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粮食浪费最主要的原因范文

粮食浪费最主要的原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21 11:23: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粮食浪费最主要的原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粮食浪费最主要的原因

篇1

目前,全球每年都在变暖,南极冰川每年也在加剧融化。夏天,人们大量地使用空调,致使外部空气迅速增高,这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少空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工厂排出的气体有些因没消毒,而倒致空气质量变坏,容易生病。

最主要的还是保护环境,不乱砍树木,多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不乱扔乱吐,垃圾应丢在垃圾箱里;坐车尽量坐公共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资源方面也很重要。要减少浪费;不浪费粮食,粮食是来之不易的;不浪费水,水是生命之源;不浪费电,电是有限的;不浪费天然气,天然气是很稀少的。总之,我们要用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篇2

关键词:耕地面积、人口问题、占用、耕地滥用

Abstract: as 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and land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o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development), the trend of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s year by year. So for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gradually reduce the problem is not only by the population control to solve for the, for the abuse of cultivated land is must solve.

Key words: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population,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and abuse

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土地的现状(尤其是耕地的现状)

对于我国的耕地的现状与其他的国家相比,主要的分为以下的几点特点:1)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于世界的平均的水平,九十年代末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是117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尤其重要的是我国的农业种植水平比较好的地方人均耕地占有量远比农业种植水平差的地方人均耕地占有量要少很多。所以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成为了我国的基本的国情。2)耕地的质量总体上相较于国外较差,而且种植水平低。3)耕地的退化相当的严重。许多的耕地是处在我国干旱与半干旱的地域上,常常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处在这个地域的耕地有将近一一半的耕地遭到了不同程度上退化,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了水土流失的影响

我国大力保护耕地的原因。

在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上确实做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我国的粮食方面可以没有缺点了。农业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依然是保持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对于农业来说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地位,对于耕地的保护依然是现阶段最主要的。

保护耕地严格上来讲就是对粮食综合的产力的基本。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指出,对于耕地的保护要达到最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国家的农业生产的安全与产量,对于粮食的保护就必须对耕地做到很好地保护。

在耕地的保护时需要面临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的粮食的消耗已经增加到了五十亿千克多,而耕地确实不增反倒不断地缩减,使得原本人地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增加3。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耕地资源滥占的现象相当的严重;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大量的耕地滥用的基础上的,当前整个中国都处在地区的开发热潮当中,这就导致了耕地的大量流失。开发区的随意开发,对于耕地的占有,最少也在几公顷以上,最多更是无法估量,这些开发区对耕地的占用更多的是在沿江、沿湖或者是在沿海地带。再就是,由于现在的城镇发展过快、生态退耕等原因造成的耕地滥用,盲目的开发建设,对耕地大量的滥用,一些单位、企业对耕地征而不用,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耕地。

一些地方上的政府在耕地的保护上意识不是很强。在政府中仍然存在一些领导存在成经济建设大于一切的想法,把城市的建设最为一个主要的发展目标。而一些领导干脆把耕地的运用当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片面的追求“土地生才”。对于耕地的保护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上最多的是宣传,并没有在实际行动上付出可行的方法,更多的在耕地的执法上进行干预,对耕地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障碍4。

针对以上耕地滥占问题的保护对策。

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土地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基本,而耕地则是保证粮食、作物生产的基础。对耕地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农业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对于耕地保护上,要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从长远的利益考虑,还要考虑到全民族的稳定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思想上对耕地的保护不可动摇。

要确实落实到实际,加强监管的力度与责任。对于中央关于土地调控的政策要毫无保留的执行,对土地的总体规划等要严肃的去维护,对于各种违法违规滥占土地的行为要给与严厉的打击与制止。对于耕地的保护要科学的制定一个的总体的规划,对减少耕地的数量与农田面积的倾向要严肃的处理。

对于土地的利用方式要进行有效的转变,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基础性的建设与产业要合理、科学的规划、布局,防止这些建设重复建设,保证不随便的浪费耕地资源。再一个就是对于城镇的建设与一些相关的用地规模确保科学的方式去安排。本着节约、保护的原则优化用地的结构,减少随意用地的规模,科学的安排基础的建设。

对城市建设用地应该增强对新空间的使用,而不是去开拓一些新的耕地来进行建设。对于耕地的减少应该通过整理、复垦等来达到补充耕地的缺失,充分的加强建设需地的利用率。对于城市中建设中没有开发的、闲置的、批而未供的土地进行有效的耕地开发。对于工程建设用地时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以科学、有规划的实施拆迁。最后就是对土地的总体规划上要科学合理的做一下调整,工程建设的用地最大限度上去使用山坡的荒地,尽可能的占有优质的耕地5。

【结语】以上的耕地的滥用问题以及对其的解决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对耕地的滥用现状得到缓解。在现在的生活日益提高的社会,无论是对吃还是住,这些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对于现在日益减少的耕地现状来说,耕地是肯定要保护的。但是城市的建设也是必须进行的,在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城市建设这是最理想的现象。其实最主要的是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很好地去缓解。这是现在必须去做的。

【参考文献】

篇3

1.从描述分布情况角度考查,这类题相对比较简单,在此不做赘述。

2.从影响因素角度考查,结合区域背景,针对区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作答,可能从水资源短缺、荒漠景观、植被表现耐旱特征(叶呈针状或退化、叶硬质、叶有蜡质、根系特别发达等)或湖泊萎缩等其他角度设问。

3.从旱灾的受灾体角度考查,分析其危害和对应的具体措施。

下面,我们结合例题,分别看看这三种考查方式应该如何应对。

例1 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上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解析 这道题很容易错,在平常课程讲解中,各选项都是导致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但具体到题目,考查的是旱灾和干旱的区别。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而旱灾必须有受灾体。ACD都是华北春季干旱的原因,而B反映了由于干旱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并且导致农业缺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 B

点拔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影响干旱的因素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少、气温高、寒流来袭导致降温减湿、大风导致蒸发加剧、植被差导致涵养水份调节小气候功能下降、地形崎岖影响地表水流速和下渗等一系列原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利用率低等导致水资源不足。

对一个地区干旱的影响是单个要素影响或多个要素共同影响。例如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还没到来,降水稀少;农业生产需水量大。需要注意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有主次之分,比如季风区更主要的为降水的季节差异和年际变化。

例2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

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解析 这道题考查干旱对受灾体可能带来怎样的危害,属于我们身边能够接触到的地理问题。图中重、特旱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在这个季节很少;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并且南方湿润地区由于干旱导致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很少。

答案 C

点拔 干旱常与旱灾相关联,但旱灾与干旱有一定区别。旱灾的发生是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而导致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类生存受到危害。干旱与旱灾的主要区别在于干旱是发生旱灾的致灾因子,而旱灾的发生还需要有受灾体,受灾体主要包括生态、农业和社会经济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受灾体\&危 害\&举 例\&生 态\&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森林大火、病虫害、土地盐碱化、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等\&农 业\&对作物生长、产量或牧场产量足以产生不利影响\&如作物正常生长受到影响\&社会经济\&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水资源等问题不利影响\&如水资源紧张,高温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影响\&]

例3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读图,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解析 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类似于旱灾给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问题,可以从缓解农业旱灾的角度出发,主要从培育和种植耐旱作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

答案 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点拔 针对不同受灾体,缓解旱灾的措施如下表所示。

[受灾体\&缓解措施\&生态\&做好监测与预防准备工作;人工降雨等\&农业\&加强旱灾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人工降雨等,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社会

经济\&做好监测与预防准备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适度开采地下水;人工降雨等\&]

通过对上述干旱和旱灾的例题分析,可以总结出针对此类试题的处理流程:

1.仔细阅读题干信息,明确干旱和旱灾发生的区位、季节、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条件;

2.结合获取的有效信息,构建试题背景模型,从各角度综合考量试题设问内容;

