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范文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2-21 10:31: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必备生物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必备生物知识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这一宏观视角下,高中生物教学应当做哪些改变?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目标预设与达成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应如何确定呢?又该如何判断其是否达成了呢?笔者的观点是:预设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放在核心素养理论下观照,而判断其是否达成时,要看学生是否形成了相应的品格与关键能力。以“特异性免疫”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如果从三维目标角度来界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概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能够说明特异性免疫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制定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概念图并能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认识到特异性免疫与生活的联系,并了解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适应性的表现,而免疫调节是人体与病原体共同进化的结果等。核心素养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因此,教学目标预设可以描述为: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认识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并说明其特点;学生能够在认同免疫调节是人体与各种病原体共同进化的结果的基础上,认同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适应性的体现,并认识到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而不只是教师的教学流程是否完成,更要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判断这些目标是否达成。“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甲流病毒”是一个实际问题,此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指向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也是判断学生能否将生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标准。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内容重组织

核心素养背景下,在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时,更多的要围绕问题解决的思路来进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形成“关键能力”的过程中生成“必备品格”。笔者设计本课从“甲流”开始:甲流来袭,人们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学生自然知道是接种甲流疫苗。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甲流疫苗可以防治甲流呢?当学生以为是“抗体”在起作用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长期保护人体的并不是抗体。而当学生的认知开始失衡的时候,教师再抛出探究性问题:是什么在长期保护着人体?其后的探究过程,可以从研究甲流病毒(图片)开始,从病毒侵入人体内,到其利用自身表面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定的蛋白质相结合,进而完成对宿主细胞的侵入,然后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繁殖;同时研究此过程中人体的抵抗过程,如甲流病毒在呼吸道中遇到的呼吸道黏膜,再后来遇到巨噬细胞、抗体(在体液中起作用,即对应着体液免疫)、T细胞(细胞免疫)等。学生在理解这一过程的时候,经常会自发地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还会自发地打比方,例如:把巨噬细胞比喻为快速反应部队,速度虽然快但数量不够等,又比如说病毒所隐藏的宿主细胞相当于一个碉堡等,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能够对甲流病毒与人体的免疫过程有更深刻的了解,进而对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策略

一、高中学生生物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一)学习过程的被动性

我们高中生在学习生物学科过程中,学科知识接受的被动性是自主学习能力面临的严重阻碍。学习过程被动性主要是指高中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科探索精神,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知识内容的接受过程过度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灌输。造成这种被动性的原因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国长期形成以来教学模式和学生缺乏主动探讨钻研精神是最为主要的两方面原因。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能够凸显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能力。提升生物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是摆在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一大障碍。

(二)生物课程学习兴趣缺乏

生物课程自学能力面临的另外一大现状是高中生学习兴趣的缺乏。生物课程学习兴趣的缺乏主要是由于在学习接受的过程中缺乏“兴趣点”的培养,学生不能够深刻体会到现代制药技术、高精尖的生物基因技术都与基础的生物学科有关,所学内容不能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同时一些必要的生物实验课程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学生不能体会动手学习过程带来的新鲜感和知识的实用性。另外,由于现代的影音视频等新媒体教学设施往往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都会使得我们高中生在面临升学和繁重学习压力下失去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学科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基本学习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识记,其次需要一定的综合学科运用能力,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为铺垫,而遗传学部分又需要有数学概率知识背景。再次,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去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血糖血脂”内容时,生活中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都可用来进行参考。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分析学科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物学科学习,一味的“记忆”或者在缺乏必备知识记忆的前提下去“探索”,都会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的目标性低,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升我国高中生物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一)认清生物课程学习主体

针对学习过程的被动性,我们高中生首先应当认清自身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发挥引导和补充的作用,这是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需要加强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为本,提升教学知识点概况提炼能力,强化生物教学中重难点,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加强。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高中生认识到“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

(二)加强课程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塑造

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应加强生物学科视野的拓展,适当将前沿的医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以及制药手段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科知识点进行适当阐释,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使其转变为学习生物的动力和兴趣,如在抗体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分析时下关注度极高的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制备过程。另外,应努力提升学习能力,生物学科兼具文理科的特点,应当合理分配知识层次,必备的知识点的记忆,应综合运用“关键字词”等学习方法,建立相应的记忆曲线,以此提升识记效果;对于需要理解的部分,运用好各门学科知识来提升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最终做到高效学习。

(三)提升生物实验的有效性

生物实验是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学生探索兴趣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生物实验,我们学生可以将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到的成果,体验生物探索的乐趣,如通过观察洋葱细胞实验,我们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细胞的形状结构;再如通过青蛙神经反射实验可以对于神经反射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动手观察以及积极探索不仅能够激发了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生物探索能力,并且体验经过自身努力获得学习成果的乐趣。可见,通过提升生物实验的有效性,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四)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科教育有效性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更为生动的教学手段,这得益于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教学设备的所具备的影音效果。例如,在模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利用Flash小动画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我们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态演示,提升学习兴趣。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意味着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以及学科的掌握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的提升。除了课堂,学生课后也可以充分运用好网络等工具,积极探索学科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慕改枝.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 综合分析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19

