经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方面,此基因的多态性与力量关联的研究实验还处于初步阶段,可用于同一项群的横向比较和不同人群的纵向比较的数据寥寥无几。由于所选择的人数具有局限性,可能会影响到统计学的结果。本研究对于黑龙江省越野运动员特定的范围进行研究,旨在为我国冰雪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数据。
3.1.2运动项目的选择
国内外在基因选材的研究中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多集中于长跑、登山、游泳等项目。对于冬季项目的基因选材的研究未见系统的报道。只有Rankeinen选择了包括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和中长跑等耐力运动员192名与189名健康者ACEI/D基因型比较,结果也无差别。但此实验的研究对象为高加索人,因为种族对基因选材的影响较大,本研究选取中国汉族越野滑雪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填补了基因选材的国际空白。
3.2CNTF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
CNTF是约20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由成熟个体外周神经中的施旺细胞、星形细胞中的一些亚细胞群体和中枢神经系统分泌的胞液分子,而非由靶组织分泌。CNTF最初被认为是睫状神经节副交感神经元培养时的营养因子,并由此命名。Komi等对31对两性双生子的股外侧肌进行活检研究,结果发现:I型朋纤锥的分布比例是基因型依赖性的。Simonean的研究提示:无氧耐力和高强度周期性训练引起相关最大酶活性变化由基因型决定。Maes等对10岁的双生子及他们的父母进行肌肉力量的研究得出:肌静力、爆发力和功能性肌肉力量均表现为遗传传递诱导或主要由遗传控制。王珮等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子力量运动员的CNTF基因多态性与普通人相比没有显著陸差异。本实验结果显示,越野滑雪运动员属于特殊人群,无群体代表性,且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异。对于所选择的同一试验对象,共测定两种运动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分别是ACE基因的多态性和CNTF基因的多态性。但结果截然不同,ACE基因既有群体代表性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都有差异。分析CNTF基因无群体代表性的可能性,其一是所选取的样本人数少,但ACE也是同样样本却有群体代表性,说明此可能不大。其二,CNTF与对照组就是无任何差异,无论从代表性还是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此结果与Rankeinen结论相一致。提示中国越野滑雪运动员力量素质与CNTF的多态性无关。
一、在热力学基础中渗透环境教育
热力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相互转换规律的科学。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最佳条件是什么?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完成一个化学反应我们需要提供或者得到多少能量?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就是热力学。热力学内容,与环境问题有着直接联系。化学反应和能量之间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热力学正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无论是人类已经大量利用的能源还是新开发的能源,大多都是依靠它们进行化学反应来获得能量。人类的文明始于火的使用,燃烧是人类最早的化学实践之一。燃烧把化学与能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巧妙地利用化学变化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同时燃料的燃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人们必须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规律,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能源与清洁生产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在这部分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相关知识。人们对能源进行了分类: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清洁型能源和污染型能源等。例如,水力能、太阳能、核能等都是清洁型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能源,煤炭和石油污染型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能源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能源短缺的资源问题,另一个是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部分内容中,可以向学生大力倡导使用清洁源及可再生资源,开发研制新能源,向学生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再如:在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学习概念、原理时,可以将抽象理论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比如,有位科学家将对熵的性质的理解上升到哲学层面,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融为一体。熵代表的就是系统的混乱度,往往系统都是向着混乱度增大的方向移动。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熵不仅向着无组织性滑去,在某些条件下熵本身会成为有序的根源,所以有序来源于混沌。如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于是,人和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需要有一种新关系,那就是和谐共生的有序关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原本是为了研究客观世界而分裂的整体,但人们往往忘记将它们结合,片面强调某一科学的实用价值,这无法使受教育者全面看清世界的本质及发展。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人文教育进行环境教育渗透。
二、在化学反应原理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反应原理中包括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可以转化成产物的最大限度问题。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反应速率的问题即反应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化学反应速率机理的学科。只有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反应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环境保护中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实现清洁生产。
化工生产及其相关工业生产中,包含很多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际生产过程密切联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是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最难消除和降解的。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笔者认为可以提倡从源头上控制使用有害原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最大地转化利用原料,避免有害污染物的产生,即清洁生产的新思想――生产全过程的无害化。这就需要应用所学到的化学反应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实现反应的最大转化率,促进清洁生产的推广使用。这样,既联系实际,明确学习的目的及应用,又有效进行了环境教育的渗透,加深了环境意识,又指导了环境行为。当学生将来进入生产第一线时,会为社会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在化学反应原理中要注重渗透清洁生产相关内容及如何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实现清洁生产。比如,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为此,世界各国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然而,污染物一经排放到环境,再进行治理,不但难度大,而且效果差,达不到要求。为此,国际上对工业污染控制战略进行了重大变革,其核心是:以污染防止战略取代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防治战略,即清洁生产。利用化学改革传统的生产工艺,从三方面保证生产的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清洁,从而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三、在电化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科学。在进行二者间相互转化的同时,必须发生有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这样才能实现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很多污染的形成都涉及电化学反应机理,相反,学习电化学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污染的形成过程,以此来防止污染的形成及污染的治理。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要注意结合实例,讲解电化学与污染的关系。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现象。例如,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的金属器具会腐蚀生锈。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转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氧化生成三氧化硫。由于污染气体的排放,再经氧化形成的酸雨现象已经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它严重影响人类及生物的健康、腐蚀建筑物、破坏植被的生长等。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发生迁移和转化反应等大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在污染物的治理中,也会经常利用到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处理法一般用于环境中难以消解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这种方法可使环境中的污染物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为无毒或低毒化合物,或转化成能从环境中分离出来的物质。所以,在教授电化学内容的时候,注重强调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污染物形成的机理及如何治理污染物。此外,电化学处理方法也是废水净化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利用阳极使水中污染物氧化,阴极使水中污染物还原,也可以利用电解产生氧化剂和絮凝剂对污染物加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