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1 10:31: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教育专题讲座心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龙头,以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为全县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基本工作任务
(一)名师名校长工程
1、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名”工程。做好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培训工作。继续举办优秀教师、优秀校长高级研修班。计划20*年4月开班。优秀校长研修班约30人,初中语、数、外优秀教师班60人。以上两个班的培训内容为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技术能力等内容。主要培养方式:实行研修导师制,组建专家指导团,为培养对象进行专门指导;送出去、请进来,组织专项理论学习,听取国内高层教育专家举办的学术讲座;开展网络研修提高理论素养;组织培养对象去高校或教改前沿地区研修学习;组织培养对象到境外短期培训,拓宽视野;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以多种形式组织培养对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成果的示范和展示活动,举办名师“网络沙龙”、学术论坛,进行案例分析,组织名师讲师团等。
2、打造骨干教师队伍。举办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及初中语、数、外骨干教师培训班各一期,每期50人。
3、搞好校干培训工作。强化校长培训,做好新任校干的岗位培训。举办校干提高培训及高级研修班,选送一批青年骨干校长到苏南学校挂职锻炼。继续选送优秀校长到国外培训和学术交流。培养一批省市县名校长。
20*年全县校干培训主要活动安排
序号
班别
开班时间
学习时间
1
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
4月
3年
2
中小学校干任职资格培训班
已开班
1年
3
幼儿园园长培训班
9月
半年
4
学校管理专题讲座
4月、11月
两天
(二)专家引领
1、20*年5月,聘请海安县教育局副局长柳夕浪作《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专题讲座;聘请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作《校园文化建设》报告;聘请海门东洲中学校长张炳华作《名校创建》报告。
2、20*年10月,聘请《人民教育》编辑部管理室主任任小艾做《班主任管理艺术》讲座;聘请南京市行知小学校长、江苏省名校长杨瑞清作《赏识教育》讲座。与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联系,聘请国家或省级名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或上示范课。
(三)骨干示范
1、发挥名特优教师的骨干示范与辐射作用。以《*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人才资源库》为依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全员培训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凡列入人才资源库的我县市级以上(含市级)骨干教师每人须准备一个专题讲座和二节示范课,县级骨干教师每人须准备一个专题讲座和一节示范课,在20*年4月15日前把准备的讲座、示范课题目报培训部备案,以备全县各单位根据需要选聘。
2、借鉴省教育厅、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市(县)的成功做法,创造条件,组织开展“送培到镇”活动。(1)活动形式:主要有名师讲座、成长故事和经验分享、优质课观摩、评课与分组对话、学术报告等。(2)活动安排:每次活动之前由培训部和当地中心校联系,共同确定开设讲座与示范课的人员、内容、地点、使用班级、参加人员等具体事项,制定详细的“送培到镇”活动方案。具体日程安排如下(各镇中学另行安排):
时间
单位
时间
单位
时间
单位
4月
张庄中心校
5月
城镇中心校
10月
河口中心校
4月
龙固中心校
6月
张寨中心校
10月
安国中心校
4月
五段中心校
6月
杨屯中心校
11月
栖山中心校
5月
大屯中心校
9月
敬安中心校
11月
鹿楼中心校
5月
胡寨中心校
9月
魏庙中心校
12月
朱寨中心校
(四)读书活动
在借鉴20*年读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20*年每位中小学教师和校干至少精读两本教育教学书籍,一本为必读,一本为选读。教师必读书目为《课堂教学临床指导》,要结合教学实践写出心得和教学反思,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将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并选出较好的在《*县教育》发表或推荐到省市以上刊物上发表。各镇中心校、镇中学、县直学校可组织读书报告会,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将在此基础上组织读书报告会,并进行评比、奖励。8月份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统一命题,各镇(中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县直学校组织知识竞赛;教师选读书目:由教研室提供各学段、各学科教师读书书目(见附表),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需要自己选择。教师所选书目由各单位联络员汇总后报培训部备案。校干必读书目:《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8月份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组织校干集中统一电脑比赛。校干选读书目:由校干本人结合自身成长和学校发展需求选读,报培训部备案。教师和校干读书要有计划,各单位对教师和校干读书要多采取激励措施,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检查,使读书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使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精神享受。
(五)班主任培训
依托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联盟、江苏省教师教育网、徐州教育网等班主任培训平台,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主要在暑假期间开展在岗班主任全员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等专题培训,使我县中小学班主任做到全员培训、持证上岗。
(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全面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计划”。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县教师进修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年力争我县中小学教师通过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考试认证(初级)的达60%以上,其中校干认证率要达100%,培训部12月份对校干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认证过关情况进行全员检查。
(七)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要突出一个“实”字,真正做到研训一体,把教师培训与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结合起来,把教师培训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信息技术培训。对全县男55岁、女50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他们学会文字编辑处理,上网查找、下载教学资料,接收、发送电子邮件,制作课件等基本操作。5月底由各镇(中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组织考试,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进行巡视,并组织开展课件制作等竞赛活动。
2、认真开展中小学教师观课、议课、优质课评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在中心小学、初中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活动(磨课),高中开展“磨题”活动,磨课程序是:活动策划分解落实任务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磨课教者反思改进教学第二次上课(置换上课)第二次磨课教研组集体愉悦活动交流磨课心得活动总结、撰文投稿。活动流程及每学期活动次数可结合本单位实际灵活把握,做好活动资料的整理工作。