3.根据构建的模型,详细探究旱灾和干旱发生的原因、影响和对应措施;

4.利用所学地理原理和规律,用科学的地理语言,准确叙述回答问题。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要求我们在备考中进行对这个专题深入探究,理解本质、辨析区别,真正提高理解、探究和知识迁移能力。

[练习]

1.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219\&松辽平原\&169\&357\&环渤海平原\&415\&799\&黄淮平原\&846\&1407\&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949\&2151\&]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3.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4.森林火灾,是指失去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20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以上。下图为“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试分析加利福尼亚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原因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3.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篇4

1农业投资项目的实施

1.1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科技的落后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在建设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就是说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时要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及时花费相应资金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大力进行宣传,确保当地农民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学会应用这一技术,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应用相关投资,为农民进行技术示范,将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农民,给予推广单位足够的资金,确保宣传的及时有效性。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资金是最基础保障,同时只有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才能够提高项目质量,促进农业的进步[1]。

1.2促使农民成为农业投资项目的主体

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各项科学技术的研发、农业投资项目的进行都要以农民为主,同时农业也将是农业投资项目中最主要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也积极的增强了对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实施农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盲目浪费。这是受传统农村习俗及封建思想所影响的,部分地区农民没有将资金应用到学习先进技术当中,而是应用到一些迷信活动当中,如建庙烧香等;在实施投资项目过程中,侧重于对物化型硬技术的应用和学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型软技术,导致不合理的农业科技投资现象的出现。例如,资金被大部分应用于都化肥、耕地的购买当中,而没有及时采用新工艺和技术,在技术投入当中只对单项的农业技术感兴趣,忽视多项技术的配套组合,导致当地农业科技始终无法取得进步。同时投入科技的过程中,拥有较单一的结构,科技大部分应用于种植业,而对林、渔和副等产业的应用较少,导致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2]。

2加强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

2.1更新理念

在进行农业投资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农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应使用国家财政理念来管理这些项目。将粮食主产区作为项目重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粮食的安全长期增产;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服务能力;大规模改建中低产田,促进我国农田建设的标准化。新时期在管理农业投资项目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出发点落实到以农为本之上。同时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以农民基本利益的满足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化经营,积极进行结构调整等。

2.2构建科学组织管理体系

在对农业投资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应从我国实际农业发展状况出发,在实践中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综合整合林、农及水利等项目,并且在当地省份构建农业投资项目开发厅,督促并监督县级部门的工作,同时相关服务部门应及时参与到该项目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构建工程监理机制,促使农业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拥有严格的监督和把关。在现阶段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农业发展项目监理机构,因此由监理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既小又分散,而且拥有多种类型,因此在科学的管理体系当中应明确会计支出项目。

篇5

关键词: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3年稳中求进总基调提出六大任务中其中之二:一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本文试从粮食行业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促进粮食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自2004年以来,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就是“实行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虽然八年过去了,经营体制改革仍进展缓慢。

1.管办不分的现象普遍存在

调研的七家粮食企业中只有一家已实现脱钩改制,其余六家仍为粮食局独资或控股。粮食局作为粮食企业的主管部门,过多参与企业的自主经营,无法保证粮食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和法人治理结构,有些地方还存在粮食主管部门向企业摊派费用、安置人员的现象。

2.盈利能力低普遍亏损

粮食企业户数多,规模小,负债重,效益差,缺乏经营粮食所需要的资金,采购受限制,富余人员严重,人员成本高。粮食行业本身的盈利水平很低,加之各地大大小小的粮库数不胜数,粮食企业大都生存艰难。

以数据为例,表:

从表可看出,粮食企业毛利率低,介于2%-4%之间;员工人数多,人均年工资大都在1-2万左右;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显示只有三家粮食企业盈利,而且盈利水平低,净利润在20万左右。

3.粮库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调研中粮食企业普遍反映各地粮库重复建设现象突出,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自从200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组建、上收部分地方粮食储备库为其粮食直属库后,管理国家储备粮的中央储备粮系统和管理地方储备粮及商品粮经营的地方粮食系统并存,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益的矛盾和难以协调的问题。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直属库仓储能力达不到国家下达的存储中央储备粮的容量,不少地方重新建设储备库,而地方储备库中大量粮库闲置。

二、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缓慢的原因

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涉及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是一项系统工程。致使经营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

1.政府推动力不足

政府在实施企业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居于领导地位,是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最主要的外部力量,但现实中政府没有为企业经营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

2.企业内部动力不足

经营体制改革的真正动力应来自于企业的内部,企业迫于经济困难、改革成本不足和改革环境的限制,不敢也不愿去触动职工的个人利益,怕触动职工利益后不能妥善解决从而影响企业稳定,致使企业自身缺乏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企业职工行动力不足

企业职工安置依赖于劳动就业市场、社会保障体系等市场机制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由于没有地方党委、政府、人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业职工转岗再就业很难实现,致使企业职工行动力不足。

三、粮食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缓慢的对策

积极创造"政府推动,企业主动,职工行动,社会联动"的社会氛围,采取措施深化经营体制改革。

1.坚持政企分开

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的原则,围绕国有粮食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目标要求,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深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彻底与企业脱钩,认真履行粮食市场监管职责,政府要明确行使国有粮食企业出资人的职责,让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2.实施兼并重组

比资源本身更重要的是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于部分不承担储备任务、严重资不抵债、难以维持生存的粮库,依法实施破产;对具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设备齐全、固定资产较多等条件的骨干粮库保留,组建集团公司;非骨干粮库取消法人资格,注销工商执照,将资产划转,作为附属库点或分库继续存在。在资源整合过程必须兼顾粮食储备整体布局和长期规划,每个地市要至少先完成一个“一县一企”、“一企多库”的试点模式,重点大县可构建“多企多库”的粮食流通网络新格局。

作为粮食第二大省的黑龙江,早在2012年初就开始实施战略重组计划,计划三年内分步实现554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119家退出、261家保留、174作为附属库点或分库。

3.创新经营模式

针对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地方储备粮库大量闲置的情况下仍大力兴建储备库的问题,以及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得不到经营粮食所需要的资金,历史包袱、人力成本等过重,导致企业年年亏损等问题。应创新经营模式,以中储粮分公司和骨干粮库组建股份制公司,中储粮以资本出资,骨干粮库以粮库出资,按投资比例分成,开创中央储备粮库与地方国有粮库互利双赢的新模式。例如2008年中储粮云南分公司用国债建库资产2488.06万元为股本(占62%的股份),原开远市国家粮食储备库以其两个库区之一的资产1524.94万元资产为股本(占38%的股份),组建开远国家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新公司组建后,中储粮云南省分公司派出一名董事长、一名懂事和一名监事,其余57名员工全部是原开远市国家粮食储备库职工。为了充分照顾地方利益,中储粮云南分公司决定,5年内公司获得的利润实行倒三七分成,即原开远市国家粮食储备库得70%,中储粮云南分公司得30%,5年后按照投资比例分成。新公司成立后,运行情况良好,中央、地方都满意。此新模式既可以避免重建粮库资源浪费,也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现有粮库的作用,达到兼顾国家和地方利益,延伸中储粮网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政府与粮食企业主管部门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坚持政企分开、实施兼并重组、创新经营模式进一步深化经营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表:

篇6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宗教认同 原因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境内有25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不同的族群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会造成不同的宗教文化取向。基督教对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会被少数民族群体所认同。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对基督教宗教认同的原因。其中包括基督教的本土化即基督教的文化批戴与文化融入、少数民族摆脱贫困寻求庇护的需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自发地对基督教产生认同。

