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1 10:31: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完善管理能力,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管理。但是据调查发现,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不到位、相关教材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够、师资力量欠缺等等。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其应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体系
现如今,教育教学新观念不断深入推进,现代化教育是集学科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在新的时展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摒弃固有的老旧思想,转变管理观念,健全思政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将心理学内容贯穿于其中,并强调管理的积极作用,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基础,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成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与人的思想内涵有关的教育内容,心理学使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外化为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在学生的行动、技术等各个方面。有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利用的过程中却无法使其有效的发挥。因此,各大高校一定要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切实应用到管理中来,构建符合新时代的管理形式,逐步转变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坚持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力度。
(三)完善师资建设,加强研究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一定要以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基础,以完善的师资力量作保证。因此,学校一定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找到其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紧密联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以正确的思想完善学校管理,增强学校管理能力。
二、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结合。张耀灿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领导部门、主管机构及管理人员,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创造性活动。”在大学里,则是校园内部的领导部门、主管机构及管理人员通过管理手段对校园内外环境及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二、信息管理的内涵
信息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内容,是任何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沟通的主要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当前,携带各式各样信息并以迅捷著称的网络正在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延伸,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查阅相关信息,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给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加大,信息性质也就变得复杂了,如果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上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目标,不主动选择积极有益的信息,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影响。真实、及时、适量的信息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础,有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适当的信息量能促进个人的发展,科学管理必须有足够有用的信息量而不是一切信息,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信息管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适应时代的发展,确立新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这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并对教学改革创新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对内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上涌现出的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需要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结合大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这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就业压力增大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巨大影响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90后”的大学生对家庭和学校比较依赖,初入社会遇到点挫折往往会不知如何面对,加上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其在思想方面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甚至会出现“退学”、“厌学”等行为,更严重的甚至会对社会差生不平衡心理,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人生观。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也是目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很多西方的腐朽文化和价值观念也通过诸如经济、科技、文化进行渗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缺乏对真、善、美的正确鉴别能力。如何大学生摆脱外部大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效地提高其政治鉴别能力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另一难题。
1.3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高职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新平台、新视野,有助于高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沉溺于网络游戏,既浪费了时光又荒废了学业;沉溺于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会产生了隔阂,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消极心理等),容易造成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
2.1 有利于增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随着我国经济及网络的发展,中、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互相影响,冲击主流文化,“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借鉴和继承现有各种教学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增强观察辨别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从而增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有利于增强高职大学生的抗压受挫能力,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展
一方面要解决“90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出现的问题(例如:个性特征较强,承受挫折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单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不断扩大的差距及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也在不断承受着压力和挫折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只有通过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创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高职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3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
3.1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潜能。主要可以采用理论教学、集中讨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对热点问题的看法,了解学生心中真正的想法和疑虑,授课教师加以引导,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更加可以对高职大学生存在的隐性的心理问题加以疏通和引导,以使其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理论与案例有机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并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
3.2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注重职业技能教育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性专业人才,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教师应向大学生介绍所选专业的就业领域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强调学习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热情,将其培养成职业技能熟练、人文素质高的合格的人才。
3.3 创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积极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具体可采用实践教学与实习相结合;实践教学与课题研究以及实践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等方式,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强。有利于发挥高职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合格的职业技能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萍.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建设高校和谐校园[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7-39.
[2] 刘建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1(32):70-72.