高考文综部分的成绩毫无疑问占据了高考成绩的很大比重,地理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略带夸张的说道“成也地理,败也地理”。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高考的地理成绩很好,那么你的数学应该不会很差,因为你的逻辑够清晰,你的历史和政治也不会很差,因为你知道如何高效的记忆。结合实际生活来看,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如果你爱户外旅游,自然地理会教会你如何在野外好好地辨别方向,能告诉你如何选择最佳的露营地点,免受豺狼虎豹和洪水雪崩等的伤害,如果你爱购物,自然地理会教给你一项实用的技能――辨别方向,无论路有多绕有多复杂都不会走错,如果你爱生活,人文地理会告诉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见,学好地理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因为学习目的还是生活要求。

懂得了学好地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学好地理,想必是无数高中学生心中的疑问,但是,无奈自己拼了命的学习,也只能勉强的达到及格线。今天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学生如何学好地理的意见。

首先需要明白一点,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向。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是需要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当然记忆是第一步的,理解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要想学好地理这点特别关键,可以夸张的称之为学习地理科学的信仰!正所谓“学生有信仰,学习有力量”!

首先谈谈如何记忆,古代先贤就知晓“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重要性和高效结果。初中知识少,死记硬背对付考试完全没问题,如果你悟性高的话甚至还可以得高分。但是如果在高中你还想靠着死记硬背考高分成绩的话,是很难实现的。高中知识多,光一门学科就有初中一学期的学习内容那么多了,你哪儿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去死记硬背,就算记住了也很容易忘记。高中的记忆一定要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其然并之其所以然,胸有成竹的去记忆是很简单很自然地装进脑海。过目不忘的人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学习的人才是知道唯有反复才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一言以蔽之,温故而知新一定要多多反复记忆。

篇4

一、有趣味的阅读

阅读是人的心理需求在行为上的实现。它是人的心理现象,也是人类社会现象。人类通过自己的阅读活动,把这种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紧密地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使阅读过程永无止境地不断发展,为建设人类社会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高中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积累,主要也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才得实现。高中生物课教学,同样必须依赖无止境的阅读活动。

正确引导和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学习和获取必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并进行有效的积累和应用,是生物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指导,会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具活力,能促进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的阅读引导和指导,有课堂和课外之别,课堂阅读引导得法,对课外阅读就具有指导、激励作用;课外阅读气氛的浓烈,对课堂阅读的引导也能产生促进、共鸣效应。这就形成了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互动式的良性循环。

阅读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由内容到形式,反复多次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阅读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是引导和指导学生连续不断地进行阅读活动的必备前提。我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尽量短小、简练,阅读方式尽可能多样化、多元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课堂阅读妙趣横生,让学生对各种生物知识文献的阅读兴趣,时常保持在意犹未尽的状态并能促发其课外阅读的潜力。二、画龙点睛的讲解

讲解是高中生物教学常用的重要形式。讲解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事实和论证原理。进行科学、有论据的逻辑推理,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是它的特点。高中生物学中有关生理功能、遗传变异等知识的教学,常应用讲解法。

教师是高中生物课讲解的主体,学生是听讲的对象。在一个教学班级整体中,生员都有着各种不同差异:有兴趣爱好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记忆注意力的差异等。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未来进一步学习、掌握、应用生物学知识的基础。高中阶段的基础不扎实、不稳定,会给今后的生物课学习造成一定困难。教师的讲解,不仅只是为了解惑和授予学习的方法还要启迪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潜能。以此为出发点,讲解才算抓住实质,解惑才能举一反三。

反复多次的课堂讲解,给我这样的启示:45分钟的课堂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的讲解不能或是照本宣科,或是囫囵吞枣,或是我行我素,而是要画龙点睛。因此,讲解必须做到:明确重点,关注热点,寻找疑点,解决难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堂上的讲解,每次都有新意,每个字都不是多余,每句话都很切题,每个人多少都有收获。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听讲的欲求有增无减,欲罢不能。

三、启迪心智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正确应用这一手段能打破课堂的沉寂,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心智,也只有启迪心智的提问,才能起到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

篇5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生物教学;新课程观念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教学如何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怎样体现新课程观念?这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

1.树立新的课程观

长期以来,“课程就是科学的科目”的观点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认同。这种课程观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相去甚远。于是学科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脱离了社会发展。