1基督教的本土化

基督教传入云南后,为了实现传播福音的目的,传教士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基督教适应本地文化。传播初期,传教士创制苗文、傈僳文、景颇文等少数民族文字,并用作翻译《圣经》,穿着当地少数民族的服装用少数民族语言传道。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学校、医院等。为促进基督教的为少数民族所接受,基督教会还按立本地牧师、建盖有民族特色的教堂。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实现了基督教的文化批戴,将异文化基督教移植到本土文化中,基督教去除了洋教的色彩,淡化了异文化特征,通过民族化的包装,在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获得了少数民族的认同,通过对语言、文字以及民族特色的认同来实现宗教认同。

基督教在云南传播过程中,与当地的民俗、生产生活习惯相结合。改变了过去枯燥的传教方式,利用唱诗等娱乐活动吸引少数民族信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情况调整礼拜的时间,让基督教更符合当地生产生活的特点。富民小水井合唱团就是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唱诗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还成为了当地信徒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基督教圣餐中的无酵饼也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改为米饭。基督教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融合使基督教被本地民族接受,仪式符号的调整有助于族群接受基督教的文化融入。仪式符号的认同实质上促进了宗教认同。基督教从文化批戴到文化融入,建构了新的群体身份,少数民族信徒除民族身份外,还有基督徒身份。新身份的建构加强了民族的认同,促进了民族与宗教的融合。

2摆脱贫困与寻求庇护的需要

基督教传入之前的少数民族生活十分艰辛,例如苗族的历史充满了战争与迁徙,苗民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倍受压迫,忍受双重痛苦。苗民受到土司、土目与地主的剥削,生活极为困苦。在生活物质匮乏的生活中,少数民族只有祈求神灵的帮助。在基督教传入前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如白族的本主崇拜,苗族的自然崇拜等。原始宗教最主要的宗教仪式就是祭祀,而祭祀耗资巨大,无论祭神驱鬼还是办理丧事喜事,都需要杀猪宰羊,这就造成巨大的浪费。“一人重病,拖穷全家”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族地区买卖婚姻比较严重,彩礼昂贵,有时倾尽全家的财产也难以支付。傈僳族传统喜好喝酒,有时甚至把煮酒的工具搬到田间地头,边收割边煮酒,收割完毕粮食也所剩无几。

3环境影响

基督教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后,兴办学校、医院,传入先进的文化,改善了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与经济状况,因而很多人选择入教。信徒经常去教堂做礼拜,并参加唱诗班等宗教活动,经常有聚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人们平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教会的宗教活动对不信教的群众有很大吸引力。基督教改变了过去枯燥的灌输式传教方式,传统节日时举办各种体育活动与娱乐活动,平日里进行唱诗与歌舞活动,以此来增强基督教对非信徒的吸引。这种传教方式更为自然,而且渗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基督教与社会环境、社会习俗融合在一起,而社会习俗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少数民族对社会习俗的认同增强了对宗教的认同。

4小结

云南少数民族对基督教的宗教认同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基督教本土化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宗教认同;少数民族群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对基督教的认同;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宗教认同的主要途径;个人自发的与被动的认同也是宗教认同的重要方式。宗教认同是宗教传播的基础,少数民族对基督教的宗教认同对于基督教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友: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房价会不会大跌。

易:不会大跌。短期会出现小幅下跌,但意义不大,比如跌3%-5%,过段时间,比如两三个月后又上来了。这样的下跌对于目前的高房价而言意义不大。

友:为什么不会大跌?

易:根本原因是需求大于供给。

友:2011年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大量建保障房,也许房价2012年就会大跌。

易:不要指望保障房会导致房价大跌。一是因为保障房数量有限,与商品房加起来也难以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二是因为保障房价格便宜,许多人就会动用权力、关系去占有,使本来就供不应求的保障房更加稀缺。最后大量的人还是不得不去买商品房。

友:既然供不应求,政府就应该增加保障房供应。

易:是的。但是地方政府其实是不愿意建保障房的,因为不仅无利可图,而且还要往里赔钱。

友:政府是在做买卖吗?

易:实质是一样的。地方政府搞征地、拆迁,然后卖地,这一征一卖就有很大一笔净收入。与其他商品交易不同的是,地方政府可以强制拆迁,有强买的权力,且价格由地方政府说了算。

友:为了降低房价,地方政府做些亏本买卖也是值得的,毕竟是有利于当地老百姓的。

易:很难。因为这10多年来,各地政府靠卖地、征收房地产交易税,使财政收入维持了高速增长,有的城市这部分收入占财政收入的50%以上。现在你要它放弃或大幅减少这部分收入,结果是财政收入不增反降,它如何向上级交代?

友:那就应该降低财政收入增长指标,不要给地方政府太大的压力。

易:谈何容易。十几年了,中国的财政收入一直在高速增长,这成为政府最重要的政绩之一。财政收入多了,许多事情也就好办了。增速一旦降下来,或者不增反降,许多事情都办不了。政府也像我们个人,办每一件事都是要花钱的,由穷到富易,由富到穷难。所以,即使上级给它降指标,地方政府也不会降。做所有的事都要靠财政收入,而卖地、征房地产交易税,就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友:刚才说到保障房中的,有人说因为存在,所以不应该建保障房,这其实也是错误的,毕竟的部分不占多数。

易:不一定。有些地方可能占少数,有的地方可能占比不小,尤其在一些小城市,“山高皇帝远”,官员不按规矩办事,加上官员多,保障房少,这些官员一旦看上了,可能很大一部分就被占有了。

友:没有法律保障,保障房难保。

易:确实如此。有了法律也不一定就有保障。中国的许多事情之所以难办,分析到最后都是一个原因:法律制度不起作用。相对于经济体系,还有其他体系比如医疗体系、教育体系来说,法律体系是它们的外生条件,也就是说,法律是否起作用不是经济体系、医疗体系、教育体系中的人可以决定的。而外生条件又是解决经济、医疗、教育等体系中的内生问题的必要条件,在外生的法律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的情况下,经济等内生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种外生、内生的关系是分析所有社会现象的方法。

友:有些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关系。

易:关键是管理部门的人必须知道这一点,否则就会出错,就会好心办了坏事,保障房就是如此。许多人总是说国外、香港的保障房很成功,所以我们也应该搞。但是他们没看到,中国的外生条件不一样,也就是法律制度起作用的程度有限,结果是应该保障的人没有得到保障,不该保障的人反而得到了保障,这就是好心办了坏事。中国的股市搞不好,也与外生条件不具备有关。

友:但是,法治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易:比房价问题还难解决,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也不是说一定要等到法律问题解决了再来解决房价问题。刚才说了,是因为保障房便宜,官员或与官员有关系的人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去占有。如果放弃保障房,就不存在的问题了,尤其在那些保障房被有权人占有的比例较高的地方,更应该放弃保障房建设。

友:那怎么解决那些地方低收入老百姓的住房问题?

易:政府可以不建保障房,但是应该大量出让、拍卖土地,供开发商建大量的商品房,使商品房供应量至少应该等于或略多于市场需求,到时候房价自然会降下来。这样,地方政府不仅可以获得土地出让收入,有利可图,又避免了的问题。当然,大量出让土地会使土地价格比过去大幅下降,政府从单位土地面积中获得的收入会比过去低,但是,比建保障房来说要划算得多,因为建保障房政府不仅无利可图,甚至还得倒贴钱。比如建廉租房,廉租房建好后以很低的租金租出去,到房子报废时也收不回成本。

友:大量出让土地的话,会与相关政策不符。不是说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不能突破吗?

