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1 11:23: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粮食浪费最主要的原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目前,全球每年都在变暖,南极冰川每年也在加剧融化。夏天,人们大量地使用空调,致使外部空气迅速增高,这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少空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工厂排出的气体有些因没消毒,而倒致空气质量变坏,容易生病。
最主要的还是保护环境,不乱砍树木,多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不乱扔乱吐,垃圾应丢在垃圾箱里;坐车尽量坐公共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资源方面也很重要。要减少浪费;不浪费粮食,粮食是来之不易的;不浪费水,水是生命之源;不浪费电,电是有限的;不浪费天然气,天然气是很稀少的。总之,我们要用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关键词:耕地面积、人口问题、占用、耕地滥用
Abstract: as 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and land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o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development), the trend of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s year by year. So for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gradually reduce the problem is not only by the population control to solve for the, for the abuse of cultivated land is must solve.
Key words: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population,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and abuse
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土地的现状(尤其是耕地的现状)
对于我国的耕地的现状与其他的国家相比,主要的分为以下的几点特点:1)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于世界的平均的水平,九十年代末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117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尤其重要的是我国的农业种植水平比较好的地方人均耕地占有量远比农业种植水平差的地方人均耕地占有量要少很多。所以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成为了我国的基本的国情。2)耕地的质量总体上相较于国外较差,而且种植水平低。3)耕地的退化相当的严重。许多的耕地是处在我国干旱与半干旱的地域上,常常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处在这个地域的耕地有将近一一半的耕地遭到了不同程度上退化,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了水土流失的影响
我国大力保护耕地的原因。
在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上确实做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我国的粮食方面可以没有缺点了。农业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依然是保持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对于农业来说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地位,对于耕地的保护依然是现阶段最主要的。
保护耕地严格上来讲就是对粮食综合的产力的基本。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对于耕地的保护要达到最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国家的农业生产的安全与产量,对于粮食的保护就必须对耕地做到很好地保护。
在耕地的保护时需要面临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的粮食的消耗已经增加到了五十亿千克多,而耕地确实不增反倒不断地缩减,使得原本人地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增加3。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耕地资源滥占的现象相当的严重;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大量的耕地滥用的基础上的,当前整个中国都处在地区的开发热潮当中,这就导致了耕地的大量流失。开发区的随意开发,对于耕地的占有,最少也在几公顷以上,最多更是无法估量,这些开发区对耕地的占用更多的是在沿江、沿湖或者是在沿海地带。再就是,由于现在的城镇发展过快、生态退耕等原因造成的耕地滥用,盲目的开发建设,对耕地大量的滥用,一些单位、企业对耕地征而不用,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耕地。
一些地方上的政府在耕地的保护上意识不是很强。在政府中仍然存在一些领导存在成经济建设大于一切的想法,把城市的建设最为一个主要的发展目标。而一些领导干脆把耕地的运用当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片面的追求“土地生才”。对于耕地的保护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上最多的是宣传,并没有在实际行动上付出可行的方法,更多的在耕地的执法上进行干预,对耕地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障碍4。
针对以上耕地滥占问题的保护对策。
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土地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基本,而耕地则是保证粮食、作物生产的基础。对耕地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农业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对于耕地保护上,要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从长远的利益考虑,还要考虑到全民族的稳定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思想上对耕地的保护不可动摇。
要确实落实到实际,加强监管的力度与责任。对于中央关于土地调控的政策要毫无保留的执行,对土地的总体规划等要严肃的去维护,对于各种违法违规滥占土地的行为要给与严厉的打击与制止。对于耕地的保护要科学的制定一个的总体的规划,对减少耕地的数量与农田面积的倾向要严肃的处理。
对于土地的利用方式要进行有效的转变,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基础性的建设与产业要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防止这些建设重复建设,保证不随便的浪费耕地资源。再一个就是对于城镇的建设与一些相关的用地规模确保科学的方式去安排。本着节约、保护的原则优化用地的结构,减少随意用地的规模,科学的安排基础的建设。
对城市建设用地应该增强对新空间的使用,而不是去开拓一些新的耕地来进行建设。对于耕地的减少应该通过整理、复垦等来达到补充耕地的缺失,充分的加强建设需地的利用率。对于城市中建设中没有开发的、闲置的、批而未供的土地进行有效的耕地开发。对于工程建设用地时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以科学、有规划的实施拆迁。最后就是对土地的总体规划上要科学合理的做一下调整,工程建设的用地最大限度上去使用山坡的荒地,尽可能的占有优质的耕地5。
【结语】以上的耕地的滥用问题以及对其的解决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对耕地的滥用现状得到缓解。在现在的生活日益提高的社会,无论是对吃还是住,这些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对于现在日益减少的耕地现状来说,耕地是肯定要保护的。但是城市的建设也是必须进行的,在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城市建设这是最理想的现象。其实最主要的是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很好地去缓解。这是现在必须去做的。
【参考文献】
1.从描述分布情况角度考查,这类题相对比较简单,在此不做赘述。
2.从影响因素角度考查,结合区域背景,针对区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作答,可能从水资源短缺、荒漠景观、植被表现耐旱特征(叶呈针状或退化、叶硬质、叶有蜡质、根系特别发达等)或湖泊萎缩等其他角度设问。
3.从旱灾的受灾体角度考查,分析其危害和对应的具体措施。
下面,我们结合例题,分别看看这三种考查方式应该如何应对。