新课改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课程。就生物学科而言,新课程改变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来认识生物学现象和学习生物学知识,从而强化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价值观等的紧密联系,使新课程的功能从过去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转变为三维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建立新的教学观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观念中只有一种系统,那就是知识系统,很少会考虑到知识以外的其他系统的存在,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意义。生物学知识固然有其自身的系统性,但是这只是一种概括化、抽象化、体系化的系统。从学生学的角度看,生物学知识还可以还原成它本来的混沌状态,与它相关的事物和真实环境一起构成生态系统。就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鸟类,既可抽象出生物学的知识,也可抽象出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还可以抽象出文学、艺术甚至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从学习的基本方式来看,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所有活动均具有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主要是非系统化的学习,如情景性的学习、问题性的学习、感悟性的学习等,因此我们应根据生物学新课程体系的特点,摒弃过去高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方式的教学观念,建立和形成多种学习方式并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教学观。

二、教学体现新课程观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高中学生通过对生物课程必修模块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尊重那些学习努力、热爱科学、理科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因为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生物学内容时理解方式和深度会有所不同。过去,我们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理科倾向突出的那部分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新的高中生物课程宗旨是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面向全体叙述,促进其共同发展。

注重个性化教学,是指在我们考虑了每个学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了那些在数理逻辑和科学方面有特长的优秀学生的存在。新教材选修模块的设置,以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创建,为教材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这就给生物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地处理,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为那些有兴趣、有精力、希望深入学习生物学的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发挥特长,展示才华。

2.关注学生发展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要继续提供公民必备的生物知识与技能。高中学生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既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陈述性原理的生物知识,又能进一步掌握观察技能、实验制作技能。这些知识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近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化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他们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在科学技术不断改变我们生活的今天,具有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3.重视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生物教学尤其要注重生物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达和交流阶段。在参与探究时,学生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也在于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身体会到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品质。

生物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同步进行,主要内容包括:(1)题目的自主性,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2)课题组成员组合的自由性,兴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成课题组,有利于全员参与和开展研究。(3)指导教师的可选择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选择指导者。(4)学习过程的自觉性,因为探究生物问题是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必然大大提高。(5)时空的不固定性,空间、时间根据课题进展而不相同,学生的自由度很大,真正使学生走入社会、走进大自然。

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前的生物教学重点在生物学理论上局限于对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使学生几乎不能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难以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生物教学中应涉及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其实生物学就在每个学生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其内容也涉及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首先,实现生物学习评价的多元化。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生物学习评价目标的认识从狭隘的“胡同”中走了出来,那种仅仅以双基落实为终极目标而忽视生物能力、生物意识、生物情感的做法已经遭到了普遍的质疑。而代之以多元化的评价。多样的评价手段能够针对不同的生物学习任务、不同程度的学生,起到及时了解学生状况、促进与鼓励生物学习的良好作用。

篇6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迅速渗透,“二十一世纪是生物世纪”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高中生物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地方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高中生物学教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重要性一直没有真正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的普遍重视。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发展。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关系到素质教育思想能否在课堂教学上真正落实到位。因而,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忽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时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中生物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

2、教师知识结构欠缺。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比较注重对教学内容现代化的要求,一些新的生物技术成果被引进,比如基因工程、酶工程、胚胎工程以及生物克隆人类基因组破译等;比较重视现代生物科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重视科学知识与工程科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大学阶段没有接触过现代生物技术,从教后不注意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因此,生物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欠缺,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科学素养与实验技能等方面,导致一些生物教师不能理解某些教学内容的内涵,影响到生物教育目标中涉及的生物科学思想、方法等的顺利实现。

3、教学内容难以把握。

生物教师对新的教学要求和内容不知道如何把握。很多教师认为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及要求方面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的深度很难把握得恰到好处,并且辅助教材的资料等都与新课程内容不配套,因此生物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4、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高中生物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上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而很少运用新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学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概念图等教学方式,出现满堂灌现象,一堂课教师一直讲,学生只能听,缺少思考、讨论、探索的机会,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也就无法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充分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内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5、教学实验条件有限。

生物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来不断实践以巩固新知识,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条件的缺乏带来的一系列教学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新生物课程的实验比原来的生物教学大纲生物实验多,实验室不够和实验室装备得不到位,严重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

二、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高中生物的新教材更加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不断提升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科学素养都具有很大的好处,作为生物任课教师,应转变对生物教学的思想理念,不断进行生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探索和尝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出来,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要注重把握牵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该学科的爱好。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课堂中提问的科学性,通过不断的知识引导,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启发其去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兴趣是一块敲开知识大门的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地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那样即使学生原本是对这门学科有偏见,他们也会自然而然会被你吸引到身边,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要对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提高素质。因此,教师要继续学习,发展自己的业务水平。新课程标准下,对生物教师的能力也做出了要求,主要是能够正确地使用实验器具,进行实验操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搜集生物学相关信息,必能选择合适的信息用于教学;具备发展探究的能力。第一项要求是对生物教师必备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是熟练地进行实验,指导实验;第二项里面主要是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熟悉、熟练电脑操作,搜集生物技术最新成果;第三项是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这就对生物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但要具备生物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生物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更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发挥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启动学习生物学知识大门的作用。