易:想降低房价,又不想增加土地供应,房子建到哪里去?建高些是可以增加供应量,但毕竟高度也是有限的。其实,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没有必要死守。当时划这根红线是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可是,中国这30年来一直不缺粮,总人口在增加,粮食总需求却在减少,因为人均消费减少了。所以,对这个问题应该动态地看。现在很多地方土地撂荒,没人耕种,又不让用来建房子。一面是房子太稀缺,一面是土地在浪费。

友:即使大量增加土地供应,但是开发商不一定马上建成房子,而是囤着,等房价上涨了再说。囤房囤地是开发商获取暴利的惯用伎俩。

易:这个责任不在开发商,而在政府。其实,早有规定,土地出让后,一定时间内比如一年之内必须开工。但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并未严格执行。至于原因,不排除相关部门默许开发商这样做。政府还可以增加规定:土地出让后两年或三年之内必须完成建房并全部销售,否则政府可以收回。但是,有了规定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形同虚设。

友:这又回到前面说的“法治问题”了。

易:是的。但是,市场其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法律不健全的缺陷,就是通过市场竞争。如果政府每年持续地保证大量增加土地供应量,并且使供应量至少能满足市场需求或略多于市场需求,则开发商囤地囤房数年的后果是卖不出去,或被迫降价,开发商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不敢囤地囤房了,因为手中有地有房的开发商不止你一家,在供过于求时你就会与其他开发商形成竞争关系。

友:许多人骂开发商,说他们获得了暴利,是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易:这一两年骂得少了,以前几乎所有人都将高房价归咎于开发商,这是没道理的。开发商只要合法合规地建房卖房,他将房价定多高都没错,更没罪。你嫌高了可以不买,大家都嫌高可以都不买,房价就一定会降下来。开发商之所以定高价,是因为有人买得起,有人愿意买。

友:许多人认为投资商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如果是的话,针对他们设立房产税,让他们每年交税,这样他们就不会买那么多房了。这样不是可以降低房价吗?

易:投资商并不是房价上涨的最终原因,自住需求才是。过去人们总是将房价上涨归咎于开发商,后来将原因不仅归咎于开发商,还归咎于投机商即投资商,因为投资商只买不住,增加了需求,导致房价上涨。我一直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地方政府是最主要的原因,开发商、投资商只是次要原因。因为在中国,土地是地方政府掌握的,政府有权决定是否增加土地供应。住房需求增加,土地量不增加或者赶不上需求的增加,房价必然上涨。严格地说,开发商、投资商只是在短期内看会成为房价上涨的原因,从长期看,并不是根本原因。投资商买房,比如买两套、三套或更多套,虽然自己不住,但是多数甚至全部会用来出租,等到价格上涨了他可能卖出去。出租的话就满足了租房人的需求,使想租房的人有房可租,否则这些人只能去买房,所以,投资商买来供出租的房屋并没有额外增加市场的需求。当然,也有一些房没有出租,但比例不大,尤其在大城市比例很小。这部分房屋空着,等到房价上涨到他满意的程度,比如过了三年,才会卖出去。三年前他买房时增加了市场需求,是房价上涨的因素,但还要看他卖房时对市场供应量的影响。将三年期完整地看,则有没有投资商均不会对市场供求关系有实质性影响,对房价也就没有实质影响。所以,政府如果针对投资商开征房产税,即使会导致他们不再投资购房或减少投资购房,从长期看其实对房价不会有实质性影响。

而且,即使短期有影响,也不会像想像的那么大,因为投资购房的比例并不是人们想像的那么高。至于有多大比例,政府也拿不出数据。我倒是专门去中介市场调查过,时间在2010年4月,即北京市限制外地人购房之前。我问了5个中介门市部,我的问题是:一、到你们这里买房的人,有多大比例是用来自住,多大比例是用来投资?二、投资买房的人,买了房后出租的比例有多大?这5个中介的回答差不多,自住的比例是70%-80%;投资的比例是20%-30%,买房后用于出租的比例超过一半。也就是说,卖出去的100套房,有20-30套是投资商买的,这20-30套中有10套左右是空着的,其余都出租了。当然,投资商也不会永远让房子闲置,早晚要卖出去。这个数据不一定能代表市场的整体情况,但是可以作为参考。

限制投资购房还会有一个副作用。如果政府针对投资商出台房产税,可供出租的房子的数量增加得更慢了,投资商必然会提高租金,租房人的负担就会增加。

篇8

关键词:玉米;播种技术;种子质量;播种机

传统的农业生产工作中,整个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有穴种、大把撒种、粗放的幼苗移植等方式,在这种农业种植方式中,加大化肥使用量是确保玉米增产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农业种植方式而言,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而且极大的增加了田地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发育和产量,更是与建设社会主义环保社会理念相悖。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作物,实施精密播种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减少成本支出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这种玉米播种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做深入研究。

1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概述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是按照传统农业生产工艺要求,将预定数量的玉米种子播撒到田间预定的部位,也就是控制玉米种子的播种深度、距离和播种数量,确保玉米中的行距和间距在既定标准范围内。经研究,这种播种技术是通过精密播种机械将精选的种子按照一定的技术播种在土壤中,从而达到提高种子成活率的目的。但在具体的工作中,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运用要高度重视整地、地下病虫害防治和机械选择等多方面因素。

1.1 玉米精密播种定义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玉米株距、行距乃至种子播种深度都受到严格控制的现代化单粒种植技术,其基本定义就是利用先进的单粒种植机械将玉米种子按照栽培技术标准,即行距、株距、深度播撒到土壤中,并且随后进行适时压实的种植技术。这种玉米种植技术最主要的优势在于玉米正常整齐、一致性好且无需要田间管理。

1.2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优势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应用有着节约用苗、节约种子和节约人工的优势,且株苗生长均匀一致,有效保证了出苗均匀分布,为后期的管理提供了方便,且有效的提高了种植产量。经过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采用精密播种技术来种植玉米能提高玉米产量的15%左右,可谓是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

2 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研究

2.1 玉米精密播种机械研究

随着国内大部分地区对玉米精密种植技术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业界人士非常重视精密机械研究。目前,我国常用的玉米精密种植机械主要以2BS-2型玉米精密种植机械为主,它可以将种子单粒分开,造成一种条状得播种模式。这种种植机械是组合式的窝孔种植模式,可以基本上实现单粒的排种要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实施双排种植。例如在苗距为30厘米的种植当中,机械操作的时候是在实际距离为15厘米排放一颗种子,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播种数量,又能让幼苗及时的分开,减少了田间管理对幼苗产生的影响。另外,这种技术的运用还有效的节省了幼苗管理工作量,推迟了定苗时间,从而确保了玉米幼苗的成长,且保证了种子不受外界病虫害威胁。

2.2 种子质量的提高

我国种子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以国有种子公司为主的省、市、县种子公司体系。种子公司的主要目标是统一供种。国家投入低,种子价格低,利润微薄。种子生产以低成本运营为特征。当时高茬晾晒是主要降水方式。种子脱粒后只经过简单清选,没有重力选和种子分级,也没有种子烘干机械。种子芽率维持在85%或略高,芽势70%左右。种子质量不高是农民采取过量播种的主要原因。全国仅有几家进口的种子加工生产线,只能起到种子加工示范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国家的种子工程项目,许多大中型国有种子公司购置了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有的公司甚至从国外进口种子加工线。其中,种子烘干、重力精选、种子分级设备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这为降低播种量创造了前提条件。种子检测手段的提高是提高种子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两项关键技术为用电泳方法测定种子纯度和种子低温发芽试验。近几年,一些实力较雄厚的国营公司、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采取了“自愿高标准”的经营理念,在种子包装物上提出了高于国标的承诺。

2.3 精密播种的效益

精密播种最直接的效益就是省种和省工。相对传统的“过量”播种、半精量播种和半株距精密播种每公顷可以节省种子0.5kg左右,全株距精密播种每公顷可以节省种子25-30kg,间苗用工每公顷可以节省5~8个。

关于精密播种的增产效果报道的数据差别较大。例如黑龙江省望奎县玉米催芽机械精密播种技术,增产玉米400~500kg/hm2,增幅11.1%,节约种子15kg/hm2,节约人工15kg/hm2。昌图县四面城镇林场,丹玉23玉米产量10980kg/hm2,比对照增产23%东嘎乡南路村铁单10玉米产量9270kg/hm2,比对照增产16%,增产范围在750~1500kg/hm2。内蒙古通辽市2011年调查结果,精密播种增产玉米1012.5kg/hm2。以上报道的增产效果显然是精密播种技术的综合效果,其中包含了种子质量的提高、精细整地甚至包括配套的施肥技术的改进。但就“单粒点播”这一单一变化因子而言,其增产效果也应是显而易见的。