在磨课的基础上,各镇中心校(中学)在10月底前至少开展一次教师全员优质课评选活动,评出等第向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推荐;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将在11月份组织全县优质课评比活动,并把获奖优质课教案挂在*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网站上,供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
3、深入广泛开展教材教法全员、全面培训。通过教材教法集中辅导、集体备课、看录像、案例分析、循环说—观—议课、教学经验交流、网上学习等方式,力争使每位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法,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全面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4、网络培训。充分利用好“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江苏教师教育网”(http//)“徐州教育服务平台”()“*县中小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网”()等中小学教师培训专业网站的免费资源开展培训。
加强我县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我县省、市、县各级名优教师和各学段、学科中心备课组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他们整理出的专题讲座、优秀教案挂在我县的网站上,供我县中小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用。
加强对网上培训的管理,县教师与学习资源中心电教部负责对网上培训的设备、技术支持监督管理考核工作。
(八)加强检查与指导,规范校本培训活动
1、指导各单位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20*年各单位校本培训要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全员培训,分层设计,按需施训,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培训要增强针对性: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要,围绕着本单位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特别是薄弱学科、薄弱年级教师的现实需求,科学设置培训目标和内容,精选及开发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2)培训要突出实践性:围绕教师课堂教学,通过专题学习、校本及网络的交互活动、优质资源服务共享,并以专家或骨干教师引领、培训者助学、同伴互助等手段解决教师的现实问题,把学、练、评、改、赛、考等形式有机结合,扎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3)培训要体现创新性:根据单位现有条件,合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以前瞻性、实效性、发展性和降低培训成本为目标,不断创新培训形式。(4)培训要强化实效性:实行培训计划申报备案、培训准入、评估考核制度,强化培训过程的管理,根据本单位教师的学科、学段特点,分类分层,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严格培训考核,把“考”与“学”“练”“评”“改”“赛”等形式有机结合,“以赛督考”,“以考促训”“以训导练”“以练引学”。考核有计算机或书面考试技能测试、成果考评、成长记录等多种形式。
2、进一步加强对校本培训的过程性检查、督导。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在上半年、暑假期间和下半年进行三次集中检查,平时不定期抽查部分单位的校本培训情况,督促各单位校本培训能按照计划正常、有序开展。
一、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提高安全管理认识。校园安全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管理的手段,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解决寄宿制初中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应从认识上入手。首先,要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学校安全事故。其次,要认识到良好的安全管理是做好教育工作,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第三,要认识到控制事故安全管理举足轻重。在有限的资金投入和有限的技术水平条件下,通过管理手段控制事故无疑是最有效经济的一种方式。管理要周密、细致、到位。
二、消除校园周边环境干扰,给学生一个洁净的环境
社会上一些人为了赚钱,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在学校周围开设网吧和游戏厅,有的甚至通宵向学生开放。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周围 200米以内竟然超过了20余家网吧和游戏厅。由于这些寄宿制学校的中学生双休日无人监管,加上这些中学生又缺乏自控能力,造成部分寄宿制中学生沉溺于网络和游戏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有各类商贩、摊点充斥校园四周,不仅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对于学生卫生、饮食、消费行为也影响极坏。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调动一切力量,解决好校园周边环境的问题。同时学校也要建章立制,做好制度上的保证以此保障学生的上述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活动设施
加大安全经费投入,为校园安全提供可靠保证。学校安全管理离不开“人”,但也离不开基本的办学条件“物”。而这些都要有赖于经费的支撑。学校要增加对校舍及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设施等办学条件,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因“物”方面不达标而造成的安全事故。良好的环境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寄宿制学校所在的政府和学校,在学校实施双休日教育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为实施双休日管理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为双休日活动提供必须的场所,并建立学生双休日活动的组织机构。例如,建立学校书法创作基地,组建文学社团、兴趣小组等。
四、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宿舍的主人,宿舍是学生的家,他们对宿舍情况最熟悉。让学生参与管理,更有针对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为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变他律为自律。鼓励学生参与对宿舍日常的检查、评估、督促、宣传和教育,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所制订的各种制度不是压抑人的思想,限制他们的自由。而是对学生的关怀,对人格的尊重。充分依靠学生,发挥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五、开展系列活动,细化双休日管理
(1)开展各种专题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以及围绕重大纪念活动开展的墙报、黑板报、手抄报评选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2)培养正确的消费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辟相关宣传橱窗、开展零花钱开支设计、节约用水用电小发明以及爱心捐助等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3)加强健康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诸如卫生安全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卫生专栏、疾病预防等知识讲座,开展各种义务劳动以及内务整理评比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监督、自我实现,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行为和维护公共卫生秩序的道德观念,以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4)开展丰富多彩的双休日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在搞好双休日管理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双休日课外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双休日做到“八个有”:有做的(开展义务劳动、科普活动、试验操作技能培训、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灯笼制作、风筝制作等),有看的(组织学生看好电影、电视、好网站、好录像、图片展览等),有听的(举办专题讲座、学法指导专题、校园广播等),有说的(开展演讲赛、辩论赛、座谈会、诗歌朗诵等),有唱的(举行歌手赛、自编校园歌曲、班级合唱等),有写的(办各种专栏、板报、写心得、手抄报、校园文学刊物、社会调查报告等),有读的(图书馆开放、举办读书活动等),有跳的(举办文娱晚会、摆手舞大赛、篮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双休日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初中诚信教育心得思考