关键词:儒家;孔子;心理发展;中庸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46-02
孔子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在《论语》中包含了丰富和完整的个人心理发展观点,因为《论语》主要记载和描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日常言行,并且把个人的心理发展分成三个部分,包括:心理发展之人性发展的观点、生物与精神文化和谐并存发展的观点以及心理毕生发展的观点。这些观点与当代心理发展观点有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也确实存在不少差异,本文就是对儒家学派的心理思想发展观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观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把握古代和当代心理学文化的相近和别异意义。
一、心理发展之人性发展的观点
1.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性的问题基本上也就属于本体论的问题,许多心理学家们都认为,心理学研究不可避免人性论的观点,因此人性论在研究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孔子在其著作中将人性分为生性和习性两类,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指出生时的人性就是生性,是相近的,后天经环境和教育改变了的生性是习性,是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对于生性的性质论证,孔子有其独到的见解。例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该句可译为“上天给予我们四季之变化,天地万物苍生,却从未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标榜、夸耀。”由此可见,通过此类描绘孔子对苍天赋予较深的道德内涵。由此可见,从孔子的描绘之中,上天的行为也是可以用道德来进行评判的。不仅仅对于苍天可以进行道德评判,同时,在长期的具体实践过程之中,孔子还认为在人类生命之中,还存在有“天命”。例如,他曾经提及“五十而知天命。”所谓“五十而知天命”是指,在当时生产条件下,五十岁时即对于人的性情、道德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即,可知天命。在孔子认知结构之中,人性以及天命、天道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天道为善,人性亦善。虽然人类本身具有着各种纷繁的本能以及欲望。但是,究其根源,仍然存在善端。这为我们研究某些理想人格的特点提供了可能。孔子明确地认为生性是可以塑造和发展的。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使人性得到成功塑造呢?在人性塑造时应当注意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孔子提出了人的生性要逐渐塑造,并且在此过程之中,逐渐和适应社会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2.当代心理学发展观点
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是有生命、有感情、有思想的个体。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重视对人的尊严、价值、本性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是主,社会为辅。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包括生物和社会两个方面,其中最关键因素是人的自身。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也明确提出,自我概念的形成是机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之中逐渐形成的。当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性时,如果不能够使个体的诸多方面需要实现,则很可能会形成不健康的人格特征。由此可见,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无论是个体自身的因素影响,抑或社会因素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个体因素影响,即内因,对于事物的发展具有着重要影响,其直接影响到事物发展的走向。而社会因素,作为事物发展的条件,对于个体的发展也具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但是,其并不起到最终的决定作用。
二、生物与精神文化和谐并存的发展观
1.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
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之中,涉及生物与精神文化和谐并存的发展观,可从孔子的阐释之中得到启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质”,即为“本质、质地”之意。是指人的生性,是人所共有的先天的、纯朴的、自然的、生物性的成分。所谓“文”是指“装饰”。原指文采华丽。在此句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孔子对于人类的本质的称誉。“野”则是指“郊外”。指的是,当人们的生活脱离社会,与人类的交往日疏,则会表现出来粗鄙以及野蛮。许慎对其释义,“史”主要是记事之意。朱熹解释说:“史,掌文书,多闻习事,而诚或不足也。”该句是指,如果人们过多的习得书本上所阐释知识,进而适应社会的整体发展规范以及伦理要求,则会使自己的本性扭曲,进而蒙蔽人的心灵。彬彬,亦是装饰物之意。两者放置一起,是指“平衡相处”的意义。通过对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阐释,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其目标在于“君子”。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则可以做出如下阐释。如果个体发展过程之中,如果其自身文化性成分与生物性成分之间不和谐,则很有可能导致不同的行为特征。例如,生物成分大于文化性成分,则表现出生物性特征。相反,亦然。只有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才能够成为“君子”。
《论语》中充分展示了这种生物性与精神文化性保持平衡的中庸发展观,孔子本人将其称为“文质彬彬的中庸发展观”,这一观点贯穿了孔子所有的关于人的心理的思想,“持中道而行之”是孔子思想最根本的基调。
2.当代心理学发展观点
毕生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生物遗传和社会精神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卡特尔的液体智力以及晶体智力的划分的,而巴尔特等如卡特尔的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以及巴尔特斯等人的智力双成分模型,全都是从社会文化角度和生物遗传角度进行分析和划分其影响因素的,并且将人的智力看作是两种智力相结合的结果。巴尔特斯等人从进化论和个体发展观的角度提出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生物和精神文化进化的结构,这一总体框架强调人的行为是生物基因和社会文化过程与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的原理有:进化选择的优势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精神文化的需求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的补偿效率和个体的可塑性的程度在下降。
三、心理毕生发展观
1.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
为了明确了个体心理的可发展性,有研究称:孔子的学问几乎都是关于人的心理要如何发展的学问。孔子认为,遗传、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极大地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但他也认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适当的教育是可以降低由遗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气质类型等等因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都知道的,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各个朝代都处于显学的地位,我们对孔子心理发展观的提炼不仅有助于我们当代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儒家学派其他心理思想的挖掘和整理。
2.当代心理学发展观点
毕生发展观,即,生命全程观。埃里克森是最先研究出完整的毕业发展观,他认为个体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并详细地提出了每个阶段应该面对的挫折和应该解决的问题。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基于人从妊娠到死亡整个过程的行为学研究,他的核心假设是个体的行为并没有随着成年而定性,而是伴随着人整个一生不断变化发展,他将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研究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人的生命是一个连续过程,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受以前时期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阶段,其优点在于否认了老化的人的心理发展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观点。他的观点体现了个体发展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且提出了老化可以适当延缓,只要干预得当的观点,而传统的观点则认为,老年阶段之时在不断老化和衰退,毫无发展。他从生命的整体出发,乐观看待生命每一阶段的成长,认为每一阶段都是生长与衰退并存。
四、结语
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相比较是具有独特的价值,使得中华文化得以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在文化范畴领域独树一帜。由上述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儒家文化对于个体的自我认知是通过不断进行社会交往完成的,“人”的作用被放大。这种自我观点与社会建构心理学中以不同语境下的自我观点有很大不同,这种自我观点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它超越了社会建构心理学的分裂破碎的倾向和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人主义倾向。它以中华文明为摇篮,有取舍的借鉴了西方心理学,是具有中国特点的心理学,可以说为心理学的“中国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许多心理学家对西方实证心理学十分崇拜甚至到了迷信的边缘,这就使得偏向人文主义的心理学被忽视了,心理学本土化的道路可谓困难重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让我们以更宽的视野看待心理学,因为儒家文化有着能与西方哲学思想对话的强大生命力。我们需从古代文化和异己文化中吸取精华,克服某些弊端,可以像凤凰涅槃一样获得重生。维果茨基提出了理解发展的文化—历史原则:“心理的发展,应当从历史的观点,而不是抽象的观点,不是在社会环境结构之外,而是在同它们的作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加以理解”。
参考文献:
[1]郭齐勇.中国儒学之精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国柱.儒家人生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
[3]谭咏风,陈国鹏,单玲玲.控制策略的毕生发展[J].心理科学,2009,(4).