3 精密播种技术的发展前景

精密播种技术是当今世界玉米生产中的先进技术,预计在发展中国家玉米生产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玉米已成为集粮食、饲料、工业原料三大用途于一身,在粮食作物中是增值效益最高的作物。迈进21世纪伴随人口的增长及畜牧业的大发展,促使对玉米的需求会有大幅度的增加,生产大发展对新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为精密播种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首先是玉米种子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大大改进.种子的田间生产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种子加工工业有了大发展,完全可以保证种子具有高发芽率和外形大小均匀一致;各种类型的种子包衣剂的问世,不但防治病虫效果好,更能适于现代化种子包衣生产。其次是我国精密播种机具的研制和生产已进入新的阶段,全国许多地区,如辽宁、黑龙江、吉林和河北等玉米主产区的科研部门都研制出一大批大、中、小型配套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不同类型的精密播种机,完全可以满足精密播种的农艺要求。

我国常年玉米种植而积都在2000万hm2左右,应用精密播种技术仅节约种子和用工费就可达数十亿元,增产玉米数十亿公斤。推广应用玉米精密播种技术还会引起玉米制种、种子加工、销售、精密播种机具制造、整地技术、播种机械化、种子包衣技术、综合保苗技术等系统的深刻变革,促进这些部门和系统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科学化。

结束语

总之,玉米生产大发展要求实现精密播种,各项有关技术的进步为推广精播技术提供了保证条件。精密播种技术具有的省种、省工、省时、高产、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点,为该项技术的普及推广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玉米精密播种技术的逐步完善、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玉米精密播种技术在全国的应用推广将会出现,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刘洋,孙占祥,于希臣,侯志研.辽宁省玉米精量播种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J].杂粮作物,2013(4).

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困境;对策

现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发展,而想要真正实现农业的发展,必须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调节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针对农田水利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为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知识,让其突破困境,实现发展。

1.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困境

1.1缺少资金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农业部门财政内容的拨款,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农业的各项设施,比如水利设施等,但由于农业发展包括数个部分,导致水利设施建设的经费不足,就像是一些省市,水利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限制其发展,延缓了水利设施发展的进程,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一些黄土丘陵地区,地表已经基本失去储水的能力,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部分地表虽然有河流流过,但水量很少,无法满足当地农业灌溉的要求,更加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增长[1]。

1.2缺少制度保障

现在,虽然各地区已经加大了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让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并未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导致水利设施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又因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由政府提供,有时候会因为政府资金链的中断,导致工程建设不得不停止,同时,由于政府资金来源的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多方面融资,使建设资金紧张,没有妥善的处理机制,阻碍了农田水利的发展。

1.3农业技术落后

现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因为农民接受素质教育的水平有限,让其一直使用落后的农业种植技术,采用大面积灌溉的方式浇灌农田,过度使用水资源,特别是山西省的黄土丘陵地区,该地区地表多为沟壑,沟壑深度最浅为100m,最深为300m,水土流失严重,而山西又是我国内陆城市,农业经济发展要稍逊于沿海地区,在未采用新的农业种植技术的前提下,如果采用大面积灌溉的方式,会加剧水资源的流失,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

2.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农业部门要增加资金的投入,从不同渠道收集资金,加快新的农业技术的研发,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其发展[2]。

2.1加大资金的投入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停滞最主要的原因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不足,导致水利设施中途停止,面对这一情况,乡镇政府的农业部门要建立多条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上的资金,保证资金顺利供应,推进水利设施的建设,让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职能,均衡分配水资源,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科学灌溉,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的粮食产量。同时,政府还要加大新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让农业种植人员运用新技术种植,利用水利设施浇水。新技术在黄土丘陵地区农业种植的应用,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与种植条件,合理运用当地的水资源,提高粮食产量。

2.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除了可以增加产量,为农民带来多的经济收益,还可以间接影响经济,促进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3]。为此,政府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宣传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让社会上各个企业及机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让各社会资金成为水利设施发展的另一重保证。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完成这一目标:首先,政府要与社会机构、企业积极合作,寻找合作的机会,收集设施建设的资金;其次,政府要把农田水利设施的优势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到上级部门,从而得到更多的资金;最后,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对新的农业种植技术有正确的认识,使用新技术与新设备种植。只有做到以上几方面的内容,才可以真正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2.3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停滞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政府指导作用的欠缺,这种欠缺间接导致了水利设施建设的缓慢。因此,要求政府在之后的发展阶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农村各项工作给以指导,通过指导,改变农业种植人员的种植观念,积极与农民交流,帮助农民解决种植上的难题,建立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切实解决水利设施建设遇到的难题,打破发展的困境,让其快速发展,不断完善。除了上述三种方式外,政府还可以定期组织讲座,把新的农业技术向广大农民普及,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农民的种植方式,或是下派专业的技术人员,真正走到农民中间,实时发现农民种植技术中的不足,给以指导,积极向其灌输水利设施使用的优势。

3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农业发展,增加粮食的产量,是拉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必需条件之一。因此,农业部门要根据水利设施建设发展的现状,分析出现这些现状的原因,像是缺少资金保障、缺少制度保障、农业技术落后等,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提高农民的素质,打破限制其发展的困境,提供新的发展机会,促进其发展。

作者:张继青 单位:山西省原平市解村水利工作站

【参考文献】

[1]王洪.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四川水泥,2015(09):26.

篇10

大肉会当天,在古蜀道沿途突然出现了摆开场子叫卖小商品的摊贩。还有一些杂耍艺人,在山路上表演当地民俗节目“牛灯”。在山坡上,临时搭起的锅灶飘出袅袅炊烟。八人一桌的酒席在山路上一字摆开,在酒席旁等待入席的当地乡亲,穿着赶集时才穿的漂亮衣裳,彼此拉着家常,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好一派民间庙会的节日喜庆气氛。

到了临近中午的时候,随着主持活动的组织者“吃大肉喽!”的一声吆喝,手中拿着“干飞子”(入席的凭据)的人们纷纷入座,大肉会正式开始了。

说起大肉会,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颇有感触,一位老者向我介绍说,在川北剑门山区,大肉会这一民俗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据当地的史志记载,因为这里山地宽广,盛产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这里的居民几乎家家养猪。一到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的日子,都要杀口肥猪大办宴席,招待亲朋好友和四邻乡亲。为了显示大方和富有,主人在席桌上总会摆上大块的肉让客人们尽情地享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大肉会这一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文化。也有的民俗专家发现大肉会与当地的另一民俗文昌庙会有关,是文昌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文昌帝君的另一称谓是“梓潼帝君”,所以又有人把大肉会称为“梓潼会”。

大肉会一般连聚三餐,从早到晚开席,每次开约在80桌,参加者事先都会自愿向主办者上交一些自己家中的粮油肉菜等,这些物品除去庙会上所用的之外,剩下的就折价用做添置办会时其他用品的补充。参加大肉会的男女老幼,不论亲疏贵贱,都要在这一天参加宴席。大肉会的菜品独特,开席时先上十个腌腊、凉菜等干碟子,然后再上十大碗的热菜。大肉会的重头戏“大肉莱”实为煮肉块――用每块约有2斤~4斤重的大肉煮熟,也不切块,直接上席。到了开席的时候,大肉一上桌油香四溢,肉味飘香。食客们自己动手用小刀切下肉块,蘸上自己带的调料食用。每桌的菜品管够,吃没了主办者又会叫人马上上菜,但不许吃剩下,浪费是不允许的。在从前那经济落后,生活水平很低的年代,有这么一次大吃特吃的大肉会,对穷人来说实在是一次打牙祭的好机会。据说解放前有一次,几个年轻人在大肉会上打赌比赛看谁吃的大肉最多,其中一位吃了四块大肉,足足有十来斤,一时间人群里欢呼声不断。