一、让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要求的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诚信教育一样如此,很多学生知道要诚信,但是在内心对于诚信还是有很多的误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以便有的放矢的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俗话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知是行为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
七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以“做诚信社会的中学生”为主题的理想教育和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进一步将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八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帮助他们变他律为自律,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再内化为自觉诚实守信的思想品质。九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诚信人格形成教育。通过对九年级的教育,使学生站到更高的起点上,明确人生的理想,将远大的理想同眼前的具体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养成求真务实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形成诚实守信的人格。
二、重视相关诚信活动的开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实践才能更好的验证真理,同样的,我们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得以验证,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有位教育家说: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最优秀品质、模仿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话、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
比如我们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其中“仁义礼智信”中的“信”这一儒家思想精华更是历久弥新。结合经典名著的阅读,有针对性的向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近年来我校诚信教育的探索之一。或者引导诚信交往。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教育引导,使学生懂得真诚是人际交往的第一要素,让他们学会通过培养和完善自身“诚信”品质来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强化诚信教育。通过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辩论会、故事会、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也要重视法纪教育。把诚信教育和纪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诚信教育于纪律教育之中,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促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诚信品质。
三、加强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
我们常说“环境塑造人才”,也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诚信教育一样如此,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关于城信的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在走廊楼道悬挂关于“诚信”的宣传牌。整个校园范围比较整洁、清新、优美,好像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良好公德的养成。
首先要营造氛围,优化环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其次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示范。要求每一名教师,不论在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中,都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决不能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教师在讲公开课之前不得反复“演练”。另外还要在课堂教学,融入诚信。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也要制定守则,完善制度,近年来,我校通过制定与落实《学生一日常规》,将学生诚信教育纳入其中。还可以组织活动,寓教于乐。举办文艺汇演,走进社区宣传诚信,开展社会调查,丰富学生们的诚信体验。或者开展家校互动,重视家教。通过举行家长座谈会、通讯联系、书面报告等方式,引导家长在思想上重视诚信教育,号召家长诚信做人,当好子女的表率。
四、做好诚信教育的督查工作
“行百里者半九十”,诚信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活动,是一个应该需要保质保量进行的活动,因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青少年年龄还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为此,老师要加强检查督导,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尤其是强化学生平时诚信完成作业和待人接物的言行一致,另外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监督员,开展“诚信”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检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定期评选出“诚信标兵”,为同学树立榜样。
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方法,提升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开展量化考评。近几年,学校结合诚信教育,将学生平时的诚信表现纳入每月的量化评分中,通过考评考级,奖优促劣。还可以采用榜样示范。学校每月评选出十名包括诚信模范在内的“德育之星”。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当然也可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宣传橱窗、专题讲座、故事表演、文艺晚会、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体验中感悟到诚实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从而自觉做到诚实守信。也要注重走进社会。组织社会调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道德自律意识,提高对诚信的认识水平。初中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继续付出踏实而又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关心。
参考文献
总结十年来的课改实验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走出去一考察、学习、充电、借鉴、提高;走下去―听课、调研、指导、示范、培训;走回来一学习、研究、总结、提炼、推广。具体做法就是:
一、多渠道学习,提高自身的课改意识,领会课改新理念。