结语

教育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革新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认识,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课教学改革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江风.高中生物教学反思[J].管理观察,2007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对策

当今教育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学生接受到的知识也由过去的简单化变成了多样化,在高中阶段更是如此,每一位高中学生都要上至少七到八门课程。高中生物课在高考理综考试中越来越凸显出其地位,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安排适当的学习方法,如何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创新型找到解决对策,是我们当下刻不容缓的责任和教学任务。本文首先分析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学习生物的问题。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高中教育,还是针对性地分为文科和理科两类不同的教育,许多高中文科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不是非常感兴趣,导致了文科生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对高中理科生而言,尽管理科学生认真学习生物学,但笔者依然发现很多理科的同学往往由于实验分析与总结能力不足,而在生物知识的应用方面显得非常薄弱。综上,本文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点:

1.课程理念认识模糊

高中生物课教学中很多生物课教师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于高中学生生物课兴趣点的激发与培养不是非常重视,导致了许多学生在高一还未分文理科时就对生物课丧失了基本的学习兴趣,对于生物现象和生物概念更是模糊不清,这是当下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

2.教学内容难以把握

生物课的有序开展必须建立在教师对生物课所授内容的熟悉度和把握方式上,一旦教师熟知生物知识,良好运用生物教学方式,那么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必然会上升一个高的台阶。目前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上略显薄弱,所讲述的生物内容呆板无趣,所运用的方法抽象难懂。

3.教学实验条件有限

生物科学其实与化学和物理等学科一样,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实验性,生物课上做一些必备的生物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结论得出相关的生物结果是生物课常见的学习和授课形式,然而很多时候生物课程的实验条件与实验装备等不能够满足生物课程的教学要求。

4.教学方式难以执行

很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方法来进行教学,甚至有些教师为了应试教育来侧重教授学生高考生物考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最初生物科学学习的目的扭曲。

除了教学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重要的教学问题外,还有一些学生偏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学习方法不足等现象,也严重影响到当下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上述几个实际问题,本文经过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对应的政策和解决方案。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美好

如何真正地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学习的一门课程。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介绍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学科的有趣现象,吸引并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2.创造和谐而宽松的生物学习环境

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放下自身是权威者的高姿态,要走入学生群中,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索新知,共同解决问题。在长久合作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民主、和平、轻快而宽松的生物学习环境,给学生自由发挥自身创造性的时间,这也是当下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一个有效对策。

3.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内容以及生物的教科书在短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风格可以灵活改变,这需要教师形成生物教研组,定期讨论和评比,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生物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开展生物教学。

4.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生物课堂变得与时俱进

在目前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化和信息化是我们21世纪最为鲜明的特征,多媒体教学早已经步入中小学教育,高中生物教师在此方面的运用能力急需要提高。一定要善于运用网络的力量,提升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5.教授学生合理的生物学习方法

之所以很多学生厌恶生物学习,是由于其未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渗透一些必要的生物学习方法给高中生,让他们从最开始就养成严谨、科学、求真的生物学习品质和学习态度,运用合理正确的生物实验总结生物知识,提高生物成绩。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非常庞大而系统的工作,尽管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和根正,但是目前的高中生物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广大家长和社会以及学校的关注,笔者认为,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不断加强对生物教材的挖掘和探索,创新新方法和新思路,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习取得好的收获。希望本文对于高中生物学的相关思考对于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带来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18

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自然生活的基础性科学,同时也是探索社会自然和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物种奥秘的主要学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活化教学理念十分契合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想切实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与功用,教师应该积极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各个层面,善于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有的生活现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有效促进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要求,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要让知识真正的回归生活,让生物书本知识和现实事物相契合,进而培养学生信息的搜集、整理、甄别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也是彰显生物科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良办法。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备课之初就完成生活化处理教学内容此项工作,利用一些社会热点新闻、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实案例来探讨生活与生物的联系,强化生活化教学的力度。

例如,在讲授“生物科学和我们”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不同的生活事件来处理课堂教学内容,为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打好基础。其一,可以列举一些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热点新闻事件,诸如大头娃娃事件、“三鹿”牌婴儿奶粉曝光事件、DNA亲子鉴定技术、地沟油问题、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等,为学生打开生物生活大门;其二,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像学生饮食不合理、逃避体育锻炼、睡眠质量低下、抽烟酗酒现象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日常生活实例也和生物学联系紧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高中生物课堂所采用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需要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辅助,而且也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支持,这才能冲破传统生物课堂教学的禁锢,做到教学任务的“减负增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关于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鉴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新颖方式,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诸如辩论赛、击鼓传花、知识竞答等形式,以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每学期必备的知识串讲时,教师可以借鉴电视节目“一站到底”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既然是比赛,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比赛规则和奖励标准,教师可以借鉴“一站到底”的淘汰方式,轮番PK、逐次淘汰,最终选出最后的胜利者,获得最后“生物学科期末考试成绩加10分”的奖励。此类“竞答比赛”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还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知识弱点,以便于后续知识中着重巩固和练习。