一、努力构建和完善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育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党政齐抓共管的学生工作领导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协调一致的学生管理体制。要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去,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育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制。
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履行《教师法》所规定的义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各个环节中,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教师要做到备好课、教好书、育好人,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教师要做学生的导师,在课外经常接触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
高校要定期研究服务育人工作,把服务育人列入后勤部门工作的重要日程。后勤集团和后勤职工要努力完善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项后勤保障机制,努力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高校要加快学习和生活设施建设的步伐,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教职员工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工作,使学生的身心受到良好的陶冶。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借助网络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牢固树立网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意识,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摆在重要位置上,使校园网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网上家园”,更好地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二、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全面创新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有的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增加了开展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难度。现代信息网络一体化使网上思想文化交流呈现分散性、便捷性的特点,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校园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校园稳定的重要阵地。匿名表达、平等参与、复杂互动、瞬间扩散的网上信息传播等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分和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念愈加复杂化,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致使有的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淡薄等,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承载着社会、家庭很高的期望,自我定位也比较高,但他们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成本不断增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人际、就业、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疏导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
为此,高校要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基金,组织力量开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同时,单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研教改项目,并提供研究经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加强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要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各自的基本特征,深入思考各自的办学规律,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摸索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稳定、工作高效、素质优良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1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总体上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科学合理地配备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注意改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学历结构与专业知识结构。
2 认真解决好辅导员的发展问题,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高校各职能部门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原则上要从辅导员队伍选拔。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培训,每年安排专门经费用于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进修。积极搭建辅导员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注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支持和鼓励他们朝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 建立和完善各级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一步落实学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学生辅导员由学工部单独进行考核的年度考核体系,每年评选“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
4 切实解决好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职务、评聘和待遇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切实解决好专职辅导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出台的有关政策,切实解决好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评聘教师职务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 要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工作经费和条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以不低于在校学生每生每年5元的水平列入年度财务预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建设要纳入教学设备管理体系,给予优先解决。
2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后的心理普查测试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认真开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建设成精品课程,同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面向大学生实施的发展性教育,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3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按在校学生,5000:1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个院系设立一至二名学生心理辅导员;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和持证上岗制度,并逐步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4 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构建和完善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随时关
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行为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沟通、引导甚至治疗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每星期统计、汇报制度,各院系每星期必须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报告本院系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5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早”预警机制和。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和强化危机干预力度,杜绝学生因心理问题非正常事故的发生。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自杀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心理咨询热线、网络咨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紧急援助服务;通过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危机预防工作。对于预警方案实施不力,或延误上报、漏报、瞒报学生信息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理。
五、突出重点、加强引导、注重实效,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1 要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向功能、育人功能。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以政治文化为中心、以科技文化为重点、以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精心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校、诚信、责任、关爱生命”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挖掘具有原创意义的校园文化作品,推出校园文化精品,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新时期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以学生社团活动为阵地,积极鼓励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重视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本着“统一领导、自愿参与、自主活动”的原则,根据学生社团“成员兴趣相投,组织凝聚力强,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灵活”的特点,引导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开展各项活动,使社团成员发挥特长,提高综合能力。
2 要发挥日常教育管理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育人目标,把握工作的大局,注重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突出学生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通过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有效激励措施,推进学风和校风建设。