例1 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上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解析 这道题很容易错,在平常课程讲解中,各选项都是导致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但具体到题目,考查的是旱灾和干旱的区别。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而旱灾必须有受灾体。ACD都是华北春季干旱的原因,而B反映了由于干旱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并且导致农业缺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 B
点拔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影响干旱的因素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少、气温高、寒流来袭导致降温减湿、大风导致蒸发加剧、植被差导致涵养水份调节小气候功能下降、地形崎岖影响地表水流速和下渗等一系列原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利用率低等导致水资源不足。
对一个地区干旱的影响是单个要素影响或多个要素共同影响。例如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还没到来,降水稀少;农业生产需水量大。需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有主次之分,比如季风区更主要的为降水的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
例2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解析 这道题考查干旱对受灾体可能带来怎样的危害,属于我们身边能够接触到的地理问题。图中重、特旱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在这个季节很少;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并且南方湿润地区由于干旱导致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很少。
答案 C
点拔 干旱常与旱灾相关联,但旱灾与干旱有一定区别。旱灾的发生是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而导致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类生存受到危害。干旱与旱灾的主要区别在于干旱是发生旱灾的致灾因子,而旱灾的发生还需要有受灾体,受灾体主要包括生态、农业和社会经济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受灾体\&危 害\&举 例\&生 态\&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森林大火、病虫害、土地盐碱化、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等\&农 业\&对作物生长、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如作物正常生长受到影响\&社会经济\&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水资源等问题不利影响\&如水资源紧张,高温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影响\&]
例3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读图,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 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类似于旱灾给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问题,可以从缓解农业旱灾的角度出发,主要从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答案 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点拔 针对不同受灾体,缓解旱灾的措施如下表所示。
[受灾体\&缓解措施\&生态\&做好监测与预防准备工作;人工降雨等\&农业\&加强旱灾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人工降雨等,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社会
经济\&做好监测与预防准备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适度开采地下水;人工降雨等\&]
通过对上述干旱和旱灾的例题分析,可以总结出针对此类试题的处理流程:
1.仔细阅读题干信息,明确干旱和旱灾发生的区位、季节、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条件;
2.结合获取的有效信息,构建试题背景模型,从各角度综合考量试题设问内容;
3.根据构建的模型,详细探究旱灾和干旱发生的原因、影响和对应措施;
4.利用所学地理原理和规律,用科学的地理语言,准确叙述回答问题。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求我们在备考中进行对这个专题深入探究,理解本质、辨析区别,真正提高理解、探究和知识迁移能力。
[练习]
1.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219\&松辽平原\&169\&357\&环渤海平原\&415\&799\&黄淮平原\&846\&1407\&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949\&2151\&]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3.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4.森林火灾,是指失去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20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以上。下图为“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试分析加利福尼亚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原因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3.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1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
1.1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科技的落后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在建设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时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时花费相应资金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大力进行宣传,确保当地农民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学会应用这一技术,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应用相关投资,为农民进行技术示范,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农民,给予推广单位足够的资金,确保宣传的及时有效性。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资金是最基础保障,同时只有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才能够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农业的进步[1]。
1.2促使农民成为农业投资项目的主体
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各项科学技术的研发、农业投资项目的进行都要以农民为主,同时农业也将是农业投资项目中最主要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也积极的增强了对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盲目浪费。这是受传统农村习俗及封建思想所影响的,部分地区农民没有将资金应用到学习先进技术当中,而是应用到一些迷信活动当中,如建庙烧香等;在实施投资项目过程中,侧重于对物化型硬技术的应用和学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型软技术,导致不合理的农业科技投资现象的出现。例如,资金被大部分应用于都化肥、耕地的购买当中,而没有及时采用新工艺和技术,在技术投入当中只对单项的农业技术感兴趣,忽视多项技术的配套组合,导致当地农业科技始终无法取得进步。同时投入科技的过程中,拥有较单一的结构,科技大部分应用于种植业,而对林、渔和副等产业的应用较少,导致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2]。
2加强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
2.1更新理念