三、教学情境生活化

高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学习行为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与干扰,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具体特点,以此来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出轻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热情。加之生物又是生活色彩十分浓重的一门学科,许多的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都是在生活中实践挖掘得来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化生物知识。

例如,在讲授“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生物课堂的特殊性,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教室外面学习此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里面的小花园,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在一个小花园里的生物多种多样,有昆虫、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那每种生物的总和构成了什么呢?”正确答案是种群。教师不应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大自然环境中自发地结合所学知识搞清楚种群、群落、种群密度以及与种群相关的知识概念。这样创设情境真正发挥了生活化教学功效,实现了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总的来说,生活化教学对高中生物来说极为有益,它不仅有利于展现高中生物的人文教育价值、哲学价值、生命关怀价值等多方面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生物学更贴近生活、契合生活,便于高中生的学习和掌握。关于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应用,以上仅是笔者个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对读者和此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瑞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篇9

关键字: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方法

【分类号】G633.91

一、新课改背景下提倡合作学习与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密切关系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则是指投入少,产出多。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少,而教学效果佳。因此,有效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性和在求知上的热情度,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强调全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会较佳。这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的极大改革,反对以提高分数为目的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有效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改革教学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注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恰恰是为有效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与人沟通、合作的本领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是在个人学习和工作生涯中的必备素质之一,合作学习正是以此为培养目标而被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中应当极力推荐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将学习小组视为一个学习整体,在评价中将其视为一个评价对象,给予整体评价。在具体的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根据安排给自己的具体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这些任务需要与其他学习成员合作才能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成员的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增强,求知的热情度得到提高,不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得到极大提高,因而,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应用案例

以“基因突变”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内容所作出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一节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一个是基因突变的原因。教材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成因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然后详细阐述了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其重要意义。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在,主要是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整个认识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困难。

1、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处理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五个不同的小模块:第一个模块,生物的变异类型。第二个模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形成原因。第三个模块,什么是基因突变?第四个模块,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第五个模块,基因突变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二)W生分组处理

可以根据需要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8人。在上课前,各个小组自行选取自己的学习任务,要求是每个小组必须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在课外开展“资料收集--资料交流--重新整合--共同学习”等一系列的活动,由各组小组长自行组织本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人组成新的小组――“导师”组,“导师”组中的每个成员将自己所掌握的该模块知识轮流介绍给其他成员,要求是达到每个成员都掌握5个小模块的全部基础知识的目标。

(三)课堂教学

(1)资料收集、知识整合与问题处理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再次合作学习,对前期经过“资料收集--资料交流--重新整合--共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复习消化,小组内部成员对学习内容做出进一步的取舍,并一起探讨将学习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的小组成员的方法。

(2)互助协作与交流

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以及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为了顺利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掌握5个模块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要注意为“导师”组内各个成员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留出一定时间。为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对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

(3)知识的反馈与不足之处的补救

学生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系列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掌握本节课如下5个模块的知识点。知识点1:生物变异的类型:①能够说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②能够举出一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相关例子。知识点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如何发生的:①镰刀型的红细胞是由异常的血红蛋白引起。②之所以能够形成异常的蛋白质,是因为mRNA上面的碱基的改变而造成它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而造成的。③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mRNA上面的碱基发生改变,是因为DNA上面的碱基发生了改变。同时,通过查阅其他相关的资料,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识点3:基因突变的概念:①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②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结果是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知识点4:基因突变的特点:①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任何生物都可能发生,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叫做自然突变,在人为条件下发生的叫做诱发突变。②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③基因突变的低频率性。④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只有极少数是有利的,而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而言的。⑤基因突变往往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知识点5:基因突变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①能够引起基因突变的各种外界诱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②太空椒的培育和高产青霉素菌株的选育等都是基因突变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诱变育种可以大大的提高突变率。

结语

真正的教学,其实并没有任何固定的实施方法,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并不是被合作学习完全排除在外的,相反,通过个人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发挥,最终个人的科学素养在合作学习的推动下得到提高,这才是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桂阳. 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5年06期

篇10

高中生物 课外探究

一、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选题原则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活动开始。”在生物课外探究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灵活安排活动。探究活动的选题直接关系到探究活动的进行。