篇11

要想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耕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就一定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城镇体系。在城镇空间格局中,不同的规模会造成耕地利用以及生产收益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我国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一直都着重推进小城镇的发展,导致现在小城镇数量过于泛滥。同时,小城镇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合理地占用耕地资源,制约了耕地资源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化进程中,一定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在科学建设城镇体系的同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2重视大中城市周边耕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这样特点,规模越大的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益就越高,同时对土地的集约利用也越有利。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在大城市进行土地利用时,有较大的规模效应以及集聚效应,从而使得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也大幅度提升;二是因为在大城市中,交通运输比较发达,使得周围地区凭借其发达的运输网络,提升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首先要重视一些大中城市的发展,让这些城市在发展以及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规模效应以及集聚效应。在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同时,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益。而这种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

3重视耕地资源的利用规划,确保耕地的数量

要想做到土地合理集约利用,一定要科学、有效利用。一是在编制耕地利用规划时,要先编制好耕地利用的总规划。只有在总体上对耕地资源的利用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够有效防止城市规划用地不断扩张,减少乱用以及盲目占用耕地资源的现象;二是在推进城市化发展中,要给城市用地留下一些备用的土地,从而满足城市化的持续发展。不仅要注重眼前的利益,更要重视长远的效益。同时还要兼顾好土地规划与耕地保护的关系。通过这种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将城市的用地规模进行确定,还要对相关的用地标准进行制定。而就现在土地规划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确保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权威性以及实效性。并且将城市的规划与耕地的利用规划有机的结合。将城市各功能用地进行确定,同时要减少土地的浪费,从而确保城市的规划与耕地的利用协调发展。

4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让城市具备有效的立体效应

大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有限的城市建设用地中扩大利用空间,从而提高土地的供给能力,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其中具体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将城市中的地上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最主要的便是建设高层建筑,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中心街区、临街地区、商业区,通过这种高层建筑来实现城市用地中公共用地、工业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的立体化效应;二是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比如一些停车场、地下交通运输网、商业街等都可以设在地下,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扩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容量,实现耕地的节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大力开发实用技术,减少耕地污染

要想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一定要大力开发与应用那些成本较低、操作比较简单的实用技术,加大相关经费的投入。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将城市建设中的垃圾、污水等进行妥善处理,并且开发相关技术采取配套措施进行治理。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三废”进行科学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耕地的污染。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有关耕地的质量监测系统,从而更好地把握耕地的利用状况以及质量变化情况,一旦耕地质量出现问题,便要根据耕地的污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这种监测系统,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进行统一的治理与监督。通过这些技术措施,减少对耕地的污染,从而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6结语

篇12

核桃树种植当年农民的收入就不减反增

王都村位于英豪镇以南约5公里处,紧邻连霍高速,全村260户1000余人,共有可耕土地3000余亩,人均2亩有余。由于整个村子都吊在半山腰,村民的土地都在以村子为圆心的周围,所以这些地全部是靠天吃饭的旱地。多年来,人们一直种植的传统农作物每亩夏秋两季收成,也不过五六百元,就这还不算他们的工夫钱,更不敢提遇见“捏脖旱”或者全年干旱的境况。于是,人们只好自谋生路纷纷外出打工,家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还有的干脆任凭土地荒芜。

2012年初,村民们把在外经商20多年同时在北京及深圳拥有好几家公司的本村“能人”赵文请了回来,让他担任村委会主任,期盼他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因为赵文在外一直就是搞农业公司的,所以他对农业这一块非常熟悉。根据王都村的地理环境,当年春天赵文就鼓励大家种植核桃树。

“以往的土地虽然打粮食少,但最起码还能收获一些,如今全部种成核桃树,况且要四年才到盛果期,那么这期间不是把土地白白浪费了吗?我们还得掏钱买粮食吃,这怎么行!”针对村民这种疑问,赵文自有解决的方法。他鼓励大家在核桃树地里种植药材、辣椒、芝麻、花椒、、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并注册成立了河南王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下面还注册了有机核桃种植、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三个专业合作社,让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愁销路。他的计划是,在核桃树小的时候,地里光照充足,适宜种植经济农作物,等核桃树长大了,就搞品种鸡养殖,让土地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那么搞林下种植究竟效益如何?聂点军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全家6口人,上面是两个年迈的父母,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12亩地就指望他两口子忙活,收了麦种秋,收了秋种麦,全年的粮食收入连家里正常的生活和学生上学都难以为继。种上核桃树的当年,他就按照赵文的思路在林下套种了多种经济作物。来年夏天一算账,除过种子及犁地机械等费用,每亩地纯收入3000多元,12亩地总收入达到4万元还多,到哪里打工也挣不来这么多钱啊!

农民亩收入超万元目前虽未实现但已成定局

走进该村5组村民聂广军家的核桃树林,只见林下西红柿、葱、豆角等蔬菜应有尽有,西瓜、芝麻、芍药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浑身乌黑的品种土鸡、通体雪白的鸭子在林间来回穿梭,一派赏心悦目的情景让人喜上眉梢。

据聂广军介绍,当初赵文要大家种植核桃树的时候,也曾有人抱着看看再说的态度,而他自己却义无反顾地把自家的14亩土地全部种上的核桃树,还分块种植了多种经济农作物,另外专门腾出来两亩地,养殖了120只抗病力强、以草食为主的乌黑绿鸡。一年下来,经济农作物每亩达到4000多元,鸡子和鸡蛋(土鸡每斤35元、鸡蛋2元一枚)收入也有近万元。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的村民们,第二年便纷纷争相种植了核桃树,现如今该村几乎全部实现了林下种植和养殖,就连相邻的几个村子也争相仿效。

“再过两年,到2016年就更好了!”聂广军随手摘下一个比鸡蛋还要大的核桃对记者说:“我们现在种植的核桃是目前国内最优良的有机核桃品种,该品种易栽植、易成活、易管理,技术指标优越,品质好,壳厚一毫米,可取整仁,出仁率68%,仁色浅、味香、口感好。到盛果期的时候,每亩可达400公斤,就按最低每公斤30元估算,每亩收入就是1.2万元,加上养殖和种植,每亩地收入超万元已是不争的事实!”

“最主要的是将来生产出来的核桃不愁销路!”聂广军说,一是他们了解市场行情,从书本上看到中国人年均生食核桃占有量仅为50克,不足美国人的十分之一,预测我国人均生食核桃量如要达到500克时,需要100年的发展时间才能满足需求;二是有王都生态农业公司以及农业合作社负责联系客商,农户生产出来的产品合作社统统包销,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让农民户户都当农场主,祖祖辈辈受益

站在王都村委会所在地边的水泥路上,俯瞰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核桃园,记者顿感心旷神怡。

农民们种地为何没有积极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见不到经济效益。还有人情愿把土地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租出去,这样就可安安心心地外出打工,其实这样的想法实在浮浅。以聂点军家为例,他全家6口人,能外出打工的也就只有他和妻子。就说他两人整年一天也不休息,加上12亩地的租金,全年毛收入也就5万多元,相比之下,再过两年就到了核桃盛果期,12亩地每年轻轻松松就是10多万元,这是什么概念!再者说来,国家提倡的农民人人富裕,假若把土地都租给别人,将来富裕的还是租地者,哪见过靠打工而发家致富的!