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农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应使用国家财政理念来管理这些项目。将粮食主产区作为项目重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粮食的安全长期增产;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服务能力;大规模改建中低产田,促进我国农田建设的标准化。新时期在管理农业投资项目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出发点落实到以农为本之上。同时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以农民基本利益的满足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化经营,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等。
2.2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在对农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应从我国实际农业发展状况出发,在实践中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综合整合林、农及水利等项目,并且在当地省份构建农业投资项目开发厅,督促并监督县级部门的工作,同时相关服务部门应及时参与到该项目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构建工程监理机制,促使农业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严格的监督和把关。在现阶段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业发展项目监理机构,因此由监理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既小又分散,而且拥有多种类型,因此在科学的管理体系当中应明确会计支出项目。
关键词: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3年稳中求进总基调提出六大任务中其中之二:一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本文试从粮食行业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促进粮食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自2004年以来,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就是“实行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虽然八年过去了,经营体制改革仍进展缓慢。
1.管办不分的现象普遍存在
调研的七家粮食企业中只有一家已实现脱钩改制,其余六家仍为粮食局独资或控股。粮食局作为粮食企业的主管部门,过多参与企业的自主经营,无法保证粮食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和法人治理结构,有些地方还存在粮食主管部门向企业摊派费用、安置人员的现象。
2.盈利能力低普遍亏损
粮食企业户数多,规模小,负债重,效益差,缺乏经营粮食所需要的资金,采购受限制,富余人员严重,人员成本高。粮食行业本身的盈利水平很低,加之各地大大小小的粮库数不胜数,粮食企业大都生存艰难。
以数据为例,表:
从表可看出,粮食企业毛利率低,介于2%-4%之间;员工人数多,人均年工资大都在1-2万左右;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显示只有三家粮食企业盈利,而且盈利水平低,净利润在20万左右。
3.粮库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调研中粮食企业普遍反映各地粮库重复建设现象突出,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自从200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组建、上收部分地方粮食储备库为其粮食直属库后,管理国家储备粮的中央储备粮系统和管理地方储备粮及商品粮经营的地方粮食系统并存,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益的矛盾和难以协调的问题。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直属库仓储能力达不到国家下达的存储中央储备粮的容量,不少地方重新建设储备库,而地方储备库中大量粮库闲置。
二、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缓慢的原因
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涉及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是一项系统工程。致使经营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
1.政府推动力不足
政府在实施企业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居于领导地位,是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最主要的外部力量,但现实中政府没有为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
2.企业内部动力不足
经营体制改革的真正动力应来自于企业的内部,企业迫于经济困难、改革成本不足和改革环境的限制,不敢也不愿去触动职工的个人利益,怕触动职工利益后不能妥善解决从而影响企业稳定,致使企业自身缺乏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企业职工行动力不足
企业职工安置依赖于劳动就业市场、社会保障体系等市场机制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由于没有地方党委、政府、人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业职工转岗再就业很难实现,致使企业职工行动力不足。
三、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缓慢的对策
积极创造"政府推动,企业主动,职工行动,社会联动"的社会氛围,采取措施深化经营体制改革。
1.坚持政企分开
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的原则,围绕国有粮食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目标要求,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深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彻底与企业脱钩,认真履行粮食市场监管职责,政府要明确行使国有粮食企业出资人的职责,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2.实施兼并重组
比资源本身更重要的是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于部分不承担储备任务、严重资不抵债、难以维持生存的粮库,依法实施破产;对具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设备齐全、固定资产较多等条件的骨干粮库保留,组建集团公司;非骨干粮库取消法人资格,注销工商执照,将资产划转,作为附属库点或分库继续存在。在资源整合过程必须兼顾粮食储备整体布局和长期规划,每个地市要至少先完成一个“一县一企”、“一企多库”的试点模式,重点大县可构建“多企多库”的粮食流通网络新格局。
作为粮食第二大省的黑龙江,早在2012年初就开始实施战略重组计划,计划三年内分步实现554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119家退出、261家保留、174作为附属库点或分库。
3.创新经营模式
针对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地方储备粮库大量闲置的情况下仍大力兴建储备库的问题,以及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得不到经营粮食所需要的资金,历史包袱、人力成本等过重,导致企业年年亏损等问题。应创新经营模式,以中储粮分公司和骨干粮库组建股份制公司,中储粮以资本出资,骨干粮库以粮库出资,按投资比例分成,开创中央储备粮库与地方国有粮库互利双赢的新模式。例如2008年中储粮云南分公司用国债建库资产2488.06万元为股本(占62%的股份),原开远市国家粮食储备库以其两个库区之一的资产1524.94万元资产为股本(占38%的股份),组建开远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新公司组建后,中储粮云南省分公司派出一名董事长、一名懂事和一名监事,其余57名员工全部是原开远市国家粮食储备库职工。为了充分照顾地方利益,中储粮云南分公司决定,5年内公司获得的利润实行倒三七分成,即原开远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得70%,中储粮云南分公司得30%,5年后按照投资比例分成。新公司成立后,运行情况良好,中央、地方都满意。此新模式既可以避免重建粮库资源浪费,也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现有粮库的作用,达到兼顾国家和地方利益,延伸中储粮网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政府与粮食企业主管部门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坚持政企分开、实施兼并重组、创新经营模式进一步深化经营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