(一)基于教材适当加深

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须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为根本,所选课题不宜偏难,否则学生“蹦起来都够不着”,三蹦两蹦,积极性没了,兴趣丢了,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应使学生蹦起来就够得着,不蹦吃不到,这样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目的。

(二)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

所选活动的课题要有一定知识容量,使学生通过认真、细致、耐心地研究,能掌握相应技术,懂得一定的原理,对学生在知识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所增强。探究活动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选择具体的,可操作化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和观察。鼓励学生探究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植物的向光性,可让学生设计培育一株“S”形茎的牵牛花;学习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让学生利用花盆或小块菜地设计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实验。

(三)选题应宜小不宜大

鉴于当前高中学生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专业知识有限,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使学生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一般以学生用所学知识或收集资料后,既能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又便于实验验证的知识为宜。

(四)园地、因时、因人制宜

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二、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组织

(一)成立课外探究活动小组

课外探究活动小组一般由3至6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二)确定内容,制定计划。

根据生物学课程内容、教学及生产科研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基础,以及开展活动的条件等,由全组教师共同确定活动内容,讨论、制订活动计划。计划应明确活动内容及其目的要求,具体拟出活动计划表,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地点、准备工作及负责人等项目。计划应向每个小组成员公布。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

课外探究活动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课外探究活动的主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但也不要放任自流,教师在活动中仅起指导作用。即协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讲授有关理论知识,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检查活动情况和效果,表扬和鼓励学生。

(四)进行归纳总结,写出体会、报告,并进行交流

活动结束,及时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组织学生广泛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锻炼他们的归纳、总结、写作能力。

(五)形成完整的督查机制,保证活动的长期性

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督查机制,形成合适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活动的长期发展,教师及时对好的活动小组表扬、奖励,对做的不好的小组指出改进的方面,以求不断完善,充分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三、高中生物学课外探究活动的实施

我们结合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建议和学校现有资源,组织和实施了“制作真核细胞模型”、“制作泡菜”、“校园植物调查”等课外活动。以下以“制作真核细胞模型”为例来阐述整个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一)准备活动

按自愿组合的方式2人或3人一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制作模型的,大小,确定使用的各种材料。讨论设计方案、制作流程和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二)活动的实施

按照制定的实施流程,各个小组利用周末时间,动手完成模型的制作。

(三)检查完善

按照设计方案对制作出的细胞模型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将制作好的模型在展览室进行展示和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讲解。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将作品对全校师生开放展览,通过投票评选出各类奖项。

(五)进行综合性评价

篇11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

引言

在高中教育的体系中,生物学科占据着重要地位。生物学科中蕴含的知识点较多,知识体系庞杂,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很多学生在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阻碍,导致生物成绩较差。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直观性的特征,可以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知识,从而方便学生学习。

一、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深化知识理解

高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在认知抽象的生物知识时难免会遇到阻碍。高中生物课程的知识以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为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然而生物现象具有微观的特征,学生因此难以把握生物的生理特点,无法对生物知识进行全面吸收。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方法以互联网作为依托,可以调用网络教育素材来辅助教师对生物知识的讲解[1];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将繁杂的生物知识转换为Flash动画等,还能对课程内容进行阶段性划分,以此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面临一定的升学压力,需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多。而生物学知识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烦心理,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动静结合的特征,教师可以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添加音频、视频资料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三)满足学习需求

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代学生具有突出的个性,他们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凸显自己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拓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呈现异彩纷呈的画面,让学生畅游在瑰丽神奇的生物世界中,感受生物学科的奥秘。在图文的启示下,学生将更加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学习需求将得到充分的满足[2]。

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教师应该依靠多媒体教学方式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更加紧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事实上,多媒体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创设情境,其可以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转换。因此,教师要善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圈与细胞》时,可以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在课程导入部分,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初步理解生命活动无法脱离细胞而存在[3]。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三个实例:第一个实例是埃博拉病毒结构。埃博拉病毒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寄生在活细胞里,如果脱离了活细胞,病毒将不再表现生命现象。第二个实例是草履虫。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一切生命活动都以这个细胞作为基础。第三个实例是人类胚胎发育。受精卵是生命的开始,人的发育实际上就是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在观看了上述三个短视频后,学生将自觉地进入生物学习的情境中来。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图”并提出问题,如“生命系统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生命系统的概念”等,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化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情感,并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生物知识、认识生物知识和应用生物知识。而很多教师脱离了现实生活来开展生物教学,阻碍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吸收。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对其核心素养的培育[4]。例如,教师在讲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生活性的场景,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在第一组图片中,有一对夫妻,妻子是多指症患者,丈夫正常。夫妻生有一女儿,女儿患有白化病。在第二组图片中,夫妻想再要一个孩子,却担心孩子是否还会患病。教师根据上述两组图片可以提出具体性的问题:“请写出这对夫妻的遗传因子的组成,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多少?”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性的问题进行阐述,就可以把握问题的本质。多指症为显性性状,决定该性状的遗传因子为A,而与白化病相关的遗传因子为B-b。根据所学,学生可以解答上述两个问题。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并引领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为身边的人提供帮助。