作为一名教研员,站在教学最前沿。我深知教研员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师素质,教研员的理念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改方向,教研员的工作决定着一个区域的教学质量。新课程对教研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适应新课改,实践新课程,我觉得必须从自身学习入手,把握新课改理念,用正确的学习观、发展观指导行动。首先,我多次参加了省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认真学习专家们讲授的关于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论知识,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明确了课改的目标和任务。观看名师和专家课堂教育实例和专题讲座的音像资料。从书籍和网上学习,我研读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走近新课程》、《新课改与教师行为的变化》等理论书籍。我把学到的好经验、好课例、好方法都记到笔记上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我还多次参加了其他县、市举办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学习他们先进的课改经验。
二、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发挥教研员引领作用。
我结合认识上的飞越和实践中的感悟,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对基层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课改专题辅导和全员培训。为他们讲解新课改知识,带领他们观看音像资料。每次培训结束后,我都让实验教师写出心得体会与同行们交流。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教师们在主观上接受了《新目标》这套教材,他们一致认为,《新目标》以课标为依据,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真正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教学原则。他们深深地认识到,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即由过去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关注每一位学生能力的发展。由过去的“教书匠”转变为课程的实施者。
在《新目标》这套教材使用了一轮之后,也就是在2006年中考之后,我利用假期,到基层学校,开展了一次《新目标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专题讲座。与教师们探讨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新目标》这套教材图文并茂,话题丰富,活动新颖且有趣,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巨大变化。但是,这套教材也存在许多令教师困惑之处:词汇量偏大,加大了教学的难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优秀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使用以往教材的学生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学习困难生比例也比以往多,两极分化现象从初一就开始凸现。有些教师面对新目标或束手无策,或按部就班。这样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课时不够,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乏味。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未能灵活地使用教材。我和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灵活处理教材,适当进行调整、增加、删减和改编以及如何处理语音教学。翻阅《新目标》第一册,除了预备篇第2单元第11页第4部分涉及四个元音字母的读音练习及第19页列有一张音标表外,教材中的其他地方均未涉及语音知识, 这与JEFC教材完全不同。新教材虽淡化语音知识,但绝不是淡化语音教学。教师仍需把语音教学作为重要一环。还探讨了如何处理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听力练习,而且围绕本课时的语言目标,在听力训练的基础上扩展到说一读一写,目的是在充分挖掘教材中听力材料潜在的功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课程改革顺利迸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1、每学期初,我们中学教研室都要到基层学校检查备课情况。我们允许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写实用简案,把以写教案为主的传统备课,变为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主的新型备课。基层学校增加了学习和研究时间,统一或分散运用到多元化备课上。教师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上网查阅资料、制作教学课件等。这样,使得备课更具有现实价值。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质疑、探究奠定基础,又提高了教师教学技能。我们定期还要举行教学设计大赛。
2、我们还经常地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和教学开放校活动。在评优课、示范课活动中,我把“评优”、“示范”的重点放在“创新”上。我认为一节课成功与否,不在于它是否有有条不紊,更在于它是否勇于创新。参加评优课、示范课的教师多数是中青年教师,他们课改意识很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充分体验、感悟课程。课后,我们取讲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点评、教研员点评的形式进行研讨。教师们坐下来,面对面,双向互动,共同切磋、探讨课改理念下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开放校活动中,参加活动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精心准备,认真研究,把学校教学和管理最先进、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同行们,直接推动了课改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我们学区中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学区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滞后,削弱了整体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中小学心育工作“以强带弱,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区的组织协调作用,多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了学区心育工作的整体均衡发展。
一、搭建平台,完善机制,规划均衡发展蓝图
均衡需要协调,发展需要环境。心育工作的整体联动离不开制度保障和方向引领。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两个落实、两个统一”,即:落实到组织制度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上,做到中小学心育工作目标一致,管理统一。
1.搭建联动平台。为加强联动工作的组织协调,我们组成了学区心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中小学分管主任、心育辅导员和部分心育骨干教师。领导小组每月一次例会,汇总情况、发现问题、研究方案、提出重点,指导心育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为保证联动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心育工作专栏,定期通报学区心育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开展中小学联合教研,避免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发展的不均衡。
2.完善联动机制。为实现有效联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学区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联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完善了《学区心理健康工作常规制度》,加强日常督查推进;修改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制度》,把握教研方向,实施“捆绑”式整体发展;修订了《学区中小学教师百分考核细则》,把心育工作纳入教师个人考核评估中,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心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构建联动规划。围绕学区整体办学目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制定了学区心育工作发展规划。一是开发校本课程。在市教研中心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中小学心理骨干教师联合开发了31中学区中小学心育系列校本课程: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二是统一课程内容。小学低年级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感受学习的乐趣为主;小学中高年级着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集体意识,形成健全人格;初中则以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认识和悦纳自己、调控情绪、学会沟通、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为重点。目标和内容的整体规划确保了目标的连贯性、内容的衔接性、活动的协调性。