赵文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搞起了种植,他计划请来专业的园林专家,对每家每户的核桃树林进行规划设计,同时配套建设沼气池、蔬菜棚、畜禽舍、日光温室等互相连接有机结合,以及道路硬化、绿化、排污灌溉、亭台楼阁等,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现代农庄风貌。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农户自主经营,通过观光、采摘、特色餐饮、特色休闲等活动,吸引游客增加收入。二来还能把庄园租赁给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解决部分城市赋闲人员二次创业,部分退休人员休闲养老使用。他们采取的模式是,若出租的话核桃收成归农家,租户套种、套养的收成,以及租户在规划区内种植的瓜果、蔬菜归租户。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周边城市居民的休闲、务农实践、自得其乐、创业和养老的需要。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环境,就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篇13

目前吉林省以农作物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以玉米为原料工业的乙醇(主要是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另一类是以玉米、玉米秸秆等为原料,通过酶化反应,生产氨基酸、变性淀粉、化工醇等多种产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从调查情况看,乙醇生产企业对玉米资源的消耗量很大,且资源利用率较低,产品品种单一,乙醇汽油的使用效果也不理想,应适当限制该产业的发展。玉米深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先进,资源利用率高,产业附加值大,产品种类丰富且主要用于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应当鼓励其发展壮大。

乙醇产业发展情况

1月29日,笔者来到吉林省吉林市博大生化有限公司。吉林市博大生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生产乙醇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设计年产能为40万吨。2011年企业年产乙醇20万吨(其中无水乙醇5万吨,主要销售给中石油,用于生产乙醇汽油),DDGS蛋白饲料18万吨,二氧化碳10万吨,总产值12亿元,利税6000多万元。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利用玉米生产乙醇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每生产1吨乙醇需消耗3吨玉米,同时还可产出0.9吨DDGS蛋白饲料和0.5吨二氧化碳。关于乙醇生产威胁粮食安全的观点,该负责人并不赞同。他说,目前国内玉米主要用于生产饲料,利用的是玉米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乙醇生产中消耗的是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不但没减少,由于发酵过程中增加了酵母,从营养价值上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比原粮增长了近40%,氨基酸也增加到8种。从实际使用情况看,用DDGS取代部分鱼粉喂养的鲤鱼,可提高成活率6.1%,增重4.6%。在养牛业中,添加40%的DDGS蛋白饲料,可提前75天出栏。同时DDGS蛋白饲料的生产成本也较低,市场售价仅在1700元/吨左右,这对养殖业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

乙醇汽油销售使用情况调查

自2002年起,吉林省开始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目前吉林全省已基本完成向乙醇汽油的过渡。为了解乙醇汽油的使用情况,笔者对长春市内的部分加油站和身边开车的亲戚朋友进行了随机寻访。

从销售情况看,1月30日长春市每升93号汽油的售价是7.21元。经查询,当天全国93号汽油的平均价为7.31元/升,因此价格方面乙醇汽油存在一定优势。

从使用情况看,在被调查的10人中,有7人是驾龄在10年以上的“老司机”。所有人都反映使用乙醇汽油后车辆动力性能显著下降,且耗油量增加,增幅在15%-20%之间。有5个人反映,车辆机械性能也出现下降,主要是积炭增加、气缸腐蚀等问题。此后,从一位在长春一汽工作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销售的汽车发动机参数和车载电脑控制参数都是按使用纯汽油设计的。当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后,进入气缸的燃料-空气比例失调,因此出现了耗油增大等问题。

燃料乙醇弊端

笔者认为利用玉米生产乙醇,特别是燃料乙醇弊大于利,应当加以限制。主要理由是:

第一,对粮食的消耗量过大。目前仅吉林省用玉米生产乙醇的企业就有近10家,年产量在300万吨左右,消耗玉米900万吨以上(另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产量已经突破1000万吨)。据统计,2011年吉林省年玉米总产量在2200万吨左右,有近一半的玉米被乙醇生产企业消耗掉。吉林省一直是我国玉米生产的大省,2005年以前每年都向全国各地调出大量存粮。但近年来,由于本地玉米消耗量激增,玉米可调出量已所剩无几,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从黑龙江等邻近产区调入玉米的情况。

第二,对畜牧产业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肉、蛋、奶等畜牧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原因之一就是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饲料价格是重要因素。虽然生产乙醇过程中产出的DDGS蛋白饲料等可用于畜牧、水产等行业生产,但这并不能抵消乙醇生产对玉米市场的影响。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已从2005年的1200元/吨增长至2011年的2200元/吨左右,这其中虽然有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但玉米需求的增加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第三,现有条件下使用乙醇汽油的劣势明显。从价格看,乙醇汽油比纯汽油价格低不到2%。但从理论值看,汽油的燃烧值为44000KJ/Kg,乙醇的燃烧值为30000KJ/Kg,按10%无水乙醇和90%汽油(体积比)调配的乙醇汽油,相同体积下燃烧值就比纯汽油低2.8%。同时,由于汽车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汽车耗油量出现大幅增加,因此使用乙醇汽油的成本是不降反升。

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情况

1月30日,笔者来到长春大成集团,调查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状况。这也是笔者第三次到这家企业。

长春大成集团投产于1998年,是一家以玉米、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可生产数百种化工产品的大型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同行业中综合实力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高科技研发能力和成果居世界之首。

目前,大成集团的产品可分为四大系列:

淀粉糖。主要是利用各种酶,将淀粉、纤维素等成分进行分解,制成糖浆,作为下游企业的工业原料。目前企业60%以上的产能是作为集团自身生产的工业原料。其余经加工后作为商品糖在市场上销售,产品包括葡萄糖、麦芽糖等。目前商品糖的产量国内排名第一。

变性淀粉。变性淀粉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造纸、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目前集团变性淀粉产品可达200多个品种。

氨基酸。产品主要包括赖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苏氨酸等产品。由于市场需求较为旺盛,因此产品产量正在逐年扩大。氨基酸生产是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2011年企业的赖氨酸产量超过60万吨,占世界市场60%以上的份额,利润近15亿元人民币,并取得了全球赖氨酸的定标权和定价权。

化工醇。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化工原料。其中乙二醇、丙三醇等产品是生产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纺织工业的基础。在过去,化工醇最主要的来源是石油化工工业。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每8吨石油才能提炼1吨化工醇。而且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难以避免。而大成集团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目前已做到1.4吨淀粉糖生产一吨化工醇。产品的品质要比传统依靠石油生产的产品好,生产成本也明显低于传统生产方式。同时生产过程清洁环保,资源可以再生,以此为原料生产的纺织产品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的欢迎。现阶段企业的化工醇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根据发展规划,到2015年以前,集团将把化工醇的生产能力提高到300万吨。

企业的发展优势

通过到大成集团的调查学习,笔者深刻感觉到,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扩大生产原料来源是这家企业实现迅速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各种原料从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大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在大成集团的会议室里,笔者看到一棵挂满硕果的“玉米树”。树的底部是玉米种植基地,树干是玉米初加工产品,包括玉米淀粉、纤维饲料、玉米油等。树冠是玉米深加工产品,包括变性淀粉、淀粉糖、氨基酸、化工醇、生物树脂、生物聚酯、生物药等。目前,1吨玉米的市场价格在2200元左右,加工成食用变性淀粉,每吨玉米可增值到0.9万元左右;加工成药用变性淀粉,每吨可增值到2.5万元左右;加工成赖氨酸酸,每吨可增值到1.5万元左右;加工成苏氨酸,每吨可增值到3.3万元左右。目前国内多数玉米加工企业仍停留在玉米初加工阶段,利润微薄,与之相比,大成集团在产品附加值方面保持着绝对的优势。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加工原料从单纯依赖玉米向秸秆、糖渣等非粮原料转变,拓宽原料供应来源。