(三)提升反省能力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备的学习技巧与学习方法,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反省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减数分裂》时,可以为学生呈现具体的录像材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细胞减数分裂的视频,并就该视频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分析细胞减数分裂的本质,并鼓励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陈述。有一些学生描述了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过程,有一些学生指出了四分体时期的染色单体复制形成,还有一些学生指出在某一阶段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变化。在学生进行描述后,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反省自己是否遗漏了一些细节。此时,教师可以第二次播放视频。这时,学生会发现,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从而得到了完整的观察结论。

结语

篇12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素质教育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为了切实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在中学教学纲要中指出需要结合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通俗而言就是一个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常见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思想品质等内容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核心素养是后天教育获得的,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培养起核心素养,具备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并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意味着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素质教育背景下,虽然许多教师已经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思想转变为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但是我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仍旧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与方法,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固守落后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使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手段。在此教学方式下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密切的交流和互动,由于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偏重理科性质,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是由于师生缺乏交流导致学生存在众多疑问,对生物学习失去信心,加上枯燥的教学形式更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生物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阻碍了奠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第二,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学生较多的表现机会,授课时间比过长,使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依赖。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无疑是不利的,使得学生无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没有获得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三,一些生物教师自身不善于了解最新的学科信息,在课堂只能同学生讲授教材内的知识点,使得渴望扩展自己视野的高中生变得视野狭窄,他们的知识面较为封闭,限制了高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属于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认知能力的欠缺不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养成。

三、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师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性质探索有效的教学措施。我根据多年来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以及对核心素养资料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为高中生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帮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同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解决他们的疑惑,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使学生从对生物教师的崇敬转化到对生物学科的喜爱,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获得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创设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趣味性,以此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专心听讲,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者的身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整合,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几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学习能力划分出若干小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学生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会积极地阅读教材内容,搜集资料以及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思考,之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形式使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避免了对教师的依赖,并在不断的独立思考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甚至会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发现新的疑问,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核心素养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篇13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27-01

在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该如何去实践去完成这个全新的教学方式呢?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生物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一个德高望重、业务精湛、学识渊博的老师,学生自然会表露出敬仰之情,学习主观性强,愿意接纳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完成所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目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已经不再是由我们简单地传授和学生重复地机械记忆了。所以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观察技巧。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授课模式,不能把学生当做一个被灌输式的容器,所以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二、进行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时期,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就应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一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运用简单和有趣的动画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可以结合社会上一些热点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生物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以此来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形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在加强学生的生物基础上,增加一些课外的生物知识,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中再现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高二第二章第三节“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癌症如何食疗”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为何广东珠三角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创造一定的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切实的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共同提升,真正做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不断发展给我们高中教育带来的新要求,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要我们潜心研究、大胆实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课堂必然会充满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要落实课改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合作式教学模式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运用模型法组织的“的形成过程”,8个人为一个小组,两两合作,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带着问题来探究减数分裂的过程,学生实验结束时,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所做模型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但第二小组仍对第一小组的汇报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原因是:第一小组在汇报时模型显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第二个小组却说“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并摆出了证据,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针对上面两个小组的分歧,我没有主观评判对与错,而是让事实说话,最后通过大家观察显微照片,证实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就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样的课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起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化。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练习、实验,如果能在表象的基础上,适当引发学生开拓思路,进行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识记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正是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必备最初思维基础和今后发明创新的最早的“潜意识”,也是生物教学中刻意必行的。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跟上时展的潮流,不落伍,认真执行新课改的任务,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将学生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4

一、当前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上的断层

目前,初中在初一、初二开设生物课,高中在高一下学期、高二、高三开设生物课。由于生物不是中考科目,初二期末所进行的生物会考(开卷)成绩只作为初中升重点高中的参考。因此,初中个别学校存在着生物课时不足,实验设备配备不齐,部分教师由于非生物专业出身而难以把握知识的准确性等现象。

2.初中师资力量状况

在吴志华[1]等主编的《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谈到:师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笔者对学生所在学校的初中师资状况,调查统计如下:

调查数据显示:统计学生中原初中生物教师中非生物教育专

业毕业和兼教生物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大,达到27.1%;对初中生物教师上课态度的调查中,上课照本宣科者竟达33.3%,还有6.3%的教师根本不授课。

在中考的压力下,学校安排非生物专业出身的教师应付其所不熟悉的生物教学。而教师上课也只是把考试内容讲完,学生仅在教材上勾出重点;认真点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让课堂