二、强化培训,科研引领,打造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建设者。我们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层次地组织培训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培养团队发展意识,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努力打造专业的心育教师
团队。
1.培训提升。为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我们立足实际,多渠道开展校本培训。一是邀请心理健康教研员为全体教师作心育专题讲座,让教师全面了解学校心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实施要求;二是邀请外校优秀心理健康教师现场展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让教师直观感受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魅力;三是由学区心理辅导员利用学区心育工作平台,组织“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辅导课”“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教育”等系列内容的培训与研讨,让教师在经验共享和技艺切磋中学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技巧;四是由中小学分管主任负责,从荣成教育网上筛选下载国内知名专家的专题心理讲座,让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聆听专家大师的讲座;五是以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为专题,倡导教师呵护心灵,避免职业倦怠,杜绝师源性心理伤害。
2.教研引领。正如女排教练和所说:“我们没有绝对的实力去战胜对手,只能靠团队精神,靠拼搏精神去赢得胜利。”学区心育工作的均衡发展,必须依靠中小学教师的团结协作。我们在学区内组织大教研活动,提出“三个一”:每月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每次确定一个教研主题,出台一个具体实施方案。参与教研的教师可根据需要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准备的过程即是教师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我们先后开展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等专题教研活动。一次专题教研,既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更是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以教研作引领,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
3.课题深化。为了实现课题研究与个人发展的双赢,中学课题组在开展地市级课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与研究”时,将课题研究领域延伸到小学,带动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把课题研究方案分解落实到中小学班主任手中,形成了全面、序列化的研究格局。课题实施阶段,班主任围绕日常班级教育活动,写教育随笔,设计优秀课例,归纳整理教育心得,将零散的认识提炼升华;合作研究中,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优秀课例示范引领,教师相互间切磋团体辅导技巧,分享成功经验。课题攻关阶段,邀请教研员到学校指导,组织教师与专家近距离对话,寻找研究的突破点。同时,借助网络上的专题讲座,让专业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机对接,既培养科研能力,又提升理论水平。中小学教师在合作中找到群体归属感和成就感,更体会到集体的智慧和团结的力量,从而深化了教育效果,提升了教育水平。
三、立足人本,注重实效,探索有效工作模式
联动发展目标的落实需要恰当的工作模式作为载体。工作中,我们以师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根本,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为主体,以关注特殊学生和拓展辅导渠道为两翼,努力探索适合学区心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模式。
1.确定三级预防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两部分内容,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主要功能。因此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构建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是开展心育工作的有效模式。一级预防是尽可能控制直至消除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各种不健康环境因素,让学生生活在较为和谐的环境中;二级预防是注重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在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还没有加重之前及时予以干预,防止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三级预防是对已经出现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以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
2.构建三级预防体系。针对三级预防目标,我们构建了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体系以班级为工作单元,分三个层面进行:(1)学生自我防范。学生通过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主题班会等,了解和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求助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学会识别心理不适应状态或心理异常现象并能找到应对的策略。(2)学生互动防范。每个班级都推选出男、女两名心育联络员,组成阳光心育团队,通过学生成长互助小组等形式,及时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3)班主任防范,班主任通过自身的角色优势,对特殊学生和学生的偶发事件进行积极的心理关注,多角度、多渠道地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二级预防体系以学校为工作单元,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心育宣传、系列心育主题活动等形式,将“引领、诱导、防范”工作做在学生行为偏差和心理危机出现之前,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三级预防体系则以学区为工作单元,整体协调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
3.丰富心育辅导形式。一是充分发挥团体辅导功效。每周开设一节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小学阶段以游戏为主,采用角色扮演、榜样示范等方法,着力营造一种愉悦的成长氛围。如“合力吹气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感受团体协作的力量;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采用情境体验、问题辨析、分组讨论等方法,意在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放飞烦恼”使学生在活动中释放压抑的情感,体验快乐情绪。二是营造积极的成长氛围。通过订阅心育报刊书籍,制作心育宣传图板,把“心理咨询室”建设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小屋”;利用好“心语信箱”,鼓励学生以信件的形式,宣泄心中的苦恼,倾诉成长的困惑,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