为保证企业快速持续发展,大成集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探索利用糖渣、玉米秸秆等废弃物生产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料,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企业研发的废弃糖渣发酵技术,可将甘蔗榨糖工程中产生的废料糖渣,通过发酵提纯,转化为完全可以替代玉米淀粉的工业原料。目前1吨糖渣的市场售价在1200元左右,与玉米价格相比优势明显。玉米秸秆以往除少量作为饲料使用外,大部分都被白白烧掉,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大成集团通过研究发现,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从分子结构上看属于多糖,如果能通过适当的酶进行水解,就可转化为淀粉糖等化工原料。通过不断的摸索、试验,他们终于开发出低廉、高效的酶制剂,1吨玉米秸秆就可以生产出0.5吨淀粉糖,并直接用于生产化工醇等产品。目前我国每年的玉米秸秆产量在3亿吨左右,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原料供应。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化学品制造业从石油化工向植物化工转变,为可再生资源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石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目前已将近60%。积极寻找石油替代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成集团通过多年的努力,开发出了世界独创的植物化工醇转化技术,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植物化工醇与石油化工醇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资源丰富。目前生产植物化工醇的原料包括玉米、玉米秸秆、麦麸、薯类等许多种类,不仅到处都有,而且可以再生且产量很大。二是制造成本低廉。目前生产1吨植物化工醇的成本仅相当于传统石油化工醇生产成本的四分之一,且品质更高。三是生产过程更加环保。按国际上通行的从原料到产品的全周期测定法,生产一吨化工醇,采用石油提炼法共产生5.28吨二氧化碳。而采用生物提炼法仅产生2.5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51.7%。美国嘉吉公司在考察后表示,目前大成集团的生产技术与美国相比领先10年以上,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绝对优势。

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笔者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农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大成集团这样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应当大力鼓励、支持其发展。主要理由是:

第一,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用于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目前大成集团利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氨基酸、变性淀粉、玉米油等,产品大都用在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等领域,大约80%的粮食可以重新回到餐桌上。与生产乙醇、醋酸等化工品相比,大成集团的产品并未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第二,生产化工醇的原料主要是农业废弃物,对农民增收作用明显。通过科技进步,大成集团已经实现了利用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化工醇,目前企业的“秸秆―淀粉糖”年产能在20万吨左右,产能100万吨的新厂正在抓紧建设,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投入生产。按2011年的市场价格,当地农民每吨玉米秸秆可卖到600元左右,若全部的玉米秸秆都能得到利用,仅此一项当地农民就可增收上百亿元。

第三,植物化工醇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一个纺织大国,关系到千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化工醇是人造纤维的基础原料,目前国内大部分化工醇还是以石油为原料。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和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的纺织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大成集团利用植物化工醇生产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资源可再生、原料供应充足、不威胁粮食安全、生产成本低廉、生产过程低碳环保等优势,从长远看,对我国纺织行业的支撑作用显著。

调研体会

通过本次调研,笔者有机会走近生产一线,直观感受、认识企业的生产过程,所见所闻,深受启迪。总结本次调研的体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要跳出农业看农业。在笔者过去的认知中,农业无外乎种植、畜牧、水产、捕捞等几个行业,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但是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的重要性,它是纺织、能源、医药、化工等多个行业基础,是维持国家经济正常运转和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在审视农业发展上,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吃饭问题上,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农业的发展。

二是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一粒小小的玉米,过去仅仅是通过简单地粉碎就用于畜牧养殖,由于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都很低,农民的收入难以获得快速增长。如果将玉米分解成玉米胚芽、纤维、蛋白、淀粉,再进一步加工成玉米油、玉米糖、氨基酸、变性淀粉、生物饲料,那么产品的附加值将得到几十倍的增长,对于推动农民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产量。到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有些人开始质疑,是否还要继续抓粮食产量,生产多了会不会又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从本次调研的情况看,社会发展对粮食需求的增长速度不亚于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的需求增长速度。同时,随着部分自然资源的枯竭,农业还承担着提供替代资源的重任。因此抓好粮食产量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战略任务,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

篇14

(吐鲁番市高昌区水管总站新疆吐鲁番838000)

摘要节约用水是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基本国策。在发展农村水利工程的同时,采用合理的农田灌溉技术才能够满足现阶段水资源的利用分配需求。

关键词 节约用水 农村水利工程 灌溉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科技兴农是我们的国策。随着我国森林面积的减少,沙化面积逐渐增加,生态环境遭到恶劣破坏,我国大部分省份造成大面积干旱,影响了我国粮食的总产量。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的角度论述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建设以及灌溉应用技术。

一、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建设

1.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概况。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资源,也作为我国发展农业、工业的战略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家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投资建设水坝、水渠等一系列水利工程,通过它们来为百姓创造经济收入的增加点,通过它们来保障农村农资产物的产量。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有如下特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原动力发生了改变:水利工程项目的发展是一个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起先水利工程项目走的是传统路线,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走向现代可持续发展。在水利工程的转型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已经由原始的经济型水利转变到现在的绿色环保型水利。在统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环保、经济的水利工程布局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所考虑的问题。水利工程项目是民生项目,农田水利建设主要由政府领头,层层分解责任,根据地区的特色,建立符合自身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

2.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国家政府的领导下,各省市的标志性水利工程项目都已经初步落成,但是水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主要是从水库把水引进到田地还需要一段距离。现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主要是落在“最后一公里”建设中。除政府发展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外,各乡镇企业积极响应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包括从水坝主渠道引进支流渠道,在农田区域打井和建设中小型水泵站。

大型的水利工程在政府的领导下,能够科学的、有规划的完成,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应用的效益,但是作为县镇级建立的工程项目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这些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工程项目建设的比较随意,没有合理的布局,从而导致工程技术,合理建设以及社会效益不能够兼顾。

二、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

目前,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第一步就是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的建设,这也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前提条件,其次在建设好“最后一公里”项目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实施灌溉技术。

1.建好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完毕后,应该落实“最后一公里”建设。这个任务应该落实到乡镇级行政单位之上,为了能够落实好“最后一公里”项目,应该对水渠道以及各村的地理环境有清楚地认识。其次,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河道、渠道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好渠道的引流工作,然后,在合适的位置建立水泵站,保障灌溉水源的流量。最后,在各个村设立水利工程项目责任人,落实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2.大力发展、宣传节约型灌溉技术。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在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候,都采用漫灌方式,漫灌是直接从水源处开挖渠道,把水源引到田间,如果渠道过长,输送渠道是土质渠道,这样会造成极大地浪费,在水资源较为短缺的今天,我们应该尽量的少采用这种灌溉技术。为了节约水源,在农作物的各个生长期分别推广管灌、喷灌、微喷灌以及滴灌技术。

(1)管灌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水渠的一种灌溉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在传输过程中渗入地底的损失,而且使用管灌的设备比较简单,价格也适合现在农民的承受力,可以在田间推广使用管灌,最主要的是这种灌溉技术比较适合比较干旱的农田。

(2)喷灌技术。这种技术是指利用动力机、水压枪、水泵等把水喷射到田间。喷灌比较适合大多数的植物灌溉,主要的应用在蔬菜、大田作物、苗圃等,也主要应用到园林的绿化(比如说足球场、公园等)。

(3)滴灌技术。是指在输送管道上开放低压支管、毛管滴头,使其能够向土壤缓慢滴水,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大棚蔬菜、果园、温室花卉种植,而在管道中往往会加一些化学肥料。但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因为滴灌可以及时有效的农作物供水、供肥,它也是最节约用水,对土壤的适应力最强的灌溉技术。

(4)微喷灌技术。它集喷、滴灌技术之长、避二者之短,它是一种局部灌溉技术,更节水、节能。主要应用在育苗、大棚花卉、果树,以及部分露地蔬菜,它是利用折射、旋转微型喷头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属于微范畴。它的特点是水流柔和,对作物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但是采用这种技术的成本比较高,一般应用在经济作物之上。

这几种灌溉技术都有自己的好处,可以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农产物上采用不同的灌溉技术,这样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又节约水资源。

参考文献

[1] 刘雪梅,朱维斌.农田灌溉方式的经济学透视[J].节水灌溉,2003,(04).

[2] 刘涛.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灌溉节水治理模式及其绩效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