充满趣味性。然而,在急功近利的评价标准的大背景下,学生忙于应付主课,教师的热情也逐渐被消磨殆尽。初中生物教学态度的放松和教学质量的低下给学生升入高中接受新知识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

3.生物科目在初中阶段的地位

初中生物课堂被中考科目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占用很多的达4.2%,而在中考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影响调查中,18%的学生觉得中考对他学习生物的态度影响很大。中考科目教师随意占用生物课时,学生也因为生物不是中考科目而主观意识上对生物不重视,在学生的心目中生物是一门副科,只要在期末检测时临时突击就可以。

初中生物地位低下,导致师生对生物课集体不重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4.学生生物基础

对学生生物基础的调查统计显示,有35%的学生不知道初中生物知识对其高中生物学习有何影响;几乎64%的学生认为没有生物基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而课外自己补充初中生物知识的人不超过30%。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学习习惯非常不好。例如,提前预习新课的学生少之又少,不预习的学生竟达70%以上。另外,不记或不会记课堂笔记的大有人在,很多人不知道要记录重点和难点,还有一部人认为听课的时候记笔记浪费时间,更有甚者,认为生物是副科,不需要记。

初中生物知识是学生高中生物学习的必备条件,但从以上数据显示,学生的生物基础较差,知识储备不足。另外,由于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不同,其知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断节。初中生物教材与现在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之间不配套,部分知识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现象,也给学生的后继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如,高中生物必修Ⅰ(人教版)第一章里提到了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但是哪些具体的生物属于细菌和蓝藻,教材中并没有介绍,因此,高一新生在做题时,往往看到“藻”和“菌”字就认为是蓝藻和细菌,就属于原核生物;第二章第二节关于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的形成,学生没有有机化学及氨基酸的知识基础,往往一节课下来不仅内容讲不完,学生还不理解,碰到习题就更无所适从了。笔者深有感触,本来2课时的内容,笔者花费3课时还达不到教学效

果。所以,高中—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很有必要,也必须引起广大生物学科工作者的重视。

二、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对策

高中—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衔接初中生物知识,让老师觉得高中课程很难推进,学生的负担加重。笔者也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思考:在目前这种初高中生物课程现状下,用什么方法可以给老师减轻点负担,

也能让学生也学得轻松一点呢?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管理层面发挥作用

注重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如果只是一线教师个人的事

情,教学上因为要推进新课内容同时还要补充初中知识,必然使得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很大。而对于刚步入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间隔一年再学习生物,知识点连接不上,学习中会感到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笔者觉得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初三增设生物课程,起码学生不会因为时间的间隔忘记太多的生物知识。另外,衔接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个人的私事,应该形成规模。管理层可以对初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衔接培训,搭建教师研究和经验

交流的平台。笔者在任教单位从教以来,每学期都要准备一节初高中教师组内公开课,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笔者也从这样的交流中获得了很多关于初高中生物知识教授、衔接的经验

和方法。再者,可选取高中生物学科学习所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初中未涉及的内容和初中已学过但因种种原因学生未能达到掌握要求的知识作为校本课程内容,再辅以其他学科以及自然、社会等领域与生物相关的内容,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2]。初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一线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压力,也是机遇与责任。对学生来说,校本课程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从社会、历史、哲学等角度对本学科知识进行安排,让课程更贴近社会的实际需要。

2.生物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生物学科无论在教法上还是学法上,都具有连续性、相关性和递进性。

在教法上,初中学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高中知识由于系统性、抽象性较强,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学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

发式教学法,辅以直观教学法[3]。对于一些结构性的知识往往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的展示帮助学生领会和巩固知识。如,必修Ⅰ关于细胞器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总结每种细胞器的特点、功能,然后教师仅做好辅助、评价和总结即可。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如必修Ⅰ关于细胞增殖的教学,教师则应利用多媒体进行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领会、巩固知识。另外,教师要灵活地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不能为了赶课,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学做到该慢就慢,该快就快。在学法上,初中学生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善于独立学习,且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增强,很多东西是需要学生课后消化的,所以,学生要继续在学习初中生物的热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的自然过渡和衔接[3]。另外,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如何预习、上课如何高效听课、课后怎样复习等。

3.生物实验的衔接

初中生物实验多为重复、模仿等方法,而高中实验则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性的培养,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模型建构等,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完成。在学生的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的设计及多样化的思路,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释疑,从而使学生具备批判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4.家长关注孩子高中—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

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是一个普遍且长久存在的问题。作为家长,关注学生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孩子步入高中大门做好准备,必然会减轻学生刚进高中时的很多不适应。学生在中考结束后有很长的假期,家长督促孩子在假期阅读初中生物课本,此

时,孩子是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孩子一定会越看书越有趣味,毕竟生物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样学生不会因为放假而养成懒散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同时加深了孩子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印象,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蒋永茂.浅谈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新课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